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讲 传奇女作家张爱玲

第八讲 传奇女作家张爱玲

第八讲  传奇女作家张爱玲
第八讲  传奇女作家张爱玲

第八讲《传奇》女作家的文学传奇张爱玲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属于那种曾红极一时,后被埋没多年,最终仍大放异彩的少数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一如她的经历富于传奇性。

第一节生平及创作概述

张爱玲(1920—1995),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张煐,笔名梁京、范思平、王鼐等,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最走红的女作家。

张爱玲的祖父是清末名宦张佩纶,祖母是晚清官职最显赫而且权重朝野的中堂大人李鸿章的千金小姐李菊藕。父亲是张佩纶与李菊藕所生的唯一的儿子张志沂,母亲是清末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之子黄宗炎和其妾所生的女儿黄素琼。

受家学影响,父亲沉迷古典文学,母亲则具有现代意识,20世纪20年代即抛夫别女到欧洲留学。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张爱玲游离于普通人和常规的生活轨道之外,贵族士大夫的文化素养在她身上留有深刻的印痕,又得以亲身感受新、旧生活方式的情趣。一方面在父亲的督促下熟读中国传统古诗古文尤其迷恋《红楼梦》,一方面听母亲读老舍的《二马》、看家中的《小说月报》,喜欢穆时英、张恨水、老舍、丁玲的创作。

张爱玲先后就读于上海教会中学和香港大学外文系,接受白话文及英文教育,同时接受了现代历史观念和文化观

念。于是,自幼年起,中国古典文学、五四新文学和西方文文学均对张爱玲产生同步影响。父母感情长期不和,张爱玲四岁时,母亲便抛弃她远去英国留学。

八岁时,父亲丢了官,全家从天津搬到了上海。这段日子是张爱玲少见的幸福时光。十岁时,父母离异。张爱玲开始了住校生活。

1934年,父亲再婚,张爱玲与后母关系不好,一次雨后母口角被父亲责打并拘禁半年。离开父亲后,她追随母亲生活,但情形并不尽如人意。贵族的血统,给了张爱玲先天的优越感,而不幸的童年给张爱玲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冲击着这种先天的优越感。童年的不幸和父爱、母爱的缺失也影响了张爱玲的性格。加上她的聪慧和才华,使得她过分早熟,恍然看透世间一切情爱的繁华,并养成了她沉默,孤独,冷淡而不合流的性格。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考试。后因战乱迫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攻占香港,时为大学三年级学生的张爱玲返回上海,并开始为外文报刊栏目撰写一些介绍国内文化生活的文章,如剧评影评、服装介绍等。

1943年是她奇迹般浮现文坛的一年,23岁的张爱玲在周瘦鹃先生主持的《紫罗兰》杂志上发表处女作《沈香屑:第一炉香》、《沈香屑:第二炉香》,开始受到文坛关注。紧

接着,自1943年至1945年短短三年间,张爱玲相继发表了《茉莉香片》、《倾城之恋》、《金锁记》、《流言》、《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不小的震动。尤其是1944年小说集《传奇》出版,备受文学界和评论界瞩目。

1945年出版的《流言》更显示了她散文创作的才能和成绩。1945年,其自编的《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把张爱玲的创作视野扩展到戏剧领域。这是张爱玲创作力最为旺盛、成果最为显著的时期。就在这一时期,张爱玲结识了她第一个丈夫胡兰成,胡当时是大汉奸汪精卫政府宣传部次长。

这一年是1944年2月,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

胡兰成是浙江嵊县胡村人,生于1905年。从小家贫,吃过很多苦,赤手空拳拼天下。他原有个发妻玉凤,在玉凤过世之时,胡兰成借贷以葬妻魂,却四处碰壁,历经艰辛。

与张爱玲相识时的胡兰成,已在汪伪政府中任职,正在南京养病。当他收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第十一期,读到《封锁》的时候,喜不自胜。文人与文人之间的那种惺惺相惜,使他对作者张爱玲充满了好奇。于是他立即写了一封信给苏青,对张爱玲的小说大加赞许,并表示极愿与作者相识,很快,他们恋爱了。

张爱玲从小缺乏父爱,便容易对大龄男性产生特别的感情,所以,年龄问题也不是障碍。于是,她倾尽自己的全部感情,就这样在世人诧异的眼光中与胡兰成相爱了。爱得那

样投入,那样超凡脱俗。

1944年8月,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与他离婚。这给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一个升华的机会——结婚。他们就这样结婚了,没有法律程序,只有一纸婚书为凭。

这一段时间,也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的黄金时期。胡兰成对她的写作是有帮助的,两人常一起讨论文学话题。但这样的幸福时光并没有延续太久。1944年11月,胡兰成离开上海去了武汉,很快又迷上了一个年轻貌美的护士,17岁的小周。

张爱玲为这段恋情付出了全部情感,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也不管他汉奸的身份。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如昔,全力捕捉汉奸,为此胡兰成潜逃到温州。1945年,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曾千里迢迢觅去看他,然而这时的胡兰成已经和大其两岁的范秀美在一起,这深深刺透了张爱玲的心。

1947年张爱玲与胡兰成分手。

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及至最后的分手,都堪称是一场“传奇”。

1948年张爱玲以梁京为笔名在上海《亦报》连载《十八春》(后改名“半生缘”)

解放初期,张爱玲于1950年七月参加上海第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由于其思想与时代发展的主潮有较大的悬

殊,她于1952移居香港,就职于香港美国新闻处,这时期写过电影剧本《小儿女》《南北喜相逢》。翻译过《老人与海》《爱默森选集》等。

1954年《秧歌》《赤地之恋》在《今日世界》连载,后在香港出版英文版及中文版。

1955离港赴美,结识美籍剧作家赖雅(Ferdinanal Reyher),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当时赖雅65岁,张爱玲38岁,他们也曾享有过一段短暂的清静而平和的家庭生活。但是年老多病的赖雅也带给了她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重负,张爱玲与赖雅的婚姻持续了十一年。

其后,张爱玲曾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写《南北一家亲》等六个电影剧本,并完成《怨女》、《半生缘》等小说。1967赖雅去世,从此张爱玲再也没有结过婚。

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此后致力于翻译及考证工作,曾在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研究所从事《红楼梦》研究。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逝世于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五岁。一代才女离开这个世界时身边没有亲友,没有熟人,甚至连一个生人也没有。好几天后,公寓管理员觉得不对劲,这才发现……那天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 。

9月19日朋友遵照张爱玲遗愿,将遗体在洛杉矶惠捷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并把骨灰撒在太平洋。

张爱玲的逝世使她的名字在文坛上再一次复苏。这位沉

没了多年的作家一夜间又浮水了水面,全球又一次掀起一股张爱玲热,并且经久不衰。

张爱玲7岁尝试小说创作,14岁写了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摩登红楼梦》,从 1943年起,她先后写了《沉香屑:第一炉香》、《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二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封锁》、《琉璃瓦》、《连环套》、《年青的时候》、《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44年结集出版《传奇》小说集和《流言》散文集。此后,创作量逐渐减少。显然,作为张爱玲一生中最有光彩、创作成就最高时期是“乱世”的上海,沦陷期的上海。

第二节《传奇》

《传奇》是张爱玲解放前唯一的小说集,也代表了她的最高成就,一经发表便轰动了当时的上海文坛。1944年结集出版《传奇》时她阐释说:“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的生活里寻找传奇。”对张爱玲来说,她着重刻划的是世俗中的“凡人”。

