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常规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常规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常规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常规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常规

一、评估及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氧合情况。

2.评估患者口鼻腔情况。

3.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了解呼吸道分泌物物情况。

4.评估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情况。

5.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对清楚患者进行解释取得配合,按呼吸机纯氧键或调高氧流量,进行氧储备。

6.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spo2的变化。

7.观察患者吸痰过程中的合作程度。

8.患者的缺氧症状是否改善。

二、操作要点

1.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检查中心吸引装置性能是否良好,痰液吸引引流袋是否密闭,导管连接是否正确,调节合适的负压。

3.选择粗细合适、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

4.吸痰前后要洗手,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

5.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以防止加重缺氧。

6.在患者胸前铺无菌治疗巾,用乳头注射器向人工气道内注入5-10ml湿化液。

7.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明显变化,应立即停止吸痰。

8.观察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水平后,将氧浓度调至正常水平。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均需更换吸痰管。

2.选择合适粗细的吸痰管,吸痰管最大外径≤气管导管内经的1/2。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鼻部,进吸痰管时不可有负压,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粘膜,吸痰时间小于15秒,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每次吸痰间隔时间3?5分钟。

3.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

4.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痰液性质、颜色、量、判断痰液粘稠度。

5.病情危重、分泌物多,对缺氧耐受差,吸痰时不宜一次吸净,应分次吸痰。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的概念: 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有效连接,用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和有效的消除气道的分泌物。常见的人工气道为:气管外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 1)上呼吸道梗阻。2)保护呼吸道的防误吸。3)作为吸除呼吸道内积聚分泌物与痰液的通道。4)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需要机械通气者。5)创伤性脊髓高位截瘫。 人工气道的分类: 上呼吸道人工气道分为口咽气道与鼻咽气道。下呼吸道人工气道分为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 口咽气道的适应症: 1)舌后坠导致的上呼吸道梗阻。2)有癫痫大发作或阵发性抽搐者。3)带有经口气管内插管者可于气管插管旁插入口咽气道,以防咬闭气管插管而发生部分梗阻。 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1)严重低氧或高碳酸血症。2)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要反复吸引者。3)上气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影响正常通气者。4)因沙斯或需要在最短时间内需反复插入支气管镜者为减轻患者痛苦,操作方便,也可行气管插管 人工气管的护理:1)气管插管的护理。2)气管切开的护理。3)气囊的护理4)气道的湿化。5)分泌物的吸引。 1.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插管的护理:1)口腔护理。2)牙垫的护理。3)导管的固定。 2.气管切开的护理:优点: 1)明显减少解剖无效腔,因而能减少呼吸功能的消耗。 2)管腔短,口径大,便于吸除气道内分泌物便于插入支气管镜。 3)不影响吞咽功能,患者可自由进食,易被患者接受,可长期保留或终身带管。 护理分为:创面的护理、套管的护理、套管的固定、吸引与口腔护理。 气管切开的适应症: 1)一般病人气管插管后使用呼吸机治疗一周以上患者病情严重,不能脱离呼吸机,呼吸机时需进行长期的人工辅助呼吸者。 2)因上呼吸道阻塞,狭窄,头部外伤等,不能行气管插管者。 3)对咽部作放射性治疗者,为避免喉以下呼吸道的放射性损伤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护理要点: 1)气管切开后用系带带妥善固定气管套管,尤其后48小时内严防套管滑脱或移位。

如何为人工气道患者正确吸痰

如何为人工气道患者正确吸痰 吸痰操作正确和安全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转归,而且也关系到其他所有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措施是否有效。吸痰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护理操作,还需要护士具有专业的观察、系统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同时要求护士要建立循证护理的科学理念来获得最新、最可靠的科学依据支持。 1 吸痰时机 频繁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 associatedpneumonia,VAP) 发生的机会; 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甚至导致窒息。患者需要吸痰的指征有: 在病床旁听到或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或导管口溢痰,清醒患者主动示意“吸痰”,出现频繁呛咳、发绀、血氧饱和度( SpO2) 下降,胸部物理治疗后,雾化吸入后,气囊放气前后,更换体位前后,呼吸机流量或压力曲线呈锯齿状振荡,排除呼吸机管路积水,定压控制呼吸时出现潮气量不足报警,定容控制呼吸时出现气道峰压升高报警等。 2 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宜选用管壁光滑、软硬适中、多孔、透明、压力可控的硅胶管。建议成人和儿童使用的吸痰管的外径小于其使用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内径的50%,婴儿小于70%。吸痰管的型号用F 来标识,F 是管径的计量单位,1f≈0. 333 mm。常见的型号有5 F、6 F、8 F、12 F、14 F、16 F、18 F、20 F 等。选择吸痰管型号的计算公式:吸痰管型号( F) =[人工气道套管内径( mm) - 2]× 2。 3 吸痰负压的选择 吸痰负压应尽可能小,以减少肺不张、缺氧和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目前我国卫生部颁布标准成人吸痰压力为150 ~ 200 mm Hg ( 1 mm Hg = 0. 133 kPa)。美国呼吸治疗协会2004 年临床实践指南,提到成人适合的负压范围是13. 3 ~ 20. 0 kPa。 4 吸痰管插入的深度 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 cm。此吸痰方式既可吸尽人工气道外气管深部的痰液,又可避免碰触气管分叉处隆突对气管黏膜造成的损伤,并且减少了刺激性咳嗽、痰痂堵塞及肺部感染,吸痰效果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 cm 的位置,可通过测量胸骨上2 ~ 3 cm 处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末端的长度来判断。

