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结合分析作品,阐明民间童话、创作童话、以及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重点: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本节教学内容要点:

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

提问:童话根据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哪两类?

答: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

今天来分类讨论各自的特点。

二、民间童话的特点

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

再通过具体的作品,讨论在主题、形象、结构、语言方面体现的特点。

《灰姑娘》学生复述

主题:单一,通常是道德性的。

形象:类型化的性格。

结构:完美的结局,三段式、循环式、对照式

语言:通俗简洁,有民族和地方特色

三、创造童话的特点

独创性、书面性、稳固性

与民间童话对比,用具体的作品略讲

主题:多样化,淡化道德性主题,出现趣味性、知识性主题。

形象:类型化、有时代特点《大狼》

结构:结局多样化,叙事方式继承

语言:优美、书面化《丑小鸭》

四、幼儿童话的特点

(一)融入幼儿心理特征的艺术幻想

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我们从童话中可以看出,童话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假象想象;描绘的环境往往是人世间所没有的虚幻境界;述的种种情节,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虚构故事。(举例)

但是童话的幻想也不是任意妄为的杜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的幻想也必须根植与生活,通过幻想塑造的形象来间接反应生活。反例:不能说羊吃狼,耗子吃了猫,也不能无缘无故地说鱼在空中飞,鸟在水底游。正例:《七色花》七片花瓣的魔力是虚构的,但珍妮的愿望却是真实的。童话中的珍妮就是显示生活中那些天真、善良的孩子。《蓝色的皮鞋》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幼儿童话的幻想想要反映幼儿的心理特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联系以前的理论,我们知道,幼儿天真烂漫,生活经验少,想象也特别丰富。〈“0”的故事〉而且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泛灵观念,常常分不

清想象与现实,所以幼儿的童话的幻想带有明显的幼稚性和夸张性。例《会滚的汽车》(旧)

而且幼儿以游戏为主要的活动形式,幼儿的童话中幻想也总是洋溢着幼儿的游戏精神。生活中的例子。

例《会跑会跳的树》

《拔萝卜》

五、课堂小结

以上可以看出,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在主题、形象、结构、语言方面有不同的特点,但作为童话,他们的幻想色彩是共同的。

六、布置作业:

熟记幼儿童话的特点。

第二课时

本节教学内容要点:

学习幼儿童话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

幼儿童话的特点的第一特点是什么?

找生回答。

二、新授:幼儿童话的特点

1、融入幼儿心理的艺术幻想。

2、以拟人为主题的童话形象。

拟人是幼儿童话中使用最多的表现手法,也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作品。这主要来源于他们心里的泛灵观念。一方面缘于他们的活动范围狭小,知识经验不足,往往从主观的想象幻想去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另一方面,拟人能把抽象的

事物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可让学生举例。

3、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

从民间童话中继承

(1)、三段式如:《三只蝴蝶》

(2)、循环式如:《萝卜回来了》

(3)、对照式如:《小红花找朋友》《小猫掉鱼》

三、童话的表现手法:

童话的艺术幻想主要通过拟人、夸张、和象征的手法来表现。此外,还可以运用神化、变形、怪诞等手法。

1.拟人

赋予人类以外的种种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使之“人格化”。童话中拟人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动植物,还包括非生物。自然现象,以及抽象的观念、概念、思想品格等。(举例)

拟人是幼儿童话中使用的最多的表现手法。

拟人形象一方面要具有人的鲜明特

点,另一方面必须显示出所拟之物的某些“物”的属性。具有的双重性:是人又非人,是物又非物。前例。再例《小布头奇遇记》孙幼军

2.夸张

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或他类事物。童话往往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其中的象征则是童话把幻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的中介之一。童话中的形象,往往是生活中具有某中性格或品质的人的象征,或者是某种社会现象社会观念的象征。如《大萝卜》中的小耗子,《狼和七只小羊》《皇帝的新装》

3.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思维感情或他类事物。童话往往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其中的象征则是童话把幻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的中介之一。童话中的形象,往往是生活中具有某种性格或贫嘴的人的象征,或者是某种社会现象社会观念的象征。如《萝卜》中

的小耗子,《狼和七只小山羊》《皇帝的新装》。

4.神化

指赋予童话形象以超自然的力量。巫婆、仙女、妖魔鬼怪…

5.变形和怪诞

使现实中的形象性质发生改变或具有离奇古怪的形式。与夸张有相近之处。

如:《海的女儿》《野天鹅》《木偶奇遇记》《蓝色的种子》

五、课堂小结:

幼儿童话一般都是用拟人、夸张表现手法来塑造形象,这一点很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所以很受孩子的喜欢。

