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第三章 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第三章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审计工作必不可少地由三大部分(要素)的内容组成:审计人员通过仔细审计被审事项,查明被审单位事实真相,取得审计证据;将取得的审计证据对照审计标准;根据对照的结果,评价被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得出审计结论(见图表3-1)。可见,审计标准是审计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作出审计判断的依据,是作出定性(查出的问题属于什么性质)和处理的依据.同样经济效益审计也需要评价标准,并且有着自身的特点,本章将介绍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涵义、特点、确定原则,具体内容以及评价指标体系。

图表3-1

第一节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特点和确定原则

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涵义

审计人员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根据什么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客观事实进行调查取证,根据什么对所掌握的审计证据进行鉴别、分析和判断并推导出审计结论,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被审事实、界定经济效益质和量的标准,这就是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标准的组成内容,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效益性的基本要求和限定,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经济效益有无、高低、好坏及其程度作出评价的依据,是提出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论的依据。

掌握衡量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实际效益的尺度,科学运用判别经济效益好坏的严密可行的标准,是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必备条件,也是保证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

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就必须比较分析,要比较分析就必须有标准或尺度。例如,被审计单位1999年某产品单位成本为350元,产品销售利润20万元,仅从以上资料本身,无法知晓经济效益的好坏和高低。如果该企业是资金单薄的百人小厂,则该厂的经济效益可谓相当可观了;如果该厂是资金雄厚装备先进的大型或特大型企业,那企业如此薄利,就岌岌可危了。可见,没有衡量被审单位成本效益和销售效益的具体标准,就无法辨识其效益的性质和状况,无法做出审计判断和审计结论。

了解了企业的背景材料,掌握了经济效益评价标准,如计划标准和历史标准,并且知道用计划单位产品成本400元的标准和去年产品销售利润18万元的历史标准,衡景该企业生产和销售实绩,则可推出该企业较好地完成了该可比产品降低计划(下降12.5%)和产品销售利调有所提高(增长约11。1%)的结论。当然,若标准改变,结论就随即改变,标准不同,自然会导出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结论.所以,我们运用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首先必须掌握建立(或选择)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技巧,准确掌握标准的特点和习性。

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特点

一般审计标准(如财务审计)的基本特点是层次性、相关性、地域性和时效性.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与一般审计标准比较,除上述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1.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多维性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多维性又可称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全面性,是指经济效益审计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需要一整套一系列的标准和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

经济效益审汁评价标准是多元化的,具有多层次性(某一对象经济效益好坏反映在不同层次上),如有宏观、中观和微观标准,在微观中又有公司、分公司、分厂、车间……某一部门的标准;多角度性,如有财务指标(利润指标、资本保值、增值指标……)、经营指标(产量指标、产值指标、成本指标、资金周转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等;多方位性,如有采供、库存、生产、运输、销售等方面的标准。这个标准体系显然复杂于会计制度、会计法规、会计规则等单一的财务审计评价标准。

2.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可控性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可控性是指经济效益审计仅仅对被审经济活动可以控制的因素(或指标)进行评价,对控制不了的因素是无法评价的.如利润分析,只评价收入、成本、利润,不评价投资收益率,因为影响投资收益率的各个因素是无法控制的.评价企业原材料利用经济效益时,应当以材料单耗、材料利用率等指标进行评价,而不能将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列为评价标准,因为材料成本的购入价格是被审单位无法负责的不可控因素。

3.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动态性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动态性是指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适用性、有效性随时间、环境条件以及被审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是技术性指标,具有自然属性,随着审计时间、环境、审计主体和客体等条件的变化,随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衡量和评价经济效益的标准的内容和形式,也必然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财务审计标准则具有社会性,即它的动态性在一定程度下不明显,因为新会计制度、新会计法规等的出台不是频繁的.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动态性也导致了效益评价结论的动态性。如评价某企业成本效益的高低,可以依据计划成本,也可以根据需要,依据目标成本、外部标准成本等;对同一目标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可以依据计划水平、历史水平、同行业水平等不同的标准,得出的结论也可能是不同的即相反的。例某企业1996年计划成本100元每件,实际成本90元每件,评价结论应是该企业成本效益好,1997年该企业实际成本仍然90元每件,怎么评价呢,事实情况是,该企业1997年度投资了技改项目,有利于成本降低,这时计划成本应调整到80元每件,所以针对90元每件的实际成本,它的评价结论应是该企业成本效益差,可见,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评价标准也是变化的。

4.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指导性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指导性是指经济效益审计的非强制性.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的执行标准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是以政府的法令、法规、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为标准,这些标准具有合理性和权威性,要求被审单位必须不折不扣地遵行。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来源和内容较为复杂,标准的形式和标准水平的层次多样,审计的标准与被审单位所处的特殊社会经济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现状及水平密切相关,被审单位实际经济效益是否达到审计标准的要求和水平,取决于主观和客观、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所以运用审计标准对被审单位经济效益实现程度和开发利用途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时,必须综合各种因素,灵活掌握标准分寸和水准,并根据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环境,在实际审计操作中予以补充和完善。如某被审单位成本升高

是由于购买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者是由于水电等价格上涨,或者是由于工资上调等。再如对2001年的某网络公司进行效益审计,而和2000年相比,整个IT业都在缩水,对此审计人员不能机械地套用计划成本标准,而应扣除客观因素,修订调整成本水平,用调整后的标准作为衡量其成本实绩尺度,这样方能比较合理、正确地评价被审单位成本控制工作及效益.可见,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不呈强制性,而很大程度上呈指导性和参考性,在审计过程中对标准的掌握和运用还具有—定的弹性.

三、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

选择和确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必须从被审计单位实际出发,围绕审计自标,紧扣

审计主题,力求做到全面.客观、科学、适用,既要考虑某部门某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的一般考核要求,又要考虑被审单位的特殊方面;既要考虑审计期间通用的考核标准及水平,又要考虑被审单位专门的具体的标准和规定;既要考虑理论的必要性,又要考虑实际的可行性。为此,审计人员选择和确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确定审计标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原则

要根据被审位的行业特点、经营规模和管理方式,从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和确定被审单位应建立哪些考核评价标准,已经建立和使用了哪些标准,并进行归类、整理、充实和完善,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标准体系,并使体系内各指标相互衔接、相互制约,最大限度地覆盖被审单位生产经营系统的各个方面和各环节,使之无遗漏、无空白、无相互矛盾,以保证对被单位经济效益作出全面完整的衡量和评价。

2.确定审计标准的责任性和可控性原则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应准确考评被审单位及内部各单位和个人必须履行的经济责任,即所衡量、评价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应是审计对象的职责范围,是其应当全部或部分负责,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是其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的结果和过程。审计标准中应排除非被审对象责任和审计对象不可控的因素,避免以之衡量和考评被审对象.如评价企业原材料利用经济效益时,应当以材料单耗、材料利用率等指标进行评价,而不能将单位产品材料成本列为评价标准,因为材料成本的购入价格是用料者无法负责的不可控因素。

3.确定审计标准的计划性和可比性原则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计划指导各部门各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并考核其生产经营成果,被审单位自己也订有各种计划,经济效益审计应以国家有关计划作为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之一,并力求使审计标准与有关计划标准相互适应,使有关指标内容、计划标准、时间和计算方法相互统一;同时还应注意在使用计量办法时,尽量将不可比因素转为可比因素,尽量使用货币表示的价值指标来综合反映全部使用的价值指标,使指标便于汇总、比较、分析,具有综合性和可比性,以满足多方面的要求,即既可以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也可以与国内外及先进水平进行横向比较。

4.确定审计标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原则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内容必须科学合理,标准形式必须简明易懂、易操作,使用时无手续繁琐、程序不清、口径不当等情况,无违背客观规律的规定,以便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衡量和评价时,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被审单位真实情况,能接近或达到审计目的之要求,保证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基本无漏洞,保证正确使用审计标准不致导出有误的结论.

