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

的实施

教师教育学院

教育学 0803班

光霞

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

摘要:“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正确认识形势,对青少年主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发展实施

国际理解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旨在消除国际问题和全球

问题(战争,民族、民族歧视与仇恨,发展中的不平等,环境等)

的教育,它缘于这样一种信念:一切国际问题和全球问题的产生

和合理解决皆始于人心,而要在人心中筑起理解、合作等观念又

有赖于教育。因此,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不同文

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

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促使每个人

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

一、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所在

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日益推进,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和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联系在一起,全球化不仅给国际社会带来全方位的相互竞争与合作,也凸显出文化的差异与冲突,文化冲突的核心内容在于价值取向的不同(诚如美国学者亨廷顿所提出的文明冲突论)。20世纪国际关系的发展表明,基于价值差异的交互作用,很大程度上可能或已经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影响。如何避免甚或减少此类冲突的不良影响,有关各方纷纷提出最佳的良策。在众多的解决文明冲突的策略中,国际理解教育日益受到各方青睐。从事“国际理解教育”的主体,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坚信: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最终结果,便是加强不同人群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任何人类社会团结,都源于一整套共同的活动和计划,也源于共同的价值观”[1]。的确,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如果不了解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就很难以世界的胸怀看待人类共同面临的诸多问题。未来的教育应该直面国际理解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在拓展新一代对世界的认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国际理解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国际理解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发与进展

二战后,国际理解教育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并得到

联合国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与支持。上世纪40年代,国际理解教育处于理念产生和初步倡导阶段。在1946年到1974年,各主权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国际合作、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成为该阶段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此同时,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活动也陆续开展起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导下,15个国家的33所中学于1953年成为第一批合作学校开始了教育实践活动。教科文组织以及有关国家仍在孜孜以求不断完善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1952年,将“世界公民教育(1950年,国际理解教育曾被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公民教育”(Educationforworldcitizenship)①改称为“世界共存教育”。70年代以后,教科文倾向于动员各成员国把国际理解教育活动由了解———态度

形成———采取行动———团结一致———国际合作若干环节等前

后贯通起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在当今的国际理解教育发展过程中,“共生主义”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寻求共生关系和共生、共栖、共济模式,是人类关系、国际关系、区域关系、世界关系的最高境界和终极关怀的内容。

三、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半个世纪以来在相互理解基础上的和平文化一直被视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但是对于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及怎

闫晓荣《从价值维度看国际理解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样才能达到彼此的理解却缺乏充分的论证和研究。因而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时不时会受到干扰,存在着与联教文组织价值目标相背离的问题,影响国际理解教育的顺利发展。

(一)平等性

所谓平等就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不分大小、贫富,理应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中,许多国家总要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这本无可厚非),但某些国家有时把本国的利益凌驾于别国之上,就违背了平等性原则。

(二)双向性

理解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是一种引进与输出相统一的教育,国际理解教育要求理解与被理解的统一。然而现实中,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一些国家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过程中却常常难以准确把握国际理解的真正含义,使理解表现出单向性,违背了双向性原则。(三)差异性

差异泛指存在于自然、人类、社会中的别样性。国际理解教育是建立在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宗教等诸多差异的基础上的,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也一定要认识这种差异。在文化或文明的认同中,我们时常会不约而同地采取相同于儿童的策略———即简单地排斥。对异质文化持排斥、否定和歧视的态度,将导致交往中的文化冲突,对个体成长与民族的发展将会带来损害(四)实施与效果不佳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种全新形式的教育,其实施存在一系

列困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四、针对问题我们应当采取的对策

1、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是走出去、引进来,互派留学生。二是加强资料信息的交流,三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2、构建本土化的课程体系. 改革以应试、升学为特点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己任的课程体系,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地方课程建设的统筹力度。

3、地方课程教材开发。开发生活价值教育校本教材,丰富了生活价值教育的教材资源。《国际理解》教材主要具有以下特点[9]:(1)综合性。教学内容包括文学、历史、艺术、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人口、资源、自然科学发展及其历史等方面的(2)文化性。教材内容既体现文化差异性和文化统一性的内涵,又强调文化的自豪感与尊严,还解析了文化的传承性、可交流性和融合性。(3)人本性。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观念。(4)灵活性。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或整合教学内容和活动内容。(5)开放性。