《传奇》的总主题就是对中西文化撞击中人性歧异与道德破产的剖析,作品所反映的大多数是上海中上阶层的生活以及抗战时期香港社会的情形。作者以一种十分冷静的态度,不动声色地讲着一个个遥远而古老的传奇,其内容侧重于性爱和亲情两方面。

张爱玲笔下的洋场社会乃是西方现代文明和东方最古旧最腐朽的封建文化结合的畸形产物。与五四时期大多数女

作家所表现的婚姻、爱情、母爱的主题相反,张爱玲所表现的是人性中丑恶卑劣的一面,她的所有作品似乎都在告诉人们,人间无爱,至多有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她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是现代人的疲惫感、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夫妻关系的虚伪以及不负责任的婚外情调,甚至于疯狂的性报复和乱伦关系,从而反映了在旧的传统观念己经衰亡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确立的特定时期内商业社会生活圈内那种普遍的迷惘、失落与疯狂。

《沉香屑:第一炉香》描写纯真少女葛薇龙在金钱的引诱下心甘情愿地成为洋场社会的奴隶,客观上看是为了求得“饮食”不得已而为之,但实际上它告诉我们黄金的光圈已经涂抹掉了温文尔雅的东方文化色彩,好吃好穿好玩已经成为这些“普通女孩子所憧憬着的一切”。

作品中的香港富孀梁太太对付男人很有一套,她周济从上海来的生活贫困的外甥女葛薇龙,实际上是以她为诱饵把一帮纨绔子弟吸引到自己身边。幼稚而多情的葛薇龙被洋场少年乔琪乔欺骗后寻死觅活,于是梁太太开始向她传授对付男人之道,终于使她成了一名交际花,为豪华奢侈的生活而出卖自己。作者把一个贫穷少女在金钱腐蚀下堕落的过程客观冷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茉莉香片》写一个出身旧家庭的青年的变态心理与行为。20多岁的聂传庆是个“恋母狂”,被他暴富的父亲和狠毒的后母“管教”得成了精神残废,他自私又自卑,性格脆

弱近于女性。抗战后一家人到了香港,在大学里认识了女同学言丹朱。一个偶然机会聂传庆得知言丹朱的父亲言子夜是亡母生前唯一爱过的男人,于是就疑心自已是言子夜的血脉,还固执地认为如果当初言子夜娶了自已的母亲,他便可以取代言丹朱的位置,是她霸占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父亲。于是当一次在课堂上受到言子夜斥责后,他对言丹朱的爱变成了恨,嫉妒和变态心理促使他对自己爱过的女友进行疯狂的报复,不断拆磨虐待她,甚至对她施于拳脚,以此来显示他的男子气。聂传庆的性格是阴郁变态的,他生活不幸,想要找回对祖宗渊源的失落感却又迷失了方向,表现了一种被时代社会抛弃的恐慌与不安。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之作,它描写具有东方情调的女性白流苏和洋场阔少范柳原的恋爱纠葛,委婉传达出中西文化挤压下人性的无可依附。题名显然来自“倾城倾国”的寓意。《汉书·外戚列传》载李延年歌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女子貌美之因引起君主不计功利得失、不惜牺牲一切而…倾城倾国?之果,是这一标题表层所负载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信息,所跳动的是一个爱情传奇的精灵。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却恰恰是对这一表层故事的文化逻辑的消解。

张爱玲所写的并非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浪漫爱情故事,而是写了情场上的种种交易和道德的沦丧,表现了不同文化

背景下人性的畸异。28岁的上海少妇白流芳出身于诗书之家,有浓郁的东方女性情调,与丈夫离异七八年,住在娘家。她的兄长吃喝嫖赌,早视她为不祥之物欲赶走她,世态的炎凉使她产生了孤傲偏执的心理。

在一次相亲舞会上,她认识了为妹妹介绍的对象,32岁的华侨子弟范柳原,两人相悦相恋,继而随柳原去了香港。但她很快发现柳原还有别的女人,他之倾慕于自已无非是认为她是一个具有东方情调的“真正的中国女人”,并不想与她结婚。开始白流苏处于东方女性的矜持不愿当情妇,想有个正当名份,但此时的她已无颜再回上海去面对妹妹与家人,无奈一步步成了范柳原的情妇。

正当范柳原要抛下她到英国经商时,香港沦陷,在一场城池倾覆的大动荡中,他们终于结合了。作品的最后说:“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子,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香港的沧陷成全了她,但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白流苏终于如愿以偿,但是看似圆满的结局却给人一种凄清、冷峻、甚至残忍的感觉。

小说《封锁》讲的是沦陷区上海常出现的现象,警笛一鸣,行驶的电车停了下来,进入一种非常状态。电车里的乘客随即陷入了“可怕的空虚”。在这时候,一切文明社会的面具都被摘下了:吴翠远是一个25岁的单纯的姑娘,是一所大学

里的英语助教,“在家里她是一个好女儿,在学校里她是一个好学生”。吕宗桢,35岁,是一名会计师,“他是孩子的父亲,他是家长,他是车上的搭客,他是店里的主顾,他是市民”,也“只是一个单纯的男子”。在这个封锁的电车里,他们恋爱了。翠远原属于吕宗桢素“不怎么喜欢”的那种女人,“白倒是白的,像挤出来的牙膏。她的整个的人像挤出来的牙膏,没有款式”。偶然和翠远交谈了几句,便被她的纯真吸引,为她肯定自己是一个男人而欣喜,因而重新发现了自己,断定“翠远是一个可爱的女人——白、稀薄、温热,像冬天里你自己嘴里呵出来的一口气……她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她什么都懂,什么都宽宥你”。为了她,宗桢“打算重新结婚”。翠远也想背叛家里“那些一尘不染的好人”,要这个“不很诚实,也不很聪明,但是一个真的人!”在文明被截断了的框架中,价值观发生了逆转。然而,解除封锁的铃声再度响起时,电车又开始当当当往前开了,“宗桢突然站起身来,挤到人丛中,不见了。……对于她,他等于死了。”“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整个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张爱玲以“电车”为道具,写出“文明世界被封锁,人的心灵就会被解放;一旦封锁解除,心灵又会被封锁”。“张爱玲在《封锁》中出色地表现了在现实世界中,人们身不由己、进退维谷的存在状态”。

《红玫瑰与白玫瑰》讲述留洋回来的振保在一家外商公司谋了个高职。为了交通方便,他租了老同学王士洪的屋子。

振保留学期间,有一个叫玫瑰的初恋情人。他曾因拒绝过玫瑰的而获取了"柳下惠"的好名声。王士洪有一位风情万种的太太,她总令振保想入非非。有一次,士洪去新加坡做生意了,经过几番灵与肉的斗争,在一个乍暖还寒的雨日,振保被这位叫娇蕊的太太"囚住"了。当她提出把真相告诉了王士洪时,振保病倒了。在病房,振保把真实的一面告诉了娇蕊--他不想为此情而承受太多责难。娇蕊从此走出了他的生命。在母亲撮合下,振保娶了身材单薄、静如止水的孟烟鹂。新娘给人的感觉只是笼统的白净,无法唤起振保的情欲。

振保开始在外边嫖妓。可是有一天,他竟发现了他的白玫瑰烟鹂,居然和一个形象猬狎的裁缝关系暧昧。从此,振保在外边公开玩女人,一味地放浪形骸起来。有一天,他在公共汽车上巧遇了他生命中的"红玫瑰"娇蕊,她已是一种中年人的俗艳了。岁月无情,花开花落,在泪光中,振保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已是一种现实中的幻影。

