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本文介绍了增稠剂特性、食品增稠剂的来源、添加到食品中的作用、在食品中的应用以今后的发展前景。

1 增稠剂

增稠剂又称胶凝是一种流变助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经常接触的到,广泛用于食品、涂料、胶黏剂、化妆品、洗涤剂、印染、橡胶、医药等领域。其中用于食品时又称糊料或食品胶。增稠剂大多属于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一般都采用物理吸水膨胀化学反应两种原理起到增稠增粘的效果。增稠剂分子中含有许多亲水基团,例如羟基、羧基、氨基和羧酸根等,能与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通常,食品增稠剂都是高分子亲水的胶体物质,大部分是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

追溯增稠剂的历史,最早的渊源就在食品。在很早以前,我国便有人在烹调菜肴时用淀粉来勾芡,使得菜肴的汤汁更为浓厚、黏稠,这其实就是最早的“增稠剂”。现代,仍然有些国家,把淀粉划归为食品添加剂中的增稠剂。GB 2760- 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39种允许限量使用的增稠剂,允许添加增稠剂的食品种类大致有乳与乳制品、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冷冻饮品、水果制品、糖果类、淀粉制品、糕点类、肉与肉制品、水产品制品、糖浆类、调味品、特殊膳食用食品、饮料类、酒类等16大类。可见增稠剂在食品工艺中地位斐然。

2 食品增稠剂的来源

增稠剂在食品工程中添加量很微小,通常只占到制品总重的千分之几,但却能既有效又科学健康地改善食品体系的稳定性。食品增稠剂的化学成分大多是天然多糖或者其衍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现今可查到的用于食品工业的增稠剂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天然增稠剂级、人工合成增稠剂。

2.1 天然增稠剂

由天然动植物提取而成的增稠剂。海藻类产生的胶及其盐类,如海藻酸、琼脂、卡拉胶等;树木渗出液形成的胶,如阿拉伯胶;植物种子制成的胶,如瓜尔胶、槐豆胶等;植物某些组织制成的胶,如淀粉、果胶、魔芋胶等;动物分泌或其组织制成的胶,如明胶、酪蛋白;微生物繁殖分泌的胶,如黄原胶、结冷胶等。

2.2 人工合成增稠剂

人工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食品增稠剂。以天然增稠剂进行改性制得的物质及纯人工合成增稠剂。如:海藻酸丙二醇酯、羟甲基纤维素钙、羟甲基纤维素钠、磷酸淀粉钠、乙醇酸淀粉钠。纯化学合成: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3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提高食品的粘度或着形成凝胶、保持体系相对稳定性的亲水性物质,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粘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

3.1稳定作用

稳定作用指增稠剂加入到食品中,可使食品组织趋于稳定、不易变动、不易改变品质如:①在冰淇淋中有抑制冰晶生长②糖果中有防止糖结晶○3在饮料、调味品和乳化香精中具乳化稳定作用;○4在啤酒、汽酒中有泡沫稳定作用。

3.2增稠作用

增稠剂在食品中主要是赋予食品所要求的流变特性:改变食品的质构和外观,将液体、浆状食品形成特定形态;并使其稳定、均匀,提高食品质量,以使食品具有黏滑适口的感觉。

3.3胶凝作用

食品增稠剂是果冻、奶冻、果酱、软糖和人造营养食品等的胶凝剂和赋犁剂。作为食用凝胶的增稠剂,它们各具特长,彼此难以取代,琼脂是目前较好的胶凝形成剂,其凝胶坚实、硬度较高,但弹性较小。明胶凝胶坚韧而富有弹性,能承受一定的压力。海藻酸钠胶凝条件低,其热不可逆性特别适用于人造营养食品。果胶在胶凝时能释放出一种较好的香味,适用于果味食品。

3.4保水作用

保水作用则指增稠剂有强亲水作用能吸收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于自身质量的水分,并有持水性,这个特性可改善面团的吸水量,使产品的质量增大。

3.5成膜作用

在食品表面形成非常光润的薄膜,可以防止冰冻食品、固体粉末食品表面吸湿而导致的质量下降。作被膜用的有醇溶性蛋白、明胶、琼

脂、海藻酸等当前,可食用包装膜是增稠剂发展的方向之一。

3.6矫味作用

对不良气味有掩蔽作用。其中环糊精效果较好,可消除食品中的异味。例如, 在豆奶中加入2-5%可显著减少豆腥味。

3.7 其它作用

除上述作用外,增稠剂还可作为果汁、酒和某些调味品的澄清剂,烘烤食品品质改良剂;在食品加工中还可作起泡剂和脱膜剂等。

4影响增稠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重要作用之一即为利用其粘度保持制品的稳定均一性,因此增稠剂的粘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4.1 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对黏度的影响

一般增稠剂是在溶液中容易形成网状结构或具有较多亲水基团的物质,具有较高的黏度。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形成网状结构的几率也增加,故增稠剂的分子质量越大,黏度也越大。

4.2 浓度对黏度的影响

增稠剂浓度增高,相互作用几率增加;附着的水分子增多,黏度增大。

4.3 PH值对黏度的影响

介质的PH值与增稠剂的黏度及其稳定性的关系极为密切;在酸度较高的汽水、酸奶等食品中,宜选用侧链较大或较多,而位阻较大,又不易发生水解的藻酸丙二醇酯和黄原胶等;而海藻酸钠和CMC等则宜在豆奶等接近中性的食品中使用。

4.4 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随着温度升高,一般溶液的黏度降低;少量氯化钠存在时;

黄原胶的黏度在-4~+93℃围变化很小;这是增稠剂中的特例。

4.5 切变力对增稠剂溶液黏度的影响

切变力的作用是降低分散相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大,结构黏度降低。

4.6 增稠剂的协同效应

增稠剂有较好增效作用的配合是:CMC与明胶;卡拉胶、瓜尔豆胶和CMC;琼脂与刺槐豆胶;黄原胶与刺槐豆胶等。

4.7 其他因素

5 增稠剂食品中应用

5.1 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目前肉质品中使用的增稠剂主要有淀粉、变性淀粉、大豆蛋白、明胶、琼脂、黄原胶,卡拉胶、瓜尔豆胶、复合食用胶及禽蛋等。食品增稠剂的使用可以提高肉制品的口感,并且增加肉制品的结着性和持水性,减少油脂析出、提高出品率。例如在火腿制品中加入大豆蛋白,可以提高其出品率,增加了蛋白质的含量,使产品呈现出良好的形态;在肉类罐头中添加明胶,可提高产品表面光泽度,增加产品弹性;在方火腿、午餐肉等肉糜制品中添加黄原胶则可明显提高制品的嫩度、色泽和风味,提高肉制品的持水性,从而提高出品率。施冰心等开发出组合添加增稠剂提高牛肉持水性,最佳添加量为黄原胶0.2%,海藻酸钠0.2%,卡拉胶0.3%;Lin和Huang等研究发现,

