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简答题68745

流行病学简答题68745

流行病学简答题68745
流行病学简答题68745

1.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探讨疾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因素;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预防和控制疾病;评价疾病防治效果。

2. 流行病学的基本任务:

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入调查疾病的病因、分布特征和流行因素;充分了解当地的卫生状况,以便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监测

3. 流行病学的特征:

群体的特征:流行病学研究起点是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

对比的特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对比“差异&一致”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特征:概率、频率指标、置信区间…

社会医学的特征: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预防为主的特征: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第一级预防

发展的特征:

4.研究疾病分布的含义:

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 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该病的发病率极低,甚至不发病

外来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相似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势当地对该病易患的动物可能也发生过类似疾病

6.移民流行病学进行病因探索的主要依据:

若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由环境因素造成,则该病在移民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不同,儿接近于移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若该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由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则移民人群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同,而不同于移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7.疾病的分布:

人群分布:可依据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和行为等分级(其中年龄最重要)

时间分布:主要分为: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和长期变异。

地区分布:地理因素、气候条件、物理化学生态环境、人群的风俗习惯和政治。卫生水平等因素,均可影响疾病的地区分布。

8.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case-control study & cohort study(要详细的看后面)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选择患有和为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以危险因素的比例,判断该爆露因素是否与该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七个字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时间回顾性的前瞻性的因果关系由果及因:疾病→暴露由因及果:暴露→疾病

对照组非病人和病人(不同质)非暴露人群和暴露人群(研究之初是同质偏倚(选择偏倚、回忆偏倚)私访偏倚

分析不能计算出发病率,只能用OR估计RR 可以直接计算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直接计算RR

9.什么是选择偏倚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现况调查会出现哪些选择偏倚

选择偏倚selective bias: 不同类型(就研究的暴露,结局特征而言)的个体入选研究的概率不同。使研究对象与目标人群的特征存在系统误差,而使效应估计值与真值之间发生偏差。(既可产生初期对象的入选(病例对照实验和横断面研究)也可产生与收集资料过称中出现失访或无应答(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1.入院率偏倚(admission rate)/伯克森偏倚(Berkson)

2.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奈曼偏倚

3.检出症候偏倚/暴露偏倚

4.时间效应偏倚

队列研究

1.失访偏倚

2.易感性偏倚

现况研究

1.无应答偏倚

2.幸存者偏倚

现况研究(观察法中的描述性研究):

概念: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期内,按照研究设计的要求,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应用普查或者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有关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

特点

1、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立对照组

2、研究的特定时间

3、在确定因果关系时受到限制

4、对不会发生变化的暴露因素(如性别、血型等因素)可以提示因果关系

目的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状况。

2、描述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寻找病因及流行因素线索,

建立病因假设。

3、进行疾病监测,为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提供参考信息。

4、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为卫生保健工作的计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5、监测高危人群,达到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的(第二级预防)。

6、确定各项生理指标和正常参考值范围。种类:普查;抽样调查

普查:

概念:对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的人群中的每一位成员进行的全面调查。

目的

1.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人(最重要)

2.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

3.了解健康水平,建立某些生理指标正常值

4.了解某病的患病率以及流行病学特征

条件

1.实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完成普查的可行性;

2.所普查的疾病患病率应当较高,对患病率极低的疾病不宜开展普查;

3.对所调查的疾病有比较简易且准确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4.对调查出的病例有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5.疾病的检验方法操作技术不很复杂,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优点

1.能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使其能及早得到治疗。

2.确定调查对象比较简单。

3.可较全面地描述和了解疾病的三间分布与特征,为病因分析提供线索。

缺点

1.工作量大,调查期限短,难免遗漏,造成偏倚。

2.参加工作人员多,掌握调查技术和检验方法的熟练程度不等,调查质量不易控制。

3.所用的诊断工具比较简单,诊断不能达到要求的标准。

4.不宜用于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的病。

抽样调查

概念

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进行调查,以所得的结果估计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即以局部推论总体的调查方法。

优点

1.比普查花费少、速度快、覆盖面大且正确性高。

2.调查范围小于普查范围,容易集中人力、物力、时间,调查精确细致。

缺点

1.不适用于患病率低的疾病。

2.不适用于个体间变异过大的人群调查。

3.设计、实施和资料的分析均较复杂。

方法:单纯随机;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多级抽样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观察法中的分析性研究)见8

病例对照研究

优点

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对于慢性病可以较快地得到对于危险因素的估计。

既可检验有明确危险因素的假设,又可广泛探索尚不明确的众多因素,在一次调查中可以同时调查多个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

局限性

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病例和对照常不能代表所属的患病人群和非患病人群,难以避免选择偏性。被调查者回忆既往若干暴露史时,难以避免回忆偏性。