作品一开头便写道:“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按照男性的理想,被男性一手塑造的…纯洁?女人,对男人来说是乏味的。一旦她仿效男性,从纯白变

为…鲜红?,又会给予男性致命的打击”。描写男人的劣根性,没有比这篇小说更深刻了。

《创世纪》中张爱玲着重描写了两位女人,一位是潆珠,一位是紫薇。潆珠是一个自卑的女人,长得不怎么好看,因为营养不良身形也不好看,也没钱打扮自己,在药房工作,她遇到了耀求,和他展开了一场自己并不自信的恋爱。耀求家境富裕,长得潇洒倜傥,是任何女人心中理想的结婚对象,这种男人会看上潆珠什么呢?耀求只不过是被潆珠的传统和矜持吸引罢了,当耀求对潆珠的新鲜感消失后,耀求会毫不同情的抛弃潆珠。在文中也写明了耀求确实是一个浪荡公子,同别的女人同居还有了孩子。潆珠很愿意让耀求带她逃出家里的牢笼的,但这一切是奢望,她很清楚自己没那个资本,虽然不想接受,但却不得不面对现实,因此潆珠和耀求的恋情最终只可能是结束。

紫薇是一个霸道的女人,因为出身显赫,连她的公公也要敬她三分,她的丈夫更是畏惧她,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却也有着苍凉无奈的一面,因为她的家庭也是不把女人当做人看的,她永远也记得那句如果被追兵追到首先把女孩杀了,免得做出丢人现眼的事。就像紫薇这种出身的女人也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她明明已经被这种不公平的制度和礼教压制变得不幸了,可她却变态的继续用这一套压制她的媳妇、孙女。这确实是让人感到可悲的。

张爱玲在《创世纪》告诉我们,在吃人的制度下,不管你是何种的出身,同样的都会遭受压抑而不幸。

此外《琉璃瓦》写小康之家的姚先生利用女儿的婚姻攀附上等人,把女儿当商品出卖,在这里,支配着婚姻的是财产和金钱,与爱情毫无关系。

《心经》描写女主人公许小寒和她父亲之间的一种畸形的性爱关系。这些作品都在向人们展示殖民化的大都市的疯狂与堕落,把那个变态的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无论男性或女性,张爱玲总是站在世俗的立场,来讲述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笼罩着灰色黯淡的色彩,小说中的人物过着“不明不白、猥琐、难堪、失面子的屈服”。(《〈传奇〉再版序》)

张爱玲小说在艺术上独具魅力,她生在书香世家,从小特别喜爱古典小说尤其是《红楼梦》,同时又受到良好的西洋文学的教育。这样使得她的作品在艺术上既有传统文学的影响又成功借鉴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表现技巧,不仅拓宽了现代文学的题材领域而且丰富了其表现手法。

一、张爱玲小说在结构上深受中国古代小说影响,她往往从说书人的角度来叙述,使作者与读者间有一种明显的距离感,如《沉香屑》就用了这种全观叙事方式。作品开头说:“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驳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讲完了”。这个讲故事的人完全退到了故事以外,用古代说书人的方式而又排除了传统小说劝善惩恶的道德说教,仿佛在不动声色地讲着一个个古老而遥远的传奇。

在这结构下,张爱玲还注重了首尾照应,如《金锁记》开头是在苍凉的月光中两个丫头在谈论曹七巧的事,接着作

者讲了一个完整而苍凉的故事,最后七巧在苍凉的月光下回忆着自已的过去而结束,这样的情节结构一气呵成,整体性强,使得整部作品故事情节生动,传奇味浓,无不给读者以深深的吸引。

二,张爱玲小说塑造了一批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她的小说虽然在叙事摸式上是传统的,而人物则是地道的有现代思维和现代情感的今人,且写出了这些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象曹七巧那样的形象在现代文学女性人物中恐怕只有蘩漪和莎菲可以与之比美。

《传奇》中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正面或反面人物。张爱玲说过:她的人物大多数是不彻底的人,没有大奸大雄,有的只是那种“不明不白、猥琐、难堪、失面子的屈服”。这些人物性格的描绘反映了旧的己经衰落而新的尚未建立起来

这种特定环境中人们的一种普遍恐慌与不安。为写出人物的复杂性,作者的心理刻划相当细腻,如《沉香屑》中葛薇龙被骗后进退两难的复杂心态就写得相当真实。再如《金锁记》里七巧一方面迫害自巳的女儿,但有时也感到对不起她,可最后自私变态的报复心还是压倒了母性,把一个疯狂的女人写得栩栩如生。作者还常用对比手法来展人物的复杂性,有人物之间的对比,如《莱莉香片》中聂传庆与言丹朱对立性格的描绘;有的是用自身性格的参差对照来表现,《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出身高贵、留过洋、有地位、脾气也好,从外部看是个标准的好人,可背地里他却无恶不作:玩

妓女、骗朋友、虐待妻子,是个荒淫无耻之徒,他有时干了罪恶勾当也会有犯罪感,最后还是无法改邪归正,充分揭示了这个洋场畸形人物的复杂心理。

三、张爱玲小说运用了许多西洋文学的表现技巧,尤其是快节奏的跳跃手法用得较好。《金锁记》写30年时光怎样把一个标致的少女变成一个刁钻古怪的老太婆,作者只选择了几件事就概括了七巧的一生,其中对七巧从二少奶奶变成寡妇一节写得很传神:风从窗里进来,七巧正从镜子里看一幅山水画屏,看久了便产生一种晕船的感觉,待到再定睛看时,这画屏竟换了一张丈夫的遗像,镜中的人也老了10年。这种类似电影剪辑手法的描写,跳跃性强,表现了七巧在姜家沉滞枯槁的10年生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张爱玲小说还善于捕捉新奇的意象,《传奇》中不少作品写到月亮,表现了不同的意象。《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幻梦中的月亮象灰色的龙;《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人剪下的指甲象小红月亮;《金锁记》里首尾照应的铜黄色的月光等等。一些较具体的东西在张爱玲笔下可以变成抽象的意境,《华丽缘》中写一个乡村老太婆“脸上是一种风干了的红笑”;《中国的日夜》中兰布衫的颜色是“国色”。这些描写亦真亦幻,给人以强烈的色彩感和深层蕴含。

四、张爱玲小说文笔华丽稚致,比喻精巧,并采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具有古色古香的韵味,其叙述的语言多受古典小说影响,对家庭琐事,闺阁生活写得细

致精巧,颇似《红楼梦》风格。如爱写丫头对主人的议论,喜欢用“某某道”而不用“某某说”,对话具有连续性而少有描述性过渡等等。其次,比喻用得多而新奇,如《鸿鸾喜》中的新娘子的脸绷紧“象一张新铺好的床”,而当这张脸忧愁时又象“有人一屁股在床上坐下”。《等》中医生的“阔大的狮子脸,短粗的颈与头象是胖人的膝益。”这些比喻有出奇制胜的表现力。

张爱玲十分重视象征手法的运用,且较深刻,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用红玫瑰代替热烈的情妇,白玫瑰代替圣洁的妻子,既新奇又反映了事物的本质。《金锁记》中用“金锁”象征着金钱象一条枷锁束缚了女主人公的一生,类似的象征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又较含蓄,且有较强的哲理性,这也许正是张爱玲小说在过了半个多世纪以后仍有独特感染力的原因所在。

