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单元 9 赤壁赋(优秀经典课时作业及答案详解)

第三单元 9 赤壁赋(优秀经典课时作业及答案详解)

第三单元 9 赤壁赋(优秀经典课时作业及答案详解)
第三单元 9 赤壁赋(优秀经典课时作业及答案详解)

[课时作业] 单独成册对应学生用书第105页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举酒属.客(zhǔ) 白露.横江(lù) 窈窕.(tiǎo)

B.遗.世独立(yí) 溯.流光(shuò) 洞箫.(xiāo)

C.洗盏更.酌(ɡènɡ) 逝者如斯.(sī) 沧海一粟.(sù)

D.酾.酒临江(lí) 取之无禁.(jìn) 横槊.赋诗(shuò)

解析:B项“溯”读sù;C项“更”读ɡēnɡ;D项“酾”读shī 。

答案:A

2.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于斗牛之间

B.渺渺兮予怀,望美人

..兮天一方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

解析:A项,徘徊:古为停留,今为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项,美人:古为内心所思慕的人,但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为美貌的女子。C项,绝境:古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为没有出路的境地。D项,狼籍: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答案:D

3.下列各项与例句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顺流而东.也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舞.幽壑之潜蛟

C.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A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D项,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答案:C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横槊.(长矛)匏.樽(葫芦)

B.肴核

..之间(星宿名,指斗宿、牛宿) ..(菜肴、果品)相与枕藉

..(枕着垫着)斗牛

C.倚.歌(循、依)扣.舷(敲击)下.江陵(攻占)

D.盈.虚(满)嫠妇

..(小心地陪坐)

..(寡妇)危坐

解析:危坐:端坐。

答案:D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④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①中“于”意思是“在”;②中“于”意为“被”;③中“夫”是指示代词“那”;④中“夫”为发语词,引起下文议论。

答案:D

6.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而今安在哉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⑥/②⑤/③/④/⑦

B.①/②③/⑤⑥/④⑦

C.①⑥/②③/⑤/④⑦

D.①⑥/②⑤/③④/⑦

解析:①⑥判断句,②⑤状语后置句,③宾语前置句,④定语后置句,⑦被动句。

答案:A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

..简以

..。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

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

..,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

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yì yǐ):一种禾本科植物。②啬夫:农夫。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解析:“逾越五岭”“远在海滨”是动宾短语,不能分开;“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是对偶句,据此可以断开。

答案:B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D.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解析:“孝廉”不是秦始皇时设立的,而是汉武帝时设立的。

答案:D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祐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祐在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祐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吴祐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解析:黄真被举荐为孝廉是在吴祐之后的事情,而且,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的是黄真。

答案:B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译文:

(2)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译文:

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二千石”,指代用法,代指官职;“业”,从事;“无耻”,没有羞耻感;“奈……何”,怎么办;“争诉”,打官司;“辄”,总是;“譬”,比喻。要注意语句翻译通顺。

答案:(1)你是二千石官员的儿子却从事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

(2)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

【参考译文】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祐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祐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简陋,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寄望。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前代的贤人对此也是十分慎重的。”吴恢于是就不写书了。吴祐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二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祐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

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吴祐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

友而别。功曹认为吴祐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吴祐后来升为胶东侯相。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农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逼着儿子回去认罪。孙性又惭愧又害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吴祐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祐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的父亲。

吴祐在胶东九年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听说后请见梁冀,与他争辩,梁冀不听,愤怒地起身入室,吴祐也径自离去。梁冀于是把吴祐调出京城任河间相,吴祐便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园种菜,讲授经书。九十八岁去世。

三、语言运用

11.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传统”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①,传统才成为传统。传统和现代,这是两个大的概念,要给出精准的定义是不可能的。而实际上,概念和理论也是不可分的。每个学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思考,②。粗略地说,现代是个单数(虽然有五花八门的表现形态),③。不过,这个复数的传统,相对于现代来说,仍然存在着共性,所以在讨论传统与现代问题的关系问题时,我们可以对复数的传统不做区分,统称之传统。

答:

答案:①正是由于现代的扩张(正是由于现代的出现,正是由于现代的发展)②从自己的角度对两个概念进行界定(对两个概念进行界定,对两个概念下定义)③而传统是个复数1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其寓意。

答:

