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经选读重点一级内容

内经选读重点一级内容

内经选读重点一级内容
内经选读重点一级内容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郁乃痤。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藏。

素问-宝命全形论

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素问-六节藏象论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灵枢-天年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为基,何立而为,何失而死,何得而生。

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根,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曰:何者为神。

岐伯曰:血气已和,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素问-上古天真论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素问-灵兰秘典论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素问-六节藏象论

帝曰:藏象何如?

岐伯曰: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素问-太阴阳明论

帝曰: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

岐伯曰: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素问-刺禁论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岐伯对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灵枢-本神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灵枢-营卫生会

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

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灵枢-决气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

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

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血。

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

岐伯曰:壅遏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灵枢-本藏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阖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荥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府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支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

灵枢-经脉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生。

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第四章第一节

灵枢-百病始生

黄帝曰:余固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闻其道。

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素问-至真要大论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

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痛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素问-举痛论

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

而不行,故气结矣。

素问-调经论

帝曰:善。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

岐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顷,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帝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

岐伯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

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

岐伯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

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令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

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

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

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素问-玉机真藏论

黄帝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愿闻其情。

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

帝曰:愿闻五实五虚。

岐伯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

岐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第五章

第一节

素问-热论

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

帝曰:善。治遗奈何?

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

帝曰:病热当何禁之?

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素问-评热病论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

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帝曰:愿闻其说。

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第二节

素问-咳论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第二节无

第四节

素问-痹论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

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府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第五节

素问-痿论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

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

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

帝曰:善。

第八节

素问-汤液醪醴论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

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第十节

素问-逆调论

《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第六章第四节

素问-经脉别论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

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第七章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政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

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最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必考知识点重点总结 精品

单片机概述 单片机是微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简称,微型计算机的一种。 它把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定时器\计数器以及I\O 接口,串并通信等接口电路的功能集成与一块电路芯片的微型计算机。 字长:在计算机中有一组二进制编码表示一个信息,这组编码称为计算机的字,组成字的位数称为“字长”,字长标志着精度,MCS-51是8位的微型计算机。 89c51 是8位(字长)单片机(51系列为8位) 单片机硬件系统仍然依照体系结构:包括CPU(进行运算、控制)、RAM(数据存储器)、ROM(程序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内部总线等。 由于一块尺寸有限的电路芯片实现多种功能,所以制作上要求单片机的高性能,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稳定。 单片机软件系统包括监控程序,中断、控制、初始化等用户程序。 一般编程语言有汇编语言和C语言,都是通过编译以后得到机器语言(二进制代码)。 1.1单片机的半导体工艺 一种是HMOS工艺,高密度短沟道MOS工艺具有高速度、高密度的特点; 另一种是CHMOS工艺,互补金属氧化物的HMOS工艺,它兼有HMOS工艺的特点还具有CMOS的低功耗的特点。例如:8181的功耗是630mW,80C51的功耗只有110mW左右。1.2开发步5骤: 1.设计单片机系统的电路 2.利用软件开发工具(如:Keil c51)编辑程序,通过编译得到.hex的机器语言。 3.利用单片机仿真系统(例如:Protus)对单片机最小系统以及设计的外围电路,进行模拟的硬软件联合调试。 4.借助单片机开发工具软件(如:STC_ISP下载软件)读写设备将仿真中调试好的.hex程序拷到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里面。 5.根据设计实物搭建单片机系统。 2.1MCS-51单片机的组成:(有两个定时器) CPU(进行运算、控制)、RAM(数据存储器)、ROM(程序存储器)、I/O口(串口、并口)、内部总线和中断系统等。 工作过程框图如下:

文艺理论第一章本章知识点

本章知识点 本章概述: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三个分支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文学理论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文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使文学理论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等。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本节概述: 文学理论的性质应从三个方面来解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应有的品格。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包括它的实践性和它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知识点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0世纪以来,各门科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分工更具体、明确,不能不影响到文学学科的发展;再加之文学实践的需要,文学研究视角、方法的多样化及其成熟,文艺学终于形成了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文艺学所包括的三个分支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

内经选读 原文背诵

101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102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103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105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106皇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107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201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202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干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知识点 V3.0