第三节《金锁记》

《金锁记》写于1943年,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

历程,最能体现她的创作倾向。夏志清称七巧是“把自己锁在黄金的枷锁里的女人”,作品具体而深刻地表现了在金钱与利害关系的支配下母性的堕落与丧失。

在文学史上,母爱、亲情是历代作家赞美不绝的主题,即使在少数作品中表现了母性中丑恶的一面,这种丑恶也多半集中在“后母”的身上。张爱玲却另辟溪径,讲述了一个

母亲对自已亲生儿女迫害摧残的传奇故事,从而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生活环境怎样把一个原本有着温情性格的正常女人变成一个阴鸷狠毒的“吃人者”。

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强烈的占有欲,疯狂的报复心是她的基本性格特征。她是一个麻油店老板的女儿,和所有少女一样,曹七巧也有过纯洁的心灵和美好的愿望,然而,由于父兄自私贪财,把她嫁给了虽有钱有门弟却是个残废的男人。

自从到姜家,七巧就象被关进了囚笼,整天陪着一个近于死人的丈夫,由于门弟的悬殊,她还要忍受着叔伯妯娌间的鄙夷,她唯有处处防范算计,用一种放肆、尖刻、泼辣的嘲骂来维护自己“二少奶奶的地位。因为缺少正常的夫妻生活,在情欲上受到压抑,七巧也勾引过三少爷姜季泽,但这个风流倜傥拈花惹草的纨绔子弟虽然荒唐,却对嫂子严守礼教。在长期死一般的生活中,七巧逐渐失去了正常女人的心理,一步步走向变态,这是她的被食。

七巧付出了十年的青春,终于熬死了丈夫和婆婆,获得独立地位,分财产时她撒泼耍横,使自己如愿以偿。这时候她感到自已成了金钱的主人,为这钱,她忍受了种种磨难与痛苦,为这钱,她扑灭了自己的情欲死心踏地服侍一个残废人,她用十年的青春和眼泪换来一笔“死钱”,同时也把自已变成了金钱的奴隶,这是一种多么阴郁而畸形的人生啊。正如张爱玲所说:“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这是曹七巧

的自食。

畸形的生活方式及变态的心理使得曹七巧下决心疯狂的报复一切人,这种报复已变成了一种潜意识。她嫉妒人间一切爱情与幸福,包括自己的亲生儿女。儿子长白在她的威虐下性格软弱近于女性,当他开始寻花问柳时,为栓住他,七巧为他娶了妻,却又时常将儿子留在自己屋里整夜抽鸦片,让儿媳独守空房,并经常当面羞辱嘲弄儿媳,把自己当年的痛苦转嫁到她身上,使她忧郁而死。

在七巧的一再阻挠下,女儿长安被耽误到30岁还未出嫁,好不容易才与从德国回来的39岁的童世舫谈上恋爱,长安对这桩婚事很在意,为此她戒了鸦片,处处小心,可母亲却一面骂她:“多半是生米做成了熟饭,火烧眉毛,等不及了要过门,不要脸”。一边用造谣污蔑的方式硬折开了长安和童世舫,令人毛骨悚然。

冷静地看,曹七巧并非仇视自已的亲生骨肉,蓄意破坏子女的幸福,而是强烈的嫉妒心使她变态发疯。她没有过幸福也不许任何人有幸福,即使是自己的儿女也不例外,畸形的生活经历使曹七巧由被食者最终变成了一个食人者。张爱玲以独特的目光与审美形式,塑造了曹七巧这个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母亲形象,其悲剧力量令人心颤。

《金锁记》的艺术特征

1、新颖别致的意象营构

《金锁记》以月亮始,以月亮终,把月亮这一意象发展到了顶峰。这篇小说里,月亮统领全部的其余意象,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深刻性。全篇九处写到月亮,有些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有些则浓墨重彩,精雕细琢。

月亮的意象在小说的结尾重又出现,有始有终,成为贯穿全篇的主题意象,强调了悲剧的深刻性和一贯性、彻底性。小说情节的关键时刻、人物命运的重要关头,月亮的意象都会出现,与人物同喜同悲,这绝非是作者的无意之笔,而是她的刻意营造。她对于意象的选择往往以表现人物心理为依托,同时,这些意象也暗示了作品中的叙述视角,同一意象的不同转换间接构成叙述中的不同层面,充满了象征意味。

2.介乎新旧雅俗之间的语言风格

首先,模仿、借鉴《红楼梦》、《金瓶梅》等古典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古典借用,造成陌生化效果。

第二,追求中国旧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的不同情调的调和。

她涉猎借鉴现代中国的通俗文学作品,以及具有通俗意味的新文学作品的同时,融入了外来小说技巧和现代派的手法,其小说中的主题、意象和象征,都是古典小说或通俗文学无法拘限的。

附《金锁记》梗概

麻油店老板的女儿曹七巧,5年前嫁到了上海官宦之家姜

公馆,她的丈夫,这家的二少爷是个害骨痨病的残废人,整天躺在床上,有钱有势的人家不肯把女儿送到这样的火坑,七巧家门弟低,她哥哥想利用妹妹攀高枝,便把她嫁到了姜家。

从出嫁之日起,七巧就心怀不满,她看不起丈夫,在家中指桑骂槐,性情日渐暴躁,虽生有两个弱小的孩子,但她年轻的生命仍时时躁动不安。由于烦闷,她陪丈夫抽大烟,自已也上了瘾。她还勾引过丈夫的弟弟姜季泽,可是这个一向风流倜傥,不务正业,在外拈花惹草,对丫头动手动脚的三少爷唯独对七巧严守叔嫂之防。一次七巧伸手摸他的腿,季泽只是捏了一下她的脚便起身要走,并说:“你不怕人,我还怕人呢,也得给二哥留点面子。”

七巧过了十年死寂一般的生活,十年后,丈夫和婆婆都死了,七巧的苦熬到了头。分家时,她大闹一场分到了家产,搬出老宅,带着儿女另租了房子。这时的七巧象是变了一个人,十年来不断的等待与失望,防犯和算计,她早已把自巳套在了金枷锁里,她看重的只是自已的财产,无论真假爱情都不能接受了,所以当她想过的三少爷来找她时被赶了出去。

七巧的一对儿女是在她的淫威下长大的,儿子长白是个弱者,对母亲唯唯诺诺,一切听从母亲安排,养成一身恶习。为了约束他,七巧为他娶了媳妇,但七巧从未得过婚姻幸福,所以这时她开始剥夺儿子的幸福,折磨儿媳。她先是千方百

