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与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与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与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与反思

课例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1课时)

语教101班,2号,胡雨晴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4.激发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李白的诗歌和生平资料;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试着理解诗歌。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对诗,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

(1)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播放音乐)

(2)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诗都表达了一个什么共同的主题?(送别)

2.过渡:同学们,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别离意味着也许终生都难以再见。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方式。多情自古伤离别,在诗人王维的眼中,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在诗人王勃的眼中,离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那么,在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眼中,离别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你们对李白了解多少呢?(指名说、出示ppt)

3.解析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指导书写:注意“鹤”、“孟”、“浩”、“陵”。

(2)读题目:注意停顿。

(3)思考: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谁在哪里送好友谁去到哪里。(指名说、同桌互说)(4)出示黄鹤楼、广陵的图片与介绍,以及黄鹤楼到广陵的路线图。

4.过渡: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广陵,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提要求,读古诗。

2.请学生当小老师配音示范朗读。并在黑板上标出节奏。全班齐读。

3.学生自主体会诗歌内容。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其实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书上的注释。借助注释和手中的工具书,我们就可以逐句的读懂古诗。

先自己学一学,再与同桌轻声地交流你读懂的部分或不能解决的问题。

4.正像大家说的,这首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和李白站在岸边目送孟浩然远去这两个情景。有谁知道哪几句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哪几句诗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学生读诗句,交流:前两句描写了孟浩然告别的情景,后两句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三、品读古诗,进入诗境

1.品读“故人西辞黄鹤楼。”

(1)李白为什么要去送孟浩然呢?这句诗中有一个词点明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故人”是什么意思?(老朋友);在这指谁?(孟浩然)

(2)你了解他们之间的交情吗?我向大家透露一个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小故事。(ppt出示)

(3)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我们在数学课上已经学过方位,知道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哪个同学能帮我贴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广陵”。为什么这么贴?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4)指名翻译,同桌互译。

2.品读“烟花三月下扬州。”

(1)什么是“烟花”?

(2)看着“烟花三月”这四个字,让你想起了怎样的画面?(ppt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一片春意。

(3)忆往昔,李白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三月,他会和好朋友做些什么呢?可是如今,他的好友却——

(4)指名翻译。

(5)朗读前两句诗。

(6)过渡:真是名楼美景遥相送,诗情画意在其中。

3.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李白目送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目送着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直到小船消失,此时:李白离去了吗?他在干什么?李白看见了什么?

(2)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江上总是帆船点点,而此时在李白的眼中,为什么只看到一只小船呢?李白为什么还不离开啊?这又是怎样的情啊?(依依惜别、难分难舍。)

(3)指名翻译。(重点:“尽”、“唯见”)

(4)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看见了这样的送别场面,你有什么话想对李白说?能否用上我们积累过的送别诗也来送送孟浩然?(指名说、同桌互说)

(5)过渡:真是帆影尽而情不尽。我们再把这两句诗读一读,会背的同学背一背。

指导:帆尽了可情未尽啊,碧空尽和天际流降下来,延长来读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谊。男同学站起来吧。让我们一起送孟浩然。这是豪壮的相送。女同学你们也来送送他。这是柔情的相送。

导读:我的眼前是那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

帆船渐渐远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没有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

帆船渐渐远逝了,已消失在蓝天碧水的尽头,李白还不肯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念——

帆船消失了,只剩下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想起昨日种种,他踮起脚来,又在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

四、小结

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从这首千古流传的送别佳诗中,我们感受着古人那浓浓的情意,其实这样的深情谁没有遇到过呢?谁没有这样的亲人朋友呢?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诗人王维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五、作业

课下,背诵默写这首诗,可以搜集送别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还可以把这首古诗改编成一篇小故事,好吗?