5.确定标准水平的先进合理性原则

评价标准的水平必然建立在相对先进合理的基础上才能起到促进作用。所谓先进,就是指标

准水平定的太低,使之丧失考核的意义。确定标准时必须冲分反映被审单位现有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反映现有的操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并考虑增长提高因素和潜力。所谓合理,是指标准水平不宜定得太高。脱离实际,变成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使被审对象丧失了完成标准的信心和积极性。最佳的标准水平是经过努力多数可以达到,部分超额,少数接近。凭主观意志确定标准,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进行效益审计评价时,除了要按上述原则选择适当的审计标准外,要注意正确处理好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关系,处理好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关系,处理好目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以上六种效益的涵义在第一章经济效益的分类中有述)。如对某领导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他所进行的决策项目不应只看到微观效益,直接效益和目前效益,而应多方面,还要评价宏观效益,间接效益和长远效益,只有这样才会作出科学的结论.

第二节经济活动效益性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按范围层次划分,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分为经济效益审计的总体标准和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标准两大类。

(一)经济效益审计总体评价标准

经济效益审计总体评价标准是带有根本性和指导性的原则标准,是对被审单位经济行为效益性的基本制约,也是对被审单位处理有关经济效益方方面面关系的原则标准和一般要求。经济效益审计总体评价标准的内容主要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法令,国际通行惯例,政府部门对经营管理工作所作的有关规定;经济规律和经济理论的规定,企事业单位组建时所规定的目标、任务及经营方向;向社会所作的承诺,应履行的义务和公约;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等。

经济效益审计总体标准,重点衡量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质的方面,审查其经营思想、服务质量、职工培训、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精神文明、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等等,考评其效益取得方式和内容的性质,看其经济效益来源是否合理,有无通过非法的相其他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原不属于被审对象的经济效益,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坑骗消费者,违反国家物价政策,乱涨价或变相涨价,牺牲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等;当然,其中涉及违法乱纪行为是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解决的问题,经济效益审计仅解决各种效益关系的处理(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关系,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关系,目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这方面的内容第一章中有述,在此不展开论及。

(二)经济效益审计具体标准

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标准,亦称技术经济指标,是全面、具体、详尽的执行标准,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衡量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益有无、效益高低的尺度。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标准是总体标准的补充、深入和具体化,它是由以财务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为主体的指标体系构成的.经济效益过程中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是具体标准的计算、比较分析和评价。

经济效益的具体评价标准是对被本单位经济效益量方面的要求和限定,是被审单位在正常情形下必须达到的效益水平,是被审单位经济效益高低的衡量尺度。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评价标准是由反映经济活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指标构成的,这些指标的来源、内容、表现形式非常复杂,由一系列计划目标、技术经济定额、业务标准、各种指标和有关的数字组成,如总资产报酬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率、投资回收期等,具体内容在本章第三节中详细论述。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是质和量两方面的有机统一,只有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才是科学的全面的效益。

二、按内容性质划分,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分为如下几类:

1、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国民经济计划

审计人员在作效益审计评价时,要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指令性计划等,并以之为依据。如国家对于企业改制的政策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达到哪些效益要求);国家经贸委出台的产业政策规定,对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运效益高的行业重点发展,而资金周转速度慢,营运效益差的则限制发展.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呈动态性的,它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例如随着我国加入WTO前后形势的不同,国家对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等采取了前后不同的产业政策.国家计划具有强制性特点,如果被审事项违背了产业政策,即使它的微观效益可能是好的,但它可能影响了宏观效益的提高,所以应予以低评价.

2、部门和单位自行制定的计划、预算、定额、合同

审计人员在作效益审计评价时,要综合利用部门和单位自行制定的生产经营目标(计划)、预算、定额、合同等作为评价标准.这里的计划与上一层次的计划意义不同,它不是指令性和强制性的,而是企业努力的目标;企业的预算与定额同为企业经济活动前(事前)控制标准,但他们又有区别,即控制的对象不同,预算可以控制固定成本项目和间接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例如企业实际成本超过预算,则要查明原因.定额可以控制变动成本项目和直接费用,如生产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人工(工时)定额,燃料定额等,例如企业制定资金占用(库存原材料、库存商品、在产品、产成品等)定额控制企业生产某一阶段的资金占用。

3、历史水平、行业水平、计划水平、国际水平

审计人员评价被审经济活动时,用历史标准可以评价其效益的升降程度,用行业标准可以评价其效益的优劣程度,用计划标准可以评价其效益的完成程度,用国际标准可以评价其效益与国际的差距,评价其竞争程度,有利于主管部门获得适当信息,进行宏观比较。

4、理论依据及科学计算数据

这是经济效益审计所特有的标准,经济效益审计除了可以采用财务审计中函证、盘点、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外,还可借用工具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理论依据和方法。例如在经济效益的管理审计中,就可以管理理论为依据,评价其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测试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性。

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还可以是科学计算数据,例如经济效益审计中要取得的趋势证据是一种预测数据,不具备真实发生性,必须是经过科学计算得出的数据,才能降低审计风险,再如企业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中经济批量和最优合格率都是经过科学计算得出的,经济效益审计可用来作为效益好坏评价的标准.

第三节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效益审计指标是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基本单位和具体形式,运用评价指标可以对被审单位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效益水平进行分析评价,但是一个指标很难对被审单位的经济效益作出全面评价,而必须由若干个指标构成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才。所谓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个衡量评价被审单位经济效益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下面介绍三种一般通用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投入—产出-效益体系

适用于任何有投入产出的经济活动,该经济效益审计指标体系如图表3-2所示:

图表3-2

固定资产折旧

工时消耗

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消耗

消耗工资支出

各种费用支出

其他

全部职工和各类在册人数

固定资产占用额

占用流动资金占用额

日历工时或制度工时占用

其他自然资源占用

总产值

商品产值

总产量

品种指标

销售收入

优质品率

合格品率

多级品率

资金利税率利润额

人均创利税额利润率

资金利润率

净产值

净收入指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定额工时完成率

工人劳动生产率

工时利用率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固定资金产值率

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年销售资金率成本利润率

产值流动资金率

主要设备台时产量标准产量折旧率

原材料利用率万元产值能耗

企业综合能耗

投资效果系数内含报酬率

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

市场占有率设备更新率

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

新产品试制计划完成率

反映人力资源投

入的效益指标

反映财力资源投

入的效益指标

反映物力资源投

入的效益指标

反映投资项目的

效益指标

反映技术进步、

企业环境改善的

效益指标

图表3-2指标体系之设计构成需要说明的是:

1、上述经济效益审计指标体系按投入、产出和效益三大部分分类(也有分成核心指标、辅助指标和基层指标三类,或分成衡量指标、分析指标和目的指标三类以及其他分类),并列举出各类中的一部分指标,所列指标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所有被审对象。审计人员必须依据被审项目、被审单位、被审时期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使之符合审计目的的基木要求。

2、经济效益审计指标根据综合程度可分为不同层次,如综合指挥、具体指标、里层指标、表层指标、通用指标、说明指标等,这些指标在审计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与审计结论的紧密关系亦不相同,审计人员应予注意。既要选择能充分表达各种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的、少量的、反映价值形态的高度综合指标,也要选择基础的、大量使用的实物指标或综合程度相对较低的价值指标,并使各指标相互衔接、相互呼应、相互补充,以便能适应经济效益不同方位和不同层次的比较、分析和评价的需要.

