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高新区产业培育政策18条原文完整版

成都高新区产业培育政策18条原文完整版

成都高新区产业培育政策18条原文完整版
成都高新区产业培育政策18条原文完整版

成都高新区产业培育政策18条原文完整版2018年11月22日,成都高新区召开产业培育大会,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产业培育政策),该政策共18条,提出进一步深化产业培育机制,加快构建以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为重点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一)支持各类孵化载体提升质量效益。

1.对经认定并加入成都高新区信息化网络孵化平台的孵化载体,分别给予5000平方米以下(不含)和5000平方米以上每年3万元、5万元网络孵化运营支持。

2.对经认定的孵化载体,每年按照新增企业数量、入驻企业年度销售收入、获得专业股权投资机构融资额、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上规入库企业数量、入驻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年度对地方实际贡献等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对5000平方米以下(不含)的前十名,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支持;对5000平方米以上的前五名,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

3.对上年度每培育一家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孵化载体,分别给予5万元、20万元、100万元补贴。

4.对获得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支持。对获得认定或备案的国家级、

省级众创空间(或创业苗圃),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支持。

5.对经认定的场地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孵化载体(众创空间或创业苗圃、孵化器),给予30万元新建补贴,每增加100平方米再给予5万元补贴,依次递增后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补贴。鼓励国内外知名孵化机构在高新东区、高新西区,以及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在高新南区建设运营孵化载体,可采用“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

(二)鼓励楼宇聚集培育优质企业。

1.对经认定并接入成都高新区楼宇经济监测管理系统并按规定进行信息更新、参与专项活动的重点楼宇,给予楼宇运营方每年5万元补贴。

2.鼓励楼宇引进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经认定后,每引进一家给予楼宇运营方10万元一次性奖励。支持楼宇整合内部资源自主建设运营孵化载体,对经认定的可参照第(一)条执行。

3.支持楼宇招引优质企业,提高生态品质,对入驻本区楼宇且年度纳税(企业所得税及增值税)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当年企业对地方实际贡献增量部分的50%、10%对企业、楼宇运营方给予不超过三年奖励。

4.根据楼宇在招商引资、税收转引、改造升级、数据

统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贡献和配合程度进行年度综合评价排名,对十佳楼宇进行表彰鼓励,对排名靠后的楼宇加强引导和服务。

(三)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

对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管或技术骨干、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校专家教授、海归高层次人才、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业团队及有过多次创业经历的创业者等创立的企业,给予最高3年、500平方米创业空间支持,视团队规模提供5套以内的人才公寓,保障提供对应的子女入学学位、购房资格。若所设立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则按照股权融资额的10%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启动资金支持。

(四)支持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

在政府示范孵化器内设立青年大学生创业工作室,配备办公设施设备,鼓励青年、在校大学生和毕业未超过五年的高校毕业生到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通过评审的青年大学生创业企业(团队)可享受不超过两年的免费入驻。

(五)支持各类主体举办创新创业活动。

支持各类主体在成都高新区内外举办与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相关的双创活动,经认定后,按照活动费用的30%给予每

年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补贴。特别重大双创活动,可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支持。

(六)按照企业全生命周期给予针对性扶持,重点对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四个梯度进行培育。

认定标准如下:

1.种子期雏鹰企业指成立3年内,营业收入和现金流超过200万元,或获得过股权融资的科技型企业。

2.瞪羚企业指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企业:

一年爆发式增长: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或利润100万元以上,且同比增长300%以上;纳税保持相应增长。

三年复合高增长: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或利润100万元以上,且连续2年增长30%以上或3年复合增长20%以上;纳税保持相应增长。

五年连续增长: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或利润100万元以上,且5年连续增长10%以上;纳税保持相应增长。

3.独角兽企业指成立时间10年(不含)内、未上市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企业:估值5亿美元以上的为潜在独角兽企业;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为独角兽企业。

4.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指在行业细分领域排名前五,带动30家以上区内关联企业生态发展,纳税1亿元以上,

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企业: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0亿元以上;或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或市(估)值100亿美元以上。

(七)支持企业认定为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

1.对首次认定的种子期雏鹰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

2.对首次被认定为一年爆发式增长、三年复合高增长、五年连续增长的瞪羚企业,分别给予企业管理团队10万元、2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励。

3.对首次认定的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分别给予企业管理团队3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4.对首次认定的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给予企业管理团队2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八)支持初创企业成长为雏鹰企业。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生长力评估模型,对成立3年以内的企业进行评估,经评估认定的优质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一次性创业启动资金和200平方米以内、单价不超过40元/平方米/月的最高三年房租补贴。

(九)支持瞪羚企业持续增长。

连续被认定为瞪羚企业的,参照第(七)条第二款给予认定奖励,并按照当年企业对地方实际贡献增量部分的20%,给予企业最高500万元奖励,主要用于支持企业技术研发。

(十)支持独角兽企业提升效益。

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营业收入首次达到5亿元、10亿元,分别给予企业管理团队1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纳税首次超过1000万元,按次年企业对地方实际贡献增量部分的15%、30%分别给予企业补贴,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市场拓展。

(十一)支持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行业整合。

1.支持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并购重组。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并购重组境内外企业并将被并购重组企业工商税务关系迁移入区的,按被并购重组企业当年对地方实际贡献的50%给予补贴。