4、进行教师培训、建设研究队伍。为更好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在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教师培训。培训采取区域推进和跨区联合组班的形式,遵循开拓性、主体性、针对性和应用性原则,设计丰富多样的研修活动,综合运用专家讲座、教材研读、课堂观摩、课例研讨、课题研究、拓展体验、与外

国留学生座谈、人文景观考察等培训方式。为中小学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培训一批骨干师资。

5、设定综合学习时间。打破学科、科目、单元的界限,灵活进行课程设置,选择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进行跨学科型“综合学习”。

6、强化实践活动。开始生活价值教育实验,开展丰富的实践探索活动。国际理解教育应倡导复归生活的教育,提倡切入异域文化的生活世界,提倡切身积累、体验与实践,丰富拓宽国际理解教育课外活动。

7、改革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变以书本为本,对人的忽略现象;改变以听讲为中心,对实践活动的忽略现象;改变以认知为唯一目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忽略现象。当然改革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某些优势的同时,开拓曾经被忽略的领域或教学功能。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尤其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育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宋艳.国际理解教育:今天的教育理想,中小学教材教学[J].中学文科,2002(23),41.

[3]李晶.关于我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考[J].新华通讯社,2005

(14).

[4]闫晓荣.从价值维度看国际理解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5]展瑞祥.日本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不足及启示

[6]陈爱苾.我国青少年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策略*

国际理解教育SWOT分析

国际理解教育SWOT分析 随着21世纪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理解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下一代,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教育国际化: 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国际理解教育: 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培养青少年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 国际理解教育SWOT分析 SWOT即:优势( 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机遇( Opportunities) 、威胁( Threats)。 (一)国际理解教育优势因素 1、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央政府加大对教育的开支,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国际化教育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各学校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因此,地方政府也会相应加大投入,促进各校的国际理解教育发展。 2、发展潜力大,具有后发优势 因为,国际化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有较大的改进、完善和创新的空间。 3.学生们的国际化意识不断加强 来自00后的青少年,对于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大部分学生都希望与国外优秀学校进行交流,希望学校学习国外的教学模式。这是发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和动力所在。

什么是教育理念

一、什么是教育理念?当代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理 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本质工作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当代教师应该树立以下教育观念: (1)、树立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2)、树立以学生为本位,尊重主体性、承认差异性、关注发展性、鼓励创造性的学生观。 (3)、树立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终身教育理念。 (4)、树立主体性、公平性、效益性相结合的教育过程观。 二、什么是教学监控能力?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和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检查、评价和反馈;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矫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三、应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 力? 1、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2、全面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3、构建教师教育标准体系。 4、开展教师培训。 5、推动教室校本研修。 四、如何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1、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 2、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 3、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制政策。

4、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 5、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制度。

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报告

秉承民族传统文化、开拓国际教育视野 ——市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划、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人才的国际化需求引发了教育的国际化。 市堰区实验初级中学根据“十三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充分优化校教育资源,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培养出更多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打造“精英教育”品牌,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宏伟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教育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坚持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教学变革与教师发展的原则,实现教育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为培养将来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实现教育理念的国际化 学校和教师要营造平等、宽容、安全、不断改进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切的课程和有效的教学,进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

时,关注学生的快乐学习和幸福成长,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下基础。 2、进行课程与教学的国际化的尝试 建立具有课程化特点的校本课程和具有灵活性的活动课程,实现课程与教学的国际化,进行跨学科、学科融合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活动。 3、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打下基础 初中阶段重在培养创新和批判意识,这些包括好奇心、想象力、创造性、实践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规则意识、法律意识、诚信意识、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找寻适合校情的本土化教育方式 牢固树立民族文化旗帜,坚守本民族传统,坚持国际化教育的本土实践,通过切实有效的活动加强本国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输出与传播,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丰富和发扬本国文化,实现创新与跨越。 三、主要设想 1、系统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青少年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 根据相关文献,国际理解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涵: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全球的胸怀与视野;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关系;对和平、人权、公正、

