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回顾性研究报告(简本)

1 流域及梯级规划情况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567km,总落差1964m,全流域面积15.9万km2。多年平均径流量566亿m3。汉江干流可分为三段:丹江口以上为上游,长约925km,流域面积9.52万km2;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长约270km,流域面积4.68万km2;钟祥以下为下游,长约382km,流域面积1.70万km2。

汉江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全流域可开发水能资源6140MW,年发电量250亿kW·h。汉江流域规划工作始于50年代。长江水利委员会最早于1956年提出了《汉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对汉江干流规划了6级梯级开发方案,即黄龙垭—石泉—二郎滩—甲河关—丹江口—碾盘山。1993 年10 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了《汉江夹河以下干流河段综合利用规划报告》,推荐孤山(179.23m)—丹江口(168.23m)—王甫洲(86.23m)—新集(76.23m)—崔家营(62.23m)—雅口(55.23m)—碾盘山(49.23m)—华家湾(40.23m)—兴隆(34.23m)共9 级开发方案。

湖北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04年编制完成了《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200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以水规计[2005]85 号文件批复了《规划纲要》。根据《规划纲要》,到2020年,汉江中下游干流规划建成丹江口—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碾盘山—兴隆七级水利梯级枢纽,全面完成干流梯级综合开发利用工程。7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542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61.32亿kW·h:丹江口初期工程于1973 年建成,后续(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于2005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仍未完工;王甫洲已于2000年建成发电,2003 年通过各单项验收;新集已完成可研设计工作;崔家营2010 年主体工程完工并投产运行;雅口、碾盘山已开展前期设计工作;兴隆2009年开工,现正在建设中。

2 规划分析

2.1 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分析

汉江中下游干流水利枢纽梯级开发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精神,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2.2与相关区划及规划的协调性

(1)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性分析

《汉江流域中下游水利试点规划纲要》涉及的蓄水、滞洪、跨流域调水、水源地体系建设、水力发电等工程内容均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精神;符合《关于加快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健康有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006] 661号)。

(2)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汉江中下游干流水利枢纽梯级开发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所倡导的能源发展、环境保护、供水保障、河道治理方面的相关政策,对于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增强防洪能力都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3)与可持续发展纲要的协调性分析

汉江中下游干流水利枢纽梯级开发可实现流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纲要总体目标要求。

(4)与水利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的任务、结构、布局符合流域水利建设规划

(5)与能源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水电作为清洁能源,符合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汉江中下游干流水利枢纽梯级开发符合《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07]2174号)。

(6)与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属非化石能源项目,且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相比不会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要求。

(7)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协调性分析

按生态功能分区单元划分,汉江中下游干流水利枢纽梯级开发所属区域不属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划定的216个功能区,流域梯级开发建设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无冲突,符合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

(8)与地方相关区划和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汉江流域中下游梯级规划不涉及湖北省水功能区划中的保护区,复合湖北省水功能区划的要求。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是航道建设的重要工作,可为汉江中下游全面渠化创造条件。因此,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与长江水系汉江航运规划是相协调的。

3 已建和在建工程环境影响回顾评价

3.1 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根据调查分析,在汉江中下游干流上已建的三个梯级的建成极大地改变了汉江的水体形态,使得原上下连通的天然河道变成河道与水库相间出现的格局。丹江口水电站为年调节水电,对年内月际流量及水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而王甫洲和崔家营水电站仅具有日调节性能,对年内及月内流量及水量几乎没有调节作用。丹江口建库后,上游来沙98%左右都淤积在丹江口库内,致使汉江中游河床发生严重冲刷,而中下游泥沙主要来自丹江口以下干流河床冲刷与唐白河、南河等支流入汇,年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泥沙组成也逐渐粗化,王甫洲和崔家营建库后对泥沙的分布影响很小。经调查,各坝址处日平均下泄流量能够满足最小生态流量的要求。

3.2 对水环境的影响

(1)对水质的影响

丹江口大坝加工工程于2005年开工,目前正在处于工程建设的收尾阶段,蓄水高度尚未增加,从水质指标分析,丹江口库区坝上水体总氮浓度较高,有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

2001~2011年,王甫洲电站坝址上游沈湾断面不同水期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基本稳定,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没有明显减少,溶解氧浓度也没有明显降低,和环评报告预测是相符的。2001~2011年,沈湾断面不同水期氨氮和总磷

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区域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氨氮和总磷排放量减少。王甫洲坝址下游仙人渡断面不同水期水质监测数据,2011年与2001年相比,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浓度有所降低,氨氮浓度有所增加;2011年与2001年相比,溶解氧浓度在枯水期和平水期增加,丰水期降低,表明区域点源耗氧物质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但面源耗氧物质污染略有增加,体现了面源有机污染的特点。

崔家营航电枢纽于2010年7月主体工程完工,机组投产运行。工程建成后BOD5、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水质指标与工程建设前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与环评预测结果是相符的。

兴隆水利枢纽于2009 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尚未建成。罗汉闸和泽口断面BOD5和氨氮浓度不同年份有一定的波动,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要求。兴隆水利枢纽施工期对坝址上下游水质影响很小,与环评报告书中的预测结论相符。从总体上来说,2008~2011年罗汉闸和泽口断面BOD5和氨氮浓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区域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排污量减少。

(2)对水温的影响

丹江口水库为稳定分层型水库,丹江口水库建库后其下泄的低温水使得下游6km处的黄家港水文站的水温年均降低0.7℃;2~8月水温下降,平均降低3~5℃;其它5个月水温上升,平均上升2.8℃,最高4.9℃。因丹江口大坝水温分层,下泄水温降低,对水生生物的种群结构及大坝下游的鱼类产卵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农业用水的影响不大。

王甫洲水利枢纽和崔家营水利枢纽建成后未产生水温分层现象,库内水体温度主要与上游来水水温(丹江口下泄水温)和气温有关,对工农业和生活用水以及水生生物生存条件不产生影响。

3.2 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汉江中下游规划各枢纽建成后,受各梯级电站成库、大坝阻隔的影响,对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繁殖造成不利影响,四大家鱼产卵场将从汉江中游彻底消失,仅能保存下游的泽口产卵场。其中雅口枢纽的建设将导致宜城产卵场消

失,碾盘山枢纽将导致钟祥产卵场消失,兴隆枢纽将导致马良产卵场消失。

由于各梯级库区面积增大,水流减缓,水深加大,对鱼类的越冬和索饵较为有利,特别是适合静水栖息的鱼类种群将有所增加。

碾盘山枢纽位于“汉江钟祥段鳡、鳤、鯮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并淹没鳡、鳤、鯮等保护鱼种的产卵场,其建设将对保护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兴隆枢纽将占用“汉江沙洋段长吻鮠、瓦氏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但对保护鱼种的影响不大。新集枢纽所在区域现无四大家与产卵场和保护区,其建设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从总体看,汉江中下游规划各枢纽全部建成对汉江中游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需要对规划方案做进一步优化,并合理安排开发强度和开发时序。

