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需要根据应用系统中数据的性质和内在联系,按照管理的要求来设计和组织。Access是一个关系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通过各种数据库对象来管理信息。本节要求掌握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运算的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的过程、SQL基本命令以及Access 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1.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

a)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在Access中,一个关系存储为一个表。

b)元组:在一个二维表(一个具体关系)中,水平方向的行称为元组,每一行就是一个元组,它对应表中的一条具体记录。

c)属性:二维表中垂直方向的列称为属性,每一列有一个属性名。

d)域:指属性的取值范围,即不同元组对同一个属性的取值所限定的范围。

e)关键字:指其值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的组合。

f)外部关键字:如果表中一个字段不是本表的主关键字,而是另外一个表的主关键字和候选关键字,则这个字段就称为外部关键字。

2.关系运算基本感念

a)选择:从关系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的操作称为选择。

b)投影:从关系模式中指定若干属性组成新的关系称为投影。

C)联接:联接是关系的横向结合,联接运算将两个关系模式拼接成一个更宽的关系模式,生成的新关系中包含满足联接条件的元组。

d)等值联接:按照字段值对应相等为条件进行的联接操作。

e)自然联接:是去掉重复属性的等值联接。

3.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a)需求分析。

b)确定需要的表。

C)确定所需要的字段。

d)确定联系。

e)设计求精。

4.SQL基本概念与命令

a)基本表:是本身独立存在的表,在SQL中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表。

b)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是一个虚表。

c)SELECT 语句

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

Access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组织、存储并管理任何类型和任意数量的信息。为了了解和掌握Access组织和存储信息的方法,应该熟悉Access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库的创建、表的建立和表的编辑等内容。本节要求掌握数据库的创建过程、表的建立、表间关系的建立与修改、表的维护以及对表的相关操作等。

1.创建数据库

a)创建空数据库:先建立一个空数据库,然后向其中添加表、查询、窗体和报表等数据库对象。

b)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数据库向导中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数据库模板,利用这些模板可以方便、快捷地创建数据库。

2.表的建立

a)建立表结构:使用向导,使用表设计器,使用数据表。

b)设置字段属性。

c)输入数据:直接输入数据,获取外部数据。

3.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a)表间关系的概念:Access中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3种。

b)设置参照完整性:是在输入或删除记录时,为维持表之间已定义的关系而必须遵守的规则。

c)建立表间关系:使用数据库向导创建数据库时,向导会自动定义各个表之间的关系,使用表向导创建表时,也会自动

定义该表与数据库中其他表之间的关系。

4.表的维护

a)修改表的结构:添加字段,修改字段,删除字段,重新设置关键字。

b)编辑表的内容:定位记录,选择记录,添加记录,删除记录,修改数据,复制数据。

c)调整表的外观:改变字段次序,调整字段显示宽度和高度,隐藏列和显示列,冻结列,设置数据表格式,改变字体显示。

5.表的其他操作

a)查找数据。

b)替换数据。

c)排序记录。

d)筛选记录。

查询的基本操作

查询是Access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工具,它能够把多个表中的数据抽取出来,供用户查看、更改和分析使用。要了解并学会使用Access的查询功能,就应该熟悉查询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以及查询的创建和使用。本节要求掌握查询的概念、查询的分类、查询的准则、查询的创建以及对已创建查询的操作。

1.查询的分类

a)选择查询:是根据指定的查询准则,从一个或多个表中获取数据并显示结果。

b)交叉表查询:将来源于某个表中的字段进行分组,一组列在数据表的左侧,一组列在数据表的上部,然后在数据表行与列的交叉处显示表中某个字段的统计值。

c)参数查询:是一种利用对话框来提示用户输入准则的查询,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准则来检索符合相应条件的记录。

d)操作查询:可以在一次查询操作中对所得结果进行编辑等操作,包括生成表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和追加查询。

e)SQL查询:是用户使用SQL语句创建的一种查询,主要包括联合查询、传递查询、数据定义查询和子查询。

2.查询的准则

a)准则中的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特殊运算符。

b)准则中的函数:数值函数、字符函数、日期时间函数和统计函数。

c)使用文本值作为准则:文本值要用半角的双引号括起来。

d)使用处理日期结果作为准则:日期值要用半角的井号括起来。

e)使用字段的部分值作为准则:可以方便地限定查询范围。

f)使用空值或空字符串作为准则:空值是使用Null或空白来表示字段的值,空字符串是用双引号括起来的字符串。

3.创建查询

a)使用向导创建选择查询。

b)使用设计器创建查询。

c)在查询中计算:创建总计查询,总计项,分组总计查询,添加计算字段。

4.操作已创建的查询

a)生成表查询:利用一个或多个表中的全部或部分数据创建新表。

b)删除查询:从一个或多个表中删除一组记录。

c)更新查询:对一个或多个表中的一组记录作全部更新。

d)追加查询:从一个或多个表中将一组记录添加到一个或多个表的尾部。

窗体的基本操作

窗体是Access数据库中的一种对象,通过窗体可以方便地输入数据、编辑数据、显示和查询表中的数据。利用窗体可以将整个应用程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任何形式的窗体都是建立在表或查询的基础上的。要学会使用窗体,应该熟悉窗体的概念和作用、窗体的组成和结构以及窗体的创建和设置等。本节要求掌握窗体的概念和作用、窗体的组成和结构、窗体的类型、窗体的创建方法以及窗体中工具箱、控件的使用。