ICU人工气道吸痰临床操作指南

北京海淀医院ICU 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痰 液引流操作指南 一、使用呼吸机患者 概述: 经人工气道吸引痰液是肺部护理和治疗的必需组成部分,对于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和对已经存在的感染控制与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如果痰液引流不通畅不彻底,那么所有其他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措施都将丧失作用。因此,每个医护人员都应认识到,痰液引流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存还是死亡的重要问题。指南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准备,吸痰方法,后续看护。 1. 患者的准备: 1.1 吸痰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痛苦经历,应在吸痰前向患者告知,使患者 有心理准备; 1.2 对于之前进行了翻身拍背等促进痰液引流措施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吸 痰以获得最佳效果。 1.3吸痰前应给予患者100%纯氧至少30 秒,以增加患者氧储备,减少吸痰 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低氧血症损害。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开启呼吸机上的 吸痰模式;或者调节呼吸机给氧浓度;带管脱机的患者增加氧流量至 10L/min。不建议采用短暂增加潮气量、PEEP、呼吸频率、或手控呼吸 方式增加氧储备。 1.4 对正在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期间建议采用不脱开呼吸机的闭合吸引 方式,以维持患者连续机械通气和給氧,呼吸机将在吸痰期间为维持

预设的压力或容量而进行漏气补偿,可以降低肺萎陷的发生。 1.5 建议在吸痰期间和操作后监测血氧饱和度。 1.6 可以在吸痰前进行气道盥洗,给予少量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与5%碳酸氢钠1:1 混合液,有助于稀释粘稠的痰液、防止气道内形成痰痂、和促进咳嗽反射利于深部分泌物引流;对于咳嗽反射丧失或力量微弱的患者,这项操作应慎重。对于持续气道内滴注液体的湿化气道和痰液的做法不应常规采用,因为过度湿化或湿化不足、以及增加感染风险的报道均存在,滴注液体量必须根据患者的自身分泌物产量、通气量、咳嗽反射能力决定。 2. 吸痰过程: 2.1 吸痰操作前的准备主要包括:数量充足的吸痰管、无菌手套、有效的可调节压力的负压设备。 2.2 不带负压放置吸痰管进入气道,直到开始准备撤出时才给予负压吸引。2.3 注意无菌操作。 2.4 每次吸引时间控制在10-15 秒,除非痰量很大。 2.5 负压应选择能够吸出痰液的最小压力(最佳的压力尚没有相关研究结论,一些教科书列举100-150 torr为压力上限但缺乏临床研究基础 3. 后续看护: 3.1吸痰后,应给予患者100%纯氧至少1 分钟。

非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1)

非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方法与护理的研究现状 金多 (徐州市中心医院ICU ) 【摘要】能否有效吸痰直接关系到非人工气道患者疾病的转归,本文从吸痰方法的选择、吸痰时机的把握、插管深度、吸痰负压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有关非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方法以及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非人工气道;吸痰;方法;护理 呼吸道管理一直是护理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但吸痰技术影响吸痰效果。如何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吸痰次数,预防肺部感染,防止气道黏膜损伤、低氧血症的发生,是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急危重症病人,常因痰液或呕吐物堵塞气道加重病情。人工吸痰成为治疗和护理该类病人的有效手段之一[1]。但无创吸痰较之建立人工气道吸痰, 操作难度更大, 更容易发生缺氧、气道痉挛、黏膜损伤等并发症, 病人往往难以接受。为了解决诸多问题,广大医护工作者通过研究和临床实践总结出许多方法, 现综述如下。 1 吸痰方法 1.1经口腔直接吸痰法将吸痰管经病人口腔颊部插入至咽喉部, 当 吸气时将吸痰管插入气管的方法。适用于意识清楚、咳嗽反射好且配合度高的病人,主要用于吸尽口咽部分泌物,对吸取气道内痰液效果差。经口腔吸痰一般需使用压舌板撑开口腔,便于吸痰管进入,但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这种方法,吸痰管进入气道的几率小、吸痰效果差、操作时间相对长。所以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病人呕吐时不能或来不及自行吐出,直接经口腔吸引避免窒息和误吸。

1.2 经口咽通气管吸痰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是将吸痰管经口咽通气 管插入气道,吸净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1.2.1评估患者口咽通气管吸痰适用于自主呼吸尚存的上呼吸道梗阻患者,以及昏迷舌后坠痰多者或经口鼻吸痰效果欠佳者,不适用于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2]。观察患者口鼻腔黏膜是否完整、牙齿有无松脱及痰液的性状。如果患者有喉头水肿、气管内异物、哮喘、咽反射亢进等,禁用口咽通气管[3]。 1.2.2操作方法一般为双人操作,安置病人平卧位或半卧位,一名护士用压舌板打开口腔,将口咽通气管凹面平行从唇角放入口腔,压住舌面向咽喉部送入,当前端置于舌根后,再将口咽通气管顺时针旋转180°,确定放置妥当后,一手固定口咽通气管,另一手固定病人头部。另一护士持吸痰管由口咽通气管内插入气管深部吸引。如果病人需频繁吸痰,可以用胶布将口咽通气管固定在口腔内,既开放气道,又便于多次吸痰。 1.2.3操作要点①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选择原则是宁大勿小,宁长勿短[2]。选择一个较长的口咽通气管比短的安全,如果口咽通气管太短不能经过舌,起不到开放气道的作用,正确的位置应使口咽通气管远端位于会厌上[4],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确定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5]。②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合适的体位。患者头部尽量后仰,以减少咽喉部的生理弯曲,使吸痰管相对容易地经过口咽通气管进入气管,降低误入食管的概率,并使吸痰管插入到较深的位置[6]。 ③妥善固定在口咽管翼缘两侧各打一小孔,插管前将长度适中的边带

