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碧华笔下的男性形象解析_黄丽萍

李碧华笔下的男性形象解析_黄丽萍

李碧华笔下的男性形象解析_黄丽萍
李碧华笔下的男性形象解析_黄丽萍

第29卷第3期2013年6月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Vol.29No.3

Jun.2013李碧华笔下的男性形象解析

黄丽萍

(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摘要:李碧华的言情小说,诡谲瑰丽,雅俗共赏,别具一格。与一般女性主义写作不同的是,李碧华的胸怀和视野都广阔得多,在她的笔下,男性与女性同为主角。在李碧华的作品中,男性形象大致分为两类:作为父亲的男性形象和作为情人的男性形象。此外,李碧华小说中还有一些混淆了性别的男性,在李碧华塑造的这些男性形象中可以看出她对男性的一种辩证态度,一种理性的沉思,在一系列的男性形象中“他审”与“自审”,“重建男人和女人的共同事业”。

关键词:李碧华;言情小说;男性形象;女性意识;理性沉思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491(2013)03-0036-03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香港,言情小说缤纷发展,亦舒、林燕妮、严沁、岑凯伦相继走红,逐渐取代了五六十年代新武侠小说的辉煌,成为通俗小说发展的一股洪流。李碧华后来居上,另辟蹊径,融汇古今,以怪诞的情欲想象于历史与现实间书写了一个个爱情传奇,被誉为“天下言情第一人”。李碧华是一位多产作家,于1985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胭脂扣》,之后相继发表《纠缠》、《生死桥》、《潘金莲的前世今生》、《秦俑》、《霸王别姬》、《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诱僧》(又名:破戒)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一版再版,除了《生死桥》之外,其他的都已被改编成影视作品。2000年以后,李碧华几乎成为港派通俗文学中继张爱玲、金庸之后引起广泛关注的言情小说大家。

李碧华的言情小说,诡谲瑰丽,雅俗共赏,别具一格,在各种“畸形恋情的大曝光”中,穿越古今,跨界阴阳,写尽了情天恨海,痴男怨女,离合悲欢。“香港奇情才女”、“文妖”、“奇笔”等众多美誉都显示着她“非纯情写作”的奇情与才情。刘登翰的《香港文学史》将李碧华的作品称为“诡异言情小说”,认为她的作品具有“比爱情更丰富的内涵”,“是一般的言情小说所不能比拟的”[1:496]。王德威将李碧华的小说与施叔青、朱天文、朱天心、李昂一起归为“新狎邪体小说”,“讲死亡前的一晌贪欢,死亡后的托生转世,兀自有一股凄凉鬼气,萦绕在字里行间”[2],在她的世界里,前世今生,人鬼恋、人妖恋、同性恋,生死可以轮回,缘定即是三生,“编拟前世今生的鬼魅故事,串演警世阴阳的教训时,她其实已不自觉的继承了宋明民间话本烟粉加灵怪的传统”[3]。

女性主义是很多女性作家与生俱来的自觉品质,李碧华善于女性叙事,经常以女性为主角,像青蛇、潘金莲、川岛芳子、潘金莲、如花、丹丹等等。她笔下的女主人公,美丽、痴情而又叛逆,在被男性抒写的历史中被淹没,被妖化,白蛇如是,潘金莲、川岛芳子亦如是。李碧华通过香港时空下的“故事新编”,让她们借尸还魂,重演历史,细说前因,轮回爱情。李碧华的言情小说,依然不脱情爱本色。其中不乏对男性和男权的控诉:“那是一种叫女人伤心的同类……苏小小的男人,叫她长怒十字街;杨玉环的男人,因六军不发,在马嵬坡赐她白绫自缢;鱼玄机的男人,使她嗟叹‘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霍小玉的男人,害得她痴爱怨愤,玉殒香销;王宝钏的男人,在她苦守寒窗十八年后,竟也娶了西凉国的代战公主……”[4:9-10]

借尸还魂亦如何?重演历史亦如何?“痴心女子负心汉”似乎是永恒的,男权社会“吃”定了女人。李碧华有时候在“故事新编”时延续这个传统的情爱模式,生命轮回的同时悲剧亦重演,女子一如既往的痴爱纠缠,男人一如既往的负心背叛,像白蛇和许仙。这种模式在小说《潘金莲的前世今生》也较为明显,无论是前世的武松,还是今生的武龙———作为潘金莲的主要用情对象———都怯懦,虚伪,自私,视潘金莲为“破鞋”、“淫妇”。落花有意逐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潘金莲重蹈覆辙,痴心错付,“千古第一淫妇”永远是“千古第一淫妇”,命运无处可逃,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在揭示传统女性的悲剧命运时,李碧华还塑造了一系列叛逆、富于反抗意识的新女性形象,像逐步引诱许仙从而挑战爱情

收稿日期:2013-03-23

作者简介:黄丽萍(1988-),女,江西赣州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与人性的青蛇、干练泼辣给自己赎身的青楼女子菊仙,这些形象无疑更多地显示了李碧华的“新女性主义”。

这些光彩照人,神态各异的痴情女子无疑是李碧华小说的主角,也是众多学者首先关注研究的焦点。然而,如果只关注李碧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忽略男性形象,就会陷入另外一种性别歧视和误区———只关注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痛苦与煎熬而忽略了男性在性别政治中的不幸和尴尬。与一般女性主义写作不同的是,李碧华的胸怀和视野都广阔得多,她并没有以“痴心汉”的形象对男性一以贯之,也塑造了像蒙天放,白云开那样至情至性的男子。在她的笔下,男性与女性同为主角。“跟亦舒、林燕妮等言情小说家有一个较明显的区别,李碧华笔下的主角并不是多为女性,至情至性的男性角色跟勇敢痴情的女性角色相互辉映成为一道动人的景观”[1:500]。在李碧华的作品中,男性形象大致分为两类:

1作为父亲的男性形象

人类社会经历了母权制的盛衰和父权制的盛衰之后终于走向了两性平等的法治社会。回顾历史,父权制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显然比母权制深远得多。“人类社会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文明的演化。与父权文明的历史演化轨迹具有互文互喻性相通的是文学创作中对父亲形象和父性话语的重构与解构。”[5]这种重构和解构就是我们在研究西方文学时常常提到的“审父”母题。由“审父”衍生或演变的叙事题型还有“寻父”、“渎父”、“弑父”等等。李碧华作品中的父亲形象不多,却不乏对父亲形象和父性话语的重构与解构意义。

