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舞蹈先驱者和舞蹈运动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舞蹈先驱者和舞蹈运动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舞蹈先驱者和舞蹈运动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舞蹈先驱者和舞蹈运动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舞蹈先驱者和舞蹈运动

(一)

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率先走出国门学习舞蹈的先驱人物是晚清宫廷舞蹈家——裕容龄。

裕容龄,(1882~1973)晚清一品官裕庚的女儿,满族人,1882年生于天津。她被中国舞蹈学界称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学习西方舞蹈的人。

12岁那年,裕容龄父亲奉派出使日本,她随父东渡日本。并在哪里开始了她的舞蹈生涯。在日本期间,她学习了日本传统舞蹈《鹤龟舞》等。1899年,她又随调任法国公使的父亲来到了巴黎,在法国学习芭蕾和现代舞。巴黎这座艺术之都,为裕容龄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值得一提的是,裕容龄在法国期间十分幸运地遇到了西方现代舞鼻祖美国舞蹈家依莎多拉.邓肯,并拜她为师,学习现代舞。裕容龄极好的舞蹈天赋和悟性受到了邓肯的赏识。1902年她在巴黎第一次进行了公演,演出了《希腊舞》、《玫瑰与蝴蝶》等节目。1903年,裕容龄随父回国,并很快入宫,担任了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专门为两宫太后和皇帝表演舞蹈。节目有《西班牙舞》、《如意舞》、《荷花仙子舞》、《希腊舞》、《扇子舞》等。裕容龄,由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和个人条件成为了传播西方舞蹈文化的使者,而她表演的这些舞蹈在中国现当代舞蹈史上具有开拓性的地位。

在对西方舞蹈的学习与吸收上,裕容龄是走出去的,与此同时,大量的欧美歌舞团体进入中国。

1886年,一个《点石斋画报》上有一条这样的消息:一个名为车尼利的西方马戏团在上海演出。这是有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个来中国演出的外国马戏团。这个马戏团的节目有跑马、调狮、钻圈、掷帽、正剧、杂剧、鼓人舞蹈等等。在这些节目中,舞蹈的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熟悉祭祀乐舞和宫廷舞蹈的国民来说,舞中强烈的娱乐性让人大受刺激。随后,西方各种歌舞表演团体纷纷来华演出,在中国掀起了一个西方马戏和歌舞的传播之潮。

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大量的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团来华演出,并在20年代达到高潮,形成了20世纪初中国舞蹈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1923年,美国檀香山哈佛歌舞团在上海维多利亚剧院演出美国歌舞;1925年,日本剧团在上海演出歌舞剧《20岁之少年》;1925-1926年,美国现代舞先驱圣.丹尼丝率领的现代舞团在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巡回演出了现代舞及各国民间舞,节目有:《西班牙舞》、《海之精》、《爪哇舞》、《印地安人舞》和具有中国风格的《观音舞》、《霸王别姬》等;1926年,莫斯科国家剧院歌舞团在上海卡尔登戏院演出了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吉赛尔》、《葛蓓利亚》、《火鸟》及舞蹈《华尔兹》、《小丑舞》、《牧童舞》等。这是一个代表着当时西方芭蕾舞最高水平的团体,在中国演出影响很大。1926年,对于20世纪初的中国舞台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一年,国人在欣赏了现代舞先驱圣.丹尼丝舞蹈团的现代舞和莫斯科国家剧院舞蹈团芭蕾舞的精彩表演之后,同年11—12月又迎来了西方现代舞鼻祖依莎多拉.邓肯的学生爱玛.邓肯率领的莫斯科邓肯舞蹈团的到来。“莫斯科邓肯舞蹈团” 首先来到中国东北的哈尔滨,然后到北平、上海等地演出,主要节目有:《青春舞》、《快乐》、《捉迷藏》等。它们表演了具有依莎多拉.邓肯风格的现代舞,它们的舞蹈具有很强的前卫意义,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影响。小说家郁达夫观看演出后在日记中曾经写道:“邓肯的舞蹈形式,都带有革命意义,处处是力的表现” 。这是历史上中国文人第一次对西方现代舞作出的评价。郁达夫对现代舞

的这种认识和判断,在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也十分准确、恰当。1927年1月,邓肯舞蹈团来到武汉演出。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而演出的现代舞《葬礼歌》、《国民革命歌》、《中国妇女解放万岁》、《少年共产国际歌》等,引起了极大轰动。

西方舞蹈团体的这一系列演出活动,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震动。从此,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特别是大都市里,西方式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人们一种追求的时尚,这就是以《华尔兹》、《探戈》、《列对方阵舞》等为代表的西方社交舞。

社交舞,又名“交际舞” 、“交谊舞” 。它是一种人际间进行社会交往活动时,以男女对舞的形式进行表演的舞蹈活动。西方早期的社交舞主要流行于宫廷和上层社会,随着社会变革、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社交舞蹈也从深宫贵宅走向各阶层人士都能自由参加的公共场所。这种以男女对舞的形式来进行交流的西方交际舞,在20世纪初由西方舞蹈团体、商人和旅华外侨或留学欧美归国人员传入到中国各大城市。交际舞在中国的传播时间非常之快,在各大城市学舞者日益增多,国人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交际舞,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于是,围绕学习教授交际舞的机构迅速产生,出现了很多交际舞学校和书籍。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俄国侨民司大纳基芙曾在哈尔滨、青岛、上海开办的跳舞学校,教授的是当时世界最为流行的探戈、华尔兹、查尔斯顿舞等。杰克.坎根办的跳舞传习所,该所自有一套交际舞的教学体系,不少舞者慕名而去,在当时已很有名气,成为舞蹈名家与各界知名人士经常联欢之地。

