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热应激的生理变化机制

动物热应激的生理变化机制

动物热应激的生理变化机制
动物热应激的生理变化机制

文献综述题目:动物热应激的生理变化机制

动物热应激的生理变化机制

摘要:随着畜牧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的逐步深入畜禽应激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动物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有关动物应激机理的研究则更加引人注目。因此只有彻底弄清楚HSPs的调控机制才有可能了解应激的作用本质,为应激的研究提供参考,从而为动物生产中的应激监测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热应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是动物在不良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组特异性蛋白质,任何应激均可诱导机体的HSPs合成增加,它能使动物迅速适应环境变化,保护机体不受或少受损害。HSPs作为应激的调控蛋白对阐明动物的应激机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热应激反应的最大特点是在应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合成增加,而正常蛋白质的合成则受到抑制。从而对机体的生长代谢、免疫功能等造成影响。文章综述畜禽热应激发生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运用系统动物营养学的思维方法,从动态和整体的角度探讨畜禽热应激生理变化规律。

关键词:畜禽;热应激;生理变化;系统动物营养学

热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所做出的非特异性生理反映的总和。随着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迅速发展,热应激对畜禽生产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显示,热应激严重影响机体呼吸、循环、消化、免疫和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使机体新陈代谢发生改变。但有关畜禽热应激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多从静态和局部的角度出发,少有以机体整体为研究对象,动态的研究热应激发生发展规律的报道。文章运用系统动物营养学的思维方法,以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动态和整体的角度探讨畜禽热应激生理变化规律。

1.畜禽热应激生理变化规律探讨

在大量的试验研究中,对温热环境强度量化和统一的困难,可能也是造成各试验结论不一致甚至相悖的原因之一。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是机体新陈代谢的2个方面,热刺激下机体散热受阻导致能量代谢失衡,引起物质代谢失衡,机体便做出一系列反映来维持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运动着的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可推测机体对热应激的调节同样有一个发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1.1开始阶段

只有能量代谢平衡受到破坏。当温热环境最开始作用于机体时,抑制了机体的散热,在很短时间内(也许是数十分钟到数小时)无法散发的热量在体内蓄积,引起体温的细微变化,作用于体内的温度感受器(如颈动脉窦的温度感受器)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与体表神经末梢由于温热刺激而产生的神经冲动一同传至中枢神经;中枢首先从行为调节与加强机体散热上做出反映,机体表现出一系列有利于散热的行为与生理变化,如静止、伸展四肢及轻微喘息等[1]。正如Zhou和Yamamoto(1997)的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使肉鸡呼吸频率升高,此时机体的物质代谢平衡没有受到影响。

1.2发展阶段

由能量代谢失衡导致物质代谢失衡。当上述调节不能有效散热,机体散热仍然受阻时,体内热量会继续蓄积,体温持续升高,正如大量报道显示,热应激下机体体温显著升高。此时,温度效应器继续被刺激,于是中枢对散热的调节进一步加强,呼吸频率剧烈上升,体表血管进一步扩张,血流进一步加快。此时饮水的增加是与机体加强蒸发散热相适应的。有报道指出,高温刺激时肉鸡的呼吸频率从25次/min猛增到150次/min[2]。

这时体温的明显升高破坏了机体内环境中温度的衡定,同时呼吸率的上升引起呼吸性碱中毒,也破坏机体内环境中PH衡定,大量研究都曾指出,热应激时鸡血液PH显著升高,而碱储(BE)下降。此时,由于内环境温度和酸碱度平衡遭到破坏,体内的生命物质,如各种功能蛋白质、核酸等及与之相关的多种生化反应处于不适宜的环境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明显的如细胞内蛋白质变性、细胞凋亡加速及HSPs的迅速表达等。Wang等(1998),Zulkifli等(2002)的研究指出,畜禽在热应激状态下HSPs 家族得到高表达,这时还可从超微组织结构观察到机体热损,李静等(2004),宁章勇等(2003)的报道,热应激引起肉鸡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和免疫等系统的器官组织发生充血、出血和水肿,实质细胞颗粒变性、水泡变性和脂肪变性。此时由热应激造成的热代谢不平衡最终破坏了机体的物质代谢平衡[3][4]。

1.3 严重阶段

机体对整体物质与能量代谢进行调节。在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由物质代谢紊乱而产生的异常或过量化学物质刺激着机体的化学感受器。此时,中枢将接收到从温度与化学感受器传来的双方面的神经冲动作用,机体将从整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2方面来维持其内环境平衡。一方面,对热平衡的调节,由于散热已发挥到极致,机体将从降低产热量来试图恢复热平衡。表现为降低采食量,从而减少消化吸收产热;通过抑制HPT轴,降低血清甲状腺浓度来降低基础代谢,减少产热。Brigmon等(1992),呙于明(1998),赵芙蓉(1993)等都对热应激抑制鸡的甲状腺分泌有过相似的报道。许多研究指出,耐过缓慢热应激的畜禽,甲状腺明显萎缩。也许可推测,对高温能长期耐受的机体在根本上是由于其基础代谢的降低。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哺乳动物,其静止能量代谢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动物低,正是动物对热长期适应的结果。另一方面,机体对物质代谢平衡的调节,由于内环境遭破坏,细胞内各种生命物质受损,影响着细胞内的各种生化反应,威胁机体的生命。HSPs开始大量合成,作为分子伴侣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折叠、装配、运输和通过降解及抗氧化、协同免疫和抗细胞凋亡等作用对应激和再次出现的应激产生保护和耐受,维持着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此时,各种蛋白(大量的HSPs,一些由于变性必需补充的功能蛋白质等)不断合成,同时HSPs和一些未知因子对内环境稳定起维持作用,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而此时机体采食量却下降,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因此机体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来抑制机体合成代谢,减少非必需的能量消耗,加速

分解代谢,为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提供足够的能源。表现为交感—肾上腺肾髓质系统兴奋,HPA轴兴奋,HPT轴兴奋,HPG轴抑制等,这些都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非特异性反应。从而使血浆中儿茶酚胺类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甲状腺素和性激素降低,分解代谢加强,合成代谢降低,大量能量被用于机体对抗热应激,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1.4 结束阶段

新平衡的获得或自身调节的失败。最后,当机体从整体的新陈代谢(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上对机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进行调节后,若热平衡得以恢复,则机体对温热环境表现出适应,采食量、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损伤等逐渐恢复,直至接近于正常,但与热应激前相比。最显著的区别就是甲状腺的萎缩,意味着基础代谢的降低。有报道指出,生长猪在环境温度为33℃条件下饲养,比饲养于23℃环境下甲状腺质量减轻18.4μg/kg。

若机体的整体调节仍然不足,则其散热继续被阻碍,体内温度持续升高,内环境由于温度不断升高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最终结果是细胞无法适应高温的内环境,无法完成必需的生命活动而导致机体热死。从另一个角度看,机体死亡后,与环境自由的进行热交换最终仍然是死亡的机体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的新平衡。

2 畜禽热应激生理变化规律研究现状

畜禽的热应激是机体整体对温热环境的反映,十分复杂。在大量的试验中,常常对动物在热应激情况下的一些行为学、生理学(生理、生化和内分泌激素)和免疫学指标或参数进行深入研究。

2.1热应激对动物呼吸和体温的影响

动物在受到热应激后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快速发生改变。Zhou和Yamamoto(1997)的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使肉鸡呼吸频率升高。Yanagi等(2002)报道,急性热应激时肉鸡深部体温(DBT)逐渐升高,而且环境温度越高对DBT的影响越大[5]。