答案:漫画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以高素质自居却又毫无公德心的损人利己者,呼吁人们要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素质者。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知识与技能 (1)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 (2)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特点。 2.过程和方法 (1)熟读成诵,品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 (2)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 3.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解题,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史实; 2.正音,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初步感知课文。、 3.讲解1、2两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人,了解一段史实,学习一种文体,感受一种胸襟和气度。这篇文章就是《赤壁赋》。(板书题目) 二、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简介 1.苏轼及“乌台诗案” 师:《赤壁赋》作者是谁?(苏轼)那么同学们了解苏轼多少呢?(同学起来发言,老师总结整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但以苏轼的影响为最大,他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实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等地做地方官。新法实行得很有成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害他坐牢。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后来又被贬到黄州,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没有实权。于是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边造了一间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偶尔也去爬爬山,划划船。《赤壁赋》就是他在游了赤壁(事实上不是三国中的赤壁,而是赤鼻矶)以后写下的,同时期的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 (二)关于“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语言上多使用骈句和对偶,手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因而文章特别适合吟诵。

粤教版精品教案 《赤壁赋》第三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赤壁赋》第三课时课堂实录 -------------------------------------------------------------------------------- 《赤壁赋》第三课时课堂实录 这是一篇很经典的赋,既有赋的特点,又有苏轼的特色,教参上是安排了三课时,我因为听课也用了三课时,因为这是第三册的最后一课。我讲公开课时只讲了这课的第三课时,怕大家对我的课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我就简单的把上两个课时的思路写了一下,希望各位老师能毫不留情的对我的授课过程和内容进行批判!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语 让同学们齐背《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新课。 (二)、回忆有关“赋”的知识 因为高一学过杜牧的〈阿房宫赋〉。 (三)、给同学们一起回忆苏轼的一些情况,重点说苏轼的思想,尤其是受儒道佛及游侠思想影响后的表现。 (四)、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五)、找学生朗诵这篇课文,纠正读时出现的错别字和不正确的断句。 (六)、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七)、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己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八)、老师点出重点词语和句子 1、望既望属白露所如所知冯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前置句或介词结构后置句) 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互文) (九)出示<诗经.陈风.月出>第一章. 1.与学生一起学习. 2.让学生体会作者提它的用意. (十),找个别学生翻译第一段. (十一)布置作业 1,背颂第一段,预习二三段. 2,让学生翻译第一段,交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 (一).检查第一段的背诵 (二)让学生读第二段 1,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2,教师点拨重点词语和句子 美人和袅袅缕嫠妇

9.《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9.《赤壁赋》 1.《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乘着风飞行,漂浮在天空中,飘飘欲仙,脱离了现实,不问前方,不知止地的一句是:,。 2.在《赤壁赋》中,苏轼之客期望自己能“,”,在客人的想象中,自己与仙人把臂同游,和日月同生。 3.《赤壁赋》一文,苏轼用“,”两句着重描写了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婉转悠扬的悲戚箫声,它能“,”,想象奇特,笔力深刻。 4.《赤壁赋》中,苏轼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 5.《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泛不起一丝波纹,也恰好体现作者夜游赤壁时怡然自得的心情的语句是:,。 6.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回答客人,提出了对宇宙与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如果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那么“”。 7.《赤壁赋》中,写苏轼一行人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 8.《赤壁赋》一文中,客人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短暂与渺小,用比喻的手法写下“ ,”消极至极。 9.《赤壁赋》中“,,,”,常被后人引用,用来勉励自己修身自好,不贪慕身外之物。 10.曹操的英雄形象历来备受文人称赞,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下“, ”两句,把曹操把酒临风,举矛吟诗的潇洒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1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9.《赤壁赋》答案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6.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7.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9.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0.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_作业1

赤壁赋 作业1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扣舷.(xu án ) 舳.舻(zh ú) 举酒属. 客(zh ǔ) B .渔樵.(ji āo ) 潜蛟.(ji āo ) 卒莫消长. (zh ǎn ɡ) C .匏.樽(p áo ) 遗.世(y í) 山川相缪. (li áo ) D .肴.核(y áo ) 溯.流光(s ù) 倚歌而和. (h é)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逝者如斯.(这) 清风徐. 来(慢慢地) 水波不兴. (起) B .一瞬.(一眨眼工夫) 冯虚御. 风(驾) 溯. 流光(逆流而上) C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 坐(端正) 何为其然. (这样) D .卒.莫消长(到底) 洗盏更. 酌(更换) 东方之既. 白(既然) 3.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舞幽壑.. 之潜蛟(深谷) B .渺.渺. 兮予怀(茫然的样子) C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D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盘绕)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举酒属.客属. 予作文以记之 B .?????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顺流而东. 也 C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岁饥民困. D .????? 扣舷而歌.之白日放歌.须纵酒

