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经选读

内经选读

内经选读
内经选读

林清归纳内经选读重点背诵段落

第二单元:宝命全形

第三单元:阴阳应象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皇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2·¥原文:帝曰:法阴阳奈何?·····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3·故善用针者,····用之不殆

4·《素问·六微旨大论》¥原文: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做矣···反常则灾害至矣。

第四单元:藏气法时

1·《素问·灵兰秘典论》原文:皇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戒之戒之。2·《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如何?岐伯曰:心者,生之本,····凡十一藏取决于膽也。

3·《素问·五藏生成篇》诸派者皆属于目,······指受血而能摄、

4·《素问·五藏别论》皇帝问曰:余闻方士,···满而不实。

5·《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味,散精于肝····揆度以为常也。

6·《素问·太阴阳明论》¥皇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

7·《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六腑不和则留为痈。

第五单元:血气精神

1·《灵枢·本神》皇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长生久视。2·《灵枢·决气》¥皇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是谓脉

3·《灵枢·本藏》皇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第六单元:经脉之道

第七单元:百病始生

1·《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长有天命。

2·《素问·举痛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故气结矣。

3·《素问·调经论》经言阳虚则外寒,···故中寒。

4·《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善。···此之谓也。

5·《灵枢·口问》邪之所在,皆为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

6·《素问·生气通天论》①阳气者,若天与日,···柔则养筋②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形乃困薄

7·《灵枢·百病始生》①皇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不可胜数。②岐伯曰:风雨寒热,····大病乃成。

第八单元:病之形能

1·《素问·热论》皇帝问曰:今夫热病者,···勿止。

2·《素问·评热病论》皇帝问曰:有病温者,····交者死也。

3·《素问·咳论》皇帝问曰:肺之令人咳,·····甚者为泄,为痛。

4·《素问·举痛论》①经脉流行不止,····故猝然而痛。②帝曰:其痛或猝然而止者,···或痛而闭不通者,

5·《素问·痹论》①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志合而为痹也。···湿气胜者为著痹也。②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故不为痹。

6·《素问·痿论》帝曰:入夫子言可矣。·····故足痿不用也。

7·《灵枢·水胀》岐伯答曰:水始起也,····此其候也。→(提示,这是第三个此其候也)8·《素问·汤液醪醴论》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巨气乃平。

9·《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除陈气也。

第九单元:脉要精微

1·《素问·脉要精微论》¥皇帝问曰:诊法如何?····得强则生,失强则死。(这三段画了重点符号,比较重要)

2·《素问·平人气象论》①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宗气泄也。②颈脉动喘疾咳,曰水。···妊

子也。③¥人以水谷为本,···肾不石也。

3·《素问·玉机真藏论》①皇帝曰:凡治病···而明告之。②皇帝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愿闻其情···此其候也。

4·《素问·五藏别论》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治之無功矣。

第十单元:异法方宜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曰:病之始也,···气虚宜摯引之。

2·《素问·五常政大论》¥病有新久,方有大小,····不尽,行复如法。

3·《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皇帝问曰:妇人重身···过者死。

4·《素问·至真要大论》¥①寒者热之,·····可使必已。②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所谓求其属也。

《内经》重点背诵原文

《内经选读》重点背诵原文 第一章哲学思想 1.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2.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人,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3.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腹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4.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5.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6.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7.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第二章藏象 1.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2.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灵枢·五癃津液别) 3.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素问·刺禁论) 4.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5.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