教育理论全理解

学习的分类 1、加涅关于学习的划分 (1)学习水平的划分 信号刺激—反应连锁言语联结辨别概念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高级规则) (2)学习结果的划分 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智慧技能(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学习、高级规则)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刺激泛化: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反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刺激分化:如果只对条件刺激作出反应,对其他刺激不做反应刺激消退:条件反射形成之后,如果得不到强化, 刺激恢复:未经强化条件反射自动重现。 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 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链接 学习的过程——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遵循三个重要的原则 准备率:联结加强与削弱取决于学习者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练习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由于重复练习而加强,反之减弱效过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反之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1)应答性行为: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反应 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随意反应,(人) (2)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增加反应频率。 负强化:消除不愉快刺激,增加反应频率 惩罚:呈现不愉快刺激,降低反应频率。 逃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出现了,逃避 回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即将出现, (3)程序教学:小的步子及时反馈积极反应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观察学习(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直接强化:个体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替代强化: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对表现出的符合和超出标准而进行的自我奖励。 二、认知派学习理论 1、苛勒的完型—顿悟学 (1)学习的实质——形成新的完型 (2)学习的过程——顿悟的过程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 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它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它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 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

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她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全球意识。 从礼仪的角度来说,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她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三、校情分析 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先后开设了书法、礼仪等校本必修课程。自,学校研发校本礼仪课程,并在六年级试行,至形成较成熟的校本课程体系,该课程每年在六年级开设,并由专门老师任课。学校多年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先后与澳大利亚、苏格兰等国家的中学建立友好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互访交流活动;另外,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进行学访,形成了“多元开放教育”特色。我校多年拥有外籍教师授课的经历,本校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渗透英美文化介

一如何理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范文

一如何理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应认识到,学生的发展首先是为 了他们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并进而成为美好生活的建设者。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 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 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 面的和谐发展。 ●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 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 ●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 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 ●教学在于建构学生主体。 4、学生是独立社会地位和权利的主体。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 ●学校具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必然要对学生权利有所制约 三、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1、生理发展的特点 ●身高体重稳步增长 ●骨骼进一步发育,但很是坚固 ●肌肉力量增强,但缺乏耐力 ●新陈代谢加快,但容易产生心脏疲劳●大脑发育渐趋成熟,但不易过分兴奋 和抑制 2、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认知能力获得 刻,情感表达形式逐渐内化;意志品 质不断增强;自我意识水平提高,个 性品质逐渐形成;社会认知能力发展, 集体意识和友谊不断加深。 ●小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心理发展 很迅速;心理协调;心理开放;心理 可塑 四、学生主要的学习策略有哪些? ●学习策略包括四个方面的特征: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学习策略是增强学习效果;学习效率所需要的;学习策略规定学习时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到什么程度;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 ●学生主要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五、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要素有哪些? 1、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认知要素 一般智力水平;学习方法与策略;认知准备与认知结构;元认知能力。 2、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意向要素 学习动机;学习体验;学习意志学习意识。 3、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个性心理:学习兴趣;能力倾向;认知风格;人格特征。 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4页 1、改变不利于创造性培养的教育观念 过分追求成功;盲目攀比他人;禁止学生提问;权威式教育。 2、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3、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4、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的思维策略 5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七、如何转化学业不良学生?