2.支持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购买创新产品。对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购买非关联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按交易额的2%给予区内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每年累计不超过100万元补贴,按交易额的3%给予区内非关联企业每年累计不超过50万元补贴。

(十二)每年设立5000万元业界共治专项资金。

按照产业生态圈理念,构建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市场主体从被管理、被服务转变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丰富企业培育手段。对围绕重点产业设立的业界共治理事会给予每家每年最高1000万元支持,用于开展规划编制、企业服务、项目促进、生态营造等,支持企业集群发展。

(十三)每年设立2亿元新经济应用场景专项资金。

对技术领先、市场规模大、带动性强的首台(套)新产品新技术,在指定平台发布需求并达成交易的,经认定后,按交易额的2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补贴。专项资金鼓励成都高新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在本单位业务领域以竞争性立项方式打造新经济应用场景示范项目。

(十四)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创投基金。

重点对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进行市场化投融资扶持,新经济创投基金所投股权的一定比例份额可按固定收益由创始团队、战略投资机构(人)回购。

(十五)支持建设公共技术平台。

1.对新认定的公共技术平台,按照投资额10%给予最

高不超过100万元一次性补贴,每年按照区内企业使用平台费用总和、平台收入、荣誉资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对排名前五名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支持。

2.企业使用经认定的公共技术平台,按照技术服务使用费用的20%,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10万元补贴;按照企业使用平台金额的20%,给予公共技术平台每年最高不超过20万元补贴。

3.按照企业实际发生费用,给予连续3年每年最高50万元的云资源使用补贴。

(十六)建立政策实施绩效评价机制,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强化支出责任,合理分配资源,提升政策实施的经济性、有效性,增强财政支出效益。

(十七)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生效,试用期1年,有效期3年。

《成都高新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成高管发〔2017〕1号)、《成都高新区关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若干政策》、《成都高新区关于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相关条款(成高管发〔2017〕17号)同时废止。

(十八)本意见涉及政策条款与其他政策相重叠的事项不重复享受,在实施过程中如遇上级部门新规定,从其规定执行。

除有特别规定外,意见所称“以上”“以下”“以内”“不超过”均包含本数。本意见涉及政策条款由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负责解释,具体实施细则由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商相关部门制定。

产业落地进展!大成都重构产业经济地理格局

产业落地进展!大成都重构产业经济地理格局 2017年9月11日,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部署。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将成都定位于第六个国家中心城市。这意味着,成都作为中国国家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在国家战略布局中肩负战略使命、代表国家形象、引领区域发展。加之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成渝城市群、建设内陆自贸区、建设天府国际机场,这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使成都从国家对外开放的末端转向前哨。连续几届成都决策层清醒地意识到:城市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支撑在产业,而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城市强盛的根基,而成都的根基还不牢固。于是,在2017年两本至关重要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成都制造2025规划》相继出炉,同步地《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即成都“产业新政50条”正式出台,成都开始向制造业强市转型。 ? 审视:“全而不大”、“多而不强” 长期以来,工业经济始终是成都经济增长的主体贡献者。“十二五”期间,成都工业年均增速约14.4%,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首位,工业经济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将近一半,

有力支撑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了“万亿级”台阶。但重新审视工业经济现状,会发现成都的工业存在“全而不大”、“多而不强”的问题,产业门类齐全但结构不尽合理,聚集态势初显但集群集约程度不高,区位优势突出但市场能力不强。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是成都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工业发展为成都建设西部经济中心提供强大产业支撑,为建设西部科技中心创造产业需求,为建设西部文创中心提升层次内涵,为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提高能级,为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提供重要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轴和动能轴,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城市强。成都由此确立了工业经济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定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 2017年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在发展目标上,该白皮书提出,通过五年努力,成都基本构建起以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核心的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产业生态圈、生活服务圈、创新业态圈、企业协作圈,实现三次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形成城市功能、城市空间与产业体系协调互哺的发展新格局。 培育先进制造业新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明显提

成都高新区出台十大政策 支持移动互联网创业

成都高新区出台十大政策支持移动互联网创业

所有摄影应用,问鼎App Store中国区工具类免费榜首。另外,热门工具应用海豚浏览器今年4月在成都成立研发中心;6月25日,其全球总部入驻成都高新区。 目标:五年规模达2000亿 今年6月,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提出规划。 上述《意见》提出,在总体目标上,到2017年,要将成都高新区建设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先导区、高端人才汇聚区、应用服务示范区,力争培育企业上千家、新增创新产业载体过百万平米、聚集人才超十万,产业规模2000亿(其中应用与服务收入过500亿元),形成创新动力强劲、产业环境优越、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聚集、品牌效应显著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之域。 在战略定位上,成都高新区将积极把握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总体发展趋势,以移动智能终端等硬件研发制造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网软件平台为核心、以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及服务为突破,努力把成都高新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聚集地”,使之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资源聚集区和产业发展增长极。 在发展思路上,成都高新区提出,要抢抓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兴起的发展机遇,着力引进产业链各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和新兴潜力企业,重点培育本地优势企业,全面优化政策环境、产业园区载体环境和生态链互动环境,凝聚各类产业资源,强化自主创新和应用创新,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向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以实现设定的各项战略和总体目标。 在组织保障上,成都高新区成立了由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成都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和推进成都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指导产业的分析论证、规划设计、政策制定、重点项目确立、资源协调等工作。 “成都高新区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当其时”,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赫建营博士认为,成都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有良好的基础,“硬件与软件双轮驱动,拥有业内领先的知名企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作为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导区和聚集区,成都高新区通过多年的推进和培育,移动互联网产业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球高端产业转移和“IT西进”拉动,成都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迅速崛起,已形成了设备与技术服务、应用与服务两大特色产业板块,2011年底,成都高新区核心部件和整机制造产值达595亿元,应用与服务收入75亿元,成为推动成都IT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成都各大购物中心的优势与不足