2.2 热应激对动物内脏器官组织形态与机体过氧化状态的影响

宁章勇等(2003),李静等(2004)都报道,热应激引起肉鸡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和免疫等系统的器官组织发生充血、出血和水肿,实质细胞颗粒变性、水泡变性和脂肪变性[3][4]。鲍恩东等(2004)报道,AA 肉鸡组织脏器在急性热应激初期即开始出现较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Aoyagi(1997)报道,短期高温应激使鸡血浆和肝脏中的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显著升高。林海等(2001)报道,急性热应激下,(32℃,24h),血浆和肝脏中脂质过氧化物(LPO)显著升高。而过氧化程度升高表明机体在热应激状态下受到损伤。

2.3 热应激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3.1 PH

Dridi(1993),李静等(2004)及其他一些研究者都曾指出,热应及其他一些研究者都曾指出,热应激时鸡血液PH显著升高,而碱储(BE)下降,在热暴露一定时间后出现失代偿代谢性酸中毒。然而也有不一致的报道。Altan等(2000)将35日龄肉鸡在38℃左右热暴露2h发现,肉鸡直肠温度升高,但酸碱平衡未受到影响。刘凤华等(1998)研究认为,蛋鸡热应激后,血气指标变化不显著。

热应激导致呼吸性碱中毒被认为是由于应激初期呼吸频率升高引起血液中的CO2和H+浓度下降并导致酸碱不平衡而引起。随后发生的失代偿代谢性酸中毒则是由于热应激后期,分解代谢加强,体内酸性物质积累,同时急促呼吸有所缓和,导致酸碱不平衡而引起。

2.3.2 血糖和血清酶

热应激可导致血糖和血清酶活性变化。在正常情况下,组织特异性酶在血液中的活性很低,热应激使组织器官受到损伤时,它们从组织器官中溢出进入血液,使血液中浓度增加,活性提高。Vecerek等(2002)报道,16日龄肉鸡体内的血糖浓度随环境温度的逐渐升高而显著增加[6]。Sandercock(2001)报道,32℃,相对湿度75%环境中2h 应激使肉鸡血浆中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增加,而且鸡的日龄越大,CK浓度变化也越大。关于热应激使肉鸡血浆CK浓度增加有大量报道。

但也有报道称,有些热应激试验中,并没有发现组织特异性酶的显著变化。可能作为应激源的温热环境与不同动物对热应激的反应都很复杂,二者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清中的酶活,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2.4 热应激对机体神经内分泌与免疫机能的影响

自从认识到机体应激现象后,对其的经典解释是: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刺激源作用下发生的非特异性反应。并进一步认为,动物在受到应激时,包括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下丘脑—垂体—(HPG轴)等神经内分泌轴在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或兴奋或抑制,以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防御力来抵抗刺激对机体的不良作用(杨明等,2002)。

2.4.1 内分泌的变化

关于热应激对畜禽内分泌的影响有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甲状腺素(T3和T4)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上,以此反映整个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在大量的研究中,一般都认为机体在热应激下T3浓度显著下降,甲状腺明显萎缩或有萎缩趋向;大多数赞同机体在热应激下血清中皮质激素浓度升高。Brigmon等(1992),呙于明(1998),赵芙蓉(1993)都对热应激抑制鸡的甲状腺分泌有过相似的报道。而Geraert等(1996)许多研究者则都对鸡热应激状态下肾上腺活动增强,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分泌增加以调节盐、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有过报道。

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机体所有的器官和组织,并主要是以T3发挥生物学效应,对生长、发育、代谢和组织的分化等各个方面均有影响,它的分泌关系到机体的代谢和产热,是动物体维持基础代谢的重要激素,也是动物调节产热以维持体内热平衡的重要激素。而在热应激期间肾上腺分泌的皮质激素以由束状带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和皮质酮等为主。它们能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正常反映,抑制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促进糖的异生和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长素的脂肪动员,及对糖元分解起“容许作用”,从而引起相应代谢加强。

热应激时甲状腺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的变化被认为是分别通过HPT轴和HPA 轴来实现的:机体在热应激状态下,下丘脑TRH分泌减少,引起垂体TSH减少,HPT 轴的活动受到抑制,甲状腺素分泌减少,最终降低机体的基础代谢,减少产热,维持内环境平衡;同时下丘脑CRH分泌增多,并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转运到垂体前叶刺激ACTH 分泌和释放,ACTH可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HPA轴兴奋,最终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进入血液循环发挥生理作用。

热应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也是机体非特异性反映之一。有关该系统在畜禽应激反映中的机制研究较少。

2.4.2 热应激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在热应激情况下,机体免疫机能受到抑制。蔡亚非,杜娟等(2005)在奶牛方面及章勇等(2004)在鸡方面得出相似结论。

目前认为,热应激对免疫机能的抑制主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GC)分泌增加,与淋巴细胞上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并转移到细胞核,结合在核酸基因的调节位点上,激活基因的转录,转录的mRNA进入胞质后,核酸酶基因被翻译成核酸酶蛋白,然后返回到细胞核并在核粒位点降解基因组,从而扰乱基因转录,导致变异蛋白合成,最终引起淋巴细胞溶解,抑制机体的免疫机能。

可见热应激下GC大量分泌,在促进机体的分解代谢以抵抗应激的同时也破坏了机体的免疫机能。

2.5 热应激蛋白(HSPs)

热应激蛋白又称为热休克蛋白,是一切生物细胞在受热、病原体和理化因素等应激原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类在生物进化中最保守产生的一类在生物进化中最保守的(Buchmeier,1990)[7]并由热休克基因编码的伴随细胞蛋白质(Hatayama等,1997)[8]。Ritossa(1962)在果蝇的热应激试验中首次发现,按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及同源程度可划分为不同的家族,如HSP70家族和HSP90家族等。其中最主要的是HSP70(王鹏举等,2000)[9]

Wang等(1998),Zulkifli等(2002)及相关的大量研究表明,畜在热应激状态下HSPS 家族得到高表达,并且机体热耐受力的形成与HSPS(特别是小分子HSPS)的表达有密

切关系。

现在认为,HSPS主要是作为分子伴侣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折叠、装配、运输和通过降解及抗氧化、协同免疫和抗细胞凋亡等作用,对应激和再次出现的应激产生保护和耐受(Welch,1993)[10]。显然,机体在热应激情况下,神经内分泌,免疫机能,HSPS表达之间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机体为了对抗温热环境的不良影响、维持自身平衡而在整体上对新陈代谢进行的调控。因此, HSPS又称应激蛋白(stress protein,SP) ,但习惯上仍称热应激蛋白。它是目前已知的最保守的分子同一家族内高度同源[11]。

3 小结

大量事实证明,热应激严重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降低采食量、日增质量、胴体品质、饲料转化率、产奶量和存活率等,给畜牧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寻找有效的热应激防制措施是众多畜牧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在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当中,对畜禽热应激的防制措施可归纳为2个方面:1)对畜禽生存小环境的控制,目标是较快降低小环境的温度。如对畜禽舍进行隔热和遮阴(使用隔热建筑材料、搭建凉棚、在建筑物周围植树等)的处理;通过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相结合,加强舍内气流速度;使用湿帘或喷雾装置降温及安装空调等。这类措施大多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环境温度,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热应激的发生。2)通过各类添加剂或改变日粮营养浓度对畜禽机体进行调控。关于这方面有大量研究,如补充电解质和各种维生素,补铬,饮水中加入葡萄糖,调整日粮能量、蛋白的浓度及在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和镇静剂等。但这类措施对畜禽热应激的缓解效果不一,缺乏效果明显、具有普遍可操作性的防制措施。

到目前为止,对畜禽热应激发生机制,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不够清晰透彻,是热应激防制措施研究的阻碍之一。要在热应激防制措施研究上有新的突破,有待于对畜禽热应激机制更深入的认识。

畜禽热应激是机体对不良环境做出的整体反映,在畜禽热应激机制研究中,从动态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运用系统动物营养学的思维方法,是否会更有利于深入揭示禽热应激的发生机制。

参考文献:

[1] 蔡亚非,杜娟,张利军,等.热应激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达及血液学分析.动物学

报[J].2005,51(2):286-293.