混杂偏倚的影响难以控制。

不知道总人口中的病例数和未患病者人数,一般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故不能直接分析相对危险度和判断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因果关系,不能得出因果联系的结论。

队列研究

优点:

适用于常见病

研究方向由“因”及“果”,资料偏倚少较可靠

可以直接获得两队列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及其他疾病危险关联指标,结果真实可靠

一次调查可以观察多种结局

能够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可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剂量-反应”关系

局限性:

不适用于罕见病

观察时间较长,易产生失访偏性

资料分析要求有较高的技术

花费大,时间长

每次研究只能列入一个或一组研究因素

实验性研究(实验法)

第章

1.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一)描述性研究

1、常规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现况调查

3、纵向的研究

4、生态学研究

(二) 分析性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

2、队列研究

二、实验法

(一)临床试验

(二)现场试验

分个体试验:疫苗试验

社区试验:生活方式干预

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理论流行病学(theoretical epidemiology)方法的研究: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第2章

1.现况调查的目的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状况。

2)描述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寻找病因及流行因素线索,建立病因假设。

3)进行疾病监测,为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提供参考信息。

4)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为卫生保健工作的计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5)监测高危人群,达到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的(第二级预防)。

6)确定各项生理指标和正常参考值范围。

2. 开展普查的目的

1)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人(最重要)

2)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

3)了解健康水平,建立某些生理指标正常值

4)了解某病的患病率以及流行病学特征

3. 调查问卷的设计

1)调查问卷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般性项目部分,即人口学资料,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职业、民族、工作单位、现住址等。

第二部分:调查研究项目,包括所研究的疾病指标和相关因素变量。

第三部分:调查者部分(他评调查表中有此部分),列出“调查者”和“调查日期”。

2)设计原则

力求项目少而精

用词简洁且通俗易懂

尽量选择能用客观指标描述的问题

避免诱导性和强制性提问

敏感问题一般放在调查问卷的最后

问题的答案应当设计完全,不要遗漏可能的答案

3)调查问卷中问题设计的主要形式

l.定式问题也就是将各种可能的答案列举在调查表上由被调查者选择

(1)是否式问题

(2)多项选择式问题

2.开放式问题

第3章

1.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

1)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

2)建立和检验病因假说

3)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2.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

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估计暴露率(P0)

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所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预期达到的显着性水平()

预期把握度Power = 1-

1.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

1)均衡性检验

2)统计学检验并计算OR

3)分层分析与多因素分析

4)推论因素与疾病关联

第4章

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对比

特点:1,观察性1,观察性

2,回顾性2,有对照

3,由果及因3,由因及果

4,难以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4,能准确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优点:1,适于罕见病1,适于常见病

2,节省人力物力时间,2,可获得两队列人群发病率或死亡

率,真实性好

快速得到慢性病危险因素估计3,一种暴露多种结局

3,同时考虑多个因素4,由因及果验证病因假设4,建立病因假设5,剂量反应效应

缺点:1,不适用于暴露率低的病1,不适用于罕见病

2,信息偏倚,伯克森偏倚2,失访偏倚

3,由果及因难证因果3,复杂,要求高技术,时间长花费大4,不能算率4,单一因素

用途:1,检验病因假设1,验证病因

2,初步验证病因假设2,检验自发预防效果

3,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3,疾病自然史

偏倚:1,伯克森偏倚1,失访~

2,暴露~ 2,无应答~

3,奈曼~ 3,志愿者~

4,回忆~ 4,易感性~

5,报告~ 5,诊断怀疑~

6,暴露怀疑~

分析:1,t检验,卡方检验,四格表1,U检验,卡方检验,四格表2,比值比OR=病例组的暴露比值2,相对危险度RR=暴露组的发病率/

对照组的暴露比值(死亡率)/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死亡率)

*OR或者RR的意义:<1 该因素有保护作用

=1 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1 该因素是危险因素

第5、6章

1.实验研究的主要特点

1)干预措施

2)前瞻性研究:随访结局指标

3)平行对照

4)随即分组:机会均等

1.设置对照的意义

1)科学的评定药物疗效或措施效果

2)排除非研究因素对疗效的影响

3)确定治疗的毒副反应的可靠方法

3.估计样本含量的决定因素

(1)治疗/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的变化

研究因素的有效率越高,样本量越小,反之越大

研究事件(疾病或死亡)发生率越高,样本量越小,反之越大。

(2)显着性水平:

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α取),α越小,样本量越大。

(3)检验效能:

又称把握度(power=1-β),β为假设检验的第二类错误,β通常取或。β越小,样本含量越大。

(4)双侧检验比单侧检验需要的样本含量大。

第7章

1.选择偏倚的控制

描述性研究:

主要体现在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上

尽量采用随机抽样

分析性研究:

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的进入、排除、不参与(对象不同意)或失访等与暴露或处理

因素存在关联

严格掌握对象选取的各环节和具体特征,保证入选对象的代表性实验研究:

严格、正确地执行随机化分配及盲法(隐瞒分组情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流

行病学研究中的选择偏倚

2.信息偏倚的控制

1)采用客观指标、明确定义

2)尽可能的采用盲法,减少调查者偏倚

3)质量控制

培训调查员、宣教工作、核查、校准测量仪器等

1)与所研究的疾病(D)相关

2)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E)相关

3)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的中间环节

4.混杂偏倚的控制

1)研究设计阶段

-随机化

-用随机的方法将研究对象以相同的概率分配到各比较组中。

-可使试验研究中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在组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均衡-限制

-把纳入的研究对象限制在特定的客观标准范围内,减少彼此间的差异。

-限制可控制混杂偏倚,保证研究结果的内部真实性,但会降低研究对象的代表性,以致影响外部真实性。

-匹配

-指为指示研究对象选择那些在某个和某些可疑混杂因素方面具有共同或相似暴露经历者为对象的方法。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用成组和成对的匹配可以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但应防止过度匹配

2)资料分析阶段

-分层分析

-多变量分析

第8章

1.因果关系的推断标准

1)关联的时间顺序:实验研究/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

2)关联的强度:OR、RR、剂量反应关系

3)关联的可重复性

4)关联的合理性

5)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

第9章

1.影响试验可靠性的因素

1)受试对象自身生物学变异。

2)观察者变异。

3)试验方法的差异。

2. 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1)优化试验方法

2)选择患病率高的等人群作为受试对象

①设立专科门诊和专科医院;②主动转诊病人;③选择有某些生理特征、特殊临床表现的人;④暴露于某些危险因素者为受试对象等。

3)诊断试验的联合应用

并联、串联、混合

流行病学简答题

1. 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得分布;探讨疾病得病因与流行病因素;用于临床诊断、治疗与估计预后;预防与控制疾病;评价疾病防治效果。 2、流行病学得基本任务: 贯彻“预防为主”得卫生工作方针;深入调查疾病得病因、分布特征与流行因素;充分了解当地得卫生状况,以便提出相应得预防措施;对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得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监测 3、流行病学得特征: 群体得特征:流行病学研究起点就是人群得各种分布现象 对比得特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得核心:对比“差异&一致”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得特征:概率、频率指标、置信区间… 社会医学得特征:全面考察研究对象得生物、心理与社会生活状况预防为主得特征:着眼于疾病得预防,特别就是第一级预防 发展得特征: 4. 研究疾病分布得含义: 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得信息 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判断地方性疾病得依据: 该病在当地居住得各类人群中得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在其她地区居住得相似得人群组,该病得发病率极低,甚至不发病

外来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与当地居民相似迁出该地区得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势当地对该病易患得动物可能也发生过类似疾病 6. 移民流行病学进行病因探索得主要依据: 若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得差别主要由环境因素造成,则该病在移民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不同,儿接近于移居地人群得发病率或死亡率; 若该病得发病率或死亡率由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则移民人群与原居住地人群得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同,而不同于移居地人群得发病率或死亡率。 7. 疾病得分布: 人群分布:可依据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婚姻状况、宗教信仰与行为等分级(其中年龄最重要) 时间分布:主要分为: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与长期变异。 地区分布:地理因素、气候条件、物理化学生态环境、人群得风俗习惯与政治。卫生水平等因素,均可影响疾病得地区分布。 8.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得异同点case-control study & cohort study(要详细得瞧后面)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就是选择患有与为患有某特定疾病得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与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以危险因素得比例,判断该爆露因素就是否与该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得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临床流行病学整理

一、临床流行病学概述 1、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动态分布及影响因素,藉以探索病因和流行规律,拟定并评价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对策和措施的科学。 2、选择性偏倚: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的重病人多,而有的医生观察的轻病人多,所得的结论必然存在矛盾。 测量偏倚:对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得仔细,测量得精密;而有的医生观察粗糙、测量误差大,则所得的诊断和疗效结果也必然不同。 3、临床流行病学定义:以医院病例为基础,以人群中的病例为对象; 运用临床与流行病学结合的方法;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其防治规律,研究临床科研的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基础科学。 4、研究内容:1、诊断试验评价;2、治疗评价试验;3、病因学研究;4、预后研究; 5、临床决策分析 5、现况研究: 设计:横断面调查;三间(地区、时间、人群)分布 指标:患病率、比值比OR 科学性:提出病因假说、检出高危人群 问题:1)研究对象的代表性问题(抽样、选择偏性) 2)不能分析因果时序关系 a.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频率。 发病率=某年内新发生某病例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 患病率(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的病例数(新、旧病例,但不含死亡、痊愈者)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某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例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注:横断面现况调查:患病率;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病率。 b.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的最常用指标。 死亡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 病死率:指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病死率=某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内患有该病的例数 6、队列研究:是在“自然状态”下,根据某暴露因素的有无将选定的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观察两组疾病及预后结局,以验证暴露因素与研究疾病之间有无因果联系的观察分析方法。 == a.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非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RR>1 存在正的关联RR<1 存在负的关联RR=1 无关联 b.特异危险度或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 是指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1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0之差。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AR = I1 - I0 = I0(RR-1) 7、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能代表所研究疾病特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组未患该病但与病例组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两组对象过去有无暴露于某种(些)可疑病因的历史及其暴露的程度;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对象的暴露史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藉以推断暴露因素作为病因的可能性。 a.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配比:1、组间配比:两组例数可不等,但有关配比因素在两组间的频数

