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山东师大附中王醒

【课标要求】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学生能够说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基本内容,分析该时期的主要时代特点,增强时空观念。

2.通过分析材料,学生能够得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信息,从而提高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3.通过图片、文字等信息,学生了解和体会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大家们的满腹才华与爱国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进取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

难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变动及该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这节课一起走进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去了解一群乱世枭雄,并感受这个时代所跳动的脉搏。先看一段视频。

通过视频资料我们了解了北洋军阀的基本情况(播放视频)

师:“北洋军阀”源自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一系列政治力量在北洋地区(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的政治、军事、商业活动。所处的时间段为1912年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建立北洋军阀统治到1928张学良东北易帜。我们沿着教材的顺序,先一起了解一下这个时期的政治——城头变幻大王旗。

同学们阅读教材“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归纳一下袁世凯复辟帝制经历了那几步?革命党人又做出了怎样的抗争?

生:复辟1、1912年3月,袁世凯宣誓就任大总统。

2、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

3、1914年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4、1914年,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5、1915年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袁世凯称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抗争:

1.1913年,二次革命

2.1913年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

3.1915年,护国运动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再也找不出一个能统驭整个北洋派的人,北洋军阀分裂为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等主要军阀。

我们一起看一下军阀割据的情况

除了同学们熟知的那三大军阀之外,还有桂系、滇系、山西军阀等。偌大的中国,诸侯割据混乱,民不聊生。而下面这幅图则清晰的展现了军阀的演变。

从清末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再到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再到北洋军阀······,他们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期间也先后发生了“张勋复辟”、“府院之争”等一系列政治闹剧。咱们看一段视频。这个视频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这个时期政治的混乱情况。(播放视频)但这个时期中国却在外交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同学们看一下书都有哪些成就?

生: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师:大家想一想,这个时期中国外交上能取的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啊?

生:借助一战的机会吧。

师: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1917 年8 月14 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即,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不仅外交方面有所收获,此时的中国经济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我们再看教材的第二部分内容——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大家一起看一下教材132页左下角那段文字,“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 年 8 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 146个,资本总额41 148 205元;而自1914 年 8 月至 1920 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 272个,资本额为 117 434 500 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第一回中国年鉴》,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结合教材思考一下,该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生:列强忙于一战,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等。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变化,也使民众的社会生活出现了新的气象。我们一起来看第二部分(民众日常生活新气象)

同学们结合图片看一下有哪些新气象呢?(出示民国人物服饰图片)

生:中山装、旗袍等出现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新气象呢?还有哪些新气象呢?

生: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师:是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然此时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人们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需要有一场思想领域的革命。于是为了寻找国家的出路,各种思潮蜂拥而起。我们再看教材的第三部分“大师辈出竞风流”——新文化运动。

师: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为起点,并以此为主要阵地。其代表人物有?

生: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

师: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生:民主、科学。

师:也就是常说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具体指的的是?

生:德先生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指科学技术,科学精神。

师:提倡“德先生”就要反对?提倡“赛先生”就要反对?

生:提倡“德先生”,就要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师: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是?

生:北京大学

师:请同学们思考,北京大学为何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生:这些大师们主要出自北京大学。

师:但曾经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生:前身是京师同文馆,被称为“官僚养成所”。

师:而能发生这种改变,全因此时一位校长的出现。

生:蔡元培

师:蔡元培任校长后,北大奉行“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方针,聘进步知识分子任教,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那“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生: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师:鼓励和倡导资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而世人也给予了蔡元培很高的评价。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师:另外,此时新文化运动的相应文字载体——白话文也推广开来。胡适先生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说到:“一、须言之有物。二、不摹仿古人。

三、须讲求文法。四、不作无病之呻吟。五、务去烂调套语。六、不用典七、不讲对仗。八、不避俗字俗语。”而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

生:鲁迅的《狂人日记》。

师: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哪位同学归纳一下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生: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3.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4.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挽救中国的思想武器。

师: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个阶段也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启蒙的时期,当然,由于中国所处的一个内忧外患就的局面,这个启蒙并没有完成,但是当时知识分子对于中国命运和中国文化的思考却成为我们今天宝贵的思想资源。

师: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一起归纳一下: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出现新气象。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

以上就是这个时代的主要内容,接下来,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这个时期的时代特点有哪些?(小组讨论)

