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经选读 名词解释全

内经选读 名词解释全

内经选读 名词解释全
内经选读 名词解释全

第一单元养生

1.天真:先天之真气。

2.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法,效法、遵循。

3.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

八益等。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

4.不妄作劳:劳作合宜,不违背常规和法度。妄,乱也。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

房劳。

5.形与神俱:形神健全和谐,是健康的标志。形,指形体。神,指精神。俱,全也,引申

为健全、和谐。

6.天年:天赋之年寿,即自然寿命。

7.不知持满:不懂得保持精气充满。

8.不时御神:不善于使用精神,不善于把握和调养自己的精神活动。时,善也;御,用也。

9.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10.恬惔虚无: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恬惔,安闲清静。虚无,心无杂念。

11.精神内守:精神守持于内而不使外耗。

12.高下不相慕:无论社会地位尊卑贵贱都能不互相倾慕,安于本位。

13.德全不危:懂得修身养性之道,并身体力行之,即可免受内外邪气的危害。

14.天数:自然所赋之寿数,即天年。

15.齿更:人到七八岁,乳牙脱落,被恒齿代替,谓之齿更。更,更换。

16.天癸至: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充盛而发挥作用。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

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至,充盛、发挥作用。

17.地道不通:月经停止来潮,即绝经。

18.精气溢写:肾中精气盈满而能外泄。写,通泻,此为泄之义。

19.阴阳和:指男女交合。一说男子阴阳气血调和。

20.却老而全形: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

21.发陈:形容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植物萌生的大自然景象。

22.被发缓形: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舒缓形体。被,同披。

23.蕃秀:形容夏季植物繁茂秀美的大自然景象。

24.容平:形容秋季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长的自然形象。

25.闭藏:形容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景象。

26.痿厥:四肢软弱无力而逆冷的病证。包括痿证和厥证。

27.内格:人体内在生理性能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不相协调。

28.治未病:含三方面意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

29.肌肉解利:肌肉分理间隙润滑,气道通畅。

30.气以度行:气血运行速度与呼吸次数保持一定的比例。

31.其肉不石:肌肉松弛而不坚实。

32.乱而相引:真气衰败,功能紊乱,非但不能驱邪外出,反招邪气入内。

第二单元哲学思想

、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麤,粗的异体字。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第三单元藏象

1、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

2、相使:互相使用的意思。指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关系。

3、贵贱:指十二脏腑功能的主要、次要之分。

4、六节:节,度也,古人以甲子纪天度,甲子一周之数为六十,是谓一节,每年三百六十日,即称为六节。

5、中正之官:胆正直刚毅,不偏不倚,故为中正之官。

6、膻中:其义有二,一指胸中气海,一指心包络。这里指心包络。

7、化物:指小肠将饮食物分清别浊,消化吸收的功能。

8、作强:指精力充沛,强于所用,偏指体力强健。

9、伎巧:指人的智力发达,精巧多能。

10、决渎:疏通水道的意思。决,通也;渎,水道也。

11、州都:指水液汇聚的地方。膀胱为津液所聚之处,故称州都之官。

12、气化:此指肾气(阳)对膀胱所藏津液的蒸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包括津液的升腾、输布和尿液的形成、排泄。

13、使道:指十二藏相互联系的通道。

14、主蛰:此以冬眠伏藏之虫,比喻肾主藏精的功能。

15、封藏之本:指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

16、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

18、唇四白:指口唇四周的白肉。

19、至阴:从阳位到达阴位。脾居中焦,位于上焦阳位与下焦阴位之间,故曰至阴。

20、女子胞:即子宫、又名胞宫。位于少腹之中,主月事孕育胎儿,为奇恒之腑之一。

21、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言异于通常所说的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因为功能上似脏,在形态上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名曰奇恒之府。

22、传化之府:传导变化饮食物的器官。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脏。

23、魄门:指肛门。魄与粕古通用。

24、肺朝百脉:经气由肺通向全身经脉,而百脉又都流注于肺,故曰“肺朝百脉”。朝,会合之意。百脉,指全身经脉皆会合于肺。

25、毛脉合精:肺主气,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

26、府精神明:言经脉中精气的运行正常不乱。

28、四支不用:即四肢不能随意运动。

29、脾不主时:此言脾不单独主一时令。脾土居中央,以灌四旁,各脏无论何时,均需要脾转输的精气,四季末各有十八日为脾所主,故脾不独主一时而旺四季。

30、肠澼:指下利脓血的泄泻。

第四单元血气精神

1、两精相搏:男女两性生殖之精相结合。

2、僻邪:即致病的邪气。

4、长生久视:即长生不老,健康长寿之意。

5、怵惕:惊恐不安。

6、动中:动摇内脏使其不宁。

7、破脱肉:形容肌肉极度消瘦。,隆起的大肌肉块。

8、毛悴色夭:毛发枯槁,面色晦暗无泽。

9、悗乱:心胸郁闷烦乱之意。悗,同闷。

10、意不存人:精神失常,旁若无人状。

11、经溲不利:指二便不利。

12、胸盈仰息:胸部满胀,仰面呼吸。

13、太阴主内:太阴,指手太阴肺经。内,指营气。营行脉中,始于手太阴而复合于手太阴,故曰:太阴主内。

14、太阳主外:太阳,指足太阳膀胱经。外,指卫气。卫行脉外,始于足太阳而复合于足太阳,故曰:太阳主外。

15、阴阳相贯:营气循行主要沿十二经脉之序,阴阳表里迭行相贯。

16、合阴:夜半子时阴气最盛,营卫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故曰合阴。

17、昼精:白天精力充沛,精神饱满。精,精明。

18、卫气内伐:卫气内扰而营卫运行紊乱(卫气内扰,克伐营气)。

19、毛蒸理泄:皮毛被风热之邪所蒸而腠理开泄汗出。

20、其气未定:饮食进入胃中,尚未化生精微之气。

21、漏泄:外伤于风,内有热饮食入胃,而致腠理开泄汗出如漏的病证。

23、有两死:两,指夺血、夺汗。有两死,指既夺血,又夺汗,预后不良,故是死证。

24、无两生:谓夺血而不夺汗,或夺汗而不夺血,夺血、夺汗只见其一,尚有回生之机。

25、济泌别汁:指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清者渗于前(膀胱),浊者注于后(大肠)。济泌,过滤的意思。别汁,分别清浊。

26、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27、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

