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路面径流水质分析及评价

城市道路路面径流水质分析及评价

城市道路路面径流水质分析及评价
城市道路路面径流水质分析及评价

城市道路路面径流水质分析及评价

发表时间:2019-02-27T13:33:53.2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作者:周佳宋瀛[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城区降雨径流形成的面源污染成为城市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某市具有代表性的柏油沥青路面和混凝土路面雨水径流采集化验分析周佳宋瀛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城区降雨径流形成的面源污染成为城市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某市具有代表性的柏油沥青路面和混凝土路面雨水径流采集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采样点位集流面雨水径流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浓度逐渐下降。当降雨径流形成一段时间后,收集用于建筑施工、道路清洗、消防、冲厕等等领域,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不

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路面径流;水质分析;城市道路;评价

引言

路面径流具有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和有毒性等特征。不少研究认为,路面径流含有悬浮颗粒、重金属、有机物和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城市道路路面径流中的有机污染物及悬浮固体浓度不低于典型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固体及石油类浓度远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限值。路面径流中的多环芳烃浓度是河水或湖泊水中的、倍,城市不同功能区地表径流检出率最高的毒性污染物与汽车交通有关。在路面径流汇入城市排水管网排放时,污染物也随之迁移进入水体,使受纳水体水质恶化,甚至通过各种水体的利用途径污染其他环境要素。路面径流污染已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非点源污染。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路面径流己经开展了30多年的研究,在径流水质特征、污染物累积排放及迁移过程、污染负荷和对环境的影响评价等方面均有不少报道。 1污染物成分与来源研究公路路面径流污染是在降雨后形成径流对路面沉积物冲刷而产生的。路面径流作为一种具有较大污染潜力的污染源已经得到了各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弄清楚污染物的来源与成分是研究路面径流污染特征的基础。雨水在与路面接触后形成的路面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之雨水本身大大增加,这说明在晴天时路面积累的污染物是路面径流污染的重要原因。对路面沉积物的成分进行测定对研究径流污染特性有很大帮助。在路面径流中主要污染成份为SS、COD、重金属(如Pb、Zn、Cu、Cr、Ni、Fe、Cd等)、N、P营养物、氯化物、油和脂、农药和PAHs等。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物的来源很多,主要包括机动车辆的运行(包括轮胎磨损颗粒、筑路材料磨损颗粒、运输物品的泄漏、车体部件产生的颗粒物质及除冰剂)、雨水本身的污染和大气降尘等等。由于公路交通活动而形成的路面沉积物是公路路面径流最重要的污染源。其中SS主要来源有轮胎磨损颗粒、筑路材料磨损颗粒、运输物品的泄露、刹车连接装置产生的颗粒及其它与车辆运行有关的颗粒物、大气降尘及除冰剂等;重金属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与轮胎的磨损,也有部分来自于燃料或润滑油的泄露及除冰剂的撒播(使用除冰剂的公路路面)。油和脂主要来源于燃料及润滑油的泄露。路面沉积物中的毒性有机物如汽油烃(PHC)和多环芳烃(PAHS),主要来自润滑油的泄露。另外,对公路两侧的农作物施肥等工作也会增加路面径流中的N、P含量。近年来,国内很多研究人士也对公路路面径流中主要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与国外的研究成果相差不大。公路径流中主要的污染物为石油类、COD、BOD5、悬浮固体以及重金属,且含量超过我国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其中对路面沉积物污染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的颗粒可能在日常清扫中得以去除,粒径较大的颗粒较少,公路路面沉积物以小粒径颗粒为主。路面沉积物中,不同粒径颗粒的Pb含量变化较大,且较小颗粒Pb含量较大,Zn的含量呈随颗粒粒径减小而增大的趋势。公路沉积物中还有一定的有机污染潜力。路面沉积物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污染物的来源均与汽车交通活动有关。 2材料与方法

