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高中科一科二必背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高中科一科二必背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高中科一科二必背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高中科一科二必背知识点汇总

科一综合素质

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一、请简要阐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两全一个新)

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请简要阐述评价观(目的,内容,形式,主体,过程)

答:1、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的内容多元化;

3、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4、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5、注重对过程的评价;

三、简要阐述学生观

答:1、学生是一个完整地生命个体(完整;不仅是学习的机器);

2、学生身上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

3、学生个体间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4、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人文关怀;

四、简要阐述现代教师观

答: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立者和开发者;

4、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5、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五、现代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改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方面,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和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启发、引导、帮助;

3、在对待自身方面,新课程强调反思和终身学习;

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六、简要阐述现代教学观

答: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注重人而不只是科学

七、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三爱两人一终身)

答: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学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上作业,辅导检查)

答:1、备课,包括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个计划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体现;

3、作业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生成绩检查和评价;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三、为什么说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实际考点:教学活动的本质属性)

答: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认识的便捷性;

5、有指导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1、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相结合;

2、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3、学习知识和提高思想相结合;

4、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的结构

答:1、心理准备2、领悟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效果检查

六、简要说明常用教学原则(直启巩寻找一英里外的狐狸当粮食)

答:1、直接性2、启发性

3、巩固性

4、循序渐进性

5、因材施教

6、理论联系实际

7、量力性8、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七、启发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有哪些

答:1、教师应该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

2、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方法,是学生学会思考;

八、循序渐进原则的实施要求有哪些

答:1、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未知到已知,从具体到抽象;

3、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

九、谈话法的实施要求有哪些

答: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善于问;

3、善于引导、启发;

4、善于小结、归纳

十、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

答: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班级,根据周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对全班同学集体上课。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势有三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有三点:1、不利于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 2、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3、不利于因材施教;

中学德育

一、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

2、品德发展由动荡趋向成熟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向成熟过渡;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答: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里约定

4、角色扮演;

5、价值辨析;

6、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三、简述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答: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2、理想与传统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民主、纪律和法制教育

6、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7、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

四、简述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一安四生)

答:1、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

2、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

3、升学就业的指导

五、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知思活长)

答: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或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是一个长久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六、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信知书,极致因善)

答:1、方向性

2、疏导性

3、信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

6、长善救失

7、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8、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

七、简述疏导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清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八、简述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是指进行德育应该有计划地、有目的的将来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之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照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发展。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

的德育网络;

3、德育应有系统和计划;

九、简述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因材施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思想品德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加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当代学生的思想特点;

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和内容,避免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十、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答:1、说服教育法

2、榜样法

3、指导实践法(实践锻炼法)

4、情感陶冶法

5、品德评价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

十一、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答:1、明确目的性

2、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十二、简述榜样法的基本要求

答:1、选择良好榜样

2、树立学生心中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按照榜样调整自己的行为,提升自身修养

十三、简述实际锻炼德育方法(指导实践法)的基本要求

答:1、使用实际锻炼法的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锻炼

2、目的明确,有序有恒的要求,坚持不懈的锻炼

3、不断的监督检查,使之坚持

4、调动学生实践锻炼的主动性

5、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认识水平,增强情感体验相结合

十四、简述情感陶冶德育方法的基本要求

答: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2、是学生共同参与情境创设

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一、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注意。一方面消除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的因素,另一方面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使学生集中注意听课。

2、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个体本身的状态引起,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知识经验、情

绪状态,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符合学生需求,切合学生实际,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1、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3、培养和激发间接兴趣

4、采取行动,制止注意分散

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转三、简述记忆过程

答: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识记,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即对信息的

时机具有选择性;

2、保持和遗忘,保持是个体对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脑海中的巩固过程,遗忘是指记忆的内容不能

保持或提取时有困难。是记忆的第二环节,遗忘和保持矛盾的两个方面。

3、再认或回忆,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在头脑中重现的过程。再认是指体验过、思考