1.窗体的分类

a)纵栏式窗体:将窗体中的一个显示记录按列分隔,每列的左边显示字段名,右边显示字段的内容。

b)表格式窗体:在一个窗体中显示多条记录的内容。

C)数据表窗体:主要作用是作为一个窗体的子窗体。

d)主/子窗体:窗体中的窗体称为子窗体,包含子窗体的基本窗体称为主窗体。

e)图表窗体:利用Microsoft Graph以图表形式显示用户的数据。

f)数据透视表窗体:是Access为了以指定的数据表或查询为数据源产生一个Excel的分析表而建立的一种窗体形式。

2.创建窗体

a)使用“自动创建窗体”。

b)使用“窗体向导”:创建基于一个表的窗体,创建基于多个表的主/子窗体。

C)使用“数据透视表向导”。

d)使用“图表向导”。

3.窗体的视图

a)“窗体”视图:是显示记录数据的窗口,主要用于添加或修改表中的数据。

b)“数据表”视图:是以行和列格式显示表、查询或窗体数据的窗口。

c)“设计”视图:是用于创建窗体或修改窗体的窗口。

报表的基本操作

报表是Access中以一定格式表现数据的一种对象。利用报表可以控制数据内容的大小和外观、以及排序、汇总相关数据还可选择输出数据到屏幕或打印设备上,本节内容涉及报表的一些基本应用操作,如报表的创建、报表的设计、分组记录易报表的存储和打印等。本节要求掌握报表的组成及分类、使用向导创建报表、使用设计器编辑报表以及在报表中进行计算和汇总等内容。

1.报表的组成

a)报表页眉:位于报表的开始处。

b)页面页眉:报表的每一页有一个页面页眉。

C)主体:是报表显示数据的主要区域。

d)页面页脚:打印在每页的底部。

e)报表页脚:打印在报表的结束处。

2.报表的分类

a)纵栏式报表:一般是在一页中主体节区内显示一条或多条记录,而且以垂直方式显示。

b)表格式报表:是以整齐的行、列形式显示记录数据,通常一行显示一条记录、一页显示多行记录。

c)图表报表:是指包含图表显示的报表类型。

d)标签报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报表,用来制作标签。

3.报表的创建

a)使用“自动报表”创建报表。

b)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

c)使用“图表向导”创建报表。

数据库基础知识讲解

目录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 (1) 二、Access 2003数据库对象 (4) 三、数据表 (5) 四、查询 (6) 五、窗体 (8) 六、报表 (9) 七、数据访问页 (9) 八、宏 (10) 九、模块和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编程 (11) 十、公共基础知识 (14)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 1、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及其活动的并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能够识别 的物理符号。信息是以数据的形式表示的,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分为临时性数据和永久性数据。 2、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从大量、原始的数据中抽取对人们有价值 的信息。 3、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相关的数据组织在一起存放在计算 机外存储器上(有序的仓库),并能为多个用户共享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 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数据库系 统的核心)是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以下的数据语言:数据

定义语言(DDL),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数据操纵语言(DML),负责数据的操纵,如查询、删除、增加、修改等;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 5、数据库系统(DBS)包括5部分: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DBA ,database administrator)和用户(专业用户和最终用户)。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6、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冗余大、数 据的不一致性、数据关联差)、数据库管理、分布式数据库管理、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根本目标是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7、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根本 区别),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于扩充,独立性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三级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和外模式)和二级映射(外模式/概念模式的映射、概念模式/内模式的映射)构成了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的抽象结构体系。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给出了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主要描述数据的概念纪录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包括数据间的语义约束;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由概念模式推导而出的,在一般DBMS中提供相关的外模式描述语言(DDL) 8、数据库设计一般以过程迭代和逐步求精为基本思想,是应用面向 数据的方法和面向过程的方法进行的,在已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设计步骤如下: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任

