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尾矿库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

尾矿库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

尾矿库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
尾矿库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

尾砂排放、筑坝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规范我矿尾矿库尾砂排放作业,杜绝因排砂不当造成的事故,结合本矿尾矿库实际,特编制尾砂排放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丰宁宏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地头沟尾矿库。

3、职责部门

安全科、选矿车间。

4、操作规程

我矿尾矿库采用库前排矿方式排矿。具体操作规程如下:

(1)从事尾矿库作业的尾矿工必须经过专门的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2)排砂时应有专人管理,做到勤巡视、勤检查、勤记录和勤汇报,不得离岗;

(3)尾矿干堆场一般应有晾晒区、堆积区、碾压区。排砂时应边堆放边碾压,经常调整堆矿地点,使堆矿面沿着平行坝轴线方向均匀整齐,应使库内滩面均匀上升,滩面平顺,使滩面其他区域向排水井区域形成一定坡度,利于库面雨水顺畅通过排水系统排出。应避免出现侧坡、扇形坡等起伏不平现象。

(4)尾矿经脱水处理,并满足干式运输、堆积及碾压要求后再进行堆存;

(5)平时库区表面不应积存雨水,汛期降雨时库区积存的雨水应及时

排出库外,排空时间不应超过72小时;

(6)排入库内的尾矿应整平、碾压堆存,坝顶及滩面应均匀平整,堆积高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7)不得干、湿尾矿混排;

(8)在雨天尾矿库放矿时,尾矿的含水率应满足含水率的要求,否则应限产或者停产;

(9)尾矿砂堆存,包括岸坡清理、坝体堆筑、坝面维护和质量检测等环节,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和作业计划及本规程精心施工,并作好记录。(10)从选厂到尾矿脱水设备处的排砂主管一旦出现漏矿,极易冲毁坝体。发现此情,应立即汇报矿安环科,停止运行,及时处理。对备用的管道,应将其砂浆放尽,以免在冬季冻裂管道;

(11)确保脱水车间脱水效率,将入库尾砂含水率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12)冬季筑坝时,应注意不得在尾矿中夹带冻块,一旦发现这一现象应采取冬季集中堆存,在第二年再进行第二次倒运,确保尾矿堆积坝的质量。还应特别加强气温、气象预报及质量控制工作,必要时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或者停止筑坝;

(13)尾砂排放是露天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在强风天气排砂时,应采取防尘措施;

(14)坝体出现冲沟、裂缝、塌坑和滑坡等现象时,应及时妥善处理;(15)尾砂堆存、碾压作业存在临边作业,应加强人员、设备临边作业的管理和监控;

(16)尾矿砂干堆场堆积下游坡面上不得有积水坑;(17)尾矿砂堆积坡比不得陡于设计规定。

排洪斜槽盖板封堵、开启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实现尾矿库的技术指标在许可的范围内,尾矿库管理人员需组织人员适时的开启和封堵排洪斜槽盖板。同时,为保证该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我矿尾矿库排洪斜槽盖板开启和封堵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丰宁宏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地头沟尾矿库

3、职责部门

安全科、选矿车间

4操作规程

随着尾砂的排放、碾压和堆筑,库尾排水斜槽需适时进行封堵;同时,每年汛期为确保有足够的干滩长度(不小于70米)、最小安全超高(不小于0.7米)及足够的调洪库容,需适时地开启排水斜槽盖板。实施此两项作业,具体按下述规程操作。

(1)排水斜槽盖板的封堵

①尾矿库安全管理人员提出盖板封堵申请。申请单中需依据生产技术科提供的测量数据以及尾矿库工的观测数据,确定封堵盖板块数。此申请单需由尾矿库负责人审批。申请单两份,一份安全科留存,一份交选矿车间。

②选矿车间依据审批后的申请单组织施工,必须在要求的时间内完工。

③施工期间,需有尾矿库管理人员现场监督,摄像或拍照,并认真填写施工记录。

④施工完毕,应及时由安全环保科组织选矿车间、施工方参加现场验收,填写验收单并签名。该验收单与施工记录、照片(影像)一起妥善保存。(2)排水斜槽的开启

当尾矿库的调洪库容不足以容纳一场暴雨,就会使库内水位上升,影响到坝体安全,严重时可导致洪水漫顶,引发严重的事故。故当:——尾砂含水量较大,库内出现存水;

——气象部门有暴雨(洪水)预警需增加调洪库容。

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尾矿库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申请开启斜槽盖板,以增加泄水量和增大调洪库容。申请单中需依据生产技术科提供的测量数据以及尾矿库工的观测数据,确定开启盖板块数。此申请需由尾矿库负责人审批。申请单两份,一份安全科留存,一份交选矿车间。

(2)选矿车间依据审批后的申请单组织施工,必须在要求的时间内完工。

(3)开启盖板之前,施工人员需用对斜槽周边尾砂进行清理,开启后进水标高不得低于干滩最低标高,以防尾砂进入,淤堵斜槽。

5、封堵和开启斜槽盖板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由于斜槽具有一定的坡度,并且常年流水,长满青苔,如果人员不慎跌落,会有伤害危险;如果砂石或预制的盖板掉入斜槽,会有堵塞斜槽的可能。在此施工,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知识培训,配备足够的安全保护装置和防护措施。封堵盖板的结合部,必须严密可靠,不得有漏砂现象;开启的盖板,必须码放整齐安全,方便下次使用。盖板必须进行试封和编号。

轨道检查仪作业指导书

轨道检查仪作业指导书 轨道检查仪(简称“轨检仪”)是高精度、轻便式、数字化的轨道几何状态的检测系统,为了保证检查工区使用的轨检小车能为所在车间提供准确有效的检查数据,特制定《轨道检查仪线路静态检查作业指导书》。 1、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线路允许速度160km/h及以下普速线路轨道检查仪的作业。 2、引用规范性文件 2.1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2.2 《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 2.3 《JJG 1090-2013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规程》。 3、作业指导目的 3.1 统一对工区的轨检仪日常测量的基本操作规范。 3.2 统一作业测量后基本维护和保养。 3.3 统一建立长效责任到人的监管机制。 4、作业程序流程 ﹙班前安全预想﹚→﹙设置防护﹚→﹙仪器调试及标定﹚→﹙上道作业﹚→﹙作业完毕下道﹚→﹙撤消防护﹚→﹙仪器日常保养﹚→﹙完工分析会﹚→﹙向被检工区发A类病害通知书﹚→﹙数据上报车间﹚。

