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气道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

人工气道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

人工气道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
人工气道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

人工气道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1].doc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 项 内容分 评分要求 扣 目值分 1、核对医嘱、患者姓名和床号,昏迷病人查 看腕带。 2、患者评估: (1)、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意识状 态、生命体征,特别是有无呼吸困难和发绀情 况、咳痰能力,影响咳痰的因素等。 评 ( 2)、评估肺部情况:呼吸有无鼾声,双肺 估 呼吸音情况,有无痰鸣音;呼吸道分泌物的 和 量、粘稠度、部位;口腔粘膜有无异常等。 观 ( 3)、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恐惧感,察 对清醒患者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要 ( 4)、健康知识:对疾病与吸痰作用的认知 点 程度。 20分3 4 4 1、未核对医嘱扣除该项分 2、未评估不给分,评估不完全酌情扣分 3、评估用物可于准备用物时检查评估,2 准备时也未检查者予以酌情扣分 4、患者评估可于实施时进行 2 准备(5)、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 味,与体位卧位的关系。 3、环境评估:保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明 亮,舒适,能保护患者隐私。 4、操作者自身评估。 (1)操作者自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 口罩 ( 2)用物准备:中心负压装置 1 套(带内盛消 毒液 100mL的储液瓶)、消毒液挂瓶、有盖 敷料缸盛生理盐水或灭菌用水 2 个、无菌纱 3 1 1 2 1. 操作者准备不符合要求者扣 2 分 2.缺用物 1 项扣 1 分; 8 3. 用物摆放不当扣 2 分; 操作者自身准备、环境准备可和评估一 起进行,未准备扣该项得分;不符合要 10分 布数块、弯盘、一次性吸痰管数根、一次性手 套、手电筒、听诊器,必要时备用压舌板、开 口器、舌钳 (1)用物带至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清醒 患者解释目的 (2)挂消毒瓶于床头 (3)用湿棉签擦拭中心负压接头内尘土;正操确连接吸引装置,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作根据情况调节负压 要( 4)患者平卧或侧卧头转向操作者并略向后点仰张口。检查口腔,取下活动性义齿。昏迷50 分者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帮助张口 (5)戴手套,连接并湿润吸痰管,试吸生理 盐水,检查是否通畅 (6)反折吸痰管,插入口腔,吸尽口咽部的 痰液 求者酌情扣分 21、违反操作流程 1 处扣 2 分 2、未按操作内容酌情扣该项分值 3 3、吸引装置装错扣 5 分 84、负压调错扣 5 分 5、接头污染扣 3 分 6、插管时未停止吸引扣 5 分3 7、 1 次吸引时间超过 15 秒扣 3 分 8、重复使用吸痰管 1 次扣 2 分 9、吸痰过程中未观察病情扣 5 分2 5

电动吸引器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优选.docx

电动吸引器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操作者姓名总分 操作项目操作内容标准分扣分 操作准备操作步骤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修剪指甲。3。5( 1)两人核对医嘱,准备用物。3(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呼唤患者、核对床头卡及腕带),评估患者,协助 8拍背祛痰,取舒适体位。 ( 3)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6( 4)将吸引器放置床旁适当位置。2( 5)洗手,戴口罩。3( 6)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5( 7)将患者头转向操作者,稍向后仰。昏迷患者使用压舌板。5 ( 8)戴手套,连接吸痰管,打开吸引器,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引器是否通畅,同 15时润滑导管前端。 ( 9)一手反折吸烟管末端,另一手用无菌镊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然后放松导管 8末端。 ( 10)先吸口咽部分泌物,再吸气管内分泌物,将吸痰管缓缓向上抽出,左右旋转,吸 8净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秒。 ( 11)吸痰管取出后,吸取生理盐水冲净痰液,以免阻塞。3( 12)观察吸出痰液性质,患者的生命体征。5( 13)吸痰完毕,关上吸引器,擦净面部分泌物。4( 14)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5( 15)处理用物,倾倒储液瓶内液体,更换消毒液。5( 16)脱手套、洗手、取口罩。4( 17)记录。3( 18)操作速度:完成时间7 分钟以内。 按操作程序各项实际分值评分。 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 1 分。 在吸痰过程中,插管未反折吸痰管扣 5 分。 评分标准 关心、体贴病人不够,态度不亲切扣 2 分。 吸痰时动作粗暴扣 2 分。 超过规定时间终止比赛。 评委签名:

人工气道吸痰

人工气道吸痰规范 一、人工气道吸痰操作程序: 用物:负压吸引装置、气道护理包、一次性吸痰管、无菌盐水(100ml、500ml)一次性注射器程序: 素质要求(着装、仪表、态度) 评估病人 洗手、戴口罩 解释吸痰目的 纯氧吸入(按照需要给 ) 颌下垫巾(根据病人情况酌情使用) 开放并检查负压 气道干燥可注入无菌盐水1-2ml 打开吸痰管及戴无菌手套 左手分离呼吸机, 将呼吸机接头置于无菌衬纸上 快速、轻柔下送痰管 开放负压 缓慢旋转上提吸痰管(右手拇、食指、中指捻搓吸痰管) 右手缠绕吸痰管 左手连接呼吸机 分离负压管 在盐水治疗碗中冲洗负压管,将负压管放回 反转手套完全包住吸痰管、衬纸擦拭面部污迹并包裹吸痰管,按医疗垃圾处理整理用物,洗手或消毒手 评估病人 调回吸氧浓度 记录痰液性状、量、粘稠度

二、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取出一次性吸痰管时不能被污染,戴好手套的右手不得再接触非 无菌物品。 2、评估病人需要吸痰时再予吸痰:有痰鸣音、SpO2下降、可见痰液、呛咳、呼吸机高压报 警。 3、一次性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掌握正确的吸痰手法。 4、行人工气道病人吸痰,吸痰管一用一换。 5、痰液粘稠使用生理盐水湿化,打开的生理盐水每日更换。 6、吸痰盘用治疗巾覆盖,每日更换1次, 7、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病人均需备气道护理包。 8、经口腔、鼻腔吸引时,可不备气道护理包,只备生理盐水(冲洗负压管)和一次性吸痰管, 吸痰操作程序同人工气道吸痰操作程序。 三、吸痰用物消毒规范: 1、负压引流瓶消毒:在使用过程中应每周浸泡消毒1次,使用结束进行终末消毒。 2、负压引流管消毒:一次性负压吸引管,每周更换1次。 3、痰液消毒:负压吸引瓶内放置健之素片及清水100ml,按照吸引瓶总容积计算,1000ml 吸引瓶加4片健之素(浓度:1:1000)。 4、负压引流管使用:每次吸痰后用盐水反复冲洗,冲洗后挂在床头桌侧面,干燥保存。