六、布置作业

1.掌握童话的特点。

2.了解童话的表现手法。

写童话故事的技巧方法

写童话故事的技巧方法 一、了解童话的意义 童话,是一种思想形式,通过现实生活的积累,加上人类思想上的编程所结合出的虚幻。其故事当中的人物外形、特点、性格,都是设想,非真实。但所体现出的人和事、关系道理,都是生活中最现实的反应。 二、童话的特点都有什么 1.兴趣 童话在写作时需要拟化人的形象童话里的人物形象多数是虚拟的。在童话里,不管是动植物,或是其他的,都可以拟化传神般的像人一样思考、说话、做事、生活。列宁说过:“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在给小朋友们讲故事的时候,如果故事中的动物们不会说话,那小朋友们便会失去对故事的兴趣。” 2.情节 童话的情节多是奇妙神奇的,充满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写童话故事一定要有奇妙、曲折丶动人丶完整情节。由于童话创作的重点方法是想象、幻想、夸张和拟人,如《神笔马良》的故事,说的是穷孩子马良,凭顽强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笔。他拿着这支神笔帮助贫苦大众,智斗财主、皇帝,让人读了之后深入其中,从中有感。 3.幻想、夸张

写童话故事就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有意夸大缩小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幻想和夸张,则是童话的两只“翅膀”,不夸张,幻想的内容就会没有光彩;不夸张童话中的情景环节就会暗淡无光;不夸张,童话的内容就会失去锋芒;不夸张,童话的言词就会缺乏渲染力。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爱慕虚荣、愚蠢的赤裸裸的皇帝,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却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存在爱慕虚荣、愚蠢的人,同时应运逻辑编理而产生了那种骗子,利用一些人的爱慕虚荣、愚蠢,导演着一幕幕荒唐的剧情。这种幻想,来源于生活,又超出生活,拥有一定基础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三、童话创作的要求和规格 好的童话都不是凭空遐想出来的,是作者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后,在通过想象处理,而创作出来。写童话不止需要细心和耐心,还要经过一个虚幻的想象编程,通过处理,完成“生活幻想化”。只有通过这一过程,才能转化为童话。 创作童话的五点要求: 第一: 在写童话时,拟人要抓住事物的形态特点,贴切动植物的形象。 第二: 在写童话时,幻想是反映生活的真实景象,所以要植根于现实表面。

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结合分析作品,阐明民间童话、创作童话、以及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重点: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本节教学内容要点: 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 提问:童话根据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哪两类? 答: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 今天来分类讨论各自的特点。

二、民间童话的特点 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 再通过具体的作品,讨论在主题、形象、结构、语言方面体现的特点。 《灰姑娘》学生复述 主题:单一,通常是道德性的。 形象:类型化的性格。 结构:完美的结局,三段式、循环式、对照式 语言:通俗简洁,有民族和地方特色 三、创造童话的特点 独创性、书面性、稳固性 与民间童话对比,用具体的作品略讲 主题:多样化,淡化道德性主题,出现趣味性、知识性主题。 形象:类型化、有时代特点《大狼》 结构:结局多样化,叙事方式继承 语言:优美、书面化《丑小鸭》 四、幼儿童话的特点 (一)融入幼儿心理特征的艺术幻想

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我们从童话中可以看出,童话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假象想象;描绘的环境往往是人世间所没有的虚幻境界;述的种种情节,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虚构故事。(举例) 但是童话的幻想也不是任意妄为的杜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的幻想也必须根植与生活,通过幻想塑造的形象来间接反应生活。反例:不能说羊吃狼,耗子吃了猫,也不能无缘无故地说鱼在空中飞,鸟在水底游。正例:《七色花》七片花瓣的魔力是虚构的,但珍妮的愿望却是真实的。童话中的珍妮就是显示生活中那些天真、善良的孩子。《蓝色的皮鞋》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幼儿童话的幻想想要反映幼儿的心理特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联系以前的理论,我们知道,幼儿天真烂漫,生活经验少,想象也特别丰富。〈“0”的故事〉而且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泛灵观念,常常分不

围绕童话的特点组织教学

9.23统编本教材解读第416期 围绕童话的特点组织教学 童话是小学低段课文的重要内容,童话教学的重要性自不必说,教学时要围绕童话的特点开展活动。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具有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特点。一般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生命,使其拥有人的思想感情。阅读优秀童话,非常有助于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共情能力等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童话一般有四种:拟人体童话(代表作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园》)、常人体童话(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装》)、知识体童话。阅读时,要深入作者幻想的世界,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童话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生活真谛。童话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表达出来的。人物形象是整个作品的核心,没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无法把作品的基本思想生动有力地传达给读者。童话的人物形象最为自由和广泛,上至日月星辰,下至鸟兽虫鱼、花草木石,不论有生命还是无生命、有形还是无形、具体物质还是抽象概念,都可以通过“人格化”,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思想性格的人物出现在童话中;另外,一些产生于人的想像,只存在于魔幻世界的意想同样也能成为童话的人物形象,比如精灵、海妖、神兽等。在一些童话中,普通的人和超自然人物的形象,拟人化的各种生物、非生物的形象可以同时出现,彼此交往,共同活动在作者设计的童话环境中。但不管选取什么去充当童话的角色,反映的都是人类的现实生活,它们身上具有的也是各种各类人物的社会性格。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概括故事,复述故事,改编故事,概括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畅谈阅读感悟,讨论主题思想。

