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文书学教学大纲

法律文书学教学大纲

法律文书学教学大纲
法律文书学教学大纲

法律文书学教学大纲

前言

课程性质:法律文书学是一门为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

编写目的:让学生了解该门课程所讲的内容。

课程简介:法律文书是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以及律师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各种文书的总称。法律文书学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一方面综合了法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综合了写作学、语言学的理论知识。该门课程是一门适应司法实践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内容包括主要及常用文书的制作,如公安机关提起批准逮捕书、起诉意见书、立案报告、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不起诉决定书、刑事抗诉书、公诉意见书,人民法院的(民事、刑事、行政)判决书、以及各类诉状类文书(起诉状、上诉状、答辩状、反诉状),辩护词、代理词等。该课程不仅介绍这些文书的写作格式,还要重点讲授这些文书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完后能够学以致用,一方面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很快适应实际部门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法律文书是司法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学好该门课程为司法考试做准备。

编写人员:

绪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掌握法律文书的基本理论;

2、认清法律文书在司法改革和法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3、知晓法律文书制作的基本要求。

学时分配:4学时

第一章法律文书写作概述

第一节法律文书与司法改革

一、法律文书的概念与特点

法律文书是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等在办理诉讼案件和某些非诉讼事件中依法发布或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各种文书的总称。

法律文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形式的规范性。

2、制作的合法性

3、制作的连环性

4、制作的时效性。

二、法律文书的社会功能

|

三、法律文书与司法机关及法律职业人员的关系

四、法律文书改革与司法体制改革

第二节法律文书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

一、法律文书制作与法律理念的应用

二、法律文书是法学教育结果的重要表现方式

|

三、现行教育评估机制对法律文书的轻视

四、法律文书教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古今中外法律文书比较

一、两大法系法律文书简介

二、港澳台法律文书综述

三、中国古代法律文书评介

四、近现代法律文书的发展走向

五、当代的司法文书

第四节制作法律文书的总体要求

一、法律文书的语言要求

(一)法律文书的语体风格

(二)法律文书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1.用语要准确。

2.表述要简约。

3.行文要朴实。

4.讲求一定的修辞方式。

二、法律文书的文字写作基础要求

(一)尊重客观事实,恪守国家法律

(二)叙事清楚,说理充分,适用法律准确

1.要将双方分歧的焦点抓准并以简练概要的文字将各方观点记清。

2.构成事实的基本要素要完备。

3.叙事的主线要清晰,因果关系明确。

4.重要情节要叙述清楚。

三、法律文书的法理和情理要求

(一)法律文书的法理要求。

(二)法律文书的情理要求。

复习与思考题

1、法律文书的概念,它与司法文书、诉讼文书有什么区别?

2、法律文书的社会功能,在当前司法改革的过程中,法律文书应当作何改进?

3、简要介绍两大法系法律文书的基本情况?

4、制作法律文书时对语言有什么要求?

拓展阅读书目

1、法律文书学,卓朝君,邓晓静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法律文书研究,熊先觉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7月版

3、法律文书写作与训练,马宏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第二章人民法院刑事裁判文书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全面了解第一审公诉案件特别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公诉刑事案件刑事判决书的主要内容、基本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2、全面掌握对事实和证据、判决理由和判决结果部分的表述方法。

3、基本掌握对不同案件诉辩主张的表述。

4、全面了解第二审刑事判决书的主要内容、基本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一节第一审刑事判决书

一、第一审刑事判决书

(一)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概念、适用范围和作用

第一审刑事判决书是指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审程序进行审理,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确认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的什么罪,适用什么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而作出的书面决定。

从内容上看,第一审公诉案件刑事判决书适用于四种结果:一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照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而作出的有罪判决;二是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无罪判决,它包括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被告人根本就未实施犯罪行为两种情况,对此理论上称之为“绝对无罪”;三是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而作出的无罪判决理论上称之为“存疑无罪”;四是对因不满16岁而不予刑事处罚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予刑事处罚的案件,作出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的判决。

一审刑事公诉案件判决书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利于惩罚犯罪,使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2、有利于宣传社会主义法制。

3、有利于减少上诉和申诉。

(二)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内容和写法

1、首部的写法

2、正文的写法

一审刑事判决书的正文包括事实、证据和理由。

事实由控辩双方的意见、法院认定的事实及认定犯罪事实的证据三部分组成。首先,控辩双方的意见,概述一下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犯罪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方面的意见;被告人的供述、辩解和辩护人的辩护要点及有关证据。其次,法院认定的犯罪事实应当写明犯罪的时间、地点、被告人犯罪的动机、目的、犯罪使用的方法、手段、犯罪的情节以及因被告人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

一审刑事判决书的证据一定要写得具体、充分。书写证据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列举证据时,不仅要写出有什么证据,还要写明有哪一方面的证据。第二,在写证据的时候,要注意证据的连锁性,使多方面的证据能够相互印证。第三,应当把证据与犯罪事实之间的必然联系写清楚。

理由根据查证属实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论证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是否成立,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的什么罪,应否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或者从重处罚,与前面叙述控辩双方的意见和审理查明的事实、证据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

3、尾部的写法

二、第一审自诉案件刑事判决书

(一)第一审自诉案件刑事判决书概念和种类

第一审自诉案件是指人民法院对于直接受理的自诉人提起自诉的刑事案件或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中的自诉案件程序审理终结后,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被告人是否有罪、是否处以刑罚、处以何种刑罚而处理决定时制作的法律文书。

第一类是“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即侮辱、诽谤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侵占案。

第二类是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但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包括故意伤害案,非法侵入住宅案,妨害通信自由案,重婚案,遗弃案,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侵犯知识产权案,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第三类是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

(二)写法

1、首部

2、正文

3、尾部

三、第一审“被告人认罪案件”刑事判决书的特点:

1、可以不再表述“起诉书指控的事实和证据”;

2、可以不再表述“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和证据的具体内容”;

3、可以将人民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由过去“详细表述”改变为“简要概括”;

4、可以在“本院认为”中,只须表述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何种犯罪,无须再表述构成这种犯罪的具体理由。

第二节第二审刑事裁判文书

一、第二审维持原判用刑事裁定书

(一)概念

第二审维持原判用的刑事裁定书,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受理当事人不服第一审法院判决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刑事案件后,经审理确认一审判决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没有错误,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法驳回上诉、抗诉,维持原判时制作的法律文书。

(二)写法

1、首部

2、正文

3、尾部

二、第二审刑事判决书

(一)第二审刑事判决书的概念、范围和作用

第二审程序刑事判决书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根据依法提出的上诉或者抗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所作的第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重新进行审理的法律文书。

