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舞蹈史部分分析

中国近现代舞蹈史部分分析

中国近现代舞蹈史部分分析
中国近现代舞蹈史部分分析

中国近现代舞蹈史部分

一、戏曲舞蹈的发展

这一时期戏曲发展的重要特点就是戏曲表演艺术家们强化提高戏曲表演中的舞蹈成分,使之具有舞蹈的美感,提高其欣赏价值,并强化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力度和深度。

梅兰芳欧阳于倩程砚秋杨小楼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

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欧阳予倩(1889~1962)中国戏剧、戏曲、电影艺术家。原名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笙、兰客、桃花不疑庵主。1889年5月12日生于湖南浏阳一官宦家庭,卒于1962年9月21日。1907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春柳社,在《黑奴吁天录》等剧中扮演角色。1911年回国后又与陆镜若先后组织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演出鼓吹革命反对封建的新剧。同时,加入南社。

春柳剧场解散后,他投身京剧事业,编、导、演了大量剧目,如《鸳鸯剑》、《馒头庵》、《潘金莲》、《哀鸿泪》等,获北梅(梅兰芳)南欧之誉。1918年在南通组建伶工学社和更俗剧场,培养戏曲人才。1922年参加戏剧协社,写出独幕话剧《泼妇》、《回家以后》。1926年进入电影界,编写了《玉洁冰清》、《三年以后》、《天涯歌女》3部影片,并在后两片中扮演角色。1929年2月赴广州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出版大型刊物《戏剧》及报纸副刊《戏剧周刊》,还创作了话剧《屏风后》、《车夫之家》等。1930年导演《怒吼吧,中国!》,1932年创作了大型话剧《不要忘了》和独幕话剧《同住的三家人》。1934年创作了电影剧本《新

桃花扇》,1935 年又编导了影片《清明时节》、《小玲子》、《海棠红》。

1937 年上海沦为孤岛后,他和洪深等主持了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演出了《梁红玉》、《渔夫恨》、《桃花扇》等京剧,随后又编写了电影剧本《木兰从军》。1938年起赴桂林对桂剧进行改革,并导演话剧《流寇队长》、《钦差大臣》等。1941年创作优秀历史剧《忠王李秀成》。1944年和田汉等举办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演出话剧、戏曲、木偶戏等60余出,为宣传动员民众、检阅抗战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曾在新中国剧社和香港永华影业公司任编导,把京剧《桃花扇》改编成话剧,成为中国话剧舞台的保留剧目。

1949年后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和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等职。欧阳予倩一生创作改编话剧40余部,导演话剧50余出,创作、改编、修改戏曲剧本近50部,编、导影片13部。他的作品与时代脉搏相通,且话剧中含有戏曲精华,戏曲中蕴有话剧特色,为中国的民族演剧艺术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科学的方法教授学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戏剧艺术人才。著有《欧阳予倩剧作选》、《自我演戏以来》、《一得余抄》、《电影半路出家记》、《唐代舞蹈》等。

欧阳予倩早在1919年就主办了南通伶工学社,建立了更俗剧场。他在办学过程中,破除旧的科班制度,建立新的办学宗旨。他提出:学社是为社会致力之艺术团体,不是私家歌童养习所,学社是要造就改革戏剧的演员,不是科班;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唱堂会。学社开设了戏剧专业课,文化课、音乐舞蹈课,提倡白话文,鼓励学生阅读进步书刊。他讲授戏剧理论课,介绍外国戏剧家和他们的作品,目的是为培养一批有新文化知识的戏剧人才,为改革戏剧艺术建立一支生力军。他在更俗剧场的建设方面,也和旧剧场的恶习作过不懈的斗争,而且改革、建立了新的舞台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剧场秩序。

杨小楼(1878-1938)名三元,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月楼之子,安徽怀宁人

在当时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程砚秋(1904-1958),男,京剧旦角,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程派的唱腔别具一格。他严守音韵规律,随着戏剧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要求达到“声、情、美、永”的高度结合。他的表演非常细致深刻,讲究舞台表现形式的完整与美感,同时注重贴近生活的真实。

程砚秋在艺术创作上,勇于革新创造,舞台表演唱腔讲究音韵,注重四声,并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特点。他创作的角色,典雅娴静,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种清峻之美,后成为“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在表演上无论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剑术等方面也都有一系列的创造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流派,全面展现在京剧艺术舞台上。程砚秋注重借鉴兄弟姊妹艺术,融合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是众多艺术大师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二、对欧美舞蹈的吸纳

1、裕容龄

由于她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广泛涉猎了西方舞蹈,乃至日本舞蹈,开启了中国人向西方学舞的先河,并萌发了将中西舞蹈熔于一炉的创作意图,她是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第一个学习欧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国人,也是唯一一个曾亲自向伊莎多拉·邓肯学习过舞蹈的中国人。2、20世纪初,西方舞蹈叩开了中国的大门,同时也极大的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舞蹈文化心态和形式。

清末舞蹈家裕容龄

清末舞蹈家裕容龄(1882-1973年)是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第一个学习欧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国人,也是唯一一个曾亲自向现代舞蹈家鼻祖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an)学习过舞蹈的中国人。

裕容龄出生贵族,1895年其父裕庚出任驻日本公使,裕容龄母女随行。在日本时她曾向红叶馆舞师学习日本舞。裕庚后来调任驻法国公使,17岁的裕容龄随父亲到法国巴黎。在巴黎期间,裕容龄曾向邓肯学习现代舞,她的舞蹈才华得到邓肯的赞赏。邓肯要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的进步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她。后来裕容龄还向法国国立歌剧院的著名教授萨那夫尼学习芭蕾舞。1902年,20岁的裕容龄在巴黎公开登台表演了两个节目:《希腊舞》、《玫瑰与蝴蝶》,博得了观众的好评。后来,裕全家回国。1904年裕容龄入宫成为慈禧的御前女官。从此,开始了她作为宫廷舞蹈家的生涯,也是她一生中从事舞蹈创作、表演活动最频繁的时期。裕容龄从入宫到1907年出宫,在仅仅3年时间内,创作表演了约五六个具有中国风格的舞蹈作品。

裕容龄的中国风格舞蹈作品,来源于中国的民间舞与京剧舞蹈。在她创作表演的《扇子舞》中,主要吸收了民间扇舞。她还创作表演了《菩萨舞》,服饰化妆,都参照了佛教艺术中的观音塑像。她创作的《剑舞》,从照片上看,其服饰与舞姿均具有戏曲舞的韵味。

清王朝覆灭以后,裕容龄积极参加公益义演,表现了她的善良和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心,当时她已40多岁了,可见其舞蹈功底的深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裕容龄被聘为国务院文史馆馆员,著有《清宫琐记》等书。文革期间,她受到冲击,折断了双腿,加上生活过得十分困苦,年迈的她承受不住,终于在1973年1月16日病故,享年91岁。

裕容龄出生于满清贵族,由于她酷爱舞蹈,能冲破封建礼教的重重压力和束缚,坚持学习。在创作表演中,努力运用自己在国外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创作表演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十分难能可贵。

三、学堂舞蹈的兴起与普及

学堂歌舞:在学堂中把歌舞作为教育课程

黎锦晖:在教育领域的新运动中为学堂歌舞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先后编写了三十多个具有儿童特点的融教育与舞蹈为一体的新型儿童歌舞和歌舞剧。这种兼有启蒙和美誉双重目的和价值的歌舞活动成为中国近代舞蹈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学校艺术运动。

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黎锦晖生于湖南湘潭,,“黎氏八骏”之一。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1927年,他创办了“中华歌舞学校”,后又组建“中华歌舞团”。1929年组织“明月歌舞团”,并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团”并入联华影业公司。1949年后,他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1967年逝世于上海。

