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宁规划

常宁规划

常宁规划
常宁规划

常宁市茶叶产业(2014—2020)

常宁市人民政府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目录

第一章茶产业背景与SWOT分析 (1)

第一节茶产业背景 (1)

一、世界茶产业 (1)

二、中国茶产业 (2)

三、湖南茶产业 (4)

第二节优势 (5)

一、生态优势 (5)

二、基地优势 (6)

三、技术优势 (6)

四、文化旅游优势 (7)

五、区域优势 (7)

六、政策优势 (8)

第三节劣势 (9)

一、茶园基础差,产出水平低 (9)

二、加工设备落后,生产环境差 (9)

三、茶叶产品单一,市场建设滞后 (9)

四、社会化服务环节薄弱 (9)

第四节机会 (10)

一、市场潜力大 (10)

二、茶叶品质优 (10)

第五节威胁 (11)

一、全球市场供求平衡 (11)

二、全国茶园发展过快 (11)

三、夏秋茶生产弹性大 (12)

四、周边茶区发展迅速 (12)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3)

第一节规划依据 (13)

第二节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发展目标 (14)

第三章茶园规划布局 (15)

第一节种植管理模式 (15)

一、“自建自管”模式 (15)

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15)

三、“自建反包”模式 (16)

第二节良种繁育基地布局 (16)

一、品种布局 (16)

二、良种繁育基地布局 (17)

第三节茶园基地建设 (18)

一、区域布局 (18)

二、垂直布局 (22)

三、标准茶园技术标准 (22)

五、苗圃留植 (23)

六、绿肥种植 (23)

第四章加工规划布局 (24)

第一节加工厂标准 (24)

第二节加工企业布局 (24)

第五章市场规划布局 (27)

第一节营销模式 (27)

一、公共品牌与政府营销 (27)

二、龙头企业与企业品牌 (28)

第二节茶文化旅游 (30)

一、定期举办茶文化节 (30)

二、茶文化特色旅游线 (31)

第三节标准信用监管体系 (32)

一、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 (33)

二、建立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33)

三、完善食品质量监督体系 (33)

四、完善茶叶的质量标准体系 (33)

五、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34)

第六章效益分析 (35)

第一节经济效益 (35)

一、支出成本估算 (35)

二、收入估算 (35)

第二节社会效益 (36)

第三节生态效益 (36)

第七章保障措施 (37)

第一节组织保障 (37)

一、成立茶产业领导小组 (37)

二、成立茶业行业协会 (37)

三、构筑“政产学研金”的合作平台 (38)

第二节政策保障 (38)

一、茶园建设补贴机制 (38)

二、茶叶加工补贴机制 (38)

三、品牌营销补贴机制 (39)

四、土地流转政策扶持 (39)

五、投资开发政策扶持 (39)

六、税收减免与风险管理政策扶持 (40)

第三节资金保障 (40)

一、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40)

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41)

三、鼓励企业和茶农增加投入 (41)

第四节人才保障 (42)

附件一:常宁市“塔山山岚”茶生产技术规程

附件二:常宁市塔山乡土壤检验报告

附件三:常宁市茶园发展规划图

第一章茶产业背景与SWOT分析

第一节茶产业背景

一、世界茶产业

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ITC)统计数据显示,受自然气候条件利好和全球经济转暖的影响,2012年,世界茶叶产量452.8万吨,同比上升1.77%。亚洲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84.96%,其中2012年中国茶叶产量为191.5万吨,同比上升17.99%,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38.89%,比2011年增加2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全球茶叶产量上升的主要因素。世界上主要消费还是以红茶为主,绿茶消费呈上升趋势。2012年全球茶叶出口174.1万吨,同比下降0.51%。茶叶进口159.9万吨,茶叶消费量为438.6万吨。亚洲茶叶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的60.42%,中国出口32.2万吨,位居第二。

未来全球茶产业发展的主体格局不会发生变化,全球各茶叶消费国的各茶类消费结构还将会发生变化。绿茶有很大提升空间,产茶国消费量的增加成为拉动茶叶消费增长的新动力。世界茶叶消费仍以红茶为主,2021年全球红茶将达到供需平衡;茶叶出口贸易中红茶仍占主流,绿茶有较大增幅,全球绿茶生产将以超过7%的速度增长,中国是主要影响国。

表1-1 2012年世界茶叶产业形势表

二、中国茶产业

2012年,全国茶园面积3562万亩,较上年增长9.38%;采摘面积2646万亩,较上年增长7.44%;无性系良种51%,上年为49.29%。近900万亩新茶园近4年将陆续投产,每年新增面积300多万亩。2012年我国的茶叶种植面积为228.0万公顷,比2011年的211.3万公顷,增加16.7万公顷,增长7.9%。农业产值890亿元,增长27.82%;亩产值3365.36元;单价49.95元/kg,增长15.5%;综合产值2283.3亿元。

表1-2 2012年全国主要产茶省茶园面积及茶叶产量情况表

2012年,我国茶叶已经连续十年增产增收,茶园总面积呈现逐年扩大的局面,全国茶叶总产191.5万吨,六大茶类除白茶、黄茶外均增产,红茶和黑茶增幅最大。

2012年,我国的茶叶内销是拉动我国茶叶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内茶叶市场热点不断,名优绿茶、普洱茶、红茶和铁观音继续受到市场欢迎,在各级政府和厂家推动下,黑茶市场销售快速增长。绿茶销售比重由2005年的48%上升到2012年的55%;乌龙茶比重由2005年的12%上升到2012年的14%,红茶在福建红茶和河南信阳红的带动下,也得到快速发展,红茶销售比重由2005年的2%,上升到2012年的6%,普洱茶比重也由2005年的8%下降到2012年的5.2%,花茶从2005年的15%下降到2012年的6%。