吸 痰 技 术

吸痰技术 学习目标熟悉吸痰的目的、适应症熟悉吸痰的指征掌握经人工气道吸痰技术掌握经口/鼻腔吸痰技术掌握吸痰的注意事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吸痰技术是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维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吸痰目的 ?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吸痰适应征 1.无力咳嗽、排痰而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如昏迷、新生儿、老年、危重、麻醉术后等患者 2.窒息时的急救,如溺水、吸入羊水等患者的急救非人工气道的吸痰途径选择 ? 经鼻吸痰无鼻部疾病、无舌后坠者 ? 经口吸痰无舌后坠、无牙关紧闭者 ? 口咽气道辅助吸痰舌后坠、鼻部疾病者常见人工气道 ? 气管切开插管、口咽气道 ? 经鼻/口气管插管吸痰指征 1.病人出现明显的痰鸣音或从人工气道观察到有痰液冒出 2.血氧饱和度下降或动脉血气中的氧分压下降 3.听诊肺部有痰鸣音,病人不能有效咳嗽将痰液排出 4.病人出现误吸 5.呼吸机波形图中,出现在压力-时间或流速-时间吸气相和呼气相同时出现锯齿状图形,说明病人需要吸痰 6.呼吸机使用容量控制模式下出现气道峰压明显升高或气道高压报警,使用压力控制模式下,潮气量明显减少或出现低潮气量报警吸痰的并发症 ? ? ? ? ? 低氧血症:管粗、负压高、时间长、过频气道黏膜损伤继发感染支气管痉挛心律失常、低血压 ? 咽部分布有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气管隆突处有丰富的迷走神经如吸痰不当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心率、血压下降。心理护理 ? ? 常见心理问题:焦虑,恐惧解决措施: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讲明操作目的,争取患者的配合。吸痰操作中轻、稳、准、快,减轻患者的痛苦。 ? ? ? 吸痰管的选择 ? 吸痰管外径要小于患者使用的气管插管内径的 1/2,质地柔韧,长度一般40-50cm。吸痰时间成人和儿童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超过15s 婴幼儿不超过10s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吸痰负压成人 0.02-0.04 mpa (150-300mmHg)小儿 0.02 mpa以下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吸痰管插入深度无人工气道 ? 经口插管深度为 14~16 cm ? 经鼻腔插管深度为 20~25 cm 有人工气道 ? 经气管切开套管深度为 10~20 cm ? 经气管插管深度为 30~35 cm,原则上略超过气管插管长度,遇阻力向外退出1cm 后吸引插入口咽通气道的方法 1、顺插法在压舌板的协助下,将口咽通气道放入口腔。 2、反向插入法反向插入法 ? 即把口咽通气道的咽弯曲面朝向腭部插入口腔,当其前端接近口咽部后壁时(已通过悬雍垂),将其旋转 180 度,旋转成正位后,口咽通气道的末端距门齿大约为 2cm,然后用双手托下颌,使舌离开咽后壁,并用双手的拇指向下推送口咽通气道至合适的位置。在牙齿松动的病人旋转口咽通气道时,具有碰落牙齿的危险性。 ? 负压吸引装置的种类 ? 1.电动负压吸引器 2.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操作流程 ? ? 评估:患者、环境操作前准备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负压吸引器吸痰盘快速手消毒剂医疗、生活垃圾桶操作后: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 开放式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技术操作流程评估 1.评估病人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及配合程度,口、鼻腔有无损伤。 2.评估肺部痰鸣音情况。 3.评估吸氧流量,负压吸引器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操作环境。 4.评估气管插管刻度、型号,气囊压力,固定情况。用物准备 ? 负压吸引器吸痰盘一次性吸痰管 2根以上无菌生理盐水500毫升(玻璃瓶) 2瓶(试吸、冲洗)无菌手套 2付听诊器、手电筒清洁纱布或湿巾必要时备压舌板、口咽通气道 ? ? ? ? ? ? ? ? 快速手消毒剂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 操作过程 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向清醒病人做好解释,取得配合。 3.提高氧流量6-10L/min,调节负压(成人0.02-0.04MPa,小儿 <0.02MPa)。 4.使病人面向操作者,打开生理盐水瓶,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右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取出,与吸引器相连。 5.试吸生理盐水,检查吸力大小。 6.关闭负压(左手将吸痰管末端反折),另一手持吸痰管插入气道至理想深度,开放负压(松开反折的吸痰管),边旋转边上提,痰液较多部位稍作停留,尽量一次吸净。操作过程 7.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痰液性质、颜色、量,注意病人反应、心电、血氧饱和度变化,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提供负压。 8.吸痰后高流量吸氧2分钟,将手套翻转包裹吸痰管置于医用垃圾袋内,冲洗吸引管。 9.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SPO2及呼吸情况,3-5min后如需再吸痰应更换吸痰管,吸痰结束,调回原来的吸氧流量。 10.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及用物,消毒手,记录。 ? 经口/鼻腔吸痰技术操作流程经口/鼻腔吸痰法操作过程 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向清醒病人做好解释,取得配合。 3.提高氧流量6-10L/min,调节负压(成人0.02-0.04MPa)。 4.使病人面向操作者,取出假牙,昏迷患者酌情使用开口器或口咽通气道,检查口鼻腔粘膜是否完整。经口/鼻腔吸痰法操作过程 5.打开生理盐水,

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

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建立。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气囊需合理充气以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还可预防口咽分泌物进入肺部,防止误吸,从而减少肺部感染。但若气囊充气量过大,即使使用高容低压气囊导管,过久压迫气管粘膜也会影响该处的血液循环,导致气管粘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随后瘢痕形成而致气管狭窄,严重时可发生穿孔;相反充气不足,则导致气道漏气,而致潮气量损失、误吸等并发症。因此,合理的气囊管理至关重要。 1气囊压力 关于气管导管气囊内压的大小,有不同观点。气囊充气过度,对粘膜产生的压力大于25~32mmHg时可造成局部粘膜坏死。有调查表明为避免长期压迫气管内壁粘膜,防止缺血坏死,气囊充气后压力控制在 18.4mmHg以下,即低于正常的毛细血管渗透压。还有资料表明气囊压力应<25mmHg或保持在 18.4~ 22.1mmHg,才能将其对气管粘膜的压力性损伤减小到最低范围。气管粘膜受压的压力超过 4.4 mmHg会使气管粘膜淋巴管受压,粘膜纤毛运动受限;气管粘膜受压的压力超过 22.1 mmHg(30 cmH2O)会使气管血流中断,粘膜坏死脱落,甚至造成气管壁穿孔、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当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超过 21.8mmHg时,气管粘膜血流开始下降,达 30.1mmHg时,粘膜血流明显减少、苍白。当气管导管气囊内压达 50.4mmHg,15 min后气管粘膜可出现明显损伤,部分基膜剥离,而压力达100 mmHg 15 min内基膜开始分离。故理想的气囊压力为保持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又可防止气囊对粘膜的压迫性损伤,最适宜的气囊压力为