国际理解教育教案一

国际理解教育教案一

地方教材《认识世界》 第二课国际交往礼仪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基本的国际礼仪。 2、在阅读与交流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 3、通过讨论与感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交往态度。 4、帮助学生开阔国际交往视野,尊重、包容和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礼 仪习俗。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基本国际礼仪。 三、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四、设计思路: 1、以“故事”和“常识”构建课堂,增强课堂趣味性。 2、以“讨论”、“阅读”和“交流”为主要形式,深化课堂感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读《弟子规》中的一段话。边读边想,这几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 2、多媒体出示《弟子规》选段,学生跟教师诵读。 (1)多媒体出示《弟子规》 (2)师生一起诵读《弟子规》。 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 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3、简单感悟《弟子规》: (1)教师问:“长”是什么意思?这几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回答: ①“长”就是长辈的意思。 ②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 4、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小结: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各民族之间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国际交往礼仪已越来越重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际之间交往的基本礼 仪。 (2)板书课题:《国际交往礼仪》 (3)齐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初步了解各国不同的见面礼仪 1、点拨:初识礼仪 (1)教师: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礼仪?(板书:礼仪) (2)学生:礼仪,就是礼节与仪式。 (3)教师:我们生活中,礼仪无处不在。它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素质的体现。简单说,礼仪就是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正确的礼仪,在国际交往 中尤为重要。 2、教师过渡:礼仪表现的方式有很多,赠送合适的礼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小东和玲玲要参加“国际儿童联欢会”,他们想为外国小朋友准备一些小礼物。在准备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呢?请大家自自由阅读教材第一和第二页 的内容。 3、学生自由阅读教材。 (1)自由阅读教材第一和第二页的内容。 (2)把你感兴趣的地方做上记号。 4、指名回答:小朋友初次拜访,送礼物时应注意些什么? (1)避免中国人送礼时的口头禅; (2)给英国人不要送百合花; (3)给美国人要送单数,讲究包装; (4)给日本人送礼,要用双手; 5、出示课件,教师过渡:除了准备合适的礼物,打招呼也是人际交往中基本的礼仪形式。生活中,遇到自己熟悉的人,你们都是怎样打招呼的?哪个同学愿意先和我打个招呼呢?注意,我现在可以是你生活中任何一个熟悉的人。 (1)学生同老师打招呼。 ①学生同老师打招呼:同学们,先和我打个招呼吧? ②教师:你这样和我打招呼,是把我当成什么人? A:把自己当成老师同龄人;B:当成长辈;C:当成朋友;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 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全球意识。 从礼仪的角度来说,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

教研心得我对教育国际化理解-教研分享心得体会

教研心得我对教育国际化理解|教研分享心得体 会 看了有关教育国际化的几篇文章,尤其是基础教育国际化趋势,让我,这个在农村小学当一年级语文老师的冲击很大,很有危机意识。当前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教育国际化也在逐步提升和发展。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怎么办呢?一、思想紧跟时代潮流,多关注先进教育思想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本来就身处农村,消息闭塞,通过电脑互联网这个平台,得让自己多充电,补充新鲜、先进的世界优秀教育思想、理论或实践。让自己的教与学也与世界接轨,从而带领孩子一起成长。二、多探讨,多交流利用每周二的分组教研会、公开课交流会、网络学习等平台,多和同事们交流关于教育国际化的看法、认识,尤其是如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落实行动,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更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及时反思在昨天下午的二七区小学语文交流会上,邢主任说了一句话,给我印象深刻“你们不要总想着亮点,一节课光有亮点,基础的基本的教学任务和环节得符合规范;要用优质课常态化,常态课优质化的态度来对待每一节课”。的确,现在社会很多人都因为社会的飞速发展变得浮躁,或是只追求先进的理

念,而忽视了最本真的实质:小学语文应该有的规范,如写字姿势、间架结构等等。作为最简单又普通的我们,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粉笔字、课堂教学用语、语文专业术语做好,先符合基于标准的教学,再谈优质化、品质化、国际化。这就需要我多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对于每天的课充分备课、及时反思,发现问题,多和同事交流,然后改善。我觉得,教育国际化,我们可以紧跟它的潮流,不能闭门造车,但同时,更重要的是自己得踏实、稳重地对待语文教学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切勿跟随时风浮躁,反而会弄巧成拙。

国际理解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013036284.html, 国际理解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作者:卢睛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第02期 【摘要】 国际理解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理念,旨在增进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甚至是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的理解与交流,养成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幼儿教育在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对于小朋友今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着重要的帮助。本文我们将就国际理解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及实施策略进行详细的介绍,帮助完善现有幼儿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 国际理解幼儿教育意义与策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走出去”和“引进来”程度都越来越深,为了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化眼光和能力的人才,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培训,让中国人更深入的了解世界各国、各文化之间的异同,为合理处理国际关系打下优良的基础。幼儿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初级阶段,是个人性格、价值形成的起点,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重要作用,由浅入深的将国际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 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就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议领导下,以“国际理解”作为教育的理念和主题,而对应开展的相应教育活动。国际理解教育是全球化大发展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地域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等环境下的人们之间的互相宽容和理解,促进世界的团结发展,促进各国文化交流发展,促进人类的和睦相处。 二、国际理解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从小树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内容,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国际理解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就是全球化,我国各个领域都急需专业化的国际性人才,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能够从

