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及干预措施

4、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及干预措施

4、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及干预措施
4、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及干预措施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制定本预警机制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标,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

2、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心理调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待人生,悦纳自我与他人,培养学生正确应对危机的方法。让学生做到自爱自信,自立自强。

4、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关爱、理解和宽容,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尤其在遇到困难时,同学之间有同情心、有耐心,能彼此支持,克服困难。

5、危机干预工作要准确判断、果断处理、有效干预。

二、工作目标

1、心理危机干预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或群体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2、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大学生对危机的了解和认知,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3、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难关,并学会正确的应付危机的策略与方法。

4、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和援助,避免或减少学生中出现自伤或伤及他人事件的发生。

5、通过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工作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应对,避免或减少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6、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

康水平,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每一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学生工作处、宣传部、团委、教务处、保卫处、各系主要领导及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老师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全院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科研以及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当重大危机事件发生后,各部门在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协调应对。学生工作处负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指导协调;各相关系部负责对学生心理危机信息的收集、上报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实施;联系医院对意外事件当事人进行紧急救治;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负责危机情况调查和心理救助。

四、预防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或选修课程,通过课堂教学、讲座、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等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解析心理现象,传授心理调适方法, 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面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危机出现的情况,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同学进行帮助和干预等。

五、预警对象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的对象。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曾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一)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

2、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差,从而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学习努力但仍然无法通过考试的学生;

3、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 、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

孕等) 、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等;

4、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失恋者、单相思而情绪失控等;

5、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惊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与老师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

6、性格内向、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且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学生;

7、有严重心理疾病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8、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新生适应不良者、就业困难的毕业生;

9、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二)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1、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者。

六、预警机制

为确保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工作快捷有序地开展,我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建立系(部)、学院二级预警系统

(一)、一级预警:系(部)

各系任命专人负责,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密切关注学生异常心理、行为,辅导员、班主任要有针对性的与学生谈话,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对重要情况,要立即向有关领导、有关部门报告,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及时干预。

(二)、二级预警:学院

1、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每年对全校新生、毕业生进行心理

健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配合各系辅导员或班主任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预防和转化工作。

2、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着重建立重点学生心理档案,将全校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

3、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树立心理危机干预及防范意识,在心理辅导或咨询过程中,发现处于危机状态需立即干预的学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七、干预措施

(一)、对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学生的干预措施

1、相关处系须配合家长请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或专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或会诊,并提供书面意见。

2、回家休养并配合药物治疗有利于学生心理康复,相关系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将其带回家休养治疗,并做好离校前的监控工作。

3、住院治疗有利于学生心理康复,相关系须及时通知该生家长将其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二)、对有自杀意念学生的干预措施

一旦发现或知晓学生有自杀意念,即该生近期有实施自杀的想法和念头,视其严重程度相关系部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将该生转移到安全环境,并成立监护小组对该生实行24小时全程监护,确保该生人身安全,同时通知该生家长到校。配合家长联系有关部门或专家对该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或会诊,并提供书面意见。

2、住院治疗有利于学生心理康复,学校应立即通知家长将该生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3、回家休养治疗有利于学生心理康复,学校应立即通知家长将该生带回家休养治疗。(三)对实施自杀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1、对刚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要立即送到最近的医疗机构实施紧急救治。

2、校保卫处应及时保护、勘察、处理现场,防止事态扩散和对其他学生的不良刺激,并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对事件调查取证。

3、对于自杀未遂的学生,经相关部门或专家评估,如住院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通知家长将该生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如回家休养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在其病情稳定后由家长将其带回家休养治疗。

4、宣传部要正确应对新闻媒体,防止不恰当报道引发负面影响。

(四)、对有伤害他人意念或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对于有伤害他人意念或行为的学生,由校保卫处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双方当事人安全。同时通知该生家长到校,配合家长联系相关部门或专家对该生精神状态进行心理评估或会诊并提供书面意见。学校根据评估意见进行后续处理。