临床流行病学简答题

简答题 1.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包括:(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应用流行病学的群体观和定量化的观点,不断创新临床研究方法学和促进本学科的发展,从而不断地创新研究并提供新成果供临床应用。(2)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源于医院的个体病例为基础,并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或者是从某一疾病患者的整群中去随机抽样以获得具有群体代表性的研究对象。(3)临床流行病学的精华还在于强调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学,强化科研设计,排除各种偏倚、混杂因素的影响,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简述选题、立题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包括:(1)、需要性,选择疾病负担重大的疾病进行研究;(2)、科学性,研究问题要明确具体,选择足够的研究对象,抉择合理的研究设计方案,干预措施和诊断方法要安全、有效。(3)、创新性,研究课题的选择,要有自主创新性,有新的见解和特色。(4)、可行性,具备一定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有执行研究课题的配套人才,研究对象能接受与依从。(5)效能和公正性,有限的资源应投入到最大多数需要解决的健康和有效防治疾病的研究项目中。 3.简述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 1.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包括(1)、分解检索课题,明确检索要求;(2)、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3)、选择检索途径,制定检索策略;(4)、检索并获取原始文献;(5)、文献检索过程与结果的严格评价等。 4.为什么要评价临床研究证据?证据来源复杂,证据质量良莠不齐,研究证据必须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 5.进行文献综述的目的?四个方面: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反映学科新动态、继续教育的需要、临床医疗和管理决策的需要。 6.在临床医学研究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什么?在临床医学研究中,除了干预措施(处理因素)的作用以外,还有很多因素可能影响研究对象的临床结局。如①不能预知的结局②霍桑效应③安慰剂效应④向均数回归现象及⑤潜在未知因素的影响等。因此,在临床研究中设立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非处理因素的干扰,鉴别试验性与非试验性效应,减少或消除实验误差,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 7.简述个体随机抽样的主要方法。个体随机抽样主要方法有:①入选个体的随机抽样法,当合格对象多,而需要的样本量又有限时,可以从合格的研究对象中做个体随机抽样。通常用随机数字表等做单纯随机抽样。②入选病例的随机抽样法,在回顾性研究中,常利用医院病历或病例登记册选择病例,如所研究病种的病例数量较多,而需求的样本量又有限时,也可采用单纯随机或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所需的样本数。③分层随机抽样法,如在样本量不大的研究课题中,组间疾病分型、病情不同可影响研究结果,为了保证组间的可比性,可按病情轻、中、重进行分层后,再随机抽样。另外,在多个医院协作研究中,由于医院级别不同,收治病人的病情与病程可能参差不齐,为保证所抽取的样本能反映该种疾病的临床特征和全貌,也可按上述特征分层后再随机抽取样本。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临床流行病学》题目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临床流行病学》题目分值分布: 名解:6x2.5=15 选择:2X15=30 问答:3x5=15 计算:4X10=40 名解: Relative risk RCT 疾病爆发 抽样调查 患病率 求异法 问答题: 1、什么是病因以及慢性疾病中病因的判断标准 2、配比的概念、类型、作用 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一般病例对照研究的不同点 计算题: 1、计算RR、AR、AR%、PAR、PAR%,以及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 2、计算灵敏度Se、特异度Sp、约登指数、漏诊率、误诊率,如何提高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临床上如何提高阳性预测值。 3、给一个案例分析,让你分析会出现什么错误,以及如何修正该错误 4、一个表格,里面有65例肝癌和HBV感染(+、-),让你找出对应的例数,画表,计算塔方值、OR值,并说明有什么意义~~ 名词解释: 发病率 三间分布 随机对照实验 疾病的爆发

