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赤壁赋作业

(完整版)赤壁赋作业

(完整版)赤壁赋作业
(完整版)赤壁赋作业

高一(上)自编作业13 《赤壁赋》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金环秀编

一、选择题

1 ?选出下列两句都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①举酒属客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 ?①杯盘狼籍 ②倚歌而和之

C.①渺渺兮于怀 ②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举匏尊以相属

2.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A.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 ②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

B.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②望美人兮天一方(所思慕的人,指贤臣或圣主)

C.

①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 ②举匏樽以

相属(互相劝酒) D.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适应)

3. 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例句:泣孤舟之嫠妇

6 .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 凌万顷之茫然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倚歌而和之 ④驾一叶之扁舟 7. 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乎”字意

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③而又何羡乎 ④相与枕藉乎舟中

A. 只有①②同 B .只有①④同 C .只有②③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8. 选出下列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C.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15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 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胪千里,旌旗蔽空,酾 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 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 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贝U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贝U 物与我皆 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

舞幽壑之潜蛟 C .扣舷而歌之 D .顺流而东也 4 .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 ?徘徊于斗牛间之 D 5.选出对下列句式特点说明不当的一项 A .凌万顷之茫然(宾前句) B )

B .月出于东山之上

.客有吹洞箫者

) .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C.而今安在哉(宾前句) D .而又何羡乎(宾前句)

A.只有①②同

B 只有①④同

C .只有②③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却不知它要要停留在何方】

【我的胸怀太渺小了啊】

【如同一根将断未断的细丝】

【在天地间寄托蜉蝣般短暂的人生】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 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 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藏: 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 通“缭”,缭绕。

10. 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11 ?选出对第二段文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A.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展示了他力求排遗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作者认为,人对自然万物非但不必“羡其无穷”,反倒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从中得到乐趣,这表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追求。

C. 在作者看来,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因此对人来说,不必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应当抓紧时间,积极进取。

D. 本段文字流露了作者遭贬后身处逆境,寄情山水,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12.给加点字注音:

①苏子愀然()②挟飞仙以遨游()③举匏樽以相属()

④酾酒临江()⑤逝者如斯()⑥卒莫消长()⑦曾不能以一瞬()

⑧苟非吾之所有()⑨虽一毫而莫取([⑩所共适()

13..第一段文字作者借^ 的方式,以客之口,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

生的感触,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悲伤之情。

14.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今安在哉?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④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⑤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乎!

⑥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高一(上)自编作业13《赤壁赋》

教师版 姓名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金环秀编

二、选择题 1 ?选出下列两句都有通假字的一项(A )

A. ①举酒属客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 ?①杯盘狼籍 ②倚歌而和之

C.①渺渺兮于怀 ②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举匏尊以相属

2.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C )

A.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 ②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

B.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②望美人兮天一方(所思慕的人,指贤臣或圣主)

C.

①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 ②举匏樽以相

属(互相劝酒) D.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适应)

3. 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B ) 例句:泣孤舟之嫠妇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 .舞幽壑之潜蛟 C .扣舷而歌之 D .顺流而东也

4 .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D )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月出于东山之上

C.徘徊于斗牛间之 D .客有吹洞箫者

5.选出对下列句式特点说明不当的一项( A )

A.凌万顷之茫然(宾前句) B .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C.而今安在哉(宾前句) D .而又何羡乎(宾前句)

6 .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D )

①凌万顷之茫然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倚歌而和之 ④驾一叶之扁舟

A.只有①②同 B .只有①④同 C .只有②③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7. 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乎”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A )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③而又何羡乎 ④相与枕藉乎舟中

A.只有①②同

B .只有①④同

C .只有②③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8. 选出下列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B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C.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15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 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胪千里,旌旗蔽空,酾 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 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 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贝U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贝U 物与我皆 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 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却不知它要要停留在何方】

【我的胸怀太渺小了啊】

【如同一根将断未断的细丝】

【在天地间寄托蜉蝣般短暂的人生】

11.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 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 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藏: 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 通“缭”,缭绕。

