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应激反应

动物应激反应

动物应激反应
动物应激反应

一、应激反应的概念

(一)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体内外各种强烈因素(即应激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

任何对动物机体或情绪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以成为应激原。当这种应激反应真正威胁到动物的健康时,动物就会觉得不适。根据动物是否感到不适这一标准可将应激反应分为良性应激和不良性应两类。

(二)良性应激:是指使动物感到愉快的应激,是对动物的有益应激。如猪有玩耍时的奔跑行为和交配行为。

(三)恶性应激:是指那些危及动物福利和健康的应激,常使动物感到无聊、压抑和紧张。恶性应激是引发一种或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因。

另外,也有人将应激反应分为免疫应激反应和非免疫应激反应。

二、养殖生产中常见的应激因素

(一)气候因素

过冷、过热、强光照射.湿度过大都会对动物产生应激反应,有资料表明,低温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若舍内温度低l 0℃以下,就会引起猪的应激反应,尤其仔猪会冻死,低温伴有通风不良或贼风侵袭,湿度过大,会进一步加重猪的应激反应。在高温环境下,几乎所有规模化猪场都造成

母猪采食量下降,临产期、围产期死亡及仔猪死亡,母猪发情率降低,返情率提高20%~30%,窝产仔数、仔猪初生重、成活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损失达到20%以上。

(二)有毒有害气体

冬天畜舍中的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会对动物产生刺激,产生应激反应,浓度过高,就会损伤呼吸道粘膜,使抗病力下降,呼吸系统发病。

(三)惊吓等环境因素

如噪音、突然断电,强辐射、奇光、外人入舍、饲养规程变更、饲养员突然更换或衣着及工作程序的变化等都会引起动物的应激反应。

(四)饲养管理因素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饲养员的粗暴对待、去势、断尾、打号、断喙.接种疫苗、注射药物、保定等,此时动物处于一种"戒备"状态,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通过这些变化来动员机体的防御机能,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

(五)营养因素

主要指饲料中营养不平衡、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会对动物产生不利的影响,在饲养管理中,饲喂时间、饲喂次数、饲喂量、突然更换饲料、饮水不足和水质不卫生或水温过低都会造成应激。

(六)群饲应激

当不同窝猪合群后,为了争夺领导地位会立即发生争斗,结果形成一种有序的等级制度,攻击性强的猪成为领导。这些猪呆在一起这种关系会一直维持下去,一旦有别的猪进来,又会发生新一轮的争斗。这种争斗常常会引起动物受伤、采食量下降。

(七)密度应激

动物断奶、转群时,饲养密度过大,组群过大,都会造成动物群压力的增大,出现咬耳和咬尾巴现象,还将造成抵抗力降低,采食量下降,空气质量不良等。

(八)运输应激

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许多超强刺激同时作用于动物,会降低动物的防御机制导致发烧,如果动物的呼吸频率超过80次/分,体温超过39.70C,就表明出现了严重的运输应激。长距离运输时容易造成脱水、失重、甚至死亡,当路况较差、密度过大、拥挤、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时,应激更严重。

(九)断奶应激

仔畜断奶是一个综合应激,包括断奶本身、称重、分组、饲料改变、环境改变等,仔畜断奶后l 5天内,出现采食量下降1 5%~20%,烦燥

不安、攻击性加强、生长停滞(俗称悼奶瞟)、腹泻、并发水肿病和抗病力下降等现象。

(十)致病因素或疾病

任何疾病都是应激因素,除引起特殊的组织器官损伤外,都会引起患病机体的严重应激反应。毒力强的致病因子可使动物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生长减慢,母畜流产或死胎,或发病死亡。

(十一)遗传因素

属于动物内在应激因素,品种、类型不同,动物的应激反应就不同。一般认为品种纯,生产性能好的畜种其应激反应的强度就越重。

(十二)疫苗接种引起的应激。

免疫接种疫苗是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如果不注意防疫方法,免疫过于频繁,程序紊乱,操作粗暴,疫苗过量或疫苗污染等都可引起应激反应或过敏。这样不但会使免疫的效果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甚至还可能暴发疫病。

(十四)换料引起的应激

换料后的食料的口味、形状都不同

(十三)母猪生产繁殖应激

母猪发情、配种、怀孕、产仔、哺乳等特殊的生理活动,本身就是应激原,必然会对母畜造成强烈的刺激而引起应激,母猪高产会加重应激,常常引发母猪生产繁殖应激综合症,出现母猪肢蹄软弱、蹄裂,严重的出现产前、产后瘫痪,母猪繁殖力下降,产仔数减少,减食并伴有便秘现象,迅速消瘦,抗病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损害或繁殖障碍。

三、应激反应的类型(临床症状)

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二大类:

(一)一般反应出现体温升高0.5℃左右,食欲不佳、精神萎靡、行动迟缓,其症状较轻。

(二)严重反应根据反应出现的症状分为四个型:

1、全身反应型:一定时间内,体温升高1℃~2℃,病畜精神委顿,食欲废绝,常卧于舍内,不治疗会导致死亡。也有的动物表现为极度兴奋,狂躁不安。

2、局部反应型:免疫注射,药物注射及体表皮肤损伤时动物身体局部肿胀,出现红、热、痛,患畜活动不便。肿胀部位吸收比较慢,时间稍长了会形成脓包,最后形成结节。

3、流产型:从阴道内排出血液及正在发育的胚胎,引起孕畜的流产。

4、过敏反应型:此种反应不分性别、年龄、品种,都有发生。动物注射疫苗后立即出现步态不稳,呼吸急促,站立困难,肌肉震颤;重症岀

现口吐白沫,倒地,角弓反张,全身抽搐,四肢做游泳状运动。皮肤充血潮红,继而红紫,特别是在腹下、四肢、肛门、阴户,可视黏膜发绀,排泄失禁,心率不齐,肺音消失。

四、应激反应的作用机理

应激反应的发生过程及其机制是十分复杂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当动物受到应激原的刺激后,如捕捉、驱赶、运输、高温、寒冷、拥挤、咬斗、注射、手术等刺激,神经系统下丘脑兴奋,分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使垂体前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上腺促使糖皮质激素的释放,以对付应激原的刺激。这是机体对抗损伤性刺激的一种抗病措施,机体通过极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以保持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协调与平衡,并建立新的稳恒状态。

五、应激反应对动物机体的危害

(一)精神危害:由如应激因素对动物机体的刺激,产生应激反应会使动物极度兴奋,狂躁不安,攻击性增加,或者精神沉郁,活动量减少,使动物的生理机能降低。

(二)心脏负担:应激反应会使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及血压升高,血液浓稠,低血氮、高血钾,给心脏带来严重的负担,特别是在捕捉、打斗、运输等运动强烈时会引起动物的猝死。

