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周长(试讲)

认识周长(试讲)

认识周长(试讲)
认识周长(试讲)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3 能结合具体情景,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有一位小朋友想要来参加我们的数学课,但是小精灵给它出了一道难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通过刚才大家的帮助,我们知道了操场的一圈,也就是从一点出发,沿着它的边线,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操场的一圈,我们也可以说是操场的一周(板书:一周),那么操场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那这个操场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出示答案)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这个操场的周长是200米。

二:探究新知,认识“周长”概念“

1摸生活物体表面的一周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一想他们的表面有没有一周?(出示课件,学生先观察)出示树叶,请学生上台边指边说,叶子的一周。老师补充强调。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指一指三角板和数学书的一周。

2 摸一摸图形的周长

(边指边说)同学们真了不起,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漂亮的图形,你们认识他们吗?(认一遍)你会指出他们的一周吗?

3小组合作进行活动一。(出示课件,活动要求)

学生汇报,请学生上来边指边说。

老师把这些图形的一周画了下来,请看大屏(出示课件)老师这里还画了一个图形?你们认识他吗?他有一周吗?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他的周长。(学生齐读)三:小组合作。测量周长

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些封闭图形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学生回答,老师简单引导,介绍出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区别)小组活动,进行活动二。(出示课件活动要求)

学生汇报:重点讲圆形的测量方法。

板书学生的汇报结果。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考考你。

五:生活中的周长。

六:课堂小结。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认识周长苏教版

《认识周长》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的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多见的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教材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让学生在看、摸、描、量、算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 这一安排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计算等数学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认识和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而正确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的根源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的作用,运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 1、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童话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

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填塞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活动体验法。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找一找、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丰盛数学活动经验。3、趣味练习法。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融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在为书签镶边、围灯带等活动中,拓展周长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中,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用学习: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胜利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内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情景具有心理指向性。课始,创设昆虫饶“运动场”(树叶)跑步的动画场景,引导观察、比较:它们跑步的路线有什么例外? 引导学生发现,蜗牛沿着叶脉跑,瓢虫沿着树叶的边线才跑一半,只有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整整一周。唤醒学生对“一周”的生活经验的回忆,直观地感知“边线的一周”,为揭示周长概念奠定了基础。

《认识面积》评课稿1

《认识面积》评课稿 海宁路小学杨宝华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海宁路小学的杨宝华,首先感谢北戴河区进修学校给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我校闫强军老师所执教的《认识面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有大有小,但是要上升到数学的认识,尚需要丰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实践操作,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为此,闫老师较准确的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闫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将枯燥的几何概念课上的得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呈现如下几个亮点: 亮点一:注重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统一

课堂教学必须要传授知识。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被动接受,而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其间的奥妙全在一个“趣”字。为此,我们呼唤“知情”统一的课堂,要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本节课,闫老师在导入环节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生生击掌,师生击掌引入教学,学生兴趣高涨。加上闫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这样的课堂气氛令人感觉轻松愉快,课堂成为一条充满活力、涌动灵性的溪流。 亮点二:注重“生活味”和“数学味”的统一 如果说生活的“味”是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那么数学的“味”则是抽象严谨、精炼深刻的。数学教学应使“生活味”与“数学味”有机融合。本节课,闫老师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体(树叶、水立方、天池等),并以学生的学习环境为主阵地,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如:黑板,课桌,课本等物体,通过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感受物体面的存在等活动,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建立“面”的概念。在这里,生活是形式,数学是本质。 亮点三: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对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可以适当地淡化它的定义,而要注重感知和体验,在丰富和坚实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本节课,闫老师首先通过若干个大小区别明显的物体的面,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涂一涂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领悟概念的内涵,拓展概念的外延。闫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同桌合作讨论、比较的方法,然后通过动手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中形成多样化的比

