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评估流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

自然和社会风险是可知的。

“防患于未然”,“治之于未乱,备之于未形,为之于未有。”.风险的定义

1.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或者具有不确定性的可能损失。

“主观说”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主观学说的不确定性取决于个人对风险的估计及对自己的置信程度的一种主观意识。)

“客观说”认为,风险是给定情况下和一定时期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间的差异。

风险不确定性及概率

1.风险是客观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逆转、偏离或突变,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不确定性

2.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它是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用数学公式表示为R=f(P,C),R表示风险,P表示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C表示该事件产生的后果。

实际上,危险的出现概率、发生何种事件及其发生概率、导致何种损失及其概率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广义上的风险可表达为:

R=f(H,P,L)式中R为风险,H为危险,P为危险发生的概率,L为危险发生导致的损失。狭义的风险可表达为:R = f(L),即不确定的事件损失的

期望值。

风险特征

(1)风险的客观性

(2)风险的主体性

主体的实践目的、实践手段、实践水平及承受能力不同,其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同

(3)随机性(不确定性)

(4)潜在性(可能性)

(5)普遍性(广泛性)

(6)损失性(破坏性)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企事业单位或部门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的处理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衡量)、风险处理(风险管理决策)和风险监控(实施效果评估)。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判断其所面临的风险、引发风险事件的原因,以及确认风险个体(风险分量)的综合技术。

风险识别的主要任务是:风险管理者运用专业知识辨识本部门将面临哪些风险,通过归类、掌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并确定这些风险的性质,全面、系统的分析所面临的和可能发生的导致损失的风险事故及每一个

体。

风险识别必须弄清楚风险是从哪里发生的风险的起源是什么

不同的风险具有不同的风险来源,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风险分析

又称风险衡量,实际上可以称为风险估算。

主要任务:

根据已掌握的风险特征、时空分布等以往大量数据的统计资料来估算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等;

根据现场勘察到的有关风险主体的资料,分析各类建(构)筑物及其内部财产的抗风险能力来估算损失发生的概率及严重程度;

还要根据风险主体的重要性及发生风险的可能后果来估计与风险相关联的损失,可能对企事业单位、个人或家庭以及社会造成的影响。

损失分析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a.不仅要分析直接损失,还要评估次生灾害造成的间接损失。

表灾害效应分类表

b.根据对过往灾害损失评估以及今后同类灾害的预测,确定各种灾害不同强度下生命财产的受灾特征;

c.对造成建筑物、内存物和相关服务设施损失的各种主要灾害,在相同的成灾条件下,定量研究其规模及时间、地理分布。

d.对政府或风险管理者而言,在确定损失程度时还应注意遭受损失的风险单位个数。

e.还要考虑的问题是权衡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的相对重要性。

风险控制决策

风险控制决策的原则是:在不侵害国家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下,根据部门或单位面对的风险情况和和财务状况等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单位或部门安全要求和经济状况的风险管理方针和目标,然后确定各种控制风险的政令、技术对策和风险财务对策,力求以最小费用开支获得满足上述风险管理方针和目标的目的。

风险评估的作用

风险评估是认识和评价风险的有效方法,也是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准确的灾害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决策依据。

客观地认识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防范和化解风险,那么就能化险为夷。

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1 损害范围:自然单元中的反作用力。包括死亡、伤害、生产或经营损失等;

2 发生概率:相关频率的估计,这些频率可以是连续的或非连续的;

3 不确定性:计算信息化中、复杂系统中或评估风险的预言的不确定性;

普遍性:损害的地理分布;

持续性:损害的持续时间;

可逆性:损害的可恢复性;

延迟效应:起始时间和实际损害时间的延迟期;

潜在应用:广泛的社会影响,风险会产生社会冲突或暴行。

以雷电灾害为例,应用统计决策理论做以下三方面评估:

一是损失频率的评估

如针对某区域的雷击引起损失的频数、针对某行业或某系统的雷击引起损失的频数、针对某具体的建筑物引起损失的年预计雷击次数等。

二是灾害发生严重程度的可能性评估

利用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判断风险的严重性。国际上一般将风险划分为极高风险、高等风险、中等风险和低等风险四个级别。

三是如何以最少投资以换取防灾抗灾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决策手段评估。

损失频率的评估

损失频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风险事件,即损失发生的次数,它涉及到发生损失的单位、风险种类及损失类型。

具体的评估方法有定性分级和概率测算两种。

如果相关信息准确而且数量大(对雷电灾害而言,应有多年的相关数据),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分门别类的进行概率测算,使得风险损失频率的评估更加定量化,更加准确。

损失严重程度的评估

包括风险源的强度及风险对象抗灾能力的评估。

需要分别使用以下有关资料:

a.某灾害强度下,风险区各类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b.特定灾害的地理分布;

c.在特定风险区或具有某种特色地区,发生一定强度灾害的概率。

特定地区需要有自己的雷击强度概率分析

影响风险评估结果的因素

(1)风险意识

风险意识是作为人的风险对象,同时作为评估主体,在面对风险时的感知风险能力。

(2)风险态度

风险是无处不在和无时不有的,任何人、任何工程、任何项目都会不断的涉及风险。

风险态度是指风险主体对风险的看法和观点。

一般根据对风险的喜好程度将风险主体划分成风险爱好型、风险中庸型和风险逃避型等3种类型,

面对风险,应正视它并认识它,寻找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或让风险产生效益。风险评估就是人们处理风险的一种常用措施。

最令人担心的是由于知识不够而不知道风险的存在或对风险存在侥幸心理(冒险)。

影响风险评估结果的其他因素:

评估对象的复杂性、

评估资料的缺失性和真实性问题、

评估方法的科学性问题

评估参数的不合理性问题等。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一)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

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时,明确评估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提供以下5个评估原则供参考:

1、认清评估对象,选择符合其适用范围的评估标准。这要求在做风险评估时应该根据评估对象而有针对性的处理问题。

2、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要及时更新。由于各种技术和产品的更新与发展更加日新月异,滞后的评估方法和标准是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特别是LEMP危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时,通信、电子和网络等行业的发展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提出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3、抓住风险评估的两个关键因素,即评估结构(评估体系)和评估指标(评估参数)

4、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要以风险(损失)为中心,而不是以风险的来源为中心。这是因为雷电灾害的来源与损失相比而言是很难准确确定的。同时要尽量避免重复性计算或遗漏性计算。

5、风险是对于不同的评估主体(评估者)是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评估应该考虑评估主体的风险偏好。

(二)评估的工作流程和概念模型

评估工作应该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来执行。

第一:确定评估对象;

第二:明确评估范围;

第三:选择评估标准,包括评估体系、评估指标及其基准值;

第四:确定评价方法包括评估公式;

第五:收集信息,进行评估;

第六:提供评估结论包括评估等级,并提出适当的对策与相应的措施。

(三)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包括IEC61662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