12.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C)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11 ?选出对第二段文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D )

A.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

论,展示了他力求排遗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作者认为,人对自然万物非但不必“羡其无穷”,反倒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从中得到乐趣,这表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追求。

C. 在作者看来,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因此对人来说,不必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应当抓紧时间,积极进取。

D. 本段文字流露了作者遭贬后身处逆境,寄情山水,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12. 给加点字注音:

①苏子愀然(忧愁凄怆)②挟飞仙以遨游(偕同)③举匏樽以相属.(劝酒)

④酾酒临江(斟酒)⑤逝者如斯(这)⑥卒莫消长(最终)⑦曾不能以一瞬(竟)⑧苟非吾之所有(如果)⑨虽一毫而莫取(即使)⑩所共适(享受)

13. 第一段文字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以客之口,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表达了人生短暂、功业无成、壮志未酬的悲伤之情。

14. 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今安在哉?

但是如今他又在哪里呢?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何况我与您只不过是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罢了。

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们生命短暂,就好象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④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一切事物的消逝就好像这眼前的江水一样,但它们从不曾消逝过;一切时圆时缺的事物就好像这眼前的月亮一样,但它们最终却没有什么增减。

⑤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乎!

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在飞快地变化,甚至不能用眼睛看一下;

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那么,我们又要羡慕它们什么呢

⑥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假如不是我所拥有的东西,那么,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知识与技能 (1)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 (2)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特点。 2.过程和方法 (1)熟读成诵,品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 (2)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 3.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解题,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史实; 2.正音,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初步感知课文。、 3.讲解1、2两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人,了解一段史实,学习一种文体,感受一种胸襟和气度。这篇文章就是《赤壁赋》。(板书题目) 二、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简介 1.苏轼及“乌台诗案” 师:《赤壁赋》作者是谁?(苏轼)那么同学们了解苏轼多少呢?(同学起来发言,老师总结整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但以苏轼的影响为最大,他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实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等地做地方官。新法实行得很有成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害他坐牢。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后来又被贬到黄州,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没有实权。于是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边造了一间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偶尔也去爬爬山,划划船。《赤壁赋》就是他在游了赤壁(事实上不是三国中的赤壁,而是赤鼻矶)以后写下的,同时期的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 (二)关于“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语言上多使用骈句和对偶,手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因而文章特别适合吟诵。

赤壁赋_作业1

赤壁赋 作业1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扣舷.(xu án ) 舳.舻(zh ú) 举酒属. 客(zh ǔ) B .渔樵.(ji āo ) 潜蛟.(ji āo ) 卒莫消长. (zh ǎn ɡ) C .匏.樽(p áo ) 遗.世(y í) 山川相缪. (li áo ) D .肴.核(y áo ) 溯.流光(s ù) 倚歌而和. (h é)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逝者如斯.(这) 清风徐. 来(慢慢地) 水波不兴. (起) B .一瞬.(一眨眼工夫) 冯虚御. 风(驾) 溯. 流光(逆流而上) C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 坐(端正) 何为其然. (这样) D .卒.莫消长(到底) 洗盏更. 酌(更换) 东方之既. 白(既然) 3.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舞幽壑.. 之潜蛟(深谷) B .渺.渺. 兮予怀(茫然的样子) C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D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盘绕)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举酒属.客属. 予作文以记之 B .?????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顺流而东. 也 C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岁饥民困. D .????? 扣舷而歌.之白日放歌.须纵酒

5.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B.望美人 ..兮天一方 C.凌万顷之茫然 .. 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 6.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客有吹洞箫者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固一世之雄也 7.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突出了景色的爽朗、澄净和优美。 B.“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徘徊”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柔美的月光对人的依恋和脉脉含情。 C.“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歌词表现了作者极度欢乐的心情。 D.“客有吹洞箫者……嫠妇。”运用比喻、夸张手法,突出了箫声的凄切、婉转,也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悲凉、幽怨之情。 8.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变的道理。 二、语段精读 精段阅读,回答9~12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

