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物质运输的管道学案

初中生物物质运输的管道学案

初中生物物质运输的管道学案
初中生物物质运输的管道学案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导学案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3、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4、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观察动物(猪羊)的心脏结构。 教学重难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功能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知识梳理: 阅读课本50页至71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在我们身体内,也有着一个繁忙的运输系统(系统),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来自肺部的、迅速运往,同时将细胞产生的及时运走。 2、阅读51页至54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成分: 血浆 血液功能: 3、阅读课本56至59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血流的管道—血管 1)心脏位于,在,大小。2)心脏是一个主要由组成的的器官。 3)心脏分四腔,分别是、、、。左心房与

血管相连,左心室与血管相连;右心房与、血管相连,右心室与血管相连。 4)心脏四腔的关系是:左心房与左心室、右心房与右心室,左右两侧的腔。心房与心室之间有,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它们的作用是。 5)从心脏壁的特点来看:心房的壁比心室的壁,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这些特点与它们输送血液的功能相适应。 6)心脏的每一次心跳经过→→三个过程。62页5、体循环的途径:血液由左心室→→→→ →最后汇集到→。 肺循环的途径:血液由右心室→→→ 流回。 由此可知,体循环是血液从出发回到,肺循环是血液从出发回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6、阅读课本69页至70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ABO血型系统,将人的血液分为型、型、型和型。 2)不同血型的血液相遇,便会发生。 合作解疑及展示评价: 1、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下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导学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到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物质的分类 [问题]1.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物质分类?(A级) [交流讨论]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 (B) 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归纳] 【自主学习】二、物质间的转化 [交流讨论] KOH属于碱,CO2和SO2 是非金属氧化物。请写出足量的KOH溶液分别与CO2、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级)

[小结]什么是酸性氧化物?什么是碱性氧化物?你知道常见的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有哪些? 酸性氧化物如: 碱性氧化物如: [总结归纳] 物质的转化类型(B级) [交流与讨论]不同类别的含钙物质的相互转化 CaCO3 CaO Ca(OH)2 Ca CaCl2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上述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复习与回忆] 四种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及发生条件 ⑴四种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

⑵复分解反应和溶液中置换反应的条件 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②置换反应的条件 [问题]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当堂训练】 1.(C级)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爆鸣气 C.天然气 D.纯净的无污染的空气 2.(C级)填表 3.(C级)下列每组物质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 (2)HClO3、KClO3、Cl2、NaClO3 (3)H3PO4、H4SiO4、HCl、H2SO4 (4)浊液、溶液、胶体、水 (5)空气、N2、HCl、CuSO4.5H2O (6)铜、金、汞、钠 4.(C级)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人教初中生物七下《人体内物质的运输》word教案 (3)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课题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编号备课 日期 二次备课 日期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尝试通过实验区分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5、说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教学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壁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教材分析及教法设想 人从生物圈中获取了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被人体吸收后,如何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知识后迫切想知道的问题,因此《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的学习就顺理成章地展开了,这部分内容既与前面所学内容相呼应,也为第五章的学习做铺垫。 设置情境教学法、资料分析法、情感认同法、引导讨论法。 学法指导分析资料法、知识迁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1.收集相关的素材。2.制作多媒体的课件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教学 环节 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 生读复习目标,师明确复习重难点 (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 明确目标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 点,完成知识结构图,小组代表展示,其他

学探导学导引诱思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尝试独立完成 知识结构图,小组展示,其他组同学补充、 纠正。 目标1:观察血液循环图并描述血液循环的过 程 目 标2:说出血液在循环 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目标3:描述血管、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组织学生列表 (三)、展示交流拓展新知 教师根据学生归纳、展示的情况进行补偿教 学、重点讲析。 同学进行补充纠正并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完成“同步学习”,两生板演, 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动方向:静脉→ →→动脉 体 循环 肺循环 肺循环和体循环在处汇合。 1、体循环:二氧化碳(填增加 或减少),颜色变得。2、肺 循环:氧气(填增加或减 少),颜色变得。 3、流经的血液 含营养物质最丰富; 流经的血液 含废物最少; 流经的血液 含氧气最丰富。 自制表格比较三类血管 心率和脉搏:正常成年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 与心率次数一样,约次/分。 展示交流 质疑深化 梳理知识归纳整合 达标检测巩固提升 腔静脉 左心室 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右心室 毛细血管网

