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数学故事:小熊卖鱼

小学生数学故事:小熊卖鱼

小学生数学故事:小熊卖鱼
小学生数学故事:小熊卖鱼

必备小学生数学故事:小熊卖鱼给孩子们带来精彩的数学小故事,不仅让孩子们感受读故事的乐趣,同时,也会让孩子们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精彩的小知识,下面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分享了数学故事小熊卖鱼,我们一起阅读吧。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

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千克?”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我只想买点鱼身。”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鱼头、鱼尾卖给谁呢??”狐狸甩甩尾巴道:“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不过,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俩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既帮了狼大叔,又帮了你熊老弟了吗?”小熊一听直拍手,但仍有点迟疑:"好倒好,可价钱怎么定?”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千克,鱼头、鱼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吗?”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儿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了,小熊一过秤,鱼身35千克70元;

鱼头15千克15元,鱼尾10千克10元。老狼、狐狸和黑狗

提着鱼,飞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鱼头鱼身鱼尾配好,重新平分了。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60千克鱼按4元1千克应卖240元,可怎么现在只卖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分享的数学故事小熊卖鱼,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考满分作文:鱼和熊掌哪个“更重要”

鱼和熊掌哪个“更重要” 常常想起孟子关于鱼和熊掌、生与义孰轻孰重的言论。大千世界中,重要的事情之外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不只是战国那个动荡纷争的时代有这样的取舍之难,重要与更重要的分叉路亘古长存,而鱼和熊掌古往今来往往都不可得兼。 如今,生活的压力无形却无处不存。出于无奈,人们在追求安稳与功利中,渐渐磨淡了性子与情感,往往努力做着 眼前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安逸活。 诚然,安稳的生活是现代人普遍认为的重要“肥鱼”,可多元化的社会总有更重要的“熊掌”,需要我们做出”更重要”的选择。 我以为处世先修己,做真我方是重中之重。吴为山先生刻的弘一法师像,一身青布单衣,身影瘦削,感悟世事,沧 桑而饱满。弘一法师前半生可谓姹紫嫣红开遍,饱满如繁花盛开的春天;而后半生宛若一位大家的山水画,山寒水瘦,素洁、安然。他率真,因而内心的性情丰润。褪下功利社会虚假的面具,我独为我。尝得个“悲喜交集”的人生,在弘一法

师看来,似乎比先前的生活更为精彩。 当然,处世独我不可。我为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一员。孔子云:“仁者爱人”,近至父母双亲,远至世界万物,内心之爱尤为重要。曾几何时,我们是否因忙于生计而忽略了早已青丝染上白霜的父母?是否因一己私心而漠视了身边摔倒的老人?是否因快节奏生活而忘却了身边的生灵与风景?想起那个屈膝拍花的男子阿来,一部《尘埃落定》让他名声大噪,可他不被名利之鱼所诱,毅然舍鱼而取熊掌,取那份内心之爱。他请全团的人喝酒,歪戴着帽子,唱藏族的《祝酒歌》;在墨西哥想到为母亲买一串珊瑚项链,以满足一个藏族女人的梦。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面对安稳功利之鱼与自身真性情之熊掌,吾取“更重要”之熊掌也! 亲爱的朋友,你呢?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学小故事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学小故事 你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数学经常会让你感觉自己笨得不行。很多人不喜欢数学,事实上,数学本身非常有趣,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享受。请跟随我们的脚步,来探寻有趣的数学吧! 身体计算器 我们的身体真得很奇妙,手是一个常见的计算器。最常见的手的计算是9的倍数计算。计算9的倍数时,将手放在膝盖上,如下图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乘式是7×9。只要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然后数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6,右边剩下的手指数是3,将它们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 多少只袜子才能配成一对 关于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或许始终都无法配成一对。虽然不是太幸运,但是如果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肯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的。如此说来,只要借助一只额外的袜子,数学规则就能战胜墨菲法则。通过上述情况可以得出,“多少只袜子能配成一对”的答案是3只。 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袜子,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至少必须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的。 燃绳计时 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因此这根绳子不同地方的燃烧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