浅谈童话教学的美育功能

浅谈童话教学的美育功能 梅列实幼许丽萍 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童话是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存在的荒诞性与真实性和谐统一的奇妙故事,是特别容易被儿童接受的,具有历史和人类共享性的文学样式之一。它是以“幻象”为一岸,以“真实”为另一岸,其间流淌着对孩子充满诱惑的奇妙故事。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它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陶冶情感,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美的才能。 在童话教学中美育则侧重于以美动人,以情感人。常常可以使孩子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能激发孩子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感;可以使孩子学到助人为乐,勇敢顽强的精神,可激励孩子热爱生活。童话教学寓教于乐的特点可通过美的形象,唤起孩子情感的共鸣,使孩子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美的熏陶,获得知识,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美育功能是童话教学中最深刻的特殊功能之一,它的特殊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童话教学能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是指审美者凭借审美器官,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能力。”而发现美就必须培养感受美的能力。幼儿对童话一直具有浓厚的兴趣,而这个趣就带有情感意味的注意。兴趣愈浓,观察就愈仔细,感受亦愈强烈。童话的这一美育功能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体现得更充分。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童话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信息集合体。幼儿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了幼儿“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幼儿兴趣盎然的去欣赏和表演童话,

写好童话故事的方法

写好童话故事的方法 一、什么是童话?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丶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丶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丶道德教育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讲述的是虚拟的故事,并不是真实的。其中的“人物”,也是假想形象,并非真有其人。但它所表现的人、事、关系、道理,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二、童话都有哪些特点呢?第一:写童话需要幻想和夸张 幻想和夸张,是童话的两只“翅膀”。幻想,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没有夸张,幻想的内容就会失去光彩;没有夸张童话中的形象就会暗淡无光;没有夸张,童话的讽刺性就会失去锋芒;没有夸张,童话的语言就会缺乏感染力。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爱慕虚荣、愚蠢的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却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有大量爱慕虚荣、愚蠢的人存在,同时也就应运而产生了那种骗子,他们利用一些人的爱慕虚荣、愚蠢,导演着一幕幕荒延的闹剧。这种幻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二:写童话需要有拟人化的形象 童话里的形象,大多是拟人化的。童话中,无论是动物、植物,其他东西,都可以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会做事、会生活。列宁说过:“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你给儿童讲故事时,如果其中的鸡儿、狗儿都不会说人话,儿童便没有兴趣。”第三:写童话需要有奇妙、曲折丶动人丶完整的故事情节。 由于童话创作的主要手法是想象、幻想、夸张和拟人,因此,童话的情节都非常奇妙,洋溢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神笔马良》的故事,说的是穷孩子马良,凭顽强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笔。他拿着这支神笔帮助贫苦大众,智斗财主、皇帝,让人读后无不称快。 三、童话的写作和要求: 优秀的童话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作者细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后,通过“幻想处理”,创作出来的。写童话不仅需要细心观察,还要经过一个“幻想处理”,也就是“生活幻想化”的过程。只有经过这个过程,生活才能成为童话。在创作童话时,还要注意五点要求: 1、童话中的幻想是生活的反映,因此要植根于现实。 2、童话中的夸张一定要突出事物的本质。脱离事物本质的夸张,只能让人感到荒诞、不可信,也就失去了童话的教育意义。 3、童话中的拟人,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符合动植物的特征。 4、在一篇童话中,表现手法要多样,这样会使你的童话故事显得生动感人。 5、语言简洁活泼,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

第一章童话教学(提纲)

培训理念: 1.在高尚文化中成长。 素文化(素经) 水文化(水经):水是流动的、水是透明的、水是聚集的、水是包容的… 2.在互动交流中研讨。 3.在文体特点中深化。 文学文体:童话、寓言、神话、诗歌(儿童诗、古诗)、散文、小说、文言文… 实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第一章童话教学 (统计)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是小学生较早并大量接触到的文学样式之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童话的文体知识

童话指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涨、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 故事。童话具有虚拟的人物和环境、离奇的情节。幻想是童话最重要的特征,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课文可 以分两类:一类是人物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这类童话主要是揭露黑暗,同情善良,歌颂勇敢斗争的精神。一类是动植物童话。如《二只小狮子》、《去年的树》等。动植物童话又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可以称为说理童话。如《狐狸和乌鸦》、《小马过河》等。另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介绍一些自然科学 知识,这种童话又叫科普童话。如《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等。 1.丰富的幻想。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它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个人愿望或社会需要而引起,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想

象。艺术幻想是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的本来形态,而按自己的需要虚构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植根于生活,往往又对生活作夸张的叙述和描绘达到一 种升华,因而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童话中充满丰富的诗意的幻想,作者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 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小壁虎借尾巴》就是向学生介绍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和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如果文章没有幻想,仅仅对生活作真实的描写,读起来必然索然无味。作者运用幻想手法。虚构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过程,读起来生动有趣。童话中的幻想虚构不是胡编乱造,有现实生活作依据。壁虎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功能,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所以这个童话才具有科学的价值。 又如,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幻想的典范。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