18.4~ 21.8 mmHg。 2气囊压力的测定方法 防止气囊压造成气管粘膜损伤,必须测定气囊压力,气囊压力测定的方法有很多。一般临床常用的有手捏气囊感觉法、定量充气法及气囊压力表测量法。手捏气囊感觉法是判断者根据临床经验,用手捏压气囊的压力感觉“比鼻尖软,比口唇硬”为适宜,此方法的判断标准不同个体的感觉存在很大差异,无法准确判断气囊压力。定量充气法是机械通气病人在选用大容量、低压型的气囊导管时选用,气囊充气一般5~10 ml,而因病人个体及气管导管型号不同气囊充气量不一,亦不能精确气囊压力的大小。利用气囊测压表可以科学的为机械通气病人气囊充气、放气,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准确性。 3护理 3.1气囊充气操作 有学者认为临床气囊充气采用最小漏气技术和最小闭合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将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降至最小,且不易发生误吸和影响潮气量,不必定时放松气囊。方法为: ①最小漏气技术。即在吸气高峰允许有小量气体漏出。准备10ml、1ml注射器各1支,由2个人同时操作。在机械通气时,一人将听诊器放于病人气管处听取漏气声,另一人用10ml注射器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为止,然后换用1 ml注射器从 0.1 ml开始抽出气体,同时观察病人的通气量,直到在吸气高峰听到有少量气体漏出而病人的通气量无明显改变为止,防止过量漏气触发低通气量报警。 ②最小闭合技术。用物同最小漏气技术。一人听诊,一人向气囊缓慢注气,直至听不到漏气为止,然后抽出 0.5ml气体时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再从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2-01T16:21:19.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2期供稿作者:罗显艳[导读] 人工气道的护理是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恢复有效通气,以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罗显艳(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ICU 四川广元 628017) 人工气道的护理是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恢复有效通气,以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现将工作中的几点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定义 人工气道是指将气管导管经口或鼻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行机械通气,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增加氧饱和,减少呼吸功能的消耗和缓解呼吸肌疲劳,是重要的抢救手段。 2、人工气道的类型 口咽通气管,面罩或鼻罩,经口或鼻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3、人工气道套管位置与气囊的护理 3.1 人工气道套管位置的护理 3.1.1 气管插管的护理:⑴导管插管的长度(距门齿),成年女性:22-24cm,成年男性:23-25cm,小儿:年龄/2+12cm ⑵固定:先用胶布交叉固定,再用细带缚于头部作固定,防止脱落。⑶观察:做好标记并记录气管插管的刻度,观察标记是否变化,并每班认真交接。⑷体位:头部抬高30-40°,每1-2h更换头部方向,预防气管插管长时间固定压迫某一点。 3.2 气囊的护理 3.2.1 气囊的类型:依据气囊内压力的大小,可分为低容高压气囊,高容低压气囊及等压气囊 3.2.2 气囊的充气:气囊充气使套管与气管壁间密闭,有利于呼吸机人工正压通气,防止上呼吸道分泌物流入气道。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间隙的最小压力。 3.2.3 气囊的放气:传统护理常规要求4-6h对气囊放气一次,每次5-10min,以预防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粘膜引起溃疡坏死。现临床应用较多的气囊套管属高容低压的,不需要定时放气,但必须非常规性的放气调整气囊压力。 4 人工气道的湿化 4.1 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缺水为前提。如果液体入量不足,即使进行呼吸道湿化,呼吸道的水分也会因进入到失水的组织而使机体仍然处于失水状态。因此,机械通气时,液体入量应保持2500-3000ml/d。 4.2 呼吸机的加温湿化器:现代多功能呼吸机附有电热恒温湿化罐,机械通气的患者一般送入气体的温度宜控制在32℃-36℃,如超过40℃可造成气道烫伤。 4.3 湿化液种类与量的选择 4.3.1 湿化量:一般认为长期湿化的病人每天的湿化量在300-500ml,小于300ml起不到湿化作用,大于500ml则成为湿化过度。确切的湿化量必须视气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体温、病人的出入量、痰液的量和性质作适当的调整。 4.3.2 湿化液种类: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湿化液是蒸馏水和生理盐水。国外新的护理操作常规已不将滴注生理盐水作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操作,用无菌蒸馏水和0.45%盐水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1.25%碳酸氢钠作为湿化液,其碱性具有皂化功能,可使痰痂软化,痰液变稀薄,还能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 4.4 雾化吸入:在吸气回路中连接一雾化器,利用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成微小颗粒,并送入气道内,起到湿化的作用。 5 有效吸痰 5.1 吸痰时机的选择:吸痰时机选择不当,不但痰液吸不出来,而且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使分泌物增加。应在病人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呼吸机送气压力增大,氧饱和度下降,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进行。 5.2 纠正缺氧:在吸痰前后视病情需要根据情况应给予较高浓度氧气3-5min,可防止因吸痰而发生的低氧血症,用呼吸机的病人可给予100%纯氧3min纠正缺氧。 5.3 吸痰方法:应先将吸痰管末端反折,待吸痰管插入一定深度,遇到阻力后回抽再放开反折处,然后缓慢转动吸引,时间不应超过15秒。若一次痰液不能吸净者,应先给予吸氧后再行吸痰术。气管插管患者,应注意吸痰顺序,先吸净鼻咽部分泌物,再吸引气管内分泌物,并尽量吸引附着在套囊上部的分泌物,以免咽部分泌物下行进入气管而发生感染,然后更换另一无菌吸痰管,尽可能吸净气道深部的痰液。 6 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6.1 空气和环境的消毒:空气中所含的尘埃颗粒和病原微生物一部分直接进入呼吸道,导致病人的呼吸道感染。预防和控制这类感染途径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层流病房,日常的消毒有:通风、日照、紫外线照射、过氧乙酸喷雾或(和)高锰酸钾混合后熏蒸。 6.2 人工气道用品的消毒:包括气管插管导管和气管切开套管,目前多用一次性制品,定期更换就可以。 6.3 呼吸机管道的管理:外部管道需1周更换一次,若有污染时,及时更换,集水杯处于垂直低位,及时倾倒冷凝水,湿化罐及湿化水定期更换。 6.4 抗生素的应用:在预防和控制人工气道和应用呼吸机病人呼吸道、切口感染的过程中,有目的的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采用全身和局部两条途径,预防和治疗感染。 7 心理护理 所有机械通气病人无论其意识清醒与否均应受到尊重。护理人员应主动亲近病人,与其交谈,关心病人的心理、生理需求,指导病人学会用非语言方式如手势,书写等来表达其需求,让病人了解医务人员一直在监护其病情,随时准备提供所需帮助,使病人感到有安全感,适当安排家属探视,以满足双方对安全、爱、归属等层面的需求,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

