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案2(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案2(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案2(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案2(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课题: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

教师寄语:每天赢自己一把

学习目标: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及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引入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

要特征。

2、知道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

能力。

3、观察实验活动中培养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适应各自生存环境的特点。

2、探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各自种类的主要特征。

3、制定可行的探究方案。

难点:

1、怎样引导学生探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怎样引导学生简历保护生态环境的观点

教学突破:

通过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来突破重点,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和观看相关资料,教师予以指导来突破难点。

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二、两栖动物

1、想一想,议一议p25页

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2、青蛙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观察与思考

(1)观察青蛙成体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青蛙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没有和和。

(2)不同环境中的青蛙身体的颜色相同吗?为什么?

(3)当你手握青蛙时有什么感觉?

体表、覆盖物、有少量

(4)比较青蛙前后肢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前肢短小,可以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既能也能划水。

(5)仔细观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头部前端有一对,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口中有,没有牙齿。有一对眼睛,眼睛后方有一对,可以感知声波。

(6)青蛙的呼吸是怎样的?

(7)青蛙为什么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活动?

3、两栖动物的特征

幼体生活在,用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呼吸,皮肤可以辅助。

常见的两栖动物:

4、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食用

药用

科研用

(2)生态保护。

(3)危害-----例:

三、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完全能够适应陆地生活。而鱼类、两栖动物的生活仍然不能脱离水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呼吸、生殖等方面。

1、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的重要原因?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或;用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

3、其他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5、考古探秘-----爬行动物时代

爬行动物是第一批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而真正征服陆地的变温脊椎动物,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陆地生活环境。爬行动物也是统治陆地时间最长的动物,其主宰地球的中生代也是整个地球生物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时代,那个时代,爬行动物不仅是陆地上的绝对统治者,还统治着海洋和天空,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类其它生物有过如此辉煌的历史。

四、盘点收获: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 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二、互动授课 腔肠动物 学生自学教材第3-4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 4.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 5.结合水螅身体结构,阅读“观察与思考”,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 小组讨论并相互验证答案正确性,统一答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学生讨论并熟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设计意图:在授课中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速记,分工合作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努力的喜悦,成功的兴奋。(二)扁形动物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前三段,就涡虫的生活环境,结构形态及主要的生理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涡虫生活在哪里?样子如何? 2、涡虫的形态有何特点?有何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 引导学生自学华枝睾吸虫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它的消化器官有何特点? 2、它的生殖器官有何特点? 3、它是怎样感染人体的?什么是寄生? 分析各种扁形动物,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 宁遐年 一、教材说明: 本节教材为新人教版版8年级生物上册第5节内容,是脊椎动物中的古老动物,体现了动物进化的思想:先有的两栖动物,再有爬行动物。他们的关系既体现了动物进化的方向,又体现了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关于两栖动物,教材主要以青蛙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关于爬行动物,教材以蜥蜴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2、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明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重难点是: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对两栖动物学生往往存在一些前概念,从字面含义将两栖动物理解为“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因此,对两栖动物的比较和区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拟采用高效课堂的模式,并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采用“三环五步”的方法进行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填写导学案的部分内容,上课的过程为:1导入课题,展示目标。2、视频播放,激发兴趣。3、图片展示,拓展提升。4、当堂检测,清理过关。5、畅谈收获,对标小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和要求,主要包括如下:1、对高效基本理解是首先要自主学习。2、高效课堂的