第一章 1、什么是汇编语言? 2、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过程:编辑源程序,编译(汇编),连接,运行调试 3、汇编语言特点?与机器语言一一对应,直接操作硬件,高效率(空间和时间,运行速度快,目标代码短,占用存储空间少) 4、数制转换 第2章8086计算机组织结构 1、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2、CPU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由芯片设计时设计好,不可做任何改动,程序设计员仅能在程序里使用寄存器,寄存器都有相应的名字,如AX,能在程序里直接使用寄存器是汇编语言区别于高级语言的最重要特点,这样就可以直接控制硬件系统。 3、总线结构: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数据总线分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多少位机就是以数据总线来划分,比如8位机、32位机。8086机是16位机,但地址总线是20位,地址总线数量决定了内存寻址空间的大小,如8086有20位地址线,那么寻址空间是:220=210*1K=1M,8086最大寻址空间为1MB,即地址范围:00000H~FFFFFH。控制总线主要传送控制信息,如读写操作,读写操作的主体是CPU,读操作是指CPU从内存或外设读取数据,写操作是指CPU把数据写到内存或外设中。 4、存储器:存储器的最小单元是字节(Byte,由8个位组成),字节的多少就是存储器的容量。每一个字节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这个编号就是字节单元的地址,此地址就是物理地址,对于8086而言,编号的形式为:XXXXXH,如85421H。如果要读写存储器,必须知道某一个字节单元的地址。多个字节单元可以组合成更大的单元(数),比如2个字节单元组合成一个字(Word),4个字节单元组合成一个双字(Double Word)等,规定:这个组合后的大单元是以最小字节单元地址为自己的地址。如85421H字节单元内容为12H,85422H 字节单元内容为34H,那么以85421H地址的字单元的内容就是3412H。 地址取最小字节单元的地址为大单元的地址。 内容排序按照“高高低低”原则:高字节放在高地址里,低字节放在低地址里。 详细请参看2.3节(P30页) 5、8086CPU寄存器 (1)通用类:AX(AH,AL)、BX(BH,BL)、CX(CH,CL)、DX(DH,DL) (2)段寄存器类:CS、DS、ES、SS (3)与偏移地址相关类:SI、DI、SP、BP (4)特殊类:IP、FLAGS 所有寄存器都是16位大小,通用类的16位又可看成2个8位的寄存器组成,区分为高8位(High)和低8位(Low),因此取名为AH和AL,其他类似。 CS:存放代码段段地址,DS:存放数据段段地址,SS:存放堆栈段段地址,ES:存放数据附加段段地址,一般作为DS的辅助使用,比如在一段程序里需要用到2个不同数据段的数据时,其中一个数据段段地址存放在DS中,另一个存放在ES中。 SI、DI:一般用于变址寻址方式,如[BX+SI]、[BX+DI], SP:堆栈段中堆栈栈顶的偏移地址,不可修改,由SS:SP逻辑地址始终指向堆栈的栈顶。 详细参看2.3.2,P32页 BP:一般也用于堆栈,可以作为SP的备份,通常也是用SS:BP逻辑地址表示,BP可以随意修改,因此通过SS:BP可以访问堆栈的任何地方。此外,BP还与BX一样,可以作为基地址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内经必背内容

《内经选读》背诵内容: 1、《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3、《灵枢?天年》“以母为基础……得神者生也”。“何者为神?……乃成为人。”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治病必求于本。”“清气在下……病之逆从也。”“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归六腑。”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者,万物之上下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6、《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7、《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8、《素问?五脏别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9、《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气口成寸,以决生死。”“饮入于胃……揆度以为常也。” 10、《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11、《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五脏不安。” 12、《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如环无端。” “愿闻中焦之所出……命曰营气。” 13、《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14、《灵枢?百病始生》“夫百病之始生也……愿闻其会。”“喜怒不节则伤藏……是谓三部。”“风雨寒热,不得虚……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15、《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柔则养筋。”“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16、《素问?举痛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思则气结。” 17、《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此之谓也。” 18、《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19、《素问?汤液醪醴论》“其有不从毫毛而生……巨气乃平。”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 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 1.现实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事实的文学形态。 2.理想型: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管理想的文学形态。 3.象征型: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二.文学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 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 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2.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三.文学作品的文本层面:言语层、形象层、意蕴层 1.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 统。特征:内指性、心里蕴含性、阻据性 2.文学形象层面: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 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特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文学意蕴层: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 深层次。 三个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四.文学典型 1.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 魅力的性格。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 是环绕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

2)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作用。这种现象在无产阶级英 雄典型那里表现得尤为充分,如《红岩》。 五.意境、意象、审美 1.意境定义: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2.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3.意象定义: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 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4.审美定义: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 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六.叙事 1.定义: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2.构成: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3.特征: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七.结构 表层结构深层结构 ↓↓ 事件之间关系关联性多种行动之间关联 八.行动:行动序列→只指一种行动 行动序列的形成:首尾相接、中间包含、左右并连 九.文本时间:是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十.抒情性作品 1.定义: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