(三)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应激反应会使胃肠道持续性缺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胃肠的粘液分泌不足,肠道菌群紊乱,发生消化功能紊乱,严重时发生胃肠性溃疡,腹泻。表现为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加,机体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出现负氨平衡,饲料转化率低,导致生长发育减缓或停滞。

(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应激反应使动物的代谢功能加快,需氧量增加,呼吸加快,呼吸负担加重,肺部缺氧、缺血,给病菌侵入可乘之机,动物的呼吸道、肺部容易受感染而发病。

(五)对免疫系统的危害:应激反应会使免疫器官严重萎缩,特异性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严重下降。单核巨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能力受到抑制,干扰素的产生不足,抗炎因素的反应削弱,使非特异性免疫抗病能力大大降低,免疫功能的降低或机能紊乱会诱发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发生,甚至使动物死亡。

(六)机体代谢紊乱:应激反应会使动物机体严重消耗,体内有毒代谢产物成倍增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致使猪的生产性能下降。

总之,应激反应直接影响动物的生理机能,生产性能(.产肉.产蛋.产奶)及其危机生命。

六、应对应激反应的预防措施

(一)优化、净化种群

选育抗应激品种,通过临床观察,血型鉴定,淘汰对应激敏感种群,使应激基因频率下降,从而选育出抗应激的品种,从遗传基础上解决动物的应激敏感问题。

建立无特定病原(SPF)或类SPF种群,提供健康的种畜,让养殖户从引种开始就减少诸多病源导致的应激因素。

(二)合理利用现有的敏感种群

皮特兰、德国和比利时长白猪氟烷敏感基因频率高达70%~80%,但它们有瘦肉率高、生长快的优点,采用配套杂交,将皮特兰、长白猪用作杂交父本,选用应激低敏感的地方培育种或大白等品种为母本,生育出的育品代猪就可以大大降低应激的敏感性,又可发挥父本瘦肉率高、生长快的优点,从而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饲料营养调控,同时使用抗应激类药物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配制日粮的营养标,是在猪正常生产条件下,根据健康猪群制定的,很少考虑抗应激状态下所需的一些营养指标。

研究表明,在应激反应中,猪对某些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特别是免疫系统的营养需求量相应提高,这样就可能造成某些营养物质的相对缺乏,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营养物质缺乏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比对生长的影响更明显,因此,猪处在应激状态时配制日粮,在饲料中需要添加容易引起缺乏又与营养物质代谢密切相关的营养元素加以调控。营养物质包括:维

生素类,如V E、VC、VA、V B2、V B6;微量元素类,如有机铬、铜、铁、锰、锌、镁、硒.等;常量元素类,如钙、磷、钠;氨基酸类,如蛋氨酸、胱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酸等。

其次,应考虑饲料原料的可消化性和内在品质,蛋白质水平要适宜,氨基酸要平衡,不要使用发霉变质原料,防止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引起的应激。

(四)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猪场的选址、设计、舍内设备等生物安全设施设计合理,在原则上要满足动物的生理需要,应避免外界因素过多的干扰。要依据动物的个体大小和用途确定饲养密度和圈舍空间。

通常猪的圈舍至少拥有采食区、排便区和休息区,而休息区要满足圈内所有猪同时侧卧所需要的空间。舍内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至少做到冬季保温,夏季防暑,注意控制舍内温度尽量稳定,减小温差。加强畜舍的通风换气,降低有害气体含量,给动物一个清洁、安静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带来的应激因素。

(五)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掌握关键阶段,避免应激发生。

在现代化的饲养生产过程中,管理方面要尽可能做到精细,一切以满足动物的生理特点为标准,减少和避免应激反应发生。在实际的饲养生产过程中,母畜的生产前后、仔畜的断奶前后、转群前后、运输前后、免疫

前后、保育阶段、天气气候突变等,这些阶段都是应激反应的高发阶段,都要精心的饲养管理,避免应激发生。

(六)树立动物福利观念

树立动物福利观念就是呵护动物的生活习性,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需要饲养员温和对待动物,忌讳时常对动物进行粗暴恐吓和殴打。此外,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充分利用动物的习性和条件反射能力加以诱导训练,尽快让动物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变得有规律,提高训练和诱导的效果。尽量减少转群、并圈,减少环境和饲料的变化幅度,尽量不更换饲养员,给予动物良好的行为,让动物的身体及心理与环境相协调,使其健康快乐地生活。

(七)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做好疾病预防

疾病本身就是一种应激反应,在猪的日常管理中要做好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搞好预防接种免疫,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因为任何疾病都是应激因素,除引起特殊的组织器官损伤外,都会引起患病机体的严重应激反应。防疫措施搞好了,机体抗病能力增强了,疾病没有了,应激原消除了,当然就不会有应激反应。

(八)常常对动物体进行体内激素的检测

1.肾上腺素、ACTH及皮质酮的改变

(1)肾上腺:肾上腺重量增加、皮质与髓质比值变大

(2)血浆皮质酮升高

(3)血浆ACTH升高

七应激反应的治疗

常见抗应激剂:维生素类、电解质类、氨基酸类、抗生素类(一)一般反应此种反应动物体温为一过式升高,一般在36小时内不治疗也能自愈。

(二)严重反应处应针对出现症状分别进行治疗:

1、全身反应型:应进行退热和抗菌消炎的治疗,主要肌肉注射安痛定、地塞米松磷酸钠、抗菌素等药物,每天2次,连续3天。

2、局部胀肿型:肿胀部位用热毛巾进行热敷10-15天,肿胀部位可转小或消失。

3、流产型:出现流产症状应用黄体酮等保胎药物进行肌肉注射,早期有一定效果

4、过敏型:对于严重反应的猪.牛可肌肉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磷酸钠等并结合对症治疗。对已休克的猪除迅速注射上述药物外,还要迅速针刺耳尖、尾根和蹄头,放血少许。将去甲肾上腺素2毫克,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

药物治疗

肾上腺能阻滞剂(心血管有不良反应:脉宁平-a阻滞剂-控制血压升高)(心得安:β阻滞剂-降低血压)

组织胺受体阻滞剂-甲腈咪胍-治疗应激性溃疡

总之,动物的应激反应存在于饲养生产的各个环节,需要时时观察,处处留意,把握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或避免应激反应的发生。