图1-1 2012年我国六大茶类产量表

(单位:万吨)

2012年,我国茶叶出口31.3万吨,同比下降2.82%,金额约10.42亿美元,平均单价3301美元/吨,同比分别上升7.98%和11.11%。其

中,绿茶出口24.87万吨,同比下降3.41%,金额约7.56亿美元,均价3039美元/吨,同比分别上升6.98%和10.76%;红茶出口35847吨,金额约1.19亿美元,均价3315美元/吨,同比分别上升0.76%、9.3%和8.74%;乌龙茶出口17372吨,同比下降3.2%,金额约7985万美元,均价4597美元/吨,同比分别上升7.74%和11.30%;花茶出口7322吨,同比下降0.25%,金额约5155万美元,均价7040美元/吨,同比分别上升11.3%和11.57%;普洱茶出口4288吨,金额约3622万美元,均价8448美元/吨,同比分别上升0.34%、22.60%和22.19%。

三、湖南茶产业

2012年,全省茶园面积165万亩,有机茶园面积4.8万亩,无性系茶园面积65.5万亩;无性系良种比例39%,全国51%,排名第8;亩产值3697元,全国平均3365元,全国排名第6;边销茶占全国一半。茶叶产量14.21万吨,出口4.5万吨,创汇1.08亿美元,全国第二。

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成绩显著,目前湖南有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家、省级茶叶龙头企业20家。2012年湖南已有13个茶叶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50个,工商注册的茶叶企业数1800个,QS认证企业数230个,茶叶深加工企业数3个,全部茶叶企业总数2800个;销售额大于1.5亿茶企8个,茶叶专业合作社数90个,茶叶批发市场数15个,茶青(鲜叶)交易市场数1个。

湖南茶产业受到领导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及部门投入种苗补贴、

茶机补贴、移民经费、扶贫经费、农开、退耕还林、科技经费等各项经费数十亿元。省茶业协会为全国先进协会,茶叶学会是全省先进学会,省茶叶研究所的育种、茶苗、推广居全国省级所第一。

第二节优势

常宁市茶叶主要分布在塔山山区、洋泉库区、弥泉乡及庙前、胜桥等乡镇,其中以塔山山区产量最多,品质最优。茶叶产业已成为带动常宁市山区农民致富的重点产业之一。目前,常宁市茶叶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优势:

一、生态优势

常宁市地处衡阳盆地南缘与南岭北向余脉交接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温18.1℃,年均降水量1436毫米, 年均日照时数约1600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地势南高北低,海拔200米- 750

米的山地,约占总面积的56.54%,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1000米以下至800米的山峰63座,天堂山是衡阳第二高峰,仅次于南岳的祝融峰,海拔为1263.7米,森林覆盖率达到90.8%,负离子含量在2.7万个/cm3,是一个天然绿色氧吧。境内雨量充沛,水系完整,河网稠密, 清泉四溢,四季常流,是白水、宜水、潭水的发源地,天堂湖是衡阳市面积最大的人工湖,年平均气温在17度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多种多样,日夜温差较

大,高山多云,漫射光照多,土壤腐殖质丰富,有机质含量为53.6g/Kg (>40 g/Kg为高有机质),经检测狮园村标准园处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了69.6 g/Kg,氮含量为2.55 g/Kg(>2.00 g/Kg为高含量),且富含“锌”、“硒”等有益微量元素,有效锌含量为2.88 mg/Kg(>2.00m g/Kg为高含量),硒含量为0.60 mg/Kg(0.4> mg/Kg为富硒)。茶叶持嫩性强,内含物十分丰富。其茶叶核心产地塔山乡是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重点产茶村均处于海拔600-800米的云雾缭绕的高山之中,所产茶叶品质上乘,特别适宜高山有机茶生产。

二、基地优势

常宁市作为衡阳至湖南地区的有机茶重点产区,历史上,茶园面积最高达到2.5万亩,是湖南红碎茶主要的出口基地。塔山茶2001年通过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机构ECOCERT有机茶基地认证,塔山农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所属茶园在2005年分别通过了欧盟IMO和美国NOP 有机茶认证。常宁市山地资源丰富,荒山、荒坡、退耕的土地资源多,适宜种茶的熟地较多,茶园发展潜力巨大。

三、技术优势

常宁市“塔山山岚”茶作为湖南名茶,入选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制茶学教科书。全市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20多人,从业20年以上的土专家近千人。目前已发展两个专门从事茶叶生产的规模企业,即塔山农贸有限责任公司(衡阳市级农产品龙头企业)和衡阳市塔山茶叶

有限公司。公司已与省茶科所、农业大学、省茶叶公司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多次举办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不断引进先进工艺设备,茶叶技术和生产设备明显改进。

