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鉴定技术 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技术 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技术  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技术  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大纲

本大纲依据《中药鉴定与质量检测专业教学计划》和《国家职业标准》对中药高级工的要求制订。本课程在校教学18周,共108学时(6学时/周),其中实训教学72学时,理论教学36学时,学时之比为2﹕1。

一、本课程性质与任务

1.性质:中药鉴定技术是高职中药鉴定与质量检测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课。

2.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在中药鉴定技能与理论知识方面,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高级工要求;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以及毕业后进一步深造中药鉴定学科奠定了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对接

1.先修课:药用植物学;

2.后续课:中药显微鉴定技术、中药理化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检验分析技术。

三、本课程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能用性状鉴定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定400种常用中药材及饮片的真伪优劣。

2.能熟练使用药品标准等工具书,解决中药鉴定方面的实际问题。

3.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获取新知识。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药鉴定操作必备的基本知识。

2.掌握400种常用中药的性状鉴别要点。

3.熟悉与中药鉴定有关的法律法规。

4.了解市场假劣药材常见种类及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动态。

(三)思想目标

1.树立“依法鉴定”、“质量第一”的观念。

2.树立“敬业”、“诚信”、“人命关天”的职业道德观念。

3.养成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四)其他素质目标

1.善于自学的能力。

2.善于合作的职业素质。

3.探究、创新的能力。4.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

四、本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五、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一)基本教学原则

1.精讲多练技术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只有大量观察、反复练习才能做到技术娴熟。以实训教学为主要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理论讲授,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实际鉴定能力上。

2.自学指导教材的大部分理论内容是高职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而鉴定技术的掌握也要靠学生自己练习,故知识教学和实训教学都可以自学为主。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督促者、指导者、解惑者、评价者,提出自学要求,讲解重点难点,加强个别指导。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给学生最大的学习自由度。

3.双向互动教材程式化较强,各种药材的实训形式相似,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且高职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个体差异较大,统一的教学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实践证明,加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缩小学生差距,密切师生关系。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可以活跃学生情绪,增强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并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故理论教学、实训教学都应始终贯穿互动的方式。

(二)基本教学方法

推广教改中总结出的“做、论、讲、评”四环节教学法

1.做,即实际操作,包括校内实训、现场实训(在企业进行)。

(1)性状鉴定实训可在课堂发样品,引导学生看摸闻尝;到实训室指导学生自学认药;督促学生使用所发样品进行复习。

(2)安排学生在课余和自习时间到实训室和实习药店进行认药练习。

(3)每学期末组织学生到中药企业进行一次现场实训。

2.论,即讨论,包括师生之间的讨论、学生之间的讨论。

(1)应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提出与书本不同的见解,鼓励随时提问,营造宽松舒畅的学习氛围。

(2)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教师不断提出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或各组之间的对话。这样对集中注意力、调动学习主动性、引起学习兴趣效果很好。

3.讲,即讲课,包括教师讲、学生讲,以教师讲授为主。

(1)讲课尽量采用直观教学,展示药材实物或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有大量的观察机会,逐渐形成牢固的形象记忆。

(2)讲课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如进行案例分析、介绍中药市场质量动态,传递中药鉴定技术最新发展,请企业高级鉴定师举办讲座等,尽量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3)讲课情绪要饱满,语言要生动,力求讲课艺术化,情趣化,使学生获得学习乐趣和美的享受。

(4)鼓励并帮助素质较高的学生备课、讲课,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锻炼展示自我的能力,促进其他学生参与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

4.评,即达标测评,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抽评、全评。

(1)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抽评:在实训室分组实训,各组学生同时做不同药材实训时,每做完一组药材的实训,做实训指导书上的练习题,进行自我测评;同一小组内的学生由组长组织相互测评;每人都达标后,再进行下一组药材的实训。有重点地抽评学习态度或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督促和个别指导。

(2)学习小组之间互评:在教室实训,各组学生同时做同一组药材的实训时,可组织学习小组之间交叉测评,教师当堂裁判、点评,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很受学生欢迎,是适合高职中药鉴定教学的成功经验。

(3)教师全评:在实训后收回全部学生的实训自测题,一一评阅,再发还给学生,并对全体学生做口头讲评。这样教师可掌握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确定因材施教的重点对象。

(4)此外,在课外组织中药鉴定技术学习会,定期组织班级之间的中药鉴定技术竞赛(对抗赛、表演赛),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长期开展下去。

“做、论、讲、评”四环节,一般可在一节课或一次课(2节)内完成(如边做边论,先讲后评),每次课根据学习内容可突出不同环节,各环节顺序可因课而异,有的课可缺一两个环节,灵活掌握。四环节的不同组合,可演变出多种教学方法模式。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