人工气道吸痰

人工气道吸痰规范 一、人工气道吸痰操作程序: 用物:负压吸引装置、气道护理包、一次性吸痰管、无菌盐水(100ml、500ml)一次性注射器程序: 素质要求(着装、仪表、态度) 评估病人 洗手、戴口罩 解释吸痰目的 纯氧吸入(按照需要给 ) 颌下垫巾(根据病人情况酌情使用) 开放并检查负压 气道干燥可注入无菌盐水1-2ml 打开吸痰管及戴无菌手套 左手分离呼吸机, 将呼吸机接头置于无菌衬纸上 快速、轻柔下送痰管 开放负压 缓慢旋转上提吸痰管(右手拇、食指、中指捻搓吸痰管) 右手缠绕吸痰管 左手连接呼吸机 分离负压管 在盐水治疗碗中冲洗负压管,将负压管放回 反转手套完全包住吸痰管、衬纸擦拭面部污迹并包裹吸痰管,按医疗垃圾处理整理用物,洗手或消毒手 评估病人 调回吸氧浓度 记录痰液性状、量、粘稠度

二、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取出一次性吸痰管时不能被污染,戴好手套的右手不得再接触非 无菌物品。 2、评估病人需要吸痰时再予吸痰:有痰鸣音、SpO2下降、可见痰液、呛咳、呼吸机高压报 警。 3、一次性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掌握正确的吸痰手法。 4、行人工气道病人吸痰,吸痰管一用一换。 5、痰液粘稠使用生理盐水湿化,打开的生理盐水每日更换。 6、吸痰盘用治疗巾覆盖,每日更换1次, 7、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病人均需备气道护理包。 8、经口腔、鼻腔吸引时,可不备气道护理包,只备生理盐水(冲洗负压管)和一次性吸痰管, 吸痰操作程序同人工气道吸痰操作程序。 三、吸痰用物消毒规范: 1、负压引流瓶消毒:在使用过程中应每周浸泡消毒1次,使用结束进行终末消毒。 2、负压引流管消毒:一次性负压吸引管,每周更换1次。 3、痰液消毒:负压吸引瓶内放置健之素片及清水100ml,按照吸引瓶总容积计算,1000ml 吸引瓶加4片健之素(浓度:1:1000)。 4、负压引流管使用:每次吸痰后用盐水反复冲洗,冲洗后挂在床头桌侧面,干燥保存。

16.人工气道护理常规

人工气道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人工气道的位置.置入深度.固定带松紧度 2.气囊压,人工气道附着部位皮肤粘膜状况 3.气道有无痰液及痰液量、形状 4.评估患者对人工气道的应用意义的了解与承受能力 5.建立人工气道后的通气状况及呼吸、循环改善情况 二、护理措施 1.保持室温20-24摄氏度,湿度60%-70%。减少探视,加强通风,保持 空气清新洁净。 2.向患者讲述留置管道的意义,争取患者主动配合。对不能合作的患者应 予适当的约束或使用镇静药物。 3.与人工气道有关的各种操作前后注意洗手,操作中遵守无菌原则,预防 呼吸道的感染。如无禁忌症床头抬高30度,做好口腔护理。 4.保持管道位置正确,固定牢靠,松紧适宜,置管局部清洁干燥。每班测 量并记录外留长度,保持管道留置位置深度正确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 称,以防管道脱出或下滑。每班监测气囊压力,使之保持在25~ 30cmH2O。 5.加强翻身拍背,正确掌握吸痰指征,采用正确的吸痰方法及时清除气道 内的分泌物。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吸痰前后应吸入100%氧气3-5分 钟,吸痰管在气道内的时间不能超过15秒,吸痰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 命体征变化,有条件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 6.加强气道湿化,保持气道湿润,防止痰液干燥结痂,根据痰液形状,及 时调整湿化量。 7.做好预防压疮、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的护理。 8.加强人工气道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血气分析等指标的监测。 三、健康教育 1.介绍使用人工气道的作用目的和必要性克服焦虑恐惧心理。 2.教育患者和家属不要自行松动或拔出人工气道,不要随意清洗口腔或气 管切口处。 3.教育患者家属保持环境洁净,不宜过多探视。