5、日常测量的基本操作 5.1 轨检仪组成 5.2 轨道检查小车操作人员要求配置 5.2.1 轨道检查小车人员需进行轨检仪理论、实操培训和安全防护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可上岗。 5.2.2 轨检仪操作人员应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防护人员高中以上),具有必要的电脑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仪器性能状态,熟练掌握轨检仪主要技术指标、操作规程和故障排除方法,同时能胜任线路手工复核检查工作。 5.2.3 作业人员在检查时应认真负责,确保数据准确、检查项目齐全,杜绝漏检、误检和无效检。如发生无效检,检查监控工区必须及时补检,确保任务完成的到位性。

5.3上道 5.3.1 确认轨检仪已正确拼装,并检查轨检仪各个螺丝是否松动。 5.3.2 将轨检仪抬起轻放在轨道上。 5.3.3 检查各测量轮与走行轮是否与轨道正常接触。 5.3.4 轻推轨检仪行走,检查各测量轮、走行轮是否正常工作。 5.4 测量 5.4.1 打开电源,轨检仪系统预热5分钟。 5.4.2 启动笔记本电脑上的Railway Chk软件核实软件的版本及注册信息。 5.4.3 设置Railway Chk软件。核实标准规范设置信息。 5.4.4 核实仪器设置,校准水平零点。 5.4.5 均速推行轨检仪直至终点,保存数据并测量结束。在推行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工作状况。进行速度:建议4Km/h左右,最高不超过8km/h,最低不低于2km/h。 5.5 下道 5.5.1 关闭电源。 5.5.2 推压机架的一端,使这端轮系缓慢脱离轨道,并将轨检仪抬出轨道。严禁直接将轨检仪拉出轨道,已防止测量轮损坏。 5.5.3 将轨检仪搬运并平放在平坦的地面上。 5.5.4 卸下数据线、笔记本电脑及推杆。

试验检测中心作业指导书

试验检测人员配置要求 1.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质量检测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部门、地 方关于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政策法令、法规、规定;熟悉工程技术标准;熟悉抽样理论,能熟练地应用各类抽样标准,确定其样本大小;具备编制审定检测实施细则、审查检测报告的能力;熟悉掌握检测质量控制理论,具有对检测工作进行诊断的能力;熟悉国内外工程质量的检测方法、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国内外检测仪器设备的信息;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2.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要对整个中心的技术工作全部负责,应有工程师以上职 称,精通所管辖的业务,在业务上应该有较高的水平,并具有十年以上专业工作的经验;另外,由于技术负责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检测工作的质量,因此,当技术负责人变动时,应检查在技术负责人变动后中心的工作水平。 3.质量负责人协助技术负责人对整个中心的全部检测工作的质量负责,在技术负 责人不在时代行其职权;质量负责人不一定要求精通所管辖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但必须熟悉本单位的主要业务,并且有一定的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质量负责人必须是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有助于质量工作中的有关决定能够得到贯彻执行。 4.中心的人员应按所进行的业务范围进行配置,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不得低于 70%。各业务岗位的配置应与所从事的检测项目相匹配,重要的检测项目应有两人,每人可兼作几个项目。 5.检测人员应熟悉检测任务,了解被测对象和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检测人员必 须经过考核合格,取得上岗操作证后,才上岗操作。检测人员应掌握所从事检测项目的有关技术标准,了解本领域国内外测试技术、检测仪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具备制定检测大纲、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进行检测工作的能力。检测人员应了解误差理论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能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工作。检测人员应对检测工作、数据处理工作持严肃的态度,以数据说话,不受行政或其它方面影响和干扰。

项目计划作业指导书-试运行

1.目的:本规范主要针对项目管理中的项目计划的制定和项目进度管理。目的是使项目程序规范化,便于项目进度跟踪,项目问题协商及项目文件整理。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正式立项的项目。 3.职责: 总经理及部门经理负责制定项目总节点时间,审核项目的重要变更。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计划的制定和后续更新。 项目管理人员负责项目进度跟踪及任务检查。 项目小组成员负责完成项目经理安排的任务。 行政人事部负责对每一个的项目执行率进行汇总计算。 4.项目计划管理程序 4.1流程图 4.2流程说明