教育理念集锦

最新教育理念集锦 1、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 2、我国教育的一些优势(如学生的计算能力强等),现代技术是可以代替的,而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创新能力弱等),却是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原因。 3、我们教师要牢记: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有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永远不可能从某一位成功教师那里克隆相同的教育艺术或方法来对自己的学生实行成功教育。如果真的能够那样,世界将是只有领袖、政治家、科学家、诗人、银行家、企业家和大富翁的世界,世界也将变得无法存在。 4、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学校】 5、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教师】 6、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的未来。

7、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8、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9、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10、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11、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家的。 12、这几种比喻很值得我们教师欣赏: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味大餐。 【课堂教学】 13、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难怪有人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

音乐课堂里的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 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义务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我力求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学科中的有关知识。我理解该课程所追求的不是教给学生一些问题的答案,而是教会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养成关注人类命运、关心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公民”的素质和态度。例如在欣赏乐曲时,我会和学生一起聆听感受,把我们每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都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一起探索音乐为什么带给我们这些感受的奥秘,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一、一个有点陌生的名称——“国际理解教育” 谈到“国际理解教育”,人们比较陌生,其实,与国际理解教育类似的术语大家并不陌生,包括国际教育、全球教育、比较教育、多文化或跨文化教育、和平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人权教育和发展教育等。 回顾历史,“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的重大主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并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国际理解教育就是促进国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的人,促使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国际理解教育的总结与展望”为主题,确立了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及相应的“和平文化”的内涵,为世界各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指明了方向。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使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与其他国家人们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学习正确分析和预见别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培养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的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国际化发言稿

做一名国际化的园丁 一、教育国际化是发展的要求 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离不开人才的国际化。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国际化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成都不断提升整个城市的国际化能力和水平。其中,教育国际化为成都充分国际化增添了强劲的软实力。 2010年,首届都江堰国际论坛和中国成都教育国际化论坛相继在成都得以成功举办,提高了成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现在的成都以百年的教育文化积淀为基础,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教师拥有开放人文的教育思想;关注儿童的实践智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小公民;建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让学校的教育实践与世界同步。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教育国际化对于中小学教育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的国际化,旨在培养面向世界的开放型、通用型人才。2。教育内容的国际化,主要是增设有关国际教育的专业或课程的国际性内容,3,通过学者互访,师生呼唤,联合办学,学术会议等进行国际性交流与合作。 二,教育国际化对老师的要求 “走向教育国际化,考量的不仅是教育的硬件设施,也考量教育的软件实力。师资水平就是软件中的核心要素。没有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教育国际化也不可能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总体战略研究组组长原上海教育科学院院长胡瑞文在论坛上这样说到。 教育国际化要求教师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工具指导教育教学,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让孩子们的课堂与世界同步,让他们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三、教育国际化是个人发展的历练 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多种学科渗透交叉,多方面知识越来越多的在教育上综合出现。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我们应具备相适应的多元文化的知识观,求知观和认知观,除了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具有相关的广博的知识面以外,更应该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技术,去涉猎心理学、人才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对新鲜事物有敏锐的感知能力以及能及时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并发掘有意义的实际知识的能力。 具体说来,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做到: 1.计划和实施自主学习,加强对东西方文化的了解,提高自我文化品位 2.积极参加青羊区、学校开展的相关国际化教育活动,加深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解和把握。 3. 珍惜外出学习机会,积极交流教学经验、分享学习心得。 4. 在课堂上下功夫,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让学生用国际视角去看待和理解问题,培养世界公民的眼光。 5.和其他老师一起在做课程中用国际化的眼光改进课程,参与国际理解课程的开展和实施。