过、感知过的事物,再次呈现在面前,能够认出来。

四、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答: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精细加工,加深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组织学习内容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避免遗忘

五、思维形式有哪些

1、概念,是指人脑中形成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形式,是记忆的基本形式,是人类

知识的基础

2、判断,是人对概念和概念的关系的认识,是事物之间关系和联系在人脑中的映像;

3、推理,是由一个或多个相互联系的判断,推断出的有逻辑性的新的判断

程。是根据已有知识推出新的结论的思维活动。是由旧知识推出新知识的过程

六、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

答:1、学生观,学生经验的丰富性、差异性

2、学习观,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主动建构

3、教学观,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模式

4、知识观,知识的客观性,确定性和动态性

七、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为五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重叠,相互依赖:

1、生理需要(吃喝拉撒);

2、安全需要(安全感);

3、归属与爱的需要(家庭,朋友);

4、尊重

的需要(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的追求)

八、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一)内部动机

1、培养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培养合适的归因模式

(二)外部动机

1、表达明确的期望,提出要求

2、明确、及时、经常性的反馈

3、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4、有效运用表扬

九、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答:1、迁移情境的相似程度

2、迁移材料的性质

3、迁移活动的多样性

4、对原学习的熟悉和理解程度

5、智力水平

6、年龄特征

十、怎样促进迁移的教学(三教一学)

答: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十一、简述学习策略训练原则(煮花生特有效)

答:1、主体性

2、内化性

3、生成性

4、特定性

5、有效监控性原则

6、自我效能感

十二、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1、重视元认知监控和调节的训练

2、重视教学反馈

3、充足的教学时间

十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开设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课程(头脑风暴,发散思维、自我设计等训练

2、设置有助于创造性产生的学习环境(宽松的心理环境,改革考试制度)

3、注重对学生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鼓励独立性和创新性)

十四、简体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答: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由七个方面组成:

1.语文能力,包括说、读和写

2.数量能力,数字计算和逻辑推理

3.空间能力,认识环境和辨别方向

4.音乐能力,辨别音乐和表达音律

5.社交能力,与他人交往并和睦相处

6.运动能力,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

7.自知能力,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

课程

一、简述学生中心论课程主张

答:1、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能力等为核心编排课程;

2、课程的组织心理学化,课程内容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

3、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学生的情绪体验。

二、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

答:泰勒的目标模式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1、明确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三、简要阐述新课程的具体内容

答:1、三维目的,分为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与过程

2、课程结构,整体实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务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设置分科

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到高中都要设置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能教育。

3、学习方法,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

4、课堂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5、课程评价,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答:1、教育终身化,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2、教育全民化,尤其是适龄儿童

3、教育多元化,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

4、教育现代化

5、教育民主化

全民多现身

二.简要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答:1 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公认的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规范

教育学的诞生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主要由伦理学和心理学两大理论基础

3、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4、教学四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5、赫尔巴特主张教育性教学

6、性恶论

三、简要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1、美国心理学家杜威写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2、杜威主张“儿童中心论”,新教育的三中心:学生,活动,经验

3、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4、教学本质:“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

5、主张”教育无目的论”

四、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答:(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

内人结手规速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五、教育与政治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答:(一)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决定教育目的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培养出现有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所需的人才

2、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巩固现有政治经济制度

3、促进政治民主

六、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文化内容制约教育内容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传统和改革

(二)教育对文化的促进

1、教育对文化的传承

2、选择

3、融合

4、创新

七、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教育的独立性是指教育自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内容、方式、理论和经验的继承

2、教育与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是完全同步的

八、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答: 1、遗传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性

2、个体间遗传的差异性是个体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因素的成熟程度,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程度

九、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

答: 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

2、环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3、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是积极能动的,不是消极被动

十、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有组织的对个体进行教育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由一批专门的,训练有素的教师执行的

3、学校教育可以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十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有哪些特殊功能

答:1、加速个体身心发展进程

2、是个体发展具有社会规范性

3、挖掘个体的潜能

4、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十二、如何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答:1、根据个体发展得顺序性,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