第二审刑事判决书的适用范围:(1)第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

应当改判的;(2)第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量刑不当,应当改判的;(3)原判认定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在查清事实后予以改判的。

第二审刑事判决书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准确地惩罚犯罪分子。

2、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发挥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二)第二审刑事判决书的内容和写法

1、首部的写法

2、正文的写法

第二审刑事判决书事实包括原判的情况、二审诉辩的主张和二审法院认定的事实。二审的事实首先写明经二审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其次写明二审据以定案的证据;最后对上诉理由与原判有争议的内容进行分析认证。

根据二审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论证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是否正确。对于上诉人、辩护人或者出庭履行职务的检察人员等在适用法律、定性处理方面的意见,应当有分析地表示采纳,并阐明理由。

书写二审刑事判决书的事实与理由,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二审刑事判决书的写法在于加强针对性,即应重点针对一审判决中的错误,针对上诉、抗诉的意见和理由,进行叙事说理。第二、对诉辩各方有分歧的事实和理由部分要详写,没有异议的事实和理由部分可以略写。对上诉、抗诉意见,应当进行分析论证。

3、尾部的写法

复习与思考题:

1、试述第一审适用普通程序刑事判决书与第一审适用简易程序刑事判决书的异同。

2、一审刑事判决书应怎样加强说理?

3、一审刑事判决书证据的写法?

4、第二审刑事裁判文书与第一审刑事裁判文书在制作方法上有哪些区别?

拓展阅读书目:

1、法律文书格式与写作技巧,程滔主编,方正出版社2003年2月版

2、最新刑事裁判文书样式与实例评析,周道鸾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8月版

3、民事裁判文书改革与实例评析,周道鸾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月版

4、法官判案如何讲理,唐文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月版

5、法院诉讼文书写作方法与技巧,刘永章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版

第三章人民法院民事、行政裁判文书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全面了解第一审适用普通程序的民事判决书的基本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2、全面了解第一审适用普通程序的行政判决书的基本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一节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

一、第一审民事判决书

(一)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概念和作用

第一审民事判决书是指一审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对审理完结的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就如何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争议问题依法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第一审民事判决书是重要的民事裁判文书。制作好一审民事判决书,对于明确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及时处理民事纠纷,保护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内容和写法

第一审民事判决书包括正文部分包括事实、证据、理由和结论。

事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即原告具体要求解决什么争议问题,如何解决及其事实和理由;被告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所持的态度,陈述的主要事实和理由。二是法院认定的事实和证据。法院认定的事实写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法律关系的时间、地点及法律关系的内容;产生纠纷的原因、经过、情节和结果。叙述的方法一般应按照时间顺序,客观地、全面地、真实地反映案情,同时要抓住重点,详述主要情节和因果关系。

理由应写明判决的理由和判决所依据的法律。判决的理由是人民法院根据认定的事实和证据,针对当事人争议的事实和理由,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所作出的分析和论证。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是从法理、事理上,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公正、合理的评定,具体阐明谁是谁非和双方的责任,以及责任的大小和对纠纷如何解决的具体观点,对诉讼请

求合法有理的予以支持,不合法无理的不予支持。对违法的民事行为应当严肃指明,必要时给予适当批驳。

结论即判决结果,是对案件实体问题造成的处理决定。判决结果要明确、具体、完整。

二、第二审民事判决书

(一)第二审民事判决书的概念、适用范围和作用

第二审民事判决书是指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提起上诉的案件,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二审程序审理终结后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制作二审民事判决书的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第152条和153条。

第二审民事判决书的适用范围:(1)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维持原审判决的;(2)原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需要改判的;(3)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原审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二审查清了事实,需要改判的案件。

第二审程序民事判决书的作用在于纠正一审错误的判决,维持一审正确的判决;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第二审民事判决书的内容和写法

首先要概括写明原审认定的事实和判决结果,简述上诉人提起上诉的请求和主要理由,被上诉人的主要答辩以及第三人的意见。对原审认定的事实和判决结果只需高度的概括,不用照抄原判决书,突出主要内容;对上诉请求和理由、被上诉人的主要答辩以及第三人的意见进行综合归纳,突出主要观点及论点。其次写明法院认定的事实。法院认定的事实针对上诉人的上诉请求进行重点叙述,并运用相应的证据材料进行分析甄别。书写时交代清楚有关民事法律关系诸要素,注意详略得当。一般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原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上诉人又无异议,可以简述;二是原判决认定的主要事实或者部分事实有错误的,对改变认定的事实要详写,并运用证据,指出原判认定的事实的不当之处;三是原判决认定的事实有遗漏的,则应补充叙述。书写二审认定的事实应重点突出二审合议庭如何运用相关证据材料对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进行分析辨别,及当事人举证、质证和法院认证的过程。

理由部分围绕着原审判决是否正确,上诉是否有理进行评论。(1)原判正确,上诉无理的,要指出上诉理由的不当之处。(2)原判不当,上诉有理的,应阐明原判决错在哪里,上诉请求和理由符合什么法律、政策的规定,改判的理由是什么。(3)原判决部分正确,或者上诉部分有理的,则要具体阐明原判决和上诉意见分别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正确判处,等等。

结论是二审法院对当事人争议的实体问题作出的判决结果。其特点:一是要对原审判决作出明确表示,写明维持原判或者撤销原判,或者维持哪几项、撤销哪几项;二是对改判和加判的内容,要区别确认之诉、变更之诉、给付之诉等不同情况,作出明确、具体的处理决定

三、民事调解书

民事调解书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调解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并制作的文书。调解书是在双方自愿及互相谅解基础上达成的协议。民事调解书是人民法院的一种重要诉讼文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并与判决有同等的效力。民事调解书分为一审民事调解书、二审民事调解书和再审民事调解书。

民事调解书首先简明概述原告、被告及第三人的意见。其次,写明法院确认的事实。简要写明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产生、发展和结果及争执焦点。案情复杂的,可以写得详细一些。这一部分只须概括叙述,而不象判决书写得详细。调解理由,按照《法院诉讼文书样式》规定不用再写。在事实叙写完毕之后写:“本案在审理过程中,经本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最后写明协议的内容。协议内容是指当事人自愿达成解决争讼的协议条款。书写时应注意明确、具体、便于履行。

第二节人民法院行政裁判文书

一、第一审行政判决书

第一审行政判决书,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对第一审行政诉讼案件审理终结后,依照法律、法规,参照有关行政规章,就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处理决定时制作的法律文书。

(一)首部

(二)事实和证据

1.具体行政行为。

2.原告的诉讼请求。

3.被告的答辩。

4.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

(三)判决理由

针对行政诉讼的特点,行政判决书的理由部分应当根据查明的事实和有关法律、法规和法学理论,就行政主体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有理进行分析认证,阐明判决的理由。

(四)判决结果

(五)尾部

二、第二审行政判决书

第二审行政判决书是指中级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的行政诉讼案件,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终结后,根据二审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法律的规定,就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一审判决的正确性作出处理决定时制作的法律文书。

(一)首部

(二)事实和证据

1.原判要点及上诉的主要内容。

2.经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

(三)判决理由

(四)判决主文

复习与思考题:

1、一审民事判决书在论证理由时应注意什么?

