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兴区再生资源综合分拣中心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设单位:XXX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地点:北京市大兴区

二0一八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 ......................................................................................................................... 总论

5

一、项目概况 (5)

1.项目名称 (5)

2.拟建地点 (5)

3.建设性质 (5)

4.建设工期 (5)

5.建设单位 (5)

6.用地规划 (5)

7.建设目标 (5)

8.项目建设内容 (5)

9.资金筹措 (6)

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

二、可行性研究范围 (8)

三、可行性研究依据 (9)

四、结论与建议 (9)

第二章项目背景 (12)

一、项目建设背景 (12)

二、项目相关政策支持背景 (13)

三、项目提出建设的理由 (14)

第三章行业及市场分析 (17)

一、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17)

二、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特点 (18)

第四章场址选择与区域投资环境分析 (21)

一、选址原则和基本思路 (21)

二、场址选择 (21)

三、建设条件及区域环境分析 (21)

四、场址评价 (23)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24)

一、建设内容及规模 (24)

二、建设特色 (24)

三、工艺技术方案 (25)

四、设备方案 (26)

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27)

一、总体布置 (27)

二、场内外运输 (28)

三、公共辅助工程 (28)

第七章低碳节能 (33)

一、编制依据 (33)

二、工程节能 (34)

三、能耗指标及能耗分析 (35)

四、节能的管理措施 (35)

五、节能分析结论 (36)

第八章环境保护及治理防治措施 (37)

一、环境保护标准 (37)

二、环境状况和保护措施 (37)

三、环境管理与清洁生产 (44)

四、环境保护结论与建议 (45)

第九章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及消防 (46)

一、执行的依据及标准 (46)

二、劳动安全措施 (46)

三、消防 (47)

四、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及消防投资 (48)

第十章组织机构及定员 (49)

一、企业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设置 (49)

二、生产制度与人力资源配置 (51)

三、人员培训及条件 (51)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3)

一、项目建设工期 (53)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3)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53)

四、质量保证体系 (53)

第十二章工程招标管理 (55)

一、招标依据 (55)

二、主要招标计划 (55)

三、招标基本情况 (56)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7)

一、投资估算 (57)

二、资金筹措 (66)

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67)

一、财务评价依据 (67)

二、财务评价基础数据选取 (67)

三、销售收入估算 (69)

四、成本费用估算 (70)

五、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72)

六、盈亏平衡分析 (72)

七、敏感性分析 (73)

八、财务分析结论 (73)

第十五章社会评价 (75)

一、项目实施对社会影响分析 (75)

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76)

三、社会风险分析 (77)

四、社会评价结论 (77)

第十六章风险分析 (78)

一、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及分析 (78)

二、风险评估 (79)

三、风险防范对策 (80)

第十七章研究结论及建议 (82)

一、研究结论 (82)

二、建议 (83)

第十八章财务附表 (84)

表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84)

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 (87)

表3流动资金估算表 (89)

表4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91)

表5资金使用计划与筹措表 (93)

表6营业收入及营业税金估算表 (95)

表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96)

表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97)

表9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98)

表10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99)

表1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00)

表12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2)

表13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4)

表14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07)

表15资产负债表 (109)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大兴区再生资源综合分拣中心建设项目

2.拟建地点

北京市大兴区

3.建设性质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

4.建设工期

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

5.建设单位

本项目由XXX有限公司建设。

6.用地规划

本项目总规划用地20000平方米(即30亩)。

7.建设目标

本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年回收处理废旧再生资源共计约21500吨,年销售收入可达5000.00万元。

8.项目建设内容

8.1.主体工程

8.2.公用及辅助工程

8.3.设备购置

9.资金筹措

项目资本金为1011.58万元,占项目总投入资金的100.00%,符合国家资本金制度的规定。

项目所需资本金全部由公司自筹解决。

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报告可行性研究范围包括:

1)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项目规划和所处区域的实际情况,分析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项目行业市场分析;

3)项目厂址选择;

4)根据规划并结合现状确定项目总体规划与建设规模和内容;

5)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6)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

7)项目节能方案;

8)组织管理及劳动定员;

9)工程建设及实施进度安排;

1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1)风险预测及控制措施;

12)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评价。

三、可行性研究依据

1.研究依据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

其他相关资料。

四、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独特的战略价值,可满足现有客户和目标客户的需求,应对市场变化,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地理位置优越,地质条件良好,交通方便,水、电供应有保障,适合项目建设。

我国废旧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产业发展较慢,目前的技术水平和产品与国外差距很大。国家政策大力鼓励支持废旧再生资源工艺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生产,本项目开发了废旧再生资源再利用的新方法,该方法技术先进、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当地废旧再生资源资源的优势转化,而且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废旧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产业链的形成,对发展地方经济,带动废旧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总投资为1011.5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84.57万元,项目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达71.65%,税前财务净现值(ic=8%时)为2577.45万元,税前静态投资回收期为2.96年(含建设期),税前动态投资回收期为3.09年(含建设期);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达47.51%,税后财务净现值(ic =8%时)为1737.15万