5.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B.望美人 ..兮天一方 C.凌万顷之茫然 .. 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 6.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客有吹洞箫者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固一世之雄也 7.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突出了景色的爽朗、澄净和优美。 B.“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徘徊”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柔美的月光对人的依恋和脉脉含情。 C.“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歌词表现了作者极度欢乐的心情。 D.“客有吹洞箫者……嫠妇。”运用比喻、夸张手法,突出了箫声的凄切、婉转,也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悲凉、幽怨之情。 8.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变的道理。 二、语段精读 精段阅读,回答9~12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案3.9赤壁赋第三课时

4.9赤壁赋创新教案 【教材分析】 《赤壁赋》是第四册古代散文单元中一篇哲理性很强并蕴涵了作者深沉的情感的散文。由以前的自读课文升格为讲读课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且,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影响深远的巨匠,他的很多作品都被选入教材,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和学生。 【学生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积累了相当的文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文学文化修养,他们已经有能力把作品再深一层,穿过作品这道长廊,走进作家的内心深处,更深层次地探究作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任务分析】 掌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念怒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三次咏叹中探讨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轨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理解文本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 3、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设计思想】 分两步: 一、掌握《赤壁赋》的基本知识及背诵; 二、比较“三咏赤壁”探讨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研讨思想 (一)梳理读本上的《后赤壁赋》并理清思路 (二)写作背景 学生介绍: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何正臣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诗句进行诬陷),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1082年,被贬黄州已经两年。“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江城的一切,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这年四月,他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乘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比较分析苏轼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读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时,使学生更多一些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 1、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见景生情,壮怀激烈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少年英雄,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不世伟业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自叹自怨,无奈虚度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沧海一粟,人生虚无 看苏轼思想,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三咏赤壁”的第一篇,词中包含着苏轼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壮阔的江山与悠远的历史,小我的忧患显得多么无足轻重!

9《赤壁赋》(2)

导学案《赤壁赋》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第二、三段,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作者情感变化及其感悟; 3、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自主学习】 熟读翻译第二三节,完成: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乐甚:扣舷: (2)空明:流光: (3)溯:渺渺: (4)美人:倚歌: (5)和:袅袅: (6)缕:幽壑: (7)嫠妇: (8)愀然正: (9)危坐:繆 (10)方:下: (11)舳舻:酾酒: (12)槊:渔櫵: (13)渚:匏: (14)侣:友: (15)骤得:遗响: 2.知识归类: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合作探究】 探究第二自然段 (1)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2)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 (3)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的变化是否太突兀? 探究第三自然段 本段是怎样将景、理、情结合在一起? 【课后作业】 1.一词多义积累 望: 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如: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之: 哀吾生之须臾。 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月出于东山之上。 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 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月出于东山之上。 2.背诵默写第二三节

导学案《赤壁赋》第三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编号:03 使用时间: 2013 编写人:盛日山审核人:刘雪芬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朗读第四五段,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作者情感变化及其感悟; 3.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自主学习】 翻译第四、五节,完成: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消长:盖: (2)肴核:狼籍: (3)相与枕藉:既白: 2.知识归类: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赤壁赋》课文详解.pdf

《赤壁赋》详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望日后一日,指农历十六;望,农历十五日),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点拨】扣着“泛舟”二字,写水兼写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简短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举酒属.(致意申为,引劝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于斗牛之间。 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点拨】“徘徊”二字,不只写出月亮令人难以觉察的缓慢移动,逼真传神,而且写出被召唤出来的月亮对于游人的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际上乃是游人即作者对冰清玉洁的月亮的无限喜爱。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点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那茫茫的雾气、茫茫的江水、茫茫的夜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显得浩瀚无边,浑然一片;游人的心境也随之疏朗、开阔,无拘无束。 纵.(任凭)一苇..(苇叶般的小舟)之所如.(往),凌.(越过)万顷之茫然..(浩瀚的样渺远子。)。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点拨】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游人感受到的,倒不像坐卧舟中、漂游江上,而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地升入仙界里去了。 浩浩乎如冯.(同“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遗弃尘世)独立, 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羽化而登仙。 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点拨】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 【段解】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 (船桨)兮兰桨,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 “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击空明..(水月交相辉映的江面)兮溯.(逆水而上)流光。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 (心中的情思),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 望美人兮天一方。" 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点拨】歌词与单纯的民间情歌不同,所表现的是政治感慨,是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 余音袅袅..(婉转悠长),不绝如缕.(细丝);舞幽壑.. (深渊)之潜蛟,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