其中常见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1)人均创利税(元/人)=某时期利税总额/该时期职工平均人数

(2)资金利税率(%)=某时期利税总额/该时期全部资金平均余额×100%

(3)全部资金利税额(元)=某时期利税总额/该时期全部资金平均余额

(4)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某时期工业总产值/该时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5)成本利润率(%)=某时期产品销售利润/该时期产品销售成本×100%

(6)全部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非流动资金平均余额)×分析期天数/分析期的产品销售收入

(7)能源单耗=某时期材料消耗总量(实物量)/该时期产品产量

(8)材料利用率(%)=某时期产品中的材料重量/该时期材料消耗总量×100%

(9)工人劳动生产率=某时期工业总产量(或实物量)/该时期工人(包括学徒)的平均人数

(10)设备台时利用率=某时期设备实际使用台时数/该时期设备制度台时数×100%

(11)设备台时产量=某时期产品产量/该时期设备实际使用台时数

二、综合-局部—因素体系

综合—局部—因素体系由综合指标、局部指标和周转指标三部分构成,是表层-里层指标体系的延伸:

1、综合指标,是指能反映经济效益主体(某企业、某单位或某项目)整体的投入、产出之比的指标。如资金利税率、人均创利税额、总资产报酬率、净现值等指标。

2、局部指标,是指能反映某一方面(资源或因为活动等)局部等投入、产出之比的指标。如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周转率、产品合格率、成本计划完成率(或降低率)等指标。

审计人员一般可根据综合指标和局部指标作出审计结论,而综合指标和局部指标的变动又受自身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对于综合指标和局部指标来说,更直接细微,可用周转指标来反映。

3、周转指标,是指能反映综合和局部指标变动的影响因素的指标,往往是提出审计建议的出发点。

如综合指标总资产报酬率受以下三个周转指标的影响:利润报酬系数、销售利润率、资金周转总次数。局部指标流动资金周转率受以下三个周转指标的影响: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流动资金占用额.局部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受以下三个周转指标的影响: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制度工

时利用率、生产工人占全员比重.

三、企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一)社会经济环境对审计的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两权分离和产权多元化是企业的特点,企业的筹资渠道多元化(通过证券市场),投资渠道也多元化.因此,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他们要求实行产权监督,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他们要求知道企业真实的效益状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要求经济效益审计能够既提供内向服务又提供外向服务。即对企业内部是作出建议,帮助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满足企业外部相关关系人(利益关系人)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关注,例如作为企业投资人的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和作为企业债权人的银行等。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审计尤其任务重大。

(二)我国有关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

关于我国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有一个演进过程。1993年,国家财政部颁发的《工业企业财务制度》附录2中有企业财务评价八大指标,1995年国家财政部制定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十大指标,1996年国家经贸委制定了企业评价十二大指标。1999年中央四部委(财政部、人事部、经贸委、国家纪委)联合制定了《企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36个指标),其适用面广泛,实践性强,出台以后,前面93年、95年制定的指标体系已经不用了。

(三)企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的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性。审计人员进行效益性评价时,可以将该指标体系借用过来,作为效益评价的标准,对于不适用的指标可以进行修正后,再作为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常用企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的基本指标及相关的修正指标见图表3-3所示。

图表3-3

(1)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其中,分子利润总额是指息税前利润,包括净利润和税收额,分母资产是指企业的全部经济资源,它是一个时点指标,所以要计算其序时(算术)平均数。企业经济资源的来源即利益关系人有国家、银行、资本投资者和其他债权人。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各利益关系人的获利情况: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维护社会秩序和市场稳定的身份,可以获得税收收入;国家作为企业的投资人,可以年终分红和增加所有者权益;净利润通过在应付利润和留存收益之间进行分配,一部分进入了投资者的腰包,一部分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利息支出则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

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综合性强,是一个大口径指标,可用于企业的宏观经济管理和指导调控,是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企业改革发展进行分类指导的依据。企业改制后分类方向有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上市公司、改制企业等,不能改的企业要进行资产重组、债务重组或债转股.

(2)净资产(资本)收益率,计算公式:

净资产(资本)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100%

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综合性不强,是一个小口径指标。分子净利润是一个时期指标,分母所有者权益是一个时点指标,所以要计算其序时平均数。该指标在上市公司中又表现为每股收益率,可以用于评价投资决策方案,计算公式如下:每股收益率(元/股)=净利润/股票发行数

(3)资本保值增值率,计算公式: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该指标主要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的完整性和保全性,评价时,如果资本保值增值率等于100%,为资本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为资本增值;小于100%则表示资产流失。

该指标有局限性,容易混淆主、客观因素,不便于区分责任和正确考核经营者的业绩。例如,某企业期末所有者权益120万元,期初所有者权益100万元,则资本保值增值率120%,所有者权益增加了20万元,经过查账找到原因,发现有客观因素,即企业在该年追加投资30万元,有主观因素,即企业在该年发生经营亏损10万元,这样一看,则和前面得出相反的评价结论,即企业该年的财务效益和经营业绩是不好的。所以为了剔除客观因素的影响,进行如下修正。

修正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客观因素)/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其中根据职业判断,一般公认的客观因素有:追加投资额(应作为减项)、严重自然灾害净损失(增加项)、接受捐赠(减项)、法定重估增(减)值、利润分配方案的改变、企业重组等。

(4)销售利润率,计算公式: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100%

其中产品销售收入指扣除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和销售退回之后的净额。该指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水平。

修正指标: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主营业务利润)/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100%因为销售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所以销售利润率大小受此公式中各因素的影响,审计的目的就是分析该指标变动的影响因素。

2、企业资产营运状况指标

对于企业的资产营运,传统观念认为是一种产品生产(经营)观念,即只有资金有周转增值能力,例如企业投入资金成本100万元,通过购入材料、生产产品、到产成品销售转换成销售收入120万元这个生产经营过程,增值了20万元的利税.而认为固定资产周转期长,实现不了增值.

现代观念则认为是一种资本营运观念,即企业的全部资产都能周转、增值,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所以测算企业资产营运状况的指标范围也扩大了。

(1)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次数

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

一般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周转率=周转额/资金占用―――――次数(正指标)

=资金占用/周转额×计算期天数―――――天数(逆指标)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次数,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的效率的一种尺度,表明了企业垫付资金的回收速度,即资金增值的效益性.分母资金占用是时点指标,所以要计算它的序时(算术)平均数.

修正指标:存货周转率=销售收入/存货平均余额―――――次数

该指标既反映了资金的回收速度,又反映了资金增值实现的程度。

(2)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净收入(赊销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赊销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该指标也称收账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应收帐款周转快慢。由于企业的赊销资料作为商业秘密不对外公布,所以,赊销净额一般用销售净收入表示,即赊销和现销总额。

应收帐款的存在是企业的一大弊端:由于无现金流入量,影响企业经营的周转,增加贷款,进而增加了利息支出(财务费用),降低了利润,还可能发生坏账损失,会加剧社会上的三角债现象。因此企业应严格控制应收帐款的占用,以降低控制风险.