元,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64年(含建设期),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为3.92年(含建设期)。该项目在经济上总体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项目建成达产后,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人,间接带动就业岗位超过200人。另外还可有效带动周边的运输业服务业、建筑工程业等相关产业发展。项目实施后,包括工资、燃料费、水电费、和维修费等在内的经营费用每年将达到374.83万元以上,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项目当地经济的加速发展,项目运营正常年份,年上缴营业税及附加6.55元、年上缴所得税143.87万元,增值税为81.92万元,合计年上缴税收可达232.34万元,有效增加增加当地财政收入。项目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本项目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具有技术可行性。项目区排放废弃物较少,对环境有影响的废水、废气、废物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对环境影响很小。项目总平面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布置,并配有完善的消防及安全设施。通过工程技术论证表明原材料仓储的储存、收发作业安全可靠,公用工程设施配备满足要求。因此,从技术、经济、环保诸方面来看,本项目是可行的。

2.建议

本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应尽快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本项目进行工程设计,制订出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尽早开展本项目建设的招标和商务谈判工作。

项目的设备需求量较大,对设备的采购要认真进行调研,坚持项目的技术先进性、超前性和配套性,发挥更大效益。

抓好设备的安装工程,精心组织施工,按招标程序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和设备采购代理商,做到项目施工实现优良工程。

对项目的环保设施要坚持“三同时”,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全面进步。

建设单位应开拓多种融资渠道,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保证项目的

建设顺利进行;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帐户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

项目必须有规划,按规划组织较强的班子负责实施,技术上一定要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指导,在实施本项目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保护环境。

建议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抓好项目前期各项工作,筹备好项目资金。安排、协调好企业的各项建设,使项目发挥更大的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

一、项目建设背景

循环型经济是“循环型社会”的物质基础,而“循环型社会”则是循环型经济的制度保障。两个过程是统一的,表现在人类生活方式、价值观、消费观、人群组织方式以及社会的运行方式的转变上,因为经济系统中的加工废物和消费废物都是排入社会的,如果社会没有把这些废物重新输入到经济系统的机制的的话,循环型经济是不可能形成的。而要形成这一机制则要依赖于上述的价值观、消费观和相关方式的转变。自从循环型经济的概念问世以来,发达国家及其城市已先后把构建循环型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目标,提出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成倍地降低物质消耗和污染排放,这正是提高资源生产率的本质所在。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和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源消费强度将持续加大,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对资源综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公众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不断突破,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必将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的必然选择,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再生资源回收以物资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正成为

全球潮流。我国2016年主要十大再生资源回收量2.56亿吨,同比增长3.3%;产值5903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废电池、废弃电子产品等回收产值仍保持20%以上的高增速,随着技术和标准的提高,未来主要品类仍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本项目是在北京市大兴区建设废旧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建设项目,由以上分析看出我国乃至国际上对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分重视,大量回收使用废旧再生资源,使之得到全面的推广和应用是目前市场的必然发展趋势,项目无论在市场应用及推广上还是社会宏观发展背景下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项目相关政策支持背景

十九大报告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可以说,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

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是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当今时代发展特征相结合,又融汇了东方文明而形成的新的发展理念;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

绿色经济理念是指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致力于提高人类福利和社会公平。“绿色经济发展”是“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经济要环保。任何经济行为都必须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为基本前提,它要求任何经济活动不仅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且要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健康。另一方面,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的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将维系生态健康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从绿掘金”。要求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

其他政策

2016年6月,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商流通函〔2016〕206号)中提出: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着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创新;推广“互联网+回收”的新模式;探索两网协同发展的新机制;健全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99号),提出到2020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相关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产品生态设计取得重大进展,重点品种的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平均达到40%。生产者责任范围重点在于规范回收利用:生产者的责任包括开展生态设计、使用再生材料、规范回收利用、加强信息公开四个方面。

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2016〕440号),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管理制度健全、技术装备先进、产业贡献突出、抵御风险能力强、健康有序发展的再生资源产业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5亿吨。建立较为完善的标准规范,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的突破,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示范企业,再生资源产业进一步壮大。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给出了推进我国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并确定了在部分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对于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清运“两网衔接”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在一系列政策推动和市场引导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政策环境将逐步优化,行业也将逐步向规范化、集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三、项目提出建设的理由

1.推动废旧再生资源资源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

我国钢铁、塑料、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资源短缺已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因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同时,我国如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本项目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确定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动废旧资源再利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构筑充分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动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

2.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没有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即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循环经济把资源开发的重点转向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确立了新型的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渠道,从而突破了传统工业经济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的旧理念,再生资源成为资源循环的新起点,而再生资源产业则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我国的资源供给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重新认识循环经济赋予再生资源新的内涵,以及再生资源产业在资源战略中的地位,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3.顺应我国节能环保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

和“十二五”规划提出环境质量要明显改善相比较,“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之一,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特别在环境治理领域,明确了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