成都各大购物中心的优势与不足 去年下半年开始,众多国内外知名商业零售企业雄踞成都开发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为稍显平淡的2012年燃起一轮轮开业高潮。有专业人士称,2012年是成都商业综合体开发的集中爆发年,多达6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全新开业,面积大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为喜欢热闹的成都人提供了更多融吃、喝、玩、乐、购于一体的多元化消费休闲新体验,而今年又将有数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在成都开业。上周,记者兵对成都部分新开购物中心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通过四川日报网、腾讯·大成网开通网友调查平台,对购物中心进行了为期3天的综合调查。多达2000名网友关注本次调查,并对成都已开购物中心提出改善建议。 上周末,记者兵分几路,对成都金牛万达广场、来福士广场、万象城、龙湖三千集、九方购物中心、奥克斯广场进行实地调查。时尚品牌人气高、餐饮业态丰富、精品超市受青睐,是被调查购物中心的共同特点。但面积太大、人气不平均、提供休息的设施不足、儿童游乐设施较少等也成为购物中心普遍面临和急需改善的方面。

【点击查看商铺详情>>】 金牛万达广场:休息设施不足开业仅一个季度的金牛万达坐拥地利,赚足了北城人气。除了万达百货、万达影城、大歌星等万达自有品牌主力店外,还引入了众多的快时尚品牌,如ZARA、UNIQLO、H&M、C&A、MUJI等,可以说是目前成都快时尚品牌最集中的购物中心。不论从方正大气的外观还是通透的内部布局,金牛万达都为“西部最大综合体”的美誉撑起了台面。 3月2日晚上7点,晚餐高峰期,即使是人流不算最多的3号入口(1号入口正对地铁出口,人流量最大)也达到了5分钟进出140人次,停车场负一楼入口5分钟进入车辆近30辆。4楼“熙客小吃”和韩式烧烤等部分餐饮店面有排队候座现象。购物中心的便民措施也很到位,总服务台有饮水机、雨具和婴儿推车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小细节是:记者假扮的消费者需要一杯水,于是工作人员很认真地打开每个抽屉寻找一次性纸杯。但唯一不足的是供消费者休息的设施较少。 来福士广场:国际品牌独具特色看中来福士特立独行的设计风格的市民特别钟情于它的设计概念,不过仍有些人觉得购物中心布局有时会让人有被“绕晕”的感觉。其次,购

