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汉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湖北汉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湖北汉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编制说明

《湖北汉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编制组

二○一六年四月

课题下达单位:湖北省环境保护厅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课题完成单位: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协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编制人员:

目录

1 项目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工作过程 (1)

2 流域概况 (3)

2.1流域基本情况 (3)

2.1.1流域范围 (3)

2.1.2流域水利工程及水文变化情况 (4)

2.1.3流域饮用水源地及供水情况 (6)

2.2流域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 (9)

2.2.1流域开发区分布 (9)

2.2.2流域产业特征 (10)

2.2.3流域相关发展规划 (11)

2.3流域污染现状 (13)

2.3.1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13)

2.3.2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 (20)

2.3.3水华污染及饮用水安全 (23)

2.3.4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23)

3 标准制定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分析 (26)

3.1是落实生态省与生态汉江发展的要求 (26)

3.2环境保护及区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 (26)

3.3提高区域污水综合排放控制对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7)

3.4现行标准难以满足区域当前环境管理要求 (27)

3.5流域内主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的要求 (27)

3.6保障汉江饮用水源地安全的迫切需要 (27)

3.7技术的发展为标准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8)

4 标准制定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原则与内容 (28)

4.1指导思想 (28)

4.2总体目标 (28)

4.3主要原则 (29)

4.4主要内容 (29)

5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30)

5.1标准适用范围 (30)

5.2术语和定义 (31)

5.3标准的分区 (32)

5.3.1特殊保护水域 (32)

5.3.2重点保护水域 (33)

5.3.3一般保护水域 (34)

5.4污染项目的选择 (34)

5.4.1污染项目的确定 (34)

5.4.1污染项目的选择原则及过程 (34)

5.5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确定及制定依据 (35)

5.5.1限值确定原则 (35)

5.5.2控制项目限值 (36)

5.6本标准执行时间段的划分 (42)

5.7本标准未规定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 (42)

5.8其它相关规定 (43)

5.9监测要求 (43)

6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研究 (45)

6.1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 (45)

6.2本标准与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同类标准的对比 (49)

6.2.1本标准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对比 (49)

6.2.2本标准与其他省流域标准的对比 (57)

7 标准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 (61)

7.1实施本标准的环境(减排)效益 (61)

7.2实施本标准的经济技术分析 (61)

7.2.1污水处理提级改造的经济技术分析 (61)

7.2.2重点工业企业污水处理提级改造的经济技术分析 (66)

8 标准实施的建议 (71)

1 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及国家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对湖北省控制汉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湖北汉江中下游流域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影响区,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流域内产业集中度高、环境问题突出、社会关注强烈。因此,湖北省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法规、规划、政策,对流域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济汉工程、汉江干流梯级开发项目以及鄂北水资源配置项目的实施,汉江中下游水量减少、水环境容量下降及自净能力降低,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形势日趋严峻,局部江段富营养化问题凸显,水华事件频频发生。为进一步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强化环境管理力度,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促进流域经济和社会的绿色发展,湖北省环境保护厅下达了《湖北省汉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编制任务,由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

1.2工作过程

(1)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就《湖北省汉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下达任务及编制组成立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于2012年9月17日以鄂环办[2012]275号文《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湖北省环保科研项目的通知》组织了“汉江中下游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研究”项目的申报评审,并于2012年11月23日以鄂环办[2012]318号文《关于下达2012年度省级环保科研项目任务的通知》下达此项目的编制工作。

2013年7月12日,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鄂监标[2013]50号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3年度湖北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将此项目列入2013年度湖北省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标准性质为强制。

2012年12月,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接受编制任务后,联合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湖北环境监测中心站及流域内各地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所)等11家单位成立了《湖北省汉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编制组。

(2)在汉江流域环境保护过程中开展相关研究

编制组承担或参与了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汉江生态经济带环保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引汉济渭调水及干流梯级电站开发项目对汉江中下游生态影响研究、汉江襄阳段环境容量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汉江中下游水华形成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汉江流域各开发区规划环评等工作。在这些研究过程中,结合流域资源禀赋、产业布局、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对水污染物间接排放监督、污水处理厂等管理现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对流域水污染物排放管理开展了深入研究,为本标准的编制奠定了基础。

(3)对汉江流域进行现在场考察与调研

结合相关科研及标准的编制工作,编制组赴十堰、神农架、襄阳、荆州、荆门、随州、天门、潜江、仙桃、孝感、武汉等市(林区)调研了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等,选取了典型河段进行了水文形势、水质模型、模型参数的模拟与实测。在各级环保部门的协助下,收集了流域水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及排污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

此外,编制组开展了国内地方标准编制制定工作的调研,赴陕西、山东和河南等省收集黄河流域陕西段排放标准、小清河流域水污染排放标准、贾鲁河标准等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进行研究学习。同时,编制组与国家正在编制修订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以及各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比较分析。

(4)对标准编制全过程进行论证

2013年4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召开了《<湖北省汉江中下游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实施方案》开题报告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流域内11市(林区)环保部门代表,对标准的编制进行了论证。

2014年1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召开了《湖北省汉江中下游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研究中期检查会,对标准的编制进展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检查和评估。

2014年7月,湖北省环境保厅召开了《湖北省汉江中下游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流域内11市(林区)环保部门代表,对标准的适用范围、名称、主要污染物等进行了论证。

2014年9月,湖北省环境质量技术监督局与湖北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召开了《湖北省汉江中下游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专家论证会,组织7名专家和流域内11市(林区)环保部门代表,对标准的主要污染物因子选择及排放限值等进