热应激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1热应激的发生 动物为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在新陈代谢过程 中需要不断产热和散热,体温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不至因积热太多或散热太多引起代谢障碍组织损伤,从而危及生命。动物体温的恒定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动物的被毛、脂肪、组织等对体温的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例如羽毛对温度有一定的隔绝能力。 家禽的产热受诸多因素影响,如不同的采食量、不同的羽毛覆盖、不同的活动量等;此外散热也会因体表面积、羽毛稀密、饮水多少、排泄频率以及外界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流动情况而有所不同。其中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流动情况是影响家禽散热的主要因素。 在适当的环境温度下,动物维持生理代谢的代谢水平最低,生产代谢最强,这个温度范围称为等热范围。等热范围的温度比体温低,动物主要通过物理调节维持正常的体温,如晾开羽毛。若环境温度超过等热范围的上限,动物代谢增强,动物主要通过化学调节维持正常的体温,当环境温度低于下限时,同时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调节,如冬天通过增加采食来增加体增热。 研究表明,鸡的生存适宜温度范围为10~32℃;生产适宜环境温度范围为21~26℃;26~32℃尚能维持正常体温;高于32℃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出现热休克和死亡,即热应激[1-2]。 热应激属于应激的范畴,1936年,加拿大病理学家Has-selye首次提出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激反应的总和。他认为,凡能引起机体出现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的刺激因子叫做 “应激源”(Stressor)或“应激因子”。适度的应激有利于调动机体全身各种功能,扩大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范围,因而具有防御和代偿作用,这种应激对机体是有利的,故又称生理性应激或良性应激(Eustress);但如果应激源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可直接导致机体障碍和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这种对机体造成明显损害的应激称为病理性应激或恶性应激(Distress)。高温引发的热应激属于病理性应激或恶性应激。 2热应激对家禽的影响2.1临床反应 当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时,家禽会出现一些应答反应以加快散热。 家禽主要采取如下方式进行散热:①传导散热。通过脚和身体的其他部位与温度较低的地面、栖架 收稿日期:2007-06-22 作者简介:张巍(1978-),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禽营养 。 摘要:家禽属于恒温动物,通过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在高度密集的饲养条件下,家禽产热随生 长率增加而增加,但散热能力却没有提高。若产热过程远大于散热过程,可直接导致机体代谢障碍和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即发生热应激。家禽受到热应激后,内环境发生紊乱,生产上表现为采食量减少、体重下降、肉鸡生长缓慢、蛋鸡产蛋率下降、肉质蛋质下降,给养禽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文章综述了热应激的发生机理、对动物的影响及在生产中的表现。 关键词:热应激;家禽;生产性能中图分类号:S815.3;S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84(2007)15-0044-03 饲料博览2007年第15期 -44- 饲料与饲养

动物热应激的生理变化机制

文献综述题目:动物热应激的生理变化机制

动物热应激的生理变化机制 摘要:随着畜牧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的逐步深入畜禽应激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动物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有关动物应激机理的研究则更加引人注目。因此只有彻底弄清楚HSPs的调控机制才有可能了解应激的作用本质,为应激的研究提供参考,从而为动物生产中的应激监测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热应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是动物在不良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组特异性蛋白质,任何应激均可诱导机体的HSPs合成增加,它能使动物迅速适应环境变化,保护机体不受或少受损害。HSPs作为应激的调控蛋白对阐明动物的应激机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热应激反应的最大特点是在应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合成增加,而正常蛋白质的合成则受到抑制。从而对机体的生长代谢、免疫功能等造成影响。文章综述畜禽热应激发生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运用系统动物营养学的思维方法,从动态和整体的角度探讨畜禽热应激生理变化规律。 关键词:畜禽;热应激;生理变化;系统动物营养学 热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所做出的非特异性生理反映的总和。随着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迅速发展,热应激对畜禽生产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显示,热应激严重影响机体呼吸、循环、消化、免疫和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使机体新陈代谢发生改变。但有关畜禽热应激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多从静态和局部的角度出发,少有以机体整体为研究对象,动态的研究热应激发生发展规律的报道。文章运用系统动物营养学的思维方法,以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动态和整体的角度探讨畜禽热应激生理变化规律。 1.畜禽热应激生理变化规律探讨 在大量的试验研究中,对温热环境强度量化和统一的困难,可能也是造成各试验结论不一致甚至相悖的原因之一。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是机体新陈代谢的2个方面,热刺激下机体散热受阻导致能量代谢失衡,引起物质代谢失衡,机体便做出一系列反映来维持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运动着的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可推测机体对热应激的调节同样有一个发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1.1开始阶段 只有能量代谢平衡受到破坏。当温热环境最开始作用于机体时,抑制了机体的散热,在很短时间内(也许是数十分钟到数小时)无法散发的热量在体内蓄积,引起体温的细微变化,作用于体内的温度感受器(如颈动脉窦的温度感受器)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与体表神经末梢由于温热刺激而产生的神经冲动一同传至中枢神经;中枢首先从行为调节与加强机体散热上做出反映,机体表现出一系列有利于散热的行为与生理变化,如静止、伸展四肢及轻微喘息等[1]。正如Zhou和Yamamoto(1997)的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使肉鸡呼吸频率升高,此时机体的物质代谢平衡没有受到影响。

几种药物在畜禽应激中的应用(0409)

几种药物在畜禽应激中的应用 沈红霍启光 应激是畜禽对任何不良条件的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这些不良刺激包括生理性(如内分泌失调、生理调节失控等)、环境性(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管理性(运输、转群、打针、饲料的突变等)。多数情况下不是单一起作用,而是两种或三种联合起来同时作用于机体,迫使机体调节适应新的生理平衡,在这调节适应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导致生长速度变慢,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变差,生产性能明显降低,严重时还可引起畜禽死亡等。为避免或减少应激给生产中带来的损失,常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缓解或减轻应激,其中药物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就畜禽应激中常用的几种药物做一介绍。 1 维生素C(VC) 维生素C(VC)即抗坏血酸,白色晶粉。无臭,味酸。易溶于水和乙醇。水溶液呈酸性反应,具有强还原性,极易被氧化剂所破坏,在空气中也易氧化而失效。在碱性溶液中或金属容器内加热易被破坏。 VC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它的强还原性,使其具有解毒作用。它还可促进抗体生成,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增强肝脏解毒能力,改善心肌和血管代谢机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是国内外研究最多的抗热应激添加剂之一。在常温条件下,家禽能合成VC满足机体生理需要,据研究,高温期间鸡合成VC能力下降,血液或组织中VC含量减少。热应激时,机体对VC需要量增加,因此需要在日粮中补充VC。VC能明显抑制体温上升,促进采食,降低血液中皮质酮浓度,增加骨骼中钙的效用,增强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减轻热应激对机体的影响。 在炎热条件下,饲料中添加100mg/kg、150mg/kg、200mg/kg的VC能显著提高小鸡的生长率和成年鸡的产蛋率,青年鸡的产蛋率和蛋重也有增加的趋势。在肉鸡日粮中补充VC可明显提高日增重,在种鸡日粮中补充VC可明显提高受精率,一般认为使用 100mg/kg~500mg/kgVC效果较好。Njoku报道,在日粮中补充200mg/kgVC能使蛋鸡的产蛋率提高9%,同时降低破蛋比例和料蛋比,VC对提高鸡的天然抵抗力、接种后免疫力及减轻热应激反应均有明显的效果(穆淑琴等,1996;刘国华等,1996)。 2 氯丙嗪 氯丙嗪盐酸盐为白色、乳白色或微红色晶粉。有微臭,味苦而麻,有吸湿性,易溶于水、乙醇和氯仿。2.5%水溶液pH值为4.0~4.5,当pH值接近6时,即有氯丙嗪沉淀,忌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等配伍。遇光和氧化物时色变红变质。 氯丙嗪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使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并使动物转为安静嗜眠。还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下降,代谢降低,减少能量损耗,降低应激因素对机体的刺激。高温季节长途运输畜禽时,用它可减少死亡。郭士夫(1995)报道,运输猪过程中使用2.5%盐酸氯丙嗪肌注,可起到预防猝死及减少体重下降的双重