黎锦晖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主张新音乐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基于这种认识,他创作了大量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这些作品,不仅在大陆风靡一时,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怜的秋香》、《月明之夜》等歌曲流传极广。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以保护儿童创造才能、反对封建教育为主题,文字通俗易懂,音乐语言简练、生动、明快,继承和发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导的学堂乐歌的传统。同时,他又是运用民间音乐素材的能手。在这些儿童歌曲里,民歌、小调、曲牌等均成为创作的素材。在歌曲创作民族化方面,黎锦晖无疑是一个先行者。

继儿童歌舞之后,黎锦晖转入了流行音乐的创作。《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黎锦晖转入流行音乐创作并获得了成功有其相应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上海已具备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的特征,西方特别是美国流行音乐通过舞厅、电影、广播等媒介流入中国。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现对流行音乐的需求。黎氏的流行音乐便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的。1928年,黎锦晖率“中华歌舞团”去香港、泰国、印尼、马来亚、新加坡等地巡回演出,

《毛毛雨》等流行歌曲即已与他的儿童歌舞一起成为主要节目。1929年,由于经费困难滞留于新加坡无法回国,他遂接受一家书局的订货,短期内编写了一百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16本歌集。《桃花江》、《特别快车》等歌曲即成于此时,大获成功。明月歌舞团”是中国流行乐发展中一个重要团体。中国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严华,流行音乐作家如黎锦光、姚敏都在这个团里。聂耳也是从这里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

1931-1936年间,黎锦晖还为《人间仙子》等十几部电影配乐,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同时,他也搞舞厅音乐,把民间旋律爵士化。当时的“百代”、“胜利”等唱片公司大量录制出版他的流行歌曲。

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即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在当时,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国爵士乐的风格。他在处理流行音乐中外来形式与民族传统关系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后人借鉴的。1949年后,其代表作如《毛毛雨》、《桃花红》、《特别快车》等作品被大陆评论者指责为格调不高,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受到批评。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逐渐改变了对黎先生的评价,使他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和较高的评价.

四、早期歌舞团的出现

20世纪初,随着西方舞蹈的传入,中国一些大中城市舞蹈活动日益兴盛,新的歌舞团组织成立为创建中国新型的歌舞艺术做出了贡献。

五、新舞蹈的萌发

吴晓邦(中国新舞蹈艺术先驱之一)

新舞蹈艺术是30年代以鲁迅为起首的左翼文化运动,影响下的产物。它的起点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意义。新舞蹈艺术伴随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而蓬勃发展,成为这一时代中国舞蹈的主流。反映了人民在这个时代的一种昂扬的斗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吴晓邦点燃新舞蹈艺术的火种,由此,新舞蹈的萌发以及其后的发展成为载入中国近现代舞蹈艺术史册的辉煌篇章。

吴晓邦舞蹈艺术家、舞蹈理论家、教育家。1906年12月18日生于今江苏太仓市。青年时代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

1929~1936年,吴晓邦先后3次赴日本,向舞蹈家高田雅夫夫妇与江口隆哉夫妇学习。留学期间,他研究了现代舞舞蹈家I.邓肯和M.维格曼等人的舞蹈理论,从中受到很大启发。1932年,他在上海创办晓邦舞蹈学校,1935年又创办了晓邦舞蹈研究所,开始了新舞蹈艺术的创作、教学活动。1935年9月在上海举行了首次个人舞蹈发表会,其代表作有:《傀儡》,以模拟的手法塑造一个摇尾乞怜的走狗形象,揭露和讽刺了伪满州国皇帝的卖国嘴脸;根据F.F.肖邦乐曲创作的《送葬》,象征着中国旧制度的行将灭亡;《浦江之夜》表现了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青年在苦难中的挣扎。这一时期的作品,从现实生活出发,在题材、体裁及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各种实验。吴晓邦以探索人生真谛的艺术理想,开始了他的舞蹈创作生涯。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吴晓邦离开上海,投身到抗日救亡的行列中。此时的作品,在内容、形式上,都随着现实生活而发生了变化。舞蹈《义勇军进行曲》和《游击队歌》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这两个舞蹈情感质朴、炽烈,作者以舞蹈形象抒发了同名歌曲反映出来的抗战激情,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1938~1945年,吴晓邦在广东、上海、桂林、重庆等地开展新舞蹈活动。1943年,在广东省曲江地区的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开设了舞蹈系,这是中国最早的正规专业舞蹈教育机构。通过他的教学、创作,广泛地播下了舞蹈的种子。这一时期他创作的《丑表功》,分“献媚”、“取宠”、“得意忘形”、“败落”4个段落,舞蹈采用戏谑式的乐曲和面具,尖锐地揭露和鞭挞了汉奸卖国贼的行径。《思凡》表现了一个青年和尚在理性与欲念的矛盾冲突中的痛苦,舞蹈自然流

畅,着重于人物内心的描写,富于哲理性。《饥火》通过感情色彩的变幻和动作线条的流动,蕴含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主题。1938年后他还创作了舞剧《罂粟花》、《虎爷》、《宝塔牌坊》。《罂粟花》和《虎爷》反映了作者对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愿望。《宝塔牌坊》是用舞蹈艺术形象,揭露了封建制度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摧残;批判了“忠孝节义”的虚伪性。吴晓邦主张舞蹈应当表现社会生活。他的大部分作品是用暴露、讽刺、暗示、象征等手法,揭露旧社会的阴暗面,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进步作用。他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创者之一。1945年6月,吴晓邦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鲁迅文艺学院教授舞蹈。此后,他辗转在解放区各地,开展新舞蹈活动。1948年在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宣传队舞蹈队,与部队舞蹈工作者一起,创作演出了《进军舞》。这个舞蹈,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的英雄气概,在原有战士舞蹈的基础上提高了一步,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951年吴晓邦主持了中央戏剧学院舞蹈运动干部训练班的教学,为新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培养了骨干力量。1954年任中国舞蹈研究会主席,领导中国舞蹈史的研究工作,对儒家和道教舞蹈作了考察和研究

1957年建立了“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这是对他的理论体系实验的继续。他从古代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里,探索以乐寄情的心理规律和表现手段,赋予舞蹈以新的想象和构思,创作了《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渔夫乐》、《十面埋伏》、《梅花操》等作品。

1979年,吴晓邦被选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为促进全国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和学术理论的活跃,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在北京、江西、四川、辽宁、浙江、福建、内蒙古自治区和香港等地举办舞蹈讲习会,就舞蹈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舞蹈史等方面的问题举行专题讲座,并组织领导学生们进行创作实习。1982~1983年底,他还为北京舞蹈学院教育系、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舞蹈科教授舞蹈理论课。

吴晓邦以早期现代舞的自然法则为基础,结合中国民间舞蹈的特点,创立了一套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他采用了“阅读、思考、习作”的教学方法,启迪舞蹈工作者的想象与创作才能。吴晓邦培养了大批的舞蹈人才,是中国有影响的舞蹈教育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新舞蹈艺术概论》、《我的舞蹈艺术生涯》、《舞蹈新论》、《舞论》、《随想录》等。这些著作为中国舞蹈艺术理论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吴晓邦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中国舞蹈研究会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等职。

戴爱莲1916-2006(2月9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被誉为“中国舞蹈之母”。

在英国皇家舞蹈学院的接待厅里,陈列着世界4位杰出的女性舞人的肖像艺术品,其中之一便是戴爱莲的石雕头像。在揭幕式上,她曾深情地说;“荣誉属于我的祖国。”这肺腑之言或可作为对其舞蹈生涯的一种诠释。

戴爱莲祖籍广东省新会县,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5岁开始学习舞蹈,10岁进入当地舞蹈学校学习芭蕾。14岁赴伦敦,在著名舞蹈家A.多林的芭蕾工作室和M.兰伯特芭蕾学校学习,后又随芭蕾大师M.克拉斯克学习。之后,因家境败落,靠半工半读求学,经常在伦敦艺术家沙龙表演舞蹈,或到电影制片厂、剧场当临时演员。她的《波斯广场的卖花女》、《杨贵妃》、《伞舞》等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的。