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和传奇作品

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和传奇作品 秦安县位峰初级中学刘弘 〔内容摘要〕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作家,她的才情、她的天份,都是一个不可仿造的奇迹。她的人生如同一团谜、一片雾;她的作品如同废墟上怒放的一丛罂粟花。她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横空出世,誉颂八方,又在短短的几年后零落孤旅,大隐于世。本文从她显赫而缤纷的身世,绚烂而迷离的童年,摩登而梦魇的婚恋,沧桑而零落的人生,传奇而悲凉的作品几个方面进行粗浅的透视和解析,以管窥豹。 张爱玲,无论是生命现象还是传奇现象,都如同一场梦魇,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璀璨、留下辉煌、留下奇迹、也留下悲凉。 〔关键词〕张爱玲传奇人生传奇作品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曾经有一位红极一时的女才子,几乎在一夜之间,横空出世,成为当时文坛上最为夺目的新星。这颗耀眼的新星,虽然璀璨于瞬间,流星般一闪即逝,但那一瞬间的灿烂辉煌,却给群星灿烂的现代文坛留下了美丽而传奇般的身影。她就是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一个写过奇迹般作品的骄女,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丽人,她的代表作《传奇》、《流言》等,魅力无穷,欣赏者把它们与《红楼梦》、与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相提并论;而反对者,则因她的一段私情而不以为然,但都承认她的才情,她的天份,是不可仿造的一个奇迹;当她独自在美国隐士般谢世后,人们悲叹一个“王朝”的结束…… 张爱玲,这个传奇女性的名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用刀刻过的名字,任凭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这个名字都将伴随她奇丽而精美的佳作,流传永远,并愈来愈在岁月中流露出她丰厚而又瑰丽的艺术魅力。她如同一团谜,一片雾,一段生发于现代中国的人间传奇。读张爱玲,读她的生命之旅,灵魂独唱,能触摸到她生命的律动;读她的《传奇》,能领略一抹异彩而又瑰丽的晚霞、一曲悠长而又清绝的骊歌、一段朦胧而又神奇的梦魇…… 一、显赫而缤纷的身世 - 1 -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中文 04本函滨海点掌成龙 [摘要]: 张爱玲是上海最时髦,最前卫的文学才女,是漂泊不定的流浪者。张爱玲的生命在不断的放逐中越来越流离,一路不断跌落,这注定张爱玲的书写是一连串被压抑的历史。张爱玲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艳异女性,描写的女性人物都生活在病态社会里,这样笔下的女体形像是丰满的,她不但丰富了女性书写体,更丰富了女性美学,是女性书写体中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关鍵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虚无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中国女性文学,响应“个性解放”口号,多是激进而亢奋的,塑造的多是从旧的封建牢笼里脱身而出的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或追求婚姻自主,或崇尚爱情至上,或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非常鲜明地印着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烙印。然而在40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孤岛,张爱玲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内囿的女性世界。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相比,它显得阴暗和晦涩。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历经多少世代,却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牢里。她们全然没有为时代气息所掀起的骚动和憧憬。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她们各具不同时代所赋予的色彩,间或也有受过西洋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坦然地,无所困惑地接受现代文明的馈赠,或做职业女性,交际花;或跳舞,谈西式恋爱,但是她们与左翼作家笔下新女性不同,大多只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她们大都是生长于旧家庭,生活于行将破灭或已经破落的书香门第,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意识型态之中卑微可怜而平风庸俗的小角色。在她们的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在她们身上,总一样弥漫着一种阴暗的气息,整个心态和生存状态都充满了鬼魅之气,她们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抽泣,她们“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1],依赖男人成为她们表达自立的方式,自尊成为自卑外化的表象。刚刚过去不久的火热时代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革。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控制,仍旧只属于生活在阴暗中的女奴。正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谈到的,“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2]她们全被一只巨手扼制着,这只巨手来自代代相传的封建传统意识,来自女性生生世世因袭的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 象进行社会反思。 读张爱玲的任何一篇小说,我都可以理解为何说她不是一名普通的女子。她用漫不经心的笔触刻画出一个个或含泪或泣血或可怜或可恨的女性形象;她用瘦弱的指尖轻轻挑起千年来蒙在家庭、婚姻、爱情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就让人看到触目惊心的真实,她把笔端伸向上帝看不到的地方,伸向太阳照不到的黑暗的角落;让那些华美袍上的虱子赤裸裸的暴露给世人面前。 一个个可悲的女性,一个个吃人的女性,一个个可怜的女性活灵活现的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为她们颤动,让读者为她们伤悲。因此张爱玲小说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她所反映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不在于她的语言有多华丽;而仅仅在于她所刻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与大多数作家所描写的女性有太大的差别,她们以独特悲凉和屈辱震撼着读者,张爱玲也因此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坛上折射出熠熠光辉。 一、人物形象具有的自传色彩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① 我们先来看一下她的出身:祖父是清朝的大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外公则是天津提督,可谓是出身显赫,属于贵族后裔了;但张

爱玲出生时已经是家道中落,父亲吸烟土、逛妓院、养姨太太,幼时的张爱玲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直至父母离婚。张爱玲幼时没有家庭的温暖,封建大家庭中的尔虞我诈,在她内心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尽管在创作中一举成名,在文坛上响当当,但是张爱玲的婚姻如同她的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是不幸福的。一九九四年在张爱玲创作的顶峰时期,她与汪伪宣传部次长,伪《中华日报》总主笔胡兰成签订婚约,但这次婚姻让张爱玲受到很大打击,因为它只维持两年。晚年的张爱玲孤独落莫生活着,最终客死异乡。纵观张爱玲的众多著作,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她悲观敏感独特的性格,作品中的男性大多玩世不恭,抽鸦片,逛窑子;作品中的女性无一不是以悲剧结束,这不能不说是由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影响的,“总之,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 ②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无限的惨伤。” 她的作品大多以沪港两地为背景,事实上张爱玲是出生在上海的,又长期生活在香港。读书期间,她亲身经历了港岛被围,抵抗及沦陷的全过程。而她在《倾城之恋》中描写“炮火却逐渐猛烈了,邻近的高射炮成为飞机汪意的焦点,飞机营营的在顶上盘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写出当时战争的真实与紧张。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经发表,就引起读者的哄动,书中的女性葛薇龙是一个寄居在姑妈家被诱惑而论为交际花的女性。无独有偶,张爱玲也因战争而中断学业,因此同她姑母住在一幢西式公寓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很多女性是家道中落的名门淑女,而张爱玲用不厌其繁的笔墨描写了大家族的种种陈设丫头佣人及大家族的

传奇 张爱玲人物传记

中国传媒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编码091033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 题目传奇——张爱玲人物传记 学生姓名海楠 学号201209113014 班级12级汉语言文学 学生所属学院文学院 任课教师刘洪妹 教师所属学院文学院 成绩

传奇 ———张爱玲人物传记她在地毯上躺下来,闭上眼,觉得自己好像整个人躺在海面上,那漂浮的云里写着她的寒香冷艳,而温柔的浪托着她的冰清玉洁。她累了,要睡着了。天光在她脸上移动,而姑姑公寓的电梯咕咚一响,她骤然惊醒,睁着眼,谁来了?她没换好衣服,要躲起来。她看见小时候的自己躲进母亲那一口大箱子,藏在里面。一声温柔的呼唤飘来,是母亲的声音:“小瑛!”看到母亲盈盈的笑脸,她在这一刻觉得自己忽然变得好小、好小,还是那个八岁时捧着《红楼梦》痴读、等待母亲回国的小瑛,她对着半空里轻轻说:妈妈,我来了。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尸体在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被发现,她死得相当安静,仿佛只是睡着了。这是一个安详的世界,太阳灯还开着,电视机却是关着的。张爱玲躺在房间里惟一的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头发修剪得很短,手脚自然平放着,神态安详,头朝着门,脸向外,眼和嘴都闭着。她身穿赭红色旗袍——她平生最爱的旗袍,身上没有盖任何东西,身下垫着一张蓝色的毯子。她合上了眼,神态安详,只是出奇地瘦。她走了,走得平静,有尊严..... 张爱玲写道“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虽然一个曾经无限风光的生命以一种凄凉的方式凋零,三十年前的苍凉已经随风而逝,可是,传奇未完。 张爱玲的传奇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谱写,似乎她的降生就是为了给这烦闷的世界增添一抹神秘与期待。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则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但在张爱玲诞生的时候,她的大家庭故事已经像《红楼梦》一样演到了最后一回。父亲是一个封建遗少,性格乖戾暴虐,母亲是曾经出洋留学的新式女子。3岁时张爱玲随父母生活在天津,有一个短暂的幸福童年。受父亲风雅能文的影响,张爱玲从小就会背唐诗,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同时也受母亲向往西方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西洋化的。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不但冲出了家庭的牢笼,而且与姑姑一起出洋留学,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还要承受旧家庭的污浊(详见《私语》)。 有一次,张爱玲擅自到生母家住了几天,回来竟遭到继母的责打,然而继母却诬陷张爱玲打她,父亲发疯似地毒打张爱玲,“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张爱玲被父亲关在