四、文化旅游优势

我市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种茶、制茶、饮茶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塔山山岚”茶系宋代贡品,享誉盛名。塔山乡是衡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是常宁历史名茶“塔山山岚”茶的原产地。“塔山山岚”茶条索紧秀微曲,清香醇厚持久,汤色清澈绿净,白毫满披润绿,滋味醇厚爽口,叶底嫩绿明亮,曾在宋代系朝廷贡品,据旧志记,宋真宗之女升国公主栖禅能仁寺,自种自制塔山茶送京贡父。清光绪十五年(1889)《湖南省掌故备考》:“塔山茶,驰名衡湘间。”

常宁境内地形地貌奇特,风光旖旎迷人,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中国印山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景区,庙前地质公园为省级地质公园,铜钟岭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天堂山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天堂山风景区坐落在弥泉乡境内,没有工业污染,常年云雾缭绕,形成了“山顶大草原,山腰大花园,山底大茶园”的生态特色,把茶文化与当地旅游相结合将进一步推进茶产业的发展。

五、区域优势

市区北距国家老工业基地、南中国交通中心——省会长沙市区240公里,东距耒阳市区、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40公

里,瓦松铁路、省道三南公路(湘南、赣南、闽南),横穿东西,衡桂高速公路、衡武高速公路、益娄衡高速公路、省道214线纵贯南北;湘江沿市域西北流过,水上运输可达长江和沿海口岸。

六、政策优势

多年来,省、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特别是省政府2013年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湘政发…2013?26号)文件,湖南省新一轮茶叶产业将重点建设雪峰山脉等优质茶带,打造湘茶“千亿产业”。常宁市出台了《常宁市茶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3年政协常宁市九届二次全会把发展茶叶产业作为一号重点提案,由市政协牵头农业、科技、移民等相关部门制订出了全市茶叶产业发展7年规划(草案),出台了《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茶叶产业的实施意见》(常政发…2013?5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全市茶业发展目标,高规格成立了市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新建有机茶园每亩补贴1000元用于土地整理、肥料、苗木、抚育等;对老茶园改造面积到达茶园面积的70%的,每亩补贴1100元;对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有所建树的企业组织或个人给予奖励。同时,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移民、扶贫、农业产业化等涉农项目资金,每年投入茶叶扶持资金不少于300余万元,力促茶叶产业成为常宁市的新兴产业和富民产业。

第三节劣势

一、茶园基础差,产出水平低

据统计,常宁市茶叶良种化比例不足10%,大面积茶树老化,现有茶园采摘面积为0.3万亩,导致茶叶产量较低,茶叶品质退化。茶树品种单一化,目前主要为群体品种、福鼎大白茶、福云六号品种,没有大规模引进新的茶树良种。茶园分布较为分散,且管理粗放,没有系统的茶园管理方式,只做春茶,茶园利用率低,茶园修剪、施肥技术落后。

二、加工设备落后,生产环境差

全市大部分茶叶生产还是采用传统的工艺方式,茶叶生产的工艺设备相对落后,多为小作坊形式加工,加工环境差,品质参差不齐,没有一家企业获得QS认证。

三、茶叶产品单一,市场建设滞后

茶叶产品单一,主要为名优绿茶,缺乏市场竞争力,且存在恶性竞争。企业资金投入不足,市场开发落后,缺少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生产加工缺乏标准化管理,品牌建设缓慢。

四、社会化服务环节薄弱

常宁市虽有近千人的茶叶生产队伍,但土专家较多,缺乏新技术、新工艺的武装,科技水平不高。缺少提供茶叶产前、产后系列化服务

的茶叶专业组织,行业内信息交流较少,茶叶产销信息闭塞。

第四节机会

一、市场潜力大

第一,国际市场。全球160多个国家饮茶,饮茶人口比率超过50%,消费总量400万吨,人均消费量0.65kg,近30年年均消费增长率2%以上,产茶国增长更快。人均每天4杯茶,每人每年正常消费量为4.4kg。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名优茶越来越受外国人的青睐。预计到2021年,全球茶叶消费增长率红茶为1.9%,总量为300万吨,国际贸易量150万吨;绿茶消费增长率为2.6%、出口增长率为7%,总量为230万吨,优质茶增长更快。中国绿茶、特种红茶、乌龙茶、黑茶等在国际上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第二,国内市场。全国消费的总趋势是:“越多、越好、越浓”。2012年全国饮茶人口比率为52%,消费总量为130万吨,较上年增长5%。人均消费量约0.9kg,比30年前的人均0.13kg增长近6倍。

二、茶叶品质优

茶叶市场总体供过于求,但优质茶供不应求。全国名优茶约占总产量的30%,总产值的70%,总利润的80%,近20年年均增长20%以上。品质(10)=生态(5)+良种(3)+工艺(1)+泡法(1)。常宁市塔山乡山区生态环境优良,茶叶品质优良。

三、科技进步快

新品种、新技术、新茶机不断涌现,六大茶类不断创新,轮番热销。全国茶叶正在“茶区生态化、茶园良种化、加工自动化、经营集约化”的科技进步道路上快速前进。50%以上在衰老、丘陵、非优势生态茶园将被淘汰,部分茶树良种将被更新换代,千家万户的小作坊将被标准加工厂和加工中心实现产业升级,健康饮茶的研究极大促进了茶叶的消费,茶为健康、廉洁、文明饮料,提倡茶为国饮。