生:群雄逐鹿、山河破碎的时代。

生:经济发展、文化突破的时代。

师:这几个同学说的都挺好。在这个时期,军阀们并没有离传统太远,他们在思想上仍然崇奉封建的思想,行为方式上仍然喜欢集权专制,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阀们要搞集权专制,也不得不打着共和的旗号,他们拼凑内阁的时候,也不得不在内阁里面吸收一些具有现代化思想的名流,这反而推动了经济制度、司法制度和教育制度的现代化变革,所以这个时期也就成为中国近代新旧结构交替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正是在这种新旧结构的交替当中,中国的现代化在缓慢的向前发展。

【板书设计】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出现新气象。

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

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

【教学小结】

1.本课内容包括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人物众多,涉及知识点也比较多,也比较零碎。我依托教材,按时间线索,利用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等,对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了梳理,对历史事件的意义影响进行了探讨。整堂课的设计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由于本节课人物众多,内容较多,课堂教学略显仓促,学生的思考和活动都未能充分展开。另外,该时期时代特点鲜明,政治动乱,经济发展,文化突破,但是课堂设计不够丰富,没能对学生形成思想上的震撼。这么多历史事件,由于课堂容量有限,没能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历史事件,学生落实的也不够好。

部编版历史8年级上册教案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宋教仁照片 2.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4.阅读图片:《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6.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7.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教师提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即“洪宪帝制三部曲”:谋正式总统、谋终身总统、谋帝制。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采取了哪些措施?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措施。 提示: 凯不但可以成为“终身总统”,甚至取得总统职位的世袭权。辛亥革命成果只剩“民国”一块空头招牌。 4.图片展示:展示图片《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5.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认为到了推行其“大陆政策”的时机。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馆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为换取日本的支持,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 提示: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7.教师小结:北洋政府接受日本最后通牒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各个城市的爱国团体纷纷集会,拒不承认“二十一条”,各大城市还开展了救国储金活动。无论从地缘分布的广度,还是从参加人数、阶层的众多来说,这样举国一致的群众活动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目标导学三:护国战争 1.材料引入: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2.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什么态度?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们又作怎样的反应? 3.教师讲述: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梁启超和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4.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了解护国战争过程。 5.教师提问:袁世凯最终结局怎样? 提示: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6.问题探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文化与经济政治完整教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政治科组:冯小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意义。 2、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三、教和学的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一节课一起体会了文化的魅力。(简单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旧内容)。我们知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呢?我们今天就要揭开这层面纱。 (二)讲授新课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材料导入、启发: 材料一:《功夫熊猫2》在继《功夫熊猫1》取得不错的成绩后推出的,今年暑假也就是刚过去的暑假上映。《功夫熊猫2》创下了北美票房1.6亿美元,全球票房5.98亿美元。《功夫熊猫》成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最佳载体。 材料二:《喜羊羊与灰太狼》,随着“做人要做喜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年人的世界流传开来,这只“羊”的市场价值超过了10个亿,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值钱的动漫形象。 材料三:古代的皇帝虽然能够整天载歌载舞,却无法看电视、玩电脑,为什么呢?这种

2017秋京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word教案

北洋军阀的统治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担任终身大总统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复辟帝制出卖国权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1课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学案

八年上学期历史教学案 第11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爆发原因、过程、结 果.知道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理解“二十一条” 内容及影响。认识北洋军阀派系形成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认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态度情感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只有无产阶级才能使中国走向 光明,挽救中国。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爆发原因、过程、结果. 教学难点:认识北洋军阀派系形成及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背景、导火线(宋教仁被刺案原因、过程、影响)、过程、结果?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对内独裁专制表现? 2、对外出卖国家利益——签到“二十一条”的目的、内容? 3、袁世凯复辟帝制? 三、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的背景、爆发、概况、结束? 四、军阀割据 军阀派系形成及影响? (二)合作探究 北洋军阀派系混战有何影响? (三)知识拓展 (四)知识梳理:略 (五)巩固练习 1、民国初期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我们此时要致力选举活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这位领导人是()

A.孙中山B.蔡锷 C.宋教仁D.黄兴 2、.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扔坚持革命的立场,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一系列的斗争,其中包括()(1)发动“二次革命”(2)发动护法运动(3)组建国民党(4)成立同盟会(5)发动广州起义 A.(1)(2)(4)B.(2)(4)(5) C.(1)(2)(3)D.(3)(4)(5) 3.、1913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自己为正式大总统。1914年,他另颁新法,废除了()A.《大总统誓词》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袁世凯下令在洪宪元年新春元旦正式登基,恢复帝制。“洪宪元年”是()A.1911年B.1912年 C.1915年D.1916年 5.袁世凯就琳忍临时大总统后,为加强专制统治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逼迫清帝退位B.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C.破坏《临时约法》D.改组内阁 6.1915年5月,阴谋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大部分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 C.“二十一条”D.“庚子赔款” 7、.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三大派系,它们是()A.直系、桂系、粤系B.直系、晥系、奉系 C.滇系、晥系、奉系D、直系、滇系、桂系