QX3-2000评估方法

(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中的评估方法

(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中的评估方法(四) 雷电灾害风险分类

雷电灾害风险若按照风险的对象来划分的话,可以分为以下风险:R1:人员生命损失风险(人身风险);

R2:公众服务损失风险(责任风险);

R3:文化遗产损失风险(责任风险和经济风险);

R4:经济损失风险(经济风险,包括雷电造成的建筑物及其内存物、服务设施损毁以及活动中断等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按雷电损害源来分

(1)雷电直接击中建(构)筑物引起的生物伤害、物理损害、电气和电子系统失效等的风险;

(2)雷电击中建(构)筑物附近区域,由于雷击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引起的过电压导致电气电子设备失效和损毁等的风险;

(3)雷电直接击中与建筑物相连的服务设施引起的风险;

(4)雷电击中与建筑物相连的服务设施附近区域引起风险。

按雷电损害类型来分

根据需保护对象特性的不同,雷击可能会引起各种损害。其中最重要的特性包括: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内存物、用途、服务设施的类型以及所

采取的保护措施。

在实际的风险评估中,将雷击引起的基本损害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D1:生物伤害;

D2:物理损害;

D3:电气和电子系统失效。

雷电对建筑物的损害可能被限制在建筑物的某一部分,也可能扩展到整个建筑物,还可能涉及四周的建筑物或环境。(例如化学性或辐射性的扩散)

影响服务设施的雷电可以对线路或管道本身以及相关电气和电子系统造成物理损害。损害还可能扩展到与服务设施相连的内部系统。

按雷电损失类型来分

每种单独发生或共同发生的损害类型,可以在需保护对象中导致不同的间接损失(损失后果)。可能出现的损失类型取决于需保护对象的特性及其内存物。应当考虑以下几种类型的损失:

L1:人员生命损失;

L2:公众服务损失;

L3:文化遗产损失;

L4:经济损失(建筑物及其内存物、服务设施以及活动中断的损失)。

建筑物中的损失类型包括:

L1:人员生命损失;

L2:公众服务损失;

L3:文化遗产损失;

L4:经济损失(建筑物及其内存物的损失)。

服务设施中的损失类型包括:

L`2:公众服务的损失;

L`4:经济损失(服务设施以及活动中断的损失)。

在本部分中,服务设施中的损失,没有考虑人员生命损失这一损失类型。

建筑物中各种损害和损失类型对应的风险

风险和风险分量

风险R是年平均可能损失量。对于建筑物或服务设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类型的损失,应当对相应的风险进行计算。

建筑物中可能需要计算的风险包括:

R1:人员生命损失风险;

R2:公众服务损失风险;

R3:文化遗产损失风险;

R4:经济损失风险。

服务设施中可能需要计算的风险包括:

R’2:公众服务损失风险;

R’4:经济损失风险。

为了计算风险值R,应当定义并计算有关的风险分量(风险分量取决于损害源和损害类型)。

每种风险都是其对应风险分量的总和。在计算风险值时,可以按照损害源和损害类型对风险分量进行分组。

直接雷击引起的建筑物风险分量

R A:建筑物户外距离建筑物3m以内的区域中与接触和跨步电压造成生物伤害有关的风险分量。可能出现L1类型的损失,当有农业财产时,还可能出现L4类型的损失。

在本部分中,没有考虑雷击建筑物时,户内中因接触和跨步电压造成生物伤害的风险分量。

在特定的建筑物中,人们可能有遭受直接雷击的危险(例如停车库的

顶层或露天运动场)。这些情况也可以用本部分的理念来考虑)。

RB:与建筑物内因危险火花放电触发火灾有关的风险分量,这种情况还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危险。所有类型的损失(L1,L2,L3,L4)都可能发生;

RC:与LEMP造成内部系统失效有关的风险分量。所有情况下都可能出现L2、L4类型的损失,在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或医院或其他内部系统的失效马上会危及人员生命的建筑物中还可能伴随出现L1类型的损失。

邻近雷击引起的建筑物风险分量

RM:与LEMP引起内部系统失效有关的风险分量。所有情况下都可能出现L2和L4类型的损失,在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或医院或其他内部系统的失效马上会危及人员生命的建筑物中还可能伴随出现L1类型的损失。

雷击相连服务设施引起的建筑物风险分量

RU:与建筑物内雷电流注入入户线路产生的接触电压造成人身伤害有关的风险分量。可能会出现L1类型的损失,当有牲畜时,还可能出现L4类型的损失。

RV:与雷电流经过入户服务设施产生的物理损害(入户设施和金属部件之间的危险火花放电触发火灾或爆炸,通常位于线路入户处)有关的风险分量。所有类型的损失(L1,L2,L3,L4)都可能出现。

RW:与入户线路上感应出的并传导进入建筑物内的过电压引起内部系统失效有关的风险分量。在所有情况下都可能出现L2和L4类型的损失,在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或医院或其他内部系统的失效马上会危及人员生命的建筑物中还可能伴随出现L1类型的损失。

在本评估中所考虑的服务设施仅仅指进入建筑物的线路。基于管道已

经连接到等电位连接排,所以没有把雷击管道或管道附近考虑为损害源。如果没有安装等电位连接排,应当考虑这种威胁。

雷击相连服务设施附近引起的建筑物风险分量

RZ:与入户线路上感应出的以及传导进入建筑物内的过电压引起内部系统失效有关的风险分量。在所有情况下都可能出现L2和L4类型的损失,在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或医院或其他内部系统的失效马上会危及人员生命的建筑物中还可能伴随出现L1类型的损失。

在本评估中所考虑的服务设施仅仅是进入建筑物的线路。基于管道已经连接到等电位连接排,所以没有把雷击管道或管道附近考虑为损害源。如果没有等电位连接排,应当考虑这种威胁。

直接雷击引起的服务设施风险分量

R’V:与雷电流的机械、热力效应造成的物理损害有关的风险分量。可能出现L2、L4(疑为L’2、L’4)类型的损失,当有管道的时候,还可能出现L1类型的损失。

R’W:与电阻性耦合产生的过电压造成相连设备失效有关的风险分量。可能出现L2、L4类型的损失。

邻近雷击引起的服务设施风险分量

R’Z:与线路上的感应过电压造成线路或相连设备失效有关的风险分量。可能出现L2、L4类型的损失。

雷击相连建筑物引起的服务设施风险分量

R’B:与流经线路的雷电流的机械、热力效应造成物理损害有关的风险分量。可能出现L2、L4类型的损失,当有管道的时候,还可能出现L1类型

的损失。

R’C:与线路上的感应过电压造成线路或相连设备失效有关的风险分量。可能出现L2、L4类型的损失。

建筑物风险分量的组合

建筑物内所考虑的各种损失的相应风险分量如下:

R1:人员生命损失的风险;

R1=RA + RB + RC1) + RM1) + RU + RV + RW1) + RZ1)