《诱僧》讲述了玄武门之变的目击者———即大唐太子李建成的贴身侍卫石彦生———在李世民的追杀下亡命天涯的故事。事变之前,石彦生被邀请至秦王李世民的“天策府”赴约,霍达巧舌如簧,细说天下大势,以“大难爆发……血流满地……秦王只想收拾大局,不想流血……良禽择木而栖,丈夫以大局为重等”[6:159-160]之言迷惑石彦生。单纯憨厚的石彦生因误信谗言,与李世民设下的伏兵里应外合,亲手把自己的主子送上了断头台。“两颗血淋淋的人头……这不是他想象中止戈息斗的结果,这是一个骨肉相残的血腥惨剧”[6:168]石彦生目瞪口呆之际,大屠杀已经开始,东宫和齐王府内的妇女、少年、婴儿无一幸免。“贞观之治”是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李世民一代明君,天下万民都是他的子民,是一个特殊的“父亲”。一方面他是为了夺嫡不惜诛杀手足的凶手,另一方面是受万民敬仰的“好皇帝”。在此,李碧华借石彦生的故事对父权对历史既有批判也有反思。她批判历史,“历史都不是真相。谁的力量大,谁的事迹就辉煌。”[6:223]同时也反思历史,“如果兵变是我方策动———我的意思,谁赢了,谁便去斩草除根……”[6:224]在历史的烟云中,谁真正伟大?在批判和反思中,作者在“审父”的同时也在“自审”。

石彦生家有老母,“父亲”形象的缺失由李世民填补。在《霸王别姬》中,小豆子被娘卖入梨园,小石头等众多师兄也只提到“娘”,他们的父亲角色由关师父来充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有私自逃学,顽劣不服,打死不论……”[7:14]关师父专制、凶悍,坚信“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遭罪”,角儿都是“打”出来的,对弟子们非打即骂。他对自己的方法坚信不疑,小癞子在他的折磨下连梦中也是呜咽:“娘呀,我受不了啦……你们把我打死算了……呜呜呜……”[7:17]关师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弟子,可谓桃李满天下。小癞子上吊自缢之后关师父想起自己“当年坐科时,打得更厉害呢”,觉得“自己也没做错什么呀,他也是这样苦打成招似地练出来的”[7:32]。当年子成今日父,多年媳妇熬成婆,关师父子到父的角色转变体现了冯友兰所论述的父子关系———即“故吾”与“新吾”的关系,“儒者以为结婚之功用,在于造‘新吾’以代‘故吾’”[8]。李碧华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她不仅对父权有批判的认识,还有正面的反思。在他看来,父与子不是孤立的概念,“父”由“子”转变而来,而“子”来源于“父”。

在《秦俑》的末尾,蒙天放听到一声叹息,是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嬴政的叹息。悠悠千年,世道已变,帝制废去多年,“始皇帝”还活着,千秋不死,“只赢得暴君恶名,生生不息”[9:129]。父权君权早已没落,始皇帝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空下审视自我:“朕连立锥之地,亦付厥如”。关师父、李世民和秦始皇作为父亲形象的代表,都体现了李碧华对父权文明的一种理性沉思,是一种“他审”与“自审”、“父”与“子”相结合的叙述范式。

2作为情人的男性形象

李碧华笔下的男主人公大多具有理想化色彩,要么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像《青蛇》里的许仙、《胭脂扣》里的十二少(陈振邦);要么是孔武有力的伟丈夫,像《诱僧》里的石彦生、《秦俑》里的蒙天放、《霸王别姬》里的段小楼。爱情的发展,婚姻的承担考验着人性的复杂,他们中有一如既往痴心不悔的有情郎,如蒙天放;也有暴露本性背信弃义的负心汉,像许仙、段小楼。有情郎和负心汉作为男性形象的两端,是李碧华笔下的主要男性群体。在这两种群像塑造中,李碧华不单审视着男性,也审视了女性自身。

1986年发表的《青蛇》,于1993年被徐克改变成电影。《青蛇》由白蛇的传说和典籍改编而来,李碧华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入手以现代人眼光重新审视传统的白蛇传故事,有意识地进行颠覆式的改写和诠释,尤其是青蛇和许仙形象,几乎改头换面,不再肩负传统教化作用而是直接触及人性的本质。许仙是断桥湖畔的美男子,蒙白蛇青睐两人结为夫妻。青蛇情窦初开,亦爱许仙,她几番挣扎终于还是“偷了姐姐的男人”。许仙装疯卖傻,“他因着人性的本能,洞悉一切”,冷眼旁观青蛇与白蛇对他的痴恋争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整宗事件,他获益良多,却始终不动声色……财色兼收,坐享其成。”[4:149]许仙洞悉人性本质,他以小人之心度“蛇”君之腹,不相信“毫无要求的爱情”,甚至问道:“小青,你爱我,也是有要求的,对吗?”[4:149]这个自私、贪恋的男人几度背叛爱情,出卖白蛇最后死在了青蛇的剑下。青蛇“一天比一天聪明”,在许仙的身上总结出了这样的道理:“每个

73

第3期黄丽萍:李碧华笔下的男性形象解析

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他荒芜的命运……”[4:197]。男人是女人的一面镜子,许仙亦是青蛇的镜子,李碧华也借青蛇之口对女性自身进行了审视:“每个女人,也希望她生命中有两个男人:许仙和法海。”[4:198]

《秦俑》讲述的是一个穿越时空,缘定三生的奇幻爱情故事。求药团童女冬儿与郎中令蒙天放相恋,因罪犯欺君,秦始皇下令将他们赐死。冬儿把偷来的金丹渡给恋人之后血祭俑灶,蒙天放被泥封活埋之后变成一具陶俑。时移世易,冬儿投胎转世为20世纪30年代的二流电影明星朱莉莉,她阴差阳错误入秦始皇陵并为复苏的蒙天放所救。蒙天放“想拥住她一诉衷情”,朱莉莉已经前事不记。贪婪、自私、肤浅的朱莉莉在盗墓贼首领白云飞的教唆下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蒙天放。几经波折,朱莉莉终于看清白云飞的真面目。正当她觉悟准备和蒙天放在一起时,又在一次打斗中为蒙天放挡剑而失去了生命。蒙天放的身畔萦绕着冬儿和朱莉莉的余音:“你不要死!我会再来的,等我!”[9:127]20世纪80年代,冬儿又回来了,诞生在异域,成了一个日本女孩,蒙天放犹豫着,“不想她为她再死一次;但,又忍不住……”[9:136]作品描写了这样一个爱恨痴缠的情爱故事,塑造了蒙天放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男子,试图揭示“世上有些东西,是永恒不变的”[9:136]。

此外,李碧华小说中还有一些混淆了性别的男性,如程蝶衣,因为恋着假霸王,一心想成真虞姬。他风华绝代,男人爱他,女人也爱他。男人把他当女人,女人把他当男人。他在这种性别的错乱中迷迷糊糊,跌跌撞撞,演绎着惨淡的人生,是一个极度向往女性性别的男性。

在李碧华塑造的这些男性形象中可以看出她对男性的一种辩证态度,她不是一味地破坏或者毁灭男性,也不像女权主义者那样对男性做出种种指控。她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沉思,她“既表达了自己对父权制的社会秩序与价值体系的漠视和背叛,又对女性固有的缺陷进行了反思和批判”[1:500],在一系列的男性形象中“他审”与“自审”,“重建男人和女人的共同事业”。

参考文献:

[1]刘登翰.香港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496,500.

[2]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389.

[3]王德威.现代小说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14.

[4]李碧华.青蛇[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9-10,149,197,198.

[5]杨经建.以“父亲”的名义:论西方文学中的审父母题[J].外国文学研究,2006(1):160-165.

[6]李碧华.李碧华作品集(三)[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159-160,168,223,224.

[7]李碧华.霸王别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14,17,32.

[8]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65.

