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国时期无政府主义思想-2014年最新

民国时期无政府主义思想-2014年最新

民国时期无政府主义思想-2014年最新
民国时期无政府主义思想-2014年最新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

一、无政府主义的渊流

无政府主义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一般认为英国人威廉?戈德温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理论家。他在1793年发表的《论政治正义及其对道德和幸福的影响》一书中认为,国家和私有财产是违反人类理性的,必须坚决消灭,未来社会应该是没有国家和政府统治的、实行财富公有和产品按需分配的各个小型公社的集合体。这种思想对后来的无政府主义者有很大影响。

无政府主义正式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并出现一些流派。其创始人是法国比埃尔?约瑟夫?蒲鲁东。他在1840年写的《什么是所有权》一书中首次使用今天被译成“无政府”或“无政府状态”的这个词。他倡导互助主义,主张通过建立人民银行和根据契约原则在生产者之间实行产品的等价交换,以达到消除剥削和人人自由、平等的“无政府状态”。德国无政府主义者施蒂纳鼓吹的是利己主义。他在1845年出版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主张建立一个在平等基础上的所谓“利己主义者——所有主联盟”,保持小私有制,不赞成互助主义,反对社会改良。

从19世纪60年代起,随着共产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宣扬利己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理论有些显得过时了。此时,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米哈伊尔?亚历山大洛维奇?巴枯宁开始崭露头角。他提出了集产主义思想,主张全部生产资料归各个生产者的集体所有,实行产品按劳分配。这种集体主义建立在自下而上的分散主义基础之上,其实质仍是个人主义。巴枯宁强调自由是每个人的绝对权力,因此,他反对一切权威和国家。巴枯宁以后最有影响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家是俄国彼得?阿历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他从人的互助本性出发,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无政府理论体系,提出无政府共产主义思想,从而在无政府主义运动中肇始了一个新的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包括克鲁泡特金在内的不少无政府主义者成为沙文主义者。此后,无政府主义运动日趋衰微,只在欧洲一些拉丁语系国家(特别是西班牙)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还保持着一定影响。

二、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

无政府主义所以能在一度时期深深吸引中国先进知识者,在中国学说思想界和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广泛影响,有其历史必然性。从理论及其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来看,无政府主义本是濒临破产的小生产者发出的绝望号叫,是小资产阶级失常心理状态的表现。而中国是一个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劳动力和劳动条件(土地)相结合的小家庭农业是地主经济存在的条件,成为封建统治的广阔基础;与性别、生理特征相适应的男耕女织则又巩固了这种小生产者的生产方式。但进入近代以来,小生产者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经济侵略,近代工业的兴起,加上沉重的封建剥削,这一切使小生产者再也无法维持其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日趋破产。这为无政府主义的传入并为中国知识者、中国民众所接受,以至产生影响、发挥作用提供了社会基础。《衡报》在谈到山东等地打家劫舍的绿林时说:“生机窘迫,则携取枪炮向富室索金,以为天地之财产非一人所得私有,故抢劫之事视为应然。既不畏官,复不畏死,夫此等思想既具有自然。使知识稍启,即可成为一共产无政府之社会。”(2)此外,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已使人们对清廷绝望,

而满清君主专制主义的酷虐统治适刺激着人们倾向于无政府主义,正如马叙伦在《二十世纪之新主义》一文中说:“专制政治愈甚者,则所制造无政府党愈众,此比例百不爽一。”(3)换言之,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极端专制,为无政府主义传入中国并渐成思潮提供了政治环境。

早在19世纪80年代,中国就已出现了有关国外无政府主义思想和活动的报道、介绍,输入者主要是中国政府的驻外使臣、洋务官员。他们主要是以览异猎奇的心态来看待无政府主义的,而对无政府主义并无多少实质性了解。直到20世纪开始,无政府主义才作为一种以改造社会为目的的社会思潮进入中国。目前见到的最早使用“无政府主义”一词的文章,是梁启超撰于1901年、刊载在《清议报》上的《难乎为民上者》。从那时至1907年,对无政府主义的介绍迅速增多,其特点有三:一是反专制,如1902年马君武在其所译介绍无政府主义历史的《俄罗斯大风潮》一书之序言中所说:“人间最可恐者,莫如野蛮时代之所谓贤君英主也”,“无政府党人者,各国政府之最大公敌也。”甚者更扬言要以暴力手段“杀尽专制者”,如马叙伦在《二十世纪之新的主义》中即说:“无政府主义暗杀的目的是刺杀政界有特权之人,以图破败现今之政界,谋天真之自由。”二是慕自由。如张继在《无政府党之精神》中提倡绝对自由,称:“人宜自治而不肯被治于人”,“人贵为主,他人来主我者何为?”并将无政府主义倡导的游离于社会之外、自生自灭式的绝对自由观同中国传统师法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等量齐观。三是求平等。马叙伦说“无政府主义独能均贫富贵贱,老稚男女一熔之”;张继则称“绝对平等”是“构成无政府主义之元素”,认为人心久望绝对平等,“遇有区别等差之事,莫不忌憎之”,并说:“扫尽社会上阶级等差之道,以废灭私有财产最为上策。”

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刘师培、张继、何震等人受日本无政府党影响,发起组织“社会主义讲习会”,声明其宗旨“不仅以实行社会主义为止,乃以无政府主义为目的者也。”他们出版《天义报》(1901年6月1日创刊,出至第11号被日本政府禁止),宣传无政府主义的思想主张。与此同时,在法国巴黎,李石曾、吴稚晖、褚民宜等接受张静江资助编辑出版《新世纪》周刊(共出121期,至1910年5月停刊)、《新世纪杂刊》,又发行《新世纪丛刊》等小册子,其内容都以介绍巴枯宁、蒲鲁东、克鲁泡特金等人的学说和各国无政府党活动为主。这些对无政府主义倾注了大量心血进行宣传、介绍的旅日与旅法知识分子,多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有比较紧密的关系,这就使无政府主义对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影响。(4)

1912—1917年间,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国内获得广泛传播。此前,国内对无政府主义和无政府党活动还只是一些片断性的介绍,其影响主要在海外部分留学生中,并且,当时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推翻清廷问题上,故而无政府主义并未发生多少实质性的影响。而到这期间情况发生了变化:清廷被推翻了,中华民国成立了,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却不是理想的社会格局,国家的政治仍在一天天败坏,整个社会仍处在混乱不堪的境地之中。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谋求中国的出路,改造黑暗的社会,痛苦地寻求着新的目标,于是,“欲救其弊,必从根本上实行社会革命,破除一切强权”(5)的无政府主义就逐渐在国内产生比较广泛地影响。

二、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危亡之时,为挽救四万万同胞于水火之中,有识之士和有志青年们纷纷将此时流行于西方的时髦思想请入国内,以图从中寻觅一条救国良策。一时间诸如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军国民主义等等,纷至沓来,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无政府主义。1907年在巴黎和东京的一些中国留学生,分别创办了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刊物,标志着无政府主义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流传,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传入和初步传播阶段;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为泛滥阶段;1924年后为破产阶段。