3.3 对陆生生态的影响

(1)对植被和植物资源的影响

汉江干流中下游河段水电开发对该区域植被影响较小,主要影响表现在水库淹没、工程占地使部分植物在评价区内分布和数量有所减少,但没有导致植物种类消失或灭绝。随着各电站建成后植被恢复、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工程等进行,植物种类有所增加,主要为一些常见绿化树种和分布在水库周边的湿地植物。

(2)对陆生脊椎动物的影响

汉江流域中下游干流河段水电开发对野生动物种类、数量以及生存影响不大,野生动物如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的种类和数量在流域水电开发前后基本没发生变化,而且由于水库对水禽、亚水禽的招引作用,如普通翠鸟、白鹭、池鹭等水禽、亚水禽种类和数量也明显增加。

3.4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根据调查分析,已建的王甫洲和崔家营枢纽工程建设对促进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改善电力供应和航运条件、提高灌溉能力具有明显作用;工程移民均得到了妥善安置,生产、生活条件较工程前有所改善;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涉及的文物采取了发掘保护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文物古迹;已建的王甫洲和崔家营枢纽施工和运行对当地血吸虫病发生也没有产生不利影响。

4 规划全部实施后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1 对水文情势的影响预测

(1)电站流量和水量调节作用

规划电站全部实施后,汉江中下游将形成以丹江口水电站为首的,丹江口-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碾盘山-兴隆7个电站共同组成的梯级开发形式。这七个电站均为坝后式电站,对水文情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各个电站的库内。规划实施后,丹江口水电站将变成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其他6级电站均为日调节水库,对水文情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体形态(即大坝的阻隔影响),对流量的影响不大。规划全部实施将汉江中下游干流天然河流分割成一个一个的人工河道型水库。其流量主要受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控制。故规划全部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整体水文情势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丹江口大坝加高运行后运行调度的控制影响。

丹江口大坝加高运行后,但由于丹江口水库由原来的年调节水库变为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提高了其调蓄能力,不仅对径流年内变化具有调节能力,而且对径流的年际变化亦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故汉江中下游干流流量过程将趋于均匀,下游各水文站水位和流速变化过程也将出现稳定态势,将改善了枯水年的水情条件。

(2)泥沙

规划电站全部实施后,由于丹江口大坝加高,汉江中下游干流水流泥沙总量含量进一步减少,下游以及河口处径流泥沙含量进一步减少。各个水库内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河床冲刷补给和区间支流入汇,各个水库蓄水后的流速减少,上游来水携带的泥沙将会在各个水库内一定程度上淤积下来,但是由于丹江口以下的6个电站基本都是日调节和无调节的水库,因此,水库基本不对水流泥沙分布产生大的影响,下游水库基本没有防洪功能,因此泥沙在库内淤积的量不会很大。

故规划电站全部实施后基本不会对汉江中下游泥沙形势及分布产生大的影响。

4.2 对水环境的影响预测

(1)对水质的影响预测

新集电站地理位置与已建王甫洲电站相近,库区污染源数量和种类也相差不大,根据王甫洲电站多年运行情况分析,新集电站建成后,对水质的影响不大,库区水质仍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要求,水库富营养化可能性不大。

雅口水利枢纽位于已建崔家营航电枢纽的下游,地理位置相近,库区污染源少于崔家营,根据崔家营电站运行情况分析,雅口电站建成后,对水质的影响不大,库区水质仍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要求,水库富营养化可能性不大。

碾盘山水利枢纽位于已建崔家营航电枢纽的下游,库区面积较崔家营大,区间污染源少于崔家营水库,根据崔家营电站运行情况分析,雅口电站建成后,对水质的影响不大,库区水质仍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要求,水库富营养化可能性不大。

综上可知,新集、雅口和碾盘山三个拟建规划电站建成后,水库发生营养化可能性不大,电站建设对水质影响不大。

(2)对水温的影响预测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规划全部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水温主要受丹江口水库下泄低温水的影响。

拟建新集水电站、雅口水利枢纽和碾盘山水利枢纽及在建的兴隆水利枢纽水库水温结构为混合型,且电站为日调节性能,基本不存在下泄低温水的影响。

4.3 对水生生态的影响预测

汉江中下游规划各枢纽建成后,受各梯级电站成库、大坝阻隔的影响,对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繁殖造成不利影响,四大家鱼产卵场将从汉江中游彻底消失,仅能保存下游的泽口产卵场。其中雅口枢纽的建设将导致宜城产卵场消失,碾盘山枢纽将导致钟祥产卵场消失,兴隆枢纽将导致马良产卵场消失。

由于各梯级库区面积增大,水流减缓,水深加大,对鱼类的越冬和索饵较为有利,特别是适合静水栖息的鱼类种群将有所增加。

碾盘山枢纽位于“汉江钟祥段鳡、鳤、鯮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并淹没鳡、鳤、鯮等保护鱼种的产卵场,其建设将对保护区产生重大不利影

响。兴隆枢纽将占用“汉江沙洋段长吻鮠、瓦氏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但对保护鱼种的影响不大。新集枢纽所在区域现无四大家与产卵场和保护区,其建设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从总体看,汉江中下游规划各枢纽全部建成对汉江中游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需要对规划方案做进一步优化,并合理安排开发强度和开发时序。

4.4 对陆生生态的影响预测

三个拟建电站所影响的植物均为常见种和广布种,在评价区周边地区也广泛分布,少量损失不会造成该植物种类灭绝,通过异地生态补偿可以得到恢复,而且水库蓄水后可以改善库区周边小气候,有利于植被的覆盖率和生产力提高。因该区域受人类影响深刻,汉江沿岸主要为河滩地和意杨林,灌草主要为白苏、狗牙根、狗尾草、芦苇等,没有国家保护植物分布。

新集水电站工程移民安置区涉及1株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银杏,需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拟建电站建设和水库蓄水将使陆生动物生存空间被压缩,生存条件也因种群数量增加变差,但不会对其生存影响较小。库区蓄水后会招引大量水禽和静水型的两栖动物来库区栖息和繁衍,种群数量和个体数量也会大幅度增加。

4.5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预测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实施后,对促进流域和区域的经济发展、改善电力供应和航运条件、提高灌溉能力、提供水产养殖水域条件等具有明显作用,流域梯级开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洪水得到进一步控制,洪灾的减少有利于缩小疫区,限制血吸虫病的流行。水库蓄水对减少库区洲滩钉螺分布面积,控制区域内血吸虫病流行有利;但库区两岸滩地有可能形成新的钉螺孳生地或使原有钉螺滋生地扩大。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实施涉及的移民安置,在合理制定移民规划,认真落实移民政策的条件下,对环境不会造成大的不利影响。

5 环境保护措施

5.1 水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1、水质保护措施建议

(1)对施工期生产废水采取沉淀、隔油、中和等处理措施并回用;对施工期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后综合利用。该项目运行后,仅有少量生活污水产生,拟采用目前普遍使用的生活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对其进行处理,用于生活区和附近林地的绿化用水。

(2)加强库周城镇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一控双达标”行动继续深入开展,贯彻《湖北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严格控制库区新的工业污染源产生。通过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管理、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先进的废水处理工艺等措施,将有效地控制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