面对日益增多的外国人开办的交际舞学校,在国外学得了交际舞的中国人自己也办起了交际舞短训班,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留法归来的演艺人士唐槐秋1926年在上海开办的“交际跳舞学社” ,后扩大更名为“南国高等交际舞学社” 。这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专门教授西方交际舞的学校。后来,类似的教舞机构在各地纷纷成立。上海成为最活跃的地区,到30年代,不同档次、不同规模的舞厅发展到了100多个。这些机构的成立与存在为西方舞蹈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培养了一大批舞蹈爱好者。使交际舞很快成为了中国社会最为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其势头之猛烈程度使今人难以想象。

西方舞蹈,尤其是西方交际舞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有着它特殊的意义。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长期以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十分忌讳男女之间的身体公开接触,“男女授受不亲” 是严格遵循的祖传训诫。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与西方式的生活娱乐方式是格格不入的。但是,这种文化背景并未对西方舞蹈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受到丝毫影响。国人也没有拒绝对西方舞蹈这一新生事物的接受与学习。相反,人们开始热爱交际舞,“随着五洲万国文物人事之相接日繁日近,中国固有的传统礼节便‘不得不有所迁就,改良实时势使然‘。由此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有伤风化‘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领海一带向内陆澎拜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

西方舞蹈文化的传入与当时改良派、洋务派们在小说、戏剧、音乐等领域提出的变革主张与要求在精神上是一致的。从表面上看来,舞蹈并不处在新旧文化冲撞的峰口浪尖,但是,西方舞蹈中的人文主义和革新精神,以及表现出来的艺术审美趣味,已经开始走进中国人的生活。

(二)

当历史走进20世纪时,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者和改良派人物纷纷走上历史舞台。他们提倡民主,谋求变法,主张废科举办新学。这种“教育救国” 行为,对中国现当代舞蹈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直接的表现是在普通学校里开设了新式音乐课和体育课。与此同时,也把舞蹈列为体育课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锻

炼国人体魄的目的。

这种把舞蹈与学校体育结合的做法完全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在西方人看来,舞蹈能培养人的灵活性,锻炼人的反应速度和身体的协调性,更能训练人对于体态美感的感受力。因此,体育课里安排舞蹈的内容是十分自然的。在这样一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舞蹈家们竭力效仿上述做法,将舞蹈与体育有机结合,在新式“学堂” 传授。据记载,当时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及全国许多大中城市有不少学校相继开设了体育和舞蹈课。这一现象为校园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在谈到20世纪的舞蹈教育和现代歌舞时,不能不提到黎锦晖。

黎锦晖,1891年生,湖南湘潭人。是中国近现代音乐舞蹈史上一位举足轻重、引领时尚的人物。他以其超卓的创作激情和艺术天才,给中国传统乐舞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校园乐舞教育的先声。黎锦晖的儿童歌舞教育与创作,孕育于“五四” 新文化反帝反封建的历史大潮之中,特殊的时代背景成就了黎锦晖中国新舞蹈艺术的萌芽。1927年,黎锦晖受田汉“艺术运动是应须由民间硬干起来,我们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计划” 的精神鼓噪,主办了“中华歌舞专门学校” ,此乃中国真正的初具规模的歌舞教育专门学校。黎锦晖依凭着丰富的民间音乐素养和汉语音韵学功底,继承、发展民族乐舞的传统,秉承“中西合璧、雅俗共赏、改进俗乐、创造平民音乐” 的主旨,以新颖、实用、快速为舞蹈教学的准则,聘请当时颇富声望与造诣的中外教师授课,教育方法与课程内容相当规范。该校的舞蹈课有三种:1、艺术课。包括古典舞、现代舞、土风舞等,教授学生《天鹅舞》、《水手舞》、《西班牙舞》等,编排了《火光舞》、《金银舞》等节目。2、形意舞。是一种以舞蹈手段模拟动、植物及自然事物的拟人化节目,个性突出。3、歌舞剧。主要训练学生将歌、舞、剧紧密结合的能力。此外,为配合舞蹈教学,学校还开设时事、外语、会话、戏剧常识、乐理、声乐、器乐等课程,采用启发式教育,因材施教,发挥各自学生的特长。这种迅速、实用的教学法可以使学员们短短三个月后便可上台演出,学校亦因此为中国新舞蹈艺术培养了一批出色的歌舞演员,黎明晖、王人美、黎莉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五四” 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为宣传国语改革和普及儿童乐舞教育,“五四” 后十年间,黎锦晖先后创作了《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明月之夜》、《小小画家》、《最后的胜利》、《小羊救母》、《三蝴蝶》等12部儿童歌舞剧和《可怜的秋香》、《努力》、《蝴蝶姑娘》等24部儿童歌舞曲。这些作品大都带有浓郁的反封建教育制度,宏扬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内涵和气质,提倡儿童爱自然、爱社会、爱民族和爱祖国的进步思想。对于儿童的美育建设与社会发展具有相当的进步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黎锦晖还先后组织创办了“中华歌舞团” 、“明月歌舞团” 等表演团体,被视为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最早的专业歌舞表演团体。而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作品正是它们的重要保留剧目。

(三)

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新舞蹈艺术运动” ,这是由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先驱吴晓邦倡导的。

吴晓邦(1909~1994),是一个集表演、编导、理论、教育于一身的著名舞蹈艺术家。1906年12月18日,他出身在江苏省太仓县沙溪镇一个贫苦农民家中。由于家境极为贫寒,母亲忍着巨大的痛苦将十个月的吴晓邦送给了当地一个吴氏

大户人家当养子,取名叫吴锦荣。他5岁开始进私塾学习,而后又到苏州和上海等地读书。1919年“五四” 运动,给少年时代的吴晓邦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他思想进步,积极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认真学习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和马克思的学说,从中受到深刻启迪。作为一个有抱负的青年,吴晓邦毅然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个人前途,为积累知识和寻求改变旧中国的道路,从1929年开始先后3次东渡日本早稻田大学求学。吴晓邦在日本是受父命学习经济的,在学校一次偶然的机会观看了由早稻田大学学生们演出的舞蹈《群鬼》,该舞蹈通过塑造各种鬼的形象和行为,表现了因社会不平等而造成的冤屈之情。短短几分钟的舞蹈,强烈地震撼了吴晓邦的心灵深处,舞蹈艺术所具有的特殊魅力,改变了吴晓邦的人生道路。他暗暗决心用舞蹈艺术去播种人类的真、善、美,用舞蹈鞭笞假、恶、丑。于是,吴晓邦放弃了经济的学习,选择了舞蹈之路,参加了日本著名舞蹈家江口隆哉的舞蹈班学习现代舞,开始了他的舞蹈生涯。