童话阅读理解.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怎样阅读童话 【知识导学】 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它是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抑恶扬善,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童话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的核心,没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无法把作品的基本思想生动地传达给小读者。童话的形象最为广泛,上至日月星辰,下至鸟兽鱼虫、花草木石,不论有生命的还是没生命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具体的还是抽象的,都可以用拟人的方法塑造出来。 虽然所有的童话都是虚构的,但读者读起来都觉得合情入理,没有牵强附会的感觉,其原因就在于童话具有生活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是指,童话必须遵循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也就是说,童话描述的虽然是超脱现实的幻想世界,但其中的人物和现象仍然要严格地遵守真实生活的逻辑性,正因为如此,童话才深受人们的喜爱。 阅读童话,要深入作者描述的幻想世界,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有的童话借主人公之口或总结性的语言,把要说的道理直接说出来了;有的则必须通过认真阅读理解,深入分析,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阅读童话时要学会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领悟生活的真谛。具体做法有三:一读童话是写故事的,阅读时首先要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故事线索,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 童话的语言虽不深奥,但也有“言外之意”,只有读懂这“言外之意”,才能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作者写童话是有其思想倾向性的,阅读时还要领会字里行间充溢着的思想感情。 二析有了“读”这个基础,才能有所分析。

析,一要析表现手法。看童话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是拟人,还是夸张,是对比,还是比喻……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明白了其表现手法,才能更好地理解童话的内容。 二要析故事背后的哲理。故事读明白了,还要清楚故事中的哲理是直接点出来了,还是蕴涵于其中?这就要有所分析才行。要通过童话主人公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揣摩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评所谓“评”,一是指评论童话中的人和事,谈出你自己的体会,类似于读后感。二是指从作品的故事中走出来,走向现实生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生活中类似的人、事和理进行品评,发表自己的见解。 没有对童话的深入理解,对社会现象的细致观察,就不可能有深刻的评论。因此,能对童话作出评论,是你理解童话的重要标志。 总之,有了这一读、二析、三评,你会很好地理解你喜欢的每一篇童话。 【例题讲解】 蚂蚁大力士 蚂蚁国的达里,是个有名的大力士。他能独自拖动比他身体重六百倍的东西,别的蚂蚁拼着命、咬着牙,也只能拖动比自己身体重五百倍的东西。一次,达里居然从树丛里抱着一只死蜻蜓,走了八百里。别惊讶,这是按蚂蚁国的里程来计算的。当达里把蜻蜓拖到蚂蚁国洞口时,蚂蚁国国王都惊讶了,不住地夸他能干,力气大。 还有一次,那可真是惊险。在蚂蚁国里有一个很大的仓库,里面装着各类食品,食品码放得比蚂蚁们高出十几倍。那天,蚂蚁们齐心协力把一块巧克力拖进仓库,想把它码上垛去。不知哪位蚂蚁不小心把垛碰倒了,垛顶的一个大米包顺势落下来,真不得了,足有几千斤重的物体(当然是蚂蚁国的重量落下来,还不把蚂蚁们砸个折胳膊断腿的。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小蚂蚁达里一步向前,用坚实的身躯,顶住米包,他高喊着:“快闪开!”直到其他蚂蚁们逃离险区,他才放下米包。尽管累得浑身是汗,他却丝毫

童话寓言阅读童话特点

童话: 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寓言: 是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喻、讽刺的文学作品。 特点: 篇幅大多简短; 主人公可为人,也可为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是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童话特点: 1.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 2.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3.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

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4.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 5.它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 同时童话故事总是把恶和善极端化,通俗地说,就是坏人非常坏,好人非常好。好人很善良,坏人很恶毒。 比如《白雪公主》里,七个小矮人很善良,而皇后很恶毒;《灰姑娘》里,后母很恶毒,灰姑娘很善良。 6.童话里往往还包含了神奇的魔法、无尽的财富、凶恶的怪兽等元素,使故事能够引人入胜,打动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一般来说,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的,不过,有童心的成年人同样能够在童话故事中找到快乐,让心灵纯净。 寓言的特点: 1.鲜明的教育性 2.强烈的讽刺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童话的特点

童话的具体特点 (一)、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 我们看,《牛郎织女》的故事,从小牛郎说到大牛郎,再说到他与织女的相遇、给合、生儿育女,最后天各一方。这些情节既完整清楚,又曲折动人,而且形象鲜明,一读不忘。《神笔马良》的故事,说的是穷孩子马良,凭着顽强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笔。他拿着这支笔,帮助贫苦大众,智斗财主、皇帝,使人读后无不称快。这篇童话的情节生动,马良的形象鲜明,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 幻想是想象的一种。它是与个人愿望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特殊想象。这是一种创造想象而不是再造想象。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冻死”的画面。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想就是创造想象。在童话世界里,牛羊会说话,木偶能旅行,人死能复生,咒话会现出金银珠宝,桌布可生出山珍海味。衣服能刀枪不入……这些都符合儿童的幻想心里,孩子们也感到有趣、自然。但是幻想不等于胡思乱想。它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它们之间往往是通过象征法结合起来的。 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地夸大或缩小。如果童话话里的幻想的内容没有夸张就会失去光彩;童话形象如果没有夸张的修饰就会显得暗淡。童话往往具有讽刺性,但如果没有夸张就会失去锋芒。童话的话言如果缺少夸张,就会缺乏感受染力。如《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自以为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就是因为现实中就有这种骗子,利用一些人的虚伪、愚昧,导演了一幕幕谎诞的剧目。所以这种幻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象意义。 (三)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 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上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童话这种特定的体裁,又有其独具的特点。从语言风格上来讲,童话的语言要求简洁、活、准确、朴素。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上来讲。童话多用似人、对照、反复等表现方法。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金鱼的渔夫和贪婪凶残的老太婆构成鲜明的对比,;一些情节、景物的反复叙述,形成了有节奏的反复。这们的语言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使情节曲折有趣。