(3)不良资产比率,计算公式:

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全部资产总额×100%

审计实践表明,企业的不良资产包括:周转(变现)受阻的商品和产品;已发生减值的各种资产(现行市价成本孰低法即账面成本大于现行市价时,按现行市价入账);证券投资、未处置的闲置固定资产和材料、收不回的债权;变质、使用价值下降,不能按原有价值使用的物资储备等。银行的不良资产则指贷款无法收回的资产.

3、企业偿债能力状况指标

(1)资产负债率,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高低情况,表明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国际标准以50%为好,我国一般正常在60%-70%之间,这个比率太高不好,表明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要进行债务重组或债转股,比率太低也不好,表明企业经营状况差,经营规模不够。

要控制审计风险,审计建议应慎重,例如某企业资产负债率为20%,是否应建议它提高负债呢,应该再比较一下总资产报酬率与预计的负债利息率,如果总资产报酬率大于预计的负债利率,则可以建议其提高负债,以增值资产;如果总资产报酬率小于预计的负债利率,则不能建议其提高负债,因为可能会引起资产流失。

(2)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该指标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又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现金比率(旧指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流动负债×100%

该指标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上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短期投资可以作为现金的调剂手段,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

现金比率(新指标)=全年现金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

更直接地表明了企业的变现能力,反映了企业的流动负债用于经营活动的情况。

(3)长期资产适合率,计算公式:

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该公式反映不同的资金来源用于不同的资金运用上,其中反映了企业的长期负债资本化的情况,分子表明了企业资产的来源,分母表明了企业资产的占用,对应程度应为100%。如该指标结果大于100%,则表示来源多于占用,意味着企业流动负债少于流动资产的占用,表明企业流动比率上升,短期偿债支付能力强.反之若该指标结果小于100%,则表示来源少于占用,意味着企业长期资产占用了一部分流动负债的来源,流动负债多于流动资产的占用,表明企业流动比率上降,短期偿债支付能力变弱。

4、企业发展能力状况指标

测试企业的发展能力就是测试企业的成长性,可以用科学计算的数据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

(1)资本积累率,计算公式: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加额(年末-年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该指标影响因素较多,可以分析企业资本的积累过程:资产经过合理配置,周转速度快,可以有较多的经营收益,增加了企业的净利润,年终通过分配,一部分作为应付利润付出,一部分作为留存收益,即增加了年末所有者权益.

(2)销售增长率,计算公式:

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增长额(报告期)/上年销售额(基期)×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销售规模的发展状况。

(3)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计算公式:

三年末所有者权益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1

3-

三年初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财务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该指标是一时点指标,反映企业的价值增长状况,计算时注意它含有三次增长,例如取1997年初所有者权益和1999年末所有者权益可以计算该比率。

(4)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计算公式:

第三年利润总额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1

3-

三年前利润总额

该指标是一时期指标,反映企业的财务效益发展状况,例如取1996年利润总额和1999年利润总额可以计算该比率。

(5)固定资产成新率,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成新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技术基础,该指标用于测试企业对固定资产维修、更新改造的情况,如

果企业不改善固定资产,则固定资产成新率越来越低,企业可能有“拼设备”的短期行为。参考文献:《经济效益审计教程》吕文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与对策

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与对策 内容摘要:在体育产业发展中如何看待体育产业经济效益的审计问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审计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评价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有关方面的经济责任,对独立机构或单位的经济业务的效益性进行审查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促使单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笔者从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完善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各项措施。 关键词:后奥运时期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方法评价指标 随着我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事业、体育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焦点。体育的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体育投资这一经济活动中,劳动的占有和消耗与所取得有用成果的比较,即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体育的社会效益是指体育产品大都是精神产品,其产品的主要功能是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经济效益审计是由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效果进行监督、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一种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其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经济活动取得的经济效果或效率,它通过对体育产业生产经营成果、基本建设效果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情况的好坏,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 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不仅与体育产业发展目标一致,而且充分体现了审计资源在体育产业生存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经营管理落后,损失浪费惊人,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普遍存在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重视科学技术外,就是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挖掘体育产业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管理效能和经营决策的评审,可以完善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树立“人人讲效益、事事讲效益”的管理意识,保证体育产业经济活动有较高的效益。 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体育产业审计任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职能由查错防弊向防护性和建设性转变,以提高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体育产业整合现有资源,控制经营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体育产业从事经济活动保驾护航的手段,必须围绕体育产业的战略核心开展。

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办法

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办法 [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办法] 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成都远鸿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保证审计质量,促进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所称经济效益审计,是指集团公司审计中心在对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通过对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的经营业务和管理职能的审计监督,对其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集团公司及所属控股子公司审计管理,参股公司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内容 第四条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包括:对物资采购管理效益进行审计.对项目建设过程效益进行审计.对销售业务效益进行审计.对内部管理组织协调效能进行审计等。 第五条对物资采购管理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1)物资设备是否按计划购进,占用的资金是否合理.节约;

(2)购进物资设备的价格是否低廉,大宗采购是否经过招投标,质量是否合乎要求; (3)物资设备的保管储存是否安全,有无丢失.毁损问题。 第六条对项目建设过程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1)审查项目组织设计是否合理.有效,综合经营管理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2)审查公司内部工作效率及其对效益的影响; (3)审查项目质量合格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审查项目工程进度是否按工程计划进展; (5)审查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及其对效益的影响。各种物资消耗是否合理,有无损失浪费现象,分析主要材料消耗变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6)审查管理费用有无浪费,是否采取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和控制费用支出。 第七条对销售业务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1)项目销售价格的确定是否适当,有无随意降价出售的问题; (2)销售费用支出是否节约,有无损失浪费问题; (3)销售货款是否及时入账; (4)项目售中和售后服务措施是否健全有效并达到用户满意。 第八条对内部管理组织协调效能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1)组织形式与结构是否满足有效经营的要求;

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意义与提升措施

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意义与提升措施 标题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和主要意义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某个实体或某项经济活动进行的评估,其目的是确定该实体或该活动是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意义在于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为企业提供明确的经济效益指标和实现上的重要性分析,有助于企业掌握自身的经济实际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企业提供优化方案和创新意见。 此外,经济效益审计还可以帮助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更好地了解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制定更确切的政策和推进更有针对性的经济活动。因此,经济效益审计对于企业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标题二:如何进行有效的经济效益审计? 要进行有效的经济效益审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审计定位清晰:确定审计的目标、范围和阶段,使审计能够真正反映实际情况。 2. 详细运用工具:在审计过程中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法、风险评估法等,保证审计的准确性。 3. 适时透明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与企业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开展

有效的沟通反馈,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4. 制定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建议: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方向和实现上的优化之策,使审计真正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这些原则都非常重要且相互依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审计工作。 标题三: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进一步来说,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包括: 1. 经济财务分析法,主要依据财务报表的数字分析企业的经济状况。 2.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主要根据对流程和方案进行评估来确定一个方案的成本效益。 3. 回报期分析方法,是在考察企业内部投资收益的基础上分析回报的快慢,以评估企业的投资决策是否准确。 而对于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1.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审计范围和期限。 2. 统筹安排审核人员和计划,明确职责和权限。 3. 采用严格的审核方法和技术、确保成果准确和可靠。