1935年9月,吴晓邦在上海举办了“晓邦舞蹈作品发表会”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个人舞蹈作品发表会,演出了他创作的《送葬》、《傀儡》、《小丑》、《幻想的破灭》等11个舞蹈。这标志着他用新舞蹈艺术向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势力开始宣战。在抗日战争时期吴晓邦以抗日救国作为己任,怀着强烈的革命热情,先后创作了100多个舞蹈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大刀进行曲》、《丑表功》、《流亡进行曲》、《思凡》、《饥火》、《血债》等和舞剧《罂粟花》、《宝塔与牌坊》、《虎爷》、《春的消息》等等。在这些作品里,吴晓邦将他所同情、所爱、所寄予希望的人们搬上舞台,真实地实现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舞蹈作品内涵深邃,富于哲理性,大部分是暴露旧社会的黑暗,讴歌人们为争取民主、自由、解放的伟大斗争,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与吴晓邦对应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是著名归侨舞蹈家戴爱莲。戴爱莲,1916年出生在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岛,祖籍广东新会。12岁那年考入当地白人办的舞蹈班,14岁时进入英国著名舞蹈家安东.道林芭雷舞蹈室和玛利.兰伯特芭蕾舞蹈学校学习。她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早接受正规芭蕾教育的第一人。1940年戴爱莲学成回国,在重庆等地创作演出了一系列舞蹈作品,主要有《警醒》、《东江》、《思乡曲》、《游击队的故事》、《卖》、《空袭》、《森林女神》、《朱大嫂送鸡蛋》等,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戴爱莲是一个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较早地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加工成舞台艺术的大师。在重庆期间,她曾多次深入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向当地民间艺人学习舞蹈,并进行加工整理,取得了巨大的收获。1946年在重庆首次举行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 上,戴爱莲创作并表演的10余个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舞蹈,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连续10余场的演出,观众场场爆满。戴爱莲以她那充满青春活力的轻快舞步、热烈豪放的感情、婀娜的舞姿打动了无数观众。在此后的三年内,她所开创的“边疆舞蹈” 迅速风靡全国,许多青年人纷纷加入了跳“边疆舞” 的行列中。一时间,“边疆舞” 成了校园街头表达人们欢庆之情的重要形式。

(四)

1942年,是20世纪中国舞蹈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年5月,在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群众性舞蹈运动,这就是著名的“延安新秧歌运动” 。它的产生深深影响了中国舞蹈发展的方向。

“延安新秧歌运动” 的兴起有它特殊的背景:1,从国内形势来看,1939年下半年,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延安成了比较稳定的后方。许多爱国知识分子

及文艺工作者纷纷来到延安,在延安成立了许多剧团。各剧团演出了不少中、外剧目,为繁荣边区的文艺创作做出了成绩。但总体上以大、洋、古为主,反映现实斗争生活的作品较少,甚至出现了在艺术上所谓“关门提高” 的倾向。2,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黄土高原上一块秧歌的热土。这里的人民每逢节日或婚丧嫁娶之时,都要以民间舞蹈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火热的情感。于是就有了“秧歌” 、“腰鼓” 、“高跷” 等民间舞蹈,其中“秧歌” 最为盛行。“秧歌” 是一种农民的舞蹈艺术,它表现的内容、人物、情节等都是农民们所熟悉的生活。在表演时,有很多夸张色彩。如穿着古代戏装的公主、公子,戴着各色衣饰的水泊梁山英雄或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等传说人物,以及在村庄里那些引人逗笑的傻小子、老婆娘等。舞蹈中时常出现诙谐风趣、打情骂俏、男女嬉戏的场面。在说唱时,歌词内容主要表现男女间的爱情生活。面对这样一种农民的秧歌艺术,在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当中出现了判断上的是非问题。以上这种现象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重视。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时匡正了边区文艺工作的方向。

在《讲话》精神的鼓舞下,边区的文艺工作空前的活跃,掀起了一场向民间艺术学习的热潮。“鲁迅艺术学院” 首当其冲,组织起了第一支秧歌队,他们对民间的秧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将民间秧歌中原由伞头手举伞和棒槌道具改为手举镰刀斧头,装扮成工农形象;将原由舞蹈中男扮女装的形象改为工农兵学商;将原由舞蹈中跑“万字形” 场图改为走“五角星” 等等。这些改革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许多艺术家纷纷加入到秧歌队,走向街头,扭起了“新秧歌” ,引起很大反响。在他们的带动下,一场规模空前的秧歌运动在延安开展起来了。于是,诞生了一批紧密结合现实斗争,反映边区人美好生活的文艺作品,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赶毛驴》、《四季生产舞》、《小放牛》、《挑花蓝》、《七枝花》、《南泥湾》、《组织起来》、《大秧歌舞》、《腰鼓舞》、《丰收舞》等。其中,《大秧歌舞》、《腰鼓舞》、《丰收舞》等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延安新秧歌运动,就像一团不息的艺术之火快速传遍全国各地。在全国几乎出现了哪里有欢声笑语,哪里就有秧歌的现象。秧歌艺术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情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庆,始于延安的秧歌运动开展的红红火火。1945年,在周恩来的组织下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秧歌演出盛会,周恩来等领导都纷纷加入到扭秧歌的队伍里,场面壮观、气氛热烈,使大后方的重庆人民第一次感受到了“闹” 秧歌的气氛。秧歌传到了昆明,与当地的民间舞蹈“云南花灯” 相融合,动作灵巧活泼,就连孩子们都喜欢扭秧歌,不少青年是从扭秧歌开始接触革命的。1946年,云南大学为纪念五四运动27周年组织的大型营火晚会上演出了秧歌剧《兄妹开荒》,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之后,几百人一起扭秧歌,把晚会气氛推向了高潮。参加活动的闻一多先生深有感触的说:“今晚我们看到了同一时代两个不同的社会,对比太鲜明了。” 40年代在云南的新秧歌和新舞蹈的传播其作品数量、题材、形式及参加人数、普及程度等,在中国现代舞蹈发展史上是罕见的。1946年延安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和秧歌舞出现在上海,这是上海的进步文艺人士在面对上海十分不利的文化环境勇敢斗争的结果。戏剧家欧阳山尊和李丽莲为秧歌剧和秧歌舞在上海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1946年8月,秧歌舞与著名舞蹈家戴爱莲演出的边疆舞风靡整个上海,大受广大青年人的欢迎。从此,秧歌与边疆舞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个上海的人们,冲击着大上海的十里洋场。在1949年5月2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上海人民正是以“敲起锣鼓、扭起秧歌” 的形式庆祝上海的解放,使得整个上海变成了一片欢

