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状问题建议)宁波旅游节庆发展研究

(现状问题建议)宁波旅游节庆发展研究

(现状问题建议)宁波旅游节庆发展研究
(现状问题建议)宁波旅游节庆发展研究

商业研究 Business study

宁波旅游节庆发展研究

朱希维

(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 315121)

摘 要由于旅游节庆所能够带来的众多效应,国内许多城市都通过整合资源举办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宁波具有发展节庆旅游的地理区位、文化资源、产业基础和政策机制等优势。本文在分析宁波旅游节庆活动的现状基础上,提出宁波节庆旅游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旅游节庆;节庆品牌;宁波

1 引 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类型日益呈现多样化,传统观光旅游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逐步打破,各种新兴旅游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旅游节庆产品的出现。旅游节庆是以某种具有鲜明主题的公众性节日庆典活动作为旅游吸引物而开发出来的一种现代新型旅游产品。近年来,各地纷纷举办旅游节。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传统的民族节日加上现代节庆活动,每年的节庆数量已超过5000个。节庆活动的举办,不仅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它能突出城市的鲜明特点,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整体形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等。

2 宁波旅游节庆的现状分析

2.1 宁波节庆活动的基本类型

近十年来,宁波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文化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政策机制优势,旅游节庆活动数量不断增加,举办规模日益扩大,层次水平逐渐提高。全市举办各类节庆活动数量不断增加,达到60余个,呈现出了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个性鲜明、周期稳定等特色以及稳步快速发展的态势。

根据活动主题的不同,宁波旅游节庆活动大致分为以下七类:一是文化艺术类,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王应鳞读书节等;二是自然生态类,如四明山樱花节、五龙潭山水旅游节、北仑梅花节等;三是民俗风情类,如!三月三,踏沙滩?旅游节、鄞江古镇民俗赶集游等;四是农事类,如余姚和慈溪的杨梅节、奉化的水蜜桃节、丹山赤水柿子节、天宫庄园桑果节、象山海鲜美食节等;五是宗教类,如天童寺中日佛教文化节、奉化弥勒文化旅游节等;六是体育休闲类,如象山国际海钓节、东钱湖龙舟赛等;七是!国?字头综合类,如宁波国际服装节、中国开渔节、中国徐霞客开游节、中国梁祝爱情文化节、中国国际港口文化节等。

2.2 宁波旅游节庆的发展特点

节庆活动的生命力其实在于特色,如果一个城市的节庆活动没有地方特色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宁波之所以能被评为!中国十大节庆城市?,正是因为宁波节庆活动始终能紧扣时代主题,突出地方特色。

2.2.1 宁波旅游节庆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本土化。节庆作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集体文化记忆的符号和载体。通过节庆,人们满足了交流、娱乐、消费、贸易,甚至求偶。宁波有着独特的民俗节庆文化。注重本土化是宁波节庆具有竞争力的核心。弥勒文化节、中国开渔节、梁祝爱情节等节庆活动,依托独特本土文化优势,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节庆文化。如:在第十一届中国(象山)开渔节祭海典礼的祭海仪式由公祭转向民祭,由渔民群众自己操办。青山碧海间,象山渔民以自己的方式庆祝这属于自己的盛会。船老大们抬着装有大黄鱼、蟹、虾等海产幼苗的水缸向大海冲去。在人们的呼喊声中,他们把缸中的海生物放入大海,祈求平安丰收,表达对恢复海洋生态的祈愿,具有浓郁的本土化特色。

2.2.2 宁波旅游节庆活动发展不断趋向产业化。产业化是指节庆活动结合产业,服务产业,形成产业。!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是宁波许多节庆活动遵循的宗旨。如宁波国际服装节,依托宁波服装产业,为服装企业进行品牌形象宣传、国际贸易、发展品牌代理商等经贸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提升了服装产业链。余姚裘皮节、宁波国际汽车产业文化节等节庆都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2.2.3 市场化是宁波节庆发展的又一特征。市场化是指节庆活动坚持挖掘资源,利用资源、市场要素,发挥市场作用。在大型文艺活动的策划、操作上实行市场化运作。在节庆活动市场运作过程中,坚持市场化办节的思路,保证活动能够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实现。中国开渔节、中国开游节在市场运作上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如今的开渔节已成了一个既不劳民又不伤财却能引资,同时还扩大了知名度的盛大庆典。通过提供注册商标,出售冠名权,媒体广告宣传,以知识产权的形式把一些主体活动推荐给企业等有效措施,使开渔节所需费用绝大部分由企业集资、广告赞助来解决。既节省了办节成本,又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

3 宁波旅游节庆发展存在问题

3.1 政府参与过多,市场化运作程度需要提升

不可否认,节庆活动的开展、管理和协调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尤其像中国开渔节、宁波国际服装节这种大型旅游节庆活动长期举办更需要宁波市政府的支持和保障。但是节庆活动从内容、形式到节庆的目标、节庆的评价体系所出现的偏差都与政府的过度参与不无关系。从本质上看,节庆活动是一种经济现象,其资金来源不能只依赖政府的财政投入。而且,政府毕竟不是以盈利为唯一目标的企业,政府举办节庆活动过分注重政治影响,经济意识不足,往往没有一个财务约束机制和创收机制。只讲投入不重产出,低效率、资源浪费、资源搭配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结果容易造成政府财政压力过大,而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积极性,约束了其自主发挥的空间。