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答疑

爱玲的《传奇》与“爱玲热”答疑 问:关于爱玲的生平主要应掌握什么? 答:可以重点掌握以下6个方面: (1)关于她的家庭。她生于,原名英。祖父佩纶是清末的著名大臣,祖母是鸿章之女。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是新式女性。3岁时随父母生活在天津,并开始爬在母亲床上跟着母亲背诵唐诗。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与姑姑一起出洋。后因姨太太打父亲,被族人赶走。 (2)关于她的少年时代。她1926年(6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还写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名为《快乐村》。1927年(7岁)随家回到,不久,母亲回国。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她自己曾大言不惭地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后来,爱玲笔下的女人都是怕穷的,为了不过穷日子,在当时女性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婚姻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式和目标。)1929年(9岁)入小学,报名时母亲一时踌躇,觉得“英”不够响亮,“胡乱译两个字”,取名“爱玲”。后来,她在《必也正名乎》一文中说:“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换一个……”其原因就在于对母亲送她上学的珍贵回忆。跟着母亲读老舍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二马》,并从此喜欢上老舍的小说。后父母协议离婚,父亲再娶,母亲再次出洋。父亲和后母都吸鸦片,家里总是云雾弥漫。1931年(11岁)秋,入圣玛利亚女子中学,住校,很少回家。时有习作(包括中文和英文)刊载于学校的校刊《凤藻》上,并不时有读书评论等文章见于校外的《国光》等报刊杂志。1934年(14岁)曾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写过小说《摩登红楼梦》。1937年(17岁)夏天毕业,母亲再次回国。向父亲提出留要求,遭拒绝,后母借此冲爱玲冲突,父亲发威将爱玲禁闭在家中,病在床上几乎丧命,姑姑来劝也被打伤。后逃到母亲家中,不久弟弟也跟着逃出,被母亲劝回。1938年(18岁)考取英国伦敦大学,因战事未能前往。 (3)关于她的初露头角。1939年(19岁)秋,改入大学文学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散文)。1942年(22岁),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大学停办,未能毕业,与终生好友炎樱同船返回。后报考圣约翰大学,却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开始为《泰吾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4)关于她的一鸣惊人。1943年(23岁,与禺10年前“一鸣惊人”时同岁),开始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各种类型的刊物上大量发表小说和散文。1943-1944年,是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年份。1943年,她在周瘦娟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后,一发而不可收,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她创作和发表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包括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1943年4月)、《沉香屑:第二炉香》(1943年5月)、《茉莉香片》(1943年6月)、《心经》(1943年7月)、《封锁》(1943年8月)、《倾城之恋》(1943年9月)《金锁记》(1943年10月)、《琉璃瓦》(1943年10月)、《年青的时候》(1944年1月)、《花凋》(1944年2月)、《鸿鸾禧》(1944年5月)、《红玫瑰与白玫瑰》(1944年6月)、《桂花蒸阿小悲秋》(1944年9月)、《等》(1944年11月),以及散文《到底是人》、《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公寓生活记趣》、《烬余录》、《谈女人》、《论写作》、《有女同车》、《自己的文章》、《私语》、《谈画》、《谈音乐》等。1944年5

张爱玲简介及所有文学作品(小说)汇总

作者简介: 她是谁,她就是张爱玲,一个写出传奇,自己也成为传奇的传奇女子,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传奇人生。 她曾经在中国没有名气,那不是因为她的作品不好,而是因为她时运不好,她错嫁了个汗奸,引起了一片骂名,理所当然,在上个世纪的部分又红又专的年代里,她是不敢被提起的。 但是金子总是是闪光,而时间与历史如大浪淘沙,事过境迁,还是给张爱玲在中国文学的前几把交椅上留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我也是没有理由地喜欢张爱玲,因为我正好住在上海,恰好对上海的历史充满兴趣,而她恰好用优美的文字对当时做了记录,捧书,在张的文字营造的语境中,我仿佛回到了40年代,回到了那个纷繁复杂的人世间,而她,就如同是我隔壁的那个女子,那个高贵而典雅的女子。 目录 ├─1、全五卷 第1卷 │第2卷 │第3卷 │第4卷 │第5卷 │ ├─2、长篇 连环套 │小艾 │怨女 十八春 │ ├─3、散文 红楼梦魇 │张爱玲语录 │经典散文

银宫就学记 │卷首玉照”及其他│爱 │必也正名乎 │表姨细姨及其他│存稿 │打人 │到底是上海人 │道路以目 │更衣记 │公寓生活记趣 │姑姑语录 │关于《笑声泪痕》│借银灯 │烬余录 │论写作 │气短情长及其他│诗与胡说 │双声 │说胡萝卜 │私语 │谈吃与画饼充饥│谈画 │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 │谈女人 │谈跳舞 │谈音乐 │天才梦 │童言无忌 │忘不了的画 │我看苏青 │写什么 │炎樱语录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夜营的喇叭 │忆胡适之 │有几句话同读者说│有女同车 │雨伞下 │造人 │丈人的心 │中国的曰夜 │中国人的宗教

│自己的文章 │走!走到楼上去 │惘然记 │都市的人生 文章寸心 纷繁家事 女性风景 炎凉世态 艺苑一瞥 序跋及其它 《续集》自序 │《传奇》再版的话 │《多少恨》前言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 │《红楼梦魇》自序 │《太太万岁》题记 │《张爱玲小说集》自序 │《张看》自序 │《惘然记》序 │[附]苏青张爱玲对谈记 │读书报告四则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 │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 │ ├─4、中短篇 霸王别姬 │不幸的她 │沉香屑第二炉香 │沉香屑第一炉香 │创世纪 │等 │多少恨 │封锁 │桂花蒸阿小悲秋 │鸿鸾禧 │红玫瑰与白玫瑰 │花凋 │金锁记 │琉璃瓦 │留情 │年青的时候 │倾城之恋 │色。戒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 摘要:张爱玲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个惊艳了时光的存在,她的文字、她的旗袍似乎已经牢牢地嵌入了上海的一砖一瓦中,烙进了上海的肌理中。同时在她的文字中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本文将就《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例,进行一个大致的比较分析,以此来增进我们对于张爱玲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出身经历性格结局 “一座城市的覆灭,成就了一段无望的爱情。”有多少人因为这样一句话的吸引而去找到《倾城之恋》这本书来看?张爱玲将白流苏与范柳原这两个“自私的人”放到了香港这个繁荣与危机同在的城市,让“自私的女子”与“自私的男子”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城市里相互依靠却又相互利用,最后终于互诉衷肠、表白心意,成就了一段传奇,成为了许多男男女女的向往。 而在张爱玲的另一部作品《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的故事却让人不怎么喜欢。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爱上了一个男人,却偏偏嫁给了他病怏怏的哥哥,做了他的嫂嫂,整日里面对一群善于搬弄是非的妯娌,连丫头也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辱她。在这样的处境下,丈夫无法给与她庇佑,心上人也对她避之不及,娘家人只当她是全家的摇钱树,贪婪地频频伸手。于是之后的曹七巧变得相当厉害,斗败了妯娌,拽住了婆家的大权,主宰了儿子女儿的人生,报复了心上人的无情,将其他人的人生变得与自己一般痛苦。最后她的儿子恨她、女儿怨她,心上人远离她,所有的人都对她恭恭敬敬。于是,她成功地引起了读者的厌恶。 白流苏与曹七巧,同为女人,怎么就一个终得圆满,一个孤老终身呢? 流苏,一个听起来就比其他的七巧之类的名字要美得多的名字,出身世家,虽然家族早已败落,家中也是人丁旺盛,所以通晓人情世故,天真无邪却也不乏心机;曹七巧,麻油店老板的女儿,自小被派到柜台买油,接触到的是最最底层的老百姓,见识到的是最最平凡不过的家长里短,可以说是在人民内部成长起来的好孩子,拥有的是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真正天真质朴。两个人比较起来,似乎是自然成长起来的曹七巧更讨喜一些,“买油西施”,人们如是称呼。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二、说学情 透过考练,学生们在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当中呈现的情况是:大多数学生知道从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细节等正面描写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但是对小说中环境烘托、情节烘托、周围人物衬托等方面信息捕捉不够敏锐,另外,能理解形象特征,但语言概括不够准确,答题不够规范。 三、说学习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二)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对小说中的人物作出正确评价。 四、说学习重难点: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五、说学习方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不断更新的玄幻、言情小说,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复习旧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师生共同回顾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明确:(一)正面描写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2.神态描写 3.行动描写(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6.细节描写(二)侧面描写:(1)故事情节的烘托(2)周围人物的衬托(3)环境描写的烘托 四、探究“小说人物形象”题型的做题方法,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五、反思:我们解答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这类题,最大的失分原因是什么? 六、课堂小结:答题注意事项 七、作业布置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提供了有关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 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 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

