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新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65.67 KB
- 文档页数:15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初一科学知识点浙教版]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1、常见仪器:试管:就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试管冷却时,必须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执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无法少于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缠在距离试管口1/3处为。
冷却时试管必须弯曲45度。
,并先光滑预演,再在液体分散部位冷却。
冷的试管无法绝热,以免试管着火。
电流表:○a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v测定电压的大小。
酒精灯:就是常用的冷却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采用时用它的外焰冷却。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以暂时盛载少量的液态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作烘烤、导流、迁移液态药品。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②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③无法冷却的仪器:集气瓶、水槽、圆柱形、量筒④加热常用仪器:酒精灯、电炉、酒精喷灯2、用手在瓶口轻轻鼓动,并使少量的气体沁入鼻孔。
严禁把鼻子兎至容器口闻气体。
3、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①酒精灯起火:立即用保鲜膜驱散。
②划伤:用双氧水冲洗,再张贴上止痛张贴。
③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④排出有毒气体:立即至室外体温新鲜空气,并请医生处置⑤被化学试剂灼伤:首先用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接着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4、胶头滴管的恰当采用注意事项: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
滴管用完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
“悬挂式”5、酒精灯的恰当采用①酒精灯的结构:灯帽、灯芯、灯芯管、灯身。
②酒精的量:灯座容积的1/4至2/3③点燃:用火柴点燃,严禁用另一个已经燃着的酒精灯点火。
④火焰的结构: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冷却时用酒精灯外焰冷却。
(外焰温度最低,焰心温度最高)⑤点燃:用灯帽盖灭,切勿用嘴吹起。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千米=米;1米=10分米=厘米=毫米;1米=10微米=10纳米3、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一选二贴三垂直,估读单位莫忘记。
浙教版科学全六册知识点汇总目录七年级(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第2节实验和观察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4节温度的测量第5节质量的测量第6节时间的测量第7节科学探究第2章观察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第2节常见的动物第3节常见的植物第4节细胞第5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第6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7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第3章地球与宇宙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第3节太阳和月球第4节观测太空第5节月相第6节日食和月食第7节探索宇宙第4章物质的构成和特性第1节物质的构成第2节熔化与凝固第3节汽化与液化第4节升华与凝华第5节物质的溶解性第6节物质的酸碱性第7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实验与制作第1章科学入门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实验二温度计的使用实验三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第2章观察生物实验一观察蚯蚓实验二认识显微镜结构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三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实验四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第3章地球与宇宙制作一制作小型地球仪制作二活动星图的制作第4章物质的构成和特性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七年级(下册)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第1节感觉世界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第3节耳和听觉第4节光和颜色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6节眼和视觉第7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第2章运动和力第1节运动和能的形式第2节机械运动第3节力的存在第4节力的图示第5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第6节摩托擦的利和弊第7节牛顿第一定律第8节二力平衡的条件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1节动物的生命周期第2节新生命的诞生第3节走向成熟第4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第5节植物一生第6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1节地球的自转第2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4节日历上的科学第5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6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第7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实验与制作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2章运动和力制作制作水火箭实验测量平均速度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实验嫁接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实验观察当阳光照射下物影长度的变化制作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八年级(上册)第1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水在哪里第2节水的组成第3节水的密度第4节水的压强第5节水的浮力第6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8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1节大气层第2节天气和气温第3节大气的压强第4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第5节风第6节为什么会降水第7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第8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9节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息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第2节神奇的激素第3节神经调节第4节运动的行为第5节体温的控制第4章电路探秘第1节电路图第2节电流的测量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第4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第5节变阻器的使用第6节电压的测量第7节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8节电路的连接实验与制作第1章生活中的水实验一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二硫酸铜晶体的生长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制作制作飞机机翼模型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植物的向性第4章电路探秘实验一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二用龟压表测电压实验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八年级(下册)第1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1节模型与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第5节表示元素的符号第6节表示物质的符号第2章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第2节氧化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4节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5节光合作用第6节自然界的氧和碳的循环第7节空气污染与保护第3章植物土壤第1节土壤中有什么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第3节无机盐和水分的吸收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5节叶的结构和蒸腾作用第6节保护土壤第4章电和磁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第2节电生磁第3节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6节家庭用电第7节电的安全使用实验与制作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②氧气的制取和氧气性质研究③验证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④观察木质茎的结构⑤装备直流电动机模型⑤安装和研究楼梯灯线路九年级(上册)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本质第3节探索碱的本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金属的性能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变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内能和热量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实验与制作土壤酸碱性测定碱和盐的性质杠杆的工作原理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解剖猪的心脏九年级(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1节地球的诞生第2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第3节生物的进化第4节进化与遗传第5节恒星的一生第6节宇宙的起源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第2节生态系统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3章人的健康与环境第1节健康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3节身体的防卫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第5节照顾好你的身体第4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第2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3节实现可持续发展实验与制作①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②观察酵母种群③制作血管栓塞模型④制作生态球⑤设计制作有关利用能源的模型与方案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纪(上)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纪(上)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新课标浙教版初一《科学》复习第一章科学入门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长度的单位是米,用“ m”表示。