1907年,刘师培、张继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办“社会主义讲习会”,并刊行《天义报》(后改为《衡报》),形成中国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派别“天义派”。同年,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在法国巴黎创办《新世纪》,形成中国另一个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派别“新世纪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最初的无政府主义是被当做一种“社会主义”思想来接受的,彼“社会主义”非此社会主义,应加以区分。无政府主义者鼓吹用恐怖、暗杀等手段推翻政府,曾在反清革命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局限在国外的留学生中。随着辛亥革命后,人们对北洋政府的失望情绪与日俱增,无政府主义开始成为国内有影响的思潮。其代表人物就是堪称中国早期最有影响的无政府主义者的刘师复。他在日本留学时,与俄罗斯和日本的无政府主义者有过接触,受到他们的影响,成为了一名无政府主义者。1912年他在广州组织无政府主义团体晦呜学舍,出版刊物《晦呜录》(后改为《民声》)。1914年又在上海创建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着重宣传克鲁泡特金的思想。刘师复反对一切强权,主张绝对自由。他认为强权违背人类互助的本性,扼杀人类的自由。国家起源于强权,是强权的象征,是万恶之源,要使人类获得自由,必须废除国家和铲除一切强权。刘师复主张个人绝对自由,宣扬总同盟罢工式的“革命”,反对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也反对科学社会主义。他的思想在民国初年产生过一定影响,相当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手工业工人接受了他的无政府主义主张。

1919年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是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流传的第二个时期。彼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空前的思想大解放时期,各种“新思潮”在中国思想界迅速传播,无政府主义顺时而动,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思想的分支在中国广泛传播。这一时期称得上是无政府主义的巅峰时期,各地先后成立无政府主义社团三十多个,出版刊物七十多种,形成了无政府共产主义、无政府个人主义等不同的派别。其中,无政府共产主义派又称“正统派”,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北京“实社”和“进化社”为代表社团,以《进化》月刊为其主要宣传阵地,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一个派别。该派宣传的要点侧重于组织、联合和建设方面,强调他们的学说是“有社会”的“建设”的无政府主义,而且是有科学根据的。无政府个人主义派又称“新虚无主义派”,以朱谦之为代表人物,北京大学“奋斗社”为代表社团,以《奋斗》旬刊为主要宣传阵地。该派宣扬虚无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反对唯物史观,要人类退回到穴居野处的蒙昧时代去。这一派的影响远不如无政府共产主义派。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是无政府主义开始走向衰落的时期。无政府主义社团及所出刊物和书籍日见减少,对工人运动的影响也因其反苏、反共和社会改良主义面目的暴露而急剧下降。无政府主义者要么改变立场,信仰马克思主义,要么消极颓废,甚至遁入空门。一些人与反动势力合流,另一些人则继续打着无政府主义旗号,若撑破碎局面。到了1932年,无政府主义作为一个政治流派在中国已彻底破产。

三、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基本内容与特质

在长期形成发展过程中,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除了有宣传介绍国外无政府主义理论和无政府党活动的一面外,还逐渐地有了些颇具特质的思想内容。兹着重从下列三方面略予评介。

(一)辛亥革命前在国外形成的天义派和新世纪派,以及辛亥革命后在国内形成的民声派,都对传扬无政府主义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思想特点。譬如,新世纪派在宣传自己的无政府主义主张时,常常以“社会主义”者自居,这表明明们并没有能够认识到无政府主义观念与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区别。天义派虽然在两者之间作了“有政府”与“无政府”的区分,却在宣传其主张时对无政府主义没有统一的言辞界定。而以刘师复为首的民声派则试图通过能反映“自己根本主张”的明确定名来增强无政府主义的理论力量,他们把社会主义分为“共产社会主义”与“集产社会主义”两大派别,宣称“无政府党的主张者为共产主义”,说:“吾人欲表揭一正确之定名以号召天下,莫若名之曰‘无政府主义’(简称则曰无政府主义),从事此主义者曰‘无政府共产党’(简称曰无政府党)。”(13)这种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当然是肤浅的、空想的,而狗尾续貂地将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挂联起来更是错误的,但在中国,明确将“无政府共产主义”确定为“根本主张”的统一表达方法还是自民声派开始的。又如,由于形成的社会时代背景不同,天义派与新世纪派尽管也批评与拒绝资本主义制度,但其主要提倡反专制、反强权,现实的着重点在于推翻清廷统治。而民声派则认为:“无政府主义既然以排斥强权为根本,强权之为害于社会最显而最大者即为资本制度,无政府主义者反对之”,(14)故其宣称:无政府党“以推翻政府及资本制度为目的,凡从事于此目的者,即为无政府党,而不必再问其他。”(15)与天义派、新世纪派相比,民声派对资本制度的否定更为急切,不是要“避免资本制度”,而是要“去除资本制度”,故其能自觉采用工团主义手段反对资本制度,如谓:“无政府其目的,工团主义其手段;明两者之不可须臾离也。”“各行各业之劳动者皆当独立一团体,名曰某业工团或工会……资本制度之死敌,将由此工团操之矣。”“工团之宗旨,当以革命的工团主义为骨髓,而不可含丝毫之政治意味。”(16)

(二)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是基于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背景来了解无政府主义的,故其有选择地接受、吸纳西方无政府主义理论,并形成发展起他们自己的思想主张。如其都具“倡公去私”的情怀。天义派的刘师培说:“一人之私利与众人之公利不能背驰”,要能“推己及人,扩私为公。”(17)新世纪派的李石曾提出:“平尊卑也、均贫富也,一言以毕之,使大众享平等幸福,去一切不公之事。”[18]褚民谊表述得更明朗:“吾辈所抱之主义,为至公无私”,是“义广理全至公无私之社会主义也。”(19)民声派的刘师复谓:“自私自利不顾公益,亦今世最普遍之不道德行为也。”区声白也宣称:“家庭废,私心灭,人人均可专心一对敌,以尽力于社会也。”(20)这种“倡公去私”的情怀,使得“共产”思想在他们对美好社会的构划中占有了突出地位。又如,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充溢着对“道德人情”的美好向往,故其憎厌现实社会中的利益相争,对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情有独钟,试图以互助手段达到道德治世的目的。他们指出:“利争之社会昏天黑地”,“世界之所以终不能免为惨杀世界者,以竞争时多,而互助时少也。”而“互助是道德的基石”,“要使人类的道德向前发展,互助乃是不可从的原动力。互争乃是毫无益处的。就在今日的社会中,亦能见到互助的范围越加扩大,人类最高的进化越加有把握”。又认为:“中国儒家谓之仁,欧人康德谓之博爱,若鲁巴金(即克鲁泡特金)则谓之互助扶助之感情”,其说不一,实质相同。他们基于“人类有恢复平等之天性”的认识,认为“像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信条,

是过去了;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已代替他了”,故以互助为手段道德治世,“对于进化的前途,非常乐观。”(21)从这两例中不难看出,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基本思想是与中国思想文化传统息息相通的,这使之具有了中国特色,而同西方无政府主义有一定区别。

(三)一方面,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有从道德人文主义精神出发而阐发的劳动观念,如《墨子·尚贤下》谓:“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死”,“有力者疾以助人”。《吕氏春秋·爱类》说:“《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爱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织,所以见致民利也。”即使对体力劳动有所轻视的儒家,在其《礼记·礼运篇》中也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之说。另一方面,虽然说法不尽相同,但西方无政府主义者多很尊重劳动,如施缔纳尔提出“每个人均需要的东西,在其筹措和生产过程中,每个人也应参与其间”,(22)巴枯宁甚至只承认那些依靠自己劳动生活的人才能够享有政治权利,认为“自由——这首先是人依靠科学和合理劳动的帮助从外部自然世界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的能力。”(23)受这些中、外思想资源的深刻影响,并将之有机结合为一体,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推崇劳动,在中国历史上破天荒地首次喊出:“劳动者,神圣也”的口号。他们认为“人之有手,即表示其天赋工作之良能”,“人之有力而不能用,犹人之有口而不欲不言也”,“工作为人生之应当”、“人人皆当从事于劳动”。(24)他们把不劳而获视为不平等、不道德的行径,提出“农产或工业品所得之利,皆劳力之所致,即应为劳动家所享受。今其利乃尽归于资本家,而劳动家则为其得牛马,故谓之(资本家)掠夺他人劳力所获之结果”,“资本家之道德最为腐败,进网市利、退佣畴,不耕而食、坐收其税”,劳动家“不想把自己劳动者的结果尽归资本家的私囊,乃至平等至公道的举动。”(25)他们主张“无男无女,人人各视其力之所能,从事于劳动,劳动所得之结果(衣食房屋及一切生产),劳动者自由取用之,而无所限之”,指出“人人各择一业,合之而成一协助之社会。凡所工作,皆供全社会之生活,人与我同在其中,而非徒供少数人之牺牲。愈勤劳则生产愈丰,而社会之幸福愈大,亦即一己之幸福愈大”,提出其所“主张劳动的原则,就是‘各尽所能,’”,所“主张分配的原则,就是‘各取所需’”,而“因劳力劳心之分,生治人治于人之差别,则于人类平等之旨大相背驰”,“人人作工固属平等,然同一作工,而有难易苦乐之不同”,故其提倡“均力主义”,“即以一人而兼从艺之谓也”,“人人为工、人人为农、人人为士,权力相等,义务相均。”(26)