2.1雨水采样时间

为提升雨水利用效率,选择了某城市夏季雨水多发季节,分别是2018年7月25日(暴雨)、8月5日(雷阵雨),以及8月12日(小到中雨),分别在降雨时公路两旁路面形成径流后的5~15min、20~30min和35~40min期间进行水样采集。

2.2径流取样与分析

试验采样点为某科研基地的混凝土路面,区域呈矩形,横向坡度0.3%,纵向坡度1%。天然降雨情况下采用50L聚乙烯桶收集路面雨水径流,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获得场次降雨过程线,根据降雨强度、径流强度描述不同场次降雨径流水文水力过程。利用聚乙烯瓶收集径流水样,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标准方法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分析。水样监测指标中pH值、DO采用便携式水质测量仪分析,SS采用固体悬浮物测定仪分析,COD采用化学需氧量速测仪分析。

2.3试验方法及内容

路面径流水质指标分别取自暴雨、雷阵雨、小到中雨不同时间段采样化验数据均值。其中,pH值采用PHS-3C(A)型精密酸度计测定;COD采样重铬酸钾法测定;铅、锰采用原子吸收光光度法测定;SS采用水相滤膜抽滤干燥法测定;全盐量采用重量法检测。分别对道路降雨径流水物理指标及化学指标进行检测。检测项目指标依据《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进行分析(见表1)。表1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一、了解项目背景 1、了解该项目用地是否经过土地局、发改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审批; 2、了解该项目的工艺、设备、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3、了解当地的产业和发展总规划 二、项目开展 1、实地调研 厂址(四周边界情况、用地情况、居民点分布) (1)场地建设情况(已建设的房屋不考虑施工影响) (2)该地生态状况(植被、河流等) (3)保护区 敏感点确定(要有照片) (1)居民点(距离、方位、影响人数、居民点名称) (2)河流(方位、距离、水文特征) (3)地下水(有无水井、温泉等) 2、进行公共参与(环评报告书有要求) (1)贴公示(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需对公示进行拍照) (2)对相关政府部门(村镇居委会等)及公众(附近居民点)进行问卷调查 3、安排监测(联系监测公司,了解监测因子) (1)声(场界噪声、居民点噪声) (2)气(居民点空气污染) (3)水(河流、地下水) 三、编写环评报告 1、分配章节(看导则、了解评价内容和重点)

2、书写 (1)总论(体现标准要准确、评价等级) (2)工程分析(用总结性的语言分析污染源及要采取的措施) A、工况(现有状况、遇到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B、污染源分析(污染物种类、量、浓度) C、概述污染防治措施 (3)环境概况 A、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B、当地规划概况 C、环境现状(通过监测,包括背景值的调查和现状叠加) (4)施工期环境影响 A、生态(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占地情况) B、噪声(施工机械噪声) C、水(施工期生活污水、设备废水) D、气(扬尘、施工机械排放废气) E、固废(生活垃圾、土渣、建筑垃圾) (5)运营期环境影响 A、噪声(产生噪声设备、位置、原强)预测并作出等声线图 B、水(排放的污染因子对水环境的影响、属于正常还是非正常排放) C、气(气象参数,包括:风速、方向、预测敏感点增量) D、固废 E、生态(主要针对生物量方面) (6)环保措施(分施工期和运营期,其核心因子为公共参与) A、通过公示反映出来 B、问卷调查情况(调查人员信息、调查结果) C、意见反馈(对于反对者的意见回访)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一、概述 (1) 198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建设项目必须作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海岸工程建设 海岸石油开发 河口、海湾、海域排污 (2)海洋环评任务 查清受纳污染物的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区内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及分布,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海域环境功能要求。 预测项目建成后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海岸工程引起的海域地形地貌的变化、流场和余流场等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物质浓度场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根据环境结果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安全、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二、海洋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 划分为三级,划分依据为: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00,5000,1000,500m3 /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 受纳水域规模:小型半封闭海湾,其他海域(开敞海域和大型海湾) 三、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1.海域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及沉积物类型 气象特征: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 水文特征:潮位、潮流、波浪 海洋自然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2.沿岸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城市规模、性质、行政区划、人口 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海域功能区划 环境保护目标 3.污染源调查