[9]李碧华.李碧华作品集(四)[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127,136.

(责编:王玉琴)

The Analysis of the Male Characters in Li Bi-hua’s Novels

HUANG Li-ping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The romance novels of Li Bihua are so mysterious and magnificent,they suit both refined and popular tastes.Compared with other feminism writers,Li Bi-hua has the bigger heart and broader vision.In her novels,the men and women are both main characters.The male characters of Li Bi-hua’s novels mainly have two kinds:the father figures and the lover figures.Besides,Li-Bihua’s no-vels also have the male with mixed characters gender.From those male characters shaped by Li Bi-hua,we can discover a dialectic o-pinion of LiBihua about the men.It is a kind of meditation of reason.Li Bi-hua attempts to bebulid the common enterprise of man and woman according to the looking by others and self-examination about the male characters in her novels.

Key words:Li Bi-hua;romance novels;male characters;female consciousness;meditation of reason

83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第29卷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 象进行社会反思。 读张爱玲的任何一篇小说,我都可以理解为何说她不是一名普通的女子。她用漫不经心的笔触刻画出一个个或含泪或泣血或可怜或可恨的女性形象;她用瘦弱的指尖轻轻挑起千年来蒙在家庭、婚姻、爱情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就让人看到触目惊心的真实,她把笔端伸向上帝看不到的地方,伸向太阳照不到的黑暗的角落;让那些华美袍上的虱子赤裸裸的暴露给世人面前。 一个个可悲的女性,一个个吃人的女性,一个个可怜的女性活灵活现的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为她们颤动,让读者为她们伤悲。因此张爱玲小说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她所反映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不在于她的语言有多华丽;而仅仅在于她所刻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与大多数作家所描写的女性有太大的差别,她们以独特悲凉和屈辱震撼着读者,张爱玲也因此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坛上折射出熠熠光辉。 一、人物形象具有的自传色彩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① 我们先来看一下她的出身:祖父是清朝的大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外公则是天津提督,可谓是出身显赫,属于贵族后裔了;但张

爱玲出生时已经是家道中落,父亲吸烟土、逛妓院、养姨太太,幼时的张爱玲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直至父母离婚。张爱玲幼时没有家庭的温暖,封建大家庭中的尔虞我诈,在她内心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尽管在创作中一举成名,在文坛上响当当,但是张爱玲的婚姻如同她的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是不幸福的。一九九四年在张爱玲创作的顶峰时期,她与汪伪宣传部次长,伪《中华日报》总主笔胡兰成签订婚约,但这次婚姻让张爱玲受到很大打击,因为它只维持两年。晚年的张爱玲孤独落莫生活着,最终客死异乡。纵观张爱玲的众多著作,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她悲观敏感独特的性格,作品中的男性大多玩世不恭,抽鸦片,逛窑子;作品中的女性无一不是以悲剧结束,这不能不说是由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影响的,“总之,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 ②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无限的惨伤。” 她的作品大多以沪港两地为背景,事实上张爱玲是出生在上海的,又长期生活在香港。读书期间,她亲身经历了港岛被围,抵抗及沦陷的全过程。而她在《倾城之恋》中描写“炮火却逐渐猛烈了,邻近的高射炮成为飞机汪意的焦点,飞机营营的在顶上盘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写出当时战争的真实与紧张。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经发表,就引起读者的哄动,书中的女性葛薇龙是一个寄居在姑妈家被诱惑而论为交际花的女性。无独有偶,张爱玲也因战争而中断学业,因此同她姑母住在一幢西式公寓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很多女性是家道中落的名门淑女,而张爱玲用不厌其繁的笔墨描写了大家族的种种陈设丫头佣人及大家族的

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

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探析 一、海内外对张爱玲的评说研究已经持续了较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论者 普遍关注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较少一部分论者关注其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细 读张爱玲的小说,发现她的小说大多展现的是被时代之光匆匆掠过、被历史遗忘 也遗忘着历史的有着“古墓的清凉”的旧式家族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生存状 态。她不仅为我们描绘了凄婉美丽的、钉在灰暗粗砺石墙上有着“红嘴唇、水眼 睛”的女性浮像,更为我们提供了女人“心里的天,迟迟地黑了下去”的整个坍 塌掉的男性世界。张爱玲为了写女人而写男人,她的笔触沉稳有力,不浮不乱。 二、对张爱玲男性形象的研究,以往的论者大都是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分析男性形象的刻画,揭露男性内心的懦弱以及男性在社会中地位的颠覆来说的。 张爱玲作为独具特色的女性主义的作家,她的女性意识主要表现在她对男性 形象的颠覆上。她笔下的男性形象,几乎很难有一个完整的正面形象、肯定形象, 大多数都是令人失望的被否定形象。在她的作品中弥漫着一种强烈的男性批判意 识,她对父权的颠覆对强势群体的贬抑到了很强烈的地步,致使她作品中的男性形 象不再强大,不再高尚,不再正面。张爱玲在否定男性形象同时对女性形象进行反 思与批判,透露出一种强烈的自救意识。 还有学者提出,张爱玲塑造不完整的男性形象是要反应人性中最本质的一面“动物性机能”,动物因欲求不能,长期压抑而导致动物的强烈报复心理,动物性和社会性都被严重摧毁的病态男性的描写,她从人性立场公正,冷静地塑造出变态灰暗的男性人性,展现人性的斗争和被破坏,被他们挣扎其间的同情并启示人们在悲凉中坚定的活下去。 以往论者在以往对张爱玲小说男性形象的探析中大多将男性形象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封建没落家族中从肉体到精神都残缺萎靡的遗老遗少们;其次新旧兼杂的都市男人形象;第三是混迹洋场的绅士。他们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劣根性,自私自利、虚伪、残忍、游戏人生。他们对待女性有着本质的相似:寡于情、陋于质、趋于利、薄于义。 三、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的研究离不开上述的三种类型,这般丑陋男性的刻画不免让人对张爱玲的男性观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人们对于男性的传统认识是高大的英雄形象,是能够承担起生活重担的大丈夫形象,他们主导着社会的发展,承担着家国的责任,以将他们自身存在的价值注入为家人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改造世