四、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兴起和破产的原因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和它的主张密不可分。它一方面宣扬的“各尽其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迎合了有着平均主义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社会的想象。另一方面,高度关注“人的解放”问题,而该问题也正是五四运动的核心与精髓。无政府主义正是将中国传统中所谓的大同理想由此隐秘地与时髦的“自由、民主”话语联系来,才使得它在当时的影响力达到顶峰。许纪霖先生认为,无政府主义“不仅为吴稚晖、李石曾、刘师培这些无政府主义者所信奉,而且渗透到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傅斯年等人的意识深处,使得启蒙知识分子或多或少都带有藐视国家的无政府主义色彩。”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最终破产原因,主要是由于它自身存在的根本缺陷。无政府主义所宣杨的绝对自由主义、人人平等、反对一切权威和国家,表面上很有诱惑性,但实际上根本不具备实现的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在现实层面毫无可操作性的理论,就算说的再天花乱坠

也是白日做梦。而无政府主义者自身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正统派”有感于过去强调“绝对自由”和“破坏一切”,遭到北洋政府的制裁和一些民主主义者的非难与批驳,改而将宣传的要点侧重于组织、联合和建设方面,强调他们的学说是“有社会”的“建设”的无政府主义,而且是有科学根据的,希望以此获得更多的支持。但效果却适得其反,不仅未能完善自己的理论,反而暴露他们在理论上的矛盾和逻辑上的混乱。而“新虚无主义派”所宣扬的“要人类退回到穴居野处的蒙昧时代去”,简直就是“愤青”言论。在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前,无政府主义思想在中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中曾经起过一些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科学的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无政府主义最终不可避免的走到了尽头

五、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历史作用

置诸于中国思想文化近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场景之下,从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角度来考察无政府主义思潮,尽管它最终以衰败破灭而告终结,但其仍有一定的历史作用。这至少有下列诸端可以一论:

其一,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主革命落拓起伏的进程相适应,无政府主义思潮旋回起伏,影响着其时革命志士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民主革命起了推动作用。1901——1911年间,天义派和新世纪派在介绍、宣传无政府主义理论的同时,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否定君主专制统治,这在海外中国留学生和华侨中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他们中的大多数还积极参加同盟会的革命活动,亲身投入或努力配合着反清斗争。他们又反对帝国主义强权,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弊端如贫富对立、劳逸不均、议会虚伪、富人专权等进行了揭露,这既表达了工农为主体的广大民众对帝国主义及其他反动统治者剥削和压迫的不满,也有利于人们正确、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资本主义。当然,他们提倡并从事的暗杀活动也给革命派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1911——1917年间,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活动由海外转向国内。他们继续反政府、反强权,提倡自由和互助诸说,批判封建纲常,谴责北洋军阀的黑暗作用,启迪着人们的思想觉悟,呼应了已经开始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但此时的无政府主义者在反袁斗争中保持中立,中国社会党首领江亢虎甚至还设法进行劝阻,这显然是错误的。1917——1927年间,总体说来,无政府主义者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如继续揭露中国现实社会的黑暗,抨击旧制度和旧文化,加入反帝反封建斗争行列展开其社团组织活动,这些都对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1920年开始,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已露本象,呈衰败之迹,此后更日趋反动,直至破产。

其二,辛亥革命前,无政府主义者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帮助最大。他们撰著《中国民约精义》,又利用西方无政府主义反对权威,鼓倡平等、自由互助的思想武器写成《三纲革命说》,指责封建纲常礼教是“阻碍进化,有甚于洪水猛兽者”,“为不平等不公道之护法也”,造成了人的奴隶服从性。这不仅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封建思想桴鼓相应,而且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民主理论起了积极作用。同资产阶级及革命派一样,无政府主义者也坚决主张推翻满清政府,甚至其所提倡和从事的推翻清廷的手段如暗杀等也为革命派所接受,当时即有革命派人士赞叹:“往者,吴越一弹,徐锡麟一击,风雨为泣,鬼神为号……有甚于萍乡之举义。”(27)至于人脉上,无政府主义者更与资产阶级革命派有着水乳交融般的联系:张继和吴稚晖于1905年参加同盟会、刘师培于1907年参加同盟会;张静江早在1904年即与孙中山先生相识,并曾承诺只要中山先生需要,打个电报即会资助其所需钱款;曾任国民常北平临时政治分会主席的李石曾,本是《新世纪》创办者,新世纪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之初,廖仲恺先生曾连续发表文章,在主要宣传、

阐述中山先生三民主义学说的同时,也表达了一些他自己的思想主张,有研究者认为:“从这一时期廖仲恺先生发表的其他七篇译文来看,他的兴趣更偏重于无政府主义一些。”(28)至于章太炎与刘师培之间,尽管后来出现了复杂微妙的情况,但开始时章太炎约请刘师培到日本东京,并将他介绍加入同盟会的;刘师培、张继发起举办“社会主义讲习会”的初期,章太炎也曾邀赴会发表批评国家的演说;章太炎“中国一切典章制度,总是近于社会主义”(29)之说,则与刘师培《论共产制易行于中国》一文中关于共产制在中国古已有之的观点不谋而合。凡此种种,既反映出无政府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确有很大的影响,又表明右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和无政府主义者曾在一定时期内求同存异,并肩作战,共同展开反帝反封建、推翻满清政府、改造中国社会的斗争。

其三,尽管无政府主义者并不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但他们确是中国较早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批人物,他们还曾善意地介绍过列宁,并且,他们依据自己的理解把马列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引进中国。这方面的历史作用是很大的,其影响不容低估。不仅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曾程度不同地受到过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而且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许多先进知识者正是经过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这一中介环节,而由民主主义者、爱国主义者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者的。譬如,中国最早接受并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五四”运动前后曾受到克鲁泡特金无政府共产主义的影响,他说:

我们试翻Kropotdin的《互助论》(MutualAjd),必可晓得“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合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的道理。我们在生物学上寻出来许多证据。自虫鸟牲畜乃至人类,都是依互助而进化,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合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人类应当相爱互助,可能依互助而生存,而进化。

