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依据

1.1.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1.1.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992年

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1.1.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2008年

1.1.9《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2008年

1.1.10《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2010年

1.1.11《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强我市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的通知》(京绿保发〔2010〕2号)2010年

1.1.12《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1/T 768-2010》2010年

1.1.13《北京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标准DB11/T 769-2010》2010年

1.2指导思想

为促进北京市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北京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内容与流程,更好地指导北京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工作,制定本导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考察,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科学指导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生态和环境改善、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和谐统一。

1.3基本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布局,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规划设计原则

2.1保护性原则

湿地公园规划应维护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从防止湿地退化的目标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科学性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应尊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统筹规划、合理分区和布局,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

湿地公园设计应最大限度维持区域的自然风貌和特色,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

湿地合理利用示范以及湿地自然景观和湿地人文景观营造时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历史背

景去挖掘文化内涵,实现湿地公园科普、教育等社会功能。

第三章规划设计程序

3.1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

3.1.1测绘资料

区位图、现状图、地形图、遥感图、地下工程和管网工程图等相关资料。

3.1.2湿地资料

(1)所在湿地的类型与分布,湿地水源补给及水文特征等;

⑵湿地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等;

⑶湿地动植物栖息地及其变化等。

3.1.3自然环境

(1)气候:温度、降水、湿度、日照、风力、蒸发量与降水量等;

⑵水文:所在地区域水文资料;

⑶地质:地质、地貌、土层、建设地段承载力、地质灾害、地下水现状等;

⑷土壤:土壤组成、类型和分布等。

包括人口数量和分布、经济发展程度、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详细资料。

3.1.5人文环境

包括与湿地相关的历史状况、名胜古迹资料。

3.1.6规划资料

包括已批准和正在执行的土地规划、城镇规划、湿地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旅游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等。

3.2现场调查

设计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核实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欠缺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开展补充调查;分析地方政府在湿地公园建设上的政策,了解当地居民对湿地公园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3.3总体布局设计

根据规划的任务和要求,在资料调查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湿地公园的范围与定位、发展目标、功能分区等进行总体布局设计。

3.4详细规划设计

在湿地公园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对湿地保护和修复、湿地景观、生态旅游、科普宣

教、科研监测、湿地公园基础设施进行详细设计。

3.5编制规划文本

包括规划设计书和规划说明书。

第四章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内容

4.1总体布局设计

4.1.1湿地公园的范围与定位

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区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保护、管理、合理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确定湿地公园范围。

湿地公园的定位应依据湿地的典型性、动植物资源类型、自然和区位条件、功能选择等因素综合确定,应能凸显该湿地公园的特色及其在地区乃至北京市的示范作用。

4.1.2湿地公园的发展目标

包括湿地公园发展的总目标和分期目标。总体发展目标应与地区未来发展趋势相适应; 分期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4.1.3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

依据规划对象的属性、特征和管理的需求,对湿地公园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区,一般应包括湿地保育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体验区和服务管理区等。相关区域的设计内容应参照《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1/T 768-2010》的要求执行。

4.1.4湿地公园建设的概预算

按照项目分期建设目标进行估算,具体包括湿地公园土建、绿化、道路等工程的概预算。

4.2详细规划设计

4.2.1湿地保护和修复

(1)水体保护和修复

分析湿地公园的水源和水质现状,提出确保湿地公园合理生态供水的措施,提出水质保护和水污染修复的措施。

⑵岸带保护和修复

分析湿地公园水位的变化规律,界定不同水位条件下水体的边界,依据水陆交接区的植被类型、分布及其功能,规划不同类型护岸;护岸以自然生态的渗透性护岸为宜,如需采取工程措施加固护岸,则要保证其外形和所用材料的质地、色彩与环境相协调。

⑶野生动植物保护及其栖息地修复

针对湿地公园内野生动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活习性,提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具体措施,包括防火设施建设、栖息地恢复与改造、有害生物的监控和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等,确保湿地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加。

4.2.2湿地景观建设

(1)水体景观

通过地形改造等工程措施,采用自然或生态材料建设浅滩、池塘、沼泽、小型湖泊、开敞水面、河流片段、瀑布、溪流等以水为主体的景观。

⑵植被景观

湿地公园内可效法自然,采用孤植、丛植、群植等方法营造湿地植被景观。

湿地区域内的植被景观建设应以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等湿地植物为主,植物种类的选择及配置应考虑景观的多样性以及水体净化等生态功能的需求。