[2] 林海,杜荣,等.热应激对肉鸡组织过氧化状态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01,13(2):30-32.

[3] 李静.37℃持续热应激对肉鸡血流动力学和酸碱平衡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4] 宁章勇,刘思当,赵德明,等.热应激对肉仔鸡呼,消化和内分泌器官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畜牧

兽医学报[J].2003,34(6):558-561.

[5] 李燕.鸡热应激蛋白108特性与功能初步研究[D].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7-8

[6] 王鹏举,吴展元.热休克蛋白70抗体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内耳病[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M],2000,1:10-13

[7] Yanagi T Jr,Xin H,Gate R S.A Research Facility for Studying Poultry Reponse to Heat Stress and

its

Relief. 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2002,18(2):255-260

[8] Vecerek V,Strakova E,Suchy P,et al.Influence of high environmentaltemperature on

production and

haemat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in broiler chickens.Czech Jourmal of Animal

Science,2002,47(5):176-182

[9] Buchmeier Lee C N.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stress on cow reproduction[J].Veterinary Clinics North

America, 1990,(2):263-273

[10] Hatayama T ,T akigawa T,Shiota K,et al.Characteristic expression of high molecular mass

heat shock

protein HSP105 during mouse embryo development.Cell Struct Funct,1997,22(6):517 [11] elch WJ.How cells respond to stress.Sci.Am,1993,268(5):56

猪热应激的保健措施

猪热应激的保健措施 猪是恒温动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温度中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是靠其体热调节机能保持体热平衡来完成的,当环境温度的变化超出机体的适应和调节范围时,体热平衡将被破坏,出现体内积热过多,引起体温升高,生命机能随之发生障碍,将导致猪的生长缓慢,种猪生产力下降,甚至出现中暑死亡等,因此夏季预防热应激应成为养猪管理之重点。 1 热应激对猪的影响 1.1 对肥育猪生长的影响 在高温条件下,猪的采食量减少,以减少因采食和消化食物而引起的食后体增热,从而影响猪的生长肥育和饲料转化率,温度越高,其影响越大。当猪为加大散热而使产热增多,使猪的维持需要增加,不仅饲料转化率降低,也加剧了高温对生长和增重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采食量减少和热应激加剧,可导致生长增重停滞甚至减重。高温虽然会提高饲料消化率,但其升高部分不足以弥补获取营养的减少。 1.2 对种猪繁殖率的影响 1.2.1 对种公猪繁殖力的影响 公猪通过阴囊热调节机制保持睾丸温度比肛温低2―

3℃,当环境温度高于33℃~35℃,就会导致睾丸温度升高,精细管上皮变性,影响精子生成,使精子数减少。在附睾中发育的精子会受到损害,活力降低,畸形精子比例增加。高温引起的精液品质变差,与配母猪的受胎率降低。热应激也使公猪性欲降低,无性欲的比例增加。 1.2.2 对母猪繁殖力的影响 高温对母猪发情、配种、妊娠均有一定的影响。高温使性激素分泌减少,母猪发情率下降,母猪配种前、后各1~3周内遭受热应激,卵子的形成、发育、排卵以及早期胚胎的着床都会受影响,从而使乏情率上升,发情周期延长,受胎率下降,早期胚胎死亡和吸收的比例增加,产仔数减少。妊娠期的后三分之一是胎儿体重增加的关键时期,高温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加之高温使母猪采食量减少,营养不足,同时大量血液流向皮肤以增加散热,使胎儿供血和营养供应不足,从而造成胎儿初生重小,出生后生长缓慢。此外,母猪妊娠后期经过热应激,对母猪经胎儿的被动免疫传递也有一定影响,使新生仔猪对某些特定传染病缺乏免疫力。 1.3 对猪健康的影响 持续的高温作用,猪的呼吸频率和血液循环加快以促进散热,而这种调节又会使体内某些组织的氧化作用加强,脂肪、蛋白质分解加快,产热量随之增加,与此同时,快而浅的呼吸又使体内供氧不足,导致氧化作用不完全,未完全氧

热应激对种公猪的影响和控制措施

热应激对种公猪的影响和控制措施 耿建新 (硕腾(中国)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河北省香河县065400) 摘要:夏季天气炎热,如果超过公猪等热区就会发生热应激,引起公猪的繁殖障碍,公猪在猪群中虽然比例很小,但影响面大,特别是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公猪发生热应激后主要表现为性欲低下,精液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导致配种不能按照原定的选配计划进行,母猪返情率高于正常水平,产仔数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公猪发生热应激的原因,以及降低热应激的措施。 关键词:种公猪;热应激;精液质量 环境温度是影响种公猪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公猪的等热区为14~25℃,当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时,就会发生热应激。表现为繁殖能力降低,易患睾丸炎,精液质量下降,使得受胎率下降,胚胎成活数减少。如何缓解热应激对动物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1]。本文主要探讨公猪发生热应激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睾丸(图1)是生产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睾丸生产的精子转移到睾丸上半部分,并在此处实现成熟、提供营养和保存起来。睾丸上半部和尿道之间由输精管相连接,精子与副生殖腺产生的分泌物相混合后形成精液。每个精细胞都需历经30~50天的精子发生周期才能成为精子。在此过程中,营养、环境、动物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均会对精子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图1 公猪的生殖器官 热应激是能阻碍身体正常散热,引起热紧张的条件刺激,其本质是指环境温度超过热调控区上限温度所致的非特异性反应,夏季的高温很容易引发猪的热应激反应。 精子对热敏感,一旦精囊的温度上升就会大大减弱其功能。因此,为了不受体内热量的影响,猪的阴囊会露出腹腔并在肛门的正下方呈半球形隆起。阴囊扮演着一个“散热器”的角色。正常情况下,公猪阴囊内睾丸温度比深部体温低2~3℃,当环境温度高于34℃,会导致睾丸温度升高[2]。卢绪秀等[3]报道,公猪在热应激条件下,平均采精量有所下降,精子平均活率和平均密度下降,精子平均畸形率显著升高。Larssom等将公猪饲养在33~35℃环境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的论文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的论文 摘要动物防疫事关畜牧业健康发展,针对当前动物疫情又呈上升的趋势以及免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动物免疫;失败;原因;对策 对动物按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是诸多预防动物传染病手段中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关键的。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动物疫情又有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易感动物没有获得坚强的免疫力,抗体没达到应有的水平,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能力大大降低。 免疫接种的成功或失败,不但取决于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也取决于机体免疫应答这一内部因素。接种生物制品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影响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因此,免疫失败的'原因,归纳起来可分为生物制品因素和非生物制品因素2个方面。 1动物免疫失败原因 1.1生物制品方面因素 一是目前生物制品生产厂家众多,设备水平参差不齐,品种繁多[1]。从产品上看,有的是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生产的,有的是省市主管部门批准生产的,有的则是中试产品。销售人员以低廉的价格将产品推销到县、市、区畜牧主管部门,深入到乡、镇、村甚至养殖户。但这些生物制品在什么条件下运输保存,养 殖户不得而知。二是生物制品是特殊的产品,必须按照它的类别和性质,在低温 或超低温的环境运输和保存。目前,许多生物制品的储存与运输不符合要求,有 人用保温箱运输,有人则干脆放在长途汽车上进行长途运输,由于存储条件不合格,势必影响生物制品的效力。在生物制品的保管过程中,一部分经营户保管意 识相当淡薄,将生物制品随意堆放,销售之前放入冰箱中冻一下;有的经营户则为省电,往往是白天将冰箱通电,夜晚将冰箱断电,使生物制品反复冻融。由于生物制品效力的不可逆性,必然会影响生物制品的质量,从而影响免疫的质量。三是 在免疫注射方面,有的防疫人员未能认真负责,未对生物制品的外包装、标签、 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失效期、是否破损等进行检查登记,没有仔细阅读生物制品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2]。四是注射之前不按要求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不了解动物的免疫史及病史等,被注射动物由于本身处于病态或瘦弱、临产,致使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对易感动物免疫前的健康检查也是保证有效免 疫的关键措施之一。五是注射器械及注射局部消毒不严。在动物免疫接种过程中,有许多防疫人员不能很好地按规范操作。对器械、注射部位极少进行消毒, 有的不是一畜一针,而是一个针头注多头动物。六是免疫注射的剂量不准,注射 后不认真观察,也不作任何记录[3]。在免疫注射过程中有的随意加大注射剂量,有的怕反应而减少剂量,如注射口蹄疫生物制品,许多防疫人员就不根据动物的 大小和说明书注射相应剂量。生物制品对动物是一种应激性刺激,根据个体状况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如果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治疗,完全可以挽回损失。