六、考核与成绩管理

只简述本课程考核的基本规定,详细内容见《中药鉴定技术考核大纲》。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按内容分为“技术考核”和“知识考核”;按考核时间分为“课堂技术测评”、“单元技术测评”和“结业技术知识考核”。技术考核用实操方式,知识考核用笔试或口试方式。

(二)考核内容

以本大纲规定的重点教学内容为主,与《国家职业标准》对高级工的“应知应会”要求接轨。技术测评与考核主要考查性状鉴定的实际操作能力;知识考核主要考查性状鉴定的基本常识。

(三)成绩管理

1.课堂测评、单元测评以“达标”、“不达标”评价成绩,只有全部达标者才有资格参加结业考核。

2.结业考核满分为100分,其中技术考核成绩占70%,知识考核成绩占30%。总成绩88分以上(含88分)者准予结业。

3.结业考核中的技术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评价成绩。完成全部实操项目者为“合格”,成绩按70分计;不合格者须补考至合格,否则无成绩。

4.结业考核中的知识考核(笔试)按100分出题,其中总论约占20分,各论部分约占80分。知识考核成绩乘以系数0.3,18分以上(含18分)者准予结业,否则须补考。

5.不参加知识考核者须补考,否则不准结业。

七、教材与参考书目

(一)教材

1.《中药鉴定技术》刘来正(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

2.《中药性状鉴定实训教材》王满恩、裴慧荣(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主编.( 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8.10

3.《中药鉴定技术实训指导书(内部教材)》王满恩(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主编.本院印刷,2004

4.《中药鉴定技术多媒体教学课件》周晓明(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吴赵云(上海中医学院)主编,刘来正、王满恩副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二)参考书目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国家职业标准·中药调剂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中国中医出版社2002、5

3.《国家职业标准·中药购销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中国中医出版社2002、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工人等级标准·中医药》劳动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1995、10

5.《中药鉴定学》康廷国主编.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6.《中药鉴定学》李家实主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7.《中药鉴定学》任仁安主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8.《中华本草》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9.《新中药志》肖培根主编. 1~4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

10. 《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下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第二版

11. 《中国药材学》徐国钧等主编.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0

12. 《中药鉴定学》张贵君主编.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

八、学时分配

见附表2,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九、教学进度

见附表3,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十、附表

附表1 -------药名目录及学习要求

附表2-------学时分配表

说明:实训学时∶理论学时= 2∶1

附表3-------《中药鉴定技术》学期教学进度(18周)

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

第1篇总论 第1章 绪论 第1节 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 中药鉴定学(Identific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它是以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鉴别特征、质量评价方法、开发和扩大中药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Chinese materia medica)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drug),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中药材(Chinese crude drugs)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3大类,迄今为止,中药材的总数量已近13 000种。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decoction pieces)。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是以饮片(或药材)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中药饮片(或药材)在临床上应用的形式绝大多数是复方和中成药。据不完全统计,中药的方剂已达100 000余首,已经批准生产的中成药数量为9 300余种。由此可见,对于中药的鉴定,只有把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鉴定方法与特征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鉴定的目的。 中药鉴定学记载的内容主要有: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分类与命名,发展历史,资源概况,采收和加工方法、贮藏方法、鉴定的依据与方法、质量标准要求、代表性中药选论。代表性中药的记载大纲主要包括下列项目:名称、药用历史、来源、生物(或矿物)学特征、产地、采收加工或制法、化学成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生物鉴别、性味功能、用法用量等。 第2节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中药价值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能,而对其使用价值的评价,主要依赖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名称 中药化学 二、课程编码 1002371 三、课程性质 必修课 四、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104 总学分:6.5 实验学时:44 五、适用专业 中药学专业 六、本实验课的配套教材、讲义与指导书 天然药化教研室编.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七、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药化学实验是中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实验课,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印证并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掌握由中药中提取、分离、精制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鉴别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作风。 八、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1. 掌握各类主要中药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糖苷类、黄酮、蒽醌、苯丙素、萜类、强心苷、皂苷等)的基本结构类型、结构特征;了解各类主要化学成分中的重要中药; 熟悉各类主要化学成分中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 2. 掌握各类主要化学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理化性质与化学成分分子结构之间的相 互关系;熟悉不同的理化性质在提取方法的设计和化学结构鉴定中的重要作用。

3. 掌握各类生物活性成分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技术;了解提取分离方法和 处理条件对化学成分结构的影响及后生产物形成的可能性。 4. 了解各类主要化学成分的波谱特征;了解化学成分结构研究中典型的降解反应及衍生物的制备;掌握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特征定性反应、化学结构鉴定研究的步骤和采取的主要方法。 九、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每次实验课以小组进行教学:每组24人,由1位教师指导进行实验操作或课堂讨论。对中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操作技能和方法采取首先观看教学录像或操作动画,同时指导教师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和原理,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老师点评。 十、考核方式与评分方式 根据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综合评定。平时实验70%,实验考试30%。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试题