(3)搞好库周及其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控制面源污染。对大于25°的坡耕地必须退耕还林,减少泥沙入库和面污染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根据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季节、不同农作物进行科学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控制使用有机氯农药,减少土壤中氮、磷的流失,保护好水库水质。

2、水温保护措施建议

丹江口水库为稳定分层型水库,其低温下泄水对下游水生生物及农作物影响较大,因此,建议采取以下水温恢复措施:

(1)采取中上层取水方式,尽可能地提高水库下泄水温。通过提高水库下泄孔的高程,尽可能地取中上层水下泄,减少库内深层低温水的大量下泄。

(2)设立水温监测,合理引水灌溉。建议丹江口水库设立水温观测点,交由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监测使用,以指导灌区用水,如直接从丹江口水库下游直接引水灌溉稻田发现不利影响时,可采取少量多次灌水或避开扬花期灌水措施,使其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3)加强对水生生物的监测,保护鱼类产卵场。应对水生生物的习性进行研究,水库的建设应尽量避开重要的鱼类产卵场,特别是受国家保护的珍稀鱼类,加强生物监测,提出控制措施,保护流域水环境,同时建议由当地部门制定延长禁渔区和禁渔期的措施,保护鱼类产卵活动。

5.2 水生生态保护措施建议

(1)新集水电站

A.保护对象

湖北省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的多鳞白甲鱼及细尾蛇鮈作为首选保护对象;青鱼、草鱼、鲢、鳙、长春鳊、赤眼鳟、蒙古鲌、细鳞斜颌鲴、翘嘴鲌等经济鱼类受工程影响程度较大,而且大多人工繁殖技术已成熟,可作为近期重要的保护对象,通过放流进行保护和利用。长远考虑可根据流域梯级开发后鱼类资源的变化情况,对资源量显著减少的敏感性种类,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有针对性保护。

B.栖息地保护

——干流栖息地保护

划定保护河段范围:新集电站库尾~王甫洲水利枢纽工程坝址18km 江段、新集坝址--崔家营水利枢纽工程库尾4.3km 河段;把保护江段划为禁捕区,设立标志区界,禁止在该区域进行任何捕捞、采砂等涉水作业。

——支流栖息地保护

根据干流和支流鱼类种类对比,支流鱼类种类较干流少,但种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工程建成后,支流生境可作为鱼类栖息生境条件。

C.过鱼工程措施

根据已调查的汉江洄游性鱼类、半洄游性鱼类现状,结合新集水电站特点,过鱼对象选择为:半洄游性鱼类草鱼、青鱼、鲢、鳙鱼、鲖鱼、鳡等。

D.鱼类增殖站建设与增殖放流

鱼类增殖站除承担放流任务外,还承担相关鱼类的增殖放流技术研究。人工增殖放流对象主要是多鳞白甲鱼、细尾蛇鮈湖北省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及鳊、鲂、鳜、细鳞斜颌鲴、蒙古鲌、黄颡鱼、赤眼鳟等主要经济鱼类。

E.制定科学的水库调度方案

需要依据下游鱼类繁殖生物学,结合水库调度,合理利用水库的调蓄库容,尽量考虑水生生物需求,科学制定调度方案。在鱼类特别是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季节(4~7 月),水库调节后可能无法满足鱼类繁殖所需水文水力学条件,需要根据鱼类繁殖的生态需求,人工调度形成合适的周期性洪水过程,为鱼类繁殖和鱼类早期生长发育创造条件。

F.健全渔政管理机构,强化渔政管理

进一步加强渔政管理,实施相关的管理制度,保护渔业资源。

(2)雅口水电站

A.保护对象

保护对象选择为鳡、鳤、鯮鱼、青鱼、草、鲢、鳙、铜鱼、等的亲体和成体。

B.建立鱼类增殖放流站

建立鱼类增殖放流站,以期达到恢复汉江鱼类资源。实施放流的种类主要包括鳡、鳤、鯮、青鱼、草鱼、鲢、鳙等。放流的幼鱼必须是由野生亲本人工繁殖的子一代。

C.过鱼工程措施

为保证洄游性鱼类的行为通道,有必要建立鱼道,又其下游的兴隆水利枢纽和上游的崔家营水利枢纽均建设了过鱼设施,雅口水电站建过鱼设施已成必然。鱼道的设计应在专项环境评价中开展。

D. 严禁无序、过度采砂

雅口水电站影响范围涉及现有宜城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该产卵场是汉江中下游主要的产卵场之一,规模和范围较大。该区域江心洲和边滩较多,是形成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产卵条件的重要因素,无序、过度采砂的结果将影响河床结构,破坏现有鱼类产卵场。

E.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强化鱼类资源繁殖保护

健全渔政管理机构,强化渔政管理加强渔政管理是保护鱼类资源的有效手段之一。从上游王甫洲水库的管理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随着渔具的升级和捕捞手段的多样化,过度捕捞已成为其渔业资源破坏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渔政管理,实施相关的管理制度,保护渔业资源:进一步加强渔政队伍建设;严格执行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限制渔具、渔法,对6cm 以下的小规格网具应坚决取缔,某些渔法如电鱼、炸鱼、毒鱼等;实行捕捞许可制度;同时应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杜绝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加强渔业管理。

5.3 陆生生态保护措施建议

(1)对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

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设计,尽量减少开挖、取料对地表的扰动;施工结束

后,对施工场地、料场进行植被恢复,能恢复为耕地的尽量恢复为耕地。

新集水电站评价区有古树1株:银杏,人工栽培。水库淹没和工程施工、移民安置活动、道路运输对其均无影响,目前已有宣传保护栏和混凝土围栏防护措施,建议加强宣传和管理措施。

(2)陆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

在施工期要防治爆破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根据动物的生物节律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方式。野生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晨、昏(早晨、黄昏)或夜间外出觅食,正午是鸟类休息时间。为了减少工程施工爆破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爆破方式、数量、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开山施炮。

处理好多样性保护与安全防疫的关系,重视对人、畜和工程施工人员被毒蛇咬伤防治和防疫工作。

要严格管理废水、废气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保护好动物的栖息环境。

5.4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拟建新集电站所在的襄阳及雅口电站所在的宜城市,经过长期防治已达到阻断血吸虫病的标准施工人员感染血吸虫的机率较小。拟建碾盘山电站所在的钟祥市是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之一,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血吸虫病的防治:①建立监测站网,开展对钉螺和血吸虫病的监测与防治,完善卫生防疫系统。②重视水库蓄水初期的灭螺工作。③加强施工区的灭螺工作,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④加强对血吸虫病人、病畜的治疗和医护管理。

5.5梯级开发方式和开发时序的优化建议

(1)优先建设新集枢纽,因为丹江口——崔家营之间江段的四大家鱼产卵场目前已经消失,而且从现有情况看是不可恢复的,建设新集枢纽,不会进一步增加对生态的破坏性影响;