戴爱莲在伦敦看到德国现代舞蹈家M.维格曼的表演,倾慕不已。当时,维格曼剧团在伦敦设有舞蹈工作室,她便前往求学。在学习中她感到现代舞感情自由奔放,不受束缚,但缺乏系统的技术;而古典芭蕾虽有系统的技术,但缺乏表现力。因此她大胆提出现代舞和芭蕾在技巧上应互相借鉴、互为补充的见解。然而,由于当时芭蕾和现代舞派之间门户之见很深,老师恐她的观点影响其他学生,竟将她开除。但这并没有动摇她学习现代舞的决心,她发现

尤斯芭蕾舞团的表演采用了人体动作与内在感情紧密结合的方法,既有良好技术,又有丰富的表现力。于是她在自己的实践中吸收了这一方法。193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著名的尤斯-莱德舞蹈学校奖学金。在学校,她学习了著名舞蹈理论家R.von拉班有关情感的表现方法和舞台表演技术方面的理论及舞谱等,这对她后来的舞蹈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戴爱莲在伦敦多次参加中国运动委员会为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筹集抗日资金举办的义演,自编自演了《警醒》、《前进》等舞蹈,歌颂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她回到祖国。

1940年春宋庆龄在香港会见了她。珍珠港事件后,她取道澳门到桂林。随即参加支援抗战募捐的演出活动,创作了以抗日救国为题材的舞蹈《游击队的故事》、《卖》、《空袭》、《东江》和《思乡曲》等,对宣传抗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她还从事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采集、整理、演出和研究工作。她以瑶族同胞喜庆时击鼓歌舞为素材,创作了《瑶人之鼓》;根据“哑背疯”改编了舞蹈《老背少》。1942年秋,戴爱莲到重庆,先在国立歌剧学校、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任教,后应教育家陶行知之聘,创办了育才学校舞蹈组。在此期间,周恩来、邓颖超经常关心和帮助她,鼓励她向民间学习,努力发展中国民族舞蹈事业。这对她后来的艺术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45年她在重庆新华日报社看了延安文艺工作者演出的新秧歌剧后,创作了歌舞《朱大嫂送鸡蛋》。同年夏天,她和著名画家叶浅予一起到川北、西康等地采风,搜集了大量少数民族舞蹈素材,用拉班舞谱记录了8个藏族舞蹈(现分别存在美国纽约舞谱中心图书馆和伦敦舞蹈中心图书馆)。她还创作了藏族舞蹈《春游》和《甘孜古舞》、彝族舞蹈《倮倮情歌》、苗族舞蹈《苗家月》、维吾尔族舞蹈《青春舞曲》和《马车夫之歌》等;并于1946年和育才学校师生一起在重庆举行了盛大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这次演出的影响很大,不仅使中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登上了现代舞台,而且掀起了一个民间舞蹈的普及运动。同年秋,她和叶浅予赴美国讲学,向美国人民介绍了中国

的民间舞蹈。1947年回国后,她主持了私立上海乐舞学校的工作。1948年在国立师范学院和北平国立艺术学院任教。戴爱莲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创人之一,为新舞蹈事业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戴爱莲先后担任了华北大学三部舞蹈队队长、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团长、中央歌舞团团长和北京舞蹈学校校长等职。在此期间她和其他同志合作创作了大歌舞《人民胜利万岁》、大秧歌《祖国建设》(1949)、舞剧《和平鸽》(1950)等大型节目。她根据陕北民间舞蹈形式“荷花灯”创作的《荷花舞》深受群众欢迎,并在1953年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获奖。此后,她还创作了双人舞《飞天》,这是中国舞坛上第一个展现唐代敦煌艺术的舞蹈珍品,在1955年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获奖。

戴爱莲从40年代就开始从事舞蹈教育工作,她的许多学生现已成为有成就的舞蹈工作者。在教学中她还一直致力于拉班舞谱在中国的传播。1980年以来,她主持举办的拉班舞谱学习班,为中国培养了拉班舞谱人才。

为促进中外舞蹈艺术交流,戴爱莲先后访问了英国、联邦德国、美国、丹麦、瑞典等国。1981年5月,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将英国著名雕塑家W.索科普1939年雕塑的戴爱莲头像陈列在学院大厅,以表彰她为促进中英友谊和艺术合作作出的贡献。同年,瑞典斯德哥尔摩舞蹈博物馆收藏了这尊雕像的复制品,以表彰她为发展国际舞蹈事业所作的努力。

七、苏区歌舞的勃发

在20世纪上半叶,在红色根据地,一种新型的歌舞鼓舞着人民的革命斗志,它就是苏区歌舞,其特点是:活泼、健美、热情奔放。20世纪中叶以后转为秧歌运动,延伸至新中国的诞生,对民间歌舞进行改造,结合革命的宣传。

什么是现代舞

一.什么是现代舞? 现代舞(Modern Dance),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它的最鲜明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故称为现代舞。美国现代主义舞蹈家海伦·汤米尼斯概括现代舞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不存在普遍的规律,每一个艺术家都在创造自己的法典。” 其创始人,公认为是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on,1877^-1927 ),她认为古典芭蕾的练会造成人体的畸形发展。她向往原始的纯朴和自然的纯真,主张“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肉体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真诚地、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系统地为现代舞派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训练体系的,是人匈牙利人鲁道夫·拉班(RudolfVonLaban,1877-1968),他创造了一种被称为自然法则的训练方法,把人体动作的构成归纳为“砍、压、冲、扭、滑动、闪烁、点打、飘浮”等八大要素,认为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能组成各种动作。他创造的“拉板舞谱”至今仍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舞谱之一。 产生欧洲现代舞:19世纪末期,欧洲古典芭蕾单纯追求形式与技巧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整个舞蹈艺术的发展,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发展。内容与题材仍 旧停留在神话传说、王子公主的范围内,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大,成为舞 蹈反映社会生活的巨大障碍。正是在这种危机中,现代舞应运而生。 自由舞蹈 当时首先出现的是邓肯的“自由舞蹈”。严格地讲,邓肯的舞蹈还不是现代舞。她崇尚自然,继承了晚期浪漫主义“回到自然”的口号。她脱去舞鞋和紧身舞衣,随心所欲地自由舞蹈,给欧洲舞坛带来一股清新纯朴之风,为现代舞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条件。而与她同时代的音乐家和舞蹈家E.雅克-达尔克罗兹的“优律动”和R.von拉班的“空间协调律”则为现代舞的产生准备了理论条件。特别是拉班,他全面探讨了人的身心活动规律、肌肉的松弛和紧张、动作的协调以及舞蹈空间等理论问题。 表现主义现代舞 十大基本特点 (1)现代舞的生活观是宽容大度,乐观向上,随遇而安;它的艺术观是求同存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国现代舞第三代大师默斯-堪宁汉曾说过:“如果你不喜欢别人的作品,那就编一个自己喜欢的好了。” (2)量的概念在现代舞中是第一位的。格莱姆的“巨匠”桂冠应该说是由无人匹敌的180部舞剧和舞蹈构筑起来的。她的同窗也曾指出:“你想编一个出色的舞蹈吗?那么,先编出100个糟糕的再说吧!” (3)美的概念在现代舞中早已不是唯一的追求;而在现代美学中,美更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因此,美或者不美,不应是衡量现代舞作品高低的唯一标尺;格莱姆初出茅庐时,她那带棱带角,更带着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之敏感的抽搐动作,曾被当时报界辱