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本草纲目》作者是李时珍。 2.人参的栽培品称为园参。 3.附子常见的加工品主要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4.黄柏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成分。 5.皮类药材的入药部位是指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6.进行药材鉴定时,药材取样应具有代表性。 7.秦皮水浸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2.断面具有5~13个黄白色小点(分体中柱)的药材是(B) A.当归 B.绵马贯众 C.甘草 D.黄连 3.药材大黄的药用部位是(C) A.根 B.根茎 C.根及根茎 D.块茎 4.具有虎皮斑的贝母是(C) A.松贝 B.青贝 C.炉贝 D.平贝 5.黄连的根茎折断面在紫外灯下观察应显(D)荧光 A.蓝色 B.紫色 C.黄白色 D.金黄色 6.在进行中药的鉴定时,药材的取样量应为实验用量的(A) A.3倍 B.4倍 C.5倍 D.6倍 7.下列哪一种药材不具有多环同心性异型维管束(C) A.牛膝 B.商陆 C.何首乌 D.川牛膝 8.麦冬的药用部位是(B) A.块茎 B.块根 C.根 D.根茎 9.具有辐射型维管束的药材是(A) A.麦冬 B.甘草 C.黄连 D.人参 10.商品大青叶来源于(A) A.十字花科的菘蓝 B.爵床科的马蓝 C.蓼科的蓼蓝 D.马鞭草科的路边青 11.关于天麻的性状不正确的(D) A.扁长椭圆形 B.有点状痕点组成的环节 C.断面角质样 D.春麻有“红小辫” 12.石菖蒲的中柱维管束类型是(A) A.周木型及外韧型 B.周木型及双韧性 C.周木型 D.外韧性 13.下列药材显微鉴定时需要作三切面观察的是(B) A.关木通 B.沉香 C.鸡血藤 D.川木通 14.关于白木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含树脂和挥发油成分 B.来源于瑞香科 C.药材呈不规则块片,表面有斑纹 D.能沉水 15.关于番泻叶组织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表皮细胞中有气孔 B.表皮细胞中不含非腺毛 C.主脉维管束外韧型 D.有晶鞘纤维 16.厚朴的药用部位是(D) A.干皮 B.枝皮 C.根皮 D.干皮、枝皮和根皮 17.企边桂通常是剥取(C)年以上的干皮。 A.8 B.9 C.10 D.12 18.具有硬韧部的药材是(A)

最新《中药材加工学》教学大纲

1 中药材加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2 3 4 英文名称: 总学时:实验(实训)学时: 0 5 6 课程类别:课程类型: 7 开课单位:药学系教研室: 8 课程负责人: 9 10 一、一般情况 11 《中药材加工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与《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生态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有着十分密切 12 13 的关系。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理14 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中草药的科学栽培、实施GAP和实现中药材15 规范化生产和管理的能力。 16 教学过程主要为课堂理论讲授。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17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中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贮藏保管、包装,根18 及根茎、叶类、皮类、花类等各类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19 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是实践

20 性较强的学科,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21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运用标本、录象、图表等教具和声象教22 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23 本课程总学时数,课堂讲授学时。 本课程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材加工学》(龙全 24 25 江主编)。 26 27 28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29 第一章绪论 30 [教学内容] 31 1.讲述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中药材加工的关系;该学科经验和文献整理、理论与32 方法、中药材质量标准等主要研究内容。 33 2.简介该学科的文献学、化学、多学科综合等研究方法。 34 3.重点讲解各历史时期中药材加工发展的概况与展望。 35 [教学要求] 36 1.掌握中药材加工与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概念及该学科的主要任务。

中药化学习题整合

第一、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 1.天然药物来自(植物)、(动物)、(矿物)和(人工制品),并以(植物)来源为主。 2.有效部位是指(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例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3.研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创制新药提供(药源)。 4.不经加热进行提取的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和(煎煮法),将溶剂从药材上部缓缓通过药材从下部流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做(渗漉法)。 5. 中药化学成分中常见基团极性最大的是(羧基),极性最小的是(烷基) 6. 硅胶和氧化铝色谱的分离原理主要是(吸附剂吸附),根据被分离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大小而达到分离目的。 7. 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是(吸附)和(筛选),有机化合物常根据其(吸附力的不同)及(及分子量的大小),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8. 利用中药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生成沉淀),或加入(某些试剂)后可降低某些成分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而自溶液中析出的特点,可采用(沉淀法)进行分离。 9.离子交换色谱主要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进行分离。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类型有(离子交换纤维素)和(离子交换凝胶)。 10.化合物结构研究常用的四大波谱是指(UV光谱)、(IR光谱)、(NMR谱)和(MS谱)。 二、选择题 1. 有效成分是指(C) A需要提取的成分 B含量高的化学成分 C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治疗作用的成分 D对人体有用的成分 2. 与水不相互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A EtOH B Me2CO C n-BuOH D 四氯化碳 3. 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为(A) A CHCl3 B 苯 C Et2O D 石油醚 4. 利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成分时,一般选用(C) A煎煮法B浸渍法C回流提取法D超声提取法 5. 对含挥发油的药材进行水提取时,应采用的方法是(B) A回流提取法B先进行水蒸气蒸馏再煎煮 C煎煮法D连续回流提取法 6. 主要利用分子筛原理的色谱材料是(B) A聚酰胺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 C离子交换色谱D硅胶柱色谱