核心是要发挥学生的体作用。3、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要探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进行综合学习,开拓视野,可以讨论,可以自学,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互动学习。4、高效课堂不管飞的有多高,说的有多神,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练习,只有多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除了完成教学内容以外,还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高效课堂好比是一个超市,老师只是负责把大家带进门,布置主要的任务,讲明规则、注意事项等等,而收获的多少全在同学们自己。高效课堂的落事全在于“练习”,练习、练习,再练习。练习是高效课堂的法门。导学案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达标检测”,只有检测通过才是真的掌握、真的学会了、真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三、教学效果: 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一下目标: 1、激发了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充满激情和信心。 2、引导学生加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和认识,辅导学生学会导学案的填写,使他们分清导学案各个部分的主次。 3、学生掌握了本接课的重点,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练习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5、练习了导学案的填写方法。 总之,本节课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有收获,体现了高效的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八年级生物教学设计 201年2月22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 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 难点: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无性繁殖的典型的图片,嫁接、扦插过程的示意图,组织培养的相关资料 学生: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繁殖的实例 参考课时:2课时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温故知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有性生殖 例如桃树是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2、无性生殖 椒草用叶繁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像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3、无性生殖的应用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 看书、填表 温故知新 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 看书、讨论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思考、讨论和分析植物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探讨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 表述交流 补充完善 描述嫁接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能够运用模型或实物演示嫁接的过程。 创设情景:在生活中你见到过植物通过哪些方式产生新个体?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大蒜发芽,土豆长芽,扦插富贵竹的茎段,嫁接蟹爪莲,绿豆发芽等。分析以上不同的例子中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发生在植物的那个部位,它们有无本质区别? 针对桃树等通过种子产生新一 代的方式,结合种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知道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则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结果。 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无性生殖的 图片,鼓励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 的概念。 组织学生看书----观察思考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青蛙的观察实验 2、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 二、互动授课 (一)两栖动物 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经验,,回答以下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

提供不同体色的青蛙图片 2、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4、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 5、除此外,你还知道哪些两栖动物? 6、试归纳两栖动物的特征。 学生找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 1、与环境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是生物 进化的方向。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提出问题:青蛙冬眠 时用什么呼吸? 3、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幼体,幼体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两栖动物与鱼类的关系。让学生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通过回答培养学生的应 变能力。 (二)爬行动物 多诶提延时蜥蜴的生活,学生观看图片,自学教材第27~28页并思考以下问题:1.蜥蜴生活在哪里? 2.蜥蜴的身体分部有何喝点?有何好处? 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4.蜥蜴的皮肤是怎么适应陆地生活的? 5.蜥蜴用什么呼吸? 6.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学生观看图片讨论、分析题目。找出答案;教师检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简 要赤矶课堂备课组教案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4.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 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 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通过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 惯的重要意义。

2021年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课题: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欧阳光明(2021.03.07) 授课人:辛磊洋授课时间:9月18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并概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②了解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了解青蛙适应水陆两栖生活的结构特点; 通过阅读了解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增强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

探究青蛙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先学后导,三层训练 五、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六、授课类型:新授课 七、教学工具: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第一层次训练 无脊椎动物是指____________,脊椎动物是指____________。 鱼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板书课题 (三)展示目标 (四)自学指导 默读课本P25-P29的内容,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乌龟、鹅、鸭等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它们都是两栖动物吗? 2.人们把壁虎、蜥蜴、蛇、龟和鳖等都叫作爬行动物,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五)先学 1、自我阅读:默读课本P25-P29的内容。(3分钟) 2、自我检测----第二层次训练 【两栖动物】 1)青蛙的发育 蝌蚪:有尾,用_____呼吸,只能在_____生活。 青蛙:_______消失,生出_____,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2)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鼓膜:_______。 鼻孔:呼吸时_______。 四肢:前肢短小,可______;后肢_____,趾间有___,既能跳跃也能____。 呼吸:用____呼吸,同时,____辅助呼吸。 皮肤:裸露,能____,湿润的皮肤里密布_____,可进行_____。 3)生殖:青蛙将卵产在____,在____完成受精过程。 4)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 物教案全册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本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两个单元内容。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行为的种类、意义,理解动物行为大多通过运动来完成。 3、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 联系。 4、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5、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方法及意义。 6、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通过学习使学生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生物圈的和谐发展。 8、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七年级一学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仍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太理想等现象。因此,通过本学期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和学习方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他们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四、具体措施 1、坚持新课程理念,因材施教,分类分层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 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2、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讨论交流,促进学生间密 切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进一步学习各地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选择适宜的、 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注重学法指导,分组、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开展学习方法交流等活 动,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优生得到更好发展,差生得到提高成优; 5、积极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加强实验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五、进度