第五节威胁

一、全球市场供求平衡

全球茶叶市场总体形势是供求基本平衡,有供大于求的风险。欧洲、日本经济的衰退影响欧盟地区茶叶的出口和消费,而俄罗斯及欧盟国家农残指标的不断升高影响我国茶叶出口量,从而导致产量的下降。

二、全国茶园发展过快

2012年,全国茶园面积3562万亩,较上年增长9.38%;采摘面积2646万亩,较上年增长7.44%;无性系良种51%,上年为49.29%。近900万亩新茶园近4年将陆续投产,每年新增面积300多万亩。尽管农业部反复强调“稳定面积”,但地方政府发展新茶园的积极性高涨。

三、夏秋茶生产弹性大

全国夏秋茶利用率不到50%,只要价格上涨、加工技术提高、黑茶、红茶、白茶等茶类持续热销,全国夏秋茶可增产100万吨以上。

四、周边茶区发展迅速

湖南安化、石门、郴州等地茶叶企业和基地的快速发展给本地企业进入茶叶市场竞争带来不小的压力。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规划依据

——农业部《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

——《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

——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

——《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湘政办发…2013?26号)

——《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湘政办发…2014?6号)

——《湖南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常宁市茶叶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茶叶产业的实施意见》

——QS食品质量认证体系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Y5197-2002)及《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5198-2002);

第二节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常宁市茶叶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塔山山岚”茶公共品牌建设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升质量效益为目标,坚持三种经营齐发展、三级机构做示范、三片区域造气氛、三个“不准”达有机、三个奇特树品牌,实现茶树良种化、加工自动化、夏秋茶高效化、种植集约化、生态有机化,做精做好茶文化旅游,提高茶产品的消费水平,增强茶产业带动增收能力,将常宁市打造成湖南“优质生态有机茶基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3.5万亩,其中新建良种茶园1

万亩,改造老茶园2.5万亩,茶叶总产量2500吨,茶叶总产值3亿元;打造1-2个省级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3-5个;将“塔山山岚”茶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创建湖南省著名商标1-2个;重点建设高标准优质良种繁育基地1个、标准有机生态示范茶园2个;带动1万茶农脱贫致富,涉茶产业人均增收3000元。

第三章茶园规划布局

茶园规划要与整体规划、其它专业规划相衔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以3万亩高山生态有机茶园为主线。有机茶园要对现有土壤和周边生态水资源环境进行标准检测,采用生态防控和有机施肥,做到“禁农药、禁化肥、禁激素、禁除草剂”。

优先发展荒田和现有熟地,推广“密矮早”、“苗圃留植”技术,推进生态茶园集约化、立体化、规模化、精品化。

第一节种植管理模式

一、“自建自管”模式

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大户的核心茶园采用这种模式。规划建设2个500亩标准示范园。优点是可以实现“源头掌握、全程控制”,实行“集约化经营、工厂化管理”。相比传统模式,从栽苗、施肥、病虫防控、采摘等都实行标准化管理,实践“好茶叶是种出来的”理念,鲜叶质量有保障。难点是成本高、投入大、管理难。

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始于上世纪80年代。30年来,它在农民学习生产技术、规避市场风险和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保障了企业的生产原料,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二次分配,与农民形成更紧密的利

济南市市区镇村体系规划桑梓店规划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说明书 济南市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七月 目录 1 规划背景与总则............................................................................ 规划背景.................................................................................. 规划依据..................................................................................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规划范围与期限............................................................................ 2 现状分析.................................................................................. 现状概况.................................................................................. 镇村建设现状.............................................................................. 资源与环境发展条件分析...................................................................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劳动力与人口流向趋势分析................................................................. 镇村发展条件评价......................................................................... 3 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济南市北跨与北部新城区发展战略研究》..................................................... 《黄河北部地区概念规划及天桥工业园选址研究》............................................... 《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济南化工工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镇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4 城乡统筹发展.............................................................................. 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城乡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经济区划分与产业发展...................................................................... 城镇化与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5 发展定位与规模............................................................................ 发展定位.................................................................................. 发展规模.................................................................................. 城镇化水平................................................................................ 6 镇村体系结构.............................................................................. 镇村等级结构.............................................................................. 镇村规模结构.............................................................................. 镇村产业发展导向.......................................................................... 7 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 村庄迁并整合原则.......................................................................... 村庄迁并与整合............................................................................ 村庄布点规划.............................................................................. 村庄规划建设标准.......................................................................... 8 公共设施规划.............................................................................. 规划原则与标准............................................................................ 行政办公设施.............................................................................. 商业服务设施.............................................................................. 教育设施.................................................................................. 医疗设施.................................................................................. 文化体育设施.............................................................................. 9 基础设施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 水资源及供水工程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关于《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的补充规定

