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库的四个基本概念。

数据库的四个基本概念。

数据库的四个基本概念是:

1.数据(Data):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数据库(DataBase,DB):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

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数据库管理

系统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提供数据的组织、存储、管理等功能。

4.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

序和数据库管理员组成的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数据的系统。

数据库复习基本知识

数据库复习基本知识 1、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概括的讲,数据库数据具有永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享三个基本特点)、数据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系统(DBS) 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这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数据共享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数据共享还能够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与不一致性)、数据的独立性高(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必须具备的4各控制功能1、数据的安全性保护2、数据的完整性检查 3、并发控制 4、数据库恢复) 3、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大量、共享的数据集合。它可以提供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在多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库时进行并发控制,在发生故障后对数据库进行恢复。 4、两大数据模型:1、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2、数据模型(包括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的要求:1、能比较真实的模拟现实世界2、容易为人所理解3、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 5、概念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从现实世界到概念模型的转换是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完成的。 6、数据模型:它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是用来描述数据、组织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的。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包括逻辑模型(主要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和物理模型(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它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从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的转换可以有数据可设计人员完成,也可以用数据可设计工具协助设计人员完成;从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转换主要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 7、数据模型的组成三要素:1.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相对来说属稳定不变的)2.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值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操作规则,主要有查询和更新两大类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3.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在关系模型中,任何关系必须满足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两个条件) /

数据库概念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数据:实际上就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特点:有一定的结构,有型与值之分,如整型、实型、字符型等。而数据的值给出了符合定型的值,如整型值15。 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具有统一的结构形式并存放于统一的存储介质内,是多种应用数据的集成,并可被各个应用程序共享。数据库存放数据是按数据所提供的数据模式存放的,具有集成与共享的特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是数据库的核心。 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 (1)数据模式定义:即为数据库构建其数据框架; (2)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为数据模式的物理存取与构建提供有效的存取方法与手段;(3)数据操纵:为用户使用数据库的数据提供方便,如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等以及简单的算术运算及统计; (4)数据的完整性、安生性定义与检查; (5)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 (6)数据的服务:如拷贝、转存、重组、性能监测、分析等。 为完成以上六个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以下的数据语言: (1)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 (2)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如查询与增、删、改等; (3)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 数据语言按其使用方式具有两种结构形式:交互式命令( 又称自含型或自主型语言)宿主型语言(一般可嵌入某些宿主语言中)。 数据库管理员: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维护、监视等的专业管理人员。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硬件平台(硬件)、软件平台(软件)五个部分构成的运行实体。 数据库应用系统:由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及应用界面三者组成。 文件系统阶段:提供了简单的数据共享与数据管理能力,但是它无法提供完整的、统一的、管理和数据共享的能力。 层次数据库与网状数据库系统阶段:为统一与共享数据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需要根据应用系统中数据的性质和内在联系,按照管理的要求来设计和组织。Access是一个关系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通过各种数据库对象来管理信息。本节要求掌握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运算的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的过程、SQL基本命令以及Access 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1.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 a)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在Access中,一个关系存储为一个表。 b)元组:在一个二维表(一个具体关系)中,水平方向的行称为元组,每一行就是一个元组,它对应表中的一条具体记录。 c)属性:二维表中垂直方向的列称为属性,每一列有一个属性名。 d)域:指属性的取值范围,即不同元组对同一个属性的取值所限定的范围。 e)关键字:指其值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的组合。 f)外部关键字:如果表中一个字段不是本表的主关键字,而是另外一个表的主关键字和候选关键字,则这个字段就称为外部关键字。 2.关系运算基本感念 a)选择:从关系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的操作称为选择。 b)投影:从关系模式中指定若干属性组成新的关系称为投影。 C)联接:联接是关系的横向结合,联接运算将两个关系模式拼接成一个更宽的关系模式,生成的新关系中包含满足联接条件的元组。 d)等值联接:按照字段值对应相等为条件进行的联接操作。 e)自然联接:是去掉重复属性的等值联接。 3.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a)需求分析。 b)确定需要的表。 C)确定所需要的字段。 d)确定联系。 e)设计求精。 4.SQL基本概念与命令 a)基本表:是本身独立存在的表,在SQL中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表。 b)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是一个虚表。 c)SELECT 语句 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 Access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组织、存储并管理任何类型和任意数量的信息。为了了解和掌握Access组织和存储信息的方法,应该熟悉Access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库的创建、表的建立和表的编辑等内容。本节要求掌握数据库的创建过程、表的建立、表间关系的建立与修改、表的维护以及对表的相关操作等。 1.创建数据库 a)创建空数据库:先建立一个空数据库,然后向其中添加表、查询、窗体和报表等数据库对象。 b)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数据库向导中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数据库模板,利用这些模板可以方便、快捷地创建数据库。 2.表的建立 a)建立表结构:使用向导,使用表设计器,使用数据表。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础知识 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信息与数据 1.信息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换言之,信息是一种已经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 信息的特征: (1)信息传递需要物质载体,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要消耗能量; (2)信息可以感知; (3)信息可以存储、压缩、加工、传递、共享、扩散、再生和增值。 2.数据 数据的概念:数据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信息记录下来的符号,其意义是客观实体的属性值,是信息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 数据的表现形式: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数据与信息紧密相关,信息提供现实世界中有关事物的知识;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二者不可分离又有一定区别。 二、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技术 1.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转换为信息的过程。 2.数据管理:数据收集、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传输和维护等环节是数据处理的基本操作,称为数据管理,是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 3.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 特点:数据无独立性 (2)文件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