人工气道内吸痰深度的研究进展

人工气道内吸痰深度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对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痰管插入深度影响吸痰效果等内容进行综述,从插入深度的测量、安全性等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为临床护理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关键词】人工气道;吸痰深度;研究进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1-0005-02 Research progress of artificial airway suction depth Lu Qing Dep.of Infection Manage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Guangxi, 53002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d the effect of the depth of sputum tube insertion on sputum aspi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irway, and extended and expanded the knowledge of the measurement and safety of the depth of sputum insertion, so as to provide relevant evid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for reference. 【Key words】Artificial airway; Suction depth; Research progress; Review 人工气道是将气管导管从患者口鼻腔插入或切开气管创建气管通道,有助于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并创建气道与其他气源的连接,达到引流和机械通气的效果,这已成为ICU重要的治疗手段[1]。但建立人工气道会导致暂时失去作用,减弱患者咳嗽反射,难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影响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所以必须进行人工气道内吸痰处理。 1.吸痰管插入人工气道内不同深度吸痰的评价方法 1.1 评价吸痰有效性 直接指标包括痰鸣音、痰液量、吸痰频次和吸痰的间隔时间。采用负压吸痰术时就是为了帮助患者清除气道的分泌物,所以将痰液量作为重要的效果评价指标。通常情况下,吸出痰液为浅部吸痰是1.15~1.89ml,深部吸痰是1.42~ 2.26ml。从患者角度来看,吸痰量并非重点,痰液是否清除干净才是重点。有临床研究发现[1],患者的痰鸣音或粗湿啰音是主支气管或气管存在痰液的指征,待清除干净痰液以后,这些指征才能减弱甚至消失。间接指标较多,如呼吸参数、动脉血氧、血流动力学以及患者的最终结局等等。 1.2 评价吸痰安全性 首先是气道病理损伤,有学者[2]通过显微镜对不同吸痰深度损伤气道黏膜的情况进行研究,以此评价安全性,该学者还在动物实验的应用中发现,干预家兔气道游离后观察其气道黏膜坏死的程度、纤毛脱落情况、气道炎症的发生情况等等,均有直接的关系。而在对新生儿进行研究中,则要从非纤毛柱状细胞、纤毛柱状细胞、柱状细胞等方面的损伤进行评估,无法作为衡量患者吸痰安全性的敏感指标。还有学者[3]以观察法根据痰液带血情况作为判断患者气道损伤的指标,但这种情况有偶发性因素,在出现痰液带血时往往存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其次是动脉血氧和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吸痰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氧均有一过性特点,即在数分钟后能恢复吸痰前水平,有一定程度改善。这表明了人体受到外界刺激下的正常生理情况,是否适宜还需进一步考证[4]。 1.3 人工气道内吸痰深度验证方法 上述中吸痰深度确认的应用更多是对吸痰深度的粗略估计,并确认吸痰管插

ICU人工气道吸痰 临床操作指南

北京海淀医院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痰 液引流操作指南 一、使用呼吸机患者 概述: 经人工气道吸引痰液是肺部护理和治疗的必需组成部分,对于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和对已经存在的感染控制与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如果痰液引流不通畅不彻底,那么所有其他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措施都将丧失作用。因此,每个医护人员都应认识到,痰液引流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存还是死亡的重要问题。指南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准备,吸痰方法,后续看护。 1. 患者的准备: 1.1吸痰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痛苦经历,应在吸痰前向患者告知,使患者 有心理准备; 1.2对于之前进行了翻身拍背等促进痰液引流措施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吸 痰以获得最佳效果。 1.3吸痰前应给予患者100%纯氧至少30秒,以增加患者氧储备,减少吸痰 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低氧血症损害。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开启呼吸机上的 吸痰模式;或者调节呼吸机给氧浓度;带管脱机的患者增加氧流量至 10L/min。不建议采用短暂增加潮气量、PEEP、呼吸频率、或手控呼吸 方式增加氧储备。 1.4对正在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期间建议采用不脱开呼吸机的闭合吸引

方式,以维持患者连续机械通气和給氧,呼吸机将在吸痰期间为维持 预设的压力或容量而进行漏气补偿,可以降低肺萎陷的发生。 1.5建议在吸痰期间和操作后监测血氧饱和度。 1.6可以在吸痰前进行气道盥洗,给予少量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与5%碳酸 氢钠1:1混合液,有助于稀释粘稠的痰液、防止气道内形成痰痂、和 促进咳嗽反射利于深部分泌物引流;对于咳嗽反射丧失或力量微弱的 患者,这项操作应慎重。对于持续气道内滴注液体的湿化气道和痰液 的做法不应常规采用,因为过度湿化或湿化不足、以及增加感染风险 的报道均存在,滴注液体量必须根据患者的自身分泌物产量、通气量、 咳嗽反射能力决定。 2. 吸痰过程: 2.1吸痰操作前的准备主要包括:数量充足的吸痰管、无菌手套、有效的 可调节压力的负压设备。 2.2不带负压放置吸痰管进入气道,直到开始准备撤出时才给予负压吸引。2.3注意无菌操作。 2.4每次吸引时间控制在10-15秒,除非痰量很大。 2.5负压应选择能够吸出痰液的最小压力(最佳的压力尚没有相关研究结 论,一些教科书列举100-150 torr为压力上限但缺乏临床研究基础 3. 后续看护: 3.1吸痰后,应给予患者100%纯氧至少1分钟。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常规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常规 一、评估及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氧合情况。 2.评估患者口鼻腔情况。 3.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了解呼吸道分泌物物情况。 4.评估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情况。 5.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对清楚患者进行解释取得配合,按呼吸机纯氧键或调高氧流量,进行氧储备。 6.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spo2的变化。 7.观察患者吸痰过程中的合作程度。 8.患者的缺氧症状是否改善。 二、操作要点 1.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检查中心吸引装置性能是否良好,痰液吸引引流袋是否密闭,导管连接是否正确,调节合适的负压。 3.选择粗细合适、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 4.吸痰前后要洗手,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 5.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以防止加重缺氧。 6.在患者胸前铺无菌治疗巾,用乳头注射器向人工气道内注入5-10ml湿化液。