七年级生物《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血液循环的途径”是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 循环来完成的,本章的前三节密切围绕物质运输这一功能, 从运输的载体、器官、途径三方面进行介绍。这节课以体循 环和肺循环途径为中心展开,通过探究血液在人体中的流动 方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的理解;而通过学习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使学生领悟 血液即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就是人体内物质运 输的途径,血液循环的意义就在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三点:一是“两个途径”,即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之间的联系;二是“两对概 念”即动脉与静脉、动脉血与静脉血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三是“两处交换”即血液在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处的 毛细血管,以及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所发生的物质交换,也 就是血液循环的意义。 目标定位 七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 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 合作探究的空间。由于这节课非常抽象,集本章的重点、难 点于一体,既是对吸收、呼吸知识的深化,又是学习尿的形

成知识的前提。因此,根据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阐明血液循环的意义。 3. 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血液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情感目标 1. 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通过对冠脉循环的理解,对学生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方法阐释 血液循环的途径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难懂,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使抽象的文字变为直观的图像,并创设问题情境,以小活动“一滴血的旅程”为探究的载体,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游戏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探究学习报告、自制课件等、培养皿中的新鲜血块。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导学案

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导学案备课人:杨润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能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学习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学习难点】主动运输 【知识链接】 1.生物膜的成分及结构特点。 2.扩散:是物质从相对含量多的地方到相对含量少的地方的自由运动,如溶解。 3.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它能与特定的分子或离子,如糖类、氨基酸,或金属离子等结合,将这些分子或离子从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载体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一种载体蛋白通常只能转运一类分子或离子。载体蛋白与分子或离子的结合是可逆的,即它转运到一侧后,就会与所运载的分子或离子分离。载体蛋白的转运速率与分子在膜两侧的浓度梯度的大小有关。 4.ATP的相关知识参考教材第5章第2节。 【学法指导】结合文字叙述,分析示意图理解相关内容。 【学习过程】 物质进出细胞,既有的扩散,统称为; 也有的运输,称为。 一、被动运输——包括和(阅读P71和图4-7)(一)自由扩散 1.概念: 2.特点:浓度梯度(顺/逆);载体(需要/不需要); 能量(需要/不需要) 3.举例:水、甘油、乙醇、CO2、O2 (二)协助扩散 1.概念: 2.特点:浓度梯度(顺/逆);载体(需要/不需要); 能量(需要/不需要) 3.举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思考1: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异同? 思考2: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 二、主动运输(阅读P71-72和图4-8) 1.概念:

时间 细胞内浓度 2.特点: 浓度梯度(顺/逆); 载体(需要/不需要); 能量(需要/不需要) 3.举例:K +、Na +、Ca 2+等无机盐、氨基酸、葡萄糖通过细胞膜 4.意义: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 吸收所需要的 ,排出代谢产生的 和对细胞 的物质。 归纳: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异同 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是:细胞膜内外物质的 _________; 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是:细胞膜内外物质的 ___________; 细胞膜上运载物质的 __________ 数量。 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是: 和 能量 ( 、 )。 P72小字部分) (一)胞吞 1.过程: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 内陷形成 ,包围着大 细胞外浓度 细胞外浓度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 2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 本节课是章节总结复习,因此本着以本为本,夯实基础的原则,对本章知识进行强化、升华、完善。将各个知识点逐一突破,深挖教材,做到宽到边、底够深,细致、不遗留知识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关键是血液循环途径的应用。面向中考,进行专题专练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第四章。是在学习了人从外界吸收营养和呼吸之后,学习人体内物质是如何运输的。也为第五章的学习做铺垫。 2、教学内容: 本节课包括《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流的管道——血管》、《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内容。中心问题是人体怎样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的。 3、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细胞、毛细血管、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1)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向 (2)血液循环途径 三、学情分析 1、学生起点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本章节的内容。对人体的消化和呼吸系统的知识掌握较好。但是本章知识内容较难,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对知识的梳理和拓展能力较差。 2、学生思维特征分析: 从思维特点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应创造条件,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提供形象化、多样化、层次分明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方案。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4)概述循环系统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分析血常规指标,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用图解法来表示复杂知识的方法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五、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1)读图法:采用以结构示意图为主线,引导学生读图来解决教学中的各个知识点。(2)讨论法: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2、学法指导: (1)质疑解难: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脑的习惯。 (2)分析归纳法:将所学知识综合在一起,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案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能力方面: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积极主动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解决方法: (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 (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解决方法:通过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讲清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 [问题探讨]给学生呈现P70图,提出下列讨论题: 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 学生讨论后回答。 讲述 (一)小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运输 1.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进出细胞,这种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类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1)自由扩散 往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清水很快变为蓝色,这就是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能量,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如O2、CO2、甘油、乙醇等。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 (2)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不需要消耗能量

(2)协助扩散 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是因为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有的蛋白质,能协助葡萄糖等物质顺梯度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 (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不需要消耗能量 总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异同。 2.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如Na+、K+、Ca2+的吸收。 特点:(1)物质转移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 (2)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需要消耗能量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说课稿 (复习课)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说课稿(复习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的内容。这章的内容在七年级下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第2章、3章、5章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本章内容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节复习课就是针对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已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也知道本章包括血液、血管、心脏、输血与血型四部分。但是血液、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就是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通过复习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血液的成分及功能。(2)掌握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4)了解输血和血型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3)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2) 联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3)鼓励学生勤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2)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五)课前准备教师:1.收集相关的素材。 2.制作多媒体的课件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章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景引入复习课,再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最后通过习题巩固知识,从而解决本章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达到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的目的 三、学法引领 学生已具有了一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选用的学法指导是分析法、迁移法。 四、教学流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 学设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本章前两节已经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及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本课是在了解前两节的知识基础之上,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本节教材以问题探讨为引导,通过比较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生物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从而大胆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的方式提出猜想。此外,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直观的动画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应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学生情况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的“膜”指是生物膜(这里主要是指细胞膜),而在这之前的第三章第一节学生已了解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本节就是更详细的介绍其功能之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总与结构相关,本章的前两节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知道生物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但学生仍存许多疑问:各种小分子、离子进入细胞时又有什么不同细胞产生一些大分子(如分泌蛋白)又是如何出细胞膜的教师根据学生这样的知识背景很容易把学生带进课堂。 三、教学目标 1、说明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 2、明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3、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 4、提高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探索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难点:主动运输 五、教学思路 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本教学设计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

初中生物_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 【学习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并说出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合作探究】 看视频,阅读教材68页,填写学案知识点一中1、2 知识点一、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材料用具:尾鳍色素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纱布) 方法步骤: 1、包裹: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和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并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的目的是(保证小鱼的正常) 2、放置及观察: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平贴在培养皿上,等鱼安定后, 将盖在尾鳍上。用倍显微镜观察。 3、学生展示: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模拟实验操作步骤,通过“一对一智慧课堂”的录制功能,向全班展示,从而发现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4、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管径最小的血管中,红细胞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②管径最小的血管两端,血液是由一条血管分支进入多条血管,还是由多条血管汇集进 入一条血管?如果以此为分类依据,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 ③各种血管中血流速度有什么不同? 5、典例分析 显微镜下看到的鱼尾鳍血管及血液流动现象的一个示意图: (1)图中标号①是,判断的依据主要是血液方向是由较粗流向较细的血管。 (2)图中标号②是,判断的依据其内的红细胞是通过的。