内经选读复习要点doc

1、如何领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精神实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段原文反映了《内经》防重于治的预防为主的学术思想,其精神实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⑴未病先防:即防病于未然,突出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强调了防病的重要性,这与现代预防医学的预防为主的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内经》强调人在平时就应从生活起居、饮食劳倦、精神情志等方面进行调养,使正气充足,并且对外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预防疾病的发生。 ⑵已病防变:即防止疾病发生传变。疾病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传变而影响波及他脏,因此一旦疾病发生,就应针对相关脏腑进行调理,防止疾病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是此意。 ⑶早期诊治: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小到大、由轻转重、由浅至深的,所以临床上应在疾病的萌芽阶段就能够诊察出来,并给予及时的治疗,防止疾病转深转重。 总之,《内经》“治未病”的思想注重于未病先防,若已病之后,则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注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传变。这种防重于治的预防为主的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防治实践,为中医预防医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对中医治疗学的影响更为深远。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治病必求于本”,试论其道理及意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明确提出了“治病必求于本”这一临床诊治原则。本,指阴阳而言,“治病必求于本”意为诊治疾病必须要推求阴阳的盛衰。其道理是: (1) 从生理上看,人有脏腑经络气血,又分表里上下内外,这些皆统属于阴阳范畴而有阴阳之分。 (2) 从病因上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也有阴阳之别,即使是六淫,由于四时之不同,也有阴阳之异。 (3) 在诊断上,中医的四诊八纲首先辨别阴阳。 (4) 从病机上看,人体疾病的形成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 (5) 从治疗上看,药物的升降气味、用针的补泻、左右等,皆不出阴阳之理。 由此可见,阴阳可以概括疾病的两种性质,疾病发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阴阳失去了相对平衡的结果,因此在治疗上也必须从阴阳入手,针对阴阳的盛衰不同而进行治疗。 “治病必求于本”说明了疾病发生的本质,指出了调治阴阳是治病的根本大法,此句是 《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此段原文明确指出,四肢必须依赖胃中精气的充养,肌肉才能充实,屈伸有力。但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不能直接到达四肢,必须经过脾的转输,方可布达于四肢,若脾病则不能为胃输布水谷精气,四肢就不能得到水谷之气的滋养,筋骨肌肉屈伸无力,日渐消瘦,倦怠不用。 “脾病而四支不用”从病理方面反证了“脾主四支”的生理功能,对指导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 4、你对《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脾不主时”的学术观点是如何理解的?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一、名词术语 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2.阴静阳躁:阴性柔而主安静,阳性刚而主躁动。 3、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4. 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上下不并:指阴阳之气发生壅塞阻隔而不能相互交通。 1.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法,效法、遵循。 2.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3.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4.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开鬼门,洁净府: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 一、单选题 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 A、《史记·扁鹊传》 B、《七略》 C、王叔和《脉经》 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B) 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温病条辨》 (A) 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 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 (B) 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A、战国 B、东汉 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 (D) 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 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B、刘歆的《七略》 C、司马迁的《史记》 D、《后汉书》 E、《吕氏春秋》 (A) 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 A、《黄帝内经》 B、《针灸甲乙经》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E、《脉经》 (D) 7、《灵枢》之名始自() A、唐朝王冰 B、东汉张仲景 C、晋代皇甫谧 D、西汉刘向 E、西汉刘歆 (A) 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B) 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素问直解》 D、《太素》 E、《素问吴注》 (A)

内经选读重点背诵

内经选读背诵条文 宝命全形 1、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与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 2、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3、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素问·上古天真论》) 阴阳应象 4、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 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 7、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 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 10、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 11、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 生咳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2、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3、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 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4、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 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脏腑 15、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素 问·六节藏象论》) 16、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少阴,通于秋气。(《素 问·六节藏象论》)