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上传: 罗兰更新时间:2012-3-8 15:54:15 鹰潭市第六小学汪娟凤 (一)、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1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旧教材是把对周长的熟悉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编排在了一起,而现在我们是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为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铺路搭桥。本节课通过描、找、说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一周”;再通过“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地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究“周长”的含义。(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根据对周长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小组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课件) 2、它是一只喜欢运动的小蚂蚁。瞧,它已经整装待发,开始锻炼了。)(课件:蚂蚁绕树叶跑)同学们要认真看小蚂蚁是怎么运动的。 3、小蚂蚁告诉了我们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认识周长》评课

《认识周长》的评课 一、我从教学环节有效性观察这两节课,这两节课在各环节上时间分配如下:王老师的课堂导入环节用了1分钟,探索新知环节是28分钟,练习巩固环节用了9分钟,拓展应用是3分钟。陈老师的课堂导入环节用了2分钟,探索新知环节是29分钟,练习巩固环节花了9分钟,拓展应用是4分钟。从时间分配上可以看出她们的课堂教学各环节是有效的。 如果两节课的探索新知环节能压缩到25分钟,多腾出3、4分钟放到练习环节中我觉得会更好。 二、《认识周长》这两节课都是概念课,都遵循了概念教学的基本程序“引入概念——形成概念——巩固概念——发展概念”来设计每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 在引入时,王老师直接切入,以简短的话语创设小乌龟参加森林运动会比赛的情境,出示小乌龟围着草地跑一圈出现的三种跑法,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哪只小乌龟的跑法是正确的,使学生初步感知“一周”的意思。这样的设计,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入概念,使学生轻易地感知了新课内容。 接着以正确小乌龟跑的路线形成的图形、用绳子做一个角和一个三角形作对比,让学生清晰地区分封闭和不封闭图形,突破了周长概念里的关键词“封闭图形”,继而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形成周长的完整概念。 紧跟着王老师又让学生完成几道对应练习:1、指出中秋节挂饰的周长,2、从不同图形中判断有周长的图形,3、用自己准备的图形描在练习本上。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基础上,从大量的典型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并动手指一指,动口说一说,动手描一描,使初步形成的概念逐渐分明,进一步感知和理解周长的概念。 如在练习环节中,一名学生在描 的周长时,只在图形外面围一圈,王老师巡视时发现,及时展示出与其他同学的描图作对比,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使学生在对比中加深了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陈老师的课堂设计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探究曲线图形的周长环节,放手让学生讨论、尝试,然后让学生汇报方法,还让学生演示如何用绳子围着树叶一圈作记号,再把绳子拉直来测量,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在一个学生提到用软尺来测量时,陈老师及时捕捉到这一闪光点,让该学生上台演示如何测量,让学生认识到又一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这个环节的开放设计,把时间交给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很容易的从实践中理解“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而且她在每个环节中对学生点拨很到位,指令也非常明确,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静分明,充分体现了数学课堂的理性教学。 在练习环节中,王老师以一个脑筋急转弯轻松过渡引入,陈老师则以智力大比拼的形式出现,激起学生的斗志,两人的练习题型丰富多样,这样的设计都很好的利用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心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两位老师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都非常的自然、紧凑,衔接得当,教态、语言亲切,适度的表扬鼓励,给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三、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三年级认识面积评课稿

面积的认识评课稿 xx乡中心小学刘娟 “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本节课上陈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的内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实施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一、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本节课上,陈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结合学生自己找的身边的具体实例,通过摸一摸黑板面的动作,找一找身边还有什么有面积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其次通过找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感受面积并认识到平面图形也有面积,又出示角让学生找面积形成对比,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使学生完整的认识面积的含义。然后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中,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为后继学习面积的度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陈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达标练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面积之后,通过广告位招租这一习题,既巩固了面积的概念,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第二个练习谁的面积比较大,追问学生能不能一下子比出来,再出示1一边是长方形一边是正方形,2大小不一的正方形3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第三个练习让学生估测图形的面积应该是有多少个小方格,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理解面积是二维的,通过课件的逐步演示,用小方块填充整个图形,进一步丰富了面积的概念。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周长》公开课教案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操作,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他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周长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物品、图形、直尺、软尺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树叶的一周 师:上学期咱实验小学召开了盛大的运动会,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组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请看:军乐队的号角、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飞舞的彩色气球!这些场景你们还记得吗?看来同学们的印象都还很深呢。 你知道吗?其实昆虫界的小动物们也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呢?想不想去看一看 师:瞧,手势,PPT 这里有三只可爱的小昆虫,正在举行爬行比