动物热应激的生理变化机制

文献综述题目:动物热应激的生理变化机制

动物热应激的生理变化机制 摘要:随着畜牧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的逐步深入畜禽应激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动物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有关动物应激机理的研究则更加引人注目。因此只有彻底弄清楚HSPs的调控机制才有可能了解应激的作用本质,为应激的研究提供参考,从而为动物生产中的应激监测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热应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是动物在不良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组特异性蛋白质,任何应激均可诱导机体的HSPs合成增加,它能使动物迅速适应环境变化,保护机体不受或少受损害。HSPs作为应激的调控蛋白对阐明动物的应激机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热应激反应的最大特点是在应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合成增加,而正常蛋白质的合成则受到抑制。从而对机体的生长代谢、免疫功能等造成影响。文章综述畜禽热应激发生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运用系统动物营养学的思维方法,从动态和整体的角度探讨畜禽热应激生理变化规律。 关键词:畜禽;热应激;生理变化;系统动物营养学 热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所做出的非特异性生理反映的总和。随着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迅速发展,热应激对畜禽生产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显示,热应激严重影响机体呼吸、循环、消化、免疫和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使机体新陈代谢发生改变。但有关畜禽热应激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多从静态和局部的角度出发,少有以机体整体为研究对象,动态的研究热应激发生发展规律的报道。文章运用系统动物营养学的思维方法,以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动态和整体的角度探讨畜禽热应激生理变化规律。 1.畜禽热应激生理变化规律探讨 在大量的试验研究中,对温热环境强度量化和统一的困难,可能也是造成各试验结论不一致甚至相悖的原因之一。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是机体新陈代谢的2个方面,热刺激下机体散热受阻导致能量代谢失衡,引起物质代谢失衡,机体便做出一系列反映来维持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运动着的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可推测机体对热应激的调节同样有一个发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1.1开始阶段 只有能量代谢平衡受到破坏。当温热环境最开始作用于机体时,抑制了机体的散热,在很短时间内(也许是数十分钟到数小时)无法散发的热量在体内蓄积,引起体温的细微变化,作用于体内的温度感受器(如颈动脉窦的温度感受器)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与体表神经末梢由于温热刺激而产生的神经冲动一同传至中枢神经;中枢首先从行为调节与加强机体散热上做出反映,机体表现出一系列有利于散热的行为与生理变化,如静止、伸展四肢及轻微喘息等[1]。正如Zhou和Yamamoto(1997)的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使肉鸡呼吸频率升高,此时机体的物质代谢平衡没有受到影响。

母猪热应激的解决方案1

解决母猪热应激的方案 妊娠母猪受热可发生严重问题,配种受胎率降低,采食量降低、分娩率降低,仔猪初生重降低,窝产活仔数减少,死胎数提高,返情数增高,管理费用增加。因此我们要尽量减少因为热应激造成的基础群母猪及生产成绩的损失。 一.母猪热应激发生的原因 主要是母猪要在高温环境时机体对热环境做一系列生理反应,猪汗腺不发达,散热区较少,对热的敏感性较高致使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 二.表现症状 体温升高42度以上.全身发红.呼吸急促.张大口喘气.严重时尖叫站立不稳、拉干粪豆、不食等热表现。严重时会因心衰死亡。 三.发病猪治疗方法 可用解热药.抗生素.抗应激药物结合的方案治疗 方案1:双黄连注射液(安乃近)20ml+头孢3支+地米10ml 方案2:柴胡注射液(安乃近)20ml+头孢3支+Vc10ml 方案3:双黄连(安乃近)20ml+头孢3支+科特壮15ml(拜耳) 以上三种方案可选其一进行治疗 四.如何防止热应激的发生 1.水帘和风机组合或冷风机降温 每天检查舍内电路安全,水的供应,保证水帘和风机的正常工作,使用时关闭栋舍所有门窗。将风机温控器的温度调至母猪比较舒适的

温度(20度),当舍内温度超过20度时风机自动运转。水帘时间定时器调为每5分钟供应5分钟水,保证水帘使用时全部打湿并且有水珠向下流。也可以通过冷风机降温。 2.冲水降温 1、中午下班前按排专人值班巡察、给舍内每一头母猪冲水;要求将限位栏内地面及母猪身体全部冲干净,发现有膘情较好且微喘的母猪对其头部浇水1分钟。 2、下午下班前按排专人值班巡察、给舍内每一头母猪冲水;要求将限位栏内地面及母猪身体全部冲干净,发现有膘情较好且微喘的母猪对其头部浇水1分钟。 3.饲喂方法 干料改为水泡料,改善猪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降低体能消耗。4.保证清洁饮水 喂料后饲槽内剩料分给舍内体型较瘦猪,清洁饲槽后再放入足够清洁饮水。 5.药物预防 每日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碳酸氢钠+电解多维。提高猪群抗应激能力,额外补充能量,弥补母猪体力消耗。 6.及时清理舍内产热的热源等(粪便、尿液、保温灯等) 五、值班制度 中午饭后12:00--14:30安排人员在各栋舍巡查。保证风机和水帘的供电.供水,饲槽内清洁足量饮水,圈舍内冲水,异常猪只的发现