长沙市城乡规划局关于《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的补充规定 为了加强规划管理,统一规划许可审批标准,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对《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下称《技术规定》)未明确的内容以及概念易模糊、产生歧义的条文作出如下补充规定。 第一条城市建设应按规划成片实施,一般应以街坊为单 位,以规划道路为界限,规划蓝线原则上应划至用地周边规划道路中心线。无单独建设条件和规划部门认为不适合单独建设的,必须按规划要求整合周边用地。(新增-修改《国土与规划协同工作会议纪要》长规纪[2009]186号)第二条多个控规地块组合的项目,各地块规划指标经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可在用地范围内部总量平衡。(新增) 第三条居住或商住用地的容积率一般不得小于1.0。(新增-修改《规划审查规定(试行)》长规发[2008]93号第十九条) 第四条工业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原则上不得低于1.0,绿地率不高于15%,生活设施、后勤保障、办公服务等配套设施用地面积一般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的7%。(新增-摘录《政府办公厅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长政办发[2010]6号) 第五条非居住建筑(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以及幼儿园、托儿所生活用房和大、中、小学教学楼除外)位于居住建筑北向时,其建筑间距按该非居住建筑在居住建筑南向同型布置的建筑间距控制,其间距最小值低层不小于6米,多层不小于9米,同时须满足消防和各专业规范要求(两栋建筑间距值内插建的情况除外)。(新增-修改《居住建筑间距和日照管理规定》第十一条(二))

第六条高层建筑位于南侧,与相邻居住建筑为非平行布置时间距按下表: 注:①表中“S”为南北向布置时的标准间距值; ②表中“a”为相邻建筑的夹角。 ③表中“间距”为建筑南北向重叠部分的平均间距。 ④建筑间最近点距离在建筑间距Ⅰ、Ⅱ、Ⅲ类区分别为0.5S、0.6S、0.7S。 (新增-修改《居住建筑间距和日照管理规定》第十条(四)) 第七条高层建筑,临城市规划道路为建筑主朝向且建筑主体直接落地的(无裙房),退让规划道路可按《技术规定》要求减少2米。(新增)第八条在项目建筑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开放空间的,不另奖励增加可建建筑面积。(修改《技术规定》第3.8条) 第九条居住及商住用地内商业建筑原则上应集中设置。临12米以上城市道路的商业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4米的骑楼(临城市道路仅设置集中的人流出入口的大型商业可不设骑楼),且应配建为其服务的相对独立的停车场(库)。(修改《技术规定》第6.9条) 第十条居住用地及商住用地临路幅宽度26米及以上城市道路设置的商业其建筑总长度(含建筑底层商业部分)不应超过用地临城市道路边线总长度的30%;临路幅宽度26米以下城市道路设置的商业其建筑总长度(含建筑底层

西安市城市发展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

济南市规划局建筑色彩管理指导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建筑色彩管理,塑造和谐统一、丰富有序的建筑色彩形象,彰显城市特色,建设美丽泉城,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我市中心城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的色彩管理适用本意见。 第三条市规划局建管处负责中心城内建筑色彩规划管理工作。 各有关处室(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在编制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出具规划条件时落实色彩规划有关内容,承担建设项目色彩规划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建筑色彩确定基本原则 第四条建筑色彩选择应根据相关色彩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内容,结合建筑的具体位置、主要功能、建筑形式以及环境色彩等合理确定。 第五条建筑色彩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变化统一”的原则,应与周边自然环境及相邻建筑的色彩相协调,营造和谐的色彩效果。 第六条单体建筑墙面色、屋顶色和点缀色应合理搭配,原则上不得采用大面积(指占建筑墙面色总面积的30%以上)高纯度的浓艳色彩及低明度、低纯度的深灰色。 第七条总体和分区建筑色彩控制: 中心城色彩总体定位为“湖光山色、淡妆浓彩”。以独特的自然山水风光为城市背景色,建筑色彩以暖灰、素雅、明快的“淡妆”为基调色,中低明度、中高纯度的浓彩为点缀色。 古城区色彩主旋律为“青砖黛瓦”。传承传统历史文脉,突出泉城风貌特色,规划墙面色彩以一系列不同明度、不同冷暖的青砖色系为主,屋顶以灰瓦为主。

商埠区色彩主旋律为“暖墙褐瓦”。延续商埠风貌,突出中西合璧的特色,规划墙面色彩以砖红、黄褐等暖灰色系为主,屋顶以褐色为主。 滨河带色彩主旋律为“明雅淡彩”。结合黄河、小清河的滨水景观,规划色彩表情淡雅明快,墙面色彩以浅色系和褐色系为主,屋顶以深灰色系和棕红色系为主。 邻山带色彩主旋律为“暖褐红瓦”。结合南部群山及其良好植被,规划色彩以红褐、浅黄和米黄等暖色系为主,辅以低纯度的彩色系,墙面色彩以暖褐色系为主,屋顶以中明度、低纯度的红褐色系为主。 其他区域色彩主旋律为“儒雅明快、沉稳大气”。建筑色彩以淡雅、明快、清新的色彩为主,塑造泉城现代、大气、雅致、简约的省会城市形象。 第三章新建建设项目的色彩管理 第八条在确定建设项目规划条件和首次提出规划设计要求时,承办处室(单位)应依据色彩规划、城市设计等内容,对项目的建筑色彩控制提出明确要求。 第九条设计单位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应根据色彩控制要求,进行建筑外立面色彩设计,属重点区域重要项目的,应在建筑方案设计成果中增加色彩设计专项内容,并按照《中国建筑色卡国家标准》标注色号和材质。 第十条建筑方案规划审查和专家评审时,应一并对建筑外立面色彩及材质进行审查和论证。 第十一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承办处室(单位)应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表中注明建筑色彩规划批后管理相关要求。

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论证报告成果规定(试行)