特点:出现了文件系统.实现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程序和数据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 特点: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令部数据实施统一的、集中的操作,实现了数据独立性、可共享、冗余度小。 三、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发展阶段的划分以数据模型的进展作为主要依据和标志。 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1.第一代数据库是层次数据库系统和网状数据库系统 其数据模型分别为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第一代数据库的典型代表:IMS。 2.第二代数据库是关系数据库系统 其数据模型称关系模型,目前大部分数据库系统采用关系模型。典型代表:Ingres 3.第三代数据库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支持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保持和继承了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更安全、高效、方便,同时还具有开放性。 四、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 (1)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库发展的影响 (2)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结合 (3)面向专门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技术的研究 五、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应用程序和各类人员组成。 2.基本概念 (1)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采用数据库技术,具有管理数据库功能,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库及各类人员组成的计算机系统。 (2)数据库(DataBase,DB)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放于计算机外存储器中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它反映了数据自身和数据间的联系。 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集成的、共享的、最小冗余的,能为多种应用服务。

数据库大纲

第一章数据库的原理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储数据和其他数据库对象的操作系统文件,是数据库服务器的主要组件,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2)数据库管理系统指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数据库在建立、运用和维护时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统一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户能方便地定义数据和操纵数据,并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及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 功能: (3)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构成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2.3种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3.关系模型术语 关系(二维表)、元组(记录)、属性(字段)、码(关键字)、外码 4.关系模型的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 第三章SQL Server概述 企业管理器、服务管理器、查询分析器的作用及使用 第四章管理数据库 1、数据库对象包括哪些 Sql server中数据库对象有: tables、views、stored procedures、user、roles、rules、default、user defined data types、user defined function、full-text catalogs 2、事务和事务日志的概念 事务就是一个工作单元,该单元的工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 事务日志记录了对数据库的所有修改。日志记录了每个事务的开始、对数据库的改变和取消修改的足够信息。 3、操作系统的二种文件形式及特点 主数据库文件(Primary Database File)是数据库的起点,每个数据库都仅有一个主数据文件 辅助数据库文件(Secondary Database File)是可选的,它们可以存储那些不在主数据文件中的数据和对象。可以没有可以多个。 事务日志文件保存了用于恢复数据库的全部事务日志信息,至少一个 4、使用文件和文件组时,因该考虑哪些事情 一个文件或文件组只能用于一个数据库,不能用于多个数据库 一个文件只能是某个文件组的成员,不能是多个文件组的成员 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和日志信息不能放在一个文件或文件组中,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总是分开的 日志文件永远也不能是任何文件组的一部份 5、创建数据库 使用Transact-SQL语言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database_name [ON [PRIMARY] [ [,…n] [, [,…n]] ] [LOG ON { [,…n]}] [FOR RESTORE] ::=([NAME=logical_file_name,]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最佳答案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数据:实际上就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特点:有一定的结构,有型与值之分,如整型、实型、字符型等。