动物应激反应

一、应激反应的概念 (一)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体内外各种强烈因素(即应激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 任何对动物机体或情绪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以成为应激原。当这种应激反应真正威胁到动物的健康时,动物就会觉得不适。根据动物是否感到不适这一标准可将应激反应分为良性应激和不良性应两类。 (二)良性应激:是指使动物感到愉快的应激,是对动物的有益应激。如猪有玩耍时的奔跑行为和交配行为。 (三)恶性应激:是指那些危及动物福利和健康的应激,常使动物感到无聊、压抑和紧张。恶性应激是引发一种或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因。 另外,也有人将应激反应分为免疫应激反应和非免疫应激反应。 二、养殖生产中常见的应激因素 (一)气候因素 过冷、过热、强光照射.湿度过大都会对动物产生应激反应,有资料表明,低温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若舍内温度低l 0℃以下,就会引起猪的应激反应,尤其仔猪会冻死,低温伴有通风不良或贼风侵袭,湿度过大,会进一步加重猪的应激反应。在高温环境下,几乎所有规模化猪场都造成

母猪采食量下降,临产期、围产期死亡及仔猪死亡,母猪发情率降低,返情率提高20%~30%,窝产仔数、仔猪初生重、成活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损失达到20%以上。 (二)有毒有害气体 冬天畜舍中的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会对动物产生刺激,产生应激反应,浓度过高,就会损伤呼吸道粘膜,使抗病力下降,呼吸系统发病。 (三)惊吓等环境因素 如噪音、突然断电,强辐射、奇光、外人入舍、饲养规程变更、饲养员突然更换或衣着及工作程序的变化等都会引起动物的应激反应。 (四)饲养管理因素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饲养员的粗暴对待、去势、断尾、打号、断喙.接种疫苗、注射药物、保定等,此时动物处于一种"戒备"状态,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通过这些变化来动员机体的防御机能,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 (五)营养因素 主要指饲料中营养不平衡、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会对动物产生不利的影响,在饲养管理中,饲喂时间、饲喂次数、饲喂量、突然更换饲料、饮水不足和水质不卫生或水温过低都会造成应激。

母猪热应激的解决方案

母猪热应激的解决方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解决母猪热应激的方案 妊娠母猪受热可发生严重问题,配种受胎率降低,采食量降低、分娩率降低,仔猪初生重降低,窝产活仔数减少,死胎数提高,返情数增高,管理费用增加。因此我们要尽量减少因为热应激造成的基础群母猪及生产成绩的损失。 一.母猪热应激发生的原因 主要是母猪要在高温环境时机体对热环境做一系列生理反应,猪汗腺不发达,散热区较少,对热的敏感性较高致使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 二.表现症状 体温升高42度以上.全身发红.呼吸急促.张大口喘气.严重时尖叫站立不稳、拉干粪豆、不食等热表现。严重时会因心衰死亡。 三.发病猪治疗方法 可用解热药.抗生素.抗应激药物结合的方案治疗 方案1:双黄连注射液(安乃近)20ml+头孢3支+地米10ml 方案2:柴胡注射液(安乃近)20ml+头孢3支+Vc10ml 方案3:双黄连(安乃近)20ml+头孢3支+科特壮15ml(拜耳) 以上三种方案可选其一进行治疗 四.如何防止热应激的发生 1.水帘和风机组合或冷风机降温 每天检查舍内电路安全,水的供应,保证水帘和风机的正常工作,使用时关闭栋舍所有门窗。将风机温控器的温度调至母猪比较舒适的温度

(20度),当舍内温度超过20度时风机自动运转。水帘时间定时器调为每5分钟供应5分钟水,保证水帘使用时全部打湿并且有水珠向下流。也可以通过冷风机降温。 2.冲水降温 1、中午下班前按排专人值班巡察、给舍内每一头母猪冲水;要求将限位栏内地面及母猪身体全部冲干净,发现有膘情较好且微喘的母猪对其头部浇水1分钟。 2、下午下班前按排专人值班巡察、给舍内每一头母猪冲水;要求将限位栏内地面及母猪身体全部冲干净,发现有膘情较好且微喘的母猪对其头部浇水1分钟。 3.饲喂方法 干料改为水泡料,改善猪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降低体能消耗。 4.保证清洁饮水 喂料后饲槽内剩料分给舍内体型较瘦猪,清洁饲槽后再放入足够清洁饮水。 5.药物预防 每日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碳酸氢钠+电解多维。提高猪群抗应激能力,额外补充能量,弥补母猪体力消耗。 6.及时清理舍内产热的热源等(粪便、尿液、保温灯等) 五、值班制度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 畜牧业 特别是现代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动物福利意识的增 强,动物 应激医学已成为动物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应激医学研究中,动物氧化应 激又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热点研究课题。 1 氧化应激概念与起因 1.1 氧化应激概念 动物在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自由基,这些自由基通常不会导致组织细胞 的损伤,机体依靠自身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主要包括抗氧化酶类(包括超氧化物歧化 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谷胱甘肽硫转酶 GST 等) 及非酶类的抗氧化剂(包括 维生素 C 、维生素 E 、谷胱甘肽、褪黑素、 a- 硫辛酸、类胡萝 卜素、微量元素 铜、锌、硒等),可以保护机体组织和细胞防止自由基的损伤。当动物机 体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的水平高于细胞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时,氧化还原状态失衡,过量的 自由基存在于组织或细胞内,即诱发氧化应激,并导致氧化损伤。因此,氧化应激 (Oxidative Stress) 是机体应答内外环境,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对机体进行多层次应激性调节 和信号转导,同时造成氧化损伤的重要生命过程。器官和组织对氧化应激的易感性依赖于 它的抗氧化系统的状态和氧化剂与抗氧化之间的动态平衡。 氧化应激可导致细胞膜磷脂过氧化、蛋白质过氧化 (受体和酶 )以及 DNA 的氧化损伤。 脂质、 蛋白质和 DNA 的氧化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 衰老等过程。急性和慢性的应激都能通过产生自由基诱导胃肠道、免疫系统等多方面的氧 化应激。 1.2 氧化应激的起因 1.2.1 自由基的产生 细胞在正常新陈代谢和先天免疫反应过程中, 基。首先,肠上皮细胞的主动新陈代谢本身就是 性有关。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包括超氧 化物阴离子 ( · OH) ,它们都是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不可避免的 产物。其次,另一个内源性氧化应激源 自于肠道先天 及获得性免疫系统在与许多共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 氮 (NO) ,其在食物和水的吸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 当动物遭受应激刺激或患病时,机体代谢出现异常而骤然产生大量自由基,过量的自 由基数量 将超过抗氧化体系的还原能力, 使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 结果会导致机体损伤。 目前研究表明主要有四种致细胞损伤机制: 1) 对脂类和细胞膜的破坏,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2) 对蛋白质、酶的损伤,从而导致蛋白质变性,功能丧失和酶失活。 3) 对核酸和染色体的破坏,从而导致 DNA 链的断裂,染色体的畸变和断裂。 4) 对细胞外基质的破坏,从而使细胞外基质变得疏松,弹性降低。 1.2.2 氧化应激的起因 1.2.2.1 外源性因素 1.2.2.1.1 日粮 营养因素 营养缺乏或不良可能使体内自由基增加,而且还影响抗氧化酶生物合成及 内源性抗氧 都会产生活性氧代谢物 (ROM) ——自由 ROM 的来源,其生成与电子传递链的活 (O2-) 、过氧化氢 (H2O2) 和羟基自由基