他认为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与马克思的“阶级竞争”说“仿佛相反”,而其实则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补充,“这最后的阶级部分,是改造社会组织的手段;这互助的原理是改造人类精神的信条。我们主张心物两用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30)再如,毛泽东曾自述其“五四”时期读过一些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与无政府主义者朱谦之“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前景”,坦承“我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31)青年毛泽东在其所作《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称马克思为激烈派、克鲁泡特金为温和派,赞赏后者的互助论,说克氏“一派人的思想,更广、更深远。他们要联合地球的一周,联合人类作一家。”(32)他在1918——1919年间,还对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深刻影响的“新村运动”、“工读互助运动”给予积极支持,曾拟就过一份有关建设“新村”的计划书,并把其中的“学生之工作”一章公开发表问世。(33)又如,1919年,周恩来在天津组织觉悟社,受无政府主义影响,决定废姓,用抽号码的办法重新确定自己的名字,他抽到5号,遂取名伍豪。瞿秋白在1918年看了许多书刊,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他后来说自己曾“是一个近乎托尔斯泰派的无政府主义者。”(34)恽代英1913年开始即已信仰无政府主义,1917年发起组织互助社,社名即出自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谓:“吾自信无政府主义”[35]。直到1920年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其文章中仍有无政府主义的痕迹。吴玉章早年参加过资产阶级革命党组织的暗杀活动,且来又推崇、介绍过克鲁泡特金的互助思想。彭湃加入过日本无政府主义者组织持“建设者同盟”,写过赞扬克鲁泡特金互助论的文章。陈延年不仅译介过巴枯宁的文章,而且还提议把分散全国各地的无政府主义刊物《民声社实录》、《人群》、《实社自由录》、《太平》合并为《进化》月刊,并亲任主编。如此等等,难以尽举。

其四,无政府主义者不仅在中国首次明确张扬“劳动为人生之天职”的思想,喊出“劳

动者神圣”的口号,还在1921年“五一”劳动节时与马克思主义者及其他进步人士一道,在广州共同发动各行业工人罢工,示威游行,当时永汉路上挂着两大画像:一是马克思,一是克鲁泡特金。他们在开始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时,就把劳工作为改造社会的力量,作了大量工人运动的启蒙工作,故其成为中国最早倡议组织工会者。其所谓工会虽具工团主义性质,但对中国工人集体意识、团结合作能力的形成和增强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无政府主义者的许多思想对于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颇有影响,如其认识到中国革命应“以运动农工为本位”,“吾党之要务即设立工党于各所是也”,(36)但又注意到“各行业虽间有工会,然绝无社会的及政治的思想,故欲激发之使能抵抗资本家,颇非易事”,(37)这就须“竭诚献议于中国一般之劳动家者,不外六字:‘结团体,求知识’”,“必须使一般劳动者能自觉悟,由真理判断双方之利害而可。”(38)为此,他们提倡兴“工学”,即为工人补习教育:“所谓工人补习教育者,书报与设夜校”,教其识字,“以其能直接阅浅近之书报为目的”。(39)“五四”尤其“六三”以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者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深入工矿企业办夜校,致力于平民教育,并进而在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显然是受其启发。总之,不仅自1907年无政府社会团体出现,到1919年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崛起之前,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对于促进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他们在这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思想和做法,对于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也有着间接性的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尽管终未免破灭之命运,但其在中国思想文化近现代化过程中,在中国人民探寻真理、追求理想社会的目标的过程中,还是发挥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的。完全无视这一点的历史虚无主义态度,绝不可取。

无政府主义者

这是1945年8月,巴金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两人的对话。当时,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余暇时会见了一些文化界人士。这段对白相当有意思。毛泽东之所以对巴金是个表示奇怪,可能因为一般的都主张世界无国家、无国界,反对一切政府,而巴金在抗战时期积极从事爱国宣传。话中似乎隐约有点儿这样的意味:巴金的无政府主义立场不纯粹。而巴金的应对令人叫绝,他没有否定毛泽东的说法,还貌似“套近乎”地说毛泽东以前也是,甚至还含有“毛泽东抛弃了无政府主义”的意思。时至今日,很多人都不知道巴金曾是位。“巴金”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也和无政府主义有关:巴者,巴枯宁是也;金者,克鲁泡特金是也。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都是无政府主义流派的大师。“”曾是个很有光彩的头衔在20世纪初的中国,“”其实是一个很有光彩的头衔,我们熟悉的好多历史人物都曾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比如毛泽东。毛泽东曾自述其在五四时期读过一些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坦承“我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毛泽东甚至称马克思为激烈派,称克鲁泡特金为温和派,赞赏后者的互助论。比如周恩来。1919年,周恩来在天津组织觉悟社。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他甚至决定放弃自己的“周”姓,用抽号码的办法重新确定自己的名字。还有瞿秋白、彭湃……这些都是后来成为共产主义先驱的著名革命家。在中共“一大”时期,全国50多位党员中就有22人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章太炎、蔡元培、廖仲恺等著名民主革命者也受过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无政府主义不是“想怎样就怎样”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什么是无政府主义了。今天,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低潮期。很多人觉得,无政府主义就是想怎样就怎样。这是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误解。固然反对一切以武力和压制为基础的政府,但仍然同意,必须要有某种形式上的社会组织,并通过这种组织的协作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从而使每个人最终都得到自由和解放。无政府主义:恐怖主义的源头?无政府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有着相似的奋斗目标,但在革命手段上却是水火不容。1936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革命是无政府主义运动的高峰。西班牙内战为无政府主义理念投入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提供了有利时机。不过,西班牙的无政府主义运动没能维持长久,内战结束后遭到了佛朗哥政权的镇压。二战后,除了西班牙和苏联,无政府主义团体在各个曾经受它影响的欧美国家出现。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派主张通过刺杀政府重要人物向大众展示政权可以被击倒,通过自己的牺牲精神感召民众。在1801年到1901年一连串的刺杀事件中,以下人物成了的刺杀目标:意大利的恩贝托一世、法国总统卡尔诺、美国总统麦金利、西班牙总理德卡斯迪罗等。所以,也有人将恐怖主义的思想源头追溯到身上。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意外灭亡”解放后,巴金的身份经常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也许是因为从政治的角度考虑,是个“落后”或“反动”的“帽子”,还是少提为妙。20世纪初,在中国逐渐成为一个政治派别。五四运动前后,无政府主义蔚然成风。到了大革命时期,在巴黎的巴金主张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摆脱对国、共两党冷漠的态度,加入到当时的北伐战争中。遗憾的是,巴金的见解得不到认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的急剧分化,坚持不合作立场者遭到了反动政府的镇压,与国民党反动派合流者开始积极“清共”。1930年,巴金学成归国,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已进入尾声。接下来,日本的侵略活动危及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只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才能承担起抗击外敌的重任。而无政府主义反对战争、反对强有力的政府,又没有具体的实践道路,这些致命的弱点暴露无遗,无政府主义被进一步边缘化:当年的有的成了小职员和教师,有的索性出家成为僧尼,更多的人成为作家和学者。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历史洪流滚滚前进,无政府主义早被扫进了历史的故纸堆。只有在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教科书中,无政府主义会作为一种错误的思想被提及。在“文化大革命”中,社团组织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现实不但与的理想背道而驰,们自身也成了“反动派”被“清算”出来,于是就有了巴金的牛棚生涯和巴金夫人萧珊的惨遭迫害而死,

人本主义思潮 科学主义思潮

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对康德哲学关于“科学与价值”二元分析的继承和发展,现代西方哲学形成了两大主要思潮或理论倾向: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 在科学主义思潮看来,现代科学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成就,是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等一切重大问题的充分而有效的工具。不仅如此,现代科学理论更是人类知识得以真正确立的典范或摹本。因此,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应当相应地发生根本变化。与科学的实证性、精确性相比,传统意义上的哲学不仅在方法上“思辨、空洞”,而且妄图“凌驾于科学”之上,因而这种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必然遭到拒斥。这样,哲学要想切实得到发展,就必须用实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哲学,也就是说,通过对科学方法的研究才能真正达到“科学的哲学”。在这个意义上,科学主义思潮的各个主要流派的哲学,诸如逻辑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批判理性、逻辑实用主义、科学实在论等,大多倾向于把哲学归结为知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并进而把哲学归结为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坚持和维护科学的理性传统。罗素和维特根斯坦是哲学哲学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从总的方面看,批判、改造传统理性,树立和发扬现代理性,是科学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特征。 与科学主义思潮发展的相对集中相比,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更复杂。总的来说,现代人本主义思潮主要包括现象学运动、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人格主义、生命哲学和哲学人类学等哲学流派。这些流派在总体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它们都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所倡