浅析李碧华小说中对于传统道德的刻意反叛

收稿日期:2006-04-15 作者简介:回娜(1981-),女,辽宁兴城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主要从事中国文学研究。 2007年第6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NO.62007 (总54期) JOURNAL OF L I A ON I N G TE ACHERS COLLEGE (S OC I A L SC I E NCES E D I TI O N ) General No .54 浅析李碧华小说中对于传统道德的刻意反叛 回 娜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摘 要: 李碧华作为香港的言情小说作家,其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她的小说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她对于传统道德刻意的叛逆书写。李碧华通过带有血腥味的爱情悲剧、复杂多变的人性纠葛以及毫无掩饰的欲望表达,突显了她在传统道德层面渴望反叛和背离的意识。 关键词: 李碧华;传统道德;反叛 中图分类号:I 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07)06—0028—02 李碧华作为香港另类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家,将作品的主题定位于“爱情”这个范畴。她极为擅长描写男女之间爱恨交错的感情和情欲交织的人性纠葛,讲述的爱情故事主人公不再是才子佳人,而是一些在传统文化中从事被社会鄙视行业的人物,如戏子、妓女等。结局也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模式,大多会以一种残酷血腥的情节来结束故事。 在李碧华的小说中,对于那些传统道德的观念,她表现出了明显的反叛意识。在传统的文艺的形态内隐藏着中国人世代遵循的传统道德要求,可李碧华却置这一观念于不顾,她的小说并没有津津乐道于理想色彩的男欢女爱,也并不想充当乌托邦爱情的礼赞者。在书写爱情的同时,她也刻意书写了对于传统道德的反叛。 李碧华的小说,专门讲述发生在二三十年代甚至遥远古代的下等人的爱情。“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婊子合该在床上有情,戏子只能在台上有义”,这样的语言,是李碧华的小说中所特有的。她把对于传统道德规范的叛离当作自己小说的特色,却对传统的“悲———欢———离———合”模式的爱情不屑一顾。李碧华特立独行的创作着“悲———欢———合———死”的爱情悲剧,她笔下的人物都生活在一个绝境中,要么活的痛苦,要么爱的委屈,永远没有折中的余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挣扎在传统道德与世俗之间,并最终抛离传统道德,这使李碧华的爱情故事带有了颓废和残酷的意味。鲜血和死亡是她印证爱情的主要意象,而这种血淋淋的结局显然是和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格格不入的。 李碧华十分善于对传统道德故事的改写,《青蛇》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白蛇传的故事家喻户晓,以往作品里的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显然受到了道德规范的约束。白蛇对于丈夫的忠贞,对家庭的全力维护以及她最终获得许仙坚定的等待和一个状元儿子的情节,不无说明了这段被人传诵的爱情是传统道德所带来的胜利。白素贞不但没有得到她想要的东西,反而花费了漫长的时间来承受传统道德斗争所带来的残酷后果———她被镇在雷峰塔下,被动地等待着拯救。而李碧华的《青蛇》却背离了传统道德的境界,在她笔下这个传统道德意义上忠贞的爱情故事变成了一个别样的关于“勾引”的故事,这由原有传统道德层面上对情的忠诚转变成个人感受上对情的诱惑与背叛。李碧华不再是站在传统道德的立场上去写“情”,而是让他们逃离传统道德的束缚,依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于是,爱情不再是退让成全,而是努力争取,爱情可以包藏祸心、勾心斗角。而这种对于传统道德反叛的观念用《青蛇》中小青的话来说体现的更为明显:“有一个家伙唤冯梦龙,把它收编到《警世通言》之中,还起了个题目,曰《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觅来一看,噫!都不是我心中的传记。它隐瞒了荒唐的真相。酸风妒雨四角纠缠,全没有在书中交代。我不满意。……清朝有个书生陈遇乾,著了《义妖传》,把我俩写成义妖,又过分的美化,内容显得贫血。我也不满意。他日有机会,我要自己动手才是正经。谁都写不好别人的故事,这便是中国,中国流传下来的一些记载,都不是当事人的真相”。 8 2

经典语句人生感悟得意时要看淡

经典语句人生感悟得意时要看淡,失意时要看开 1.倘若心中愿意,道路千千条。倘若心中不愿意,理由万万个。世上最欣慰的事,可能就是重逢了曾经走失的自己。人人都是过客,我是你的过客,你是我的过客,你我都是时间的过客。当你回头寻找时,那人早已淹没在茫茫人海中,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身边的人。 2.我能从一千个从我身边经过的人中听出你的脚步声,因为那九百九十九个人的脚步踏在地上,只有你的脚步踏在我的心上,所以无论你走的多么远,走到哪里,我都不会遗失你,但希望你哪里都不要去,请永远留在我身边,同我一起走过剩下的所有岁月。 3.什么叫多余?夏天的棉袄,冬天的蒲扇,还有等我已经心冷后你的殷勤。---李碧华 4.或许我很久没有联系你了,不要觉得我无情,不要觉得我喜新,不要觉得我厌旧,我只是怕一开口,就变成了令人心酸的客套。 5.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的胆怯。 6.生活的精彩,不只是轰轰烈烈,有些事情,现在不去做,以后很有可能永远也做不了。不是没时间,就是因为有时间,你才会一拖再拖,放心让它们搁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铺上厚厚的灰尘。而你终将遗忘曾经想要做的事、想要说的话、想要抓住的人。 7.什么都可以输掉,但不可输掉微笑。有爱情,便全心对待,没有爱情,也一个人惬意。学会一个人生活,不论身边是否有人疼爱。做好自己该做的,有爱或无爱,都安然对待。缘份到了,伸手便去抓住,缘份未到,就去为自己营造一个温馨的小世界。爱情,本就是件宁缺勿滥的事,急不得,急不得。 8.好的生活就是不瞎想,做得多,要得少。人生每一步行来,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失去了我不想失去的一些。可这世上的芸芸众生,谁又不是这样呢? 9.很多事情是你无能为力的:好端端的身体突然就生了重病,深信不疑的人突然就背叛了你,多年的友情突然就破裂了,刚还在微笑的自己突然就哭了,终于懂得了爱,那个很爱很爱的人突然就不再爱了;终于懂得了珍惜,那个把你当成宝贝的人已彻底从你的世界里离开了,绝望之际,除了坚强别无选择。 10.幸福,是经营出来的。别人摘给你的果子,只能甜你一次,自己有本事摘