2、民事裁判文书与行政裁判文书在事实部分的表述上有哪些不同?

3、民事裁判文书与行政裁判文书在事实部分的表述上有哪些不同?

拓展阅读书目:

1、法律文书格式与写作技巧,程滔主编,方正出版社2003年2月版

2、最新刑事裁判文书样式与实例评析,周道鸾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8月版

3、民事裁判文书改革与实例评析,周道鸾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月版

4、法官判案如何讲理,唐文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月版

5、法院诉讼文书写作方法与技巧,刘永章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版

第四章人民检察院刑事法律文书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掌握人民检察院主要的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包括起诉书、不起诉决定书、刑事抗诉书和公诉意见书的写法。重点和难点是起诉书、抗诉书理由的写法以及公诉意见书内容的写法。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人民检察院刑事法律文书的概念和特征

人民检察院的法律文书是人民检察院在行使刑事检察职能,如立案侦查、审查批捕、提起公诉以及对各类诉讼案件实行法律监督所制作的法律文书。

人民检察院的刑事法律文书具有以下特征:

1、制作主体是独特的、唯一的;

2、制作必须遵循法律程序;

3、是国家公文,以国家的强制力作保障。

二、人民检察院刑事法律文书的种类和作用

根据高人民检察院制发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律文书格式》,分为以下几类:

(一)按照诉讼程序将人民检察院的法律文书分为11类:一立案文书,为立案决定书、不立案通知书;二侦查文书,为传唤通知书、搜查证、移送审查起诉意见书;三强制措施文书,为取保候审决定书。拘留决定书.逮捕决定书等;四审查起诉.出庭文书,为补充侦查决定书,起诉书,不起诉决定书;五抗诉文书,为刑事抗诉书,撤回抗诉决定书;六审批延长羁抻期限文书;七刑事法律监督文书,为纠正违法通知书,纠正不当减刑裁定意见书;八辩护、代理文书,为批准聘请律师通知书、批准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决定书,委托辩护人告知书等;九笔录类文书,为调查笔录、搜查笔录、询问证人笔录等通用文书,为回避决定书,复议决定书等;十一工作文书,公诉意见书等。

(二)按照案件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刑事检察文书和人民检察院办理公安机关侦查的刑事案件所使用的文书,这种文书有70多种;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刑事案件所使用的文书,这种文书也有70多种。

(三)按照文书制作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填空式、笔录式、表格式和文字叙述式四类。其中填空式、表格式及笔录式三种文书较易制作。而文字叙述式文书,则比较复杂。既要叙述案情事实,又要分析判断写明理由,引用针对性法律依据。

人民检察院的法律文书是办理案件的客观记录,是行使检察权的重要文字凭证,是保证法律实施的重要工具。准确制作人民检察院的法律文书对于依法保护人民、打击敌人、惩治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人民检察院刑事法律文书的制作要求

(一)制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二)在形式上必须统一

(三)内容必须明确,具有针对性

(四)制作必须具有对应性

第二节人民检察院的审查起诉、出庭文书

一、起诉书的概述

(一)起诉书的概念和特征

起诉书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或自行侦查的案件,认为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已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时而制作的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法律文书。

起诉书与起诉状的区别:

1、制作主体不同:起诉书是人民检察院制作的:起诉状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目的不同:起诉书是为了揭露犯罪、指控犯罪:起诉状是为了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使用范围不同:起诉书限于刑事案件,起诉状限于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刑事自诉案件。

(二)起诉书的种类和作用

基于案件类型和适用程序不同,起诉书的格式分为四种,分别适用于普通程序案件、单位犯罪案件、简易程序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各种格式在内容上均有所侧重。

起诉书是检察机关揭露犯罪,指控犯罪,把被告人交付法庭审判的法律依据,同时还是审判机关受理公诉案件,开庭审判的文件根据。因此起诉书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文书。

二、起诉书的内容和写法

(一)首部的写法

(二)正文的写法

1、犯罪事实

犯罪事实是起诉书的核心部分,是阐明起诉理由和法律依据的基础,集中体现“以事实为根据”的司法原则,这部分内容写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起诉书的质量,因此必须精心制作,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第一,事实材料选择得当;

第二,要素齐全;

第三,围绕犯罪的本质特性;

第四,全面、重点突出;

第五,叙述做到纯净有节,避免消极影响。

2、证据

起诉书中要写明主要证据的名称、种类,虽不必对证据与事实、证据与证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但不能简单叙述为“有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被告人供述、鉴定结论、视听资料等证据证实”而应具体化,即什么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谁作出的。叙写证据时,一般应当采取“一事一证”的方式,即在每一起案件事实后,写明据以认定的主要证据。对于作案多起的一般刑事案件,如果案件事实是概括叙述的,证据的叙写也可以采取“一罪一证”的方式,即在该种犯罪后概括写明主要证据的种类,而不再指出认定每一起案件事实的证据。

3、起诉理由与法律依据

阐述理由时,首先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对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做一个高度的概括,并分析说明被告人犯罪的主观恶性程度;犯罪行为的性质、特点;社会危害程度;情节严重程度等。阐述理由后要引证法律。对法律的适用要得当,先适用实体法后适用程序法。

法律依据包含如下内容:

(1)指出被告人的行为触犯了《中会人民共和国刑法》X条X款构成X罪。所适用的法律条款均要求具本到条、款、项。

(2)如果被告人有法定从重、从轻或从重加重情节,如果累犯、主犯、未成年人、立功、自首、中止、未遂等,在适用法律条款埋,应先引定罪条款,后引量刑的情节条款。

(3)提起公诉的目的。

(4)引刑诉法作为起诉的法律依据。

(三)尾部的写法

第三节不起诉决定书的格式与写作方法

一、不起诉决定书概念、种类和作用

不起诉决定书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以及本院直接受理侦查移送起诉的案件,经过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具有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处罚,或者经两次补充侦查仍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其行为不构成犯罪而作出不起诉决定时所制作的文书。新的刑诉法修改和完善了我国的不起诉制度,扩大了不起诉案件的范围,与此相应,反映不起诉制度的重要法律文书不起诉决定书在写法上也有所改变。

不起诉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对被告人的行为所作出的无罪认定或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凭证,它对于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侵害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起诉决定书的内容与写法