内经选读大题

1.如何理解“阳盛则阴病”?举例说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此处阴胜是指服用酸苦涌泄之品太过而言,阴盛则伤阳,故导致阳病;阳胜是指服用辛甘发散之品太过而言,阳盛则耗阴,故导致阴病。指出药食气味阴阳太过,可以引起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后世医家对此句有所发挥,认为阴气偏胜,则见阳气亏虚之证;反之,阳气偏胜,则见阴精耗伤之证,并以此作为分析人体阴阳寒热盛衰的病机原则。举例:阳盛则热:阳盛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阳气偏亢,脏腑经络机能亢进,邪热过盛的病理变化。阳盛则热是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感受阴邪而从阳化热,或七情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血瘀、痰浊、食积等郁而化热化火所致。阳盛则热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阳以热、动、燥为其特点,故阳气偏盛产生热性病变,以及燥、动之象,出现发热、烦躁、舌红苔黄、脉数等。故曰:“阳盛则热”;由于阳的一方偏盛会导致阴的一方相对偏衰,所以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同时还会出现口渴、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阳盛伤阴,阴液不足的症状,故称“阳盛则阴病”,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阳盛。 2.试述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心藏神,主人体精神思维活动而协调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为“君主之官”。肺主气,助心调畅全身气血和气机升降,为“相傅之官”。肝犹如将军,智勇兼备,主深谋远虑,为“将军之官”。胆主决定判断,肝胆相使,才能正确处理事物,为“中正之官”。膻中为心包络,犹如内臣,代君行令,主情志喜乐,为“臣使之官”。脾胃能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水谷精微,为“仓廪之官”。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功能,为“传导之官”。小肠具有将胃传化的水谷分清别浊的功能,为“受盛之官”。肾藏精充脑养骨,使人运动强劲.动作精巧,神强聪慧,为“作强之官”。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为“决渎之官”。膀胱能贮藏全身升清降浊后的津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变为尿液排出体外,为“州都之官”。 以上十二功能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分工又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故曰“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说明十二脏腑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体现了藏象学说的整体观。 3.脏腑分为哪几类?它们的功能特点各是什么?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意义? 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五脏主贮藏精气,藏而不泻。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六腑主传化水谷,泻而不藏。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也是“藏而不泻”与五脏类似。 了解五脏与六腑的区别,奇恒之腑与五脏六腑的区别,掌握脏与腑的区别对脏病多虚,腑病多实;脏实者可以泻其腑,腑虚者可以补其脏等有一定意义。 4.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关系如何?有何临床意义?有待补充 5.试叙“阳道实,阴道虚”的含义。 “阳道实,阴道虚”,是阴阳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即凡事物之属于阳者,必须有充实、满盛、向外的特点;凡事物之属于阴者,必须具有柔弱、不足、向内的性质。据此观点来认识中医学中的问题,如以人身之阴阳之气而言,则《素问?生气通天》云:“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阴者,藏精而起亟也”。以男女而言,则男子为阳,十六岁而精气溢满,保持长盛而不衰;女子为阴,十四岁月事以时下,而不得不通。以脾胃病言之,则脾为阴脏,其病多虚;胃为阳腑,其病多实,因此,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论。虽然胃病亦有虚寒证,但治疗时常从补脾入手;脾脏亦偶有实热之证,治疗往往从泻胃入手。后世据此把中焦病的治疗特点概括为:“实证责之于胃,虚证责之于脾”,可见“阳道实,阴道虚”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6.营卫二气的循行合会规律是怎样的?有何意义?

内经选读复习重点

《内经选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宝命全形 101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 法于阴阳: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法,效法。 和于术数:恰当地运用各种养生方法。和,调和,引申为恰当运用。术数,此指养生的方法,如导引、按跷、吐纳等。 不妄作劳:不要违背常规的劳作。妄,乱也,此为违背常规之意。作劳,包括劳作和房事。 形与神俱:形神健全。形,形体;神,精神。俱,范围副词,全也;一也。引申作健全、和谐。 天年:天赋年寿,即自然寿命。 102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虚邪贼风:泛指异常气候和外来致病因素。 恬惔虚无:思想闲静,没有杂念。恬惔,安静淡泊。虚无:心无杂念和妄想。 103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素问·上古天真论》) 105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在春夏季节要顺应自然界生长规律调养阳气,在秋冬季节要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养阳即养生养长,养阴即养收养藏。 第二单元阴阳应象 201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

内经选读 重点背诵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第二章藏象 《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 《素问·六节藏象论》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素问·五藏别论》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素问·经脉别论》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素问·太阴阳明论》

内经选读 名词解释全

第一单元养生 1.天真:先天之真气。 2.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法,效法、遵循。 3.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 八益等。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 4.不妄作劳:劳作合宜,不违背常规和法度。妄,乱也。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 房劳。 5.形与神俱:形神健全和谐,是健康的标志。形,指形体。神,指精神。俱,全也,引申 为健全、和谐。 6.天年:天赋之年寿,即自然寿命。 7.不知持满:不懂得保持精气充满。 8.不时御神:不善于使用精神,不善于把握和调养自己的精神活动。时,善也;御,用也。 9.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10.恬惔虚无: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恬惔,安闲清静。虚无,心无杂念。 11.精神内守:精神守持于内而不使外耗。 12.高下不相慕:无论社会地位尊卑贵贱都能不互相倾慕,安于本位。 13.德全不危:懂得修身养性之道,并身体力行之,即可免受内外邪气的危害。 14.天数:自然所赋之寿数,即天年。 15.齿更:人到七八岁,乳牙脱落,被恒齿代替,谓之齿更。更,更换。 16.天癸至: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充盛而发挥作用。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 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至,充盛、发挥作用。 17.地道不通:月经停止来潮,即绝经。 18.精气溢写:肾中精气盈满而能外泄。写,通泻,此为泄之义。 19.阴阳和:指男女交合。一说男子阴阳气血调和。 20.却老而全形: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 21.发陈:形容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植物萌生的大自然景象。 22.被发缓形: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舒缓形体。被,同披。 23.蕃秀:形容夏季植物繁茂秀美的大自然景象。 24.容平:形容秋季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长的自然形象。 25.闭藏:形容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景象。 26.痿厥:四肢软弱无力而逆冷的病证。包括痿证和厥证。 27.内格:人体内在生理性能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不相协调。 28.治未病:含三方面意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 29.肌肉解利:肌肉分理间隙润滑,气道通畅。 30.气以度行:气血运行速度与呼吸次数保持一定的比例。 31.其肉不石:肌肉松弛而不坚实。 32.乱而相引:真气衰败,功能紊乱,非但不能驱邪外出,反招邪气入内。 第二单元哲学思想 、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文档3篇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文档3篇 Internal Classic selected reading learning experience do 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文档3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 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 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内经选读学习心得文档 2、篇章2:内经选读学习心得文档 3、篇章3:内经选读学习心得文档 《内经》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医学著作,当中论及的许 多医学观点是中医学的菁华所在。相信你读完内经之后获益良多。接下来就跟小泰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内经选读学习心得吧!篇章1:内经选读学习心得文档 中医这种东西实在不能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冒,但那是因 为没有静下心来真正的用心去体会,真的是白白浪费了中华文