(五)、对危机过后知情人员的干预

危机事件过去之后,相关处系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主动对知情人员进行干预工作。使用支持性干预及团体辅导策略,通过班级辅导等方法,协助经历危机的大学生及其相关人员,如同学、家长、班主任以及危机干预人员正确总结和处理危机遗留的心理问题,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并进行跟踪调查,尽量减少由于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

(六)、愈后鉴定及跟踪干预制度

1、学生因心理问题住院治疗或休学再申请复学时,应向学校提供相关治疗的病历证明,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医院等相关部门或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评估确已康复后可办理复学手续。

2、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后复学时,相关系及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人员应对其定期进行心理访谈,了解其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七)、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的注意事项

1、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及预防工作,坚持保密原则,维护学生权益,不得随意透露学生的相关信息,并尽可能在自然的环境中实施干预,避免人为地制造特殊的环境给被干预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激发或加重其心理问题。

2、对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制力不完全的学生,不得在学生宿舍里实行监护,避免监护不当造成危害,以确保该生及其他人员的安全。

3、与家长联系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做好记载,妥善保存。

心理咨询中心

2010年4月15日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方案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方案(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闽委[2005]22号)、《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闽委教宣[2009]56号)等文件精神,大力加强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全校一切力量,更好地为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和相关人群提供危机干预服务,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二条学院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领导小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学院副职领导、院长助理担任副组长,学院主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成员由党委工作部、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学院团委、各系(部)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等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担任;小组下设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处处长任该办公室主任,学生工作处主管副处长、学生发展辅导中心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成员由学生发展辅导

中心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各系(部)心理辅导站指导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学院心理协会干部、各系(部)心理协会干部或系学生分会心理部干部、各班心理委员组成,该机构与学生发展辅导中心合署办公。 第三条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全面规划和领导我院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或单位认真履行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为重大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职责: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多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与心理咨询工作,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人员参加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技巧和方法学习、培训,聘请专家开展讲座,为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做好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 第四条各系(部)学生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由系(部)心理辅导站站长负责,全体教职员工均担负责任和义务。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等应积极协助系(部)心理辅导站站长做好系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 第五条学院积极组建、大力扶持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学院学生心理组织骨干、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联络员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第三章预警与干预对象 第六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对象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心理测评中发现以及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这些对象往往易受重大生活事件的严重影响,情绪剧烈波动,认知及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部办公厅于2011年2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提出了高校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特别要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现结合我系实际制定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一、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的意义与目的 心理危机是可以预防的,这有赖于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的建立。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就像一盏心理警示灯一样通过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尽可能把他们的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它是高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是为了促进心理卫生科学知识在我系大学生中的普及和推广,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及时帮助心理异常学生,指引需要心理援助的学生到相关部门寻求帮助,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及时为发生危机事件后的当事人和涉及的学生提供心理危机援助。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竞争加剧,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学业、就业、情感等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或由此引发的休学、自杀等事件逐渐增多,给学生、家长等带来巨大痛苦,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工作。 二、建立“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为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确保学校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系决定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系部心理辅导联络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和疏导机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快速反应,即:

心理咨询预警机制

于集镇第二中心小学 心理咨询预警机制 一、机制目标: 为使学校和班主任在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能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有序应对,同时能够及时、高效地应对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学生突发心理危机事件,保证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秩序和生命安全,尽最大可能避免和降低心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化危机为转机,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为成员的学校心理咨询领导小组 三、领导小组职责 1、对班级学生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应及时与学校和学生家长联系,并请求其他老师进行支援等。 2、宣传和落实上级部门及学校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文件精神,危机事件发生时,执行学校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应急小组的具体部署,对有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监控和心理疏导。 四、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1、情绪不稳定,易受刺激,易采取过激行为的学生; 2、狂躁不安,行为异常,影响学习的学生; 3、人际交往严重困难, 环境应激性差,相对自闭孤独的学生; 4、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情绪消沉、低糜、抑郁的学生; 5、因父母关系等原因,丧失对生活信心的学生; 6、有其他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 五、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 1、学校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宣传窗、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教教育,及时印发教育资料,增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班主任应当对所在班级的有情绪不稳定、思想极端等特殊心理的学生有大致的了解,及时与学校沟通情况,以为其建立心理关注档案,从而进行定期监控,并收集相关信息,便于应对突发事件。 3、政教处建立突发事件档案库,便于对有特殊心理的学生情况进行汇总,并联系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其做心理疏导。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桥头华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学校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危机干预对象 1.在校心理健康普查及“学生心理档案”中筛选出来的有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为切实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师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师生健康成长,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心理事件预警和危机干预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学校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全体班主任、学生干部等全体成员组成。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一)预防和监控学校可能诱发学生心理危机的各种生活事件; (二)收集并上报学校有心理和行为异常学生的信息; (三)对学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及时进行预警和初步干预; (四)及时向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寻求帮助并向政教处和学校领导通报情况。 二、相关制度保障 (一)培训制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应该有计划地对班主任、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提高他们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

(二)报告制度。班主任、学生干部一旦发现同学出现心理危机事件,应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学生校心理咨询室和政教处报告。 (三)备案制度。对所有存在潜在危险的学生进行备案,包括:接待咨询过程中发现的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因心理障碍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等学生、受到重大违纪处分或违法等处理的学生、有过自杀经历的学生(含未遂)等;各专业应对这些同学进行重点监控。 (四)保密制度。为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凡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员都应做好保密工作,不得随意透露学生的相关信息。心理对备案资料要保密,未经学校“领导小组”同意,他人不得随意借阅; (五)保障制度。学校“领导小组”在处理心理危机事件中应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人员支持、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经费投入,保障危机干预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预警机制 心理危机干预重在对学生的心理危机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治疗。心理危机预警是实施危机干预的首要环节,应敏锐觉察学生的异常心理与行为,分辨并发现危机对象,及时发出预警信息,由学校心理咨询室根据预警指标评估预警信息,明确干预对象,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尽早预测,防患于未然。

心理辅导室危机干预制度

彭家小学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制度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一套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根据“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运行:干预、预警和应急”,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危机干预对象

试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建构-2019年精选文档

试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建构 有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已越来越突出, 其频频发生的各种恶劣性质的伤人或自残事件,已给学生本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了重大危害和损失。从事件本身看,似乎是个性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突发事件。但从深层次上说,则可能是一个事关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多方面的社会事件,从学校层面分析,与缺乏对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事件发生前的预警措施系统没有建立不无关系。心理危机预警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出现的有效方法,也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关键,其研究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学校应加强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积极预防和干预,有效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可从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估、心理预警指数和预警信号体系的确立、预警信息的沟通与反馈以及心理危机应急预案的建立等方面来构建。 1.心理危机预警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是在危机爆发前的一种危 机预防和 危机预告的机制。其基本思路是确定危机样本, 通过考察样本个体与共性的差异中各项指标活动的规律, 以这些规律作为预警信号,从而达到预警危机的目的。[1] 对预警对象和范围、预警指标、预警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 及时发现和识别大学生中各种潜在或现实的危机因素,从而获取预警信息、评价危机程度, 决定是否