4.2.1 在项目启动阶段建立项目计划的以及计划,需要确定项目的里程碑任务,里程碑任务应至少包括:机械图纸分发、电气设计完成、软件设计完成、第一台样机装配调试、设备改进、项目关闭等节点;项目计划的制定规范如下: 项目计划统一采用Office project甘特图形式。 a)任务分层原则。任务需要分阶段完成,每个阶段细化成每个工作单元。建议分 级如下图。 b)80小时原则。这条原则指的是在任务分解过程中,最小级别的任务工期控制 在10个工作日内。如果某一任务的工期较长,建议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以便符合80小时原则。 c)责任到人原则。任务分解过程中,最小级别的任务最好能够分配到某一具体的 资源,建议对该任务细分到每一个人。否则如果某一项任务出现问题,很难责任到某一个人。 d)逐步求精原则。即将开始的任务需要非常精细的分解,未来的任务可以分解粗 放一些,等到即将执行时再进行精细化分解。 e)团队工作原则。项目计划制定主要责任人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在制定项目计 划过程中,尤其是任务分解和工期估计等关键过程中一定要有项目成员一起进行。任务的描述和分解必须要征得大家的同意和确认,从而尽可能避免项目执行过程中任务分解的分歧。 f)划分重要里程碑事件。在项目计划中要明确表明项目整个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事件。里程碑事件时间要结合项目整体时间慎重制定。 4.2.2 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应不断的细化项目任务,项目任务的变更规则如下: 项目计划和项目里程碑计划制定后在项目专员处存档。项目专员进行实时监控。项目的更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温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水温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水温含义: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水中溶解性气体(如氧、二氧化碳等)的溶解度,水中生物和微生物活动,非离子氨、盐度、pH值以及碳酸钙饱和度等都受水温变化的影响。 温度为现场监测项目之一,常用的测量仪器有水温计和颠倒温度计,前者用于地表水、污水等浅层水温的测量,后者用于湖库等深层水温的测量。此外,还有热敏电阻温度计等。 (一)水温计法(A) 仪器 水温计:水温计为安装于金属半圆槽壳内的水银温度表,下端连接一金属贮水杯,使温度表球部悬于杯中,温度表顶端的槽壳带一圆环,栓以一定长度的绳子。通常测量范围为-6℃~+40℃,分度为0.2℃。 步骤 将水温计插入一定深度的水中,放置5min后,迅速提出水面并读取温度值。当气温与水温相差较大时,尤应注意立即读数,避免受气温的温度。必要时,重复插入水中,再一次读数。 注意事项 1)当现场气温度高于35℃或低于-30℃时,水温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要适当延长,以达到温度平衡; 2)在冬季的东北地区读数应在3s内完成,否则水温计表面形成一层薄冰,影响读数的准确性。 (二)颠倒温度计法(A) 1、仪器 颠倒温度表:颠倒温度表有闭端(防压)和开端(受压)两种,均需装在采水器上使者用于测量水温,后者与前者配合使用,确定采水器的沉放深度。 在深度小于200m的水中,可根据放出的绳长来确定采水器的沉放深度,而不必用闭端 与开端颠倒温度计的温差进行计算。

颠倒温度表由主温表和辅温表组装在厚壁玻璃管内构成。闭端颠倒温度表的厚壁玻璃套管两端完全封闭。 主温表是双端式的水银温度表,其测量范围通常为-2℃~32℃,分度为0.10℃。 辅温表是普通的水银温度表,用于校正因环境温度改变而引起的主温表读数变化。辅温表的测量范围一般为-20℃~+50℃,分度为0.5℃。 步骤 颠倒温度计随颠倒采水器沉入一定深度的水层,放置10min后,使采水器完成颠倒动后,提出水面立即读取水温(辅温读至一位小数,主温读至两位小数)。 根据主、辅温度的读数,分别查主、辅温度表的器差表(依温度表检定证中的检定值线性内插作成)得相应得校正值。 当水温测量不需要十分精确时,则主温表得订正值即可作为水温得测量值。如需精确测量,则应进行颠倒温度表得校正。 闭端颠倒温度表得校正值K得计算公式为: K=(T-t)(T+V0)/n[1+(T+V0)/n] 式中:T——主温表经器差订正后的读数; t——辅温表经器差订正后的读数; V0——主温表自接受泡至刻度0℃处的水银容积,以温度度数表示; 1/n——水银与温度表玻璃的相对体膨胀系数。 由主温表的读数加K值,即为实际水温。 注意事项:水温表或颠倒温度表应定期校核。

酱油生产关键控制点及作业指导书

酱油生产关键控制点及作业指导书 一、一、制曲:制曲是酱油生产成败的关键。制曲是 微生物培养,生产蛋白水解酶的过程,制曲的好 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必须按生产工艺工作。 制曲是酿造酱油的基础,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酱 油品质和原料的利用率。 1、将合格种曲与熟料搅拌均匀,接种量0.3‰。 2、曲池料要平,上、中、下各一只温度计,开动风机,将温度调节到32℃使米曲霉孢子发芽。 3、3、静止培养6—8小时,曲料升温到32℃,开始通风,维持料在32℃左右,尽量缩小上下温差。 4、接种12—14小时后,通风阻力增大,此时应进行第一次翻,使料疏松,减少风阻,并保持30—32℃。 1、5、继续培养4—6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曲,品温坚持在30—32℃,培养28小时后,即可成曲。 一、二、发酵:发酵是先将成曲拌入多量的盐水,是成浓稠的半流动状态的混合物。在这一过程中是水解大豆蛋白,生产成品的过程,发酵中关键点是环节中的温度。 1、1、将成曲拌入12—13Be°的盐水,加水量为95-98%入池发酵。 2、2、拌曲入池24小时内,根据曲料表层干湿,加入适量盐水,再将表层30cm厚的酱醅用铲翻一遍,倒到底下。 3、3、将表层踩实,加盖面盐,厚度2-3厘米。 4、4、十天左右翻到一次酱醅,上下混合均匀,倒完后重新加盖面盐,继续保温发酵。 5、5、发酵时间在30天以上,前期品温48-50℃,后期品温在41-45℃之间. 二、三、灭菌:是酱油产品的消毒过程。关键点是灭菌若未达到工艺要求,或灭菌后二次污染,将会引起卫生物超标,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安全。 1、1、将淋好的酱油抽入酱油池,连接好高温灭菌器,

《HSE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说明

《HSE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说明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作业指导书编写指南(试行)》的要求,《HSE作业指导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2 (3 (4 (5 另外,还要填写岗位HSE作业指导书。 详细说明

(对照《HSE作业指导书编写指南(试行)》中4编写指南) 一、HSE管理体系 (1 (2) (3 如果基层企业的作业范围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HSE承诺就要考虑适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要求,向社会、员工和相关方做出承诺。

努力可以实现的。HSE方针要体现体系化管理的思想,要简明扼要,便于员工理解和记忆,制定方针同时要考虑通过目标将方针强调的思想进行量化,不要只停留在口号或不能量化的文字上。具体控制指标的制订是为了确保基层企业目标的实现,可由二级单位对基层企业目标进行分解。 1 《HSE 位名称(如:经理、副经理、XX部门经理、监督等等),不是具体到哪一个人,是企业相对固定的管理结构模式。为了表明生产管理模式和能力,对关键技术装备进行列表,表中对装备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厂商、生产技术标准、已使用年限和技术状况等进行描述。注意,这里不是要求对本组织的所有设备进行罗列,只要列出那些关键的并且是要在本指导书中对操作规程或按设备单元进行作业指导的特定的设