后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

14、《后赤壁赋》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 主编人:莫文英审核人:伍雪玲终审人:饶志青使用年级:高二实验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前后两赋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归纳积累文言知识;与《赤壁赋》比较讲解,通过抓关键字句加深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 【教学难点】苏轼儒、佛、道思想在两赋中的反映。 【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 导入:时年45岁的苏东坡所写的赤壁二赋在我国文学史上传为美谈。文天祥《读赤壁赋》云:“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河漫游。”王世贞《前赤壁二首》“赋是双珠可夜明。”看来只有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苏轼当年的所思所想。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的未尽之意。 一、课前检测 1、关于作者 2、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 3、温故: 高一时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由此又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叹 明确:该文描绘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观,有这些景观联想到曾经在赤壁出现过的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由衷感慨“而今安在”,揭示了人生短促而无常之悲,自己与英雄相比更显渺小,从而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文中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些美景。也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叹。) 二、自主学习 1、翻译与理解 【1】是岁 ..(这一年)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步自雪堂,(1)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 既.(已经)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环视)而乐.(意动用法,以……乐)之,行歌相答。已而 ..(过了一会儿)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2)”客曰:“今者.(助词,用在表时间 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薄暮 ..(傍晚),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可是)安所得 ...(从哪里得到) 酒乎”归而谋诸妇。(2)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连词,表目的,为了)待子不时 ..(不确定的时间,随时)之须.(通“需”,需要)。 ▲(1)(句式:状语后置句)译:我从雪堂出发 (2)翻译: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将如何度过呢 (3)翻译:回家后我和妻子商量 ▲诵读后思考: 1、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夜游黄泥坂的时间及同行者为游赤壁做准备。 2、“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写出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明确:寥寥十六字,逼真地写出初冬月夜静谧温馨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 3、第一段中,作者的心情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赤壁赋》课文详解.pdf

《赤壁赋》详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望日后一日,指农历十六;望,农历十五日),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点拨】扣着“泛舟”二字,写水兼写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简短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举酒属.(致意申为,引劝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于斗牛之间。 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点拨】“徘徊”二字,不只写出月亮令人难以觉察的缓慢移动,逼真传神,而且写出被召唤出来的月亮对于游人的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际上乃是游人即作者对冰清玉洁的月亮的无限喜爱。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点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那茫茫的雾气、茫茫的江水、茫茫的夜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显得浩瀚无边,浑然一片;游人的心境也随之疏朗、开阔,无拘无束。 纵.(任凭)一苇..(苇叶般的小舟)之所如.(往),凌.(越过)万顷之茫然..(浩瀚的样渺远子。)。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点拨】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游人感受到的,倒不像坐卧舟中、漂游江上,而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地升入仙界里去了。 浩浩乎如冯.(同“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遗弃尘世)独立, 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羽化而登仙。 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点拨】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 【段解】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 (船桨)兮兰桨,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 “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击空明..(水月交相辉映的江面)兮溯.(逆水而上)流光。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 (心中的情思),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 望美人兮天一方。" 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点拨】歌词与单纯的民间情歌不同,所表现的是政治感慨,是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 余音袅袅..(婉转悠长),不绝如缕.(细丝);舞幽壑.. (深渊)之潜蛟,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