非湿地区域可选择季相特征明显、景观效果较好的乡土植物营建植被景观。

⑶人文景观

湿地公园内可建设各种源于湿地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人文景观建设应与园区内湿地自然景观相协调,体现地域特色。人文景观的建设宜采用生态材料。

4.2.3生态旅游规划

根据湿地公园总体设计确定其环境容量,结合当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公园自身特色,预测市场规模和前景、设定旅游项目、规划旅游服务设施、设计游路线路等。

4.2.4科普宣教建设

以宣传湿地功能价值、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弘扬湿地文化为主要目标,明确科普宣教的主要内容、体系建设和展示布局;宣教方式可包括影像系统、标识系统、音像和图文出版物等。

4.2.5基础设施

(1)道路交通设计

根据公园的规模和功能分区,设计合理的道路建设标准和建设密度。道路布设必须满足管理、防火、安全、环境保护及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

⑵给排水设计

给排水设计应包括生活、生产、生态和消防用水的供给、用水质量、给水管线的规模、规格、布设,以及生活污水、雨水的排放系统。

⑶电力设计

电力规划包括供电现状分析、用电负荷预测、规划目标、设施设备建设、建设地点布局、规格要求等。供电线路敷设,一般不宜采用架空线路。沿路敷设,不应跨越建筑物或

其他设施,尽量不穿越湿地保育区。高压线路不得穿越动物集中活动区。

⑷防灾减灾设计

提出应对和预防自然灾害的防治和突发事件的方案,包括有害生物控制,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火灾等应急救援和安全监控等内容。

第五章规划成果

5.1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图纸

包括区位设计图、总体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生态旅游设计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基础设施布局图、土地利用规划图、水系规划图、管理设施规划图和分期建设规划图等。

5.2湿地公园规划文本

5.2.1规划设计书

全面、详细介绍规划的内容,如规划区概况、总体布局设计、详细规划设计等。

5.2.2规划说明书

对设计意图、经济技术指标、工程安排等,用图表及文字形式描述和说明,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1)规划设计的原则及设计理念;

⑵公园主题及各功能分区、景点的设计理念;

⑶公园入口及公园道路系统设计方式和意图;

⑷湿地游览线路的组织方式和目的;

(5)湿地植物的配置;

⑹规划设计的技术指标,具体包括绿地面积、道路广场面积、水面面积、绿化覆盖率、游客数量、游人分布、人均用地面积等;

⑺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1.1.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992年 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1.1.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2008年 1.1.9《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2008年 1.1.10《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2010年 1.1.11《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强我市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的通知》(京绿保发〔2010〕2号)2010年 1.1.12《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1/T 768-2010》2010年 1.1.13《北京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标准DB11/T 769-2010》2010年

1.2 指导思想 为促进北京市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北京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内容与流程,更好地指导北京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工作,制定本导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考察,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科学指导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生态和环境改善、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和谐统一。 1.3 基本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布局,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规划设计原则 2.1保护性原则 湿地公园规划应维护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从防止湿地退化的目标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科学性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应尊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统筹规划、合理分区和布局,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 2.3因地制宜原则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全解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1 总则 1.1 为增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旳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合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旳编制和修编工作。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照本导则。 1.3 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旳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旳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旳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旳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保证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旳科普宣传教育设施,合理运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旳建设管理,增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 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运用、持续发展”旳基本原则。 1.5.1 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构造和功能旳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旳可持续运用。 1.5.2 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旳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

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旳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 合理运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旳前提下,合理运用湿地资源。 1.5.4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旳规模和速度要充足考虑湿地生态系统旳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现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旳需要,又能满足后裔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运用规定旳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互相增进,共同发展。 1.6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土地运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都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和旅游规划等相协调。 1.7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其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总体规划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总体规划最终稿报国家林业局审查立案。 2 术语 2.1 湿地 根据《湿地公约》,湿地是指天然旳或人工旳、永久旳或临时旳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旳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旳海域。 2.2 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运用湿地资源为目旳,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旳特定区域。 2.3 国家湿地公园