数据库基础知识

1.1 数据库基础知识 1、数据库有关的概念:a、数据:是指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b、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注意两点: 即数据库集中了各种应用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构造与存储,而使它们可被不同应用程序所使用。简称为 DB(Database)。 c、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方便用户管理与组织数据库 的一种数据库管理软件。 简称为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指在数据库系统资源的基础上、针对某一类应用而开发出来 的应用软件。如大家都熟悉的教务管理系统。 e、数据库系统 DBS(Database System) 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a、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这是 数据库的基本特征。 b、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 c、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3、数据模型: 数据库应用系统就是将现实世界映射到计算机中的结果。为了简化这个映射过程,引入了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从现实世界到计算机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其不仅能方便地描述数据本身,而且能正确地反映出数据之间存在的整体逻辑关系。 所有的数据库系统都是基于某一种数据模型的。传统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 数据之间的关系。 关系模型与层次模型、网状模型的本质区在于数据描述的一致性、模型概念的单一性。 4、实体间联系及种类: 在数据模型中,将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称之间实体。通常需要描述出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实体、实体的属性及实体之间的关系。

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之为联系,反映了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通常分为: a 、 一对一联系:如居民信息与户口信息。 即一个居民信息对应着一个户口信息,并且一个户口信息也只对应着一个居民信息。 b 、 一对多联系或多对一联系:注意两个实体前后的顺序关系。 一对多联系:如班级信息与学生信息。 即一个班级对应着多个学生,并且一个学生只对应一个班级。 多对一联系:如学生信息与班级信息。 即一个学生对应一个班级,但一个班级却可对应多个学生。 c 、 多对多联系:如学生信息与课程信息。 即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并且一门课程可被多个学生选修。 历届试题: 1、 数据库DB 、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之间的关系是(2006 年 4 月选择题第 10 题) A)DB 包 DBS 和DBMS B)DBMS 包 DB 和DBS C)DBS 包 DB 和DBMS D)没有任何关系 2、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 3 种,它们是(2006 年 4 月选择题第 11 题) A)网状、关系和语义 B)层次、关系和网状 C)环状、层次和关系 D)字段名、字段类型和记录 3、 假设数据库中表A 与表B 建立了“一对多”关系,表B 为“多”的一方,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2005 年 4 月选择题第 12 题) A) 表A 中的一个记录能与表B 中的多个记录匹配 B) 表B 中的一个记录能与表A 中的多个记录匹配 C) 表A 中的一个字段能与表B 中的多个字段匹配 D) 表B 中的一个字段能与表A 中的多个字段匹配 1 1 1 1

数据库复习基本知识

数据库复习基本知识 1、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概括的讲,数据库数据具有永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享三个基本特点)、数据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系统(DBS) 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这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数据共享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数据共享还能够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与不一致性)、数据的独立性高(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必须具备的4各控制功能1、数据的安全性保护2、数据的完整性检查 3、并发控制 4、数据库恢复) 3、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大量、共享的数据集合。它可以提供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在多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库时进行并发控制,在发生故障后对数据库进行恢复。 4、两大数据模型:1、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2、数据模型(包括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的要求:1、能比较真实的模拟现实世界2、容易为人所理解3、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 5、概念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从现实世界到概念模型的转换是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完成的。 6、数据模型:它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是用来描述数据、组织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的。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包括逻辑模型(主要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和物理模型(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它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从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的转换可以有数据可设计人员完成,也可以用数据可设计工具协助设计人员完成;从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转换主要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 7、数据模型的组成三要素:1.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相对来说属稳定不变的)2.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值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操作规则,主要有查询和更新两大类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3.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在关系模型中,任何关系必须满足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两个条件) /