(完整版)赤壁赋作业

高一(上)自编作业13 《赤壁赋》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金环秀编 一、选择题 1 ?选出下列两句都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①举酒属客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 ?①杯盘狼籍 ②倚歌而和之 C.①渺渺兮于怀 ②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举匏尊以相属 2.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A.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 ②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 B.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②望美人兮天一方(所思慕的人,指贤臣或圣主) C. ①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 ②举匏樽以 相属(互相劝酒) D.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适应) 3. 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例句:泣孤舟之嫠妇 6 .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 凌万顷之茫然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倚歌而和之 ④驾一叶之扁舟 7. 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乎”字意 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③而又何羡乎 ④相与枕藉乎舟中 A. 只有①②同 B .只有①④同 C .只有②③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8. 选出下列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C.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15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 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胪千里,旌旗蔽空,酾 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 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 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贝U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贝U 物与我皆 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 舞幽壑之潜蛟 C .扣舷而歌之 D .顺流而东也 4 .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 ?徘徊于斗牛间之 D 5.选出对下列句式特点说明不当的一项 A .凌万顷之茫然(宾前句) B ) B .月出于东山之上 .客有吹洞箫者 ) .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C.而今安在哉(宾前句) D .而又何羡乎(宾前句) A.只有①②同 B 只有①④同 C .只有②③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却不知它要要停留在何方】 【我的胸怀太渺小了啊】 【如同一根将断未断的细丝】 【在天地间寄托蜉蝣般短暂的人生】

后赤壁赋详细讲解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从:跟随,跟从。)予过黄泥之坂(坂:山坡。)。霜露既(既:已经。)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顾:看。)而乐之,行歌相答。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 已而(已而:不久。)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状:样子。)如松江之鲈。顾(顾:不过,只是。)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谋:商量。)诸(诸:之于。)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不时:随时。)之需。 接着,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江的鲈鱼。只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临时的需要。”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摄:整理。)衣而上,履(履:踩。)巉岩(巉岩:高峻险要的岩石。巉,读作chán。),披(披:分开。)蒙(蒙:覆盖。)茸(茸:这里指杂草。),踞(踞:蹲坐。)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冯夷:传说中的水神。)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凛:恐惧的样子。)乎其不可留也。反(反:同"返",返回。)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

赤壁赋作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壬戌.( )属.客( ) 窈窕.( ) 枕藉.( ) 桂棹.( ) 斗.牛( ) 幽壑.( ) 和.诗( ) 嫠.妇( ) 愀.然( ) 酾.酒( ) 扁.舟( ) 舳.舻( ) 匏.尊( ) 横槊.( )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歌窈窕 ..之章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徘徊 ..于斗牛 ..之间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白露 ..横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凌万顷之茫然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匏尊以相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客有吹洞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何为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句填空 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 ___ __,_____ _____。 ②其声呜呜然,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 _,__ ____。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人教版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 【教材分析】 《赤壁赋》是第二册单元中一篇哲理性很强并蕴涵了作者深沉的情感的散文。由以前的自读课文升格为讲读课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且,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影响深远的巨匠,他的很多作品都被选入教材,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和学生。 【学生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积累了相当的文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文学文化修养,他们已经有能力把作品再深一层,穿过作品这道长廊,走进作家的内心深处,更深层次地探究作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任务分析】 掌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念怒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三次咏叹中探讨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轨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理解文本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 3、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设计思想】 分两步: 一、掌握《赤壁赋》的基本知识及背诵; 二、比较“三咏赤壁”探讨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美读成诵 (一)导语 (投影):“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讲解:这是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分析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后,得出的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的结论。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绝唱的独特魅力。 (齐读) (二)指导诵读 1、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慕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脚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问词重读。 2、读出气势。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3、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指导学生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为背诵作好准备。 (三)内容简析

