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初中科学生物部分选择题专练带答案上课讲义

浙教版初中科学生物部分选择题专练带答案上课讲义

浙教版初中科学生物部分选择题专练带答案上课讲义
浙教版初中科学生物部分选择题专练带答案上课讲义

浙教版初中科学生物部分选择题专练带答案

一、单选题

1.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红细胞数量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且没有细胞核

B. 卵细胞体积较大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C. 禽流感病毒微小、细胞结构简单,易侵入并破坏其他生物的活细胞

D. 神经元的细胞体有许多突起,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2.下列对于下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①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脂肪的酶

B. ②分泌的消化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C. 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胰岛素

D. 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3.要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从“甲”变为“乙”,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②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③向左下方移动装片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 ②①⑤

B. ③①⑤

C. ②①④

D. ③①④

4.某校兴趣小组人口腔上皮细胞,但下列镜头上所标注放大倍数模糊不清.现欲使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镜头组合分别是()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 乙和丙

D. 甲和丁

5.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下关于桃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桃树体内水分输送的方向:叶→ 茎→ 根

B. 桃子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C. 桃树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 桃子甜美的汁液来自细胞质

6.某同学将显微镜的使用环节与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组结果,其中错误的一组是()

A.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

B. 用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

C. 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

D. 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7.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需要用到的放大仪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可参照下图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③分别是装片、目镜和物镜

B. 若要进一步观察微藻A的内部结构,应立即转动物镜转换器,并微调甲图中②

C.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人血涂片时,为使观察效果更好,都需要进行染色步骤

D. 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动方向为顺时针

8.2018年5月,我国重大科研项目——“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研制成功。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的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再生成人体的其他各种细胞,这主要体现干细胞具有()

A. 生长能力

B. 分化能力

C. 分裂能力

D. 免疫能力

9.如图为某些科学概念间的关系,下表中符合该关系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0.德清“莫干黄芽”为浙江名茶,闻名全国。茶叶中的咖啡因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咖啡因的化学式为C8H10N4O2,则关于咖啡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茶叶树的根向地生长是植物对地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

B. 茶叶树吸收的水分主要参与枝叶的生长和花果的发育

C. 茶叶树相邻的叶总是不重叠,增大光照面积是对光合作用的适应

D. 咖啡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9.5%

11.归纳法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生物体结构的了解,你会发现,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以下陈述你不认同的是( )

A. 肺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是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的

B. 小肠内有大量的肠腺是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

C. 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是与呼吸功能相适应的

D. 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与制造有机物的功能相适应的

12.实验室中鉴别细胞死活,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一种细胞活性染料)染色,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死活。该实验利用了活细胞中的哪种结构的特性或功能?()

A. 细胞核

B. 液泡

C. 细胞质

D. 细胞膜

13.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肝细胞产生的一个尿素分子,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在此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A. 此尿素分子随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中,一定会经过肾静脉

B. 带有此尿素分子的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 此尿素分子随血液到达肾脏,必须经过心脏两次

D. 此尿素分子随血液流经肾小管时,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14.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以下叙述能用这一观点解释的是()

A. 神经分布到全身各处,有利于对刺激作出反应

B. 肾小管外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对血液的滤过作用

C. 仙人掌具有肉质茎、刺状叶,有利于在沙漠地区吸收更多的水分

D. 沙漠中的蝎子白天常藏在数厘米深的沙中,有利于躲避地表的高温

15.利用植物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是:秸秆→糖液→酒精,从糖液到酒精要利酵母菌进行发酵,酵母菌具有的特征有( )

①无成形的细胞核②有真正的细胞核③没有细胞壁④能通过出芽生殖繁殖后代

⑤单细胞结构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16.在玉米种子纵切面上滴碘液后变成蓝色的物质及结构是( )

①淀粉②蛋白质③脂肪④子叶⑤胚乳⑥胚芽

A. ③④

B. ①⑤

C. ②⑤

D. ②⑥

17.下图为人体内流经某器官或结构的血流情况模式图。H代表某种器官或结构,M、N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H为心脏,则M中流静脉血,N中流动脉血