7.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明显变化,应立即停止吸痰。 8.观察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水平后,将氧浓度调至正常水平。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均需更换吸痰管。 2.选择合适粗细的吸痰管,吸痰管最大外径≤气管导管内经的1/2。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鼻部,进吸痰管时不可有负压,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粘膜,吸痰时间小于15秒,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每次吸痰间隔时间3?5分钟。 3.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 4.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痰液性质、颜色、量、判断痰液粘稠度。 5.病情危重、分泌物多,对缺氧耐受差,吸痰时不宜一次吸净,应分次吸痰。

人工气道吸痰技术

人工气道吸痰技术 1、吸痰的目的:A、保持气道通畅,减小气道阻力;B、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利于肺部感 染的控制;C、获取化验标本。 2、如何掌握吸痰的时机:呼吸机气道压力增高或高压报警,肺部听诊有痰鸣音,脉搏血氧 饱和度降低,频繁呛咳,气道雾化、肺部物理治疗后等情况下吸痰。神志清醒患者自诉有痰或在床旁听到痰鸣音,提示大量痰液淤积在上气道,需立即吸痰。对于年老体弱,需要镇静治疗如亚低温治疗的患者,各种反应能力降低,有痰液蓄积时临床表现不明显,应定时听诊两肺呼吸音,及时清理呼吸道。 3、吸痰的操作要点: (1)、严格掌握吸痰时间,既要防止吸痰不及时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又要避免加重患者缺氧和不必要的刺激使分泌物增多。 (2)、吸痰的操作必须向患者充分解释以取得配合。 (3)、吸痰前必须预充氧,使体内获得氧储备。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可通过吸入纯氧2分钟达到预充氧的目的,充分地预充氧可避免发生低氧血症。 (4)、吸痰的各个环节均应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树立视气管如血管的观念。 (5)、吸痰管插到气管插管远端前必须关闭负压,以免因过度抽吸肺内气体而引起肺萎陷及损伤气道黏膜;插入吸痰管过程中,如感到阻力,则应将吸痰管略退1~2cm,以免引起支气管过度嵌和损伤。 (6)、在吸痰管逐渐出的过程中,打开负压吸痰,抽吸时应边旋转边上提吸痰管,并间断使用负压,可减少黏膜损伤,而且抽吸更为有效。 (7)、吸痰管在气道内的时间不应超过15s,而从吸痰过程开始到恢复通气和氧合的时间不应超过20s。 (8)、吸痰过程中应注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氧饱和度情况,如有明显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颜面紫绀,心律失常或呼吸窘迫要立即停止操作,并吸入纯氧。 (9)、吸痰时先吸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分泌物,再吸引口腔、鼻腔内分泌物。抽吸过口鼻腔分泌物的吸痰管绝对不可再进入气道。 (10)、吸痰后再次应给予纯氧吸入,通气和氧合恢复后至少进行5次深呼吸,生命体征恢复到基础的水平后,才可再次抽吸,每次吸痰最多连续3次,否则,会导致血氧降低基至出现窒息和气道损伤。 (11)、吸痰时,呼吸机接头应置于无菌治疗巾上或由助手辅助拿取,以防止被污染及接头内痰液、冷凝水污染环境。 3.吸痰易导致那些并发症 (1)。低氧血症:吸痰时负压把存在于肺内的较高氧浓度的其他吸出,而使空气通过人工气道开口进入肺。这样肺内高氧浓度的其他被空气取代,可以造成低氧血症。所以缺氧症状往往在吸痰中或姿态后的短时间内出现。 (2)。心律失常:吸痰引起低氧血症使心肌缺氧,加之气管内吸引刺激迷走神经,使患者心率改变常常伴有心率失常,且在给高浓度氧吸入以后即缓解。在吸痰时出现任何的心率或心律改变都应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予高浓度的氧气吸入。 (3)。低血压:吸痰管对气管的刺激可触发咳嗽反射,这些咳嗽动作和心律缓慢(因迷走神经刺激所致)共同作用可严重影响静脉的回流和心输出量,导致患者低血压。 (4)。肺萎陷:吸痰管和人工气道不相符,如较大口径的吸痰管插入到较小口径的人工气道里致使吸痰过程中空气通过吸痰管周围进入肺的空间减少,即出现吸痰中肺萎陷现象。(5)。气道黏膜的损伤:黏膜出血和水肿是最常见的,有时还会发生黏膜剥脱。发生这些现

最新吸 痰 技 术

1 吸痰技术 2 学习目标熟悉吸痰的目的、适应症熟悉吸痰的指征掌握经人工气道吸痰技3 术掌握经口/鼻腔吸痰技术掌握吸痰的注意事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4 吸痰技术是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维持呼吸道5 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吸痰目的 ? 清6 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吸痰适应征 1.无力咳嗽、排痰而出现呼吸困7 难的患者,如昏迷、新生儿、老年、危重、麻醉术后等患者 2.窒息时的急救,8 如溺水、吸入羊水等患者的急救非人工气道的吸痰途径选择 ? 经鼻吸痰无9 鼻部疾病、无舌后坠者 ? 经口吸痰无舌后坠、无牙关紧闭者 ? 口咽气道辅助10 吸痰舌后坠、鼻部疾病者常见人工气道 ? 气管切开插管、口咽气道 ? 经鼻/ 11 口气管插管吸痰指征 1.病人出现明显的痰鸣音或从人工气道观察到有痰液冒12 出 2.血氧饱和度下降或动脉血气中的氧分压下降 3.听诊肺部有痰鸣音,病人13 不能有效咳嗽将痰液排出 4.病人出现误吸 5.呼吸机波形图中,出现在压力-时14 间或流速-时间吸气相和呼气相同时出现锯齿状图形,说明病人需要吸痰 6.呼15 吸机使用容量控制模式下出现气道峰压明显升高或气道高压报警,使用压力控16 制模式下,潮气量明显减少或出现低潮气量报警吸痰的并发症 ? ? ? ? ? 低17 氧血症:管粗、负压高、时间长、过频气道黏膜损伤继发感染支气管痉挛心18 律失常、低血压 ? 咽部分布有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气管隆突处有丰富的迷走19 神经如吸痰不当会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心率、血压下降。心理护理 ? ? 20 常见心理问题:焦虑,恐惧解决措施: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讲明操作目的,争21 取患者的配合。吸痰操作中轻、稳、准、快,减轻患者的痛苦。 ? ? ? 吸22 痰管的选择 ? 吸痰管外径要小于患者使用的气管插管内径的 1/2,质地柔韧,23 长度一般40-50cm。吸痰时间成人和儿童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超过15s 婴幼儿24 不超过10s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吸痰负压成人0.02-0.04 mpa 25 (150-300mmHg)小儿 0.02 mpa以下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吸痰管插入深