经济效益审计名词解释

经济效益审计名词解释 效率:是指投入量变动与产出量变动之比 效果:是指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产出与产出的比较 经济性:是指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投入与投入的比较 宏观经济效益:是指整个社会范围的经济效益 微观经济效益:是指单个企业、产品、项目的经济效益 长远效益:是指能持久发生作用或必须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显露出来的经济效益 眼前效益:是指暂时发生作用或短期内可以见效的经济效益直接效益:是指能够直接得到并能以货币进行较精确计量的效益,一般属于经济效益 间接效益:是指不能直接得到,并不能用货币进行较精确计量的效益,这种效益有时体现为经济效益:有时体现为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 环境证据:是证明经济环境对经济效益变化影响的证据 趋势证据:与经济活动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审计证据 结果证据:反映经济效益形成过程的证据 后续审计:也叫“跟进审计”,是在审计报告发出后,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所提出的问题及建议是否采纳并有适当的措施,而采取的审计行为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标准的组成内容,是对被审

计单位经济活动效益性的基本要求和限定,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经济效益高低、好坏及其程度作出评价的依据,是提出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论的依据 经济效益审计总体评价标准:是带有根本性和指导性的原则标准,是对被审单位经济行为效益性的基本制约,也是对被审单位处理有关经济效益方面关系的原则标准和一般要求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标准:亦称技术经济指标,是全面、具体、详尽的执行标准,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衡量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益高低、好坏的尺度 宏观经济效益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地方或部门的国民经济活动及其管理的经济性、效果和效率性,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审查和评价,以促进宏观经济提高效率,控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检查公共资源责任为目的的审计活动 资本营运:是企业或政府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以企业的整体法人资产或部分法人财产为对象,所开展的经营活动债务重组:是当债务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而丧失偿债能力,由债权方修改债务条件做出让步的做法 资源利用效益: 经营审计:是指对被审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借以检查和证明被审单位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以促进其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管理审计:是指对被审单位的管理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

经济效益审计指引-集团

经济效益审计指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行业分析 第三章业务结构分析 第四章内部控制审计 第五章财务收支审计 第六章经营成果分析 第七章经营成果评价 第八章审计报告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集团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程序与方法,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并结合集团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集团内部审计部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对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分析和评价,并围绕着如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第三条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揭示问题,减少损失浪费,提高效益”。通过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进企业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和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增强竞争能力。 第四条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一)审查、分析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成果。通过对一定时期报表资料的审查、分析,鉴定企业所取得的经济活动成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将各项经济指标与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其经济效益的现状; (二)审查、分析业务经营情况和各业务部门的具体业务。如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的进行情况,以及各业务环节之间的协调和各业务部门的作用发挥情况,进而发现各项具体业务活动中存在的影响经济效益提高的各种因素;

(三)审查、分析企业占用的各项生产资料、资金和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对现有企业生产资料、各种资源利用效果的考察,分析现有生产资料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以及影响生产资料和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因,进而挖掘生产资料和资源利用的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四)审查、分析企业开发活动的效益。包括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等。通过审查,评价开发的效益,研究提高开发效益的措施,选择最佳的开发方案。 第五条经济效益审计的原则 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并结合集团内部审计资源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应遵循的以下原则: (一)资源配置情况、经营管理过程审查与财务审查相结合; (二)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 (三)有效配置内部审计资源,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审计所需的证据和审计各环节的审计目标而选择不同的方法,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注意与企业各经营管理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 第六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有效性密切相关,健全的内控制度并有效执行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 第七条经济效益审计是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效益性评价,经济效益评价是建立在对企业经营成果真实

建筑企业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问题探析-审计论文-会计论文

建筑企业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问题探析-审计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建筑企业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问题探析 【绪论】经济效益审计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绪论 【第一章】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理论概述 【第二章】JY建筑集团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审计现状

【第三章】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改进的对策 【参考文献】建筑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技术探究参考文献摘要 近年来,经济效益的审计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公众的重视,建筑企业开展经济效益的审计也是符合时代发展与自身进步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由于具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其施工管理有着自己独有的规律,对工程项目的审计也由以前的事后审计转为现在的事前、事中、事后并举与全过程审计。就当前而言,我国对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初始阶段,研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对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

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从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外部审计的角度出发,按照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给出改进建议的思路进行写作的。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通过实地调研,采用对比等方法对JY 建筑御景家园工程项目的重点内容进行实际审计,从而找出影响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完善建议,这对御景家园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改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部分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概述。 主要阐述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含义,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评价指标,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与主要方法。第三部分是JY 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审计现状。先介绍JY 建筑御景家园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对工程项目的前期、中期、终期的重点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第四部分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预算成本与实际成

经济效益审计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效益审计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甲、乙两企业某年有关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及利润、销售利润率等资料见表1—4。 表1—4 甲、乙两企业相关资料金额单位:万元 运用投入和产出比较方法,可以发现,甲企业的利润小于乙企业的利润,但甲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却大于乙企业,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甲企业经营的效果性好但效率性较差,乙企业经营的效果性差但效率性好。 经济效益与利润的关系如下:经济效益和企业利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等同起来。企业利润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它强调会计计量中的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说它与经济效益有联系,是因为它也是投入与产出比较之差。但是,计算利润的投入与产出,是按照上述两项 会计原则来定义的,其外延与计算经济效益的投入与产出不同。经济效益的含义,既包括当期实现的效益,也包括当期创造而递延到后期收益的潜在效益;既包括直接归创造者受益的效益,也包括间接由非创造者受益的效益。 2.甲、乙两方案有关原始投资额、未来报酬及净现值、现值指数等资料见表1—5。 表1—5 甲、乙两方案有关资料

运用投入和产出比较方法,可以发现,甲方案的净现值小于乙方案,但甲方案的现值指数却大于乙方案,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乙方案的效果性好但效率性较差,甲方案的效果性差但效率性好。 经济效益与净现值的关系如下:净现值是指某一项投资方案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的差额,体现的是投资活动的投入产出关系;而经济效益是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既有相减比较,也有相除比较,更有相减和相除结合比较。因此说,净现值是 衡量经济效益的一种形式,而经济效益的内涵和外延更为广泛;考察经济效益时,必须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即净现值。 第二章

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审计类型,旨在通过审查组织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评估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判断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其实现程度所实施的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 审计对象: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组织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这些活动可能包括生产、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的管理。 2. 审计目标: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是评估组织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即评估组织在投入一定的资源后,能否获得最大的产出和效益。 3. 审计内容: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性审计:审查组织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是否存在浪费、低效或不合理的情况,如是否存在过度的人力、物力或时间浪费等问题。 (2)效率性审计:审查组织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是否存在效率低下或资源利用不足的情况,如是否存在生产效率低下、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3)效果性审计:审查组织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如是否存在产品质量问题、销售业绩不佳等问题。 4. 审计方法和标准: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和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分析法:将组织的实际经营和管理情况与行业标准、历史数据或预算等基准进行比较,以评估其经济效益。

(2)实地观察法:对组织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实地观察,以了解其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3)调查问卷法:通过向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人员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和意见,以了解组织的经营和管理情况。 (4)财务分析法:通过对组织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 5. 审计结果:经济效益审计的结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报告:对组织的经营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建议和改进措施:根据审计结果,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帮助组织提高经济效益。 (3)跟踪检查:对建议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实施效果。 总之,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重要的审计类型,旨在帮助组织识别和解决经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提高其经济性和效率性,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审计》教学大纲-郑石桥

《经济效益审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介绍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让学生对经济效益审计有基础性的了解,并能进行较简单的经济效益项目审计。 二、课程体系内容 第一部分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 第二部分经济效益审计步骤和方法 第三部分经济效益审计依据 第四部分宏观(中观)经济效益审计 第五部分企业组织经济效益审计 (综合经济效益,经营活动经济效益,财务活动经济效益,管理活动经济效益) 第六部分非盈利组织经济效益审计 第七部分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研究与开发项目) 三、考试 按学校考试课程要求进行。 四、课外阅读