B. 若H为肺泡,则N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C. 若H为肾小球,则M、N均为动脉

D. 若H为甲状腺,则N内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下降

18.某校科学小组研究了“激素甲和激素乙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的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激素的浓度

B. 该实验证明激素乙对柳树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

C. 该实验证明激素甲对柳树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

D. 若探究激素甲、乙对柳树插条生根的共同影响,应设计2组实验进行对照

19.成语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中包含了许多的科学道理。下列关于成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叙述错误的是()

A. “釜底抽薪”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 “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会有力的作用

C. “画饼充饥”体现了人的大脑皮层参与下发生了非条件反射

D. “冰山一角”说明了冰漂浮在水面上时只露出很少的一部分

20.瑞安市开展“创文明城市”活动,市民们积极参与,共建文明、和谐城市环境。在十字路口处,交警和志愿者严查交通违规行为,发现仍有人存在侥幸心理酒后驾车,这样极易造成安全事故。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酒驾时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是因为酒精影响了大脑、小脑的功能

B. 某事故中有人伤到了脊髓,脊髓既有反射功能,又有传导功能

C. 红灯光线进入眼球后,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D. 完成“红灯停车”这一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21.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下列有关小麦结构与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小麦根尖的根毛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吸收面积,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B. 小麦茎内的导管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中空的管道,用以运输水和无机盐

C. 小麦叶片的上、下表皮都分布有气孔,且上表皮气孔较多,有利于增强蒸腾作用

D. 小麦的花没有艳丽的色彩,花粉多而轻盈,柱头有分叉和黏液,易接受风力带来的花粉

22.下列对绿色植物生理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B. 水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3.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B表示人体身上的两个器官,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A是小肠,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营养物质较丰富。

B. 若A是肾脏,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不存在无机盐。

C. 器官B是肺,血管③中流静脉血,血管④中流动脉血。

D. 器官B是肺,血管③将动脉血送回右心房,血管④将静脉血从左心室送往肺。

24.下列流程图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盂→尿液

B.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叶片→叶柄中的筛管→木质部中的筛管→根中的筛管

C. 植物开花结果的路线:开花→传粉→受精→发育→结果

D. 反射过程: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5.某小组探究了花生仁和牛肉干哪个含的能量多.经过三次重复实验,得出了如下表的实验数据.下列对表中实验数据的描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A. a1等于a2

B. c1大于c2

C. b1等于b2

D. q1小于q2

26.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宣称,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诞生,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个技术在中国科学界和互联网引发了巨大的伦理质疑。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这对双胞胎姐妹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B. 编辑和改变基因,可以改变生物的性状

C. 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改造人类”是合法的

D.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27.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图1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2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老虎

B. 图2中乙对应的生物类别是植物

C. 若人类大量捕杀鹰,短时间内蛇会减少

D. 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8.当灾害来袭时,掌握基本自救方法能降低灾害带来的损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溺水时要保持镇静,不要手脚乱蹬,应屏住呼吸,尽量让口鼻浮出水面

②当地震发生时,应该立刻从楼梯跑到楼下躲避

③在山区遭遇泥石流时,应沿着泥石流流动方向跑

④遭遇洪水袭击来不及撤离时,应在身上捆绑重物,防止被洪水冲跑

⑤高楼着火不可使用电梯,应用湿布捂住口鼻,弯腰沿逃生路线跑

⑥发生触电时不能直接用手拉人,应快速用干木棍把电线挑开,并迅速切断电源

A. ①②⑤⑥

B. ①③⑤⑥

C. ①⑤⑥

D. ①④⑤⑥

29.了解医学常识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感冒时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变异

B. 危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应先做胸外心脏按压

C. 杭州最严养狗令有一条:遛狗必须牵狗绳,从防治传染病角度看这一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 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措施,移植的骨髓对受体来说相当于抗体

30.羊肚菌是生长在我国西北方地区的一种优良食用菌。含有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抑制肿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诸多作用。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 羊肚菌的营养方式是自养,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C. 多食用羊肚菌,对肿瘤的抑制有一定的作用

D. 我们主要通过种子来繁殖羊肚菌

31.某人对花粉过敏,因此他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经常会出现过敏现象,其原因是( )

