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能判断某些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3)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离子间的反应学习用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本质的思想方法。

(3)通过离子反应学习化学反应分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通过现象看本质,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本节进一步深化分类法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离子反应的重要意义在于其认识功能,难点在通过概念的形成过程完成认识方式的转变,能够指导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及知识系统的延续性和发展性。分类观、离子观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所以本节非常重要。

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初步体会化学学科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本质的思想方法,这对于学生认识和了解化学这一门学科都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利用离子反应理论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能更好的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学会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化学用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需要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初学者不易掌握,所以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重点为: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教学难点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并进行多种溶液导电的演示实验,这样顺利地引出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盐酸、硫酸和硝酸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通过上述讨论,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总结出溶液中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本节学习的最后,进行分类总结,归纳总结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离子反应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反应的分类方法,体现分类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

(二)学时安排

具体学时分配,可以结合教学设计的特点将两部分内容合理地分为两学时完成。第一学时完成电解质和电离反应方程式的教学,第二学时完成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的教学。

四、教学资源建议

1.完成电解质概念的教学时,充分利用书上图2-9,和氯化钠电离等的多媒体动画。另外,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把非电解质的概念给出,建议在实验部分将酒精、蔗糖溶液的电离加进去。

2.在实际应用层面,可以登陆查询资料的网站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学科网、化学资源网、K12等。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或融化)发生的反应。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教学过程可采用:试验→观察→分析→讨论→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根据初中水溶液的导电实验,引导学生根据现象推理建立电解质的概念。教师强调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必要的情况可以进行导电性实验,通过现象让学生观察推理溶液里是否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引出电解质的概念,从而为学习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注意不要把电解质的分类扩大化,仅局限于常见的酸碱盐。

做好溶液导电性试验,把实验和学生讨论密切结合,让学生了解电解质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通过对实验2-1、实验2-3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直接从离子间的反应认识离子反应的实质,归纳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帮助学生完成从物质间反应的宏观认识到离子间微观反应的认识的深化。最后过渡到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也就是离子方程式的教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的难点。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复分解反应两类,不再扩大。

初学时按书中写的步骤进行训练。步骤中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主要原因是学生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强调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加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化学方程式的训练。

理解离做好充分发挥实验的感性认识作用,帮助学生完成概念的建构,例如离子反应的教学,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酸碱盐溶液间的反应入手,首先建立电离的概念,能从离子的角度认识溶液,继而一般

校建议补充溶液,通过实验事实的观察与思考加深对酸碱盐电离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以用教科书上写拆的步骤完成。

学完本节后,进行分类总结,归纳总结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离子反应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反应的分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

六、课堂评价建议

(一)对于知识与技能评价方式可采用纸笔测验。对本节的知识可设计适当的练习,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例如,对电解质知识的考查,可选用下列题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B.固态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E.铜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F.硫酸钡的水溶液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例如,对离子反应方程式部分知识的考查,可选用下列题目: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

(2)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3)实验室制取氧气

(4)实验室制取氢气

(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应用能力、化学学科逻辑关系的推理演绎能力、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实验设计、交流、反思的评价过程来检验。

例如,老师针对离子反应的学习过程可以从如下方面评价:

姓名:班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