入海点源:入海河流、混合排放口、直排和市政下水排海口。 入海面源:乡镇农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生长剂等。 养殖污染源: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网箱养鱼。 海上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海洋倾废。 4.海洋环境调查 (1)现状调查评价范围 现状评价范围:海洋0m等深线~1-2km等深线——向海;大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顺岸。 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潮流场范围确定,如一般将整个海湾作为评价范围。 (2)调查断面和钻孔设置 断面方向与海岸垂直,在主要排污口设主断面,在主断面两侧设3~5个辅助断面,每个断面3~5个测站。 (3)调查时期 一、二级:枯、平、丰水期 三级:枯期 5.海洋生物调查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 微生物:总异养菌、大肠杆菌、弧菌、烃类异样化菌 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初级生产力 浮游动物:种类、生物量

泰州某食品公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由来 -------------------------------------------------------------------------------------- 1 1.2编制依据 -------------------------------------------------------------------------------------- 2 1.3评价目的 -------------------------------------------------------------------------------------- 2 1.4当地环境功能区划 ------------------------------------------------------------------------ 3 1.5评价标准 -------------------------------------------------------------------------------------- 3 1.6评价等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评价重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评价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保护对象 -------------------------------------------------------------------------------------- 1第二章现有企业概况--------------------------------------------------------------------- 2 2.1企业概况 -------------------------------------------------------------------------------------- 2 2.1.1企业名称和厂址 ---------------------------------------------------------------------- 2 2.1.2企业及周围环境概况 --------------------------------------------------------------- 2 2.2生产概况 -------------------------------------------------------------------------------------- 2 2.2.1生产班次和年生产时间 ----------------------------------------------------------- 2 2.2.2生产规模--------------------------------------------------------------------------------- 2 2.2.3原辅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及共用工程----------------------------------- 3 2.2.4现有企业生产全年水平衡-------------------------------------------------------- 4 2.3“三废”排放及处理现状-------------------------------------------------------------- 4 2.3.1废气---------------------------------------------------------------------------------------- 4 2.3.2废水---------------------------------------------------------------------------------------- 5 2.3.3固体废弃物 ----------------------------------------------------------------------------- 6 2.3.4噪声---------------------------------------------------------------------------------------- 6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 ------------------------------------------------------------------- 7 3.1工程投资 -------------------------------------------------------------------------------------- 7 3.2项目实施地点 ------------------------------------------------------------------------------- 7 3.3项目主要内容 ------------------------------------------------------------------------------- 7 3.4项目主要生产设备 ------------------------------------------------------------------------ 7 3.5劳动定员 -------------------------------------------------------------------------------------- 8 3.6公用工程 -------------------------------------------------------------------------------------- 8第四章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概况 --------------------------------------------------- 9 4.1地理位置 -------------------------------------------------------------------------------------- 9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附件一: 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二OO五年五月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质量及审查工作的效率,制定本“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本规定引用HJ/T2.1~2.4-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我省新建、技改、扩建工业类建设项目,其它类型项目可参照执行。火电、石油化工、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臵设施、交通及港区码头等建设项目执行相应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贷款的建设项目,除满足本规定要求外,还需执行我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已颁布的有关规定。报告表中专题评价执行本规定相应要求。 1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1.1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准确描述项目拟建地所在行政区(含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省、市、县、镇村。 详细规范描述评价区所属水系,说明水系水文特征及重要水工设施运行规律、排污及废水受纳水域环境功能区划,指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渔业水域、重要湿地等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规范描述当地气候特征,给出常年风玫瑰图。说明评价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目标以及生态功能区类别。