几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莒县第四中学王克雷2010年7月26日16:50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鱼作文之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作文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作文 【篇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语出孟子这位大哲学家,精辟富含深意。自古 到今上演着多少此类场景,为孟子这句话注入新鲜营养。以至于后 世之人将其作为行事警言,深记于心。 昭君出塞,一个绝世美女竟只能与黄沙做伴,却与宫廷荣华富贵毫 无缘份。这阴差阳错却令汉帝终生遗憾。他竟这样与她错失了,擦 肩而过。他是多么的遗憾,如此美人竟不能拥她入怀。他多恨不得 立即驱散迎亲的队伍,哪怕与匈奴为敌。可注定这只是一种空想, 他大汉国君,岂能置天下不顾,而抱的美人归。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只有放弃,换的大汉安定。这是他的抉择,舍鱼而取熊掌。他的 心或许正在淌血,但这份痛他也只能徒自忍受。他有万万大汉臣民,为了他们,他只能抛弃鱼选择熊掌!这是一代帝王的抉择。 貂蝉,一个被遗忘在乱世的美女。在《三国》里,是一个又一个男 人的战场,相互厮杀,勾心斗角。而她一个弱女子,却也被卷进了 这场战争之中,在两个男人中痛苦的挣扎。生于乱世,她,一个弱 女子是多么渴望幸福,能够有属于自己的家。以她的美貌,断然可以。可这却不是她的选择,她愿意献出自己而换取众人的安定。这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她所献出的已不再是自己的肉身。这是她 的抉择,舍鱼而取熊掌。这是她唯一能为这个时代所做的事,她义 无反顾,只身立于两个强大的男人之间。这是一个弱女子的抉择。 漫漫人生,我们需要做出的决定很多,但每个分叉路口我们只有选 择一条,这或许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处。每一次在路口徘徊地 越久,心就越发不安定。上帝给了我们选择的权利,却夺走了兼有

的权利。注定,我们无法抓住手中的每一条绳索,得到就要付出。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1世纪的今天,各行各业的竞争是如此激烈,稍不留意,明天我就 或许要从某个岗位中消失。也正因如此,学习便成为了这种竞争的 筹码,只有奋不顾身地去获取。为了达到心中的某个高度,我们不 得不在这爬山的过程中抛弃一些东西,或许真的很舍不得,可又能 如何?如若停止攀登,那么你面对的则是进退两难的处境,那又该 如何选择? 的确,有时很想停下来喝口水,小憩一会,看看沿途风景。可鱼与 熊掌不可兼得,我不可能将两者美味同时放入嘴里咀嚼,这样的混 合只会失去两者的价值。现实中,当我们面对这些两难选择时是多 么愤愤不平,埋怨社会为何要制造出这种令人生厌的规则?最后我 们不得不做出选择,或许是鱼,或许是熊掌,但都是我们今后要走 的路。 或许我们还年轻,很多事才刚刚起步,但我们不得不去学会如何选择。社会是残酷的,他不会帮你生存,只有靠自己,适者生存!我 们只有决定一种方案,努力地去实施,才会有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当我们毅然地选择了一条路而前进,即便布满荆棘,那也是一种快乐,他不是虚度光阴停滞不前。我们只有牢牢地抓住生命中的绳索,或许才会握住自己的幸福。 细细咀嚼,或许只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才会不停的前进,不 满足于现状。或许只有学会抛弃,才会懂得收获。孟子曰:鱼与熊 掌不可兼得。一中高一:王佳丽 【篇二: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期中测试】 营口开发区职业中专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 期中测试卷