1) 仅对于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或医院或其他内部系统的失效马上会危及人员生命的建筑物。

R2:公众服务损失的风险;

R2 = R B + R C + R M + R V + R W + R Z

R3: 文化遗产损失的风险;

R3 = RB + RV

R4:经济价值损失的风险。

R4 = RA2) + RB + RC + RM + RU2) + RV + RW + RZ

2) 仅对于可能出现牲畜损失的情形。

建筑物风险分量的影响因子

影响建筑物风险分量的建筑物特性以及可能防护措施特性在下表中给出。

建筑物风险分量的影响因子

1) 如果“自然”LPS或符合标准的LPS的引下线间隔小于10m,或采取遮拦措施时,与接触和跨步电压造成人身伤害有关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2) 仅对于格栅形外部LPS。

服务设施风险分量的影响因子

影响服务设施风险分量的服务设施的特性、与服务设施相连的建筑物的特性以及可能防护措施的特性在下表中给出。

服务设施风险分量的影响因子

建筑物风险分量的评估

基本方程

风险分量RA、RB、RC、RM、RU、RV、RW、和RZ,可以用以下一般式来表示:

RX= N X PX LX

式中:

N X是危险事件的次数;

PX是损害概率;

LX是损失后果。

1:危险事件的次数N X受到雷击大地密度 (Ng)、受保护对象的物理特性、其周围环境以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2:损害概率PX受到需保护对象的特性以及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的影响。

3:损失后果LX受到对象的用途、现场人数、公众服务类型、损害所影响的商品的价值以及限制损失量的措施的影响。

建筑物的直接雷击风险分量的评估 (S1)

下列关系式用于计算与建筑物遭受直接雷击有关的风险分量:

与生物伤害有关的分量(D1)

R A=N D P A L A

与物理损害有关的分量(D2)

RB=ND PB LB

与内部系统失效有关的分量 (D3)

RC = ND PC LC

建筑物的邻近雷击风险分量的评估 (S2)

以下关系式用于计算与雷击建筑物附近有关的风险分量:

与内部系统失效有关的分量 (D3)

RM = NMPM LM

雷击与建筑物相连的线路产生的风险分量的评估 (S3)

以下关系式用于计算与雷击入户线路有关的风险分量的评估:

与人身伤害有关的分量 (D1)

RU = (NL + NDa) PU LU

与物理损害有关的分量 (D2)

RV = (NL + NDa) PV LV

与内部系统失效有关的分量 (D3)

RW = (NL + NDa) PW LW

如果线路不止一个区段, RU, RV 和 RW 的值是各区段线路的RU、 RV 和 RW 值的和。只需考虑建筑物和第一个配线节点之间的各个区段。

如果建筑物有着多于一条并且布线方式不同的线路,应当对各条线路分别进行计算。

雷击与建筑物相连的线路附近产生的风险分量的评估 (S4)

以下关系式适用于计算和雷击与建筑物相连的线路附近有关的风险分量。

与内部系统失效有关的风险分量(D3)

RZ = (NI – NL) PZ LZ

如果建筑物有着多于一条并且布线方式不同的线路,应当对各条线路分别进行计算。

在本评估方法中,如果(N I–N L)<0,则假设(N I–N L)=0

与建筑物风险分量评估有关的参数

ISO-9001-2015版-风险评估程序实例

1.0 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制造过程中影响产品交付和产品质量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因素策划及实施。 2.0 目的 为了控制可能会影响产品交付和产品质量有关的风险,为风险识别、评估和降低 确定技术、工具和对其应用,特制定本程序。 3.0 设备要求 不适用 4.0 职责 4.1 设备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产生质量风险、检验文件的制定和更改以及设 备设施的可利用性、可维护性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2 营销主料采购和供应链辅料采购部负责对原辅材料采购、外包方和供方 业绩进行评估和控制;负责供方变化及其质量管理体系变化产生的风险 进行评估和控制; 4.3 销售/客服部和工程部负责不合格产品交付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4 质量安全部负责产品的检验与试验过程、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修 可能产生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5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人员能力、专项技能的符合性、组织机构变更以及关 键或重要人员的改变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风险控制。 5.0 程序 5.1 定义 5.1.1风险:有可能发生并有潜在负面结果的局面或境况 5.1.2 风险评估 评估来自可能发生的风险,考虑现有控制的适当性和决定该风险是否可接 受的过程。 5.2 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过程 1)评估准备----收集资料,制定计划 2)风险识别----事故类型,影响因数及机制 3)风险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严重程度,风险值的确定,风险分级 4)风险控制----制定方案,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5)登记重大风险项目 6)定期检查提出整改方案 5.3 风险源的识别 5.3.1 风险源的识别应考虑以下方面: 5.3.1.1与产品交付相关的风险评估应包括: 1)设施/设备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2)供应商绩效以及材料的可用性/供应

桥梁隧道风险评估流程方法

3.1 风险研究内容与分析目标 3.1.1 风险研究内容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评价管理去避免项目风险的产生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给工程带来的损失,以确保工程工期和造价不超过既定目标,同时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要求并安全顺利进行。对于水下公路隧道,风险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隧道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2)隧道建设风险分析评估; (3)隧道运营风险分析评估。 3.1.2 风险分析目标 (1)工程风险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估方法选择 根据水下隧道特点,进行隧道工程风险因素辨识、选定适宜的评价方法,建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表达及后果预测模型,对风险因子危险度进行定量评估研究。 (2)隧道建设期安全风险分析 根据国内外同类公路隧道建设实例调查,结合隧道工程特点开展隧道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事故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洞口失稳事故、突水(涌泥)事故、塌方事故、大变形事故、瓦斯事故、岩爆事故、工期等,并对风险进行详细

的分析与评估,评定各风险因素的等级,找出主要防范风险,并建议相应的风险对策。 (3)隧道运营风险分析 包括隧道结构稳定性风险分析,运营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及风险分析、消防设施可靠性及事故风险分析。针对隧道火灾事故,在模拟火灾烟气蔓延的基础上,分析火灾环境下隧道内人员疏散安全。 3.2 安全风险评估流程与评估方法 3.2.1 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评估与分析的基本流程为: 风险评估的步骤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及应急预案,风险评估的流程如图3.1所示。

1)风险辨识 (1)充分了解所需要研究的工程情况,收集资料,包括工程背景、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工程已有的研究报告等; (2)辨识隧道方案在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存在的风险,划分评价层次单元,对各评价单元的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进行分类识别; (3)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或定性描述方法,根据风险的存在形式和状态进行风险分类;

生产车间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验厂用)