数据库基础知识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1.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管理经历的五个阶段、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 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其中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2)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3)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4)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4.数据模型:实体间联系的种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5.数据模型的三种类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6.关系数据库基本术语:关系、元组、属性、域、关键字、外部关键字。 关系的特点 7.关系运算:传统的集合运算(并、差、交)另一类是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等值连接、自然连接) 8.VF两种运行方式:菜单方式和交互式方式(命令方式和程序方式) 9.所谓项目是指文件、数据、文档和对象的集合,其扩展名为 .pjx。 10.项目管理器包含的选项卡:全部、数据、文档、类、代码、其他 11.项目管理器各选项卡所包含的文件有哪些? 12.项目管理器可以完成对文件的新建、添加、移去、删除,但不包含重命名。 第2章 1.常量的种类:数值型、字符型、日期型、日期时间型和逻辑型 在书写字符型、日期型、日期时间型和逻辑型需要加定界符 2.变量是值能够随时改变的量。变量名的命名规则:以字母、汉字和下划线开头,后接字母、数字、汉字和下划线构成,不包含有空格 3.当内存变量与字段变量同名时,要访问内存变量需加前缀M.(或M->),例如M.姓名4.数组定义的格式DIMENSION 数组名()、 创建数组后,系统自动给每个数组元素赋以逻辑假.F. 5.表达式的类型:数值表达式、字符表达式、日期时间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每个表达式的运算规则与结果。 6.运算符$ 称为子串包含测试,格式<字符表达式1> $ <字符表达式2> 7.SET EXACT ON │OFF 的区别与含义。 8.逻辑型运算符有三个:NOT 、AND、OR,其优先级顺序为NOT、AND、OR 9.常用函数数值函数、字符处理函数、日期类函数、数据类型转换函数、测试函数10.常用函数:LEN()、SPACE()、LEFT()、RIGHT()SUBSTR()、AT()、DATE()、TIME()、YEAR()、STR()、 VAL()、CTOD()、宏替换函数:&字符型变量、EOF()、BOF()、IIF() 11.程序文件的建立和修改命令:MODIFY COMMAND 程序名 12.程序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13.选择结构包括条件语句(IF—ELSE--ENDIF)和分支语句(DO CASE --ENDCASE)、14.IF----ENDIF必须成对出现,在do case 结构中不管有几个CASE条件成立,只有最先成立的那个CASE条件的对应命令序列被执行 15.循环结构包括:DO WHILE---ENDDO FOR---ENDFOR SCAN---ENDSCAN(其中do while –enddo语句的执行流程必须掌握) 16.循环结构中出现的loop和exit语句的含义: 循环体中包含LOOP,则返回条件处重新判断,包含EXIT,则直接跳出循环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需要根据应用系统中数据的性质和内在联系,按照管理的要求来设计和组织。Access是一个关系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通过各种数据库对象来管理信息。本节要求掌握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运算的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的过程、SQL基本命令以及Access 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1.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 a)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在Access中,一个关系存储为一个表。 b)元组:在一个二维表(一个具体关系)中,水平方向的行称为元组,每一行就是一个元组,它对应表中的一条具体记录。 c)属性:二维表中垂直方向的列称为属性,每一列有一个属性名。 d)域:指属性的取值范围,即不同元组对同一个属性的取值所限定的范围。 e)关键字:指其值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的组合。 f)外部关键字:如果表中一个字段不是本表的主关键字,而是另外一个表的主关键字和候选关键字,则这个字段就称为外部关键字。 2.关系运算基本感念 a)选择:从关系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的操作称为选择。 b)投影:从关系模式中指定若干属性组成新的关系称为投影。 C)联接:联接是关系的横向结合,联接运算将两个关系模式拼接成一个更宽的关系模式,生成的新关系中包含满足联接条件的元组。 d)等值联接:按照字段值对应相等为条件进行的联接操作。 e)自然联接:是去掉重复属性的等值联接。 3.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a)需求分析。 b)确定需要的表。 C)确定所需要的字段。 d)确定联系。 e)设计求精。 4.SQL基本概念与命令 a)基本表:是本身独立存在的表,在SQL中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表。 b)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是一个虚表。 c)SELECT 语句 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 Access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组织、存储并管理任何类型和任意数量的信息。为了了解和掌握Access组织和存储信息的方法,应该熟悉Access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库的创建、表的建立和表的编辑等内容。本节要求掌握数据库的创建过程、表的建立、表间关系的建立与修改、表的维护以及对表的相关操作等。 1.创建数据库 a)创建空数据库:先建立一个空数据库,然后向其中添加表、查询、窗体和报表等数据库对象。 b)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数据库向导中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数据库模板,利用这些模板可以方便、快捷地创建数据库。 2.表的建立 a)建立表结构:使用向导,使用表设计器,使用数据表。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础知识 1.信息系统: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分析、计划、控制、决策和使用的系统。(核心为数据库) 2.计算机数据管理3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化,数据库系统的工作对象,数据库数据称为‘存储数据’、‘工作数据’或‘操作数据’,数据库中的存储数据时‘集成的’‘共享的’。 数据元素:数据的基本单位 数据对象: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3类用户:终端用户—联机用户、最终用户(从计算机联机终端存取数据库的人员);应用程序员—系统开发员(负责设计和编制应用程序的人员);数据库管理员—DBA全面负责数据库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正常使用的人员。 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Date Base Management System} 硬件—— 4.数据库管理系统: 主要功能—数据库定义、数据库存取、数据库运行管理、数据库建立和维护、数据通信 组成—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实用程序5.数据模型: (1)概念模型: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抽象,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它强调其予以表达能力,以及能够较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各种语意知识,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概念——实体、属性、关键字、域、实体型、实体集、联系、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概念模型表示方法:E-R图(实体联系法)。主要成分—实体、联系、属性 (2)数据模型:分为层次、关系、网状模型,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不同。关系模型用‘二维表’;层次模型用‘树结构’;网状模型用‘图结构’。 层次与网状模型是早期的数据模型,称为格式化数据模型 6.层次模型:最早使用的模型,一棵有向树。 特征: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为根结点;其它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 每个结点描述一个实体型,称为记录类型;一个记录类型可以有多个记录值,简称记录;画层次模型可用无向边代替有向边 7.网状模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点都可以有多个双亲结点,有向树变成有向图 特征:可以有一个以上的结点没有双亲;至少有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双亲 8.关系模型:其数据结构是一个‘二维表框架’组成的集合,每个二维表称为‘关系’。基本操作:插入、删除、修改、查询 一、关系数据库 1.基本术语: 关系 元组:表中一行为一个元组,对应存储文件中的一个记录值 属性:表中的列称为属性,属性值相当于记录中的数据项或者字段值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即不同元组对同一个属性的值所限定的范围 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础知识 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信息与数据 1.信息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换言之,信息是一种已经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 信息的特征: (1)信息传递需要物质载体,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要消耗能量; (2)信息可以感知; (3)信息可以存储、压缩、加工、传递、共享、扩散、再生和增值。 2.数据 数据的概念:数据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信息记录下来的符号,其意义是客观实体的属性值,是信息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 数据的表现形式: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数据与信息紧密相关,信息提供现实世界中有关事物的知识;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二者不可分离又有一定区别。 二、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技术 1.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转换为信息的过程。 2.数据管理:数据收集、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传输和维护等环节是数据处理的基本操作,称为数据管理,是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 3.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 特点:数据无独立性 (2)文件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