导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思想,把人以及人的发展、完善、尊严、自由、创造等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放在哲学乃至整个文明的中心的地位。它们普遍认为,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都不可能消除以反思人的存在为基本宗旨的哲学的价值。它们强调,现代哲学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对科学或理性的反思,来探讨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性、人道主义及其“异化”等问题。现代人本主义的哲学家大都采取“非理性”或“反理性”的哲学立场。 在上面分别对科学主义思潮及人本主义思潮的介绍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二者的区别,那就是科学主义强调应该从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中吸收经验,运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注重精确性,强调理性,重视知识论的研究;而人本主义则主张超越理性,不仅要注重理性,而且更应该注重“非理性”,认为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能涵括人生价值的研究方法,强调哲学必须超越“知识论”,注重对人类生存的状态、价值进行研究。 在科学主义思潮看来,现代科学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成就,是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等一切重大问题的充分而有效的工具。不仅如此,现代科学理论更是人类知识得以真正确立的典范或摹本。 现代人本主义思潮主要包括现象学运动、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人格主义、生命哲学和哲学人类学等哲学流派。 二者的区别,那就是科学主义强调应该从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中吸收经验,运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注重精确性,强调理性,重视知识论的研究;而人本主义则主张超越理性,不仅要注重理性,而且

2017下半年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2017下半年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xx年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自从我被评选为入党积极分子,开始意识到我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自身获得了很好的成长。 首先,思想觉悟的提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我开始更加地严格要求自己,我的言行举止一定要符合一个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除了不断地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外,我也开始把其他先进的党员作为榜样,不断地鞭策自己,一切向党员看齐,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第二,比以前更关心时事政治了。以前自己对国家政治时事不是很关心,但自从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感觉关心国家的时政是一个党员的义务了。自觉地通过收看新闻,报纸,报刊来了解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动态。通过不断地努力,我感觉自身有了很大提高。 第三,参加活动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动性提高了。通过对党的了解,学习,我发现自己在学习,工作上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的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社会阅历少,理论基础薄,往往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在复杂的社会斗争中容易产生思想困惑,迷茫。所以,在这今后

关键时刻里,我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党的先进思想武装自己,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自觉抑制不良思潮的侵蚀。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基本的修养和作风要求。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要坚持服从组织的决定,遵守党的国家政策、法规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用党员的标准来对照自己,经常总结,看看自己是否在不断进步,看看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时时刻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做合格的人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具体来讲,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政治修养,树立远大理想。我们应该继继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充分了解了我党的历史,学习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员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体现自身价值,就要有先进的思想,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并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志向。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只有平时注意修养素质的培养,在面对各种诱惑的时候才能坚定不移

历史的三峡:近代中国思潮与政治(习题答案)

1、告诉你一个历史上的“中国” 1.1王者无外,天下一家 1 【单选题】列文森说:在古代中国,“早期的‘国’是一个权力体,与此相比较,天下则是一个(C)”。 A、道德体 B、共同体 C、价值体 D、有机体 2 【单选题】(C)提出了“亡国亡天下”之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顾炎武 D、孙奇逢 3 【单选题】在古代中国,中原王朝的天下秩序,由内到外,可以分为几个层面?B A、二 B、三 C、四 D、五 4 【判断题】在中国文化当中,天下具有双重内涵,既指理想的伦理秩序,又是对以中原为中心 的世界空间的想象。√ 5 【判断题】古代的天下等同于今天所说的世界。× 1.2以夏变夷,化夷为夏 1 【单选题】夷夏之间,最大的不同乃在于(C)。 A、血缘 B、种族 C、文明 D、地域 2 【单选题】下面哪一个时期不属于历史上夷夏之间、胡人与汉人之间的四次大融合?B A、春秋时期 B、汉朝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清朝 3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不是来自于胡人的文化与风俗?D A、胡床 B、胡椅 C、佛教 D、道教 4 【判断题】何为华夏、何为夷狄?在古代中国并非一文明性分野,乃是一种族性概念。× 5 【判断题】所谓的天下,乃是一个不断的以夏变夷、化夷为夏的过程。√

1.3当你说“中国”时,说的是什么? 1 【单选题】从时间的延续性而言,中国是一个以中原为中心的(A)共同体。 A、政治-文明 B、道德-文化 C、道德-经济 D、政治-道德 2 【单选题】在南北朝时期为北方民族融合做出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是(A) A、北魏孝文帝 B、蜀汉刘禅 C、东晋司马睿 D、南梁萧衍 3 【多选题】在宋代,并存的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ABC A、辽 B、西夏 C、金 D、匈奴 4 【判断题】古代中国虽然是一个国家,却不是近代的民族国家,而是王朝国家。√ 5 【判断题】古代的中国是以华夏文明所代表的价值体系,天下是以中原为中心的政治-文明共同体。× 2、中原与边疆 2.1两种大一统王朝 1 【单选题】(D)的大一统抽去了儒家礼治的价值内涵,只剩下一统天下、富国强兵、提升国力、开拓疆土的政治内涵。 A、道家 B、墨家 C、兵家 D、法家 2 【单选题】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讲的是历史上的哪位皇帝?C A、周武王 B、齐桓公 C、秦始皇 D、汉武帝 3 【单选题】以汉人为中心的中原王朝,不包括(C)。 A、秦朝 B、汉朝 C、元朝 D、明朝 4 【判断题】古代中国是一个复线的中国。既有以中原为中心的汉族文明的中国,也有草原、森林和高原少数民族的中国。√ 5

论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浮沉

论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浮沉 摘要:无政府主义思想由盛至衰,前前后后不过七八十年。其滥觞于西欧,成长于俄国,兴盛并基本终结于革命年代的中国。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几经浮沉,离今天的人们早已渐远,是非功过见仁见智,在未来的研究中实在不该因为意识形态的束缚与价值观的殊异便将曾经那些为国为民有所担当的人事一概抹杀。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中国;西方 中华民族有过数千年辉煌的历史,汉唐国力极盛之时全世界的有志者都慕名前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汉文化。可是近代以降,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王朝积重难返,中华国势倾颓,为欧美列强所侮,日益衰微。 20世纪的中国是苍老的,满目疮痍;20世纪的中国人却是年轻的,无限生机。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之下,包括无政府主义在内的大量西方思想涌入中国。那时年轻的中国人激笔挥毫,指点江山,为了探寻国家发展的道路,往往唇枪舌剑,彻夜争论。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成为最后的“终结者”,共产党人以此为指导思想带领人民缔造了新中国。然而,那曾经在江山倥偬的乱世里绽放过的救亡思想并不应就此被湮没在统治者单一的价值体系之下。本文将试图探究西方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基本主张以及其在中国的浮沉与兴亡。 一、西方无政府主义的传播与发展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e)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为无领导,无强权。日本人最先将anarchisme一词译为“无政府主义”,中国便直接引用了日文中的汉字译法。除此之外,中国近代文献还曾将其译作“无强权主义”“无治主义”“三无主义”“安其那主义”等。1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机器大工业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伴着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社会的两极分化与贫富差距也日益增大。受压迫的人们对现存政权不满,向往公平正义,无政府主义便应运而生了。 无政府主义思想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其最早提倡者是英国人葛德文。列宁曾经认为“无政府主义这种空话已经流行两千多年了”2,但从哲学角 1张九海:《执着的乌托邦追求—刘师复无政府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8页。 2列宁:《列宁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18页。