《内经》重点背诵原文

《内经选读》重点背诵原文 第一章哲学思想 1.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2.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人,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3.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腹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4.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5.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6.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7.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第二章藏象 1.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2.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灵枢·五癃津液别) 3.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素问·刺禁论) 4.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5.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___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创造精神价值的活动。 文学文化学是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文学文化学是一个综合各种理论、方法,从各个具体不同视角宏观研究文学,从广度与深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 文学符号学是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出现的,是运用符号理论对文化的研究。 文学接受学则突破传统的文艺批评模式,将视角探入文学阐释学、接受美学、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1)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即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2)以马恩创立的,列毛和一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文学理论为指导。 二:中国特色。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为土壤去移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三: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总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密切结合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现实经验,充分借鉴传统文学理论的精华,敢于面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复杂事实,敢于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敢于采用一些新方法,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形态的文学理论就一定能健康建立并发展起来。 2.关于文学活动及其构成 1、四要素构成: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该四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列举几种文学原始发生的学说?)包括巫术发生说(P37)、宗教发生说(P38)、模仿说(P39补充)、游戏发生说(P39)以及劳动说。 2、劳动说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提前条件。这是因为人通过劳动既锻炼了大脑,又在劳动中解放了前肢,同时在劳动中创造出具有丰富表意功能的语言系统。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在集体劳作过程中,为了传递信息、协调行动,产生了最初的文学。如鲁迅把这样的产生过程称为“杭育杭育派”。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如远古诗歌《弹歌》就为:“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生动地描写了制作武器去狩猎的过程。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早期文艺是诗、乐和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它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狩猎动作衍化为舞蹈,劳动号子与呼喊发展为诗歌,劳动动作的声音和节奏,形成了最初的音乐。因此,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无论是“巫术说”、“宗教说”还是“游戏说”,本质上都是原始人的劳动,都可以归结到“劳动说”上。 文学活动的发展:物质生产是文学发展的决定因素。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关念等是影响因素。 3,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出,动物与人创造能力的差别在于动物只能依据生物本能来创造,而人的创造则是依靠自己的头脑思考。更具这一论述,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人感觉事物的角度是多