特点:出现了文件系统.实现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程序和数据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 特点: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令部数据实施统一的、集中的操作,实现了数据独立性、可共享、冗余度小。 三、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发展阶段的划分以数据模型的进展作为主要依据和标志。 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1.第一代数据库是层次数据库系统和网状数据库系统 其数据模型分别为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第一代数据库的典型代表:IMS。 2.第二代数据库是关系数据库系统 其数据模型称关系模型,目前大部分数据库系统采用关系模型。典型代表:Ingres 3.第三代数据库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支持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保持和继承了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更安全、高效、方便,同时还具有开放性。 四、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 (1)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库发展的影响 (2)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结合 (3)面向专门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技术的研究 五、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应用程序和各类人员组成。 2.基本概念 (1)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采用数据库技术,具有管理数据库功能,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库及各类人员组成的计算机系统。 (2)数据库(DataBase,DB)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放于计算机外存储器中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它反映了数据自身和数据间的联系。 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集成的、共享的、最小冗余的,能为多种应用服务。

数据库基础知识

1.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数据(data)、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 2.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或DBMS。 其特点是①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②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③数据独立性高④数据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3.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4.DBMS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 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和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维护等4个方面。 5.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6.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数据模型分为两大类:概念模型(即信息模型)、逻辑模型(包括层次、网状、关系等模型)和物理模型 7.实体之间的联系按照联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一对一或1∶1 、一对多或1∶n和多对多或m∶n。 8.数据模型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三部分组成的。其中数据结构是对数据系统的静态特性的描述,数据操作是对数据库系统的动态特性的描述。 9. 数据库体系结构按照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结构进行组织。 10.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 11.数据独立性又可分为逻辑数据独立性和物理数据独立性。 12.SQL语言集数据查询、.数据操纵、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关系数据语言的特点和优点。 13.在关系代数中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选择、投影、连接、除等运算。 3.在关系模型中,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表示的。 5.1975年由IBM公司的M.Zloof提出的QBE语言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域关系演算语言。

1.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础知识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 1.数据与数据处理 数据是指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数据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描述事物特性的数据内容;其二是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的数据形式,数据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信息:一种已经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对人们而言是可理解、可用于指导决策的数据 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从数据处理的角度而言,信息是一种被加工成特定形式的数据,这种数据形式对于数据接收者来说是有意义的。 三者之间的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 ?信息不随着数据形式的变化而变化 ?信息=数据+数据处理 2.计算机数据管理 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数据管理。计算机对数据的管理是指对数据的组织、分类、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提供操作手段。 计算机在数据管理方面也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机数据管理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范围的发展而不断发