(一)首部的写法

(二)正文的写法

1、案件事实

这一部分要写明经检察院审查查明的案件的真实情况。注意一定围绕着不起诉的法定条件和特征来叙述,着重写明据以决定不起诉的事实,使所叙述事实与处理结果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应针对不同案情,突出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写法。

2、证据

不起诉决定书也要把证据写确实充分,不能因为不起诉了就不写证据或写得不确实不充分。如果不起诉决定是以被告人无罪为前提的,那么就应在叙述被告人无罪事实的同时,列举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如果所列举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就不能说明被告人无罪。因此,证据这一部分不是可有可无,而一定要写好。

3、理由及法律适用

不起诉决定书的理由及法律适用。应当通过对被告人行为事实的高度概括,说明其行为的性质、后果及在法律上的意义,再引用刑法或刑事诉讼法条款,作为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最后引用《刑事诉讼法》第142条作为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法律依据。

(三)尾部的写法

第四节刑事抗诉书

一、刑事抗诉书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刑事抗诉书是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按照法定的抗诉程序或审判监督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要求重新审理,纠正错误时制作的法律文书。

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案件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法定程序有:“上诉程序的抗诉”和“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两种。“上诉程序的抗诉”和“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作用相同,都是为了正确实施法律,纠正错误的判决和裁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二、刑事抗诉书的内容和写法

(一)首部的写法

(二)正文的写法

抗诉书的正文包括审查意见、抗诉理由,法律依据等内容。

1、审查意见。

概括叙述检察机关认定的事实、情节,即根据具体案件事实、证据情况,围绕刑法规定该罪的构成要件特别是争议问题加以叙述,并指出原判决、裁定的错误所在,说明检察机关抗诉的重点。这部分要观点鲜明,简明扼要。

2、抗诉理由

抗诉理由的论述要有针对性,即针对原审法院的判决和裁定中的错误进行论证。即具体指出原审法院的判决,裁定有什么错误,错在哪里。抗诉理由的书写书应当针对法院的判决和裁定错误之处阐明抗诉的理由,判决书和裁定书正确的部分,可不必涉及。根据制作法律文书的要求和司法实践经验,抗诉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1)针对原审法院的判决裁定对认定事实的错误提出抗诉理由;(2)针对原审法院判决、裁定中适用法律的错误而提出抗诉理;(3)原判决或裁定量刑不当;(4)针对原判决、裁定严重违反诉讼程序方面的错误提出抗诉理由。

3、结论性意见、法律根据、决定和请求事项。

(三)尾部的写法

第五节公诉意见书

一、公诉意见书的概念和作用

公诉意见书是公诉人在法庭辩论阶段,为支持公诉,以起诉书为基础,结合法庭调查情况而进一步揭露、指控、论证被告人所犯罪行为的综合性发言。公诉意见书是以起诉书为基础制作的,是起诉书的发挥和补充。人民检察院通过发表公诉意见书,一是揭露被告人所犯罪行的社会危害性,通过惩戒教育犯罪分子本人,从而达到特殊预防的目的;二是帮助法庭查清犯罪事实,准确认定犯罪性质,为法庭正确实施法律,定罪量刑提供参考意见;三是对广大听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二、公诉意见书的内容和写法

(一)首部的写法

(二)正文的写法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工作细则》,应包括以下五个内容:

1、概括法庭调查的情况

综合概述法庭质证的情况、各证据的证明作用,并运用各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证明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2、分析被告人犯罪目的、动机、手段

公诉意见书通过分析被告人犯罪目的、动机及采用的手段,揭露被告人的主观恶性程度。

3、揭露被告人的罪行造成的严重后果

起诉书中一般只说明被告人的行为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而公诉意见书深入细致地分析被告人造成的后果,显示其社会危害性。

4、从本案中应当汲取的经验教训

公诉意见书起着法制宣传教育的作用,通过对案件的剖析,从中总结某些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

5、论述被告人触犯的法律条款,及其应负的法律责任

公诉意见书不仅从事实、证据上揭露犯罪,而且从法律上阐明被告人所触犯的法律条款和应负的责任,从而发挥人民检察院的监督职能。

(三)尾部的写法

复习与思考题:

1、起诉书的理由包含哪些内容?

2、公诉意见书的正文一般包含哪些内容?

拓展阅读书目:

1、法律文书格式与写作技巧,程滔主编,方正出版社, 2003年2月版

2、法律文书教程,周道鸾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8月版

3、法律文书格式及实例点评,周道鸾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版

4、检察法律文书制作与适用,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与政策研究室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2月版

5、人民检察院法律文书格式,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与政策研究室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2月版

第五章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掌握公安机关主要的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包括立案报告、提请批准逮捕书和起诉意见书的写法。重点和难点是提请批准逮捕书以及起诉意见书理由的写法。

学时分配:4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的概念和特点

公安机关法律文书是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法进行侦查、拘留、预审时所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专用文书。具有以下特点:

1、法律的约束性

2、制作的规范性

3、适用的特定性

二、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的种类和作用

(一)分类

根据2002年公安部印发的《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格式的通知》,公安机关的刑事法律文书共92种,分类如下:

1、立案、管辖、回避的文书;

2、律师参与刑事诉讼文书;

3、强制措施文书;

4、侦查取证文书;

5、执行文书;

6、通用文书。

(二)作用

1、依据凭证的作用

2、历史见证的作用

3、宣传教育的作用

第二节立案报告书

一、立案报告的概念和作用

立案报告是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报请领导审批立案侦查的书面报告。立案报告具有确定案件成立并予以诉讼处理和指导侦查活动的作用。它和刑事立案登记表的区别在于前者适用重大案件或案情复杂的案件。公安机关立案报告只对内不对外,是公安机关内部使用的一种报告。这种内部使用的报告,主要写明立案的依据,即写明经过初步审查,认定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的依据。

二、立案报告的写作方法

(一)首部的写法

(二)正文的写法

1、案件受理情况

具体写明案件来源,是报案、控告、举报还是自首的,是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的,还是其他公安机关移送的,重点反映案件属于自己管辖范围,有权处理。

2、案件审查情况

《立案报告》写审查情况,中心是证实有犯罪事实,因而只需客观记述,不加分析判断。审查情况主要包括:①现场勘查情况。②现场调查访问情况。③刑事技术鉴定情况

3、案情分析

公安机关对案件审查后进行分析,包括①对犯罪事实的分析;②对犯罪嫌疑人的分析;③对案件性质的认定。以形成对案件的初步认识,中心是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4、立案请示