一年级数学趣味故事

一年级数学趣味故事 一年级数学_趣味故事 有一天,森林里面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它们长相很特别,动物们都很奇怪,要求他们一一介绍自己.第一个走出来一个瘦子,它说:“我是1,像支铅笔细又长”.接着又走出一个说:“我是2,像只小鸭水上飘.”第三个说“我是3,像只耳朵听声音.”“我是4,像面小旗随风飘.”“我是5,像支衣钩挂衣帽.”“我是6,像棵豆芽咧嘴笑.”“我是7,像把镰刀割青草.”“我是8,像支麻花拧一道.”“我是9,像把勺子能盛饭.”“我是0,像个鸡蛋做蛋糕.”他们刚介绍完了,小鹿又问道”你们中间谁最大?谁最小呢?”9站出来,很骄傲地说“我是9,我最大.”0耷拉着脑袋说“我最小.”“对,就是这个表示什么都没有的0.”9用冷淡的口气说道.9刚说完,动物们和它的数字兄弟都笑了.0更加不好意思了,动物们看到0这么没有用,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它们在一起唱呀!跳呀!非常开心. 突然一只大象不小心掉进一个洞里面,洞很深,又很黑,大象在里面挣扎了很久,用了很大的力气总想爬上来,它爬呀爬累得满头大汗,腿也挂破了,鲜血直流.可是,怎么也爬不上来,它只好在里面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动物们听到了,就纷纷跑到洞口边,想把大象救出来.数字1到9也来帮忙了.他们组成最大的数字987654321,显示了最大的力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大象拉上来.这个时候,只听见后面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道“我也来试试.”它们一看是0,就勉强的同意它也来帮忙.它们重新组成数字9876543210,它们的力量一下子就增大10倍.哈哈……,一下子就把大象拉上来了.动物们都很感谢数字兄弟,同时也为冷落了0感到愧疚,它们都来到0的身边,愿意和0做朋友.数字兄弟也开始重视0了,愿意和它一起玩耍. 从此以后,0再也不自卑了,它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用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_高中作文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语出孟子这位大哲学家,精辟富含深意。自古到今上演着多少此类场景,为孟子这句话注入新鲜营养。以至于后世之人将其作为行事警言,深记于心。 昭君出塞,一个绝世美女竟只能与黄沙做伴,却与宫廷荣华富贵毫无缘份。这阴差阳错却令汉帝终生遗憾。他竟这样与她错失了,擦肩而过。他是多么的遗憾,如此美人竟不能拥她入怀。他多恨不得立即驱散迎亲的队伍,哪怕与匈奴为敌。可注定这只是一种空想,他——大汉国君,岂能置天下不顾,而抱的美人归。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只有放弃,换的大汉安定。这是他的抉择,舍鱼而取熊掌。他的心或许正在淌血,但这份痛他也只能徒自忍受。他有万万大汉臣民,为了他们,他只能抛弃鱼选择熊掌!这是一代帝王的抉择。 貂蝉,一个被遗忘在乱世的美女。在《三国》里,是一个又一个男人的战场,相互厮杀,勾心斗角。而她一个弱女子,却也被卷进了

这场战争之中,在两个男人中痛苦的挣扎。生于乱世,她,一个弱女子是多么渴望幸福,能够有属于自己的家。以她的美貌,断然可以。可这却不是她的选择,她愿意献出自己而换取众人的安定。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她所献出的已不再是自己的肉身。这是她的抉择,舍鱼而取熊掌。这是她唯一能为这个时代所做的事,她义无反顾,只身立于两个强大的男人之间。这是一个弱女子的抉择。 漫漫人生,我们需要做出的决定很多,但每个分叉路口我们只有选择一条,这或许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处。每一次在路口徘徊地越久,心就越发不安定。上帝给了我们选择的权利,却夺走了兼有的权利。注定,我们无法抓住手中的每一条绳索,得到就要付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1世纪的今天,各行各业的竞争是如此激烈,稍不留意,明天我就或许要从某个岗位中消失。也正因如此,学习便成为了这种竞争的筹码,只有奋不顾身地去获取。为了达到心中的某个高度,我们不得不在这爬山的过程中抛弃一些东西,或许真的很舍不得,可又能如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学小故事教案资料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 学小故事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学小故事 你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数学经常会让你感觉自己笨得不行。很多人不喜欢数学,事实上,数学本身非常有趣,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享受。请跟随我们的脚步,来探寻有趣的数学吧! 身体计算器 我们的身体真得很奇妙,手是一个常见的计算器。最常见的手的计算是9的倍数计算。计算9的倍数时,将手放在膝盖上,如下图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乘式是7×9。只要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然后数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6,右边剩下的手指数是3,将它们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 多少只袜子才能配成一对 关于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或许始终都无法配成一对。虽然不是太幸运,但是如果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肯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的。如此说来,只要借助一只额外的袜子,数学规则就能战胜墨菲法则。通过上述情况可以得出,“多少只袜子能配成一对”的答案是3只。