5.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案

适用 初中生物
适用年级
学科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知识点
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初二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使用建议:本节内容可以从生活常识入手,让学生通过对青蛙的观察,总结 两栖动物的特征。
分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词,引发对于青蛙的外形、环境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
考使点用1建议两:栖春动末物夏的初特,征在野外观察时,会发现池塘、小溪内游来游去的小蝌 蚪,稻田中、陆地上甚至水中也有蹦来蹦去的青蛙。由蝌蚪到青蛙的发育过程是 如何的?
1.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 第1页/共12页

2.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一般用肺呼吸 3.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 5.体外受精,抱对受精 6.有脊椎
考考点点 22 两扁栖形动动物物与的人主类生活的关系 使用建议:“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说明青蛙与庄稼有怎样的联
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 系?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其他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吗?
关系
1.能有效减轻农作物的虫害,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由于环境污染及水域面积缩减等原因,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在日益减少。 3.我们应大力保护两栖动物的栖息环境。
考考点点 32 爬扁行形动动物物的的主主要特征 使用建议:两栖动物属于水陆两栖的脊椎动物,那么真正脱离水环境的脊椎
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 动物是从哪种动物开始的?
关系
1.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2.用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3.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
考考点点使用24 建扁爬议形行:动动夏物物天的与的主人晚类上生,活常的常关发系现墙壁上有很多壁虎,他们在干什么呢。 要1.人特工征养及殖与的人鳖类可食生用活,的鳖甲可以入药。 关2.我系国约有 50 余种毒蛇,毒蛇能伤人,但蛇毒也能治病。
三 、例题精析 使用建议: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
案和解析部分,覆盖基础、巩固和拔高三个例题。
下列例动题物1中,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第2页/共12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庆城县蔡家庙初中赵海龙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关注水生动物生存环境。 二、重点和难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CAI课件;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 四、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动物的多样性 1、种类 2、生活环境 3、运动方式 二、常见的水中动物----鱼 1、游泳:体型呈梭形、鳞片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呼吸:鳃是呼吸器官,由鳃丝和鳃盖组成,鳃 每人说出一 种熟悉的动物。然 后,以小组为单 位,尝试着根据有 无脊椎或生活环 境和运动方式的 不同,给这些动物 找个家,将结果填 写在书中的表格 里。 1、四人一 组,根据观察提 纲,进行实验:观 察鱼缸里鱼的体 型、鳞片及运动时 鳍的作用,本互交 流,质疑答疑,归 纳整理,得出结 创设情景 (CAI媒体播放), 带领学生进入那 丰富多彩的动物 世界,让学生每人 说出一种熟悉的 动物(不能重复)。 然后,组织学生根 据有无脊椎或生 活环境和运动方 式的不同,给他们 找个家。 质疑:鱼为什 么适于在水中生 活?出运河观察 提纲,引导学生进 行实验观察,针对 问题进行步步为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整理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 物》知识点整理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整理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 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数字博览馆是集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介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科学知识的科学普及网络虚拟博物馆。项目通过媒体语言将严谨、复杂、系统的科学知识、科学观察过程和科学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以讲故事、实际观察和诱导启发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广大的青少年和中小学生。馆内包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动物影院、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保护等五个一级导航栏目,在动物家族、功能形态与生理生态等页面采用动物实际生态环境作为背景,表现出浓厚的科技色彩,使公众仿佛身临其境,给人一种逼真的视觉效果;在馆藏标本展示、物种欣赏和相关页面中,采取对图片无级放大、缩小的方式观察标本,使本来死的动物似乎有活的感觉,使人们能够详细地观察物种特征,更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在讲述科学知识的同时,附上相关的图片,不仅有小图,还有大图相伴,使公众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揭示两栖动物无尾类生活史的页面中,以无指盘臭蛙的生活史为模式,伴以相关视频和对图片,采用无级放大与缩小的方