而数据的值给出了符合定型的值,如整型值15。 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具有统一的结构形式并存放于统一的存储介质内,是多种应用数据的集成,并可被各个应用程序共享。 数据库存放数据是按数据所提供的数据模式存放的,具有集成与共享的特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是数据库的核心。 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 (1)数据模式定义:即为数据库构建其数据框架; (2)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为数据模式的物理存取与构建提供有效的存取方法与手段;(3)数据操纵:为用户使用数据库的数据提供方便,如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等以及简单的算术运算及统计; (4)数据的完整性、安生性定义与检查; (5)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 (6)数据的服务:如拷贝、转存、重组、性能监测、分析等。 为完成以上六个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以下的数据语言: (1)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 (2)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如查询与增、删、改等; (3)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数据语言按其使用方式具有两种结构形式:交互式命令(又称自含型或自主型语言)宿主型语言(一般可嵌入某些宿主语言中)。 数据库管理员: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维护、监视等的专业管理人员。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硬件平台(硬件)、软件平台(软件)五个部分构成的运行实体。 数据库应用系统:由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及应用界面三者组成。 文件系统阶段:提供了简单的数据共享与数据管理能力,但是它无法提供完整的、统一的、管理和数据共享的能力。 层次数据库与网状数据库系统阶段:为统一与共享数据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系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数据的集成性、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数据独立性(物理独立性与逻辑独立性)、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1)概念模式: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全体用户公共数据视图; (2)外模式:也称子模式与用户模式。是用户的数据视图,也就是用户所见到的数据模式;(3)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它给出了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 数据库系统的两级映射: (1)概念模式到内模式的映射; (2)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映射。

简述数据库的概念

简述数据库的概念 一、引言 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起来的数据集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本文将从数据库的概念、分类、特点、结构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概念 1. 定义:数据库是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并存放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集合。 2. 特点: (1)数据共享:多个用户可以共同访问同一个数据库。 (2)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逻辑数据与物理数据分离,从而使得应用程序与存储结构相互独立。 (3)数据安全性:对于不同用户,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限和访问控制机制,保证数据安全。 (4)数据持久性:即使在系统崩溃或停电等异常情况下,也能够保证数据不会丢失。 三、分类 1. 按照使用方式分类:

(1)桌面数据库:运行在单台计算机上,适合小型应用。 (2)服务器数据库:运行在服务器上,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适合大型应用。 2. 按照数据模型分类: (1)层次数据库:以树形结构组织数据,适合处理具有层次结构的数据。 (2)网状数据库:以网状结构组织数据,适合处理复杂的关系型数据。(3)关系数据库:以表格形式组织数据,适合处理结构化数据。(4)面向对象数据库:以对象为基本单位组织数据,适合处理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 四、特点 1. 数据库系统具有高度的自描述性和抽象性,可以对存储在其中的各 种信息进行描述和管理。 2. 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高效的存储和检索,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 3. 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多用户共享、统一管理和控制等功能,简化了 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五、结构 1. 数据库模式:描述了数据库中所有数据及其之间的关系。 2. 数据库实例:指具体某一时刻数据库中所有数据及其状态。 3. 数据库表:是最基本的组成单元,由行和列组成。每个表都有一个 唯一标识符称为主键,并且每个列都有一个类型定义。