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袜子,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至少必须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 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的。 燃绳计时 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因此这根绳子不同地方的燃烧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却需要55分钟。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想利用上面的绳子准确测出3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大家可以利用一种创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这种方法是同时从绳子两头点火。绳子燃烧完所用的时间一定是30分钟。 火车相向而行问题 两辆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辆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辆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 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辆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这说明每辆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段时间,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不管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型线路飞行,或者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都一样。 掷硬币并非最公平 抛硬币是做决定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样,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小熊开店》说课稿

《小熊开店》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5课时《小熊开店》。本节课是在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掌握“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意在培养学生建立、运用数学模型来解决相关问题能力,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基于以上教学内容,我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是在完成了“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课。以小熊商店里几位顾客的问题作为主要线索,并通过以下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1、创设“小熊开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的重点:“买4辆小汽车需要多少元”和核心问题“20元可以买几辆小汽车”。 2、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3、运用所建模型,解决相关问题,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数学简捷思维的优势和广泛应用的价值。 根据教学设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收集并处理信息,进而利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一发现,领略数学简捷的思维方法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同时,我把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作为教学重点;把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对复杂的信息进行恰当的选择与判断作为教学的难点。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力求运用启发式、引导式、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在教学时特别注重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如: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生动有趣地呈现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多创设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特别注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学法上,我让学生把手、口、眼、脑全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轻松、

16个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16个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数学在人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息息相关。若能良好的使用数学,则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 进入数学的礼堂,让一个一个字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与方便。其实计算,就是这么简单。 1、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3、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4、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5、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

高一议论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高一议论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语出孟子这位大哲学家,精辟富含深意。自古到今上演着多少此类场景,为孟子这句话注入新鲜营养。以至于后世之人将其作为行事警言,深记于心。 昭君出塞,一个绝世美女竟只能与黄沙做伴,却与宫廷荣华富贵毫无缘份。这阴差阳错却令汉帝终生遗憾。他竟这样与她错失了,擦肩而过。他是多么的遗憾,如此美人竟不能拥她入怀。他多恨不得立即驱散迎亲的队伍,哪怕与匈奴为敌。可注定这只是一种空想,他——大汉国君,岂能置天下不顾,而抱的美人归。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只有放弃,换的大汉安定。这是他的抉择,舍鱼而取熊掌。他的心或许正在淌血,但这份痛他也只能徒自忍受。他有万万大汉臣民,为了他们,他只能抛弃鱼选择熊掌!这是一代帝王的抉择。 貂蝉,一个被遗忘在乱世的美女。在《三国》里,是一个又一个男人的战场,相互厮杀,勾心斗角。而她一个弱女子,却也被卷进了这场战争之中,在两个男人中痛苦的挣扎。生于乱世,她,一个弱女子是多么渴望幸福,能够有属于自己的家。以她的美貌,断然可以。可这却不是她的选择,