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点

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点 摘要: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湿地保护变得尤为迫切,因为湿地内部的生态系 统相当复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人类活动范围内采取科学合理的管 理措施,运用人工手段来处理湿地的水质和水量问题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城市 生态湿地公园,不仅有助于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够成为旅游胜地,推 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分析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设计要点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现实意义,还能有效提升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果。 关键词: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0 引言 生态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的独特景观,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不仅改善了 城市环境,还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备受市民青睐。本文将探讨城 市生态湿地公园的内涵,分析其规划设计的要点,旨在提升设计水平,使城市生 态湿地公园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 1生态湿地公园概述 湿地是一种兼具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独特环境,其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 特征独特。将生态湿地公园纳入城市规划,实际上是在城市范围内创造了具备湿 地生态功能的公园。无论是生态湿地公园还是传统湿地公园,其共同目标都是为 了更好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也会融入休闲娱乐区域,为市民提供愉悦的休 闲场所。[1] 2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 2.1 核心区 核心区,字面意义上看,是城市生态湿地公园中最为重要且核心的地带。这 一区域拥有完整而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活着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保持了原始自

然景观的最大程度。这片区域被划定为独立的空间,专门用于展开科学研究,对 外界实行严格封闭,旨在防止外界的不良影响。核心区的存在有助于维护湿地的 生态平衡,也为科学家们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机会。 2.2 景观区 旅游观光和宣传教育是景观区的主要定位,这里巧妙地将人工景观融合于自 然风光之中,为游客提供了领略湿地之美的绝佳机会,同时也唤起了对大自然无 私馈赠的感慨。在景观区内,人们可以漫步其中,感受到湿地独特的魅力,领略 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然而,正因为景观区所处的湿地系统已经遭受退化,保护 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3 服务区 服务区作为满足游客多样需求的场所,以其休闲娱乐设施和精心打造的园林 景观,成为湿地公园内的一片宜人天地。这里既提供了就餐、游玩、观光和休息 等基本服务,也为不同类型的游客创造了舒适的环境。然而,服务区也因为游客 聚集,面临着相对较高的安全风险。因此,必须从安全防护的角度出发,采取一 系列举措,确保游客的出行安全。 3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点 3.1 生态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需注重生态保护,以保障生态功能和多样性。布局规划方面,核心区需重点保护和恢复,限制干扰,用于原始状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缓冲区隔离保护核心区,可设置自然景观带,减少外界干扰。缓冲区内可设教育 宣传设施,普及湿地保护知识。开发区域在外围,供游客休闲。设施分布需合理,避免影响湿地。开发区可设置步道、观景台、休息区等,近距离欣赏湿地美景, 不影响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功能。 3.2 生态湿地公园交通规划设计

湿地公园设计方案

湿地公园设计方案 1.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生态园湿地公园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内容:湿地公园 建设规模:受污染河水处理量30000m3/d 建设总用地面积:68万m2(其中集中净化区18.5万m2) 工程服务期限:xx年 1.2编制依据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xx 年元/m3 2指标 30000 185000 107707 0.279 365 25 250 218 9090.32 备注景观式设计经培训 2.处理规模与目标 2.1处理规模 本湿地公园的建设主要目的是集湿地污水资源化利用与生态景观建设为一体的示范性公园。于东引河的进水水质较差,需进行强化前处理。下沙湿地公园规划用地68公顷,污水一级处理系统(占地公顷)、垂直流人工湿地(占地公顷)、表面流人工湿地(占地公顷)组成。结合投资、规划用地面积的大小、出水指标的要求及示范作用等多因素考虑,确定本工程污水资源化处理规模为30000m3/d,处理后作为南畲朗景观用水的补水。 2.2进出水设计指标