科学主义思潮与近现代西方文论

【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 科学主义思潮与近现代西方文论Ξ 唐 晓 丹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 要:近代科学的发展促使人们以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待人文科学的研究。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力图建立科学主义的“求真”新文学,以科学颠覆文学、取代文学,在极端倾向中走向了歧途。20世纪形式主义学派将“形式”研究落实为文本语言研究,忽视了文学接受过程中社会、人文、主观的因素,造成了理论上的偏颇和疏漏,反科学主义是对科学主义扼杀文学人文精神的反动。 关键词:科学主义;科学;人文;文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820(2006)022******* 在人们一般的认识当中,科学与文学清楚地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无论从感性层面还是学理层面,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差异都是人们质疑科学主义文论的关键所在。那么,为什么近现代会出现力图使科学与文学合一的思潮?其思想渊源何在?科学主义对不同流派的具体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它给文学留下了什么?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梳理和考察。 一 从16世纪开始,近代科学在欧洲形成并在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日心说”、万有引力的发现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给神学以致命的打击。与科学发展同步,哲学自觉地、系统地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以总结并推向科学之外其它认识领域。培根试图将其创立的三段论式的科学归纳法提升为适用于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所有知识的方法;笛卡尔将数学方法视为发现和传授真理最好和最可靠的方法,并以此建构自己整个宏大的哲学思想体系;而19世纪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则更是明确地将“科学阶段”,即“实证阶段”置于人类理论认识的最高阶段,认为“除了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的知识以外,没有任何真实的知识”[1]。……17世纪以后,形形色色崇尚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思想在自然科学与非自然科学之间架起了一道道桥梁,文学艺术像其它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一样受到自然科学影响便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一切都必须经过科学的推敲与检验方能站得住脚。 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指出:“所谓现代 思想的新面貌,就是对于一般原则与无情而不以人意为转移的事实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强烈的兴趣”,“这种新思想方式甚至比新科学和新技术更为重要。它把我们心中的形而上学前提以及构思的内容全都改变了”[2]。思想方式的改变使人们的认识立场发生了根本的转移,当人们看待文学的兴趣和眼光也转向“无情”的“一般原则”与“事实”时,文学与科学原本泾渭分明的界限便模糊了。 1725年,维柯《新科学》的出版被后世认为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新科学》提出要以伽利略、培根、牛顿等人的自然科学为典范,构造一门“人的物理学”。在维柯那里,以神话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开始被当作剖析人类永恒的“结构”及其生成规律的依据,而不再被当作审美分析的对象。“维柯提出的‘科学’正是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3]1。可以说维柯的思想开创了从科学主义的立场研究包括文学在内的人文世界的先河。 系统而全面地把科学主义观念运用于文学理论中的是泰纳,其著名的“种族、环境、时代”论便是在孔德的实证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用自然界的规律解释文艺现象的产物。泰纳将艺术作品看成“如同标本室里的植物和博物馆里的动物一般”[4]11,认为“艺术与科学相联的亲属关系能提高两者的地位;能够给美提供主要的根据是科学的光荣,美能够把最高的结构建筑在真理之上是美的光荣”[4]347,因而“人类历史犹如一部自然史”、“美学犹如植物学”[5]59。文学受一定的时代、环境、民族等外部因素影响的认识在文学理论界并不新鲜,泰纳的独到之处在于避开了零散的、印象式的或就事论事 2006年3月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M ar.,2006第34卷第2期Jou rnal of X in jiang U n iversity(Ph ilo sophy Social Science)V o l.34,N o.2 Ξ收稿日期:2005212226 作者简介:唐晓丹(1969-),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讲师,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从事文艺学研究。

最新-2019年党员下半年思想汇报 精品

2019年党员下半年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转眼2019年已过,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接受党组织和同志们的谆谆教诲和指引,怀着喜悦的心情把我在这半年的变化汇报给党组织听,既成了此次之思想汇报。 今年我参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员先进******的集中学习,参加了党支部组织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集体活动,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提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体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总结过去与规划未来的统一、立足国情与面向世界的统一,具有很强的时代意识、创新意识,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为主题,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得到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我们要牢牢把握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进。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以下几点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

西方哲学思潮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 西方哲学思潮中的人本观念,实用观念和多元观念已经对我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正确认识这些观念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肯定其中包含合理因素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批判其中包含的错误观点并清除其消极影响,这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尤其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是在全面反对以往一切哲学理论中而竖起自己的思想旗帜的,这一思潮一般分为两大哲学思潮即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两大哲学思潮主旨方面体现了时代的一种进步.无论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那就是反对理性主义.反对理性主义、倡导实证主义和极力推崇唯意志论、"超人"哲学等,无疑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社会背景下反对所有理性主义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逻辑上自己首先就陷入一种悖论之中.其次,理性的优于非理性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如果抛开片面地强调理性的极端作用这一错误观点的话,这种理解应该说是科学的,但西方现代哲学思潮中全面贬抑理性的观点无疑忽视了对于理性的正确理解.最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有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分.

现代西方哲学是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西方社会的各种哲学派系的一个总称。他们思想各异,流派纷呈。从思想倾向上来看,可分为两股思潮:一个是人本主义思潮,另一个是科学主义思潮。实证主义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孔德,他认为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摒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些所谓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也就是用实证的知识来代替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辩概念。他宣称实证哲学及一切实证科学的任务,就是要“精确的发现”自然规律。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自然规律的存在,承认人的思想必须服从外部世界的规律,具有合理因素,甚至与唯物主义相近。但是,孔德的自然规律不是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内部规律性、必然性、本质,而是指现象之间的外部联系。他认为科学只能叙述事实,而不能说明事实,科学只问是什么,而不问为什么,这些问题我们无法解决。 人本主义也称非理性主义思潮,它发端于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尼采的唯意志主义,

2019下半年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半年来我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现将个人这段时间内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向党组织作一个汇报,请党组织教育指正。 我每日登陆“学习强国”手机软件学习,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软件里不仅有党的方针政策、国际国家新闻要事,还有很多免广告不付费的资源,对我讲授军事理论、就业与创业指导以及平时的班会课有很大的帮助,给我提供了最新最鲜的一手信息。我会继续利用好学习强国夯实我的理论基础,拓宽我的国际视野,加强我的文化自信,也会向支部的党员们看齐,不掉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70周年国庆庆典活动在我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共和国国家勋章”获得者之一——袁隆平,我的手机屏保就是袁隆平先生,学生曾经看我的手机还觉得不可思议,这位鲐背之年的科学家的确是我人生海洋的灯塔,他让我的航程充满希望,充满韧性。他践业自强,从1960年接触水稻至今,研究工作持续半个世纪从未间断;他躬行践履,亲自下田做实验,亲自指导弟子研究工作,农田是他施展智慧的最佳舞台;他求精图新,从水稻亩产700公斤到今日亩产近1200公斤,这些数字还没有到达极限,他的梦想是禾下乘凉以及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别人60岁退休,袁隆平80多岁还在稻田里指导工作,将自己的生命和智慧奉献给祖国的农业事业,特