动物应激反应

一、应激反应的概念 (一)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体内外各种强烈因素(即应激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 任何对动物机体或情绪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以成为应激原。当这种应激反应真正威胁到动物的健康时,动物就会觉得不适。根据动物是否感到不适这一标准可将应激反应分为良性应激和不良性应两类。 (二)良性应激:是指使动物感到愉快的应激,是对动物的有益应激。如猪有玩耍时的奔跑行为和交配行为。 (三)恶性应激:是指那些危及动物福利和健康的应激,常使动物感到无聊、压抑和紧张。恶性应激是引发一种或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因。 另外,也有人将应激反应分为免疫应激反应和非免疫应激反应。 二、养殖生产中常见的应激因素 (一)气候因素 过冷、过热、强光照射.湿度过大都会对动物产生应激反应,有资料表明,低温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若舍内温度低l 0℃以下,就会引起猪的应激反应,尤其仔猪会冻死,低温伴有通风不良或贼风侵袭,湿度过大,会进一步加重猪的应激反应。在高温环境下,几乎所有规模化猪场都造成

母猪采食量下降,临产期、围产期死亡及仔猪死亡,母猪发情率降低,返情率提高20%~30%,窝产仔数、仔猪初生重、成活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损失达到20%以上。 (二)有毒有害气体 冬天畜舍中的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会对动物产生刺激,产生应激反应,浓度过高,就会损伤呼吸道粘膜,使抗病力下降,呼吸系统发病。 (三)惊吓等环境因素 如噪音、突然断电,强辐射、奇光、外人入舍、饲养规程变更、饲养员突然更换或衣着及工作程序的变化等都会引起动物的应激反应。 (四)饲养管理因素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饲养员的粗暴对待、去势、断尾、打号、断喙.接种疫苗、注射药物、保定等,此时动物处于一种"戒备"状态,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通过这些变化来动员机体的防御机能,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 (五)营养因素 主要指饲料中营养不平衡、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会对动物产生不利的影响,在饲养管理中,饲喂时间、饲喂次数、饲喂量、突然更换饲料、饮水不足和水质不卫生或水温过低都会造成应激。

家禽热应激与营养

【家禽热应激与营养】 谭青松何瑞国 (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湖北武汉430070) 中图分类号:S5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1-8964(2001)04-0030-03 摘要:家禽热应激是制约集约化养禽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家禽热应激产生的原因、对家禽生产性能及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缓解热应激的各种营养学措施。同时指出了这一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家禽;热应激;生理;营养 Heat Stressed and Nutritional Treatments TAN Qing-song,HE Rui-guo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College of Huazhong Agricultrural University , Hubei 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 Heat stress is one of the magnitude factors which restricts the productivity of intensive poultry industry .This article has a review on the causes of heat stress, the changes on productive capability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heat stressed poultry, and the nutritional methods to alleviate the impairment of heat stress on poultry ,and points out the aspect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poultry; heat stress;physiology;nutrient 高密度的集约化养禽业使禽随时都可能导致应激的产生。在诸多的应激反应中,夏季高温引起的热应激对家禽产生的影响较大,时间也长,给养禽业带来了大的负面效应。人们对热应激已高度重视,许多科研人员对家禽热应激的生理机制及其营养学对策作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这方面的前人研究成果及以后的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 畜牧业 特别是现代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动物福利意识的增 强,动物 应激医学已成为动物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应激医学研究中,动物氧化应 激又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热点研究课题。 1 氧化应激概念与起因 1.1 氧化应激概念 动物在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自由基,这些自由基通常不会导致组织细胞 的损伤,机体依靠自身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主要包括抗氧化酶类(包括超氧化物歧化 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谷胱甘肽硫转酶 GST 等) 及非酶类的抗氧化剂(包括 维生素 C 、维生素 E 、谷胱甘肽、褪黑素、 a- 硫辛酸、类胡萝 卜素、微量元素 铜、锌、硒等),可以保护机体组织和细胞防止自由基的损伤。当动物机 体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的水平高于细胞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时,氧化还原状态失衡,过量的 自由基存在于组织或细胞内,即诱发氧化应激,并导致氧化损伤。因此,氧化应激 (Oxidative Stress) 是机体应答内外环境,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对机体进行多层次应激性调节 和信号转导,同时造成氧化损伤的重要生命过程。器官和组织对氧化应激的易感性依赖于 它的抗氧化系统的状态和氧化剂与抗氧化之间的动态平衡。 氧化应激可导致细胞膜磷脂过氧化、蛋白质过氧化 (受体和酶 )以及 DNA 的氧化损伤。 脂质、 蛋白质和 DNA 的氧化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 衰老等过程。急性和慢性的应激都能通过产生自由基诱导胃肠道、免疫系统等多方面的氧 化应激。 1.2 氧化应激的起因 1.2.1 自由基的产生 细胞在正常新陈代谢和先天免疫反应过程中, 基。首先,肠上皮细胞的主动新陈代谢本身就是 性有关。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包括超氧 化物阴离子 ( · OH) ,它们都是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不可避免的 产物。其次,另一个内源性氧化应激源 自于肠道先天 及获得性免疫系统在与许多共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 氮 (NO) ,其在食物和水的吸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 当动物遭受应激刺激或患病时,机体代谢出现异常而骤然产生大量自由基,过量的自 由基数量 将超过抗氧化体系的还原能力, 使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 结果会导致机体损伤。 目前研究表明主要有四种致细胞损伤机制: 1) 对脂类和细胞膜的破坏,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2) 对蛋白质、酶的损伤,从而导致蛋白质变性,功能丧失和酶失活。 3) 对核酸和染色体的破坏,从而导致 DNA 链的断裂,染色体的畸变和断裂。 4) 对细胞外基质的破坏,从而使细胞外基质变得疏松,弹性降低。 1.2.2 氧化应激的起因 1.2.2.1 外源性因素 1.2.2.1.1 日粮 营养因素 营养缺乏或不良可能使体内自由基增加,而且还影响抗氧化酶生物合成及 内源性抗氧 都会产生活性氧代谢物 (ROM) ——自由 ROM 的来源,其生成与电子传递链的活 (O2-) 、过氧化氢 (H2O2) 和羟基自由基