(完整版)赤壁赋作业

高一(上)自编作业13 《赤壁赋》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金环秀编 一、选择题 1 ?选出下列两句都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①举酒属客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 ?①杯盘狼籍 ②倚歌而和之 C.①渺渺兮于怀 ②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举匏尊以相属 2.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A.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 ②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 B.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②望美人兮天一方(所思慕的人,指贤臣或圣主) C. ①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 ②举匏樽以 相属(互相劝酒) D.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适应) 3. 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例句:泣孤舟之嫠妇 6 .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 凌万顷之茫然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倚歌而和之 ④驾一叶之扁舟 7. 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乎”字意 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③而又何羡乎 ④相与枕藉乎舟中 A. 只有①②同 B .只有①④同 C .只有②③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8. 选出下列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C.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15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 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胪千里,旌旗蔽空,酾 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 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 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贝U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贝U 物与我皆 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 舞幽壑之潜蛟 C .扣舷而歌之 D .顺流而东也 4 .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 ?徘徊于斗牛间之 D 5.选出对下列句式特点说明不当的一项 A .凌万顷之茫然(宾前句) B ) B .月出于东山之上 .客有吹洞箫者 ) .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C.而今安在哉(宾前句) D .而又何羡乎(宾前句) A.只有①②同 B 只有①④同 C .只有②③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却不知它要要停留在何方】 【我的胸怀太渺小了啊】 【如同一根将断未断的细丝】 【在天地间寄托蜉蝣般短暂的人生】

《赤壁赋》第三课时教案

赤壁赋》(第3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目标是这样规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语言材料的积累,语感的培养,是新课标的一个突出特点,但积累文言知识不同于积累现代汉语知识,一方面,汉语变迁造成了语言障碍,另一方面,古代社会生活习俗我们难以理解,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依*背诵,让学生熟读大量的课文来打好基础,以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目的。因此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文言文教学过程之中。再者,高中新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设想 《赤壁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必修②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之中《赤壁赋》文学色彩最为浓厚,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这篇名赋应该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本文句式骈散夹杂,参差错落之中见整齐之美、声韵之美,适于美读。全赋4段,537字,背诵有一定的难度,死记硬背之后往往容易忘记,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背诵指导。在抓重点的基础上,化整为零,将较长的文章分成一小块一小块进行记忆,将内容一点点“吃”下。这篇赋文质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积累,积淀文言语感。 2、品味如散文诗一般精练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了解苏轼的人生感悟,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后赤壁赋详细讲解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从:跟随,跟从。)予过黄泥之坂(坂:山坡。)。霜露既(既:已经。)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顾:看。)而乐之,行歌相答。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 已而(已而:不久。)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状:样子。)如松江之鲈。顾(顾:不过,只是。)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谋:商量。)诸(诸:之于。)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不时:随时。)之需。 接着,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江的鲈鱼。只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临时的需要。”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摄:整理。)衣而上,履(履:踩。)巉岩(巉岩:高峻险要的岩石。巉,读作chán。),披(披:分开。)蒙(蒙:覆盖。)茸(茸:这里指杂草。),踞(踞:蹲坐。)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冯夷:传说中的水神。)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凛:恐惧的样子。)乎其不可留也。反(反:同"返",返回。)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

赤壁赋作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壬戌.( )属.客( ) 窈窕.( ) 枕藉.( ) 桂棹.( ) 斗.牛( ) 幽壑.( ) 和.诗( ) 嫠.妇( ) 愀.然( ) 酾.酒( ) 扁.舟( ) 舳.舻( ) 匏.尊( ) 横槊.( )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歌窈窕 ..之章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徘徊 ..于斗牛 ..之间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白露 ..横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凌万顷之茫然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匏尊以相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客有吹洞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何为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句填空 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 ___ __,_____ _____。 ②其声呜呜然,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 _,__ ____。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赤壁赋》第三课时课堂实录