备就可以。 2)岗位分布 求。 在岗位HSE职责中按照岗位分布,按照岗位不同和作业要求的不同,分别对基层企业内所有岗位的HSE职责进行描述。要按照组织管理网络对责任进行层层分解,描述对上、对下的责任,在职责描述上一定要体现出从管理者到操作岗位者的线式管理责任。

1)岗位条件 对不同的岗位要有不同的要求,对岗位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专业技能、持证要求、工作表现、资历、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以及是否进行过必要的岗位培训和HSE 培训等,要在该部分提出量化指标,以确保从事本岗位的员工能胜任本岗位工作, 知识 2 HSE 出岗位风险管理的要求,辨识和降低岗位风险。编写岗位职责时,要按照基层组织结构,从组织管理者到各岗位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描述,按照逐级负责,逐级约束,明确该岗位对上要听从谁的指令,对谁负责,对下负责什么,岗位之间的职责一定要界定清楚,防止出现重叠和空当。要明确各岗位的HSE权利和义务。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工艺流程图

(二)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 1.技术标准和规范: 承建工程变形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率定、埋设安装与施工期观测,应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设计文件、承包合同要求。应执行的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但不限于): (1)《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 (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4)《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2.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 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应按照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设计图纸、仪器设备清单进行。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报送:(1)仪器设备购置、加工计划:(2)仪器设备检验、率定计划。仪器设备运抵施工现场后,应会同监理工程师开箱检查验收,应向仪器设备供应方索取仪器设备出厂合格证,计量检测证。仪器、设备检验合格后应妥善保管。 3.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造孔施工与埋设安装: 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应在施工部位形成后进行。按照设计坐标、高程进行钻孔孔位定位、放样。钻机就位,应认真进行校正。经校正安装固定的钻机,主轴必须严格垂直,钻孔孔位定位精度须满足设计要求。钻孔施工过程中应每进尺1 m~2m,采用倒垂浮体组配合弹性导中器进行钻孔垂直度检测,以控制钻孔质量,进而指导调整钻孔施工。倒垂孔钻孔垂直度应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完成后,其保护管有效孔径必须在大于100mm。钢管标、钢、

香肠火腿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 康泰食品厂香肠火腿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关键控制点1:原辅材料验收 (一)工艺要求: 1、质检科负责制定原材料检验标准和对其进行感官检验的各类检测规程、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标准、检测项目和判定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2、对采购的原材料,由供销科开具《原材料检验通知单》,送质检科进行抽样和感官检验,质检科填写《来货登记表》和检验《原始记录》,索取产品质量证明(产品合格证、卫生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检验报告等)进行验证,出具感官《检验报告》。 3、质检科根据《原材料验收标准》和《感官检验报告》对原材料做出判定。 4、仓库根据判定结果办理入库手续,入库过程中,由仓库保管员负责核对并检查到货规格、数量、等级是否与发货单和本公司采购合同一致,有无运输损坏;验证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 (二)测量与监控: 1、检测频率:每次原辅材料进厂检测一次。 2、检测点:供销科。 3、检测方法: A、感官检查; B、查看产品质量证明(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进行验证; C、记录结果数据。 (三)检测标准: 依据《进货检验和试验程序》。 (四)异常处理: A、拒收的原材料由供销科负责办理退货; B、让步接收的原材料,由供销科与供货方交涉,供销科按降级后的等级挂牌标识,入库存放; 关键控制点2:配料过程 (一)工艺要求: 1、配料前准备: 配料前,先检查配料容器和斩拌机内是否清理干净,有无异物、运转是否正常,查看电子秤和架盘天平是否准确有效。

2、熏煮火腿配料: 选精肉1350kg,复合磷酸盐2.5kg,碘盐55 kg,亚硝酸钠80g,异vc50g,白糖10kg,卡拉胶1kg,山梨酸钾30g,大豆蛋白30kg,淀粉100kg,香精8kg,水200kg。 3、滚揉腌制: (1)用0~2℃的冷水460kg,将磷酸盐倒入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再将碘盐倒入水中搅拌溶解。 (2)将亚硝酸钠先用少量温水溶解后倒入盐水中搅拌均匀,再将其他原料再加入60 kg的水均匀搅拌,加入盐水中再搅拌。 (3)将料盐水、碎肉放入滚揉机中滚揉,温度控制在0-4℃之间进行。腌制液温度控制在2~4℃之间,腌制完后进入下道工序。 4、滚揉腌制间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实行定人定机管理,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开机和停机,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应加强设备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定期进行清洗、润滑、调整。 (二)测量与监控: 1、检测频率:每次配料检测一次。 2、检测点:配料室。 3、检测方法: A、感官检查配料容器和斩拌机内是否有杂质; B、配料添加量由计量器具实际测量; C、记录结果数据。 (三)检测标准: 依据《盐水火腿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生产工艺。 (四)异常处理: A、若发现可见杂质,立即清理生产线,并追踪至下一工序; B、若配料时不符合要求,责令配料员更正,并追踪至下一工序; C、若配料添加量、品种不符合标准要求,清理出生产线; D、若发现配料搅拌时间不符合《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影响腌制质量的,清理出生产线。 关键控制点3:灌装、蒸煮过程 (一)生产工艺 1、操作员开机前要认真检查灌装机、挂车、挂竿的运转情况及岗位卫生,操作员要双手消毒并带

任务识别

1 目的 确保本矿安全生产中关键任务得到识别和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矿关键任务识别和分析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关键任务:属特定的工作任务,如果其未正确执行,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 4 职责 4.1 安环科负责对关键任务的识别及控制计划的制定,对关键任务控制 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 4.2 培训科负责对执行任务分析的人员、从事任务观察工作的人员进行 观察方式、方法的培训。 4.3 科室、车间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关键任务的识别与分析,实施 本单位关键任务的控制计划。 4.4 本制度由安环科归口管理。 5 工作程序 5.1 关键任务识别和分析 5.1.1 关键任务识别和分析程序: a)列出本单位或班组内的工种或职业清单; b)列出每一职业的所有任务清单,反映所有的工作; c)将工作任务填入表; d)实施任务分析并编制关键任务清单。 5.1.2 识别关键任务应考虑下列问题: a)当这个任务正在执行时,如果没有正确执行的话,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损失; b)这个任务,如果没有正确执行的话,是否以后可能导致重大损失;c)应考虑损失的严重性、伤害的严重度、损坏的费用、质量或生产损失的费用,那些人或部门可能受到影响; d)估计的损失发生频率。