3.2 节庆活动商业化过于强烈,文化内涵有待加深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几乎是现在所有节庆活动的开展模式,其导致的结果是城市举办节庆活动只在追求经济效益却忽略了对节庆文化内涵的挖掘。如传统的节庆活动中加入了过多的商业炒作成分,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性节日例如端午、中秋等往往已经沦落为一个!消费狂欢节?,成为商家促销的一种工具。此外

商业研究 Business study

不管是什么主题的节庆活动,大多有一些演唱会、模特大赛、健美赛等与主题相关性不大的活动。这样的节庆活动虽然看起来挺热闹的,但是几乎缺乏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认为,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地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只有注入了文化内涵,旅游节庆活动才有它的生命力。

3.3 节庆活动内容缺乏创新,主题选择雷同

旅游节庆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要有外延扩展或者内在变化才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节庆活动的主题是否具有特色是产生吸引力的关键所在。缺乏新意,形式大同小异是目前许多节庆活动的一个通病,尤其是每年举办一届的节庆活动,其主题、地点、方式、节目年年都雷同,难免会使游客失去新鲜感。从宁波地方旅游节庆的发展态势来讲,节庆活动的发展基本比较有序。但是宁波的一些旅游节庆活动追求!大而全?,忽略了对主题和特色的提炼,内容空洞无力,就宁波同类型节庆活动主题和内容均有所雷同。如宁波各市县区的各类农业节庆活动,如余姚慈溪杨梅节、鄞州天宫庄园桑果节、洞桥八戒西瓜节等,这些节庆都以农业为主题,内容上主要是农事采摘和品尝,同时销售农产品或者举行大型演出。因此总的来说,内容上缺乏创新,缺少多样性,主题比较雷同,需要进一步提升。

3.4 品牌节庆活动数量不多,精品意识匮乏

纵观宁波各种各样的旅游节庆活动,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举办届数不短并且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节庆活动的也就宁波国际服装节、中国开渔节、中国梁祝爱情文化节等几个节庆活动。宁波市的旅游业的确在蓬勃发展,旅游节庆活动就如同遍地开花般出现,但是对应于宁波将来打造成为中国旅游节庆名城的目标和规划,现在的局面不免略显得尴尬。宁波旅游节庆总体形势是在发展,但是其中的一些节庆活动品牌意识有待增强,需要在以后努力把自身打造成精品。

4 宁波旅游节庆发展的建议

4.1 整合和提升宁波现有的旅游节庆

节庆旅游本身就是将多种要素结合在一起创造产品的过程,而主题策划就是在资源的重组中创造机会,节庆资源需要按照节庆活动的传统性、文化性、综合性、动态性的特点进行灵活整合。虽然近年来宁波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发展迅速,质量不断获得提升,但是总体上仍然呈现规模大小不一,档次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政府对旅游节庆活动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避免主题雷同,资源浪费。为此,要加强统筹,对相关产业基础相同、内容相似、举办时间相近的有整合基础的节庆活动进行同类项合并,扩充内涵,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以增强节庆的竞争力。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和媒体联手,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有关宁波旅游节庆年度评选活动以及设置奖励,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4.2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市场化运作模式

旅游节庆活动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公众,必须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角色定位。政府应该逐渐脱离节庆活动的具体操作,运用经济、法律手段主要在环境营造、政策制定、宣传推广、协调服务等方面进行宏观指导,此外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支持会展业的惯例,提供必要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并建立健全会展、旅游、文化、经贸等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联动机制。至于具体的策划和实施,可以发挥市场的作用,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开放融资渠道允许各类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承办或开发项目,从而吸引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知名人士对旅游节庆活动的各类赞助,并通过广告宣传、赠送门票等方式予以回报。此外还可以联合各类商场、酒店、餐馆等开展大范围的商品促销活动,开发销售有节庆特色的旅游商品从而达到扩大延伸节庆产业链的效果。这样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也利于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旅游节庆活动在市场化运作中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3 创新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加深挖掘节庆文化内涵

宁波要立足市情,审时度势,倾力推出具有城市鲜明特色的旅游节庆。宁波市近年来坚持围绕!东方商埠、时尚水都?的主题形象宣传自己,现在已经逐渐被国内外游客熟悉和向往,这成为宁波旅游发展的一种优势。另外宁波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成为鲜明的城市特征。因此宁波可以立足港海桥优势,从体现大众和交流性入手,加快推出具有国际化和开放度的新旅游节庆。文化是节庆活动的灵魂和源泉,只有文化内涵丰富的节庆活动才能够长存,不能为节庆而搞节庆。宁波有些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主要是为了发展当地经济,不以进行文化活动为主,文化内涵不深,长久下去就会缺乏生命力和魅力,所以极其需要培育出本土文化精品。而像中国开渔节的!渔文化?,中国梁祝爱情文化节的!梁祝文化?等则要继续深入挖掘以求精益求精。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宁波要依托宁波港优势,着力打造国际港口旅游节,深入挖掘港口文化,将其培育成宁波标志性的旅游节庆品牌。

