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论文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论文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论文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论文

有机磷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

摘要:有机农药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农药残留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化学农药和一些有机农药具有高毒性、高残留、难降解的特点,研究表明选择适当微生物降解农药残留是解决该问题十分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所使用的农药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醋占绝大多数,本文对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机理和微生物诱变和筛选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research

Xu yiyin 20105750

Food quality and safety(inspection direction)

Abstract:The pollution of organic pesticid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world.,highresidueanddifficultdegradationare a kind of important environment pollutants and pesticides degradation by microorganisms is one of the powerfulmeans to treat pesticide pollution. Manyresearchersconducted lots of studies on it. Organic phosphorus degradingmechanisms, types of organic phosphorus pesticides degraders, degrading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applyingefect and soon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articl.

Keywords: Pesticides, Microbialde gradation, Organicphosphoru

农药是我国保证粮食作物增产、稳产的重要的和有效的手段,据报道,全世界因病、虫、草害损失的产量:谷物5.1X 1 08t,糖用甜菜5.69X 1 0at,甘蔗5.68X1 08t,马铃薯1.29X1 08t,葡萄0.266X 1 08t,棉花0.0569X l A ,大豆0.1307X 1 0't,水果0214X1 08t,蔬菜0.78X 1 08t,通过使用农药,粮食损失减少巧%左右。另外,它对防治其它农作物及蔬、果的病、虫、草害也显示了神奇功效。但是,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环境有着巨大的潜在危害,不仅污染土壤和环境农作物,而且还进一步污染地面水体以及海洋环境,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为了解决农产品高产稳产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我们一方面要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另一方面则是要找到能够高效、快捷降解农药残留的方法。目前上述两方面都在进行深入的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或无残留农药可以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但是存在研究周期长,技术难度大的问题;而高效、快捷降解农药残留的方法则是对已经和将要发生污染的环境进行控制和治理,可以有效改善人类当前和将要发生的环境问题,并且还具有研发周期短,针对性强,作用效果好的特点,因此,为广大研究者所关注。己有的研究证明:微生物对农药的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内外研究热点。微生物法降解农药残留的研究始于本世纪40年代末[U,至今己经取得很大进展。研究者们相

继对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杀线虫剂的微生物降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对有机农药的降解机理已经基本清楚,并且分离到一批能降解或转化农药的微生物群,弄清了微生物降解农药的主要作用方式及降解机制,以及各类化学农药微生物降解的途径。

目前我国所使用的农药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醋占绝大多数,这些农药残留是当今农产品、土壤、水源和大气农药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本文将就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和降解微生物诱变筛选的进展,以及该领域中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1有机磷农药微生物降解机理的进展

1. 1 微生物降解农药残留的机理

农药进入自然环境后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降解,包括物理降解、物理化学降解、化学降解。而农药的化学降解可以分为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生物化学反应。总结国内外已经发表的研究论文,微生物对农药的作用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3]

一类是微生物直接作用于农药,通过酶促反应降解农药,常说的农药微生物降解多属于此类;另一类是通过微生物的活动改变了化学和物理的环境而间接作用于农药。常见的作用方式有矿化作用、共代谢作用、生物浓缩或累积作用和微生物对农药的间接作用。微生物通过酶促反应降解农药的方式主要有氧化、脱氢、还原、水解、合成等几种反应类型。

当微生物农药的降解作用是由其胞内酶引起时,降解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 )将农药吸附于微生物细胞表面,这是一种动态平衡,也是导致降解初期出现“迟滞期”的关键阶段。

(2 )农药穿透细胞膜进入膜内,在菌量一定时,农药对细胞膜的穿透率决定了其穿透细胞膜的量,农药对细胞膜的穿透是降解的限速步骤。农药的这种穿透率与分子结构参数(主要是亲脂性参数和空间位阻参数)密切相关。

(3 )农药在细胞膜内通过与降解酶结合发生酶促反应,这是一个快速过程。

另外,王永杰等研究发现,降解有机磷的微生物可以共代谢方式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磷。所谓共代谢方式是一种很独特的代谢方式,比如:某些有毒难降解物质不能被微生物直接降解,但添加易被微生物降解的物质如葡萄糖、乙醇等,则可以促进或启动难降解物质的降解,并将其导入良胜循环。我们通常把用于生长的物质称为一级基质,非用于生长的称为二级基质。所以王永杰等研究发现:在降解废水中有机磷残留过程中,过高的一级基质会抑制诱导酶的产生,从而有机磷的降解率不高,因此一级基质的浓度应该适当。

1.2 甲胺磷微生物降解的机理

甲胺磷作为有机磷农药中的一种,具有使用范围广、自然降解慢、对环境影响大的特点,其结构相对简单,在降解途径有别于其它的有机磷农药,所以,甲胺磷农药降解途径及调控需要有力的控制。目前,甲胺磷降解微生物代谢机制己经研究清楚