发出危机警报,进行危机预告和危机干预。本文从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估、心理预警指数和预警信号体系的确立、预警信息的沟通与反馈以及心理危机应急预案的建立等方面来构建。 2.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估 2.1确定预警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对象, 应该是危机承受能力相对较低、 危机事件发生率较高以及正在遭遇危机事件的个体或群体。主要体现为最易产生心理危机的12类学生:(1) 遭遇突发事件;(2) 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者;(3) 个人感情受挫者;(4) 人际关系失调者;(5) 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社会交往, 缺乏社会支持者;(6) 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者;(7) 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自卑感强烈者;(8) 身体出现严重疾病, 个人很痛苦, 治疗周 期长者;(9) 患有严重心理疾病者,如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10) 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病情以及曾患心理疾病休学、病情好转又复学者;(11) 身边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者;(12) 转系、休学、降级或近期遭受处分者。[2] 2.2建立预警指标预警指标是依据预警对象( 事件、个人) 的 情况建立一套有 监测功能的预警指标体系, 并通过预警指标,利用某种理论与经 验,分析确定预警对象与危机形成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 以此进行危机早期预测。郭兰等人把预警指标分为4 组(它们涵盖15 项具体指标)比较具有代表性, 它们是:(1) 个体发展状态指标;(2) 社会环境指标;(3) 人际交往指标;(4) 负性情绪指标。对于选取的指标,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机理, 设计并合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确定预警级别。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摘要:针对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高校学生工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界定 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针对广大学生,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协会、学生工作部门的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提示与预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期果断采取防范措施,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保证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发展的一种机制。 要建立心理预警信息网络,将现有的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构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高效的体系[1 ] 。通过这个体系,可以及时获得关于学生心理状况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迅速处理,在必要时能够作出有效的反应。心理预警网络大体分为基层网络系统、高层网络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三个方面。基层网络系统以班级为单位,具体工作由学生干部负责,主要工作是接触同学,了解同学,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状况;高层网络系统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协调学校范围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基础性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主持全体学生心理普查与咨询,从事心理教育内容研究;信息网络系统负责各个网络间心理健康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工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并将其纳入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统筹安排。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功能 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功能主要有三:预防———以发展性教育内容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预警———以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和心理危机评估的方式,实施学生心理危机行为预警防护;干预———以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应对、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并在必要时实施医疗转介[2 ] 。 第一,要积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排查。每学年为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多种心理测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总结带有群体性的问题,及时向学生工作系统和相关部门反馈,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防范个别突出心理问题的加剧。 第二,建立和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学生个人五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确定各级负责人及工作职责,建立学生中发现心理危机或隐患的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防止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发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与帮助治疗,把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将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危害降到最低

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与技术

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与技术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者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症状得到缓解,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急性、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稳定和减少危机或创伤情境的直接严重后果,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恢复或康复,帮助的及时性、迅速性是其突出特点,有效的行动是危机干预成败的关键。 1、危机干预的步骤 在大学校园内,当我们发现学生面临心理危机时,可使用心理学家总结的“六步干预法”进行危机干预: (1)确定问题。 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确定和理解求助者的问题。干预人员使用积极的倾听技术:同感、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包括使用开放式问题。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息,也注意其非语言信息。 (2)保证求助者安全。 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应该将保证当事人安全作为首要目标。这里的安全是指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在干预人员的检查评估、倾听和制订行动策略的过程中,安全问题都必须给以同等的、足够的关注。 (3)给予支持和帮助。

危机干预强调与当事人沟通和交流,通过语言、语调和躯体语言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让求助者相信“这里有确实很关心你的人”。 (4)提出应对的方式。 帮助当事人探索可以利用的替代解决方法,促使当事人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支持、可资利用的应付方式,启发其思维方式。当事人知道有哪些人现在或过去能关心自己,有许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 (5)制订行动计划。 帮助当事人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包括另外的资源的提供应付方式,确定当事人理解的自愿的行动步骤。计划应该根据当事人应付能力,着重于切实可行和系统地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计划的制订应该与当事人合作,让其感到这是他自己的计划。制订计划的关键在于让求助者感到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力、独立和自尊。 (6)得到当事人的承诺。 帮助当事人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当事人自己的,从现实的角度是可以完成的。如果制订计划完成得较好的话,则得到承诺是比较容易。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 除以上六步之外,还应该启动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来自于父母及其他亲人、来自于老师和同学、来自于其他方面如朋友和社区志愿者的支持等。这种支持不仅包括心理和情感的支持,