狐女任氏形象分析

狐女任氏形象分析 摘要:唐传奇中的任氏是众多前人不断研究过的一个形象,作为唐传奇的压卷之作《任氏传》开辟了人狐恋小说的先河,狐妖任氏美丽善良,聪明机智,对爱情忠贞不二,其悲剧的一生却赢得了后人的尊重与敬慕,从而可以看出唐时期女性性别的新意义与内涵。 关键词:任氏亦人亦狐外美内秀 Abstract :In tang chuan qi ,miss Ren is something in continuous study of an image as a important article.Miss Ren of the "biography of love stories opened up the blind, old mistress hibbins and of the gens, and clever in love, loyalty, the tragedy of life after he won the respect and adore, so we can see the tang dynasty women and gender new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Keywords: Miss Ren beauty Enthusiastic 《任氏传》是唐中期的一部传奇小说,具有浓重的志怪色彩。其作者沈既济,是唐时苏州吴人,即使学者,政治官员,又是文学家,历史学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他所撰的历史著作《建中实录》十卷,时人称善,其唐传奇作品,除了《任氏传》以外,还有《枕中记》传世。 《玉堂闲话?民妇》中提到《任氏传》一文说:“任氏之说,岂虚也哉?”[1]作为唐传奇中一个以妇女为题材的名篇。《任氏传》和其他优秀的唐传奇作品一样,具有曲折的情节,完整的故事,其大致内容是这样的:贫士郑六,在长安宣平遇见一个美貌的女子---任氏,一同游玩,当夜聚宅相欢,次日郑六知道了任氏是狐狸精所变,但是依然不嫌弃她,与她相恋,面对郑六家族和富家公子的拆散,任氏依然不畏强权,忠贞如一,并且处之以大义,同时又为郑六的前途筹划准备,做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事情,后来明知西行对自己不利,但是为了陪同郑六,依然前往,在途中为猎狗所害,尸体化成狐,郑六将之埋葬。 《任氏传》之所以流传千古,其最为成功之处应该在于其人物塑造方面,作者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超越以往狐精故事的,亦人亦狐,外美内秀,可爱可亲,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任氏。 一亦人亦狐 提到“狐”这一形象,我们不得不追溯一下其悠久的历史根源。有关“狐”的这一文学形象最早出现在“大禹娶妻”的神话传说中:大禹为了治水,直到三十岁尚未婚娶,在涂山他遇到一位九尾白狐幻化为的女子,并与之相恋,涂山之人作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疣疣。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这首歌见于《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大意是:谁见了九尾白狐狸,那是要成王的征兆;在这个地方成家成室,一定会家道兴旺。于是大禹娶涂山女为妻[2](参考陈建宪《神祗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涂山氏女系九尾白狐,多情而又有才,曾帮助大禹治水,并为大禹繁衍后代,这难道不是人狐之恋小说的最早原型吗?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青凤》中也引用了此典故[3]。青凤的叔父说:“我涂山氏之苗裔也,唐以后谱系尤能忆之,五代而上无传焉。”可见,人狐婚恋,可追溯到上古神话时代,渊远流长。然而在之前的很多文学作品中,狐狸形象大多都是作为一个反面形象见人的,在很多文献中,都被认为是“淫荡,祸害”的特征。《搜神记》引道士云:“狐者,先古之淫妇,其名曰阿紫,化而为狐。[4]《初学记》卷二十九引郭氏《玄中记》云:“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5]”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将导致商纣亡国的美人妲己,塑造成一个具有妖媚和惑乱本性的九尾狐精。袁珂先生指出,《千字文》“周伐殷汤”已将妲己解作九尾狐,可见在六朝时此观念便已定型。[6]然而据考究唐朝却是一个“狐”文化盛行的时候,唐人开始了对狐精的崇拜,在民间甚至“无狐魅,不成村”,村野祭祀成风,相比前代,人们心中的“狐”观念已经变化,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唐人对“狐”

论张爱玲笔下的顾曼桢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顾曼桢形象 陈志恺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张爱玲以出入于雅俗之间的苍凉风格将海派小说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峰,为读者开启了一扇通向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并在中国小说艺术的画廊中成功塑造出了曹七巧、白流苏、葛薇龙等众多女性形象。《半生缘》这部长篇小说仍是张爱玲的苍凉的上海男女故事的续写,作品中以追求独立的新女性形象出现的顾曼桢是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群像中的一个“孤儿”。顾曼桢的人生悲剧是张爱玲悲剧意识和个人身世及经历在作品中的一种再现,是张爱玲在艺术创作和女性独立道路上探索与突围陷入困境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张爱玲;《半生缘》;顾曼桢;女性独立 前言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女作家,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卓越才华书写了一个个以沪港两地为背景的苍凉故事,将海派小说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峰。《半生缘》初名《十八春》,这是张爱玲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作品中篇幅最长的小说。从《半生缘》开始以至后来张爱玲离开大陆后写的《赤地之恋》、《秧歌》等作品可以明显看出其作品艺术水准已不如从前。但是,这部反映都市男女婚恋的小说“却是一部值得注意的作品”。 张爱玲在其前期作品中成功塑造了葛薇龙、曹七巧、白流苏、王娇蕊、孟烟鹂、许小寒等一系列女性形象,并对复杂人性作了解剖刀式的叙写,人性中功利、自私、冷峻,甚至内心的阴暗被她轻易地融入了女性形象的塑造中。笔者则选取《半生缘》这部具有转折意义的长篇小说中的顾曼桢这一形象来论述其在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群像中的独特意义。 一、上海故事的续写 从1943年《紫罗兰》上的《沉香屑:第一炉香》开始登上文坛的张爱玲便被誉为“民国才女”,她是继陈衡哲、冰心、林徽因、庐隐、丁玲、萧红等女作家之后出现的又一颗耀眼的新星,甚至后来的海外学者夏志清不惜用溢美之词称颂张爱玲是“中国当今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张爱玲的横空出世和红极一时与30、40年代的上海这个中国洋场文化的繁盛之地是紧密相关的,可以说上海的陷落成全了张爱玲的天才梦,为她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张爱玲的惊现与落寞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对她“传奇”式的身世和人生轨迹以及对其作品的研究在学界一直都是具有争议性的。吴福辉说:“张爱玲曾被人认为提供了‘新的洋场鸳蝴体’。她的小说尽管有着这种渊源关系,尽管题目香艳,称什么《红玫瑰与白玫瑰》、《鸿鸾禧》、《沉香屑:第一炉香》,可她的叙述的方式,心理的质地,已经新颖得完全接得上西方现代派的血脉。这种现代主义的倾向,正是海派现代品质的一个标志……张爱玲雅俗共存的小说,是中国海派文学的高峰,预示了一种民族文学的方向: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是中国文学调教出来足以面对世界的。这一评论较为中肯地看到了张爱玲小说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我们也应明确她的艺术世界的中国化和现代性的双重特色正是以上海为代表的洋场社会在作家内心的文化写照。张爱玲的小说绝大部分是以反映托身上海、香港租界的满清遗老家庭和社会底层旧式小市民为主要内容的,为读者开启了一扇洞悉洋场社会的窗口。她眼中的上海在新的表象下仍存留着太多地旧的不和谐,正如“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用绚丽的文辞和苍凉的笔触描写沪港两地男女间千疮百孔

女生必看的十部小说

女生必看的十部小说 女生必看的十部小说有哪些呢?下面是精心为您整理的女生必看的十部小说,希望您喜欢! 女生必看的十部小说 《面包树上的女人》 情感女王张小娴的成名作。善于填词喜欢装酷总爱戴鸭舌帽出场的男主人公,不仅让女主人公爱恨交加,也一次次成功地挑起读者们的情绪。虽然是初恋的故事,这部小说展现的更多是情路的曲折,一个是即使爱得再深也极少妥协的闷骚男,一个是很有原则却一次次为他偶尔柔情不断缴械的固执女,男人在爱情上往往懦弱不坚定,女人却傻傻地投入着倔强,为什么被爱上的总是坏男人: ;;我弟弟是不是一个好情人? ;;怎样才算好情人? ;;能令女人伤心的,就是好情人。 作者借男主姐姐和女主之间的对话,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好男人和好情人,很难是可以兼容的名词。看完这部小说,或许可以好好思考一下,你想要一段精彩的爱情,还是一份稳稳的幸福?精彩的背后,一定是等量的痛苦。 《金锁记》 张爱玲早期惊艳之作。“张爱玲这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