文化与经济交融教案

必修3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姚道文 【计划学时】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剖析文化的内涵,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 “文化与经济、政治”,这是本课的核心内容,重点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突破这一核心内容,课本又分了五个层次:第一,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第二,讲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第三,讲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第四,强调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第五,得出结论并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二、学情分析 文化,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然而“熟知并非真知”。对于90后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有人说,文化是知识;有人说,文化是艺术。究竟什么是“文化”?只要在社会生活中细细体味,我们就能真切地感悟“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 3.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 4.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能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探究:采集-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化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提示:一定类型和阶段的文化形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形成各自相应的文化活动。可见,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 材料展示:张艺谋、梁晓声与施瓦辛格。 结论:文化与政治密切相关。 新课讲授: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文化 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进一步用图示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1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10.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 课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课型:新授课 班级: 时间: 教学目标: 1.列举不同时代的思想道德模范,理解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特征及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 2.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以及基本要求。 3.明确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原因和具体要求。 4.掌握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阐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教学重点: 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以及基本要求 明确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原因和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名言警句导入:课件展示:名言警句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方志敏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师设疑:从这些名言警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这些古今名人什么样的思想境界? 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导入新课:透过这些名言警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人物所具有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内容。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学生活动:畅谈自己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道德典范的图片:如:雷锋、任长霞、郭明义、孔繁森…… 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来,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畅所欲言 师生共同总结道德典范的共同点: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巨大的贡献。 1、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1)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良传统美德 (2)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多媒体展示岳飞等历史上的道德典范的图片和当代道德典范图片 师结合图片设疑:历史上道德典范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典范有没有不同的地方?说明什么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 2、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 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总是带着不同时代的印记。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我们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师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习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3、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师过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 (1)核心: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2)原则: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 师过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多媒体展示材料: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最新教案设计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通过评价袁世凯,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 法 通过“评价袁世凯”的活动,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

直笔人戮……”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宋教仁照片 2.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4.阅读图片:《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6.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7.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文库高中政治优秀教案文化与经济、政治

高中政治优秀教案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教学内容 (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 (二)主要学习内容: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 (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p9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点评: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中渗透着文化的作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请学生推荐对自己最具影响力或最喜爱的文化活动或文艺形式 积极发言体会“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过渡到下一步内容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 引导学生阅读p10“专家点评”,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点评:这段话说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阅读积极思考并 讨论问题 问:你对《三国演义》印象如何? 积极发言 用学生熟悉的内容更能达到通俗易懂济的集中表现;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映经济和政治(幻灯片演示①)的效果 反问: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否意味着文化的变化 发展与经济、政治绝对同步? 思考并回答问题

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

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难点: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袁世凯复辟 (二)军阀割据混战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宋教仁遇刺案。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2)发展过程: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迫不及待地从破坏、践踏民主共和制转入彻底取消民主共和制、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3)产生的结果: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绝望而死。 结果: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群龙无首,逐渐分裂。 2.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下一个内容:军阀割据混战。课文又是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 (1)原因: 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统治: 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3)产生的结果: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时期,军阀割据,政治动荡,被称为最黑暗的时期。这一时期,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新旧体制杂糅并存。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成果,坚持不懈地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这些斗争,虽然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却丝毫没有改变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黑暗现实。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作业布置】 1.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西的北洋军阀是谁? 2.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鞑虏”指的是什么? 3.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苏的北洋军阀是谁? 4.国共两党共同推动的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北伐的对象不包括谁?

第 11 课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 技能目标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混战局面以及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并思考: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些?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我们一起进入第 11 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二次革命 1、宋教仁遇刺——导火线出示宋教仁遇刺的图片,介绍宋教仁遇刺的原因。 出示课本“相关史事”。 2、二次革命的发动 (1)背景:“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袁世凯下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2)时间:

1913 年(3)过程: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4)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出示二次革命示意图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探究: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对内实行独裁统治(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2)解散国会。(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4)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对外卖国。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展示相关图片,揭露袁世凯的卖国嘴脸。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 年底,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中华帝国,定 1916 年为洪宪元年。展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片 三、护国战争 1、孙中山高举反袁大旗出示孙中山《讨袁宣言》思考: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是怎样的?(孙中山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民众进行讨袁斗争,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2、护国战争爆发时间:1915 年底主要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地点:云南经过: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不少省份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结果:1916 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 月在绝望中死去。 意义:它挫败了袁世凯的复辟阴谋,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展示护国运动形势图出示蔡锷图片,并介绍其为护国运动作出的贡献。(蔡锷,湖南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他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探究: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失败了? (1)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护国运动的开展,各地讨袁势力的强大。(4)“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引起众怒。