偏倚 队列研究 问答题: 1、临床科研研究原则?(不太确定了) 2、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研究方法比较 3、给一个表格 有问要用什么方法研究,对照选择的原则,问暴露因素和腹泻的关系 4、一个疾病怀疑为病因A,要求设计一个研究方法! 记得最后一题是30 多分的大题吧,一个研究,问你是什么类型的,你觉得应该选什么类型的 为什么 让你设计好象是科研设计里考到的 计算有道配比的,还有是什么真实值之类的,呵呵,不知道有没有写错这个概念名称 是非题里面 有个怎么算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之类的一个表格,四个小题,让判断它的算法是不是对的 另外有些RR啊,OR啊之类的 是非选择考了就忘记了 大题: 1.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原理和特点的联系和区别 2.要研究喝咖啡和膀胱癌的关系 (1)性别,年龄,吸烟,咖啡的浓度,咖啡加糖否,这其中哪些因素需要配比处理 (2)需要对近期的饮咖啡情况进行调查吗? (3)你会厌倦对病理资料的回顾(查看)吗?为什么? (4)要是对照组在医院选择的话哪些特殊病人不应该被选入?为什么? 参考答案:(halibot) 简单的说下大题答案 参考书上一模一样的2题,我晕 第一个大题不用说,原理很简单,联系和区别各3点。不说了。第二题 (1)配比考虑性别,年龄,吸烟 (2)不询问,因为膀胱癌主要和长期因素,5-10年内的习惯有关 具体自己发挥 ?(3)不厌倦,病理报告中膀胱癌的组织分型是很好的研究资料。。。。 具体想不起来了 (4)排除消化性溃疡,因为这部分病例咖啡饮用情况受到溃疡影响。 填空 1.临床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可分__,__,__ 2.率的三要素__,__,__ 3.固定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变动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 4.常用的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__,__,__,__,__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精华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疾病分布: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人间)、不同地区(空间)、不同时间(时间)中的发生频率与分布现象,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比(ratio):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来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 构成比(proportion):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率(rate):是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发病指标 1)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用途: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仿制措施的效果 2)罹患率(attack rate):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与发病率的相同之处是分子都是新发病例数,不同之处是罹患率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新发病例的频率。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4)感染率(infection rate):指在某个时间受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的人数所占的比率。 5)病残率(disability rate):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病残人群在人群中的发生频率。死亡指标 1)死亡率(mortality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2)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 3)生存率(survival rate):是指患某种病的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 4)死亡专率:按不同病种、性别、年龄、职业等特征分别加以计算出的死亡率 疾病的流行强度 1) 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用于描述较大范围人群的某病流行强度。 2)爆发(outbreak)是指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3)流行(epidemic)是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地区聚集性:某地区患病或死亡频率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 地方性疾病:在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群中相对稳定且经常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的疾病 移民流行病学(migrant epidemiology):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第四章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专门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时间、地点或人群(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行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述出来的方法。 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又称横断面研究,是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内,对一个特定人群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进行的调查研究,以描述其分布与相关因素的关联的描述性流行

(整理)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 第二章临床流行病学测量指标 一.疾病频率测量 1.发病指标 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K=100%,1000/千,或10000/万 分母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 ①该年6月30日24时或7月1日0时人口代替 ②年初人口数加年终人口数被2除 ?新发病例:观察期内新发生的病例 ?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群,符合2个 观察时间、观察地区的人群; 有可能患所要观察的疾病; 应除外正在患病,曾经患病或因免疫而不会患病的人。 ?发病时间:对于急性病,如流感、肠炎、急性心梗、脑溢血容易确定;而慢性病很难确定,以最早且较客观的事件作为发病时间,如症状初发时间、就诊时间、确诊时间 应用:描述疾病分布、提出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疾病监测资料、前瞻性研究 罹患率:同发病率一样,测量新发病例,但它常用于较小范围内或短期内的流行。观察时间以日、三日、周、旬、月,常用于疾病的流行或爆发时病因的调查。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对于慢性病来讲患病率高于发病率。 根据观察时间,分为 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 ———————————————×K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K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病程延长病程缩短 发病率升高发病率下降

病例迁入病例迁出 健康者迁出健康者迁入 诊断水平提高治愈率提高 报告率提高病死率提高 未治愈者寿命延长 易感者迁入 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 患病率如同一个蓄水池 当流出量一定时,水源流入量(发病率)时,则蓄水池水量,即患病率。若流 入量(发病率)时,则患病率 当流入量一定,而流出量(如死亡增加或痊愈及康复增快)时,则蓄水量(患病率) 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患病率(P)=发病率(I)×病程(D) 应用: 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 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 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横断面研究的常用指标 感染率:指检查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阳性人数)所占的比例。用于隐性感染率较高的疾病研究。 应用: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研究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流行势态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续发率(二代发病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续发率=———————————————×100%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应用: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2.死亡指标 死亡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口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一、总论 1、感染过程出现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重要传染源)、潜伏性感染。(即五种表现) 隐性感染---又称为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的感染,其表现约超过显性感染的10倍以上。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毒力---包括毒素和毒力因子。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外毒素内毒素 代表菌群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 作用机制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即三个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经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易感者---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他们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而又有传染源和传染途径时,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即四个特点) 5、再燃与复发 再燃---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 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6、传染病的预防: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包括:鼠疫和霍乱。要求城镇发现后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少过6小时。 小结:传染病过程包括三个条件、四个特点、五种表现 二、病毒性肝炎 1、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 A.HbsAg(表面抗原)和抗HBs:表面抗原是HBV感染后首先出现的抗原,该抗原只有免疫性,无传染性。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其抗原转阴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疫苗接种后。 B、HBcAg(核心抗原)和抗HBc:核心抗原因存在于Dane颗粒中,在肝脏,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出现较晚于HBcAg,其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传染性。抗HBcIgM较早出现,其阳性提示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抗HBcIgG出现较迟,可保