1.编制依据 1.1相关标准 1)G BT/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2)A Q/T 9006-2010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3)G B 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4)Y C/T 384.1.2.3-2011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标准 5)G B 6441-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6)其他安全标准 1.2设备的有关资料 1)使用说明书 2)设备使用情况、维修记录、顾客投诉、意外事故记录等 3)其他资料 2.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文是对车间各工段主要设备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中对自查到的可能危害以及每一个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采取了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 3.安全风险自查分析 车间主要设备有:配电、锅炉、制冷、空压、真空、除尘及载货电梯等。持有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的员工有7x人,其中有5x人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资格证;车间设备管理人员中有4人持有特种设备管理资格证,车间领导、安全管理员、技术员及班组长共11人持有安全管理员资格证。形成了一支由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维修及操作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 评估小组人员组成: 评估小组从动力锅炉、配电、制冷空压、真空除尘、污水及电梯等主要设备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致险因子分析应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通过评估小组讨论的形式实施,并采用分工段开展分析。

3.1锅炉工段安全风险自评 4.表1:锅炉工段主要作业活动与典型事故类型对照表 表2: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 1) 压疮风险的评估: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大手术后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用Braden压疮风险护理单),病情严重者每天评估,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时,应48-72小时进行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2) 报告制度和程序: ①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低风险向护理组长报告;中度风险向病区护士长报告;高度风险向理部上报。 ②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Ⅲ期压疮,须报告病区护士长,并在24h 内报告护理部并填写好《压疮报告单》;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于72h 内填写《压疮报告单》报告护理部。 3)会诊制度: ①对护理效果不明显或Ⅲ期压疮、疑难病例需请外科会诊并提供指导。 ②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由外科伤口护理。 ③小组组织2人以上会诊,对其压疮的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为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 4)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使用《压疮(伤口)护理单》。5)压疮的处理:Ⅰ、Ⅱ期压疮由临床护士在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的指导下处理,Ⅲ期或者疑难伤口由接受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专责

护士进行处理。 6)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写《压疮风险护理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7)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护理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8)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压疮风险护理单》和《压疮(伤口)护理单》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压疮报告单》交上护理部。 9)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10)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①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3项中的1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②申报程序:科室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护理部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病例,护理部到病区核实,批准后登记在册。 ③跟踪处理:对批准的病例组织院内护理会诊,制订预防措施,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组织实施。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每周1~2次查房听取护士长汇报,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流程大纲纲要.docx

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组织确定信息安全要求的途径之一,属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通过风险评估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并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等级,从而对其实施有效控制,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1、在风险评估中,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1) 信息资产及其价值 2) 对这些资产的威胁,以及它们发生的可能性 3) 薄弱点 4) 已有的安全控制措施 2、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如下: 1)按照企业商务运作流程进行信息资产识别,并根据估价原则对信息资产进行估价 2)根据资产所处的环境进行威胁识别与评价 3)对应每一个威胁,对资产或组织存在的薄弱点进行识别与评价 4)对以采取的安全控制进行确认 5)建立风险测量的方法及风险等级评价原则,确定风险的大小与等级 风险评估的形式 风险评估的形式按照评估实施者的不同,可将风险评估形式分为自评估和检查评估两大类。 ◇自评估是由被评估信息系统的拥有者依靠自身的力量,对其自身的信息系统进行的风险评估活动。 ◇检查评估则通常是被评估信息系统的拥有者的上级主管机关或业务主管机关发起的, 旨在依据已经颁布的法规或标准进行的,具有强制意味的检查活动,是通过行政手段加强信息安全 的重要措施。 自评估和检查评估都可以通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机构进行风险评估的咨询、服务、培训以及风险评估有关工具的提供。而自评估是企业最不可或缺的安全评估方式,它是检查评估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不论是保证企业日常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还是满足上级检查评估,自评估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风险评估的流程 一般来说,电信IP 网络风险评估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确定评估范围:调查并了解 IP 网络节点的网络拓扑、评估对象、系统业务流程和运行环境,确定评估范围的边界以及范围内所有的评估对象; 2.资产识别和估价:对评估范围内的所有电信资产进行调查和识别,并根据该资产在 网络中的位置作用、所承载业务系统的重要性、所存储数据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对各资产的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解析

编制单位:深圳坪盐通道锦龙立交一标项目部 编制人: 审批人: 编制时间: 颁布时间: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路桥有限公司

一、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 2、交通部颂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 3、《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4、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 5、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 6、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梅岭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 二、工程概况 坪盐通道工程位于深圳市东部地区,基本呈南北走向连接坪山新区与盐田区,工程设计范围跨越坪山、盐田两区,北起坪山新区现状锦龙大道---中山大道交叉口,南至盐田区盐坝高速、规划盐港东立交,路线全长约11.24km,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为80km/h,双向6车道,全线共设大型立交两座,特长隧道一座,(马峦山隧道、左右线隧道长度越7.9km),桥梁多座(桥梁总面积约12万㎡)。 (三)、公路设计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 2、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隧道建筑限界: 4、洞内路面设计荷载: 5、行车方式:双向行车; 6、通风方式:机械通风; 7、隧道防水等级: (四)、桥梁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基准期: 2、设计荷载: 3、地震动峰值: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加速度(a)<0.05g,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按6度设防; 4、桥面全宽: 5、斜交角: (五)、工程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野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和钻孔揭露资料,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隧址区地层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和奥陶系新岭组(O3x)基岩。 (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 第四系残、坡积层(Q4e1+d1):主要由灰色、黄灰色角砾石(含碎石、块石)混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粘土混角砾石、低液限粘土组成,分布于山坡、山谷及基岩区表层,工程性质较差。 (2)奥陶系新岭组(O3x)

油品车间风险评估报告

油品车间风险评估报告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XX石化公司炼油业务 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油品车间 编制: 审核: 2009年12月1日—2009年12月4日

目录 (二)生产设备和设施的危险性 (17) (三)油品车间危险物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一.油品车间业务情况 1.1 油品车间简介 油品车间担负着XX石化公司与XX管输末站原油的接收,汽车、火车原油的卸车,原油加温、脱水、储存和付装置任务;收付、储存和输转各种原料油、半成品汽油、柴油,按要求对半成品汽油、柴油进行加剂调和,并负责成品汽油(90#、93#、97#)、柴油(0#、-10#、-20#)、石脑油、4#燃料油、油浆、液化气、丙烷等十几种油气产品的储存和发售工作,负责XX石化公司炼油业务部各类油品的计量交接工作。 油品车间共分三大生产区域,11个岗位:即油罐区、液化气及瓦斯系统、装卸油台区。油罐区由原油罐区、重油罐区、成品罐区、中间罐区、二成品罐区5个岗位组成;液化气系统包括液化气罐区和装瓶站2个岗位,瓦斯系统包括气柜和火炬2个岗位;装卸油台区包括汽槽、原卸、柴油台和轻油台4个岗位。 1.2车间的基本情况见表1.2-1。 表1.2-1 车间基本情况表