《赤壁赋》第三课时课堂实录 这是一篇很经典的赋,既有赋的特点,又有苏轼的特色,教参上是安排了三课时,我因为听课也用了三课时,因为这是第三册的最后一课。我讲公开课时只讲了这课的第三课时,怕大家对我的课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我就简单的把上两个课时的思路写了一下,希望各位老师能毫不留情的对我的授课过程和内容进行批判!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语 让同学们齐背《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新课。 (二)、回忆有关“赋”的知识 因为高一学过杜牧的〈阿房宫赋〉。 (三)、给同学们一起回忆苏轼的一些情况,重点说苏轼的思想,尤其是受儒道佛及游侠思想影响后的表现。 (四)、让学生自读,解决字词问题。 (五)、找学生朗诵这篇课文,纠正读时出现的错别字和不正确的断句。 (六)、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七)、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己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八)、老师点出重点和 1、望既望属白露所如所知冯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前置句或介词结构后置句) 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互文) (九)出示<.陈风.月出>第一章. 1.与学生一起学习. 2.让学生体会作者提它的用意. (十),找个别学生译第一段. (十一)布置作业

1,背颂第一段,预习二三段. 2,让学生译第一段,交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 (一).检查第一段的背诵 (二)让学生读第二段 1,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2,教师点拨重点词语和句子 美人和袅袅缕妇 舞泣(使动用法) 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 (三)让学生译第二段,教师纠正错误 (四)找学生读第四段 (五)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六)教师点拨重点词语和句子 然正襟危坐固樽属须臾 活用: 1,乌雀南飞(南) 2.西望夏口(西) 3,东望武昌(东) 以上三个词都是名词做状语,可译成:向南(西,东) 4,顺流而东也. 东;名词活用做动词,可译成:向东进军.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破:形容词做动词,大破,攻下;下:名次做动词,攻下.

《第9课 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第9课赤壁赋》同步练习 一、语言基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 A.间.或(jiàn)说.客(shuō) 博闻强识.(zhì) 扣舷.而歌(xuán) B.猗.郁(yī) 拨弄.(lòng) 不可估量.(liáng) 一鳞半爪.(zhǎo) C.低徊.(huí) 挣.脱(zhēng) 载.歌载舞(zài) 叨.陪鲤对(dāo) D.专横.(hèng) 挑剔.(ti) 叱咤.风云(zhà) 啜.菽饮水(chuò) 答案 D 解析A项,扣舷.而歌(xián);B项,拨弄.(nòng);C项,挣.脱(zhèng)叨.陪鲤对(tāo)。 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移暴动,姗姗可爱B.酾酒临江 C.寄蜉蝣于天地D.冯虚御风 答案 D 解析D项,冯(凭)。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①举酒属.客(劝人饮酒) ②徘徊于斗牛 ..之间(斗宿星和牛宿星) B.①倚歌而和.之(同声相应,唱和) ②余音袅袅 ..(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C.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往下游走) ②击空明 ..兮溯流光(澄明的水波) D.①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缭,盘绕) ②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斟酒)

答案 C 解析 下:攻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B .渺沧海.. 之一粟 C .白露.. 横江 D .凌万顷之茫然.. 答案 B 解析 A 项,所以:古义,以此用来;今义,因果关系连词。C 项,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D 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顺流而.东也②逝者如斯,而. 未尝往也 B.???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耳得之.而为声 C.???①挟飞仙以.遨游②引以. 为流觞曲水 D.???①寄蜉蝣于.天地②会于. 会稽山阴之兰亭 答案 D 解析 D 项,“于”同为介词“在”。A 项,表修饰/表转折;B 项,助词,的/代词;C 项,表修饰/把……作为。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 A .侣. 鱼虾而友麋鹿 B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C .舞. 幽壑之潜蛟 D .扣舷而歌.之 答案 D 解析 例句中的“东”为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A 项,意动用法;B 项,名词作状语;C 项,使动用法;D 项,名词用作动词。 7.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而今安在哉 ④客有吹洞箫者