浅析热应激对猪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浅析热应激对猪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环境温度中的机体对热环境对机体提出的任何要求所作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 一、猪热应激发生的原因 猪属恒温动物,因其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善于通过皮肤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故很不耐热。饲养实践证明,猪的最适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为30℃~34℃,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为16~22℃,产仔和哺乳母猪为22℃~25℃。在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因此猪的体温保持恒定,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 当环境温度超过最适温度范围,猪的产热大于散热,猪就要通过增加呼吸蒸发和辐射散热,或通过减少采食量进而减少体热产生来调节体温平衡。通过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仍不能维持机体的体温平衡时,就会引起猪体温升高。处于高温下的猪,如果过多的产热蓄积在体内不能散出,则易使体温居高不下,导致猪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引起热应激甚至热射病。另外,猪的耐热性与品种和体型大小、体重和经济类型等因素有关。生产中猪群的饲养密度和设备受限也是使猪造成猪热应激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热应激对猪的影响与危害 2.1 对猪行为、生理的影响 处于热应激状况下的猪,饮水量增加,散群横卧,寻找有水低温处翻滚,呼吸和脉搏频率增加,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由于高度闷热,猪情绪狂燥,可能发生相互咬耳、咬尾情况。严重时可见到肌肉和尾巴震颤,黏膜发绀,站立困难,呈休克状,如抢救不及时则倒地死亡。也有看不到这些症状而突然死亡的。 2.2 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热应激可使母猪发情不明显,发情时间短,发情周期间隔时间增加而降怔常发情率,对于后备母猪可导致初情期后延30天以上,对于哺乳母猪则会使泌乳量减少,进而使仔猪抗病力减弱,死亡率增加。对于公猪则表现为性欲减弱,射精量减少,精子活力降低,如果温度高于27℃

动物应激

什么是动物的应激 应激是动物在外界和内在环境中,一些具有损伤性的生物、物理、化学以及特种心理上的强烈刺激(应激因素)作用于机体后,随即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或曰非特异性反应的总和。 应激对动物有不利的一面,但是低度应激下平缓进入适应阶后,甚至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力和抵抗力 应激反应的机理 应激反应的发生过程,其机制十分复杂,动物在应激状态下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几乎动员了所有的器官和组织应对激源刺激,机体通过极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保持体内生理生化过程协调与平衡,建立新的稳恒态。中枢神经系统尤是大脑皮层起整合作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皮质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起着执行作用。 应激因素 (1)物理性应激因素:过热、过冷、强幅射、贼风、强噪声等;(2)化学性应激因素:畜禽舍中的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 (3)饲养性应激因素,饥饿或过饱、日粮营养不均衡、急剧变更日粮与饲养水平、饮水不足和水质不卫生或水温过低、饲料 投饲时间过长等

(4)生产性应激因素,饲养规程变更、饲养员更换、断奶、称重、转群、饲养密度过大、组群过大等; (5)外伤性应激因素,去势、打耳号、断尾等; (6)心理性应激因素,争斗、在畜群中的等级地位、惊吓、饲养员的粗暴对待等; (7)运输应激因素,装卸和运输行程中的不良条件及刺激等;(8)兽医预防或治疗应激因素,疫苗注射、消毒、兽医治疗等。 应激的发生过程 惊恐反应阶段,亦称动员阶段或紧急反应阶段(总持续时间一般6~48小时),亦称肾上腺反应阶段,动物受到应激源的刺激后机体的早期反应。 从生理生化角度,可将该阶段划分为休克相(Shock phase)和反休克相(Countershock phase), 前者表现为体温和血压下降,血液浓稠,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肌肉紧张度降低,进而发生组织降解,低血氯、高血钾、胃肠急性溃疡,机体抵抗力低于正常水平。体克相持续几小时至一天,随后进入反休克相,机体防御系统动员、重组而加强,血压上升,血钠和血氯增加,血钾减少,血糖升高、血液粘度增加,分解代谢加强,胸腺,脾脏和淋巴系统萎缩,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肾上腺皮质肥大、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机体总抵抗力提高,甚或高于正常水平。 适应或抵抗阶段

第二章 第三节 动物应激与应激性疾病

应激(Stress) 应激(Stress)是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或处于紧张状态时出现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全球损失800-1000亿美元。 应激原(stressor):引起应激的刺激叫应激原,其种类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非损伤性和损伤性两大类。 应激原 一非损伤性应激原主要有: 神经性刺激:如动物分群,断奶,更换饲料,驱赶,捉捕,运输,剪毛,去势,声光刺激,疼痛刺激等等。 温度如环境过热,过冷。 本讲所涉及的反应主要是指由非损伤应激原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应激。 二、损伤性激原 创伤,烧伤,中毒,感染,寄生虫侵袭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刺激因素。 损伤和非损伤两类应激原所引起的应激反应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伴有组织细胞的坏死,炎症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sponse) 一、应激及应激性疾病的危害性 有人估计,我国牧区每个冬季天寒草寒枯死草的家畜不下500万头,未死的活重下降1/3。两者相加,约相当于全国收购量的5-6倍(姚旦,1988)。 我省几个集约化鸡场每年死于应激的肉鸡约占死亡鸡数的20-30%。 美国和联邦德国,苍白,松软渗出性猪肉(Pale soft exudative, PSE)占屠宰猪的10-20%,肉价低5-10%(Kolata,J.A. 1986)。 另有报导(Jopel ,D.G.1975),美国有1/3以上的猪场发生应激综合症,35%发生PSE肉。 欧美及日本,猪胃溃疡很普遍;我国长春、北京、武汉等地调查,发生率84%(徐英泉等,1980).我校调查湖南省的发生率也很高(朱1994)。 应激性疾病的危害性 乳牛群的光热和噪音应激,导致日本均产奶量下降38.4%,怀孕率下降22.5%,流产率升高18%(袁绵和,1988);蛋鸡在抓捕,惊吓等应激下,产软壳蛋,双黄蛋、小蛋、蛋包蛋,其产蛋率、受精率下降,甚至出现腹膜炎,卵巢囊种等(Mills, A. D. etal,1987)。 其它影响,如影响免疫反应,降低抵抗力,如低温诱致幼畜的大肠杆菌性肠炎发病率升高,家禽对新城疫,出血性肠炎,马立克病,禽败血霉形体,球虫病等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牛运输热的发病(病原体至少有10种细菌和8种病态)也必须有应激因子的存在,才能复制等等(姚旦,1988) 二、应激的机理及代谢改变 在对应激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二)血浆蛋白的研究 (三)基因表达的研究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这是经典的应激反应学说,20年代Cannon提出了紧急学说(emergency theory),30年代内分泌学家Sely提出了全身适应征候群学说(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按此思路,深入全面的研究已得到很大发展,最重要,最突出的神经内分泌反应是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 1.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 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浓度血液升高。

猪热应激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猪热应激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本文概述了热应激以及在热应激条件下对猪的生产 性能、采食量及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并根据环境及营养两方面因素的调控,减少或消除猪只热应激的发生。 1 病历 某猪场157 头三元杂交育肥猪平均体重50 kg 左右, 饲喂全价饲料,每天每头平均采食量2.6 kg,每天早、中、晚各喂1 次。2012 年9 月2 日个别猪开始食欲不振,不愿站立或不能站,个别食欲废绝,粪便干燥,呈球状,尿量少,呈黄色。病猪被毛粗乱,消瘦,体温40℃左右,呼吸急促。后来逐渐扩展到全群90%以上,采食量明显减少。起初认为软骨症,维丁胶性钙肌肉注射,口服葡萄糖酸?}、骨粉。连续治疗3 d 不见效。后经观察,猪舍为单列式,坐北朝南,猪舍低矮,而且北墙没有通风窗口,运动场受太阳直射,热应激可能性大。 2热应激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 .1热应激对猪体的影响 北方夏季,高温影响主要表现:种公猪性欲低下、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畸形率高进而造成母猪受胎率降低,空怀及后备母猪乏情或行为乏情(发情表现