于东引河流域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都纳入了东引河,造成了东引河的严重污染。水质检测结果见表2-1。 表2—1东莞东引河河水水质指标 项目东引河水质 COD BOD 溶解氧氨氮总磷石油类从上表可以看出,东引河水质已经严重受污染,氨氮和总磷很高,水质指标数值只比城市生活污水略好一些。 本湿地污水净化后纳入南畲朗排渠,南畲朗排渠作为生态园内景观水体,根据受纳水体功能、工程的示范性要求,同时考虑到目前该排洪区水质也受到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污染,水质发黑发臭,污染相当严重,为避免南畲朗排渠水质进一步恶化,对本湿地公园处理后出水水质目标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质标准。 具体进出水水质指标见表2—2。 表2-2进出水水质设计指标表(mg/L) 指标设计进水水质控制出水水质预计出水水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xx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一般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等)组成,是一个独特的土壤(基质)一植物一微生物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系统时,其中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转化或分解,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长乐景观详细规划设计说明A4

长乐景观详细规划设计说明A4 福建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重点区 域景观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XX年10月 项目名称:福建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及景观详细规划设计委托单位:长乐闽江口湿地公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土地规划资质:甲级010017 城市规划资质:甲级[建]城规编第旅游规划资质:甲级旅规甲05-20XX 工程设计资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 院长:俞孔坚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总规划师:彭德胜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城市规划专业硕士总建筑师:刘德华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图纸报审专用章: 编制时间:20XX 年10 月 编制单位项目组名单: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首席设计师:俞孔坚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设计总监:刘向军二分院院长/高级建筑师/建筑学硕士凌世红二分院副院长/高级景观师/风景园林硕士项目监理:何美才二分院副院长/高级景观师/景观规划硕士项目负责人:李江涛二分院六所所长/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 马双枝二分院六所副所长/高级景观师/风景园林硕士项目组成员:徐佳苗景观设计师/景观建筑学硕士 李苏翌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硕士 李学东景观设计师/景观设计硕士 马巍景观设计师/ 风景园林硕士艾纯清景观设计师/ 风景园林硕士 文琰城市规划师刘秉卓种植设计师刘杰二分院一所所长/ 高级生态规划师 施菁菁生态规划师 王国威生态规划师 刘金明建筑设计师姬俊燕建筑设计师陈娆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王志英经济分析师王雪莲高级环境工程师 郭迎新水生态环境工程师 郭长玲高级给排水工程师李昊电气工程师刘斌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7年10月 前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促进城市湿地资源的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升生态园林建设质量,保障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好地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综合效益,在总结国内外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科研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设计原则、总体设计、栖息地设计、水系设计、竖向设计、种植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设计成果。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东北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等。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指导实施与监督管理,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3 设计原则.................................................................. (3) 4 总体设计.................................................................. . (4) 4.1 基本要求................................................................... (4) 4.2 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 . (4) 4.3 定位与目标................................................................... .. (5) 4.4 功能分区................................................................... (5)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是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下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的描述: 一、规划与设计 1. 湿地公园的选址应基于科学评估和综合考虑,优先选择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湿地区域。 2. 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合理划定湿地公园的边界和功能区域。 3. 设计应注重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采取适当的生态工程措施,提高湿地的水质、水量和生物多样性。 4. 设计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游憩和教育功能的设施和服务,同时保护湿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二、生态保护与管理 1. 湿地公园应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和权限,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2. 制定湿地生态保护和管理计划,明确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目标、重点保护区域和保护措施,加强湿地的监测和评估。 3. 加强湿地的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采取适当的措施,修复湿地的生境和生态功能,提高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4. 加强对湿地的生态监测和数据管理,收集和整理湿地的生态环境

数据,为湿地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5. 加强对湿地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措施,确保湿地的安全和稳定。 三、公众参与与教育 1. 加强公众对湿地的认知和参与,开展湿地生态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和环境意识。 2. 设立合适的游憩和教育设施,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活动,满足公众的需求,同时保护湿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3. 开展湿地科研和教育培训,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湿地公园的管理水平和科学性。 4. 加强与社区、学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共同推进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形成多方合力,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效果。 四、合法合规与监督 1. 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合法合规。 2. 加强对湿地公园的监督和评估,定期进行湿地公园的评估和审查,确保湿地公园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3. 加强对湿地公园相关项目的审批和监督,确保湿地公园的建设和运营符合规范和监管要求。 4. 强化对湿地公园的执法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