数据库期末复习总结知识点整理.doc

川户 映射 映射 内部层 7. 实体之间的联系可抽象为三类,它们是1:1、1:m、和、m:n 8. 数据冗余可能导致的问题有浪费存储空间及修改麻烦和潜在的数据不一致性。 9.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分为:概念模型(信息世界E-R图描述)、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关系模式描述)。 10.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是指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11. 数据库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数据的三级抽象和二级独立性。 12. 传统的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三种模型:层次、网状和关系

1 .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数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 数据库(DB):长期保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结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系统级管理软件。主要功能有: 数据定义(DDL)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 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 数据库系统(DBS):主要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DBA)组成的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数据的系统 2.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括管理三个阶段。 3. 数据独立性又可分为逻辑数据独立性和物理数据独立性。 / 物理数据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物理存储是相互独立的 /逻辑数据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4. 数据模型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的。 5. 数据结构是对数据系统的静态特性的描述,数据操作是对数据原系统的动态特性的描述。 6. 数据库体系结构按照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结构进行组织。

数据库系统基础概念

数据库系统基础概念 数据库系统是在计算机系统中,用于管理和组织数据的一种软件系统。它是一种将数据按照特定结构进行组织和存储的系统,提供数据 管理和检索功能,以支持对数据的高效访问和应用开发。数据库系统 基础概念包括数据库、数据模型、数据模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等。 一、数据库 数据库是指按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集合。它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 集合。数据库包含了实体(Entity)和关系(Relation)之间的联系,可以提供对数据的高效管理和操作。 二、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抽象描述。常见的数 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其中,关系模型是最常 用的数据模型之一,它用表格的形式来组织数据,将数据分解成多个 相关的关系表,通过关系之间的连接来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 三、数据模式 数据模式是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具体描述。它定义了 数据库中的各个实体、关系、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数据模式是 数据库的元数据,它描述了数据库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是数据库 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负责数据库的创建、组织、存储、检索和更新等任务,以及对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 性进行管理。DBMS提供了一系列操作数据库的接口和工具,使用户 能够通过简单的命令或图形界面来进行数据库的操作和管理。 五、数据库操作语言 数据库操作语言是用户与数据库交互的工具,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和数据操作语言(DML)。DDL用于定义和管理数据库中的表、视图、索引等对象;DML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六、数据库事务 数据库事务是一系列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位,是保证数据库一致性 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事务具有四个基本特性,即原子性、一致性、 隔离性和持久性。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事务的提交和回滚来保证数据 操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七、数据库索引 数据库索引是提高数据检索效率的重要手段,它是对数据库表中一 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数据结构。通过索引,可以加快数据的查找 速度,并降低数据库查询的时间复杂度。常见的索引类型有B树索引、哈希索引等。 八、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解析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解析 数据库是计算机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它是一种有效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工具,几乎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数据库。本文将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详细解析。 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 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是一个有组织的数据集合,它以一定的结构和模式来存储、管理和访问数据。数据库提供了数据的持久性存储、数据的高效检索和灵活的数据操作功能,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 数据库的特点 (1)数据共享:数据库可以被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不同用户可以通过定义的访问权限来访问和修改数据。 (2)数据独立:数据库能够将数据与应用程序分离,使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与具体的应用解耦。

(3)数据完整性:数据库通过定义一系列的约束条件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例如主键约束、唯一约束、外键约束等。 (4)数据安全性:数据库可以提供强大的安全机制,包括用户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等,以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篡改。 3. 数据库的分类 根据数据存储方式的不同,数据库可以分为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等。 (1)关系型数据库:采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和组织数据,其中数据间存在约束关系,例如Oracle、MySQL等。 (2)非关系型数据库:通过键值对、文档结构或者图形模型来组织数据,例如MongoDB、Redis等。 (3)面向对象数据库:以对象的形式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适用于面向对象编程的应用环境。 二、数据库的原理解析 1. 数据库的三级结构模型