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论证报告成果规定 (试行) 长沙市规划管理局 二O一O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修改原则 第三章修改论证 第四章修改论证报告成果一般要求 第五章用地及指标修改论证报告成果要求第六章道路修改论证报告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局部修改工作的管理与技术审查,保证控规修改论证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我市行政辖区范围内修改经批准的控规,编制控规局部修改论证报告应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修改原则 第三条控规修改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提出的规划原则,并应当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控规修改范围面积累计占原控规总面积50%以上,或修改范围总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应重新编制控规,不作为局部修改处理。 第五条原则上不予修改的控规内容按照《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规定(试行)》执行。 第三章修改论证 第六条控规局部修改,原则上应结合该项目申请修改的内容和周边地区的现状、规划情况,进行控规修改论证。 第七条控规修改论证应由申请单位委托具有城市规划编制乙级以上资质(含乙级)的单位进行。由市规划局承担控规修改论证设计费用的,从定点单位中按采购程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第八条控规修改论证应以该片控规范围为主要研究范围,并结合控规编制单元进行分析论证。 第九条控规修改论证结论应不突破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论证要点通知单的规定。 第十条控规修改论证内容应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有所侧重。主要包括: 一、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设施承载能力论证。其中必须包括是否满足国家规范、地方标准及解决方案等。 二、城市交通影响论证。如交通量、交通组织(含静态交通)等。

汉中市城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系统技术规定

市城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筑工程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市人民政府《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试行)》及《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中心区及周家坪、河东店(褒城)、铺镇、圣水城市组团规划用地围的各类建筑工程项目。在城市规划区围的其他建制镇、集镇和村庄建设,按村镇建设管理规定执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项目,按风景名胜区规划执行。 第三条编制城市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执行国家相关规及技术标准,并符合本规定的基本技术条件。 在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区围进行的各类建设工程,应按详细规划执行;在详细规划尚未批准或未编制详细规划用地围进行的建设工程,应按总体规划要求和本技术规定执行。 第二章城市建筑用地分类及适建围 第四条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原则进行划分。依据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OBJl37—90)建筑用地划分为六大类: (一)居住用地(R);(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四)仓储用地(W); (五)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六)绿地(G)。 第五条编制城市详细规划必须按规定划分地块,确定其用地性质,并具有一定的兼容围。在详细规划尚未批准或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围进行建设时,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照《城市建设用地适建围表》(附录三,下同)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因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调整规划用地性质,超出《附录三》

济南市日照分析规划管理暂行规定(规划局审查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济南市日照分析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生活居住特征建筑的日照分析规划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本市规划管理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生活居住特征建筑是指具有下列使用空间的建筑: (一)住宅的卧室和起居室; (二)医院病房; (三)幼儿园、托儿所的卧室和活动室; (四)中小学教学楼的教室。 第三条凡在本市规划区范围内申办建设工程项目,可能对生活居住特征建筑产生日照遮挡影响的,建设申请人在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审查核准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方案时,须进行日照分析并提交日照分析报告。 第四条承担日照分析的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至少具备乙级以上(含乙级)城市规划设计、建筑工程设计、测绘资质或甲级城市规划技术服务资质的其中一项资质; (二)须使用建设部推广使用的日照分析软件; (三)具有2名以上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考核登记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五条具备日照分析条件和要求的单位可持书面申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材料到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备案。登记备案有效期为2年,期满可申请办理延期。 办理登记备案的日照分析专业技术人员须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并考核合格。登记备案有效期为2年,期满可申请办理延期。 第六条日照分析应由建设申请人随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施工图设计一并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承担。 受委托的设计单位如不具有日照分析资格和能力,建设申请人也可另行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单位承担。 第七条受遮挡的生活居住特征建筑在申报建筑高度1.8倍扇形日照阴影范围内确定,但最大不超过180米半径扇形阴影范围。 以前款确定的受遮挡的生活居住特征建筑为对象,在其东、西、南三个方向各60米范围内确定其他遮挡建筑。 第八条下列建筑在符合规定的建筑间距和退地界、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可不进行日照分析,但应对相关日照情况进行说明: (一)申报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19米,且其侧向相邻的多、高层建筑的相邻面为非主要朝向的; (二)申报建筑的相邻建筑为低层简易住宅的。 第九条进行日照分析所需收集的基础资料和日照分析报告应符合《济南市日照分析技术规程》的规定。 建设申请人提交的日照分析报告须由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的专业技术人员审核(签字)。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8 / - 1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接,对中心村、保留村边界划定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 (三)严格更新规划数据库

汉中市产业基础及发展规划概要(2020最新版)