北京昌平东沙河城市生态湿地规划设计

北京昌平东沙河城市生态湿地规划设计 饶戎董翔 中图分类号:TU98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30(2011)01-0052-06 收稿日期:2010-12-15 修回日期:2011-01-31 摘要:昌平东沙河湿地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示范项目,从生态湿地规划与设计的内涵出发,探讨了东沙河生态湿地的内涵、定位、规划设计的目标和方法,在现状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分析,开展了生态湿地规划及水环境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光环境规划、声环境规划、能源规划等专项规划。 关键词:风景园林;湿地;规划设计;城市生态 以生态本底为基础构建一个生态安全、健康且生态景观高效的城市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愿景目标,是保障北京成为生态和谐、宜居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必备条件,也是倡导城市人文精神与社会道德符合生态文明主张的重要实施纲领。湿地作为生态本底重要的特殊资源,对北京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也以特有的空间形式向世界昭示北京城市生态文明与生态建设的深刻内涵。 北京十三陵及十三陵水库以著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市水库建设闻名于世。北京―十一五‖期间,位于十三陵水库下游的昌平东沙河湿地在新城建设中凸现出来,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生态湿地代表项目。这样一个具特殊地理位置及城市发展背景的生

态湿地恢复与建设,承担着解析北京西北地区地表水系与地下水涵养与保护利用生态系统工程的科学探索与技术实践作用。 本规划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市建设中生态规划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及应用示范‖及―城镇总体规划对人居环境影响的总体评价技术研究‖中城镇生态修复政策及关键技术集成研究的示范。 1 城市中生态湿地规划的内涵 1.1 关于城市生态湿地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涉及几个与湿地相关的概念:城市生态湿地、城市湿地公园、城市水景公园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我国2005年试行的《城市湿地规划设计导则》中将城市湿地公园归为―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导则界定了城市湿地公园区别于现有的城市水景公园,在于注重保护和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突出湿地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城市生态湿地与城市湿地公园的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湿地的生态功能;与距城市有一定距离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发挥社会功能,丰富居民的休闲游乐活动。北京昌平东沙河位于十三陵水库下游(图01),占地约398hm2,西侧为北京昌平现有城区,东侧为即将建设的昌平新城。北京昌平东沙河湿地,在规划时称之为生态湿地,规划基于以下的定位。 1.2 东沙河城市生态湿地的定位 不同于一般的城市湿地,东沙河湿地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作用。位于北京西北海淀、昌平地区地表水系的南沙河、北沙河、十三陵水库下游的东沙河及三河汇水的沙河水库组成了地表水系的主体,是涵养穿越北京北部地区重要水系——温榆河的基础重要条件与前提。 东沙河城市生态湿地定位的关键涉及北京西北地区水生态系统修复与恢复的水生态安全问题、水系统对西北地区沿流域的生物生态系统修复与恢复问题、以及自然及人工近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生态修复问题,还有强化流域系统对人居系统生态健康的生态服务功能的优化与共生作用问题。因此东沙河被称之为城市生态湿地,或者更准确地称之为―人工近自然野化湿地‖是强调它的生态功能和特性。具体的定位为: 首先,它是城市的排洪蓄洪区,应城市满足防洪、排洪、蓄洪的功能,为城市提供防灾避险场所。其次,它是北京市的地下水源保护区,水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再者,作为联结北京北部山区林地及十三陵风景名胜保护区与城市平原中心区的重要纽带,它是保障城市健康和安全的城市生态安全框架中的重要生态斑块和廊道,要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联通交换作用和生物斑块栖息地保育价值等复合型功能。同时还要满足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的科普教育、自然野趣与休闲游览为辅助功能,体现城市复合功能及景观多样性特征,使之成为京西郊野自然景观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 辐射的范围涉及三个层面:北京市域、昌平区域和周边居住区域。规划的实际范围以水域为核心,将区域内影响湿地生态系统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各种用地都纳入其中(图02)。

湿地公园规划实施方案

湿地公园规划实施方案 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休闲娱乐、学习科普的重要场所。为了更好地规划和实施湿地公园,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规划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方案旨在充分利用现有湿地资源,打造生态友好型公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二、规划目标。 1.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2. 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 3. 开展环境教育和科普活动,提升市民生态意识; 4.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湿地公园,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规划内容。 1. 生态保护区,划定湿地公园内的生态保护区,禁止任何破坏行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休闲娱乐区,设置游步道、观景台、休息亭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3. 生态科普区,建设生态科普展示馆,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增强市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文化体验区,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和活动,丰富湿地公园的文化内涵。