人工气道吸痰技术

人工气道吸痰技术 1、吸痰的目的:A、保持气道通畅,减小气道阻力;B、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利于肺部感 染的控制;C、获取化验标本。 2、如何掌握吸痰的时机:呼吸机气道压力增高或高压报警,肺部听诊有痰鸣音,脉搏血氧 饱和度降低,频繁呛咳,气道雾化、肺部物理治疗后等情况下吸痰。神志清醒患者自诉有痰或在床旁听到痰鸣音,提示大量痰液淤积在上气道,需立即吸痰。对于年老体弱,需要镇静治疗如亚低温治疗的患者,各种反应能力降低,有痰液蓄积时临床表现不明显,应定时听诊两肺呼吸音,及时清理呼吸道。 3、吸痰的操作要点: (1)、严格掌握吸痰时间,既要防止吸痰不及时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又要避免加重患者缺氧和不必要的刺激使分泌物增多。 (2)、吸痰的操作必须向患者充分解释以取得配合。 (3)、吸痰前必须预充氧,使体内获得氧储备。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可通过吸入纯氧2分钟达到预充氧的目的,充分地预充氧可避免发生低氧血症。 (4)、吸痰的各个环节均应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树立视气管如血管的观念。 (5)、吸痰管插到气管插管远端前必须关闭负压,以免因过度抽吸肺内气体而引起肺萎陷及损伤气道黏膜;插入吸痰管过程中,如感到阻力,则应将吸痰管略退1~2cm,以免引起支气管过度嵌和损伤。 (6)、在吸痰管逐渐出的过程中,打开负压吸痰,抽吸时应边旋转边上提吸痰管,并间断使用负压,可减少黏膜损伤,而且抽吸更为有效。 (7)、吸痰管在气道内的时间不应超过15s,而从吸痰过程开始到恢复通气和氧合的时间不应超过20s。 (8)、吸痰过程中应注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氧饱和度情况,如有明显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颜面紫绀,心律失常或呼吸窘迫要立即停止操作,并吸入纯氧。 (9)、吸痰时先吸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分泌物,再吸引口腔、鼻腔内分泌物。抽吸过口鼻腔分泌物的吸痰管绝对不可再进入气道。 (10)、吸痰后再次应给予纯氧吸入,通气和氧合恢复后至少进行5次深呼吸,生命体征恢复到基础的水平后,才可再次抽吸,每次吸痰最多连续3次,否则,会导致血氧降低基至出现窒息和气道损伤。 (11)、吸痰时,呼吸机接头应置于无菌治疗巾上或由助手辅助拿取,以防止被污染及接头内痰液、冷凝水污染环境。 3.吸痰易导致那些并发症 (1)。低氧血症:吸痰时负压把存在于肺内的较高氧浓度的其他吸出,而使空气通过人工气道开口进入肺。这样肺内高氧浓度的其他被空气取代,可以造成低氧血症。所以缺氧症状往往在吸痰中或姿态后的短时间内出现。 (2)。心律失常:吸痰引起低氧血症使心肌缺氧,加之气管内吸引刺激迷走神经,使患者心率改变常常伴有心率失常,且在给高浓度氧吸入以后即缓解。在吸痰时出现任何的心率或心律改变都应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予高浓度的氧气吸入。 (3)。低血压:吸痰管对气管的刺激可触发咳嗽反射,这些咳嗽动作和心律缓慢(因迷走神经刺激所致)共同作用可严重影响静脉的回流和心输出量,导致患者低血压。 (4)。肺萎陷:吸痰管和人工气道不相符,如较大口径的吸痰管插入到较小口径的人工气道里致使吸痰过程中空气通过吸痰管周围进入肺的空间减少,即出现吸痰中肺萎陷现象。(5)。气道黏膜的损伤:黏膜出血和水肿是最常见的,有时还会发生黏膜剥脱。发生这些现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常规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常规 一、评估及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氧合情况。 2.评估患者口鼻腔情况。 3.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了解呼吸道分泌物物情况。 4.评估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情况。 5.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对清楚患者进行解释取得配合,按呼吸机纯氧键或调高氧流量,进行氧储备。 6.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spo2的变化。 7.观察患者吸痰过程中的合作程度。 8.患者的缺氧症状是否改善。 二、操作要点 1.核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检查中心吸引装置性能是否良好,痰液吸引引流袋是否密闭,导管连接是否正确,调节合适的负压。 3.选择粗细合适、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 4.吸痰前后要洗手,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 5.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以防止加重缺氧。 6.在患者胸前铺无菌治疗巾,用乳头注射器向人工气道内注入5-10ml湿化液。

7.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明显变化,应立即停止吸痰。 8.观察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水平后,将氧浓度调至正常水平。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均需更换吸痰管。 2.选择合适粗细的吸痰管,吸痰管最大外径≤气管导管内经的1/2。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鼻部,进吸痰管时不可有负压,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粘膜,吸痰时间小于15秒,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每次吸痰间隔时间3?5分钟。 3.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 4.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痰液性质、颜色、量、判断痰液粘稠度。 5.病情危重、分泌物多,对缺氧耐受差,吸痰时不宜一次吸净,应分次吸痰。

吸痰法评分标准【内容充实】

吸痰法(经口鼻腔)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项目操作规程分 值 评分标准得 分 备注 操作前准备20 分1、核对医嘱 2、评估患者:了解①患者病情、意 识、生命体征以及配合程度、 ②有义齿应取下,口腔及鼻粘膜有 无损伤, ③评估患者双肺呼吸音痰液的性 质、量及颜色,缺氧及氧疗的情况。 3、物品准备:中心负压装置或负 压吸引器及电插板,合适型号的 吸痰管、有盖缸、无菌生理盐水、 吸引器连接管、纱布、听诊器、 无菌手套、手电筒、弯盘。 4、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安全 温度适宜、30分钟前已停止打扫 5、自身准备。 5 5 8 2 一项未做到扣2分、 未洗手扣2分 未评估扣5分。评 估少一项扣1分 物品少一项扣一分 环境准备未做到扣 2分 解释操作的目的 (利用负压原理, 吸尽患者呼吸道 分泌物,保持患者 呼吸道通畅,维持 有效通气) 必要时备压舌板、 拉舌钳、开口器 操作方法与程序60 分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 名、手腕带,再次听诊患者双肺呼 吸音,无禁忌时为患者拍背,向清 醒患者解释以取得配合,指导清醒 患者深呼吸。 协助患者取去枕仰卧位,肩部垫小 枕,开放呼吸道。 2、接通电源,连接吸引器连接管, 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根据 患者痰液黏稠度和年龄调节合适的 负压。 3、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 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 盘绕在手中,与吸引器连接,试 吸生理盐水,确定吸痰管通畅,开 放吸痰管侧孔。 4、吸引 (1)嘱清醒患者头稍向后仰、张 口,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 开口器张口,从口腔一侧送 5 3 5 5 25 未核对扣3分,未 解释扣2分 体位不当或卧位不 舒适扣3分 未调节负压或负压 不当扣5分 未戴手套扣3分 未试吸生理盐水扣 2分 一项未做到扣2分 插入过深、过浅扣5 分 告知患者吸痰过程 中可能造成呛咳, 恶心等不适,并取 得配合。 指导清醒患者做深 呼吸,避免操作过 程中可能造成的低 氧状态,或吸痰前 后给根据病情给与 高浓度吸氧。 成人<400mmHg (53.3Kpa), 小儿<300mmHg (40Kpa) 执行无菌操作,一 根吸痰管只限使 用、1次