化的精髓了!中国人和西方人比能胜在哪里呢?经济,政治,法律都不行,就连体质都比人差一大截;能胜过的就是前年集结 的智慧而已! 关于阴阳节气,向内观止这样的东西就如作者说的那样,没有人愿意去研究除非病找到头上!因为向内看麻烦,外面大 千世界那么好;向内看还会苦恼,不如活一日过一日快活。可 是人如果不向内看就不了解自己,那就无法了解世界更不能为王! 可以肯定的是我现在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没有什么大病,只是时不时会头痛,肩膀痛,喉咙痛,眼睛痛等等。 但自从有了您的课程之后,每天早上赶到1105,早早的 启动多媒体,是您的课,喜欢上了《内经选读》就坚持了下来,才知道:智者之养生也,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记得那个繁星点点的夜晚,我们数着啤酒罐看星星,是您,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让我从堕落中逃脱而出,记得我打游戏虚度年华的时候,是您,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世,方可长久……让我的生活从此不再虚度,记得在我病痛缠身之时,是您,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让我摆脱了疾病的困扰。

内经选读重点背诵

经选读背诵条文 宝命全形 1.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 2.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3.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素问·上古天真论》) 阴阳应象 4.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 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 7.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 8.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 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 10.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1.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 咳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2.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 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3.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 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4.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 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脏腑 15.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素 问·六节藏象论》) 16.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少阴,通于秋气。(《素 问·六节藏象论》)

内经选读复习重点

《素问·上古天真论1》 1.背诵“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度百岁乃去。”p32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理解并背诵“七七八八”p35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 1.理解“四时起居早晚”p39-40 春:夜卧早起 夏:夜卧早起 秋:早卧早起 冬:早卧晚起 2.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重中之重) (1)含义:春夏顺从生长之气蓄养阳气,秋冬顺从收藏之气蓄养阴气。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对于顺时养生和用药大法具有重要意义。 (2)临床应用: ①以阴阳互制而论,春夏阳盛,宜食寒凉抑制亢阳;秋冬阴盛,宜食温热抑制阴盛。 ②以阴阳互根而论,春夏养阳,是为秋冬养阴作准备;秋冬养阴,是为春夏养阳奠定基础。善治病者,当顺时令,立四时疾病互治规矩。 ③以阴阳虚盛而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阴。善养生者,春夏培养内虚之阳,秋冬培养内虚之阴。 《素问·生气通天论3》 1.煎厥:古病名。是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证 2.薄厥:古病名。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病证。“薄”,通“迫”,逼迫。 3.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p47互文,即阳气清静柔和则养神养筋。精,清也,清静之意。 4.背诵:P45 P49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内经选读 重点背诵之欧阳家百创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欧阳家百(2021.03.07)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第二章藏象 《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

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 《素问·六节藏象论》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素问·五藏别论》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

内经选读名词解释(山东中医药考试重点)