预防家禽热应激

预防家禽热应激 热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热应激源的非特异性防御应答的生理反应,其实质是环境温度超过动物等热区中的舒适区上限温度所致的非特异性反应的总和。热应激分为急性热应激和慢性热应激,二者均可导致机体出现行为和生理上的变化。临床上对家禽影响较大的主要为急性热应激,但慢性热应激的影响仍不容忽视。热应激对家禽造成的影响有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等,严重者甚至造成家禽的大批死亡,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发病原因家禽没有汗腺,深部体温比较高,全身被覆羽毛,能产生非常好的隔热效果,主要靠呼吸系统散发热量和调节体温。如果外界环境的温、湿度过高,饮水不足,特别是当通风不良时,动物机体散热困难,就很容易发生热应激,导致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发生紊乱。 2.热应激的危害家禽热应激的危害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呼吸性碱中毒。当环境温度升高,家禽体温也随之升高,表现为张口呼吸。家禽通过喘息散热,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血液中的pH值升高,便容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家禽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更严重的是碱性物质麻痹了输卵管,出现蛋滞留的现象,进而压迫

坐骨神经,可造成瘫痪。②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求量增加。机体由于受到热应激影响,使得代谢旺盛,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明显增加,而营养素不能得到及时的保证,就会出现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进而造成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下降,严重的也会导致瘫痪。③严重影响免疫功能。由于采食量下降,而营养要求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从而机体本身的免疫抗病能力也不能正常发挥,免疫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有研究显示,热应激能够破坏机体自身的免疫平衡,并且慢性热应激还能够增加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实验小鼠体内的病毒性,这一研究表明,热应激可能加重禽流感疫情对家禽的危害。④产蛋性能下降。以蛋鸡为例,由于受热应激影响,下丘脑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血中孕酮分泌量及雌激素的分泌均受到影响,排卵数减少,排卵率降低,卵子在输卵管的转运间隔延长,产蛋性能下降。受热应激影响,甲状腺素的分泌也会减少,进而减少了对蛋鸡卵泡生长及蛋形成的刺激作用,也对产蛋性能造成影响。⑤死淘率提高。由于受到热应激,机体内新陈代谢系统、血液的酸碱平衡、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都被破坏,机体的各项机能无法正常运转,极易发生各种功能障碍,甚至休克、死亡,增加死亡淘汰率。 3.预防措施热应激危害之大,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因热应激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家禽能够发

家禽热应激及其控制

家禽热应激及其控制 家禽热应激是指环境温度超过家禽适温值(21-26度)时,家禽生理与行为发生的应答性反应。 家禽属于恒温动物,环境温度处于适温值时,其生长、发育、繁殖功能表现最佳状态,生产效率最高;环境温度超出适温值时,机体随即需要调整生理活动与行为,以适应气温的变化,维持正常体温,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实验与生产经验表明,短时和轻度的气温变化(26-32度)对家禽来说,完全可以通过轻微的应激行为调整和适应。相反,长期和较大幅度的气温升高(32度以上),则会使家禽生理功能紊乱,生长发育迟缓,并由此导致一系列的生产指标(例如生长速度、胴体质量、种蛋受精率、孵化率等)下降,甚至造成家禽衰竭死亡等,使生产者列利可图或亏损。为有效地控制家禽热应激,现就其对家禽的危害机理与控制简述如下。 一、热应激对家禽危害的机理环境气温超过家禽适温值,万其在超过32度时,家禽会表现一系列生理与行为的严重应激,包括热喘息,心率加快,循环血液重新分布,体内氧化过程加剧,粪尿排泄增加,血浆中钠、蛋白质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异常,尤其是皮质酮分泌增加,神经兴奋性增加或抑制等。这些生理变化过剧时,将对家禽导致下述种种危害甚至死亡。 1.热喘息:适当的热喘息可增加体热的散发,但过度的喘息将会致使CO2排出过量,血液中CO2分压下降,PH值上升,诱发碱中毒;如果代偿性热喘息后期,呼吸中枢抑制,体内积聚过量H2CO3又可能导致酸中毒。此外,热喘息可损伤呼吸道粘膜,造成呼吸道充血、出血,继发病原感染。 2.心率加快:由于热应激和热喘息(浅呼吸)导致血液中含氧不足,心率代偿性加快、血压升高,由此可导致脑颅内压升高、脑充血甚至出血、昏厥;心率过速之后带来心衰,可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肺瘀血、水肿,机体缺氧和酸中毒。 3.体内氧化过程加剧:由于体温升高,体内三大物质的氧化代谢加强,有害的代谢中间产物和终末产物增加,细胞脂质膜被氧化破坏,血管壁间隙扩大,极易导致出血、溶血、组织损伤和自体中毒。 4.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初期为代谢增强,能量蛋白质消耗增加,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在后是逐步的衰竭,并可致淋巴细胞核酸内切酶活性增加,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力削弱。

动物应激

什么是动物的应激 应激是动物在外界和内在环境中,一些具有损伤性的生物、物理、化学以及特种心理上的强烈刺激(应激因素)作用于机体后,随即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或曰非特异性反应的总和。 应激对动物有不利的一面,但是低度应激下平缓进入适应阶后,甚至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力和抵抗力 应激反应的机理 应激反应的发生过程,其机制十分复杂,动物在应激状态下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几乎动员了所有的器官和组织应对激源刺激,机体通过极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保持体内生理生化过程协调与平衡,建立新的稳恒态。中枢神经系统尤是大脑皮层起整合作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皮质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起着执行作用。 应激因素 (1)物理性应激因素:过热、过冷、强幅射、贼风、强噪声等;(2)化学性应激因素:畜禽舍中的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 (3)饲养性应激因素,饥饿或过饱、日粮营养不均衡、急剧变更日粮与饲养水平、饮水不足和水质不卫生或水温过低、饲料 投饲时间过长等