1.2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完美版

1.2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原创] 林老师高中政治教学博客作品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学生活动:阅读P9材料,对材料中的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 (1)经济活动包括: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 政治活动包括: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考虑“我这一票投给谁”;就交通管理或环 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文化活动包括: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 动。 (2)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旁听一次“听证会”两项活动不易归类,因为到市场购物,我们可能是去购买文化产品,如书籍,音像制品等等;而听证会包括立法听证会(这既属于政治生活,也属于文化生活)、价格听证会(既属于政治生活,又属于经济生活) 等; (3)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我们会受到科学的熏陶,感受到文明古国丰厚的文化积淀;参加军民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我们 会体会到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经济是基础,为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条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离开了经济这个基础,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就因失去基础而成为一句空话。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 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学生活动:辨析: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所以,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 亦步亦趋。 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答案: 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所以说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 的基础是正确的。 ②另一方面,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它还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所以认为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的辩证关系。 也可以让学生谈谈对“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认识,答案跟上面是差不多的。而 且这一句话是常用来考试的。 点评:文化并不是与经济亦步亦趋的,例如春秋战国时代,经济并不是很发达,但文化却是很发达,出现了诸子百家,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都起源于这个时代。而我国的香港,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却被人称为“文化沙漠”,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很快,但文化方面的进步却还比不上20世纪初的“新文化 运动”。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举例: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 支持。 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给我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后来发生的“五四运动”就跟它有密切联系。相对于“新文化”的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封建文化”,封建很多文化都是不讲人性的, 比如女人裹脚,大家知道是怎么裹的吗?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但1912-1928年中国社会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农业方面 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条例共为8条,规定了凡扩充或改良农产畜牧,可依本条例获得奖励;同年11月3日,北洋政府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更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具体规定了给奖办法,对造林在200亩至3000亩以上者,分五级给予荣誉奖励,对"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不仅旨在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而且旨在为轻工业开发原料,为农业改造生态环境。以上这些奖励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这一点从当时各种作物种植面积和在出口货物中所占比重的消长情况可以看出。在经济作物中,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作物为棉花、蚕桑、烟草、大豆、花生等。由于经济作物的发展与粮食作物的商品化,在中国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带,逐步形成了若干农业专门化区域。如棉花多产于江苏、湖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蚕桑多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省,农业专门化的发展,表现了中国农业经济商品化发展的程度。 二、工矿业方面 1911年以前的中国工业,除少数兵工厂外,大约有75个制造业和33个煤矿、金属矿,而且这些厂矿均建于1872年至1894年期间。从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一定增加,但从绝对数量上看与1918-1922年时期开始生产的新企业相对地大量涌现的情况相比也不算多。 从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例由7%上升到22%,到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1912-1920年工矿业为稳步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其资本都有大幅度稳步增长。据统计在1913年前,全国登记的工矿企业有698家,资本为33082元,工人有20万多。到1920年,全国工矿企业增加到1759家,资本额50062万元,分别增长了152%和51%,工人增加到56万多,增长了167%。这一时期年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13.4%。1921-1928年企业数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企业资本总额增加不多,中国工矿业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三、金融业方面 随着近代商业的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商业在往来流通中,通常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运作。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就把原大清银行和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和新的交通银行。 中国银行创建伊始实际资本不过300万元。后来通过招商股扩充资本,到1920年已有资本1229万元,此后,总行又在地方省市陆续设立分行。

高中政治示范课优质课录像

高中政治示范课优质课录像 [作者:shulihua 来源:书利华教育网点击数:302 更新时间:2012-12-24 ] 【字体:】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整节课例_高中历史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正确对待金钱--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用工荒”与“就业难”(专题复习)--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节课例(1)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父爱母爱进行时高中思想品德优秀课实录视频视频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高中思想品德优秀课实录视频视频 高二政治优质课视频《“认识论”板块知识复习》研究课_张老师 高三政治优质课视频《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李老师 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价值导向》中实学校齐丽晶 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分配制度》13中学杨絮 高二政治优质课视频《美国的两党制》 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73中学杜微 高中政治优质课观摩视频实录《2010年高考样卷分析》刘老师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清远梁丽勤_3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清远梁丽勤_2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茂名高天珍_4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茂名高天珍_2 0007高二政治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说课比赛视频 a1276高中政治视频《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a1239新课标高中政治优质示范课《高二政治_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课堂实录与评说(1) h2834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面对经济全球化》刘老师 h2828高中政治优质课展示《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合肥幼儿师范卫老师 h2900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_李老师 h2829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h2901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文化创新的途径》 h2832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虚拟情境的探究》 h2902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_周老师 h2903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必修4《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h2904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必修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g0447高二政治优质示范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_沈雪春 h2906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国家财政》孟炳忠 h2905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传统文化的继承》 h2907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价格变动的影响》 h2908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市场配置资源》朱晓敏