4.4 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加强节庆专业人才培养

群众参与是旅游节庆开展成功的关键。宁波旅游节庆活动要体现大众性,这是因为旅游节庆是群众的节日。不仅体现在参加的人数规模上,还要体现在活动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广泛的参与性,节庆不是明星和高官等少数人的舞台,而是一个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场合。本地居民的喜爱和认可是旅游节庆活动举办成功的前提。如每届开渔节的祭海仪式和开船仪式现场都能呈现出万人空巷、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当然旅游节庆活动不只是当地人们的节日,组织方应该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参加。另一方面,为了保持旅游节庆活动的长久发展,节庆方面的人才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宁波应该在相关的高等院校开设节庆会展专业,加快培养掌握外语、懂得电脑、通晓经营管理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专业化强、分工明确的专业队伍。加强对节庆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和对高素质专业策划、管理人才的培养,促进现有从业人才结构升级、素质提高。此外海要培养本地的专业文艺单位和群众文化团体筹办节庆演出。

参考文献

[1]邓念梅.我国节庆活动发展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35-36.

[2]陈民宪.宁波打造中国旅游节庆名城的现实基础和着力点[J].宁波经

济,2007(9):8-11.

[3]戚能杰.宁波节庆产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J].大视野,2008(7):31.

[4]徐舟.旅游节庆活动的策划规划方案初探[J].平原大学学报,2005(1):

7-10.

[5]尚群.浙江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4):52-54.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报告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批前公示) 一、评估的目的意义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现版《总规》)2006年8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是指导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自2004年编制完成后,《总规》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城市有序建设等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通过本次总规实施评估研究,系统、全面地分析城市规划实施的成效,分析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有利于全面客观的认识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找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需要调整的方向,为新形势下的规划建设提供指导。 二、本次评估的主要内容 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要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 (1)城市发展方向评估 根据现版《总规》,三江片的发展重点是近期向东,中远期向北。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实际的发展方向有所变化。由于南部地区(鄞州中心区)与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其用地增量大大高过东部新城建设,使整个三江片的近期发展方向显现为以向南、向西发展为重点。现版总规提出的“中远期重点发展北部”的要求也由于庄桥机场尚未搬迁的现实受到制约。而镇海片、北仑片沿海岸线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 (2)空间布局评估 现版总规提出了“两带三片双心”组团式的结构。从《总规》实施情况来看,整体空间结构与《总规》的要求较为吻合。近年来,随着镇海新城南区及北仑西片区的发展建设,三江片、北仑片与镇海片在原来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呈现相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沿甬江、宁镇公路、通途路一带,连片发展的趋势明显,这也使得组团间生态绿地的保持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双心结构随着东部新城门户区、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在逐步形成之中。 2、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 (1)近期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评估