【神机】:生命内气化活动规律的枢机。 【气立】:生命体内外环境之间的气化活动规律 【无形无患】:如果没有发生气化活动的事物,就不会有一异常的运动状况。行,形体,此泛指人们可感知的食物。患,即灾难或疾病,此泛指异常运动。 【飧泄】:大便中夹杂有未消化事物的泄泻。 【瞋(月子旁)胀】:胸脘胀满。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之人其真气虚弱,少火之人其真气盛壮。 【壮火食气】:气味浓烈的药食可以消耗人体正气。食,吃,通“蚀”。引申为消耗。 【湿盛则濡泻】:湿胜伤脾,运化失常,症见大便清稀。濡泻,又称湿泻,即稀便。 【痎虐】:泛指各种疟疾。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静藏于内是阳的镇守,阳行动与外故为阴之役使。守,镇守于内;使,役使于外。 【煎厥】:病名。过度烦劳,阳气炽张亢盛,煎熬阴精,反复至盛夏,两热相和以致阴气竭绝而昏厥的病证。 【薄厥】:病名。因大怒而气血上迫所致的突然昏厥的病证。薄,迫也。 【痤疿】:由阳气郁闭发生的皮肤疖疹类疾患。痤,即小疖。疿,即汗疹、痱子。 【皶(zha一声)】:生长于面部的粉刺 【静则养神,柔则养筋】:当作“养神则精,养筋则柔”解,指阳气具有温养精神和筋脉的作用。精,指精神爽慧。柔,即筋脉柔和,活动自如。 【大偻】:严重的背曲不伸状。 【气门】:指汗孔。 【肠澼为痔】:下利脓血或为痔疮等病证。 【洞泄】:泛指重度泄泻。 【痿厥】:肢体枯萎不用而逆冷的病证。 【以母为基,以父为楯:】人类胚胎是由父母阴阳两精相互结合而成。 【法于阴阳】:仿效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法,仿效。阴阳,此指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 【和于术数】:协调各种养生的方法。和,协调、整合。术数,各种养生的方法。 【不妄作劳】:不随意进行超越自己能力的劳作。妄,毫无约束、随意。劳,包括形劳、神劳和房劳。【形与神俱】:形体与精神共存、协调、统一。俱,偕同。 天年:自然寿命。 【不时御神】:不善于调控精神。时,善也。 【虚邪贼风】:泛指致病的气象因素,包括非时之寒、暑、燥、湿、风、热和疠气之类。因其乘人体正气之虚偷袭致病。故称“贼风” 【恬淡虚无:】精神清静安闲,心无妄求妄欲的状态。恬淡,清静安闲。虚无,无奢求和非分之想。 【不惧于物】:不因外物诱惑而动心。惧,感而动心。 【德全不危】:深谙养生规律,掌握修身养性的方法,使身心健全,不受外、内淫邪之侵扰和危害。 【发陈】:推陈出新 【蕃秀】:繁茂秀美 【容平】:自然界植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继续生长发育。 【闭藏】:阳气收潜,万物封闭潜藏,生机隐秘。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季节要顺应自然界生长规律调养阳气,秋冬季节要顺应自然界收藏规律调养阴气。养阳即养生、养长,养阴即养收、养藏。 【内格】:病名。指人体内外环境之规律不相适应,彼此格拒的异常状态。 【神明】:指生命活动的主宰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具有辅佐心治理、调节生命机能的作用。相傅,古代的官职名称,似宰相、相国。治节,治理调节。 【使道】十二脏腑相使之道,即气血往来、脏腑相互联系的通道。 【阳道实,阴道虚】:六腑属阳,多病外感而为实证;五脏属阴,多病内伤而为虚证。 【瞋(月旁)胀】:胀满 【德流气薄】: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相互搏结,生命由此产生。薄,同“搏”。 【任物】:心担任分析、认识和处理事物的职能,具体过程即下文的意、志、思、虑、智。任,担任。物,事物。 【长生久视】:此指寿命绵长、不易衰老。视,活也。 【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水谷精气中,清纯精细柔和者为营气,浓浊粗劣刚悍者为卫气。清浊指营卫之气的性状功能各不相同。 【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当卫气行于阳分时,人则目张而醒;当卫气行于阴分时,人即目闭而眠。起指寤,止指寐。 【毛蒸理泄】:皮毛被风热之邪熏蒸而腠理开,使汗蒸而卫气随之外泄。 【漏泄】:病名。风邪外袭,卫气不固,内进饮食,致汗出如漏的病证。 【精神专直】:思想集中、精神专一而无妄念。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心得体会模板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 《内经》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著作,当中论及的许多医学观点是中医学的菁华所在。相信你读完内经之后获益良多。接下来就跟本人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内经选读学习心得吧!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篇1 中医这种东西实在不能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冒,但那是因为没有静下心来真正的用心去体会,真的是白白浪费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了!中国人和西方人比能胜在哪里呢?经济,政治,法律都不行,就连体质都比人差一大截;能胜过的就是前年集结的智慧而已! 关于阴阳节气,向内观止这样的东西就如作者说的那样,没有人愿意去研究除非病找到头上!因为向内看麻烦,外面大千世界那么好;向内看还会苦恼,不如活一日过一日快活。可是人如果不向内看就不了解自己,那就无法了解世界更不能为王! 可以肯定的是我现在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没有什么大病,只是时不时会头痛,肩膀痛,喉咙痛,眼睛痛等等。 但自从有了您的课程之后,每天早上赶到1105,早早的启动多媒体,是您的课,喜欢上了《内经选读》就坚持了下来,才知道:智者之养生也,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记得那个繁星点点的夜晚,我们数着啤酒罐看星星,是您,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让我从堕落中逃脱而出,记得我打游戏虚度年华的时候,是您,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世,方可长久让我的生活从此不再虚度,记得在我病痛缠身之时,是您,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让我摆脱了疾病的困扰。