28、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

29、两神相搏:即男女媾合。搏,交、合的意思。

30、宣五谷味:宣发布散水谷之精微。

31、熏肤:温煦肌肤。熏,同薰。

32、汗出溱溱:形容汗出很多。溱溱,众盛貌。

33、淖泽:指水谷精微中质稠浊如膏泽的部分。淖,泥沼。

34、泄泽:即渗出汁液而滋润。

35、壅遏:限制、约束。

36、营复阴阳:指血脉运行,往复于周身。营,营运。复,往复。阴阳,内外。

37、分肉解利:意指肌肉滑润,通利无滞。

38、精神专直:精神集中而无杂念。

39、三隧:指水谷入胃后,其精微糟粕输布的三条途径。糟粕之道出于下焦,津液之道出于中焦,宗气之道出于上焦。

40、以应刻数:指营气运行节律。古代用铜壶滴漏法计时,一昼夜水下百刻,营气一昼夜运行人身五十周次,即营气运行人身一周,水下二刻,故曰以应刻数。

41、上焦出气:指上焦宣发卫气。

42、中焦出气:指中焦化生营气。

第六单元病因病机

1、三部之气:即指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伤于五脏的喜怒等邪气。

2、淫泆:即邪气在体内浸淫传布。淫,浸淫;泆,同溢,有扩散的意思。

3、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谓虚邪贼风遇到人体正气虚弱之时,则会留滞于人体而发病。两虚,指虚邪之风与正气虚弱的机体。相得,即相逢、相遇。

4、两实相逢,众人肉坚:意为正气充实的人在正常气候下,就会健康无病。两实,指正常的气候变化与人体正气充实;众人肉坚,指肤腠固密。

5、淅然:形容怕冷的样子。

10、募原:又称膜原。指肠胃外之膏膜。

11、因时之序:意为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因,顺应。时,春夏秋冬四时。

12、传精神:即精神专一。传,同抟,聚之意。

13、服天气:即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服,顺也。

14、起居如惊:即生活作息没有正常的规律。起居,泛指生活作息。惊,卒暴之意

15、神气乃浮:指阳气开合失序而浮散损伤。即阳气耗散。

17、首如裹:形容头部沉重不爽,如有物蒙裹之感。是湿困清阳的表现。

18、湿热不攘:即湿热不消除。

19、大筋緛短,小筋弛长:此为互文,意为筋脉或者收缩拘急,或者松弛不用。緛,收缩。弛,松弛,弛缓。

20、煎厥:病名。是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证。

21、薄厥:病名。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的病证。

22、汗出偏沮:意为应汗而半身无汗。沮,阻止。

23、偏枯:即半身不遂,偏瘫。

24、痤疿:痤,即小疖。疿,即汗疹,俗名痱子。

25、受如持虚:形容得病之易,就像拿着空虚的器皿受纳东西一样容易。

27、大偻:腰背和下肢弯曲而不能直立的病证。

28、瘘:即疮疡溃破日久不愈,漏下脓水的瘘管。

33、气门:即汗孔。

34、起亟:指阴精不断地起而与阳气相应。亟,频数。

35、脉流薄疾:指脉中气血的流动急迫快速。

36、五藏气争:指五脏功能失调,气机失和。

38、筋脉横解:即言筋脉纵弛不收。横,放纵之意。解,通懈,松弛之意。

39、肠澼:即下利脓血的疾病。

41、洞泄:指水谷不化,下利无度的重度泄泻。

42、精却:指肾精不能上承而衰退。却,退之意。

43、玄府:指汗孔。

45、无失气宜:指审察病机要从六气主时出发,不要违背六气主时的规律。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即六气主时的规律。

46、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所致的筋脉扭转、肢体扭曲、角弓反张等多种症状。转,扭转。反,背反张。戾,身体曲而不直。

47、澄澈清冷:形容水液清稀透明而寒凉。

48、暴注下迫:指急剧的腹泻,伴有里急后重。暴注,急剧的腹泻。下迫,欲便不能便,肛中窘迫疼痛,即里急后重。

49、必先五胜:意为必须首先掌握自然界五运之气和人体五脏之气的偏盛偏衰。五胜,五运五行之气。

第七单元病证

1、伤寒:病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伤寒泛指感受四时邪气引起的外感病;狭义伤寒指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病。此处伤寒为广义伤寒,是外感病的总称。

2、两感:表里两经同时受邪发病。如太阳与少阴两感,阳明与太阴两感,少阳与厥阴两感。

13、俛仰:指呼吸困难,张口抬肩,前后俯仰。俛,同俯。

14、喉中介介如梗状:形容咽部如有物梗塞之状。

15、喉痹:指咽喉肿痛,吞咽阻塞不利。

16、两胠:左右腋下胁肋部。

17、长虫:指蛔虫。

18、遗失:《针灸甲乙经》《太素》均作“遗矢”。遗矢,即大便失禁。矢通屎。

23、喘动应手:即血脉搏动按之急促应手。

27、侠脊之脉:指脊柱两旁深部之经脉。此指邪客脊柱两旁深部之伏冲、伏膂脉。

28、背俞之脉:即足太阳膀胱经脉。因行于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脉分布有五脏六腑的腧穴。

29、厥气:即寒逆之气。

30、瘅热:热甚也。

31、行痹:是以肢节疼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的痹证,亦称风痹。

32、痛痹:是以疼痛剧烈为特点的痹证,亦称寒痹。

33、著痹:是以痛处重滞固定,或顽麻不仁为特点的痹证,亦称湿痹。

34、经络时踈:经络经常空虚。踈,疏,空虚之意。

35、上为引如怀:形容腹部胀大,如怀孕之状。

36、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尻以代踵,谓足不能站立和行走,以尻代之;脊以代头,谓头俯不能仰,背驼甚,脊高于头。尻,尾骶部。踵,足后跟。

37、上为大塞:上焦痞塞。上,指上焦。大,郭霭春校“大”应作“不”,形误。不与否古通,而否又通“痞”,故“大塞”即“痞塞”之义。

38、中气喘争:指腹中有气攻冲,肠中雷鸣。由于肠痹,大小肠受盛、传导化物的功能失常所致。

39、胞痹:即膀胱痹。胞,通脬,指膀胱。

40、若沃以汤:形容热盛,如以热水灌之。

41、肌绝:肌肉消瘦。

44、慓疾滑利:形容卫气运行急疾而滑利,不受脉道的约束。慓疾,急疾也。

46、痿:即痿证。是指肢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类疾病。

47、肺热叶焦:形容肺叶受热、灼伤津液的病理状态。

48、急薄:皮肤干枯不润,肌肉消瘦。

49、痿躄:指四肢痿废不用,包括下文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等各种痿证。躄,两腿行动不便。