A. 花粉有毒,会危害人体健康

B. 花粉进入人体,会产生有毒的物质

C. 花粉为抗原物质,体内会产生对应的抗体

D. 大量花粉进入人体,吞噬细胞会争先吞食

32.以下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

A. I血液II血浆III红细胞IV血小板

B. I染色体II蛋白质IIIDNA IV基因

C. I植物II苔藓植物III藻类植物IV满江红

D. I脊椎动物II哺乳动物III爬行动物IV螃蟹

33.二十世纪初,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现象,大胆的提出假说——“大陆漂移说”,下列各项不能作为支持他假说的证据是()

A. 在各大洲都有黑人

B. 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

C. 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似的生物

D. 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

34.下列现象可以作为对应假说(或学说)的证据的是()

①我国的中华龙鸟化石:自然选择学说

②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分子间存在间隙

③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

④气球的充气膨大实验:大爆炸宇宙论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5.下列是小明根据所学知识构建的概念图,其中合理的是()

A. B.

C. D.

36.泰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温州市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主要保护珍稀濒危鸟类-黄腹角雉,还有一级保护动物云豹等共8种;另外保护区内的植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南方红豆杉、莼菜等4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黄腹角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

B. 黄腹角雉的细胞无细胞壁,红豆杉的细胞有细胞壁

C. 自然保护区所有的黄腹角雉是一个种群

D. 整个自然保护区就是一个群落

37.“神舟十号”于2013年成功发射升空,宇航员们穿着厚厚的宇航服。根据太空环境,在下列功能中,①控制温度、湿度;②供给氧气;③控制气压、抗射线辐射;④收集雨水;⑤无线通讯;⑥与外界气体交换,宇航服应具备是()

A. ③④⑤⑥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38.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事故,学会一些科学常识就显得十分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于呼吸和心跳都停止的重危伤员,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使其复苏

B. 被细菌污染的食品一定要充分煮熟再食用

C. 若某伤员手臂受伤,血液快速喷出,应立即在伤口的近心端扎上止血带

D. 及时提醒灾民讲究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9.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在A系统中,经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肺泡中的氧气增加了

B. 蛋白质在B系统的小肠中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

C. C系统中的白细胞能加速凝血和防止伤口大量出血

D. 肾单位是D系统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40.下列选项中,能构成如图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

A. Ⅰ雌蕊、Ⅱ子房、Ⅲ胚珠

B. Ⅰ树皮、Ⅱ表皮、Ⅲ韧皮部

C. Ⅰ放热反应、Ⅱ浓硫酸溶于水、Ⅲ呼吸作用

D. Ⅰ骨骼、Ⅱ骨骼肌、Ⅲ骨连结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D 16.【答案】B 17.【答案】C 18.【答案】D 19.【答案】C 20.【答案】C 21.【答案】C 22.【答案】B 23.【答案】A 24.【答案】B 25.【答案】D 26.【答案】C 27.【答案】B 28.【答案】C 29.【答案】B 30.【答案】C 31.【答案】C 32.【答案】B 33.【答案】A 34.【答案】B 35.【答案】C 36.【答案】D 37.【答案】C 38.【答案】B 39.【答案】D 40.【答案】B

浙教版初中科学课本目录-推荐下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学 七年级上 第1章 科学入门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第2节 观察和实验第3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4节 温度的测量第5节 质量的测量第6节 时间的测量第7节 科学探究 本章提要第2章 观察生物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第2节 常见的动物第3节 常见的植物第4节 细胞 第5节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第6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7节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本章提要 第3章 地球与宇宙第1节 我们居住的地球第2节 地球仪和地图第3节 太阳和月球第4节 观测太空第5节 月相第6节 日食和月食第7节 探索宇宙 本章提要 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1节 熔化与凝固第2节 汽化与液化第3节 升华与凝华第4节 物质的构成第5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6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本章提要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 校园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二 哪些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三 大米防霉、防虫的方法四 观测当地四季的星空 五 霜冻的预防六 水分蒸发的速度附录1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精编版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科学生物部分总复习知识点(浙教版) 按中考考纲 第一章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 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二、生物的多样性 ⒈生物的分类 (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 ⒉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②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质内有液泡。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浙教版科学八下 八年级下第一章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 原子结构的模型 质子(带正电) 夸克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组成物质的元素 1、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完整word版)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xx》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3节《科学观察》 第4节《科学测量》 第5节《科学探究》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细胞》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4节《常见的动物》 第5节《常见的植物》 第6节《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 球》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 结构》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

