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新天地发展史

上海新天地发展史

上海新天地发展史

上海新天地是上海市黄浦区一处著名的商业、文化和娱乐综合体,也是上海市重点保护的历史建筑群之一。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上海外滩。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时期,上海外滩是一个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和投资。新天地所在的区域最初是一片法租界的土地,其中包括法国租界和英国租界。在这片区域内,建立了许多西方风格的建筑和商业机构,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

然而,在20世纪的后半叶,上海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滩地区的繁荣逐渐减退。许多老建筑逐渐荒废,这个地区变得相对冷落。

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市政府开始着手对外滩地区进行保护和复兴。他们希望通过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将这个区域重新打造成一个兼具文化、艺术、购物和娱乐功能的综合体。于是,上海新天地项目于2001年开始动工。

新天地的建设过程中,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的原貌,并进行了修复和翻新。这些建筑包括老外滩的旧式石库门建筑、法国租界的建筑群以及其他一些历史建筑。同时,新天地还引进了许多国际知名的品牌商店、餐厅、咖啡馆和艺术机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和消费。

如今,上海新天地已经成为上海市的一个标志性地标,也是一个繁华而有活力的商业区。它以其独特的历史氛围、精致的建筑风格和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而闻名。无论是购物、用餐、品茶还是参观艺术展览,新天地都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总的来说,上海新天地的发展历史是一个由荒废到复兴的故事。它的成功不仅为上海市增添了一处重要的文化和商业景点,也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新天地简介

上海新天地简介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一座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商业配套设施而备受瞩目。 上海新天地占地面积约为3.9万平方米,由西、南、北三个区域组成。其中,南区以其鲜明的历史风貌和欧洲风情而备受关注。这里保留了上海老式石库门建筑的原貌,街巷狭窄,错落有致,仿佛让人穿越到了老上海的时光隧道。南区的建筑风格多样,有法国浪漫风格的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德国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等。在这里漫步,仿佛走进了一个艺术殿堂。 北区则是上海新天地的商业核心区域,拥有一系列国际一线品牌的旗舰店。这里集结了时尚、奢华、潮流等元素,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购物。无论是国际大牌还是本土设计师品牌,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最新潮流的时尚单品。此外,北区还有各种主题餐厅和咖啡馆,让人们在购物之余可以尽情享受美食的同时,亦可放松身心。 除了购物和餐饮,上海新天地还拥有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和文化活动。这里有国际级的演出中心、电影院、艺术展览馆等。每年都有大量的音乐会、话剧、舞蹈演出等文化活动在此举行,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观赏。此外,上海新天地还定期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文化艺术、感受时尚潮流的平台。

商务办公也是上海新天地的一大特色。这里拥有现代化的写字楼和商务中心,为众多企业提供了高品质的办公环境和配套服务。商务人士可以在这里找到理想的办公场所,同时还可以享受到便捷的交通和周边的商务资源。 总的来说,上海新天地是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商业配套设施吸引了众多人们的关注。无论是购物、用餐、娱乐还是文化艺术,都可以在这个地方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场所。无论是游客还是本地居民,都可以在上海新天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