(三)尾部的写法

第二节提请批准逮捕书

一、提请批准逮捕书概念和作用

提请批准逮捕是指公安机关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有逮捕必要时,提请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时所制作的文书。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自杀、串供、毁灭或伪造证据等逃避侦查和继续危害社会的行为发生,对于那些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必须坚决及时地逮捕,以确保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然而在刑事强制措施中,逮捕是最严厉的一种,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发生错捕、错押现象,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产生消极影响,损害司法机关的声誉和我国法律的尊严。所以,在侦查办案过程中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二、提请批准逮捕书的内容和写法

(一)首部的写法

(二)正文的写法

主要写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应当适用的法律条款和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结论。

(三)尾部的写法

第三节起诉意见书

一、起诉意见书的概念和作用

起诉意见书是指公安机关对自己侦查终结的刑事案件,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法律文书。

二、起诉意见书的内容和写法

|

(一)首部的写法

(二)正文的写法

1、犯罪事实

公安机关在侦查、预审过程中查明认定的全部犯罪事实写清楚。并写清犯罪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情节和危害后果,因为上述要素都与犯罪有关,是定罪量刑的重要条件,必须一一书写。

2、起诉意见书的理由和法律依据

根据公安部1989年修订制作的预审文书新的格式,这部分应写明三点内容:一是讲明被告人的行为触犯的刑法条款;二是写明被告人的犯罪性质,即构成什么罪。书写时要求适用法

法律诊所课程教学大纲

法律诊所课程教学大纲

___法学院___权益保护(法律)诊所 课程教学大纲 (参考稿) 20__年_季学期 说明: ?各校法律诊所课程类型、内容、形式和特色各有千秋,不可用固定的模式简单 限定;但它们又有基本的共同点,即通 过诊所形式教学和办理实际案件,培养 学生具备法律职业人所应有的法律素 质、能力和职业道德。为此,本大纲仅 作为一个参考文本,意在开启各种不同 类型法律诊所课程的思路,同时又相互 学习和借鉴,而非作为一种可以简单套 用的模式,而抹杀特定法律诊所课程的 内在的精华和因地制宜的特色。 ?大纲按照教学进度和学期内每周教学的顺序进行编排,但各个诊所课程应根 据自身的教学内容、进度及学生办理案 件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或增删,不同的 题目可以与其他内容交叉在一起进行。?欢迎有关老师对此参考稿进行修改和补充,也欢迎提出新的大纲,一起交流, 共同提高。 课程名称:___法律诊所 任课老师:___ 学时:___学时 学生规模:___人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讨论与独立办理真实案件(提供法律服务)相结合 考核方式:___ 教学目的: 通过本学期的___法律诊所课程,使学生: 1.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不仅系统地掌握___方面的法律知识,而且亲 身参与法治实践,深入了解我国法治发展的现状; 2.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接触并实际处理真实的___类型案件,为案 件当事人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3.从实践中学习并掌握法律执业者应当具备的基本法律实践能力、方法 和技巧等基本技能和素质; 4.在办理实际案件过程中体会并培养法律职业人的良好法律职业道德、 事业心、公益心和使命感; 5.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当事人、法官、同事和各种诉讼参与人沟 通或合作的能力。 课程及教学要求: 1.本课程面向法学院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参加本课程的学生应已经修完法学的基础课程,有独立办理案件的能力,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和公益心; 2.本课程学生应当按照课程要求参加课堂讲授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3.学生应当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分成小组(_人一组),亲身参加有关的法律咨询接待和法律服务工作,如按照诊所值班要求,到诊所对外 法律服务办公室值班,接待来访,提供法律咨询意见,并接受案件代 理,向需要获得法律服务的___人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4.无论是课堂讨论还是办理真实案件,学生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在老师指导下和通过讨论,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见和解决该 案件的方案;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食品检测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应先修高等数学,应用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进行。 该课程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科学的观点,系统阐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基础,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控制与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检验管理等内容。同时,还介绍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新方法和发展动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与食品企业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商贸流通和管理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检测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已成为食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安全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食品生产与流通中的质量问题。 四、理论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管理概论 1. 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 2.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 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 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兴起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 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 行为科学的产生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 (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 (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 (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 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 3?管理科学的发展

(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 (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 (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 (三)管理原理 1. 管理原理的特征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 2. 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理解) (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 3. 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 (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 4. 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 (2)效益的含义(理解)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 5. 伦理原理 (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 (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 (四)决策 1. 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 (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 2.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1)决策的概念(理解) (2)决策类型与特点(了解)重点:决策的类型难点:决策的概念 3.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了解) 4. 决策的方法(掌握)重点:决策的方法 (五)计划 1. 计划的类型与作用 (1)计划与决策的关系(理解)

公安应用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1)

《公安应用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系统掌握有关应用写作 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写作技能、技法; 二、学生能掌握公安应用写作知识的规律性,提高学生正确、科学地 运用公安写作知识,合乎规范地制作各类公安文书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 的实际写作能力; 三、使学生了解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的考察重点,熟悉常见题型的应 试技巧,提高申论考试的应试能力。 四、通过全面有序地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公安工 作的需要,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 教学对象: 本科:全体本科生 教学时间: 第六学期,总学时:48学时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章次授课内容学时数(48)第一章公安应用基础写作概述 2 第二章写作内容构成要素 2 第三章写作形式构成要素 2 第四章写作表达方式 2 第五章行政公文概述 1 第六章行政公文的撰写10 第七章事务文书概述 1 第八章事务文书撰写 4 第九章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概述 1 第十章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的撰写10 第十一章警犬使用应用文书概述 1 第十二章警犬使用应用文书的撰写 2

第十三章申论8 第十四章毕业论文 2

《公安应用写作》课讲授大纲 第一章公安应用基础写作概述(2学时)重点: 公安应用文的特点、写作特点和作用 难点: 写作特点 第一节公安应用文的含义和特点 一、公安应用文的含义 二、公安应用文的特点 三、公安应用文的写作特点 第二节文体类别 一、文学创作类 二、应用写作类 第三节警犬技术专业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内容 一、基础理论知识 二、文体写作训练 第五节公安应用文的作用 思考题:

体育管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7 版)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112122006 课程名称:体育管理学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32 学时 总学分:2 学分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体育社会与指导体育教育开设学期:第5 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 (一)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体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尤其了解要了解我国目前的体育管理体制,侧重体育管理行为的宏观掌控与微观的机理分析的能力培养。使得学生能够从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管理、运动竞赛管理、群众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以及体育信息管理等不同的层面深刻理解管理的真切内涵,并在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中得以合理运用。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产业等领域相关部门的体育管理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具备一定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体育管理系统、基本原理、职能和方法、体育管理体制等,并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加以运用,认识体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各类体育工作(主要指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产业等)的管理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体育管理能力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学校体育管理》、《体育管理学案例》、《城市体育管理》 七、教学时数分配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32 学分:2 八、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共14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与一般管理学的关系;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法律文书教学大纲-(2)