新经济发展常态下的成都市健康养老机遇探究

新经济发展常态下的成都市健康养老机遇探究 发表时间:2019-08-08T16:59:13.00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作者:王小力 [导读] 基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呈现出持续不断增长的状态,进而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局面。而在此背景下,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严重,同时养老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效果,以及发展结构的调整。所以,如何在新经济发展常态下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水平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基于此,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对新经济发展常态下健康养老机遇进行分析研究。 (成都市委党校社会建设教研部,四川 成都 610110) 摘要:基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呈现出持续不断增长的状态,进而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局面。而在此背景下,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严重,同时养老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效果,以及发展结构的调整。所以,如何在新经济发展常态下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水平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基于此,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对新经济发展常态下健康养老机遇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新常态;养老机遇;发展;健康;探究 在现阶段新常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作为新型的综合性产业,养老产业的发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养老产业发展大力促进,可以在促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同时,为老人提供舒适、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间。所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必须重视对养老产业的有效发生发展,充分抓住新常态经济发展为养老产业提供的机遇,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 一、成都市养老产业现状分析 (一)空巢老人居多 近年来,在社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成都市空巢老人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形成空巢化状态。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成都市农村和城市家庭空巢率高达50%以上,并受到计划生育的影响导致部分老人老无所养[1]。当前,大部分老人会选择与子女分开住,这就导致老人生活需要自理,无人进行照看,产生大数量的空巢老人。与此同时,农村家庭空巢现象更为严重,大部分农村农民会选择进城务工,而老人只能独自在家居住,使得老年人的物质、精神需要都需要通过政府协助的方式得以满足。但是受到农村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养老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二)经济与疾病问题所造成的影响 当前大部分老人都会通过退休公积金来维持生活,但是其公积金数额相对较低,只能维持老人的基本生活。并且成都市老年人人群中大部分患有疾病或者是慢性疾病,导致老年人需要承担巨额的药费,经济拮据俨然成为常态现象。大部分老年人会面临着失能、照料、疾病、贫困、精神关爱等问题[2]。在经济与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老年人生活受严重的制约与阻碍。 (三)养老院供不应求 虽然大部分对老年人对养老院等机构持有抗拒的思想,但是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的影响下,使得传统养老观念发生一定的转变,大部分人对养老院等机构所持有的态度发生转变。而纵观成都市养老产业的发展,在机构数量与规模方面仍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实际养老产业的实际发展需求[3]。 (四)养老专业人才的匮乏 养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使用,而纵观成都市养老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专业人才的匮乏,高专业、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数量无法满足养老产业的实际发展。 并且现阶段针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不到位。与此同时,相较于其它产业而言,养老专业具备较强的个性化,并且该产业所涉及到的领域也相对较多,所以非专业人才无法胜任养老服务工作。此外,通过对高专业、高素质人才具备较强耐心和责任感,对照顾老人方面有着更好的效果,让老年人感受到关爱和照顾。 (五)社会扶持力度有待于提升 社会的发展是推动养老事业发展的助推器,然而,目前的很多城市中,对于养老事业的重视程度还有待遇于提升,很多方面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尤其是对于养老场地、养老设施以及养老资金的投入应该进一步的加强,保证养老院事业的发展有足够的后背力量可言,只有这样,养老院才能够更好的发展。 二、促进成都市养老产业发展的建议措施分析 (一)注重养老观念的转变 可以结合对实际情况的分析,通过组织社区教育活动的方式,为广大老年人传播养老新观念,帮助老年人转变传统固有的养老理念和观念,进而实现老年人社会新型养老机制的认同感提升,进而对养老产业的发展持有赞同、支持的态度,让老年人明确养老产业所带来的实惠和优质服务,进而做到老人的安享晚年[4]。 (二)注重养老模式的多元化 要想促进成都市养老产业紧紧抓住新经济常态所带来的机遇,必须注重对养老产业多元化模式的发展,进而为广大老年人营造出健康、舒适的养老环境。 1.居家养老模式 所谓居家养老模式,是基于对社会化服务与居家有效结合所诞生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模式的应用是以老年人家庭为主要,依托于社区服务的开展,以专业化服务为基础,在通过传统民族文化的支撑,进而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专业服务,让老年人在家庭居住过程中通过多元的社会化服务解决相关实际问题[5]。简单地说,就是该模式的应用,相关政府部门无需利用大量的资金进行相关养老机构、设施的建设,只是为大范围的老年人居住环境提供多元化的上门服务,例如像为老年人护理、购物以及清洁等工作。与此同时,居家养老模式还具备治病、养生道讲解以及护理等心理服务。相较于传统家庭养老和集中集社养老模式而言,居家养老模式具有很大优势。也正以因此,居家养老模式成为现阶段成都市主要养老模式,具备成本低、范围广等特点。 2.日托制 该模式的应用主要是社区与居家的相结合,也就是老年人的“日托班”。该模式已经成为成都市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成为当前老年人所喜爱的养老模式之一。日托制养老模式的应用一方面可以让老年人继续居住在自己的家中,为老人营造出自由、隐私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则是可以让老年人在吃饭、居家维修、就医等方面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帮助和照顾。目前成都市已有多个社区已建立老年人“日托”服务中心,以此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和照顾[6]。而在此过程中,社区日托服务中心可以分为居家老人照顾以及养老机构照顾,而该模式的应用主要侧重于对居家老人的照料。如成都市锦江区现阶段已建成近60家社区日托服务中心,实现对养老生活服务圈的构建,再或者成都市金牛区抚琴街道的“爱老之家”,就是通过对日托制养老模式的应用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该机构会在白天期间给予老年人细心的关怀和照料,而在夜晚则是老年人在家居住。通过该模式的有效应用,可以在避免出现老人独自居住情况的同时,有效帮助老年人解决相关问题。此外,针对日托制养老模式的应用,必须要注重对日照料场地的完善构建,需包括网吧、棋牌室、医疗保健室、餐厅以及心理咨询室等,进而为老年人营造多元化的服务。 3.专业养老机构 专业养老机构作为专业化的养老场所,无论是在老年人安全性方面,还是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都具备较大的优势。尤其是具备24小时专业看护的老人,不仅能够得到充分的照顾,还会在老人出现突发情况时第一时间送至医院。并且老人在专业养老机构中可以得到良好的物质、精神满足。作为当前养老模式中的一种,成都市在高档私营养老机构、公立养老结构建设方面其数量不断增多,并且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到养老专业机构中享受晚年生活。专业养老机构的发展,可以具备以下作用:1.促使成都市老年人群体获得充分的社会专业化养老服务需求,进而满足老年人的精神、物质需求[7]。并且专业养老机构是居家、日托养老模式的有效依托。有效促进成都市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养老产业的发展满足广发老年群众的实际需求;2.加快推进成都市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3.可以在提升成都市养老产业专业水平的同时,促使养老管理的规范化、多元化发展,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水平。 (三)注重服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 要想促使成都市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相关机构单位需要注重对服务人员专业知识、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强化[8]。针对知识教育而言,可以定期进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开设关于养老服务的多门学科,要求服务人员进行积极开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进而丰富服务人员的知识储备;针对服务技能方面而言,机构单位可以定期组织服务人员去进修学习,并开展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实践,进而确保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满足现代养老服务开展的实际需求。 三、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新机遇阐述 (一)产业升级 虽然养老产业在近几年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占据的比重仍相对较低,并且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服务质量方面仍水平较低。而纵观全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显然养老产业已经占据较大的比重。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成都市需要重视对养老产业的壮大发展,注重产业的升级发展,结合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将养生保健与健康养老产业进行有机结合,以此实现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质量的提升[9]。也正因此,可以看出产业的升级已经成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二)消费升级 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民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人们的消费方向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健康养老产业得到充足发展空间,无论是在规模还是数量方面,都取得良好成效。此外,随着民众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精神需求成为现阶段民众消费的主要趋势,这也促使健康养老产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有效发展。现阶段,因为我国人孔老龄化的加快,促使成都市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实现对当地经济水平的促进,并为老年人全体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居住空间。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成都市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其中仍存在些许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和补充才能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效果。基于此,需重视对养老产业的发展,充分抓住新常态经济下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带动成都市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伟.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健康养老产业的新机遇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7):212-212. 2]熊升银.新经济常态下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增长点研究--以泸州市为例[J].科技展望,2015(18).

