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1.教育的含义 1.1.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孙子. 尽心上》 1.1. 2.概念: 广: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2.教育的基本要素 a)教育者(主导) b)受教育者(主体) c)教育影响(桥梁、中介) 1.3.教育的属性 1.3.1.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1.3. 2.社会属性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历史继承性 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4.教育功能 1.4.1.作用对象 a)个体发展功能(本体) b)社会发展功能(派生) 1.4. 2.性质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1.4.3.呈现形式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1.5.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5.1.起源 a)神话说--教育是神创造的(最古老的) b)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本能生利 息) c)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心理仿梦露) d)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 一--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 1.5. 2.发展 1.5. 2.1.原始社会 a)无阶级性、公平性 b)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c)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5. 2.2.古代社会 1.5. 2.2.1.奴隶社会 ●中国 夏、商、西周:庠、序、校( 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春秋:私学兴起--自由 ●外国 古埃及: 文士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 斯巴达--军事体育 雅典--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 1。整数加法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 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8。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 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 要小于除数。 9。运算顺序 (1)小数、分数、整数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教师职业道德 1、如何理解道德内涵? 1)、由一定社会的关系决定; 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选) 4)、调节个人与人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5、教师职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判断) 6、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判断)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鲜明的继承性(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的标准性。 8、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范教师应: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朱熹强调要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11、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 1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判断) 13、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判断)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1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6、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7、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8、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1)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3)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9、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判断) 20、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21、教师的欢乐来自于: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师生间美好的情谊;学生长大成才。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正从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3、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24、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举止文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尊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教资《综合素质》必背考点+口诀

教资《综合素质》必背考点+口诀 距离教师资格证考试仅剩15天了,想必大家的复习也进入了最后阶段,《综合素质》同样是一门考点杂又多的学科,快来复习一遍看看你的《综合素质》都背熟了吗? ◆◆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 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最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必考知识点重点总结 精品

单片机概述 单片机是微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简称,微型计算机的一种。 它把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定时器\计数器以及I\O 接口,串并通信等接口电路的功能集成与一块电路芯片的微型计算机。 字长:在计算机中有一组二进制编码表示一个信息,这组编码称为计算机的字,组成字的位数称为“字长”,字长标志着精度,MCS-51是8位的微型计算机。 89c51 是8位(字长)单片机(51系列为8位) 单片机硬件系统仍然依照体系结构:包括CPU(进行运算、控制)、RAM(数据存储器)、ROM(程序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内部总线等。 由于一块尺寸有限的电路芯片实现多种功能,所以制作上要求单片机的高性能,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稳定。 单片机软件系统包括监控程序,中断、控制、初始化等用户程序。 一般编程语言有汇编语言和C语言,都是通过编译以后得到机器语言(二进制代码)。 1.1单片机的半导体工艺 一种是HMOS工艺,高密度短沟道MOS工艺具有高速度、高密度的特点; 另一种是CHMOS工艺,互补金属氧化物的HMOS工艺,它兼有HMOS工艺的特点还具有CMOS的低功耗的特点。例如:8181的功耗是630mW,80C51的功耗只有110mW左右。1.2开发步5骤: 1.设计单片机系统的电路 2.利用软件开发工具(如:Keil c51)编辑程序,通过编译得到.hex的机器语言。 3.利用单片机仿真系统(例如:Protus)对单片机最小系统以及设计的外围电路,进行模拟的硬软件联合调试。 4.借助单片机开发工具软件(如:STC_ISP下载软件)读写设备将仿真中调试好的.hex程序拷到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里面。 5.根据设计实物搭建单片机系统。 2.1MCS-51单片机的组成:(有两个定时器) CPU(进行运算、控制)、RAM(数据存储器)、ROM(程序存储器)、I/O口(串口、并口)、内部总线和中断系统等。 工作过程框图如下: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知识点