宁波市江北陆港物流中心发展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宁波市江北陆港物流中心发展模式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随着宁波以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物流量急剧增加,江北陆港物流中心的出现正好可以满足物流量增加对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要求,可以逐渐缓解江北地区出现的瓶颈问题。江北陆港物流中心作为城市货运车辆集散中心,可以进一步优化宁波市物流中心的布局,并提高宁波市物流中心供给能力。江北陆港物流中心建成使用后不仅会成为江北区的支柱产业带动江北及宁波的经济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且会在改善江北区的投资环境的同时提高江北区经济整体竞争力。所以,对江北陆港物流中心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预期目标: 通过分析对比宁波市物流需求和江北陆港物流中心货运处理量说明陆港物流中心的建设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江北陆港物流中心发展模式为促进江北陆港物流中心的发展提供参考,使江北陆港物流中心真正成为宁波依托干线公路和铁路的内外衔接物流枢纽,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现代物流系统主框架的重要节点,宁波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物流中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完善的一种先进的流通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市场大流通的必然产物。对于西方国家来说物流中心也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事物。美国和日本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中心。我国学术界的学者和业内人士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探索,直到九十年代初期,我国也产生了一批数量不多的物流中心。所以目前国内对物流中心的研究还比较粗浅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物流中心的发展起步较早,且近些年发展态势良好。 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物流中心概念方面的研究情况看,物流中心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在日本物流中心被称为“物流团地”(Distribution Park),在德国被称为“货运村”(Freight Village)。在国内有的被称为“物流基地”,如深圳平湖物流基地、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的被称为“物流中心”,如大连国际物流中心、深圳华南国际物流中心;还有的称“物流园区”,如北京通州物流园区、宁波现代商贸物流园区等等。2001年,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论我国酒店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经济信息 论我国酒店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倪志玉 江苏油田招待所 225009 1. 国内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饭店业的发展总体来说按照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80年到1988年可以称为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旅游饭店业始终处于高速增长状态,酒店数量从262家发展到1000家。但是由于发展基数较小,所以每年增长包含的绝对量不大。从经营来看,这个阶段正是处于短线制约时期,旅游饭店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各个方面都下了决心要大力发展旅游饭店。同时也使各个方面看好这个市场时机。在当时社会观念还非常保守的情况下,努力进入这个市场,在这一阶段总体来看瓶颈制约的因素有所缓解。主要表现为供不应求的局面,全行业处于垄断经营的状况。 第二个阶段是从1989年到1991年,称为波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市场大起大落,也使我国新兴的旅游饭店业第一次体会到市场残酷的滋味。在这个阶段旅游饭店的增长速度显著下滑,整个市场从高峰骤然下滑市场的残酷性竞争的激烈性马上体现出来了。酒店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打破了垄断经营的格局同时也培育了市场的竞争意识。这一阶段也是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竞争比较无序的的阶段。各种各样的恶性竞争行为不断发生。 第三阶段是从1992年到1996年,是起飞阶段。这一阶段是旅游饭店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发展总体速度迅猛,以每年800家酒店,10万间客房的速度递增。完全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并逐步培育了良好的竞争机制。 第四阶段是从1997年到今天。这个阶段又是一个下滑的阶段。酒店的总量不断扩大,但客源与市场供应结构不对称致使全行业进入恶性竞争阶段。主要表现为无序的恶性的削价竞争,酒店之间相互打价格战。统相关的计资料显示,自1996年以来全行业利润急剧下降,我国酒店业近年来发展情况。 总的来说,我国的酒店业凭借自身优势,在国内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积累了一些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才。例如白天鹅宾馆、昆仑饭店、金陵饭店等都已成为国人管理,令同行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饭店。但近年来出现的问题不容乐观,以下主要就当前我国酒店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我国酒店业的发展趋势。 2. 我国酒店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酒店业在未来会呈现如下几大趋势论:现阶段运行机制趋势,经营风格发展趋势,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国有饭店属于一般竞争性利于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不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部门,而仅仅是关系到有关部门、大型企业等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得失而已。国家应该放开对国有饭店产权的过多的干预,让其完全走向市场。导致国有饭店低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饭店产权界定不清晰,致使国有饭店缺乏有效的激励一约束机制。 2.1 饭店产权退出战略目标模式 饭店积聚的资本存量具有一定的刚性,实施退出战略实质上就是要把国有饭店具有刚性的国有存量资本转化为具有弹性的私有资本或社会资本,使这些资本在市场上能自由流动、交易。国有饭店产权退出的战略目标模式就是要培育产权私有或公司所有、运作市场化的真正的市场主体。 2.2 协商买断使饭店产权退出 协商买断是指具有投资欲望的市场主体,与国有饭店协商以现金或其他财务手段买下国有饭店全部资产,使国有资产由物质形态转化为价值形态,实现国有饭店产权私有化或民营化的策略。投资主体可以是外部自然人、外部法人和内部职工。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许可和操作程序上的简易,现实生活中采用是比较多的。对于资产额不是太大的国有饭店,外部自然人和内部职工尤其青睐这种策略。只要有双方接受的价格,协商买断是很容易实现的。 2.3 经营风格发展趋势 我国饭店一直吸收国外同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然而,中国旅游业从入境旅游开始发展,因此,饭店管理的精华大都集中于高星级饭店。旅游业发展的侧重,使得我国经济型饭店基本一直处于放任的状态。但假日经济引发的国内旅游的兴起,对于经济型饭店的需求骤然升温,经济型饭店规模也从小到大,从行业的配角发展到主角之一,形成了新的行业机会。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与国际社会经济水平差距的缩短,经济型饭店将起到重要作用,相比已发展成熟,规范化高档饭店,有更多的商业机会。 2.4 个性化服务与标准化服务 中国饭店业走向标准化道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而个性化则是随着饭店标准化的成熟与完善,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文精神的凸现以及顾客的日益成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何在标准化的背景下向顾客提供更加个性化与灵活化的服务,是饭店界人士共同探讨的问题。应对饭店标准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增加其执行过程中的弹性及灵活性,从而实现在标准化的指导下,向顾客提供高度个性化与灵活化服务,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但是,从中国现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标准化是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在酒店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标准化显得更为重要。 2.5 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 管理理念出现转变,以人为本成为管理者奉行的主流思想。管理者在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时,由理性为主转为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强调人的不同层次需求,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重视员工的不断创新和创造新的有用知识的能力。目前我国饭店集团对旅游服务业与酒店经营特点的认识大多数仍然停留在服务业上,即一般用餐、开会、过夜等服务问题的解决上。要上升到体验经济的高度即突出顾客的美好感受来对饭店产品与服务进行管理,关键是培育全体员工具有一种充满人情味的高雅的艺术表演家的服务精神。 3. 结语 当前,国内外经贸活动的大量增加,会给相对疲软的旅游、商务市场带来了更多客源,酒店业将从中获得较大的商业机会。因此,虽然中国酒店业还存在着种种不足,但也面临着绝好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张润钢,中国饭店行业体制现状与体制创新[J].中国旅游饭店,2002,(6). [2]任琳琳、郭著名、陈菲,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的探讨[J].消费导刊, 2009, (4). [3]高天明,中外酒店集团化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旅游饭店, 2004,(7).