1.2 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概况 1.2.1 区域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 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保发展现状。描述经批准的区域(城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镇区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点和环保规划要点。说明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水域与岸线利用、生态保护、以及太湖一级保护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太”清水通道、沿岸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内容。说明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臵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现状。阐述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条件及存在问题。 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建设,需附相应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保规划的批复意见。 1.2.2 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标准、排放标准 说明本区域是否属于“两控区”或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等。说明评价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列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若国内无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如废水实行区域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1.2.3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描述评价区域内居民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等,按表1-1填写:

某酒店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完美版)

某酒店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一、项目简介

(一)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地理位置 1.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 随着首都某某日益成为具有21世纪风采的国际大都市,公众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反过来又对公共服务设施等提出了较高需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极大的促进了首都经济繁荣与发展,而且改善了环境状况,并完善了首都的城市功能。因此可以说,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与首都某某的环境改善项目的实施相辅相成,同时,也方便了公众的日常生活。鲍翅宴酒店建设项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2.项目地理位置 某某酒店位于某某市某某区某某站南侧。地理位置见图10—2。 (二)工程概况 占地面积为1200m2,建筑面积为3600m2。地上1、2层为餐厅,预计最高就餐人数为360人;地下1层为厨房及洗浴。地下2层为供120人住宿的员工宿舍。项目总投资为4000万元。工程建设周期半年。 (三)周边环境现状 本次评价范围以拟建地为中心向四周各延伸500m,东至东花市中里,西至某某区东大街与某某站西街交汇处,北至某某站广