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相比于更为人熟知的《倾城之恋》,《金锁记》带有了更鲜明的张氏印记。将自由作为献祭,将情欲作为符咒,其实这种疯狂、变态、神经质并不仅仅是作者的夸张,还是潜藏在每个人心中无法摆脱的执念。爱情,到底以何种面目出现? 《圆舞》 亦舒最经典的老少恋之作。虽然是孤傲女与富家男,但师太偏偏能把这样玛丽苏的人物设定写出深刻入骨来。这是一段关于守候的故事,似乎是男主陪伴着女主长大,“记住,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她没有自卑感”,他慢慢地把她雕琢成他喜欢的样子,但却又似乎是女主等待着男主回头,“它叫圆舞,无论转到哪一方,只要跳下去,你终归会得遇见我”,这样长这样累的恋爱故事,听说有很多人读了无数次。 纠结为什么他们没有在一起自然是没有必要的。谁能说他们不够相爱呢,谁又能说只要相爱就可以在一起呢? 《青蛇》

李碧华经典语录

李碧华经典语录 1这便是爱情:大概是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的美丽。——《胭脂扣》 2看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要看它的公共厕所;看男人的品味,要看他的袜子;看女人是否养尊处优,要看她的手。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好友……”--摘自《绿腰》 3快乐美满的人生:七成饱,三分醉,十足收成;过上等生活,付中等劳力,享下等情欲 4人生似一场感冒,一阵寒一阵热,没治好的灵药,但也不致命。人人都经历过,不觉又完了。 5幸福的一方在展览爱情,必然有一方是在暗处舔伤口的。 6旧欢如豆腐,倒地难重拾。 7开心的时候要尽量笑,因为,可能一夜之间,你就不晓得笑了。 8谁说失恋后可以做朋友?连六亲不要认,路上遇见免尴尬,马上别过头。 9一个心理医生的提醒女人应该注意这些信号:他殷勤,那是他刚刚爱上你;他笨拙,那是他深深爱着你;他从容,那是他己厌倦你。 10“我爱你”三个字,男人通常事前说,要不她怎么肯?女人其实最想在事后听到,不过那时他太累了,到了翌日晨更懒得说了。 11女人所以红,因为男人捧;女人所以坏,因男人宠。--也许没了男人,女人才会平安。12有敌人的生涯比较好。譬如最快乐的时候,会想起敌人来---呀,如果这人在场便好了。13太爱一个人,怎会有尊严可言?——总是某人欠了某人。 14变心哪有对错?只是大家在迷梦中醒来的时间不一样。 15失恋头痛,暗恋是偏头痛。 16永不识破的假也就等于真了。 17钟情是几何,直线最短;思念是心算,曲线极长。 18有人疼惜,才有资格骄矜。 19旁若无人,不求甚解,坚持自保的快乐,就是真快乐。 20如果信,就别怀疑。 21再多高人指点,爱上一个人,仍是走投无路的。 22焰火像半空无心回头的短暂惊叹,人的生命也是。 23好男人离去留下寂寞;坏男人留下的是更寂寞。 24凉风吹过,你醒了。真正的“聪明”是在适当的时间离场。 25当初惊艳,只因为少见多怪”真是过来人话。 26看,火那么壮大,水却熄灭它。 水那么壮大,土却掩埋它。 土那么壮大,风却吹散它。 风那么壮大,山却阻挡它。 山那么壮大,人却铲移它。 人那么壮大,权位、生死、爱恨、名利......却动摇它。 权位、生死、爱恨、名利......那么壮大,时间却消磨它。 ——时间最壮大么? 不,是“心”。 当心空无一物,它便无边无涯。 27失恋了就努力工作,恋爱不如工作,因为工作不会辜负人,你付出就有回报。即

率性的叛逆与另类的光彩_论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

李碧华研究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12率性的叛逆与另类的光彩 )))论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 郑渺渺 摘要:李碧华以她传奇性的书写,创造出了许多既痴情率性又叛逆怪异敢于抗争的另类女性形象,对传统认定的角色与形象进行颠覆,体现出其清醒的女性独立意识和对以男权话语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的大胆质疑和有力反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李碧华小说;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63(2006)2-0033-05 在香港当代文坛上创造出/自己的天空0[1] (第500页)的李碧华是一位很独特的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多从传奇、历史故事取材,在传奇性的书写中传达自己的情感把握和价值取向。她笔下的人物常常有一种跨越生死惊世骇俗的追求和抗争,因此被评论界认为是/自由穿梭在现实和灵界之间0[2]的精灵,尤其以女性形象表现得最为鲜活和突出。本文将主要从李碧华的八部长篇小说5胭脂扣6、5生死桥6、5潘金莲之前世今生6、5诱僧6、5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6、5秦俑6、5霸王别姬6和5青蛇6入手,对其笔下女性形象的生命特征作一番考察和梳理,并探讨形成其特征的原因以及这些女性形象在李碧华创作和当代文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 李碧华喜欢写女人,而且特别喜欢写所谓的/坏女人0,所以从5胭脂扣6到5潘金莲之前世今生6再到5生死桥6等,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不是婊子就是戏子0[3](第264页)。李碧华自己也曾经说过:/我觉得好女人只有一种姿态)))通常是很柔顺的样子,坏女人却有很多面,她可以阴柔,也可以讨巧,,探讨她们复杂的心理,这过程本身就像推理剧,案中有案。0[3](第264页)李碧华是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表达她对所谓的/坏女人0的偏爱,但我觉得原因不仅如此。西方女权主义曾经指出19世纪男性作家塑造的多是天使型人物,没有自我,甘愿为男性奉献或牺牲,是男性欲望化的对象。一旦有了自己的个性光彩就成了妖妇,就要像5简爱6里的疯女人一样被关起来。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李碧华也许正是试图通过这种/坏女人0的变形来颠覆男性眼中欲望化的形象。我们可以发现,其笔下的这一系列/坏女人0形象,绝非大奸大恶、十恶不赦之流,只是由于不符合封建传统/贤良淑德0的女性品德要求而被迫纳入/坏女人0的行列。她们或因为另类的抗争而背上千古骂名,或因为不甘受蹂躏而惨遭扼杀。李碧华常常以这样独特的情感把握和艺术创造,让这些被历史遗弃或湮灭的女子喊出了自己不屈的声音,展现出生命的奇异色彩,由此构成了当代文坛人物画廊中一道璀璨亮丽的独特风景线。 纵观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出其主要体现出如下特征: 1、不顾一切的痴情女子: 李碧华擅长写情。她笔下的情总是充满了浪漫、激越、凄艳的色调,而她笔下的女主角,也都是上穷碧落下黄泉般的痴情人物。她们总是以其不顾一切的生命追求演绎了一出出/惊天地,泣鬼

从女性形象塑造看唐传奇创作意识_以李娃_霍小玉为例讲解

从女性形象塑造看唐传奇创作意识 ———以李娃、霍小玉为例 3 摘要:。她们在身世、性格、命运、结局及对爱情。, 除其自身性格的差异外, 与, 。关键词:唐传奇女性形象创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75(2009 05-165-03 唐传奇是我国古典文言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其 显著标志是文学性虚构叙事在对传统史传叙事的内在超越中应运而生, 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传奇作品。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小说亦如诗, 至唐代而一变, 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 然叙述宛转, 文辞华艳, 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 演进之迹甚明, [1] 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始有意为小说。本文以李娃、霍小玉形象为例, 通过二者形象的比较, 探析唐传奇创作意识的自觉。 会底层的妓女。《李娃传》开篇便云“:汧国夫人李娃, 长安之 [4][5] 倡女也。”《霍小玉传》中小玉也曾自称“妾本倡家”。这种卑微低贱的身份地 位使她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无法被容于豪门, 无法摆脱年老色衰、惨遭遗弃的命运, 同时, 这种清醒的自我身份判断和自卑意识也成为她们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她们的言行。霍小玉在与李益结合之后, 她便清醒地认识到“:妾