0.5%的结冷胶与1%的魔芋胶应用于低脂法兰克福香肠中(脂含量18%),不仅感官接受性达到与高脂法兰克福香肠(脂含量28%)基本一致,在保证较理想的货架期同时还达到降低产品脂含量的目的。

5.2 面制品中的应用

增稠剂在面条制品中是一类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面条的韧性和爽滑度,降低面条的蒸煮损失,增加咬劲,提高口感,大幅度提升了面条制品的综合品质。面条中应用的增稠剂主要有黄原胶、海藻酸钠、瓜尔豆胶、魔芋胶、羟甲基纤维素钠等。海藻酸钠在挂面中添加量一般为1%- 1.5%,可改善产品口感,提高熟化度,提高面团的弹性和可塑性;瓜尔豆胶可增加面条粘弹性、提高耐煮性、改善表面光洁度等;魔芋胶能提高面条粘弹性和筋力,改善口感,增加咬劲等作用。洁等人研究发现增稠剂的适量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热风干燥方便面的吸水率、蒸煮损失、硬度、胶着性、咀嚼性等综合品质,且最佳添加量瓜尔豆胶为0.4%,黄原胶0.3%,魔芋精粉0.2%。翟玮玮等人研究发现增稠剂对面条感官影响大小依次为魔芋胶>瓜儿豆胶>海藻酸钠>黄原胶,最佳添加量为黄原胶0.35 海藻酸钠0.25 瓜儿豆胶0.30 魔芋胶0.25。昌文等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黄原胶可以有效提高速冻水饺的韧性和耐煮性。

5.3 果冻、饮品等中的应用

增稠剂在果冻、冰淇淋中,可起到增稠、胶凝等作用。如添加卡拉胶的果冻富有弹性且制备工艺简单,因此取代琼脂、明胶和果胶被广泛应用于果冻生产。慈彬等实验得到果冻加工中最佳的添加工艺

为魔芋0.9%、卡拉胶0.5%、海藻酸钠、0.2%黄原胶0.005%、磷酸氢钙0.04、柠檬酸钾0.05、柠檬酸1.6、自沙搪5、甜蜜素0.1 /啤酒30 ,所得的果冻凝胶效果最好,清凉爽口,色泽透明。

增稠剂在饮品中具有增稠稳定均质乳化胶凝等作用。罗玲泉等研究了增稠剂对搅拌型酸乳感官品质的影响,果胶变性淀粉、明胶增稠剂分别添加0.5%、0.4%、0.2%时感官最佳;复配时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1%、0.12%、0.05%,总添加量约为0.27%,此时能获得最佳的酸乳感官品质;孟岳成等研究了增稠剂对嗜酸乳杆菌发酵豆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果胶CMC 黄原胶的添加量分别为0.6、0.5、0.05 时,产品稳定性最好;复配后最佳的配比为:果胶为0.1l、CMC 为0.23、黄原胶为0.05 ,此时产品的沉淀率最小即稳定性最好。吕心泉等用卡掩胶、琼脂、CMC、黄原胶、瓜尔豆胶、槐豆胶和魔芋精粉复配增稠剂,应用于调制奶、植物蛋白饮料中,体系稳定,口感丰厚。

5.4 在调味品中的应用

食品增稠剂具有增稠,增浓、稳定、耐盐耐温、抗沉淀、防瓶垢生成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调味料中。琼等研究了天然肉味香精制备中增稠剂的选择及工艺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选择5%羧甲基纤维素作为肉味香精的胶体,60—70℃水浴加热溶解,搅拌30min,胶体溶解后,放置24—48h后溶胀再用于制备肉味香精,产品增稠。

5.5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增稠剂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除在上述食

品中应用外,还可以应用于保鲜、罐头、保健、糖果等食品中。如在保健食品中添加海藻酸钠具有抑制血清和肝脏中胆固醇总脂肪和总脂肪酸浓度上升的作用;以琼脂、卡拉胶、果胶等为凝胶剂生产软糖,具有良好的弹性韧性,还可制成多种口味;肉味香精中添加增稠剂有增浓、耐盐耐温等作用。

6食品增稠剂的应用发展前景

增稠剂是国家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加食品的浓度和口感。市场上像酸奶这样的食品里都会添加增稠剂。每一种食品到底添加多少增稠剂,目前国家并没有明确规定。不过每种食品的配方都应该在质检部门备案。增稠剂由于品种多、产地不同、黏度系数不等、生产工艺不一样,在具体应用结果上也会产生明显差异。为不同用户提供有针对性型号产品及工艺条件需求的产品,增稠剂生产厂商与食品制造商之间的技术性合作是当前食品工业中专业分工的必然发展趋势。增稠剂另一个发展趋势是除了充当体系的稳定、增稠品质改良功能之外,也向功能性食品的成分之一发展,对多糖化合物所具有的功能更加重视。

我国目前对增稠剂新产品的开发应用研究数量逐渐增多,但具体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较少。当前我们的增稠剂生产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技术力量薄弱,新技术工艺转化不力等,使得我们跟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规模、产品种类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因此,我们要在技术研发与转化方面要做好相关衔接工作,改善这种情况。随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消费者对食品口感、外型、风味等要求会越来越高,