成都天府新区优惠政策一览

成都天府新区优惠政策一览 来源:市投促委项目政策 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2020年12月31日前,对设在天府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从2012年起,根据企业对天府新区的贡献给予支持。 高端服务业要素价格按工业标准执行天府新区的现代物流、企业总部、金融、研发、设计等高端服务业用水、用气、用电等要素价格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工业标准执行。 建设用地指标单列对天府新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行单列管理,按照规划和建设需要优先保障建设用地。天府新区建设占用耕地可在指定范围内实行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向天府新区倾斜。 自主确定土地类适用税额标准耕地占用税适用税额由成都、眉山、资阳三市按规定自主确定,报财政厅、省地税局备案。城镇土地使用税适用税额由三市按规定自主确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设立天府新区发展专项资金由省级财政出资20亿元发起设立天府新区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天府新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公益性项目和生态绿地系统主干工程建设。 新增地方财政收入全额用于天府新区建设从2012年起5年内,除中央分享税收和省级固定收入外,天府新区内新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全部留给天府新区,用于天府新区建设和发展。 地方政府债券和产业投资基金向天府新区倾斜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重点安排成都、眉山、资阳三市,用于天府新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积极引导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优先投向天府新区重大产业项目。 支持天府新区金融业发展天府新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省政府审批权限授权于成都市、眉山市、资阳市人民政府。省级财政在安排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时,对天府新区建设贡献突出的金融机构予以激励。根据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实绩,对三市人民政府给予相应财力补助。

成都再发城市机会清单 全力打造新经济“机会之城”

成都再发城市机会清单全力打造新经济“机会之城” 原标题:成都再发城市机会清单全力打造新经济“机会之城” 通过应用场景实践,成都进一步认识到城市机会是应用场景的源泉和基础,应用场景则是城市机会在生产生活、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具体化表现。 继今年3月发布第一批之后,成都再次发布《城市机会清单》。通过《城市机会清单》的发布,成都希望城市的应用场景、发展机会、项目合作等具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机会,有助于城市之间、企业之间及时掌握发展与合作机遇。 在发展新经济战略中,成都改变传统政策思路,通过场景供给培育新经济。不仅如此,成都还通过政策设计营造创新生态,推动“个别服务”向“生态营造”转变,打造有利于新经济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使成都成为机遇之城。 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 今年3月26日,成都市发布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公园城市、创新创业等10个应用场景,发布了七大类共450条供需信息。6月12日,第二批《城市机会清单》服务国家战略大局,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绿色低碳等8个应用场景发布499条机会信息。 与第一批机会清单相比,本次的《城市机会清单》实现了”两个扩容”。一是题材范围扩容,不仅新增了成都特色的东部新城专题,还聚合展示了国际城市(地区)、省内兄弟城市的发展机会;二是供需信息扩容,本次共发布764条供需信息,较第一批增加314条,新增企业协作、市场推广等五方面内容。 基于这一认识,成都在全国率先提出应用场景理论,着力构建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七大应用场景”,通过场景供给培育新技术、新模式落地的应用市场,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入口机会,为广大市民提供情景体验。 通过应用场景实践,成都进一步认识到城市机会是应用场景的源泉和基础,应用场景则是城市机会在生产生活、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具体化表现。为厚植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推动产业扶持、企业发展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在全国首创了这份《城市机会清单》。 成都市新经济委副主任周洪向第一财经表示,成都在全国比较早就进行场景理论的研究,把场景应用到城市管理上,在城市建设中布局了很多场景,构建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多元应用场景。 周洪介绍,比如,成都在规划编制中预设应用场景。充分考虑前沿科技和颠覆性技术对未来生产生活的影响,超前谋划、前瞻布局,规划建设200平方公里智慧交通生态圈,启动建设5平方公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场;在远洋太古里建设全国首个5G示范街区,二环路快速公交建成全国首条试商用5G精品环线,吸引新经济企业参与城市建设运营。 不仅如此,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应用场景。对接生产生活需求,鼓励企业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解决方案,开展共享停车试点,推进共享停车平台企业为全市460余个小区提供车位共享服务;加快推进盒马鲜生、缤果盒子等“新零售”场景布局。 今年3月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发布后,成都市新经济委主动汲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把握运用新时代新机遇为《城市机会清单》再赋能,持续优化《城市机会清单》分类供给,推动城市机会由政府单边驱动向政府市场双向供给转变、机会清单由闭合自生向开源共享转变。 在本次创交会上,成都也重点打造新经济应用场景展览,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模式业态为表征、生态营造为根本、场景提供为路径,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化设备,充分展现新经济的多元化应用场景。通过“线上模拟互动+线下真实体验”相结合的观展方式,让与会嘉宾直观体验到科技创新的魅力。