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张爱玲在从贵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 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 (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家庭因素) 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文化因素) 3、上海沦陷以及战争经历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社会因素) (二)张爱玲作品中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1、插翅难飞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心灵扭曲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漂泊不定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红颜薄命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张爱玲创作的出发点及其笔下女性的特点。 (四)通过张爱玲创作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 业 论 文 题目: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班级:11级初教文甲班 姓名:陈丽 学号:20110133127 指导老师:岳小艾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1)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2) 1.被逼良为娼的——葛薇龙 (2)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3)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3)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4)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4)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4) 结语 (5) 参考文献 (5) 谢辞 (6)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班级:11级初教文甲班学号:20110133127 姓名:陈丽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金锁记》是张爱玲一部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金锁记》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曹七巧这个经典的形象。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

张爱玲传奇读后感

张爱玲传奇读后感 你如一朵开在云端的花,高傲的散发着淡淡的芬芳,高贵地灿烂绽放!你的一生,是脱俗的传奇,张爱玲的《传奇》阅读之后,有何感想? 有人说,她是中国最后一个贵族。 是啊,她自己也坦言,这辈子没为钱发过愁。正面来看,出身贵族血统,姑姑和母亲都留洋于法国和英国,这些,都该是富贵人家的小姐才敢追求的“新女性”生活。 然后呢,他父亲作为一个生活糜烂的落寞乡绅,抽x烟,逛窑子,再后来,她的母亲与她父亲离婚,分别过着各自的生活。父亲后来迎娶了一个妓x,因放荡不羁后被赶出家门,最后,娶了一个一样的烟鬼回家。后母,跟书中的一样,挑拨,侮辱,虐待。幸而母亲回国,她也有机会得到西式的教育。母亲由于独自生活,经济上也不太宽裕,让她选“要么嫁人,把该用来读书的钱用来穿衣打扮,不然,就花钱读书,将来做个自立的女人。”年仅16的她懂得了,要做一个独立的女人,大概首先得忘记自己是女人。她本名张瑛,入学时母亲嫌她的名字太土,故改名为,张爱玲。 若提及张爱玲,不得不提到她生命中与胡兰成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最起码在张爱玲心中是刻骨铭心的。 初见 是曹植与洛水女神的相会: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是贾宝玉初见林黛玉: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今日只做远别重逢? 她,已作出决定。 爱,是砰然心碎。 爱,是命。 也许她是对的,爱情本不该计较值不值,即便眼前的是个文化汉奸,即便他已有家室,即便你已经听闻他风流不羁的闲言碎语。很多人不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见得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以说,唯有轻声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这段出自张爱玲文中的一段话,本是出自胡兰成之口,我宁愿相信,他是确确实实爱过她的。 定情 姑姑尊重她的决定,新婚之时,张爱玲提笔写道: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胡兰成接上写道:愿岁月静好,现实安稳。 她眼中的爱情,和大多数女生所期待的一样。“死生挈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用她喜欢的词语来说,这分爱情,该是苍凉的。曾几何时,他们也曾花前月下,也正因如此,回首之时格外悲怆。 爱,是命。 诀别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中文04本函滨海点掌成龙 [摘要]: 张爱玲是上海最时髦,最前卫的文学才女,是漂泊不定的流浪者。张爱玲的生命在不断的放逐中越来越流离,一路不断跌落,这注定张爱玲的书写是一连串被压抑的历史。张爱玲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艳异女性,描写的女性人物都生活在病态社会里,这样笔下的女体形像是丰满的,她不但丰富了女性书写体,更丰富了女性美学,是女性书写体中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关鍵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虚无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中国女性文学,响应“个性解放”口号,多是激进而亢奋的,塑造的多是从旧的封建牢笼里脱身而出的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或追求婚姻自主,或崇尚爱情至上,或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非常鲜明地印着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烙印。然而在40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孤岛,张爱玲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内囿的女性世界。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相比,它显得阴暗和晦涩。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历经多少世代,却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牢里。她们全然没有为时代气息所掀起的骚动和憧憬。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她们各具不同时代所赋予的色彩,间或也有受过西洋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坦然地,无所困惑地接受现代文明的馈赠,或做职业女性,交际花;或跳舞,谈西式恋爱,但是她们与左翼作家笔下新女性不同,大多只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她们大都是生长于旧家庭,生活于行将破灭或已经破落的书香门第,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意识型态之中卑微可怜而平风庸俗的小角色。在她们的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在她们身上,总一样弥漫着一种阴暗的气息,整个心态和生存状态都充满了鬼魅之气,她们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抽泣,她们“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1],依赖男人成为她们表达自立的方式,自尊成为自卑外化的表象。刚刚过去不久的火热时代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革。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控制,仍旧只属于生活在阴暗中的女奴。正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谈到的,“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2]她们全被一只巨手扼制着,这只巨手来自代代相传的封建传统意识,来自女性生生世世因袭的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必考内容,命题的热点首先是人物形象或性格的分析概括,其次是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探究。二轮复习主要做好“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两个方面的突破。 (2016·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答疑