《后赤壁赋》教案及教后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流畅地翻译全文,掌握相关的文言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目标: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前赤壁赋》联系,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苏轼儒、佛、道在两赋中的反映 教学过程: 导入:时年45岁的苏东坡所写的赤壁二赋在我国文学史上传为美谈。文天祥《读赤壁赋》云:“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河漫游。”王世贞《前赤壁二首》“赋是双珠可夜明。”看来只有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苏轼当年的所思所想。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的未尽之意。 一、通过诵读来体会作者蕴涵在景物描绘中的情感 我们先来看一张表,同样是黄州赤壁,所游的时间是不同的,那么景色也发生了变化。作者在《前赤壁赋》中的情感变化是乐——悲——乐,那么在《后赤壁赋》中作者的情感脉络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将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读出来。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时间七月既望,初秋十月之望,初冬 地点黄州赤壁黄州赤壁 景色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月白风清,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心情乐—悲—乐乐—悲—惆怅迷茫 分组讨论作者的情感变化再推荐代表诵读全文并简述节奏及重、弱读处理的理由。 (事先予以必要指导:叙述的句子要读得平缓,描写的句子要注意语境,议论抒情的句子要注意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以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调读出作者的情感) 游前(1节):乐(优游自在)——语调舒缓轻快 游中(2—3节)悲(景非往昔,山景的阴森险峻让人悲恐压抑)——语调由感叹渐入悲伤沉重 游后(4节)惆怅(失意苦闷,茫然无绪)——语调深长缓慢 二、作者复杂感情的探讨 Q:在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何以会悲?(由最初的“乐”转向稍后的悲叹与沉重) 明确:1、季节不同,景物相异(客观环境让人触景生情) 景物色彩由秋季的明朗清丽、平宁悠远转为冬季的阴暗压抑、险峻肃杀 (巉岩、蒙茸、虎豹之石、虬龙之木、栖鹘之危巢、冯夷之幽宫、风起水涌) 景物的阴森恐怖让苏轼联想到自己生活的政治环境,没有出路前途。截然不同的景物也使作者对世事转瞬变迁感慨不已,从而联想到自己一生大起大落,顷刻间经历了由地方长官到阶下囚的异变。 2、只身一人登山,无友人相伴(主观的精神寂寞) 此时此刻的孤寂与下狱乌台,贬谪黄州前后险恶困窘、独立无援的处境何其相似——精神上的孤苦无告。独游的豪兴变为激越的悲哀,悲哀无法抑制,于是长啸。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试题:专题4 赤壁赋 课时作业

赤壁赋 一、基础夯实 1.下列句子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属.客/从属.幽壑./负荷.缪.斯/山川相缪. B.窈窕./挑.衅徘徊./低徊.浩荡./螳臂当.车 C.登仙./纤.细洞.箫/侗.族横槊./数.见不鲜 D.袅娜./安娜.蛟.龙/说教.麋.鹿/靡.靡之音 解析:D D项,全都不同。A项,壑/荷读音相同;B项,窕/挑读音相同;C 项,读音全都相同。 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击空明兮溯流光 D.举匏尊以相属 解析:C A项,属—嘱;B项,冯—凭;D项,尊—樽;属—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B B项,……的样子;这样。A项,目的连词,来。C项,互相。D 项,已经。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 B.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C.泣.孤舟之嫠妇 D.侣.鱼虾而友麋鹿

解析:D A、B、C三项都是使动用法,D项是意动用法。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全是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D D项,须臾:片刻;狼籍:凌乱的样子,古今义相同。A项,白露:古义指白茫茫的水汽;今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江河:古义特指长江,黄河;今义,词义扩大,泛指一切河流。B项,爪牙:古义指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帮凶。斗牛:古义是星宿名,指斗宿(南斗)和牛宿;今义指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或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C 项,茫然:古义指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指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学者: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6.下列句子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游于赤壁之下 B.何为其然也 C.渔樵于江渚之上 D.月出于东山之上 解析:B B项为宾语前置句。A、C、D三项都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赋开篇展现的是一幅逍遥游乐图:清风明月,助人雅兴;举酒诵歌,冯虚御风,宛若仙人。描写的情景让人觉得心境安闲,物我和谐。 B.本赋运用的主客对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本赋的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的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之后的哲学的领悟。