(3)图中标号③是 是血液方向是由较细流向较粗的血管。 阅读教材69--70页,填写知识点二和知识点三 知识点二:比较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 名称 结构功能 管壁特点血流速度 动脉管壁、弹性将血从()送到()静脉管壁、弹性 四肢静脉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 血液倒流的__ 将血从()送回() 毛细 血管 管壁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交换。 方法指导:三种血管的判断方法 (1)根据血管是分支还是汇集 动脉逐渐分支,越分越细,最后形成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又逐渐汇合成静脉。毛细血管 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2)血流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知识点三毛细血管与物质交换:阅读教材70页第一段后填写 (1)毛细血管与物质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①数量分布。 ②管壁非常、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③管内径很窄,只能允许通过。 ④血流速度最。 (2)物质交换过程: 血液中的和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 和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被运走。 【学以致用】: (1)医生在输液或者抽血时,首先用橡皮管将上臂扎紧,请解释这样做的理由?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管道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物质运输的管道 课题名称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管道 课型新授 中考说明要求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区分动脉与动脉血、静脉和静脉血 目标设计评价设计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区分动脉与动脉血、静脉和静脉血抢答、课堂提问、小组检查、检测反馈 重点难点重点: 1.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难点: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学法设计学生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组内解决疑难问题。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课件 2.学生准备:网上查阅血管的有关资料 学案导学 个性整理/ 批注备课 一、复习检测:(要求:独立完成,时间2分钟) 1、血液的组成包括( ) A、血清和血细胞 B、血浆和血小板 C、血浆和血细胞 D、血浆和红细胞 2、下列不属于血浆成分的是( ) A、水 B、血浆蛋白 C、血红蛋白 D、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 3、血液是人体内的液体组织,其中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 ①运输养料和废物②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③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④运载血细胞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如图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对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①为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和异物 B、②的数量最多,能够运输氧气

C、③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D、①②③中只有②没有细胞核 5、下列有关人的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细胞体积较小,呈红色 B、红细胞中含血红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C、在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 D、成熟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由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构成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要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思考题和实验,时间18分钟) (一)阅读教材P68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及方法步骤并思考: 1、为什么选择尾鳍色素少的小鱼? 2、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哪些部位包裹起来,观察过程中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中滴水?原因? (二)小组合作,实施实验观察思考讨论 1、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并观察红细胞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2、管径最小的血管两端,血液是由一条血管分支进入多条血管,还是由多条血管汇集进入一条血管?如果以此为分类依据,你能观察到几种血管? 3、各种血管中血流速度有什么不同? 任务二:描述动脉、静脉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要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时间5分钟)阅读课本P69“动脉”和P70“静脉”部分的内容,思考: 1、动脉血管里的血液从哪里出发?输送到何处? 2、静脉血管里的血液从哪里而来?送回何处? 3、比较动脉、静脉的区别(从管壁特点、弹性大小及管腔大小、血流速度等进行比较) 学以致用:(要求:快速思考,抢答,时间3分钟) 1、中医切脉“切”的是哪种血管?为什么? 2、输液或抽血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抽血或输液时,为什么要将针刺入的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 3、手臂上的“青筋”是哪种血管?

初中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3 节)教学设计 教学突破教学中让学生事前看书,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画龙点睛,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加以突破,讲解相关的典型习题,来巩固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能力,达到复习的效果。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情景教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学法:自主、合作、讨论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引导学生课前复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相关知识,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复习课打好基础。2.准备好相关的多媒体课件。3.准备好相关的习题。五,学生准备:在上课前做好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复习。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等相关知识,这一节课我们回过头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更深刻的理解。(二)借助复习学案个人回顾知识点 复习学案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3 节) 复习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涂片,能描述血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特点 2.能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的主要数据 3.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能区分三种血管,并能描述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4.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重点难点 1、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会区别三种血细胞以及三种血管。 3 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能灵活地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 【知识梳理】(自主梳理后小组内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讲解,可以借助模型,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一.血液 、、等 血浆功能:运载,运输营养物质和