展,多年来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1)这一阶段是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当时的计算机硬件状况是:外存只有磁带、卡片、纸带,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软件状况是: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处理方式是批处理。 (2)人工管理阶段的特点是:数据不保存、数据无专门软件进行管理(数据冗余)、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无结构。 2、文件系统阶段 (1)这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大量用于管理。这时硬件方面已经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中已经有了数据管理软件,一般称为文件系统。处理方式上不仅有了文件批处理,而且能够联机实时处理。 (2)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数据管理由文件管理系统完成;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数据可长期保存。 3、数据库系统阶段 (1)20世纪60年代末数据管理进入新时代——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出现了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系统,即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是一种较完善的高级数据管理方式,也是当今数据管理的主要方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2)数据库系统阶段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程度高;数据独立性强;数据冗余度小;加强对数据的保护 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 (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由若干个站集合而成。这些站又称为节点,它们在通讯网络中联接在一起,每个节点都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系统,它们都拥有各自的数据库、中央处理机、终端,以及各自的局部数据库管理系统。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看作是一系列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联合。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它是一种用于存储、管理和检索数据的系统,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处理 大量结构化数据。本文将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的定义、类型、结构以及常用的查询语言等内容。 一、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是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它具有持久性(数据在计算机 上永久存储)、共享性(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数据)和独立 性(数据与应用程序相互独立)等特点。数据库可以用于保存各种类 型的数据,比如文本、数值、图像等等。 二、数据库的类型 根据数据的组织方式和存储结构,数据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 的数据库类型有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等。 1.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表格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数据,数据之间通 过关系建立连接。关系型数据库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 据的操作和管理,具有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2. 非关系型数据库:与关系型数据库不同,非关系型数据库不使用 表格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数据,而是使用键值对、文档、列族等方式。非关系型数据库具有高可扩展性和灵活性,适用于处理大数据和分布 式环境。

3. 面向对象数据库:将数据和对象进行直接映射,可以将对象的属 性和方法作为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储和操作。面向对象数据库适用于需 要存储复杂对象和维护对象之间的关系的场景。 三、数据库的结构 数据库的结构由表(Table)、字段(Field)和记录(Record)组成。 1. 表(Table):表是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单位,每个表由多个字段组成,用于存储特定类型的数据。表由表名和列名组成,列名定义了 表中字段的属性。 2. 字段(Field):字段是表中的一个属性,用于存储具体的数据。 每个字段有一个数据类型来定义它的数据格式,比如整数、字符串、 日期等。 3. 记录(Record):记录是表中的一行数据,包含了若干个字段的值。每个记录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称为主键(Primary Key),用 于区分不同的记录。 四、数据库查询语言 数据库查询语言用于向数据库发送查询请求,从数据库中获取需要 的数据。常用的查询语言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和NoSQL查询语言。 1.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SQL是一种用于与关系型数据库进行 通信的语言,它包含了多种操作,比如查询(SELECT)、插入

数据库入门基础知识

数据库入门基础知识 数据库是指按照一定规则在计算机上储存和管理大量相关数据的系统。它是信息技术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应用广泛。 一、数据库的概念与分类 数据库是将大量数据储存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的系统。根据数据结构和组织方式的不同,数据库可以分为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种类型,其中关系数据库应用最广泛。 二、关系数据库与SQL语言 关系数据库是使用关系模型组织数据的数据库。关系模型通过表格(关系)的形式来表示数据,每个表格由行和列组成。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用于在关系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操作和 管理的标准语言。通过SQL语句,可以实现数据的查询、插入、更新 和删除等操作。 三、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1. 数据库的创建:通过SQL语句创建数据库,指定数据库的名称、表格的结构以及约束条件。 2. 数据的插入:通过INSERT语句向数据库中插入新的记录,保证 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数据的查询:通过SELECT语句从数据库中检索所需的数据,可以使用WHERE子句设置查询条件。 4. 数据的更新:通过UPDATE语句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使用SET子句设置新的值。 5. 数据的删除:通过DELETE语句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使用WHERE子句设置删除条件。 四、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1. 数据库的正规化:通过将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逐步分解,降低数据的冗余程度,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和一致性。 2. 数据库的安全性:通过设置用户权限和密码保护数据库的安全,避免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 3.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库的备份,以便在意外故障或数据丢失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4. 数据库性能优化:通过索引、分区等方式提高数据库的查询速度和处理效率。 五、常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1. MySQL:开源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强大,可应用于各种规模和复杂度的项目。 2. Oracle: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商业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级应用。

(完整版)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二、名词解释 1.数据冗余定义:同一数据存储在不同的数据文件中的现象。 2.DBA 数据库管理员 3.事务指访问并可能更新数据库中各种数据项的一个程序执行单元(unit)。 4.数据字典:数据库中所有对象及其关系的信息集合。 5.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6.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7.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8. 存储过程是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SQL语句集 9.触发器可以查询其他表,而且可以包含复杂的SQL 语句。它们主要用于强制服从复杂的业务规则或要求 10.SQL语言中的视图 答:在SQL中,外模式一级数据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视图,它是从若干基本表和(或)其它视图中构造出来的,视图并不存储对应的数据,只是将视图的定义存于数据字典中。 四、简答题 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数据库定义、操纵、保护、存储、维护和数据字典。 2.数据库系统中的常见故障有哪些? 答:.事务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 3.简述SQL语言的组成。 答:分为四个部分: 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嵌入式SQL语言的使用规定。 4.说明关系模型有哪三类完整性规则? 答: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5.请阐述在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中,实体之间联系的实现方法。 答:在网状模型中,联系用指针实现。 在关系模型中,联系用关键码(或外键,或关系运算) 来实现。 6.DBS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DBS由四部分组成:数据库、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员。 7.数据库的并发操作会带来哪些问题? 答:数据库的并发操作会带来三类问题:丢失更新问题;不一致分析问题和“脏数据”的读出。 8.简述客户/服务器模式DBS的一般结构。此时数据库应用的功能如何划分? 答:DBS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9.什么是日志文件?为什么要设立日志文件? 答:(1)日志文件是用来记录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的文件。 (2)设立日志文件的目的是:进行事务故障恢复;进行系统故障恢复;协助后备副本进行介质故障恢复。 10.SQL中表达完整性约束的规则主要有哪几种? 答:有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属性值约束和全局约束等。 11.什么是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透明性? 答:分布透明性是指用户不必关心数据的逻辑分片,不必关心数据物理位置分配的细节,也