震》 第5节《泥石流》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1节《物质的构成》 第2节《质量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密度》 第4节《物质的比热》 第5节《熔化与凝固》 第6节《汽化与液化》 第7节《升华与凝华》 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第2节水的组成 第3节水的浮力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第5节物质的溶解

第6节物质的分离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大气层 第2节气温 第3节大气的压强 第4节风和降雨 第5节天气预报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人体激素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 第4节动物的行为 第5节体温的控制 第四章电路xx

第1节点和与电流 第2节电流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 阻 第4节变阻器 第5节电压的测量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九年级上册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xx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物体的内能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 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动物的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 七年级下册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总复习一(word版无答案)

中考生物总复习一(知识填空与例题) 考点一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是_______、对外界刺激有反应、____________、繁殖、_______ 等。2.在生物的特征中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______,即生物能与外界的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3.植物与动物的区别是植物能进行__________制造有机物,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有机物养活自己。 典例精析 【例1】(2016,长沙)教学楼外,被修剪的树木不但发出了新芽,还开出了花朵,这体现了生物( ) A.需要营养B.能进行呼吸C.能生长繁殖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针对训练 1.生物圈中的生物都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能进行活动B.能繁殖后代C.能进行反射D.能呼吸并消耗氧气 考点二生物的分类 1.根据生物的_________、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________等为依据进行分类的,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分为界、____、纲、目、____、属、____。其中____ 是分类的基本单位(也就是最小单位)。 2.分类的等级越大(高),生物之间的相同点越____;分类的等级越小(低),生物之间的相同点越____。 3.生物检索表 生物学上常使用检索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典例精析 【例2】下列生物分类等级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 A.属B.纲C.门D.目 针对训练 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大豆、玉米、海带、葫芦藓、肾蕨和马尾松六种植物的特点,按如图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其中②和⑥表示的植物分别是( ) 3. A.玉米和肾蕨B.大豆和海带 C.马尾松和葫芦藓D.肾蕨和海带 考点三动植物的主要类群 1.动物的主要类群 (1)分类:根据有无________,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

新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3、含义以2H2+O2 ===点燃====== 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浙教版中考科学(生物部分)模拟试卷D卷

浙教版中考科学(生物部分)模拟试卷D卷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2014?宁波)使用检索表对水稻、葫芦藓、肾蕨、松树和花生五种植物作如图所示分类,乙中除了水稻外,还有() A . 葫芦藓 B . 肾蕨 C . 松树 D . 花生 2. (2分)如图是人体某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中的血管是小动脉 B . 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C . 气体交换后,组织细胞内含氧量降低了 D . 气体交换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了 3. (2分)如图是一朵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此花是完全花、两性花 B . [2]和[3]构成雄蕊 C . [4]和[6]有保护花蕊的作用 D . 花最重要的结构是[1]、[5]、[7]、[8]组成的雌蕊 4. (2分)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双亲通过生殖细胞分别向子代传递了() A . 全部的性状 B . 全部的染色体 C . 全部的遗传物质 D . 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二、填空题 (共7题;共32分) 5. (9分)寨卡病毒一般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感染后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红眼)。2016年8月,新加坡首度出现孕妇感染寨卡病毒病例,而确诊病例数字也攀升到了115人。截至2016年9月7日,新加坡境内感染的寨卡确诊病例总数已达283起。我国对寨卡病毒非常重视,即便在春节前蚊子在我国大多数区域还没有活动空间的时候,我国的卫生行政部门就针对寨卡病毒的防控做了较为周密的部署,对于寨卡病毒感染者的早期发现及上报流程都做了非常周密的安排。12月15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科学·转化医学》发表学术论文,宣布从一名寨卡康复病人体内分离出寨卡病毒抗体,该抗体在小鼠模型上能有效治疗寨卡病毒感染,有望成为候选靶向治疗药物。这预示人类或将“挥手告别”大肆流行的寨卡疫情。 (1)在免疫学上寨卡病毒属于________ (2)寨卡病毒首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________反应,以对抗寨卡病毒对人体的破坏作用,参与上述人