城市发展的文化思考

城市发展的文化思考 摘要: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随着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化面临着一系列不足和困境,城市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课题与命题。城市文化发展涉及很多方面,需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设计中文化因素的强调等多方面关系,以达到城市发展与文化发展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文化;发展 “文化”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就其一般意义而言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历史形成的,特定的社会群体所共同具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它是人类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是社会成员共同的文明素质和心理结构,是民族的集体智慧、集体性格,是凝结在社会成员中的核心价值、行为定势。 具体到城市而言,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刘易斯•芒福德( Lew is Mum ford)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中所说:“古代的社区过于稳定,它墨守成规旧俗,不愿采纳新的生活方式;如果古代人类有意突破这种保守社区的孤立和封闭状态,那么对此问题能够找到的最好答案莫过于

城市这一发明了。”“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纵观历史,城市最早产生于古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它经历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个发展时期。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大规模的近代工商业在城市中迅速发展,城市规模、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以大工业为中心的近代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城市发展又进入了新的时期,有学者称之为现代化城市或信息化城市时期。越来越多的人由农村迁移到城市,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城市越来越成为人类文化的摇篮和容器,成为文明生长的肥沃土壤,逐渐发展出自己特有的品格。 “城市”这一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的范畴, 它同时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形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城市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文化发展的历史。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加深,随着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发达,城市文化也随之一日千里包罗万象,形成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 人类建造城市,城市同样反作用于人类,城市文化通过城市物质要素表达出来,又依靠个人而存在发展下去,在此意义上,城市自身和人类共同造就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就其内涵和外延来看,城市文化不完全等同于其他文化,它具有鲜明的城市特点,是赋予城市朝气和独特性

5A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分析

5A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旅游景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指出,2007年5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北京市故宫博物院等66家景区为全国首批5A景区。此后,5A级景区的数量逐年稳步增长。 2014年11月,国家旅游局公示新一批9家5A景区名单,包括: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文化园区、江苏省镇江市句容茅山景区、安徽省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河南省南阳市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湖北省武汉市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广东省佛山市长鹿旅游休博园、广西区南宁市青秀山旅游区、陕西省宝鸡市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景区等9家景区。2014年12月5日,批准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故里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对部分5A级景区复核情况,决定撤消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旅游区、重庆市南川区神龙峡景区2家5A级景区,严重警告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风景区、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景区、福建省永定-南靖土楼旅游区3家5A级景区;新批准安徽省芜湖市方特旅游区、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景区、江苏省连云港市花果山景区、湖南省邵阳市崀山景区、云南省昆明市昆明世博园景区、云南省保山市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区等6家5A级景区。 图表2016年国内部分省市5A景区名录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旅游景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8月,江苏省共有22家旅游景点被评为了国家5A级景区,位列省份(含直辖市)第一名。

中国酒店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酒店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宏观经济简要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简要分析 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其中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 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 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复合增长率为11.2%,到2015年,服务 增加值比重将增加四个百分点达到47%[1] 。数据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依然 良好,服务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二)酒店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旅游总收入29475亿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其中,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10.3% ,国内旅游收入 同比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及入境过夜旅游外汇增长3.3%[2]。 预计到“十三五”,我国旅游人数会达到35亿,入境过夜人数会达到1.5 亿。从宏观面看,酒店行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中国酒店业发展战略及政策走向分析 (一)国家政策将突破预期 根据我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现状,旅游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战 略性支柱产业,并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我国已跻身为世界第一大入境 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由此可见,中国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 国内旅游市场。 (二)酒店产业政策与发展方向 1、全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引导着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方向。 1)持续稳定的保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将有利于我国旅游酒店也的进一步发展; 2)旅游业在我国未来十年的历史发展时期内,将再一次引来历史性的大发 展,而作为旅游业基础产业之一的酒店业也将随之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 2、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外酒店集团在本土的竞争。 3、连锁化、集团化将成为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方向。 4、民营企业将在中国酒店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酒店业是竞争性较强的企业,国家的大政策是:国有资产将有选择性的退 出酒店领域,并在3—5年内减少国有资产在酒店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因此,民 营企业将是中国未来酒店业市场的主力军,国家在政策法规,经融环境和维护 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所提供的支持,都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这 些因素都为民营企业介入酒店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三)国家相关政策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获得国务院通过,对于旅游产业的重视首次 上升到中央战略级别,国家有意把旅游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这对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包括旅游在内的整个大消费崛起有相当的导向作用。 2010年12月29日,国家旅游局、中国银行在京签署了《支持旅游产业发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作者:曹阳来源:添加日期:11年03月01日 城市文化是一门城市管理科学,它不是单指某一特定的城市文化设施、市民的知识水平、教育程度高低等狭隘的文化现象,而是包括了城市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其所形成的管理系统。 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城市文化是一门综合管理城市的学科,是城市组织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行动方略的指导系统。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它们是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1、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市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广大市民只有不断增强城市意识、开放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有浓郁的崇文意识、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城市才能现代化。 2、塑造城市形象文化。城市形象文化主要指城市的外观形象,它包括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时尚的外观形象。诸如,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和广告等等。独特的文化来源于独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所以,要建设和谐城市就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城市的自然特色,保护自然和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发展是以健康的自然环境为前提的,自然环境是孕育城市文化的摇篮,因此,只有遵从自然规律的城市发展,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城市文化。 3、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历史文化使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充分挖掘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物和文物依存的周边环境,是树立城市文化个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捷径之一。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与旅游、文化产业联姻,产生投入小、回报大的经济效益,它所起的品牌效应,绝非商业铺面和房地产等近期利益所能比拟的。 4、有繁荣发达的文化产业。所谓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产业、影视及音像制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休闲、美术品产业等等。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既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doc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xx年)(20xx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实施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宁波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建设水平,逐步把宁波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重点加强中心城及外围组团的规划统筹,在《总体规划》确定的2560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杭州、舟山等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开展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做好市域城乡空间管控,加强对所属县、市的规划引导。对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要统筹规划,在保持乡村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村现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xx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39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20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