别的,他还心系全球,希望全世界人民不饿肚子。中国科学家的中国梦是为构建更繁荣、更完美、更精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代写照。 开学之后我带班学生已经由大一的小鲜肉变成大二的学长、学姐,面对身份的变化,他们平时需要注重的学习点也要发生改变,大二更加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认真对待每一次实践实训课程,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做到学有所用。针对机场场务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创业与就业指导,更偏向面试和简历制作;针对电子专业的创业与就业指导则更注重夯实专业基础,选定就业方向。 以上是我半年来的思想汇报,我将继续认真工作,认真学习,请组织教育指导。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浅谈中国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浅谈中国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政管院07级思政四班苏凤 222007*********) 摘要:近代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想的自由传播提供了机会, 无政府主义思潮就是其中重要的思潮之一。无政府主义是一种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小资产阶级的反动政治思潮,是马克思主义凶恶的敌人之一,他们鼓吹个人绝对自由,反对一切权力和权威,反对无产阶级政党组织,认为国家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幻想建立一个无权力、无服从、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归根结底是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 它注定是一棵不结果实的花。本文从无政府主义思潮的由来出发,浅析了我们中国近代的无政府主义,目的是为了使我们更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人在救国之路上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影响;马克思主义 无政府主义思潮是中国近代影响比较大的社会思潮之一。20 世纪初,新文 化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为各种思想的自由传播提供了机会。此时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各种社会思潮迭起,各种救国方案纷呈,各种学说广为传播。其中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潮,传入中国后,以它独特的魅力,立即引起了先进知识分子,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它在中国的传播,持续长达三十年。其实,中国无政府主义的基本理论均是五四以前形成并确立的。辛亥革命以后至五四时期,也是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最为广泛的时期。重新追述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在寻求救国之路上的迷茫与清醒。 一、中国无政府主义的由来 无政府主义思潮兴起于19 世纪40 年代的欧洲,几乎与马克思主义同步诞生,19世纪下半叶广泛流行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当时的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并发生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时期, 机器大工业生产使生产力获得了 释放, 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与此同时, 社会两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城市小资产阶级日益沦为雇佣者赚钱的工具, 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政治上被边缘化。他们对现存政权强烈不满, 仇视私有制度和强权, 追求社会公正和平等,要求有一种思想和改造社会的方案,能使其摆脱绝望境地,这样,以反对任何服从、纪律、权威、国家和政府为特征的无政府主义社会思潮就应运而生了。 早期无政府主义的奠基人主要有德国的施蒂纳、法国的蒲鲁东和俄国的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等。蒲鲁东被称为无政府主义之父,在其所著的《什么是财产》一书中首先提出“无政府主义”概念。他崇尚绝对的个人主义, 他仇视一切组织、制度、国家和政权, 认为国家纯粹是人类愚昧的虚构的产物, 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以个人领有为基础的互助制。施蒂纳尔和蒲鲁东提出了无政府主义的主要原则;巴枯宁使无政府主义成为一种政治思潮;克鲁泡特金主所谓共产主义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把无政府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综结起来看,无政府主义的基本主 张是:反对一切权力与权威,否认一切国家政权与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与无制裁的“无政府”社会。他们代表了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下趋于破产的小生产者,企图保存自己权益的绝望挣扎。正如列宁曾尖锐地指出:“无政府主义是绝望的产物”。至于如何使之得到实现,无政府主义者们各有其说。

科学主义思潮与近现代西方文论[1]

2006年3月 第34卷第2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jiang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Mar.,2006 V01.34。No.2 【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 科学主义思潮与近现代西方文论+ 唐晓丹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近代科学的发展促使人们以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待人文科学的研究。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力图建立科学主义的“求真”新文学,以科学颠覆文学、取代文学,在极端倾向中走向了歧途。20世纪形式主义学派将“形式”研究落实为文本语言研究,忽视了文学接受过程中社会、人文、主观的因素,造成了理论上的偏颇和疏漏,反科学主义是对科学主义扼杀文学人文精神的反动。 关键词:科学主义;科学;人文;文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I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一2820(2006)02一0111-04 在人们一般的认识当中,科学与文学清楚地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无论从感性层面还是学理层面,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差异都是人们质疑科学主义文论的关键所在。那么,为什么近现代会出现力图使科学与文学合一的思潮?其思想渊源何在?科学主义对不同流派的具体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它给文学留下了什么?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梳理和考察。 从16世纪开始,近代科学在欧洲形成并在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日心说”、万有引力的发现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给神学以致命的打击。与科学发展同步,哲学自觉地、系统地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以总结并推向科学之外其它认识领域。培根试图将其创立的三段论式的科学归纳法提升为适用于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所有知识的方法;笛卡尔将数学方法视为发现和传授真理最好和最可靠的方法,并以此建构自己整个宏大的哲学思想体系;而19世纪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则更是明确地将“科学阶段”,即“实证阶段”置于人类理论认识的最高阶段,认为“除了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的知识以外,没有任何真实的知识”¨]。……17世纪以后,形形色色崇尚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思想在自然科学与非自然科学之间架起了一道道桥梁,文学艺术像其它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一样受到自然科学影响便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一切都必须经过科学的推敲与检验方能站得住脚。 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指出;“所谓现代思想的新面貌,就是对于一般原则与无情而不以人意为转移的事实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强烈的兴趣”,“这种新思想方式甚至比新科学和新技术更为重要。它把我们心中的形而上学前提以及构思的内容全都改变了”[2]。思想方式的改变使人们的认识立场发生了根本的转移,当人们看待文学的兴趣和眼光也转向“无情”的“一般原则”与“事实”时,文学与科学原本泾渭分明的界限便模糊了。 1725年,维柯《新科学》的出版被后世认为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新科学》提出要以伽利略、培根、牛顿等人的自然科学为典范,构造一门“人的物理学”。在维柯那里,以神话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开始被当作剖析人类永恒的“结构”及其生成规律的依据,而不再被当作审美分析的对象。“维柯提出的‘科学’正是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3]l。可以说维柯的思想开创了从科学主义的立场研究包括文学在内的人3zf#.界的先河。 系统而全面地把科学主义观念运用于文学理论中的是泰纳,其著名的“种族、环境、时代”论便是在孔德的实证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用自然界的规律解释文艺现象的产物。泰纳将艺术作品看成“如同标本室里的植物和博物馆里的动物一般”“]11,认为“艺术与科学相联的亲属关系能提高两者的地位;能够给美提供主要的根据是科学的光荣,美能够把最高的结构建筑在真理之上是美的光荣”[4]3”,因而“人类历史犹如一部自然史”、“美学犹如植物学”Is]”。文学受一定的时代、环境、民族等外部因素影响的认识在文学理论界并不新鲜,泰纳的独到之处在于避开了零散的、印象式的或就事论事 嫩稿日期:2005—12—26 作者简介:唐晓丹(1969一),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讲师,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从事文艺学研究。 万方数据

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对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政治思想的批判 王正琥 [论文摘要]近代的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社会,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痛苦挣扎。而作为民族灵魂和中坚力量的知识分子为了解救处于“两个半”深渊的祖国努力奔走着。在众多的解救良方中,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就是以刘师复和刘师培为代表的中国无政府主义。他们宣扬着极端的空想社会主义。鼓吹个人的绝对自由,反对一切权力和权威,反对一切形式和任何阶级的组织和政党,认为国家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梦想着在一天之内彻底废除一切痛苦的根源:国家与强权,建立一个无权力,无服从,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社会。然而空想性和谬误性最终决定了无政府主义根本无法实现。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及其对无政府主义理论的揭露和批判,使无政府主义的谬误性和反动性彻底暴露,是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破产的首要原因和根本原因。最终,无政府主义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激烈批判下必然的走向了灭亡。 [关键字] 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破产的必然性Modern China on the critical anarchy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angzhenghu Abstract:Modern China is a troubled society,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 imperialist and feudal forces in the double suffering under oppression struggle. As a national soul and backbone of the intellectuals in order to rescue the "two and a half" abyss of the efforts of the running. Among the best way to save, one can not ignore the strength of their rehabilitation is to Liu Shifu and Liu Shipei division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ese anarchy. They promote the extremism of utopian socialism. Advocating the absolute personal freedom, against all power and authority, opposed to all forms and any class of organizations and political parties that the country is a root of all evil, the dream of one day of complete repeal of all the root causes of suffering: the State and powe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o power, no obedience, absolute freedom of the "anarchy" society.However, fantasy and fallacy of the final decision simply can not achieve Anarchism. Marxist scientific socialism in China and their wide dissemination of anarchist theory exposed and criticized, so that the fallacy of anarchy and thoroughly exposed the reactionary nature, anarchy in China is 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e