(2)在崔家营和兴隆之间先建设雅口梯级,建议推迟碾盘山梯级的开发。雅口梯级开发后对下游的钟祥产卵场并不构成明显影响,汉江中游仍可保留钟祥产卵场;而碾盘山梯级,本身处于汉江钟祥段鳡鳤鯮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

区的核心区,所在区域属于生态敏感区,势必对鳡鳤鯮鱼这些保护性鱼种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使汉江钟祥段鳡鳤鯮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遭到彻底破坏;同时由于崔家营梯级的回水直达雅口坝址处,而雅口坝址处距崔家营不足40km,无法达到四大家鱼产卵所需的漂流距离,即使不建雅口梯级,碾盘山梯级也会破坏宜城、钟祥两个产卵场,对生态的影响明显大于雅口梯级。因此雅口梯级对生态的影响是局部的,可考虑先期开发,而碾盘山梯级对生态的影响则是全局性和破坏性的,在目前阶段不宜开发,应在兴隆和雅口梯级建成后,结合实际观测情况,再进行深入的论证分析其开发的环境可行性。

6 环境管理与监测、跟踪计划

针对目前已建和在建电站的环评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要求进行回顾,并对水质、水温、陆生、水生生态提出了后续监测、跟踪计划。并开展环境监理,加强环境管理。

7 公众参与

本次公众参与针对的对象主要包括梯级开发所在地的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已建和在建工程的移民、未建工程所在地的居民等。所采取的参与方式主要包括网络公示、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分别针对已在建的电站和未建电站做了不同的问卷调查,发放个人调查表共500份,回收485份,回收率为97.0%。召集了11家相关的单位召开了座谈会。

自网络公示以来一直未收到公众的反馈意见。

在对个人的调查中,大部分公众认为已在建电站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水库蓄水淹没了大量的良田沃土。但是公众普遍认为目前的居住条件比原来好,部分公众对补偿方式和额度不满意,不满意者主要为兴隆水利枢纽的移民。规划拟建工程周边的被调查者大部分希望表示尽快开发或适时开发,没有公众持反对开发的意见。有部分公众建议,对未建梯级工程的建设要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治理力度。

公众参与座谈会与会代表们认为: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对促进所在流域和区域的经济发展、加强防洪能力、改善电力供应和航运条件、提高供水和灌溉

能力具有明显作用,同时对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梯级枢纽建设对水生生态、水环境和城市排水排涝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建议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8 建议

(1)在下阶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规划拟建水电站具体设计情况,进一步研究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及具体的减免措施,严格按相关程序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计和水土保持设计等工作。

(2)受水生生态科研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加之受时间、气候、交通等方面的限制,本次回顾评价水生专题调查所掌握的资料还不完整,建议项目环评阶段继续开展水生生态调查工作,并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以便为准确评价影响、制定有效措施提供强力的支持,为后续开发梯级的环评工作奠定基础。对于鱼类保护措施,还要在项目环评阶段根据具体调查情况,进行论证和实施。

(3)对新集水库蓄水淹没影响的珍稀保护植物及名木古树,需在项目环评中制订具体的异地移栽措施和繁育措施方案,并在水库蓄水前移栽完毕。

(4)总结已在建电站移民反应的问题,在下一阶段针对规划未建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要做好移民的公众参与调查,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农业综合开发

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乃至全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为推进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农业综合开发,依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资源配置,综合开发治理,带动汉江沿江经济带进展”的决策部署,在水利、国土、农业、林业、财政、农村建设等6个专题规划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区域范畴要紧包括汉江流域自丹江口水库以下至汉江与长江交汇口河段干流与支流(湖北境内)沿线的神农架林区、十堰市、襄阳市、荆门市、随州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荆州市、孝感市和武汉市等11个市(林区)所辖的34个县(市、区)(详见《汉江流域中下游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总体目标》,附后)。 一、规划背景 (一)基础与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地跨东经10 9°56′~114°17′、北纬29°38'~32°58′之间,全长652公里,集水面积469万平方公里。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量丰沛、良种优质,历来是我省优势农产品的主产区;地处中原腹地,信息发达,交通便利,初步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航运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为区域内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优越条件。 2.农产品生产丰富,农业基础较好。2009年,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农业增加值占全省42%,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全省426%,粮食总产量占全省571%,棉花总产量占全省629%,畜禽总产量占全省49%,淡水产品总产量占全省60%,是我省名副事实上的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和优势农业资源“富集区”。同时,又是全省进展现代农业的“先导区”。2009年,区域内机械总动力156681万千瓦,占全省56%,实际机耕面积达到其耕地总面积的21倍;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机电排灌面积、旱涝保收面积分别占其耕地面积的757%、566%、53%。 3.县域经济相对发达,是我省重要的经济走廊。改革开放以来,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进入较快进展时期,汽车、电力、机械、化工、建材、电子、轻纺、食品等工业蓬勃进展,是我省汽车工业走廊,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生产基地;是我省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有6个县(市、区)进入全省县域经济20强;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181家,占全省388%。 4.人才和科教资源雄厚,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我省作为科教大省,各类技术人才众多,在农业科教人才、技术推广、培训教育等方面独具优势。区域内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现有各类农业协会2518个,建立健全了市、县、

汉江流域水污染现状

养殖业对陕南汉江流域水污染不容忽视 汉中、安康两市地处我国地理中央地带,秦岭屏障其北,巴山横亘其南,构成了我国南北气候的地理分界线,是抗御西北地区沙尘暴、荒漠化南下东移的重要屏障,也是遏制西南酸雨北上东进的天然防线,在我国生态环境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调节功能。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工建设,陕南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保护地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汉江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陕、鄂、豫、冀、京、津的1.2亿人口和2.2亿亩耕地的用水,关系到国家的环境安全。 1. 汉江流域水污染现状 1.1 汉江干流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近年环境状况监测结果表明: ①汉江干流从上游至下游污染浓度普遍上升,水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②汉中、安康等段主要水质指标已接近水环境质量临界值; ③汉江中下游段主要超标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其污染特征为有机污染型。 1.2 汉江流域污染源调查 1.2.1 点源调查 随着经济发展和沿江城镇化规模的扩大,排入汉江的废水总量逐年递增,“一控双达标”工作的实施,虽然使汉江流域各段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得到一定的消减,但汉江流域各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这些废水基本上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江,导致汉江中下游水质明显呈恶化趋