她愿意献出自己而换取众人的安定。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她所献出的已不再是自己的肉身。这是她的抉择,舍鱼而取熊掌。这是她能为这个时代所做的事,她义无反顾,只身立于两个强大的男人之间。这是一个弱女子的抉择。 漫漫人生,我们需要做出的决定很多,但每个分叉路口我们只有选择一条,这或许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处。每一次在路口徘徊地越久,心就越发不安定。上帝给了我们选择的权利,却夺走了兼有的权利。注定,我们无法抓住手中的每一条绳索,得到就要付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1世纪的今天,各行各业的竞争是如此激烈,稍不留意,明天我就或许要从某个岗位中消失。也正因如此,学习便成为了这种竞争的筹码,只有奋不顾身地去获取。为了达到心中的某个高度,我们不得不在这爬山的过程中抛弃一些东西,或许真的很舍不得,可又能如何?如若停止攀登,那么你面对的则是进退两难的处境,那又该如何选择? 的确,有时很想停下来喝口水,小憩一会,看看沿途风景。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不可能将两者美味同时放入嘴里咀嚼,这样的混合只会失去两者的价值。现实中,当我们面对这些两难选择时是多么愤愤不平,埋怨社会为何要制造出这种令人生厌的规则?最后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或许是鱼,或许是熊掌,但都是我们今后要走的路。 或许我们还年轻,很多事才刚刚起步,但我们不得不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假设法:解:假设全是鸡:2×35=70(只) 比总脚数少的:94-70=24 (只) 它们腿的差:4—2=2(条)24÷2=12 (只) ------ 兔35-12=23(只) ------鸡方程: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35-x只。 4x+2(35-x)=94 4x+70-2x=94 2x=24 x=12 35-x=35-12=23 答:兔有12只,鸡有23只。我国古代《孙子算经》共三卷,成书大约在公元5世纪。这本书浅显易懂,有许多有趣的算术题,比如“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题目中给出了鸡兔共有35只,如果把兔子的两只前脚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两只后脚也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那么,兔子就成了2只脚,即把兔子都先当作两只脚的鸡。鸡兔总的脚数是35×2=70(只),比题中所说的94只要少94-70=24(只)。现在,松开一只兔子脚上的绳子,总的脚数就会增加2只,即70+2=72(只),再松开一只兔子脚上的绳子,总的脚数又增加2,2,2……,一直继续下去,直至增加24,因此兔子数:24÷2=12(只),从而鸡有35-12=23(只)。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假设它们全是鸡,于是根据鸡兔的总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看差多少,每差2只脚就说明有1只兔,将所差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兔。概括起来,解鸡兔同笼题的基本关系式是:兔数=(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脚数)。类似地,也可以假设全是兔子。我们也可以采用列方程的办法:设兔子的数量为X,鸡的数量为Y 那么:X+Y=35那么4X+2Y=94 这个算方程解出后得:兔子有12只,鸡有23只。[编辑本段]例题 1.班主任张老师带五年级(7)班50名同学栽树,张老师栽5棵,男生每人栽3棵,女生每人栽2棵,总共栽树120棵,问几名男生,几名女生?解:设男生有X人女生有(50-X)人。3x=120-5-2(50-x)3x=115-2*50+2x 3x=115-100+2x 3x=15+2x x=15 50-15=35(人)答:男生有15人,女生有35人。 2.大油瓶一瓶装4千克,小油瓶2瓶装1千克,现有100千克油装了共60个瓶子。问大小油瓶各多少个?1/2=0.5(千克)4×60=240(千克)240-100=140(千克)140/(4-0.5)=40(个)60-40=20(个)答:大瓶20个,小瓶40个。 3.小毛参加数学竞赛,共做20道题,得67分,已知做对一道得5分,不做得0分,错一题扣1分,又知道他做错的题和没做的同样多。问小毛做对几道题?这道题可以设小毛做对X道,那么做错(20-X)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本意不是说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强调当如果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取舍。其中也有好的东西不要拥有太多,不然就体现不出其价值所在,就像一山不能容二虎.金字塔顶上永远是最稀少珍贵的.意在提醒世人知足常乐. 原文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①也。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一箪食,一豆②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③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④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⑤我与?乡(6)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有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能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事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能采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有什么方法不能采用的呢?有方法能够让人生存下来,也有办法能够躲避灾祸,有这种方法却不采用。那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礼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是贤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一筐饭,一碗汤,得到了就可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饥饿的路人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屑于接受。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因得好处而丧义),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子与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而不做吗?(如果这样做了,)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注释 ①辟:通“避”。②豆:古代盛羹汤的器具。③呼尔:轻勇地呼喝。④蹴(Cu)尔:以脚践踏。⑤得:通“德”,这里指以我为德,即感激的意思。⑤乡:通“向”,向来,一向,从前。 出处及背景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