乐的海洋。1946年,随着西南联大从昆明复原到京,秧歌的火种也传播到了北平。北大等高校是秧歌舞的重要传播之地,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新秧歌舞,还排演了《兄妹开荒》、《新旧光景》、《王老汉》、《一朵红花》等秧歌剧,同时还演出了很多边疆舞。1948年“五四青年节” 这一天,清华、北大、北师大、辅仁等高校在北大民主广场举行了有500人参加的北平民间歌舞社成立两周年纪念会,学生们在欢快的锣鼓声中扭起了秧歌舞,青年们健壮的舞步表现出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和勇气。

1949年10月1日,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时,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出现了万人秧歌队和腰鼓队。刹时间,彩绸飞舞,鼓声齐鸣,人们扭着秧歌打着腰鼓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此后,中国青年文工团把《大秧歌》和《腰鼓舞》带到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两个舞蹈双双获得了特等奖。这是中国民间舞蹈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舞蹈文化。这些成绩与荣誉,是中国舞蹈工作者从20世纪40年代开展的延安新秧歌运动和向民间舞蹈学习的热潮中不断进行继承、加工和创造的结果。

新秧歌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它以鼓舞人心和军民喜闻乐见为艺术标准,在特定的时代里起到了今人难以想象的作用。同时,它体现了中国民主进程中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理想。延安新秧歌是支撑40年代进步歌舞文化的主流,这一运动对中国新文艺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中国舞蹈的发展产生的直接结果是:使中国现代舞蹈第一次踏上了学习民间艺术的运动轨迹。这种学习民间艺术的热潮自40年代延安兴起后,在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15年时间里再度兴起。此次大规模的民间舞蹈采风和学习热潮,则完全是“新秧歌运动” 在新时期的延续与深入。

(五)

作为“五四” 新文化运动产物的中国新舞蹈艺术,伴随着中国人半个世纪艰苦卓绝的民族救亡和社会革命,历经了它的光荣与梦想;终于在共和国诞生的隆隆礼炮声中掀开了它全新的一页。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当代舞蹈艺术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新中国的诞生,使饱尝了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第一次感受了当家做主的喜悦。人们各个兴高彩烈,这种发自内心的激情汇成了一股劲,在舞蹈上的具体表现是集体舞的大流行。随着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衣着款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青年人们穿着新式的衣服,跳起欢快的舞蹈,成为那个时期的时尚。从中南海到各省省会,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人人都能跳上一段“华尔兹” 、“探戈” 舞,人们把这一行为形象地称为“蹦嚓嚓” ,这是一种对流行的国际交谊舞的称呼。这使我们想起了世纪初的那次交谊舞大流行的场面,50年代流行的交谊舞与世纪初的那次相比更具有全民性。此外,一些音乐工作者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投入了集体舞的创作,一批以中国音乐编排的集体舞诞生,如《青春圆舞曲》、《邀请舞》、《咱们工人有力量》、《社员都是向阳花》等等。这些舞蹈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风靡全国的舞蹈。与此同时,戴爱莲开创的“边疆舞” 也十分流行,从舞种到内容与形式,在原有基础上更加丰富。

这种舞蹈热潮不仅在都市如此,而且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更是兴旺。翻身农民们纷纷加入了民间歌舞的大潮中,在广大汉族民间,农民们把传统的秧歌、龙舞、狮子舞、高跷舞、旱船、跑驴、竹马、小车等这些深受百姓喜爱的民间艺

术舞了起来。如安徽凤阳花鼓,过去是一种闹饥荒流落它乡讨饭时表演的舞蹈,如今成了最好的大众抒情方式。“灯舞” 是流行于长江、黄河广大地域的民间舞蹈,50年代以后,每逢年节各地的“灯舞” 活动精彩纷呈,表达了人们对新社会的一片祝福。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民间艺人,如:傣族著名的舞蹈家毛相是傣族舞蹈的代表,他表演的《孔雀舞》、《嘎光舞》等闻名遐迩。他表演时,常常穿戴起高高的孔雀服装架子,模仿孔雀开屏的优美姿态,引得群众的喝彩。还有善跳东北秧歌的齐怀学、安徽花鼓灯名家冯国佩、以丑角表演闻名全国的周国宝等等,在中国舞蹈界享有很高的名望,他们为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突出的。

可以这样说,50年代是我国群众舞蹈开展的最热烈、最活跃的时期。自50年代末开始,中国大陆刮起了“浮夸风” ,许多表演团体和群众艺术场馆都先后被撤消,这些因素深深制约了群众舞蹈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除四害舞》、《抓老鼠舞》等一些概念化、标签式的舞蹈形式。