中外美术史作者和作品

1.画家及代表作 徐悲鸿江苏《老妇》、《抚猫人像》、《持棍老人》、《自画像》《愚公移山》《八骏图》《奔马图》,《普吕动》、《初伦杰作》《奚我后》、《田横五百士》、《九方皋》、《会师东京》《晨曲》 张大千四川《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园雅集》《庐山图》 王献之(东晋)书法家 顾恺之(晋)《洛神赋图》使用的线条属于高古游丝描,画祖,提出“以形写神” 谢赫(南朝)《画品》 顾闳中(五代)《韩熙载夜宴图》 黄筌(五代)《写生珍禽图》 荆浩(五代)《匡庐图》 关仝(五代)《关山行旅图》 展子虔(隋)<<游春图>> 周昉(唐)《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张萱(唐)《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吴道子(唐)《送子天王图卷》《曲阳北岳庙的鬼伯》 张彦远(唐)《历代名画记》 阎立本(唐)<<步辇图>>, 巨然(南唐)《万壑松枫图》 王希孟(北宋)《千里江山图》 张择瑞(宋)《清明上河图》 夏珪(宋)《观瀑图》范宽(宋)《溪山行旅图》 郭熙(宋)《早春图》 李公麟(北宋)<<五马图>>, 赵佶(宋徽宗)<<芙蓉锦鸡图>> 马远(宋)《雪图》王冕(元)《墨梅图》黄公望(元)《富春山居图》 王绎(元)肖像画家,《写像秘诀》 赵孟頫(元)《秋效饮马图》《谢幼舆丘壑图》钱选(元)《浮玉山居图》 倪瓒(元)《六君子图》 陈洪绶(明)《屈子行吟图》(版画) 徐渭(明)《墨葡萄图》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却叫蜂蝶为花忙》 罗中立《父亲》 罗工柳《地道战》 张乐平《三毛流浪记》 毕加索西《拿烟斗的男孩》《人生》《斯坦因画像》《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梦》达芬奇意《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蒙娜丽莎》《圣母子与圣安娜》 米开朗基罗意《酒神巴库斯》《哀悼基督》《大卫》《垂死的奴隶》《摩西》《末日审判》 伦勃朗(荷)《夜巡》 拉斐尔(意)《西斯廷圣母》《座椅中的圣母》

中外美术史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 中国 1.赏析董源的《潇湘图》 《潇湘图》是五代画家董源的代表作,以横幅形式描绘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色,表现了南方的山势平缓、烟雨朦胧、淡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描绘而成,开卷处有两位宫装女子并立,滩头列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岸处有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迷蒙的特色。人物以细笔重彩描绘,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2.赏析八大山人的《孔雀牡丹图》 《孔雀牡丹图》画了两只空气立于头重脚轻的卵石顶端。作者于图中画形貌丑陋、白眼向天的孔雀,尾拖翎毛三支,站于不稳的石土之上,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往往从立意、构图和题诗方面表达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凄凉的心境。同时宣泄着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在该幅作品中八大山人借用两只丑陋的孔雀、题诗及其独具风格的落款,通过诗画结合,嘲笑了哪些唯命是从的奴才,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3.赏析《霍去病墓石雕》 霍去病是西汉汉武帝时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骠骑大将军,死后陪葬武帝茂陵旁,有大型石雕散置墓旁,以作纪念。《霍去病墓石雕》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称传神。代表作品有“马踏匈奴”“伏虎”“跃马”等。石雕散置于封土之上,远望如山石,近看神态十足,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精品。 4.赏析帛画《人物龙凤图》 这是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的场景。此画主要采用墨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此画以墨线勾画,可以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线描人物的传统风格并达到了较高水平。 5.赏析赵佶的《芙蓉锦鸡图》 全图设色艳丽,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指头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这种表现形式在宋代花鸟画中很流行。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均为华丽的题材,但此构图不同于一般装饰,而充满了活趣。加以双勾笔力挺拔,色调秀雅,线条工细沉着;渲染填色薄艳娇嫩,细致入微,实达到了工笔画中难以企及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

现代舞与当代舞的区别

现代舞与当代舞的区别 中国“当代舞”,作为中国舞蹈的重要舞种,是“荷花奖”舞蹈比赛第一次提出并确立的(原曾建议叫“新舞蹈”),这在中国舞蹈分类和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涉及到中国舞蹈发展全局性问题。 “当代舞”,主要是对“五四”新文化舞蹈运动至今发展的总体认定。它即是老一代舞蹈家近代舞蹈创作实践活动,更涵盖建国后巨大的新舞蹈创作运动实践,总体概括为中国“当代舞蹈”。 中国“当代舞”在舞蹈形态、表现方法与风格等方面,存在有“多界面”、多层面的丰富体系,有如现代舞一样,其中流派风格倾向繁多,但并不妨碍它们共有的、共同遵循的美学原则,形成自己舞种的“临界面”的当代艺术风范。这些不同的艺术方法,却在探索一个共同的主题--表现现实生活的主题。这一主题构成了“当代舞”重要的艺术特征,这对于中国舞蹈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现代舞是在反对古典芭蕾的封闭、僵化的前提下产生的文化现象,当时,有“现代舞之母”之称的依莎多拉邓肯向陈腐的古典芭蕾旧世界展开了一场轰 轰烈烈的舞蹈革命,但邓肯从来未想到建立什么新流派,而只是想从芭蕾的清规揭律中获得一种身体与精神上的自由,所以邓肯只能算是先驱者。 1936年舞蹈家吴晓邦先生把现代舞从日本带到中国,并称之为“新舞蹈”,这是中国现代舞最早的引进和起源。 一提起现代舞,大多数人会摇头,要么因为没看过、要么认为看不懂,我们要为现代舞诸如一种新的认识概念。首先,现代舞应该是一种视为艺术,只是相对于其他舞蹈形式来说,它更注重于艺术家内心的感觉,并通过形体充分展现出来。欣赏现代舞不应去强调是不是看懂,是不是表达什么主题或者能不能接受教育,而应欣赏它通过形体所表达出来的美以及给你带来的那瞬间的感受。就象欣赏交响乐、爵士乐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叫听懂,什么叫没听懂,而是看音乐本身是否给你带来美感和遐想。现代舞艺术家也不会可以去弄一些令人琢磨不透、晦涩难懂的东西,而是通过现代舞这种与其他艺术品种不同的方法来传达内心的感受并给观众带来愉悦和美感。很多人都搞不清“当代舞”和“现代舞”的概念,但从在昆明举行的首届中国舞蹈节“当代舞”精品展演中,观众很容易就区分了两者:当代舞与现代舞相比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的情感,也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 当代舞蹈是指20世纪50年代后的舞蹈创作和表演,它在作品选材上鲜明地指向了中国人当代生活的感情状态,对于中国戏曲舞蹈、芭蕾舞、西方现代舞中的舞蹈元素则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方式,在时间和舞种上比现代舞容纳的东西更加广泛。昨晚的精品展演中,双人舞《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和《无言的战友》、《天边的红云》充分展示了人们所熟悉的革命、保家卫国和历史传统题材,其中群舞《天边的红云》以女性的视角勾画出历经磨难的女红军在壮烈牺牲前的战斗与抗争,同时又刻画了面对死亡的青春女性在残酷的战争中对美的追求和美好明天的留恋,人们从这个舞蹈中不难看到现代舞的抽象和民族舞的具象的描述风格;而被誉为“20世纪经典”的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以一群少女或细碎流畅或奔腾跳跃的舞姿,象征着山涧小溪流聚成河最终汇入大海的景象,以此揭示出人类亘古不变的规律;独舞《太阳鸟》以其精致独特的艺术视角,写意的展现了人们对生命、阳光的诗般礼赞……相比现代舞的抽象和“怪”,一幕幕精彩的“当代舞”演出因它们为百姓所熟悉的题材、也因它们的贴近生活和通俗易懂而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热烈掌声。