甜味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甜味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 甜味剂对世界的食品有着重要的影响,从1900年产量的8百万吨到1970年的7千万吨[10].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甜味剂基本性质和应用情况,概述了符合人体健康的功能性甜味剂的特点和好处。阐述了功能性甜味剂既能够满足人们对甜食的偏爱又不会引起副作用,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对肝病、糖尿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因此功能性甜味剂将成为市场主要甜味剂品种之一。 关键词: 甜味剂; 应用现状; 发展前景 Abstract : Sweetness is one the most important taste sensation for humans and for many animal species as well .There is scarcely any area of food habits today tha does not in some way invole the sweet taste.The importance of sweetness is reflected in the world production of sugar,which rose from 8 million tons in 1900 to 70 million tons in 1970[10] .No other agricultural product has show a similar increase in produc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The sweetness of individual sweetnener is usually measured in model systems and compared to that of sucrose.Some sweetening agents and their main appl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are introduced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 is contain Cane suger , Sodium soccharin , Sodium cyclamate, Aspartame, Trichlorosucrose, Stevioside, Acesulfame k and so on.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f functional sweetening agents conforming with human heath are summarized. Functional sweeteningagent can satisfy people’favor to sweet , but can’t result in side effect. Functional sweetening agent can strengthen immuneto disease and have supplementary treatment for disease of liver and diabetes. So functional sweetening agent will be one ofmain sweetening agents. Key words : Sweetening agents; application; c urrent situation; prospect; 1 前言 甜味剂[2] 是指能赋于食品甜味的调味剂,他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史前蜂蜜的发现。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类对甜味剂的需求是先天的, 而不是后天对环境要求的一种客观反应。甜味剂对食品、饮料风格的调整起关键作用。甜味剂对世界的食品有重要的影响,从1900年产量的8百万吨到1970年的7千万吨[10].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甜味剂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希望甜味剂的能量尽可能低甚至能量值为零,口感好,价位比较合适。五、六十年代以前的近一个世纪, 食品工业中所用的甜味剂多半是蔗糖和来自石油化工产品的糖精。五、六十年代以后, 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国相继出现了甜蜜素、二肽甜味剂、甜蛋白、乙酰磺胺酸钾以及阿力甜等甜味剂[7]。由于人们对低热量减肥食品的需求日益高涨, 使得高甜度甜味剂在毒性、生产方法及应用研究等方面继续深入, 人们已经开始对能产生甜味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 以期发现新的超高甜度甜味剂。甜味剂的种类很多, 本文就一些常用和新型的甜味剂的特点和应用情况以及甜味剂的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2 国内外常使用的甜味剂 2. 1 蔗糖( Cane suger) 蔗糖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是一种非还原性二糖,由α2D2吡喃葡萄糖基和β2D 呋喃果糖及经分子内糖苷键连接而成,蔗糖安全性高、价格低廉、味质好且符合人们传统的饮食习惯,将长期是最主要的甜味剂品种之一。但由于受耕地的限制,蔗糖的产量不

GB 2760-2014中可使用的食品增稠剂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NS号INS号功能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18.004 1520 稳定剂和凝固剂、抗结剂、消泡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增稠剂 刺云实胶tara gum 20.041 417 增稠剂醋酸酯淀粉starch acetate 20.039 1420 增稠剂 淀粉磷酸酯钠sodium starch phosphate 20.013 —增稠剂 D-甘露糖醇D-mannitol 19.017 421 甜味剂、乳化剂、膨松剂、稳定剂、增稠剂 瓜尔胶guar gum 20.025 412 增稠剂 果胶pectins 20.006 440 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 海萝胶funoran (gloiopeltis furcata) 20.040 —增稠剂 海藻酸丙二醇酯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 20.010 405 增稠剂、乳化 剂、稳定剂 海藻酸钠(又名褐藻 酸钠) sodium alginate 20.004 401 增稠剂 槐豆胶(又名刺槐豆 胶) carob bean gum 20.023 410 增稠剂β-环状糊精beta-cyclodextrin 20.024 459 增稠剂 黄原胶(又名汉生胶)xanthan gum 20.009 415 稳定剂、增稠 剂 甲壳素(又名几丁质)chitin 20.018 — 增稠剂、稳定 剂

聚甘油脂肪酸酯 polyglycerol esters of fatty acids (polyglycerol fatty acid esters) 10.022 475 乳化剂、稳定 剂、增稠剂、抗结 剂 聚葡萄糖polydextrose 20.022 1200 增稠剂、膨松剂、水分保持剂、 稳定剂 决明胶cassia gum 20.045 427 增稠剂 卡拉胶carrageenan 20.007 407 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 可得然胶curdlan 20.042 424 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 可溶性大豆多糖 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 20.044 — 增稠剂、乳化 剂、被膜剂、抗结 剂 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 phosphated distarch phosphate 20.017 1413 增稠剂 硫酸钙(又名石膏)calcium sulfate 18.001 516 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 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 18.002 509 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 罗望子多糖胶 tamarind polysaccharide gum 20.011 —增稠剂 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maltitol and maltitol syrup 19.005, 19.022 965(i),965(ii) 甜味剂、稳定 剂、水分保持剂、 乳化剂、膨松剂、 增稠剂 普鲁兰多糖pullulan 14.011 1204 被膜剂、增稠剂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hydroxypropyl distarch phosphate 20.016 1442 增稠剂

常用甜味剂比较

常用甜味剂比较 1)安赛蜜(AK糖) 具有良好口感和稳定性,与甜蜜素 1: 5配合,有明显增效作用。调味料不得使用。 2)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对光热稳定,耐酸碱,不潮解,甜味纯正,加入量超过 0.4%时有苦味,常与糖精9: 1混合使用,使味感提高。 3)木糖(D-木糖) 在人体内不能消化,与木糖醇比较,无清凉口感,参与美拉德反应,适用于调味料。 4)甜菊糖(甜叶菊苷) 耐高温,不发酵,受热不焦化,碱性条件下分解,有吸湿性,有清凉甜味。浓度高时带有轻微的类似薄荷醇苦涩味,但与蔗糖配合使用( 7:3)可减少或消失。与柠檬酸钠并用,可改进味感。 5)甘草甜素(甘草酸三钾盐) 甜味释放得较慢,后味微苦,稳定性高,不发酵,具有增香效果,但不习惯者会感不快。多用于调味料、凉果及保健食品,也可用于啤酒、面制品增泡。在调味料生产,常按甘草甜素:糖精=3~4:1比例,再加适量蔗糖可使甜味效果好,并缓解盐的咸味、增香;用于糖果,多与蔗糖、糖精和柠檬酸合用,风味独特、甜味更佳;在咸腌制品中,可避免出现发酵、变色及硬化现象。 6)葡萄糖 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其热量与蔗糖相近,在低甜度食品中可与蔗糖配合使用。也属于填充性甜味剂。 7)糖精(糖精钠) 甜味强,耐热及耐碱性弱,酸性条件下加热甜味渐渐消失,溶液大于 0. 026%则味苦,婴幼儿食品、调味料不得使用。 8)阿斯巴甜 人体摄入后在体内转化成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口感接近蔗糖,无不愉快后味,不耐热。苯丙酮尿症患者忌用。 9)乳糖 ?在保存挥发性香味和口味方面能力较强,对产品色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加热可产生焦化,用于烘培食品可使外观呈金棕色。 ?具有吸湿性,可保持面制品和甜食中的水份并使其柔软。 ?可帮助发泡稳定。