数据库基础知识教程

数据库基础知识教程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离不开数据库这个日常工具,因此学习数据库基础知识是每个计算机爱好者的必经之路。下面我们将按照功能划分,为大家详细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 一、数据库的定义和分类 数据库是指以一定的数据模型为基础,存储、管理和维护数据的软件系统。根据数据的组织方式和存储类型的不同,可以将数据库分为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等。 1. 关系型数据库:以关系模型为基础,采用表格形式来存储数据,并在不同表之间通过主外键关系来建立联系。 2. 非关系型数据库:也称为NoSQL,不以关系模型为基础,采用键值对、文档、图形等方式来存储数据。 3. 面向对象数据库:以面向对象思想为基础,将对象作为基本数据单位,采用类、继承、多态等方式来描述数据。 二、数据库的结构和设计 数据库的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先进行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其中概念设计

是将现实世界的需求转化为数据库结构的过程,逻辑设计是确定实体、属性、关系和约束等数据库对象的属性和关系,物理设计是将逻辑设 计转化为可用的数据库实例。 三、数据的操作和管理 数据库的操作和管理包括查询、修改、删除、添加等操作。在进行这 些操作时,需要遵循数据库的ACID原则,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 性和持久性。此外,还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恢复和优化等管理工作, 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 四、数据库的应用和发展 数据库应用广泛,可以用于企业管理、金融、医疗、娱乐等多个领域,其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样化。同时,数据库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演进, 例如分布式数据库、云数据库、列式数据库、图数据库等新型数据库 技术的出现,让数据库的功能和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总之,学习数据库基础知识是计算机科学学生和从事计算机开发者的 必修课,掌握了这些知识,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据库的原理和 操作,还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数据库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为人们的 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 1.1 数据库基础知识 1数据与数据处理 数据是指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数据管理。 2计算机数据管理 (l)人工管理数据与程序不具有独立性。 (2)文件系统数据不能统一修改,会造成数据不一致。 (3)数据库系统解决了数据共享问题,减少了数据冗余。 (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采用C/S系统结构,使用开放数据库连接(ODBC)标准协议通过网络访问远端的数据库。 (5)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技术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的结合。 VF从本质上说是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但它在用户界面、程序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扩充,提供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强大功能。 1.2 数据库系统 1有关数据库的概念 (1)数据库(DataBase):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能被各类用户所共享,数据冗余低、数据之间有密切联系,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访问。 在VF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以表的形式保存。 (2)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 ):是由系统开发人员利用数据库系统资源开发出来的,面向某一类实际应用的应用软件系统。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数据实行专门管理,提供安全性和完整性等统一机制,可以对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进行管理。 用户不能直接接触数据库,只能通过DBMS来操作数据库。 (4)数据库系统(DBS):是指采用了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相关数据,提供数据处理和信息资源共享的便利手段。数据库系统由硬件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等部分组成。 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l)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2)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 (3)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4)具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3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从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抽象,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抽象为一种既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又不为某一DBMS支持的概念模型,然后再把概念模型转化为计算机上某一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 1实体的描述

数据库基础知识总结

数据库基础知识总结 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它可以帮助用户有效 地组织、存储、检索和分析数据,以便更好地支持业务决策和应用开发。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 1. 数据库的概念与分类 数据库是指一个组织结构良好的数据集合,可被电脑程序使用及管理。按照其结构特点,可以将数据库分为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等几种类型。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表格形式来存储数据,其中每个表格都有唯一的标 识符,并且不同表格之间可以通过键值对进行关联。常见的关系型数 据库有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非关系型数据库则不采用表格形式来存储数据,而是使用键值对或文 档等方式进行存储。常见的非关系型数据库有MongoDB、Redis等。 面向对象数据库则将数据看做对象,并且支持面向对象编程方式进行 操作。常见的面向对象数据库有db4o等。