自考中药鉴定学章节复习重点

自考中药鉴定学章节复习重点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 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 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 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 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 一药多源(贯众6科35种); b.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 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 d. 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 e. 人为制假(广藿香) 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生与家种(牛膝) b. 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 c.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 d. 运输贮藏(细辛) e.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 f. 提取过的残渣(丁香) 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 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 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 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 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 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 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1.本草: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25页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 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 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 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 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 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 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 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 的表皮细胞数) 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 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 黄。 24.方胜纹: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 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 25.佛指甲:蕲蛇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角质鳞片一枚。 26.云皮(银皮):麝香中层皮膜棕褐或灰褐,半透明。 27.当门子:麝香大块可挡住囊口的颗粒。 28.冒槽:毛壳麝香用特制的槽针从囊空插入,转动槽针,搓取麝香仁, 槽内的麝香仁可逐渐膨胀高出槽面。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药药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H2130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20) 学分:4 适用对象:中药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 课程简介: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要保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特点,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药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在新内容上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扩展,如超细粉碎,超临界流体提取,半仿生提取,超声提取,絮凝沉淀,大孔树脂吸附,超滤,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冷冻干燥,一步制粒,凝胶剂,巴布剂,灌肠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等等。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新法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本门课程大致分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药调剂”;第二部分以“药剂制备基础”为主,配合散剂、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第三部分为“中药剂型”,基本上按液体、半固体、固体、气体剂型顺序编排;第四部分为“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与疗效”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中药鉴定技术的新进展

中药鉴定技术的新进展 中药材的真伪问题是困扰中药材品种质量的关键问题,本文阐述了近年来中药鉴定技术的新进展,并对中药鉴定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标签:中药;鉴定技术;进展 中药的应用历史悠久,万余种中药材存在着诸如品种混乱、真伪难辨等现状,古代仅靠有经验的老药工眼观、手摸、口尝,一些新技术也逐渐应用在中药鉴定领域,包括较为传统的基原鉴定、形态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的方法,近年来常用的光谱技术、同工酶分析技术以及随着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应用于中药鉴定的PCR技术等等,本文就近年来新发展应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展开综述,以利于新技术的推广使用。 1 近红外光谱技术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光谱技术与化学技术的新技术,其原理主要是通過分子的振动,测定相应的光谱,利用相关数据库,将未知样本与建立的校正模型进行对比,以达到定性及定量分析的目的[1]。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效率高,花费少,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本技术能够应用于鉴定多种中药药材,结果准确迅速,从而为鉴别其质量的优劣提供基础。另外,近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中成药的定性鉴定,原理主要是通过不同组分的指纹图谱之间的差异建立识别模型,以达到对于不同配伍比例的中药复方的鉴别。尽管如此,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应用中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鉴定样本的组分含量要再0.1%以上,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并且在药材鉴定时,需要对原始图谱进行准确的数据处理[2]。 2 同工酶分析技术 同工酶是基因编码的产物,可以反应出编码DNA 的变化,因此能够通过分析同工酶酶谱的变化获得所需的遗传信息。电泳法是同工酶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同工酶电泳的操作方法与蛋白质电泳的原理基本一致。由于不同同工酶的电荷、分子大小以及形状不同,在电泳作用和分子筛作用下,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同工酶会产生不同的移动速度,从而被分离。而同工酶的染色主要是通过酶催化特异性底物发生生化反应形成有色产物而实现的。目前研究的同工酶有数百种,而主要用于中药鉴定的包括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酯酶、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乳酸脱氢酶等十几种[3]。同工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不同种源间遗传的差异。因此,同工酶在真伪鉴别、遗传种质的分离与筛选、药物品种鉴定和生物多样性等研究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3 X射线衍射技术 X线衍射技术作为结构和成分分析的现代科学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分析快