2有机磷残留农药微生物筛选的进展

2.1有机磷农药残留降解微生物的筛选

Mal lic k K .[6]等从土壤中分离出一种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的杆菌,该杆菌对甲基对硫磷、杀螟松、对硫磷均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还从黄杆菌(Flavobacteriumsp)中分离出一种对对硫磷、杀螟松、二嗓农、甲基对硫磷等均具

有相当降解能力的菌种南京农业大学王永杰等从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可降解有机磷农药乐果(dimethoate)的细菌G1,初步鉴定为不动菌属(Acinetobacter),该菌专性好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00C ,最适pH7.0,以共代谢方式降解乐果,还能降解有机磷农药敌敌畏(dichlorvos)和对硫磷(parathion),但是对甲胺磷(methamidophos)残留没有效果。而中山大学刘玉焕等[7]从广州农药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曲霉L8,该菌株是到目前为止以乐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霉菌,该菌在乐果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良好,96h降解率达到58%,而且该菌对其他的有机磷农药也有较好的降解作用。除此之外,刘玉焕等[8]采用曲霉属(Aspergillussp)真菌对残留的乐果具有很好的效果,并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真菌对甲胺磷、马拉硫磷、对硫磷有机磷农药残留都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2.2甲胺磷农药降解微生物的筛选

湘潭师范学院生物系李淑彬与广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刘玉焕等[9]共同研究选育的假单抱菌(Pseudomonas),并将起其命名为B-82。另外,刘玉焕还筛选了一种华丽曲霉(Aspergillus.orantus)进行甲胺磷的降解,该菌种可以以甲胺磷作为碳源和能源而生长,降解甲胺磷的最适温度为300C ,最适pH7.0 ,其完整细胞悬浮液对3000mg/L左右甲胺磷的降解率可以达到83%。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史延茂,董超,赵芋等[10]从甲胺磷生产车间分离到一株假单胞菌,编号为S-2o S-2可利用甲胺磷为唯一氮源,但不能利用甲胺磷为唯一磷源。史延茂等还对S-2体内具有的降解甲胺磷的酶类进行了研究,初步断定:S-2可代谢产生酸性磷酸酶,主要在胞外降解甲胺磷。S-2在甲胺磷诱导的情况下,这些降解酶类可大量聚积。用诱导过的菌液降解甲胺磷比未经诱导的快了2d左右。

李淑彬等[11]对假单抱菌(Pseudomodass pp)B -82对甲胺磷的降解及影响条件做了探讨,对该菌的一些性能做了鉴定,该菌种可以以甲胺磷为唯一碳、氮和磷源生长,最适温度350C,最适pH为8.0,在所试验的金属离子中,Ccuu"+2,,Cc a21,,Mnn2 *对菌株生长有促进作用,而Hg2十则明显抑制生长作用,在18h内可以将1000mg/L的甲胺磷降解75%左右,在5000mg/L的培养基中也可以正常的生长。王永杰等[12]对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地衣芽抱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经紫外线诱变后,筛选出突变菌株P12。在e= 300C,溶解氧P( 0z)=2 .5m gL‘的培养条件下,3d内对甲胺磷的降解率为80.1%,比出发菌株提高了将近10%的降解率。并且农药斜面连续传代10次,降解活力依然保持稳定。另外,该菌种还对敌敌畏等具有相当好的降解效果。

3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的展望

微生物降解残留农药的发展将继续迅速的发展,结合目前的研究情况,今后微生物降解农药将会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所发展:

(1) 高效农药工程菌(GMO)的开发。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GMO的研究,比如,WiIfredC he砂o,构建的带有有机磷水解酶基因的工程大肠杆菌,可以迅速的降解有机磷农药。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降解酶基因克隆、表达调控以及GMO 的构建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 ) 混合菌的培养。混合菌种培养可以更加真实的反映了生产应用中的情况,但是,目前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障碍,菌种之间存在竞争、抑制、共生等多种矛盾,所以混合菌的培养需要一步的研究。

(3) 降解菌的固定化。阿姆斯特丹大学环境和毒物化学系的WanderW .Sprenger 等通过对限制硝酸盐、碳源和氮源的连续培养基上的黄质杆菌(Flavobacterlum)

生长实验的研究,发现微生物对有机磷的降解与其菌体和有机磷的接触频率是有着正比的关系。当有机磷的浓度比较高时,与降解微生物的接触频率高,降解速度快,降解率高;随着有机磷浓度的降低,降解速度降低,单位时间的降解率低。所以,如果对含有有机磷的污水,采用菌种固定化技术进行处理,将可以极大的提高降解率。

(4) 提高实验条件对实际应用环境的模拟能力。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显示,在实验条件下具有优秀降解能力的菌种,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会暴露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会产生众多的影响微生物降解效果的各种限制因子

(5) 农药微生物降解模型的定量化研究。模型的建立旨在更加有效的指导实际的微生物降解农药残留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 ) 对农药微生物降解制剂产品,及其农药能力的评价及产品进入市场的管理应及早有相应配套法规。这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微生物农药降解制剂产品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推动农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入更高领域,推动农药残留降解菌剂的广泛应用,解决好环境中农药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l]Daniel R. Shelton, Jeffrey S, Karns. Coumphos Degradation in Catle-Dipping Vats[J]. J.Agric.Foodchem,198 8 ,36 :813-834.

