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 格式:pdf
- 大小:15.21 MB
- 文档页数:80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重点总结(精选)本文档是对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旨在帮助学生们复和回顾所学知识。
以下是该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内容的简要总结:单元一:科学思维方式与方法- 科学思维的基本特点:客观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和理性。
-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为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技术则借助科学知识来实现目标。
单元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而混合物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 元素的特点:由同种类型的原子组成,无法通过化学方法进一步分解。
- 化合物的特点: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确定的比例结合而成,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
- 物质的性质:物质可以通过观察其外观、燃烧、溶解、导电和磁性等性质来进行分类和鉴别。
单元三:光的传播与折射-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 折射定律: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遵循辐射定律:$ \frac{{\sin i}}{{\sin r}} = \frac{{v_1}}{{v_2}} $,其中 $ i $ 为入射角, $ r $ 为折射角, $ v_1 $ 和 $ v_2 $ 分别为两种介质中的光速。
单元四:力的作用与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方向等。
- 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状态(如从静止到运动或由匀速直线运动转变为停止)。
-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 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单元五:热的传递与温度- 热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 温度的定义:物体的温度是与其内部粒子的热运动强度有关的物理量。
浙教版科学八上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l〕海陆间大循环的 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正极产生的气体是1/2木条复燃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气体能在空气中燃负极产生的气体是的2倍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实验结论:通直流电水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密度的公式:m=ρ/v〔公式变形:m=ρv v=m/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水银的密度为×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33〔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或克/厘米,〔2〕两者的关系:33-331克/厘米=1000千克/米1kg/m=1×10g/cm〔3〕水的密度:1×10333千克/米或1克/厘米3-636〔4〕单位转化::1毫升=1cm=1×10m1吨=1000千克=1×10克-3-331毫升=1×10升1升=10m(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浙教版科学八下八年级下第一章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的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不同,原子种类肯定不同。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现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
组成物质的元素1、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洁物。
纯洁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
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
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4、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海水中含量多到少:氧、氢、氯、钠。
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组成表示元素的符号1、元素符号一般表示:⑴一种元素⑵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3〕表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表示物质的符号1、化学式确实定依据:由实验测定组成,不能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⑴表示某种物质〔纯洁物〕⑵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⑶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⑷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⑸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6、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浙教版科学八下八年级下第一章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的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现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组成物质的元素1、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
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
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4、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海水中含量多到少:氧、氢、氯、钠。
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组成表示元素的符号1、元素符号一般表示:⑴一种元素⑵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3)表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表示物质的符号1、化学式的确定依据:由实验测定组成,不能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⑴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⑵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⑶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⑷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⑸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6、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一、内容综述翻开七年级下的《科学》课本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这一学期我们将学习许多有趣而又实用的知识点。
我们先从生活中的科学开始,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我们会在秋天感受到凉爽的秋风?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而这本书会给我们答案。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明白风、雨、雷、电是如何形成的,感受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
接下来我们将走进物质世界的探索之旅,我们会了解物质的性质,比如它的硬度、颜色、气味等。
还有有趣的浮力、重力等物理原理也会逐渐揭开面纱。
每一个发现都会让我们为之兴奋。
1. 概述七年级下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嘿,同学们你们好呀!七年级下的科学课程,那可真是探索自然奥秘的钥匙。
说到生活里的一些奇怪现象,比如天为什么会下雨、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背后可都藏着科学的道理。
掌握了这些知识,不仅咱们考试时会更有把握,生活中也会更加聪明有趣。
更重要的是,这门课程就是咱们与大自然交流的桥梁,通过它咱们能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学习科学可不能死记硬背哦,得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首先得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每次上课都要带着好奇心去听讲。
然后课后得及时复习,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勤问老师或同学。
做实验的时候更要认真,亲手操作不仅能加深记忆,还能培养动手能力。
还有个小秘诀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这样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学习科学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开启我们认识世界的眼睛。
大家要用心学,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啦!2. 引出本文的目的和结构安排首先得说说为什么要做这份总结,不是吗?大家都知道,七年级下的科学课程,知识点繁杂且丰富,很多孩子学习起来有时候会感到有点吃力。
那本文的目的就是帮大家梳理、总结这些知识点,让大家能更轻松地掌握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结构安排上呢,本文首先会简要介绍课程的大致内容,让大家有个整体了解。
然后我们会按照课本的章节顺序,逐个展开详细的知识点解析和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和力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不同形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力的初步知识1、物体间推、拉、提等是根据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3、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三、重力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或者说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向下。
3、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物体的重心有的可能作用在物体上,有的可能作用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4、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因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支持物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对支持物的拉力,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际上就是拉力的大小。
四、摩擦力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水的三态变化1、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其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升华。
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凝华。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是吸热过程,具有致冷作用。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沸点)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吸热过程。