卡斯勒,克劳开特,《经营审计概论》,汤云为黄河清等译,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王光远,《管理审计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1996。 鲍国明,《国外绩效审计方法与案例》,中国世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 邢俊芳,陈华,邹传华,《最新国外效益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三、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 第一节经济效益的本质 一、经济效益的概念 二、经济效益的分类 三、经济效益的特征 第二节经济效益审计的本质 一、关于经济效益审计的几种观点 二、经济效益审计要素 第三节经济效益审计分类和特征 一、经济效益审计分类

二、经济效益审计特征 第四节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基础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客观基础 二、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客观基础 三、外部型管理审计的客观基础 第二章经济效益审计步骤 第一节经济效益审计步骤的特点 一、建立审计项目需要选择 二、审计方案可能需要分层次编制 三、审计取证比较复杂 四、建设性、风险性的审计报告 五、需要后续审计 第二节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步骤 一、不同审计主体的经济效益审计步骤不同 二、政府绩效审计的步骤 三、内部经营审计步骤(内向型管理审计) 四、注册会计师外向型管理审计的步骤

经济效益审计办法

经济效益审计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审计监察工作对经营管理活动的监控,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经济效益审计是指风险控制体系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和经济技术标准,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对公司投入产出配比情况进行的监督、审查和评价。第三条经济效益审计应遵循科学、合理、真实、有效的原则,对公司投入产生经济效益的优劣进行审计、分析和评价,审计过程应坚持以下原则: 1.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3.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4.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相结合的原则; 5.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主要标准 1.国家政策法规及颁布的主要经济标准; 2.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经营方针、经营计划、财务预算和各项规章制度; 3.合同协议所规定的有关条款; 4.公司同期和历史的先进水平; 5.国际、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6.公司对特殊投资项目的特殊要求。 第二章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第五条控股公司风险管理部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效益审计,其主要内容包括: 1.经营决策、计划; 2.投资决策和投资效益; 3.物资及采购管理; 4.成本及控制效益;

5.利润及利润率目标; 6.资金利用效果; 7.经济合同; 8.长期投资; 9.其他经营活动。 第六条经营决策和计划审计 1.对各产业集团的经营决策程序、方法和结果及经营目标和方案进行审计,评价经营决策是否适应市场经营变化的要求,集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利用是否达到最佳化。 2.审查经营计划、利润目标、成本目标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国家发展经济的总方针及集团的发展总目标。 3.分析、评价经营计划的合理性、先进性、计划编制是否有科学合理的程序、内容是否全面、指标与指标之间是否综合平衡。 4.分析、评价经营决策、计划的完成情况。 第七条投资决策和投资效益审计 通过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最初设计的评审,项目投入及资金收回的评价,促进投资效益的优化。 1.通过投资及预算委员会参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参与投资项目方案的选定工作,做到事前审计监督。 2.对投资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决算进行审计。 3.对已投资项目的投资回收情况,达到设计能力情况进行审计,评价投资项目的效益、工艺技术的合理性及先进性。 第八条物资及采购管理的审计 1.审查依据经营计划、预算编制的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和批量进货的经济性。 2.审查采购物资的品种、质量、价格、数量及进货渠道、评价物资采购的成本、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审查物资的管理、验收、入库、出库、发放、使用手续是否健全、管理是否严格、是否做到物尽其用。

《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

《经济效益审计》课后练习题答案及案例分析思路第一章 1.甲、乙两企业某年有关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及利润、销售利润率等资料见表1—4。 表1—4 甲、乙两企业相关资料金额单位:万元 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销售利润率(%) 甲100 70 30 30 乙200 150 50 25 运用投入和产出比较方法,可以发现,甲企业的利润小于乙企业的利润,但甲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却大于乙企业,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甲企业经营的效果性好但效率性较差,乙企业经营的效果性差但效率性好。 经济效益与利润的关系如下:经济效益和企业利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等同起来。企业利润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它强调会计计量中的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说它与经济效益有联系,是因为它也是投入与产出比较之差。但是,计算利润的投入与产出,是按照上述两项会计原则来定义的,其外延与计算经济效益的投入与产出不同。经济效益的含义,既包括当期实现的效益,也包括当期创造而递延到后期收益的潜在效益;既包括直接归创造者受益的效益,也包括间接由非创造者受益的效益。 2.甲、乙两方案有关原始投资额、未来报酬及净现值、现值指数等资料见表1—5。 表1—5 甲、乙两方案有关资料 方案未来报酬原投资额净现值现值系数 甲1000 700 300 1.43 乙1800 1400 400 1.29 运用投入和产出比较方法,可以发现,甲方案的净现值小于乙方案,但甲方案的现值指数却大于乙方案,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乙方案的效果性好但效率性较差,甲方案的效果性差但效率性好。 经济效益与净现值的关系如下:净现值是指某一项投资方案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的差额,体现的是投资活动的投入产出关系;而经济效益是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既有相减比较,也有相除比较,更有相减和相除结合比较。因此说,净现值是衡量经济效益的一种形式,而经济效益的内涵和外延更为广泛;考察经济效益时,必须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即净现值。 第二章 审计证据内容证据类型 1.所投资固定资产可能提前报废趋势证据 2.单位工资成本由于预算失控而提高过程证据

经济效益审计考试习题

经济效益审计习题 第一章经济效益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出的是()。 A.折旧 B.存货储备 C.固定资产净值 D.产品品种 2、下列各项中属于占用的是()。 A.材料消耗 B.修理费 C.存货储备 D.折旧 3、关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经济效益的特点有()。 A.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B.投入与产出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C.产出成果可以有货币计量 D.经济效益的提高表现为资源消耗或占用的节约 4、关于经济效益与利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润与经济效益均是投入与产出之比较 B.经济效益包括社会效益 C.利润和经济效益均能体现经济活动的长期效益 D.利润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5、下列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应由政府审计机关负责的是()。 A.管理咨询 B.内部控制检查 C.经济效益鉴证 D.固定资产营运效益审计 6、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职能是()。 A.经济评价 B.经济监督 C.经济鉴证 D.经济服务 7、宏观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是()。 A.国家审计 B.内部审计 C.社会审计 D.ABC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消耗的是()。 A.折旧 B.修理费 C.固定资产净值 D.材料消耗 2、下列各项反映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中属于相对数指标的有()。 A.成本费用╱收入 B.利税 C.总资产报酬率 D.销售利税率 3、西方“三E”审计是指经济活动投入与产出的()。 A.经济 B.效率