[2]郑重.农药的微生物降解[J].环境科学,1990,11(2):68-72.

[3]林玉锁,龚瑞忠,朱忠林,农药与生态环境保护,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174-176.

[4]王永杰,李顺鹏,沈标,有机磷农药乐果降解菌的分离及其活性研究[Jl,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24(2):71-74 .

[5]S. Malato, J. Blanco, C. Richter, B. Milow, Solar Photocatalytic Mineralization of commericalpesticides:methamidophos[J],Ch emosphere,2 000,V ol.40(4):40 3-409

[6]MallickK .,B haratiK .,B anerjiA .e tal.,B acterialdegradationo fc hlorpyifosi np urecultureandinsoil[J].B ull.Envir on .C ontam.T oxicol,1 999,62:48-54.

[7].刘玉焕,李淑彬,刘芳,曲霉L8对有机磷农药乐果的降解作用[J],上海环境科学,Vol. 17(8) :20^21.

[8].刘玉焕,钟英长。真菌降解有机磷农药乐果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0,20(1):95-99.

[9].刘玉焕,钟英长.甲胺磷降解真菌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9, 19(2):172-175.

[10]史延茂,董超,赵芋,假单胞菌S-2降解甲胺磷性能的研究[J],生物技术V ol.15 ,No .1: 77 ^-79.

[I]1.李淑彬,刘玉焕,刘芳,钟英长,降解甲胺磷农药高效菌株的筛选[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V o l. 19 ( 3):60^64.

[12].王永杰,李顺鹏,沈标等.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紫外诱变育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5 (6 ):63 5637.

[13]. Wilfred C, Ashok M.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1998, 16(2):71-76.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原料安全控制Food Quality and Safe 课程编码:0212101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从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实际出发,按现代食品企业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从微观到宏观、从实践到理论介绍了食品加工原料的安全控制问题。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是一门应用学科,主要是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在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应用,以便于更好地控制源头,管理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在实际分析中与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相结合,所以综合性较强。 2、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影响食品原料安全的因素并利用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对这些安全因素进行管理、控制,改善和提高我国食品原料安全性管理水平。 3、教学要求 以课堂讲授为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育,多媒体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开展阅读、作业、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本课程是一门较为成熟的食品专业学科,也是多种学科的综合体。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课本知识以外,还特别注意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了解食品工业发展的前沿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并与学生分享之。同时,教师与学生大规模的互动,积极开展交流与讨论,结合时下食品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小组辩论等,并综合开展阅读、作业、讨论和课程论文。 4、先修课程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 绪论主要介绍《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及其主要内容和所涉及到的学科分支。本章要求掌握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的对象及研究内容;了解国内外食品原料安全现状及食品原料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掌握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的对象及研究内容;了解国内外食品原料安全现状及食品原料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教学方式方法建议: 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并配合一定的专题或者案例分析教学。 学时:2 第一节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概述 一、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的对象和重要性 二、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内容 第二节食品原料及其安全控制概况 一、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基础 二、食品原料安全控制发展状况 三、食品原料安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四、加强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的安全卫生监督管理 五、食品原料安全控制发展趋势 思考题: 1、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对象有哪些? 2、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意义有哪些? 第三章食品原料基础 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 该章主要讲述了各种食品原料的品种、分布、营养特性、贮存方式、应用等内容,要求掌握食品原料分类;掌握各类食品原料的性状及特性。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食品原料分类;掌握各类食品原料的性状及特性。 教学方式方法建议: 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并配合一定的专题或者案例分析教学。 学时:8

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

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安全健康意识的增强,产品及服务质量已成为消费者、商家、媒体共同关心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食品安全是全世界所面临的一个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广泛意义上的食物是指那些能经过简单处理或规范加工能满足人类生命健康需要和人们生活习惯嗜好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制品。这些食物大部分来源于广泛意义上的农产品,来源于生产农产品的粮、棉、油、渔、丝、茶、菜、果、糖、酒、畜、杂等12大门类的初级产品。这些初级产品的种类、特性、运输、加工、贮存、销售的途径、方式和管理已经各具特色,但在原料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环节存在的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却降低了食品的安全性,危及人体健康。因此,食品安全涉猎的范围相当广泛,除了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以外,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范畴,是一个涵盖全社会的、以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为基础的,与行政管理部门、社会舆论、个人食品安全防范等相关的系统工程。因此,在人人追求健康长寿的今天,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食品的安全性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容忽视,食品中有不少的天然有毒物质,我们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平时我们所吃的蚕豆青色时不能吃,因为其中含巢菜碱甙。生豆浆要煮到无泡才可以喝,因为其中

含蛋白酶抑制剂。水果中比如银杏,生吃可能会中毒,还有杏仁食1克以上也会中毒等等。 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食品的重要性。但是也有很多有违食品安全性原则的例子在我们的周围发生,大到一些国有企业,小到学校的食堂都会出现食物中毒的事件。而且食堂的餐具就算用热水烫过,消毒精洗过,但是那么多不会认真洗,也洗不干净,一些过期食品不仅毫无营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健康。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三、加强高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建议 1、操作措施 (1)高度重视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作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作好食品安全卫生工作,真正地把工作落实到实处,高校可成立以总经