适合小学三年级的有趣数学故事

【篇一】 有一个猪妈妈带着三个猪宝宝去买花。一枝花20元,猪妈妈要买60支花。于是,猪妈妈问三个猪宝宝:“我们要买60支花,20元一支,那一共要多少元?”的猪宝宝说:“20乘60等于1200元,所以要花1200元!”第二个猪宝宝说:“不对!不对!是二个十乘六个十等于十二个十,就是1200元!”最小的猪宝宝接着说:“我想,你们两个都是对的,只是说法不同,其实都一样。”“没错!”猪妈妈赞扬道。 到了绑花时间了,最小的猪宝宝抢先问:“现在要帮花了,12支花绑在一起,可以绑多少束?”猪妈妈没出声,大家只能摇头说不会了。过了一会,的猪宝宝叫道:“1200除以12等于100,所以可以绑100束花。” “虽然我们绑完了,可是我们还要送花给20个老爷爷,每个老爷爷分几束呢?”猪宝宝们说。过了30分钟,猪宝宝们才说:“哦!我们知道了,10020=5,所以每个老爷爷分5束!” 猪宝宝们把花给了老爷爷,老爷爷连忙说谢谢,猪宝宝们和猪妈妈都很高兴。 听完这个数学故事,我就更喜欢数学了,也加强了我学好数学的信心! 【篇二】 渔夫和草帽 有位渔夫,头戴一顶大草帽,坐在划艇上在一条河中钓鱼。河水的流动速度是每小时3英里,他的划艇以同样的速度顺流而下。“我得向上游划行几英里,”他自言自语道,“这里的鱼儿不愿上钩!” 正当他开始向上游划行的时候,一阵风把他的草帽吹落到船旁的水中。但是,我们这位渔夫并没有注意到他的草帽丢了,仍然向上游划行。直到他划行到船与草帽相距5英里的时候,他才发觉这一点。于是他立即掉转船头,向下游划去,终于追上了他那顶在水中漂流的草帽。 在静水中,渔夫划行的速度总是每小时5英里。在他向上游或下游划行时,一直保持这个速度不变。当然,这并不是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例如,当他以每小时5英里的速度向上游划行时,河水将以每小时3英里的速度把他向下游拖去,因此,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仅是每小时2英里;当他向下游划行时,他的划行速度与河水的流动速度将共同作用,使得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为每小时8英里。 如果渔夫是在下午2时丢失草帽的,那么他找回草帽是在什么时候? 由于河水的流动速度对划艇和草帽产生同样的影响,所以在求解

鱼与熊掌和SetCellText函数

鱼与熊掌和SetCellText函数 作者:ylm 来源:精明在线 很多时候,贪心的我们,常常鱼与熊掌想统统吃下,我们用易表也不例外, 既想手工改动,同时又想随着另一列的变化而变化,其实全盘统吃还是有可能的. 在下面这个表中, 在第二列实现:既可以手工改动,同时又可以随着第一列的变化而变化。 一,常规想法 平常,要想数据来源于某列,同时有要可以手工修改,我们常常会在刷新公式中设置如下公式:If([第二列] > "",[第二列],[第一列]),这个公式意思是当第二列有数据时,按第二列数据不变(也就是你修改什么是什么),反之,则刷新为第一列数据。这样设置,带来一个问题是,当第一列数据修改后,第二列因为已有数据而无法刷新。这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 二,换一个想路 我们知道,要想让系统知道,第一列是否已修改,必须有个参照数据进行比较才行,也就是得增加一列辅助列,(也许你一听要加一列就觉得烦,其实比起能吃到熊掌来说,这可是小儿科毛毛雨啦)通过表设计,加一列,取名为:A 吧。在A列操作公式中写入:SetCellText(GridName,Row,"A",[第一列]) 意思是在当前表,当前行,A列中写入第一列数据。这样一来,当我们一旦修改了第一列数据,A列就会记录一下第一列数据。 三,一起来吃鱼与熊掌 现在,只要我们在第一列的操作公式中写入: IF([第一列] <> [A],SetCellText(GridName,Row,"第二列",[第一列]), True ) 公式意思我想你也已明白了吧。(什么,不明白?!好吧,这个公式就是说,当第一列数据不等于A列时,写入当前表当前行第二列为第一列数据。否则就是按兵不动。) 好了,为了好看些,选中A列,隐藏它吧,现在,你可以坐下来(噢,你一直是坐着的,