(4)生产性应激因素,饲养规程变更、饲养员更换、断奶、称重、转群、饲养密度过大、组群过大等; (5)外伤性应激因素,去势、打耳号、断尾等; (6)心理性应激因素,争斗、在畜群中的等级地位、惊吓、饲养员的粗暴对待等; (7)运输应激因素,装卸和运输行程中的不良条件及刺激等;(8)兽医预防或治疗应激因素,疫苗注射、消毒、兽医治疗等。 应激的发生过程 惊恐反应阶段,亦称动员阶段或紧急反应阶段(总持续时间一般6~48小时),亦称肾上腺反应阶段,动物受到应激源的刺激后机体的早期反应。 从生理生化角度,可将该阶段划分为休克相(Shock phase)和反休克相(Countershock phase), 前者表现为体温和血压下降,血液浓稠,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肌肉紧张度降低,进而发生组织降解,低血氯、高血钾、胃肠急性溃疡,机体抵抗力低于正常水平。体克相持续几小时至一天,随后进入反休克相,机体防御系统动员、重组而加强,血压上升,血钠和血氯增加,血钾减少,血糖升高、血液粘度增加,分解代谢加强,胸腺,脾脏和淋巴系统萎缩,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肾上腺皮质肥大、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机体总抵抗力提高,甚或高于正常水平。 适应或抵抗阶段

第二章 第三节 动物应激与应激性疾病

应激(Stress) 应激(Stress)是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或处于紧张状态时出现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全球损失800-1000亿美元。 应激原(stressor):引起应激的刺激叫应激原,其种类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非损伤性和损伤性两大类。 应激原 一非损伤性应激原主要有: 神经性刺激:如动物分群,断奶,更换饲料,驱赶,捉捕,运输,剪毛,去势,声光刺激,疼痛刺激等等。 温度如环境过热,过冷。 本讲所涉及的反应主要是指由非损伤应激原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应激。 二、损伤性激原 创伤,烧伤,中毒,感染,寄生虫侵袭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刺激因素。 损伤和非损伤两类应激原所引起的应激反应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伴有组织细胞的坏死,炎症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sponse) 一、应激及应激性疾病的危害性 有人估计,我国牧区每个冬季天寒草寒枯死草的家畜不下500万头,未死的活重下降1/3。两者相加,约相当于全国收购量的5-6倍(姚旦,1988)。 我省几个集约化鸡场每年死于应激的肉鸡约占死亡鸡数的20-30%。 美国和联邦德国,苍白,松软渗出性猪肉(Pale soft exudative, PSE)占屠宰猪的10-20%,肉价低5-10%(Kolata,J.A. 1986)。 另有报导(Jopel ,D.G.1975),美国有1/3以上的猪场发生应激综合症,35%发生PSE肉。 欧美及日本,猪胃溃疡很普遍;我国长春、北京、武汉等地调查,发生率84%(徐英泉等,1980).我校调查湖南省的发生率也很高(朱1994)。 应激性疾病的危害性 乳牛群的光热和噪音应激,导致日本均产奶量下降38.4%,怀孕率下降22.5%,流产率升高18%(袁绵和,1988);蛋鸡在抓捕,惊吓等应激下,产软壳蛋,双黄蛋、小蛋、蛋包蛋,其产蛋率、受精率下降,甚至出现腹膜炎,卵巢囊种等(Mills, A. D. etal,1987)。 其它影响,如影响免疫反应,降低抵抗力,如低温诱致幼畜的大肠杆菌性肠炎发病率升高,家禽对新城疫,出血性肠炎,马立克病,禽败血霉形体,球虫病等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牛运输热的发病(病原体至少有10种细菌和8种病态)也必须有应激因子的存在,才能复制等等(姚旦,1988) 二、应激的机理及代谢改变 在对应激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二)血浆蛋白的研究 (三)基因表达的研究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这是经典的应激反应学说,20年代Cannon提出了紧急学说(emergency theory),30年代内分泌学家Sely提出了全身适应征候群学说(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按此思路,深入全面的研究已得到很大发展,最重要,最突出的神经内分泌反应是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 1.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 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浓度血液升高。

水产养殖动物应激怎么办

水产养殖动物应激怎么办 应激本身不是一种病,但却是一种或多种病的发生原因。应激反应会抑制动物的免疫功能,经常处于应激状态的养殖动物会造成生理功能紊乱,而逐渐感染疾病; 在水产养殖生产中许多难以治愈的顽固性疾病往往是长期处于应激反应的结果,如有的“细菌性”及“病毒性”病症几乎都与动物的应激反应有关联,所以,应激反应是水产养殖的大敌,在水产养殖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造成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异常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3、生物因素; 增强水产养殖动物抗应激反应能力的对策: 1、加强对养殖水体的管理; 2、确保良好的环境条件, 3、选择优良的养殖品种、 4、投喂优质的饵料, 5、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要正确、渔药的使用要科学, 6、加强对水产养殖动物的苗种或亲本检疫、检测的管理。 鱼、虾、蟹等水产养殖动物都会产生应激反应。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何增强水产养殖对象的抗应激反应能力是提高养殖效率和生产效益十分重要的技术要求,也是无公害养殖规范的重要内容,在生产中必须引起重视。 一、“应激”的概念及危害 应激这一概念首先是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提取的,应激是动物受到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刺激后,机体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反应或称非特异反应的总合。它是动物自身演化过程中产生的自我保护的自然反应。应激反应程度的强弱与动物品种或个体有很大差异。“应激反应”是靠一般特异反应不能适应时出现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它可以扩大机体的适应范围,是一种特殊合理的生理状态,应激反应时间过长,不论程度强弱都可以引起疾病或死亡。应激本身不是一种病,但却是一种或多种病的发生原因。依据应激的程度、持续时间不同,大致可分为慢性应激、急性应激、短性应激及长期应激。应激反应会抑制动物的免疫功能,经常处于应激状态的养殖动物生理功能紊乱,逐渐感染疾病。