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 (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标准版) 第一条为规范新食品原料安全性评估材料审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食品原料是指在我国无传统食用习惯的以下物品: (一)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二)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的成分; (三)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成分; (四)其他新研制的食品原料。 第三条新食品原料应当具有食品原料的特性,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且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者其他潜在性危害。 第四条新食品原料应当经过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性审查后,方可用于食品生产经营。 第五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新食品原料安全性评估材料的审查

和许可工作。 国家卫生计生委所属卫生监督中心承担新食品原料安全性评估材料的申报受理、组织开展安全性评估材料的审查等具体工作。 第六条拟从事新食品原料生产、使用或者进口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表; (二)新食品原料研制报告; (三)安全性评估报告; (四)生产工艺; (五)执行的相关标准(包括安全要求、质量规格、检验方法等); (六)标签及说明书; (七)国内外研究利用情况和相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八)有助于评审的其他资料。 另附未启封的产品样品1件或者原料30克。 第七条申请进口新食品原料的,除提交第六条规定的材料外,

食品安全的论文

食品安全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需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字: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防患未然 1.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15年上半年比较典型且死伤人数较多的食品中毒事件共有68起,其中甘肃古浪县村支书嫁女宴致使上百人食物中毒事件最为典型,中毒人数上百人,而且此事件正发生在过年期间,事件影响巨大。另外一些,就是食物中含亚硝酸盐而产生的中毒事件,发生率也非常高,多是因为一些餐馆为了节省开支,非法使用工业食盐所致。还有就是,上半年正是春夏植物生长旺盛季节,很多人喜欢采摘野菜,因为不了解一些野菜食用安全常识而导致食物中毒。 2015年1月13日,陈女士从菜市场和家乐福超市买回了各种新鲜食材给家人做午饭,可饭后大家都出现了头晕、上吐下泻等症状,幸亏抢救及时,后经海珠区食品药品监督局初步检测表明,陈女士一家是亚硝酸盐中毒。 5月28日下午3时50分,徐莉、徐超业两姐弟饮用了在莞城八达路某士多店购买的两盒绿色纸盒包装“王老吉”后出现头晕、恶心、四肢抽搐、呕吐白沫等症状,晚上8时,莫见齐、殷桂良两人同样因饮用绿色纸盒包装“王老吉”后出现头晕呕心、四肢乏力等症状于晚上10时到普济医院就诊。市食药监局接报后,立即组织莞城街道、公安局以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开展调查。 2015年6月1日,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行动,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共查获42万吨僵尸肉,价值30多亿元,部分走私冻肉已经进入市场。 2015年1月14日21时46分许,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金珂糖业公司金珂糖厂发生甘蔗糖浆池中毒事件,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已启动应急预案。这次事件共导致12人中毒。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为如下几类: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和生化学污染素主要包括农物毒素。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例如,沙门菌病、弧菌病、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等。3、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例如: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此外,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食品弄虚作假等违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法现象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食品原料控制要求

食品原料控制要求 学校食品生产的基本义务是生产安全的食品。保证食品安全,需要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生产过程提出控制要求,并有效实施,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从而保证食品安全。在食品生产过程环节中应当加强对原料、生产关键环节、检验、运输及交付的控制。 一、原料采购、原料验收、投料等原料控制 (一)原料采购控制 有效管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等物料的采购和使用,确保物料合格是保证最终食品安全的先决条件。食品采购应根据国家法规标准的要求采购原料,根据学校自身的监控重点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物料合格。查验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提供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需有检验记录。 (二)原料验收控制 在原料验收控制方面,可现场查验物料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合格物料的能力,包括硬件条件和管理。应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物料合格证明文件,如生产许可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卫生证书等,并对物料进行验收审核。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的要求: 1.国内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添加剂生产原料,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2.供货者名称与原料产品标签生产商信息一致,相关证照有效期内;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与所购原料批次一致。 3.合格证明文件应包括批检、型式检验等,批检必须一一对应,型式检验频次和要求按照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实施。 4.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用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应当查验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对应批次的有效检验检疫证明。 5.从流通经营单位(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批量或长期采购时,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复印件;少量或临时采购时,应确认其资质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6.从农贸市场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户出具的加盖公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从个体工商户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供应者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或复印件、购物凭证和每笔供应清单。 7.从超市采购畜禽肉类的,应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从批发零售市场、农贸市场等采购畜禽肉类的,应索取并留存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以及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三)投料的控制 首先在投料前确保所需物料是依照其特性分类存放,特别是对温度、湿度等有要求的物料。超过保质期的物料不得用于生产。使用的原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或)相关法规的要求,不得将任何危害人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论文