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方案

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全校一切力量,更好地为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和相关人群提供危机干预服务,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二条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学校心理咨询室与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学校领导小组与心理辅导站指导老师、各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少先队大队心理部干部、各班级心理委员、心理联络员组成。 第三条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督促各班级认真履行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为重大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职责: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多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与心理咨询工作,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老师参加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技巧和方法学习、培训,开展讲座,为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做好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 第四条全校学生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由学校心理辅导领导小组负责,全体教职员工均担负责任和义务。辅导员、班主任等应

积极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 第五条学校积极组建、大力扶持班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心理联络员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第三章预警与干预对象 第六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对象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心理测评中发现以及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这些对象往往易受重大生活事件的严重影响,情绪剧烈波动,认知及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当前的危机。 第七条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关注与干预的对象。 (一)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危机、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 (二)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三)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四)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的学生。 (五)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 (六)个人情绪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七)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实施细则

红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了规范和深化我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包括全员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三部分。全员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咨询是指为学生提供个别心理咨询及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体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及时果断地处理危机事件,降低危机发生概率,提高学校及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 第三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的总体原则:教育为先,全面开展全体学生教育,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广泛宣传为学生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方式;预防为主,树立心理危机主动防御意识,建立排查制度;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妥善处理,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帮助;咨询为辅,帮助学生调适心理,恢复心理平衡。 第四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的主要任务:通过普查、课程、讲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途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与疾病预防知识;通过开展个体咨询、团体咨询等活动,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排除学生的心理困惑;通过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等措施,构建和完善学生高危人群的发现、干预、转介等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五条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一把手担任,成员由学校主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及心理健康教师、各年级学年组长等组成。组长总体负责;主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规划,协调上下级共同开展工作;各学年组长协同各班班主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咨询中心的日常联系;每个班级中选拔一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负责对本班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观察、监督并及时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班主任进行汇报;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对学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工作。 第三章全员教育 第六条开展新生讲座与普查,对刚入学的新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第七条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采取学生喜闻乐见、贴近广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 第八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需求,有计划、有体系地开展主题讲座。 第九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墙报、网络、讲座、心理知识宣传月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第十条建立校园心理广播站,通过心灵驿站、阳光心态、心里话大家说等多个栏目,使校园心理广播站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第四章心理咨询 第十一条加强个体咨询的运作机制,实施预约与急诊并轨制度,学生提出

家长应警惕孩子心理危机 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家长应警惕孩子心理危机及时进行心理干 预 危机的心理反应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分别是冲击期、防御期、解决期和成长期。 冲击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当事人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防御期表现为心理失衡,情绪紊乱,当事人出现心理抵抗、否认事实、拒绝交流等。解决期表现为积极采取 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此时当事人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最后是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 教师该怎么做 1、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教师需要反复强调周边环境的安全,缓解学生的忧虑。多向学生介绍当前的安全形势。 2、设计合理的课程。保证课程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暂时放缓原先的课程计划,课程不宜太紧凑,减少课外作业。适当增加心理课程和放松活动,重建学生自信心。 3、鼓励学生倾诉和交流,学会倾听。鼓励学生将忧虑、恐惧表达出来,告诉他们这些忧虑是灾后的正常心理反应,会随着时间而减轻。 4、正面回答学生疑问。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经常重