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宝典

目录 考前必背知识点 (3) 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小学幼儿园) (3) 考点 1:素质教育 (3) 考点 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3) 考点 3:学生观 (3) 考点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二十字方针 (3) 考点 5:学生的权利 (4) 考点 6:教育法律责任 (4) 考点 7: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4) 考点 8: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4) 考点 9:幼儿教育中的师幼关系 (4) 考点 10:幼儿全面发展 (5) 科目二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5) 考点 1: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考点 2: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 岁) (6) 考点 3:幼儿认知发展 (6) 考点 4: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7) 考点 5: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 (7) 考点 6: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 (7) 考点 7:幼小衔接 (7) 考点 8:游戏的特点 (8) 考点 9:幼儿园健康教育 (8) 考点 10:幼儿园艺术教育 (8) 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9) 考点 1:班主任工作 (9) 考点 2:人力资本理论 (9) 考点 3:课程的类型 (9) 考点 4:教学方法 (9) 考点 5:教育学相关思想 (10) 考点 6:记忆与遗忘 (10) 考点 7: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0) 考点 8:德育原则 (11) 考点 9:儿童强迫行为 (11) 考点 10:教学目标设计的具体要求 (11)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11) 考点 1:常考的教育学思想 (11) 考点 2:教育的个体功能 (12) 考点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2) 考点 4:课程文件的三种表现形式 (12) 考点 5:教学原则 (12) 考点 6:德育方法 (12) 考点 7:注意的品质 (13)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PDF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 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五者一社区 记忆技巧:学生不仅要在课上接受教育,还要去社区终身学。 教师职业的价值 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对他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二)教师行为转变 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教师应有“鞠躬尽瘁”的决心和“蓬勃向上”的工作热情,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采取发展性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这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的要求,教师不仅应给予更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全人”。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学生的向师性与教师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中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水”。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三爱两人一终身”方显教师本色,也会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鞭策自己,精心培育桃李满园春。 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考点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考点(必背) 考点1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 4.差异性 考点2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 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2. 从具体到抽象。 3. 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 从零乱到成体系,对事物的态度由不稳定到稳定。 考点3 认知发展理论 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适应,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们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历程达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从而获得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智力得到发展。 2.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 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以后) 考点4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并特别地强调幼儿的发展。学前儿童所涉及的前三个阶段: 1.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零~~一岁或一岁半) 2 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一或一岁半~~三或四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三四岁~~五六岁) 考点5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1. 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奠定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 (2)社会因素 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2. 主观因素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考点6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 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 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4.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5.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考综合素质必背内容

考《综合素质》必记内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 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力 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 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 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 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

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整理精品word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 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 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 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 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 )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完整word版)教资综合素质必背

第一道材料分析题是用职业理念(或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材料,第二道材料分析题是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分析材料,第三道材料分析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一、第一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职业理念(或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1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内涵(记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和创造性发展)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的评价观 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 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⑤更注重评价过程。 2学生观 (幼教中称为儿童观。记忆:王官人差钱或钱坏玩意)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3教师观 (1)教师角色观 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④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⑤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2)教学观(记忆:人生教程) ①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④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二、第二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记忆: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中学科目二 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1)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 “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5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高等数学上册必背的知识点期末考试备考的重点知识

高等数学上册必背的知识点期末考试备考的重 点知识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高等数学上册,必背的知识点,期末考试备考的重点知识 东西不多,但都是经典,多了也记不住,是吧。 (14)C x dx x +-=?csc cot csc (15)C x xdx x +=?sec tan sec (16)C x xdx +-=?|cos |ln tan (17)C x xdx +=?|sin |ln cot (18)C x x xdx ++=?|tan sec |ln sec (19)C x x xdx +-=?|cot csc |ln csc (20)C a x a dx x a +=+?arctan 1122 (21)C a x a x a dx a x ++-=-?||ln 21122 (22)C a x dx x a +=-?arcsin 12 2 (23)C a x x a x dx +++=+? )ln(222 2 (24)C a x x a x dx +-+=-? ||ln 222 2 用于三角函数有理式积分的变换: 把sin x 、cos x 表成2 tan x 的函数 然后作变换2 tan x u = 2 22122tan 12tan 22sec 2tan 22cos 2sin 2sin u u x x x x x x x +=+== = 2 22222112 sec 2tan 12sin 2cos cos u u x x x x x +-=-= -= 变换后原积分变成了有理函数的积分 二 泰勒多项式 若)(x f 在点x 0处N 阶可导,称 ) ()()(! 1....)(! 21))(()()(0) (2 0// 0/ 0x x x f x x x f x x f x p o n o x f x n n o n --+ ++ -+=的 多项式 ) (x p n 为函数)(x f 在点x 0的(n 次)泰勒多项式。 的麦克劳林公式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考试大纲》P4)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P7)- 答: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 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P10) 答: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P15) 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苏联凯洛夫《教育学》。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P22) 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P24) 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P26) 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1) 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P32) 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3)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14、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P40) 答: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教师资格证核心考点必背

职业理念 1.素质教育观 a)面向全体学生 b)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c)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e)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f)促进学生生动、活波、主动地发展 g)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a)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要客观 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的权责 和需求。 b)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 循序渐进;阶段性;不均衡性:把握关键期;互补性:扬长 避短;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c)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看到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因材施教。 3.教师观 a)角色的转变 1)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b)行为的转变 师生关系:尊重和赞赏 教学:帮助和引导 自我:反思 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合作 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生学习 一、教育与人口: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教育对人口的再生产作用 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生产力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 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通过教育制度可以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进行选拔,延续原有社会政治关系或加速改变旧有的社会政治关系 四、教育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