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严禁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切实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快港口、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预留好各类设施用地并加强规划控制,保障建设实施。要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重点提高城市应对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发展。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住区建设,强化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引导城市转型发展。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划定城市蓝线保护范围,结合水域自然形态进行保护和整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 六、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要在市域范围内加强各类生态功能区的分级分区保护,构筑"连山、串城、面海"网络化的整体生态安全格

宁波市智慧会展产业发展模式和推进机制研究

宁波市智慧会展产业发展模式和推进机制研究 宁波市智慧会展产业发展模式和推进机制研究 摘要:在全球信息协同化的大背景下,会展的各方参与者对资源管理协同和信息化管理需求日渐增强,智能信息化已经成为会展业变革的促进力量。本文首先对智慧会展进行了探索性界定,分析了国内外智慧会展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及对宁波的借鉴,并提出了宁波智慧会展产业发展的推进机制。 关键词:智慧会展政府主导发展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会展业已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新兴现代服务型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会展能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会对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在全球信息协同化的大背景下,会展的各方参与者对资源管理协同和信息化管理需求日渐增强。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进步,智能信息化已经成为会展业变革的促进力量。 一、智慧会展概念界定 会展的本质是提供平台、挖掘和整合信息、促成贸易,故会展是一个大信息流、庞大数据流的行业,其理应是一个对信息化管理和网络信息平台需求很高的行业,但是由于会展的发展历史导致的传统惯用方法和展会营运商之间资源保护壁垒,目前会展的信息化使用和网络信息化应用效率很低。在全球信息协同化大背景下,展会供应链上的各方参与者对资源管理协同和信息化管理需求日渐强烈。目前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和网络信息化的使用不足,已经严重局限了展会的贸易效力发挥。发达国家的展会信息化管理已经日渐完善并开始大量使用新技术,开始网络商务平台和网络展会的各种尝试,我国的展会信息化管理使用仍未普及,更谈不到网络信息化整合和新技术使用。 现有展会信息化管理系统只能满足单个展会管理,不能满足众多展览会对于管理链和资源整合的需求。在展会的管理链上对于每个展会而言,很多环节是重叠的,如展馆、服务商等,所以整合展会管理

我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 上的地位和声望的不断的提高,中国的旅游业发展是非常的火爆,而酒店占据旅游业中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的首要两要素,对旅游业所做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对旅 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经济连锁快捷型酒店将是市场的主导 星级酒店在中国一度并且在现阶段的旅游市场中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比如香格里拉、 万豪、希尔顿、喜来登等豪华酒店在中国占有很大的市场,这些酒店的常住客人中大部分 是来华旅游的外国客人、来华出差的外国商人以及国内经常出差的商人,这些人一般不会 太注重酒店的价格,他们注重的是品牌和豪华程度以及自身的地位身份。但是,随着社会 的发展以及人口结构的转型,快捷型连锁酒店将会在中国的国内市场中占据相当大的部分 而且可能会超过星级酒店的市场占有份额。经济型酒店是指将客户锁定在中小企业商务人士、休闲及自助游客人,房价在200元左右的中小规模酒店。现阶段,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着很重要的变化,80后是人群中的主流而且随着国外文化对这群人的影响,他们向往 自由、个性和时尚的生活。他们个性独立,思想解放,不太喜欢束缚自己,所以他们外出 旅游很少会参团随着团队旅游而是独自或者和很好的朋友结伴外出旅游,所以快捷型酒店 是他们的首要而且是理想选择。而且80后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会深深的影响着90后 的生活方式,所以经济型连锁酒店势必占领中国的大部分市场分份额。 所以在未来几年,中国酒店的状况将发生改变,连锁快捷酒店将会占领大部分的市场。如 今中国市场中连锁经济酒店的发展和竞争已经初见端倪,锦江之星、如家、七天、汉庭、 格林豪泰等快捷连锁酒店已经开始占领中国的中低端市场,他们之间的激烈竞争已经开始 展开。 所以随着经济发展和旅游需求的旺盛,经济型酒店的市场需求则会越来越大。我们应从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入手,正确面对市场现状,改善经济型酒店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型酒店的竞争能力。 二、酒店从业者的素质会逐渐的提高 高素质人才在企业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可观的非常重要的,而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 普遍较低这在酒店业中是很平常的,据我了解,酒店一线从业人员中,绝大部分是初中毕业或者中专毕业,很少有大专或者本科毕业的从业人员,这对酒店业的发展会产生无法估量的阻碍作用。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是这样的: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 体系研究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来源:添加日期:10年08月27日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世界城市大竞争的时代,这意味着国际化大都市之间的竞争程度更为激烈,竞争范围更为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与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内容,已经从经济综合竞争力层面逐步扩大到文化竞争力的层面。当国际化大都市的“硬实力”——经济综合竞争力具备了相当的条件时,“软实力”——文化竞争力则成为竞争的重要“筹码”。这表明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程度,已经从单一指标转向多重指标。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实际,在城市的经济力、政治力要素指数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最具竞争意义、发展潜力、时效性的要素,往往是城市拥有的文化实力。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文化既是经济、政治发展水平的精神投影,也是经济、政治发展的物质表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中最难以把握却又必须把握的要素,在未来的城市竞争力要素中将会占很大比重,城市之间新型竞争将基于文化领域与经济领域的双重博弈。本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有文化竞争力的城市。① 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底蕴的深厚和文化发展体制的现代化。许多发达国家在经历工业文化的长期发展之后,已经认识到城市文化的复兴对于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近年西欧展开城市复兴运动,其中文化旗舰项目成为城市复兴的重要战略,这项重要的发展战略计划包括对一些传统产业已经衰落的城市进行复兴。因为在产业衰落的同时,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均遭到破坏。城市复兴计划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在物质空间、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对城市进行全面改善,使城市的经济活力重生,恢复已失效的社会功能,改善生态平衡与环境质量,并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举办盛大庆典活动、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文化措施,使这些城市综合提升其文化、经济和城市形象。这一举措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采取经济手段激活城市发展力的同时,国际组织及各国文化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文化政策,以实现文化的长期与稳定的发展。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会议制定的《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发展最终可以用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中心城总体规划图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舟山群岛,南依三门湾,西接绍兴市,北濒杭州湾。下辖6区5县(市),市域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660.8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人口291.8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6.4亿元,财政收入466.5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7亿吨,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520.8万标箱。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城市空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形成了三江、镇海、北仑三片临江、滨海发展的空间格局。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区位图 2、宁波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要求 “十五”时期是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化稳步推进和长三角区域格局重组的大背景下,宁波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首先,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宁波提出了新的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城市化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建设几个具有国际性功能、跨省域影响力与较强创新能力的城市,以强化我省在全国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地位。据此,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拥有深水港优势,将大力发展港口海运业、临港型工业和出口加工业,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与集聚功能。 其次,《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对宁波都市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三个都市区的目标,其中宁波都市区由宁波市区、舟山市区、奉化市区组成,实现甬—舟港口整体开发。由此,宁波城市将突破现有的城市格局框架和城市形态,城市规划要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考虑设施的配置、交通的联系和产业的联动。 第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宁波区位条件,进一步强化宁波在长江三角洲南翼 经济中心的地位。杭州湾跨海大桥、沿海国道主干线、沿海铁路、甬金高速公路、甬金铁路