势。 1.2.2 面源调查 相对来说,点源的污染比较容易监测,而面源污染由于涉及范围广,无法简单定量描述。但是面源也是造成汉江污染的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最重要的面源之一就是农业,汉江沿岸是湖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生猪养殖基地,农业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家畜粪便等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汉江,造成汉江中各污染物超标。面源污染源包括农村生活污染源、农业地表径流、分散养殖、水产养殖、船舶航运污染、大气降水污染源。经计算,畜禽养殖污染物的入河量为COD 30369.2 t/a,NH3-N 6074.0 t/a (表1) 。 表1 汉江流域主要污染源水污染物入河量( 吨 /年) 污染物入河量 污染源分类 COD NH3-N 工业污染源62259.33158.5 点源 城镇生活污染源77998.49518.3 小计140257.712676.8 农村生活污水7249.51676.4 农业地表径流78177.116170.8 面源 畜禽养殖30369.26074.0 水产养殖4952.22252.6 小计120748.026173.8总计261005.738850.6 (引自石应、古佩、曹俊等汉江流域水污染现状及污染源调查(环境科学导刊),2011,30(5):42-44页) 1.3 污染源 从污染源来看,汉江流域年COD 入河量达到26.10 万t,氨氮达到3.86 万t。在各类污染源中,COD 入河量最大的是农业地表径流,其次是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再次是畜禽养殖;而NH3-N入河量最大的是农业地表径流,其次是城镇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面源污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实现三者的协调、均衡、和谐发展是当务之急。从某种角度来,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子集,而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或枢纽,因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一定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扰动最大、破坏力最强。运用资源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探讨,对一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修复矿区土地的生产力、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对区域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1.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2 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

汉江中下游河流生态需水量研究

汉江中下游河流生态需水量研究 张旭1,吕文丽2 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210098) 2,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E-mail:ilovebaby3@https://www.doczj.com/doc/9f11136756.html, 摘要:本文结合汉江中下游这类南方河流面临的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问题,分析了各种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建立了分别基于水文学与水力学的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模型。经汉江中下游河道多个不同河段、不同典型年、年内不同丰枯季节的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研究,得出了该河流分段生态控制流量,为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理论的发展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丹江口水库的合理调控以及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河流生态需水,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 中图分类号:TV1, X171, TV68 半个多世纪以来,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防洪减灾、发电、灌溉、供水等保障体系,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1)大量水库建设及其不合理调控,导致下游河道流量减少,水生生物退化,泥沙淤积,河道萎缩与两岸景观破坏等;(2)大量堤防及闸站建设,隔断了许多河流干支流的天然联系,影响了河流自然形态等;(3)快速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对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保障运行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人水争地”现象,一些水库下游河道、蓄洪滞涝洼地(塘堰)等湿地生态消失。如何统筹规划、合理设计、优化调控流域水利水电工程,维持河流基本生态需水,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多样性,防止河流退化与咸水上朔,实现河道冲淤平衡与人水和谐,则是现代水利建设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就开始关注河道内流量问题,并提出了“最小生态流量”(minimum ecological flow)的概念。但直到80年代末,河道生态环境需水及其相关概念[1]才得到人们普遍认同,并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根据水文历史资料进行河流流量分析,提出了一些基于水文学分析的方法,例如Tennant法等;二是根据河道断面参数判断河流所需流量,形成了基于水力学分析的方法,如科罗拉多州水利局(Colorado Water Conservation Board)专家提出的R2-Cross法。三是将水力分析与生境评价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生境适宜性评价和模拟的方法,如IFIM/ PHABSIM法等。 国内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但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大多是引用国外现有方法,针对西北、华北、东北等具体应用背景问题展开的,至今仍缺乏系统的生态需水定量计算方法与标准。 我国南方地区降雨径流时空分布差异性很大,河道流量时涨时落,水生生物种群数量都较多,但河流水质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大量防洪、发电、灌溉等工程对水流连通性与渔类等水生生物繁殖生存环境影响频繁,城市化与农业的发展又常导致湖泊、河流等湿地面积消减。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南方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理论与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结合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管理问题,通过多种河道生态需水

金矿环评报告书完整版

总论 1.1项目背景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及黄金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对近地的金矿进行采矿取金,这种无序的粗放采金,浪费甚至破坏了国家黄金资源,同时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人民政府为了保证国家黄金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发展地方经济,控制农民小采选的乱挖乱采,控制矿山开采对环境的污染,***人民政府同意**金矿5万吨选厂浮选锌置换工艺工程立项。该项目拟采用井下开采和重选选矿工艺,金精矿是本工程的唯一产品。 **金矿设计矿山采矿能力为年5万吨,年工作日330天,日采矿152吨。选矿厂设计处理原矿石能力为年5万吨,年工作日250天,日处理200吨矿石。本项目基本建设总投资采用道路改造方案,选厂建在水泥厂附近采用浮选锌置换工艺的总投资为895万元。项目投产后正常年份需要流动资金100万元。基本建设资金由各合作公司按所占股份比例出资解决。 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有关法律及有关规定,**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中心进行“**金矿5万吨选厂浮选锌置换工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中心对该项目有关基础资料进行了初步调查,并组织课题组与建设单位及有关环保主管部门一起进行了现场踏勘,之后编制了本环评报告书。 1.2评价目的 (1)按照国家环保法及有关规定,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实事求是的论证该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其环保措施的可行性。 (2)通过资料分析、类比调查、现场监测,再搞清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周围主要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预测该工程建成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短时间与长期的影响,并提出控制或减少工程对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的措施和建议。(3)为该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提出依据,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服务。 1.3编制依据 本项目环评报告的主要编制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 (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和HJ/T19-1997 国家环保局(10)《**金矿5万吨选厂浮选锌置换工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1.4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金矿5万吨选厂浮选锌置换工艺工程建设其主要宗旨是合理开发、充分利用矿山资源,保护区域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并防治污染。污染控制以控制工程污染源达到有关评价标准要求为目的。 基于本区内无重点保护文物和珍稀动植物,本评价环境保护目标为: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剖析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1 项目概况 矿山位于××××,行政区划隶属于××县××镇××村。地理坐标:东经×°×′×″~×°×′×″,北纬×°×′×″~×°×′×″。 矿山矿区面积××km2,开采标高××m~××m,石灰岩保有储量(333)××万t,可开采储量××万t,服务年限××年。 矿山设计采用从上到下分台阶露天开采方式,公路—溜槽开拓运输方案,深孔凿岩爆破落矿采矿工艺。矿山首采工作面拟布置在××m标高,开采期工作台阶共有××个,台阶高度15m,台阶坡面角60°。工作平台初始宽度15~30m,正常生产时最小平台宽度35~40m;最小工作平台长度90m。矿石破碎系统采用单段锤式破碎工艺,破碎站至水泥厂采用公路汽车运输。 矿山主要工程内容包括矿山开拓运输系统(采场工作平台;上山公路;溜槽及卸矿、装矿平台等)、矿石破碎系统(料仓、破碎站、输送长廊等)、工业场地辅助生产系统(机修、材料库、厂外运输公路等)、公用工程(供电、供水、供热等)及行政福利设施(办公及生活设施)。 矿山总占地面积××m2,其中露天开采区××m2,工业场地××m2,破碎站××m2,爆破材料库××m2,道路××m2。 矿山供电电源从附近的10KV配电站接引,输电线路距离约2km,