上海新天地 旧城改造的成功案例

上海新天地旧城改造的成功案例 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它是占地52公顷的太平桥改造项目的第一期计划,座落在市中心淮河路南侧,黄陂南路和马当路之间三万平方米的地块上。它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首次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创新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新天地的石库门建筑群外表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而每座建筑的内部,则按照二十一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度身订做,无一不体现出现代休闲生活的气氛。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一步跨进每个建筑内部,则非常现代和时尚;每个人都能体会新天地独特的魅力:继承与开发同步,传统与现代同步。 在新天地项目开发之前,这里是一片拥有近一个世纪历史的石库门里弄建筑。石库门里弄在最多的时候有9000多处,曾占上海市区全部住宅面积的六成以上。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出现的石库门建筑有着深深的历史烙印,它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更是代表了近代的上海历史文化。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昔日风光显赫的石库门早已不能满足居住需求而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单纯从建筑的角度出发,石库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走过百多年的历史,而且有些石库门的空间结构也已不适合现代人的居住观念,因此消失是正常的。90年代初期,上海开始了大型的重建和开发。不少石库门老房子被拆卸,取而代之的是一幢一幢的高楼,一片又一片充满怀旧风情的老房子渐渐消失,人们才意识到要去保留这些上海独有的“艺术品”。 上海新天地是由香港瑞安集团牵头开发的项目,瑞安占有新天地项目的百分之九十七权益,上海复兴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则占其余的百分之三。瑞安集团早在一九九七年就提出了一个石库门建筑改造的新理念:改变原先的居住功能,赋予它新的商业经营价值,把百年的石库门旧城区,改造成一片充满生命力的新天地!该项目总投资约1。5亿美元,于一九九九年初动工,第一期的新天地广场于二零零一年底建成。由于新天地概念超前,一时不被人理解和接受,开发初期遇到重重障碍,遭到很多反对声音,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但由于上海新天地的主要投资商瑞安集团的管理层对这个项目信心坚定,新天地终于顺利地在二零零一年中诞生,而且迅速成为上海的潮流热点,并吸引了国际注视。这背后的理念到底是什么呢?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有其具代表性和反映历史文化的建筑,并已成为举世知名的旅游点。瑞安集团董事长罗康瑞先生认为二十一世纪的上海将会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大都会,而新天地正好提供了一个让上海把自己的历史、文化、旧建筑物保留下来的方案。 新天地开发借鉴了国外经验,采用保留建筑外皮、改造内部结构和功能、并引进新的生活内容,这一做法在上海甚至是全国尚属首创。如果把“新天地”视作一个单一的大型楼盘项目的话,就比较容易理解港人的思路了,即实施保留--改造--联动--拓展四步曲,解读新天地的开发与保护模式主要有五方面: 一、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新天地广场既是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也是一个旧建筑保护项目。地块中原有的旧式里弄建筑建造质量差,经过七八十年来的年久失修,基层下沉,地层潮湿,上下水道东修西补,所有木构均不同程度的腐朽,这就需要花比重新建筑大得多的力量和资金保留并修复这些石库门建筑的外皮。通过改造内部结构和功能,使之适应办公、商业、展示、餐饮和娱乐等现代生活形态。经过修复的旧建筑重新焕发出光彩,旧建筑的历史感也大大提升了广场的品位和魅力,这种开发项目带了商机,所以说这一项目具有保护和开发双重特征。 二、经济与文化相促进。新天地广场原有旧石库门里弄由于年久老化,为了保留里弄格局和建筑外观所进行的保护性改造,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投资超过万元,所以修复后就不能再作为住宅之用。更重要的是,新天地紧临淮海中路,是上海的商业中心,将其开发后功能转向公共性的商业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掘地段的潜在价值,并以石库门建筑文化为淮海路锦上添花,与淮海路产生互动作用。 三、明天与昨天相辉映。按照上海1996年制定的太平桥地区规划,太平桥地区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性商住园区,新天地是其中的历史保护区,起着延续人文历史脉络,保存历史记忆的作用。太平桥的规划一方面注重保留历史文脉,另一方面强调新的太平桥地区要达到新世纪的国际水平,除了历史保护区、商务区和住宅区外,地区中心还修建了一个大型人工湖,使这块“新天地”的品质和价值大大提升,形成一个新的房地产开发热点区域,太平桥地区也成为了上海一处新景观。而新天地广场由于旧建筑外观历史感

瑞安集团的新天地模式

瑞安集团的“天地模式”开发借鉴经验 一、复制化管理 瑞安于2001年推出的上海新天地,以一站式消费和高度综合化为特征的时尚中心在中国基本无样板可循,而瑞安后来在各地不断复制的“天地”模式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正是在这种创新探索过程中逐步成型的。 瑞安已经把上海新天地的概念框架和开发经验融入杭州、重庆、武汉和佛山等地的“天地”系列项目当中。在项目经验交互方面,瑞安采用了微软SharePoint平台实现内部互联。在系统设计方面通过四步完成:1、流程的甄选。与瑞安市务及销售部、市务推广部等四个部门知识管理负责人进行多次沟通,挑选出各部门内适合知识沉淀的业务流程。2、通过“知识历程图”沉淀流程中的知识。3、设计面向各部门业务流程的知识分类体系。4、知识管理体系的完善。 复制化管理的建议 1、要“创新性借鉴”,不能单纯克隆。 商业经济发展:由于商业的繁盛,从大型百货→专业市场→自由商业→体验式消费,促进了商业形态的多元化,2003-2004年的北京与2000年左右的上海类似,正同处于商业多元化发展时期,已开始步入商业地产年。 一方面,自由/体验式业态的兴起,呼唤充满时尚、充满个性的商业形态。另一方面,中外结合、大俗大雅的建筑艺术得到关注,成熟的建筑产品,就是或中西合璧、或民族复古,能够引起公众某种或怀旧、或洋气、或辉煌、或小资情调等种种满足社会以及人生品位要求的建筑。 比如上海新天地所依赖的石库门,所见证的历史,正好是上海最繁盛、最值得怀念的黄金年代,到现在,又恰逢其逐渐消失,因此,公众对于石库门,就在其建筑上倾注了更多的怀旧心理。更兼有城市自豪感、城市品位、后现代意识等。 因此,如果考虑到现实因素的影响,以及商业心理对商业结果所造成的不同后果,就必须放弃任何在上海之外的环境中单纯克隆上海新天地模式的企图,转而以借鉴思路、理念、手段的方式,亦即“创新性借鉴”。 2、善于“经营文化资本”的思路 每个城市的定位都是不同的,旧建筑群的文化内涵有区别,完全“克隆”新天地,肯定会让人失望。重要的是学习上海善于“经营文化资本”的思路。否则,以这个模式改建休闲商业区,即使模仿很像,建成后等于又落伍了。上海“新天地”的魅力,在于其具备的上海历史文化风貌,是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具国际水平的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区。 3、考虑现代人的直接感受性、参与性需求 在展示这些文化资本的内涵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现代人的直接感受性、参与性需求。否则,很难像上海新天地那样具有感召力。