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8-11T15:57:52.77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作者:高丹[导读] 从吸痰的注意事项、吸痰的方式以及膨肺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对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进行综述。 上海长征医院上海 200003 【摘要】从吸痰的注意事项、吸痰的方式以及膨肺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对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进行综述,指出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选择合适的吸痰方法提供依据。 【关键词】人工气道;吸痰;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336-01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通过建立人工气道,改善通气功能,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主要方法。然而,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导致患者会厌失去作用,肺功能下降,咳嗽反射减弱,需采取气道内吸痰帮助患者排痰。若排痰方法不当,可造成低氧血症、气道黏膜损伤、肺不张等不良后果。如何安全有效的吸痰,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现将安全吸痰的护理综述如下。 1吸痰的注意事项 1.1吸痰管的选择 选择透明、柔软、光滑的硅胶吸痰管,可降低气道的黏膜损伤。根据气管插管内径选择吸痰管,一般推荐吸痰管的最大外径约为气管导管内径的一半[1]。痰液粘稠的患者建议采用较粗的吸痰管,痰液稀薄的患者可采用较细多孔的吸痰管[2]。 1.2吸痰深度的选择 根据吸痰管的插入深度可分为浅部吸痰和深部吸痰。对于咳嗽反射强的患者宜采用浅部吸痰,可避免吸痰管接触气管隆突处,从而降低气道黏膜的损伤,减少不必要的呼吸道刺激[3]。但是对于下气道痰液量较多的患者,深部吸痰是必要的[4]。研究表明,吸痰管插入深度为气管插管长度再延长1cm,既可以吸尽气管深部痰液,又可以避免碰触气管隆突对黏膜造成损伤,并且减少了刺激性咳嗽、痰痂堵塞,吸痰效果良好[5]。 1.3吸痰技巧 患者宜取舒适的体位,头部稍微后仰,方便吸痰管顺利插入。护理人员将吸痰管外表面湿润轻而快地插入气管导管内,打开负压以顺时针方向边旋转边吸引,慢慢向外提出吸痰管。如痰液较多时,可稍作停留,将吸痰管左右轻微摆动,吸出较多的痰液。整个过程手法要轻巧,动作要轻柔,切忌上下反复抽吸,造成黏膜损伤。 2吸痰方式 2.1开放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在吸痰过程中将人工气道和呼吸机分离,将吸痰管直接插入气道内吸引,其操作简单方便,并能有效清除气道内痰液,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该方法吸痰管需暴露在空气中操作,会不可避免地引起患者肺容量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 2.2密闭式吸痰 密闭式吸痰在密闭的空间内操作,吸痰过程中不中止呼吸机工作,血氧饱和度相对稳定。此外,减少了外源感染的机会,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6]。但在临床上发现,密闭式吸痰除痰效果较差且易引起气管内出血[7]。另外,该方法费用较高,在临床上应用较少,但对于重症抢救和具有传染性疾病患者,该方法更为合适[8]。 3膨肺技术的应用 膨肺时通过深而缓慢地吸气,使原已塌陷的肺泡复张,并通过一定时间的屏气,增加复张肺泡的稳定性,使肺的顺应性增加。膨肺的主要方法有简易呼吸器法和呼吸机法。汪淼[9]等通过研究发现膨肺吸痰优于普通吸痰法,该方法能够提高血气分压,防止低氧血症;能改善机械通气引起的肺不张,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另外,膨肺利于痰液排出,减少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张朝晖[10]等通过比较按需与定时膨肺吸痰法,发现按需膨肺吸痰法能够减少吸痰次数,降低气管黏膜损伤等并发症。 4小结 随着人工气道内吸痰研究的不断深入,吸痰方法有了很大改进,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吸痰方法,保持患者气道的畅通,降低吸痰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洁琼, 刘美丽, 车文芳. 密闭式吸痰法配合不同吸痰深度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2B):15-16. [2] 万恩桂.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29(1):10-13. [3] 刘晓荣.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进展[J]. 全科护理, 2013,11(2A):371-373. [4] Vande Leur JP, Zwaveling JH, Loef BG, et al. Endotracheal Suctioning versus Minimally Invasive Airway Suctioning in Intubated Patient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Intensive Care Med, 2003,29(3):426-432. [5] 王艳云, 高峰. 人工气道吸痰导管插入深度临床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 2006,12(6):6. [6] 丁彩儿. 气管内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效果比较[J]. 护士进修杂志, 2001,16(5):329-330. [7] 杨霞, 范学朋. 密闭式吸痰器在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3):196-197. [8] 韩平. 人工气道吸痰的护理进展[J]. 临床护理杂志, 2008, 7(2):40-42. [9] 汪淼, 宋义英, 邹冬团. 膨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 22(8A):15-17. [10] 张朝晖, 袁红萍, 刘静兰, 等. 定时与按需膨肺吸痰在机械通气病人中应用的对比研究[J]. 护理研究, 2014, 28(2A):471-473. 作者简介:高丹(1991-),女,上海长征医院肝移植科,江苏淮安人,本科,护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