投产以来的工艺技改技措情况见表1.2-2。 表1.2-2 工艺技改技措表 1. 3工艺流程简介 1)原油流程 从XX站管输来的原油经XX末站进入原油罐区;汽车原油在原卸经1#、2#、3#下卸地槽卸入高位罐区,再转入原油罐区;火车原油经原卸厂3、厂4两道栈台38个下卸鹤位卸入原油罐区G-1、G-2零位罐,再转入原油罐区。原油在原油储罐内沉降、加温、脱水,含水合格后经原油泵房由付装置原油泵输送给常压装置。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流程示意图

事项责任部门决策提出部门 政策建议部门 项目报建部门 改革牵头部门 重大活动 承办部门 建立涉稳信 息直报点, 设立维稳信 息直报员, 及时发现上 报重大事项 实施中的稳 定风险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流程示意图 风险评估程序评估结果运用 成立组织机构评估主体集体进行 制定评估方案会审并作出决定 全面收集掌握评 估对象基本情况 高风中风低风 险不险化险可 认真开展社会调实施解风实施 查、民意收集、专险后 家论证、群众听实施 证,准确预测存在 风险。 编制评估报告及评 估 全面客观进行四 审核表报同级维稳 办 备案 性分析论证 准确确定风险 制定风险处置预案, 做 好相关化解工作,开 始 等级 组织实施 上报相关部门 审批跟踪监测管理 纪检、监察定期召开联 建立重大 事 在、人大、系会议,研 项社会稳 定 政协、维稳、判形势,通 风险评估 化 信访、新闻报情况,商 解季通报 制 媒体通过各定防范化解 度,掌握 情 自渠道实施措施 况,督促 落 监督 实整改措 施 决策原则 存在低风险的, 可以作出实施 的决策,但要 做好教育化解 工作,妥善处 理相关群众的 合理诉求 存在中风险的, 待采取有效的防 范、化解风险措 施后,再作出实 施的决策 存在高风险的,应 当区别情况作出 不实施的决策, 或者调整决策方 案、降低风险等 级后 再行决策 加强日常监 控,严格责 任追究

1/22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主管部门 投资主体计划总投资项目地址建设年限项目建设涉及区 域和群众情况 建设规模及主要 建设内容 项目手续审批涉 及单位 2/22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姓名工作单位职务组长 副组长 成 员 3/22

风险评估程序运用

风险评估程序的运用 新的审计准则强调“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所以07年考试的综合题就考了一个20分的综合题。从07年开始,考试的出题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审计的基础理论、方法(6-12章)占30%的分值、风险导向的审计理论(9-11章)占30%的分值,审计实务(13-17章)占30%的分值。其他的占10%左右的分值。当然审计报告是必考的,会结合审计实务一起考。 学习审计,要先有一个正确的思路。这非常关键,就是假设你是一个CPA,让你去审计,要知道先干啥,再干啥。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可能不知道审计在讲啥。像盖楼,你要先有一个图纸,比如要盖30层,然后再计算一下每一层要用多少砖、多少水泥,最后算一下整栋楼要用多少砖、水泥等,工程造价是多少钱,也就是要有一个计划。 审计的过程大体上是: 1、先了解一下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看看能不能审,对方是否诚信,自己是不是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知彼知已) 2、签订业务约定书(正式接手审计业务) 3、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也就是运用风险评估程序,看看哪里可能出错) 4、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施性程序。 也就是针对第3步评估出来的重大错报风险,有针对性的采取最恰当的审计程序,找出具体的错报。这实际上也就是风险应对

5、汇总错报,判断意见类型,出具报告。 大体上的过程是这样的,写得不够细。 第九章内容挺多,考试估计太多不会考死记硬背的东西,看一下07年的考题就知道了,会结合第13-17章的内控等考实务方面的题,这种机率比较高。 风险评估的思路也就是:先从总体上估计一下哪里可能出错(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程序(风险应对)。风险评估理念的好处是避免了审计的盲目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一、必须记记的内容(书上都有,指出来的是第9章的重点) (一)风险评估需运用的三大程序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2、实施分析程序(考实务可能要大量地用到分析) 3、观察和检查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6个方面(注意简答题) ⅰ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外部环境)ⅱ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内部环境) ⅲ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内部环境) ⅳ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内部环境) ⅴ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内、外部环境) ⅵ被审计单位的的内部控制(内部环境) 识别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上述各方面与以前各期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于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

车间厂房设施风险评估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一、风险评估小组组成 报告起草部门责任人签名报告日期 质量保证部QA 审核部门责任人签名报告日期 冻干车间 设备工程部 质量保证部主任 批准人责任人签名报告日期质量部经理 二.风险评估小组的职责 1.起草部门 1.1负责风险评估工作安排 1.2负责风险评估报告的实施 2.审核部门 2.1负责收集设备评估参数 2.2负责设备评估参数的审核 2.3负责生产工艺参数评估审核 3.批准人 负责风险评估总计划 三.概述 新建车间包括:冻干车间、粉针车间、头孢粉针车间、抗肿瘤冻干车间、水针车间和抗肿瘤水针车间。 新建车间位于生产区中部,位于现有车间的后面。车间北部为物流通道通道为混凝土硬路面。

新建生产厂房为四层(局部)框架结构,冻干生产车间位于一层,粉针车间位于二层左,头孢粉针车间位于二层右,水针车间位于三层左,抗肿瘤水针车间位于三层中,抗肿瘤冻干车间位于三层右,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冻干车间总建筑面积为1668m2,空气净化总面积为513 m2,其中D级洁净区面积为120m2,C级洁净区面积为162 m2,无菌B级洁净区面积为231m2,洁净区气流组织为紊流。 头孢车间总建筑面积为 m2,空气净化总面积为465m2,其中D级洁净区面积为20m2,C级洁净区面积为280 m2,无菌B级洁净区面积为165m2,洁净区气流组织为紊流。 抗肿瘤头孢车间总建筑面积为1668m2,空气净化总面积为513 m2,其中D 级洁净区面积为120m2,C级洁净区面积为162 m2,无菌B级洁净区面积为231m2,局部A级洁净区面积为18m2,洁净区气流组织为紊流。 水针车间总建筑面积为1668m2,空气净化总面积为323 m2,其中D级洁净区面积为175m2,C级洁净区面积为148 m2,洁净区气流组织为紊流。 抗肿瘤水针车间总建筑面积为1668m2,空气净化总面积为250 m2,其中D 级洁净区面积为95m2,C级洁净区面积为145 m2,洁净区气流组织为紊流。 抗肿瘤冻干车间总建筑面积为1668m2,空气净化总面积为355 m2,其中D 级洁净区面积为10m2,C级洁净区面积为205 m2,无菌B级洁净区面积为 140m2,洁净区气流组织为紊流。 空调系统由B级、C级和D级三个空调系统组成,是按照GMP要求设计、制造、安装的。三个系统机组集中安装在空调机房,机组设有蒸汽加热、加湿,冷冻水表冷及除湿,能够调节洁净房间的温湿度,B万级空调区设计风量25000m3/小时,该系统覆盖11个房间,C级空调区设计风量15000m3/小时,该系统覆盖16房间,D级空调区设计风量15000 m3/小时,该系统覆盖11个房间。 送风口类型 S1—500m3/h设计风量风口面积320×320mm2 S2—1000m3/h设计风量风口面积484×484mm2 S3—1500m3/h设计风量风口面积630×630mm2 S4—1500m3/h设计风量风口面积1175×580mm2