58、阳气内伐:即阳热之气内侵,伤及阴液。

59、宗筋(纵):此处指众筋,泛指全身之筋膜。

60、谿谷:指肌体肌肉之间相接的缝隙或凹陷处。《素问?气穴论》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谿。”

61、气街:穴名,又名气冲,位于脐下五寸旁开二寸处,属足阳明胃经。

62、阳明为之长:阳明经能主持诸经,即诸经在主润众筋的功用中,阳明经起主导作用。长,主持之义,引申为起主导作用。

63、带脉不引:即带脉不能约束收引。

64、各以其时受月:依据各脏所主的季节进行针刺治疗。

65、精气溢下:此言肾气亏虚,精关不固,肾藏之精因而滑泄。

71、目窠:窠,《太素》作“果”,当据改。果,即裹。目裹,即眼睑。

72、颈脉动:结喉旁之足阳明胃经人迎脉搏动明显,系由水湿内停,内泛血脉,脉中水气涌动所致。

73、阴股间寒:阴器与大腿内侧之间寒冷不温。

81、津液充郭,其魄独居:水液充满胸腹、肌肤,阳气郁遏,水液独盛体内。郭,同廓,此指形体胸腹。津液,此指水液。魄,属阴,此指属阴的水液。

82、形不可与衣相保:肿胀的形体与原有的衣服不相称,形容水肿之甚。

83、四极急而动中:四肢极度浮种,影响内脏而喘悸。急,肿急,形容极度浮肿。中,内脏,主要指心肺。

84、平治于权衡:意谓治疗水肿要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而使之平衡协调。

85、去菀陈莝:除去体内郁积陈久的水邪。菀,通郁。去、莝同义,即除去。

86、缪刺:病在左刺其右、病在右刺其左的刺络法。

87、开鬼门,洁净府:即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鬼门,即汗孔。净府,指膀胱。

88、巨气:此篇指正气。

第八单元诊法

1、平旦:太阳刚升出地平线之时,即清晨、早晨。

2、气血未乱:指体内气血未受到疾病以外因素的干扰,其盛衰状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来。

3、有过之脉:指有病变的脉象。过,过失、异常。

4、视精明:即观察眼睛的色泽、动态及视觉。精明,指眼睛和眼神。

5、中盛藏满:即体内邪气壅盛,脏腑气机壅滞。多由脾胃湿郁所致。中,体内、内脏。盛,邪气壅盛。藏满,气机壅滞。

6、中气之湿:即脾胃中焦之气壅滞,水湿不运,湿邪内蕴。中气,指脾胃。

7、仓廪不藏:指泄泻、大便失禁等。仓廪,指肠胃。

8、门户不要:指泄利不禁,是由于脾藏失守所致。门户,指幽门、阑门、魄门等仓廪之门户。要,通约。

9、水泉不止:指遗尿、小便失禁等。水泉,指小便。

10、头倾视深:即头低垂不能举,目深陷而无光。是髓海不足,神气衰微的表现。

11、背曲肩随:即背屈曲不能直,肩下垂不能举。是脏气精微不能营于肩背,心肺失强的败坏之象。随,下垂之意。

12、长则气治:“长”就是脉体比较长,用现在寸口脉来说,寸关尺三部脉比较长,上过于寸、下过于尺这个部位。“气治”,就是气血旺盛的意思。长脉表示人体气血旺盛,气血正常。

13、虚静为保:即言诊脉以清虚宁静最为重要。保,通宝。

15、季胁:又名季肋、软肋,相当于侧胸第十一、十二肋软骨部分。

16、平人:健康无病之人。

17、呼吸定息:一呼一吸及两次呼吸中之间息。

18、闰以太息:指人在正常呼吸时,每伴有一次较长的呼吸。闰,余也。

19、虚里: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为足阳明胃经又一络脉,其脉从胃贯穿膈膜联络于肺。

22、闷瞀:胸中郁闷,眼目昏花。

23、必察其下:必须察问二便情况。

27、明堂:面部诊法以鼻为明堂,此处泛指面部色诊。

第九单元论治

1、陵居:依丘陵而居住。

2、褐荐:穿粗布衣,铺草席。褐,粗布衣。荐,草席。

3、华食:鲜美酥酪骨肉之类的食品。

4、毒药:泛指治病的药物。张介宾注:“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为毒药。”

5、灸焫:用艾火烧灼,或火针、火罐治病的方法。

6、食胕:以经过发酵制成的鱼肉、豉酱之类物品为主食。胕,同腐。

7、挛痹:筋脉拘挛,骨节麻痹疼痛类疾病。

8、九针:古代用以治病的针具。即《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之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9、导引按蹻:古人用运动肢体、调节呼吸以及按摩等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方法。

10、杂合以治:根据五方病人及其所患疾病不同,综合五方各种治疗手段或方法予以治疗。

13、神不使:神机衰败,针灸、药物已不能发挥治疗作用。

18、病有标本:指疾病的发生有先后、缓急、主次之分。

28、微者逆之:病势轻浅,病情单纯,疾病表象与病机一致,逆其病象而治。

29、甚者从之:病势急,病情深重、复杂,疾病表象与病机不完全一致,用药当顺从与病机不一致的表象而治。

30、劳者温之:虚劳一类病证,用温补法治疗。

31、损者温之:虚损一类病证,用温补法治疗。

32、逸者行之:由过度安逸导致气血壅滞,运行迟缓一类病证,治宜行气活血法。

33、惊者平之:惊悸不安、精神亢奋一类病证,以镇静安神法平抑之。

34、摩之浴之:按摩、汤液浸渍洗浴治病的方法。

35、薄之劫之:用具有侵蚀作用的方药治病谓“薄之”;以作用峻猛的方药劫夺邪气的治病方法谓“劫之”。

36、逆者正治,从者反治:逆其病象用药,如以寒治热,以热治寒,谓之正治。顺其病象用药如以寒治寒,以热治热,谓之反治。

37、热因热用:即以热药治疗真寒假热证。如用通脉四逆汤治脉微欲绝,其人面色赤之假热证。

38、寒因寒用:用寒药治疗真热假寒证。用白虎汤治脉滑而厥之里热证。

39、塞因塞用:前一“塞”字,指阻塞不通之证;后一“塞”字,指补法。即正虚所致的痞满,宜用补益法治疗。如脾虚大便不通者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之类。