5.1.3 确定关键任务的组织原则: a)岗位工人的关键任务由班组长组织确定; b)班组的关键任务由车间组织确定; c)车间级的关键任务由矿主管领导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确定。 5.1.4 根据《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辨识结果,下列项目应确 定为关键任务: a)风险程度达到二级以上的危险作业场所; b)需要使用《工作票》作业的; c)需要使用《动火证》作业的; d)需要使用《危险作业许可证》的; e)需要进行强制性授权许可作业的。 5.1.5 车间应根据《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辨识结果,对所有 的工种和作业对象进行分析,确认本单位的关键任务,并以表格形式报送安环科。 5.1.6 安环科对全矿的关键任务进行核实,完成关键任务清单,经主管 副矿长审核后,报矿长批准。 5.2 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 5.2.1 关键任务和下列活动应制定作业指导书: a)采矿、掘进、充填、爆破等风险程度达到三级以上的危险作业;b)员工培训; c)角色分配; d)与员工沟通; e)小组会议等。 5.2.2 作业指导书要详细突出关键任务的作业步骤以及保障作业的安全 措施,并符合下列要求: a)简明扼要; b)步骤清楚、完整; c)危险源辨识全面; d)关键步骤确定准确;

微机监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微机监测检修作业指导书 1.目的:掌握微机监测检修工作内容、作业程序、技术标准,达到微机监测对现场信号检修人员岗位的工作要求。通过维修确保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微机监测各项性能符合行车安全的要求。 2.适用范围:车站与区间信号工岗位。 3.作业内容: 3.1检查系统主机、电源、表示盘工作状态,无异常现象。 3.2检查风扇运行情况,保持机箱(机柜)通风良好。 3.3检查各种电路板及接插件、熔断器插接状态、电源工作状态,无异常现象。 3.4检查微机监测应用程序运行是否正常,各监测分机工作是否正常。 3.5检查网络通信设备工作是否正常。 3.6检查各部螺帽、插接件是否牢固。 3.7各电流模块、光电模块、开关量采集器安装正确、无异状。 3.8各种配线整齐,走线平顺,绑扎良好。 3.9机柜内部清扫。清洗各类计算机、UPS防尘网。 3.10检查各部件有无老化、断裂、破损、接触不良,并

酌情更换。 3.11测试、报警数据的整理。 3.12检查设备地线、防雷地线状态。 3.13处理影响监测设备使用的缺点。 3.14 UPS放电试验,放电时间严格遵守随机技术资料的要求。测试UPS的输入、输出电压。 3.15时钟校核,检查系统同步状况。 3.16表示信息的重点核对(每月一次)。 3.17微机监测站机及附属设备清扫,接插件及各部螺丝检查、紧固。 3.18微机监测终端、服务器及附属设备清扫,接插件及各部螺丝检查、紧固。 3.19模拟量的测试精度校核。 3.20开关量采集信息校核。 3.21模拟量报警上下限设置及模拟量的测试精度校核的检查。 4.作业材料、工具:

5.检修作业程序:

关键任务识别

关键任务识别、分析与观察管理制度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为确保关键傻观察与分析过程的有效性,提高控制作业风险的效力,防止事件、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完成关键任务风险分析,编制作业指导书,确定工作票与许可证任务管理,建立关键观察制度。 二、建立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 通过对关键任务存在危险源的识别与分析,做出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束,编写作业指导书。确保下列活动有作业指导书:采掘作业,员工培训、角色分配,与员工沟通,小组会议等,完成的风险分析要用于作业人员培训、生产预算、分析、事故调查物料评价等到。执行任务分析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 三、建立关键任务制度,确保在此需现场按照计划执行完任务观察与局部任务观察。 执行观察的人员,应接受观察方法的培训,根据观察结果确定训练与培训的特殊需求。观察人员应按计划执行观察任务。针对观察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正意见。任务观察时对好的行为给予赞誉与强化。在观察的同时,辨识危险源和评估风险,及时指出观察中发现的可能导致伤损的行为,了解员工的工作习惯,检查现有的工作方法与制度,跟踪当前培训效果。 四、实施关键任务分析,并编任务清单 关键任务分析与关键任务清单,可按相对独立的采矿工艺系统及各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工工艺环节划分单元,用表清列。 五、编写与使用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 编写作业指导书由创办标准化系统工作小组成员完成编写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能力,并充分吸收具体作业操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依据关键任务分析和作业操作实际情况编写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简明扼要,步骤清楚,完整,危险辨识全面,强调关键步骤确定准确,安全措施齐全,以及执行效果。 作业指导书应旋转在使用部门和工作现场。