几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几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莒县第四中学王克雷2010年7月26日16:50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 与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说:买菜、卖菜、算多少钱…… 下面就是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语出孟子这位大哲学家,精辟富含深意。自古到今上 演着多少此类场景,为孟子这句话注入新鲜营养。以至于后世之人将其作为行 事警言,深记于心。 昭君出塞,一个绝世美女竟只能与黄沙做伴,却与宫廷荣华富贵毫无缘份。这阴差阳错却令汉帝终生遗憾。他竟这样与她错失了,擦肩而过。他是多么的 遗憾,如此美人竟不能拥她入怀。他多恨不得立即驱散迎亲的队伍,哪怕与匈 奴为敌。可注定这只是一种空想,他大汉国君,岂能置天下不顾,而抱的美人归。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只有放弃,换的大汉安定。这是他的抉择,舍鱼而 取熊掌。他的心或许正在淌血,但这份痛他也只能徒自忍受。他有万万大汉臣民,为了他们,他只能抛弃鱼选择熊掌!这是一代帝王的抉择。 貂蝉,一个被遗忘在乱世的美女。在《三国》里,是一个又一个男人的战场,相互厮杀,勾心斗角。而她一个弱女子,却也被卷进了这场战争之中,在 两个男人中痛苦的挣扎。生于乱世,她,一个弱女子是多么渴望幸福,能够有 属于自己的家。以她的美貌,断然可以。可这却不是她的选择,她愿意献出自 己而换取众人的安定。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她所献出的已不再是自己的 肉身。这是她的抉择,舍鱼而取熊掌。这是她唯一能为这个时代所做的事,她 义无反顾,只身立于两个强大的男人之间。这是一个弱女子的抉择。 漫漫人生,我们需要做出的决定很多,但每个分叉路口我们只有选择一条,这或许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处。每一次在路口徘徊地越久,心就越发不安定。上帝给了我们选择的权利,却夺走了兼有的权利。注定,我们无法抓住手 中的每一条绳索,得到就要付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1世纪的今天,各行各业的竞争是如此激烈,稍不留意,明天我就或许要 从某个岗位中消失。也正因如此,学习便成为了这种竞争的筹码,只有奋不顾 身地去获取。为了达到心中的某个高度,我们不得不在这爬山的过程中抛弃一 些东西,或许真的很舍不得,可又能如何?如若停止攀登,那么你面对的则是 进退两难的处境,那又该如何选择? 的确,有时很想停下来喝口水,小憩一会,看看沿途风景。可鱼与熊掌不 可兼得,我不可能将两者美味同时放入嘴里咀嚼,这样的混合只会失去两者的 价值。现实中,当我们面对这些两难选择时是多么愤愤不平,埋怨社会为何要 制造出这种令人生厌的规则?最后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或许是鱼,或许是熊掌,但都是我们今后要走的路。 或许我们还年轻,很多事才刚刚起步,但我们不得不去学会如何选择。社 会是残酷的,他不会帮你生存,只有靠自己,适者生存!我们只有决定一种方案,努力地去实施,才会有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当我们毅然地选择了一条路 而前进,即便布满荆棘,那也是一种快乐,他不是虚度光阴停滞不前。我们只 有牢牢地抓住生命中的绳索,或许才会握住自己的幸福。

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7.5小熊开店 北师大版(2014秋)(含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7.5小熊开店 一、单选题 1.12÷3=() A. 3 B. 4 C. 12 D. 30 2.一个数的5倍正好是30,这个数是() A. 4 B. 6 C. 10 3.23÷5=4······() A. 1 B. 2 C. 3 D. 4 4.26÷5=5······() A. 1 B. 2 C. 3 D. 4 5.8是2的几倍?正确的答案是()。 A. 10 B. 16 C. 4 二、判断题 6.求24里面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 7.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不为0的数,商不变。 8.把10根香蕉平均分给5个孩子,每个孩子可以分到2根 9. 如果被除数乘以100,要使商不变,除数也应乘以100。 三、填空题 10.苹果该怎么分? ________