1米=106微米=109纳米测量步骤: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贴物体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不能斜视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
1000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桌面上。
大多数液体在静止时,液面在量筒内呈凹形。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向平。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C”表示。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注意:使用温度计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体温计除外),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 kg ”表示。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是:1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调解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是横梁平衡。
2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3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注意:用天平称量时,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时要使用镊子;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加减砝码时要请拿轻放。
时间的单位是秒(s)1时=60分1分=60秒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一建立猜测和假设一制定计划一获取事实与证据一检验与评价一合作与交流。
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开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拟的过程。
测量内容仪器国际单位常用单位长度刻度尺米〔m〕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体积刻度尺、量筒立方米〔m3〕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质量天平千克〔Kg〕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时间钟、表秒〔s〕1小时=60分=3600秒、1分=60秒温度温度计开尔文〔K〕摄氏度〔℃〕7.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8.〔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9.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10.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11.〔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12.特殊长度的测量13.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14.2〕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15.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16.测形状不规那么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17.物体体积的测量测量方法使用的工具固体规那么体体积=底面积x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刻度尺不规那么体间接测量法〔如排水法,也可用沙代替水〕量筒或量杯〔细棉线、金属环〕液体体积量筒或者量杯进行测量量筒或量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等升〔L〕、毫升〔mL〕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教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中小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在初中阶段,七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许多基础知识,今天我就来为大家总结一下。
一、物理1. 物理量物理量分为两类,即基本量和导出量。
其中,基本量是直接通过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比如时间、长度、质量等;而导出量则是通过基本量以及物理公式和基本规律计算出来的物理量,比如速度、加速度、功率等。
2. 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及其规律。
在这一部分内容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概念及其公式。
3. 力学力学也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的受力及其规律。
在这一部分内容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力的概念、分解合成力、力的平衡及其判断方法等内容。
二、化学1. 物质与化学反应在化学领域,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
此外,我们还需要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等。
2.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在七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比如氧气、水、盐酸等。
三、生物1. 细胞细胞是生物学的基本单位,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也是细胞。
因此,在学习生物学时,我们需要了解细胞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2. 繁殖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可以归纳为两类,即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在这一部分内容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以及区别,并且了解一些常见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方式。
3. 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在生物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路径,以及它们的重要性。
以上是七年级中常见的科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给正在学习七年级科学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具体的知识点和例子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掌握,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浙教版科学七八年级知识整理浙教版的科学,对于七八年级的同学来说,那可是知识的宝库啊!但想要把这个宝库里的宝贝都整理清楚,可得下一番功夫。
先来说说七年级的科学知识。
就像我们盖房子,得先有牢固的地基,七年级的知识就是这地基。
从生命科学开始,了解细胞,那小小的细胞就像是一个个微型工厂,不停地运转着,维持着生命的活动。
你想想,咱们人这么复杂,不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小工厂一起努力工作才得以正常运转的吗?再看物质科学,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就藏在里面。
力、热、光、电,就像是四个调皮的小精灵,到处蹦跶,一会儿让物体运动,一会儿让温度变化,一会儿让灯光闪烁,一会儿又让电流乱跑。
化学里的元素,像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小伙伴,有的活泼,有的安静,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物质。
到了八年级,科学知识就像升级打怪一样,难度提高啦。
生命科学里的生物进化,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生物们在时间的赛道上不断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那些适应不了的,就被淘汰了,这多残酷啊!而在物理方面,浮力、压强,它们就像两个爱捣乱的小鬼,一会儿把东西往上推,一会儿又往下压,让我们得好好琢磨它们的心思。
化学里的酸碱反应,不就像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吗?酸和碱碰到一起,噼里啪啦,产生各种变化。
那怎么整理这些知识呢?咱可以做个知识卡片,把每个知识点都写上去,就像给每个知识点都安个家。
或者画个思维导图,让知识像树枝一样,有主干,有分支,清晰明了。
还可以多做些练习题,就像练武一样,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把功夫练到家。
同学们,科学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我们用心去整理,用心去探索,还怕搞不定这七八年级的科学知识吗?总之,浙教版科学七八年级的知识虽然多,但只要我们有方法,有耐心,就一定能把它们都装进我们的知识口袋里!。
七年级科学浙教版知识点七年级科学是初中阶段的第一门自然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课程。
浙教版的七年级科学教材,对知识点的讲解系统全面,实用性强,同步性好,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下面整理了七年级科学浙教版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物理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可以被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而混合物又可以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可以通过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区分。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颜色、硬度、熔点等,而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性、氧化性等。
三、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例如固体变为液体。
而化学变化是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原来的物质被破坏,新的物质被生成。
四、运动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改变位置的过程。