赛呢?想邀请我们做小裁判,可以吗? 生:可以 师:要当裁判当然要了解比赛规则,齐读比赛规则1.再来2 师:我们一起喊开始 ,预备!生:开始 师:公正的小裁判们,到底谁夺得了这场比赛的冠军呢? 生:蚂蚁。师:你们都同意吗?谁来说一说为什么? 生1:直接说出来蚂蚁的爬行路线 因为只有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周—— 你观察的可真仔细,你说的可真好。师重复一遍问大家同意吗?也就是小蚂蚁跑了一周板书一周。再问为什么这两个小昆虫的爬行路线不是叶子的一周呢,谁来说一说 生2:因为只有蚂蚁准守比赛规则——也就是怎么爬的——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周(板书一周) 生3:瓢虫没有爬完——那怎样才是爬完叶子的一周——从哪到哪。“这”是开始的地方,开始的地方叫什么,起点,也就是从哪到哪,说不出来直接说老师明白了你的意思。 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师1:生1说完,小青虫也是从起点回到起点了呀?为什么他的爬行路线不是叶子的一周呢?生:因为它爬的是叶子的里面,也就

人教版3数上册第7单元《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周长。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 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面到边线,学习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 和“再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10月20日,按照学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安排,我有幸聆听了马文丽老师的《什么是周长》数学公开课。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4—45页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结合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周长,然后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掌握周长,最后,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体会周长含义,从而自然的获得求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交流、合作和动手操作的意识。要引导好学生获得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和体验。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本节课马老师由动画引入本节课,正投学生之所好,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整节课起了个好头。通过观察小蚂蚁爬树叶的过程,学生清楚的辨析出什么才是完整的一周,给后面理解周长做好生活经验的蕴伏。通过描一描的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什么叫一周。在汇报的过程中,由学生再次辨析出什么才是完整的一周通过摸一摸的活动,让学生再次感受一周通过测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含义,就是一周的长度。接下来,老师创设了实践活动的情境,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体会方法的多样化,并让学生感受到

除了规则图形,不规则图形也是有周长的。整节课中,马文丽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和实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亲自操作、自主探索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这些情境地创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什么是周长》一课的教学,遵循了课改的新理念,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意识、教学思路、教学实施都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本节课突出了以下的特点:1.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为载体。新课开始又创设了小蚂蚁绕树叶的边缘爬一周的情境,找身边物体的周长等活动,从多角度让学生建立“一周”的空间概念。能够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设计了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尤其是让学生描树叶的周长、量圆的周长让学生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教学方式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提问题,指名个别学生回答,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伊始创设各种情境,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认识周长教学教案

认识周长教学教案 【篇一:三年级《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教案 三年级组杜广强 【教材分析】 “周长”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的内容。这一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 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是在学生认识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 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教材通 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帮助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 紧接着呈现几位同学小组讨论的情景,有的用绳子围树叶,有的用 尺子量数学书封面的边,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感悟周长的实际 含义。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逐步感知了周长的含义,体会到周 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后一节课长方形、正方 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设计理念】 本课在展示课程理念中试图突出两个重。一是重操作和探索,让学 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去思考、探索、实践。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 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本课安排了感知和操作两个层面的活动。第一层面是感知层面的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描一描、说一说、指一指获得感性知识;第二层面是操作层面的活动,让学生在获得 直接感知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测量画片和树叶周长的方法。二是重交流,力争组内、同桌、全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从 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 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 间观 念。