风险评估计划书

风险评估计划书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风险评估计划书 一、评估目的: 进一步发现业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内控缺陷,修订并完善内控程序文件、流程图,建立切合实际操作且控制环节、控制措施完善的内控制度文件。提升公司风险控制意识。 二、评估业务范围: (1)、投资管理循环 (2)、内控管理循环 (3)、综合管理循环 (4)、人事管理循环 (5)、公共安全管理循环 (6)、信息管理循环 三、风险评估准备 1、风险评估识别表的编制 参照股份公司内控评价表中对以上需做风险评估循环的风险点,依 我司实际情况,由各部分先进行风险点分析识别,编制风险评估识 别初表。 内控部依据内控评价表和各部门编制的风险识别表进行复核,汇总 发送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复核各风险点 四、风险评估工作步骤

第一步:由内控部向风险评估小组简单介绍风险目标设定、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本次风险评估重点:1、评估各循环的中、高度风险和一票否决项目。2、关注现有控制措施之后的剩余风险。) 第二步:评价小组进行风险评估流程 1.主管负责人介绍业务流程、操作方式、控制点、控制效果及目前 存在的问题; 2.对风险点进行集体表决法:出于对评估效率的考虑,由评估小组 集体表决,确定风险程度在现有的风险等级。 第三步:根据风险评估的讨论结果制定是否需要增加新的控制措施、整改纠正计划,内控部后续跟踪。 对于高、中、低的风险程度风险评估小组实施风险管理的整体 建议: 高度风险项目:公司职能部门及管理层需要重点关注,严格把 关,避免高风险的发生。 中度风险项目:公司职能部门及管理层需关注风险趋势变化, 做好日常控制,防止中度风险向高风险转化。 低度风险项目:公司职能部门及管理层需维持现有管理水平, 将低风险控制常态化。 第四步:总结报告 1.对风险点进行汇报,形成《风险汇总表》 2.撰写风险评估报告。 五、被评估方需配合的人员和要求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表及流程(完整版)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德庆县人民医院 一、为提高我院手术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发布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的通知》(医协会发[2009]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凡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三、医生、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并填写《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见附件)。 四、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安全、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充分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组织院内会诊后再进行评估,报医教科审批同意后方可手术。 五、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前24h主刀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逐项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就评价结果向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充分告知本次急诊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严重后

果,获得其知情同意。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必须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六、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 ①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 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 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 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②麻醉分级(ASA分级) 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Ⅵ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患者; P6:脑死亡的患者。 ③手术持续时间

风险评估程序

一、名词解释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二、SCRUBBER设备介绍 识别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 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 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 推荐风险消减对策 四、风险评估过程注意事项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考虑。 首先,要确定保护的对象(或者资产)是什么?它的直接和间接价值如何? 其次,资产面临哪些潜在威胁?导致威胁的问题所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三,资产中存在哪里弱点可能会被威胁所利用?利用的容易程度又如何? 第四,一旦威胁事件发生,组织会遭受怎样的损失或者面临怎样的负面影响? 最后,组织应该采取怎样的安全措施才能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就是风险评估的过程。 进行风险评估时,有几个对应关系必须考虑: 每项资产可能面临多种威胁 威胁源(威胁代理)可能不止一个 每种威胁可能利用一个或多个弱点 编辑本段风险评估的三种可行途径 在风险管理的前期准备阶段,组织已经根据安全目标确定了自己的安全战略,其中就包括对风险评估战略的考虑。所谓风险评估战略,其实就是进行风险评估的途径,也就是规定风险评估应该延续的操作过程和方式。 风险评估的操作范围可以是整个组织,也可以是组织中的某一部门,或者独立的信息系统、特定系统组件和服务。影响风险评估进展的某些因素,包括评估时间、力度、展开幅度和深度,都应与组织的环境和安全要求相符合。组织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恰当的风险评估途径。目前,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风险评估途径包括基线评估、详细评估和组合评估三种。 基线评估 如果组织的商业运作不是很复杂,并且组织对信息处理和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是很高,或者组织信息系统多采用普遍且标准化的模式,基线风险评估(Baseline Risk Assessment)就可以直接而简单地实现基本的安全水平,并且满足组织及其商业环境的所有要求。 采用基线风险评估,组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在行业、业务环境与性质等),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基线检查(拿现有的安全措施与安全基线规定的措施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得出基本的安全需求,通过选择并实施标准的安全措施来消减和控制风险。所谓的安全基线,是在诸多标准规范中规定的一组安全控制措施或者惯例,这些措施和惯例适用于特定环境下的所有系统,可以满足基本的安全需求,能使系统达到一定的安全防护水平。组织可以根据以下资源来选择安全基线: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例如BS 7799-1、ISO 13335-4; 行业标准或推荐,例如德国联邦安全局IT 基线保护手册;

压疮风险评估,报告制度,工作流程图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 一、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一)对压疮、难免压疮的风险评估与报告实行三级监控及管理。(二)各病房对卧床患者、危重患者、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必须进行压疮筛查并登记。 (三)对有可能发生难免压疮的高危患者,须申报难免压疮。 1、申报范围:对卧床、危重、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使用Braden评分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Braden评分<12分,患者高度水肿、极度消瘦等,申报难免压疮。 2、申报程序:病房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护士长审核并填写意见后上报护理部登记在案。 3、监控处理:病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必要时可申请院内护理会诊,护士长督查措施的落实并进行效果评价,护理部随时抽查,定期检查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四)对已上报的难免压疮患者,病房要加强管理,加强健康宣教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监控和评估,Braden评分>18分,可停止监控,护理部不定期到各病房进行检查。 (五)患者发生压疮或患者入院时带入压疮,须报告护士长,在24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由护理部审核,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六)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应主动上报,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护士长及科室绩效考核。

(七)各病房设立压疮、难免压疮登记本,对压疮、难免压疮进行登记,护士长要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二、报告流程 1、压疮报告流程