(六)

1966年至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

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在舞蹈领域里首先遏制了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在舞蹈创作领域提倡以阶级斗争为纲,舞蹈作品要塑造“英雄人物” ,突出表现阶级斗争,在短短几分钟的舞蹈里表现阶级斗争的内容。一些表现花、鸟、鱼、虫、神话、童话、爱情等方面的内容被一概否定,如舞蹈《春江花月夜》被指责为“披着华丽的外衣,兜售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思想的作品” 。认为该舞表现了追求没落生活的贵夫人之流的感情。总之,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都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具革命性与斗争性的“造反舞” 和“忠字舞” 。

“造反舞” 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产物,它是随着“文革” 中的“红卫兵” 现象而产生。“造反舞” 最初的表现形式是:一些参加了“革命” 的学生,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以“宣传队” 的形式在街头巷尾唱歌跳舞,所唱“造反歌” 配以“造反舞” 。之后,这一舞蹈形式以惊人的速度风靡全国,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舞蹈。“造反舞” 以“挺胸架拳提筋式、托塔顶天立地式、扬臂挥手前进式、握拳曲肘紧跟式、双手捧心陶醉式、双手高举颂扬式、弓步前跨冲锋式、跺脚踢腿登踹式” 为主要动作形态。这一动作形态后来被人们戏称为“八大件” 。与“造反舞” 相对应的是“忠字舞” ,它是继造反舞之后流行于全国的又一大众舞蹈。该舞在表演时,舞者手持红色绸巾,唱着“语录歌” 、伴以“十字步” 、“弓箭步” 、“吸腿跳” 等舞步,边唱边舞。有学者考察后认为,这一舞蹈源自于蒙古族民间舞蹈“安代舞” ,或许是内蒙古地区的红卫兵发明创造,而后流传于全国。在那时,从街头到学校,从城市到农村,无处不见“忠字舞” 的影子。

十年“文革” ,使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影响。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时代里,在中国的舞坛上却发生了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发源于西方贵族宫廷的“芭蕾舞” 艺术形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和普及。

早在1957年北京舞蹈学院就开设了芭蕾舞专业,中国的芭蕾舞教育从开始就接受了俄罗斯学派的影响,不少前苏联专家曾多次来华传授芭蕾舞艺术。在他们的帮助下排演了世界古典名剧《天鹅湖》、《关不住的女儿》、《吉赛尔》等,从而奠定了芭蕾舞在中国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芭蕾舞艺术有了新的要求,芭蕾舞要有中国自己的剧目的呼声日益强烈。1964至1965年间,两部表现

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诞生了。这是中国舞蹈史上第一次用西方芭蕾艺术形式来讲述中国军民斗争生活故事的艺术作品。

《红》、《白》两剧使中国解决了芭蕾舞民族化的问题,使芭蕾舞这一西方艺术具有了“中国特色” 。在具体表现手法上,《红》、《白》两剧打破了西方芭蕾舞艺术原有的局限性。在西方芭蕾舞中,以神仙、公主、王子等为主人公已成为一种惯例,而在《红》、《白》两剧中,中国的舞蹈家们从形式到内容彻底改变了这一模式,使普通中国人特别是那些深受压迫的穷苦人,成为了舞剧的主角,老百姓及其命运变化上升为决定性的艺术因素。此外在艺术手段上依据中国人的欣赏,加入了中国民间舞蹈素材和富有中国民间音乐风格的旋律,将芭蕾舞动作语言的审美经验与中国人的审美趣味紧紧结合在一起,从而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应当说,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人,正是通过这两部民族芭蕾舞剧广泛结识、参与到包括芭蕾舞艺术在内的舞蹈活动中去的。《红》、《白》两剧在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也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这一点在今天也是无庸质疑的。这两部舞剧的成功,不但体现了我国舞剧创作上的探索成果,而且引起了整个世界芭蕾舞坛的瞩目。

《红》、《白》两剧在60年代后期被封为“革命样板戏” ,于是,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红色芭蕾旋风” ,芭蕾舞艺术以惊人的速度在各地传播和普及。在全国,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到业余,从成人到少年形成了一个跳芭蕾的浪潮。芭蕾舞艺术走进平民的生活,真正成为平民的艺术。这场“样板戏普及运动” ,对中国人是一次被革命浸染过的芭蕾舞知识和审美风格的普及教育。

(七)

1976年,“文化大革命” 结束。干枯了多年的舞蹈又开始滋润起来了,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人们的生活中又响起了“华尔兹” 的音乐,与交谊舞久别的人们又开始跳起来了。在舞蹈界,很多中老年舞蹈家们重返舞台,一大批经典剧目被重新上演,如《荷花舞》、《孔雀舞》、《天鹅湖》等。文化部、国家民委多次举行了全国性的文艺调演,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繁荣了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多优秀的舞蹈作品,人们切身感受到了舞蹈艺术的又一个春天。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作品是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它荣获了“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奖” 。1979年,甘肃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了以古丝绸之路上的善恶故事为背景,以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为题材的大型舞剧《丝路花雨》。该剧主要歌颂了创作盛世精品敦煌壁画的普通画家,赞美了中外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丝路花雨》不仅剧情曲折复杂、人物形象生动,而且场面恢弘,服装精美,舞美设计与音乐都有新意。剧中的“琵琶舞” 、“波斯舞” 、“盘上舞” 等舞段新颖别致,编排独特,尤其是剧中那些带有异域情调的舞蹈曾令当时的观众兴奋不已。就舞蹈艺术而言,《丝路花雨》的最大成就在于“复活” 了敦煌壁画的舞蹈形象,在深入研究敦煌壁画乐舞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舞种——敦煌舞,其中“琵琶舞” 中的“反弹琵琶伎乐天” 的造型更是成了“敦煌舞” 的经典标识。