噪声应激对家禽的影响机制及防治措施

噪声应激对家禽的影响机制及预防措施 【摘要】:环境的控制对畜禽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鸡对噪音敏感,当噪音增加时,鸡群发生骚动,造成了饲料的浪费,使总耗料量增加,产蛋率下降,死亡率升高,养殖效益大大降低。因此,在畜禽生产过程中应注意对畜禽生产环境中噪音的控制。本文对噪音的认识、噪音对畜禽的影响机制以及预防措施等做了综述。 【关键词】:环境控制、噪声、应激、机理 The Mechanism of Noise Stress on Poultry and Some Precautions to Protect Against It 【Abstract】:The environment take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ut chickens are sensitive to noise. When the noise increases, the flock riot, resulting in the waste of feed, bringing the total increase in feed consumption/the mortality, reduction in egg production and breeding efficiency. Therefore, 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ontrol of noise in the process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ion. The definition of noise/the mechanism of the noise on the livestock and poultry and the precautions to protect against it has been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environmental control; noise; stress; mechanism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得到迅猛发展.畜牧业占农业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其现代化、集约化程度愈来愈高。其中养鸡业在畜牧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在养鸡生产中,生产环境污染给鸡群的健康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鸡舍环境中的温度、温度、有害气体及粪便、鸡群的饲养密度、噪声等都会对养鸡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改善鸡群生产环境是实现养鸡生产由传统方式向现代化、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1. 对噪声应激的认识 噪声是指能引起不愉快和不安感觉或引起有害作用的声音。鸡舍噪声不能超过85db。鸡遇到突然的噪声会受惊、炸群。突发高强度噪声可使鸡的死亡率增高[1]。产蛋鸡需要安静舒适的环境。强烈噪声会对产蛋鸡造成严重危害,引起惊群。从而导致产蛋率下降或继发其他疾病,甚至死亡。由于惊群,产蛋鸡出现撞笼、跳笼、拉稀现象,造成鸡只肝脏破裂、骨损伤等情况,使鸡群受损[2]。 2. 养鸡场生产性噪声的卫生评价 从卫生观点看,噪声传播的物理特点有其意义。低频噪声(400Hz以下)从声源呈环形在空间传播;而高频音(1900Hz以上)振幅较窄。在畜舍产生的主要是低频噪音,不紧密的障碍物不能防止低频噪声,但可有效地防止高频率噪声。在大养禽舍内,设备拥挤和饲养大量的鸡提高了生产性噪音水平。与粗放技术比较,很多作者认为它可从50-55db提高到邪95-100db。由于噪声源的位置不同和开动的不均匀性,就形成了不同的噪声。鸡本身、给水、排气是经常性的噪声源。周期性的噪声是由给料机械工作,收蛋和扫粪等引起的。 噪声如应激因素的不良作用那样,可引起鸡的不安,随之仔鸡出现生长抑制;增加淘汰和死亡的数量[3]。大多数作者认为在禽舍内噪声的允许量是60-90db。试验证明,与音高90db、频率0.5-2kHz的噪声比较、音高70db,频率0.5-2kHz噪声对鸡的生理状态、行为和生产性能有刺激作用。强噪声(90-100db)的抑制作用表现为使鸡活重降低4%,产蛋率下降20%[4]。据Menjikh的资料,94-95db的噪声可引起鸡脉搏加快和听觉器官的变化。Canckhn证明,在较低噪声(至62db)和较高噪声(至107db)条件下饲养鸡表明,由于生产期不同,可使增重降低1-15.5%。在同一强度噪声(96db)下,高频音(1000对30Hz)抑制了卵中的胚胎发育[5]。在定型的禽舍中,笼养和平面饲养不同用途和

热应激对家禽的危害及防制措施

热应激对家禽的危害及防制措施 热应激导致采食量降低,并严重影响鸡的饲料转化率、增重和产蛋等生产性能,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热应激使蛋鸡产蛋率下降,蛋重减少,破损率提高,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而且会导致鸡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甚至大批死亡,而肉鸡上市前死亡的5%与热应激有关。如何减轻热应激的不良影响,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成为养鸡生产者关注的问题,也是动物营养研究者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应激的概念与GAS “应激”译自英语“stress”,意为“紧张、压力、应力”,应激是“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应激的目的是克服刺激对动物的危害,保持体内平衡,所以应激是一种适应性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如果刺激强度过大或作用时间过长,机体就会逐渐失去应付能力,从而表现衰竭现象,出现病理状态。肌体在应激过程中产生的非特异性变化称为“全身适应性综合症”(GAS)。GAS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紧急反应阶段:这是肌体对应激源作用的早期反应,在此阶段,肌体对应激源的刺激尚未适应,根据生理变化的不同,又可将此阶段划分为休克相和反休克相。休克相首先表现为体温和血压降低,血液浓缩,神经系统抑制,肌肉紧张度降低,进而发生组织降解、胃肠道急性溃疡等,肌体抵抗力低于正常水平。休克相可持续几分钟到24小时;反休克相体温、血压上升,血钠和血氯增加,血钾减少,血糖升高,胸腺、脾和淋巴系统萎缩,肾上腺皮质肥大,分泌加强。这些反应主要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和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所引起,分解代谢加强,机体开始进入适应性阶段。机体总抵抗力提高。 抵抗阶段:机体通过调节克服了应激源的不良作用,获得某种程度的适应;新陈代谢趋于正常,合成代谢占主导地位。肾上腺皮质机能增强,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趋于正常,肌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提高到正常水平之上。 衰竭阶段:若应激因子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超出肌体的适应能力,则会出现体重急剧下降、机体贮备耗竭、重要器官机能衰竭等不可逆变化。最终导致畜禽死亡。 2 热应激的发病特点 蛋鸡热应激多发于舍温超过32℃的通风不良、卫生条件较差的鸡舍。热应激的严重程度随舍温的增高而加大,当舍温超过39℃时,就可迅速导致蛋鸡热应激而造成鸡的大批死亡。由于夏季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5点的舍温持续升高,对热应激敏感的鸡,下午5~6点其体温调节功能已经发挥到极限,此时体温已升至热休克的临界温度(45.3℃),如无相应措施让鸡迅速脱离热环境,那么大部分蛋鸡将于晚上7~9点休克死亡。种鸡、特别是肉种鸡对热应激的耐受性较低,发生热应激时,体格健壮、身体较肥胖的鸡往往最先死亡。在蛋鸡高产鸡群,这种情况也极易发生。 3 热应激对动物肌体的影响 温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境指标,极端环境(高温或低温)均导致动物肌体产生应激状态,并且导致死亡率升高和生产性能下降,鉴于热应激对动物造成的危害,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了热应激给动物造成的规律性变化,为防止热应激的产生和缓解热应激的不良后果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 3.1热应激对采食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产蛋鸡的最适温度范围是13-26℃,其维持体温所需代谢能最低,饲料转化率最高,生产效益最好。环境温度超过26℃时,鸡体温与环境温度差减小,体热散发难度增加,便会产生应激反应。热应激时采食中枢的兴奋受到部分抑制,而消化道活动的减弱使消化道充盈度增加,为加速散热、减轻热负荷而增加饮水量,使采食量进一步减少。减少采食量是动物在高温条件下保持机体热平衡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在21~30℃范围内,气温每上升1℃,采

动物应激的产生危害及预防

动物应激的产生危害及预防 动物的应激反应是动物机体对受到体内及外界环境变化刺激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应激反应受多种因素刺激而产生,包括内在的遗传因素、生产繁殖因素、外界的环境因素等,这些应激因素“应激原”刺激动物都会给动物机体造成危害,其表现为动物精神委顿,食欲废绝,或极度兴奋,狂躁不安,采食减少;合成代谢减弱,饲料转化率降低,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减弱,过敏等临床症状。针对应激反应对动物产生的危害,在养殖生产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或避免应激反应的发生,如优化种群结构、加强饲料营养调控、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境、把握各种动物的生理特点、做好预防接种等都能有效减少和控制应激反应的发生,一但发生及时治疗,从而确保动物的健康生长。现就应激反应的概念,应激因素,应激反应的作用机理,应激反应的类型,应激反应对动物机体的危害,应对应激反应的防治措施等,进行如下阐述。 一、应激反应的概念 (一)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体内外各种强烈因素(即应激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交感神经兴奋和