童话体裁的特点

童话体裁的特点 一、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 我们看,《牛郎织女》的故事,从小牛郎说到大牛郎,再说到他与织女的相遇、给合、生儿育女,最后天各一方。这些情节既完整清楚,又曲折动人,而且形象鲜明,一读不忘。《神笔马良》的故事,说的是穷孩子马良,凭着顽强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笔。他拿着这支笔,帮助贫苦大众,智斗财主、皇帝,使人读后无不称快。这篇童话的情节生动,马良的形象鲜明,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 幻想是想象的一种。它是与个人愿望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特殊想象。这是一种创造想象而不是再造想象。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冻死”的画面。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想就是创造想象。在童话世界里,牛羊会说话,木偶能旅行,人死能复生,咒话会现出金银珠宝,桌布可生出山珍海味。衣服能刀枪不入……这些都符合儿童的幻想心里,孩子们也感到有趣、自然。但是幻想不等于胡思乱想。它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它们之间往往是通过象征法结合起来的。 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地夸大或缩小。如果童话话里的幻想的内容没有夸张就会失去光彩;童话形象如果没有夸张的修饰就会显得暗淡。童话往往具有讽刺性,但如果没有夸张就会失去锋芒。童话的话言如果缺少夸张,就会缺乏感受染力。如《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自以为赤裸裸

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就是因为现实中就有这种骗子,利用一些人的虚伪、愚昧,导演了一幕幕谎诞的剧目。所以这种幻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象意义。 三、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 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上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童话这种特定的体裁,又有其独具的特点。从语言风格上来讲,童话的语言要求简洁、活、准确、朴素。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上来讲。童话多用似人、对照、反复等表现方法。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金鱼的渔夫和贪婪凶残的老太婆构成鲜明的对比,;一些情节、景物的反复叙述,形成了有节奏的反复。这们的语言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使情节曲折有趣。 童话世界是个生机万类的世界,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去多读、多欣赏。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李利芳 (兰州大学中文系,甘肃兰州 730000) 内容摘要:从理论角度对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界一直热切关注的一个美学命题——“童话的本质”给予了全新的理解。认为传统的以成人为中心的童话立足点与思维方式所产生的童话观片面狭隘,没有透彻把握住童话的本质属性。突破这一思维定势的局限,应当从两个观察点重新切入:考察童话的历史发生、追溯其原初艺术品质;以儿童视角切入透视童话的现实生成。这样就会发现“童年精神气质”是童话一以贯之的、亘古不变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对于当代人类精神家园的营建会产生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童话;童话的本质;儿童思维;原始思维;童年精神气质 中图分类号:I2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04(2003)02-0022-05 (一)质疑传统童话观 “童话”是什么?这是一个美学命题,不同时代的人们给与它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在20世纪的中国,这个命题一直被关注并形成了一种流行的权威理论。《辞海》中“童话”一条是这样定义的:“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用拟人化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①《辞海》的定义基本上代表了上个世纪中国对童话的认知程度。这种认知我们可将其抽绎出三层意思来理解:其一,童话的艺术受众为儿童;其二,童话的艺术特征为想像、幻想、夸张等一些超现实性的审美品性;其三,童话的艺术目的是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尽管新版《辞海》以“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代替了原来的“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这一说法,但其实质仍没有挣脱“童话从属于教育”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上述三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中国传统的童话观。 如果说,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界对童话的本质认识有什么深入的话,那主要体现在1980年洪汛涛在其学术专著《童话学》里重新提出的童话定义,“童话——一种以幻想、夸张、拟人为表现特征的儿童文学样式。”②洪汛涛的定义挣脱了传统童话观中对童话社会教育作用的单一限制,在对童话本质认识的潜进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同样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洪汛涛对童话本质的理解在其它两点上却与传统童话观一脉相承。这也正是目前童话本质研究的基本现状—— 1.以童话表层艺术特征来涵盖它的艺术本质,所以“幻想性”一直以来被认定为童话不言自明的本质艺术特征;2.因童话本质属性的被遮蔽而导致对其艺术受众规定的褊狭,所以“儿童的”艺术受众规定性一直以来是作为经典论断存在的。而一旦把这种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童话观放置于实践创作中去检验,就会发现童话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已滞后于了文学实践。除去不能发挥理论应该有的指导作用,即便是对童话文本作最基本的解读与批评,也是力不从心。在那些经典童话作家作品面前,我们发现:第一,用“幻想性”这样的字眼绝对是无法涵盖它的经典美学魅力、无法剥离其美学品质。第二,这些经典文本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它的艺术受众并不单是儿童。当孩子在为“丑小鸭”的新生而高兴欢呼,在为“美人鱼”的死去而沮丧难过时,成人读者又何尝没有沉浸于那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而体味感悟生命的哲情呢?同样,哪一个孩子又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将心中那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忘却呢?比之童年期,在生命的成熟期里,那些优美童话的精神指向才更易放射出光芒。那座静静安坐在丹麦海边的美人鱼雕像,多少年来以其经久不减的魅力久久的凝视着人们的心灵,不就是个历史的见证吗?第三,在经典童话文本中,文学艺术特有的美学气质——想象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2期/2003年3月 Jour nal of Lanzho u U niv ersity(So cial Sciences)V o l.31No.2/M a r.2003 收稿日期:2002-06-13. 作者简介:李利芳(1973-),女,内蒙古丰镇人,讲师,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从事儿童文学研究.