宁波市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_崔世君

第18卷第3期宁波工程学院学报V o l.18N o.3 2006年9月J O U R N A LO FN I N G B O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S e p.2006 宁波市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崔世君1,陈志刚2 (1.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12;2.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016) 摘要:随着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有望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根据抽样调查并结合实地考察分析的基础上,从宁波体育产业状况及主要特征入手,分析了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宁波市;体育产业;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09(2006)03-0042-04 目前,我国已基本上进入了小康阶段的初始水平。如果按G D P年均增长7%测算,我国人均G D P 到2018年将达到2516美元,完成工业化任务;到2030年,人口将达到峰值15.5亿人,人均G D P将达到5400美元左右,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40左右进入富裕国家行列。根据体育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新世纪我国经济的基本走势,体育走向市场化、产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延伸,是经济市场化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体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体育产业作为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新兴产业,已被当今诸多经济界和理论界看作是未来的新兴产业,具有发展前景好、领域广、关联度高、潜力大的朝阳产业,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本文对宁波市体育产业的总体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宁波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一、宁波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征 (一)宁波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2005年,宁波市继续积极落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精神,全市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根据调查显示,全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5.51亿元,较2004年增加3.01亿元,增长24.03%,高于同年G D P增幅8.53个百分点。2005年,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 D P的比重为0.75%,比2004年的比重高0.04%,依然保持稳定的发展水平。其中,体育制造业增加值为8.87亿元,较上年增长24.88%,占全市体育产业的比重为57.21%;体育批零贸易业创造增加值2.57亿元,较上年增长29.62%,占全市体育产业的比值为16.56%;体育服务业创造增加值为4.07亿元,较上年增长19.03%,占全市体育产业的比重为26.25%。(详见表1) 表1 2005年宁波市体育产业主要指标单位:亿元 行业分类2004年增加值2005年增加值增幅(%) 体育制造业7.108.8724.88 体育批零业1.982.5729.62 体育服务业3.424.0719.03 合计12.5015.2124.03 资料来源:宁波市体育产业调查分析报告,2003-2005 全市被调查的体育产业单位共吸纳就业人员3.28万人,比上年增长9.6%。其中体育服务业从业人员3225人,占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9.8%;体育制造业从业人员26422人,占体育产业从业人 收稿日期:2006-04-29 作者简介:崔世君,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05年宁波市体育局、教育局立项课题(甬体[2005]110号)

中国酒店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酒店行业现状分析 回顾过去的20年,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历经了80年代初的茫然无措,到90年代开始的突然启动,再回归到现在的生机盎然。历经23年的风雨兼程,生命力愈加旺盛。中国的酒店业是最早向外资开放的行业之一,早在1982年就出现了第一家合资酒店“北京建国酒店”,在此后的二十年中,中国酒店业更是伴随着国际酒店业的发展与渗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酒店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1、的数量规模加速度扩张 自1980年开始,中国酒店业的产业规模成倍数地加速发展。酒店的供给量随着需求的扩大而快速增长。以旅游涉外酒店为例,1980年有酒店203家,2002年光星级酒店就增加到8880家,增长近44倍。 同期,客房间数增长30余倍。旅游酒店每五年的增长率在50%以上。 2、档次与规模结构已经形成 如果不分系统地将各类酒店放在一起,到2002年末(1)五星级酒店175座,共有6.49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7.23%;(2)四星级酒店635座,共有14.35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 15.99%;(3)三星级酒店2846座,共有34.65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38.62%;(4)二星级酒店4414座,共有30.60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34.10%;(5)一星级酒店810座,共有3.64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4.06%。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 3、空间分布出现三阶梯状态 中国酒店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三阶梯状态:第一阶梯是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第二阶梯是中国的中部地带,第三阶梯是西部地带,整个态势是东多西少。拥有星级酒店座数多少排列,位居全国前十名的地区是:(1)广东926座; (2)浙江723座;(3)江苏575座:(4)北京572座;(5)云南560座;(6)湖北473座;(7)山东401座;(8)辽宁347座;(9)上海319座:(10)湖南319座。