《法律文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Legal document 授课专业:法学学时:34学分:2.0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对象:法学专业本科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性质:《法律文书写作》是法学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具有法律专业知识性质和特点的应用写作课。 2.任务:旨在通过传授国家司法机关、依法授权的法律组织、律师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为解决法律事务而制作的各种法律文书的写作知识,使学生达到能用会写各种法律文书的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参加司法实践奠定基础,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理解实践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律文书的一般理论,熟练掌握常用法律文书的写作方法并具备一定的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通过熟练地写作各种常用的法律文书,掌握公安机关法律文书、检察机关法律文书、人民法院法律文书律师文书和各种诉状类文书的内容、格式及其写作方法;让学生了解法律文书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司法文书的基本内容、规范格式与具体写法,学会运用司法文书对实际案件进行裁判和处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法律文书概述(2学时) 第二章公安机关的主要法律文书(6学时) 第三章人民检察院的主要法律文书(4学时) 第四章人民法院的主要法律文书(6学时) 第五章公证法律文书(6学时) 第六章仲裁法律文书(4学时)

第七章律师事务文书(6学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侦查文书、检察文书、裁决文书的格式及内容。 2.教学难点:侦查文书、检察文书、裁决文书的写法及区别。 五、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3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17学时,实践教学17学时。(具体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分组讨论及实际法律文书写作的实践教学模式。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1.本课程必要的先修课程:法学概论、经济法、民法、刑法。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法、税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八、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查。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九、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主教材: 《法律文书写作》,陈卫东、刘计划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9。 参考书: 1.《法律文书学》,宁致远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3。 2.《司法文书200问》,仍长海编,湖南人民出版社,第一版,2002。 3.《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法律文书制作与应用》,余凌云、赵华编,群众出版社,第一版,2003。 4.《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文书教程》,顾克广编,朝华出版社,第二版,

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JG12038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学分: 2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实训学时:16 一、课程性质 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本课程是以质量体系、质量标准系列、统计过程控制、抽样检验、可靠性工程基础为主线进行详细介绍,学生们学习完该课程后应掌握质量管理的概念、质量管理理念的演变、现代质量管理的思想、统计分析方法、抽样检验的方法体系、可靠性的基础知识、可靠性的基本分析方法等,初步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物流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物流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质量管理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学习质量管理十分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要在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从总体上把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等重点内容,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质量管理的体系要素和现代质量管理的新方法。要切实理解和掌握本课程各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各种定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各项图表的编制。本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质量管理,了解企业、政府等机构应用质量管理的现状,培养学生形成质量意识和文化。在此基础上,了解关于质量管理的各种工作职位以及其他相关职位,并初步了解各种质量职业资格考试基本情况。 三、课程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医院管理学教学大纲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前言 医院管理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医院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以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管理活动过程。医院管理学是研究医院管理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既与医学科学相联系,有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联系,它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边缘科学。医院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卫生管理专业中的重要专业学科,它对卫生事业专业的教学及医院管理实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医院管理学的教学的宗旨是以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及国外医院管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成果为基础,密切结合我国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以满足卫生管理实践的需要。本课程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结合医院管理案例及我国医院改革实际,讲授医院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医院管理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医院管理学原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本课程侧重于根据相关的医院管理理论介绍和讨论医院管理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并结合医院管理的实际,采取案例教学、情景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医院管理实践能力。 本课程需要内科学和外科学等临床基础课程、管理学基础、卫生事业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管理信息系统等知识作基础。 本大纲可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陈洁主编的普通高等院校卫生部规划教材《医院管理学》配套使用,适用于四年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本大纲确定高等医学院校四年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医院管理学教学的要求,突出专业特点,在每章的“目的要求”中,指出该专业学生掌握、熟练与了解三级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划有横线条的部分是要求掌握的具体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的内容。总学时为60学时。通过讲课、案例分析、录像、考核等方式进行教学。

《刑事法前沿案例研究》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刑事法前沿案例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讲课学时:20实验(上机)学时:12 学分:2 适用对象:法律专业 先修课程:刑法学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要求学生在较好地掌握了刑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后进行选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习的刑法学理论知识,全面深入地分析刑事案件,通过案例分析深入学习和研究刑法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期在较高水平上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法学研究和从事实践工作打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主要就刑法学总论、分论中有争议的问题通过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对实践中新近发生的热点案件、有争议的案件进行深入探讨。采用案例教学

法,通过研究疑难案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使学生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课程既涉及刑法总论中的因果关系问题、罪过问题、期待可能性问题、犯罪停止形态问题、共同犯罪形态问题、正当行为问题、罪数形态问题等,也涉及刑法分论中的具体犯罪的认定问题。课程选择的案例,会随着理论和实践中热点、难点的变化而更换,个别章节内容可根据热点、难点的变化等客观情况取舍。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拟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辩论、案件研讨会、论证会、模拟诉讼等方式展开学习,同时,要求学生课下自学,对案例材料先行进行了解,并阅读有关刑法学前沿理论文章和著作,增强分析案件的能力。本课程能够增强学生运用刑法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学生参加法学学科竞赛,有利于学生胜任未来的法律工作。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犯罪论前沿案例研究 第一节罪刑法定原则前沿案例研究 第二节不作为犯罪前沿案例研究 第三节因果关系前沿案例研究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理统计,概率论,管理学原理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顾世清 大纲执笔人:顾世清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质量管理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也是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质量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现代企业管理、产品管理控制、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测试技术、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多个学科知识。本课程在全面介绍现代质量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成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和制造(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度量、质量改进为主线,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3.掌握制造质量和过程控制、质量诊断的基本能力。 4.掌握组建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能力。 5.掌握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计划学时:20 实践学时:4 课程类型:院级选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制订时间:2008年5月1日 审定时间: 2008 年月日 修订时间及次数:2008年月日第次修订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本教学大纲是按照《管理学原理》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实际应用于全院各专业专科教育的特点编写而成,因此作为一门院选课。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系统研究管理知识的一门科学与艺术,它由一系列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方法构成,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实践及经验在理论上系统反映和总结,同时又对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着重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学的框架结构;了解管理学思想发展史中的主要学派、重要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理解管理学各领域中的基本概念;系统地把握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重要性及其内在联系;熟悉履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掌握主要理论及其在管理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并熟练地运用管理学中的各种分类方法和计划、决策、控制中的常用方法。 二、课程特色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思考讨论、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的管理体验,激活他们的管理思维。 本课程还积极关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注重切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管理实际的教材与案例库建设,及时跟踪国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沿问题,大量选用了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进行教学。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 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管理基础知识与先进理念),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