《后赤壁赋》教学设计

逆境中的挣扎 ——《后赤壁赋》内容解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后赤壁赋》中展示的苏轼的精神状态。 2、方法与技能: 深入文本、联系实际,理解苏轼挣扎的方法及挣扎的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苏轼在挣扎中走向成熟、痛苦与乐观并存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后赤壁赋》中展示的苏轼的精神状态。 2、难点:探讨苏轼如何挣扎及挣扎的结果。 三、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讲,学生通过朗读文本感知、深入阅读文本、回答教师提问、讨论等方法学习。 四、学情了解及前期准备 本课属于选修本文言文,学生有一定厌恶心理,提前预习的可能性较小。针对这种情况,已提前用一节课对文言知识点进行讲解及对课文内容进行疏通,本节课为本课的第二节时。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以问题“苏轼为何钟情于赤壁?”导入教学。 (本部分由教师提问,学生逐层回答,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黄州、赤壁之于苏轼的意义,及“赤壁三文”的魅力。) (二)朗读全文,思考问题:苏轼真的超脱了吗? (本部分由学生朗读之后感知,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感情。提问个别学生,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上述问题。) (三)解读内容 1、苏轼的思想是矛盾的 (本部分由学生列举证据说明苏轼是否忘记了官场上的那些事,而真正投入了山水田园之中;教师加以讲解,列举《东坡志林·雪堂问潘邠老》中的故事作进一步的说明) 2、《后赤壁赋》中,苏轼如何挣扎? (本部分由学生阅读文本之后尝试回答,根据学情,学生可能无法答得全面,教师要加以引导,与学生一起讨论。) 3、学生分享缓解痛苦妙招 (本部分由教师提出问题:如果遇到困难,精神上感到很痛苦的时候,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请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写下,并说出此招是否有效。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苏轼摆脱痛苦的方法是否有效,从而引出下一部分。) 4、挣扎的结果

高中语文赤壁赋3人教版必修1

赤壁赋 第三课时 研讨思想 (一)梳理读本上的《后赤壁赋》并理清思路 (二)写作背景 学生介绍: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何正臣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诗句进行诬陷),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1082年,被贬黄州已经两年。“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江城的一切,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这年四月,他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乘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比较分析苏轼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读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时,使学生更多一些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 1、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见景生情,壮怀激烈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少年英雄,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不世伟业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自叹自怨,无奈虚度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沧海一粟,人生虚无 看苏轼思想,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三咏赤壁”的第一篇,词中包含着苏轼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壮阔的江山与悠远的历史,小我的忧患显得多么无足轻重!

素来有“胡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那种施展抱负、展翅高飞的万丈豪情;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早就使他确立了经时济世、身体力行、造福民生的宏伟目标。 所以,作者在这里体现更多的是儒家的济世情怀及找不到出路的苦闷。 2、从《前赤壁赋》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 山川美景,“羽化登仙”的山水之乐; 箫声悲戚,“客”发人生虚无之感慨,跌入现实人生的苦闷; “苏子”论眼前水月,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在旷达乐观中得到解脱。 稍晚的《前赤壁赋》,从乐到悲,又以乐作结。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 老师解说: 在难以忍耐的苦难环境中自得其乐,于“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当中亨受“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种乐观与洒脱,源于《庄子》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及齐物的自然观点。人原本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的生死与昼夜的变化是自然规律,生是人存在的一种形式,死是人存在的另一种形式,“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羡乎”。苏轼年少读《庄子》时,就曾说过:“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他觉得《庄子》所讲的道理,是自己一向心中所想的:“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人生所遇无不可”,“我生百世常随缘”。苏轼常拿起从《庄子》中获得的思想武器捍卫自己的心灵,保持乐观的情绪,应对人生的坎坷。 《前赤壁赋》中主人对客人的劝慰正是苏轼用老庄思想与厄运抗争的表现。 3、从《后赤壁赋》中,我们可以读书什么? 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更像一篇游记。 诡异的道士化鹤的故事收束全文。 这里面是什么思想?