舞剧《丝路花雨》的出现不仅在中国舞坛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而且创造了中国民族舞剧巡演世界的纪录。从此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持续不断的“古代乐舞复兴” ,出现了一大批“仿古乐舞” ,如:《仿唐乐舞》、《编钟乐舞》、《西夏古风》、《九歌》、《长安乐舞》、《汉风》、《铜雀伎》等等。中国“古代乐舞复兴” 之风,不仅极大的丰富了艺术创作,而且继承和宏扬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舞蹈家们前所未有的艺术创作力。

从1980年以后的十余年间,中国舞蹈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舞蹈新时期” 的阶段。自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开始,中国的舞剧创作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同时,小型舞蹈的创作是突飞猛进。1980年国家在大连第一次举办了全国性的舞蹈比赛,这一次比赛在中国20世纪舞蹈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涌现出了一批好的作品,如:《希望》、《金山战鼓》、《水》、《囚歌》、《养蜂的小妞》、《海浪》、《追鱼》、《无声的歌》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触及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人性的不同层面。中国的舞蹈编导们勇敢地从单纯的“庆丰收、过节日、歌功颂德” 的创作模式中摆脱了出来,开始注意寻求和探索舞蹈艺术的文化内涵,探索民族文化的深层底蕴。舞蹈创作领域的文化意识开始苏醒。

这一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出现了一个人才辈出、创作空前活跃的局面。张继刚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

1991年,由张继刚导演的一台名为《献给俺爹娘》的舞蹈专场晚会在北京舞蹈学院举行,这台晚会在中国舞蹈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是一台具有文化“寻根” 意味的舞蹈晚会。张继刚有着深厚的黄土文化根基,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在舞蹈《黄土黄》、《俺从黄河来》、《一个扭秧歌的人》、《好大的风》等一系列作品中,张继刚充分挖掘民间舞蹈的表现力,讲述了黄土高原人的悲欢离合,作品深刻关注了“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中国农民的生存意识和生命意识。他的舞蹈注重情节,语言简练,刻画人物细腻,讲求戏剧的矛盾冲突,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张继刚是一个多产编导,自1986年以来的十余年间,共有160多部作品问世,这些作品不但赢得了荣誉,使他成为中国舞蹈界的“世纪之星” ,也在舞蹈界之外为舞蹈界赢得了声誉,从而改变了人们对“民间舞蹈无法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 的陈旧观念。

通过张继刚的这些作品清晰地折射出青年编导们怎样感受着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在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不是一味地去追随时髦,而是竭力地挖掘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不断探索和提高中国民间舞蹈的表现力。

中国舞蹈在整个20世纪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舞蹈队伍越来越壮大,舞蹈艺术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舞蹈创作领域思维活跃,观念更新,呈现出了多元文化格局。很多舞蹈家们在扎根于本民族文化这块深厚土壤基础上,努力寻求中西方舞蹈文化的结合点,不断尝试着以西方文化的观念,现代舞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读解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种探索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会表现的更加突出。

全国体育舞蹈等级考试培训教材(中英文对照)

RUMBA bronze 伦巴铜牌(12小节) 1. 1-3 Basic Movement 1-3基本动作步 2. Fan 扇形步 3. Hockey Stick 曲棍形转步 4. 1-3 Back Walks 1-3基本动作步 5. 6 Back Walks 6后退走步 6. Under Arm Turn To Right 臂下右转 7. Hand To Hand x3 手对手步 X3 8. Spot Turn To Left 原地左转步 CHA CHA CHA bronze 恰恰恰铜牌(12小节) 1. 1-5 Basic Movement 1-5闭式基本步 2. Fan 扇形步 3. Hockey Stick 曲棍形转步 4. Forward x2 2前进锁步 5. Backward x3 3后退锁步 6. Under arm turn to right 臂下右转步 7. Hand to hand x3 手对手步 X3 8. Spot turn left 原地左转步 JIVE bronze 牛仔铜牌(16小节) 1. C.O.P.Right to left 右至左换向步 2. C.O.P.Left to right 左至右换向步 3. 1-5 Link 连结步 4. Whip 绕转步 5. PP Walks(slow)(Quick) 侧行走步(慢)(快) 6. 3-8 C.O.P.Right to Left 3-8右至左换向步 7. 2 American spin 美式旋转步 8. C.O.P.Left to right 左至右换向步 9. Change of Hand behind back 背后换手 10. C.O.P.Left to right 左至右换向步 RUMBA silver 伦巴银牌(16小节) 1. Curl to fallaway 卷曲转步至并退步 2. Cuban rock 古巴摇滚步 3. Right foot forward turn to left to shadow position 右脚前进向左转成影形位置 4. 3 Forward walks-fan position 3走步至扇形位置 5. Hockey stick 曲棍形转步 6. 1-3 Basic movement 1-3基本动作步 7. 6 Back walks 6后退走步 8. Natural top with lady's ,left turn steps 4、5 右陀螺转女士4、5步向左转 9. Close hip twist 闭式扭臀转步 SAMBA silver 桑巴银牌(32小节) 1. 4 Reverse basic movement 4左转基本步 2. 4 Whisks(end P.P) 4拂步侧行完 8Bars

体育舞蹈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

湖南农业大学 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 体育舞蹈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及发展研究RESEARCH ON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DANCE CULTURE IN CHINA 学生姓名:袁争强 学号:201241255218 年级专业及班级:2012级表演(1)班 指导老师及职称:李萍副教授 学院:体育艺术学院 湖南·长沙 提交日期:2016年5月

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前言 (2)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 (一)研究对象 (2) (二)研究方法 (2) 1文献资料法 (2) 2专家访谈法 (2) 3历史研究法 (3) 三、相关概念和特点 (3) (一)体育舞蹈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3) 1体育舞蹈文化概念 (3) 2体育舞蹈文化的特征 (3) (二)体育舞蹈文化分类 (4) 四、体育舞蹈文化在我国的传播 (4) (一)体育舞蹈文化在我国的传播过程 (4) 1接触时期 (5) 2稳定传播时期 (5) 3大众传播时期 (5) (二)体育舞蹈文化在我国的传播途径 (6) 1人际传播 (6) 2组织传播 (7) 3大众传播 (7) 五、体育舞蹈文化在我国的发展 (7) (一)体育舞蹈文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7)