法律文书学

《法律文书学》2009新教学大纲 Justiciary Writ 课程编号:5351016 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 学分: 2学分 学时: 32学时 课程性质:选修 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适用专业:法学 教材:《法律文书学》,宁致远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 开课院系:公管院法律系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法律文书课是法学专业本科阶段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具有法律专业知识性质和特点的应用写作课。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传授国家司法机关、依法授权的法律组织、律师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为解决法律事务而制作的各种法律文书的写作知识,使学生达到能用会写各种法律文书的目的。 法律文书是一门综合性特点十分突出的课程,必须特别注意其与其他紧密相关课程的衔接与配合。从大的方面说,它既与写作知识课有密切的关系,又与各门法律课程有直接的联系。另一方面,它也不是专门地讲授某门法律专业知识,而是在相关的问题上按照法律的特定要求进行写作。但是涉及相关的实体法时,也必须遵循实体法对文书写作内容的规定。正是基于上述情况,所以法律文书课程的安排,一般应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基础上,并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的条件下,再来学习法律文书课程,如此,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也才能达到考试的理想要求。 根据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学生对课程内容所应达到的学习层次,可分为记忆和了解、领会和掌握、能用会写三个层次。对于一般原理和概念、功能,要求达到“记忆和了解”;对于简单而较次要的法律文书的写作知识,要求达到“领会和掌握”;对于重要的法律文书的写作知识,要求达到“能用会写”。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法律文书概述(2学时) (1)了解法律文书的概念、类别 (2)了解法律文书的沿革 (3)掌握法律文书的主要特点 (4)熟悉法律文书的作用 2、法律文书的写作过程和要求(4学时) (1)掌握以下内容 (2)法律文书的主旨与写作要求 (3)法律文书的材料与写作要求 (4)法律文书的结构与写作要求 (5)法律文书的表达方式与写作要求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网站首页

课程简介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目前已由试点阶段进入全面试行阶段,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归因于国家刑事政策近年来的柔性化调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刑事政策观在中国被确立。这一新的刑事政策的提出,其深刻寓意,不仅限于刑事法律制度层面,而且还是对人的一种重新检视后所确立的新的防控观和社会治理观。《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是顺应我国刑罚制度改革和为满足行业工作岗位的需要而建设起来的课程。社区矫正尚未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学科,近几年我校开始组织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联合着手开发该课程,本课程是我院刑事执行专业(社区矫正方向)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学习社区矫正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为社区矫正专业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本课程在我校迄今已开设三年,现在每年至少有社区矫正、刑事执行、法律事务、司法实务等四个专业十五个班级、750名左右学生学习此课程。据调查,在全国,我校是开设此课程最早的学校之一,是修习此课程学生最多的学校。此课程是我校一门开设较早、修习学生多、积累较深厚、体现我校特色、效果较好、影响比较大的课程。 本课程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1.1.在课程建设方面在课程建设方面在课程建设方面。 。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从以讲授为中心向以实训为中心转变,从懂不懂向会不会转变。并根据实际需要,联合行业专家共同开发本课程的教材,并予以公开出版,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教材的体例、内容不断进行修改、完善,注重将西方先进的社区矫正理论与工作方法本土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 2.2.在课程改革方面。在课程改革方面。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开发课程。根据行动导向课程开发模式,在对社区矫正工作现状以及对社区矫正工作专业人员需求的市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课程内容,注重课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3.3.在课程教学方面。 在课程教学方面。注重贯彻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技能为标准,实行开放式教学;在教学组织安排上,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流程进行完整的教学,并将知识、技能、态度的学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并直接指向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训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法,并辅之以启发法、互动法、讨论法、辩论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多种教学手段并用,传统手段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专兼职教师相结合,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相结合;在考核方式上,打破传统的考试模式,将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实习考核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考核。 本课程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1.1.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拓宽课程产学研结合领域和方式,加大实训课的力度。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一般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社会上的管理活动虽然十分复杂,性质多样,但是这些表面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即本质规律。《管理学原理》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寻找客观规律,总结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用于指导管理实践。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管理类所有专业和经济类专业学生,总学时为64学时 二、课程内容概述: 《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二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入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环境与道德;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创新等管理的职能活动。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习管理的兴趣,了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熟悉基本的管理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方法,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团队学习、专家现场授课、学生课堂演讲等教学方式。 2、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模拟公司系列实训、调查与访问、岗位见习、校园体验、管理游戏等。 3、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课程考核方式

法律文书课程的教学(学习)建议

法律文书课程的教学(学习)建议 一、教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基于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学习)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任务及其学习的基本内容,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与结构,明确本课程在整个法学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2、在认清本课程性质、特点和教学任务的条件下,集中精力学习各类法律文书的写作知识和要领,并逐步达到能用会写常用法律文书的程度。 3、要处理好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三者的关系,善于把法律文书的总论部分和文体分论部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使总论成为文体分论的理论概括和指导,文体分论又成为总论的演绎和具体说明,使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 4、辅导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好法律文书写作知识及要领的基础上,应当切实注意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演练。应当根据本课程安排的写作练习,指导学生学会实际运用,使之逐步达到会写常用法律文书的程度。 二、教学(学习)方法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学习)应兼顾两个方面,即课程知识的系统讲授(学习)和学生写作法律文书的实际演练。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学习文字主教材的内容为主,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面授辅导。 学生应当系统、全面地学习法律文书的总论知识和各种具体法律文书的写作知识和要领,并根据教学点(教学班)或教师的安排进行必要

的写作练习。 教师应当根据本大纲的知识层次要求,以文字主教材内容为基本依据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应当始终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教师不应只单纯地讲授写作理论或者简单地重复文字教材的内容,还应就多数法律文书写作中的共同性问题予以概括,在总论部分予以简明扼要地阐释,在具体法律文书写作知识部分予以回应,并应注意对学生的写作练习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必要的指导。 辅导教师的面授应当尽可能地采取分析文书实例或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性讨论的方式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中央电大统一布置的平时作业(即《形成性考核册》中的内容)应当由学生独立完成。辅导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方法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但不应提供标准答案式的范文。 2、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讲授各种具体文书写作知识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开展必要的写作演练,以期有效地提高其实际写作技能,进而适应实际工作对法律专门人才的全面要求。 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辅导教师应当按照教学点的组织安排,指导学生确定适合其个人具体情况的假定身份及其应模拟制作的法律文书类别,并在其写作文书时给予具体指导。 3、辅导教师在安排课程讲授内容及指导写作练习的时间时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确定的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内学时予以确定,也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予以必要调整。 三、教学(学习)重点与教学要求(学习目标) 第一章总论 【教学(学习)重点】: 法律文书的特点,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学习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法律文书的类别、沿革、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范