复提出令人惊愕的问题,例如关于流血或死亡。教师应尽量平静、正面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应当直接、客观地把信息传递给他们。例如直接使用“死亡”而非“长眠”。 5、正确引导学生理解灾难事件。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灾难发生的原因,尤其要避免学生的自责情绪。 6、预防学生可能发生的暴力行为。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和表现,及时纠正不安情绪,制止可能发生的暴力行为,帮助他们及时冷静下来。 7、强调个人价值。通过课堂活动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能力帮助那些受灾的同胞。例如设计抗灾宣传画、明信片,收集零钱、卖易拉罐赚钱捐赠给需要的人。 8、与其他老师和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全程监督学生在学校、家中和社区的表现,了解他们的需要。 9、调整自身情绪,避免影响学生。注意自身的言行和举止,尽量避免在学生面前同其他老师谈论敏感话题。 家长该怎么做 1、避免将孩子重新暴露于灾难的恐惧中。避免或选择性地让孩子观看关于灾难的新闻报道和电视节目,与孩子一起观看,并适当讨论,发现和纠正孩子对事实的误解。 2、保持正常的家庭作息。尽量保证规律的饮食、睡眠和必要的社会活动,如体育活动、宗教活动等。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机制建立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机制建立 一、“心理危机”的含义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受到某些强烈刺激,自身力量又无法应对时出现的身体和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的状态。如出现情绪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比较极端的表现是自杀轻生、他伤等。 发生心理危机的个体容易对自身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同时对危机个体依存的环境也具有潜在的威胁,尤其是日常生活相对集中的学生群体,心理危机导致的对自我及他人的伤害性后果十分突出。给学生的成长及家庭、学校社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和影响。 危机往往具有突发性,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心理危机发生前也会出现一些预兆,且与个体心理承受力、心理状态等因素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凡是心理压力超过个体应对能力、情绪障碍严重或行为失衡的个体,都极易出现有潜在伤害性的危机状态。 二、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和特征 不同的学生因其个性特点成长经历和生活状况不同,在面临危机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明显的个性差异,但也会有一些规律性的表现和特征。例如: 1.个性较为内向、沉默,喜怒不形于色,心事较重,遇到一些问题不愿或无处向他人诉说;或个性过于暴躁,易怒者; 2.近期家庭及学校生活中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如迁居、父母及亲属出现变故、家庭经济状况改变因犯规而受批评、人际关系中出现矛盾、遭受失败,由于转学而产生的心理不适应等; 3.近期在学校言行和情绪表现有些异常,比如内向的突然变得外向起来,或更加封闭、沉静、沉默作文或作业中、与他人交谈中常谈到与死相关的话题或表达生活无意义感;外向的突然变得内向,不与人交流,有暗自流泪或与其他人留恋告别的言行等; 4.成长经历中有过轻生的记录最近生活中又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者; 5.在学校和医院门诊心理测试中抑郁倾向较高者、有狂躁倾向及反社会型边缘人格特点者。 三、中小学心理危机的典型种类及发生的条件 (一)典型种类 1、校园欺凌现象