汉中市产业基础及发展规划概要 未来,汉中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现代材料、高品质食药、旅游文化、新兴产业和新能源六大产业。一装备制造产业 汉中作为三线建设老工业基地,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飞机制造、数控机床、汽车及零部件、精密刀具、仪表液压、智能制造等行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培育了一批“特、专、新、精、智”的配套企业,基础实力雄厚,聚集效应凸显。未来,我们将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发展方向,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汉中实施方案,挖潜力、降成本、增效益,大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着力推进航空装备制造及配套能力,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支持传统机床、机械设备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智能制造产业,努力打造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循环示范基地。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达450亿元,增加值达180亿元。 航空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以中航工业陕飞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飞机主机设计研发、部装总装。加快陕飞公司运X飞机生产及总装扩能配套项目建设步伐,积极实施民用货机“两步走”战略,推进项目早日进入研制生产阶段。进一步扩展整机产品生产线,着力发展军民两用运输机、特种飞机、新型中型运输机、无人机、民用货运飞机和涡桨支线客机等整机产品。围绕陕飞公司总装配套需求,加快航空智慧新城建设步伐,培育壮大航空装备制造业上下游全产业链,提升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加大市内航空装备配套能力。重点发展飞机起落架、航空标准件、增材制造、工艺设备、飞机内饰件、机电设备等相关配套产品,培育发展支线航空维修、航空用户支援服务、应急消防、通信联络、应急电力等产业。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依托省上《300万辆汽车产业规划》和《汉中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与国内外知名车企合作,引进一批企业来汉建立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生产基地,推进汉中汽车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燕航精工、邦华新能源、陕西心网等企业,研发生产动力电池、电动机、电控系统、充电设施等系列产品,培育壮大零部件制造产业,提升竞争优势和配套能力。针对多用途市场需求,开发生产各类商用车、乘用车及运钞车、救护车、警用巡逻车等特种专用车辆产品。 智能制造。以汉江机床、汉江工具、米克隆等企业为核心,加快提升机床、工量具产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层次,重点发展大型精密数控机床、滚动功能部件、卧式、龙门式加工中心等系列产品,开展数控高性能工量具扩能改造、技术更新,支持工量具产品向“高精尖缺”方向

济南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终稿)

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草案修改稿10.1.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实施,根据《市城乡规划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围】本规定适用于市城市规划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规划管理活动。 第三条【实施要求】本规定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实施,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与各区、镇(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条【规划原则】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保护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和泉城特色,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适用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和本规定对有关城乡规划管理事项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行政管理权限合理确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六条【用地性质分类】城市用地分类执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对用地性质按照以中类为主、大类与小类为辅的分类方式进行规划管理。 第七条【用地性质确定】建设用地的规划性质应当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尚无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可参照其规划成果合理确定。 第八条【用地围确定】建设用地的规划围按照项目建设用地和市政建设用地确定。 前款所称项目建设用地是指直接用于项目自身建设的用地,市政建设用地是指城市道路、河道、绿化带、高压走廊等的用地。 第九条【用地强制性指标】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中地块的用地性质、容积率等指标为强制性规划指标,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改变。

县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方案

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方案 xxxxxxxxxx 二〇一x年x月

目录 一、目标任务 (1) 二、主要依据 (2) 三、技术路线 (4) 四、程序与方法 (6) (二)规划目标确定 (7) (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7) (五)土地用途区划定 (12) (六)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5) (七)土地整治安排 (17) (八)乡(镇)土地利用控制 (18) (九)规划实施措施制定 (18) 五、主要成果 (1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基本依据,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常态下对土地利用的新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国家和省、市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要求,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在全面总结本区域土地利用和规划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要,针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保护优先、节约集约,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上下协调、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和现行规划中期评估结果,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调控指标,优化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更新规划成果和数据库,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提供基本依据。 (二)主要任务 1. 开展中期评估。全面总结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客观研判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摸清状况、分析趋势、找准问题、查明原因,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政策建议。 2. 进行专项评价。围绕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资源

长沙市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几项具体规定(试行)长规发[1998]14号

长沙市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几项具体规定(试行) 长沙市规划管理局文件 长规发[1998]14号 各有关设计院、所、公司、建设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设计水平,便于统一审查管理,根据〈城市规划法〉及有关详规编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几项具体规定。 一、编制原则 所编制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下进行。须准确标明周边地形地物实际情况,同时须标明地下管网、空中线路走廊及规定保留树木等情况。所编制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反映实际地形。详规中确定的相关要素(坐标、标高、平曲线要素等),注重与已规划而暂未实施的路、桥、建筑物、构筑物、各类管网市政公用设施等相衔接。 二、规定规围 本规定的使用范围限于城市局部地区(地段)之修建性详细规划,包括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工厂区、综合区、专业规划区及单位用地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工作阶段 四、可分为方案审查和成果审批两个阶段 (一) 方案阶段(规模较小的可省) 1、该方案所选用的有关国家规范及其内容摘要。 2、城市规划道路及城市现状道路。 3、现况地形地物(用地红线范围四至方向定位),指北针,比例尺。 4、方案优缺点比较说明,包括设计依据,指导思想、位置和规模、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5、地形复杂时应标明与相邻之间地物的关系,建筑物与档墙、护坡、踏步

等的关系。 6、可用徒手(或直尺)、铅笔(或彩笔)等自由表达。 7、简要文字说明。 (二)成果阶段 1、设计图纸 (1规划位置(重点工程或够居住组团级以上规模的)一般可用小比例尺附在总平面图的一角。 (2)总平面图,依据采用方案进一步完善设计内容。 (1)城市规划道路坐标、平曲线要素、标高及城市现状道路。 (2)城市坐标网、水准点。 (3)用地红线范围四至方向定位(注明控制点坐标,如单位四址天然阻隔可不标)。 (4)地形地物现况,表示在同一图上,,为表示与周围相应的环境关系现况表示范围需超出用地四至范围不少于30米。 (5)主要项目(包括道路)的位置坐标和设计标高、尺寸、建筑层数、建筑物编号(或名称)、道路交叉点、主要变坡点的坐标、标高、破向箭头等。(6)绿化及美化设施的布置示意。 (7)风玫瑰或指北针、比例尺(1;500或1:1000)。 2、图纸设计简要说明 (1)所选用的有关国家规范、地方法规及内容摘要。 (2)设计依据 (3)本工程所提供图纸来源、比例等。 (4)说明场地周围环境以及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居住建筑现况及其相互关系。 (5)概述场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地理情况以及场地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绿化状况是否保留或拆除等情况。 (6)概述建筑物布局方式,空间组织与周围环境协调方式等。 3、图例(按国家有关制图标准并标注建筑物使用情况可省)。 各单位编制详细规划必须符合以上规定要求。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图