创意版大学体育课程.doc

课程教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为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 2、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4、了解各项规则与裁判法,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 5、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 教学要求: 1、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学生的需求、气候情况、场地器材为基本出发点,力求课设置的新颖性,多样性,注重实效,实事求是; 2、教师要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把体能的发展与知识技术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4、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避免伤害事故。 三、教学内容 (一)体育基础理论

体育舞蹈基础知识

体育舞蹈基础知识 1.体育舞蹈———体育舞蹈原名国际标准舞,它内涵丰富,容艺术、体育、音乐、舞蹈、服饰于一体,涉及范围广,包括学、音乐学、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力学、美学、服饰学和运动训练学等,是健与美相结合的运动项目的典范。 2.舞程向 -----在跳舞时,为了防止碰撞,必须按规定的行进路线有序的行进,在连续行进和旋转时就更为必要,因此体育舞蹈规则规定舞者必须按逆时针方向行进,这个进行方向称为舞程向。 3.华尔兹舞 -----华尔兹舞是人们通常说的慢三步,它是交际舞中历史最悠久的舞蹈,它最早源自德国和奥地利,后流入英国并在那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享有“英国皇家宫廷舞蹈”和“舞蹈之王”的称为;其风格典雅大方、动作流畅,有较强的韵律,音乐是3/4拍,每分钟30至32小节,它的舞步基本上是一拍跳一步,每小节三步。 1. 体育舞蹈包括摩登舞系列;拉丁舞系列;集体舞系列 2. 桑巴最早起源于非洲,最终形成于巴西,成为巴西的民族舞,现代舞起源于欧洲,拉丁舞起源于拉丁美洲 3.. 拉丁舞系列包括伦巴、恰恰恰、桑巴、帕索多不列(斗牛舞)、加依夫(牛仔舞、 .竞技性体育舞蹈:包括现代舞、拉丁舞、团体舞在内的三个竞赛项目十个竞赛舞种。 4.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特点:实践性、双边性、整体性、继承性、发展性。 5.国际比赛主要由职业舞协会“世界舞蹈与体育舞蹈理事会”(简称WDDSC )和业余舞协会“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简称IDSF )两大组织举办 6..、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每年举办的主要赛事有体育舞蹈锦标赛、体育舞蹈公开赛、青少年锦标赛 1.社交舞早在14-15世纪已在( B )出现,16世纪传入法国 A.英国 B.意大利 C.美国 D.德国 2.1768年( C )开办了第一家交际舞厅 A.纽约 B.伦敦 C.巴黎 D.东京 3.( C )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 A.1987 B.1988 C.1989 D.1990 4.伦巴音乐4/4拍,4拍走( B ),每分钟27小节 A.2步 B.3步 C.4步 D.5步 5.恰恰恰4/4拍,4拍走( D ),每分钟29-32小节 A.2步 B.3步 C.4步 D.5步 6.狐步舞起源于( D )黒人舞蹈 A.英国 B.法国 C.毛里求斯 D.美国 7.体育舞蹈场地为( A )平方米 A.23×15 B.23×16 C.26×15 D.23×26 8.决赛时每曲时间为( B ) A.1′30″ B.2′30″ C.3′30″ D.4′30″ 9.国际比赛专业选手公开组和新人组跳( A )舞 A.5项 B.6项 C.7项 D.10项 (√ )1.体育舞蹈的前身是社交舞,也称交际舞、交谊 __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密)………………………………(封)………………………………(线)…………………………………………

体育舞蹈资料教学教材

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分为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均是4年举行一次,其宗旨是“和平、友谊、团结、_进步”、以“公平竞争”为原则,以“参与比取胜更重要”为目的,以“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为格言。 3.国际标准舞包括10舞蹈,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摩登舞,第二类为拉丁舞共十种舞蹈。 4.华尔兹舞是交谊舞中历史最悠久的舞蹈,源于德国和奥地利的一种张村舞,后发展为欧洲众国的宫廷舞。 5.伦巴舞源于古巴,舞曲节奏为4/4拍,音乐速度为每分钟30小节。恰恰舞源于墨西哥,舞曲节奏为4/4拍,音乐速度每分钟34小节。 6.摩登舞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交舞蹈,共动作端庄优雅、细腻严谨,目前被列入世界比赛的内容为五种,即华尔兹、探戈、快步、狐步、维也纳华尔兹。 7.大学生常见传染病有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菌痢腮腺炎 1.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原始舞、公众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交谊舞等发展阶段。 2.国际舞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成形于60年代初,发展普及于70年代以后。 7.社交舞早在14-15世纪已在(意大利)出现,16世纪传入法国 8.1768年(巴黎)开办了第一家交际舞厅 9.(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 10.伦巴音乐4/4拍,4拍走(3步),每分钟27小节 11.恰恰恰4/4拍,4拍走(5步),每分钟29-32小节 12.狐步舞起源于(美国)黒人舞蹈 13.体育舞蹈场地为(23*15)平方米 14.决赛时每曲时间为(2.30) 15.国际比赛专业选手公开组和新人组跳(5项)舞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舞程线 2.健康 3.运动性疾病 4.肌肉痉挛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你所学的“伦巴”的动作特点与动作套路名称。 2.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什么? 3.我院健康标准测试包括哪几个项目。 4.体育舞蹈包括哪几种舞蹈?集体“恰恰恰”舞的特点是什么? 四、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体育锻炼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2.体育舞蹈包括摩登和拉丁两大类,请你说说十种舞蹈的起源和舞曲节奏,说说一年来学习体育舞蹈的感想。 二、名词解释 1、舞程线:按逆时针方向行进可以是直进,也可以按之字形行进,称为舞程线。 3、运动性疾病:指因运动引起或与体育运动有直接关系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 4、肌肉痉挛:反映肌肉不自主地强直收缩,此进发病局部肌肉发硬,疼痛难忍,俗称“抽筋”。 三、简答题 1、答:伦巴舞的动作特点:音乐缠绵、舞态柔媚,步法婀娜款摆。 动作套路名称:原地基本步---扇形步---曲棍步---纽约步---手接手---定点转---三连步 2、答:运动负荷过大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肌纤维痉挛。 3、答:五个项目,身高体重,立足跳远,台阶实验,肺活量,握力。