《中外美术史》复习思考题

(0442)《中外美术史》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距今( )左右,称为新石器时期。 2距今( )前,称为旧石器时期。 3良渚文化中心,指的是太湖流域至杭州湾一带,距今有( )的历史。 4仰韶文化又称(),广泛分布于山东以外的华北黄河中游的()一带,北至()、河套地区,西抵()地区。在()持续的时间最久。 5商代中后期到西周前期,也是( )发展里程中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6商代铜器造型系列中,最重要的是( ). 7徐悲鸿代表作品有中国画《奔马》《逆风》()、()、()等,以及油画《田横五百士》、()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8清初画坛“四王”指王时敏、王鉴和()、()。 9 “四僧”指()、()和髡残、石涛。 10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代雕塑群指()。 11()早期作品的典范之作是巨型雕像是《大卫》。 12卢浮宫的镇馆“三宝”指()、《米罗岛的维纳斯》和()。 13希腊化时期罗得岛的雕塑家()和他的儿子波利多罗斯、阿塔诺多罗斯完成的著名雕塑叫《拉奥孔》。 14()圣母画像中的极品名叫《椅中圣母》。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 1、吴门四家: 2、院体: 3、波臣派: 4、上海画派: 5、清初六家: 6、南北宗说: 7飒露紫: 8拜占庭艺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 1请简述近现代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请简述谢赫的《画品》的主要内容。 3请简述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内容。 4请简述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的主要内容。 5请简述任伯年在近代花鸟画史上的贡献。 6请简述清初画坛主要名家的活动。 四、分析题(15分) 1请谈谈你了解的中国石窟寺院艺术的功能和分布区域。 2 请谈谈你所了解的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3请对隋唐人物、山水、花鸟画的发展和成就进行阐述。 (0442)《中外美术史》复习思考题答案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1)详细内容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1)详细内容 (一) 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率先走出国门学习舞蹈的先驱人物是晚清宫廷舞蹈家——裕容龄。12岁那年,裕容龄父亲奉派出使日本,她随父东渡日本。并在哪里开始了她的舞蹈生涯。在日本期间,她学习了日本传统舞蹈《鹤龟舞》等。1899年,她又随调任法国公使的父亲来到了巴黎,在法国学习芭蕾和现代舞。巴黎这座艺术之都,为裕容龄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值得一提的是,裕容龄在法国期间十分幸运地遇到了西方 现代舞鼻祖美国舞蹈家依莎多拉·邓肯,并拜她为师,学习现代舞。裕容龄极好的舞蹈天赋和悟性受到了邓肯的赏识。1902年她在巴黎第一次进行了公演,演出了《希腊舞》、《玫瑰与蝴蝶》等节目。1903年,裕容龄随父回国,并很快入宫,担任了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专门为两宫太后和皇帝表演舞蹈。节目有《西班牙舞》、《如意舞》、《荷花仙子舞》、《希腊舞》、《扇子舞》等。裕容龄,由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和个人条件成为了传播西方舞蹈文化的使者,而她表演的这些舞蹈在中国现当代舞蹈史上具有开拓性的地位。 在对西方舞蹈的学习与吸收上,裕容龄是走出去的,与此同时,大量的欧美歌舞团体进入中国。 1886年,一个《点石斋画报》上有一条这样的消息:一个名为车尼利的西方马戏团在上海演出。这是有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个来中国演出的外国马戏团。这个马戏团的节目有 跑马、调狮、钻圈、掷帽、正剧、杂剧、鼓人舞蹈等等。在这些节目中,舞蹈的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熟悉祭祀乐舞和宫廷舞蹈的国民来说,舞中强烈的娱乐性让人大受刺激。随后,西方各种歌舞表演团体纷纷来华演出,在中国掀起了一个西方马戏和歌舞的传播之潮。西方舞蹈团体的这一系列演出活动,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震动。从此,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特别是大都市里,西方式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人们一种追求的时尚,这就是以《华尔兹》、《探戈》、《列对方阵舞》等为代表的西方社交舞。 社交舞,又名“交际舞”、“交谊舞”。它是一种人际间进行社会交往活动时,以男女对舞的形式进行表演的舞蹈活动。西方早期的社交舞主要流行于宫廷和上层社会,随着社会变革、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社交舞蹈也从深宫贵宅走向各阶层人士都能自由参加的公共场所。这种以男女对舞的形式来进行交流的西方交际舞,在20世纪初由西方舞蹈团体、商人和旅华外侨或留学欧美归国人员传入到中国各大城市。交际舞在中国的传播时间非常之快,在各大城市学舞者日益增多,国人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交际舞,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于是,围绕学习教授交际舞的机构迅速产生,出现了很多交际舞学校和书籍。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俄国侨民司大纳基芙曾在哈尔滨、青岛、上海开办的跳舞学校,教授的是当时世界最为流行的探戈、华尔兹、查尔斯顿舞等。杰克·坎根办的跳舞传习所,该所自有一套交际舞的教学体系,不少舞者慕名而去,在当时已很有名气,成为舞蹈名家与各界知名人士经常联欢之地。西方舞蹈,尤其是西方交际舞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有着它特殊的意义。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长期以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十分忌讳男女之间的身体公开接触,“男女授受不亲”是严格遵循的祖传训诫。这样

中外美术史(整理复习大全)

中外美术史(整理复习大全)

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 画家传记及作品。 (3)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史论结合的著史传统,在占有尽可能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以当时绘画实践所能达到的理论认识为指导,作绘画历史规律的探讨和理论的归纳。 (4)专辟叙论部分,集中阐述绘画发展的史论认识: 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 强调了“气韵”,“骨气”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笔不周而意周”,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 指出古代绘画中存在着“疏”,“密”二体的发展线索和唐以来师资南北传授系统。 (5)全书七卷篇幅汇集了三百七十余位画家传记资料及其作品著录,是一部系统的绘画史学名著,在中国绘画史学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只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经典文献。 5.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1)张择端:北宋后期卓越的风俗画家,擅长画建筑,车船等风俗题材. (2)《清明上河图》: <1>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高度水平,墨笔淡着色,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 <2>内容结构分为三个段落: 开首为郊区农村风光。 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的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 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栉比,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再现了宋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杰出的绘画作品,而且具有高度历史文献价值。 <3>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选择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时代社会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如:漕船,骆驼队,毛驴队等都被有条有理又真实自然的组织在这一宏伟的艺术整体中。 <4>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而船过虹桥的紧张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部分,种种矛盾,构成全卷的高潮,形成具有艺术效果的最精彩部分。 <5>内容的异常丰富性,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的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作品. 画家对于城市社会生活,尤其是“市井细民”的生活,具有深厚的感情和广泛精到的了解。 画家饱满的创作热情,持久不懈的努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艺术想象力的丰富及艺术表现的周密不苟,在绘画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6.五代花鸟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 (1)黄筌: <1>西蜀宫廷画家,擅长花竹翎毛,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是一位技艺全面的画家。 <2>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条相融,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画中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 <3>传世作品:《写生珍禽图》:精湛的写实技巧和细腻明丽的风格。 (2)徐熙: <1>南唐士大夫,终身不仕,自命高雅,过着放达闲适的生活。 <2>注重“落墨”,信笔抒写,略加色彩,突破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草的格式有所创造,被宋人称为“徐熙野逸”。 <3>也为宫廷画过赋色浓丽并带有装饰趣味的“装堂花”“铺殿花”。 (3)黄筌,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形成面貌迥异的风格,宋人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7.宋代花鸟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 两宋是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不仅花鸟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而且表现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把自然属性与道德品德相联系1)宫廷花鸟画: <1>黄居寀: 北宋前期画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表现宁静平和,细致艳丽的“黄家富贵”之风,成为宫廷花鸟画的标准。 传世作品:《山鹧棘雀图》。

中国舞蹈史复习(2)

填空:1、原始社会黄帝的乐舞名称是《云门》 2、春秋时期楚舞的审美特征概括为 3、汉代宫廷掌管民间乐舞的机构名称是乐府 4、汉代舞蹈的风格特征可以概括为 5、商代社会宗教祭祀舞蹈盛行,表现商代旱祭的舞蹈有《舞》 6、我国古代主要以踏地、歌唱、舞袖为特点的舞蹈是 7、汉代傅毅写的我国第一篇舞蹈美学的文论是《舞赋》 8、周代教化贵族子弟的舞蹈教材是有()与六小舞。六大舞(《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武》《大 9、歌舞戏的出现的时间是唐代 10、宋代民间节日的游行表演队伍叫舞队 1、“制礼作乐”出现的时代是西周 2、“礼崩乐坏”出现的时代是春秋战国 3、《清商乐》出现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 4、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继西周之后的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是汉代、唐代 5、“泼寒胡戏”进入中原的时间是唐代 6、根据舞蹈风格,《剑器舞》是唐代著名健舞 7、原为中亚民间舞,舞蹈动作以腾跳和踢踏舞步为主,这种舞蹈是《胡腾舞》 8、根据舞蹈风格分类,《绿腰》是唐代著名软舞 9、《白纻舞》出现的时代是三国吴地(晋) 10、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第一个学习欧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国人是裕容龄。 2、原始社会阴康氏的乐舞是健身舞 3、以舞相属出现的时期是汉代