(完整版)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料检验 1.1 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制止不良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进料检验由IQC执行。 1.2 检测要项 IQC在对来货检验前,首先应清楚该批货物的品质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本部门主管问询,直到 清楚明了为止。在必要时,IQC验货员可从来货中随机抽取两件来货样,交IQC主管签发来货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品质检测说明,不得在不明来货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品质允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1.3 检验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1.3.2 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1.3.3 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1.3.4 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4 检验方式的选择 1.4.1 全检方式 适用于来货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1.4.2 免检方式 适用于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对于后者IQC应跟进生产时的品质状况。 1.4.3 抽样检验方式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样本大小:批量的10%(不少于20件),允收数AC=0,拒收数RE=1。 1.5 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1.5.1 允收 经IQC验证,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为该批来货允收。IQC应在验收单上签名,盖检验合格印章,通知货仓收货。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限定的不良品个数,则判定该送检批为拒收。IQC应及时填制《IQC退货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交仓库、采购办理退货事宜。同时在该送检批货品外箱标签上盖“退货”字样,并挂“退货”标牌。 1.5.3 特采 特采,即进料经IQC检验,品质低于允许水准。IQC虽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的原因,而 做出的“特别采用”的要求。 若非迫不得已,公司应尽可能不启用“特采”。“特采”必须由总经理批准,可行时还必须征得客户的 书面许可。 1.5.3.1 偏差 送检批物料全部不良,但只影响工厂生产速度,不会造成产品最终品质不合格。在此情况下,经特批,予 以接收。此类货品由生产、质检单位按实际生产情况,估算出耗费工时数,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5.3.2 全检 送检批不合格品数超过规定的允收水准,经特批后,进行全数检验。选出其中的不合格品,退回供 应商,合格品办理入库或投入生产。 1.5.3.3 重工 送检批几乎全部不合格,但经过加工处理后,货品即可接受。在此情况下,由公司抽调人力进行来 货再处理。IQC对加工后的货品进行重检,对合格品接受,对不合格品开出《IQC退货报告》交相关部门办理退货。此类货品由IQC统计加工工时,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6 紧急放行控制 1.6.1 紧急放行内涵 a. 紧急放行的定义 紧急放行是指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放行产品的做法,称为“紧急放行” b. 紧急放行条件 产品发现的不合格能在技术上给以纠正,并且在经济上不会发生较大损失,也不会影响相关、连接、相配 的零部件质量,可紧急放行。 1.6.2 紧急放行的具体操作步骤 1.6. 2.1 应设置适当的紧急放行的停止点,对于流转到停止点上的紧急放行产品,在接到证明该批产品合 格的检验报告后,才能将产品放行。 1.6. 2.2 若发现紧急放行的产品经检验不合格,要立即根据可追溯性标识及识别记录将不合格品追回。 2.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IPQC)指来料入仓后,至成品组装(或包装)完成之前所进行的质量检验活动。

水平位移监测作业指导书

水平位移监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测定建筑主体倾斜、水平位移、挠度和基坑壁侧向位移,并对建筑场地滑坡进行监测。操作方法执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2 仪器设备 全站仪 3 平面控制点布设 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级别位移观测的基准点(含方位定向点)不应少于3个,工作基点可根据需要设置; 2)基准点、工作基点应便于检核校验。 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标志的形式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特级、一级位移观测的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应建造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或埋设专门观测标石,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误差不应超过土0.1mm; 2)照准标志应具有明显的几何中心或轴线,并应符合图像反差大、图案对称、相位差小和本身不变形等要求。根据点位不同情况,可选用重力平衡球式标、旋人式杆状标、直插式觇牌、屋顶标和墙上标等形式的标志。观测墩及重力平衡球式照准标志的形式,可按《建

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附录B的规定执行; 3)对用作平面基准点的深埋式标志、兼作高程基准的标石和标志以及特殊土地区或有特殊要求的标石、标志及其埋设应另行设计。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应位于建(构)筑物体上。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 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观测分为:定期对平面控制网进行复测以确定控制网的稳定性,同时对变形监测点进行观测。 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确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规定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 有工作基点时,每期变形观测时均应将其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然后再对观测点进行观测。 变形监测点的精度、观测仪器、观测方式均应达到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规范要求。 5 观测周期 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的技术要求,确定相应等级的观测周期。 6 水平位移观测数据计算

机动车检测站作业指导书

大庆市鲲鸿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文件编号:KHJC/ZYZD-2020 作业指导书 编制:杨凯 审核:邹致远 批准:周洪艳 2020年6月1日颁布2020年6月1日实施

目录

第一章前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RB/T214-2017和RB/T 218-2017的规定,进一步规范汽车性能检测的检测行为,根据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和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的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制定本汽车性能检测的作业指导书,以供检测人员使用。 本实验室的各项检测操作,均应该遵守本作业指导书的规范和要求。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 本作业指导书使用以下相关标准的现行最新有效版本和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给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 ●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GB 18285-2018《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 法》 ●GB 3847-2018《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 速法)》 第三章参考文件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机动车检验机构要求》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

4.1车辆外观检测 4.1.1车辆外观检测目的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增加,各零部件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腐蚀、疲劳、变形、老化等现象:其结果不但使汽车动力性下降、可靠性降低、经济性变差、排放污染加大,而且影响了车容市容,甚至影响了行车安全。因此,对车辆两外观进行检测的目的是:控制车辆外观技术状况、性能符合有关标准,确保汽车综合性能良好,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和保证行车安全。 4.1.2检测(检视)判定标准规范 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4.1.3外观检测(检视)方法 4.1.3.1车辆唯一性识别 核对车身及牌照颜色、车辆类型、厂牌车型、牌照号、发动机号、车架号或车辆识 别号等车辆唯一性标识系统与行车证记载是否相符。经核对,车辆唯一性标识系统相符后,方可进行该车其它项目检测:唯一性标识系统不符,则终止该车检测。 4.1.3.2直观定性检视: 检查车辆各部件损伤、渗漏、松旷、卡滞、脱落、失效、漏装、脏污、润渭等情况,作定性判断。 A.车架车身驾驶室表面:一二级车无锈迹、脱掉漆;三级车无明显锈蚀或变形。 B.车门车窗玻璃:一级车应完好无损;二三级车不得缺损。 4.1.3.3仪具定量检测一-先目测、手感,必要时可用下述方法进行检测: (1)用钢卷尺测量:整车外形长度尺寸和前后轮距应符合原厂规定,左右侧轴距差应≤轴距的1.5/1000(一级车应≤轴距的1.2/1000)。并判断能否适应检测线。 (2)用钢直尺、高度尺检测:车体周正度;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位(在离地高1.5m内测量)高度差应≤40mm(一级车应≤20 mm (3)用钢直(卷)尺测量:制动及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应符合原厂规定。 (4)用钢直尺、深度尺检测轮胎磨损:胎冠花纹深度,微型车应≥3. 2mm,其它车转