行了论证。

2014年11月,湖北省环保厅召开厅务会,厅领导及各处室对本标准的制定与修改提出了很多建议性的建议。实现十三五“率先、进位、升级、奠基”四大目标,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空间管控,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源头治理,注重风险防范,全面推进汉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修复。

2015年5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再次召开了《湖北省汉江中下游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论证会,组织院士等国家级专家和湖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湖北省水利厅、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管理部门代表,对标准适用范围、名称、主要污染物因子选择及排放限值等进行了充分论证。

根据各次专家评审会意见及省环保厅厅办公会建议进行了全面修改,完成了《湖北省汉江中下游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同时征求了省质量监督局、省环境监测站及流域11市(林区)环境主管部门等13家单位征集意见,共收到意见45条。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组根据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要求,结合湖北汉江流域实际情况,确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控制项目与目标限值、监测要求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内容,起草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

2 流域概况

2.1流域基本情况

2.1.1流域范围

汉江中下游流域是湖北省人口稠密、城镇化程度较高、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其范围涵盖了鄂西北、鄂中和江汉平原的11市(林区),所涉及的行政区总面积达到6.79×104km2(汉江流域中游地区在湖北省的范围见图1),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6.5%。据2013年统计资料,汉江中下游流域总人口3112.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58.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3354.12亿元,一、二、三产生产总值分别为1634.03亿元、8829.1亿元、2890.99亿元。

该流域是“两带”(湖北长江经济带、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宏伟目标,践行“创新、系统、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培育湖北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图1 汉江中下游流域在湖北省范围图

汉江全长1567公里,流经湖北871公里,占全长的55.25%。汉江中下游流域起于丹江口大坝坝下,止于汉江武汉市入长江口,全长652km,占汉江全长的41.3%,占汉江湖北段全长的73%。其中,丹江口大坝至钟祥皇庄属汉江中游,游荡型河道,长约270km;皇庄以下至武汉入长江口属汉江下游,平原蜿蜒型河道,长约382km。

汉江流域河流密布,支流众多,较大一级支流共计15条,包括入丹江口库区的天河、堵河、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官山河等7条,以及汇入中下游的南河、北河、唐白河、小清河、蛮河、竹皮河、利河、汉北河等8条。

2.1.2流域水利工程及水文变化情况

湖北汉江中下游流域主要水利工程包括调水工程、干流梯级开发工程和补水工程三大类:

(1)调水工程主要包括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和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12月正式通水,主要供水目标是京、津及华北地

区,调水线路从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引水,沿唐白河平原北部及黄淮海平原西部

边缘往北自流输水,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总干渠长度1432km,多年平均年调水量为95亿m3。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2015年11月开工建设,自西北向东南方穿越襄阳市、襄州区、枣阳市、随州市、曾都区和广水市,止于孝感市大悟县王家冲水库,线路总长度267km,多年平均年调水量7.7亿m3。

(2)汉江中下游干流规划建成丹江口—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碾盘山—兴隆七级水利梯级枢纽,7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542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61.32亿kW·h:丹江口初期工程于1973年建成,后续(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于2010年4月完工;王甫洲已于2000年建成发电,2003年通过各单项验收;新集已完成可研设计工作;崔家营2010年主体工程完工并投产运行;雅口、碾盘山已开展前期设计工作;兴隆2014年主体工程完工并投产运行中。

(3)补水工程主要为引江济汉工程,2014年9月正式通水。工程干渠全长67.23km,渠底宽60m,设计水深5.62~5.85m,设计内坡1:2~1:3.5;渠道设计流量350m3/s,最大引水流量为500m3/s,渠首泵站近期规模为200m3/s;该工程同时具有通航功能:为限制性Ⅲ级航道,船闸级别为1000吨级。

流域水利工程的实施,带来流域内径流时空分布的较大变化,河流水位抬高,水面变宽,水域面积增加。汉江干流径流与天然状态相比有所减少,年内径流变幅减小,汉江中下游河段含沙量减少。统计分析了汉江中下游主要控制性水文站黄家港、襄阳、皇庄(碾盘山)、沙洋、潜江、仙桃等站1956~2012年实测流量过程,各水文站不同时期实测径流成果见图2。

图2 汉江中下游各水文站不同时期年径流成果分析图

据《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等相关报告研究成果可知:考虑各项工程及引调水的影响,沿程各断面年均流量降幅较大。P=90%枯水年,除仙桃、宗关断面受引江济汉工程补水的影响,年均流量有所增加外,兴隆以上沿程各断面年均流量下降幅度呈累积降低趋势,唐白河汇入前,黄家港、王甫洲、新集3个断面年均流量降幅在57%左右;新集以下唐白河、蛮河、竹皮河相继汇入后,崔家营~兴隆沿程断面年均流量降幅减少至52.5%左右。P=50%平水年,沿程断面年均流量减幅的累积降低趋势显著,黄家港、王甫洲、新集3个断面年均流量降幅在47%左右;新集以下唐白河、蛮河、竹皮河相继汇入后,崔家营~兴隆沿程断面年均流量降幅减少至40%左右;兴隆以下由于引江济汉补充了部分水量,仙桃、宗关断面年均流量降幅累积减少至26%左右。

2.1.3流域饮用水源地及供水情况

汉江中下游流域内分布有3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详见图3及表1),服务人口约773万人,年供水量约89498.2万吨/年。按照年供水量大小排序,依次为武汉市(52%)、襄阳市(23%)、孝感市(8%)、荆门市(6%)、仙桃市(4%)、天门市(3%)、潜江市(2%)、和神农架林区,其中武汉市水源地年供水量超过全流域供水量的一半以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