4、乐府是我国什么时代出现的乐舞机构。汉代 5、汉代一种酒宴间表演的礼节性舞蹈的名称是 6、主张“天乐”思想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是 7、“江南吴歌”和“荆楚西曲”同属于《清商系》 8、北周起传入中原,舞蹈以急速的旋转为主要特征的舞蹈是《胡璇舞》 9、“泼寒胡戏”中所跳的舞蹈名称是《浑脱》 10、七部乐是__________初制定的宫廷燕乐体系。隋开皇初 名词解释:1、制礼作乐:以不同规格的示舞作为划分不同等级的标志之一,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 2、文舞:文舞是歌颂历代封建帝王文德的固定程式,只是按时代、人物不同,填入大同小异的歌词内容, 3、“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可能由于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所以称为“百戏”。“百戏”有时也叫“角抵”、“大角抵”、“角抵奇戏” 4、以舞相属: 1《铜雀伎》 2 《谢公屐》 3健舞 3、“踏歌” 简答:《清商乐》的内容。 唐代宫廷《十部乐》的内容。 原始乐舞的性质。 简述健舞和软舞的风格和代表作。 论述:试述“礼崩乐坏”出现的历史原因及其的体现 试述汉代舞蹈发展的成就。

中外美术史对比史论文

中外美术发展对比 史论文长安大学建筑学院2014—2015(学年) 指导老师:孔凡静

浅谈欧洲文艺复兴美术 摘要:欧洲的文艺复习时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由意大利开始,以后席卷全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继承、借鉴和利用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在意识形态邻域里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发动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对于破除近千年的封建思想意识和宗教神学观念对人们的束缚,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欧洲的科学、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这是“人类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关键词:意大利、尼德兰、德国、达·芬奇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 (一)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佛罗伦萨三位大师的出现标志着早期文艺复兴的来临。这三位大师是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画家马萨乔和雕塑家多纳太罗。布鲁内莱斯基设计过一批代表文艺复兴成就的建筑,其中就有佛罗伦萨大教堂是其最早的作品。而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的马萨乔,他以科学的探究精神,将解剖学、透视学的知识运用于绘画中。经常提到的他的名作《失乐园》和《纳税钱》,画面朴实无华,人物坚定沉着,显示了文艺复兴美术的基本特色: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与人文精神内容的统一。 在哥特时期,雕塑通过自由的肢体动作和新发展的心理表达,已找到一种新的贴近生活的写实主义手法。但是,当时的雕塑仍服务于阐明超验的关系,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则着从人的尘世美与真的方面来表现人。他们受古代榜样的鼓舞,创作了富有立体感和尘世 坚定信念的雕塑。哥特式人物形象说明了人渴望天国的完 美,而文艺复兴则展示了在做人的完美之中的天国形象。 因此,多纳太罗让他塑造的像真人一样大小的青铜雕像《大 卫》(图1)像赤身裸体,而过去只有亚当和夏娃,以及被 钉在十字架的人和被拷打致死的圣塞巴斯蒂昂才能如此。 大卫也不再是旧约故事中的英雄,而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 仅戴着一顶佛罗伦萨小帽,以漫不经心的优雅姿态望着敌 人的头颅。这里是新型的人的形象,他十分自信,不受习 俗束缚,喜欢摆出优越者的姿态。它标志着希腊、罗马的 人体美术传统又得到了恢复。 图1 (二)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正是在极其动乱的阶段了,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形成了。这是一种明朗而又有高尚观念的,伟大而又有克制力的艺术。在文艺复兴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为代表的一批美术家,进一步完善了15世纪意大利人的探索,使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在美术品中获得了完美的统一,使形与空间的关系获得了高度和谐,从而为再现性的美术确立了一种经典样式,给后世提供了效法的最佳范例,在以后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中,无时不感到它的强大影响力。

外国美术史之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外国美术史之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摘要:文艺复兴美术作为西方近代美术的源头,它的基本风格和表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极其深远。在造型艺术方面,它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从而使它得以达到古典艺术之后一个新的高峰,在风格和技法上它和东方艺术以及一切近代之前的艺术有本质区别。在建筑艺术方面,它以恢复古典建筑传统为首任,同时着重探讨建筑美感的理性法则,从而奠定了西方近代建筑延续数百年的典范形制。在社会身份和专业教育方面,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也经历了从中世纪转向近代的演变。 关键词:文艺复兴,达芬奇,意大利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个时期,欧洲发生了一场以意大利为发源地和中心的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开始,以后席卷全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标志着欧洲近代历史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 文艺复兴虽以学习古典为特点,却绝非单纯的复古,实质上是通过学习古典的途径创造新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由于中世纪的长期破坏,已经相当残缺,虽极力恢复,所得仍属有限。然而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们学习古典,并不是简单仿效,而是取其精神。古典艺术的具体形式固然予人以启发,但更重要的是从中领悟到现实主义的方法和古典社会的民主思想。中世纪被教会控制的美术基本上是非现实主义的,宗教神学笼罩一切;反封建的文艺复兴新美术主要以贯彻现实主义和体现反对宗教禁欲主义的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而古典美术也正是在这两方面成了新美术的良师益友。因此,文艺复兴美术之学习古典不同于其他时代的复古、仿古倾向;也不同于中世纪美术中偶尔可见的习用古典形式的个别现象。与此相关的是,从具有现实主义这个本质特征看,某些西欧的早期文艺复兴美术(如尼德兰美术),虽然学习古典这方面尚无多大发展,却同样应被认为是新美术的一个杰出代表。文艺复兴美术的现实主义方法和人文主义思想,在创作实践上是密切结合的。人文主义强调人性崇高与身心的全面完美,重视世俗的现实生活反对神学权威和封建特权。新美术创作的真实完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丰富的现实情景,就最能体现这种思想,产生最为广泛和强烈的反应。加以在当时具体