数据库的三级结构模型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外模式是用户的观察视角,定义了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 概念模式是全局的逻辑结构,定义了整个数据库的概念表示;内模式是数据库的内部存储方式,它是数据库管理系 统对概念模式的实现。 外模式和内模式屏蔽了数据库的存储细节和复杂性,使 得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的操作和管理,提高了数据库 的易用性和灵活性。 2.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 事务是一个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的操作序列,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基本单位。事务的原子性指 的是事务中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执行,要么全部回滚,保 证数据的一致性;事务的隔离性指的是并发执行的事务之 间要互相隔离,避免数据冲突和异常;事务的持久性指的 是事务执行成功后,对数据库的修改要永久保存。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锁机制、多版本并发控制或快照隔 离等技术来实现事务的隔离性,从而确保事务的一致性和 持久性。

数据库基础知识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 1.基本概念:数据、信息、数据处理、数据库( 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系统( DBS) 2. Access 数据库的7 种对象及其作用 3.概念模型①②③④⑤⑥⑦ ①概念模型中的几个相关概念 ⊙ ②实体之间联系类型的种类并能对实例进行分析 ③E-R 图 4.数据模型的种类及特点 5.关系数据模型 ①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关系、元组、属性、域、主键、外键⊙ ②理解关系的特点 ③了解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 二、数据库和表 1.了解表的两种视图及三种创建方法 2.了解 Access 数据类型( 10 种)及每种类型的特点、用途 3.掌握字段属性的相关设置(字段大小、格式、输入掩码、默认值、标题、有效性规则、 有效性文本、索引、必填字段)⊙ 4.主键的定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5.理解表间关系( 3 种) 6.了解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及用户定义完整性 7.主、子表关系与特点 8.表的操作与编辑(排序。筛选、冻结、隐藏、查找、替代、导入、导出、)等功能 三、查询⊙ 1.查询的概念、特点 2. 查询及查询视图的类型和功能(各 5 种) 3.掌握创建查询的 3 种方法 4.查询条件的设置⊙⊙ ①标识符、常量、运算符、通配符、函数(全部掌握)②能够根据以上基础灵活书写 满足各种要求的查询表达式③查询中的计算(统计计算、自定义计算) 5.交叉表查询的特点和方法 6.参数查询的方法(单参数、多参数) 7.操作查询的种类( 4 种),理解各自的作用、特点 8.了解 SQL 语言的 4 种功能,掌握 SQL 语句,尤其是 SELECT 语句(不要求书写,但要求会 读,能理解) 四、窗体 1.窗体的概念、作用、组成、视图 2.窗体的类型及每种窗体的特点、适用环境 3.掌握窗体工具箱中各种控件的使用方法⊙

数据库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Data: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Database: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 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4.DBS: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 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构成。 5.数据模型:是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是对现实世界的 模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其组成元素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6.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7.逻辑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8.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 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 9.实体和属性: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10.E-R图:即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是数据库概念模型设 计的主要工具。 11.关系模式:从用户观点看,关系模式是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是一张规 范化的二维表。 12.型/值:型是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值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是型的实例。 13.数据库模式:是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 和特征(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的描述。 14.数据库的三级系统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15.数据库内模式:又称为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 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6.数据库外模式:又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 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通常是模式的子集。一个数据库可有多个外模式。 17.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 1.主码:能够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关系的码或候选码。若一个关系有 多个候选码则可选其一作为主码或主键(Primary key)。 2.外码:如果一个关系的一个或一组属性引用(参照)了另一个关系的主码,则称这个或这 组属性为外码或外键(Foreign key)。 3.关系数据库:依照关系模型建立的数据库称为关系数据库。它是在某个应用领域的所有 关系的集合。 4.关系模式:简单地说,关系模式就是对关系的型的定义,包括关系的属性构成、各属性 的数据类型、属性间的依赖、元组语义及完整性约束等。关系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关系模型是型,关系是值,关系模型是静态的、稳定的,而关系是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因为关系操作在不断地更新着数据库中的数据。 5..实体完整性:用于标识实体的唯一性。它要求基本关系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标识元组唯 一性的主键,主键不能为空,也不可取重复值。 6.参照完整性:用于维护实体之间的引用关系。它要求一个关系的外键要么为空,要么取 与被参照关系对应的主码值,即外码值必须是主码中已存在的值。