40、通因通用:前一“通”字,指邪实于内的泻利证;后一“通”字,即下法。谓用攻下法治疗下利的病证。如用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之类。

41、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治病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因而要先探求疾病的原因。伏,制伏;主,指疾病的本质;因,病因。

42、求其属:探求疾病本质的属性。

《全科医学概论》题库(精心整理)

红色字为错误答案 1. C0PC的基本要素为(A) A. 基层医疗、社区人群、解决问题的过程 B. 基层医疗、社区人群、健康管理调查 C. 三级综合医疗、社区人群、解决问题的过程 D. 基层医疗、解决问题的过程 E. 基层医疗、社区人群、健康问题的评估与处理 2. 首先用定量和定性方法来评估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的是(A) A. 霍尔莫斯和RaheRH B. Rakel C. 卢梭 D. 迈蒙尼提斯 E. 科赫 3. 以患者为中心的接诊五步骤,第一个是(A) A. 倾听 B. 理解 C. 容许 D. 建议 E. 协商 2 级是(A) 4. 家庭照顾的服务等级中 A. 提供医疗信息和咨询 B. 对家庭的考虑较少 C. 同情和支持 D. 家庭治疗 E. 评估和干预 5.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意味着(A) A. 既重视病人的主观医疗服务需求,又关注客观需求 B. 与病人建立间断的医患关系 C. 为病人部分家庭成员提供健康咨询 D. 主要为患提供方便周到的居家照顾 E .教育每一个病人,使他们掌握自己所患疾病的特征 6. 以患者为中心的接诊模式又叫做(A) A. L EARN 模式 B. CHEAP模式 C. MAGIC 模式 D. SKILL 模式 E. BRAND模式 7. 全科医生的工作以(A)为导向 A. 预防 B. 疾病 C. 患者需求 D. 治疗 E. 健康评估 8. 家庭评估的主要目的是(A)

A. 了解家庭的结构和功能状况 B. 进行家庭生活干预 C. 了解病人的家庭矛盾 D. 了解家庭发展历史 E. 找出家庭问题的根源 9.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1 版对一般人群妇女乳腺癌的筛检建议,不包括(A) A. 20-39 岁,推荐对非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B. 40-49 岁,免年1 次X 线检查 C. 50-69 岁,每1-2 年进行一次乳腺癌筛查 D. 70 岁以上,每2 年一次筛查 E. 高危人群,筛查年龄可提前至40岁 10. 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 A. 多数问题处在疾病的进展期或晚期阶段 B. 疾病健康问题具有很大的变异性 C. 健康问题具有多维性 D. 健康问题具有广泛性 E. 健康问题多于疾病、常见病多于罕见病 11. 冠心病患者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A)的水平 A. LDL-C B. TG C. HDL-C D. VLDL-C E. ApoA 12. 筛检试验的观察对象是(A) A. 健康人群 B. 患病者 C. 老年人 D. 妇女 E. 儿童 13. 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20 世纪的瘟疫" 的不良行为是(A) A. 吸烟 B. 酗酒 C. 赌博 D .药物滥用 E .饮食不当 14. 下列不属于家庭外在资源的是(A) A. 医疗处理 B. 社会资源 C. 文化资源 D. 宗教资源 E. 教育资源 15. 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医学模式是(A) A. 生物医学模式

声母表

声母表 1.y、yu、w分别为有韵头的零声母音节,韵头i、u、u的改写,不应划入声母。 2.韵尾ng属于鼻辅音,但普通话发音系统中,此音不再作为首辅音,故不在普通话声母的范畴,但在一些方言中,可能以声母形式出现。 声母的分类 1.按发音部位分类(发音部位:发音时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部位) ①双唇音:b p m(3个) ②唇齿音:f(1个) ③舌尖前音:z c s(3个) ④舌尖中音:d t n l(4个) ⑤舌尖后音:zh ch sh r(4个) ⑥舌面音:j q x(3个) ⑦舌根音:ɡk h(3个) 2.按发音方法分类(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包括三个方面: (1)阻碍方式 ①塞音:b p d t ɡk(6个) ②塞擦音:z c zh ch j q(6个) ③擦音:f h s sh r x(6个) ④鼻音:m n(2个) ⑤边音:l(1个) (2)声带是否颤动 ①清音(不颤动):b p f d ……(17个) ②浊音(颤动):m n l r (4个) (3)气流的强弱 ①送气音:p t k c ch q(6个) ②不送气音:b d ɡz zh j(6个) 21个辅音声母总起来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四个方面去描写,将这四个方面综合起来就形成各个声母的“名称”。其公式:名称=部位+气流+声带+阻碍方式 如:b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 双唇送气清塞音m 双唇浊鼻音 f 唇齿清擦音 [2] 声母的发音