内经选读复习要点doc

1、如何领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精神实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段原文反映了《内经》防重于治的预防为主的学术思想,其精神实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⑴未病先防:即防病于未然,突出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强调了防病的重要性,这与现代预防医学的预防为主的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内经》强调人在平时就应从生活起居、饮食劳倦、精神情志等方面进行调养,使正气充足,并且对外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预防疾病的发生。 ⑵已病防变:即防止疾病发生传变。疾病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传变而影响波及他脏,因此一旦疾病发生,就应针对相关脏腑进行调理,防止疾病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是此意。 ⑶早期诊治: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小到大、由轻转重、由浅至深的,所以临床上应在疾病的萌芽阶段就能够诊察出来,并给予及时的治疗,防止疾病转深转重。 总之,《内经》“治未病”的思想注重于未病先防,若已病之后,则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注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传变。这种防重于治的预防为主的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防治实践,为中医预防医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对中医治疗学的影响更为深远。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治病必求于本”,试论其道理及意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明确提出了“治病必求于本”这一临床诊治原则。本,指阴阳而言,“治病必求于本”意为诊治疾病必须要推求阴阳的盛衰。其道理是: (1) 从生理上看,人有脏腑经络气血,又分表里上下内外,这些皆统属于阴阳范畴而有阴阳之分。 (2) 从病因上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也有阴阳之别,即使是六淫,由于四时之不同,也有阴阳之异。 (3) 在诊断上,中医的四诊八纲首先辨别阴阳。 (4) 从病机上看,人体疾病的形成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 (5) 从治疗上看,药物的升降气味、用针的补泻、左右等,皆不出阴阳之理。 由此可见,阴阳可以概括疾病的两种性质,疾病发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阴阳失去了相对平衡的结果,因此在治疗上也必须从阴阳入手,针对阴阳的盛衰不同而进行治疗。 “治病必求于本”说明了疾病发生的本质,指出了调治阴阳是治病的根本大法,此句是 《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此段原文明确指出,四肢必须依赖胃中精气的充养,肌肉才能充实,屈伸有力。但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不能直接到达四肢,必须经过脾的转输,方可布达于四肢,若脾病则不能为胃输布水谷精气,四肢就不能得到水谷之气的滋养,筋骨肌肉屈伸无力,日渐消瘦,倦怠不用。 “脾病而四支不用”从病理方面反证了“脾主四支”的生理功能,对指导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 4、你对《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脾不主时”的学术观点是如何理解的?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知识点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知识 (1)正负数的补码表示, 掌握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 1、假设机器字长为8位,[+3]补 =00000011B,[-3]补= FD H 。 2、十六进制数0F8H表示的十进制正数为 248 ,表示的十进制负数为 -8。 3、8位二进制数被看成是带符号补码整数时,其最小值是 -128,最大值是 127 。 4、计算机处理问题中会碰到大量的字符、符号,对此必须采用统一的二进制编码。目前,微机中普遍采用的是ASCII 码,称为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第二章80x86计算机组织 (1)中央处理机CPU的组成和80x86寄存器组,重点:专用寄存器,段寄存器 1、IP寄存器中保存的是?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2、FLAGS标志寄存器中共有几位条件状态位?6位 3、有几位控制状态位?3位 4、标志寄存器分为哪2类?条件码,控制 5、哪个标志位用来控制可屏蔽中断请求是否被CPU响应?IF 6、键盘I/O、显示I/O和打印I/O分别对应16、10和17号中断。 (2)存储单元的地址和内容,存储器地址的分段,实模式下逻辑地址、物理地址的表示。 1、如果SS=6000H,说明堆栈段起始物理地址是60000H。 2、已知字节(00018H)=14H,字节(00017H)=20H,则字(00017H)为1420H 。 3、如果数据段中一个内存单元对应的物理地址为3F756H,(DS)=3F00H,那么使用DS段寄存器指明该单元的段基值时,需要使用哪一个偏移量才能正确访问该单元756H。 4.如果(SI)=0088H,(DS)=5570H,对于物理地址为55788H的内存字单元,其内容为0235H,对于物理地址为5578AH的内存字单元,其内容为0E60H,那么执行指令LDS SI,[SI]以后,(SI)= 0235H ,(DS)= 0E60H . 第三章80x86的指令系统和寻址方式 (1)与数据有关的寻址方式(立即寻址方式,寄存器寻址方式,直接寻址方式,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基址变址寻址方式,相对基址变址寻址方式)和与转移地址有关的寻址方式(段内直接寻址,段内间接寻址,段间直接寻址,段间间接寻址).数据传送指令(通用数据传送指令、累加器专用传送指令、输入输出指令)、算术指令(加法指令、减法指令(*加减指令对4个标志位的影响[of,cf,sf,zf])、乘法指令(*乘法指令的要求:目的操作数必须是累加器)、除法指令(*被除数在累加器中,除法指令执行完以后,商和余数在?))、逻辑指令(逻辑运算指令(*XOR,AND,OR,TEST指令及指令执行后对标志位的影响)、移位指令)、串处理指令(与REP相配合工作的MOVS、STOS、LODS指令,与REPE/REPZ和REPNE/REPNZ

文学理论重点笔记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其实际上正确的名称应该是文学学。 2、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3、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4、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 5、一般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史 共时← —————————————→历时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史 特殊文学史 6、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7、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 8、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9、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10、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 2)、文学心理学: 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妙悟”说、“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出入”说。 西方文论:亚理斯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荣格“原型”说、“投射”说、克罗齐“直觉”说、 3)、文学社会学:丹纳三因素说: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4)、文学符号学 5)、文学价值学 6)、文学信息学 7)、文学文化学 11、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 1)、文活动论、2)、文学反映论、3)、艺术生产论、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5)、艺术交往论 12、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 1)、“诗言志”说(选择,填空题) 《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 《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序》中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白居易《与元九书》:诗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感伤诗”是“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13、形式主义文论 1)、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效果