不明显但是可以排卵);妊娠母猪采食量下降,进而仔猪的初生重下降,也可造成母猪的流产、早产、弱产、死胎、木乃伊。育成育肥猪采食量低下,增重缓慢等。 2.2 热应激对猪采食量的影响。 猪最适温度随体重和年龄而下降,初生仔猪为27~29℃,20 kg猪为21~24℃,产仔和哺乳母猪为10~16℃,生长育肥猪为18~21℃。当舍内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采食中枢兴奋受到部分抑制,维持需要的能量降低,从而导致猪的采食量下降。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1℃,猪的日采食量约下降40 g。 2.3 热应激对猪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环境温度变化可剌激肾上腺素等内分泌腺的活动,引起体液及细胞内的pH值、渗透压的代偿性调节,从而导致矿物质需要的改变。高温时,机体内的钾和碳酸盐排出量增加,氯和钠的排出减少,对体内矿物质平衡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研究表明发现,日粮中硫胺素需要量在30℃和35℃时可能大于等热区温度时的需要量。高温条件下,在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作用下,机体代谢速度可增加2倍,意味着猪需要耗费2倍的能源和其它辅助因子,产生更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CO2等。 3 减少猪只热应激的环境和营养调控对策 3.1 营养对策

水产养殖动物应激怎么办

水产养殖动物应激怎么办 应激本身不是一种病,但却是一种或多种病的发生原因。应激反应会抑制动物的免疫功能,经常处于应激状态的养殖动物会造成生理功能紊乱,而逐渐感染疾病; 在水产养殖生产中许多难以治愈的顽固性疾病往往是长期处于应激反应的结果,如有的“细菌性”及“病毒性”病症几乎都与动物的应激反应有关联,所以,应激反应是水产养殖的大敌,在水产养殖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造成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异常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3、生物因素; 增强水产养殖动物抗应激反应能力的对策: 1、加强对养殖水体的管理; 2、确保良好的环境条件, 3、选择优良的养殖品种、 4、投喂优质的饵料, 5、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要正确、渔药的使用要科学, 6、加强对水产养殖动物的苗种或亲本检疫、检测的管理。 鱼、虾、蟹等水产养殖动物都会产生应激反应。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何增强水产养殖对象的抗应激反应能力是提高养殖效率和生产效益十分重要的技术要求,也是无公害养殖规范的重要内容,在生产中必须引起重视。 一、“应激”的概念及危害 应激这一概念首先是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提取的,应激是动物受到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刺激后,机体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反应或称非特异反应的总合。它是动物自身演化过程中产生的自我保护的自然反应。应激反应程度的强弱与动物品种或个体有很大差异。“应激反应”是靠一般特异反应不能适应时出现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它可以扩大机体的适应范围,是一种特殊合理的生理状态,应激反应时间过长,不论程度强弱都可以引起疾病或死亡。应激本身不是一种病,但却是一种或多种病的发生原因。依据应激的程度、持续时间不同,大致可分为慢性应激、急性应激、短性应激及长期应激。应激反应会抑制动物的免疫功能,经常处于应激状态的养殖动物生理功能紊乱,逐渐感染疾病。

解决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八个方法

解决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八个方法 热应激对母猪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母猪即使位于一个极致的低温环境中也有可能产生热应激。当温度超过21.1℃的时候〃根据湿度的不同〃母猪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反应〃如饲料采食量降低。此时〃适当调整日粮可帮助母猪继续采食〃保持生产性能、并为母猪提供所需的营养。 母猪营养专家Vern Pearson认为〃母猪舒适的温度范围介于7.2-21.1℃之间。其中〃15.6-18.3℃是最佳温度。 Pearson说:“高温高湿相结合的情况会产生热应激指数〃只要稍不注意〃母猪就有可能出现问题。”他解释说〃热应激的母猪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不孕、窝产仔数更少、胚胎存活率下降、甚至造成死亡损失。此外〃热应激还有可能影响公猪〃导致其性欲低下、精子数减少、精子畸形〃以及生产性能下降。 通过调整猪舍温度能够有效减少热应激。为了使舍内有足够的空气流通〃可以采取的降温策略有:通风系统、空调机组、滴水降温、新鲜空气进风窗、水帘、水喷淋系统。不论采用何种装置〃Pearson都建议养殖业者经常测量猪的体温〃确保温度维持在7.2-21.1℃。 除了环境控制外〃想要让母猪在夏季表现出优秀的生产性能〃营养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Pearson说:“热量与母猪采食量下降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热应激的母猪通常进食量非常少〃这是由于食物消化过程会使母猪产生热量〃使母猪感到更热〃也就导致了其不愿进食。” “哺乳母猪通常会先哺乳好所产的仔猪〃并从饲料中摄取营养以维持体况。母猪一旦不进食〃体能很快就会被消耗掉。”他补充说〃“母猪在体况低下的状态下〃通常很少能够自主哺乳自己的仔猪〃因此〃我们必须让母猪进食〃保持良好的状态。” 为了使母猪在炎夏仍然能够进食〃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母猪营养小窍门来实现: 1.调整日粮保证母猪采食量 “夏天母猪的最大问题就是哺乳期采食量下降,” Pearson说。“调整日粮配比以避免母猪采食量减少〃确保母猪在整个哺乳阶段体况评分维持在3-5分之间。”可以添加一些夏季专用的饲料添加剂〃以维持干物质的摄食。 2. 分阶段饲喂母猪 维持好的体况评分对于母猪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建议在母猪哺乳期可让母猪自由进食(不限制采食量)〃在妊娠期则要限制母猪的采食量。

养猪过程中热应激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热应激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作者:迅达康兽药 热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热应激源的非特异性防御应答的生理反应,其实质是指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中的舒适区上限温度所致的非特异性反应的总和。 1热应激发生的原因 猪属恒温动物,存在一个等热区,在这个范围内,猪借助于物理调节维持正常体温,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得通过产热和散热来维持正常的体温。当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中的舒适区上限值时,即出现热应激。猪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善于通过皮肤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因此猪很不耐热。不同饲养阶段的猪均有其最适温度,而且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4℃~35℃;3~4周龄子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0℃左右;稍大仔猪的 适宜生长温度为20℃~23℃;成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7℃~22℃。在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因此猪的体温保持恒定,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 2、猪热应激的危害 在我国5-9月天气气温较高,较热时白天气温可超过35℃,高温对各个猪群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温影响主要表现:种公猪性欲低下、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畸形率高;空怀及后备母猪乏情或行为乏情(发情表现不明显但是可以排卵);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早产、弱产、死胎、木乃伊;育成育肥猪采食量低下,增重缓慢等。因此,采用合理的降温设施,可降低猪群的热应激,从而提高猪群的生产成绩,达到提高猪群经济效益的目的。 3、热应激的控制措施 3.1改善猪舍外部环境 做好猪场的绿化工作通过在猪场道路两旁和猪舍之间种植高大乔木,如栽种速生桉、杨树等,可降低夏天热辐射60%~80%,降低猪舍环境温度3~4℃。同时,场区种植牧草,减少水泥地面所占的比例,以调节和改善场区的小气候环境。