要区分声母的本音和呼读音: 声母的本音是声母本来的音值,不带元音。 声母的呼读音是声母后面带上一个元音而成的音。如:bo,po,mo,fo,de,te,ne,le …… 声母辨正 1.z c s 舌尖前音z c s,山东不少地区发音时,舌尖伸出放在上下齿之间,成了齿间音。普通话没有齿间音,矫正时,应上下齿轻轻咬合,阻止舌尖的外伸,从而发出纯正的舌尖前音。东北部分地区,平翘相混,把部分z c s的音发成zh ch sh。 2.zh ch sh 舌尖后音zh ch sh,山东的一些方言区容易发成舌叶音。即舌前边缘跟上齿齿龈接触,舌尖脱离硬腭,舌面前部向硬腭抬起靠拢,舌面凹下形成一个小孔道,嘴唇略向前突出,这样发出的音叫舌叶音。矫正时,应将舌尖翘起,接触或接近硬腭,发出纯正的舌尖后音。小孔道,嘴唇略向前突出,这样发出的音叫舌叶音.矫正时,应将舌尖翘起,接触或接近硬腭,发出纯正的舌尖后音。长江以南绝大部分地区、山东济宁、东北部分地区,大多将翘舌音zh ch sh发成平舌音z c s.如何发好翘舌音难度较大,尤其南方地区,长期发音习惯很少将舌尖翘起,使得舌尖不那么灵活。练习翘舌音,必须改变以往习惯,反复使舌尖上抬,按照发音要领,准确发出zh ch sh,其次要掌握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有些同学能够练习发好声母zh ch sh,但发具体音节时,又会出错,其原因是不清楚哪些字读翘舌音,哪些字读平舌音。下面提供几种方法,试着练习: ①记少不记多 普通话舌尖前音的字比起舌尖后音的字要少,那么记住平舌音的字,采用排除法,其余便都是翘舌音了。 ②偏旁类推法 汉语一些相同偏旁的字,读音大致相近,如:朱zhū珠株蛛、贞zhēn侦祯桢、直zhi值植殖、宗zōnɡ综棕踪、厕ce侧测恻、才cai财材等。 ③留心听广播 凡事就怕用心,若能细心将播音主持的发音与自己的发音进行比较,将差距较大的音用小本子记下来,日积月累,你的翘舌音音准定能有所提高。 3.j q x 普通话j q x是舌面音,人们常叫团音。而全国许多地区将j q x分读为两类不同的音即尖团音,这是从古汉语沿袭下来的,我国由南到北许多地区将一部分j q x发成接近z c s的音,例如:常把“进修”读作“zinsiu”、“新鲜”读作“sinsian”、“秋千”读作“ciucian”。解决的办法:将习惯读成尖音的字词改为团音。如果意识不到,可将j q x类声母的字词,自己发音录到随身听里,然后播放,如能听出尖音,就可以逐步加以改正。 4.f h 有些地区发音时容易把f与h相混,例如把“反对”读作“huǎndui”、“斧头”读作“hǔtou”、“开花”读作“kāifā”、“荒山”读作“fānɡshān”。纠正的办法: ①声旁类推法 同声旁字的声母与声旁本身的声母一般是一致的,记住了声旁字的声母,就可以类推出同声旁一系列字的声母。例如:“方”的声母是f,以方为声旁的“放、房、防、纺、芳、访、仿、妨、肪、邡、枋、舫”等字的声母都是f;“化”的声母是h,如“花、哗、华、铧”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记住几乎所有的形声字。 ②利用声韵配合记忆 普通话中f不跟ai相拼,在相关方言区中念“fai”的,普通话中大多念“huai”,如“坏、怀、槐”等。 5.n l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将n与l相混,如“男女”读作“lanlǚ”、“努力”读作“lǔli”、“蓝色”读作“nanse”、“流连”读作“niunian”、“湖南”读作“fulan”。纠正的方法:首先区分n与l的发音方法不同,n是鼻音,l是边音;其次做听辨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1、教育先行: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等。 3、终身教育:它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星期,7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朗格郎。终生教育强调教育史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 4、教师专业性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其中教师职业专业化只能是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来实现。 5、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提出的。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心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6、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新的教育方针,提出“五育并举”的思想。包括军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美感教育亦称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人才培养看,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 7、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将它称为“产婆术”。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 8、《初等教育法》:1870年,英国国会正式颁布“初等教育法”(Elementary也称福斯特法案)。这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 ⑴提出在全国各地5-12岁普及义务教育; ⑵国家仍然保留国民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辅助权,监督权; ⑶将全国分成若干学区,每学区建立可征收税收,地方教育局领导地方教育,承认英国私立教育机构,认为这是国家教育的一种类型; ⑷宗教科目与世俗科目分离。 9、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

全科医学概论【复习资料】解读

全科医学概论 第一篇概述 第一章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基本概念 1.全科医学是一种什么学科? 答: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又称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 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专业领域涉及各 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 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 体。 2.全科医生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医生? 答:全科医生/家庭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 or family physician / family doctor)是经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 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全过程、全方 位责任式管理的医生,即全科医疗服务的提供者。 3.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1)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主要区别: 特性全科医疗专科医疗 服务人口较少而稳定(1:2500) 大而流动性强 (1:5万-50万) 照顾范围宽(生物心理社会) 窄(系统/器官/细胞) 疾患类型常见问题疑难急重问题 技术基本技术, 不昂贵高新技术, 昂贵 责任持续性间断性 服务内容防治保康教一体化医疗为主 服务模式健康为中心全面管理,人为中心疾病为中心救死扶伤,医生为中心 医患关系平等伙伴关系,病人主动参与垄断式,病人被动服从(2)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联系:①各司其职;②互补互利;③“接力棒”式服务。 第二章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1.如何理解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 答:(1)科学、技术与人文相统一 (2)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3)个人-家庭-社区一体化 (4)预防-医疗-康复整体性 强调科学技术与人文相统一; 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提供预防-医疗-康复的整体性服务; 以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提供服务,讲究好的成本-效果; 高度重视服务艺术和医患关系,强调团队合作。

全科医学名词解释

全科医学名词解释 1.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2.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家庭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层医疗专业服务,是一种集合了其他许多学科领域内容的一体化的临床专业。 3.全科医生:又称全科/家庭医生或家庭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 5.患病体验:病人经历某种疾患时的主观感受。6.健康信念模式: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来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一个模式。它以心理学为基础,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 7.家庭结构:家庭内部的构成和运作机制。 8.家庭角色: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特定身份,代表着他(她)在家庭中所应执行的职能,反映出他(她)在家庭中的相对位置和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9.家庭资源:为维持家庭基本功能,应付紧张事件和危机状态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家庭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及其成员对压力及危机的适应能力。可分为家庭内资源和家庭外资源。 10.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11.COPC:又称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是一种将社区和个人的卫生保健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策略,指在基层医疗中,重视社区、环境、行为等因素与个人健康的关系,把服务的范围由狭小的临床医疗扩大到流行病学和社区的观点来照顾。12.社区诊断:是社区卫生工作者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个方面进行考察,发现问题,通过实施卫生行动,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来解决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的过程。 14.病人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15.筛检:应用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手段,对未识别的疾病或缺陷作出推断性鉴定,从外表健康者中查出可能患某病者。 16.病例发现:对就诊病人实施的一种检查、测验或问卷形式的调查,而病人是因其主病来就诊的,目的是发现病人就诊原因之外的、可能的其