浅谈儿童的审美特点和童话课文教学

浅谈儿童的审美特点和童话课文教学 童话课文以它所特有的幻想色彩吸引儿童,是伴随孩子成长的好伙伴。组织好童话教学是提高低段学生阅读水平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儿童有哪些审美特点?如何根据学生的审美特点进行童话课文教学?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在以往的童话教学中,我们发现儿童有这么一些审美特点,即,直观性、趣味性、表面性和不稳定性、随意性、单纯性等。 1、直观性、趣味性《小蝌蚪找妈妈》是向儿童介绍青蛙成长过程中几个不同的形体变化的知识。只有完整引导儿童读这则童话,那亲切浅近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情节,才能吸引儿童。这表明,儿童的审美特点具有直观感受性和趣味性。 2、表面性《美丽的公鸡》这则童话中,公鸡先后与啄木鸟、蜜蜂、青蛙比美,它只注意到自己“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的外表美而感到骄傲,却将啄木鸟、蜜青蛙分别贬以“长嘴巴”、“鼓眼睛”、“大肚皮”的称号。在儿童尚未对课文作深层理解的时候,我以此试问儿童:“公鸡与啄木鸟、蜜蜂、青蛙,谁美?”儿童几乎异口同声说:“大公鸡美丽。”这实际上反映了儿童的审美特点,只有表面的审美力,单纯地看问题,没能看到啄木鸟、蜜蜂、青蛙地内在美。而要使儿童认识这一点,就要引导他们比较分析“公鸡地审美特点。 (二)从儿童地审美特点出发,选择教学方法,组织童话教学,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 1、表演讨论法这是根据学生的审美直观性、趣味性提出来的。所谓表演讨论法,就是引导儿童感知童话形象,然后进行“化物为我”的表演,在讨论表演中求得深刻的理解。如教《聪明的大公鸡》: (1)初步学会生字新词,先知道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指导两名学生分别扮演鸡和狼,进行表演。 (2)让学生对照课文,指出“表演者”表演的优缺点,讨论:为什么说这只大公鸡是聪明的? 这样,在游戏的乐趣中理解了课文,发展了思维。 2、描述对照法这是根据审美的表面性采用的一种教法。这种方法很适合看图学文的童话课文的教学。例如,教学《小猫钓鱼》: (1)教师指导学生描述第一副图,思考这么几个问题:老猫和小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老猫钓着了大鱼,小猫为什么没钓着?描述后,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一、二节,再将学生的口头描述和课文描写对照比较,指出优劣。 (2)学生自己描述第二副图,对照学习第三至第四节。教师在朗读上作重点指导。 (3)学生比赛描述第四、第五两副图,对照课文评比。并思考:小猫起先为什么钓不着鱼,后来为什么钓着鱼了? 这样从易到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审美的深刻性。 3、比较法采用比较的方法教学,训练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克服审美的单纯性,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审美水平。如教《小白兔和小灰兔》:(1)从图入手,比较说话。师:你们仔细看看图,说说小白兔和小灰兔在干什么?再学生看图说出:小白兔要菜子,小灰兔拿了白菜后,教师要注意引起学生学习下文的兴趣,