论科学主义思潮对我国教育及教育科研方法的影响

论科学主义思潮对我国教育及教育科研方法的影响 科学主义思潮作为当代西方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哲学思潮,集中反映了当今科学时代的特点,深深影响了众多科学的发展,包括教育科学的发展。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目前,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存在过分强调科学主义的消极面,进而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对立起来,贬低、甚至全盘否定科学主义思潮的倾向。因此,准确地把握科学主义思潮的实质,全面、客观地分析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标签:科学主义思潮教育教育科研方法 1 科学主义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历史渊源 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主义,虽然不同人的表述侧重点不同,但观点大体都相信科学有一种优越的认识模式,可以用来获得真实可靠的知识。比如,《韦氏英语大词典》对科学主义的定义是:“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应该被应用于包括哲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的理论观点,断定只有这样的方法才能富有成果地应用于知识追求。”科学主义的基本信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科学主义认為,自然科学指示是人类指示的典范,它是最精确、最可靠的;第二,自然科学的方法,特别是物理科学的方法应该被应用于包括哲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只有这样的方法才能富有成效地被用来追求知识;第三,在人类整个精神文化体系中,科学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其中,第一点是基础,第二点和第三点都是对它的逻辑延伸,科学主义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后两点表现出来的。 2 科学主义思潮对我国教育及教育研究方法的影响 2.1 科学主义思潮对我国教育的积极影响 2.1.1 促进了我国教育实验的普遍开展和教育实验的科学化。 自20世纪初以来,科学主义思潮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影响时断时续、或强或弱,延绵近大半个世纪,而引发人们对实验的重视,这一作用最为可贵。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实验热潮,人们逐渐认识到,没有教育实验,教育科学的发展将步履维艰。教育实验的广泛展开,使人们对教育实验的规范性、科学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进而加强了对教育实验基本理论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教育实验在我国迅速发展,已成为影响面很广的一种研究方式。但到了90年代初,教育实验仍然存在不少不够规范或科学水平不高的问题,因而教育实验的科学化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人们普遍认为,教育实验的科学化问题是当前研究教育实验方法的关键。但如何看待科学化,却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实验的科学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不是绝对的、固定的,而是不断接近科学规范、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过程。另一些论者则持目的观,认为只要实验实施的结果达到了实验目的,就是科学的,反之就是不科学的。但无论

2017年下半年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2017年下半年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也始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组织的关怀和党员的帮助下,我在思想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学习上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问题与不足,现在向组织汇报一下我的情况及努力方向。 一.取得的进步 我十分注重对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党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概论》,科学发展观,又仔细阅读了《十九大报告》,进一步了解了党和国家的新方针、新政策。通过对思想理论的学习,我对党的性质、宗旨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加坚定了永远跟着党走的决心,树立了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志向。 另外,在积极追求思想进步的同时,我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贯彻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更加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即使补充其它学科的重要知识,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弥补自己的缺陷。我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按时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丰富了自己的阅历,锻炼了自己能力。 二.取得的成绩

每一次期末考试,我都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学习优秀奖,并且还获得了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另外还有国家一等自强奖学金等等。 三.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目前对于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再于实践方面经历的很少,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理论知识上,很少接触时间,这样很容易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理论与时间脱节,这样很不科学,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争取参加各项实践活动的,努力抓住任何一次机会。 四.努力的方向 我决心通过自我反升,找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其产生问题的根源,认清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我也要虚心接受党组织和同学们的批评和帮助,弥补自己在思想上和实践上的不足。 今后我要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解决自己思想和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落脚点;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多下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继续加强学习,坚定共产主

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英]保罗

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2011-04-11 16:07 来源:中央编译局网作者: [英]保罗·布莱克利奇著金建译摘要:英刊《国际社会主义》第125期(2010年)刊登了英国学者保罗·布莱克利奇题为《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文章。文章辨析了无政府主义和经典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异同,澄清了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在斗争形式和目标上的误解,指出马克思主义超越了无政府主义的理论局限性,并走出了一条正确的实践道路。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 当代反资本主义运动的中心存在一个明显的悖论:运动是政治性的这一事实是它确凿无疑的明确特征之一,但是参与运动的很多人却予以否认。在本文中,我将通过考察无政府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之间早期争论中反政治性观点的根源,为这些争论提供来龙去脉。我希望勾勒出无政府主义和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的共性和分歧,这两种思潮在现代的相遇可能打破过于经常的具讽刺性的不争论。具体说来,我认为无政府主义的合理内核——它期望运动能够免受“中央集权的”政治的有害影响——实际上被其反政治性的立场削弱了。再者,这一弱点因为无政府主义者对他们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的批评而得以加强。我们将看到,这一说法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误解,不仅掩盖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自我解放的理论的本质,而且模糊了这一理论为超越无政府主义在实践上的局限性所指明的道路。 1871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无政府主义运动各自最著名的代表——卡尔·马克思和米哈伊尔·巴枯宁都将巴黎公社当作他们社会主义愿景的现实实现来欢迎。这一事实似乎证实了丹尼尔·盖林(Daniel Guérin)在他所著的经典的无政府主义历史中的说法,即越过宗派争论的声音和怒火,“无政府主义实际上是社会主义的同义词”。另外,如果我们接受诺姆·乔姆斯基的评论,“始终如一的无政府主义者……将会是社会主义者,但是是一种特殊类别的社会主义者”:“自由主义的社会主义者”,那么我们可能要被导向认为无政府主义是哈尔·德雷珀(Hal Draper)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所称的“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义”传统的变种。 尽管德雷珀在严厉批评列宁建立了一个“专制主义的”政党时,坚持认为无政府主义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盖林则提出,列宁充其量是一个“模糊不定的”人物,其著作结合了自由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因素,而乔姆斯基则认为,与始终如一的无政府主义相比,马克思的思想可以表述为早期的自由主义的社会主义和晚期的“专制主义”之间的张力;这种张力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中表现为自由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其代表人物有罗莎·卢森堡)和国家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同列宁相关)之间的斗争。乔姆斯基主张,尽管前者的思想“同无政府—工团主义的因素趋于一致”,后者离这种传统则过于遥远,以致“如果左派被理解为包括‘布尔什维主义’在内,那么我要断然决绝于左派”。 都批评布尔什维克主义,认为列宁的布尔什维克不是马克思主义。 类似的争论在当今的自治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圈子中非常常见,传达出这些团体倾向于对一般的经典马克思主义者,更具体地说是“列宁主义者”的憎恨。通常,无政府主义者和自治主义者习惯于特别将列宁作为在20世纪尝试国家社会主义传统而后失败的主要代表来批判。理论和政治分歧一般聚焦于马克思和列宁的关系上,探询列宁是否和马克思实行了质的“专制主义的”分裂,或者他只是扩展了马克思的“专制主义”的某些因素,得出符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