2018年度成都市高新区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和规范标准答案解析

2016-2017成都市高新区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题 A 卷(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与主视图不同的是( ) A . B . C . D . 2.抛物线y =x 2﹣4x +3与y 轴的交点为( ) A .(1,1) B .(0,3) C .(﹣1,2) D .(2,-1) 3.下列函数中,图象过(2,﹣3)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是( ) A .3y x =- B .2y x = C .6y x = D .6 y x =- 4.三角尺A 在灯泡O 的照射下在墙上形成的影子如图所示,若OA=20cm ,OA'=50cm ,则这个三角尺的周长与它在墙上的影子的周长的比是( ) A .2:5 B .5:13 C .1:12 D .7:4 5.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 2-6x +2=0,配方正确的是( ) A .(x +3)2=9 B .(x ﹣3)2=9 C .(x +3)2=6 D .(x ﹣3)2=7 6.如图,?ABC 内接于⊙O ,若∠OBA=40°,则∠ACB=( )

A .40° B .50° C .60° D .80° 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8.抛物线y=2x 2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A .y =2(x +1)2+5 B .y =2(x +1)2﹣5 C .y =2(x ﹣1)2﹣5 D .y =2(x ﹣1)2+5 9.某市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比2014年增长12%,预计2016年比2015年增长7%.若这两年GDP 平均增长率为x %,则x 应满足的关系是( ) A .12%﹣7%=x % B .(1+12%)(1+7%)=2(1+x %) C .(1+12%)(1+7%)=(1+x %)2 D .12%+7%=2x % 10.若二次函数y =ax 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反比例函数a y x =与一次函数y =bx +c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1.如果 23a b b -=,那么a b = . 12.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6,OA 与弦AB 长的夹角为30°,则弦AB 长的是 . 13.阿华是一位非常爱读书的学生,他制作了五张材质和外观完全一样的书签,每张书签上写有一本书的名称和作者,分别是:《海底两万里》(作者:凡尔纳,法国)、《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骆驼祥子》(作者:老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从这五张书签中随机抽取一张,则抽到书签上的作者是中国人的概率是 . 14.点A (-3,y 1)和点B (2,y 2)在抛物线y =x 2-5x 上,则y 1 y 2(填“<”、“>”或“=”)

环境政策转变与环保产业转型

环境政策转变与环保产业转型 发表时间:2018-11-19T17:32:40.520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期作者:刘红海李保忠[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我国环境政策也开始进入加速调整转型期。环境政策的转型为环保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地方政府应当在发展环保产业上有所作为。 刘红海李保忠 东明县环境保护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我国环境政策也开始进入加速调整转型期。环境政策的转型为环保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地方政府应当在发展环保产业上有所作为。 关键词:环保产业;环境政策;转型 一、我国环境政策的转变 (一)由依附型政策向自主型政策的转型。第一,环境政策受经济政策支配的地位有所改观,甚至环境政策开始影响经济政策,2013年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倒逼各地区改变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做强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二,经济政策对制定环境政策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环境政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社会成员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诉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力量对环境政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第三,官员政绩考核在注重经济指标的同时,正在逐渐增加环保指标的权重,考核标准变得更加多元化。 (二)由管理型政策向治理型政策的转型。首先,治理主体由一元转向多元。虽然依然强调政府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主导作用,但同时也开始强调引入多元主体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次,治理方式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即从主要运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最后,权力运行更加强调上下互动。从2013年开始我国每月都要公布空气质量城市排名,社会成员的环境知情权和环境监督显著提高。 (三)由缓解型政策向改善型政策的转型。首先,我国环境准入门槛正在逐渐提高,环评审批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等基本环境准入制度日益规范和完善,同时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准入条件也日益严格;其次,环境政策对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正在逐步加强,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对违法排污、拒不改正的企事业单位,可以按日连续处罚,增加了企业排污的成本;最后,环境政策在强化环境监督和环境执法方面日益严格。按照新《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等9类行为,如果政府在履行环境监督的过程中触犯,按照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会受到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甚至是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二、环保产业的机遇 (一)环保市场日益成熟。随着我国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推进经济的转型升级,环境保护产业正在向建构统一规范的市场的方向前进。目前,我国正在加快调整环保产业布局,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推进环保产业与环境政策转型同步发展,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下,环保市场将会日益规范和成熟,为环保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机遇。 (二)环保市场主体日益活跃。随着我国环境政策由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我国环境保护市场主体将会日益活跃。治理型环境政策则致力于厘清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环保责任,建立起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市场,通过规范市场主体的资格条件、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的进入环保市场提供保障,有利于实现环保市场中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三)环保产业空间进一步扩大。在改善型环境政策体系下,政府环保投入将进一步增加,污染物排放标准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环境准入门槛也会相应提高,加上政府环境监管力度的增强,客观上会迫使各类企事业单位不得不增加环保投入,购置环保设备,购买环保服务,减少污染物排放。据测算,与大气污染治理相关的环保产业产值将因此而增加1万亿元以上。 三、地方政府应如何发展环保产业 (一)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确定重点优势产业,培育骨干企业。一方面产业规划应当首先立足于本地市场,充分发挥既有优势。产业发展方向应当首先着眼于满足本地区的市场需求,以本地市场需求为基础培育环保类骨干企业,力争在短期内培育出几个在国内环保市场有话语权的骨干企业;另一方面产业规划还应当着眼于未来市场发展方向,积极创造新的产业优势。应当在充分挖掘传统优势的同时,紧盯空白市场、新兴市场,大力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技术服务与咨询、环保设备运营、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安装等环保服务业,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发展优势。 (二)加强环保监管,优化市场环境。发展本地区环保产业,应当注重加强环保监管,刺激本地区市场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同时应当加强市场管理,构建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增强企业对本地区环保产业发展的信心和预期,是吸引外部投资,改善环保产业投融资困境的有效动力。另外,发展本市环保产业,还应当注意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政府部门加强对环保企业的管理,规范企业的行为,打击恶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推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增强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环保产业涉及污染物处理处置技术、环保设施的建造与运营管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能源节约与再生以及清洁能源开发等多个方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必须依赖高科技的支撑,相关产业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因此,真正富有生命力的环保产业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技术创新是环保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想真正将环保产业做大做强,应当重点提升本地区环保产业的科技实力。 参考文献: [1]宋薇.河北省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 [2]赵英民.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3.4.