第三单元 童话类文章的阅读

第三单元童话类文章的阅读 方法点拨 【阅读指导】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花鸟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情感,使它们人格化。而且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作家创作的,著名的有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豪夫童话》,英国的《王尔德童话》。另一类是在人名群众口头流传,后经有心人搜索、整理而成的,著名的有《格林童话》,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等,都选自于它。 童话的人物形象最为自由和广泛,上自日月星辰,下至鸟兽虫鱼、花草木石,不论有生命还是无生命、有形还是无形、具体物质还是抽象概念,都可以通过“人格化”,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思想性格的人物出现在童话中;另外,一些产生于人的想像,只存在于魔幻世界的意想同样也能成为童话的人物形象,比如精灵、海妖、神灵等。当然,童话中更多的是人,古人或今人,本国人或外国人,这个阶段或那个阶段的人。而且,在一些童话中,普通的人和超自然人物的形象,拟人化的各种生物、非生物的形象可以同时出现,彼此交往,共同活动在作者设计的童话环境中。但不管选取什么去充当童话的角色,反映的都是人类的现实生活,它们身上具有的也是各种各类人物的社会性格。作家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叫一些生物和非生物扮演角色。在选择时,一方面要照顾这些东西本来的形态习惯和自然属性,看看是否与所扮演的各种人类角色有某种联系和相似之处,另一方面,则要考虑表现主题的需要,而且,童话让哪种角色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例如《爱唱歌的小鸟》中选择了小鸟作为自由的化身,国王作为专制的化身。如果把小鸟换成关在猪圈里的小猪,就明显地不合适。而如果把国王换成没有权力、无法主宰生杀大权的艺术家,也同样不合适。小鸟的歌声是自由的歌声,所以才引起国王的扼杀。如果换成可以随意操纵的机器鸟,也就难以产生国王杀死小鸟的情节。 此外,在挑选人物角色时,适当地尊重读者的爱好、民族习惯以及多年来形成的传统、心理和感情,也是必要的。例如,对老鼠这一形象,中国人与美国人就不同,我们多把老鼠作为反面形象,而美国人则比较喜爱老鼠。又如狐狸往往以狡猾的形象出现,狼则以贪婪、凶残的形象出现。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在《围墙外的小灰狼》中,小灰狼犹如一个天真可爱的小朋友。 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想像、夸张、幻想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生动有趣、曲折离奇的故事,明白晓畅、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来反映社会生活,抑恶扬善,阐释生活道理,使儿童在轻松愉快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的一种文学样式。 1、常见的童话可以分为四类: (1)常人化童话,即以普通人作为童话的主人公。 (2)超人化童话,就是把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成一些超自然的、幻想的、想象中的形象。(3)知识童话,也称为科学童话,就是把神奇的科学技术世界或未来世界的景象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把难以理解的、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浅显化,从而引发少年儿童的浓厚兴趣。 (4)拟人化童话,就是把世界上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或者是动物、植物,赋予人的生命,模拟人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使之成为童话中的人物。分清了童话的类型,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童话。 2、把握童话的特点。童话不同于其它类型文章,有着自己的特点。 (1)富于幻想。童话以幻想为主要特征,童话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是离奇的,人物是虚构的,所以这一切只能源于作者的丰富的想象。 (2)故事奇妙,情节离奇,在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情节中寄寓道理,让人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采用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比等表现手法,使作品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富有趣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意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意义 洛琅初小段丽波 童话作为一种文字浅显的儿童文学体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简单的故事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告诉孩子们真、善、美的道理,教会他们如何去爱与宽容,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想象与启迪。我在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接触到了很多童话,那天真烂漫,充满乐趣的文风深深吸引和打动着我。童话不仅受教师喜爱,更是深受儿童喜爱,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童话中那些新奇的幻想启发了儿童想象,培养了他们崇高的理想。因此童话的教学在小学阶段有很大的意义。 一、童话教学可以加强学生读与思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就是要多读,朗读和背诵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是学生理解语言、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方式。在朗读和背诵前,教师以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儿童读童话,能充分展现文学的语言美及其蕴含在语言之中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读,读那些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段落,读出狐狸的狡猾语调、大灰狼的凶狠、小白兔的活泼、老牛的善良等。读的过程应是语言、情感与思想和谐交融的过程。通过这样足够量的言语实践,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品味并实践文学语言的情感美与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多读、大声读,自己听,这样就能有效地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一些难以言传的词句通过朗读可以意会,想象其情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所知,还能有所感,有所悟。让孩子们明白更多的道理。儿童对童话的理解会因为自生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的不同而变得非常丰富。语言可以给儿童想象的空间,使儿童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教师就应用童话这个载体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 俄国小说家邦达列夫说:“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考的答案,不由自主会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个人的性格特点相比较,感到遗憾、怀疑、懊恼,他会哭、会笑、会同情和参与。”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激发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在情感的促动下牵引想象,进而在飞扬的想象中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利用音乐或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等。因为,审美熏陶、道德感化、理性思考都与对文学形象的认知、体验和感悟密不可分,而这一再现并感悟文学形象的过程,往往充满激情、充满想象、充满灵感。它不仅有助于丰富儿童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想象力,使儿童体悟到童话文学的情感美与形象美,而且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童话本身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也只有理解和接受了童话想要表达给儿童的内涵,才会激发起他们想象的翅膀,使他们有写作的灵感。

初二语文童话阅读

初二语文童话阅读 初二语文童话阅读 童话: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寓言: 是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喻、讽刺的文学作品。 特点: 篇幅大多简短; 主人公可为人,也可为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是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童话特点: 1.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 2.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3.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4.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 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 5.它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同时童话故事总是把恶和善极端化,通俗地说,就是坏人非常坏,好人非常好。好人很善良,坏人很恶毒。 比如《白雪公主》里,七个小矮人很善良,而皇后很恶毒;《灰 姑娘》里,后母很恶毒,灰姑娘很善良。 6.童话里往往还包含了神奇的魔法、无尽的财富、凶恶的怪兽等元素,使故事能够引人入胜,打动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寓言的特点: 1.鲜明的教育性 2.强烈的讽刺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4.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 5.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6.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童话与寓言的区别: 童话: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合适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寓言:

幼儿文学与创作考试论文:童话故事《打火匣》表现手法赏析

童话《打火匣》表现手法赏析安徒生童话是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专著,《打火匣》是收录在第一卷中的首篇,这篇作品发表于1835年,收集在安徒生的第一部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里,是现代典型的童话故事类型,主要讲述了凯旋归来的士兵通过遇到的巫婆得到了一个打火匣,士兵通过打火匣里的三只狗的能力得到了财富、声誉、地位等等一些人们渴望的东西,最后还得到了美好爱情的故事。这篇故事安徒生使用了很多表现手法,出色地表现了故事的剧情、趣味性以及深度。 首先,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只眼睛异常的狗——即夸张手法。夸张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境遇,三只狗的眼睛分别有茶杯、水车轮和“圆塔”那么大,特别是第三只狗的眼睛竟有哥本哈根天文台那么大,不禁让人感觉这是幻想的世界,狗的眼睛有那么大,那身体又会有多大呢?达到了“夸张的夸张”,让人不相信生活中会存在其事其物,只可能存在于幻想之中的效果。而有100多盏明灯的走廊也充分渲染了童话的华丽场景,给幼儿想象创造了物象的基础。同时,夸张也有一定的分寸和限度,并不是为夸张而夸张,而是为主题服务,夸而有张、张而有度,即不失主旨又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通过强烈、极度的夸张吸引了读者的兴趣,并营造了浓烈的童话的气氛。 拟人是童话常见的表现手法,这篇故事也不例外,有形无形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语言能力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

力。三只狗都是能听懂人话的,士兵的请求他们都能照办,在儿童的心目中,一切鸟兽虫鱼、山川草木、日月星辰,无一不是有生命的,因此这种拟人使故事形象更加接近儿童的心理,也符合儿童的思维要求。 故事中的女巫婆及三只狗都是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存在,这种表现手法即神化,而这种能力则借助打火匣这一魔具来实现。这一手法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使情节按照作者的想法来合理的进行。 怪诞也是在本文有所体现的一种。故事里女巫婆的形象是这样的“她的下嘴唇垂到她的奶上”,而树则是这样的“你爬到它的顶上去,就可以看到一个洞口”“你一钻进树底下去,就会看到一条宽大的走廊”,这一切从人物情节到环境的怪诞,使童话意境更神秘而富有诗意。 而本文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即象征。士兵有钱后,他交到了很多朋友,朋友都说他是一位稀有的人物,一位豪侠之士,这类话使这个兵士听起来非常舒服,但不久他把钱花完了,搬出了漂亮的房间,住进了楼顶的隔间,他的朋友谁也不来看他了,而当士兵请求狗帮他变得有钱后,他的朋友又都来了。而国王、王后强烈反对公主因梦到嫁给了一个普通士兵而把公主幽禁起来,这些象征着当时的阶级的社会现状,在以童话的形式讲述出故事的同时,也不失深度。安徒生从故事生活中找出人、物、现象,以及社会观念的性格、性质和特征,集中到故事中的人物的

童话的特点及教学策略(新提纲)

童话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浙江外国语学院汪潮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课文大约有47篇,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人物童话。如《去年的树》《卖火柴的小女孩》《两只狮子》《丑小鸭》《小白兔和小灰兔》等,这类童话主要是揭露黑暗,同情善良,歌颂勤奋勇敢的精神。一类是动植物童话。动植物童话又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可以称为说理童话。如《棉花姑娘》《纸船和风筝》《七颗钻石》《小猴子下山》《巨人的花园》等。另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介绍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这种童话又叫科普童话。如《我是什么》《小壁虎借尾巴》《回声》等。 童话指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表现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 彩的故事。 1.幻想是童话的核心和灵魂。 2.表现方法:拟人、夸张、象征

3.想象的情节。 4.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主题 一、童话的基本特点 1.艺术幻想。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艺术幻想是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的本来形态,而按自己的需要虚构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 作者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 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 可以说,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幻想的典范。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冻死”的画面。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

柴出现的幻想就是创造想象。作者根据小女孩身边燃尽的火柴梗,展开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先后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的幻想充满着温暖、食物、欢乐和爱抚,最后跟着奶奶“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些都是借助想象虚构出来的,表现了穷人渴望摆脱黑暗,追求光明和幸福的强烈愿望。 2.拟人、夸张、象征。童话通过幻想把动植物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会说话会思想会行动。一方面,这些主人公具有人的某种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它自身的内在特性。例如《小猫钓鱼》,小猫天真活泼,顽皮好动,做事不专心的性格,和绝大多数儿童的性格有相似之处。同时,小猫爱吃鱼爱捉蜻蜓,又是猫这种动物的真实本性。这篇童话通过描写一只淘气的小猫,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两意的主题。 童话常把动植物和无生物“人格化”,描写的物体会说、会做、会想,有感情。《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