食品质量安全制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我企业就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制度: 一、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度 1、负责人岗位职责:对食品的经营负全面责任;负责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业务经营人员的质量教育,保证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实施。定期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全员身体检查。 2、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按时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清洁卫生工作,确保食品的经营条件和存放设施安全、无害、无污染;建立并管理员工健康档案,每年负责安排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监督检查员工保持日常个人卫生;负责监督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温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经营食品的质量;发现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应立即解决,或向负责人报告。 3、购销人员岗位职责:严禁采购法律法规禁止上市销售的食品;严禁从证照不全的企业采购食品;进货时认真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等;确保所售出的食品在保质期内,并应定期检查在售食品的外观性状和保质期,发现问题立即下架,同时向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二)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1、凡从事食品经营工作的人员必须经岗前卫生知识方能上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岗位的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食品卫生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做到个人仪表整洁。上岗时必须穿戴统一整洁的工作服,并应经常换洗,保持清洁。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嚼口香糖、进食、吸烟,私人物品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区域或更衣室内,不可放置在工作区内。 (三)销售管理制度 1、经营场所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并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及时清除垃圾,搞好防尘、防蝇、防鼠工作,确保环境整洁。 2、《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应悬挂于经营场所内醒目位置。设有食品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结构,配有经专业培训的食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 3、食品陈列设施合理,划定食品经营区域,食品与非食品分开存放;不出售有毒有害、“三无”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保证食品外观清洁,如发现食品超过保质期、破损、鼠咬、受潮、生霉、生锈等现象要及时处理。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 何锦梁2011013527 食科113 [ 摘要] 食品安全问题依赖于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食品原料安全控制, 应健全法律制度, 提高全民认识;建立管理机制, 抑制食品质量安全造成的不良影响; 加大疫病疫情及微生物风险的控制力度, 确保畜产品原料安全; 加强产地环境监测与控制, 积极推广绿色产品生产技术; 实行食品溯源制度, 完善监控体系; 不断完善检测技术, 推进农业标准化; 建立产业协作组织, 加强指导, 有效控制食品原料安全, 确保食品安全。[ 关键词] 食品原料; 安全控制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 而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因此, 食品安全提出了/ 从农田到餐桌0 的全程质量控制理念。食品原料生产被称为食品加工的第一车间, 是食品加工的基础[ 1]。食品原料安全的影响因素存在于从种植、养殖到餐桌这一整个食品链条中的每个环节, 其中种植、养殖环节是源头, 离开这一环节去谈食品质量安全将事倍功半。我国目前种植、养殖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农兽药滥用、农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霉菌毒素和动物疫病疫情等问题较为突出[ 1]。食品原料安全涉及面广, 由于食品原料生产基础条件参差不齐, 生产人员认识不高, 生产者与管理者管理水平不一致, 造成了食品原料安全控制不到位, 控制效果不显著。通过对目前食品原料安全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进一步探讨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措施和对策, 以便对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理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1 食品原料安全的概况 1. 1 食品原料安全问题造成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技术和化学品的广泛使用,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继二英事件( 欧洲) 和大肠杆菌O 1 57事件( 日本、欧洲、美国) 后, 在欧洲和日本等国又出现了疯牛病等影响食品安全的全球性恶性事件。相当多的食品安全事件是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污染所致, 如农药、兽药、激素等毒害性化学污染物质造成广泛的食品污染。近些年, 我国出口的蔬菜和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 酱油中氯丙醇、花生中黄曲霉素的污染和动物性食品中含氯霉素残留等, 引起了国际食品安全风波。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2 006 年讲到:目前中国食品卫生平均不合格率达8 % 左右,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约7% 。据调查,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低于50% 。200 6 年, 中国质检部门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 9 万起, 查获假冒伪劣食品价值金额4. 5 亿元人民币[ 2]。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国民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 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等诸多领域, 对经济秩序和社会影响造成了长期和严重的影响。 1、福尔马林浸泡虾事件 时间:2011年4月12日 地点:青岛市城阳区 人物:青岛商贩 具体事件: 记者赶到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水产区采访。记者在市场上转了一圈发现,这里的立虾除了看上去很新鲜,通体"红润"光亮,只有几份立虾的头已发黑。 记者以新开了家饭店、前来考察市场为由,趁机向他们取经:立虾买回饭店后,虾头会不会变黑变质?男摊贩表示,他们的立虾都已进行了处理,放上几天绝对没有问题。记者了解到立虾的处理方法,市场上的立虾大多是从连云港等地贩运来的。正常情况下,立虾捕捞上来几个小时,虾头就会变黑。于是,渔民或商贩会用保鲜粉等化工产品,及时对立虾进行