场,南至旋马胡同。建设用地在宝润苑小区西北侧,2层楼房,为宝润苑小区物业商业用房。本工程以改造、装修楼房内部为主。该用地东、北邻居民住宅楼,南紧临宝润苑大厦,西侧临某某站南街,南街对面为高层居民住宅楼,北距某某站200m。该项目周边大多为居民住宅区。 评价区地处市中心,用地为典型的城市功能特征。评价区北侧东城区界内主要为某某站用地;沿某某门东大街南侧及某某门东大街以南东花市大街以北某某站南街以东范围内为已建成的较为现代化的社区。评价区其他地区用地以平房(较为破旧)居住用地为主,另外区内还有公司、小型企业、酒家、学校等。该地区近年来正逐步得到综合开发与整治,正向现代化社区迈进。区内没有地表水。 把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作为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在评价范围内的居民区、学校、文教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特别是该项目周边的居民楼作为本次评价的环境保护敏感点。 (四)工程污染源分析 1.大气污染源分析 某某酒店冬季供暖与中央空调热源均由某某第一热电厂供应,不自建供热设施。某某酒店建成后的大气污染变化主要体现在新增1个地下燃气锅炉排放点源,新增大灶排放油烟。 (1)锅炉房废气排放污染源界定本工程项目所用的1台锅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9-17T09:02:43.4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作者:杨威郭林春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本文结合目前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分析对比了国外水敏性城市理念与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技术,提出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通过渗透性铺装、生物滞留设施、城市绿地等海绵建设体,可以有效地兼顾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减小下游污水处理的压力,提高城市降雨径流的处理效率,为城市雨水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河南鑫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本文结合目前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分析对比了国外水敏性城市理念与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技术,提出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通过渗透性铺装、生物滞留设施、城市绿地等海绵建设体,可以有效地兼顾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减小下游污水处理的压力,提高城市降雨径流的处理效率,为城市雨水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降雨径流污染;雨水管理 引言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同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致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态环境压力.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城市水环境日趋恶化,各种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威胁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下垫面透水性和排水模式也在不断变化,进而造成水资源循环以及排水的时、量、质的改变,最终体现为城市内涝、缺水以及水质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严重威胁到城市的良性发展.因此,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从这些水环境通病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城市水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致使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另一方面,城市化带来的不透水面积增加导致城市雨水无法自然下渗,从而频繁引发城市内涝.因此,原有的城市排水理念以及排水设施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这些水环境问题是系统性、综合性的问题,亟需一个更为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正是立足于这一背景,该理念试图通过对城市雨洪进行合理管控,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防蓄兼顾,从而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然而,在各城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仍会面临不少的困惑和问题,直接影响试点城市的推行效率以及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因此,亟待全面系统地认识该理念,以期为后续建设提供导向.本文通过总结与提炼国内外海绵城市的研究进展,力求系统地展示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沿革、前沿动态与潜在风险,并对海绵工程对地表径流污染控制现状进行分析,为我国海绵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1现代城市径流污染现状 国际环保相关组织已经把城市中的径流污染看作是地表水质污染的关键因素,其是河流、湖泊、河口污染中的重要污染源。相关研究报告表明,城市中的径流污染会污染更多的水体,属于是世界性的问题。对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城市中的径流污染问题也非常严重,依据相关报告中的内容,城市中的径流污染正在呈上升的趋势,在雨季其污染比例会更加严重。国内城市中的径流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由于其在黑臭水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其所使用的治理方式也不正确。例如,国家环保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制定了各地污水排放的标准,可是其在落实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在相关政策的认知上欠缺该有的深度,未划分水环境维护监管过程中的轻重缓急,未认知到城市中径流污染管控的紧迫性。城市中的径流会对城市水环境与生态系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比如,一场疆域就能让城市中的水质恶化,而相关部门更是无暇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所以,不管是城市含棉项目建设还是针对黑臭水里的有效治理,城市中的径流污染管控都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探究对象。 2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2.1植被过滤带 城市中的植被过滤带在渗透传输径流的过程中,可以使径流中的颗粒物得以沉淀,并对径流水质进行过滤,对中水污染物进行吸附,进而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被过滤带中的植物可以包括草、灌木、树木等,不同类型的植被将会起到不同效果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植被过滤带作为雨水径流的初步处置场所,其处理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海绵体对径流的吸收容纳,因此,应当合理设计植被过滤带,使其能够有效地治理好暴雨径流,去除径流中的污染物。除上述基本措施之外,在建筑小区中,也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减少径流中的污染物携带量。首先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应尽量选择对径流水质影响较小的建筑外表面材料,包括屋顶以及墙体等材料。根据侯培强等学者的研究,表明不同屋面材料中,沥青屋面径流污染浓度最高,混凝土屋面径流污染浓度次之,瓦屋面径流污染浓度最低;其次,在小区内建设存储池以及净化设备,将雨水径流收集积蓄后经过沉淀、消毒等净化设备,使小区出水水质满足相应的要求。 2.2雨水弃流 初期雨水对地表冲刷,挟带着大量污染物质,所以初期雨水污染程度比较严重,处理成本相对较高,从经济角度综合考虑,把这部分初期雨水作放弃处理。通过弃流装置将第一部分需要弃流的雨水排出,雨水先流入弃流装置,经过透水混凝土排出。但由于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比较小,即透水量比较小,所以,装置中的水面会渐渐上升,浮球始终飘在水面上的,浮球会沿着一定的方向上浮,到一定程度后(此时弃流结束)将装置上进水口堵住。此后的雨水将流入检查井,进而向出水口流去。 2.3模型技术 降雨径流污染的程度与污染物的浓度与降雨雨量情况、水力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降雨径流污染的研究中,必然需要借助一些水文与水力学方面的模型技术,在结合水文条件、水力条件以及降雨径流污染情况的前提下,构建一个完整的模型,才能更好地模拟降雨径流污染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从而更精确地构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各个“海绵体”的位置以及体积情况。国内关于城市雨水管理模型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无通用的独立开发的成熟模型,主要引入国外模型进行研究,国内一些学者也开发了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型,但这些模型仅满足于开发者个人或团队使用,尚未商业化。目前,国内对于径流污染的水质模拟较多的以使用SWMM (StormWaterManagementModel)为主。SWMM作为一个相对开放的比较完善的城市暴雨供水管理模型,可根据降雨输入和系统特性等条件来模拟完整的城市降雨径流过程,包括地表径流和排水系统中的水流、雨洪调蓄处理,以及受纳水体模式和水质影响评价等。该模型对城市雨洪管理的模拟较为成熟,对雨水径流的水量水质模拟具有较为可靠的结果。但是,由于其模型输入文件为“.inp”格式文件,与CAD