高中政治优秀教案模板5篇

2020高中政治优秀教案模板5篇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中政治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高中政治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电影主题案例,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同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认识到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电影城里话电影 (以长春电影城为话题,播放视频《变形金刚4》,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交代清楚。) 众所周知,长春又叫做“电影之城”,因为长春有一个的文化标志,那就是“长影”,作为影城的孩子,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聊聊电影吗?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以电影为主题来学习新课,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板书) 教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完成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大家对教材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那么我们就回到电影这个话题上来,大家平时看美国电影吗?都看过哪些美国电影?看来同学们平时还是很关注电影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小段电影视频,同学们在观看之后要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感受。教师:这是哪一部电影?

教师: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震撼,那同学们在观看欣赏之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能够制作出“变形金刚”的传奇故事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以长春电影城为话题,播放视频《变形金刚4》,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交代清楚。) 众所周知,长春又叫做“电影之城”,因为长春有一个的文化标志,那就是“长影”,作为影城的孩子,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聊聊电影吗?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以电影为主题来学习新课,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板书) 教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完成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大家对教材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那么我们就回到电影这个话题上来,大家平时看美国电影吗?都看过哪些美国电影?看来同学们平时还是很关注电影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小段电影视频,同学们在观看之后要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感受。教师:这是哪一部电影? 教师: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震撼,那同学们在观看欣赏之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能够制作出“变形金刚”的传奇故事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有关话题) 学生先提建议,后播放《长影集团—双轮驱动产业升级》,让学生通过视频回答长影集团是如何实现发展的。 教师:?《变形金刚》这部电影的拍摄离不开经济上的投入,同时也离不开政治上的支持,所以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变形金刚》是一部系列电影,从第一部到第三部它接连创造了票房神话,拿变形金刚3为例,它在中国至少卷走了10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更是突破了十亿美元。同时,这部电影又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带向全球,接下来同学们再思考:《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上映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有什么重要影响呢?同学们结合材料2,再次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教师:大家同意吗?高票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它也把美国的价值观念推向全球,实现美国的政治意图。那么大家能得出什么结

10.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案

第10课北洋军阀的统治 宋应贵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担任终身大总统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复辟帝制出卖国权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代表帝国主义的利益。) ⑶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软弱无力, ⑷尊孔复古的逆流 ◆段祺瑞为首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半封建性决定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1,形成的社会根源: 半殖民地性决定(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那些影响? 二,短命的张勋复辟: 1,府院之争 (1)含义: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2)焦点——要不要参战,由谁主持参战 (3)实质——美日在中国的争夺,美日矛盾的体现。 (4)后果——“府院之争”给张勋复辟提供了可乘之机。 2,张勋复辟的活动 思考:段祺瑞对待张勋复辟的态度是怎样的?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什么? 三,段祺瑞专制: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一,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制定临时约法(1912) 2,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1913) ⑴宋教仁为什么要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 ⑵阅读书中国民党宣言的部分引文,分析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宗旨与同盟会的纲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说课稿 高二政治 田德鹏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说课稿 高二政治田德鹏 一、本单元在模块中的地位和主要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了什么社文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理解《文化生活》模块内容的基础,在整个模块起着中的统领和导入作用。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可以为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奠定基础。随着社会发展,文化不仅对个人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对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国际舞台上,文化这个角色也越来越引人注目。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什么影响?这些就是第一单元要探讨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认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懂得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本单元共设两课,即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和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从感悟文化现象入手,让学生理解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巨大力量,然后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早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第二课从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入手,帮助学生体会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明确文化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出,第一单元分别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透视文化,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内涵和重要作用。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从知识方面看: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理解经济政治的密切关系,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从能力方面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比如,透过纷繁的文化现象认识文化的本质,透过西方文化输出认识文化霸权主义的等;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辩证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看:通过感受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感受先进文化的对人的巨大影响,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自觉抵制文化霸权主义,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