2、阶段性 ----- 针对性

3、不平衡性---关键期

4、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5、互补性—全面发展

十三、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哪些

答:1、社会政治经济制的和生产力的现状

2、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特点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

十四、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答: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根本途径

十五、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1、全面发展的内容包含如下五个方面

(1)德育:思想,道德,政治,心理教育

(2)智育:知识,能力与技术教育

(3)体育: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

(4)美誉:审美教育,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能

8.、五育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德育是五育的灵魂,保证五育的方向

智育是在五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的作用、

体育是为其他各育的物质基础

美育是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美的具体实施

十六、简要阐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1、增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时间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统一

4、高等教育类型多元化

5、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接线日渐模糊

6、终身教育体制建设

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十七、简要阐述教师角色

答:传统教师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朋友角色,研究型角色

新型教师观: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教师是终身教育的践行者 5.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十八、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有哪些

答:1、知识素养,包括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文化素养

2、道德素养,思想素养,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

3、能力素养,基础能力,专业能力

4、心理素质

5、身体素质

十九、教师必备的知识素养有哪些

答:1、学科知识素养

2、教育知识素养

3、文化素养

二十、简述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区别

答: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区别:

1、课前计划,专家型教师的课前计划通常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

新手型教师的课前计划依赖课程目标,难以按照实际课堂情况调整

2、课堂教学过程,专家型教师能够制定严格的课堂规则并坚持执行,能够调动学生的注

意力

3、课后评价,专家型教师关注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情况,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

新手型教师关注课堂上发生的细节

二十一、简述福勒和布朗的教师发展阶段理论

答:1、关注生存阶段:关注自身生存环境,学生喜不喜欢自己等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班级大小等教学情境相关

3、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二十二、阐述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答:1、观察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从中吸取经验

2、运用微格教学

3、重视教学反思

4、专门的训练

微观教训

二十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1、研究和了解学生

2、提高自身修养

3、主张民主教学

4、妥善处理师生矛盾

5、树立良好的学生观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一、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主要特征:感觉和运动分化

两大成就:①主体和客体分化;②理解因果关系

2、前运算阶段(2~7 岁)

主要特征:①概念是具体的、非抽象的,思维不可逆性;②形成表象和形象的图示;③、泛灵论;④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主要特征:①产生抽象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②去自我中心;③逻辑思维;④恒常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

主特特征:思维脱离可感知事物物束缚

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1、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2、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①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决定了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智力活动的特点

②教育创造着最新发展区

三、简述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答:1、对感知物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增强

2、感知的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整体性

3、更具有目的性,能够比较稳定的,长时间的进行感知

四、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1、图像记忆优于文字记忆,

2、记忆的容量增加,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9.、理解记忆是主要手段

4、有意记忆是占主导

5、抽象记忆占主导

五、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答:1、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

2、形式逻辑思维快速发展

3、辩证逻辑思维发展

六、简述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

答:1、对语意的理解可以把握本质

2、进一步语法结构

3、口语表达更加清晰流畅

七、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答:1、注意更具有目的

2、注意品质增强,注意的广度和分配接近成人,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转换注意。

八、简述关于情绪的早期理论

答:1、詹姆士 -兰格

外界刺激 ---- 生理反应 ---- 情绪体验

情绪是源于身体反馈

2、坎农 -巴德

外界刺激 ---- 丘脑—同时(情绪和生理反应)

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

九.阿诺德关于情绪的“评定——兴奋”理论

答:刺激情境——评估——情绪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

十、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答:情绪受环境,生理唤醒,认证过程 3 种因素制约

1、个体体验到高度的唤醒水平

2、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唤醒

十一、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答: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

反应、。

十二、如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情绪

答:1、培养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

十三、影响人格的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1、遗传与生理因素

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3、家庭

4、自我调控的影响

十四、人格的结构组成

答:人格的结构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性格,人格的核心,后天可以改变,态度与行为共同形成的人格特征