《模拟法庭》教学大纲

《模拟法庭》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5035042 总学时:48学时(讲课8学时,实践40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选修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预修要求:法理学、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属法学专业的选修课,适用于法学专业。通过教学,进行刑事诉讼控辩与审判、民事诉讼代理与审判、行政诉讼代理与审判的演练,可有机地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对法学理论的理解和对法律条文的把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最终达到全方位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进行刑事诉讼控辩与审判、民事诉讼代理与审判、行政诉讼代理与审判的演练, 全方位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于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有条件的情况下旁听法庭审理,并可与民法相结合开展模拟法庭,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适用于法学专业。 大纲正文 第一部分民事诉讼模拟法庭演练学时:18 本部分的指导和演练要点: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演练,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民事诉讼原告方在起诉前的主要工作、法院受理后至开庭前原、被告双方的主要工作、法庭调解、第一审简易程序、第一审普通程序、二审程序。 重点:民事诉状的撰写、答辩状的撰写、诉讼证据的收集和举证、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代理词的撰写、一审民事判决书的撰写。 难点:诉讼证据的收集和举证、法庭调查、法庭辩论。 一、庭审前的工作 (一)、原告方在起诉前的工作 1、起诉证据的收集 2、民事诉状的撰写 (二)、原告方在庭审前的主要工作

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015 学时:72 学分:3分 适用对象:高职高专 选修课程: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学生考核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胡楚图、丁明利、张可器主编,《企业管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1月 左昌鸿主编,现代企业管理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4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企业管理学是研究企业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该课程是经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程。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加强企业管理是我国企业面临的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因此,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当今企业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趋势,培养学生的基本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以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企业管理学课程非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学习本课程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加深对管理职能的理解,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应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讨论,练习,测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积

极性与参与性、互动性,使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管理思想及理论的形成及发展,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2、深刻理解并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的正确理念,方法观,以指导其管理实践和工作实践。 3、系统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培养学生从事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 4、全面了解企业管理的各环节和流程,包括企业管理原理和制度、企业战略、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生产运作、流通过程管理等,使学生将来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质量管理大纲

《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4110114 理论教学:42学时 3学分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专科)执笔人:钟慧 审核人:编写时间: 2011年8月 一.编写依据和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本大纲编写依据是“经济与管理系的教学计划”,本课程为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工商管理专业专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质量管理技术方面的有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并能有一定的质量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和卓越管理的特性和应用;质量检验和QC的分析与计算。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2学时 1.1质量的概念和意义;1.2质量职能和质量职责 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2学时 2.1全面质量管理的由来、含义;2.2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全面质量管理与我国经济案例分析实训2学时 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2学时 3.1ISO 9000族标准 3.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第四章:4学时 4.1制定卓越绩效评价标准的目的和作用 4.2评价准则概述 4.3实施指南介绍 4.4评价准则的评分系统 卓越绩效模式有效实施分析2学时 第五章:常用的收集整理数字资料的方法2学时 5.1调查表、分层法与简易图表 5.2排列图、直方图、过程能力指数 第六章:常用的收集整理非数字资料的方法 6.1因果图、关联图、系统图 6.2矩阵图、流程图、亲和图 统计方法实习课2学时 第七章:统计技术方法4学时 7.1假设检验 7.2方差分析 7.3正交试验设计 7.4习题练习

第八章:统计抽样检验的方法4学时 8.1统计抽样检验的类型及原理 8.2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 8.3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 8.4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的应用 第九章:QC小组活动2学时 9.3QC小组的组建 9.4QC小组的活动原则 第十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2学时 10.1质量手册的编写 10.2程序文件的编写 第十一章:内审与管理评审2学时 11.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对象、目的和准则 11.2管理评审 第十二章:开展6SIGMA管理2学时 12.16SIGMA的含义和语言 12.2 6GSIGMA管理的组织与培训 6GSIGMA管理案例分析2学时 全课程总结2学时 复习与答疑2学时 四.各教学环节要求 本课程教学环节除课堂讲授外还有习题分析课。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联系 本课程一般是在学生学习了高等数学和统计学之后开设的。学生学习本课程前应具备微分基础知识,掌握正态分布定律和假设检验。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笔试考试。总成绩为100分。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1]董文尧、张熙、陈岩.质量管理学(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12。 教学参考书: [1]宗蕴璋.质量管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陈运涛.质量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中职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高职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高职生三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通过学习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理论发展史、中外管理理念的比较、管理与组织设计、管理的类型与方法以及管理创新等知识,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为未来服务社会从事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2学时) 主要内容:管理的的基本含义、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学习及研究方法。 学习要求:理解管理及管理者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了解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自学:从管理的作用、目的看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研究方法。 讨论: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课堂案例讨论:管理者角色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主要内容: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及一般管理理论、韦伯及官僚制组织理论;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几种主要现代管理理论学派。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史阶段的主要思想观点,现代管理各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自学: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阅读:企业理论相关书籍

《模拟法庭》教学大纲

《模拟法庭》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实践课程 教学对象:民政学院全体学生 学时学分:16周2学分 编写人:全健 编写时间:2008年9月 一、课程说明 模拟法庭是法学专业进行法律实践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种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中,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选择典型案例,让学生模拟担当法官、公诉人、原告、被告、代理人、证人、书记员等各种角色去参与预先设计好案件的审理与裁判。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脱节,使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通过接触和处理真实的案件而进一步掌握、理解与运用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锻炼学生协同工作的能力和相应的基本职业技能,加强对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学习,为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奠定基础。二、教学目的要求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能够充分体现法律专业特点,更好地把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结合。通过对所选择案件的模拟庭审全过程,使学生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程序,熟悉与案件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加深学生对有关程序法的准确理解,锻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里从事法律实务的能力;通过

“亲身、亲历”参与模拟法庭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同时还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成果、法学理论掌握程度,学生反应能力与思辩能力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刑法、民法、经济法、合同法、婚姻法、行政法、继承法等实体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程序法理论知识,并能综合运用律师实务,检察实务、法律文书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案例。因此,要求学生先修基础课程主要为: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与行政诉讼法、司法文书写作等课程。同时,还要经过专业见习、法律宣传、专题辩论等必要实践教学环节训练。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最终成绩根据学生表现综合评定,每位学生必须参加,且通过考核,成绩合格,计1学分。不及格学生必须重修。 模拟法庭成绩考核的机构是系模拟法庭领导小组。 模拟法庭最终成绩按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分项成绩采用百分制。总成绩由以下四部分合成: 模拟法庭个人总结(20%)、案例分析论文(20%)、法律文书(10%)和庭审实践表现(50%)。 庭审实践表现由模拟法庭评审小组根据学生在模拟法庭开庭时的具体表现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