本倡家, 自知非匹, 今以色爱, 托其仁贤, 但虑一旦色衰, 恩移情替, 使女萝无托, 秋扇见 [6] 捐, 极欢之际, 不觉悲至。”因而提出了“八年短愿”, 希望李益与自己共度八年美好时光。可见她已经认识到被抛弃的命运不可避免, 只是固执地不肯放弃对爱情的幻想和坚守。 第三, 李娃和霍小玉作为唐代女性的典型, 共同反映了唐代社会女性意识的自觉。唐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女 一 《李娃传》与《霍小玉传》题材内容相近, 都描写贵族公子与妓女的恋爱故事, 情节曲折、人物生动、语言华美, 都是唐传奇中的名篇。两篇小说的女性主人公李娃和霍小玉充分反映了唐代下层女性的生活, 二者具有许多相同之处。第一, 从相貌才情上看, 她们都是美丽多情、才情卓绝的女子。《李娃传》中写荥阳生与李娃的第一次邂逅“:有娃方 [2] 凭一双鬟青衣立, 妖姿要妙, 绝代未有。”荥阳生为之神态失常, 一见钟情“停骖久之”, “, 累眄与娃”, 于是不惜百万之金追求李娃。而当李娃“明眸皓腕、举步艳冶”而出时, 荥阳生“遽惊起, 莫敢仰视”, 可见李娃之貌美是何等的惊心动魄。《霍小玉传》中则借媒婆鲍十一娘之口说霍小玉“:姿质浓艳, 一生未见; 高情逸态, 事事过人; 音乐诗书, 无不通解。”不但艳丽多姿, 而且才艺超绝, 难怪当李益“但觉一室之中, 若琼 [3]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 摘要:张爱玲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个惊艳了时光的存在,她的文字、她的旗袍似乎已经牢牢地嵌入了上海的一砖一瓦中,烙进了上海的肌理中。同时在她的文字中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本文将就《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例,进行一个大致的比较分析,以此来增进我们对于张爱玲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出身经历性格结局 “一座城市的覆灭,成就了一段无望的爱情。”有多少人因为这样一句话的吸引而去找到《倾城之恋》这本书来看?张爱玲将白流苏与范柳原这两个“自私的人”放到了香港这个繁荣与危机同在的城市,让“自私的女子”与“自私的男子”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城市里相互依靠却又相互利用,最后终于互诉衷肠、表白心意,成就了一段传奇,成为了许多男男女女的向往。 而在张爱玲的另一部作品《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的故事却让人不怎么喜欢。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爱上了一个男人,却偏偏嫁给了他病怏怏的哥哥,做了他的嫂嫂,整日里面对一群善于搬弄是非的妯娌,连丫头也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辱她。在这样的处境下,丈夫无法给与她庇佑,心上人也对她避之不及,娘家人只当她是全家的摇钱树,贪婪地频频伸手。于是之后的曹七巧变得相当厉害,斗败了妯娌,拽住了婆家的大权,主宰了儿子女儿的人生,报复了心上人的无情,将其他人的人生变得与自己一般痛苦。最后她的儿子恨她、女儿怨她,心上人远离她,所有的人都对她恭恭敬敬。于是,她成功地引起了读者的厌恶。 白流苏与曹七巧,同为女人,怎么就一个终得圆满,一个孤老终身呢? 流苏,一个听起来就比其他的七巧之类的名字要美得多的名字,出身世家,虽然家族早已败落,家中也是人丁旺盛,所以通晓人情世故,天真无邪却也不乏心机;曹七巧,麻油店老板的女儿,自小被派到柜台买油,接触到的是最最底层的老百姓,见识到的是最最平凡不过的家长里短,可以说是在人民内部成长起来的好孩子,拥有的是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真正天真质朴。两个人比较起来,似乎是自然成长起来的曹七巧更讨喜一些,“买油西施”,人们如是称呼。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 沉迷于张爱玲凄美惝浸的小说世界,看她笔下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上演各自的传奇。低低一声长叹之后,留给人们的,只是无尽的思索,以及一丝丝的无奈。每一次读她的小说总是有不一样的感受,华丽苍凉,犹如古宅中的高深天井,终日不见阳光,只觉得窒息、压抑却又充满致命诱惑。正如她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下处处可见,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的阴气。 张爱玲独特的人生经历导致她笔下的男性形象大多是自私、虚伪,变态的。这些男性形象或者是堕落腐败的生活中压抑灰暗的男性,或者是缺少父爱而压抑变态的男性。张爱玲将其刻画得鲜活、生动、传神。这些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她的家庭影响是分不开的。 1920年9月,张爱玲出生于上海公共租界的张家公馆。这是一幢不愿意从满清王朝的参与梦想中跨入新时代的兼取中西建筑特色的官僚私宅。宅地的前主人身世显赫,其名门大族的声誉余荫与传奇佳话直到20世纪20年代依然存在。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里,张爱玲却没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生活。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有旧式的文化教养,会吟诗作赋。但他也有一切遗少的恶习,挥霍祖产、坐吃山空、吸食鸦片、养姨太、逛堂子、对子女缺少责任心。张爱玲和弟弟受到的待遇在更多情况下取决于他的兴致,张爱玲从他那里领略到的封建家长式的专断﹑粗暴﹑虐待多于父爱。母亲是个西洋化的美夫人,崇尚自由,并不善于对孩子的管教,因此,在本该得到母亲呵护的童年,张爱玲却没有得到一分一毫。父母的争吵,家族的日渐衰败,都给张爱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张爱玲与汪伪官员胡兰成历时三年有余的婚恋,以轰轰烈烈始,以决然绝去终,这场乱世之恋对她后来的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父亲、丈夫、母亲与家庭生活,这些本该带给她无限温暖和甜蜜爱情的人、事,却只让她看到了“丑”。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她以犀利的笔锋描绘出了一幅男性的“百丑图”。 一、卑琐自私的遗老遗少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有一群没落的世家子弟,曾经靠祖上的遗产度日,不务正业,抽鸦片,逛窑子,捧戏子,可是旧的安逸的生存环境突然发生变故,他们在新的环境下无所适从,“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因此始终被一种无法驱除的危机感所笼罩,整日惶恐不安,又从惶恐走向自私。如《琉璃瓦》里的姚先生,《倾城之恋》中白公馆里的白三爷、白四爷、《花凋》里的郑先生等。 在这些人物中,最为突出的应算《花凋》里的郑先生。“郑先生是个遗少,因为不承认民国,自从民国纪元起他就没涨过岁数。虽然也知道醇酒妇人和鸦片,心还是孩子的心。他是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①“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深刻形象地道出了遗少们的本质特征。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变革,郑先生们却仍沿袭着三十多年前的生活习惯。他们思想陈旧,对社会对家庭毫无责任感,唯一关心的只有自己。 “孩子多,负担重,郑先生常弄得一屁股债,他夫人一肚子心事。可是郑先生究竟是带点名士派的人,看得开,有钱的时候在外面生孩子,没钱的时候在家里生孩子。”“说不上来郑家是穷还是阔。呼奴使婢的一大家子人,住了一幢洋房,床只有两只,小姐们每晚抱了铺盖到客室里打地铺。”“为门第所限,郑家的女儿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出路”②无疑郑家经济是拮据的,可拮据的同时郑先生还是摆足了阔架子。不管有钱还是没钱,日子照旧。抽鸦片、住洋房、坐汽车、看电影,偶尔还养养姨太太,全然不顾家庭经济现状、子女的上学。因为门第不允许,女儿长大了也不能就业,只能当“女结婚员”—挑选有钱有势的女婿做依靠。 二、虚伪变态的“好男人” 《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佟振保是这一类人的典范。“侍奉母亲,谁都没有他那么周到;提拔兄弟,谁都没有他那么经心;办公,谁都没有他那么火爆认真;待朋友,谁都没有他那么热心,那么义气,克己。他做人做得十分兴头;他是不相信有来生的,不然他化了名也要重新来一趟。”“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适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③张爱玲用讽刺的笔调掀开了这个“好男人”脸上的面纱,露出了灵魂深处的卑鄙,冷酷变态,自私与好色,展示了一个灵肉分离,表里不一的“两栖人”的心理世界。 佟振保与朋友的妻子王娇蕊恋上了,但一听王娇蕊说要与丈夫离婚,他就慌了,他便怯懦得要死,连