5. 景观改善区,对湿地公园内的湖泊、河流等水域进行生态修复,提升景观质量。 四、实施步骤。 1. 确定规划方案,组织专家学者、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商讨,确定最终的 湿地公园规划方案。 2. 资金筹集,通过政府投资、社会捐赠、合作开发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3. 设计建设,择期启动湿地公园的设计和建设工作,确保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 4. 完善配套设施,完善湿地公园内的配套设施,提升公园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5.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果,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前 来参观。 五、评估和调整。 定期对湿地公园的建设和运营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规划方案,确保湿地公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六、总结。 湿地公园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和努力。希望通过本方案的落实,能够打造一批生态友好型的湿地公园,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湿地公园设计规范

湿地公园设计规范 湿地公园设计规范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绿地类型,具有保护湿地生态、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等多重功能。为了更好地规范湿地公园的设计与建设,以下是一些湿地公园设计规范的要点。 1. 充分考虑生态功能 湿地公园的设计首要考虑是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湿地的水文条件、土壤特性、植被组成等因素,并依据不同的湿地类型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湿地水体的自然净化、植被的合理布局、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等。 2. 合理规划景观元素 湿地公园的景观元素应与湿地特色相融合,营造出与湿地生态相协调的景观效果。建筑、景观雕塑、水体、植被等元素的布局应与湿地的水系、地形、植被等特点相协调,形成景观景色的变化和层次感。 3. 注重参与性体验 湿地公园的设计应注重参与性体验,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和活动设施,让公众能够深入了解湿地生态,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设置观鸟台、湿地教育展示馆、生态步道、亲水平台等,供公众进行观赏、学习和体验。 4. 考虑公众需求与安全要求

湿地公园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公众需求和安全要求。根据公众需求设置合适的休闲活动区域、休息设施、游憩设施等,同时加强路灯、围护栏等安全设施的设置,确保公园的安全性。 5. 制定管理与维护计划 湿地公园的设计应考虑管理与维护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计划。包括定期清理湿地水体和植被、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检修、管理园区的安全、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等。 6. 考虑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利用 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例如合理利用雨水资源、设置降雨收集设施等。同时,提高公园内的水利用效率,降低用水量,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7. 融入城市规划 湿地公园的设计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融入城市的整体发展。公园的位置、规模、布局等应与周边的建筑和绿地环境相匹配,确保公园的整体环境和谐一致。 综上所述,湿地公园的设计规范需要从生态功能、景观元素、参与性体验、公众需求与安全要求、管理与维护计划、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利用、融入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与规划。通过合理的设计与建设,可以打造出具有生态、环境教育、休闲娱乐等多重功能的湿地公园,为城市增添新的绿色景观。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项目提要 (1) 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2) 1.3主要建设指标 (4) 第二章基本情况 (7) 2.1自然地理条件 (7) 2.2社会经济条件 (10) 2.3历史沿革 (12) 2.4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13) 第三章湿地资源 (14) 3.1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14) 3.2湿地生物多样性 (15) 3.3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17) 3.4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21) 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3) 4.1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23) 4.2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24) 4.3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25) 4.4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6) 第五章总体布局 (29) 5.1湿地公园范围 (29) 5.2湿地公园性质定位 (29) 5.3规划指导思想 (29) 5.4规划原则 (30) 5.5规划依据 (31) 5.6规划期限 (33) 5.7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33) 5.8功能分区 (35) 5.9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 (36)

第六章保护规划 (39) 6.1 规划原则 (39) 6.2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40) 6.3水岸保护规划 (41) 6.4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 (41) 6.5 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42) 6.6 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43) 第七章恢复规划 (46) 7.1 规划原则 (46) 7.2 栖息地恢复规划 (47) 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 (49) 8.1科普宣教设施 (49) 8.2解说标识系统 (51) 8.3标识系统 (53) 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 (55) 9.1科研规划 (55) 9.2监测规划 (56) 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 (59) 10.1规划原则 (59) 10.2资源利用方式 (60) 10.3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 (60) 10.4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 (61) 10.5旅游项目规划 (64) 10.6游览线路规划 (65) 10.7旅游设施规划 (66) 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 (69) 11.1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69) 11.2洪涝防治规划 (71) 11.3防火规划 (71) 11.4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73)