全科医学重点28205

全科医学 名词解释 1、全科医学 P8 又称家庭医学,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 2、全科医疗 P8 是将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理论应用于患者、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础医疗保健的专业服务,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要医疗形式。 3、全科医生 P10 又称家庭医师,或是家庭医生,是全科医疗服务的提供者。 4、人文精神 P32 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理性觉识、理论阐释和实践规范,包括对人的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对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论提升,是人类以文明之道化成天下的生命大智慧,是文明社会中人的理性精神的基石,也是高科技时代的精神支柱。 5、医学模式 P34 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和医疗服务实践中人们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医学观,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过程和认识生命自身的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总体的认识。 6、家庭 P60 家庭是通过情感关系,法律关系和生物学关系连接在一起的社会团体。 7、角色P61 角色是指与某一特殊身份有关联的行为模式。 8、角色期待P62 是指家庭对成员所期盼的特定行为模式。 9、角色冲突P62 当个体在扮演角色时,不能适应其角色期待时感到左右为难,心理困惑矛盾,称为角色冲突。 10、家庭生活周期P65 是指家庭遵循社会与自然的规律所经历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11、家庭治疗P77 是指对家庭的功能、角色、互动模式的调适,涉及心理、行为问题的治疗。 12、社区医学P79 社区医学通常采用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社区调查,作出社区诊断,确定社区群众健康问题及其医疗保健照顾的需求,并拟定出社区健康计划,动用社区资源,改善群体的健康问题,且对实施的健康计划进行评估,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13、COPC (以社区为导向的的基础医疗) P81 以社区为导向的基础医疗,是对社区医学和家庭医学在社区实践中的优化组合,以社区医学为指导,基础医疗为基地,以家庭/全科医疗的形式实施照顾。 14、社区诊断P86 社区诊断以流行病学为基础,追究与社区人群相关的发病因素,死亡原因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目的为探明群众的发病机制。 15、健康问题 需要诊断或处理的任何事情或患者感受到会干扰其生活质量的事件。 16、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P94 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是以发现和解决个人家庭社区的疾病与健康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学科方法,对各种问题进行诊断,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确定健康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诊疗措施,以实现对各种疾病与健康问题的有效治疗和照顾。 17、临床诊断思维方法P106 从症状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从疾病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从系统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 18、以问题为导向的处理原则P108 (1)健康照顾与疾病治疗并重的原则,全面系统和联系性的处理原则 (2)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原则 (3)动态、渐进性的问题处理原则 (4)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原则。 选择/简答 1、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P1 (1)人口老龄化

教育学名词解释总汇

教育学名词解释总汇 教育 1.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的教育。狭义的教育 则是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4.教育内容: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5.教育措施:是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它不仅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法,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使用的一切物质条件。 6.教育科学:是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7.教育规律 8.教育结构:通常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以及不同性质的专业之间的比例构成。 9.教育观念:是教育者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总和 10.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11.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他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他能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2.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他由三部分组成: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和根本规则。 13.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教育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 14.教育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 15.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得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也称强迫教育,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16.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育之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具体的教育对象,和特定的教育场景来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来对学生施加影响17.制度化教育:是指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18.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19.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20.素质教育: 2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他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身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身。 22.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23.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全科医学概论重点

全科医学概论 1、全科医师解决临床问题,分析病人的“三维”资料,包括:个人、家庭、社会背景。 2、现代社会家庭结构主要的类型为:核心家庭。 3、疾病对患者的意义和影响主要为:威胁机体完整性和健康。 4、全科医师从事社区健康工作,首要任务为:找出社区卫生问题。 5、全科医师在为居民提供预防服务中与公共卫生人员的共同点为:立足于社区。 6、家庭医学中家庭气氛主要指:感情气氛。 7、全科医疗的工作形式:团队合作方式。 8、全科医学的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的照顾。 9、全科医师进入社区,确立健康问题前,首先要做的事为:明确社区人口动态。 10、社区中开展自我保健最强调:健康的自助与互助。 11、患病的概念是指:一种社会地位或状态。病患的概念是指:一个人的自我感觉与判断,即有病的感觉。 12、以问题为导向的病历记录的核心部分是:问题描述。 13、培训全科医师临床诊疗思维模式的最佳场所是:社区中的全科医疗诊所。 14、家庭所在的社区文化传统“规定”而形成的权威属于:传统权威型。 15、专科医学(由于他的工作目的)又叫:治愈医学。 16、全科医学根据他的工作特性又叫:照顾医学。 17、Durall(1957)根据家庭的功能将家庭生活周期分为:8个阶段。 18、全科医师对问题进行最初的分类是为了:弄清问题的线索和性质。 19、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服务的显著区别为:提供家庭式照顾。 20、全科医疗最大的特点为:长期负责式照顾。 21、当今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2、全科医师提供的服务:是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基层医疗保健服务。 23、全科医学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型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24、全科医学属于:临床二级学科。 25、冠心病的一级预防为:减少油腻食物(主要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26、宣传“吸烟有害健康”,为疾病预防中的:一级预防。

声母的演变

4.声母的演变 我们学习音韵学,学习古音,目的是为了古为今用,不是为学习音韵学而学习音韵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透彻地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我们通过中古时期的三十六字母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比较,可以从历史上认识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特点,了解现代汉语声、韵、调的历史来源,寻求古今语音变化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做好现代汉语的语音规范化工作。对方言区的人来说,可以利用音韵学的知识,运用语音演变的规律,寻求自己的方音与普通话对音关系,更好地学习掌握普通话。因此,进行语言历史比较研究是很重要的,是音韵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我们首先看声母的演变。 拿宋人三十六字母(或《广韵》三十八字母)与现代汉语二十二声母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二者之间的变化: 1.全浊声母的清音化; 2. 精、见组分化出新的舌面音[?]、[??]、[?]; 3. 知组、照(章、庄)三组合流为舌尖后音[t?]、[t??]、[?]; 4.零声母字大量地增加; 下面我们来具体谈一谈: 1.全浊声母的清音化 中古时期的全浊声母,从宋人三十六它母来看有:“并、奉(《广韵》无)、定、澄、从、床(船,崇)、群、邪、禅、匣”共十个,这十个声母从发音方法上来分,有三组:塞音(并[b]、定[d]、澄[ ]、群[g])、塞擦音(从[?]、床[?/?]、奉[bv])和擦音(邪[z]、匣[?]、禅[?])。后来这套全浊声母逐渐清音化,元代初年已经完全变为清音,与相应的清声母合流。因此,中古音的全浊声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全部消失(普通话的全浊声母[?]来自古次浊声母“日”)。但是在某些方言中,这类声母并未完全清化,仍旧保留有全浊辅音,例如吴方言和湘方言。下面是苏州话中全浊声母的读音: 步[bu]331、族[zo?]23 、度[d?u]321 、事[z?]331、陈[z?n]24、食[z??]23、共[go?]331、常[za?]24、复[vo?]23、学[?o?]23