1、压疮风险评估流程

三、压疮的诊疗及护理规范 (一)定义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损害,如果溃烂和坏死。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故目前倾向于将压疮改称为“压力性溃疡或压力性伤口”。2007压疮的新定义: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符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 手术压疮的定义:术后2小时到术后六天之内的压疮。 (一)好发部位 压疮多发生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并与卧位有密切的关系。 平卧位:枕部、肩位:枕部、肩胛、肘部、骶尾部、足跟 俯卧位:面颊、耳廓、肩峰、膝部、足趾、乳房(女性)、生殖器(男性)。 侧卧位:耳部、肩峰、肋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 截石位:肩胛、肋部、坐骨粗隆、腘窝、足跟 (二)高危患者 1、神经系统疾病病人:自主活动受限,长期卧床,身体局部组织长时 间受压。 2、老年人:>70岁。 3、肥胖者:加大了承受部位的压力。 4、身体衰弱、营养不佳者:受压处缺乏保护。

风险评估方法和标准

恒鑫集团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一、概述 恒鑫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风险评估就是对公司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进行判断的过程。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两个方面。 二、风险评估的范围 按照公司内控体系阶段性建设计划,公司风险评估现阶段的范围是:公司层面风险和业务层面风险,业务层面风险主要针对关键业务流程的风险进行评估。 三、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公司风险评估主要经过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反应等五个基本程序来进行。 1、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 确立公司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是公司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 (1)风险管理理念 公司风险管理理念是公司如何认知整个经营过程(从战略制定和实施到企业日常活动)中的风险为特征的公司共有的信念和态度。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反映出公司的价值,影响公司文化和经营风格,也会影响应用公司风险管理要素的方式,包括识别风险的方式、可接受的风险种类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公司坚持“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集中体现了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和行为的价值取向,也反映出了公司实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 (2)风险接受程度 风险接受程度是指公司在追求目标实现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它反映了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反过来又影响企业文化和经营风格。在制定企业战略时要对风险接受程度加以考虑,同时,公司的风险接受程度选择也应与制定的公司战略相一致。一般来讲,风险接受程度分为三类:“高”、“中”或“低”。公司从定性角度考虑风险接受程度,整体上讲,公司把风险接受程度确定为“低”类,即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态度,可以接受较低程度的风险发生。 2、目标制定 目标制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的前提。公司必须首先制定目标,

风险评估的基本过程

风险评估的基本过程 风险评估是组织确定信息安全需求的过程,包括资产识别与评价、威胁和弱点评估、控制措施评估、风险认定在内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和准备 组织在正式进行风险评估之前,应该制定一个有效的风险评估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限定评估的范围,建立相关的组织结构并委派责任,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采集风险评估所需的信息和数据。具体来说,风险评估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目标——开展风险评估活动的目的,期望得到的输出结果,关键的约束条件(时间、成本、技术、策略、资源等)。 范围和边界——既定的风险评估可能只针对组织全部资产(包括其弱点、威胁事件和威胁源等)的一个子集,评估范围必须首先明确。例如,研究范围也许只是确定某项特定资产的风险,或者与一种新型攻击或威胁源相关的风险。此外,必须定义风险评估的物理边界和逻辑边界。逻辑分析边界定义了分析所需的广度和深,度,而物理系统边界则定义了一个系统起于哪里止于何处,比如一个与外部系统相连的系统,必须对其所有的接口特性进行描述。 系统描述——进行风险评估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对受评估系统的需求、操作概念和系统资产特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必须识别评估边界内所有的系统。 角色和责任——组织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小组应该包括具有安全评估经验和熟悉组织运作情况的成员,还应该包括管理层、业务部门、人力资源、IT 系统和来自用户的代表,如果需要,还应该聘请外部的风险评估专家来参与项目。此外,组织的信息安全官、IT 系统安全管理员也都应该承担各自的责任。最重要的一点,组织的高级管理层一定要参与并支持风险评估项目。 风险评估行动计划——确定风险评估的途径和方法,计划评估步骤。 风险接受标准——事先明确组织能够接受的风险的水平或者等级。 风险评估适用表格——为风险评估过程拟订标准化的表格、模板、问卷等材料。 制定风险评估计划之后,组织首先要为正式实施风险评估做准备。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多种途径去采集信息,包括: 专家经验(来自内部或外部专家、专业组织的统计公布信息)集体讨论或小组讨论系统分析(包括技术性分析和业务分析) 人员访谈 调查问卷

ISO27001风险评估程序

ISO27001风险评估程序 1目的 为了对公司的信息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评估组织信息资产所面临的风险并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以确保风险被降低或消除,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适用于对公司的信息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3职责与权限 3.1信息安全委员会 ?制定资产评估准则,确定风险评估方法; ?负责对控制目标、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审。 ?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 ?指导各部门进行风险评估; ?汇总和分析风险评估结果,作出风险评价; ?制定风险处理计划,向信息安全委员会提交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3.3各部门 ?各部门资产负责人按规定维护相关资产。 ?识别并列出跟本部门业务有关的资产; ?对本部门资产进行风险评估。 4风险评估程序和工作流程 4.1风险评估与管理 4.1.1过程识别 在ISMS范围内,各部门识别本部门涉及的主要业务过程及使用的各类信息资产。 4.1.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依据有关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即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4.1.3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识别、控制、消除、减小可能影响信息系统资源的不确定事件的过程。指导和控制一个组织的风险的协调的活动。 4.1.4风险评估方法 结合公司在风险评估时投入的时间、人力、成本等各方面的因素,公司采用基本风险评估方法。基本的风险评估方法是指应用直接和简易的方法达到基本的安全水平,就能满足组织及其业务环境的所有要求。公司采用这种方法使得组织在识别和评估基本安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获得对信息资产的基本保护。 4.1.5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区分 风险管理是把整个组织内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整个过程。 ?是一个持续的周期,通常以一定的间隔重新开始来更新流程中各个地区阶段的数据 ?是一个持续循环、不断上升的过程。 风险评估是确定组织面临的风险并确定其优先级的过程,是风险管理流程中最必须、最谨慎的一个过程。 ?当潜在的与安全相关的事件在企业内发生时,如变动业务方法、发现新的漏洞等, 组织都可能会启动风险评估。 4.2 风险评估实施流程 总要求:组织应根据整体业务活动和风险,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并改进文件化的ISMS。