成都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实施细则》

【法规名称】 成都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实施细则》的通知 【颁布部门】 成都市经济委员会 【颁布时间】 2010-04-01 【实施时间】 2010-04-01 【效力属性】 有效 【正 文】 成都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区(市)县工业主管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成办发〔2010〕1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将制定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实施细则》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实施细则》 二0一0年四月一日 附件: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成办发〔2010〕1号文),支持税收解缴关系在我市,符合“一区一主业”产业定位及《成都市工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在工业园区内或经市级部门批准在园外独立选址的规模以上或规模以下成长型工业企业,结合实际,报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技术改造 (一)申报条件 经投资主管部门技术改造备案(审批或核准),在年内竣工投产,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且设备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50%以上的项目。 (二)申报材料 1、项目竣工报告,《成都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申请表》; 2、项目备案(审批或核准)批复复印件(验原件); 3、贷款合同、贷款拨付单、结息清单复印件(验原件); 4、购置设备、土地及厂房建设的合同、发票及银行划款凭证复印

成都高新区招商引资政策

为鼓励区内工业企业发展壮大,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实际,制定如下优惠政策。 一、鼓励范围 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导向,由高新区税务机关直接征管,且注册经营期在10年以上、具有法人资格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二、优惠政策 (一)区内企业可按照类别分别享受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企业和西部大开发等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四川省、成都市的有关优惠政策。 (二)鼓励企业上规模 1、在区内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下同)、税收年增长超过10%的大企业、大集团,按照当年对高新区贡献的70%给予扶持。 2、在区内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税收年增长超过15%的龙头企业,按照当年对高新区贡献的65%给予扶持。 3、在区内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税收年增长超过20%的优势企业,按照当年对高新区贡献的60%给予扶持。 4、在区内实现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或对高新区年贡献在4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照当年对高新区贡献的50%给予扶持。 5、为企业上规模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法人代表,按照以下标准奖励。 (1)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且对高新区贡献1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大集团,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的奖励。

(2)首次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且当年对高新区贡献500万元以上的行业龙头企业,奖励8万元;首次年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且当年对高新区贡献300万元以上的优势企业,奖励5万元。 (3)企业新上市公开发行股票的,奖励10万元。 (4)年缴纳三税之和在100万元以上且对高新区贡献在4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照实际贡献的6%给予奖励,最高限额为150万元。 (三)鼓励企业技术改造 1、经高新区管委会审定上报,列入国家、省、市资助的技改项目,高新区按规定给予贴息资助。 2、未列入国家、省、市资助,固定资产投资8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建成、且企业当年对高新区的贡献在50万元以上的,经认定后,按企业实际投入项目自有资金的2.5%给予补贴;申请银行贷款按规定用于技改项目的实施、且已与银行结清贷款利息的,给予固定资产贷款1年期同期利息40%的贴息补贴。 3、总投资达到1亿元以上、符合相关要求的技改项目,享受《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投资重大产业项目的优惠政策》。 (四)鼓励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 1、获得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企业法人代表3万元的奖励;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企业法人代表1万元的奖励。 2、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MSISO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分别给予企业法人代表3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励。 3、区内企业与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成功合资合作,对方实际投入资金、技术、设备等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给予区内企业法人代表3万元的奖励. 三、其他