《后赤壁赋》教案

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 《后赤壁赋》教案 新 授 课题:《后赤壁赋》 教案编号:X2414 共三课时 备课人:李建文 上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归纳积累文言知识;与《前赤壁赋》比较讲解,通过抓关键字句加深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 教学难点 苏轼儒、佛、道思想在赋中的反映。 教学方法 诵读法;总结归纳法;比较法。 教 具 电脑, PPT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时年45岁的苏东坡所写的赤壁二赋在我国文学史上传为美谈。文天祥《读赤壁赋》云:“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河漫游。”王世贞《前赤壁二首》“赋是双珠可夜明。”看来只有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苏轼当年的所思所想。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苏轼在《赤壁赋》中的未尽之意。 二【走近作者】 苏轼:与黄庭坚(诗)合称“苏黄”,与辛弃疾(词)合称“苏辛”,与欧阳修 (散文)合称“欧苏”,与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等到宋哲宗即位,新党失势,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好处,并在实际中实施,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因而被诬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挤。及至哲宗亲政后,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至岭南惠州,再贬至海南儋州。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去世前两个月,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 三【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 四、【回顾旧知】 1、高一时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由此又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叹? 明确:该文描绘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观,有这些景观联想到曾经在赤壁出

1 赤壁赋 课后作业-教育文档

第一单元山水神韵 1 赤壁赋 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方.其破荆州(当) 东望武昌 ..(现在湖北鄂城,不是现在的武昌)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 ..之上(江中小洲) 哀吾生之须臾 ..(形容时间短,一会儿) C.寄蜉蝣 ..于天地(—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骤得 ..(突然得到) D.驾一叶之扁舟 ..(小船)

下.江陵(向下) 剖析:下:攻占。 2.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段写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D.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剖析:“赞扬曹操”错,意在抒发人生无常之感慨。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这不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打鱼砍柴,与鱼虾结伴,以麋鹿为友。 (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希望与神仙作伴遨游长空,与明月一同长久存在。我知道这些想法不可能轻易实现,只好把自己的无奈通过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赤壁赋》课时作业附答案

课时作业 赤壁赋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歌.曰(歌词) B.????? 安. 在(哪里)相与枕藉.. (枕着垫着)既.白(已经) C.????? 倚. 歌(循,依)扣舷.(船的两边)清风徐. 来(慢慢地) D.????? 盈. 虚(满、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句首发语词,无实义)危. 坐(端正) 解析:D 项中的“盖”,句首副词,表推测。 答案:D 2.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解析:①②都是名词作动词,③是名词意动用法,④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与“乌鹊南飞”中“南”字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不知东方之既白. B .顺流而东.也 C .西.望夏口,东. 望武昌

D .侣.鱼虾而友. 麋鹿 解析:例句与C 项均为名词作状语,例句“南”,向南;C 项,“西”,向西,“东”,向东。A 项,名词作动词,变得发白。B 项,名词作动词,向东进。D 项,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答案:C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苏子愀然./何为其然. 也 B .寄蜉蝣于.天地/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 .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D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耳得之. 而为声 解析:于:介词,在。A.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D.助词,的/代词,指清风。 答案:B 5.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解析:C 项与例句都是介宾短语后置。 答案:C 6.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1段写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B .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C .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 D .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 解析:“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不对。 答案:B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1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7.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 坐(端正)

后赤壁赋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总结归纳法;比较法,通过前后两赋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归纳积累文言知识;与《赤壁赋》比较讲解,通过抓关键字句加深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教学难点】 苏轼儒、佛、道思想在两赋中的反映。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时年45岁的苏东坡所写的赤壁二赋在我国文学史上传为美谈。文天祥《读赤壁赋》云:“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河漫游。”王世贞《前赤壁二首》“赋是双珠可夜明。”看来只有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苏轼当年的所思所想。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苏轼在《赤壁赋》中的未尽之意。 二、走近作者,说说你对苏轼的认识。 苏轼:与黄庭坚(诗)合称“苏黄”,与辛弃疾(词)合称“苏辛”,与欧阳修(散文)合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等到宋哲宗即位,新党失势,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好处,并在实际中实施,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因而被诬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挤。及至哲宗亲政后,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至岭南惠州,再贬至海南儋州。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去世前两个月,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 三、写作背景介绍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 四、温故知新,熟悉课文。 1、高一时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由此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