式展示了两栖动物无尾目生活史的各阶段的生活状态,并与两栖动物有尾类生活史相对比,使公众更深刻的理解“两栖动物”和两栖动物不同类群之间“变态”的异同,体会到大自然的奥妙与精细。 博览馆中许多图片和视频片段极其珍贵,均为实际场景摄制,生动地展示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特性和知识,并首次公开发表,为社会公众、生物学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种生物学素材。同时享受了自然的美。博览馆还介绍了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保护两栖爬行动物方面的知识,以告诫人们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和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两栖纲及爬行动物

两栖纲(Amphibia) 一、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二、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 三. 两栖纲的分类 两栖动物是一类在个体发育中经历幼体水生和成体水陆兼栖生活的变温动物。也有少数种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那是登陆后重新返回水域的次生性现象。 两栖动物是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 现存两栖纲动物约4200种,我国有280余种。 一、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外形:身体分为头、躯干、尾和四肢四部分 (穴居和水栖种类具有尾部,穴居者四肢退化) 蚓螈型、鲵螈型和蛙蟾型 活动性眼睑可转动有保护作用 雄体的咽部或口角有1-2个外声囊或内声囊 外声囊充气时可膨胀成泡状或袋状 蛙蟾类的四肢发展很不平衡,前肢短小,4指,指间无蹼 ;后肢长大而强健,5趾,趾间有蹼

潜水运动中的应用 2. 皮肤 体表皮肤裸露,富有粘液腺,皮肤有辅助呼吸功能(皮肤呼吸占重要位臵) 区别于其他纲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并富含腺体,鳞已退化,只有穴居生活的蚓螈类在皮下还埋有残存的鳞迹。 角质层 表皮 皮肤生发层 疏松层 真皮 致密层 皮肤的衍生物 黏液腺可借真皮层内的肌纤维收缩,从皮肤开口的腺孔中流出其分泌物,使体表经常保持湿润粘滑和空气、水的可透性,对于减少体内水分散失及利用皮肤进行呼吸都具有重要作用 两栖动物通过蒸发冷却用以调节体温。 毒腺蟾蜍眼后的耳旁腺和皮肤中的毒腺,能分泌白色、紫红色、褐色或黄色乳状液的毒浆,对食肉动物的舌和口腔黏膜有强烈的涩味刺激,因而是一种防御性适应,可以自我保护。 色素细胞不同色素细胞的互相配臵,是构成各种两栖动物体色和色纹的基础,在光线或温度的影响下,色素细胞还能通过其扩展、聚合的形态变化,引起体色改变,由此变成与生活环境浑然一体的保护色(又一种自我保护)典型代表:雨蛙和角蛙具有保护色又能迅速变色。 色素细胞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学习目标: 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及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引入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知道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实验活动中培养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重点: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尤其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野生动物,珍惜其他生命也就是珍惜人类自己的生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1.两栖动物 1、想一想,议一议p25页 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蝌蚪在水里生活,用呼吸,发育成青蛙以后和都消失了,生出了和,可以在陆地上生活,青蛙属于动物。 青蛙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观察与思考 (1)观察青蛙成体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青蛙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没有和和。 (2)不同环境中的青蛙身体的颜色相同吗?为什么? (3)当你手握青蛙时有什么感觉?体表、覆盖物、有少量 (4)比较青蛙前后肢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前肢短小,可以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既能也能划水。 (5)仔细观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头部前端有一对,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口中有,没有牙齿。有一对眼睛,眼睛后方有一对,可以感知声波。 (6)青蛙的呼吸是怎.. 蛙的肺结构简单,功能不发达,呼吸时需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中的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 2. 爬行动物 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研究态度;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对各种动物的观察,培养学生用眼睛看到的事实说话,说真话的品质。 学生在分析、观察、认知“爬行动物”之后,了解人与自然尤其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野生动物,珍惜其他生命也就是珍惜人类自己的生命。 知识教学要求: 1、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步骤的培养。引导学生 用科学的眼光看自然、看世界。 2、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观察之后,通过小组交流,总结出“爬行动物”的共 同特征。 3、在了解“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之后,能够自己辨别自然界中哪些属于” 爬行动物“,哪些不是,为什么? 通过《爬行动物》的教学,了解人与自然界动物的关系,人的生存与其他生命的生存是息息相关的。 能力培养要求: 1、学生在了解“爬行动物“的过程中,运用到的最多的器官就是眼睛,所 以本节课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安排学生分组观察,培养学生的小组分工合做能力。 通过设计学生填写科学文件夹这个环节,训练学生养成科学的观察事物认知事物的能力。 教材重点: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观察发现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可以简单的分辨哪些是爬行动物,哪些不是,为什么。 教材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学会科学的观查方法。创新点: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全册)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全册)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的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 5.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CAI课件(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 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金鱼、气球、吸管、 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况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师:录像展示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带领学生进入那绚丽多彩的动物王国,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然后,组织学生填表总结。 生:填表总结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总结。 师:请根据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找个家,然后相互交流。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师:通过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动物种类繁多,而且生活环境和运动方