低调的人生,不低调的作品——李碧华简介

低调的人生,不低调的作品——李碧华简介 低调的人生,不低调的作品 ——李碧华简介 在这个信息爆炸性的网络时代,估计大多数的人都想成为一名网红,一小条微博,一小条视频,一小条语音,就能让自己霸占头条,就能够让自己红遍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限钞票飞往袋中。但是有人不这样世俗,李碧华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一个集才华于一身的女子。 李碧华,女,原名李白,这个和诗仙一样的名字也许就注定了她的作品让人爱不释手,广为传播;碧华,碧玉一样的人儿,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也许就注定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李碧华祖籍中国广东,她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大家庭中,她的祖父常住在乡下,很富有,四妻多妾,到了父亲这一代,主要从事中药生意,算是祖上就家大业大,人多的地方是非多,因此她从小就听惯了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也耳濡目染了大家族的悲欢离合。这些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创作。 李碧华笔下的故事大多是男女之间的情爱纠葛,她擅长写前尘往事、奇情畸恋,如梨园传奇之《霸王别姬》,道出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人生慨叹,如《胭脂扣》人鬼情未了的爱恨情仇,点破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千古疑问;她善于写故事新编,像《青蛇》,都能推陈出新,不落窠臼。无论是长情畸恋,亦或是前尘往事,她都会给予新的视角,新的理解,让人看过之后,挥之不去。 李碧华的作品偏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时代背景,时空感较特殊。三十年代,中国刚刚开始繁华,中西方交流才刚刚起步,战争还没开始,宛若梦境,日子一片祥和。可惜好景转瞬即逝。战争开始了,人们开始四处逃亡躲避战争,妻离子散,政权更迭,接受种种的人生考验,在这个时候,人性丑恶显露出来,只为了一条命,趋炎附势,为了一己之私,恶语伤人,哪怕同根生的手足兄弟,也逃不掉命运的安排。总之,三十年代给了她一种“来过了”的感觉。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碧华被邀请出任香港电视台的编剧,她就这样一头扎进了演艺圈,李碧华多部作品被翻拍,其中最著名的有《霸王别姬》《胭脂扣》《青蛇》,在外界人看来功成名就了,但是她却异常的低调,甚至有些神秘。她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别那么好奇我的面貌,我是那种摆到人群里,不容易被认出来的样子,没什么好描述的。和外界的人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对我来说是好的,不老记挂着自己的影响力,不去想有多少人正在看你写的文字,不至于动不动就把自己当成苦海明灯,方才真可以潇潇洒洒地写。”她说人生以快乐和自由最为重要,而快乐美满的人生就是:“七成饱、三分醉、十足收成。过上等生

别在我的坟前哭。脏了我轮回的路-经典语句

别在我的坟前哭。脏了我轮回的路_经典语句 1、在职场中就应该像柯南那样,有一种我走到哪就让别人死到哪的霸气。 2、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 3、现在你骂我,是因为你还不了解我,等你以后了解了我,你一定会动手打我的。 4、很多事都介于“不说憋屈“和“说了矫情“之间。 5、那些人旳名字,有些我忘了,有些我却会永远记得。正如,有旳人曾经是无话不说,最后却无话可说。 6、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高兴了就乐,不高兴了就使劲乐! 7、一切问题最终都是时间问题,一切烦恼其实都是自寻烦恼。 8、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始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9、一食人族上班,经理再三交代不能吃同事,答应。过几天忍不住,偷吃一个清洁工人,当即被发现。其感悟是:千万别吃真正做事的人。 10、已经将整个青春都用来检讨青春,还要把整个生命都用来怀疑生命。 11、以你要爱护地球;地球上只有一个我,所以你也要爱护我! 12、永远年轻,永远装嫩,永远不知好歹,永远热泪盈眶。 13、有的人聪明得像天气,多变;有的人傻得像天气预报,变天它都看不出来。 14、在经年后,感叹,那两个少年: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15、曾以为你是那崖畔的一枝花,后来才知道,你不过是人海一粒渣。 16、这几天除了吵架什么都没干。一种架各种吵,是我不懂事还是把你当人看了? 17、你攒够四块五,我也攒够四块五,我们就可以去民政局结婚了。 18、如果你不是经常遇到挫折,这表明你做的事情没有很大的创新性。 19、如果你觉得自己很牛B,那你一定是傻 20、生活就是:生出来,活下去。

21、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在施工中。 22、唯一一个可以霸占男人回忆的方法就是:活的更好! 23、我不下地狱,谁爱下谁下。 24、我是心眼小,但是不缺,我是脾气好,但不是没有! 25、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 26、我知道你不是随便的人,但更知道你随便起来不是人! 27、冷笑一下慢慢掉头走,不要回转头,他比死更难受。 28、别在我的坟前哭。脏了我轮回的路。 29、不要吹牛B请把牛B还给牛因为牛也需要生活! 30、很多时候你只是某个人的练爱对象而非恋爱对象。 31、李碧华说过:什么叫多余?夏天的棉袄,冬天的蒲扇,还有等我已经心冷后你的殷勤。 32、两个人在一起,更多的不是改变了对方,而是接受了,所以说包容呢,如果光想着改变,那不是生活,那是战争。 33、马不停蹄的错过,轻而易举的辜负,不知不觉的陌路。 34、你永远也无法理解,为了让自己对生活发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提供了有关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 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 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

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张爱玲在从贵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 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 (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家庭因素) 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文化因素) 3、上海沦陷以及战争经历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社会因素) (二)张爱玲作品中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1、插翅难飞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心灵扭曲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漂泊不定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红颜薄命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张爱玲创作的出发点及其笔下女性的特点。 (四)通过张爱玲创作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