人工气道吸痰和经口腔或鼻腔吸痰操作程序

Ⅶ、气道管理操作程序及质量管理标准 一、人工气道吸痰操作程序 素质要求:仪表、态度 规范洗手、戴口罩是否需要戴帽子,(自我保护) 用物准备及质量检查:听诊器、氧气、流量表、呼吸皮囊、氧气连接管、无菌手套、一次性治疗碗、生理盐水、痰液稀释液、呋喃西林液、一次性吸痰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 径的1/2,比气管导管长4-5cm)、负压吸引装置、垃圾袋 评估是否需要吸痰痰多的征象:直接观察到气管导管内有分泌物、肺部听诊可闻及痰鸣音、气道 高压报警、低潮气量报警、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频率过快。 解释:向病人(清醒)或家属(昏迷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保护隐私:拉床帘 叩肺(病情许可) 安置病人合适体位 吸痰前准备:1)按呼吸机纯氧键吸入1-2分钟或用呼吸皮囊加压给纯氧呼吸10-15次(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 2)开动吸引器,调试压力,。 3)生理盐水倒入一次性治疗碗内。 4)打开吸痰管外包装,暴露末端,戴上手套,一手保持无菌,取出吸痰管。将吸痰管的连接头与负压吸引管相连,将压力调节至100--120mmHg(13.3KPa),最大 不超过200mmHg(26.7KPa)。试吸。 吸痰时另一只手是否需要戴手套,(自我保护)

吸痰操作:1)将吸痰管轻柔地插入气管导管内(不要在负压的状态下) 2)确定吸痰管插入的深度的方法(符合一项即可):吸痰管深度接近气管导管的长度;病人出现咳嗽反射;气管导管通畅的情况下,吸引管已经无法再深入;有肺叶切除 的病人可参考外科医生的建议。 3)作间歇性吸引,用食指和拇指旋转吸痰管,边吸边提,在痰多处停留以提高吸痰 效率,切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5秒。病人出现氧饱和度下降或 呼吸困难立即停止吸引。 4)若痰没吸完,按呼吸机纯氧键吸入1-2分钟或用呼吸皮囊加压给纯氧呼吸10-15 次(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后,再行吸引。每次吸痰最多不超过4次 5)吸痰管取出后,抽吸生理盐水,冲洗管内痰液,以免阻塞。 6)如分泌物粘稠,可在病人吸气相沿导管壁注入3—5ml痰液稀释液或生理盐水,然后 呼吸球囊加压呼吸3—4次,使注入的液体到达小支气管并刺激咳嗽。 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严禁在口腔或鼻腔内吸引后又行气管内吸引。 吸痰过程中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氧饱和度等,避免病人缺氧。 吸痰结束后处置:立即按呼吸机纯氧键吸入1-2分钟或用呼吸求球囊加压给纯氧呼吸10-15次(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再将病人气管导管与给氧装置连接。关闭吸引 器,分离吸痰管,将吸引管头浸泡于呋喃西林液中,将手套反转脱去并包住用过 的吸痰管,手套及吸痰管按一次性物品处理。 注意:吸痰管、治疗碗每次更换,其余吸痰用物每日更换1次。贮液瓶内加消 毒液,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不应超过瓶的2/3)。 再评估:呼吸、氧饱和度、痰鸣音、气道内压力、潮气量与吸痰前比较 安置病人 再次解释