食醋生产关键控制点及作业指导书

食醋生产关键控制点及作业指导书 一、原料选择 关键点 1、高粱 不发霉 未变质 不混有杂物、污物 水分≤10% 符合卫生标准。2、麸皮、谷糠、稻壳 具有惰性 无其他不良气味 不含杂质、污物 不发霉、不变质、干燥。3、水 无色透明 无味 不含毒性物质 符合卫生标准。4、粉碎 麸皮加入60%的水拌匀 首先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如一切正常 方可使用 将搅拌均匀的原料装入锅内 关好上盖 开启开关 开始转锅 然后开启进汽阀门 气压升至0.15MPa 时 排汽约一分钟 再转锅3—4周后 压力升至0.15—0.12MPa时 第二次排汽约一分钟 再转锅 汽压升至0.15—0.2MPa后计时 维持15分钟后停锅排汽 从开汽到关汽总过程30—40分钟。注意事项 1.受压容器要经常检查 压力不许超过规定范围 以确保完全 操作时 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出料时 锅内蒸汽必须排净 2.装饰锅盖时 应对称地上紧螺栓 使各螺栓及锅盖承受比较均匀的力量 3.蒸料过程中 应随时检查排汽阀是否堵塞 每天蒸料后清理一次 4.蒸料过程中 值班人员不得擅离岗位 5.经常检查水、电、汽、线路的完好情况 及时排除 注意保养。6.熟料的质量标准a) 颜色为黄褐色 有光泽 不发乌 b) 有甜香味 无糊味及其他不良气味 c) 手感松散 柔软 有弹性 无硬心 不粘手 d) 水分45—48% 无N性蛋白。5、制曲 1 工艺流程 2 冷却 接种入池 3 成曲质量a) 优良的成曲外观成块状 用手捏 疏松 内部菌丝生长茂盛 b) 优良的成曲应具有正常的曲香 而无其他异味。 三、发酵 关键点 1、将盛曲放入发酵池中 加水为650% 品温30--40℃ 同进加入磨好的高粱面粉 搅拌均匀。2、待2小时左右 醪液发酵后 每隔3小时左右打扒一次 一般5—7天结束。3、成熟醪液呈淡黄色 无长白现象 口尝微涩 不粘 不过酸。酒精一般在7—11度 酸度在1.5—2g/ml以下。4、糖化 酒化发酵阶段完成后 进入醋酸发酵阶段。按比例加入150%的辅料 即稻壳、谷糠、麸皮 用散料机打匀。5、过1—2天开始每天翻倒一次 第一周品温控制在40℃左右 第二周品温升高达45℃ 这对提高醋的质量十分重要。 6、当酸度不再上升时 醋化结束 一般需70天左右 醋化结束应立即加盐 防止过氧化发生 醋醅成熟。 7、成熟的醋醅颜色上下一致 无花色 即成熟不齐的现象 棕褐色 醋汁清亮 有醋香味 不浑 不黄汤 总酸在6%左右。四、浸淋1、做好淋醋前的准备工作 1 将淋油池刷洗干净 特别是假底 上、下及过滤介质都必须用开水冲洗干净。 2 检查淋池所铺的竹席是否铺好 有无破漏 如有要及时更换。2、装醅浸淋 1 按要求将一定量的成熟醋醅装到淋缸中 浸泡6—8小时左右。 2 浸泡时间达到后 打开阀门 开始淋醋。 3 此过程需用桶循环淋 即将放出的醋用桶继续加入到淋缸中 要循环倒淋。 4 到滤清 无混浊现象为止 约4—5遍。3、头醋滤完后 关闭阀门 加入自来水 浸泡12小时左右 放出二醋 备下批浸淋用 。4、淋醋结束后 将醋渣铲出 清洗容器及工具。五、加热灭菌及防腐 关键点 1、将成品醋放入到清洁干净无毒防腐玻璃罐 2、打开汽阀 加热到85——90℃ 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3、灭菌罐用完后 要用清水冲洗罐及管道 使其保持清洁 4、由于醋的总酸较高 浓度大 习惯上不加防腐剂 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六、包装 包装前检验合格备用 2、包装膜用紫外线灭菌 器具用90℃水灭菌 3、调好生产日期4、用量筒检测体积 然后用案秤称重量 包装过程中 随时抽查 不合格重新包装。5、每箱摆放整齐 胶带封箱入库。七.检验 由质检科进行理化、微生物检验合格后入库。

仪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仪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一)SC-3000B色谱仪新建模板的步骤 1.打开色谱工作站,把谱图参数设置好(如果是双检测器则需打开两个窗口垂直平铺) 2.将取样阀打到取样位置,打开标准气上的阀门匀速通气30秒左右,将标准气上的阀门关闭,把取样阀打到进样位置开始进样同时按FID(TCD)检测器按钮 3.待峰出完后进行谱图处理 4.填写定量组份中的套峰时间,组份名称,浓度 5.将定量方法选择为计算较正因子,方法设置为峰面积 6.打开定量结果表点工具栏中的计算 7.打开定量组份表填写较正因子 8.将定量方法选择为单点校正 9.选择文件菜单下的存为模板 (二)气相色谱操作规程 一、开机 1.打开载气钢瓶或气体发生器开关,使压力上升到规定的数值,等待3-5min; 2.开启色谱仪电源开关,使检测器温度、柱箱温度、注样器温度达到设定的数值; 3.开启燃气、助燃气开关,使压力上升到设置的数值; 4.装有FID、FPD检测器的仪器进行点火时,点火前切记关掉仪器上的高压开关。点火成功后,再开启高压开关。 二、进样分析 1.将旋钮打到取样位置,选择好通道及分析柱,引进模版,用样气置换取样管1min; 2.停止置换,立即将旋钮打到进样位置,同时按下信号采集键; 3.等仪器自动停止后,正确识别谱图,计算分析结果。 三、关机