式也各不同。 质疑:这些动物都是怎样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 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师:播放录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鱼。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 生: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完善) 师: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生活的。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CAI展示) 问题l: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问题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胸鳍、腹鳍、尾鳍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根据提示问题积极动脑思考。然后,表述交流、补充完善,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a.体型呈梭形、鳞片; b.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c.鳍:鳍是运动的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师: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仅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来探究。接下来,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研究,提出本组想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质疑,补充完善本组设计方案。 生:修改自己的实验方案。 师: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书(P5~P6)中的方法步骤和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探究。 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师:巡视指导。 生:体色的观察:鲫鱼背面呈__色,腹面呈__色。 师:这种体色对鲫鱼在水中生活有什么意义? 生:体形的观察:鲫鱼的身体(圆形、侧扁),体呈___。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的生命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植物的无性生殖 2、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植物无性生殖 难点:概述植物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 三、教学用具 桃花模型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由白居易的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是动物的一种什么行为?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 和,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2、被子植物繁殖后代一般是由果实中的完成的。 3、种子中的胚,是由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 4、椒草用生殖,马铃薯用生殖等,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5、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生殖和 生殖。 6、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 7、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和等。 8、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和。例如:苹果、梨、桃等许多果树都是利用来繁育优良品种的。接上去的部分叫做,被接的植物体叫做。 9、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

两栖纲至爬行纲自测题

两栖纲至爬行纲自测题 一、填空(44分) 1、蛙的发育要经过变态,其幼体称,完全生活于水里,以 等为食。 2、蛙的身体区分为、和三部分。吻端有一对外鼻孔,其上有能开闭的。头的两侧具一对眼,具上下,下眼睑的上方有折叠着的透明的,它能上下移动,这是与陆上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眼的后方有一圆形的为的一部分。 3、蛙的前肢短小,具四指,无,后肢长大具趾,趾间具,适于游泳,指趾间无。特别是生殖季节,雄蛙前肢第一指内侧膨大加厚为或称,与抱对有关。 4、两栖类的皮肤,富有回厚。 5、两栖类皮肤由表皮层和真皮层组成。真皮层源于胚层,是由组织构成的。分二层,上层为分布有、 、和;下层为、 组织构成,内有数月非常多的,能够吸收溶解于皮肤表面的,所以具有功能。蛙的皮肤与皮下组织未固着的地方称。 6、黑斑蛙具枚颈椎,放荐椎。 7、黑斑蛙属枚椎骨的椎体为型,第8椎骨的椎体为。 8、尾蛙骨愈合成,不分节。 9、黑斑蛙的肩带(上肩胛骨)通过与脊柱相连,而鱼则不同,鲫鱼的肩带直接与相连。 10、从两栖类开始有胸骨,它由、、和软骨质的组成,无,故虽有胸骨,但不与脊柱形成胸廓。 11、腺带通过和脊柱相连。 12、黑斑蛙整个肌肉系统的分布现象已经消失,只在,仍可见到分布现象的痕迹。 13、黑斑口咽腔的结构比较复杂,具有,口腔顶有两行,都齿,咀嚼机能,只有防止食物外滑的功能。舌类分叉伸向后方。