声母

第二节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中有21个声母,即:b、p、m、f、d、t、n、l、ɡ、k、h、j、q、x、zh、ch、sh、r、z、c、s。 因为声母是由辅音构成的,所以研究声母的发音也就是研究构成声母的辅音的发音。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或鼻腔时要受到阻碍,通过克服阻碍而发出声音。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研究声母的发音:(1)发音部位,就是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2)发音方法,就是气流克服阻碍发出声音的方法。 二、声母的发音部位 普通话的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分为以下七组: (一)双唇音 由上唇和下唇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3 个,是:b、p、m。 (二)唇齿音 由下唇和上齿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只有1个,是:f。 (三)舌尖中音 由舌尖和上齿龈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4个,是:d、t、n、l。 (四)舌根音 由舌根和软腭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3个,是:ɡ、k、h。 (五)舌面音 由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3个,是:j、q、x。 (六)舌尖后音 舌尖翘起和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4个,是:zh、ch、sh、r。 (七)舌尖前音 由舌尖和上齿背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有3个,是:z、c、s。 下面是声母发音部位的示意图:

三、声母的发音方法 声母的发音方法要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克服阻碍的方式 按照发音时气流克服阻碍的方式,普通话的声母分为五类: 1.塞音。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通向鼻腔的通路。气流经过口腔时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塞音有6个,就是b、p、d、t、ɡ、k。 2.擦音。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非常接近,留下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通向鼻腔的通路。气流经过口腔时从窄缝挤出,摩擦成声。擦音有6个,就是f、h、x、sh、r、s。 3.塞擦音。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通向鼻腔的通路。气流经过口腔先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先破裂,后摩擦,结合成一个音。塞擦音有6个,就是j、q、zh、ch、z、c。 4.鼻音。口腔里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垂,打开通向鼻腔的通路。气流颤动声带,从鼻腔通过。鼻音有两个,就是m和n。 5.边音。舌尖与齿龈相接构成阻碍,舌头两边留有空隙。软腭上升,堵塞通向鼻腔的 通路。气流经过口腔,颤动声带,从舌头的两边通过。边音只有1个,就是l 。

全科医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全科医学概论一页纸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全科医学2 全科医疗8 全科医生12 综合性服务8~9 医患关系104 核心家庭36 主干家庭37 联合家庭36 家庭生活周期41 社区55 社区卫生服务58 临床预防医学121 健康咨询122 健康教育127 周期性健康检查126 健康促进128 姑息照护144 临终关怀144 二、简答题(注意大标题) 1、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2 为什么要发展全科医学?4~5 2、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有哪些?8-10 3、全科医生在社区中的角色是什么?13-14工作任务和能力是什么?14 4、全科医生与其他专科医生的区别有哪些?15我国全科医生教育培训模式?15~16 5、如何开展以人为中心的应诊过程?25-26 6、病人怎样才能获得完整的背景资料?26 7、APGAR各代表什么?有何实际意义?112-113 8、从医学伦理学角度,病人具有哪些权利?110 9、医患沟通的技巧方式有哪些?114-116 10、家庭权力结构有哪些?38家庭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有哪些?40 11、何调家庭访视?50叙述家庭访视的分类有哪三种 12、家庭生活压力事件包括哪些?44~45如何评价家庭功能?46 13、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保健的定义?71实施步骤和阶段如何?71~74 14、临床预防医学的内容有哪些?122~126 16、退休期”家庭可能面临的家庭问题是什么?42 17、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包括哪些?(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围产期如何保健?135~136 18、什么是健康管理?205 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有哪些?209~212 全科医学概论作业题教学大纲中第149页 1

教育学常见名词解释

1. 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2.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 3.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4. 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备考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5.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 6. 教学组织形式:学校教学工作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7. 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8. 教学评价: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评定的过程。 9. 德育: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10. 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 11. 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12.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 志。 13. 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养方式。

全科医学概论B卷

重庆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2011 —2012学年度下学期 《全科医学概论》考试B卷 考试方式(开卷、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全科医疗: 名2、初级卫生保健: 姓 3、家庭资源: 4、全面质量管理: 5、社区诊断: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3 1、健康期望寿命属于:(B ) A ?医疗资源指标 B ?健康状况指标 C .服务过程指标 D .服务利用指标 2、提供综合性服务时应考虑病人的:(D ) A .期望值 B .文化方面的问题 C.社会或经济问题 D.以上都包括 3、关于持续性照顾错误的是:(A ) A .转诊使持续性照顾终断 B .是全科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 C.人生各阶段的不间断照顾 D .病各阶段的不间断照顾 4、协调性照顾不包括:(B ) A .转诊 B .协调病人与单位同事的关系 C.请专家到社区为病人会诊 D .联系家庭的支持 5、以人为中心的诊疗原则不包括:(C ) A .以病人的基本健康需求为导向 B .以人为中心组建照顾团队 C.必须明确疾病诊断

D .建立长期稳定的医患关

6、图中虚线内3人组成的家庭属于哪类家庭: (B ) Id A ?核心家庭 B ?单亲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7、由家庭所在社会的文化传统“规定”而形成的权威属于:(A ) A ?传统权威型 B ?工具权威型 C ?分享权威型 D ?感情权威型 8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不意味着:(A ) A ?重视病人的主观医疗服务需求永远甚于客观需要 B ?在治疗期间与病人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C.为病人部分家庭成员提供健康咨询 D ?为患者提供方便周到的居家照顾 9、全科医生的问诊应采取:(B ) A ?诱导式问诊 B ?开放式问诊 C ?一次性问诊 D ?间接式问诊 10、全科医学属于:(B ) A ?预防医学学科 B ?临床二级学科 C..社区医学 D ?初级卫生保健 11、以下何种属性不是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C ) A ?对服务对象责任的持续性与间断性 B .处理疾病的轻重、常见与少见 C.对服务对象的责任心 D .是否使用高新昂贵的医疗技术 12、POMR记录方式的优点不包括:(CC ) A .对问题描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声母