永和木古路东延线市政道路以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申报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永和木古路东延线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 建设单位: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盖章)编制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盖章) 编制日期:2016年11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设计范围内道路均为新建道路,本次设计主要控制点:相交道路标高、地块平整后的标高。 图1 项目平纵断面图 4、横断面设计 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2.5m(人行道)+1.5m(树池)+6m(非机动车道及机动车道)+6m(非机动车道及机动车道)+1.5m(树池)+2.5m(人行道)=20m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一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合同

合同编号: 环境影响评价合同 (适用于对某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咨询合同) 甲方(委托方): 乙方(受托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守信的原则,甲乙双方就甲方委托乙方编制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双方经过平等协商一致,为明确甲乙双方的责权利义务,特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1.2 项目性质: 1.3 建设单位: 1.4 工程地点: 1.5 项目规模: 1.6 委托内容:根据相关环境保护管理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并提交(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

告表,并协助甲方通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条编制依据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5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第三条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 3.1 建设项目概况; 3.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3.3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3.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3.5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3.6 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3.7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第四条工作期限 工作期限:天,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第五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5.1 甲方应按照合同规定的方式和时间向乙方支付经费; 5.2 甲方向乙方提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基础资料(包括近一年内环境监测报告、气象资料等环评所需资料); 5.3 甲方对乙方开展工作进行必要的配合; 5.4 乙方严格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编制任务,向甲方提交正式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份; 5.5 乙方应按专家评审会要求,免费提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等资料,并按评审会要求进行修改完善; 5.6 乙方所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满足国家对此类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的有关标准和要求。 5.7 乙方对甲方提供的有关涉及机密的资料负责保守秘密。 第六条成果验收 乙方在工作期限内向甲方提交正式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并通过环境保护主管行政部门的审批后视为工作验收合格,经甲方代表签字确认后作为付款之依据,甲方验收代表。 第七条付款方式 7.1 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费用总额为:人民币(大写): 元整,(¥元),该费用包括所有与履行本合同相关的一切税费。但环境现状监测费、技术评估费、专家评审费、会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最新径流系数取值-经验总结整理

径流系数-定义 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段内降水深度P之比。用符号a 表示,即α=R/P,式中:a为径流系数;R为径流深度,mm;P为降水深度mm。 延伸含义: (1)地表径流系数,是指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或径流总量)与同一时段内的降水深度(或降水总量)的比值。径流系数说明了 降水量转化为径流量的比例,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 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2)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 互相转化。 (3)水文学中常用的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水文地质学中有时也采用相应的特 征值来表征地下径流。 影响因素: 径流系数主要受集水区的地形、流域特性因子、平均坡度、地表 植被情况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径流系数越大则代表降雨较不易被土 壤吸收,亦即会增加排水沟渠的负荷。 地区差异: 径流系数的地区差异: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