甜味剂是一类十分重要的食品添加剂

甜味剂是一类十分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在应用中需要满足食品生产的四项要求--安全标准的要求、口感品质的要求、符合工艺的要求、成本低廉的要求。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吃的更营养、吃的更健康逐步成为消费者关心的重点。低脂肪低热量的食品添加剂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另外由于近期砂糖价格持续走高也加剧了甜味剂市场的升温。现有的各种单体甜味剂,由于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无论哪种单体甜味剂,都不能同时满足安全、口感、工艺、成本四项要求。只有对单体甜味剂各自的优点进行利用和发挥,对其缺点进行弥补和改造,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复配和改造,才能接近和达到同时满足四项要求的目标。 ? 1. 复配甜味剂的功能目的 由于每一种甜味剂的口感和质感与蔗糖都有区别,且用量大时往往产生不良风味和后味,用复合甜味剂就克服这些不良之处。甜味剂经复合后有协同增效作用,不仅可以消除苦味涩味,同时也提高甜度。利用二种以上单体甜味剂和其它物质产生增效作用,提高甜度,矫正和提升口感风味。根据各种不同食品的安全标准,选择允许使用的甜味剂。根据各种不同食品工艺,选择和改造成符合工艺要求的甜味剂。 ? 2. 主要甜味剂的甜度 甜味剂的评定可粗略分为四个方面:甜度数值的评价:细微差别测试;评定者对甜味敏感度的测试及描述性分析。另外心理物理学家还发展了许多方法用于感官评价和消费者的测试,必须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具有不同的测试目的,选用时应给予注意。甜味剂替代蔗糖时,大多数是在等甜度条件下进行替换。参见[表1] 表1 相对甜度对比表(蔗糖=1)[1]

*系两种文献值 3. 影响甜味强度的因素 甜味剂甜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浓度、粒度、温度、介质和构型等;同时,将不同甜味剂混合使用,有时会互相提高甜度,这称为协同增效作用。

食品添加剂采购及使用管理制度

食品添加剂采购及使用管理制度 1、食品添加剂做到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 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杜绝使用《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中物品的现象。 3、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了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尽可能不用食品添加剂,确须使用的,应在限量范围内使用。 4、采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如明矾、泡打粉、小苏打、臭粉等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包装标签上应注明中文“食品添加剂”字样,并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生产许可证编号,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 5、购入食品添加剂时,须索证索票并登记台账。应索取生产许可证明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6、严禁违法使用硼酸、硼砂、罂粟壳、废弃食用油脂、工业用料等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禁止使用亚硝酸盐。 7、油条、糕点、面食等常用的泡打粉等含铝膨松剂,应严格控

制用量,以防止铝含量超标;应首选使用不含铝的酵母粉、塔塔粉等食品添加剂。糕点禁用苯甲酸、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8、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配备专用称量工具,严格按限量标准使用。存放食品添加剂,必须做到专柜、专架,定位存放,并上锁,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不得与非食用产品或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9、每次使用食品添加剂须有使用记录。

食品增稠剂学习总结

食品增稠剂学习总结 一、绪论 1、定义:能溶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化形成粘稠、滑腻或胶冻液的大分子物质,又称食品胶。 2、分类 按来源分为四类: ①由植物渗出制取的增稠剂 ②由植物种子、海藻制取的增稠剂 ③由含蛋白质的动物原料制取的增稠剂 ④以天然物质为基础的半合成增稠剂 3、增稠剂溶液的表观粘度=牛顿粘度+结构粘度 二、海藻胶 1、来源:从天然海藻中提取的一类食品胶。海藻分为红藻、褐藻、蓝藻和蓝绿藻四大类,重要的商品海藻胶主要有来自红藻的海藻机器钠、钾、铵和钙盐。 2、海藻酸和海藻酸盐: (1)海藻酸及海藻酸盐主要是从褐藻中提取的多糖类,按其性质,主要可分为水溶性胶和不溶性胶两类。由于海藻酸盐具有独特的凝胶性能,并且具有增稠、稳定、乳化、分散和成膜的能力,因而被广泛地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 (2)海藻酸的结构:海藻酸是一种直链型连接的α-L-古罗糖醛酸和β-D-甘露糖醛酸的共聚物。 (3)海藻酸盐溶液的影响因素 ①温度:温度升高时,海藻酸盐溶液黏度下降,温度每升高5.6℃,黏度大约下降12%。如果不是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下,当温度降低时,黏度还可以恢复。降低海藻酸盐溶液的温度会使黏度增大,但是不会生成凝胶。将海藻酸盐溶液冷冻后,再重新解冻,其表观黏度不会改变。 ②溶剂:添加少量能与水混溶的非水溶剂,如乙醇、乙二醇或丙酮,都会增大海藻酸盐水溶液的黏度。 ③pH:含有残留钙的海藻酸钠,当pH低于5.0时,黏度增加;当pH在11.0左右时,则不稳定。 ④单价盐:添加单价盐会降低海藻酸盐稀溶液的黏度。溶液中单价盐浓度达到0.1mol/L时,对黏度影响最大。 (4)海藻酸盐的作用:增稠、凝胶、成膜、沉淀蛋白质 (5)应用:①冰淇淋等冷饮食品的稳定剂 ②饼干、面包、蛋糕等的品质改良剂 ③增加米纸的拉力强度 ④乳制品及饮料的稳定剂 ⑤用于生产冷食、点心 ⑥制造人造果酱和鱼子酱 ⑦制造人造奶油 ⑧制造保健食品 ⑨制造人造肠衣 ⑩面条、线面、挂面等面制品的改性剂 3、琼脂 (1)琼脂由琼脂糖和琼脂果胶两部分组成。