人工气道患者吸痰的管理

人工气道吸痰的管理 1吸痰管的选择:根据气管导管的内径大小选用吸痰管,其外径不超过 气管导管内径的1/2。成人一般选用12F-14F号一次性硅胶管。若吸痰管过粗,产生的吸引负压过大,可造成肺内负压,而使肺泡陷闭,患者感到憋气。若过细则吸痰不畅。气管切开者长度约30cm,气管插管者长度约40-50cm,吸痰管应比气管导管长4-5cm ,保证能吸出气管、支气管中的分泌物。 2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吸痰:采用非定时性吸痰技术如痰液潴留在人工气 道内、口腔或鼻腔内,可听到痰鸣音、干罗音、湿罗音,患者烦躁不安,心率和呼吸频率加快,患者要求吸痰或呼吸机的吸气峰压增高,出现峰压报警、咳嗽、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应及时吸痰。尤其在体位改变、雾化治疗、气管导管或套管护理、更换呼吸机管道、调节呼吸机参数时应判断是否需要吸痰。采用非定时性吸痰技术可以减少定时吸痰的并发症,如粘膜的损伤、气道痉挛等,减少患者的痛苦 3 有效的吸痰程序 3.1 吸痰前评估:采取按需吸痰,适时吸痰的原则。适时吸痰主要指的是以下几种表现:患者咳嗽或呼吸窘迫症,可在床旁听到痰鸣音;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报警;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 3.2 协助排痰:根据听诊双肺呼吸音,以判断痰液的潴留部位,调整患者体位,使痰液潴留的肺区域在上。具体方法: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轴式翻身予以叩背。根据听诊情况及胸片情况着重叩击炎症较重的一侧,以便痰液松动,从周边肺野向中心集中,便于吸出。 3.3 根据痰液的黏稠度雾化加湿,加大吸氧浓度。 3.4 吸痰操作: 3.4.1正确掌握人工气道患者的吸痰操作,吸痰前向患者解释吸痰的注意事项, 3.4.2检查吸痰装置是否完好 3.4.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3.4.4吸痰的手法:阻断吸痰管的负压,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直到有阻力感或估计吸痰管接近气管导管末端,此时应将吸痰管后退1-2cm,开放负压边吸引边鼓励患者咳嗽,然后向上提拉进行左右旋转式吸引。吸痰动作要轻柔、快捷、力求吸痰彻底又不损伤粘膜,以免引起病人气管粘膜出血;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免发生低氧血症。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前后应给予100%的氧气吸入2min。危重病人和痰量较多的患者,吸痰时不宜一次吸净,必要时间隔3min以上再吸引;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吸出者,吸痰前向气道内注入3-5ml生理盐水后再吸引,必要时可重复2-3次。对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先吸净口咽部的分泌物,再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1]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相关知识 一.吸痰的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 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 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二.有效排痰的措施 1. 有效咳嗽 2 叩击或震颤法 3体位引流 三.有效排痰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 2.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叩击方式、时间和频率。 3.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四.吸痰的副作用 1.血氧过少 2.肺泡萎陷及肺不张 3.刺激迷走神经 4.粘膜损伤

5.低血压 6.阵发性咳嗽 五叩击的方法 在餐前30分或餐后2小时进行,避开乳房、心脏、和骨突部位。叩击时五指并拢成空杯状,利用腕部的力量从肺底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快速有节奏地叩击 胸背部。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六,有效排痰的方法 1.爆发性咳嗽:先深呼吸而后声带关闭,随之胸膜肌骤然收缩,咳嗽一声将气流冲出。 2.分段咳嗽:连续性小声咳嗽。 3.发声性咳嗽:嘱患者深吸气,而后张口保持声门开放后咳嗽。 七,痰液的分度 痰液的粘稠度分为三度:1度: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 痰液滞留;2度:痰的外观较1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 但容易被水冲净;3度: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常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 八,痰液标本的留取 一般以留取清晨第一口痰为好。起床后首先用清水漱口,然后用力将气管内深部的痰液咳出,将其全部放于洁净干燥的容器内,尽快送医院实验室。如用于做痰的 细菌培养,应使用医院提供的消毒容器,注意在留痰之前不要打开,以免污染,留痰时不要接触容器内层,留好后立即将容器盖好并及时送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