上海新天地改造

4、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了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 规模: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六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美元。 文化:中西合璧、海派文化、中共一大会址。新天地分为南里和北里两个部分,南里以现代建筑为主,石库门旧建筑为辅。北里以保留石库门旧建筑为主。 位置:新天地广场由太仓路、黄陂南路、马当路及自忠路环绕而成,处于城市中心地带,交通方便快捷。经营定位:整体分为北里、南里两大商业版快,分别由不同的商业构成。 整体定位:上海市中心独具海派文化特色的集时尚旅游、特色购物、观光、特色休闲、娱乐各国特色餐饮、文化艺术博览于一体的一站式休闲场所。 旧建筑改造成功案例--上海新天地[组图] 改造, 建筑, 上海新天地

“欧洲许多城市都保留了不同时代的城市‘断层’,如意大利里昂,从古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面貌都保存下来。还有巴黎,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与现代的城市和谐共存。中国的城市也应留下历史、文化的印迹……”这是香港瑞安集团董事长罗康瑞的观点,当他在业界一片反对声中毅然接下上海太平桥旧区改造项目时,有一位美国的旧城改造专家却十分赞同他。设计师本杰明·伍德与他惺惺相惜:“中国许多城市往往因为新的建设就轻易地把过去的老房子毁掉了,这是十分可惜的。”他们凭着坚定的信念和独特的 文化理念,成就了现在的上海“新天地”。 本着不同的城市要留下不同的历史印迹的观念,本杰明·伍德将上海石库门用原来的材质整旧如旧,而在内部进行了现代化的设施装修。走入新天地,依旧是青砖步道,清水砖墙,乌漆大门,窄窄弄堂,仿佛时光逆流,重归故里。但石库门里七十二家房客的嘈杂,已换上了优雅的音乐,舒适的中央空调。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国度的人们相聚在露天咖啡座、酒吧、餐桌,在休闲中感受和触摸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 人们这样评价“新天地”:年轻人说它时尚,中、老年人称它怀旧,外国人认为它就是中国,中国人却感到新鲜、洋气。专家则认为新天地既给人以百年前的历史联想,延续了历史文脉,又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上海的城市定位十分契合。 “新天地”在旧城改造中走出了一条保护和发展相辅相承的好路子。杭州园林设计院副院长、西湖南线整合工程总设计师周为说,对于一些不是文物的老建筑,在国内很有可能会被拆除,而在国外却比较流行保留一部分并加以现代化包装,从而激活整个街区或一个城市的发展。比如国外的一些老码头、旧建筑通常会改造为有历史感的展览馆或步行街,

上海新天地案例和旧城改造

上海新天地案例和旧城改造 上海新天地的建设始于1998年,当时的上海正举办亚洲经济危机前 的宏大城市改造。新天地位于永嘉路和太仓路交汇处,占地面积约为 37,000平方米。项目一期的开发规划包括商业办公、酒店、文化娱乐等 多个功能,旨在打造一个集高端消费、旅游观光、文化交流于一体的高端 商业区。 新天地的建设与旧城改造密切相关。旧城改造是指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保留和改造原有城市中心或重要地区的历史、文化建筑和文化遗产,以实 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上海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大都市,也面临着旧城改 造的挑战。而新天地作为一个成功的旧城改造项目,具有以下几个值得借 鉴的特点。 首先,新天地在设计上既保留了原有历史建筑风貌,又在现代化的背 景下进行了改造和创新。项目一期中的新式建筑与历史建筑相得益彰,形 成了一种有机的整合。这种保留与创新的设计理念,不仅使新天地具有历 史价值和文化底蕴,也让其在商业竞争中保持了活力和吸引力。 其次,新天地的开发也注重了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利用。广场、花坛、 游乐设施等公共设施配套相对完善,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这些公共空间的规划不仅为商业设施提供了人流量支持,也赋予了新天地 更多的社交和文化交流功能。 再次,新天地的建设也考虑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项目一期中的建筑 物大部分采用了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在商业设施中也融入了许多文化元素,倡导文化消费和绿色消费。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也使新天地成为一个社会责任的典范。 最后,新天地的建设还注重了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新天地所在的太仓路是上海的传统商业区,也是上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新天地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周边区域的整体形象,也与周边的商业、文化和旅游资源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带动了该区域的发展和提升。 综上所述,上海新天地是一处旧城改造的成功案例,其成功得益于保留历史风貌和创新设计的结合、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城市的旧城改造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当然,在城市更新和改造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寻找出最适合当地发展的旧城改造方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特点