中药化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总论 1.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作用的化学成分称有效成分。 2.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3.溶剂提取法: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合适的溶剂和方法将有效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4.相似相溶原则:极性成分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成分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5.浸渍法:将药材粗粉装入适宜容器中,加入适量溶剂(多用水和乙醇)浸泡提取的方法。 6.煎煮法:将药材饮片(或粗粉)置适当容器中,加水加热煮沸,将所需成分提出来的方法。 7.渗漉法:将药材粗粉用适当溶剂湿润膨胀后(多用乙醇),装入渗漉筒中从上边添加溶剂,从下口收集流出液的方法。 8.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在提取器上安装一冷凝管,使溶剂蒸气冷凝后又回流到烧瓶中,进行反复提取的方法。 9.连续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在提取器上安装一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使溶剂蒸气冷凝后又回流到烧瓶中,进行反复提取的方法。 10.水蒸气蒸馏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一起蒸馏或通入水蒸气蒸馏,收集挥发性成分 和水的混合馏出液体的方法。 11.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集提取和分离于一体,又基本上不用有机溶剂的新技术。 12.酸碱溶剂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酸碱性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13.溶剂分配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14.分级沉淀法:在混合物水溶液中加入与该溶液能互溶的溶剂,改变混合物组份溶液中某 些成分的溶解度,使其从溶液中析出来的方法。 15.专属试剂沉淀法:某些试剂能选择性地沉淀某类成分的方法。 16.盐析法:在水提取液中加入无机盐(如氯化钠)达到一定浓度时,使水溶性较小的成分 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较大的成分分离的方法。 17.分馏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18.膜分离法: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膜,以外加压力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混合 物溶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 19.升华法:利用某些固体物质加热直接变成气体,遇冷又凝结为固体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20.结晶法:利用混合物中各化合物对某种溶剂的溶解度的差别,而使单一成分以结晶状态 析出的方法。 21.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固定相)对混合物中各成分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 色谱方法。 22.离子交换色谱:主要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 23.凝胶滤过色谱:将含有大小不同分子的混合物样品液,通过多孔性凝胶(固定相),用洗脱剂将分子量由大到小的化合物先后洗脱的一种分离方法。 24.大孔树脂色谱:利用大孔树脂通过物理吸附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而达到分离目的的色谱 方法。 25.分配色谱:利用被分离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26.NOE(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也称核增益效应,是在核磁共振中选择地照射一 种质子使其饱和,则与该质子在立体空间位置上接近的另一个或数个质子的信号强度增高的现象。 27.质子宽带去偶:也称质子噪音去偶或全氢去偶,此时H 的偶合影响全部被消除,从而简化了图谱。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答案)

问答题:写出下列问题的正确答案,每题10 分 1.中药鉴定的取样方法和取样原则是什么?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1)药材总包件数在100 件以下的, 取样5件 (2)100-1000 件,按5%取样 (3)超过1000 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4)不足5 件的逐件取样 (5)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2、破碎或粉末装药材的取样: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 (1)一般药材100?500g (2)粉末状药材25g (3)贵重药材5?10g (4)个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试品 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 3 倍,留样的保 存期至少一年。 2.根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点? 根类中药--- 性状鉴别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块根,圆锥形或纺锤形等。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根横断面有一圈形成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大,中央无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小,中央有髓部。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 根类中药--- 显微鉴别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少数根类中药无周皮 而有表皮或为后生表皮、后生皮层;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形成层连续成环;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一般无髓。另要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 2.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为表皮细胞,无木栓层,少数根的表 皮细胞形成根被。皮层宽厚,内皮层及凯氏点通常明显。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 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3.简述水合氯醛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水合氯醛液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为:取粉末 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1 ?2滴,搅匀,用试管夹执载玻片一端,置酒精灯火焰上方约1?2cm 处加热,微沸后,离开火焰,再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小火继续加热,如此反复操作至透化清晰,放冷后滴加稀甘油 1 ? 2 滴,封片镜检。 4.简述灰分测定在中药鉴定中的意义? 灰分是有机物经高温灼烧以后的残留物称为灰分。在灰分中有包括: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各种中药的总灰分都应该在一定的范围以内,所以测定的灰分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时,就可能是在加工或运输储存等环节中有其他有机物污染或参杂,药典中规定了中药的总灰分的最高限量(如甘草不得超过7.0%,大黄 不得超过10.0%),因此对限制药材中的泥沙和杂质,保证中药的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5.简述中药来源鉴定的目的和方法? 1. 有 4 大鉴定方法: a 来源鉴定 b. 性状鉴定 c. 显微鉴定 d 、理化鉴定 2. 来源鉴定的目的: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应用品种准确无误。.

(整理)中药饮片鉴别及检验相关知识培训.