物体的运动可以被划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周期运动。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测量速度、加速度等方法。
五、力和压力力是一种引起物体运动或形态改变的物理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
压力则是描述物体受力的面积,是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单位是帕斯卡。
六、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学生需要理解光的传播规律、折射、反射等概念,以及如何利用凸透镜、平凸镜等光学仪器。
七、电学电学是研究电荷、电场、电流、电势、电磁场等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计算电功率、电阻等电学量,以及如何制作简单电路等知识。
八、热学热学是研究热现象的物理科学,包括热力学和热力学。
学生需要理解温度、热量、热传导等概念,以及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基本知识。
九、生命活动生命活动是研究生命形态、生命活动及其演化的科学。
学生需要理解细胞构造、基因结构、生长发育等概念,以及掌握生态学、进化论等相关知识。
总结七年级科学浙教版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学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掌握它们。
掌握这些知识不仅有利于学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 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 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一一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 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 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 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试管夹应夹在 距离试管口 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 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 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 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一一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 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 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 认的主单位 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 m 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I 千米(km)=1000 米(m 1 米(m) =10 分米(dm) =100 厘米(cm) =1000 毫米(mm =106 微米(m =109 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 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 )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
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 ?(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浙教版科学七上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 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
位一一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象,会选 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了解卷尺、皮尺的用途。知道指距、步长可以粗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 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女口: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
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 X圈数。 女口:测量操场的周长。 *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
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 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女口: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2、体积的测量。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 还有较小的体 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i),立方毫米(mr})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 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
1 升= l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3 我们有时还会听到"cc”,Icc = lcm
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 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 )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 )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 )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
3、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 )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 )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 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 )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x总的方格数。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C。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为0 C, —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100C。在0C和100C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IC。 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但是光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容易发生错误, 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下有一个玻璃泡,装 有液体。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 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 几点: 1 )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 )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
到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 读数。 3 )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 )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
体温计是一类特殊的温度计。测量范围从 35C〜42C。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 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 体温计离开人体后, 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 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 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如电子温度计、金属温 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 SARS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
五、质量的测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哟接触到大量的物体,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越大。 质量具有以下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 kg。常用的单位还有吨,符号 t ;克,符号g;毫克,符号 mg 它们之间的换算是: 1 吨=1000千克 I 千克=1000克=106毫克
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 千克=1公斤 1 斤=500克 1 两=50克
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 (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来 测量质量。 了解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 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横梁标尺游码珐码底座平衡螺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 调平:将游码拨至“ 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 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思考: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外)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里)调。 (3) 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的两张纸或两个 玻璃器皿)。 (4) 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 0”刻度线处。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 将上述公式变为左盘砝码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求解。
时刻指的是时间的一个点,如 10 : 00;时间间隔指的是一段时间,如课间休息 10分钟。六、时间的测量 在自然界中,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能用来测量时间。古时,人们常用日晷、燃香、 沙漏等方法来计时。现在人们常用钟、 时间的主单位是秒,单位符号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时、天、月、 时间的基本换算关系是: I 天=24小时 I 小时=60分钟=3600秒 时间通常包含两
层含义:时刻和时间间隔。 表等先进的仪器来测量时间。 s。 年。
时刻 *■时间
时间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