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扬州城

依依惜别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设计理念:以读促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以语言运用为中心,通过朗读、想象、合作、表达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彰显个性中,边学,边积累,边创造;让学生在自读中真正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得到情感的陶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巧妙设计引语,拓展知识点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发掘诗句中关键词,利用图片帮助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拓展送别诗积累,扩大学生阅读量,进一步感受友情、友爱的温馨。

这是我第一次上古诗的内容,虽然是第一次进行古诗教学,但是我觉得整堂课下来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各个环节之间过渡得也比较自然流畅。一开始我利用对诗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对诗的内容都是有关送别的,这样就把学生带入到送别诗的一个情景中。诗题是一首诗的关键,我让学生从诗题入手,自主地去发现信息。并出示一个句式,把学生发散的思维进行聚合。在解读诗题时,我还出示了黄鹤楼到广陵的路线图,让学生有一个情感上的体会。在学习古诗内容时,我觉得仅仅学习意思是不够的,所以我让学生把意思与脑海中的画面结合起来。例如“烟花三月”。我出示图片,让学生想象画面,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还有最后两句诗也极具画面感,只有让学生进行联想,才能更透彻的理解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做得不够的是朗读方面,在朗读方面效率低,范读还应该要多揣摩。还有让学生自主划节奏,学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意见,这里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还有赞扬学生的用词比较格式化,感觉与学生还是有点距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唯”的意思。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在创设的意境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学会品诗、赏诗。 难点:诗中“烟花三月”的美,李白送别时间长。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送别》歌词并播放歌曲,学生自由朗读并谈谈感受。师总结:这首诗是李叔同在送别朋友时写下的,词中离别的伤感和忧伤从舒缓的音乐中慢慢的流淌出来。 2、师:有人说朋友就像夏天里的一场及时雨,滋润我们的心田;朋友就像冬天里的一把柴火,温暖我们的全身。的确是这样,我们的人生路上不能没有朋友,但是,当有一天,我们要和我们最好的朋友分别了,我们的心里该是怎样的滋味呀!今天,我们就要乘着时光机来到一千多年前,看看那时的古人是如何送别朋友的。 【设计意图:在进入正题前为学生创设一种离别、送别的情景,是学生能更快融入课堂。】 一、知诗人 1、出示李白站在江边目送友人远行的图片,提问: (1)你们猜猜站在江边的是谁?(对猜出来的学生进一步提问是否对李白有所了解,师再出示李白生平资料作为补充) (2)他为什么伫立在江边呢?(送朋友)原来他刚刚送走了他的好朋友。 (3)他的好朋友是谁?(学生讲完后出示孟浩然的资料) (4)在哪里送别呢?(板书:地点:黄鹤楼)(请学生讲讲课前收集有关黄鹤楼的资料,教师再做补充)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哪里呢?(板书:广陵,今:扬州)(适当表扬:同学们很棒,课前的预习很充分!) 2、出示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2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提问“之”的意思并叫学生解释题目意思,教师带读题目一遍,注意节奏。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对诗中的人物,地点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能理解题意,为解诗意做铺垫】 二、读诗文 师:李白即将和好朋友孟浩然分别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相机板书:读诗文) 1、学生自由读,并找出生字词(出示课件:全诗) 2、师:我们在读诗时,最大的拦路虎就是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课件)现在我们先把这只拦路虎消灭掉(学习生字词) 3、指名读诗 4、男女生分度 5、齐读 【设计意图:读诗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在读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对诗有

小学二年级语文《父亲和鸟》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父亲和鸟》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知识点】 字:闻、喃、焐 词:树林、唱歌、童年、突然、雾蒙蒙、鼻子、惊动、浓浓的、热腾腾、快活、瞬间、翅膀、黎明 重点句子: 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2、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3、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4、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5、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中心思想: 《父亲和鸟》的开头“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就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作者的父亲很喜欢鸟,作者通过“父亲”对鸟的活动、鸟的声音、鸟的生活习性的深层次的了解,表现了“父亲”和鸟的亲密无间以及对鸟的深深喜爱之情。 课文讲解: 本篇文章开门见山的先告诉了读者自己的父亲是一位非常爱鸟之人,通过读课文,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作者的父亲很神奇,就像是一个鸟类专家一样,知道鸟在哪里,什么时候唱歌,什么时候容易受伤,和小鸟配合得很默契,就像是一家人一样。虽然文章中并没有用很明显的讲述父亲怎样保护小鸟爱护小鸟,但是从父亲对小鸟的深层次了解便可以感觉得到作者的父亲是一位非常爱鸟的人。 【教案】 【教材分析】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