中药饮片鉴别及检验相关知识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章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应当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方剂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中成药的基本原料,其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临床疗效的体现,直接关系到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但是,随着中药饮片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及部分外来中药饮片的冲击,致使出现了大量的不按规定炮制方法炮制的中药饮片流入市场,从而导致了中药饮片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 近年来,中药材抽验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在这当中有大部分是一些不法分子故意造假(重金属超标的虫草、模具压制的人参、土豆染色做成的天麻等),售假。有的则是中药材保管发生变质。中药材的鉴别不具有一定中药鉴别常识是很难鉴别真伪的。安排这次培训的目的,为了方便从药人员能够对中药材进行简单的快速鉴别,根据中药的某些成分的特性,快速鉴别一些中药。 一、药用植物学知识 1 .药用植物的分类 现以黄连为例示其分类等级如下: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属………………黄连属 种………………黄连 2. 植物组织的类型 2.1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位于植物体生长的部位,由于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分化,使植物体得以生长 2.2薄壁组织:基本薄壁组织、同化薄壁组织、贮薄壁组织藏、吸收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 在植物体内担负着同化、贮藏、吸收、通气等营养功能,又称营养组织 2.3保护组织:表皮(毛茸(腺毛非腺毛)、气孔(平轴式直轴式不等式不定式环式)) 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种不同的组织的复合体) 保护着植物的内部组织,控制和进行气体交换,防止水分的过度散失,病虫的侵害以及机械损伤等。 2.4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纤维、石细胞 2.5输导组织:管胞与导管;筛管、伴胞与筛胞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药药理学 英文名称: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性质:专业课、独立开课 适用专业:中药学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 中药药理学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本门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总学时为54,其中课堂讲授22学时,实验32学时共8个实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验证课堂理论,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研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中药事业和新药开发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单个实验考核:预习报告(设计方案)占30%,操作过程与结果占50%,实验报告项目占20%。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20%,试验考核占80%。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张大方主编的《药理与中药药理试验》,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 实验一中药药理实验设计及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 掌握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2. 中药药理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3. 中药药理实验样品的注意事项 4. 中药药理实验制剂的浓度表示法 5. 中药药理基本实验技能 中药药理实验研究设计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2学时)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

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方法和原则。 四、学时安排 2学时 实验二祛风湿中药的实验设计方法及 秦艽对蛋清致大白鼠足肿胀、耳肿胀的影响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2.掌握抗炎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秦艽对小鼠足肿胀(蛋清法)的影响 4.掌握秦艽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5.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及常用实验方法的选择。 5.蛋清法和二甲苯法制造急性炎症模型的方法。 6.足趾部皮下注射的方法、肿胀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四、学时安排: 4学时 实验三药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实验设计及实验研究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消化系统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中药鉴定新技术参考论文汇总

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制药与食品科学系中药学专业2008级王维 摘要:通过系统检索相关文献, 从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制备方法、分级纯化等方面,以及多方面药理活性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五味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五味子多糖;提取;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The progress of Schisandra 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Maj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s and Food Science Grade 2008 WANG Wei Abstract: Objectives To review the studies on the extrac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schisandra polysaccharide.Methods 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the extraction, preparation and graded purification of schisandra polysaccharide were reviewed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is review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Key words:Schisandra 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Progress 前言 五味子为传统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 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位列上

中药化学名词解释

中药化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总论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的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 石油醚(pet.et)<四氯化碳(CCl4)<苯(C6H6)<二氯甲烷(CHCl2)<氯仿(CHCl3)(密度大于水)<乙醚(Et2O)<乙酸乙酯(EtOAc)<正丁醇(n-BuOH )<丙酮(Me2CO)(可与水混溶)<乙醇(EtOH )(可与水混溶)<甲醇(MeOH)(可与水混溶)<水(H2O)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提取不同极性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相应极性的溶剂,比如用石油醚提取小极性化合物,用水提取大极性化合物。 水溶性成分一般易溶于水,如生物碱、有机酸类、鞣质 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1.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作用的化学成分称有效成分。 2.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3.溶剂提取法: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合适的溶剂和方法将有效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4.相似相溶原则:极性成分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成分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5.浸渍法:将药材粗粉装入适宜容器中,加入适量溶剂(多用水和乙醇)浸泡提取的方法。 6.煎煮法:将药材饮片(或粗粉)置适当容器中,加水加热煮沸,将所需成分提出来的方法。 7.渗漉法:将药材粗粉用适当溶剂湿润膨胀后(多用乙醇),装入渗漉筒中从上边添加溶剂,从下口收集流出液的方法。 8.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在提取器上安装一冷凝管,使溶剂蒸气冷凝后又回流到烧瓶中,进行反复提取的方法。 9.连续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在提取器上安装一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使溶剂蒸气冷凝后又回流到烧瓶中,进行反复提取的方法。 10.水蒸气蒸馏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一起蒸馏或通入水蒸气蒸馏,收集挥发性成分和水的混合馏出液体的方法。 11.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集提取和分离于一体,又基本上不用有机溶剂的新技术。 12.酸碱溶剂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酸碱性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13.溶剂分配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14.分级沉淀法:在混合物水溶液中加入与该溶液能互溶的溶剂,改变混合物组份溶液中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使其从溶液中析出来的方法。 15.专属试剂沉淀法:某些试剂能选择性地沉淀某类成分的方法。 16.盐析法:在水提取液中加入无机盐(如氯化钠)达到一定浓度时,使水溶性较小的成分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较大的成分分离的方法。 17.分馏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18.膜分离法: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膜,以外加压力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混合物溶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 19.升华法:利用某些固体物质加热直接变成气体,遇冷又凝结为固体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20.结晶法:利用混合物中各化合物对某种溶剂的溶解度的差别,而使单一成分以结晶状态析出的方法。 21.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固定相)对混合物中各成分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色谱方法。 22.离子交换色谱:主要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