浙教版中考科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科学 第1页(共8页) + 2013科学初三综合测试卷 说明: 1. 全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Ca-40,N-1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6分) 本部分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 1.感受厨房中的科学——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食用山茶油的密度为2.0×103千克/米3 B. 食醋的pH <7 C.白酒是纯净物 D. 我们平常吃饭用的筷子长约1.5米 2.站在电视机背后时,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散发出这种气味的物质是臭氧(O 3),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氧气属于化合物 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 .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D .臭氧是由原子构成的 3.某些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并拌随颜色变化。下列现象在中,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引起颜 色变化的是( ) A.切开的苹果变成咖啡色 B.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银白色的铁钉变成红棕色 D.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4.下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 、 ”分别表示两种不 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 A .2H 2+O 2 点燃 2H 2O B .2CO+O 2 点燃 2CO 2 C .2H 2O 通电 2H 2↑+O 2↑ D .H 2+Cl 2 点燃 2HCl 5.日常生活中,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 的是 A .食盐和蔗糖 —— 尝味道 B .白酒和白醋 —— 闻气味 C .蒸馏水和自来水 —— 看颜色 D .味精和纯碱 —— 加食醋 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 的是 A .CO 2→H 2CO 3 B .CaO →Ca(OH)2 C .H 2CO 3→CO D .Fe →Cu 7.下列对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正确的... 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3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30克甲物质

最新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大纲讲课教案

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复习 大纲

科学生物部分总复习知识点(浙教版) 按中考考纲 第一章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 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二、生物的多样性 ⒈生物的分类 (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 ⒉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②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质内有液泡。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③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2)植物:都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细胞都有细胞壁。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过程中不形成胚。 (3)动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植物的特点。 第二节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1665年,英国的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实际上他看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 3、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核:内含传宗接代的遗传物质(2)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细胞质: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4、动植物细胞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不同点:(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2)植物细胞质中有叶绿体和液泡。 5、细胞壁的作用: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液泡:内含细胞液 6、细胞学说: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7、.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8、.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问题:(1)一个受精卵经过了 n 次这样的分裂,产生了多少个细胞呢?2n (2)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 (3)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含有遗传物质(4)细胞分裂:使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 9、细胞生长:分裂生成的子细胞从周围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的过程,叫做细胞的生长。 10、细胞的分化:子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形成了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11、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分别导致了什么后果? (1)细胞分裂的结果——生物细胞数量的增加;

完整word版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科学xx》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3节《科学观察》 第4节《科学测量》 第5节《科学探究》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细胞》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节《常见的动物》第4 节《常见的植物》第5 节《生物的多样性》第6 ——地第三章《人类的家园球》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1第结构》节《地球仪和地图》第2 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第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第481/ 震》节《泥石流》第5 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6 节《地形和地形图》第7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1第节《物质的构成》2节《质量的测量》第3节《物质的密度》第4节《物质的比热》第节《熔化与凝固》5第节《汽化与液化》第6 节《升华与凝华》第7 节《物

理性质与化学性第8 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1节地球上的水第节水的组成2第节水的浮力第3 4第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节物质的溶解第52 / 8 节物质的分离第6 节水资源的利用、开第7 发和保护第二章:天气与气候1第节大气层2节气温第3节大气的压强第4节风和降雨第节天气预报5第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第6 因素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第7 主要气象灾害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第节节人体激素的调节2第节神经调节第3 4第节动物的行为节体温的控制5第xx 第四章电路3 / 8 第1节点和与电流 第2节电流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 阻 第4节变阻器 第5节电压的测量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九年级上册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xx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物体的内能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动物的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 七年级下册 4 / 8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节《新生命的诞生》第1 节《走向成熟》第2 节《动物的生长时期》第3 节《植物的一生》第4 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第5 样性》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第二章《对环境的感觉》节《感觉世界》第1 节《声音的产生》第2 第3节《耳和听觉》第4节《光和颜色》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第三章《运动和力》节《机械运动》第1 节《力的存在》第2 第3节《重力》第一定律》节《第4xx 第5节《二力平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完整word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