浅谈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浅谈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发表时间:2009-07-27T17:44:42.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7期供稿作者:马粉兰曹建路(江苏省镇江监狱江苏镇江2120 [导读] 目前,监狱系统对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采取的大多是出现危机后才去解决问题的被动应对模式,少有主动干预,对其心理危机更缺少系统的层次分类。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7-0199-03 【摘要】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服刑人员处于特定的高应激环境下,是心理危机高发群体,其心理危机不仅影响着其自身的健康和改造,该心理危机伴有的不可预见、突发性的暴力行为将直接威胁着监狱的安全稳定。目前,监狱系统对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采取的大多是出现危机后才去解决问题的被动应对模式,少有主动干预,对其心理危机更缺少系统的层次分类。因此本文尝试建立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建立心理危机级别分类、预警指标和干预范围来主动的对其心理危机进行评估、干预,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关键词】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指标体系服刑人员因触犯法律而依法被关押,在高墙电网下失去了一定的自由。面对高墙电网,狭小的活动空间,威严的警察,严格的监狱纪律以及强制的劳动,易产生焦虑、抑郁和恐怖情绪。加之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信息量大大减少,更容易产生消极厌世,自暴自弃,抑郁的情绪。所以服刑人员是一类经常处于高应激环境下,容易发生心理危机的群体。如果不对其在各种应激环境下产生的心理危机进行积极的关注和主动干预,静态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有可能转化为动态的行为爆发状态,危及监狱的安全稳定。所以研究建立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相应的预警指标体系,能够有效的指导监狱民警在平时工作中,及时发现心理危机人群,并实施主动干预,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1 服刑人员心理危机形成原因及其表现心理危机是指个体由于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以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致使其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产生行为障碍等一类心理疾病。服刑人员作为一个文化程度和智力水平相对较低,心理不太健康的特殊群体,在遭受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时,更易产生这一类心理疾病。这类心理疾病是一类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异常为特点常见的复杂性疾病,包括抑郁症、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孤独症等等。当个体的这一类疾病发展成为具有“破坏性行为”或“破坏性行为倾向”时,此个体就处于心理危机爆发状态。由心理危机诱发的“破坏性行为”或“破坏性行为倾向”具有内、外两种指向性。对内指向是个体对自身的破坏,如自杀、自残、自虐等;对外指向是个体对他人的破坏,如打架,报复,他杀等。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突发性与复杂性、无助性与动力性、危险性与机遇性等典型的特点。借鉴社会普通人群心理危机表现,结合服刑人员心理危机临床经验研究,服刑人员心理危机表现为:(1)情绪方面在危机事件的刺激下,服刑人员总是会伴有明显的情绪变化,如高度的焦虑、紧张、恐惧、激动、消沉、失望、抑郁、沮丧等; (2)认知方面认知上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思维混乱和意识障碍等; (3)行为方面不能专心改造和劳动;回避他人,与同犯之间的联系破坏,易发生打架,自伤、自虐、他杀等行为;拒绝帮助,认为接受帮助是软弱无力的表现;行为、思维、情感不一致; (4)躯体方面有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症状。 2 建立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意义2.1 合理配置警力资源。根据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的需要,在省监狱系统内,成立隶属于省监狱管理局的独立建制单位—省精神病医院。监狱成立罪犯心理矫治专门机构—心理矫治科,咨询师由若干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民警担任;监狱成立康复病房,附属于监狱医院,业务上隶属于心理矫治科,咨询师由有处方权医师资格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双重身份的专业民警担任;每个监区配备两名以上的兼职心理咨询师,由具有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民警担任,业务上隶属于心理矫治科。通过对服刑人员心理危机严重程度的分类,做到分层分级管理,针对性处置,一般心理危机由监区兼职心理咨询师解决,严重心理危机由监狱专职心理咨询师解决,高危心理危机由专业人士解决。合理配置警力资源,明确职责,各司其职,提高警力资源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 2.2 及时干预矫治罪犯。及时发现罪犯心理危机,避免心理危机进一步恶化,争取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可以更大限度的避免陷入“出现问题——造成损害——解决问题”的循环。通过及时干预矫治罪犯,有效避免监管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增强服刑人员的心理调适能力,促进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预防重新犯罪的发生,切实贯彻落实监狱工作 “首要标准”的新要求。 2.3 有效消除潜在危险。心理危机不是“一朝不变”的结果,而是渐进的,累积起来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可以起到对不同服刑人员由一般心理危机到严重心理危机到精神疾病的动态管理和有效干预,切实消除危险。 3 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建立心理危机可以由重大突发事件引起,可以由叠加的负性事件引起,也可以由长期的心理压力所导致,在应激状态下,个体会出现一系列负性的生理、情绪、认知、行为反应,若危机长时间得不到缓解,便可引发心理疾患和过激行为的发生,我们根据巴特尔危险因素评价清单以及司法部编制的《中国罪犯个性分测验量表》,结合服刑人员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需要,把服刑人员心理危机分为心理危机高危对象、心理危机重点干预对象、心理危机日常关注对象三类,进行针对性地关注和干预。 4 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体系,确保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动态掌握,对罪犯的心理危机早发现,早介入,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早解决,有效预防服刑人员心理危机的发生。 4.1 成立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预警管理机构监狱成立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预警管理机构,由监狱分管改造工作的监狱长任管理机构负责人,监狱心理矫治科具体负责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监区在心理矫治科的领导下开展相关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主要职责为评估筛选出三类心理危机干预对象,负责干预对象的有效合理矫治,消除现实危险。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根据《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得精神,为推动与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与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得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得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得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得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得、有计划、全方位得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得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得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得对人与社会得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得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与新理念,贯彻“以预防与发展为主,以干预与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一套农村中学有效得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得针对性、实效性与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得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得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得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得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得关注,并提高师生得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与应对能力。 3、预防与预警为主原则。根据“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得运行:干预、预警与应急”,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就是心理危机干预得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制度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制度 一、建立预警领导小组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学校中层和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少农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少农小学师生开展各项心理危机预警工作,如下 组长:谢卫东 组员:李永正徐露露 二、确定预警对象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第一,生活中出现了导致心理压力的重大或意外的事件;第二,躯体和意识出现不适感受,又未引起周围人的重视而不能得到及时疏解;第三,遭遇到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应付的困境。上述三种情况同时出现就意味着个体出现了心理危机。心理压力超过个体应对能力、情绪障碍严重或行为失衡的个体,都极易出现有潜在伤害性的危机状态。不同的学生因其个性特点、成长经历和生活状况不同,在面临心理困惑和危机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1.一般预警类 (1)心理因素方面 第一,个性较为内向、沉默、喜怒不形于色,心事较重,遇到一些问题不愿或无处向人诉说;或个性过于暴躁,易怒者。 第二,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因各种原因导致情绪失控者。 第三,人际冲突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惊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或与老师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第四,在学校和医院门诊心理测试中抑郁倾向较高者、有狂躁倾向及反社会型边缘人格特点者。 第五,有心理障碍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的学生。 (2)学习压力方面