中药鉴定学复习及答案考试必考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矿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讨论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性,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3,什么是中药真伪优劣?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藏的品种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4,引起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 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3,一物多源,易于混杂。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5,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1,中药栽培与药材质量关系密切,这是中药质量的源头,所以目前国家提出并实施的中药GAP发展战略十分重要。2,有的药材产地不同,其质量也不同。3,有的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植物生长的年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也有差异。4,有的中药运输时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必然影响质量。有的中压贮藏不当,引起虫蛀霉变,均能损害药材质量;另外贮存时间对质量也有影响。5,人为掺入异物或混入非药用部分。6,有的中药如人参,八角茴香,天麻,独活等,经过化学成分提取,干燥后再用,其外观性状与原药材相似,但药材的内在质量却发生了变化。 ,6,评价中药质量的优劣的主要指标。 7,道地药材的概念 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特有的生产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8,全国的道地药材代表 东北地区:人参,辽细辛。华北地区:党参,黄芪,地黄,薯蓣和忍冬。 华东地区:浙贝母、忍冬、延胡索、芍药、厚朴、白术和牡丹 华中地区:茯苓、山茱萸、望春花、独活、续断和酸橙。 华南地区:阳春砂、巴戟天、益智、槟榔、佛手、广藿香 西南地区:黄连、杜仲、川芎、乌头、三七、郁金、麦冬 西北地区:天麻、杜仲、当归、党参、宁夏枸杞

中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中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药分离工程/ Separation Engineering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l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中药学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药分离工程本课程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分离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各类超临界流体分离、色谱分离、吸附分离、膜分离、固液分离、蒸馏分离、结晶分离、生物分离、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分离等。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药中的主要类型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精制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中药分离的基本了解寻找中药有效成分的途径,为开发研究新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绪论 中药分离工程的定义、中药分离工程的内容、中药分离工程的发展、中药有效成分。 2.超临界流体分离工程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超临界CO2特性、中药的超临界CO2萃取过程及设备、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夹带剂在超临界CO2萃取中的作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前景、中药传统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超临界CO2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主要优点、临界流体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实例、超临界萃取CO2技术与其他分离手段的联用、超临界流体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前景。 3.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分离工程