S F 初中阶段常见物理公式 1.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s t =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3.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4.密度公式: V m = ρ 5.浮力公式: (1)F 浮=G – F (2)F 浮=G 排=m 排g =ρ 水gV 排 (3) F 浮=G 6.压强公式: p =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t W 总 有用W W =η217.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8.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 21L L F F = 9.滑轮组: F = n 1 G 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竖直拉的动滑轮而言: ∵ n =2 ∴F = G s =2 h 10.机械功 W =F s 11.功率: P = 12.机械效率: ×100%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 1、L 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2——阻力臂 m 物理量 单位 s ——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W ——动力做的功 J F ——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 =G h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观察生物》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 1.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 动物会运动,植物不会运动 B 植物自身能制造养料,动物自身不能制造养料 C 动物需要营养,植物不需要营养 D 植物是绿色的,动物不是绿色的 2.下列各项中,属于器官的是…………………………………………………………()A 心脏 B 血液 C 神经元 D 软骨 3.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的特征…………………………………………………………( ) A 新陈代谢 B 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C 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能量 D 能运动 4.洞穴中的鱼类,终年不见阳光,则它哪种器官有可能退化…………………………()A 触觉器官 B 嗅觉器官 C 视觉器官 D 鳍 5.植物的叶一般都是绿色的,但有些植物的叶不是这样,如红枫的也呈红色、橙黄色或黄绿色,但我们仍说它是植物,这是由于………………………………………………()A 不能动 B 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养料 C 没有呼吸作用 D 能生长 6.下列特征不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是…………………………………………………()A 胎生、哺乳 B 体表被毛 C 体温恒定 D 牙齿分化 7.具有外骨骼的动物是…………………………………………………………………()A 蜗牛和田螺 B 龟和扬子鳄 C 河蟹和对虾 D 甲鱼和蛇 8.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 水生还是陆生 B 有无脊椎骨 C 有无翅膀 D 体型的大小 9.草履虫、蚯蚓、海星、水母分别属于………………………………………………() A 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扁形动物 B 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 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 D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10.利用冰箱保存食物的方法属于……………………………………………………()A 真空保存法 B 干藏法 C 加热法 D 冷藏法 11.下列动物中属于体温恒定、卵生、体内受精的是………………………………() A 青蛙 B 蛇 C 兔 D 家鸽 12.分类等级越高,所包括的…………………………………………………………() A 生物种类越多,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少 B 生物种类越多,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多 C 生物种类越少,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少 D 生物种类越少,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多 13.下列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的是………………………………………………………()A 酵母菌 B 细菌 C 霉菌 D 香菇 14.某同学把玉米、柳树、杉树分为一类,把水绵、地钱、蕨类分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的设计和特点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的设计和特点 教材设计方红峰《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综合科学课程标准,因而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率先尝试开设综合科学课程的浙江省,申请了编制初中《科学》课程的项目,目前教材已经在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区试用并得到认可。 一、教材设计上力求实现的突破 为了达成《标准》所规定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等四个纬度的目标,在教材设计上,我们力求实现以下2个方面的突破。 1.从知识本位走向知识、过程和文化的统一。以往的理科课程的教育目标基本定义为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教育。很多事实和证据表明这种对科学教育的目标界定是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因此,必须做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过程和方法并重,这样既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2.从学科本位走向将科学本质和教育本质的统一。学科本位过于偏重学科知识的获得,忽视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强调课程应基于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方式、语言发展和文化背景,重视学生的经验及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这就将科学本质和教育本质统一于科学探究之中。 二、教材的整合设计 在我国,综合科学课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综合科学课程以结构形态出现可能更易于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也更能得到较好的实施。 综合科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综合,即学生将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在了解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同时,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并关注科学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为此课程应突出“整合”与“探究”,因为这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我们从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活动三条基本途径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1.通过现代自然观和统一的概念进行整合 由于现代自然观是一种整体和有机的自然观,它将自然界解释为具有不同层次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物质系统;系统具有边界和要素,要素间相互作用使物质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同时具有一定的功能;物质系统时刻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化、信息的传递;系统一般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外因素的作用等原因,系统是会演进的。现代自然观是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自然的,因此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对内容进行整合的思路。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