20世纪中国舞蹈史

20世纪中国舞蹈史 (一) 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率先走出国门学习舞蹈的先驱人物是晚清宫廷舞蹈家——裕容龄。裕容龄,(1882~1973)晚清一品官裕庚的女儿,满族人,1882年生于天津。她被中国舞蹈学界称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学习西方舞蹈的人。 12岁那年,裕容龄父亲奉派出使日本,她随父东渡日本。并在哪里开始了她的舞蹈生涯。在日本期间,她学习了日本传统舞蹈《鹤龟舞》等。1899年,她又随调任法国公使的父亲来到了巴黎,在法国学习芭蕾和现代舞。巴黎这座艺术之都,为裕容龄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值得一提的是,裕容龄在法国期间十分幸运地遇到了西方现代舞鼻祖美国舞蹈家依莎多拉〃邓肯,并拜她为师,学习现代舞。裕容龄极好的舞蹈天赋和悟性受到了邓肯的赏识。1902年她在巴黎第一次进行了公演,演出了《希腊舞》、《玫瑰与蝴蝶》等节目。1903年,裕容龄随父回国,并很快入宫,担任了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专门为两宫太后和皇帝表演舞蹈。节目有《西班牙舞》、《如意舞》、《荷花仙子舞》、《希腊舞》、《扇子舞》等。裕容龄,由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和个人条件成为了传播西方舞蹈文化的使者,而她表演的这些舞蹈在中国现当代舞蹈史上具有开拓性的地位。 在对西方舞蹈的学习与吸收上,裕容龄是走出去的,与此同时,大量的欧美歌舞团体进入中国。 1886年,一个《点石斋画报》上有一条这样的消息:一个名为车尼利的西方马戏团在上海演出。这是有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个来中国演出的外国马戏团。这个马戏团的节目有跑马、调狮、钻圈、掷帽、正剧、杂剧、鼓人舞蹈等等。在这些节目中,舞蹈的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熟悉祭祀乐舞和宫廷舞蹈的国民来说,舞中强烈的娱乐性让人大受刺激。随后,西方各种歌舞表演团体纷纷来华演出,在中国掀起了一个西方马戏和歌舞的传播之潮。 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大量的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团来华演出,并在20年代达到高潮,形成了20世纪初中国舞蹈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1923年,美国檀香山哈佛歌舞团在上海维多利亚剧院演出美国歌舞;1925年,日本剧团在上海演出歌舞剧《20岁之少年》;1925-1926年,美国现代舞先驱圣〃丹尼丝率领的现代舞团在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巡回演出了现代舞及各国民间舞,节目有:《西班牙舞》、《海之精》、《爪哇舞》、《印地安人舞》和具有中国风格的《观音舞》、《霸王别姬》等;1926年,莫斯科国家剧院歌舞团在上海卡尔登戏院演出了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吉赛尔》、《葛蓓利亚》、《火鸟》及舞蹈《华尔兹》、《小丑舞》、《牧童舞》等。这是一个代表着当时西方芭蕾舞最高水平的团体,在中国演出影响很大。1926年,对于20世纪初的中国舞台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一年,国人在欣赏了现代舞先驱圣〃丹尼丝舞蹈团的现代舞和莫斯科国家剧院舞蹈团芭蕾舞的精彩表演之后,同年11—12月又迎来了西方现代舞鼻祖依莎多拉〃邓肯的学生爱玛〃邓肯率领的莫斯科邓肯舞蹈团的到来。“莫斯科邓肯舞蹈团”首先来到中国东北的哈尔滨,然后到北平、上海等地演出,主要节目有:《青春舞》、《快乐》、《捉迷藏》等。它们表演了具有依莎多拉〃邓肯风格的现代舞,它们的舞蹈具有很强的前卫意义,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影响。小说家郁达夫观看演出后在日记中曾经写道:“邓肯的舞蹈形式,都带有革命意义,处处是力的表现”。这是历史上中国文人第一次对西方现代舞作出的评价。郁达夫对现代舞的这种认识和判断,在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也十分准确、恰当。1927年1月,邓肯舞蹈团来到武汉演出。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而演出的现代舞《葬礼歌》、《国民革命歌》、《中国妇女解放万岁》、《少年共产国际歌》等,引起了极大轰动。 西方舞蹈团体的这一系列演出活动,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震动。从此,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特别是大都市里,西方式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人们一种追求的时尚,这就是以《华尔

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教学大纲 学院(部):艺术学院 课程名称:中外美术史 教务处 二○一三年十月

《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中外美术史(英文)Chinese and foreign art history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编号3053057 学时数51 归属学院(部)艺术学院 授课对象公共艺术专业 完成人曹雅妮职称讲师 审定人刘飞完成日期2013年10月20日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公共艺术专业学生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它要求学生大体掌握美术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各重要风格流派产生的背景及它们相互之间传承关系。对艺术史上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具有基本的分析鉴赏能力,对现当代艺术发展有大体了解和判断。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美术馆和博物馆,同时扩大阅读量。 通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进一步了解艺术概况。由于课时有限,在教学中要选择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最能体现民族独特的审美理想和思想观念的美术种类、美术流派、美术家、美术作品和美术理论加以介绍,使学生对中外美术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及其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中外美术史是人类智慧的形象化结晶,通过对艺术史脉络的梳理,经典作品的解读,达到拓宽视野、活跃思想、培养趣味之作用,为专业的长远发展,培养基本的人文素质和必要的历史眼光做必要的准备。 一部美术史,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人类社会视觉方式变化的历史,美术作品本身是美术发展和审美意识变迁的视觉呈现。在教学方法上,以理论讲授与多媒体课件对作品进行分析相结合为主,适当穿插课堂提问和讨论。力求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拓宽知识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学以致用。

中外美术史及作品鉴赏论文—浅谈达利

萨尔瓦多·达利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在所有著名画家之中,达利无疑是最奇葩的一位。“我同疯子的唯一区别,在于我不是疯子”,“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在体验一次极度的快乐,那就是成为达利的快乐……”。不用看达利高高翘向天穹的胡子,不用观赏他充满奇思怪想的作品,单是这些不同凡响的妙语,就足使你想象得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除了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也许是最为知名的二十世纪画家。”这是道恩·艾兹在他所著的《达利》一书中的开场白。确实,在超现实主义画派中,达利比其他画家更加声名显赫,或者可以说“臭名昭著”——这不仅仅因为他的那些想象力丰富得令人震惊的画面,更因为他那古怪得让人侧目的形象和行为。我们不能不承认他是个天才,无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自我宣传的角度。他一本正经地宣称自己和疯子的区别在于他不发疯。他精心侍弄他的小胡子,使之成为其身体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他在画布上“做梦”,表现性、战争、死亡等非理性主题。他撰写《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装腔作势地进行各种活动……总之,这个西班牙人的言行举止连同他的艺术,已共同构成了超现实主义的特别景观弗洛依德曾借着心理分析去观察达利的那双眼睛,他说,“这双西班牙人的眼睛既真诚又狂热”。他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他对超现实主义、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的贡献。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画,他的文章、他的囗才、他的动作、他的相貌、他的胡须和他的宣传才能。他用所有这一切,在各种各样的语言中造就了超现实主义这一个专有名词,去表示一种无理性的、色情的、疯狂的而且是时髦的艺术。达利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十足的超现实主义者,以至其它的超现实主义者对他的笃诚和绘画成就,抱有强烈的怀疑态度。主要的证据也许就是他那些绘画,没有人能够否认得了他那无尽的才能、想象能力或者他所显示的强烈信心。 达利天赋异禀,七岁就作出了一幅谁也理解不了的画。在高中时就离经叛道,与学院派格格不入,两次被学校开除大学时则更是狂妄到声称老师已经教不了他了,更是嚣张的说老师没资格评价他的画。但是,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才由两件事情促使其画风日臻成熟。一是他发现了弗洛伊德的关于性爱对于潜意识意象的重要著作;二是他结交了一群才华横溢的巴黎超现实主义者,这群艺术家和作家努力证明人的潜意识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更为重大的现实”。 为从潜意识心灵中产生意象,达利开始用一种自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达利发现这一方法后,画风异常迅速成熟,1929~1937年间所作的画使他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在他所描绘的梦境中,以一种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物像并列、扭曲或者变形。为了获得自相矛盾的视觉形象,他通常都十分细致,精确地用十分斜视的手法描绘这些创造的形象,也许正式这种一丝不苟的现实主义笔法,正式这些清晰存在却非真实的形象才是如此令人不安的原因。 最初接触达利是在高中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便是他的胡子。美术老师先是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达利恶搞《蒙娜丽莎》的一幅画作。在这幅画中,达利把蒙娜丽莎的脸改成了自己的,尤其是那独特的两撇胡子最是引人注目,这立马就引起了

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历史与未来

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历史与未来 从十九世纪末,欧洲兴起的现代舞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最初的现代舞是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对当时陈旧、僵化、因袭守旧的古典芭蕾的现状给予革命性的冲击,她主张舞蹈家必须使自己的躯体与灵魂结合,舞蹈家要从心灵把握情感,并以古希腊神像雕塑当做理想的新舞蹈形象的源泉,她从合乎自然法则的花鸟、树、叶、海水的动态中汲取舞蹈动律,因此她的舞姿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她的舞蹈给当时的舞坛带来了生机,她的动作震撼了西方的舞坛。 但邓肯并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经鲁道夫·拉班、圣丹尼斯、玛莎·格蕾姆、石井漠等现代舞大师精心总结、整理了系统的现代舞训练体系,以及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现代舞大师,如尼古莱、保尔·泰勒、阿尔文·艾利等,影响着欧、美、亚整个世界舞坛。 中国从三十年代起,吴晓邦、戴爱莲以及我本人都最先学习过现代舞。刘凤学、林怀民、游好彦、曹诚渊更以卓著的成绩面世。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舞在中国的兴起已被舞界瞩目,近几年来已有许多编舞家摸索着现代舞的创作,如胡嘉禄的《绳波》、《血沉》、《对弈》,而我国已有个专业性的现代舞团:广东实验现代舞团、北京舞院蓝通现代舞团。它们建团时间虽然不长,但已显示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他们的创作已在世界舞坛大显风彩,成绩突出。广东实验