2.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 在设计一个有效的数据库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实体及其属性:实体是指现实世界中具有独立存在意义的事物或概念。属性则是指实体所具有的某些特征或属性。 (2)确定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可以存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不同类型的关系。 (3)设计数据结构:包括表格的设计、字段的定义、键值对的关联等。 (4)规范化数据结构:规范化是指将数据结构进行优化,以便更好地支持数据存储和查询操作。 3. SQL语言基础 SQL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缩写,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语言。SQL可以用于创建表格、插 入数据、更新数据、删除数据等操作。 SQL语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数据库基础知识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 1.基本概念:数据、信息、数据处理、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 系统(DBS) 2.Access数据库的7种对象及其作用 3.概念模型①②③④⑤⑥⑦ ①概念模型中的几个相关概念 ②实体之间联系类型的种类并能对实例进行分析⊙ ③E-R图 4.数据模型的种类及特点 5.关系数据模型 ①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关系、元组、属性、域、主键、外键⊙ ②理解关系的特点 ③了解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 二、数据库和表 1.了解表的两种视图及三种创建方法 2.了解Access数据类型(10种)及每种类型的特点、用途 3.掌握字段属性的相关设置(字段大小、格式、输入掩码、默认值、标题、有效性规则、 有效性文本、索引、必填字段)⊙ 4.主键的定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5.理解表间关系(3种) 6.了解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及用户定义完整性 7.主、子表关系与特点 8.表的操作与编辑(排序。筛选、冻结、隐藏、查找、替代、导入、导出、链接)等功能 三、查询⊙ 1.查询的概念、特点 2.查询及查询视图的类型和功能(各5种) 3.掌握创建查询的3种方法 4.查询条件的设置⊙⊙ ①标识符、常量、运算符、通配符、函数(全部掌握) ②能够根据以上基础灵活书写满足各种要求的查询表达式③查询中的计算(统计计算、 自定义计算) 5.交叉表查询的特点和方法 6.参数查询的方法(单参数、多参数) 7.操作查询的种类(4种),理解各自的作用、特点 8.了解SQL语言的4种功能,掌握SQL语句,尤其是SELECT语句(不要求书写,但要 求会读,能理解) 四、窗体 1.窗体的概念、作用、组成、视图 2.窗体的类型及每种窗体的特点、适用环境 3.掌握窗体工具箱中各种控件的使用方法⊙

数据库基础知识

1. 数据库根底学问 数据库的开展: 数据库系统根本概念: 数据库DB :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 构造化相关数据的集合。它不仅包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是数据库的机构,是一种系统软件,责任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 数据操纵, 限制及爱护与数据效劳等。● DBMS 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属于OS 支持下的系统文件。 DBMS 六个功能。1数据模式定 义2 5数据库中的并发限制与故障修复6数据的效劳。DBMS 三种数据语言:1数据定义语言 物理存取构建2数据操纵语言任数据的操纵,如查询与增, 3数据限制语言 , , 故障复原等 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操作系统。 ● DBS 4有统一的数据限制功能 DBS 三级模式:1述,是全体用户公共数据视图。2模式,由概念模式推导而出。3数据模型根本概念: 数据模型:其不仅表示反映事物

名。在 Access 中,一个关系存储为一 在Access 的数据类型, Access 中 选关键字,这字段就称为外关键字。 ● 数据关系操作:数据查询, 数据删除, 数据插入, 数据修改 数据约束:1 2 3束,反响了详细应用中数据的语义要求。 关系运算根本概念:1 2 :从关系模式中指定假设干属3 式拼接成一个更宽的关系模式,生产新关系中包含满意连接条件的元祖4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2防止在表之间出现重复字段3表中的字段必需是原始数据与根本数据元素4用外部关键字保证有关联的表之间的联系 需求分析。信息需求, 2确定须要的表。每个表只包含一个关于主题的信息。表中不应当包含重复信息,且信息不应当在表之间复制〕3确定所需字段。每个字段干脆与表的实体相关。以最小的逻辑单位存储信息。表中字段必需是原始数据。确定主关键字字段〕4确定关系 5设计求精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精华

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有关概念 四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 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 2.数据操作功能 3.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功能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5.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 6.其他功能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桌面DBMS Access ,VFP 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SQL Server , Oracle, MySQL , DB2 5.数据库系统(DBS)的构成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2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如下 1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 2 数据结构化; 3 数据独立性高;4由DBMS进行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1数据定义功能2数据操作功能3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功能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5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6其他功能 4.DBMS 可以对数据提供哪些控制功能? 数据的安全性(Security)保护:保护数据,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的泄密和破坏。 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检查:将数据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或保证数据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并发(Concurrency)控制:对多用户的并发操作加以控制和协调,防止相互干扰而得到错误的结果。 数据库恢复(Recovery):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