汉中市城市规划

汉中市城市规划报告 XXX (陕理工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xxxx班级,陕西汉中 723003) 指导老师:xx [摘要]通过对汉中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我们深刻地了解了汉中市的发展史,以及它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城市规划,同时感受到汉中的文化底蕴和绮丽风光。 [关键词] 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数字化现代化规模化

目录 汉中市城市规划展览报告 (3) 一、汉中地理 (3) 二、汉中历史 (3) 三、汉中生物种类 (4) 四、汉中市经济发展 (5) 五、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的感想 (6)

汉中市城市规划展览报告 一、汉中地理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南郑、梁州、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因境内洋县生存有全国一级保护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现辖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勉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区10县。二、汉中历史

汉中市历史典故 汉中历代均属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曾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不仅为古城增添了光彩,也在中华民族的史页中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据现有资料分析,名城建设发展主要有西汉、蜀汉、南宋、清代、近代五个重要时期。汉中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源头,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现辖汉台区、南郑、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十一县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人口380万。 汉中市城市板块地理 三、汉中生物种类 植物:秦巴山区多原始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截止1995年10月,已发现汉中市境内有2942种植物,分属种子、蕨类、苔藓、地衣、真菌和藻类,计7门、282科、1160属植物。其中仅种子植物就有166科、958属、2564种,分别占到中国科(166/291)的57%、属(958/2940)的32.6%、种(2564/24300)的10.6%。[5] 汉中是中国最大的天坦群落所在地。森林覆盖率达51.2%,植被覆盖率56%,林地面积居陕西省第一,活立木蓄积量8781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

赤峰市松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赤峰市松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 赤峰市松山区人民政府 2019年4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修编背景 (6) 第一节区域概况 (6)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8) 第三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结论 (9) 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 第二章规划目标 (14)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 (14)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15) 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6)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调整 (19)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9) 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21) 第四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26) 第一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6) 第二节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27) 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 (29) 第一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29)

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31) 第三节乡镇土地利用控制 (32) 第四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控制 (34) 第五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措施 (34) 第六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和布局 (36) 第六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37) 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 (40) 第八章土地整治 (44) 第一节土地整治的目标 (44) 第二节土地整治具体措施 (47) 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49) 第十章规划调整完善实施措施 (51) 第一节法律保障措施 (51) 第二节行政保障措施 (51) 第三节经济保障措施 (52) 第四节社会保障措施 (52) 第五节技术保障措施 (53) 附表 (54)

前言 为保证松山区社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进一步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对土地利用实行严格用途管制,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赤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编制《松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面分析了松山区规划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制定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进行了主要用地规划和空间管制引导,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 一、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1、规划的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构建和谐社会为理念,对土地利用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强化土地的宏观调控,协调部门和产业间的用地矛盾,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为重点,对非农业用地由外延增量为主,转变为内涵挖潜为主,努力实现宏观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大土地整理和复垦力度,有计划的开发后备土地资源,促使土地资

【城市规划】济南市城市建设用地容积率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济南市城市建设用地容积率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科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与空间资源,规范建设用地容积率的规划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规划建设活动,涉及容积率规划管理的,均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用地容积率规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建设用地容积率按地上容积率和地下容积率分别核定。 第五条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 第六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3公顷的建设用地,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片居住类用地,应按上层次规划及本规定《成片居住类用地地上容积率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一》)的规定核定地上容积率指标。 第七条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公顷的居住类用地和商业类用地,其地上容积率指标在经批准的详细规划中已经确定的,应按批准的规划执行。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居住类用地和商业类用地,其地上容积率指标应按本规定《小于3公顷建设用地地上容积率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的规定执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小于0.5公顷的居住类用地和商业类用地,应按《表二》的规定相应折减。 第八条建设用地地下容积率指标在满足地下停车、地下市政、地下

人防等配套设施和满足保护地下泉脉的条件下,根据功能需要合理确定。 第九条临城市道路、广场的建设项目,在自身功能需要以外能为社会提供广场、屋顶平台、通道、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的,在符合周围环境及规划要求并满足消防、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按下列规定相应增加建筑面积: (一)核定容积率小于等于2时,每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允许增加建筑面积1.5平方米; (二)核定容积率大于2小于等于4时,每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允许增加建筑面积2平方米; (三)核定容积率大于4时,每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允许增加建筑面积2.5平方米。 第十条建设项目征地范围内代征或代拆城市道路、公共绿地或其它城市公共用地,在核定容积率指标时,可按下列公式的计算方法增加容积率。 公式一:FAR2= (S2/ S1) ×FAR1 ×0.2 公式二:FAR2= (S3/ S1) ×FAR1 ×0.5 其中:FAR1-核定容积率; FAR2-容积率增加值; S1-建设用地面积; S2-代征城市公共用地面积; S3-代拆城市公共用地面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