对阳光教育理念的理解

对阳光教育理念的理解 摘要:本篇文章阐释了对阳光教育理念的理解,阳光教育是“以尊 重、理解、赏识、激励为核心标志的用真爱和真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让每位学生都成长为“会做人、会学习、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有科学素质、有人文素养、有个性特长”的阳光少年。 关键词:阳光教育理念理解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周洪宇,博士生导师,“阳光教育”倡导者。阳光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整个过程的教育;是融德于智、德智一体、德智互动的教育;它要求教师和家长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孩子,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身心健康、自立自强、合群合作合享的一代新人。它强调要使自己阳光、给他人阳光、大家共同阳光,体现了教育的关爱性,符合教育的内在要求;它有助于独生子女克服孤僻、自私、自傲、冷漠、脆弱等不足,体现了教育的针对性,符合教育的现实需要。 “阳光教育”的现实背景: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有些人因为心理承受力差、自信心不足,自制力差,造成了这样或那样的人间悲剧。因此,如何有个良好的心态与不断超越自我的意志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于是提出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要关注过程 与方法,同时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要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形成与发展的。 “阳光教育”的内涵界定 :阳光教育是“以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为核心标志的用真爱和真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阳光教育是一种让每个孩子走

“玩中学,学中玩”的真正含义教学提纲

“玩中学,学中玩”的真正含义 很多家长发现,让孩子愿意去学习一样新东西,首先离不开兴趣。而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一定是有趣、好玩的,“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时候家长偏偏在这个时候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 “玩中学,学中玩”是在幼儿教育理念里提倡的一种观点,这受到了很多幼教学者的赞同。下面我们就来浅谈玩中学,学中玩,探讨“玩中学,学中玩”给孩子带来的益处。 每所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游戏和教学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是互相联系起来,使幼儿不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幼儿园活动是由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共同构成的,在这个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发生的游戏活动绝不等同于自然游戏活动,在这个环境中的教学活动也绝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理解的教学活动。因此,探讨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对开展幼儿园与教学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柏拉图是“于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要求“不强迫孩子学习,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在游戏中更好的了解每个孩子的天性”。拉图认为游戏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最高形式,强调应通过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个人历史背景、不同的理论基础,造成他们在具体的教育观、儿童观的许多差异。但是,正因为这种差异,才使得幼儿教育变得“多元化”“多样化”,直接影响后世人们对游戏和教学的不同观点。 1、游戏与教学无关。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分离平行”的状态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无关,教学主要在课堂中让幼儿直接接受的方式进行,教与学之间

的关系表现为,“教为中心,学依从教”。实例:主张把游戏作为课后的一种娱乐,此观点认为游戏教学是不关联的。游戏可以作为吸引幼儿深入教学的一种方法。因为游戏与教学无关。 2、游戏和教学是等同的。 这种观点认为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幼儿园的教育不用提教学,不必有上课游戏和教学时一回事,同一活动既可能教学活动,也可能游戏活动。于是,将教师引导下的幼儿活动都说成是游戏,将所有的游戏都赋予了特定的教育目的,本该属于教习的活动,则成了教师围着孩子团团转的“教学”。这是当前幼儿实践活动中比较多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淡化了游戏与教学之间的界限。只看到了游戏和教学之间的联系,二没有看到三者的区别,是将二者混为一谈了。 3、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的。 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相互联系的状态下,“教”追随和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学为中心,教依从于学”。 这是当前幼教界最早的提倡,也是最流行的观点。这种观点主张系统、全面,辨证的看待游戏和教学的关系,即看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又看到了二者是有区别的,把游戏寓于教学中,教学寓于游戏中,游戏是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是游戏中的教学。 教学和游戏是有内在的联系的,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在幼儿的游戏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 稿) 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