浙教版科学九下 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汇总]浙教版初中科学课本目录自制

[汇总]浙教版初中科学课本目录自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浙教版) 科学七年级上 第1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第2节观察和实验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4节温度的测量第5节质量的测量第6节时间的测量第7节科学探究本章提要 第2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第2节常见的动物第3节常见的植物第4节细胞第5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第6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7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本章提要 第3章地球与宇宙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第3节 太阳和月球第4节观测太空第5节月相 第6节日食和月食第7节探索宇宙 本章提要 第4章物质的特性(重点) 第1节熔化与凝固第2节汽化与液化第3节 升华与凝华第4节物质的构成第5节物质的溶解性第6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本章提要 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校园植物的种类和分布二哪些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三大米防霉、防虫的方法四观测当地四季的星空 五霜冻的预防六水分蒸发的速度附录1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附录2 相关网站、科普杂志和博物馆 科学七年级下 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 第1节感觉世界 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第3节耳和听觉 第4节光和颜色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6节眼和视觉 第7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本章提要 第2章运动和力(重点) 第1节运动和能的形式 第2节机械运动 第3节力的存在 第4节力的图示(重点) 第5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第6节摩擦的利和弊(重点) 第7节牛顿第一定律(重点) 第8节二力平衡的条件(重点) 本章提要

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1节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1节新生命的诞生 第2节走向成熟 第3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第4节植物的一生 第5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本章提要 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1节地球的自转第2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4节日历史上的科学 第5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6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第7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本章提要 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二哪些事物含有更多的能量 三自行车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措施 四地形特征和农业生产的关系附录,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附录, 相关网站、科普杂志和博物馆 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生活中的水 第1节水在哪里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科学(下)期末基础知识复习 第1章符号与粒子 三、计算题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 AxBy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2. % 100 * % 100 * * 物质的总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个数 元素的质量分数= = 3. % 100 * % 100 * 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 分数 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 混合物的总质量 纯物质的质量 物质的质量分数= = (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 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四: 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2. 核电荷数=质子数(带正电)=核外电子数(带负电),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 道尔顿 ;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 汤姆森 4. H2O 有那些意义 (1)、表示为水这种物质(物质); (2)、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 (3)、表示一个水分子(分子) ; (4)、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原子): (5)、 表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单质 ,如 氧气O2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化合物 ,如 水 H2O ;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 氧化物 ,如 氧化钙CaO 。 6. “2”的含义:2Ca 2+ 前2:2个钙离子 ,后2: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 2H 2O 前2:2个水分子 ,后2: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CaO (Ca 上方的+2)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7.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 > 硅 > 铝 > 铁 。 8. 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 周期 ,“列”称为 族 ; 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 增大 。在同一族,各元素的 化学性质 都很相似。 第2章 空气与生命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 78% ;氧气约占 21% ;二氧化碳约占 0.03% 。 2.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略大,通常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方法来收集。 3.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能溶于水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能和水反应生成 碳酸(H2CO3,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方法来收集。通入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方程式为 Ca (OH )2 + CO2 =CaCO3 ↓+H 2O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造成 温室效应 效应。 5.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分解 H 2O 2 和加热分解 KMnO 4 或 KClO 3 ,化学方程式为 (1) H 2O 2 ====== H 2O + O 2↑ (2) 2KMnO 4 ====== K 2MnO 4+ MnO 2 + O 2↑ (3) 2KCl O 3 ======= 2KCl + 3 O 2↑ 工业上用 分离空气 制取氧气。利用两种气体的 沸点 不同,属 物理 变化。 6.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锰作为 催化剂 ,它的作用是 改变反应速度 ,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7.我们把物质和 氧气 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我们把 发光 、 发热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 燃烧 ,如果这种反应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就会引起爆炸 。 而自燃是 缓慢氧化 引起的。 8.可燃物自燃的2个条件是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有充足的氧气并与之接触 。 9.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上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MnO2 △ △ MnO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