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在学生心中种下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灵的种子。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设计理念】 一、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体验情感 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体验,结合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感悟,在读读说说中积累并迁移运用语言。在指导学生感悟出父亲“喃喃地说”该怎么读,可以先指导学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来指导。父亲怕惊动幼鸟时,说话很轻,指导学生读得轻些,学生读不到位时,可通过教师的范读来引导。 从文中我们还发现,父亲通过“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就能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可见父亲对鸟有多么的熟悉,父亲为什么能够这么了解鸟的生活习性呢?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给出了答案,“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这一句,就明白地告诉我们,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 二、创设阅读情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根据这样的基础,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们应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如9至11自然段部分,从这开始是比较轻快的,所以可以让学生听听事先准备好的鸟的声音或者让学生学学鸟叫。并让大家说说“如果你是一只小鸟,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书上又是怎样说的?”“这是树林和鸟最快乐的时刻。”“应该怎样读这句话,谁能把它读好了?”从朗读中感受父亲在说这句话时的那种爱鸟之情。此外,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设计小组分角色朗读。通过分角色,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反馈时让学生给课件配音。课件中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加上学生的配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巧设疑问,引导感悟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是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是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有助于达到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29《父亲和鸟》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29《父亲和鸟》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题目是《父亲和鸟》,但作者并没有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对鸟的深层了解来表现“父亲”的爱鸟。课文通篇是“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父亲”可算得上是鸟的知音了。而“知鸟”,不正是对鸟深深的爱吗?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谁说“我”不会像“父亲”那样知鸟爱鸟呢? 设计理念 文章对话描写突出,通过语言和动作反映了人物心理和品质。应在儿童的生活经验,现实情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整合课程资源,挖掘情感因素,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演表情,让学生进一步地意识到应该保护动物,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认识“蒙、喃”等7个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快活”等词说句子。 4、读写结合,扩展阅读,激发学生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2、主动积累词语,能用指定的词语说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只鸟蛋》这篇课文,通过学习知道了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鸟儿。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有关鸟的课文。你喜欢小鸟吗?你了解小鸟吗? 生:喜欢(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小鸟的资料) 2 、师:是啊,鸟儿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故事-------《父亲和鸟》(板书课题并课件出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题。 3、读题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的脑袋瓜里会迸出那些问题? 生:父亲和鸟有什么关系?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 一、谈话导入 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1、同学们,曾经跟家人、跟朋友分别的情形,你还记得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1、2生) 2、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板: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赠汪伦》,生齐背)你还会背哪些送别诗呢?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指导写“孟”和“陵”字。 二、理解课题 1、谁能把课题读一遍?(请2生)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你能围绕这个“送”字提一提问题吗?想知道答案吗?答案就藏在题目里,让我们一起来读2次。 2、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生1:从题目中我知道了在黄鹤楼送孟浩然 师:你读懂了送的地点。 课件展示:湖北的黄鹤楼是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被称为三大名楼。 生2:从题目中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

师:你能从题目中知道那么多,可不简单呀! 3、交流作者李白、孟浩然的资料。 简介背景资料:话说,李白年青的时候风流潇洒,挎一把宝剑、带一个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路过湖北湘阳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这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了12岁,但年龄的差异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交往。他们一见而故,相见恨晚,整天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有一年春天,孟浩然要到扬州做事,这对于多愁善感的诗人来说,对于朝夕相对的好朋友来说,真是难舍难分呀! 三、读通古诗: 1、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诗句读通读顺。 2、这首诗里面有五个生字,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孟、浩、陵、辞、唯) 孟浩然:是唐朝的一位大诗人,他比李白大12岁,但两人一见而故,成为知己,让我们一起来呼呼他的名字。 广陵:你知道它在哪里吗?它就是现在江苏省的扬州市。 3、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 (1)随机纠正字音。 (2)怎样才把这首诗的节奏美读出来呢?请同学们再听录音朗读,注意听清楚诗是怎样停顿的。