(从左到右填写) 11.填数 ________ 12.括号里面最大能填几?( ________ ) 13.在横线上填上“>、<或=”。 45-9________25÷5 6÷3________6×3 4米________40厘米 9×2________2×9 6×8________42+7 95厘米________1米 14.看图填空. 有________朵,有________朵,的朵数是的________ 四、解答题 15.看图写算式。

□÷□=□ □÷□=□ 16.把15个,平均分成5份,一份多少? 五、应用题 17.筐里正好有30个苹果,至少要加上多少个,才可以平均装在8个盘子里?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 2.【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一个数的4倍正好是36可知30÷5=6,所以答案为B 【分析】考查基本除法的运算 3.【答案】A 【解析】【分析】四五二十根据这句口诀得到23-20=3。 4.【答案】A 【解析】【分析】五五二十五根据这句口诀得到26-25=1。 5.【答案】C 【解析】【解答】8是2的几倍?正确的答案是8÷2=4。 故答案为:C。 【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据此列式解答。 二、判断题 6.【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求24里面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除法的意义,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据此判断。 7.【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不为0的数,商不变。 【分析】根据整数的除法及应用、商的变化规律,即得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8.【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考察除法的简单运算,10根香蕉平均分给5个孩子可以写成10÷5=2 【分析】考察除法的基本运算 9.【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100÷100=1

睡前故事:小猫卖鱼

睡前故事:小猫卖鱼 你还记得《小猫钓鱼》里那只一边钓鱼一边抓蝴蝶、抓蜻蜓的三 心二意的小花猫吗?它现在已经长大了,不但成了钓鱼能手还做起了贩 鱼的买卖呢! 这天,小猫的生意特别好,几百斤的鱼只剩下一点点了,他秤了秤,嗯,正好15斤,就便宜卖了算了,按进价6元一斤卖吧,卖完了 好早点回家,顺便给爸爸妈妈买点好东西。 正想着,大灰狼和狐狸来到了鱼摊前,看生意来了,小猫忙凑上 去招呼:“你们好,今天的鱼很新鲜,剩下的便宜卖了,6元一斤,你们买点吗?” 大灰狼说:“我老了,咬不动鱼头,我只想买鱼身。” 在一边“演戏”的狐狸急忙说:“好呀,我正需要用鱼头煲汤呢!”狐狸接着说:“这样吧,我们把所有的鱼都买了,鱼身4元一斤,鱼 头2元一斤,这样正好。”说着叫小猫把鱼头和鱼身切开来。 小猫切好鱼,秤了秤,鱼头5斤,鱼身10斤。同时脑子也在飞快 地转动着:不对呀,6元一斤,一共15斤,应该是90元,现在如果鱼头2元一斤,那么就只有10元,加上鱼身4元一斤,一共10斤,只 有40元,加在一起总共50元,足足少了40元!差点上了他们的当! 于是小猫对着得意洋洋的狐狸说:“鱼我已经切好了,如果鱼头2元一斤的话,鱼身就要8元一斤,如果鱼身4元一斤的话,鱼头就要 10元一斤,反正一共是90 元,你们自己看怎么买吧!” 狐狸一听傻眼了,站在一旁的大灰狼气呼呼地对狐狸说,“都是 你出的馊主意,鱼头10元一斤你买走,剩下的鱼身4元一斤给我。” 狐狸说,“那太不公平了,鱼身比鱼头值钱多了,而且重量是鱼 头的两倍,现在我吃点亏算了,你只要出两倍的钱,也就是60元,我 出30元,你看好不好?”

大灰狼一听,更加来气了,说:“明明是你出的馊主意,凭什么 我多付钱?”一边说着一边举起了拳头。 狐狸一看,吓坏了,连忙说:“哦,好,好,我们也别管多少钱 一斤了,我们就一人出一半的钱,就是每人45元。” 大灰狼盘算了一下,发现还是要比自己想的多付5元,就坚决不 同意。狐狸看自己捞不到好处,想着好汉不吃眼前亏,只好付了50元,悻悻地独自离开了。等大灰狼也付了40元后,小猫得意地笑了。 小猫用智慧识破了坏蛋的诡计,并战胜了它们。小朋友,换成你,你也能!对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