2、气质,稳定的,后天不易改变,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方向性

3、认知风格,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分为场依存和场独立,冲动性和沉思性,延时性和即时

4、自我控制,作用:协调其他人格成分,保证人格完整,统一,和谐,分为自我认知,自我

体验和自我控制

十五、简述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答:1937 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人格心理学之父“

1、共同特质,大部分人或一个群体共同具有的特质

2、个体特质,个体独有的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十六、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答:因素分析方法

理论模型分为四个层次:

1、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2、环境特质和体质特质

3、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4、动力、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十七、简述气质类型学说的内容

答:1.、胆汁质:表里如一,刚强,精力旺盛,感情用事,冲动;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突变

的色彩

2、多血质:活泼好动,粗枝大叶,反应迅速,情绪不稳定,动作敏捷

3、黏液质:稳重但不灵活,沉着冷静但无生气,踏实但是刻板

4、抑郁质:多愁善感,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行动迟缓,孤独

十八、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答:(一)人格结构理论

1、本我,原始的本能,人格结构的基础

2、自我,本能与社会互相影响产生的

3、超我,习得的,社会性道德规范,分为良知和自我理想

(二)人格发展理论

0~1 岁口腔期,

1~3 岁肛门期

3~7 岁性器期

7~青春期潜伏期

青春期以后两性期

十九、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答:0~1.5 岁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

2~3 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4~5 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6~11 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12~18 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8~25 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25~60 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60 岁以后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二十、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答:1、自我意识较强

2、性意识萌芽

3、期望交往

中学生心理辅导

一、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交往和谐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10.、人格结构健全

二、简述考试焦虑的症状,原因和应对策略

答:1、症状

随着考试临近,极度紧张

考试过程中,难以集中注意力,感知觉域便狭窄,思维刻板,难以发挥出真实水平

2、原因

①学校:考试制度是学生缺乏内部自尊

②家庭:家长期望过高,要求严格

③学生:学生过于要强,缺乏对失败的耐受性

3、应对政策

①考前,锻炼学生对挫折的耐受性

②考试中,运用“认知校正”,告诉自己“我有能力完成这次考试“

③“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治疗法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一、简述班主任的意义和作用

答: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2、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3、各科任教老师的纽带

4、学校和社会、家庭的桥梁

5、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二、简述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答: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关注个别教育工作

4、协调各类教学力量

5、操行评定

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三、如何组织和培养办集体

答: 1、确立目标

2、建立班委会

3、有计划地组织班级活动

4、建立良好的舆论和班风

四、简述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答: 1、成员间互相满足心理需要

2、较强的感情纽带,较强的凝聚力,但同时可能排他

3、行为一致性,有相同的行为规范

4、成员的数量和角色不固定。

五。、课堂纪律的类型有哪些

答: 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

3、自我

4、任务

六、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答: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严格进行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自律品质