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特点 1.商业步行街的发展历程 商业步行街发源于中国,唐代时期,长安就有著名的商业街:东市和西市。到了宋代,清明上河图就是典型的商业街,到了近代和现代,我国商业街发展落后于法国等西方国家。 从全球来看商业街发展大体分为七个阶段。第一个时期就是集市贸易。第二个时期这些摊贩慢慢地开始进店,形成店铺格局,在道路两侧形成不同数量不同规模的店铺。第三个时期,实际上随着商业街的发展,有些地方形成小的商业中心。第四个时期,大型商业街的出现。第五个时期,是规范化的商场和超市业态加入到流通领域以后,实际上就给商业街的结构增添了骨干力量。第六个时期是六十年代,商业街由于中产阶级搬到郊区居住进入低谷时期。第七个时期,商业步行街增加shopping mall 购物中心,出现购物、文化娱乐、休闲、展示等趋势,商业步行街开始在各国获得大发展。 2.商业步行街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1).商业步行街是城市的商业文化名片,是城市繁荣的象征,是城市运营的点睛之笔。 (2)重振原有商业中心,带动城市新一轮发展 (3)塑造新的城市中心,没有大型商业步行街,新城区就无法形成城市的中心。上海徐家汇的开发改造非常成功,拥有地上商业区、地下商铺网、周边支持商业网和多个广场型活动中心,并由多种垂直交通将整个系统连通成为一个环形的商业区,其实质是一条地下通行的环状商业街。由于徐家汇商业区的带动,楼价从3000元上升到8000元,迅速成为新城区。 (4)步行街对城市商业结构更新,改变了单一购物结构,通过发展旅游文化等多种功能,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 (5)强化城市中心的价值和凝聚力,改变城市空心化的格局 (6)步行街对城市文化影响较大,它是对都市文化的提升与再造。商业步行街所倡导的不仅是城市文化的堆砌或变迁,它蕴藏着文化移植、文化嫁接、文化转换的城市发展,因此步行街将商业文化提升为社会文化层次。 3.国际一流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特点 国际一流的商业步行街具有特征: 1、硬件设施一流,包括市政、交通和商场乃至购物环境的硬件设施。 2、它应该是多功能的,比如购物、休闲、文化、娱乐、餐饮、旅游六个方面。 3、商业步行街管理水平应该是一流的,不仅要具备普通的商业物业管理功能,而且在步行街整体形象宣传方面,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水准方面也应该是一流的。 4、世界著名步行街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味。 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就是国际一流的商业大街,它的发展印证了上述特征,香榭丽舍大街建于1670年,西起戴高乐星形广场的凯旋门,东至矩形协和广场,街道全长1800米,宽120米,中间车行道可并行10辆汽车。爱丽舍大街是法国最繁华的街道,是法国繁荣富裕的象征。这条大街将巴黎所有的名胜古迹,如东边的波旁宫、卢浮宫、市政大厦、巴士底狱广场和西边的凯旋门,联系在一起了。大街的改造工程是于1991年5月正式开始的,整个工程耗资达2.4亿法郎,改造后增加了地下停车位,交通更加方便。 图1香榭丽舍大街入口—凯旋门 香榭丽舍大街是巴黎之魂,大街的东半部分是700米长的林荫大道,两侧绿树成行,郁郁葱葱,如诗如画。成群结队的飞鸽在草坪中悠然散步,是闹市中不可多得的是一块清幽之处。爱丽舍大街西段长约1180米,是商家云集之地,不太长的街道两旁布满了法国和世界各地

上海新天地调研

上海新天地调研 一上海城市概况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 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 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 经济、科技、工业、金 融、贸易、会展和航运 中心。上海位于中国大 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 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 口和最大的工业基地。 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 南濒杭州湾,西部与江 苏、浙江两省相接。上 海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 城市,具有深厚的近代 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 历史古迹。如今上海已 发展成为一个闪耀全球 的国际化大都市,并致 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 心。 二上海城区内商业街概况 上海市商业街分布主要有南京路步行街,淮海路商业圈,徐家汇商业圈,城隍庙商业街,四川路商业街,上海新天地。 三上海新天地整体规划设计 1上海新天地周边环境:

上海新天地坐落在市中心,淮海中路 南侧,黄陂南路和马当路之间,毗邻 黄陂南路地铁站和南北、东西高架路 的交汇点。上海市卢湾区太仓路181 弄。新天地分为南里和北里两个部 分,南 里以 现代 建筑 为主, 石库 门旧 建筑 为辅。 北部 地块以保留石库门旧建筑为主,新旧对话,交相辉映。南里和北里的分水岭-兴业路-是中共“一大”会址的所在地,沿街的石库门建筑也将成为凝结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城市风景线上海新天地旁边开辟了太平桥公园绿地和人工湖,绿地占地四万四千平方米,位于整个太平桥项目的中央地带。绿地北侧新辟一条长一千二百米的湖滨路,沿人工湖划出了一条优美的曲线,与湖西「新天地广场」的石库门海派建筑连成一体,成为市中心一处独特的新景观。

2 上海新天地道路形式:主干道与次干道相互垂直。 3 上海新天地商业特征及经营形势: 海新天地商业模式是管理者与经营者分离。上海新天地只租不卖,管理者与经营者相分离,这样的模式与国际Mall运营模式同步,也被国内大部分专家认可。有了第一代Mall的前车之鉴,所有的投资商都不会不明白这一点,但在资金压力之下,能够坚持下来的还是不多。 4 上海新天地建筑风格以及设计内涵:

新天地,田子坊改造

卢湾石库门建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新天地、田子坊 一、改造背景 在上海建设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的背景下,上海的旧城改造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纵观上海过去和当前的旧城改造,从小规模渐进式成套改造到成片拆旧建新式改造,到注重城市历史风貌、局部保留改造,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多种改造模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的加深,旧城改造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上海,历史风貌的保护是上海旧城更新改造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发展是一个过程,应该让后来者看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烙印,这是不能割裂的城市文脉。在上海,保存着大片石库门街区,既是上海建筑文化的代表和城市建设的一笔文化财富,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的难题之一。石库门曾经庇护了六成的上海人,浓浓的“石库门情结”,凝结的是上海的风俗文化。随着时光的流逝,石库门居住区已成为城市中居住环境较差的部分,成为上海老城区改造的主要对象。正是石库门这样的特色建筑的改造,也让上海的城市更新创造出更加多样的模式,让城市的形态更加丰富和多彩。新天地和田子坊就是在城市更新与城市经济发展过程相结合的两个典型代表。 新天地 一、石库门建筑的简介 石库门建筑因其最外之门选用石料为门框,故称石库门。石库门布局和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洋建筑的特征,它选用黑色厚重的木料为外门扇,单体平面及结构脱胎于中国传统院落式住宅,有天井、客堂、厢房、灶间、晒台。石库门门框上欧式的花纹,欧式的屋顶,排联式的结构,都是西洋建筑的特征。石库门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也是华洋混居的开始,这种生活方式形成了一种地方文化,上海石库门的生活方式引出了弄堂文化,也影响了上海人的群体性格。海派文化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石库门上。 二、上海新天地的改造背景 太平桥地区是卢湾区历史上发展较早的地区,房龄较长,环境较差,该地区从“九五”时期开始就列入了卢湾区的重点改造地区。太平桥总体开发项目规划占地51公顷,上海新天地位于太平桥规划改造地区,项目于1998年正式启动,范围在黄陂南路以西、马当路以东、太仓路以南、自忠路以北,占地约3万平方米。 上海新天地原有的旧石库门里弄建于20世纪20—30年代,为中共“一大”会址保护区的控制范围,根据“一大”会址的保护要求,周围建筑环境严格控制,以使“一大”会址周围原有的历史风貌、街坊格局得以保留,街坊内的建筑高度与容量得到严格控制。“新天地”的名字包含着独特的理念,其中“天”为“一大”合字,又意味老石库门穿越岁月成为明天的新天地。有一句话很贴切地涵概“新天地”这个理念,即让昨天和明天相会在今天。 三、“新天地”项目的保护和利用改造情况 2001年上海新天地建成后,以兴业路为界,分为南里和北里两个部分,南里以现代建筑为主,石库门旧建筑为辅,北里以保留石库门旧建筑为主。新旧对话,交相辉映,一条步行街串起南、北两个地块,从整体上体现新旧建筑对照,中西文化结合,形成“昨天、明天相会在今天”的风格,也突出了上海文化的内涵和个性。上海新天地旁太平桥公园绿地和人工湖的建成,缓解了上海新天地的车流和人流压力,同时也使上海新天地的整体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上海新天地在“保护与改造”、“新旧结合”、“中西合璧”等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分类保护和改造。对于既不属于优秀历史建筑又不属于危棚简屋的石库门里弄,规划和建设者创造性地保留石库门建筑外貌,规划增加了新建筑、新空间和新景观,创造了富有时代动感的特色,使历史环境与现代特色相得益彰。上海新天地建成后,石库门建筑内的空间从私有变为公共空间,从而使更多人能感受石库门文化的过去、参与它的现在、见证它的未来。 四、传承历史,走向未来—新天地的改造模式分析