对学校办学理念的理解与体会

对学校办学理念的理解与体会 办学理念是关于学校整体发展的理性理解和价值追求。在学校,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为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纲领、思想体系和学校哲学。办学理念承载着学校教育观点和文化,是我们教师应具有的教育思想的观点基础,没有清晰鲜明的办学理念,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和优质的学校。办学理念应成为学校的灵魂。 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注重生命成长,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在这个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不但完成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加注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突出以人为本这个教育教学理念,使教育回归了本质。而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呢?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先哲们就讨论过《中庸》一文开篇即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以“率”人之性,引领和发展人的善性,使人成为一个有良知、有道德、有完善人格的人,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修道,修“人之所以为人”之道。孔子甚至以嘲讽的口气讽刺那些只懂专业不懂人的人。说“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君子不能只懂专业技术,君子当修君子之道,只懂专业技能的人就称不上君子。孔子认为,君子就是有完善人格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所以,教育的本质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和陶冶人,使人有完善人格和心灵,使人有良知和德行。而我们的办学理念正是秉承了“培养和陶冶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用科学的办学理念指导实践,是一所学校办学由盲目走向自觉、从感性走向理性的重要标志。只有把办学理念作为学校的灵魂,学校的整体行为才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才能保证学校持续地前进和发展。所以,我们在实践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办学理念的基础作用,

多元文化教育_国际理解教育与外语教学_邓星辉

第15卷第6期2012年11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15No.6 Nov.2012 ■教育研究 多元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与外语教学* 邓星辉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随着国际、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日益广泛和深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显山露水,经济的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的趋同现象。经济的一体化和文化的全球化必然影响不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使得语言和文化的多元化面临严重的危机和严峻的挑战。论文对多元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和我国外语教学的跨文化教育进行简要评述,以就教于智者。 关键词:多元文化;国际理解;全球化;外语教学;跨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35(2012)06-0181-03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科技、信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人类文化之间相互的跨文化交往更加广泛和深入,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避免地在各个层面以快速、广泛和深层之势,与异域文化相接触、交融和糅合。在当代的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外来文化,比如看电视里的外国新闻、文体活动,看外国电影,吃麦当劳、肯德基,喝可口可乐,上互联网等等,人们都在接触外来文化。因此可以说,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的跨文化的时代,任何一个民族或人类群体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千姿百态的外来文化。人类文化的全面融合似乎昭示着一个全球文化一体化的时代的到来。 一多元文化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是“帮助学生了解并认同他们自己的文化,并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他人的文化,以消除种族歧视,并提供平等机会的教育”,是“教育学生熟悉自己的文化,能够自尊自信;它也教导学生去理解和欣赏其他微型文化、国家文化以及世界文化,养成积极对待其他文化的态度,消除性别、种族、民族、宗教、社会阶层、年龄、特殊性等方面存在的偏见和歧视,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同等的学习机会,都能体验成功的学习经验,使族群之间的关系和谐,促进人类之共存共荣,达成世界一体的理解。”[1]22概而言之,多元文化教育是多民族国家对受教育者进行不同民族文化特质的教育,以促进学生不同文化族裔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引导他们形成对多元文化社会的认识。马克思曾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关闭自首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活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马克思从现代工业的发展说明了社会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跨文化关联的促进,他指出,现代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此他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2]29-30。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教育的深入,促进跨文化交往的技术越来越便捷。电子信息技术使得人类社会的交往技术实现了同步化交往。今天,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跨文化关联已经越来越密切和深入,它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又强化了人类的跨文化关联。 自联合国成立之日起,国际理解教育就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倡导的一种跨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所谓“国际理解教育”,就是以培养具有多文化共存、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地球村村民所必备的资质为目标,以实现“共生”和“公正”为目的的“全球化”教育。这里的“共生”是指不同的文化、宗教、民族在尊重和理解文化社会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人类共同生存的途径;而“公正”是指尊重一切人的基本权力,保障最起码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水准。前者以尊重差异为前提,后者以追求平等为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在1948年发布了《青年的国际理解精神的培养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教学》、1949年发布了《作为发展国际理解工具的地理教学》、1968年发布了《作为学校课程和生活之组成部分的国际理解教育》、1980年开展“世界文化十年”活动、 181 *收稿日期:2012-08-29 基金项目:湖南科技大学重点教研课题(G30942);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课题(JJWYZCYB2009017)作者简介:邓星辉(1966-),男,湖南邵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与文化、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 ①本文曾得到恩师原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要悟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