现代舞团的《太极》和《传音》夺得双人舞大奖。这是中国现代舞在国际舞坛上摘取的第一枚金牌。北京舞院蓝通现代舞团王玫创作的《潮汐》和张守和创作的《秋水伊人》获北京第四届舞蹈比赛大奖。总之,中国的编舞家对现代舞怀有极大的兴趣,并不认为现代舞与中国无缘,是力求在舞蹈艺术的共同体中进行交流、吸收,以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舞。过去对现代舞的偏见已逐渐在消失。国家与社会、个人,随着改革开放以宽容、大度、求知的愿望已构建了正确的引进与接受美学思想,和求同存异,为我所用的新观点。现代舞已不可避免地将在中国舞苑开花结果,而向二十一世纪迈进,它会更大范围地在全球社群艺术领域中展现她的新姿。 无庸讳言,西方现代舞的爆发威力给世界舞坛带来了新生机,9 0年代的中国舞坛也特别在二十世纪末出现了一个辉煌的发展势头,这是欧美文化艺术在伟大文明的中国所显示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 创造,它将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所认同和欢迎、喜闻乐见,但必需符合中国国情。然而西方的现代舞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西方现代舞的先锋派已到了过犹不及的境界,多种类型、派别的舞风已大大超出审美范畴以外,甚至堕落到“人体非人化”,超越了伦理情操之外,单纯去追求性意识、性表现、性体验的异化和派生。许多创作并非性主题不可,而关键要看舞蹈家关注什么,带给社会功利是什么?我认为创作应是健康向上,对社会负责,否则有何价值。现代舞是世界人类舞蹈组成部分,已随着世界舞蹈美学发展的进程而发展,并且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对中国现代舞来说应在西方现代舞的模式上来构建

中外美术史简明教程529

第一章 3原始美术 中外美术史简明教程 1.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彩陶 2.仰韶文化是距今7000年至5000年之间黄河中上游地区文化遗存的总称。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影响较大的是半坡、庙底沟和马家窑类型彩陶。 3.浙江余杭良渚玉器制作精良 主要器种玉琮便是与与原始巫术和神袛有关的礼器。 玉琮:外方内圆,中有柱形孔,器身有神人兽面纹图案。 4. 半坡彩陶中的人面鱼纹盆 第二章 先秦美术 1. 青铜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 2. 礼器是宗庙的祭器,也在当时贵族社会婚丧宴客等重要场合使用。它是统治者名分的标志,代表着社会地位的合法性。青铜礼器是“国家重器”。 3. 河南偃师县二里头夏文化:二里头铜爵 4. 1974年在郑州杜岭发现一铜器窖藏 兽面乳钉纹青铜方鼎——建国以来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兽面纹 饕餮纹 5. 司母戊方鼎 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6. 春秋时期 出现清新流畅纤巧华丽的新风格。 代表作:河南郑新 立鹤方壶 7. 战国青铜器代表中国青铜艺术的第二个高峰。 以制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品为主。 描绘人物活动,现实生活场景,日渐世俗化。 8. 三星堆人像:四川广汉三星堆中的一批商代商代晚期大型青铜人像。 最重要的是高达262cm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举起的双手被奇怪的夸大了许多倍。 9. 浮雕类青铜动物雕刻的代表作是湖南宁乡出图的商代四羊方尊。 10. 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布上绘画作品,出土于长沙战国楚国的帛画: 《御龙人物图》 《龙凤人物图》。 第三章 秦汉美术 1. 秦汉时期雕刻艺术最发达,是我国雕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2. 秦俑在艺术上以写实为特色,造型严禁,形象特征鲜明,规模大。 3. 说唱俑是西汉后至东汉陶俑的主要类型。 鹳鱼石斧图

10.2美术学专业科目三《美术鉴赏与批评》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 美术学专业 《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 《中外美术鉴赏》是高师美术本科生必修课,它是提高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中外国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重点掌握美术作品的分析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与考试要求 1、中外美术史基础知识和主要概念 2、中外美术史主要发展线索 3、美术鉴赏的基础与方法 4、中外美术家及其作品分析(考试重点) 考核要求 1、对基本知识点应该熟练掌握。 2、要具备自己的理解,能面对作品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参考教材(考生自备) 1.《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 2.《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 三、课程纲要 中国美术鉴赏 (一)、原始美术: 1、原始玉文化(了解) 2、内蒙古翁特牛旗玉龙(识记) 3、仰韶文化(了解) 4、《人面鱼纹彩陶》(识记) 5、马家窑文化(了解)

6、《舞蹈纹彩盆》(识记) 7、黑陶(了解) 8、原始岩画(了解) (二)、夏商周美术 1、司母戊大方鼎(识记) 2、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了解) 3、莲鹤方壶(识记) 4、鹿角立鹤(识记) 5、《人物驭龙图》(识记) 6、《人物龙凤图》(识记) 7、漆画《车马人物出行图》(识记) (三)、秦汉美术 1、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西汉帛画(识记) 2、画像石、画像砖(应用) 3、《荆轲刺秦王》(识记) 4、《弋射收获》(识记) 5、霍去病墓前石雕(应用) 6、《马踏匈奴》(识记) 7、秦兵马俑(应用) 8、《说唱俑》(识记) 9、《马踏飞燕》(识记) 10、长信宫灯(识记) (四)、魏晋南北朝美术 1、早期佛教艺术的兴起(了解) 2、《鹿王本生图》(识记) 3、中国古代三大佛教石窟(了解) 4、云冈石窟第20窟大佛(识记) 5、《洛神赋图卷》顾恺之(应用) 6、张僧繇(了解) 7、谢赫(了解) 8、王羲之(了解) 9、宗柄、王微(了解)

中国近现代舞蹈史部分

中国近现代舞蹈史部分 一、戏曲舞蹈的发展 这一时期戏曲发展的重要特点就是戏曲表演艺术家们强化提高戏曲表演中的舞蹈成分,使之具有舞蹈的美感,提高其欣赏价值,并强化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力度和深度。 梅兰芳欧阳于倩程砚秋杨小楼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 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欧阳予倩(1889~1962)中国戏剧、戏曲、电影艺术家。原名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笙、兰客、桃花不疑庵主。1889年 5月12日生于湖南浏阳一官宦家庭,卒于1962年9月21日。1907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春柳社,在《黑奴吁天录》等剧中扮演角色。1911年回国后又与陆镜若先后组织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演出鼓吹革命反对封建的新剧。同时,加入南社。春柳剧场解散后,他投身京剧事业,编、导、演了大量剧目,如《鸳鸯剑》、《馒头庵》、《潘金莲》、《哀鸿泪》等,获北梅(梅兰芳)南欧之誉。1918年在南通组建伶工学社和更俗剧场,培养戏曲人才。1922年参加戏剧协社,写出独幕话剧《泼妇》、《回家以后》。1926年进入电影界,编写了《玉洁冰清》、《三年以后》、《天涯歌女》3部影片,并在后两片中扮演角色。1929年2月赴广州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出版大型刊物《戏剧》及报纸副刊《戏剧周刊》,还创作了话剧《屏风后》、《车夫之家》等。1930年导演《怒吼吧,中国!》,1932年创作了大型话剧《不要忘了》和独幕话剧《同住的三家人》。1934年创作了电影剧本《新桃花扇》,1935 年又编导了影片《清明时节》、《小玲子》、《海棠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