14、口腔内有分泌粘液的腺有而无消化功能,口腔内还有1对,1对,1对(雄性)和绦纵裂的。 15、初形蝌蚪用呼吸,后来用呼吸,成体用呼吸,(称式呼吸),另一种方式,即在和暖的季节,用呼吸。 16、黑斑蛙的心脏,位于内,由、、和四部分组织。 17、黑斑蛙的心房接受由肺静脉返回的血,右心房接受由返回的缺氧血。 18、动脉圆锥偏于心室右边,在其基部和心室相接处,有三块其作用可防止从心室压出的血流逆流,动脉圆锥内有一纵行的。在分配由心脏发出的含氧量不同的血液流入起着重叠的作用。 19、两栖类具条体动脉号。 20、门静脉包括和。 21、蛙的淋巴系统很发达,包括有、和等结构,淋巴管是输送的管道。淋巴液是血液的部分血浆透过血管壁滤入组织间隙去(红细胞不能透过)的液体。 22、脾脏虽位于肠系膜上,但其功能是属于范围。其主要功能是破坏,吸收和驱除混入血液中的以及产生等。 23、两栖类大脑半球的顶部,底部和侧部神经细胞构成的大脑皮层,但其作用主要司,称为。 24、蛙间脑顶部有一个不发达的,间脑底部有明显,其下为有,小脑。 25、蛙的视觉调节较为完善,具有,能于晶体向前移动,以调节焦距,这与高等脊椎动物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形状以改变焦距的方法不同。 26、蛙的中耳开口于眼后的表面上,其上盖有一层薄膜,称,其内侧为腔,(),腔向内的一端借狭窄的管(管)与口腔相通。其主要功能是。 27、蛙鼻腔的鼻粘膜上有,嗅神经分布上膜上,鼻腔以与外界是相通,以与口腔相通,因而鼻腔不仅是器官,而且又是空气进出的通道。 28、雄蛙的中肾管有功能。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两个单元内容。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行为的种类、意义,理解动物行为大多通过运动来完成。 3、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4、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5、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方法及意义。 6、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通过学习使学生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生物圈的和谐发展。 8、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七年级一学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仍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太理想等现象。因此,通过本学期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和学习方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他们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四、具体措施 1、坚持新课程理念,因材施教,分类分层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每个学生 的充分发展; 2、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讨论交流,促进学生间密切合作,培 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进一步学习各地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选择适宜的、科学的教学 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注重学法指导,分组、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开展学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学生 学会学习,使优生得到更好发展,差生得到提高成优; 5、积极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加强实验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 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五、进度

两栖类与爬行类特征总结:

两栖类与爬行类特征总结: 两栖类爬行类 主要特征现生两栖类的成体虽已具有陆生的身 体结构,但繁殖和幼体发育仍必须在淡 水中进行。幼体形态似鱼,用鳃呼吸, 有侧线,无附肢,靠尾鳍游泳,发育中 需经变态才能上陆生活。 爬行类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地繁 殖的变温羊膜动物。羊膜动物的卵 膜和胚胎与无羊膜动物有显著不 同,羊膜卵的结构和发育特点确保 了在干燥的陆地上繁殖成为可能。 外形身体分头、躯干、尾(无尾两栖类成体 无尾)和四肢(蚓螈类四肢退化)。被 覆光滑、多粘液的皮肤,有的种类背部 有纵行的皮肤褶。大蟾蜍皮肤粗糙,并 有毒腺。 头:扁平而吻端尖的三角形,口裂宽阔 吻端两侧有一对外鼻孔,有可开闭的瓣 膜,经鼻腔,以内鼻孔开口于口腔前部。 鼓膜一对,圆形,位于眼后方,覆盖在 中耳外。蟾蜍的鼓膜后方有一对耳后 腺。声囊:雄性的咽部或口角有1—2 个内声囊或外声囊。外声囊是由咽壁扩 展形成的皮肤囊,充气时可膨胀成泡 状。鲵螈和蟾蜍无声囊。 躯干:是颅骨后缘至泄殖孔间部分,附 有前后2对附肢。蛙蟾类的躯干短宽, 前肢短,四趾,趾间无蹼,主要用于撑 起身体。生殖季节雄性第1、2趾内侧 膨大加厚成棕黑色,叫婚垫,抱对时对 雌性个体有刺激排卵作用。后肢长,五 趾,趾间有蹼,适于游泳和陆地上的跳 跃。有的种类趾端形成吸盘,吸附在攀 爬物上。附肢在蚓螈类中退化。 尾:泄殖孔以后的身体。蛙蟾类无尾; 鲵螈的尾侧扁,适于游泳;蚓螈的尾蚯 蚓型。 体表被有鳞片,体形差异很大,可 分为蜥蜴型、蛇型、龟鳖型,分别 适应于地面爬行、树栖、穴居、水 栖等不同生活方式。 除蛇类外,身体可明显区分为头, 颈,躯干和尾部。有可活动的眼睑 (壁虎科例外),鼓膜下陷与外耳道 的深处;四肢强健有力(蛇类例外), 五指(趾)型,末端具爪,善于攀 爬,疾驰和挖掘活动。 皮肤综 述 古两栖动物的体表被鳞,有些种类的头 部和背部还覆有骨板。现生两栖类的皮 肤裸露富含腺体,鳞退化,仅穴居生活 的蚓螈保留有真皮性骨质鳞。皮肤由表 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每节[精品练习题]5.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原卷版)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0分钟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枕着蛙声入眠”是许多人童年的美好记忆,下列有关青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属于爬行动物B.幼体用鳃呼吸 C.身体内有脊柱D.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大鲵俗称娃娃鱼,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判断其为两栖动物的依据是()A.受精卵较大,表面有卵壳 B.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活动 D.幼体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皮肤辅助呼吸 3.如图是一名摄影师抓拍到的“大胆“蜻蜓停在青蛙头部休息的精彩瞬间。青蛙属于两栖 动物,下列有关两栖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指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B.所有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C.幼体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成体用肺呼吸,可水陆两栖,皮肤辅助呼吸 D.是指水陆两栖的动物,该类动物可通过体内受精来繁殖 4.“鱼”是人们餐桌上常常出现的食物之一,但是这些“鱼“不一定都是鱼。下面这些带“鱼”字的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鱿鱼B.鲸鱼C.娃娃鱼D.甲鱼 5.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大鲵、蝾螈、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②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两栖动物③由于环境污染和水域面积缩减,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减少④抱对提高了青蛙的受精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青蛙和龟都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但青蛙属于两牺动物,而龟属于爬行动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的肺比龟的肺发达 B.青蛙的皮肤比龟的甲更容易保持水分 C.青蛙的后肢比龟的后肢发达 D.青蛙在水中产卵,而龟在陆地产卵 7.两栖动物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资料。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螃蟹、蛇B.青蛙、蝾螈C.鳄鱼、壁虎D.蟾蜍、乌龟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A.青蛙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所以被称为两栖动物 B.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C.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主要用肺呼吸9.下列有关爬行动物的叙述正确是() A.体表都有甲B.体内受精,产有卵壳的卵 C.水陆两栖D.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 10.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高等,它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是() A.头后有颈使头能灵活转动B.四肢短小能贴地面迅速爬行 C.皮肤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D.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11.某脊椎动物体表有鳞片,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可初步判断它属于() A.爬行动物B.鱼C.鸟D.两栖动物 12.白鳍豚、扬子鳄、中华鲟都是我国珍稀物种。扬子鳄不同于其他两种动物的特征是()A.有性生殖B.用肺呼吸C.体温不恒定D.体表有甲 13.蜥蜴生活在陆地上,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蜥蜴身体的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能保护身体,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B.蜥蜴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且受精卵较大,卵内有较多的养料和水分 C.蜥蜴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D.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已经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14.下列关于蜥蜴的叙述错误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