数据库系统概论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4个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开发工具、应用系统 数据库发展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从文件系统到数据库系统标着着数据管理技术的飞跃。 数据库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 数据库系统特点: 数据结构化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 数据独立性高 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储存时相互独立的。 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第一类:概念模型 第二类: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表示法:实体联系方法:用E-R图表示。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数据结构 数据操作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常用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最重要的数据模型,是用二维表的形式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面向对象数据类型 对象关系的数据模型 半结构化数据模型 实体:客观存在且相互可区别的事物。实体间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基本层次联系:指两个记录以及它们之间一对多(包括一对一)的联系。 关系模型要求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 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只涉及“型”,不涉及值。 实例:模式的一个具体值。 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实例是相对变动的。 三级模式结构:

模式,也称为逻辑模式 外模式,也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内模式:也曾内存储模式。一个数据库中只能有一个内模式。 两种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数据模型一般来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 数据结构 数据操作 数据约束 域: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一个域允许不同取值的个数称为这个域的基数。 候选码:某一个属性组的值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而其子集不能,成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多个候选码,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主属性:候选码的诸属性。 非主属性(或非码属性):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 关系的三种类型: 基本关系(基本表或基表) 查询表 视图表

数据库基础知识点

数据库 1、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信息:信息是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是对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描述。信息具有可感知、可存储、可加工、可传递和可再生的自然属性。 (2)数据:数据是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记录。 (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数据的语义解释。 (4)数据库:数据库是按一定结构组织并可以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在逻辑上保持一致的、可共享的大量相关联数据的集合。 (5)数据库中的数据通常分为两部分:用户数据和系统数据 (6)系统数据:亦称为数据字典,包括对数据库的描述信息、数据库的存储管理信息、数据库的控制信息、用户管理信息和系统事务管理信息等。数据字典亦称为元数据或系统目录。 (7)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个定义、操纵、管理、构建和维护数据库的系统软件,是数据库和用户之间的一个接口。 (8)数据库管理员(DBA)的职责: 确定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和结构 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储策略

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 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 数据库的性能改进 定期对数据库进行重组和重构,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9)系统分析员的职责: 负责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规范说明 确定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并参与数据库系统的概要设计 (10)数据库设计人员的职责: 参加用户需求调查和系统分析 负责数据库中数据的确定、数据库各级模式的设计 (11)1968年,美国IBM公司推出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IMS (12) 1970年,美国IBM公司的高级研究员E.F.Codd提出了关系数据模型及其相关概念。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 2、数据库方法的主要特征 (1)数据库方法的优势: 数据库系统自描述特点 数据结构化

数据库复习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 1.1.1数据库的地位 数据库技术产生于六十年代末,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应用向各行各业的渗透。 数据库信息量的大小和使用频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1.1.2四个基本概念 一、数据(Data) 1.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的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3.数据的种类: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学生的档案记录、货物的运输情况等。 4.数据的特点: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二、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1.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2.数据库的基本特征: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可为各种用户共享;冗余度较小;数据独立性较高;易扩展。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 1.什么是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2.DBMS的用途 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3.DBMS的主要功能

(1)数据定义功能: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 (2)数据操纵功能: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 (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在建立、运行和维护时由DBMS 统一管理和 控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数据库初始数据装载转换;数 据库转储;介质故障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性能监视分析等。 四、数据库系统 1.什么是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简称DBS )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在不引起 混淆的情况下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2.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 理员(和用户)构成。 数据库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位置图示 数据库 应用系统 应用开发工 操作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 用户 数据库系统 用户 用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