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父亲和鸟》教学案例设计2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案例评选《父亲和鸟》(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与课题:父亲和鸟(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 3、教学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课件、鸟叫声。(2)、收集鸟的图片和有关鸟的资料。 教学课题 (一)知识教学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同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二)能力训练点:从对话和动作中体会“父亲”知鸟、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体味父亲与鸟的深厚情感。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体会父亲的知鸟、爱鸟行为和我的爱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感。 (四)美育渗透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教材分析 《父亲和鸟》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反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单元里。通过“父亲”和“我”关于鸟的对话,感受到“父亲”和鸟的亲密关系,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其一:他居然能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其二:知道鸟什么时候爱唱歌,其三:知道鸟什么时候最易受到伤害。因此,“父亲”就是一位鸟类专家,是鸟的知音。最后,“我”感叹父亲不是猎人,在稚气中表达了我对鸟儿纯真的爱。这其中的思想教育内涵,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关键点:1、父亲真神呀:他的话和鸟的活动配合得那么默契,他和鸟是那么亲密无间,好似一家人,简直就是一个鸟类专家。2、父亲的快乐在知鸟爱鸟中:“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教学方法 在初读、精读、赏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说课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 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古诗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情况,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边的工具书以及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3.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课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 二、说教法、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 2、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 3、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三、说教学理念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理念: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父亲和鸟教案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父亲和鸟》教案 同学们要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和鸟》课文,体会“父亲” 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二年级上册人教版《父亲和鸟》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课前透视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易的文章。有一定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根据这样的基础,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者应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 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8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 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 的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同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父亲” 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信息资料 1、生字词卡片、课件或挂图,录音机及录有鸟叫声的磁带。 2、收集鸟的图片和有关鸟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揭题: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猜想:这篇课文究竟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文章虽然以“父亲和鸟”来命题,但是却没有直接写出父亲与鸟之间发生的事情。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据题猜想,启发学生想像,激发学生读文兴趣,引入新课教学,进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寻找自己所提问题的答案。) 2、谈话:播放鸟叫的录音,引导学生谈话。你喜欢小鸟吗?你了解小鸟吗?把你课外收集的有关小鸟的图片和 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爱鸟的故事 --- 《父亲和鸟》(板书课题)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鸟的兴趣,挖掘学生对鸟的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4、并背诵。 5、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6、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 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

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②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3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4、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 六、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 2、并背诵这首诗。 3、《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4、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 5、体会诗人的感情。

《父亲和鸟》的教学反思.

《父亲和鸟》的教学反思 2016-12-19 《父亲和鸟》的教学反思 四董小学嘉好菊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读好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首先复习课后的词语,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忆,同时也复现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接着谈话导课,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儿童心理,让儿童去感受,促使儿童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然后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学习课文,以”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文章的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到父亲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原因后,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又引导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抓重点词句朗读,深入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在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并给以学生许多鼓励性的评价。这些鼓励性的评价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感,激发他们更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通过“父亲若是猎人”的问题的引导,学生迫切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没有生硬的说教,通过一系列追问,“爱鸟――爱身边所有的生灵”应该是水到渠成。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大胆想像,创意表达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总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仍然放不开。如果换一种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比如:这样设计: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你还有哪些疑问?合作探究,解决难点。由于准备不好,教学中的引导语,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练。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蒙、喃”等7个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快活”等词说句子。 4、读写结合,扩展阅读,激发学生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从字里行间去感受“父亲”那份非同寻常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小鸟图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播放鸟叫的录音,引导学生谈话。你喜欢小鸟吗?你了解小鸟吗? 2、是啊,鸟儿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故事-------《父亲和鸟》(板书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的脑袋瓜里会迸出那些问题?父亲和鸟有什么关系?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父亲和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快读读课文吧!(要求:先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反馈,课件出示词语,指导认读; 雾蒙蒙鸟味猎人黎明一瞬间嗯 喃喃地说焐得热腾腾浓浓的草木气味 (1)借助拼音,指名领读。重点正音:蒙和腾是后鼻音,瞬是翘舌音,前鼻音。“热腾腾”变为第一声 (2)去掉拼音了,你们还会读吗? (3)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哪个字?学生自由记字形,再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喃浓嗯味 换一换的方法:焐---悟,猎----借 (4)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3、指导难句子朗读。 句子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句子2: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句子3: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读准多音字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真能干,不但读准了词语,而且能把难读的句子读通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 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2、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3、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 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 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 想感情。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读好 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首先复习课后的词语,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忆,同时也复现了对课文内容 的体会和理解,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接着谈话导课,畅谈感受,渲染了 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儿童心理,让儿童去感受,促使 儿童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然后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学习课文,以”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为切入 点让学生从文章的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到父亲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原因后,引领学 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又引导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抓重点词句朗读,深入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在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 朗读,并给以学生许多鼓励性的评价。这些鼓励性的评价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 学习的快乐感,激发他们更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通过“父亲若是猎人”的问题的 引导,学生迫切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没有生硬的说教,通过一系列追问,“爱鸟——爱身边所有的生灵”应该是水到渠成。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充分发挥了学生在 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大胆想像,创意表达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 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 总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仍然放不开。如果换一种思路,又怕自己把 握不住。比如:这样设计: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你 还有哪些疑问?合作探究,解决难点。由于准备不好,教学中的引导语,仍然需要修 改完善,加以精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汉滨区培新小学胡群英 一、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人间真情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前两行被称为“千古丽句”,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似写是眼前景象,实则表达一片深情。本课需要一个课时的学习时间。通过学习,让学生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之中,体会挚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进一步丰厚学生的语言积累。 2.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古诗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孟.浩.辞.陵.唯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唯”的意思。3.有感情的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在创设的意境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3.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课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 二、说教法、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李白、孟浩然的生平,2能够通过自主