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 任何对动物机体或情绪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以成为应激原。当这种应激反应真正威胁到动物的健康时,动物就会觉得不适。根据动物是否感到不适这一标准可将应激反应分为良性应激和不良性应两类。 (二)良性应激:是指使动物感到愉快的应激,是对动物的有益应激。如猪有玩耍时的奔跑行为和交配行为。 (三)恶性应激:是指那些危及动物福利和健康的应激,常使动物感到无聊、压抑和紧张。恶性应激是引发一种或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因。 另外,也有人将应激反应分为免疫应激反应和非免疫应激反应。 二、养殖生产中常见的应激因素 (一)气候因素 过冷、过热、强光照射.湿度过大都会对动物产生应激反应,有资料表明,低温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若

动物冷应激

关于寒冷应激对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阐述了寒冷应激的主要概念并综述了动物冷应激时神经系统的生理机制,及其对动物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和血液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动物冷应激时动物机体内的一系列变化规律的总结,为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动物冷应激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冷应激相关科学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动物冷应激; 神经内分泌反应; 生产性能; 生理免疫 加拿大病理学家 Hans Selye 在1936年提出了应激学说,应激即内部环境或外界环境的具有伤害性刺激扰乱内部环境的平衡稳定所导致的一种状态。应激在典型情况下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惊恐反应或动员阶段,这是机体对应激原作用的早期反应; 第二阶段为适应或抵抗阶段,机体克服了应激原作用而获得了适应; 第三阶段为衰竭阶段,表现很像惊恐反应,但反应程度急剧增强,出现各处营养不良,异化作用占优势的现象[1]。 就动物而言,创伤、环境的冷热、惊吓等均是应激源。环境温度的高或低所导致的动物热、冷应激直接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自身免疫以及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是制约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北方高寒地区, 早春及晚秋母猪产仔, 冬季母牛产犊及早春孵化雏鸡等是促进畜牧业飞速发展的必要环节, 但因环境低温所导致的冷应激常引起动物生长缓慢、抗病性差, 甚至死亡是制约北方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 解决这一影响畜牧业生产中的难题, 目前已成为营养生理、家畜环境营养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寒冷应激在动物的神经内分泌、生理、组织免疫等学科的研究均得到了较系统的成果。这里以总结冷应激对动物的影响,为预防动物的冷应激,培育耐寒、抗病和抗应激的动物品种奠定基础。 一、寒冷应激对动物机体影响的生理学机制 1 寒冷应激的一般概念 应激通常是指动物受到频率比较大, 持续时间长或时间虽短但变化剧烈的刺激时所引起的机体反应, 这种反应主要使动物内环境稳定性、生理和行为等发生改变。应激所引起机体的非特异性变化叫做全身适应综合症( GAS) ,凡能引起机

动物应激与应激综合症研究进展

动物应激与应激综合症 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院袁慧

应激(stress)是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或处于紧张状态时出现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从进化观点上说,它是保存个体生存的重要防御反应,因而有的学者将之译成“紧张”,“压力”,“应力”或“胁迫性”。引起应激的刺激叫应激原(stressor), 种类很多。可以说,凡能引起动物疾病的各种因素,都可相对地看作应激原,概括起来可分为非损伤性和损伤性两大类。

属于 非损伤性的应激原主要包括精神性刺激如动物分群、断奶、驱赶、捉捕、运输、剪毛、声、光刺激、疼痛等和温度(如环境过热、过冷等)作用; 属于 损伤性的有创伤、烧伤、中毒、去势、感染、寄生虫侵袭等物理、化学和生物刺激因素,两类应激原所引起应激反应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伴有组织细胞的坏死、炎症反应以及由此引起的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sponse)。本节所涉及的主要是指由非损伤应激原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应激反应。

(一)应激及应激综合征的危害性 ?就目前已得到资料看,从低等生物到高等动物和人,几乎都会出现应激反应,其影响范围和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对于动物来说,由于许多环境—生态学因素都能成为其应激原,导致应激反应的发生。可以说,在饲养场中每时每刻都存在应激现象,只不过多数情况下应激原作用强度较小,作用时间较短,或者动物的耐受力较强,应激原的作用被动物所克服而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但也常常使动物产生应激,生产力下降,有的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有人估计,我国牧区每年冬季天寒草枯死的家畜不下500万头,未死的活重下降1/3,两者相加,约相当于全国收购量的5~6倍(姚端旦,1998)。

关于动物冷应激

关于寒冷应激对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阐述了寒冷应激的主要概念并综述了动物冷应激时神经系统的生理机制,及其对动物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和血液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动物冷应激时动物机体内的一系列变化规律的总结,为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动物冷应激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冷应激相关科学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动物冷应激; 神经内分泌反应; 生产性能; 生理免疫 加拿大病理学家Hans Selye 在1936年提出了应激学说,应激即内部环境或外界环境的具有伤害性刺激扰乱内部环境的平衡稳定所导致的一种状态。应激在典型情况下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惊恐反应或动员阶段,这是机体对应激原作用的早期反应; 第二阶段为适应或抵抗阶段,机体克服了应激原作用而获得了适应; 第三阶段为衰竭阶段,表现很像惊恐反应,但反应程度急剧增强,出现各处营养不良,异化作用占优势的现象[1]。 就动物而言,创伤、环境的冷热、惊吓等均是应激源。环境温度的高或低所导致的动物热、冷应激直接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自身免疫以及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是制约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北方高寒地区, 早春及晚秋母猪产仔, 冬季母牛产犊及早春孵化雏鸡等是促进畜牧业飞速发展的必 要环节, 但因环境低温所导致的冷应激常引起动物生长缓慢、抗病性差, 甚至死亡是制约北方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 解决这一影响畜牧业生产中的难题, 目前已成为营养生理、家畜环境营养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寒冷应激在动物的神经内分泌、生理、组织免疫等学科的研究均得到了较系统的成果。这里以总结冷应激对动物的影响,为预防动物的冷应激,培育耐寒、抗病和抗应激的动物品种奠定基础。 一、寒冷应激对动物机体影响的生理学机制 1 寒冷应激的一般概念 应激通常是指动物受到频率比较大, 持续时间长或时间虽短但变化剧烈的 刺激时所引起的机体反应, 这种反应主要使动物内环境稳定性、生理和行为等发生改变。应激所引起机体的非特异性变化叫做全身适应综合症( GAS) ,凡能引起机体出现GAS 的刺激即称为应激原( Stressor ) , 而寒冷应激即为应激原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