干旱地区α值小。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年平均径流系数和洪水径流系数等。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设计取值: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2009版)中4.9.6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区、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亦适用于工业建筑 生活给水排水和厂房屋面雨水排水设计): 屋面、地面种类径流系数Ψ 屋面0.90~1.00 混凝土和沥青路面0.90 块石路面0.60 级配碎石路面0.45 干砖及碎石路面0.40 非铺砌路面0.30 公园绿地0.15 各种汇水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加权平均计算。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3.2.2规定,给排水设计中雨水设计径流系数取值可按下表(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必须能以安全、舒适和对生态环境无害的交通方式并为所有出行者提供准时、机动和直达便捷的服务。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科学地评价现状和未来城市交通环境的质量, 为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和道路交通建设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它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 城市生态系统构成城市生态环境是人工生态环境。为维护城市生态循环的正常平稳运行, 需要对该环境投入超量的物质资源、能量资源和信息资源。因此, 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非自给自足” 的环境。城市生态环境由城市及其郊区的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三部分构成。 2 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交通系统由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和航空水运交通( 航空水运文中略) 组成。而城市道路交通包括: 公共汽车、货车、客车、摩托车、自行车及行人。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和轻轨两部分。 3 城市交通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3. 1 城市交通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1) 城市交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近20年来, 城市公共交通总量增长了一倍以上。由此引发了机动车和公交道路的快速增长。众所周知, 城市交通系统, 尤其是城市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 该地区的自然植被以及物种的生存环境也遭到破坏。 2) 城市公路交通是城市能源消耗大户。由于城市交通仍以公路汽车运输为主, 因此将消耗大量的燃料油(或天然气) 。例如,目前北京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50 万辆,按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消耗200万t?300万t燃料油。城市轨道交通也将消耗相当数量的电能, 而上述能源的90 %需要由外地输入。 3) 城市交通是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随着城市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 机动车尾气对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社会问题。大气环境的恶化严重威协着人类的健康。公路扬尘也是公路两侧附近区域大气环境的污染因素之一。 4)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声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严重地污染着城市的声环境。尤其是交通干道两侧污染更为严重。据调查, 有些大城市的交通高峰地带噪声甚至超过80 dB 。 5) 城市公路路面的硬表面化加重了城市市区的水土流失。公路的硬表面化虽然防止了土壤的冲刷流失, 但却加重了水资源的流失, 致使城市地下水得不到充分的补给, 造成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城市地面下沉、泉水河流干涸、特色旅游景观遭到破坏。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危害。 3. 2 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经济生态系统的影响 1) 为城市的生产消费活动提供了保证。城市交通系统承担了物质资源、信息的转运。发达的城市交通提高了运输效率, 节省了运输时间。 2) 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发达的城市交通有利于干线沿线房地产及物业开发, 促进当地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同时, 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3) 影响地区物业开发。交通干线周边地区声环境的恶化也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物业开发。经研究分析, 交通噪声每升高1 dB ,周边的土地价格就会下降0. 8 %?1.26 % ,

环境影响评价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 B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分析表 D、环境影响登记表 2. 禁止从事旅游、游泳活动的最低限度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是( A ) A、一级保护区 B、二级保护区 C、三级保护区 D、四级保护区 3. 建设单位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征求建设项目( D ) A、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B、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C、所在行政区域公众的意见 D、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4.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 D ) A.限期治理制度 B.排污许可制度 C.浓度控制制度 D.总量控制制度 5.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 B ) A.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B.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C.经海关同意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D.可以在向环保部门缴纳预防危险费后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不包括( A ) A、建设项目主体工程 B、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 C、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 D、各项生态保护设施; 7. 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 B ) A、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 B、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C、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 D、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 8. 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