甜味剂应用

有关食品中甜味剂应用的调查有关食品中甜味剂应用的调查为了解各种甜味剂在饮料和甜食中的应用情况,从而深入理解甜味剂的原理、效果、营养价值和在食品中应用的现状。暑假期间到学院路超市发超时进行了有关饮料中添加的甜味剂的调查。产品调查记录产品调查记录: ::: 表1含有不同甜味剂的甜味产品的数目和比例 调查产品类别产品数目占同类产品的百分率 调查产品总数84 含有蔗糖的产品数目 6071.4 含有果葡糖浆的产品数目12 含有葡萄糖浆的产品数目0 含有其他糖浆的产品数目0 含有蜂蜜的产品数目6 含有xx的产品数目0 含有xx的产品数目6 含有木糖醇的产品数目9 含有其他糖醇的产品数目2 含有低聚糖的产品数目60 含有甘草糖或甜菊糖的数目0 含有甜蜜素的产品数目4

含有xx的产品数目19 含有甜蜜素的产品数目4 含有糖精的产品数目0 含有其他合成甜味剂的产品4 表2含有多种甜味剂的甜味产品的数目和比例调查产品类别产品数目 调查产品总数84 含有1种甜味剂的产品数目35 含有2种甜味剂的产品数目26 含有3种甜味剂的产品数目11 含有4种或更多甜味剂的产品数目1 添加含能量甜味剂的产品总数64 添加糖醇类甜味剂的产品总数10 添加低聚糖甜味剂的产品总数60 添加糖浆类甜味剂的产品总数12 添加天然甜味甙类的产品总数1 添加合成甜味剂的产品总数 2014.300 7.10 7.1 10.7

2.4 71.40 4.8 22.6 4.80 4.8 在同类产品中的比例 41.7 31.0 13.1 1.2 76.2 11.9 71.4 14.3 7.2 23 产品名称添加甜味剂的名称是否标为低糖食品是否标为无糖食品雪碧碳酸饮料果葡糖浆,白砂糖 七喜碳酸饮料白砂糖 芬达果味汽水果葡糖浆,白砂糖 美年达果味汽水白砂糖

食品添加剂常识修订稿

食品添加剂常识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食品添加剂常识 一、食品添加剂常识 1.什么是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 内。 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时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不得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b.不得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c.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 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d.不得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e.在达到预期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f.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基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 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3.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食品添加剂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 a.保持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b.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c.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d.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4.我国食品添加剂有多少种类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22类: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消泡剂、甜味剂、着色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抗结

剂、增味剂、酶制剂、被膜剂、发泡剂、保鲜剂、香料、营养强化剂、其他添加剂。 5.食品添加剂标识内容有哪些 食品添加剂必须有包装标识和产品说明书,标识内容包括:品名、产地、厂名、卫生许可证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保质期限、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使用方法等,并在标识上明确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有适用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应当在标识上给予警示性标示。 6.食品添加剂采购时应索取证件 食品添加剂经营者购入食品添加剂时,应当索取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禁止经营无卫生许可证、无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的食品添加剂。 7.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 2009年3月13日

增稠剂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 1.增稠剂 (1) 2.食品增稠剂的来源 (2) 2.1 天然增稠剂 (2) 2.2 人工合成增稠剂 (2) 3.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2) 3.1 稳定作用 (2) 3.2 增稠作用 (3) 3.3 改善食品的凝胶性,防止“起霜” (3) 3.4 保水作用 (3) 3.5 成膜作用 (3) 4. 影响增稠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3) 4.1 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对黏度的影响 (3) 4.2 PH值对黏度的影响 (3) 4.3 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4) 4.4 增稠剂的协同效应 (4) 5. 增稠剂食品中应用 (4) 5.1 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4) 5.2 面制品中的应用 (4) 5.3 果冻、饮品等中的应用 (5) 5.4 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5) 6. 食品增稠剂的应用发展前景 (5) 参考文献 (7)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是一类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爽滑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在食品中添加量较低,却能有效的改善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其化学成分除明胶、酪蛋白酸钠等蛋白质外,还有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增稠剂。本文介绍了增稠剂特性、食品增稠剂的来源、添加到食品中的作用、在食品中的应用以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黏润、悬浮状、凝胶、衍生物 前言 增稠剂是通过在溶液中形成网状结构或具有较多亲水基团的胶体对保持食品的色香味结构和食品的稳定性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起作用大小取决于增稠剂分子本身的结构及其流变学特性。不同分子结构的增稠剂即使在其他理化参数一致,相同浓度的条件下黏度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别。 1.增稠剂 增稠剂又称胶凝是一种流变助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经常接触的到,广泛用于食品、涂料、胶黏剂、化妆品、洗涤剂、印染、橡胶、医药等领域。其中用于食品时又称糊料或食品胶。增稠剂大多属于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一般都采用物理吸水膨胀化学反应两种原理起到增稠增粘的效果。增稠剂分子中含有许多亲水基团,例如羟基、羧基、氨基和羧酸根等,能与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通常,食品增稠剂都是高分子亲水的胶体物质,大部分是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 追溯增稠剂的历史,最早的渊源就在食品。在很早以前,我国便有人在烹调菜肴时用淀粉来勾芡,使得菜肴的汤汁更为浓厚、黏稠,这其实就是最早的“增稠剂”。现代,仍然有些国家,把淀粉划归为食品添加剂中的增稠剂。GB 2760- 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39种允许限量使用的增稠剂,允许添加增稠剂的食品种类大致有乳与乳制品、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冷冻饮品、