上海新天地经营模式分析案例

上海新天地经营模式分析案例上海新天地是中国著名的商业综合体,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 步行街,是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作为具有时尚氛围和独特文化 特色的商业区,上海新天地拥有多样化的商业、文化、娱乐和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本文将对上海新天地的经营模式进行 分析,并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一、多元化业态的组合 上海新天地的经营模式以多元化业态组合为基础。它不仅包含了高 端时尚品牌,还有餐饮、文化娱乐、艺术展览等业态的组合,满足了 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这样的多元化业态组合为上海新天地创造了独 特的商业品牌形象,吸引了各种类型的消费者。 二、独特的文化定位 上海新天地以其独特的文化定位成为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必去的景点 之一。其建筑设计融合了欧洲风格和传统中国元素,展现了上海作为 文化大都市的魅力。同时,上海新天地举办了大量的文化活动,例如 艺术展览、音乐会等,吸引了众多的文化爱好者。通过将商业与文化 相结合,上海新天地打造了独一无二的商业文化品牌形象。 三、国际化运营理念 上海新天地采用了国际化的运营理念,引入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 这些品牌不仅为上海新天地带来了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还提升了整 个商业区的声誉和吸引力。同时,上海新天地与国际机构、品牌合作,

吸引了更多的国际游客。这种国际化的运营理念为上海新天地的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人文关怀和创新服务 上海新天地注重人文关怀和创新服务,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消费体验 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好评。例如,商场设置了无障碍设施,方便行 动不便的人群。此外,上海新天地还推出了智能化服务,例如在线导览、预定服务等,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这种人文关怀和创新服 务让上海新天地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积极响应市场变化 上海新天地在市场变化中保持了极高的敏锐性,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例如,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上海新天地逐渐引入了更多高档时尚品牌,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此外,上海新天地从早期的商业购物中心转 变为以文化、娱乐、艺术为特色的商业综合体,更好地适应了市场变化。上海新天地的敏锐性和应变能力使其在市场中保持了竞争力。 综上所述,上海新天地的经营模式以多元化业态组合为基础,注重 文化定位和创新服务,采用国际化的运营理念,并积极响应市场变化。这些因素相互结合,使得上海新天地成为了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在 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商业成果。上海新天地的成功经验值得其 他商业综合体借鉴和学习,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创造力。

1994-2015上海购物中心群星榜

本文摘自搜铺网旗下《零售不动产》2013年第三期杂志。 弹指20年如过眼云烟,上海百MALL围城。 上海购物中心发展史始于1994年,其间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蹒跚起步1.0时代、本世纪初的快速成长2.0时代以及世博至目前的加速增长3.0时代。在未来五年,上海购物中心将完成全市无盲角的网格化布点,形成类似医疗医院体系的三级布局(多层次、多中心、网络化),街道地段医院、区级医院、市级医院分别对应社区型购物中心、区域型购物中心、都会型购物中心,而小型诊所相当于邻里中心,专科医院则相当于特色主题购物中心。凭借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大拇指广场、百联南方、西郊百联等区域型项目的大放异彩,更是有力的推动了各自所在板块(大宁、联洋、南方、西郊)升级换代成为成熟的宜居社区。五角场和小陆家嘴则在多家购物中心的助力下,一举跃居12个市级商圈的中上流。 另据上海购物中心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历经20年发展,上海新型的特色购物中心不断涌现,2013年度年营业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29家购物中心中,中心城区的项目有16家占55.2%,近郊的项目为9家占31.0%,远郊项目4家占13.8%。而就购物中心业绩增速来看,市区核心商圈的购物中心普遍出现滞涨甚至微幅下滑,郊区购物中心业绩增长喜人,特别是远郊购物中心的业绩营收同比更是超过20%,正逐渐成为上海购物中心业发展的新引擎。 那究竟在1994~2015年,叱咤上海滩风云20年间,谁是上海购物中心之最?谁又在引领上海购物中心20年风云?榜单如下,你服不服? 最怀旧休闲(异国风情):新天地、思南公馆、武康庭、永嘉庭、嘉善老市、1933老场坊、田子坊、老码头。 浪漫多姿的历史风情区是上海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上海的商业地产开发利用带来了诸多优势和资源。