化学与食品安全论文

化学与食品安全论文 2013212604 王铮摘要:食物是人类维持生存、生活最基本的必需品,人体通过不断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食品的营养和安全不仅是人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保证,而且关系国计民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 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的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 关键词:食品安全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农药措施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使人们生存的必需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可是由于生产厂家的黑心,为了谋取暴利,不按照国家规定,随意添加化学物质,以提高食品的参数,蒙混过关,这种不正确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一、化学物质对食品的影响 1、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影响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食品添加剂应该至少满足以下要求:一是食品添加剂本身应经过充分的毒理学鉴定程序,证明在使用限量范围内对人体无害;二是食品添加剂在进入人体后,可以参加人体正常的物质代谢,或能被正常解毒过程解毒后全部排出体外,或因被不消化所吸收而全部排出全,不能在人体内分解或与食品作用形成对体有害的物质;三是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的工艺功效后,应能在以后的加工、烹调过程中消失、破坏或保持稳定状态;四是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严禁添加未经许可的食品添加剂,有害杂质不得检出或不能超过允许限量;五是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也不应影响食品的质量和风味;六是添加于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能被有效的分析鉴定出来。 非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是违法的有害的,非食品添加剂是已经被证实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或很大的危害,但是又能提高食品某一功能的物质。这些物质大部分属于某一工业所用的添加剂,是未经国家食品卫生部门批准或者已经明令禁用的添加剂品种,这些物质一旦添加到食品,进入市场销售后,将不可避免带来中毒甚至导致死亡的食品安全事故。如前几年的“苏丹红事件”等等,严重损害了整个食品添加剂行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三鹿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就是典型的非食品添加剂使用于食品中的违法事件。 一般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但由于食品添加剂是长期少量地随同食品摄入的,这些物质可能在体内产生积累,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胁。毒理学评价是制订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重要依据,共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急性毒性试验,二是蓄积毒性、致突变试验及代谢试验,三是亚慢性毒性试验(包括繁殖、致畸试验),四是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凡属新化学物质或污染

食品生产安全自查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安全自查管理制度 1. 目的 定期对公司的食品生产安全状况进行自我检查评价,及时发现危害食品安全的不符合情况并立即米取整改措施,确保我公司食品安全。 2. 范围 食品生产安全自查范围包括现场检查、管理制度和质量记录。 3. 职责 3.1品控部负责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文件的编制、修改、更新。 3.2品控部组织人员每月两次进行食品生产安全现场检查。 3.2生产部、品控部分别指派一名以上管理人员组成食品安全自查小组,每半年度对公司的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检查评价一次,并向公司总经理提交自查报告。 4. 食品生产安全检查规程 4.1现场检查规程 一、原辅料(包括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进货查验落实情况。 检查项目:原辅料存放、专库管理、标签标识、索证索票、制度具备情况、现场记录。 (一)原辅料存放 1. 原辅料存放是否离地、离墙。外包装是否完整,并做好防 护。

检查规程:查看原辅料存放情况,是否符合存放要求 重点注释:原辅料堆放是否离地10cm以上,离墙20cm以上,并应有防止虫害侵入的装置。 2. 仓库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检查规程:查看现场卫生情况。 原辅料仓库内是否有过期原辅料,过期原辅料清理及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过期原料,是否有处置记录。 4. 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危险化学品,存放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危险化学品,是否符合存放要求。重点注释:需符合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 5. 生产用原辅料是否与有毒有害物质一起存放。 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毒有害物质与原辅料一起存放。重点注释:库房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品。 6. 原辅料仓库内是否有非生产用原辅料和非生产用其他物品。检查规 程:查看仓库内是否有非生产用原辅料和非生产用其 他物品。 重点注释:原辅料仓库内不应堆放非生产用物品,专库专用,防止交叉污染。 (二)专库管理 1. 食品添加剂是否专库或专柜保存,并有专人管理。

食品安全问题论文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郑鑫 07中西医临床甲班2007051061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还是有一些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防患未然 近几年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 过去,对生产销售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治理整顿没有做到法规化,制度化,而是“救火”式的治理,哪里发生问题治哪里事情过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因而制假售假屡治不绝,屡禁不止,甚全有愈演愈烈之势。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几年来,被公开曝光生产和销售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层出不穷,受害者成千上万。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而且当前的政管力度尚需加强也是原因之一,个别地方政府处于对保护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的考量,对于食品造假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加助长了造假者的嚣张气焰。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 纵观种种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有效解决当前问题。