食品甜味剂论文

食品甜味剂的研究现状 朱嫚嫚 淮海工学院,连云港,海洋学院,食品工程与科学,090911140 摘要:综述了甜味剂对世界的食品有着重要的影响,从1900年产量的8百万吨到1970年的7千万吨[10],近几年来食品甜味剂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并阐述了食品甜味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甜味剂应用发展前景 Present condition of Food Sweeteners on Catering Industry Zhumanman,Institute of huaihaigongxueyuan Lianyungang Abstract:Sweetness is one the most important taste sensation for humans and for many animal species as well .There is scarcely any area of food habits today tha does not in some way invole the sweet taste.The importance of sweetness is reflected in the world production of sugar,which rose from 8 million tons in 1900 to 70 million tons in 1970[10] .This article present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food Sweeteners of catering industry facing in world and introduced the tender of food Sweeteners in recent years Keywords:Sweeteners ; Aplication; catering industry ; prospect 甜味剂是近期发展较快、销售 很活跃的一类添加剂, 世界总销售 额约 15 亿美元。近年来在国外吃得更讲营养、吃得更健康逐步成为消费 者关心的重点, 因此, 用低脂肪与 低热量的食品添加剂也随之热起来。因为合成甜味剂属于无热量或低热量, 不像天然食糖那样, 可能导致发胖、高血糖和龋齿等疾病, 而且相对比较, 合成甜味剂用量少, 使用成本低, 因此发展很快。食品甜味剂到目前为止,其发展和使用到底是什么状况 呢?我们在使用甜味剂时应该注意哪 些问题?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展开叙 述。 1.食品甜味剂 甜味剂是以赋予食品甜味剂为主 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 甜味剂甜味的强、弱称为甜度, 但甜度不能定量地、绝对地用物理和 化学方法来测定。测定甜度还只能凭 人们的味觉来判断,所以直到现在仍 没有一定的标准来表示甜度的绝对 值,蔗糖是传统的食品增甜剂,其产量和消费在各国仍很大,据有关组织统计,1998~ 1999年度世界糖产量1 2849亿吨, 1999~ 2000年度产量1 357亿吨,而需求量为1 24亿吨, 预计过剩870万吨。美国是蔗糖消费大国,据美国农业部调查,蔗糖的 人均年消费量为28 kg,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开发其他甜味剂,蔗糖的消费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1982年的人均消费量达到过34 2 kg)。我国1998~ 1999年度甜菜糖产量150万吨,蔗糖产量705万吨, 合计食糖产量855万吨,国内需求 量700万吨,我国人均年消费水平还比较低,约 6 kg。 2.食品甜味剂 的必然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多地要求食品保质保鲜,为了迎合人们对食品的要求,食品甜味剂的使用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必然。未发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长期实践说明正常使用量是安全的。

增稠剂介绍

第20章增稠剂(Thickening agents) 20.1 概述 20.1.1 食品增稠剂的定义 食品增稠剂通常指能溶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化形成黏稠、滑腻溶液的大分子物质,又称食品胶。它是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用途的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被用于充当胶凝剂,增稠剂,乳化剂,成膜剂,泡沫稳定剂,润滑剂等。增稠剂在食品中添加量通常为千分之几,但却能有效地改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其化学成分除明胶、酪朊酸钠等为蛋白质外,其它大多是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20.1.2食品增稠剂的分类 迄今世界上用于食品工业的食品增稠剂已有40余种,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五大类。 (1)由海藻制取的增稠剂海藻胶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类食品胶,.地球上各海域水温变化及盐含量不同。海洋中藻品种多达15000多种,分为红藻、褐藻、蓝藻和绿藻四大类。重要的商品海藻胶主要来自褐藻。不同的海藻品种所含的亲水胶体其结构,成分各不相同,功能、性质及用途也不尽相同。 (2)由植物种子、植物溶出液制取的增稠剂由植物及其种子制取的增稠剂,在许多情况下,其中的水溶性多糖类似于植物受到刺激后的渗出液。它们是经过精细的专门技术而制得的,包括选择、种植和布局。种子收集和处理都具有一套科学方法。正如动植物渗出液一样,这样增稠剂都是多糖酸的盐。其分子结构复杂,常用的这类增稠剂有瓜尔胶、卡拉胶、海藻胶等。 (3)由微生物代谢生成的增稠剂真菌或细菌与淀粉类物质作用产生的另一类用途广泛的食品增稠剂,如黄原胶等,这是将淀粉全部分解成单糖,紧接着这些单糖又发生缩聚反应再缩合成新的分子。这种新分子的大分子链具有以下的特点:每一个葡萄糖残基除了四个碳原子仍保留原有的结构之外,部分或全部地发生羧基部位的部分氧化,大分子或链的交联,羟基上的氧原子被新的化学基取代等反应。由不同植物表皮损伤的渗出液制得的增稠剂的功能是人工合成产品所达不到的,其成分是一种由葡萄糖和其他单糖缩合的多糖衍生物,在它们的多羟基分子中,穿插一定数量对其性质有一定影响的氧化基团,这些氧化基团,在许多情况下,羟基占很大的比例。这些羟基常以钙、镁或钾盐的形式存在,而不以自由羟基的形式存在。阿拉伯胶、黄原胶均属于此类增稠剂。 (4)由动物性原料制取的增稠剂这类增稠剂是从动物的皮、骨、筋、乳等提取的。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品种有明胶、酪蛋白等。 (5)以纤维素、淀粉等天然物质制成的糖类衍生物这类增稠剂按其加工工艺可以分为两类:以纤维素、淀粉等为原料,在酸、碱、盐等化学原料作用下经过水解、缩合、化学修饰等工艺制得。其代表的品种有羧甲基纤维素钠、变性淀粉、藻酸丙二醇酯等。 20.2 海藻胶 由于海藻胶在增稠性、稳定性、胶凝性、保形性、薄膜成形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加上其独特的保健功能,使之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产销量最大的增稠剂之一。本节重点介绍海藻酸及其盐、琼脂、卡拉胶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0.2.1海藻酸钠(Sodium Algimate ) 别名:褐藻酸钠、藻胶。化学结构:海藻酸和海藻酸盐是直链糖醛酸聚糖。由两种分子

食品甜味剂

题目食品甜味剂 姓名范浩 学号201307003104 院(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年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1301班指导教师刘小文 2015年 1月1日