C.合理 D.效果 4、物质生产部门经济效益的特点有()。 A.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B.投入与产出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C.产出成果可以有货币计量 D.经济效益的提高表现为社会再生产总量的增加 5、下列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应由政府审计机关负责的是()。 A.管理咨询 B. 政府绩效审计 C. 国家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D.固定资产营运效益审计 6、我国目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受到的限制包括()。 A.受法律授权的限制 B.受审计手段的限制 C.受审计主体环境的限制 D.受审计人员水平的限制 7、按审计对象层次划分,经济效益审计可分为()。 A.全面经济效益审计 B.局部和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C.宏观经济效益审计 D.微观经济效益审计 8、按审计范围划分,经济效益审计可分为()。 A.全面经济效益审计 B.局部经济效益审计 C.宏观与微观经济效益审计 D.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9、全面经济效益审计一般适用于()。 A.长期亏损、面临破产的企业 B.日常性生产经营活动 C.以扭亏为盈为目的 D.盈利和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 9、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经济效益审计特征的包括()。 A.独立性 B.建设性 C.内容广泛性 D.风险性 三、判断并改错: 1、投入与产出的相减比较属于相对数指标,不能直接反映经济效益的规模,但能反映经济效益的水平和程度。() 2、投入与产出的相减比较属于相对数指标,其特点是剔除了经济活动规模大小的影响,便于在规模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比较。() 3、对于有利于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微观经济效益暂不明显的经济活动,一般应作肯定的评价。() 4、被审计单位的报表、账簿和业绩报告等属于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而计划、预算、方案因尚未执行或实施,因而不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 四、简答题: 1、经济效益的投入与产出有哪些方式?各有哪些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经济效益审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经济效益审计的根本理论 1、效益:是人类行为的效率和效果,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一般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拟关系。 2、效率:指投入量变动与产出量变动之比,综合反映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效率,综合反映经 济活动合理、有效程度。 效果:指在投入保持不变情况下,产出与产出的比拟。 经济:指在产出肯定情况下,投入与投入的比拟。 3、经济效益的层次划分和层次划分的意义:〔简答题〕 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要兼顾三者利益,尤其注重宏观经济效益。 长远效益和眼前效益,要兼顾两者,尤其注重长远效益。 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许多活动既有直接效益又有间接效益。 4、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或工程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综合的审查分析,对比肯定的环境标准评定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使其改善治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 5、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是由假设干个要素构成的它们包含: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目的、审计职能、方法和性质等。 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要素: 6、国家审计所承当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包含:政府财政绩效审计、企业单位国有资产营运效益审计和国家建设工程经济效益审计。〔填空题〕 经济效益审计目的是由审计环境决定的。〔推断题〕 审计职能:指审计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功能。根本职能一般包含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 7、经济效益审计的分类 〔一〕按审计对象层次进行分类:1.宏观经济效益审计。 2.微观经济效益审计:〔1〕企业经营审计和治理审计。 〔2〕行政事业经费绩效审计。 〔3〕工程经济效益审计。 〔二〕按审计范围进行分类1、全面经济效益审计。 2、局部经济效益审计。 3、工程经济效益审计。 8、治理的根本职能是决策、方案、组织、操纵、协调,而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是以评价为主,兼有监督和鉴证职能。 9、经济效益审计的根本特征:独立性与客观性 建设性 以真实、合法为根底 内容范围的广泛性和限定性 风险性。 第二章经济效益审计程序 1、审计程序:是一个与审计工程相配套的概念,即从建立审计工程开始,直到全面完成工 程审计为止的全过程所经历的工作内容和顺序。 2、经济效益审计程序的特点包含: 1)建立审计工程需要选择。

经济效益审计 大纲

《经济效益审计》教学大纲 课程号:1050058 编写日期:2011年7月 一、开设学院 会计学院 二、教学对象 会计学院审计系三年级学生 三、教学目的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实务技能,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操作实习后,能担任经济效益审计的主审工作,或为进一步从事审计理论教学、科研奠定基础。 四、教学要求 《经济效益审计》课程是审计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学生一般应在修完“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企业理财学”、“管理会计”、“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等专业课以后,修学本课程。 《经济效益审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在基本理论部分,重点阐述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理论,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和方法,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等内容。在审计实务部分,重点阐述了宏观经济效益审计和微观经济效益审计的有关内容。在微观经济效益审计中,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为重点,阐述了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审计、资本营运效益审计、资源利用效益审计、经费审计、管理等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叙述了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开发和理财项目效益审计的有关内容。在理论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实务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使理论与实际得以融合。 《经济效益审计》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使学生 1.掌握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理论、程序和方法,了解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严格区分效益审计与企业管理,管理会计等具体业务活动的界限; 2.在掌握一般通用的投入-产出效益审计指标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审计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必须进行的重点内容和指标评价方法; 3.重点掌握企业微观经济效益审计的同时,了解国民经济宏观效益审计,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一般原理; 4.既要熟练掌握利用会计核算资料对经济活动有效性开展审计的方法(事后审计),也要了解和掌握当代国外效益审计中的先进方法,包括事中和事前审计的方法,以适应我国未来审计水平的提高。

经济效益审计讲义 第三章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第三章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第一节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一、企业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一)因素分析法 1、因素分析法--把综合性指标分解成各个原始的因素,以便确定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 2、因素分析法的要点 ①确定待分析综合经济指标的构成因素; ②确定各因素与综合经济指标的关系;如加减关系,乘除关系,乘方关系,函数关系等. ③测定各因素变动对综合指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可用连锁替代法 3、连锁替代法 (1)连锁替代法的概念 连锁替代法——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2)连锁替代法的计算步骤 ①计算被分析综合经济指标基数与实际数的差异; ②列出被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表达式; ③将影响因素的计划数代入关系表达式,确定计算基数; ④用表达式中的第一个影响因素的实际数替代其计划数,替换后计算所得结果与基数之差即为第一个影响因素对被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 ⑤用其他影响因素的实际数替代相应的计划数,替换后的计算结果与其邻近的前一次计算结果之差即为该因素对被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 均替换完为止. ⑥各因素对被分析指标影响程度的代数和等于被分析指标基数与实际数的差异; 2009年2月份计划发生材料费用3600元,实际发生4284元,材料费用超支684元,有关资料如下: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用连锁替代法计算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总额变动的影响程度. ①材料费用实际与计划的差异: 4284—3600=+684 ②材料费用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表达式:材料费用总额=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材料 单价 ③材料费用计划数: 20×18×10=3600 ④用实际产量替代计划产量:21×18×10=3780 产量变动对材料费用变动的影响: 3780-3600=+180 ⑤用实际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替代计划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21×17×10=3570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对材料费用变动的影响: 3570-3780=-210 用实际单价替代计划单价: 21×17×12=4284 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变动的影响: 4284-3570=+714 ⑥合计 +180-210+714=+684 由计算可知:虽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降低使材料费用节约210元,但由于产量增加,特别是单价上升使材料费用增加894元(180+714),综合影响使材料费用增加684元.应进一步查明材料消耗节约和单价升高的原因,然后才能对企业材料费用总额的变动作出评价。 (3)对连锁替代法的评价 ①连锁替代法应用存在一定假定条件,如测定某一因素变动对分析指标变动的影响时,是假定其 他指标不变为条件的。 ②各影响因素之间一般应存在相乘或相除的关系; ③各因素的替换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否则,计算所得结果既不相同也不具有可比性,如上例改变 替换顺序计算过程和结果如下: 材料费用计划数: 20×18×10=3600 A、用实际材料单价替代: 20×18×12=4320 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变动的影响: 4320—3600=+720 B、用实际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替代:20×17×12=4080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对材料费用变动的影响:4080—4320=-240 C、用实际产量替代: 21×17×12=4284 产量变动对材料费用变动的影响: 4284—4080=+204 合计 +720-240+204=+684