年耗电量××万kW·h,综合电耗××kW·h/t;生产及消防用水取自矿区附近的常年性小溪沟,生活用水来自泉水井。矿山生产、生活及消防最高日用水量约174.17m3/d,其中生产用水量81.34m3/d,生活用水量7.5m3/d,未预见水量13.33 m3/d,消防用水量为72m3/d。矿山供热采用电热装置,不设燃煤锅炉。 矿山劳动定员50人,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1班。建设工期为7个月(含施工准备期1个月)。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90万元,占总投资的3.21%。 2 项目环境影响 2.1 生态环境影响 1)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 评价区为典型的农业与林地生态环境,评价区内林地生态系统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1.88%,以次生乔木和灌木林为主,其次为农田生态系统,比例为39.04%。区内土壤类型有黄壤、水稻土和石灰土,以黄壤为主,土壤耕作层普遍浅薄,属于轻度水土流失区。区内生态系统由于受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在依赖于自然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是一种半自然的人工生态系统,目前生态系统基本稳定,环境质量整体尚好。总体来看,区域受人为因素干扰影响相对较大,抗外来干扰能力一般,但具有一定的自然生产能力和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在受到外来干扰后,仍需进行人工加以强化保护性的恢复。 区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等特殊环境敏感目

汉江中下游水利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初步构想

湖北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初步构想 摘要提出了在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和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下,建立湖北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的初步构想。详细阐述了建立湖北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本内涵、建设目标、发展阶段、规划原则、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等。示范工程主要包括防洪保安工程、资源配置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综合开发工程、汉江数字工程和现代管理工程。分析认为建立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区,一是可以大大提高防洪标准,二是可以显著提高供水保证率,三是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四是可以有效激活区内旅游资源,五是将极大地增强群众的现代文明意识。该区域水能资源的开发和航运的改善,将促进流域、区域资源、环境的持续优化,带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这一区域成为湖北省的核心经济板块,并成为全国范围内有特色、有影响的重要经济带。 关键词汉江流域;汉江中下游;示范工程;现代水利;规划;设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为汉江的综合治理和整个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历史性战略机遇。根据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的指示精神,经过认真研究,现就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建设规划提出如下初步构想。

一、实施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的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汉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流域总面积15.9km2,全长1577km,其中丹江口以上为上游段,长925km,集水面积9.52万km2;丹江口至汉口为中下游段,长652km,集水面积6.38万km2。汉江中下游地区在湖北处于承东启西,南北过渡地带,气候兼有山区与平原的特点,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工农业基础较好,是湖北省的精华所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的范围为丹江口至汉口的中下游段,长652km,集水面积6.23万km2的区域(扣除河南省0.15万km2),其中核心区为干流两岸19个市县区,2.73万km2,人口1138.1万人,耕地面积69.82万hm2的区域;示范幅射区为除核心以外的3.5万km2的区域,区内有15个市县,人口604.32万人,耕地面积40.37万hm2。 1、工程实施的目的 抓住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和汉江中下游4项治理工程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充分发挥汉江水资源多功能为重点,整合流域资源优势,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增强人民群众的现代文明意识,促进汉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河流综合治理开发提供现代化的示范样板。 2、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该区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受到资源、市场和生态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205 更新时间:2010年05月20日 项目名称: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委托客户:襄樊市旅游局 项目背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地处鄂西北汉江中游,江汉平原与盆地交接处。这里是经济大三角(、襄樊、)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二大城市,自古有“七省通衢”、“中原门户”、“天下腰膂”等称谓,具有得“中”独厚、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正如它2004年被评为CCTV中国魅力城市之一的评语所言——“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外揽山水之秀,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会聚之地,今天已成为陆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聚集山水精华——襄樊”。 襄阳古城旅游区集襄樊历史文化之大成,沉淀了2800年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粹。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襄阳古城深厚的历史资源,发展襄樊旅游经济,推动鄂西北旅游文化品牌的整体发展,2008年12月,市旅游局组织了《省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招标工作,经过认真审核和评定,决定委托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编制《省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 规划理念: “跳出古城看襄阳” 在此前提下,我们关注: 以“襄阳古城”的文化品牌提升襄樊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价值,树立“襄阳古城”在省、全国、乃至国际的形象和地位。

规划原则: 城旅一体的原则:“旅游开发与城市更新”相协调 民旅共生的原则:“以人为本与塑造品牌”相统一 弹性规划的原则:“前瞻理念与弹性规划”相结合 规划目标: 通过挖掘襄樊地域文化,提升襄樊古城品牌形象,依托旅游大项目策划及招商,推动城市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打造一座既延续传统又创造历史的“大襄阳古城”。将襄阳古城旅游区打造成为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度假休闲、游憩娱乐等多种旅游形式于一体的国际知名的古城旅游目的地和“5A”级景区,将襄阳古城旅游区打造成为襄樊市乃至省旅游的新亮点,旅游业将成为襄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研究方法: 秉承“跳出古城看襄阳”的规划理念,将襄阳古城放在全国、省、襄樊市三个层级区域进行横向对比,明确其作为国际性古城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战略意义。为实现目标,襄阳古城旅游开发需要两大抓手:即实现古城空间完整度和文化吸引力的突破。具体而言,一手抓软环境建设,以塑造个性化的古城文化形象;一手抓硬环境建设,以实现古城风貌的恢复和推动城市新区建设。这也是本次规划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汉江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天津农学院 景观生态学学期末考试论文题目:汉江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学生姓名李然 学号1207074107 院别人文学院 专业班级2012级旅游管理专业2 班 指导教师张瑞英 成绩评定 2015年6月

汉江平原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一.景观生态学概论 景观生态学是以地理学和生态学为基础,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结构、功能和演化对生物活动、人类活动的影响。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使城市景观符合生态学意义,同时有助于解决城市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问题。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新兴交叉性学科。对空间格局与过程相互关系研究是其主要特色和理论核心之一,在解决各种宏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现实问题中明晰的应用前景。 本质上,景观生态学是在时空尺度两方面区别于生态系统生态学。对景观生态学家而言,景观一般是指包括一系列生态系统类型的异质陆地地域,具有相应生态系统类型的重复格局和数以公里计的空间范围。其涉及的空间尺度远大于生态系统生态学而与景观或区域规划的尺度更为接近。尽管景观生态学考虑的基本范围是所谓的景观尺度,该学科同时认识到较之更大和更小系统跨尺度关联的重要性。 景观生态规划即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学系统优化为基础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景观生态规划和景观生态建设是流域生态管理的基础、手段和重要内容。其基本任务是协调和改善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发展经济生产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而改善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完整。 二.四湖流域概况 四湖流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因境内有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而得名。现仅剩下长湖和洪湖。流域面积11618平方公里,水资源较为丰富,是湖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洪涝灾害、水污染和血吸虫病是四湖流域面临的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与流域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关系密切。因为水是流域的核心要素和联系纽带,水文联系和水循环的破坏必然导致流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失衡和功能的衰退,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和根源正在于此。 流域生态管理以流域为单元,通过流域生态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维持土地资源的持续生产能力,提高流域各种资源管理水平,满足各种生态用水需要,防止或降低灾害损失,优化流域内产业结构,保持和加强流域内可再生资源的恢复与发展,促进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现有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繁育,协调和改善流域内各种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管理,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洪涝灾害、水体污染,尤其是天然水域面积减小,湖泊湿地萎缩,生态功能退化,对洪水的滞纳能力和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减弱,湖泊河道淤塞,水流不畅,为钉螺的繁殖孳生创造了条件。3.1洪涝灾害 洪涝是一种发生范围大、频率高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有“五害之首水为大”的说法。四湖流域,历史上曾经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由于湖泊的自然消亡和人类的围湖垦殖,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以农田为景观基质、湖泊为主要镶嵌体、河渠为主要廊道的人工管理景观。这一沧海变桑田的景观演变,它带给人类的既是一个富庶的鱼米之乡,以占湖北省6%的国土面积,养活10%的人口,贡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目录 前言 (1) 一、任务由来 (1) 二、目的任务 (1) 三、评估依据 (2) 第一章矿山建设概况与矿山工程分析 (3) 一、矿山建设概况 (3) 二、矿山工程分析 (6) 第二章评估工作概述 (9) 一、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9) 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3) 三、评估级别与评估区范围 (13)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15) 一、气象、水文 (15) 二、地形地貌 (16) 三、地层岩性 (16)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9) 五、工程地质条件 (21) 六、水文地质条件 (24)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8)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29)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 (29) 二、现状评估结果 (29)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34) 一、评估内容、评估影响因素选取与评估方法 (34) 二、预测评估结果 (34)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 (49)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征 (49) 二、评估原则与评估指标的确定 (50) 三、综合评估结果 (51) 四、矿山选址、规划布局方案优化建议 (54) 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评估 (55) 第七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58)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原则 (58) 二、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58) 三、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 (61) 四、采空地面塌陷监测方案 (62)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64) 一、结论 (64) 二、建议 (66) 主要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照片 (67)