重庆市典型城镇区地表径流污染特征

第36卷第8期2015年8月 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 Vol.36,No.8Aug.,2015 重庆市典型城镇区地表径流污染特征 王龙涛1,2,段丙政1,2,赵建伟1,2*,华玉妹1,2,朱端卫 1,2 (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与环境工程研究室,武汉430070;2.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0) 摘要:以重庆大渡口区建胜镇为典型区域,选取水泥瓦屋顶、石棉瓦屋顶、水泥平屋顶、居民区水泥路面、餐饮沥青路面、油库沥青路面等不透水下垫面和附近一条合流制溢流渠为采样点,研究了城镇地表径流中营养性污染物和重金属排放特征.结果表明,路面径流中TSS 、COD 、TN 、TP 平均质量浓度为(1681.2?677.2)、(1154.7?415.5)、(12.07?2.72)、(3.32?1.15)mg ·L -1,普遍高于屋面径流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13.3?6.5)、(100.4?24.8)、(3.58?0.70)、(0.10?0.02)mg ·L -1.不透水地表径流中,TDN 、TDP 分别占TN 、TP 的62.60%?34.38%、42.22%?33.94%.与中心城区相比,本城镇地表径流污染物质量浓度一般较高.合流制溢流中, TSS 、COD 、TDN 、TN 、TDP 、TP 为(281.57?308.38)、(231.21?42.95)、(8.16?2.78)、(10.60?3.94)、(0.38?0.23)、(1.51?0.75)mg ·L -1,重金属质量浓度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合流制溢流中大部分污染物存在初期冲刷效应,而TSS 的初期冲刷效应较弱.合流制溢流中, COD 、TP 与TSS 都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NH +4-N 和TP 、TDP 、TN 、TDP 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NO - 3- N 和其它指标都呈负相关关系.关键词:城镇地表径流;营养性污染物;重金属;合流制溢流;初期冲刷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3301(2015)08-2809-08 DOI :10.13227/j.hjkx.2015.08.011 收稿日期:2015-01-26;修订日期:2015-03-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452, 40901264);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307-002) 作者简介:王龙涛(1989 ),男,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面源污染与控制, E-mail :wanglongtaoxyz@qq.com *通讯联系人,E-mail :jwzhao2@163.com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Runoff of Typical Town in Chongqing City WANG Long-tao 1,2,DUAN Bing-zheng 1,2,ZHAO Jian-wei 1,2*,HUA Yu-mei 1,2,ZHU Duan-wei 1, 2 (1.Laboratory of Ec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Arable Land Conservatio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Wuhan 430070,China ) Abstract :Six kinds of impermeable underlying surface ,cement tile roof ,asbestos roof ,cement flat roof ,residential concrete pavement ,asphalt pavement of restaurants ,asphalt pavement of oil depot ,and a combined sewer overflow canal in the Jiansheng town of Dadukou district in Chongqing city were chosen as sample plot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tritional pollutants and heavy metals in town runoff.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TSS ,COD ,TN ,TP in road runoff were (1681.2?677.2), (1154.7?415.5),(12.07?2.72),(3.32?1.15)mg ·L -1 ,respectively.These polluta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roof runoff which were (13.3?6.5),(100.4?24.8),(3.58?0.70),(0.10?0.02)mg ·L -1,respectively.TDN accounted for 62.60%?34.38%of TN ,and TDP accounted for 42.22%?33.94%of TP in the runoff of impermeable underlying surface.Compared with the central urban runoff ,town runoff in our study had higher mass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pollutants.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TSS , COD ,TDN ,TN ,TDP and TP in the combined sewer overflow were (281.57?308.38), (231.21?42.95),(8.16?2.78),(10.60?3.94),(0.38?0.23)and (1.51?0.75)mg ·L -1 ,respectively.The average levels of heavy metals in this kind of runoff did not exceed the class Ⅵlevel of the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Most pollutants in the combined sewer overflow had first flush.However ,this phenomenon was very rare for TS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SS and COD ,TP in the combined sewer overflow.And this correlation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NH +4-N and TP ,TDP ,TN ,TDP.However ,a nega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NO - 3-N and all other indicators.Key words :town runoff ;nutritional pollution ;heavy metal ;combined sewer overflow ;first flush 随着城市化日益加快, 不透水下垫面的面积迅速增长,直接增加了城市面源污染的输出负荷.城市 化与洪峰形成时间具有线性关系[1],增大了洪峰风 险.城市地表径流含有大量的TSS 和大肠杆菌[2] 、 可溶盐[3]、营养物[4]、重金属[5] 等污染物,大量研 究表明这些物质降雨时被冲刷进入水体,造成严 重的水体污染 [6,7] .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在中心城区展开,城镇地表径流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国内外 一些学者已开展了一些城镇街尘污染研究,街尘 中重金属的累积分布 [8] 、粒径效应[9]、重金属污 染特性[10] 等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为城镇地表径流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目前我国中心城区 是3.6万km 2,县城的建成镇达1.65万km 2[11] ,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