1.关闭燃气、助燃器开关; 2.关闭仪器高压开关; 3.关闭仪器电源开关,等待5min; 4.关闭仪器载气钢瓶或气体发生器。 (三)TY2000YTH-1微量硫分析仪 一.开机操作步骤: 1.连接好载气、氧气、氢气管线及电源 2.先打开高纯氢发生器,空气泵,高纯氮,等压力上升为0.3-0.4MPa,打开仪器总电源开关。 2.调仪器面板氮气压力为0.1MPa 3.盖好检测器遮光罩,打开电源开关 4.预热仪器,待仪器稳定后,把“测温选择”按钮旋为“检测器”等温度升到90°C以上,才可点火。点火前开氢气和氧气罐,使氧气、氢气压力分别为0.04-0.05MPa之间,四、五分钟之后用点火枪开始点火,点火时关掉检测器高压电源,取下检测器遮光罩,听见啪的一声,按住不放5-6秒,检查确认成功后,轻轻盖上检测器光罩,再连接好检测器高压电源。 5.点火后,开高压电源,调氧气压力为0.025MPa,调节期间看负高压表有无明显变化,若无变化则火没点着,重新点火 6.点火成功后,调氢气压力为0.03MPa,氧气压力为0.025MPa, 7.点火后半小时开始进样 二.HC-2A型机常用参数及出峰顺序: 1.参数: HV—-660V 衰减—1/2 柱1:4.0圈温度:90℃ 柱2:2.7圈温度:50℃(±2℃) 2.出峰顺序及时间 柱1:CS2出峰时间为2.57分

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模板

监控量测施工作业 指导书

新建兰渝铁路 LYS-6 标段土建工程 隧道监控测量作业指导书 编制人: 审核人: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兰渝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三分部

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兰渝铁路LYS-6标段DK470+918~DK500+992段隧道监控测量作业。 2.编制依据 《新建兰州至重庆线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图号:兰渝施隧参I-100、I-101。 《兰渝铁路隧道施工图》,图号:兰渝施隧I-62、I-63、I-64、I-65、I-66。 《新建兰州至重庆线隧道附属洞室设计参考图》,图号:兰渝施隧参I-105。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 ) 《新建铁路测量规范》TB 10101-99 《兰渝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兰渝铁安质[ ]50号 设计院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成果表、控制点的分布、施工现场的地物地貌及结构物的设计布置情况。 3.作业准备 3.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各隧道监控量测作业前组织各洞口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 3.2外业技术准备 隧道架子队的生活、办公设施已经满足施工正常需要。

各洞口已成立专门的监控量测小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监测、数据处理及仪器维修保养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设计和施工。 4.技术要求及量测项目 4.1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要求 4.1.1必测项目 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及《兰渝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4.1.2选测项目 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及《兰渝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选测项目如表2所示。 表2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

关键控制点要求

白酒生产关键控制点审查 及良好控制要求 过程质量管理 ?1.企业应制定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文件: ?1)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2)过程质量管理考核方案及落实情况(考核记录、奖惩记录); ?记录: 工序考核记录。 ?2.企业职工应严格按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 现场核查表 ?企业应具备各工序所需的工艺文件; ?工人按工艺文件进行操作; ?记录: ?操作记录、必要的检验记录。 如装甑蒸酒: 通过蒸馏,最大限度的将酒精成份和发酵中产生的香味物质提取出来,同时将邪 杂味及有害物质尽量排出去。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与出酒率及产品质量密切相关。企业要有该工序的操作指导书,内容包括:装甑操作要求、蒸馏时间、流酒速度、流酒温度等内容,职工按要求进 行操作。 ?企业应根据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制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切实实施质量控制,并有相应的记录。 现场核查表 ?(二)关键控制环节。 ?1.配料;2.发酵;3.贮存;4.勾调。 现场核查表 ?文件: ?应制定关键控制点的管理办法,并按照规定进行控制。 ?制定关键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 ?工人操作: ?对关键控制点的操作工人进行培训,使操作过程符合控制程序的要求; ?记录: ?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工序建立可追溯性记录,确保各关键控制点按工艺文件进行监控。? 现场核查表

例一:配料: 粉碎后的原料经高温水(70℃以上)润糁后,和出池的酒醅及经清蒸后的稻壳拌和 均匀。配酒醅的量为原料量的4.5倍。稻壳必须清蒸排杂后方可使用,否则会把糠杂味带入酒中,影响酒的质量,稻壳的用量范围为原料量的20%。 各厂的投料量不完全一致,企业的工艺文件中应有配料工序的控制管理规定,操 作人员应有实际操作原始记录。 现场核查表 例二:入池发酵 浓香酒发酵池必须是泥池,没有窖泥,就产不出浓香白酒。 发酵期一般在45天左右。 现场核查表 入池工艺条件的控制包括:水份54%—58%,酸度1.0—1.8,淀粉含量14%—17%,入窖温度18℃—22℃(夏季略高),发酵池顶部及四周密封要好,防止干裂,周围清洁卫生, 防止感染杂菌。 技术人员每天要对发酵池升温情况进行检查记录,以确认发酵是否正常。 企业对该工序制定严格的作业指导书,操作人员应有操作原始记录。 现场核查表 例三:勾调 勾调的目的: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合格率。 勾调的程序:选基础酒和调味酒→小样勾调→品评、化验→大样勾调→品评化验 →过滤贮存待装(贮存期7天以上)。 企业要有勾调工序作业指导书,勾调人员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现场核查表 勾调人员要有勾调配比原始记录,感观品评记录和理化卫生指标检验记录,原始 记录须有可追溯性。 勾调用水应是处理过的软化水或纯净水,否则固形物容易超标。 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须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使用合理。 GB/T10781.1-2006标准中不允许使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固液结合酒和液态法 酒可以使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 案例 ?5.2未确定关键控制点,无作业指导书。严重不合格(严重); ?5.2缺少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记录(严重); ?5.2入窖发酵控制记录入池酸度、温度、淀粉与《入窖发酵作业指导书》中的规定严重不符,且无检验记录。 ?5.2关键质量控制点不合理,无配料、发酵、贮存、勾调作业指导书;(严重) 产品质量检验 ?6.1*检验设备 ?企业应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出厂检验设备的性能、准确度应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实验室布局合理。 现场核查表 ?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