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与保护现状(DOC)

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与保护现状 建国50年来,我国的矿业发展很快。截至1997年底,国有矿山已达10838个,乡镇集体矿山154643个,个体采矿点96376个,独立核算矿业产值为4691.3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86%,矿产开发总规模居世界第三位,已成为世界上的矿业大国之一。随着矿业的发展,已新建成300多座矿业城市。但是矿产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已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诱发多种地质灾害,破坏了生态环境。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不仅威胁到人民生命安全,而且严重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占矿山总数59.06%的乡镇集体矿山,环保工作差距较大;更为严重的是占总数36.80%的个体采矿点的环保工作几乎是空白。 (一)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的矿业活动主要指矿石采掘、选矿及冶炼三部分。矿业活动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破坏的种类很多(表1)。例如:开采活动对土地的直接破坏,如露天开采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如尾矿,矸石等)需要大面积的堆置场地,从而导致对土地的过量占用和对堆置场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矿石、废渣等固体废物中含酸性、碱性、毒性、放射性或重金属成分,通过地表水体径流、大气飘尘,污染周围的土地、水域和大气,其影响面将远远超过废弃物堆置场的地域和空间,污染影响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很难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表1 矿业活动与主要环境问题综合表

1、矿业废气 由于废气、粉尘及废渣的排放引起大气污染和酸雨,以硫化工和煤炭最严重。如煤炭采矿行业中工业废气排放量达3954.3亿立方米/年,其中有害物排放量为73.13万吨/年,多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矿山地区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通常炼1吨硫磺需排放1万立方米有害气体,其含二氧化硫、硫化氢折1.8吨,并产生大量废水及汞、砷、镉等有害物质。如鄂、云、贵、川等省的土硫生产就是一种毁灭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已构成严重的社会公害。此外废渣、尾矿对大气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如河南一些有色金属矿山的生活福利区,空气中粉尘含量超标十倍至几十倍。 2、矿业废水 我国矿业活动产生的各种废水主要包括矿坑水,选矿、冶炼废水及尾矿池水等。其中煤矿、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业的废水以酸性为主,并多含大量重金属及有毒、有害元素(如铜、铅、锌、砷、镉、六价铬、汞、氰化物)以及COD、、悬浮物等;石油、石化业的废水中尚含挥发性酚、石油类、苯类、多环芳BOD 5 烃等物质。众多废水未经达标处理就任意排放,甚至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使土壤或地表水体受到污染;此外,由于排出的废水入渗,也会使地下水受到污染。 (3)矿业废渣 矿山废渣包括煤矸石、废石、尾矿等。各矿业废渣累计堆存量及占地面积现状(1995~1997年)见表2。 表2 矿业及相关行业废渣堆存情况(1995~1997年)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国地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程胜高 李国斌 陈德兴 摘 要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介绍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并针对矿产资源开发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减缓措施与对策,目的是保证人类赖以生存、生活与生产的矿产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开发 矿产资源 生态影响 环境评价 1 引 言 长期以来,人类从地球内部获得矿产资源加工制造成为人们生产与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开采的金属、非金属矿石及化石燃料等矿产资源共约900万吨,估计到本世纪末矿石开采量至少提高到现有水平的3倍以上,才能满足全世界工业发展的需要。由于矿产资源的不断消耗,即使其储量很大,依然会出现资源枯竭的问题,这是当前全世界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矿产资源的采掘使原有的生态环境结构或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局部环境景观的破坏,人为地加速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过程,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矿产资源的大规模消耗,是酿成资源和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化石燃料等,它们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在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中,有些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不存在短缺问题,如用于建筑材料类,非金属矿产———岩石、沙砾石、石膏和粘土类矿物;用于农业,如氮、磷、钾等肥料矿物。有些矿产较为短缺,如用于工业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及稀土金属等金属矿物。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中国“地大物博”的概念,但时至今日,对这一概念应重新全面认识。从矿产资源总量来看,我国仍是世界上“物博”的国家之一,但从人均资源拥有量的角度看,则是资源短缺国家。我国矿产资源的总态势为:一是人均占有量少、大型矿床少、资源分布不均衡;二是经济增长需求对矿产资源压力大,庞大的人口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压力潜伏着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三是矿产资源流失、浪费严重,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是低发展水平阶段出现高强度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鉴于中国的矿产资源总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较现实的办法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的产业,纠正“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不合理现象,并建立矿产资源核算制度,这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2 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211 矿产开采与矿石加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矿活动属于自然资源开发,所处地区多与自然生态资源所在地交织一起,一切生产过程都牵动生态系统。采矿与矿石加工排放各种有害污染物,多种途径污染生态系统,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1)水土流失与野生动植物生境的改变。勘探、采矿和矿石加工设施的建设,需要清除大面积的植被,剥离土壤,导致天然野生动植物生境改变、地形变化、水土流失。破坏动植物包括一些濒危物种的栖息环境和迁移通道。地下开采矿业发生的地面塌陷引起生态系统的改变。 (2)水环境污染:主要是采矿、选矿活动,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含酸性、含重金属和有毒元素,从而危及矿区周围水域、土壤、甚至破坏整个水系,影响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用水。水力开采(淘金)作业改变河道和矿床结构,尾矿的排放堆积和水土流失造成河湾、沿海浅水区、池塘及泛滥平原的泥沙淤积,使水质恶化;水生生境的剧烈改变妨碍野生生物物种的生长、繁殖,导致种群数量下降乃至灭绝。 (3)土地与土壤污染:矿山开采,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大面积的土地破坏;采矿废石及尾矿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土壤污染侵蚀;农作物、牲畜受污染毒