看过您与老朋友的对诗,才懂得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智慧之美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听了您的课,才了解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了您的事,才知道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保持年轻的容颜 在第18周结束您的课程之后,我独自又来到1105,教室依旧那么的宽敞明亮,那个熟悉的讲台,那个我做了15周没变的位置,依然残留着上古之人知其道者的影子,相处的时间总是那么的短暂,美好的回忆总是过往的云烟,离开后才发现,那段时光是最充实的。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篇2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它所建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理论发展与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而《内经选读》作为一门培养中医药专门人才,提高中医药文化素质的重要课程,能使学生了解中医学术的渊源及《内经》的理论体系、学术思想,掌握《内经》中重点的基本理论、指导原则,从而提高学生中医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秦伯未老先生曾在《内经知要概论》中讲到:《内经》仅仅是中医的门径,问题就在如何通过这门径来窥视更渊博、更广阔的中医成就。而《内经选读》的概论部分就强调了诵、解、别、明、彰等学习经典的方法,使学生明白应该如何研读《内经》。 当然,在此基础上,也应加强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查询相关文献甚至是临床资料,以加深理解和运用。比如对原文诸痛疡疮,皆属于心的理解,除了掌握其含义外,可以从安神、泻热等角度去查询疡疮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和应用。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思维方式的建立与培养,因为单纯的诵解《内经》原文仅仅是纸上谈兵。比如可以从《素问六节藏象论》的四时五脏阴阳系统来认识《黄帝内经》的整体思维和意象思维,加深对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的认识等等。抓住一点,以点带面,拓展思路,用中医的思维方法去观察、思考、理解,才能在临床上运用自如。 我们常说读经典、做临床。《内经选读》原文导读部分按《内经》理论体系择要汇集原文,并加以分类、校注、按语,而且酌情添加临床应用,使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中医思维的培养、医学源流的发展。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

内经选读

林清归纳内经选读重点背诵段落 第二单元:宝命全形 第三单元:阴阳应象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皇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2·¥原文:帝曰:法阴阳奈何?·····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3·故善用针者,····用之不殆 4·《素问·六微旨大论》¥原文: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做矣···反常则灾害至矣。 第四单元:藏气法时 1·《素问·灵兰秘典论》原文:皇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戒之戒之。2·《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如何?岐伯曰:心者,生之本,····凡十一藏取决于膽也。 3·《素问·五藏生成篇》诸派者皆属于目,······指受血而能摄、 4·《素问·五藏别论》皇帝问曰:余闻方士,···满而不实。 5·《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味,散精于肝····揆度以为常也。 6·《素问·太阴阳明论》¥皇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 7·《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六腑不和则留为痈。 第五单元:血气精神 1·《灵枢·本神》皇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长生久视。2·《灵枢·决气》¥皇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是谓脉 3·《灵枢·本藏》皇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第六单元:经脉之道 第七单元:百病始生 1·《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长有天命。 2·《素问·举痛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故气结矣。 3·《素问·调经论》经言阳虚则外寒,···故中寒。 4·《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善。···此之谓也。 5·《灵枢·口问》邪之所在,皆为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 6·《素问·生气通天论》①阳气者,若天与日,···柔则养筋②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形乃困薄 7·《灵枢·百病始生》①皇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不可胜数。②岐伯曰:风雨寒热,····大病乃成。 第八单元:病之形能 1·《素问·热论》皇帝问曰:今夫热病者,···勿止。 2·《素问·评热病论》皇帝问曰:有病温者,····交者死也。 3·《素问·咳论》皇帝问曰:肺之令人咳,·····甚者为泄,为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