最新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试题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试题 出题人:段秀文 1331010259 一、选择题 (每个1.5分,共15分) 1. 豆蔻酸属于( A ) A 十二烷酸 B 十四烷酸 C 十六烷酸 D 十八烷酸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大豆抗营养因子( C ) A脂肪氧化酶 B胰蛋白酶凝集素 C大豆异黄酮 D皂苷 3. 下列四种水果中维C含量最高的是( C ) A 樱桃 B猕猴桃 C 鲜枣D 山楂 4.被称为“液体黄金”的食用油是( B ) A 芝麻油 B 橄榄油 C 葵花籽油 D 胚芽油 5.下列不属于海产鱼的是( D) A 带鱼 B 鲈鱼 C 小黄鱼 D 鳙鱼 6.植物学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的核心是(A ) A 生物防治 B 农业防治 C 化学防治 D 物理防治 7.( C)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 A 大豆油 B 玉米油 C 菜籽油 D 花生油 8.鲜蛋中蛋白层的变化主要与(B )因素有关 A pH B温度C 水分D CO2 9. 鸡精属于(C) A 天然调味料 B 化学调味料 C 复合调味料 D 基础调味料 10.引起水俣病的毒性物质是(C) A 元素汞 B 氯化汞 C 甲基汞 D 硫酸汞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现代人类食物链通常可分为(自然链)和(加工链)。 2. 食品原料按日本的三群分类法可分为(黑色食品)、(红色食品)和绿色食品。 3. 三大能源物质中每克产能最高的是(脂肪)。 4. 肉类食品的颜色本质上是由(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产生的。 5. 三鹿奶粉事件属于食品原料中的(化学性)污染。 6. 生物转运是指生物通过生物膜对污染物进行(吸收)、(分布)和排泄,从而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发生转移的过程。 7.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蓄积方式有(生物浓缩)、(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 8.为了做到冬防风口、夏迎风口,牛舍以朝(东南)方向为宜。 9. 鱼贝类鲜度的测定方法包括(感官法)、化学法、物理法和(细菌学法)。 10.鲜蛋常用的贮藏方法有(冷藏法)、(液浸法)、(涂膜法)和气调法。 11.杀青是针对(绿茶)的特殊制作工艺。 三、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注:正确填A,错误填B 1. 风险是指食品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因素或食品存在 状况。有导致对健康不利作用的潜在可能。(B) 2.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B) 3.粳米硬度最高,糯米粘性最大。(A) 4.高筋粉湿面筋重量>35%,最适宜做面包。(A)

食品质量安全论文食品质量论文

食品质量安全论文食品质量论文 浅谈如何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摘要: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也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如何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保证食品质量的安全,任重而道远。本文针对如何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以供交流。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管体系能力建设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转变监管方式,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全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是质量监管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根据本人多年来从事质监工作的体会,就如何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要转变监管理念,建立建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从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得出的经验教训,都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原有监管模式。要从过去侧重于事前审批、许可,事中进行抽检、检验,发现问题进行处罚、处置转变到以食品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为主,并建立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一个全过程监管体系上来。各级监管部门应按照科学监管,关口前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块状产业和高风险产业,加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食

品检验检测、有毒有害物质鉴定排查、风险评估和预警等技术能力。通过对产品的信息收集、分析,实施风险安全预测预报,做到对质量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及时预防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的发生,切实提高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实现由以往的“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变,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内在隐患。 2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不断拓展监管能力。 当前质量监管的主要矛盾是监管职能的不断深化与监管工作人员缺乏的矛盾。由于人员少,监管地域广,造成对产品质量无法进行及时有效全面的动态监管。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整改,预防和杜绝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充分利用乡镇质监员、农村公共安全员这批“地方军”熟悉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监管就近、反映及时的优势,建立由乡镇质监员、食品安全专管人员、农村公共安全员组成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使他们在食品质量安全、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以及食品加工小作坊普查建档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的建设,使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延伸至各个行政村,实现纵横交错、条块结合,使质量监管经常化,日常化,以解决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人少、事多、任务重的难题。” 3建立快速灵敏的应急反应机制,增强对突出事件的处置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论文

浅谈食品安全问题——民以食为天 On food safety problems,food is what matters to the people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更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的高度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Make a summary: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ceaseless and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diet culture, people increasingly diversification, food hygiene and food safet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Tonyred events”, “avian flu ” and “ Sanlu milk powder incident ”,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jority of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Continuously occurring malignant food safety incident caused people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food safety ,to reexamine this has risen to national public safety height problem, must increase pair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 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食品安全监管是指政府为了保证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食品的安全性要求所进行的监督管理活动,是衡量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工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以这样说,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 从曝光的“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瘦肉精”猪肉、“牛肉膏”事件,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头娃娃”奶粉、“假葡萄酒”事件,暴露出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不到位。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从当年3月起三鹿集团、有关部门就陆续接到消费者反映,在前期长达四五个月时间内,各级检测机构先后多次对三鹿奶粉进行检验,“均未发现问题”。直到9月被媒体曝光后,地方政府和企业才开始“彻查”。2010

食品原材料控制要求

食品原材料控制要求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原料安全控制 Food Quality and Safe 课程编码:02121010 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32/2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一、前言1、课程性质《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从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实际出发,按现代食品企业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从微观到宏观、从实践到理论介绍了食品加工原料的安全控制问题。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是一门应用学科,主要是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在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应用,以便于更好地控制源头,管理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在实际分析中与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相结合,所以综合性较强。 2、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影响食品原料安全的因素并利用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对这些安全因素进行管理、控制,改善和提高我国食品原料安全性管理水平。

3、教学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育,多媒体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开展阅读、作业、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本课程是一门较为成熟的食品专业学科,也是多种学科的综合体。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课本知识以外,还特别注意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了解食品工业发展的前沿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并与学生分享之。同时,教师与学生大规模的互动,积极开展交流与讨论,结合时下食品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小组辩论等,并综合开展阅读、作业、讨论和课程论文。 4、先修课程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等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绪论主要介绍《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及其主要内容和所涉及到的学科分支。本章要求掌握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的对象及研究内容;了解国内外食品原料安全现状及食品原料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教学目标:本章要求掌握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的对象及研究内容;了解国内外食品原料安全现状及食品原料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教学方式方法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并配合一定的专题或者案例分析教学。学时:2第一节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概述一、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的对象和重要性二、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内容第二节食品原料及其安全控制概况一、食品