人教版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 【教材分析】 《赤壁赋》是第二册单元中一篇哲理性很强并蕴涵了作者深沉的情感的散文。由以前的自读课文升格为讲读课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且,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影响深远的巨匠,他的很多作品都被选入教材,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和学生。 【学生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积累了相当的文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文学文化修养,他们已经有能力把作品再深一层,穿过作品这道长廊,走进作家的内心深处,更深层次地探究作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任务分析】 掌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念怒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三次咏叹中探讨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轨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理解文本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 3、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设计思想】 分两步: 一、掌握《赤壁赋》的基本知识及背诵; 二、比较“三咏赤壁”探讨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美读成诵 (一)导语 (投影):“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讲解:这是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分析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后,得出的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的结论。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绝唱的独特魅力。 (齐读) (二)指导诵读 1、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慕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脚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问词重读。 2、读出气势。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3、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指导学生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为背诵作好准备。 (三)内容简析

高中语文 9赤壁赋阅读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9赤壁赋 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林语堂:《苏轼传·东坡居士》●苏东坡诗词选读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试题:专题4 赤壁赋 课时作业

赤壁赋 一、基础夯实 1.下列句子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属.客/从属.幽壑./负荷.缪.斯/山川相缪. B.窈窕./挑.衅徘徊./低徊.浩荡./螳臂当.车 C.登仙./纤.细洞.箫/侗.族横槊./数.见不鲜 D.袅娜./安娜.蛟.龙/说教.麋.鹿/靡.靡之音 解析:D D项,全都不同。A项,壑/荷读音相同;B项,窕/挑读音相同;C 项,读音全都相同。 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击空明兮溯流光 D.举匏尊以相属 解析:C A项,属—嘱;B项,冯—凭;D项,尊—樽;属—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B B项,……的样子;这样。A项,目的连词,来。C项,互相。D 项,已经。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 B.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C.泣.孤舟之嫠妇 D.侣.鱼虾而友麋鹿

解析:D A、B、C三项都是使动用法,D项是意动用法。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全是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D D项,须臾:片刻;狼籍:凌乱的样子,古今义相同。A项,白露:古义指白茫茫的水汽;今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江河:古义特指长江,黄河;今义,词义扩大,泛指一切河流。B项,爪牙:古义指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帮凶。斗牛:古义是星宿名,指斗宿(南斗)和牛宿;今义指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或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C 项,茫然:古义指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指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学者: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6.下列句子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游于赤壁之下 B.何为其然也 C.渔樵于江渚之上 D.月出于东山之上 解析:B B项为宾语前置句。A、C、D三项都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赋开篇展现的是一幅逍遥游乐图:清风明月,助人雅兴;举酒诵歌,冯虚御风,宛若仙人。描写的情景让人觉得心境安闲,物我和谐。 B.本赋运用的主客对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本赋的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的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之后的哲学的领悟。

高中语文《苏轼 赤壁赋》3课时教学设计

九、赤壁赋 苏轼 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2、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义。 3、了解“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4、体会景、情、理有机结合的特点。 5、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苏轼对宇宙、对人生的感悟。 2、“如、属、固、适、逝、苟、虽”等重点词和特殊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1、理清作者感情的变化思路从而背诵课文。 2、写景与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情、景、理三者的转换。 教学方法:1、朗读法:2、问答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赤壁赋》朗读磁带。 教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二月一日,天刚蒙蒙亮,一群带着四川口音和北方口音的异乡人在一位气宇不凡,但又稍显忧郁的中年男子的带领下,悄悄走进小城黄州。在春寒中,他们住进了城东南一所叫做定惠院的小院子。这位男子便是在“乌台诗案”中差点丢掉性命的苏轼。经过一个多月的风餐露宿,苏轼一行终于到达了他的贬谪地——黄州,开始了他近四年的黄州生涯。在这四年里,他创作了66首词,200多首诗,3篇赋,170多篇散文,280多封书信。其中有豪放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有脍炙人口的,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板题:赤壁赋 分析: 指导诵读: 1、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慕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脚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问词重读。 2、读出气势。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3、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指导学生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为背诵作好准备。 内容简析: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曲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

【同步测试】第9课 赤壁赋(完美答案解析版)

9赤壁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方. 其破荆州(当) 倚.歌而和之(循、依) B.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盘绕) 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C.正襟危坐..(端坐)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D.知不可乎骤得..(突然得到) 下. 江陵,顺流而东也(攻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 B .扣舷而歌.之 歌. 曰 C .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 也 D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为其然也?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D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B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译文:桂树做的棹,木兰做的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C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译文:向大江喝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 D .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扣弦而歌. 之 望. 美人兮天一方 七月既望. 依歌. 而和之 方其破荆州,下. 江陵 如. 日中天 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B A C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