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答疑 问:关于张爱玲的生平主要应掌握什么? 答:可以重点掌握以下6个方面: (1)关于她的家庭。她生于上海,原名张英。祖父张佩纶是清末的著名大臣,祖母是李鸿章之女。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是新式女性。3岁时随父母生活在天津,并开始爬在母亲床上跟着母亲背诵唐诗。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与姑姑一起出洋。后因姨太太打父亲,被族人赶走。 (2)关于她的少年时代。她1926年(6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还写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名为《快乐村》。1927年(7岁)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她自己曾大言不惭地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后来,张爱玲笔下的女人都是怕穷的,为了不过穷日子,在当时女性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婚姻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式和目标。)1929年(9岁)入小学,报名时母亲一时踌躇,觉得“张英”不够响亮,“胡乱译两个字”,取名“张爱玲”。后来,她在《必也正名乎》一文中说:“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明知其俗而不打算换一个……”其原因就在于对母亲送她上学的珍贵回忆。跟着母亲读老舍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二马》,并从此喜欢上老舍的小说。后父母协议离婚,父亲再娶,母亲再次出洋。父亲和后母都吸鸦片,家里总是云雾弥漫。1931年(11岁)秋,入上海圣玛利亚女子中学,住校,很少回家。时有习作(包括中文和英文)刊载于学校的校刊《凤藻》上,并不时有读书评论等文章见于校外的《国光》等报刊杂志。1934年(14岁)曾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写过小说《摩登红楼梦》。1937年(17岁)夏天毕业,母亲再次回国。向父亲提出留要求,遭拒绝,后母借此冲张爱玲冲突,父亲发威将张爱玲禁闭在家中,病在床上几乎丧命,姑姑来劝也被打伤。后逃到母亲家中,不久弟弟也跟着逃出,被母亲劝回。1938年(18岁)考取英国伦敦大学,因战事未能前往。 (3)关于她的初露头角。1939年(19岁)秋,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散文)。1942年(22岁),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大学停办,未能毕业,与终生好友炎樱同船返回上海。后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却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开始为《泰吾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4)关于她的一鸣惊人。1943年(23岁,与曹禺10年前“一鸣惊人”时同岁),开始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各种类型的刊物上大量发表小说和散文。1943-1944年,是张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年份。1943年,她在周瘦娟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后,一发而不可收,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她创作和发表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包括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1943年4月)、《沉香屑:第二炉香》(1943年5月)、《茉莉香片》(1943年6月)、《心经》(1943年7月)、《封锁》(1943年8月)、《倾城之恋》(1943年9月)《金锁记》(1943年10月)、《琉璃瓦》(1943年10月)、《年青的时候》(1944年1月)、《花凋》(1944年2月)、《鸿鸾禧》(1944年5月)、《红玫瑰与白玫瑰》(1944年6月)、《桂花蒸阿小悲秋》(1944年9月)、《等》(1944年11月),以及散文《到底是上海人》、《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公寓生活记趣》、《烬余录》、《谈女人》、《论写作》、《有女同车》、《自己的文章》、《私语》、《谈画》、《谈音乐》等。1944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姓名:刘汗青 学号:1341001219665 年级:2013春期 学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崔红庆 完成时间:2014年4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2)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3) (三) 懦弱女类型 (5)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7)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7)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8)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8)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摘要: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是纷繁驳杂的,但是却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很多的相同和相似的,因为他们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最终走向一段悲剧。在她的作品中,主要刻画的是旧上海的都市女人,她们都是古老与繁华不太协调的糅合,她们的命运一般以悲剧收场。“欲的自由”和“生的苦闷”是张爱玲作品的主旋律,描写的是现代文明和封建文化交织渐变的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女性。 关键词:女性命运悲剧收场欲的自由生的苦闷 引言 张爱玲作为女性作家的奇葩,对于现在女性权利日渐上升的社会现实,女性已经成为溶解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营养液了,发掘女性观,女性思想的精华、变化却无疑是一大热点。对张爱玲的小说作品进行考察,我们能够发现,“欲的自由”和“生的苦闷”是她自己作品的主旋律,描写的是“香港”和大上海“十里洋场”社会的现代文明和封建文化交织渐变的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女性。综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这一类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曹七巧就是一个典型的心里变态型的女性。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类一切成就的源泉,也是成功的源动力,艺术是性欲的升华,人类从事某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得不到满足的欲望。这虽然带有一种泛性主义倾向,但也

不乏它的深刻性。可以说曹七巧许多举动都是她性欲得不到满足的一种折射。“当着姑娘们,一点忌讳也没有”大讳姜家的“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的家规。虽说这与她从小生活在麻油店里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养有关,其实也更是七巧借助言语对她性苦闷的一种宣泄,她也只能从言语的放荡中来获得快感。搬到上海后,兰仙嫌人多房挤,七巧瞟了兰仙一眼,笑道:“三妹妹原来也嫌人多了,连我们都嫌人太多,像你们没满月的自然更嫌人多了!”这几句话中就明显的有性暗示。听得玳珍都红了脸,而她却一点都不害臊,反而越说越来劲。可见七巧的内心里是渴望有正常人一样的私生活的,可是现实偏偏不让她如愿,因此她的言语就有意无意受了性压抑的支配。有一次兰仙在场妨碍了七巧向季泽撒娇,七巧便“嘴里说笑着,心里发烦,一双手也不肯闲着,把兰仙揣着捏着,捶着打着,恨不得把她挤走了样才好。”特殊环境中的几个动作,曲折传递出七巧下意识里对兰仙的妒忌,渴望季泽的感情赋予。嫉妒者是奴隶,他在虚构的幻觉世界里生活,人的嫉妒的暴虐也蛰伏在令人恐惧的形式中。她以后彻夜探询儿子的私生活,“婆婆也不像个婆婆”,当着包括亲家母在内的众人的面,抖露媳妇芝寿的私生活秘密。这时的七巧正是通过对儿子媳妇的私生活的偷窥和对儿子媳妇正常的夫妻生活的反复搬弄来获得欲望的满足。她还横加干涉长安的婚嫁,使出一切奸诈泼辣的手段离间长安的恋情,白白毁了她女儿一生的幸福。这一系列反常行为似乎不可理喻,其实都是根源她不幸的婚姻及由此导致的变态性格,“性欲是人类一切成就的源泉”,正是得不到满足的性欲使七巧的言行偏离了常态,人格也受到严重扭曲。恶性膨胀的变态心理,使她根本漠视、无法容忍下一辈正当的个人生活。

凋零的“玫瑰”-张爱玲小说中的病态女性形象

凋零的“玫瑰”-张爱玲小说中的病态女性形象凋零的“玫瑰”:张爱玲小说中的病态女 性形象 话题:休闲阅读母亲的文化研究张爱玲散文集女性 关键词:张爱玲病态女性形象摘要:张爱玲是一位注重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女性作家。作品中,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审视挣扎于洋场中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匠心独运地刻画了以曹七巧、白流苏、葛薇龙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病态女性形象。女性的生存困境,物质欲望的无节制膨胀及作者女性意识的凸显等因素是其作品中病态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文坛,出现了一位特立独行且才情出众的女子,她就是以一部《传奇》而闻名的张爱玲。她总是冷静地审视着动荡岁月中芸芸众生的人生百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的欲望,直探人性的本真状态。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几乎都呈病态,她们如凋零的“玫瑰”,凄婉而哀美,冷艳而狰狞。一、洋场社会中,为生存而挣扎与抗争的病态女性张爱玲小说的创作背景大多选择了20世纪初上海的洋场社会。当时的上海动荡不 安,时代新旧交替,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然而,外来文化又不断侵入,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似乎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本土与外来的意识形态在人们脑海中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乃至融合,而在这种碰撞与交融中产生的矛盾力推动人们滑向更深的欲望漩涡。这一时代的女性则深陷在封建礼教和人性压抑的窘境中,她们深刻地认识到谋生才是生活的本质,于是物质就成为她们心中至高无上的目标。她们为了生存,上演着一场场“没有名目”的斗争。也正如此,女性也渐渐远离了“常态”而趋向“病态”。《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现代女性葛薇龙便是这类女性的代表。葛薇龙,本是上海一破落户家的小姐,投奔到以勾引男人为能事的姑妈那里。她明知环境不好,但她还是想“只要我行得正立得直,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