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3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想象补白、观察插图等方法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4、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三、说教学理念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及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1.以诵读为主的教学策略 遵循“读准——读出节奏停连——读出内在情感”的主线,在反复的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的朗读中走近文本 2.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 学生通过朗读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板书演示、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中,自主解决问题 3.自主学习策略 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搜集整理材料,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语言上得到积累 4.在生字教学方面侧重抓住难点字,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避免面面俱到的负面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介绍.黄鹤楼导入新课。 2.解诗题。 3.分享诗人资料。 4.再读诗题 (二)读准诗句把握节奏 1.读准诗句 师:李白用四行诗二十八个字,记录下这“千古一别”。自由朗读,注意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意境,积累送别诗。 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

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

父亲和鸟第一九版

《父亲和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马爱荣 教学目标: 1、学会“雾蒙蒙、热腾腾、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快活”等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部分优美的词句。 3、感受父亲和鸟之间的感情,领悟大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抽改讲评,齐读。 二、学习新课。 (一)谈话,感受树林的美丽与宁静。 1、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是《父亲和鸟》,它是留在我记忆深处美好的回忆。记得那是一个清晨,一个雾蒙蒙的清晨,我们经过一片树林,这是清晨的树林。(欣赏课件) 2、它让你感觉到了什么?(很多雾、空气很新鲜、很凉爽、很绿……) (二)、学习课文3-8自然段。 1、品读句子: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引出两词,理解“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意思。 这是一片美丽的有着清新空气的树林,我和父亲朝着小路经过这个树林,他朝着树林……谁来读这个词。(望了又望)(师贴望了又望卡片),他还……(闻了又闻)(师贴闻了又闻卡片)。一起来……(生齐读两个词)。 理解词义:谁来学着做做父亲的动作,指名表演,引导学生观察表情、动作。 (2)读通句子。 让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句子中去,自由读读。 (3)领会句意。 那父亲望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打开课本读第3-8自然段,建议大家读两遍。 交流:a、父亲望见了什么?从哪里知道?

让我们顺着父亲的眼光去想象一下叶子后的小鸟在干什么? B、父亲闻到了什么呢?(鸟味) 你知道什么样的气味是鸟味吗?你闻得出来吗?谁闻得出来? 父亲说鸟的味道是一种怎样的味道?(热腾腾) 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是热腾腾的? 为什么只有父亲感觉得到?而身在父亲身边的我又是怎样的呢?(齐读句子) (4)、朗读指导。 a对于这些发现,父亲是怎样说的?抓住“喃喃、话音很轻”指导父亲说的三句话。 b这种感觉真的不一样,让我们回到3-8自然段,把这种感觉连起来感受一下。 学生自由试读。 (三)、学习课文9-12自然段 过渡:读完的小朋友向老师看一眼,父亲呀,每次来到这片树林,都会情不自禁地朝这片树林望望,你们听父亲说鸟要唱歌了,瞧,我们刚坐下鸟儿就唱了起来。(出示课件。) 1、请学生闭上眼睛与父亲一同来欣赏鸟的歌唱。 2、小鸟的叫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快乐、受到了森林里的新鲜事、受到了小鸟给我们唱歌、受到了这是一种幸福、受到了小鸟在欢迎我们。 所以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此时,父亲的心情如何?(高兴) 3、开课本自由读9-12自然段。读给同桌听听,把你的快乐传达给你的同桌。 4、生活中,你有哪些快活的事情呢?, 5、理解句子: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打中。” 师:就在我快活的时候,父亲又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a课件出示这个句子,生自由读。 b再读这句话,思考:父亲的心里除了快活,还有什么?(还有点担心小鸟被猎人打中。) c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这句话。(生2读)你希望他被猎人打中吗?