超声及微波特性简介、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特点、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基本原理、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原理、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操作及设备、影响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过程的因素、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超声及微波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实例、超声及微波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前景。 4.色谱分离工程 色谱分离的概念、色谱分离方法的分类、色谱分离方法的发展、特点、色谱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 5.吸附分离工程 吸附分离的概念、吸附分离的种类、吸附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吸附与吸附平衡、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常用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吸附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应用实例、新型吸附剂及其应用。 6.膜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史、膜分离技术简介、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分离膜、膜分离过程的操作及分离装置、膜分离技术的影响因素、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应用实例、应用前景、存在问题及建议。 7.固液分离工程 固液分离的特点、固液分离的分类、固液分离的基本原理、过滤分离、沉降分离、过滤分离设备、固液分离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中药固液分离的特点、过滤分离技术的发展。 8.蒸馏分离工程 蒸馏技术的发展简史、蒸馏技术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蒸馏技术的工艺流程及设备、蒸馏分离的影响因素、蒸馏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应用实例、技术展望。 9.生物分离工程 生物分离的特点、中药中的生物物质、分离效率的评价、细胞内产物的分离与溶解、细胞分离、细胞破碎、包含物的分离、酶技术、酶工程技术,结晶原理、溶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含答案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己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2.西红花的药用部位是柱头。 3.茯苓的药用部位是菌核。主要活性成分是茯苓多糖。 4.黄柏来源于芸香科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是小檗碱。 5.血竭是植物麒麟血竭果实中渗出的红色树脂。 6.药材的干燥方法通常有晒干,烘干,阴干。 7.附子道地产区四川。商品分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主要成分为乌头碱。 8.江西著名道地药材有枳壳、薄荷、栀子、满山白。 9.黄芩药材的商品规格主要有子芩与枯芩。 10.茯苓的药用部位是。主要活性成分是。 11.药材的干燥方法通常有,,。 12.天然牛黄可分为蛋黄和管蛋,蛋黄的鉴别特征乌金衣,层纹,挂甲,味清凉等。 13.蛤蚧的主产地广西。 14.血竭的采收加工过程中,将血竭用布包起,入热水中使软化成团,取出放冷,即为原装血竭;加入辅料加工后成为加工血竭。 15.枸杞子的主产地宁夏、甘肃、青海,其主要活性成分甜菜碱。 16.延胡索的道地产区是浙江,主要活性成分生物碱类。 17.甘草的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其解毒的活性成分甘草酸。 18.麻黄的药用部位是草质茎,主要活性成分左旋麻黄碱。 19.茯苓的药用部位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20.中药鉴定学的研究任务是发掘整理祖国药学、坚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的坚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21.薄荷来源是唇形科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挥发油。 22.大黄来源是蓼科科植物,其泻下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双蒽酮甙。 23.红花来源是菊科植物。 24.三七的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其性状鉴别的核心要点是铜皮铁骨狮子头 二、名词解释 1.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2.镶嵌细胞:伞形科植物果实的内果皮由5-8个狭长的薄壁组织相互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呈镶嵌状,称为“镶嵌细胞” 3.铜皮铁皮狮子头:优质的三七。 4.怀中抱月: 怀中抱月常指鳞茎类药材鳞茎的结合状态。其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5.挂甲:又叫“透甲”。指牛黄用清水调和后,涂于指甲上,能使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的现象。 6.云锦花纹云锦花纹指药材横切面上散列的云朵状花纹,并具色彩。多指根类药材外侧皮部的异型维管束。 7.乌金衣乌金衣指牛黄药材外部挂有的黑色光亮薄膜 8.走油是指将加工好的原料放入滚油之中迅速拖过,为继后的烹调提供前沿基础的加工方法。 9.错入组织:肉豆蔻的外胚乳伸入到内胚乳,形成的称为错入组织。 10.星点大黄根茎横断面可见的暗红橙色的放射状小点,环列或散在。如星星点缀。 11.芦头:人参顶端根茎 12.通天眼顶端部分光滑,内有细孔道直通角尖。13.当门子气香强烈而特异,成颗粒状者俗称"当门子", 三、单项选择题 1.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对象是( A ) A.中药材及成方、制剂 B.天然药物 C.中成药 D.中药的化学成分 2.白芍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为( C ) A.晒干 B.去皮后晒干 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 D.开水浸泡后晒干 3.那种柴胡有毒,不能药用( C ) A.北柴胡 B.狭叶柴胡 C.大叶柴胡 D.银柴胡 4.甘草中具有解毒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 ) A.甘草甜素 B.甘草苷 C.异甘草苷 D.甘草内酯 5.沉香的药用部位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 C ) A.含树脂的茎 B.香树脂 C.含有树脂的心材 D.含有树脂的边材 6.钩藤中具有降血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 D ) A.黄酮类 B.蒽醌类 C.皂苷类 D.生物碱类 7.以干燥的柱头入药的药材是( D ) A.菊花 B.洋金花 C.丁香 D.西红花 8.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 B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9.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10.折断时有细密银白丝相连的药材是( D ) A、桑白皮 B、地骨皮 C、肉桂 D、杜仲 12.番泻叶的泻下成分主要是( D ) A、大黄素 B、大黄酸 C、大黄酚 D、番泻叶苷ABCD 13.当归主产于( D ) A.四川省 B.青海省 C.甘肃省 D.陕西省 14.牡丹皮中具有镇痛、解痉和抑菌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B ) A、牡丹酚原苷 B、牡丹酚 C、牡丹酚苷 D、芍药苷 15.药用部位为种子的药材是( B ) A、小茴香 B、马钱子 C、五味子 D、马兜铃 16.枳壳类药材以(B )产者最佳。 A、湖南 B、江西 C、四川 D、福建 17.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18.白芍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为( C ) A.晒干 B.去皮后晒干 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 D.开水浸泡后晒干 19.下列有关天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来源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B.具“过桥”这一典型特征 C.具“鹦哥嘴”这一典型特征 D.质坚硬,不易折断 20.下列有关肉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A.来源为木兰科植物 B.气香浓烈,味甜、辣 C.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D.具分枝状石细胞 25.下列哪项不是猪苓的特征( C ) A、呈不规则条形、块状或扁块状 B、表面乌黑或棕黑色,有瘤状突起 C、体重质坚实,入水下沉 D、粉末黄白色,菌丝团大多无色 26.沉香的药用部位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 C ) A、含树脂的茎 B、香树脂 C、含有树脂的心材 D、含有树脂的边材 27.钩藤中具有降血压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 D ) A、黄酮类 B、蒽醌类 C、皂苷类 D、生物碱类 28.枳壳类药材以( B)产者最佳。 A、湖南 B、江西 C、四川 D、福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