食品甜味剂 【摘要】甜味是各类食品风味的基础,是由具有甜味的成分赋予的。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乳糖等甜味物质,被人类食用的历史久远,而且还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的营养素,因此通常被视为食品配料。人们常说的食品甜味剂是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但是不是只要能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都是食品甜味剂呢?只要知道了食品甜味剂的性质我们就能判断。 【关键词】甜味营养素食品甜味剂 1甜味与甜味特性 人们最喜好的基本味感就是甜味。甜味是调整和协调平衡风味、掩蔽异味、增加适口性的重要因素。甜味是甜味剂分子刺激味蕾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理过程。甜味的高低称为甜度,是甜味剂的重要指标。甜度不能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定量测定,只能凭借人们的味觉进行感官判断。为比较甜味剂的甜度,一般是选择蔗糖作为标准,其他甜味剂的甜度是与它比较而得出的相对甜度。测定相对甜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甜味剂配成可被感觉出甜味的最低浓度,称为极限浓度法;另一种是将甜味剂配成与蔗糖浓度相同的溶液,然后以蔗糖溶液为标准比较该甜味剂的甜度,称为相对甜度法。 呈甜味的物质很多,由于组成和结构的不同,产生的甜感也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甜味强度和甜感特色两个方面。天然糖类一般是随碳链增长甜味减弱,单糖、双糖类都有甜味,但乳糖的甜味较弱,多糖大多无甜味。蔗糖的甜味纯,且甜度的高低适当,刺激舌尖味蕾1s内产生甜味感觉,很快达到最高甜度,约30s后甜味消失,这种甜味的感觉是愉快的,因而成为确定不同甜味剂甜度和甜感特征的标准物。 一般而言,糖的甜度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各种糖的甜度提高程度不同,大多数糖其甜度随浓度增高的程度都比蔗糖大,尤其以葡萄糖最为明显,如葡萄糖含量在8%时甜度为0.53,35%时为0.88,一般讲葡萄糖的甜度比蔗糖低,是指在较低浓度情况下。另外当蔗糖的含量在小于40%的范围内,其甜度比葡萄糖大;但当两者的含量大于40%时,甜味却几乎没有差别。 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大多数糖的甜度受温度影响并不明显,尤其对蔗糖和葡萄糖的影响很小;但果糖的甜度受温度的影响却十分显著。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当温度低于40℃时,果糖的甜度较蔗糖大,在0℃时果糖比蔗糖甜1.4倍;在于大约50℃时,其甜度反比蔗糖小,在60℃时则只是蔗糖甜度的0.8倍。这

2019新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手册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9新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手册 本手册按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2760)中类别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我国截止至2019年允许使用的21类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其他。各类中具体品种依次按名称(别名)、分子式、性状、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用量(限量)、毒性、推荐品牌等逐一介绍。本手册的特点是:⑴按我国国家标准选辑,⑵新:截止到2019年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全部收录在内,为最新颖而全面的版本,⑶较详细介绍了使用范围和方法,⑷推荐了产品的品牌和购置办法,⑸实用性强。 本手册附录收集了我国新近颁发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最后为主要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 本手册可供食品、卫生、化工、医药、商业、外贸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营销人员等使用,也可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科研、生产、应用、教学、监督、检验人员参考。 酸度调节剂 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乙酸(醋酸)盐酸己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磷酸钙

抗结剂 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矽)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 消泡剂 乳化硅油 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DSA-5)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戊四醇醚(PPE) 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BAPE) 聚氧丙烯甘油醚 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 聚二甲基硅氧烷 抗氧化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没食子酸丙酯(PG) D-异抗坏血酸钠 茶多酚(维多酚) 植酸(肌醇六磷酸)植酸钠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甘草抗氧物

常用甜味剂比较

常用甜味剂比较

常用甜味剂比较 一、常用甜味剂 1)安赛蜜(AK糖) 具有良好口感和稳定性,与甜蜜素1: 5配合,有明显增效作用。调味料不得使用。 2)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对光热稳定,耐酸碱,不潮解,甜味纯正,加入量超过0.4%时有苦味,常与糖精9: 1混合使用,使味感提高。 3)木糖(D-木糖) 在人体内不能消化,与木糖醇比较,无清凉口感,参与美拉德反应,适用于调味料。 4)甜菊糖(甜叶菊苷) 耐高温,不发酵,受热不焦化,碱性条件下分解,有吸湿性,有清凉甜味。浓度高时带有轻微的类似薄荷醇苦涩味,但与蔗糖配合使用(7:3)可减少或消失。与柠檬酸钠并用,可改进味感。 5)甘草甜素(甘草酸三钾盐) 甜味释放得较慢,后味微苦,稳定性高,不发酵,具有增香效果,但不习惯者会感不快。多用于调味料、凉果及保健食品,也可用于啤酒、面制品增泡。在调味料生产,常按甘草甜素:糖精=3~4:1比例,再加适量蔗糖可使甜味效果好,并缓解盐的咸味、增香;用于

糖果,多与蔗糖、糖精和柠檬酸合用,风味独特、甜味更佳;在咸腌制品中,可避免出现发酵、变色及硬化现象。 6)葡萄糖 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其热量与蔗糖相近,在低甜度食品中可与蔗糖配合使用。也属于填充性甜味剂。 7)糖精(糖精钠) 甜味强,耐热及耐碱性弱,酸性条件下加热甜味渐渐消失,溶液大于0. 026%则味苦,婴幼儿食品、调味料不得使用。 8)阿斯巴甜 人体摄入后在体内转化成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口感接近蔗糖,无不愉快后味,不耐热。苯丙酮尿症患者忌用。 9)乳糖 ? 在保存挥发性香味和口味方面能力较强,对产品色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加热可产生焦化,用于烘培食品可使外观呈金棕色。 ?具有吸湿性,可保持面制品和甜食中的水份并使其柔软。 ? 可帮助发泡稳定。 10)三氯蔗糖 用蔗糖作原料生产,口感最接近蔗糖,耐热,在酸性至中性环境下十分稳定。 11)果葡糖浆