新经济应用场景 成都依托公共交通开发新经济场景的市场潜力巨大

新经济应用场景成都依托公共交通开发新经济场景的市场 潜力巨大 发展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成都迎来最佳时机。目前,成都轨道交通线路开通6条,日均客流达到366.5万人次。到2022年,成都轨道交通规模将超过香港和东京,庞大的客流群体和城市人口蕴藏巨大消费商机。 如何依托轨道交通打造新经济场景和消费业态,提升市民出行便利度和舒适度?如何借助轨道交通优化城市发展模式?2月28日,成都举行TOD商业发展大会,借他山之石,打造独具特色的成都发展模式。 缺乏真正的“三圈一体”项目 自2010年成都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以来,正加快推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已开通6条轨道交通线路,累计运营里程240公里,运营站点139个,形成了“一环+五放射”的线网结构。此外,目前还有8条线路、233个站点在建。随着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们对公共交通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截至去年9月,成都地铁运送乘客累积超过31亿人次,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近50%。包括太古里、国际金融中心IFS、来福士广场等36个地铁上盖城市综合体建成投用,建筑体量达932.3万平方米。 据2018年“中国城市轨道TOD发展指数大排名”显示,成都在全国26个轨道城市中综合排名已上升至第七位。到2022年,随着全线开通运营,成都轨道交通规模将超过香港和

东京,基本形成半小时轨道通勤圈的目标。 但与日本、新加坡、法国等国家相比,成都在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利用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在戴德梁行大中华区董事容亚当看来,迄今为止成都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实现公共空间、商业空间、生活空间整体设计,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三圈一体开发的TOD项目,“居民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包括工作理念、出行方式等对于TOD仍存在一定的磨合期。”今年启动13个TOD项目 “成都的小孩周末一般在哪里玩耍?”日本建筑师协会TOD项目开发首席专家渡边莊太郎向台下提出这个问题。 在他看来,目前成都各大地铁站周边并没有合理配套满足于市民多种需求的业态,只停留在简单的餐饮、零售等单一层面。从更大层面说,成都城市总体布局从老城区扩大到新城区,采用的是美式城市规划方式,这种以机动车出行为主的模式,正是成都发展TOD的最大问题。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渡边认为,在TOD项目开发过程中,一方面每个地铁站点的业态配置都要因地制宜进行需求分析,打造主题突出、满足周边市民需求的复合型业态,另一方面要在地铁站周边进一步扩大步行网络,提升舒适感,减少市民通过机动车出行的频率。 世界500强企业法国国家铁路集团车站及枢纽商运管理与发展部董事总经理法布里奇·莫雷诺分析了如何让TOD 开发更加可持续发展。“TOD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光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需要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他透露,法国波尔多车站在2014年-2018年实现了60%的盈利增长,正是基于多方企业合作。 据悉,今年成都就将全面启动首批13个TOD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构建16个城市级站点、45个片区级站点、125个组团级站点、528个一般站点的四级综合开发体系。当天现场,包括金牛区木综厂项目、雪松控股集团西南总部项目等一批项目率先落地,合同金

成都市高新区投资指南

成都市高新区投资指南 ●自然条件 1、气候 ■成都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7.5℃。 ■年平均相对湿度:84% ■年平均降水量:873-1265毫米 2、风向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北风和北东风。 ■年平均风速1.2米/秒,年平均静风频率46%。 3、地质、地貌及土壤特征 ■成都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南部,地势西高东低,属典型的内陆地带。 ■大地构造单元分别由龙泉山断带、成都凹陷、龙门山台褶带等三部分构成。以黄褐色粉质粘土(亚粘土)为主。 ■成都平原的地质构造由坚硬的寒武纪花岗石结晶基底、平均深度约5-7米的杂填土和平均深度约7-10米的沙卵石组成。因杂填土、沙

卵石都比较“松软”,其间密布小缝隙,因此对地震波具有较强的消耗能力。虽然经历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及系列余震,但由于所处位置及独特的地质构造,成都平原未受破坏性影响。 4、水系及水文 ■水系属都江堰自流灌溉水系,均源于岷江内江水系。 ■地下水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 ●能源动力 1、供水 成都市自来水供水总量达5.21亿立方米,水源品质达到GB57-84,水压达到0.16兆帕。日供水能力180.95万吨。 西部园区属成都供水大网。地表水系发达,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质优良,硬度11.2-12个德国度,矿化度0.2-0.3G/L,以碳酸钙型为主。日供水量50万立方米,水压0.14兆帕以上。水质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6),达到欧共体EEC(98)标准。 2、供电 成都市供电量约145.2亿千瓦时/年。 高新区西部园区属成都供电大网,供应系统架构为110千伏(国家

四川省发布《成都五大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四川省发布《成都五大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9月2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印发《成都五大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主要包括:《成都平原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川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川东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攀西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四川省首次编制印发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 五大经济区,五条各具特色又相互协调的发展路径。各具特色,源于各发展规划瞄准各经济区不同的发展程度和特点,针对性提出相应目标和举措;相互协调,源于各发展规划始终强调互联互通,着力全省经济发展结构优化。五个“十三五”发展规划分别有哪些亮点?描绘出怎样的美好图景? 成都平原经济区 坚持以产业转型为主攻方向 成都平原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遂宁、雅安8市,经济总量19126亿元,占全省59.6%;总人口超过3700万人,占全省46%。 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成都平原经济区要形成创新引领的经济发展模式,继续发挥对全省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近日印发的《成都平原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坚持以产业转型为主攻方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工业方面,成都平原经济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与燃机、高效发电和核技术应用等先进制造业;推动食品饮料、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冶金、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 服务业方面,以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为重点,推动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商务会展、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用现代服务业理念、现代经营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扩大健康养老、信息消费等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另一主要内容。《规划》提出,成都平原经济区要率先实现由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