汉江流域降水、蒸发及径流长期变化趋势及持续性

第30卷第6期2 0 1  2年6月水 电 能 源 科 学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Vol.30No.6 Jun.2 0 1  2文章编号:1000-7709(2012)06-0006- 04汉江流域降水、蒸发及径流长期变化趋势及持续性分析 陈燕飞1,2 ,张 翔2 (1.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湖北荆州4340231;2.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分析汉江流域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要素长期变化趋势是开发利用汉江水资源、研究人类活动对江汉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前提。基于汉江流域13个水文站1960~2003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采用高桥蒸发模型计算了汉江流域年径流量,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该流域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由Hurst指数分析了各水文要素变化趋势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采用高桥蒸发模型间接计算年径流量适应性较强, 值得推广;汉江上游多数站点年降水量减少,下游站点年降水量增加,且变化趋势不显著;上游站点年蒸发量增加趋势显著,其余站点变化趋势不显著;上游多数站点年径流呈不显著减少状态,下游钟祥、天门和武汉站径流呈不显著增加状态;各站点水文要素均具有很强的持续性,降水、蒸发、径流的常数C分别为0.73、0.95、0.97。 关键词:水文要素;高桥蒸发模型;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Hurst指数法中图分类号:TV122;P333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1-10-15,修回日期:2011-12- 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30632,71073115 )作者简介:陈燕飞(1982-),女,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态水文学,E-mail:flyney @163.com通讯作者:张翔(1969-),男,教授,研究方向为基于生态水文的可持续水资源管理,E-mail:scottzhx@y eah.net 近年来, 对汉江流域降水量变化的研究较多,如周月华等[1] 对汉江流域水资源进行了初步分 析;陈华等[2]分析了汉江流域1951~2003年降水、 气温时空变化趋势;郭靖等[3,4] 应用ANN统计降尺度法和光滑支持向量机预测了汉江流域的降水变化。在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的情况下,深入研究汉江流域各水文要素,特别是径流变化特征, 对更好地理解气候变暖过程、指导汉江流域湿地保护、汉江流域水资源规划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利用汉江流域13个水文站1960~2003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采用高桥浩一郎陆面实际蒸散发模型( 简称高桥蒸发模型)计算了汉江流域年径流量,采用Mann-K endall非参数检验法(简称M-K法)分析了该流域的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由Hurst指数分析了各水文要素变化趋势未来的可持续性。 1 研究区概况 汉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地处我国南北水文、气候特征变化的过渡带,流域水资源丰富。年均降水量 700~1  000mm,年内分配不均,5~10月径流量占全年75%左右,年际变化较大, 是长江各大支流中流量变化最大的河流。汉江流域地形复杂,且受北亚热带季风影响,是气候变化脆弱地带。本文通过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选取汉江流域13个水文站(图1)1960~2003年逐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以分析汉江流域各水文要素长期变化趋势。 图1 汉江流域水文站点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hydrolog ical stationsin Hanjiang  Basin2 研究方法 2.1 高桥蒸发模型 高桥蒸发模型采用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两个要素即可估算月平均地面蒸发量, 计算简便,因

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 总论 1.1 地下水质量标准 评价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 表1 地下水质量标准 1.2 环境保护目标 地下水环境保持《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具体的保护目标情况详见表2和附图XX(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表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3地下水评价等级 由于开采过程需要抽排水,可能会引起局部的地下水位下降,同时由于矿体的开挖扰动、废石和矿石的堆放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因此本项目属于Ⅲ类建设项目。 (1)根据Ⅰ类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矿区主要含水岩组为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岩组,其岩性为下奥统黄隘组泥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和砂岩等组成,厚约800多米,分布在矿区约90%的地方。经试验,该岩层的渗透系数K为0.00066m/d(7.64×10-7cm/s)。从勘察钻孔的静止水位判定,本区地下水位埋深11.16~35m。因此,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 评估区围只有一些季节性的溪沟,大气降雨是评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主要通过表层下渗补给地下水,赋存于下伏的基岩构造裂隙中。大气降水除少量沿岩石裂隙或孔隙往地下渗透以外,绝大部分均沿山坡流入矿区小冲沟处。可见,建设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 矿区围无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但矿区外围的塘梨山屯、红星屯等村民以井水为主要饮用水源。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 项目经中和处理达标后外排的生产废水(含矿井涌水)的量为75m3/d,因此,污水的排放强度为“小”。 根据矿石的毒性浸出结果,浸出液呈碱性,因此其主要污染物为酸碱度,推测生产废水的污水复杂程度为“简单”。 对照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按Ⅰ类建设项目的分级判别,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见表1-3)。

矿山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_夏建萍

矿山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夏建萍,葛巍 (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浙江310003) 摘要:以矿山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特点为基点,对矿山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因子等进行简要论述,重点 阐述了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景观指数法。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70(2013)05-0036-02 Eco-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tudy of mine project Xia Jianping,Ge Wei (China New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Hangzhou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Zhejiang310003) Abstract:Based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ning projects,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ine project impact evaluation criteria,factors such as a brief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dex,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and landscape index method. Key words:Mines;Ecological Environment;Impact Assessment 1矿山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特点 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属于工业建设项目和工业开发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它是对煤炭、金属、非金属、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和项目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的法律制度[1]。矿山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就在于预测或减少在矿山项目规划、设计、开发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并据此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其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主要是:评价的复杂性。矿种、开采方式、开采规模等等差异导致了矿山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差异性较大,其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直接“复制”性较差;评价的体系性。矿山开采不是单个项目建设,它包含了项目建设过程中潜在的泥石流、塌陷、重金属渗漏等地质灾害和生态破坏,因此对其评价要掌握一个系统性;评价的累积性。矿山开采对周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有的是在可观察危害出现之前就已经发生,有的环境问题则具有相当潜在的、长期的和累积后才发生,因此对其生态评价因强调累积性。 2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矿山的开发建设活动主要包括采选主体工程、供水工程、公辅工程等,这些开发建设活动会对矿山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2]。这里评价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2.1生态环境污染 矿山开发给周边环境带来的污染影响较大,而且不同的矿种影响的范围也不尽相同,给周边环境的污染生态效应也各有差异,有的影响土壤或植被,有的影响地表水或地下水等等。例如,在采、选矿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二氧化硫、氰化物、砷、烟(粉)尘、重金属、石油类等,经过雨水的冲刷、淋溶极易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中,造成矿区附近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 2.2自然资源破坏 在矿山建设和开采活动中会对周边地质地貌景观产生较大破坏,而且矿山开采前一般多为森林、草地等自然植被覆盖的山体。开采后砍伐森林,压覆、毁坏土地,山体遭到破坏,废石与垃圾堆置,严重破坏地表自然景观[3]。此外,矿山项目和一些附属工程建设周期长、规模大,容易诱发矿区周边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贫瘠,植被退化,有的甚至会给矿区周边的地质遗迹、风景区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对矿区周边生物的多样性的丰富和维持造成很大影响。需要在项目筹备期就要科学的对这些资源影响情况以及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破坏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 63 — 北方环境第29卷第5期2013年5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