第三章 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第三章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审计工作必不可少地由三大部分(要素)的内容组成:审计人员通过仔细审计被审事项,查明被审单位事实真相,取得审计证据;将取得的审计证据对照审计标准;根据对照的结果,评价被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得出审计结论(见图表3-1)。可见,审计标准是审计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作出审计判断的依据,是作出定性(查出的问题属于什么性质)和处理的依据.同样经济效益审计也需要评价标准,并且有着自身的特点,本章将介绍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涵义、特点、确定原则,具体内容以及评价指标体系。 图表3-1 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涵义 审计人员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根据什么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客观事实进行调查取证,根据什么对所掌握的审计证据进行鉴别、分析和判断并推导出审计结论,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被审事实、界定经济效益质和量的标准,这就是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标准的组成内容,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效益性的基本要求和限定,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经济效益有无、高低、好坏及其程度作出评价的依据,是提出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论的依据。 掌握衡量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实际效益的尺度,科学运用判别经济效益好坏的严密可行的标准,是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必备条件,也是保证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 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就必须比较分析,要比较分析就必须有标准或尺度。例如,被审计单位1999年某产品单位成本为350元,产品销售利润20万元,仅从以上资料本身,无法知晓经济效益的好坏和高低.如果该企业是资金单薄的百人小厂,则该厂的经济效益可谓相当可观了;如果该厂是资金雄厚装备先进的大型或特大型企业,那企业如此薄利,就岌岌可危了。可见,没有衡量被审单位成本效益和销售效益的具体标准,就无法辨识其效益的性质和状况,无法做出审计判断和审计结论。 了解了企业的背景材料,掌握了经济效益评价标准,如计划标准和历史标准,并且知道用计划单位产品成本400元的标准和去年产品销售利润18万元的历史标准,衡景该企业生产和销售实绩,则可推出该企业较好地完成了该可比产品降低计划(下降12.5%)和产品销售利调有所提高(增长约11。1%)的结论。当然,若标准改变,结论就随即改变,标准不同,自然会导出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结论。所以,我们运用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首先必须掌握建立(或选择)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技巧,准确掌握标准的特点和习性。 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特点 一般审计标准(如财务审计)的基本特点是层次性、相关性、地域性和时效性。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与一般审计标准比较,除上述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1.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多维性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多维性又可称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全面性,是指经济效益审计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需要一整套一系列的标准和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

经济效益审计习题及解答

经济效益审计习题及解答 1.某企业2021年能耗年增长牢、产值年增长率分别为8%和10%,那么该企业能源弹性系数为〔)。 2.己知某车间10月份出教率为98%,作业申为96%,可以得出的时间利用指标是〔) 3.以下是与产品质量本钱相关的说法,其中错误的选项是?)。 A.当预防本钱和鉴定本钱上升时,内外部失败本钱会下降 B.因产品质量原因发生退货或折让属于外部失败本钱 C.废料、整修、当机时间等属于内部失败本钱 D.当预防本钱、鉴定本钱和内外部失败本钱均最低时,质量本钱也就最低 4.国家申计云中长期规划中对我国效益申计方法体系建立的时间表为〔)。 A.2005年 B.2021年 C.2021年 D.2021年5.以下各项审计证据中属于趋势证据的是〔)。 6.不属于公共投资工程的工程有〔)。 7.关于经济效益与利洞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8.〔〕是指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社会资源与所获得的有效成果的比牢。 9.不属于经济效益审计执行主体的是()。 10.投资决策申计属于〔)。 12.以下各项中,属于资金占用费的是〔)。 14.开展公共投资工程续效申计的总体目标应该是〔)。 15.与金融风险相关的财务风险主委包括()。 多项选择 1.固定资产投资工程经济活动的特点有( ) 2以下资金本钱中,属于资金占用费的有( )

3.效车性审计的主要方法包括( ) B. 因素分析法 4净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主要方法有( ) 5.开展管理人员素质审计的方式有( ) A采用里化评价方式 6.战略审计的主体主要表达在( ) C.内部审计部门 D. 外部审计部门 7.信用风险的要素包括( ) 8.经济效益审计的客体包括(〕 A投资中心 9.经济性审计的主要方法有( ) A调查法 10经济性审计评价标准应当具备( ) 性 A适当性

经济效益审计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工商学院

经济效益审计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工商学院绪论单元测试 1.财政财务审计是对财政财务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进行鉴证。 参考答案: 对 第一章测试 1.审计的监督职能体现了审计主体的哪个特性()。 参考答案: 权威性 2.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包括()。 参考答案: 内部审计 ;国家审计 ;社会审计 3.关于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3E指的是()。 参考答案: 经济性

;效率性 ;效果性 4.效率性是指产出量变动与投入量变动之比。() 参考答案: 对 5.管理咨询是国家审计的分工。() 参考答案: 错 6.审计按照内容可分为()。 参考答案: 经济效益审计 ;财政财务审计 ;财经法纪审计 7.微观经济效益审计可分为() 参考答案: 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绩效审计 ;企业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 ;单位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8.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主要以事后审计为主。() 参考答案: 错 9.经济效益审计主要以经济鉴证职能为主,财务审计主要以监督职能为主。 () 参考答案: 错 10.企业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在审计主体、内容范围和评价标准方面都有所区别。 () 参考答案: 对 第二章测试 1.下列哪项可以体现效益审计的证据具有特殊性()。 参考答案: 现实证据和趋势证据并存 2.下列内容中,应在项目计划大纲中列示的是()。 参考答案: 审计范围及主要内容

3.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是()。 参考答案: 结合改善 ;范围及主要内容 ;延迟判断 ;以求质量 4.投入产出平衡分析是审查计划平衡的方法。() 参考答案: 对 5.审计报告必须客观、清晰、简明、富有建设性并讲究时效。() 参考答案: 对 6.经济效益审计的审计证据有以下特点()。 参考答案: 书面证据、实物证据与环境证据并存 ;现实证据和趋势证据并存 ;结果证据和过程证据并重 7.经济效益审计立项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参考答案: 潜在的损失和风险

06075经济效益审计(高纲1377)

06075经济效益审计(高纲1377) D

06075 经济效益审计 Ⅲ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篇经济效益审计理论 第一章绪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经济效益审计产生与发展 识记:①经济效益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②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三个阶段; 领会:①3E审计;②外向型管理审计;③审计署审计工作规划对效益审计的要求。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识记:①效益的三种类型;②经济效益的层次划分;③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领会:①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②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③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 简单应用:①投入产出的比较方法;②经济效益和企业利润的关系。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要素 识记:①国家审计主体及其分工;②经济效

有区别。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的监督和评价,区别主要有:审计对象不同、审计目的不同、审计职能不同、审计依据的标准不同以及审计方法不同等。 经济效益审计按其对象层次不同可分为宏(中)观效益审计和微观效益审计,按其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经济效益审计、局部经济效益审计和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第二章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与程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经济效益审计方法 识记:经济效益审计方法要素。 领会: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方法。 (二)经济效益审计程序 识记:①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程序;②经济效益审计的证据有几类。 领会:经济效益审计程序的特点。 (三)审计立项和计划 识记:经济效益审计立项原则。 领会:经济效益审计立项应该考虑的因素。

综合应用:三个层次的经济效益审计计划。 (四)经济效益审计报告 识记: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的特点。 领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的基本模式。 (五)后续审计 识记:后续审计的目的。 领会:后续审计的基本步骤。 四、本章关键问题 经济效益审计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含义。广义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即经济效益审计程序。狭义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指审计人员为获得审计证据、挖潜潜力和取得经济效益数据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经济效益审计程序的特点有:建立审计项目需要选择,审计方案应分层次编制,审计取证比较复杂,审计报告具有建设性和风险性,以及必要时需开展后续审计等。经济效益审计计划包括项目计划大纲、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作业计划等三个层次。 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的特点是:审计结论的非强制性,审计意见侧重于建设性,审计结论的潜在风险性,审计报告形式的非规范性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