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可以说,环境保护治理已经逐渐从过去被动式的管理,逐渐转向主动式的宏观治理和全面优化。

当前,在中国经济列车正经受“三期叠加”考验,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路口,中国能否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铸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引擎”,也正成为中国机遇的重要内涵。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无论是从治理理念、治理手段还是治理目标上,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生态与环境保护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维持、修复与阻止恶化,而是要求生态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和优化。从治理手段来说,对环境保护和管理的范围和严格程度也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以预计,未来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将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双赢之策。这就意味着,新兴产业、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产业和绿色生产体系将有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4.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除少数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企业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本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新增大量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可促进当地经济和谐发展;对拉动区域产业经济起到积极作用。此外,项目的实施也将为当地调整经济结构,完善及延伸当地相关产业链,提高上下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为当地经济、税收带来可观的收入,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对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行业及市场分析

一、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自然物资回收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物资回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长期存在。提高自然物资回收利用效率,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修旧利废、物尽其用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是提高物资回收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再生物资回收产业发展的文化基础。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废旧办公设备、废旧电器物资回收产品、废旧酒店宾馆设备回收、废旧音响设备等废旧物资迅速增加。其中的一些经过回收和加工处理,可以重复利用或再生利用,这就为我国再生物资回收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对废旧物资回收、分类、流通和加工利用等活动的系统研究基础上,总结我国再生物资回收的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便为制定相关政策奠定基础。

从总体上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臻完善,我国再生物资回收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区域性集散市场初步形成,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回收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功能逐步完善。全国建立了各级物资(包括物资回收)和供销合作社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两大体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回收体系,由于回收人员的分流、改行或退休而逐步萎缩;特别是物资管理部门撤销以后,一些地方物资和供销社系统的回收公司所起的作用在下降。另一方面,进城务工大量进入回收行业,以企业或工业园区为龙头的、利益导向的社会回收体系也逐步发展壮大,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总之,发展再生物资回收产业,对于提高我国物资回收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目标,减轻物资回收约束和环境污染压力;对于回收行

业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特点

1.龙头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

近年来,互联网介入再生资源回收领域,装备技术升级改造加快,新环保法颁布实施,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小型企业原有的渠道优势逐渐削弱,经营成本压力越来越大,为行业提供了大量并购机会。在兼并重组浪潮中,葛洲坝、格力电器、格林美等行业龙头企业主营业务范围逐渐丰富,经营范围拓展到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塑料、废钢铁、报废汽车、废电池等品种的回收利用,处理方式由分拣、初加工向深加工方向延伸。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格林美、启迪桑德等上市公司将目光投向海外,越来越关注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专利技术的研发和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启迪桑德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企业设计研发团队;格林美已经拥有300余项专利,并参与制定了10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2.以两网协同为代表的回收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商务部积极配合城乡住房建设部推动生活垃圾清运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两网衔接工作,支持部分省市开展两网衔接试点工作,探索上游分类、中游运输、下游处理的系统工程,完善垃圾回收处理设施,减少垃圾二次分类,在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效率的同时,达到建立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体系的目的。如北京市大胆改革,将再生资源回收职能由北京市商务委划归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由北京环卫集团整合全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进一步提高回收效率。上海市在长宁区试点垃圾房改造,将垃圾分类点与再生资源回收站同步建设,广州则制定低值回收物的补贴政策,促进两网协同发展。

3.回收行业创新步伐加快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回收行业的结合,回收行业创新步伐加快。一是具有代表性强、示范推广性好的回收模式应运而生,如厦门废品大叔搭建微信、APP、PC端等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平台,服务于企业和居民端客户,提高了再生资源回收交易的便捷性;深圳淘绿自主研发的互联网回收服务平台,推动了传统回收方式向线上交易服务+线下分拣的“互联网+回收”方式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废旧手机的回收效率;二是高效自动化分拣加工技术及设施被回收行业普遍应用。如上海燕龙基引进废玻璃自动分拣设备,大幅提高了分拣效率,实现了废玻璃的分拣精细化;江苏华宏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废金属破碎分选系统,提高了加工分选效率,提升了熔炼炉的使用效率,达到了节约能源和生产成本的目的。

4.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向多品种拓展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引导产品生产者承担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责任,激励生产者推行产品源头控制、绿色生产,从而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我国自建立了由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缴纳处理基金以来,共有5批109家处理企业年处理“四机一脑”的能力达到1.5亿台,回收拆解总量接近3亿台,年均处理量增速达到58%。为进一步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明确生产者承担其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环境责任,支持电器电子产品、汽车产品、铅酸蓄电池、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等4类产品骨干生产企业通过开展产品生态设计、使用再生原料、保障废弃产品规范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加强信息公开等方式积极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相关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形成责任明确、规范有序、监管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生产企业切实落实资源环境责任,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资源环境效益。

5.包装废弃物回收日益成为热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网络购物迅速发展,各种包装使用量呈井喷式增长,我国每年包装废弃物产生量约为4000万吨。2016年,关于《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我国包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