七、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答: 1、开阔眼界

2、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3、提高智力,培养多种能力

4、德育的重要途径

八、教师威信的建立途径有哪些

答: 1、良好的行为习惯

2、良好的道德品质

3、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4、做学生的朋友知己

5、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欢迎您的光临,Word 文档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双击可删除页眉页脚.谢谢!你的意见是我进步的动力,希望您提出您宝贵的意见!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无止境.更上一层楼。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1.教育的含义 1.1.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孙子. 尽心上》 1.1. 2.概念: 广: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2.教育的基本要素 a)教育者(主导) b)受教育者(主体) c)教育影响(桥梁、中介) 1.3.教育的属性 1.3.1.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1.3. 2.社会属性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历史继承性 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4.教育功能 1.4.1.作用对象 a)个体发展功能(本体) b)社会发展功能(派生) 1.4. 2.性质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1.4.3.呈现形式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1.5.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5.1.起源 a)神话说--教育是神创造的(最古老的) b)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本能生利 息) c)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心理仿梦露) d)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 一--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 1.5. 2.发展 1.5. 2.1.原始社会 a)无阶级性、公平性 b)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c)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5. 2.2.古代社会 1.5. 2.2.1.奴隶社会 ●中国 夏、商、西周:庠、序、校( 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春秋:私学兴起--自由 ●外国 古埃及: 文士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 斯巴达--军事体育 雅典--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https://www.doczj.com/doc/9e1124074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备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加国家统考,一种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根据规定,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拼音早教幼儿园升小学基 本韵母 (用excel做的) 因为目前山西每年只在下半年举行教师资格考试,所以还不太了解上半年举行的省市有哪些。正好看到今天河北省是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最后一天报名,不知道大家报上名了没有呢?我2017年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年1月7日刚参加完初中的面试,还在等待结果。教师证的考试人数真的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把我自己备考时候总结的知识点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我备考用的是中公教育的教材,教材不同可能知识点略有不同,但是大体一样,重点已经加粗,着重记忆。如果备考的伙伴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什么补充和建议,不妨留言给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已经拿到的教师资格证) 初中综合素质知识要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三、教学 1. 教学的概念 1)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2)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A.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B. 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C.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 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3. 教学的任务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 A. 交往性: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 B. 认识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C. 发展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D. 教育性: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在任何时代、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五点)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简介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间接经验要与直接基础相结合) 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辨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3.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岀的观点。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材料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5.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 环节。(单选) 2. 备课是教师根据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 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上课的前提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一、职业理念㈠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㈡学生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

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不能“一刀切”③不平衡性-抓住发展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⑵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⑴人的全面发展使以承认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⑵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㈢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 、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1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①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②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⑵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⑶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⑷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⑴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①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②其次,尊重学生意味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教师职业道德 1、如何理解道德内涵? 1)、由一定社会的关系决定; 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选) 4)、调节个人与人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5、教师职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判断) 6、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判断)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鲜明的继承性(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的标准性。 8、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范教师应: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朱熹强调要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11、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 1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判断) 13、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判断)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1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6、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7、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8、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1)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3)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9、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判断) 20、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21、教师的欢乐来自于: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师生间美好的情谊;学生长大成才。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正从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3、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24、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举止文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尊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必考14个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必考14 个知识点 学习是一种习惯,更应成为一种积累。提前备考,下半年教资笔 试才能得高分!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资格证笔试知识点 NO.1 教育教学观 ( 一) 素质教育观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 二) 新课改的教学观 (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N0.2教师观 ( 一) 教师角色的转变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

发展的促进者 (2)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 二) 教师行为转变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NO.3 学生观 ( 一) 学生是发展的人 (1)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 二) 学生是独特的人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 三)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初中数学口诀)