三年级《认识周长》

---------------------------------------------------------------最新资料推荐------------------------------------------------------ 三年级《认识周长》 三年级《认识周长》这周我试讲三年级数学,很荣幸,刘老师给了我一个起始课《认识周长》,刘老师觉得这个相对比较好讲,我也觉得,认识周长应该会简单一些。 在与主任交流后,主任告诉我,周长是一节起始课,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它要灌输很多东西,要好好把握课堂。 听完后,我便开始搜集资料,准备教学设计。 既然是一节起始课,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上好,一个好的开端,才能对以后的教学,我不希望,刘老师给了我机会,结果弄得她不可收拾。 周长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展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起始课,必须做到,让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真正理解,这样才能对以后的周长计算、测量以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 通过了解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设计,一下是我的教案: 认识周长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 / 8

通过让学生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种动手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之中处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我把理解和认识周长确立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把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确立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么?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 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吧?请看(播放课件)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描一描,说一说 (1 )师: 同学们,叶子我们已经欣赏过了,这些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一下它们的形状呢?下面我们打开书 44 页,书上也有两片美丽的叶子,请你们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下来。 (切换投影) (2)师: 好,老师拿了几个同学描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实物投影展示)(展示出现问题的,学生指出错误,学生

示范课《周长》说课稿

示范课 周长》说课稿 一、教材说明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2、教材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理解周长的概念则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这里的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 教材通过让学生摸、描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组织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力求让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我们应当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

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另外,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 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 1、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的意义,并能指出和测量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周长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 以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 部分的要求拟定的具体目标。第一个是本课的认知目标,第二个则是体现数学思考的能力目标,第三个目标的确定主要是以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方面来思考的。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等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都应当注意培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因为不管是从教材改编的意图,还是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来看,都是为了让学

教研《面积》听课评课稿(2020)

教研《面积》听课评课稿(2020) 今天有幸聆听了罗玉明老师的《面积》感受颇深,获益不少。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 “面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的教学以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本节课罗老师准确的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有效使用了各种学具,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

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将枯燥的几何概念课上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呈现如下几个亮点: 一、注重从生活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多维感观认识。 罗老师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如叶子,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如画叶子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体会到周长与面积的区别,通过小叶子的使用,展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创建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积的含义。

罗老师在探究新知环节,创设了一系列利用学具进行操作的活动,在活动中深化比较面积,如出示两张大小相近的纸,让学生通过重叠法比较大小,让学生通过数格子学习另一种比较面积的方法。再如出示两张背面画着相同方格的纸,让学生比较大小。通过玩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明白用来数的格子应一样大,在活动中让学生感知标准。 三、练习层次清晰,多角度巩固学生的理解 练习环节,罗老师设置了画一画、认一认的练习,还是通过体验式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面积概念,这些活动让学生更有兴趣,也更有学习效果。

以上都是我个人不成熟的一些看法,如有什么不到之处请大家指正。 2020年11月

《认识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感知、理解“一周”。 (1)描一描。 ①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②汇报交流。 教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教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板书:一周) (2)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像树叶一样有一周。 ①请同学们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钟面的一周,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 ②同桌互向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