父亲和鸟公开课教案设计

父亲和鸟公开课教案设计Teaching plan design of father and bird open class

父亲和鸟公开课教案设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设计思想 语文课,要让学生经历难忘的精神之旅,师生一起为情 所动、为美所醉、为真所净,在课堂上一起感动,一起享受。感动,是一种养分,一种保养心情、滋养灵魂的养分。让孩子们透过语言文字,在父亲与鸟一起构筑的和谐美好的世界里震撼、感动。如此,语文课,便会成为学生精神的天堂。 二、教材分析: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 “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易的文章。有一定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根据这样的基础,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者应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蒙、喃”等7个生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个性。 情感目标: 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懂得人与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应和谐相处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写8个字,通过对话朗读来 感悟课文。 教学难点:情感上的体验:体会父亲和鸟之间深厚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图文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说课稿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王英 一、说教材 1. 教材简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 说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古诗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情况,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边的工具书以及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3.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课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 二、说学情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阶段,同时也正是喜欢

小学语文《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父亲和鸟》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因课题研究结题的需要,今天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第29课《父亲 和鸟》。课,上完了,这心里总有一咱沉甸甸的感觉。 临时加上的“焐”字。 因一段时间来生字的学习都是由小组合作完成,而且完成的情况不错,每次检查,绝大部分学生顺利过关。所以,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没在生字的学习上想得太多。一个没留神,这就出乱子了。_小 精灵儿童网孩子们自读后,我让他们齐读课文,读了三个自然段后,我开始急了起来,怎么感觉他们读得那样慢呢?临时改变注意,由齐 读变成指名读,叫到见博的时候,他把“焐”字读成了第三声。读 完课文后,我把这个字写在黑板上,重点指导了读音。接下来是小 组合作学习生字,与往常一样,孩子们的合作应该完成两个任务, 一是解决组内成员认读有困难的生字,二是总结生字的记忆方法。 合作学习后,我让孩子们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交流后,我开始检 查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的情况。当我把“焐”字举起来的时候,第一 个孩子读出了读音,但没能组词,叫起第二个,仍是这样;又叫起第 三个,结果还是这样。此时,心里很是奇怪,为什么今天的合作会 这样不成功呢?虽说在检查完小组合作后,我再一次重点指导了“焐”字字义的理解和组词,但为这个字我却耽误了不少时间(本来因机器 问题,上课就晚了近五分钟,现在又……)。 一直在为今天孩子们合作的反常感到奇怪,一直合作都没有问题,怎么今天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刚才突然想到,这个“焐”字本不是 要掌握的生字,昨天在制作字卡时,发现本课要掌握的生字是9个,为了凑成双数,一张纸打两个字,我临时加上了“焐”。字,孩子 们在合作时并没有就这个字进行研究,现在突然检查,问题当然就 来了。这分析到最后,问题的根源在我这里。一个不经意,一个心

危芳-《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危芳二年(1)班 【教材分析】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这第一句,就明白地告诉我们,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读着课文,你会感到父亲真是“神了”,他简直就是一个鸟类专家,他的话和鸟的活动配合得那么默契,他和鸟是那么亲密无间,好似一家人。 本文题目是《父亲和鸟》,但作者并没有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对鸟的深层了解来表现“父亲”的爱鸟。课文通篇是“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父亲”可算得上是鸟的知音了。而“知鸟”,不正是对鸟深深的爱吗?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谁说“我”不会像“父亲”那样知鸟爱鸟呢?【教学理念】 文章对话描写突出,通过语言和动作反映了人物心理和品质。应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情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整合课程资源,挖掘情感因素,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演表情,让学生进一步地意识到应该保护动物,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认识“蒙、喃、味、浓、腾、猎、黎”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2、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并造句。 【教学难点】 1、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愿望,让学生进一步地意识到应该保护动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本次教学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感受树林的美丽与宁静。3分钟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是《父亲和鸟》【板书:29、父亲和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