风险评估及业务流程层面

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情况评价表 被审计单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索引号: B4 项目:了解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结论汇总表会计年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编制:复核: 日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日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序号主要控制活动 受影响的主要认定 是否 存在 / 是 否存 在补 偿性 控制 是否得 到执行是 否 测 试 有 效 性 存 在 \ 发 生 完 整 性 权 利 和 义 务 计 价 和 分 摊 准 确 性 截 止 分 类 是 / 否 / 不 适 用 索 引 号 (一)采购与付款(受影响的主要纳税申报表项目:存货、应付款项、预付款项、固定资产) 1 采购活动经过适当人员的审批√是是是 2 仓库/其他部门收到货物(含固定资产,下同)后与请购单、 采购订单核对 √是是是 3 货物在验收、质量检验合格后入库√√√是是是 4 入库单连续编号是是是 5 入库单及时传递至财务部门√是是是 6 财务部门根据采购订单,验收单及入库单入账√√√√是是是 7 采购人员的付款申请,报适当人员批准,财务部门核对发票后 予以支付货款 √是是是 8 与供应商定期对账√√√是是是(二)销售与收款(受影响的主要纳税申报表项目:营业收入、应收款项、预收款项、应交税费) 1 定期更新并严格执行定价政策、信用政策、折扣政策、收款政 策 √√是是是 2 客户信用管理与销售合同(订单)的签订、审批职责分离√是是是 3 销售合同(订单)/ 发货单据按规定的流程及时传递至财务、 仓储等部门 √√是是是 4 仓库根据经过审批的有销售部门制作的发货通知/提货单安排 发货 √是是是 5 发货单据连续编号√是是是 6 财务部门将出库单/发货单、销售合同(订单)与销售发票核 对一致后进行账务处理 √√√√√√是是是 7 销售部门与仓储部门定期核对货物销售数量与实际发运数量√√√是是是 8 定期与客户对账,并调查发生的差异√√√√是是是 9 定期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并催收逾期应收账款√是是是 10 根据坏账准备政策定期计提、冲销坏账准备√是是是 11 经过适当的批准核销坏账√√是是是 12 销售退回和折扣、折让经有关负责人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是是是 13 财务部门核对退货数量和销售价格后,开具红字发票并进行账 务处理 √√√是是是 (三)仓储与生产(受影响的主要纳税申报表项目:存货、主营业务成本) 1 依据经过审批的领料单领料√是是是 2 产成品经验收后入库√√是是是 3 产成品入库单连续编号√是是是 4 财务部门依据领料单、入库单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是是是 5 定期盘点存货,经批准财务部门对盘盈、盘亏进行账务处理√√是是是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本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一、评估目的 为保障全处生产经营任务的正常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规定,我处组织了对全处危险作业环境和岗位进行风险评估,以此减少或 单位:工程科、预算科、项目一部、项目二部、材料科、新型建筑材料厂工作内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一、工作内容及步骤 1、按照工程管理程序的要求或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 2、深入工地现场进行现场变更,检查工程质量、进度,核实现场工作量。

3、隐蔽工程旁站监理、验收,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竣工验收。 4、工地现场有关事项协调。 5、出发前按照安全规定着衣、头戴安全帽 二、危害(隐患)分析和削减措施 1、人的不安全因素: 2、施工作业区安全防护缺陷 (1)临时用电电线、开关等电器设施绝缘强度不够,线路架设与热源、火源、车辆及行人通道安全距离不足,电器设备未安装或为合理选用保险装置以及超负荷使用,易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2)脚手架、吊架材料及架设为满足工程施工安全要求,施工用梯、栏、板不坚固、牢靠,尚未投入使用的危险作业区未加装临时防护装置等,易发生

高处坠落跌伤事故。 (3)施工人员未按规定传递或在高处堆放工具、物件,双层之间未加装防护隔板、罩棚、围栏或其他隔离措施,易发生工具、物件高处坠落砸伤事故。 (4)危险作业区无警示标志或禁行围栏,易发生高处坠落跌伤,工具、物件高处坠落砸伤及触电伤害事故。 物件, (2)冬季进入露天作业区易结冰,易发生平地摔伤事故伤害。 削减措施: (1)雨、雪、雾天气尽量减少出行工地现场。 (2)冬季或雨季(非雷雨天)进入露天作业区,应采取防滑措施,如撒沙子、锯末、炉灰等,以增大摩擦阻力。

风险评估及案例

目录 [隐藏] 1风险评估的定义 2风险评估的内容 3风险评估任务 4风险评估过程注意事项 5风险评估的三种可行途径 5.1基线评估 5.2详细评估 5.3组合评估 6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 风险评估的定义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 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风险评估的内容 (1)对风险本身的界定。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强度;风险持续时间;风险发生的区域及关键风险点。 (2)对风险作用方式的界定。包括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否会引发其他的相关风险;风险对企业的作用范围等。 (3)对风险后果的界定。在损失方面:如果风险发生,对企业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如 果避免或减少风险,企业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在冒风险的利益方面:如果企业冒了风险, 可能获得多大的利益?如果避免或减少风险,企业得到的利益又是多少? 风险评估任务 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包括: *识别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 *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 *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 *推荐风险消减对策 风险评估过程注意事项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考虑。 首先,要确定保护的对象(或者资产)是什么?它的直接和间接价值如何? 其次,资产面临哪些潜在威胁?导致威胁的问题所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三,资产中存在哪里弱点可能会被威胁所利用?禾U用的容易程度又如何? 第四,一旦威胁事件发生,组织会遭受怎样的损失或者面临怎样的负面影响?最后,组织应该采取怎 样的安全措施才能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就是风险评估的过程。 进行风险评估时,有几个对应关系必须考虑: *每项资产可能面临多种威胁 *威胁源(威胁代理)可能不止一个 ?每种威胁可能利用一个或多个弱点 风险评估的三种可行途径 在风险管理的前期准备阶段,组织已经根据安全目标确定了自己的安全战略,其中就包括对风险评估战略的考虑。所谓风险评估战略,其实就是进行风险评估的途径,也就是规定风险评估应该延续的操作过程和方式。 风险评估的操作范围可以是整个组织,也可以是组织中的某一部门,或者独立的信息系统、特定系统组件和服务。影响风险评估进展的某些因素,包括评估时间、力度、展开幅度和深度,都应与组织的环境和安全要求相符合。组织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恰当的风险评估途径。目前,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风险评估途径包括基线评估、详细评估和组合评估三种。 基线评估 如果组织的商业运作不是很复杂,并且组织对信息处理和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是很高,或者组织信息系统多采用普遍且标准化的模式,基线风险评估(Baseli ne Risk Assessment )就可以直接而简单地实现基本的安全水平,并且满足组织及其商业环境的所 有要求。 采用基线风险评估,组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在行业、业务环境与性质等),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基线检查(拿现有的安全措施与安全基线规定的措施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得出基本的安全需求,通过选择并实施标准的安全措施来消减和控制风险。所谓的安全基线,是在诸多标准规范中规定的一组安全控制措施或者惯例,这些措施和惯例适用于特定环境下的所有系统,可以满足基本的安全需求,能使系统达到一定的安全防护水平。组织可以根据以下资源来选择安全基线: ?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例如BS 7799-1、ISO 13335-4 ; *行业标准或推荐,例如德国联邦安全局IT基线保护手册; *来自其他有类似商务目标和规模的组织的惯例。 当然,如果环境和商务目标较为典型,组织也可以自行建立基线。 基线评估的优点是需要的资源少,周期短,操作简单,对于环境相似且安全需求相当的诸多组织,基线评估显然是最经济有效的风险评估途径。当然,基线评估也有其难以避免的缺点,比如基线水平的高低难以设定,如果过高,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限制过度,女口果过低,可能难以达到充分的安全,此外,在管理安全相关的变化方面,基线评估比较困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