2.感知周长的概念。 (1)感知树叶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长度、周长) 教师:如果从这个点开始(另选一个点),你还能指指吗? (2)感知图形的周长。 ①出示: 它们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引导学生边指边说出月牙一周的长度是月牙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三角形的周长。 ②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寻找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边指边说。 ③即时练习(教材第83页例3)。 描一描,独立在书中描出它们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3)完善周长的概念。 ①出示: 教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 预设:从一点开始,沿着边不能回到开始的这一点。 教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周长的概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1、说课内容: 苏教三年级(上册)P61~62《认识周长》。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本课的教学将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规律的联系。 2、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分为2或4人一组,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周长》,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一阐述: 一、说教材。 《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二、说学情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渗透化曲为直、平移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说重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体会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通过运用情景教学、直观教学、尝试教学这几种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六、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即: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首先,我出示多媒体动画《森林比赛》。从动画的内容向学生抛出问题:哪只昆虫爬行的路线是树叶的一周?你有办法知道树叶一周的长度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第二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我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的周长,比如三角板、数学课本封面周长等等,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长度”的概念。接着再设计理解“一周长度”的活动,“描一描”描出图形的一周,使学生理解边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最后设计理解“封闭图形”的活动,我出示一些封闭和不封闭的图形,引导学生对比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让学生对“周长”的含义有更透彻的理解。

什么是面积评课稿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学习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人教版教材将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放在一课时进行课堂教学比较充实。而新课标教材认识面积独立成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来教学,在学习本课知识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熟识的事例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为后续的面积单位的学习和面积计算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有大有小,也从各种媒介中知道“面积”,能用“面积”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要上升到数学的认识,尚需要丰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实践操作,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在理解“面积的意义”的同时,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面积的含义,学会比较面积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过程中提升发散思维能力,体会和应用数形结合和化归、分割、平移等数学思想方法,体验多种比较策略。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刘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充分展现了“面积”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本节课主要展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巧设情景 新课伊始,刘老师利用学生熟知房屋装修巧设情景,为学生创设了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拥有数学的视角。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二、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1.动手触摸,感受物体表面 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拿起数学书,摸一下它的封面。并指导摸数学书的方法:五指伸直并拢,认真地、慢慢地摸这个封面的全部,静静地感受滑滑的平平的感觉。接着老师让学生摸牙膏盒的几个面进一步感受面,然后教师让学生摸橘子面,通过摸橘子面使学生得知物体的表面有平曲之分。 2. 恰当引导,描述面积。 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都有表面。这些面有大,有小,通过大小比较得出概念。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称为它们的面积。 3. 初步感受面积。 结合课件:那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师:现在如果有人问你手掌的面积是指——(手掌的大小)。 (老师手掌和学生手掌放到一起)看到这两个手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能用刚刚学的这个词来说一说吗?通过测量数学书封面有几个手掌面大,既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也渗透了猜测验证推理等学习方法。摸面游戏让学生用不同的感官感受面积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4.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教师牙膏盒的上面画在黑上,让学生观察由体到形的转变。 (2)通过涂色进一步感受长方形的大小。 (3)课件演示给图形涂色创造悬念引导学生探究只有封闭图形面积才能确定。教师追问我们都学过那些平面图形一一列举,找出角不是封闭图形,尝试比较,深化理解。通过教师的追问对面积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概括出面积的完整概念。体现出在丰富的生活背景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公开课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肖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操作,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他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多种方式计算物体周长,对不同物品选择更优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规则与不规则物品、图形、直尺、绳子 学生:数学书、草稿本、登记表、笔 四、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认识树叶的一周 你们看秋姑娘来了,她一口气便将树叶宝宝吹离了妈妈的怀抱,被老师捡来了,那你们能画出它的一周吗?那我们常用的数学书呢?它们都有边线,所有物体都有他们的边线,那我们在描边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说的真好:我们要注意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描边线,还要注意:从哪一点开始描,就到哪一点结束。要描这个图形的整整一周。这样我们会发现边线都是有长度的,像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新

知识认识周长,那你们现在能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周长吗? 课桌的周长又在哪里呢? 2.进一步认识理解周长 你知道吗?其实昆虫界的小动物们也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呢?想不想去看一看 师:瞧,手势,这里有三只可爱的小昆虫,正在举行爬行比赛呢?邀请我们做小裁判 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慢慢语重)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周!长! 同学们,周长的周指的是一周,周长的长指的是长度! 3.进一步理解周长并计算 请看大屏幕! 长方形一周的长度,是长方形的周长,谁能像老师一样再来说一说 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生知识迁移能力真强,学的可真快那圆的周长呢?谁来 4.测量规则图形周长 师:看来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那怎样才能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用尺子量说完整 师:说的真完整,他的意思我明白了, 先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它三条边的长度合起来。同意吗? 那其它图形的周长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现在拿出你的图形,(自己手拿着展示)请你量出每条