编号考点摘录答案要点 1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4) (动手课教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评价手段 2 确定数学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3) (单元课标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具体数学知识点 3 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4) (心理内涵现状)学科内涵、社会发展现状、学生心理特征 4 初中数学课程性质(3) (吉普车展) 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5 “数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明确了哪些问题(3) (是什么,为什么,得什么) 6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5) (双内教学评技术) 课程内涵、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技术与数学课程 7 数学课程核心概念(10) (星空感应符合分算模拟) 8 初中数学课程总体目标(4) 四基 (智能验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活动经验 9 初中数学课程学段目标(4) (智能思考问情)(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10 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关系(3) (总学四过结)总体学段目标、总目标四方面、过程与结果目标 11 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4) (数形统合)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12 综合与实践——设置必要性(3) (定义+学生能力+学科联系) 综合与实践——教学特点(5) (综合实践放生自主) 综合、实践、开放、生成、自主性 综合与实践——新课标教学要求(8) (暑假用心刻度河流心域反思问法) 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3) (合作实施发现问题+报告论文总结+探讨关联应用意识) 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4) (合作探究抽象问题) 综合与实践——课程本质及要求(2) (解决问题活动+独思自探+合流)(学生积极主动+教师尊重自主) 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要点(3) (综合探索实践) (突出实践、强调综合、以探索为主线) 综合与实践——课程作用主动、个性、学习方式、探究、情感价值、能力、创新、经验 13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建议(6) (施主标地基验情态) 14 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4) 预设生成、全体个体、合情演绎、现代技术与手段多样 15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要点(6) 见后 16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形式(8) (口述成长两课三后) 17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实施建议(7) 见后 18 教学原则(4) (抽烟公论)抽象具体、严谨量力、理论实际、巩固发展 19 数学教学过程(5) (北外教学评上985)备课、上课、课外、成绩考核、教学评价 20 五段教学法(5) 引入、讲解、联系、总结、应用 21 数学教学方法定义加后 22 初中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5) (自发讲论坛)自学辅助、发现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23 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需要考虑什么(5) (课目+学生+教学内件法) 24 概念间的逻辑关系(2) (相容:全同\交叉\从属;不相容:对立\矛盾) 25 概念下定义的常见方式(4) (公鼠秒揭)公理性、属加种差、描述性、揭示外延 26 概念教学基本要求(3) (内涵表达+运用+关系分类体系) 27 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4) (引确固用) 引入、明确、巩固、运用 28 命题教学的基本要求(3) (理解运用系统) 29 命题教学的一般过程(5) (引证明雇佣) 1.引入 2.证明 3.明确 4.巩固 5.应用 30 命题教学的策略(5) (被提问生过情) 31 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教学规律)(5) 间直、技能能力、技能与数学观、认知与非认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32 数学问题的设计原则(3) (可行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应用性原则) 33 数学学习概述及特点见后 34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内因(2) 非认知因素+认知因素 35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外因见后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围: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包括五要素:学生(学习主体)、教师(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载体,表现形式)、教学环境(物质和社会)三过程: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发展状况: 初创时期(20 世纪20 年代以前)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后又发展为《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心发展的基础,西方教心的名称和体系确立。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 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成熟时期(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正在形成 完善时期(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阶段特征 少年期(11、12 岁到14、15岁)初中阶段,半成熟、半幼稚。 青年期(14、15 岁到17、18岁)高中阶段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2岁—口头语言发展;4岁- 形状知觉形成;4-5 岁- 学习书面语言 5、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感觉和动作分化前运算阶段(2-7 ):语言出现和发展 具体运算阶段(7-11):抽象概念,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15):命题之间关系,假设- 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 8、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是让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10、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最原始,3 岁);社会自我(少年期);心理自我 1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 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差异表现:场独立(自己内部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与场依存(外部参照)沉思型与冲动型(反应时间与精确性)辐合型(辐合思维,唯一正解)与发散型(发散思维,非唯一正解) 13、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 比纳量表(S-B 量表)比纳,西蒙,推孟 14、韦克斯勒量表 15、智力: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整理精品word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 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 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 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 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 )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归纳

实用标准文档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归纳.txt两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本文由夢落幽渘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教师职业道德 1 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 2 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 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职业道德:2 职业道德:是指在执业围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该遵循的特定规。职业道德的特征:3 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教师职业道德的涵: 4 教师职业道德的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业过程中进行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等道德实践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从总体上说是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的等因素构成的。 5 教师职业道德特征: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性、严格的标准性。教师职业道德特征: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 6 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 7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教育劳动始终,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衡量和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考试大纲》P4)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P7)- 答: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 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P10) 答: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P15) 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苏联凯洛夫《教育学》。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P22) 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P24) 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P26) 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1) 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P32) 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3)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14、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P40) 答: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教师资格证 综合素质知识点

综合素质 模块一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观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教育观的核心)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素质教育观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终生的。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4.素质教育观产生 20C 80-90年代末提出。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5.素质教育观发展 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2006.6.29,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标志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6.中学素质教育 (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初中:人的自我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教师资格证考点重点整理

1、孔子: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他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2、孟子: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荀子: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4、墨子: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5、朱熹:朱熹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6、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7、柏拉图:著名思想家。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家。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9、昆体良: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1、夸美纽斯: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 15、华生:“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