二、物态变化图示三、应用可判断出对应的三态变化名称露-液化;②雾-液化;③霜-凝华;④云-液化;⑤雨-液化;⑥雾凇-凝华;水变成冰-凝固;⑧地面上的水干了-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浙教版科学全六册知识点汇总目录七年级(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第2节实验和观察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4节温度的测量第5节质量的测量第6节时间的测量第7节科学探究第2章观察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第2节常见的动物第3节常见的植物第4节细胞第5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第6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7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第3章地球与宇宙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第3节太阳和月球第4节观测太空第5节月相第6节日食和月食第7节探索宇宙第4章物质的构成和特性第1节物质的构成第2节熔化与凝固第3节汽化与液化第4节升华与凝华第5节物质的溶解性第6节物质的酸碱性第7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实验与制作第1章科学入门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实验二温度计的使用实验三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第2章观察生物实验一观察蚯蚓实验二认识显微镜结构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三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实验四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第3章地球与宇宙制作一制作小型地球仪制作二活动星图的制作第4章物质的构成和特性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七年级(下册)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第1节感觉世界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第3节耳和听觉第4节光和颜色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6节眼和视觉第7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第2章运动和力第1节运动和能的形式第2节机械运动第3节力的存在第4节力的图示第5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第6节摩托擦的利和弊第7节牛顿第一定律第8节二力平衡的条件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1节动物的生命周期第2节新生命的诞生第3节走向成熟第4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第5节植物一生第6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1节地球的自转第2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4节日历上的科学第5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6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第7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实验与制作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2章运动和力制作制作水火箭实验测量平均速度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实验嫁接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实验观察当阳光照射下物影长度的变化制作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八年级(上册)第1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水在哪里第2节水的组成第3节水的密度第4节水的压强第5节水的浮力第6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8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1节大气层第2节天气和气温第3节大气的压强第4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第5节风第6节为什么会降水第7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第8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9节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息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第2节神奇的激素第3节神经调节第4节运动的行为第5节体温的控制第4章电路探秘第1节电路图第2节电流的测量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第4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第5节变阻器的使用第6节电压的测量第7节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8节电路的连接实验与制作第1章生活中的水实验一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二硫酸铜晶体的生长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制作制作飞机机翼模型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植物的向性第4章电路探秘实验一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二用龟压表测电压实验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八年级(下册)第1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1节模型与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第5节表示元素的符号第6节表示物质的符号第2章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第2节氧化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4节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5节光合作用第6节自然界的氧和碳的循环第7节空气污染与保护第3章植物土壤第1节土壤中有什么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第3节无机盐和水分的吸收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5节叶的结构和蒸腾作用第6节保护土壤第4章电和磁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第2节电生磁第3节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6节家庭用电第7节电的安全使用实验与制作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②氧气的制取和氧气性质研究③验证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④观察木质茎的结构⑤装备直流电动机模型⑤安装和研究楼梯灯线路九年级(上册)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本质第3节探索碱的本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金属的性能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变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内能和热量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实验与制作土壤酸碱性测定碱和盐的性质杠杆的工作原理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解剖猪的心脏九年级(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1节地球的诞生第2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第3节生物的进化第4节进化与遗传第5节恒星的一生第6节宇宙的起源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第2节生态系统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3章人的健康与环境第1节健康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3节身体的防卫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第5节照顾好你的身体第4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第2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3节实现可持续发展实验与制作①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②观察酵母种群③制作血管栓塞模型④制作生态球⑤设计制作有关利用能源的模型与方案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知识点科学知识点是中学阶段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们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日常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知识点包含多个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知识点的重要内容。
一、物理知识点1.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包括力、质量、加速度等。
在九年级物理中,学生需要掌握牛顿三定律以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等基本知识。
2.光学光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重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学生还需要了解光的颜色、光的干涉和衍射等相关知识。
3.电学电学是研究电荷、电流和电场等现象的学科,包括电路、电流、电阻以及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二、化学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等。
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包括酸碱性、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
2.周期表与元素学生需要熟悉周期表中元素的组成和性质,了解元素周期律以及元素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重点学习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和化学反应。
3.化学能量与反应学生需要了解化学能量的转化与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
重点学习化学反应热力学和化学平衡等内容。
三、生物知识点1.细胞结构与功能学生需要了解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以及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功能。
2.生物多样性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分类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重点学习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特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人体生长与发育学生需要了解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和调节机制。
重点学习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性征发育。
总结: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知识点包含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领域的重要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也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