上海城市更新政策与案例

上海城市更新政策与案例 上海作为长三角区龙头城市,其城市更新进程也走在区域各城市前列。本篇对上海的城市更新政策与案例进行分析解读。 一、上海城市更新政策盘点 上海城市更新相关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 1、2015年5月,上海出台《上海城市更新实施办法》,明确区县政府是实施城市更新工作的主体;城市更新区域评估并形成区域评估报告;城市更新规划政策内容;城市更新土地政策内容等。(有效期5年,目前已过期)。 2、2016年4月出台的《关于本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实施方法》,对存量工业用地将主要采取区域整体转型、土地收储后出让和有条件零星开发等实施路径,并为此制定一系列引导鼓励政策。 3、2017年8月推出《关于深化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历史风貌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如何保护历史建筑做了规定,有效期5年。 4、2017年12月推出《上海城市更新规划土地实施细则》,对城市更新项目主体、公共要素的要求、全生命周期管理、规划土地管理、用地性质改变、建筑容量调整等做了详细规定。 5、2020年3月出台的《上海市旧住房改造综合管理办法》,对城镇旧住房综合改造及其管理做了规定。 上海的城市更新法规呈现两主带多副的特征,即:以《上海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和《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土地实施细则》作为开展城市更新项目的重要政策支持,对基础的土地政策、规划政策进行了明确规范,对工业用地、旧区改造、历史建筑、城中村等细类出具细则办法进行规范。总体看城市更新法规比较全面,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也因为法规多,其中存在重合交叉,以及存在实施路径、组织机构不同,缺少系统整合的等问题。实际操作中,政府与开发主体间就城市更新项目的奖励补偿标准不清晰,补偿对象、补偿依据、补偿范围不够明确;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开发模式,区一级难以实现资金平衡,市场化参与存在较大制约等等问题,这些都是上海城市更新法规需要予以明确和解决的问题。 二、上海城市更新案例 上海城市更新历史悠久,从上世纪80年代旧改开始,到90年代地产导向的再开发与注重历史建筑保护;新世纪开始对旧工业地产的再开发,到城中村大改造。上海有很多优秀的城市更新案例。 1.上海新天地——旧里保护开发案例 上海新天地改造为上海太平桥改造的启动项目,分为南里和北里两个部分。南里以现代建筑为主,石库门旧建筑为辅。南里建成了一座总楼面面积达25,000平方米的购物、娱乐、休闲中心,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餐饮场所外,更包括了年轻人最爱的时装专门店、时尚饰品店、美食广场、电影院及极具规模的一站式健身中心,为本地和外地的消费者及游人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和具品味的休闲娱乐热点。北部地块以保留石库门旧建筑为主,北里由多幢石库门老房子所组成,并结合了现代化的建筑、装潢和设备,化身成多家高级消费场所及餐厅。 2.上海灵石中国电竞中心——工业用地改造案例 2019年1月25日,静安区宣布灵石路将打造“灵石中国电竞中心”。目前,集聚了26家电竞企业,且头部企业集中、产业链完整。静安体育中心、量子体育VSPN 电竞中心、华丽达视听馆、静安运动健身中心等场馆现已集聚全球电竞赛事观赛

上海新天地经营模式分析案例

上海新天地经营模式分析案例 上海新天地是上海具有浓厚“海派”风格的都市旅游景点;它的前身是上海近代建筑 的标志之一——破旧的上海石库门居住区;改造之后,上海新天地被创新地注入了诸多时尚 的商业元素,变成了一个集餐饮、购物、娱乐等功能于一身的国际化休闲、文化、娱乐中心; 上海的新天地目前已经成了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聚会场所,并被纳入了上海旅游景 点的清单中,还成了中国房地产区域改造的经典案例,它的成功经营模式长时间以来一直被 国内房地产开发商们青睐,很多人都想将其成功模式进行“移植”:国内着名房地产商潘石屹,最近公开宣布打算将“建外SOHO商业街”建成北京的“上海新天地”;另一个北京的 着名房地产开发商张宝全也有意参照上海新天地的模式规划自己将开发的社区;全国各地 建设“上海新天地”热持续高温;可以这样说,上海新天地的运营模式已经成为国内房地产 区域改造的标杆; 定位 上海新天地是一个“Mall” ★上海新天地究竟是什幺,购物中心娱乐中心时尚中心旅游景观投资方香港瑞安集团 董事长助理周永平说:“当初找银行贷款时,他们问,你们究竟是做什幺…去政府部门审批,也不知属于文化还是旅游;”在它越来越眩目的外表下,许多人对它已经无法辨别;其实,开 发商认为,新天地就是一个Mall英文全称“shopping mall”; ★在中国,Mall的概念越来越时髦,如果对目前的房地产做一个评价的话,Mall无疑是 最热门的业态,因而受到开发商的追捧; Mall是商业竞争进入经济垄断、资本高度集中的综合产物,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高级的商业形态,在国外已进入鼎盛时期;Mall在欧美的成功与这类项目高附加值的连带效应让投资商怦然心动,于是,Mall渐成为一种新的投资风向,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卢湾区的太平桥地区,毗邻高雅繁华的淮海中路及地铁站,为太平桥地区重建计划的第一期发展项目,是一个具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娱乐购物热点。项目占地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六万平方米,以中西合璧、新旧结合的海派文化为基调,将上海特有的传统石库门旧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群融为一体,创建既具传统风貌,又具现代化功能设施的聚会场所,提供餐饮、零售、娱乐、文化及服务式公寓等设施,露天茶座及酒吧、广场表演和步行街等特色,令项目倍添新意。上海新天地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获得广泛的赞赏,更荣获「2001年中国年度新锐榜建筑奖」、美国建筑师学会香港分会颁发之「AIA Hong Kong Citation 2002」以及美国Urban Land Institute颁发之「2003 Award for Excellence」。 新天地分为南里和北里两个部分。北里由多幢石库门老房子所组成,并结合了现代化的建筑、装修和设备,化身成多家高级消费场所及餐厅,菜式来自法国、美国、德国、英国、巴西、意大利、日本、台湾和香港,充份展现了新天地的国际元素。在南里和北里的分水岭 - 兴业路 - 是中共「一大」会址的所在地。南里建成了一座总楼面面积达二万五千平方米的购物、娱乐、休闲中心,于二零零二年中正式开幕,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餐饮场所外,更进驻了年轻人最喜爱的时装专门店、时尚饰品店、美食广场、电影院及极具规模的一站式健身中心。此外,"88新天地酒店式服务公寓"亦于二零零二年底开幕。新天地南里更建有一个具二百二十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