湿地公园设计方案

1.总论 1.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生态园湿地公园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内容:湿地公园建设规模:受污染河水处理量30000m3/d 建设总用地面积:68万m2(其中集中净化区18.5万m2) 工程服务期限:20 年 1.2 编制依据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中华人民共国水污染防治法》(修正)1996.5.15; (4)《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 号); (5)《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77 号); (6)选址区域1/1000 地形图; 1.3 编制原则与编制范围 1.3.1 编制原则优化处理工艺方案对其投资和运行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必须从整体优化的角度考虑,结合当地的客观条件、河水性质及处理水的用途及相应水质要求,进行多方案比选,提出最佳的处理方案,遵守如下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工程设计注重本工程实际运行的灵活性和抗冲击性,提高其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 (3)作为环保工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噪

音、臭气、固体废弃物等; (4)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选择性能优良的处理设备; (5)选择先进、成熟、节能的处理工艺; (6)节约用地,尽量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充分考虑绿化; (7)尽量采用节能材料; (8)建筑风格简洁明快,美观大方,与厂区周围环境一致和统一。1.3.2 编制范围 本方案编制范围为东莞生态园下沙湿地公园,本湿地公园主要引东引河的部分河水,对其进行处理后作为南畲朗景观排洪渠生态补 水,为南畲朗下游段提供洁清水源和促进水体流动作用,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湿地前处理系统,包括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和混凝沉淀池设计; (2)湿地处理系统,包括湿地进配水系统和底部汇水系统设计; (3)污泥处理系统设计; (4)景观系统; (5)配套的道路、供水、供电和管理用房等设施的设计 1.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下沙湿地公园的建设是生态园自身发展的需要东莞生态园现状是东莞的涝区,遇特大暴雨防洪压力大,且园区内水系污染严重,水系的现状与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存在的巨大的矛盾,可以说“水''是制

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2)

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2) 当前,关于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已经受到各个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许多学科纷纷介入这一领域,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规划学等多学科的专家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在湿地保护、湿地评价、湿地生态、湿地功能、湿地规划、湿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建设湿地公园是一种兼顾“保护、利用和生态恢复”的,三位一体的有效开发方式。基本概念 1.湿地(Wetland) 湿地(wetland)的中英文原意都是指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对湿地的表述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的类别有很多,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公认的湿地分类标准,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最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2.城市湿地公园(Urban wetland park)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根据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自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的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利用人工湿地或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要点 1.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指导思想 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要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保证湿地资源不受到破坏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的利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年9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1 总则 0 2 术语 (1) 3 绿道功能与组成 (2) 3.1 绿道功能 (2) 3.2 绿道组成 (2) 4 绿道分级与分类 (4) 4.1 绿道分级 (4) 4.2 绿道分类 (4) 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5) 5.1 规划设计原则 (5) 5.2 规划设计成果 (5) 6绿道选线 (8) 6.1 基本要求 (8) 6.2 分类选线 (9) 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0) 7.1 绿道游径系统 (10) 7.2 绿道绿化 (13) 7.3 绿道设施 (14) 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19) 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0)

1 总则 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完整版)园林景观常用规范汇总

园林景观常用规范汇总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 (2002 年版) 《公园设计规范》 CJJ 48-92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 75-97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GJJ 83-99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50420-2022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22 《城市道路和建造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T85-2002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 B04-2022 《石油化工厂区绿化设计规范》 SH3008-2000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LY/T5132—95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2022 正式版)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屋顶绿化规范》 DB11/T 281—2005 北京市地方标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 号文)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 2002.11.01 实施) 《民用建造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住宅建造规范》 GB 50368-2005 《园林园建工程规范》 《园林古建工程技术操作规程》 三、消防类: 《小区消防车道设计规范》 《建造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22 《高层民用建造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 (2005 年版)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A3 82-2022 《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 1992.08.01 实施) 《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建城[1995]383 号)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2000]192 号)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 CJ/T 24—1999 《景观施工图绘图规范》 (施工图分册)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CJJ-67-95 《园林绿化工程竣工图编制规范》 DB11/T 989-20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