母猪热应激怎么办

母猪热应激怎么办? 猪属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因此,猪很不耐热。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温环境中的机体对热环境所做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随着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发展,热应激使母猪繁殖力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日趋严重。 什么是热应激? 热应激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危害呢?“应激”是指面对变化和不利条件等压力,生物体本身对逆境做出的一种适应反应。应激是关系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应激是无法避免的,而损害的大小跟则跟猪本身的适应能力有关。一般情况而言,应激都会使体内自由基数量增加,而自由基的增加不仅会增加机体能量的损耗,更会损害细胞、组织、器官,损害猪的健康。应激是很多疾病的诱因,在实际生产中,应激造成了广泛而严重的后果。 热应激对母猪有哪些危害? 1、母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19℃,超过30℃以后配种率下降20%,怀孕猪容易流产,死胎,114天以后还不分娩,死亡率增高。 2、热应激影响母猪发情和受胎率。有研究表明,在高温环境下,后背母猪的初情期平均推迟22天,当温度高于28℃时,母猪的性成熟延迟。而断奶母猪断奶后恢复发情的时间在7-9月份要比其他月份长。而受胎率在夏季也较低,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受胎率逐渐下降。 3、影响母猪胚胎的存活率。高温的强烈应激作用使母猪内分泌功能失调,也使外周血液循环加强,身体内部的血液供应量减少,影响到蛋白质的合成,使胚胎营养不足,出现胚胎早期吸收和死亡,因而产仔数明显降低。另外,高温还可使子宫内环境发生许多不良变化,死胎、畸形胎增多。 另外,热应激还影响母猪的产子数、影响母猪的哺乳性能,使泌乳量减少、降低母猪的采食量,从而使妊娠母猪不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导致生产时没有力气。 如何应对母猪热应激? 1、改善饲养环境 加强猪舍的遮阳、通风、隔热设施,如搭凉棚、植树、种藤蔓植物;厚垫草屋顶、双层屋顶、屋顶涂白色;电扇、通气扇、天窗等,密闭式猪舍可采取湿帘纵向通风降温系统。及时清粪,保持清洁卫生,减少舍内因粪中微生物发酵产热。经常用凉水冲洗圈舍地面和墙壁,条件许可安装风扇、空调,以降低猪舍温度。 2、提供足够清洁的饮水 提供足够的饮水,猪在超出体温10℃以上的环境中时,饮水量大增。若缺水或者在饮

动物应激的产生危害及预防

动物应激的产生危害及预防 动物的应激反应是动物机体对受到体内及外界环境变化刺激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应激反应受多种因素刺激而产生,包括内在的遗传因素、生产繁殖因素、外界的环境因素等,这些应激因素“应激原”刺激动物都会给动物机体造成危害,其表现为动物精神委顿,食欲废绝,或极度兴奋,狂躁不安,采食减少;合成代谢减弱,饲料转化率降低,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减弱,过敏等临床症状。针对应激反应对动物产生的危害,在养殖生产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或避免应激反应的发生,如优化种群结构、加强饲料营养调控、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境、把握各种动物的生理特点、做好预防接种等都能有效减少和控制应激反应的发生,一但发生及时治疗,从而确保动物的健康生长。现就应激反应的概念,应激因素,应激反应的作用机理,应激反应的类型,应激反应对动物机体的危害,应对应激反应的防治措施等,进行如下阐述。 一、应激反应的概念 (一)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体内外各种强烈因素(即应激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交感神经兴奋和

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 任何对动物机体或情绪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以成为应激原。当这种应激反应真正威胁到动物的健康时,动物就会觉得不适。根据动物是否感到不适这一标准可将应激反应分为良性应激和不良性应两类。 (二)良性应激:是指使动物感到愉快的应激,是对动物的有益应激。如猪有玩耍时的奔跑行为和交配行为。 (三)恶性应激:是指那些危及动物福利和健康的应激,常使动物感到无聊、压抑和紧张。恶性应激是引发一种或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因。 另外,也有人将应激反应分为免疫应激反应和非免疫应激反应。 二、养殖生产中常见的应激因素 (一)气候因素 过冷、过热、强光照射.湿度过大都会对动物产生应激反应,有资料表明,低温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若

动物冷应激

关于寒冷应激对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阐述了寒冷应激的主要概念并综述了动物冷应激时神经系统的生理机制,及其对动物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和血液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动物冷应激时动物机体内的一系列变化规律的总结,为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动物冷应激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冷应激相关科学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动物冷应激; 神经内分泌反应; 生产性能; 生理免疫 加拿大病理学家 Hans Selye 在1936年提出了应激学说,应激即内部环境或外界环境的具有伤害性刺激扰乱内部环境的平衡稳定所导致的一种状态。应激在典型情况下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惊恐反应或动员阶段,这是机体对应激原作用的早期反应; 第二阶段为适应或抵抗阶段,机体克服了应激原作用而获得了适应; 第三阶段为衰竭阶段,表现很像惊恐反应,但反应程度急剧增强,出现各处营养不良,异化作用占优势的现象[1]。 就动物而言,创伤、环境的冷热、惊吓等均是应激源。环境温度的高或低所导致的动物热、冷应激直接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自身免疫以及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是制约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北方高寒地区, 早春及晚秋母猪产仔, 冬季母牛产犊及早春孵化雏鸡等是促进畜牧业飞速发展的必要环节, 但因环境低温所导致的冷应激常引起动物生长缓慢、抗病性差, 甚至死亡是制约北方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 解决这一影响畜牧业生产中的难题, 目前已成为营养生理、家畜环境营养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寒冷应激在动物的神经内分泌、生理、组织免疫等学科的研究均得到了较系统的成果。这里以总结冷应激对动物的影响,为预防动物的冷应激,培育耐寒、抗病和抗应激的动物品种奠定基础。 一、寒冷应激对动物机体影响的生理学机制 1 寒冷应激的一般概念 应激通常是指动物受到频率比较大, 持续时间长或时间虽短但变化剧烈的刺激时所引起的机体反应, 这种反应主要使动物内环境稳定性、生理和行为等发生改变。应激所引起机体的非特异性变化叫做全身适应综合症( GAS) ,凡能引起机

动物应激与应激综合症研究进展

动物应激与应激综合症 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院袁慧

应激(stress)是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或处于紧张状态时出现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从进化观点上说,它是保存个体生存的重要防御反应,因而有的学者将之译成“紧张”,“压力”,“应力”或“胁迫性”。引起应激的刺激叫应激原(stressor), 种类很多。可以说,凡能引起动物疾病的各种因素,都可相对地看作应激原,概括起来可分为非损伤性和损伤性两大类。

属于 非损伤性的应激原主要包括精神性刺激如动物分群、断奶、驱赶、捉捕、运输、剪毛、声、光刺激、疼痛等和温度(如环境过热、过冷等)作用; 属于 损伤性的有创伤、烧伤、中毒、去势、感染、寄生虫侵袭等物理、化学和生物刺激因素,两类应激原所引起应激反应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伴有组织细胞的坏死、炎症反应以及由此引起的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sponse)。本节所涉及的主要是指由非损伤应激原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应激反应。

(一)应激及应激综合征的危害性 ?就目前已得到资料看,从低等生物到高等动物和人,几乎都会出现应激反应,其影响范围和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对于动物来说,由于许多环境—生态学因素都能成为其应激原,导致应激反应的发生。可以说,在饲养场中每时每刻都存在应激现象,只不过多数情况下应激原作用强度较小,作用时间较短,或者动物的耐受力较强,应激原的作用被动物所克服而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但也常常使动物产生应激,生产力下降,有的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有人估计,我国牧区每年冬季天寒草枯死的家畜不下500万头,未死的活重下降1/3,两者相加,约相当于全国收购量的5~6倍(姚端旦,199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