石库门建筑可说是上海历史流金岁月的见证。然而,由于石库门已经过多年历史的洗礼,在缺乏保养的情况下,外部及内部建筑已变得破旧不堪。为了重现石库门弄堂昔日的风光韵味,工程人员皆按照当年的图则进行修建。现在,弄堂、石库门的门框、门楣、楼房高度以及屋顶晒台等都和当时一样。墙、铺地及屋顶都尽量采用原来的旧砖、旧瓦,务求贴近它原来的面貌。 为了配合外表「整旧如旧」、内部「翻新创新」的特色建筑,设计及工程以保留房子原貌为原则,但内部则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造,现在的新天地石库门弄堂,外表依旧是昔日的青砖步行道、清水砖墙和乌漆大门等历史建筑,但内里则设有中央空调、自动电梯、宽频互联网,把它改造成全新概念的经营消费场所。

上海建筑的书

上海建筑的书 籍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在建筑方面,上海不仅拥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还有许多现 代化的高楼大厦。在这些建筑背后,蕴藏着许多设计师和建筑师的心 血和智慧。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上海建筑的书籍。 一、《上海老洋房》 《上海老洋房》是由陈丹青撰写的一本介绍上海老式建筑的书籍。这 本书以插图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上海老式建筑的历史、 风格、特点以及保护措施等内容。书中所涉及到的建筑包括法租界、 英租界、美租界等地区的住宅、商业和公共设施等。此外,该书还包 含了许多珍贵图片和资料,是了解上海老式建筑不可或缺的参考书。二、《上海新天地:城市更新与历史重构》 《上海新天地:城市更新与历史重构》是由张志华撰写的一本介绍上 海城市更新的书籍。该书主要介绍了上海新天地项目的规划、设计和 建设过程,以及该项目对于上海城市更新和历史保护的意义。该书还

包含了许多珍贵图片和资料,是了解上海城市更新和历史保护的重要 参考书。 三、《上海建筑史》 《上海建筑史》是由陈春芳撰写的一本关于上海建筑发展历程的书籍。该书从上海最早的城墙、城门开始,详细介绍了上海各个历史时期的 建筑风格、特点以及代表性建筑。此外,该书还介绍了近年来上海现 代化建设的情况,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该书内容丰富、详实,是研究上海建筑发展历程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四、《现代中国建筑大系:上海卷》 《现代中国建筑大系:上海卷》是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 介绍上海现代化建设成果的书籍。该书收录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高楼 大厦、商场、酒店等现代化建筑,并通过图片和文字详细介绍了这些 建筑的设计、结构和特点。此外,该书还包含了一些专题文章,介绍 了上海现代化建设的背景、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该书图文并茂,内 容丰富,是了解上海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参考书。 五、《上海十九世纪西洋建筑》 《上海十九世纪西洋建筑》是由刘宝琳撰写的一本关于上海西洋建筑

上海简介:历史悠久文化城市经济发达购物天堂

上海简介:历史悠久文化城市经济发达购物天堂 上海市行政区划图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 在此连接。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 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 部分,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 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1949年,上海的土地面积仅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 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 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1949年的10倍。2006年末,上海全市土地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3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1949年,上海共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后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和撤县建区, 至2006年末,上海有18个区、1个县,共106个镇,3个乡,104个街道办事处,3413个居民委员会和1862个村民委员会。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 秋较短,冬夏较长。2006年平均气温18.4?,日照1638.2小时,降水量1042.6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由于大量人口迁入和外来流动人口增长迅速,上海人口总量不断扩大。开埠时人口不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