认识周长 评课

认识周长评课 x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认识周长》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学习这一课的目标:①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②让学生探索测量不同形状的图形的周长方法;③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粗谈一下对这节课听后的感想:这节课目标明确,设计有条理。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生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合作交流,还有适时的展示汇报,使得课堂上呈现出探索学习的氛围。具体地说,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本节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学。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生活有关,就为学习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周长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机械地学习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课的开始就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本节课从从引入来看,联系生活突出对周长的感性认识,采用多媒体课件对蚂蚁绕树叶爬了一圈进行演示,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也为周长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面的寻找身边事物的周长,也都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 二、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不是教师和教材直接给予的,而应在充分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在提出“周长”这个词之后,老师借助为桌布镶花边,量树桩面的长度,使学生心中对周长有个大概理解。再让学生说出身边事物的周长是怎么样的来完善周长的定义。 三、注重在一系列基本练习中深化概念。

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大面五小张芳君 11月12日,我参加了区数学骨干教师教师,聆听了著名教师何瑜姝老师的讲课“什么是周长”,我从这堂课中学到了很多。 一、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什么是周长”,教材只给了几幅图,2句话。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创造性的将材料进行加工。何老师用孩子们喜欢的“神舟七号”发射场景和卫星绕地球一周的视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态的蚂蚁跑树叶的一周,进一步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种方式、有层次的感知“周长”的含义 理解“周长”,揭示周长的意义:①卫星绕地球一周;②蚂蚁跑树叶,并用手势跟随;③摸书的一周;④描图案的一周等,让学生充分理解周长就是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适时揭示概念并加以巩固反馈。通过两只蚂蚁赛跑“一只蚂蚁跑树叶,一只蚂蚁跑大的荷叶”让学生浅显地理解到周长是有长度,是可以比较的。 三、充分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方法的多样性和策略 在测量树叶周长的时候,刘老师提供了很多工具:直尺、软尺、棉线等,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从中感受到了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你觉得选用哪种工具更好?用软尺哪里不好?那该用什么工具呢?”一个个富有启发的追问,让学生在思维的选择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四、巧妙运用课堂的生成、灵活调控课堂 何老师在处理p45找三角形的周长时,首先需要理解到周长的概念,要测量出三角形的各边的长度并进行计算。在此环节中学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直接出现三角形的周长,而测量的数据则在图中没有。何老师巧妙地运用这一课堂生成“你对这位同学有没有建议?怎样做才能让大家都明白?13cm是怎样来的?”于是学生很快明白了该怎样去做:测量并表数据,用算式表达思维过程。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这是一节“常态下的课”,“扎实的课”,“丰富的课”,让我学到很多,再好的课也有需要完善的课。 首先是测量腰围、头围的活动能不能在感知周长感念的环节中展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一周”“周长”; 其次是当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时候,学生本能的说乙更大,甲更小,他们比较的是面积。能否让学生描出图形的周长在比较为以后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做知识铺垫。 另外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在比较周长时,很多学生会用重叠、平移的,但也有用计算的。此题是要学生明白“图形形状不同,周长有可能相同”,前两种学生不难达到目的,用计算的方法,难免会产生误差,从而导致结果不等,怎样处理这样的结果更好? 这只是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还需原谅! 2010-11-25篇二: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也是后面学习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教材编排不揭示严格的定义,但要求通过教学对“周长”留下深刻的痕迹,所以学习这一课的目标有以下几个:①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理解周长的含义;②探索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③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以这三个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叶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和实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