试论食品工业中合成甜味剂的应用

试论食品工业中合成甜味剂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7-26T10:05:24.167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27期作者:朱秀杰 [导读] 本文概述不同甜味物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合成甜味剂的常见种类、特点及安全性,并指出合成甜味剂的发展趋势。 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甜味剂是-种食品添加剂,人工合成甜味剂有高甜度、低热量、非营养性等特点,容易通过化学合成手段得到,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使用。本文概述不同甜味物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合成甜味剂的常见种类、特点及安全性,并指出合成甜味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品工业;合成甜味剂;甜味剂的应用 引言 甜味剂是食品添加剂,能增加食物的甜味。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其中合成甜味剂也可分为磺胺类、蔗糖类以及二肽类。人造甜味剂也被称为非营养性甜味剂或高甜味剂,因为它们不被代谢和吸收,不提供热量,或提供较少的热量,因为它们的剂量极低,但是甜度却是数万倍甜比蔗糖。目前,我国已被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卫生部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 GB2760中允许使用七种合成甜味剂。其中有糖精钠、三氯蔗糖、斯巴达甜、甜蜜素以及安赛蜜。这些也是在市场上较为常见的甜味剂。 1食品中常见的人造甜味剂 1.1糖精钠(Sodium Soccharin) 糖精钠又称邻苯甲酰磺酰亚胺钠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耐热,耐碱性不良,余味苦,不具有良好的风味。美国科学家研究中发现,它是最古老的甜味剂,并且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甜味剂。甲苯和氯磺酸为其主要原材的糖精钠的甜味是蔗糖的400-700倍。 1.2甜蜜素(Sodium Cyclamate) 甜蜜素又称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白色针状,片状或粉状晶体,耐热,耐光,具有有良好的大气稳定性,加热后微苦。以氨基磺酸钠和环己胺为原料,经反应精制而成。它比蔗糖甜30-80倍。是可以代替蔗糖或结合其他甜味剂使用的甜味剂。 1.3安赛蜜(Acesulfame) 安赛蜜又称乙酰磺胺酸钾是一种含氧硫杂环丙二酮化合物,状态为白色结晶粉末,遇水则无,热酸稳定性好,不吸水,但是随着浓度提高味道变苦。经常被当作钾盐使用,所以它被称为乙酰磺胺-K(A-K糖)。它是由二丙酮与氨基磺酸反应,SO3环化,KOH中和结晶而成。可以媲美蔗糖甜味的200倍。 1.4阿斯巴甜(Aspartame) 阿斯巴甜的化学名称是L-天冬氨酞-L-苯丙氨酸甲基(APM),对外贸易名称是Nutra Sweet,别称有很多例如人们常听说的甜味素、蛋白糖、天苯糖等。1981年,它被FDA批准用于干食品,1983年被批准用于软饮料。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是蔗糖甜味的20倍。 1.5阿力甜(Alitame) Alitame的化学名称是L-A-天冬酰胺-N-(2,2,4,4-四甲基-3-三甲基硫醚)-D-丙氨酸邻苯二甲酸胺,也称为天胺甜精。1979年,它由辉瑞公司开发。它比蔗糖甜2000倍。阿力甜具有清爽、耐热、耐酸、耐碱,具有优异的存放和制作稳定性的优点,在食品工业被广泛使用。中国在1994年批准了这种用法,在饮料、果冻、冷饮、甜食等中常用。缺点是分子结构中含有硫原子,有轻微的硫味。 1.6氯蔗糖(Sucralose) 蔗糖(Sucralose)是蔗糖分子中选择三个轻基取代氯原子而得到的一种高甜味剂。1991年,它首次被批准用于加拿大食品,甜度是蔗糖的60-650倍。 1.7纽甜(Neotame) Neotame的化学名称是N-[N-3,3-二甲基丁基]-L-α-天冬氨酸-L-苯丙氨酸1-甲基酯。它是一种3,3-二甲基丁基化合物,有的别称是乐甜。2001年首次获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批准。具有蔗糖甜味的700-1300倍,也被称为最甜的甜味剂。 图1 各种甜味剂结构式 2对健康的危害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范要求,食品添加剂在被纳入许可使用范围之前,必须经过技术上的必要性和风险评估证明其安全可靠。因此,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规范和使用生产甜味剂,保证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针对环己基苯甲酸钠、糖精钠、环己基苯甲酸钠等

甜味剂

甜味剂 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剂。世界上使用的甜味剂很多,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糖醇类甜味剂多由人工合成,其甜度与蔗糖差不多。因其热值较低,或因其与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谢过程,尚可有某些特殊的用途。非糖类甜味剂甜度很高,用量少,热值很小,多不参与代谢过程。常称为非营养性或低热值甜味剂,称高甜度甜味剂,是甜味剂的重要品种。 基本介绍 根据《食品添加剂手册》描述: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剂。目前甜味剂种类较多,可分为: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 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糖和乳糖等糖类物质,虽然也是天然甜味剂,但因长期被人食用,且是重要的营养素,通常视为食品原料,在我国不作为食品添加剂。 营养甜味剂是指某甜味剂与蔗糖甜度相同时,其热值在蔗糖热值的2%以上。非营养型甜味剂是指热值低于蔗糖热值的2%。 甜度的基础物质是蔗糖,以蔗糖的甜度为1时,可得到其他甜味剂的相对甜度。例如,木糖醇,甜度:1~1.4;果糖,甜度:1.14~1.75;阿斯巴甜,甜度:200;糖精,甜度:200~700。 高强度甜味剂(high intense sweetness)主要是指那些甜度较高,用量较少,不给予食品以体积、黏度和质地,它们常常要与营养型甜味剂或增容剂混合使用。 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日益受到重视,是甜味剂的发展趋势,WHO指出,糖尿病患者已达到5千万以上,美国人中有四分之一以上要求低热量食物。在蔗糖替代品中,美国主要使用阿斯巴甜,达90%以上,日本以甜菊糖为主,欧洲人对AK糖(安赛蜜)比较感兴趣。这三种非营养型甜味剂在我国均可使用。 种类介绍 通常所说的甜味剂是指糖醇类甜味剂、非糖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3类。 糖醇类甜味剂多由人工合成,糖醇类的甜度比蔗糖低,但有的和蔗糖相当。主要品种有: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木糖醇、山梨糖醇和麦芽糖醇。因为糖醇类甜味剂热值较低,而且和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谢过程,因而有某些特殊的用途。例如糖醇可通过非胰岛素机制进入果糖代谢途径,实验证明它不会引起血糖升高,所以是糖尿病人的理想甜味剂。 非糖类甜味剂包括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一般甜度很高,用量极少,热值很小,有些又不参与代谢过程,常称为高甜度甜味剂,非营养性或低热值甜味剂,是甜味剂的重要品种。 非糖天然甜味剂的主要产品有:甜菊糖、甘草、甘草酸二钠、甘草酸三钠(钾)、竹芋甜素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甘草酸苷和甜菊苷。前者如甘草酸二钠,甜度为蔗糖的200倍;后者纯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因其不被人体吸收,无热量,是适于糖尿病、肥胖症患者的甜味剂。由于糖精的安全性尚有争论,人们对代替糖精的甜味剂,特别是对天然甜味剂的开发发生兴趣。例如中国的罗汉果和非洲竹芋甜素等,均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理想的甜味剂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很高的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