中南大学2017年《流行病学》硕士考试大纲

中南大学2017年《流行病学》硕士考试大纲本大纲根据詹思延主编《流行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由公共卫生学院于2016年7月修订。 I.考试性质 流行病学考试是我校生物统计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一门入学专业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流行病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其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流行病学考试要求考生: 1.准确地掌握该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研究方法,熟悉其研究范围与应用。 3.掌握疾病分布的描述方法及常用指标。 4.掌握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各分类研究方法的设计原理,实施及质量控制原则与资料分析方法,熟悉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5.掌握病因的定义及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6.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7.熟悉慢性病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疾病“三级”预防的基本含义,疾病监测的定义和应用。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流行病学》代码827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基本概念30% 基本原理40% 方法应用30% Ⅳ.试卷题型结构 1)《流行病学》代码827 名词解释50分(10小题,每小题5分) 单项选择题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 问答题60分(4小题,每小题15分) 分析计算题20分(1小题,每小题20分) Ⅴ.考查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流行病学的起源、形成、发展;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定义 1.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目前适合我国的流行病学的定义 2.现代流行病学定义的铨释流行病学的三个层次;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任务;流行病学学科中的三大要素

流行病学》习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C.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D.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E.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2.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二、多项选择题 1. 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一个体为研究对象 B. 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 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 C. 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D. 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 E.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 三、名词解释 1.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四、简答题 1. 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A. 发病率 B. 发病专率

C. 罹患率 D. 时点患病率 E. 期间患病率 2. 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那些指 标最合适? A. 死亡率 B. 发病率 C. 患病率 D. 病死率 E. 罹患率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那些疾病常用病死率 A. 关节炎 B. 消化道溃疡 C. 流行性出血热 D. 结核病 E. 心肌梗死 三、名词解释 1. PYLL 2. 爆发 四、简答题 1. 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那些因素?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 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 A. 个案调查 B. 典型调查 C. 现况研究 D. 生态学研究 E. 爆发调查 2. 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 发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者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 1、兽医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的频率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学科。 2、兽医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 定性调查:确定疾病的自然史;病因假设形成及定性检验 定量调查:调查、研究、监测、建模、疾病防制 3、兽医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 ★4、兽医流行病学的用途(记忆) 1)确定(病因已明了)疾病的来源 2)研究(病因未知)疾病的防制对策 3)获取有关疾病的自然史资料 4)制定和监测疾病防制规划 5)估计疾病防制的经济影响 第二章 ★1、什么是三间分布,其研究意义是?(记忆) 三间分布:疾病分布是疾病频率分布的简称,它指的是疾病在畜群间、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状况,又称三间分布。(概念) 研究意义: 1)是动物病因在动物群体中作用的外部表现,因此可以提供病因线索 2)揭示流行病的规律,为制定合理的疾病防制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为合理的动物卫生配置提供依据 4)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描述疾病发生流行的形式(概念)

1)地方流行:其一是某种疾病一段时间内发病频率相对稳定,其二指在一个地区动物 群体中发生有一定规律和能够预测。 2)流行:发病的频率在特定的时间内明显超出了预测的频率。它与病例的绝对数无关, 仅表示出乎预期的高水平。 3)大流行:相当大范围和高比例群体动物受波及,涉及全世界的很多地区,受害动物 所占比例也很大。 4)散发流行:零星散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无连续性,通常局限于部分地区。 3、什么叫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如何区分三者?各如何表示?(理解,计算) 发病率:一定时间内新出现某病的病例数与同期群体动物平均数之比×100%。 死亡率:一定时间内死亡的动物总数与同期该群体动物平均数之比×100%。 病死率:一定时间内该病死亡的动物总数与同期该群体患病动物数之比×100%。 4、什么叫患病率、感染率、携带率?如何区分三者?各如何表示?(理解,计算) 患病率:一定时间内存在某病的病例数(包括该时间内新老病例)与同期群体动物平均数之比×100%。 感染率:某些传染病感染后不一定发病,但可以通过微生物学、血清学及其他免疫学方法测定是否感染。感染率=(检出阳性动物数÷受检动物总数)×100% 携带率:携带某病原体的动物数/受检动物总数 5、畜群分布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理解) 1)年龄分布 内因: 不同年龄;生长阶段;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对疾病的敏感性不同。 外因: 1)免疫因素 2)疾病流行的时间 3)致病因子的生物学特点和致病机理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得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与评价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2、流行病定义得内涵: ①、研究对象:人群 ②、研究内容:疾病(包括伤害)与健康状态 ③、重点: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④、目得:为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得决策依据。 3、根据就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得条件,或者说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与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研究得重要观点:

①群体得观点;②比较得观点;③概率论得观点;④社会医学得观点;⑤多病因论得观点。 第二章 疾病得分布 率与比得概念:率表示发生得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得一个参数。 比就是一个值。 构成比就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得结论。 k ?= 数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率 %100?= 量(个体数之和) 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 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构成比 发病指标 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得频率。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生某病的新病例数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发病率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得发病率。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罹患率 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得比例。 k ?= 同期观察人口数 病新旧病例数 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患病率 影响患病率升高与降低得因素: ?? ?期间患病率 时点患病率按观察时间

流行病学简答题DOC

1.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探讨疾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因素;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预防和控制疾病;评价疾病防治效果。 2. 流行病学的基本任务: 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入调查疾病的病因、分布特征和流行因素;充分了解当地的卫生状况,以便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监测 3. 流行病学的特征: 群体的特征:流行病学研究起点是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 对比的特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对比“差异&一致”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特征:概率、频率指标、置信区间… 社会医学的特征: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预防为主的特征: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第一级预防 发展的特征: 4.研究疾病分布的含义: 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 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该病的发病率极低,甚至不发病

外来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相似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势当地对该病易患的动物可能也发生过类似疾病 6.移民流行病学进行病因探索的主要依据: 若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由环境因素造成,则该病在移民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不同,儿接近于移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若该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由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则移民人群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同,而不同于移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7.疾病的分布: 人群分布:可依据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和行为等分级(其中年龄最重要) 时间分布:主要分为: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和长期变异。 地区分布:地理因素、气候条件、物理化学生态环境、人群的风俗习惯和政治。卫生水平等因素,均可影响疾病的地区分布。 8.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case-control study & cohort study(要详细的看后面)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选择患有和为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以危险因素的比例,判断该爆露因素是否与该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简答题.

1-1、简述普查的优点与缺点。 答:普查的优点:(1)调查对象为全体目标人群,不存在抽样误差;(2)可以同时调查目标人群中多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3)能发现目标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在实现“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的同时,全面地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缺点:(1)不适用于患病率低且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2)工作量大,工作不易做细,难于保证调查质量。(3)费时、费力、成本高。 1-2、简答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省时间、省人力、省物力及工作易做得细致。 缺点:其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均复杂;重复或遗漏不易发现;对于变异过大的材料和需要普查普治的情况不适用;患病率太低不适用。 2、简述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答:优点:(1)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以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2)结果具有可比性;(3)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缺点:(1)难以确定先因后因的时相关系;(2)一般不能获得发病资料。(3)如果在一次现况研究进行过程中,研究对象中一些人正处于所研究疾病的潜伏期或者临床前期,极有可能被误判为正常人,低估研究群体的患病水平。 3、简述Mill准则的内容。 答:(1)求同法;(2)求异法;(3)同异并用法;(4)共变法;(5)剩余法;(6)归纳统计推理。 4.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5.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 答: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还不能简单否定假设。因为经验证据不成立,有三种可能的结论:①假设不成立;②先行条件不成立③假设和先行条件均不成立。在第二种可能的结论成立时,假设并未被否定。 6.简述疾病因果判断的标准? 答:(1)关联的时间顺序(2)关联的强度(3)剂量-反应关系(4)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5)关联的可重复性(6)关联的合理性(7)暴露终止效应 7.因果联接方式包括哪些? (1)单因单果(2)单因多果(3)多因单果(4)多因多果(5)直接病因和间接病因 8.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答:升高的因素:①病程长;②寿命延长;③新病例增加;④病例迁入;⑤健康者迁出;⑥诊断水平提高;⑦报告率提高。 降低的因素:①病死率高;②新病例减少;③健康者迁入;④病例迁出。 9.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答:①横断面分析:是分析同一时期或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传染病。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②出生队列分析:是对同时期出生的一组人随访若干年,观察其死亡情况。该方法可明确呈现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在评价疾病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有很大意义。 10.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 答:①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其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是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常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效果。②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常用于表示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需要量、医疗质量评价、医疗费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 11.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②两性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等生物性因素的差异。③从事危险性大的职业的机会大小不同。④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 12.疾病不同民族分布的差异原因是什么? 答:①遗传因素不同。②社会经济状况不同。③风俗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同。④所处定居点的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简答整理