血 液 的组成血 细胞 2.血液只所以呈红色,是因为 的缘故,它的特性是 3 . 贫血有两种形式: 分别是 和 都低于正常值, 你采取缓解贫血的措施是 。 4.输血应输入 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 时,也可输入 的异型血,但也要进行交叉配血 实验,以防 凝集。 二.血管(利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 三.心脏 : 部 侧 左右 相同 1. 房室瓣:位于 和 之间 保证血液按 的方向瓣膜 流动:即 动脉瓣:位于 和 之 向 ; 从 流 向 功能:输送血液的 :左右两个“泵”同时 工作的 2. → 四.习题巩固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过渡:我的扁桃体发炎了,为了尽快的好起来,就进行了静脉注射,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药物是借助于什么从我的手部到达扁桃体,来发挥治疗作用的呢? 是借助血液进行了运输。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携带有药物的血液从手部到达扁桃体经过了怎样的路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运输的途径》。希望大家学完以后,能够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用我们在生活中熟知的输液为切入点,符合生物学新课标“来源于生活、解释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水泵将水运输到需要的地方。心脏如同水泵一样,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地流动,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人体的血液循环的途径。 播放血液循环的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大体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流动的方向,了解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两处气体交换,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与学习 体循环

(一)自学探究:仔细观察课本54页“血液循环示意图”,参考55页有关内容讨论: 1.体循环的起点是,终点是。 2.血液循环的途径: 左心室→_______→_______→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_______→_______→右心房。 3.通过体循环,血液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在人体的什么部位发生转变的?在体循环 中,哪些血管中流动脉血,哪些血管中流静脉血? 利用动态的体循环途径示意图,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写出体循环的血流方向及途径。 师生共同总结体循环的路径。(板书)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设计意图】通过动态体循环示意图的观察,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体循环的途径,通 过师生共同书写,更利于学生的记忆。 点拨: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与营养物质一起进入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又扩散进入血液,这样交换完了之后血液含氧气少了,颜色变暗红,我们把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称为静脉血。 【设计意图】血液循环的路线和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本节的难点,利用课件创设教学 情境,教学过程能更好突破难点。 通过体循环给组织细胞带来了充足的氧和养料,并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也正是体循环的意义所在。 肺循环 (一)自学探究:仔细观察课本54页“血液循环示意图”,参考55页有关内容讨论: 1.肺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_,终点是___________。 2.血液循环的途径: 右心室→_______→肺部的毛细血管→______→左心房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导学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导学案张建尚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情境导学】抬望眼——让梦想腾飞!你吃过注水猪肉吗?注水猪肉是不法商人通过人为手法向活猪体注入活猪体内的水分能进内注水以增加猪肉重量的一种虐杀行为。入细胞吗?水分进入细胞需要什么样的条件?【重点和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课前预习】起步稳——夯实基础促发展!1.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相当于一层 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浓①②,故当外界溶液浓度 ③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浓度度④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1.①半透膜②低于③高于④等于 2.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原生质层是指①、②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③,而细胞壁是④,当外界溶液的浓度⑤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⑥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 2.①细胞膜②液泡膜③半透膜④全透性的⑤大于⑥小于 3.当植物细胞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①,因而会出现②和 ③分离的现象,称为质壁分离。质壁分离的细胞吸水后,④和⑤恢复原状,称为质壁分离复原。 3.①大②原生质层(细胞壁)③细胞壁(原生质层)④中央液泡⑤原生质层 4.将制作好的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①的大小以及 ②的位置。然后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③溶液,在另一侧用④吸引。再用低倍镜观察,可以发现中央液泡⑤,原生质层与⑥分离。此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⑦,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⑧。 4.①中央液泡②原生质层③0.3g/mL的蔗糖④吸水纸⑤缩小⑥细胞壁⑦清水⑧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复原 5.物质跨膜运输既有①梯度的,也有②梯度的,这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即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③。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④膜,这种膜可以让⑤自由通过,⑥一些也可以通过,而 ⑦则不能通过。 5.①顺浓度②逆浓度③选择性④选择透过性⑤水分子⑥一些离子和小分子⑦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课堂探究】走得欢——探索中收获,收获中提升! 一、细胞吸水和失水