黄帝内经重点思考20题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人生在春夏季节要顺应自然界发生规律调养阳气,在秋冬季节要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春夏属阳,故养生养长;秋冬属阴,故养收养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2、如何理解“魄门为五脏使”? 魄通粕。魄门:指肛门,肛门排出糟粕,故名曰魄门。使:役使。 指肛门启闭功能,依赖五脏之气调节,(心神的主宰,肝气的调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魄门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五脏六腑气机的升降。病理:如当魄门失常时表现为大便秘结或泄泻。 3、如何理解“治痿独取阳明”? (1)足阳明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为脏腑精气供给的泉源,若阳明旺则气血充,五脏六腑得养,肢体功能正常,而痿证自愈 (2)阳明为冲脉之海,多气多血之经,有润养宗筋的作用,而宗筋有束骨利关节之功,人体的骨节筋脉依赖阳明化生的气血以濡养,才能运动自如。(3)若阳明虚,则诸经气血不足,宗筋失养而驰纵为痿,相反则痿证可愈。(4)此“独取”只是着重的意思。 4、脾不主时是什么含义? 此言脾不单独主一时令。 脾主四时每季季末的十八天,因脾主运化水谷,化生气血,滋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如同自然界中土能生长,滋养万物一样。一年四季中,任何脏腑组织器官在任何时令中,都离不开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滋养。 5、怎样理解“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是对咳嗽病机的高度概括,说明咳嗽与肺胃两脏关系最为密切。 从病因而言:皮毛受邪,从其合入肺,寒饮入胃,从肺脉注肺,与肺胃相

关。 从病机而言:①肺的关系:邪伤于肺,使肺失宣降而病咳。 ②胃的关系: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胡胃弱则化源不足,脏腑失养,抗病力弱易感外邪而病咳。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若脾胃受伤,水津失运,停聚于胃则为痰为饮,上逆于肺而发咳嗽。 胃属土,为万物所归,且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故胃独自受邪或接受五脏六腑内传聚于胃的邪气,均可循经脉上传于肺而为咳。 6、“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是什么? 生理上:胃中水谷精气→脾的转输→四肢得养,强健有力。 病理上:脾病不能转输胃中水谷精气→四肢失养,痿废不用。 治疗上:治疗痿独取阳明(调治脾胃)。 7、什么叫遗复?如何预防?如何治疗? 遗是指病邪遗留,余热未尽,多因“热甚而强食”。复是指病愈而复发,原因与“食肉”有关。预防方法→勿热甚而强食:不要在热邪旺胜时食用太多东西,也不要在热病初愈后进食肉类等难销化之食物。 治疗方法→视其虚实,调其逆从:看人体正气是虚还是实,虚则补,实则泻。 8、根据《素问·汤液醪论》,五脏阳气被遏引起的水肿,治疗原则是什么?总的治疗原则是,协调阴阳,回复阴阳平衡。 具体治疗可使用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茎之法,消散水邪的积蓄,去除血液的瘀结;并辅以缪刺络脉,通络行水,温暖形体顾护阳气;活动四肢,助阳行气。 9、肺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肺咳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外感风寒,皮毛为肺之合,皮毛受邪则从其合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一、名词术语 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2.阴静阳躁:阴性柔而主安静,阳性刚而主躁动。 3、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4. 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上下不并:指阴阳之气发生壅塞阻隔而不能相互交通。 1.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法,效法、遵循。 2.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3.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4.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开鬼门,洁净府: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 一、单选题 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 A、《史记·扁鹊传》 B、《七略》 C、王叔和《脉经》 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B) 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温病条辨》 (A) 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 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 (B) 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A、战国 B、东汉 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 (D) 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 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B、刘歆的《七略》 C、司马迁的《史记》 D、《后汉书》 E、《吕氏春秋》 (A) 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 A、《黄帝内经》 B、《针灸甲乙经》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E、《脉经》 (D) 7、《灵枢》之名始自() A、唐朝王冰 B、东汉张仲景 C、晋代皇甫谧 D、西汉刘向 E、西汉刘歆 (A) 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B) 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素问直解》 D、《太素》 E、《素问吴注》 (A)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笔记 1、文艺学:以~为对象,以揭示~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理论(研究~普遍规律即~的原理、范畴、判断标准等问题的学科;任务:~本质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接受论)、~批评(对以~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活动和~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和~史(~发展与变迁的历史) 2、~活动: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由作品(与现实的差异: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作家(作者通过创作~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世界(~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具有精神性、审美性、意识形态性构成 3、~理论的性质:从学科归属上 看,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以~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相关方法;对象和任务看,以~活动为研究对象,而~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又规定了~理论的任务即~发展论、~创作论、~作品论和~的消费与接受论;学科品格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民主、科学、现代的)4、~理论的基本形态:~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划分依据:~理论认识的客体:~活动的整体;~活动的流动系统:创作--~作品--~接受。~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消费5、马义~理论:是马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根基;基石:~活动论(马义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的能动创造,是一种“人学”),~反映论(马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艺术生产论(马在考察资经的发展后,主要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艺术活动的结果。一把艺术生产作为物质生产的比较对象,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