第二节、声母练习 一、何谓声母 按汉语语音学的传统分析方法,把一个汉语音节起头的辅音叫做声母。普通话有21 个 辅音声母。b、p、m、f、d、t、n、1、g、k、h、j、q、x、zh、ch、sh、r、z、c、s。声母发音的准确程度关系到普通话吐字是否清晰,它是普通话语音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声母的发音过程及部位 从准备发音到发音结束的过程,声母发音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成阻:发辅音过程的开始阶段,即发音过程中阻碍作用开始形成,发音器官从静止或其 他状态转到发一种辅音时所必须构成阻碍状态的过程。 持阻:发辅音过程的中间阶段,即发音过程中阻碍作用的持续,发音器官从开始成阻到 最后除阻的一种中间过程。 除阻:发辅音过程的最后阶段,即发音过程中阻碍作用的解除,发音器官从某种阻碍状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doczj.com/doc/5c12947336.html,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高中生艺术考试训练手册PDF 版 ~~16 态转到原来静止或其他状态的一种过程。 声母的发音部位: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碍的位置。根据声母发音时受阻的部位不同,可 以将声母分为七类: 双唇阻(b、p、m):上唇与下唇接触,闭拢成阻。 唇齿阻(f):上门齿与下唇接触成阻。 舌尖前阻(z、c、s):舌尖与上门齿背接触或接近成阻。 舌尖中阻(d、t、n、1):舌尖与上门齿眼接触抵住成阻。 舌尖后阻(zh、ch、sh、r):舌尖与硬腭前部接触或接近成阻。 舌面阻(j、q、x):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成阻。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接触 或接近硬腭前部成阻。 舌根阻(g、k、h):舌根与硬腭软腭交界处接触或接近成阻。 三、声母的发音方法 声母发音方法是指发辅音时,呼出气流破除发音部位构成的阻碍的方法。根据声母的发 音方法,可将声母分为五类,即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塞音(b、p、d、t、g、k):发音时,成阻阶段一发音部位两点紧闭;持阻阶段——呼 出气流蓄在成阻部位后面蓄而待发;除阻阶段——成阻部位突然打开,气流呼出,爆发破裂成声。

全科医学导论名词解释与大题

《全科医学导论》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综合性服务(Comprehensive are):所谓的综合性服务是指:就服务对象而言,不分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疾病性质;就服务内容而言,包括医疗、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就服务范围而言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病人和健康人;就服务层次面而言,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 2、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在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3、初级卫生保健: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4、全科医学的定义:是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的学科。 5、全科医生的定义: 是全科医疗的主要协调者和执行者,全科医生接受全科医疗的专门训练,运用全科医学独特的原则与方法,重点是解决社区中的常见的健康问题。 6、全科医疗的定义: 是全科医师根据全科医学的摹本原则在社区开展的医疗实践活动。 7、健康信念模式: 是人们对自身健康的价值观念,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心程度。 8、患病体验: 是指病人经历某种疾患时的主观感受。 9、疾病因果观: 是指病人对自身疾病的因果看法,是病人解释自身健康问题的理论依据。 10、家庭: 能提供社会支持,在其成员遭遇躯体或情感危机时,能向某导求帮助的一些亲密者所组成的团体。 11、家庭生活周期: 家庭遵循社会与自然的规律所经历的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过程。 12、沟通三元素: 是指沟通信息的发送者(S)、信息(M)和接受者(R). 13、家庭资源: 为维持家庭基本功能,应付紧张事件和危机状态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被称为家庭资源。 14、家庭圈: 反映病人主观上对家庭的看法以及家庭关系网络。 15、社区诊断: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确定社区中的主要健康问题的优先顺序和资源的可用程度。 16、COPC: 社区导向的初级卫生保健,是基层医疗的特殊形式,是个体预防保健应用在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医学相结合的临床医学实践。17、社区: 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18、周期性健康检查: 是指由全科医师根据其年龄、性别、职业等健康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为个人设计的健康检查计划。 19、病人教育: 全科医师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对个别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方式称病人教育。 20、阴性预测值: 是指检查结果正常(阴性)者中没患病(无病者)的概率。 21、疾病: 是一种生物学上失常或病理状态的医学判断,可通过体检、化验或其他检查加以确定,它是一种生物学尺度。 22、阳性预测值: 是指检查结果异常(阳性)者中患病(病人)的概率。 23、POMR: 即以问题为导向的病历记录,是全科医疗中对个健康问题所采用的一种记录方式。 24、合同制服务: 是指全科医师与社区居民签订全科医疗服务合同,形成契约式、固定,的服务关系,将社会居民与全科医疗联系在一起,使社区居民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25、卫生服务整体质量管理(TQM): 也称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性。 26、预后判断: 是对疾病发生后出现某一结果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27、循证医学: 即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的研究结果为依据,临床医生应根据现有的、最好的科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和关系。 教育原理:教育原理是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是教育领域里的创新。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教育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文献法:文献法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一种方法。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第二章 生物起源论: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 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关于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

全科医学概论A卷

重庆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 《全科医学概论》考试A卷 考试方式(开卷、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适用年级及专业:2008级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3、家庭访视:是全科医疗的一部分,体现了以家庭为背景的理念,保持了与家庭的密切联系,提供居家式服务。 4、POMR: 5、全科医疗质量: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3分) A.强烈的人文情感 B.娴熟的业务技术 C.出色的管理能力 D.以上都是,同时还包括执著的科学精神 2、综合性照顾不包括:( C ) A.生理、心理、社会层面的健康照顾 B.医疗、预防、康复、健康促进 C.重点关注疾病 D.个人、家庭、社区健康照顾 3、关于持续性照顾错误的是:(B ) A.疾病各阶段的不间断照顾 B.转诊后持续性照顾即终止 C.人生各阶段的不间断照顾 D.是全科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 4、协调性照顾不包括:( B A ) A.协调病人与单位同事的关系 B.转诊 C.请专家到社区为病人会诊 D.联系社区或家庭的支持 5、关于可及性照顾错误的是:( A )

A.由家庭成员提供 B.距离较近 C.随时可获得 D.价格较低廉 6、“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原则不包括:( C ) A.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工作团队,发挥团队合作的功效B.重视疾病的同时,更重视病人的患病感受和价值观 C.满足病人提出的各种要求 D.尊重病人的权利 7、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D ) A.医务人员方面与病人方面 B.医疗管理方面 C.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 D.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照顾情况 8、全科医生的问诊应采取:( B ) A.诱导式问诊 B.开放式问诊 C.一次性问诊 D.间接式问诊 9、常规了解病人的就医背景时不包括:( C ) A.个人背景 B.家庭背景 C.司法背景 D.社会背景 10、家庭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不包括:( A ) A.血液类型方面 B.儿童发育方面 C.生活方式方面 D.疾病传播方面 11、图中虚线内4人组成的家庭属于哪类家庭:( 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