物质运输的管道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 【学习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并说出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合作探究】 看视频,阅读教材68页,填写学案知识点一中1、2 知识点一、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材料用具:尾鳍色素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纱布) 方法步骤: 1、包裹: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和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并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的目的是(保证小鱼的正常) 2、放置及观察: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平贴在培养皿上,等鱼安定后, 将盖在尾鳍上。用倍显微镜观察。 4、典例分析 显微镜下看到的鱼尾鳍血管及血液流动现象的一个示意图: (1)图中标号①是,判断的依据主要是血液方向是由较粗流向较细的血管。(2)图中标号②是,判断的依据其内的红细胞是通过的。 (3)图中标号③是是血液方向是由较细流向较粗的血管。 阅读教材69--70页,填写知识点二和知识点三

方法指导::三种血管的判断方法 (1)根据血管是分支还是汇集 动脉逐渐分支,越分越细,最后形成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又逐渐汇合成静脉。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2)血流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知识点三毛细血管与物质交换:阅读教材70页第一段后填写 (1)毛细血管与物质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①数量分布。②管壁非常、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③管内径很窄,只能允许通过。④血流速度最。 (2)物质交换过程: 血液中的和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 和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被运走。 【学以致用】: (1)医生在输液或者抽血时,首先用橡皮管将上臂扎紧,请解释这样做的理由? 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向流动,并且静脉中有能防止血液倒流,这样血液就滞留在手臂的静脉血管中,使血管起来,从而便于扎针时准确到位。另外,刺后的伤口出血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 (2)中医切脉“切”的是腕部的血管?因为该部位的这种血管分布浅,能感受到它的搏动。在身体的还能感受到这种搏动? (3)有人因创伤引起出血时,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a.血液只是少量的渗出;b.缓慢的流出暗红色的血液;c.喷射出鲜红色的血液。分析以上三种情况分别是伤及哪类血管? a:是出血,b是出血,c是出血 【成果展示】把这节课的收获讲给同桌听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导学案(学生版)

【课前回顾】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目标定位』 1、识记: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理解:交通运输线和点的主要区位因素; 3、应用:结合具体条件,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基础知识过关】 问题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一)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五种: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 (二)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高速化: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缩短运行时间,增加通过能力,如高速公路、高铁、地铁、磁悬浮列车等。 大型化: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大型货轮,运输机等; 专业化:发展专业化线路和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案例:京沪高铁和武广高铁、地铁就体现了交通运输向着高速化、专业化发展; 『知识拓展』 (一)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1、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格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 2、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比较 ⑴按运量比较,由大到小:海运、铁路、河运、公路、航空 ⑵按运费比较,由高到低:航空、公路、铁路、河运、海运 ①无论距离远近,航空运输的运费成本均最高; ②公路是短途运输成本最便宜的方式;但随着距离的增加,运费成本也会增加,所以公路运输的运费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大;