我国城市文化印象与发展瞻望

我国城市文化印象与发展瞻望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象而具体的反映。城市能够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以为,想要城市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还要重视城市文化、解放文化力。换句话说,缺乏文化魅力的城市不能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我国已经进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应当把进一步认识城市文化、增强文化活力、推动文化繁荣、建设各具特色的城市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怀此愿望,本文就我国城市文化印象、存在的文化误区和对城市文化发展的瞻望,谈谈一孔之见。 一、城市文化印象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我国大城市迅猛发展,中小城市缓慢发展,小城镇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城市里的棚户区被大量改造,狭窄的道路拓宽了,黑烟滚滚的工厂烟囱被拆除了,一座座立交桥出现了。高楼大厦纷纷拔地而起,高档住宅楼和居住区星罗棋布,旧城区和“夺中城”旧貌换新颜,开发区跃然而上。我国的城市发展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每当我们到达一座城市,看到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城市建设景象。可以说,这是我国城市

发展史上划时代的辉煌。 在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如果从文化的高度与深度来考量,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不能不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对笔者所到过城市的印象来看,主要表现为水泥的城市、失忆的城市、堵车的城市、热饼的城市、分异的城市与脆弱的城市,这些都是应当引起注意的文化现象。人们不仅需要物质世界与物质文明,还需要精神世界与精神文明。上海世博会提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就是要追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非常丰富的境界,既要安居乐业,又要赏心悦目,使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得到充实和满足。一座城市如果生产蓬勃发展,经济发达,但缺乏城市文化或文化畸形,那么绝不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城市。我们常说,未来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竞争。 所谓“水泥的城市”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城市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形成了一座座水泥森林。人们生活在远离自然的水泥环境中,出门是楼,回家是楼,到处是楼,给人一种封闭、压抑、冷漠的感觉,从而产生对自然环境和开放空间的渴望。二是城市地面的水泥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地面的透气性、渗水性大大降低,城市缺乏生气。城市道路是水泥路面,人行道是水泥板,钢筋混凝土立交桥和高架桥穿越城市,城市城市的护堤也是水泥砌筑的,城市广场的水泥覆盖率很高,城市以园也出现水泥化倾向。三是人们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构成的高层住宅楼里,早出晚归,相互接触的机会很少,邻里之间不相往来。城市居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显得十分单调、

崆峒山大景区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崆峒山景区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及发展趋势 院系:地理与城乡规划学院 班级:地理科学142班 学号:20140203050214 姓名:梁红伟 2017年6月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不少民众休闲娱乐的选择,国内旅游业也进入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地都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其中一些景区的开发不尽人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有甚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升级。旅游景区的开发规划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既要求我们要有探索性,又要正确认识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好这些问题,促进景区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人们对旅游业的消费需求也在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同时,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对于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管理等都还处于摸索和成长阶段,旅游企业和部门都应该高度重视和关注,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正确地引导和控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旅游景区的开发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崆峒山景区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一、崆峒区旅游业概况 1.1地理位置 平凉市崆峒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腹部,位于东经106°25′——107°21′北纬35°12′——35°45′之间。东临泾川,南依华亭、崇信,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固原接壤,北与彭阳、镇原毗邻,境内平阳高速、天平高速、302省道贯穿全境,宝中铁路连接周边各省市。在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亦为陕甘宁三省交通要塞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崆峒区为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旅游城市。 1.2著名景名 崆峒区区境内先后发掘出仰韶、齐家和商周文化遗址15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珍藏文物1300多件。崆峒玄鹤、太统屯云、龙泉滴珠、柳湖晴雪、宝塔曦照、东湖荷花、天坛月夜和浚古烟村等十大景观闻名省内外。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名胜古迹百余处,山势雄伟,烟波浩淼,林海幽深,建筑独特。 1.3旅游时间 崆峒区四季皆宜旅游。崆峒区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最高气温35.9℃,最低气温-15.2℃,年平均气温10.6℃,年降雨量466毫米,日照2455.7小时,无霜期180天。 1.4历史文化 崆峒区在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亦为陕甘宁三省交通要塞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崆峒是全省文物大市,历史悠久,文物丰富,历史年代齐全。区博物馆珍藏文物2491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64件。在这些文物中既有新、旧石器时代的产物,也有商、周时代的铜器以及出土的历代陶器及瓷器、古字画等,商代的铜爵,西汉的铜灯,战国的铜簋,西周早期的铜鼎,新石器时代的白彩尖底瓶等都是馆藏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藏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