第一,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差,或者父母期望过高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学习努力但仍然考试不理想的学生。 第二,因外地(校)新转学、因病住院或休学后复学、各学期开学或结束等阶段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 第三,严重厌学、逃学,或有考试综合征及学校恐惧症的学生。 第四,因严重网络成瘾行为而影响其学习及社会功能的学生。 (3)家庭生活方面 第一,近期家庭及学校生活中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如家庭中有迁居、父母及亲属出现变故、家庭经济状况改变;因犯规而受批评、人际冲突、遭受失败等。 第二,成长经历中有过自虐自伤记录,最近生活中又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者。第三,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等。 第四,因经济严重贫困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且交不起学费的学生、需要经常向亲友借贷且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学生等。 2.重点预警类 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第一,在心理健康普查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 第二,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班学生等。 第三,近期在学校言行和情绪表现有些异常,比如内向的突然变得外向起来,或更加封闭、沉静、沉默;作文或作业中、与他人交谈中常谈到与死相关的话题或表达生活无意义感;外向的突然变得内向,不与人交流,有暗自流泪或与其它人留恋告别的言行等。 第四,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2020年心理危机“三预”方案

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行动方案 一、总则 1.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简称“三预”)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工作。小学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 预防——以发展性教育内容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预警——以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和心理危机评估的方式,实施学生心理危机行为预警防护。 干预——以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应对、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并在必要时实施医疗转介。 2.学校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实行日常教育预防、心理危机预警、心理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3.“三预”工作机制既有心理学属性,也有学校管理属性,更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性;既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手段,又是学校管理重要措施,更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因此是三者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二、“三预”工作机制的内容 (一)“预防”工作机制内容 实施“发展性心理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建立“预防”工作机制。 1.发展性教育内容 从学生个性品质、自我认识、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品质、环境适应、品德心理、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交往心理、亲子教育、生命教育、智力开

发、升学就业、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其中个性品质、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培养、学习心理等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尤为重要。 2.发展性教育模式 1)建立教育内容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有目的的选择教育内容,并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2)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 通过心理教育活动课、班会课、团队活动课等形式,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发展性教育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 (二)“预警”工作机制内容 建立“预警”工作机制,以防护为目的,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科学依据。建立预警预报的工作机制,有利于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的监控与干预。 1.学校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突出问题,及时发出警示,做到防患于未然。 2.有条件的学校每年新生入学,可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数据分析、界定的基础上进行预警预报。心理测量的工具使用需具科学性。 (1)“预警”的级别 一般预警:被列为一般预警对象的学生,心理教师、班主任要给予关注。 重点预警:被列为重点预警对象的学生,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学校要给予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