③水运是距离越远,运费越低(即长途运输最便宜);距离越近,运费较高,但不是最高;水运的运费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最小。 ④铁路运输是长途运输中运费成本仅比水运高的方式;铁路运费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较小(仅大于水运)。最适合中途运输。 ⑤管道运输其运费最低。 ⑶按速度比较,由快到慢:航空、铁路、公路、海运、河运 ⑷按灵活性比较,由高到低:公路、航空、铁路、河运、海运 ⑸按连续性比较,由好到差: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河运 ⑹按稳定性比较,由好到差:铁路、公路、河运、航空、海运 ⑺按投资比较,由大到小:铁路、公路、航空、河运、海运 『活动探究一』 案例1:香港有5000吨玩具出口到柏林,其最佳运输方式: 案例2:现有20吨活鱼,需要从青岛运往济南选择什么交通运输方式,其原因? 案例3:若要将一批粗铜由昆明到时上海精炼,最经济的运输路线是: (二)一个国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与这个国家的面积大小,经济情况,人口城市的分布,自然条件等有关。一般来说,国家越大,经济越发达,客运则多采用航空运输如美国,若经济欠发达,则多采用铁路,如俄罗斯。 2、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货运一直是以铁路和水运为主,客运一直是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 问题二:交通运输布局 (一)交通运输网 1、形成:各种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相联合,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航线)和点(港口、车站、航空港)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线和点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2、交通运输的网络化特点※ 不同形式的网络: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网络和多种运输方式形成的网络; 不同层次的网络:省级综合运输网、大区级综合运输网、国家级综合运输网; (二)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对交通线的影响变小 ⑴地形因素 ①平原地形 原因:平原对线路的限制小,但是平原地区农田密布,城镇、工业设施多。 要求:要仅量少占好地(良田),并处理好交通线路与城镇发展、农田水利、工业等的联系。 ②山区地形

《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重点、难点) 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总结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变化及关系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体循环 要求学生仔细看动画并阅读课本57页“体循环”一段,思考并交流: (1)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 (2)尝试写出体循环途径。 (3)血液在何处发生了变化?如何变化的? 让学生尝试归纳: [知识归纳一]:(我参与,我快乐!) 体循环的途径: 左心室→_______→_______→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网→_______→_______→右心房 [巩固练习]: 通过体循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_____和_____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_____等代谢废物运走,血液就由_______血变成了_______血。 活动二:自学“肺循环” 仔细看动画并阅读课本57页“肺循环”一段,思考并交流: (1)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 (2)尝试写出肺循环途径。 (3)血液在何处发生了变化?如何变化的? 让学生尝试归纳: [知识归纳二]:(我参与,我快乐!)

1、肺循环的途径: 右心室→_______→肺部的毛细血管网→_______→左心房 2、经肺循环过程中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___血变为____血 经体循环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周围的物质交换:_____血变为______血 [知识归纳三] 请你总结体循环和肺循环共同的规律。 [巩固练习]:《同步》P 30 1、5、6、7、8 [学以致用]: 假如你就是左心室里的一滴血,离开心脏旅行后,能否再回到左心室?你认为旅行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思维提升]: 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后是如何到达组织细胞的? [点击中考] :(我能行,我成功!) (2010·福建)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标号中结构名称:A :E 。 (2)通过F 处气体交换后, 血液由 血变成 血。 (3)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 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到达心脏 的 。(只填字母代号,不能填结构名称) [总结] 让学生谈收获! A B C ↑ N M H ← ← E G ↑ ↓ ← ↓ ↓

第四节_交通运输业 导学案

第一章第四节交通运输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交通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性 2、掌握现代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3、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4、在实际生活中能熟练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 【学习重难点】 1、我国铁路干线的空间分布格局 2、5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 【自学导航】 一、铁路运输(完成P24实践题) 铁路运输特点:铁路运输量,强,速度,受等自然条件限制小,但造价高,占地广,短途成本。 二、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是我国运输的主要方式,在缺少铁路和水运的地区,通常采用,其特点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但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 三、航空运输 1、特点:速度、、,运输效率的优点,但运费,运量小,能耗大。 2、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我国重要的航空港有、 、、。 四、水路运输 1、我国海岸线,多,发展海洋运输条件优越。 2、水路运输包括和,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适合或的长距离运输,但速度慢,灵活性差、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五、管道运输 气体货物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可昼夜不停地运输,运量大。但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六、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注:表中用数字1、2、3、4排定次序,数字越小越优。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数量不大)——航空 短途——公路运输 七、货运方式选择 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 长途且数量大—铁路专用车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水运或铁路运输 [合作探究] 我国铁路干线形成了“五纵三横”的格局,将以下信息,填下图中: ①南北干线(五纵):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②东西干线(三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③其他干线:青藏线 ④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哈尔滨、成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