食品质量与安全导论论文

《学科导论》课程报告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级:食安 123 姓名:陈怡飞 学号: 2012013740

浅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综合研究食品科学,食品质量与检测,动植物生产,食品工艺,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质量管理的应用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学科,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变得尤为重要,就我个人而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十分贴近民生,解决社会所需的专业。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乃民之所需,倘若我们连这最基本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那还谈什么现代化发展。 目前我国食品方面的形势是严峻的,而且急需专业人才和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专业检测技术。例如我国国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这就需要具有食品营养知识的专业营养师;食品质量存在问题或是说某项检测不达标的不合格产品,这就需要专业的质量检测人员;有些添加剂以现有的技术手段检测不出来,更需要更为先进的检测技术。我们更需要具有食品专业知识的质量监管人员。 我国的视频安全监管存在着许多问题,我认为最严重的是多部门监管导致效率低下,责任不清。对比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他们采取链条式监管制度,从生产到销售,一环扣一环,一旦发生问题,很容易找到失责方。而中国的监管制度,多部门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清,一旦发生问题,各方推卸责任,且难以追踪问题所在。另外,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技术检测标准跟不上。 总的来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拥有雄厚的办学条件和相关学科的支持,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满足社会所需,具有非常好的前景。只有不断培养食品专业人才,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个社会性问题。

关于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

关于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 食品安全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每年食源性疾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公众健康优先考虑的问题。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篇1摘要:中国有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质量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对食品安全的整治,提高食品安全系数,让我们食得安全,食得放心,这些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食品安全原因建议 食品,说的普通一点就是人们每天吃的和喝的。具体指的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不安全的食品成为“问题食品中国有句话:病从口入。常有朋友问“,现在吃什么好?”是啊,吃什么好呢?猪肉中注水,蔬菜中残留农药,制造火腿喷洒敌敌畏,生产泡菜使用工业盐,喂奶粉吃出大头娃娃,喝黄酒丢了性命,喝奶粉的婴儿得肾结石。随着食品自然生产方式减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增加,食品被人为污染的机会逐渐增多。虽然现社会食品的安全

的信息不对称,但可能都是消费者心中所默认的,考虑到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想想我们身边的人,他们也大都认同“眼不见为净的”观点,是的,在你吃食物的时候,你不会想食品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你也不去想是否真的通过了国家卫生检查,你只是考虑到口感的好坏,但有时吃的是“问题食品”,你却不知道,等到出现问题时,你可能也发现不出是食品原因,当然也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了。生产商这样生产“问题食品”,我认为这不但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亦严重威胁到国家的声誉。这样做无疑是一种羞耻,一种无能,一种人性泯灭的表现。因此对食品安全的整治,提高食品安全系数,让我们食得安全,食得放心,这些工作刻不容缓。 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首先农产品种植和食品加工时操作的不当所造成,滥用农药、化肥,加工过程受污染等。再有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 纵观原因种种,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导致疾病和中毒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蔬菜中残留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 复习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 第一章绪论 一、食品原料安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就食品安全性进行完整的立法 2、对食品生产和供应系统所用的各类化学品,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机制 3、对食源性疾病风险实行环境全过程控制 4、采用绿色的或可持续的生产技术,生产对人与环境无害的安全食品 5、建立健全食品市场安全性的检验制度,加强执法,保障人民健康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与食品原料安全 一、生态农业概念: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综合农业生态系统,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各种高新技术优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生态合理、良性循环的农业系统。 特点:1、生态农业强调应用生态学理论指导农业生产;2、生态农业吸取了传统有机农业的精华和工业化农业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成果,同时又避免了传统农业生产率低和工业化农业高消耗、高污染的缺陷;3、在产业结构上强调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协调发展的立体式农业生产结构;4、重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并将先进农业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5、生态农业是生态优化的农业体系,是生态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它的目标是使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 二、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 中国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基本内涵: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目标:生态农业的基本理论将会形成完善的体系;生态农业的指标和经济方法将更加完善和成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内部规律将进一步揭示;生态农业模式也将进一步优化;农业生态工程建设更加系列化、规模化、多种法规政策体系将进一步配套完善。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冶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结合。 这是一种能流、物流良性循环,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菜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模式的工程设计包括日光温室设计、沼气池工程设计、猪舍建筑设计等。 基本要素: 建一个坐北朝南、200平方米--600平方米的日光温室,温室内部西侧、东侧或北侧建一个20平方米的畜禽舍和一个1平方米的厕所,畜禽舍下部为一个6平方米--10平方米的沼气池。核心技术: 沼气池建造及使用、猪舍温湿度调控、猪舍管理和饲养技术、温室覆盖与保温防寒技术、温室温湿度调控技术、日光温室综合管理措施等。 配套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