简答题 1. 国境卫生检疫: 为了防止传染病有国外传入国内和由国内传出,在一个国家国际通航的港口、机场、陆地边境和 江河的进出口岸,设立国境卫生检疫机构(3分)。检疫机构负责对进出国境的人员和交通工具、 行李物品实施医学检查、卫生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措施,称为国境卫生检疫(3分)。 2. 疾病监测及其种类: 疾病监测是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疾病的发生和分布作全面系统的观察,调查各种影响因素,以便 及时、有效的采取控制疾病的对策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4分)。疾病监测的种类包括传染病 监测和非传染病监测(2分)。 3. 影响年龄分布的因素: ①人群免疫力可影响疾病的年龄分布(2分)。 ②生活条件不同,可以影响疾病的年龄分布(2分)。 ③部分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2分)。 4. 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与观察性研究截然不同,实验性研究属实验法(2分)。要求将研究对象随机地分配至不同的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研究者直接控制的条件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试验, 比较两组效应指标(发病、死亡、痊愈等)的差异,以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4分)。 5. 队列研究的特点: ①)研究分组是根据暴露的有无分成暴露组和非暴露组(2分)。 ②属前瞻性研究,由由因”到果”的研究(2分)。 ③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间的关系(2分)。 6.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与联系: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分布,决定分布的因素及其防制,而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在个体的 表现以及诊断治疗(3分)。流行病学是从群体的角度研究疾病的规律及其防制,临床医学是从 各体的角度研究疾病的规律及其诊断治疗。掌握疾病的流行病学知识有助于对疾病的个体现象的 认识,掌握疾病的临床医学知识有助于开展流行病学研究(3分)。 7. 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 ①描述疾病的及健康状态分布及疾病特征的变化规律(1分) ②探索疾病病因(1分) ③研究疾病的自然史(1分) ④疾病监测和预防(1分) ⑤用于临床研究和评价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1分) ⑥用于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1分) ⑦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8.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任何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病因、宿主和环境三项基本条件(即疾病发生的三要素)(3分)。三个要素要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平衡失调才能发生疾病(3分)。 9. 在选择病例和对照时要考虑一下几点: ①首先要考虑病例与对照的可比性,应用某些限制性方法,使病例和对照拥有良好的可比性 (2 分); ②要考虑病例与对照的代表性,即病例要代表病例的总体,对照要代表产生病例的总体(2分)。 ③要考虑样本含量是否足够大(2分)。 10.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的流行病学特点: 经节肢动物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地方性的特点,病例的分布与相应的节肢动物的分布一 致(2分);有较严格的季节性特点(2分);有明显的职业或年龄分布特点(2分)。 11. 疫源地消毒: 指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2分)。随时 消毒是指对传染源排泄物及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2分)。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 痊愈、死亡或离开住所后对疫源地所进行的彻底消毒(2分)。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即三个条件)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即四个特点) 一、病毒性肝炎 1、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 A.HbsAg(表面抗原)和抗HBs:表面抗原是HBV感染后首先出现的抗原,该抗原只有免疫性,无传染性。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其抗原转阴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疫苗接种后。 B、HBcAg(核心抗原)和抗HBc:核心抗原因存在于Dane颗粒中,在肝脏,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出现较晚于HBcAg,其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传染性。抗HBcIgM较早出现,其阳性提示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抗HBcIgG出现较迟,可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C、HBeAg和抗Hbe:HbeAg出现较晚,在病变极期后消失,一般仅见于HbeAg阳性血清,若持续存在预示趋向慢性。抗Hbe出现而HbeAg消失,称为血清转换。抗Hbe阳转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期,传染性降低。 2、HBV DNA:存在于Dane颗粒中,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最直接、最灵敏标志。 3、肝炎流行病学特点 甲戊型:传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传播 乙丙丁型:体液或血液传播,如母婴传播、输血、密切接触及性传播等。 4、急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各型病毒均可引起。 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 黄疸前期:本期持续5-7天,甲戊型起病急,多伴发热,其他型多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肝功能主要为ALT升高。 黄疸期:本期为2-6周,自觉症状好转,尿黄加深,皮肤和巩膜出现黄疸,1-3周达峰,肝脏大而质偏软,脾脏轻微肿大,部分患者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功检查为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恢复期:本期持续1-2月,症状渐消,黄疸消退、肝脏脾脏回缩,肝功能正常。 总病程2-4月,一般不超过6个月 5、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有慢性肝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改变者。可分为轻重中三度。 重度慢性肝炎:有岷县或持续的感言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6、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表现及诊断 1)肝衰竭表现:极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 2)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总胆红素≥17.1μmol/L或大于正常值10倍。 3) 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出现胆酶分离,血氨升高 4)腹水 5)出现肝肾综合征,可见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 6)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 ADD:胆酶分离即在重型肝炎患者出现的ALT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升高的现象。 7、窗口期:即病毒感染肝炎病毒后,机体尚未产生免疫抗体的时期,此期抗病毒抗体检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