体育舞蹈专业知识总汇

体育舞蹈理论基础知识 一、体育舞蹈概述 1、发展概况 (1)世界发展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交际舞。 起源于西欧。1924年由体育舞蹈的发源地—英国伦敦,国标舞比赛起始于英国,1929年成立了“舞会舞蹈委员会”制定了比赛规则,每年举行全英锦标赛和国际锦标赛。1947年在柏林举行了首届世界交际舞锦标赛。1950年“国际交际舞理事会”成立。英国“黑池”由英国ICBA(世界舞蹈组织)主办了首届世界性的大赛--黑池舞蹈节.并把规范后的舞蹈命名为国际标准交际舞,以后每年的五月底,在英国的“黑池”举办一届世界性的大赛。1959年完全按国际委员会制定的规则,举行了第一届业余和职业舞蹈世界锦标赛。1960年拉丁舞正式列入比赛。1964年增加了团体舞。 (2)中国的发展 主要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上世纪30年代交谊舞率先进入上海1956年以后交谊舞陷入了困境。1979年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交谊舞复出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90年代后改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1991年成立了“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1995年国际奥委会给予体育舞蹈以准承认资格进入并认可。 2、体育舞蹈的意义 定义:..体育舞蹈是由属于文艺范畴的舞蹈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它兼有文艺和体育之间的边缘项目,是以竞赛为目的,具有自娱性和表演观赏性的竞技舞蹈。 是一项集动作美、服装美、音乐美、形体美于一体,具有健身、竞技表演、培养气质及文化修养的运动。国际体育舞蹈是体育舞蹈项目之一,它是以舞蹈形式出现的一种融舞蹈与艺术为一体的高雅文体活动,对于培养人们文明礼貌、待人接物、形体姿态、陶冶性情、提高素质等方面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进行这项活动时,在礼节、衣着、举止、仪态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有益于人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体育舞蹈的特点: 是由属于文艺范畴的舞蹈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它兼有文艺和体育特点,是介于文艺和体育之间的边缘项目,是以竞赛为目的,具有自娱性和表演观赏性的竞技舞蹈。 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严格的规范性表演观赏性体育性 严格的规范性规范性首先表现在体育舞蹈是一个完整的舞蹈系统,它是经过数百年历史的锤炼,几代人的加工而成的;其次表现在技术的规范性上,它严格到多一分嫌过,少一点欠火。 表演观赏性体育舞蹈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既有观赏的价值又有参与的可能,被认为是一种“真正的艺术” 体育性(1)竞技性:即比成绩、拿冠军、为国争光(2)锻炼价值:科研人员对体育舞蹈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作用研究显示:跳华尔兹和探戈舞时,人体能量代谢为7.57,高于网球7.30,与羽毛球8.0相近;体育舞蹈最高心率为:女子197次/分,男子210次/分。可见,体育舞蹈促进人体生理变化是明显的,它是陶冶情操、锻炼体魄的一种极好形式。 二、体育舞蹈的常用名词及术语 1、基本名词 舞程向:在舞池中,为避免互相碰撞而严格规定舞者必须按逆时针方向行进。舞程线:沿舞程向方向行进的路线。舞姿:泛指舞者跳舞的姿态。合对位舞姿:泛指男女面对面双手扶握的身体位置。侧行位舞姿:指男士的右侧与女士的左侧身体紧紧贴靠,身体的另一侧略向外展开成“V” 形的站或行进的身体位置。 2、常用名词 升降动作:是指跳舞时身体的上升或下降。升降动作是在膝、踝、趾关节的屈和伸动作的转换中完成的。摆荡动作:是指舞者在身体上升做斜向或横向移动时,像钟摆似地把身体摆动起来。 节奏:以一定规律反复出现、赋予音乐以性格的具有特色的节拍。套路:由若干个组合而编成一套的完整的舞步型。

体育舞蹈本科毕业论文资料

武汉体育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体育舞蹈对滕州市高中学生的影响 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2013年3月 体育舞蹈对高中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摘要: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广阔又开放的体育舞蹈推广市场。体育舞蹈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已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有价值而且有必要推广体育舞蹈在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在滕州市高中学生素质的影响更为突出。 关键词:体育舞蹈;价值;推广 The impact analysis of dance sport in tengzhou Abstract:China is a huge and open wide to promote the market of sports dance. Dance sport in the rich spiritual life and strengthen the people’s respect the people’s physique has shown immeasurable role and

strong vitality, so valuable and necessary to the promotion of sports dance in china,Especially in teng zhou. Keywords:Dance sport; value; to promote 目录 摘要 (Ⅰ) 关键词 (Ⅰ) Abstract (Ⅰ) Key words (Ⅰ) 前言 (3) 1.体育舞蹈与体育的关系 (3) 1.1 体育舞蹈舞蹈大家族中的一员 (3) 1.2 体育舞蹈是融舞蹈、音乐、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的一项高雅的体育项目 (3)

体育舞蹈理论

一、起源及发展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舞,简称“国标”。它的前身是交际舞(社交舞)。 体育舞蹈也不例外,发展过程经历了原始舞蹈---公众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交际舞等发展阶段。社交舞(Social Dancing)亦名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舞会舞(Party Dancing),起源于西方。经过不断地加工,吸取各类舞蹈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当今的各种流派。社交舞早在14~15世纪已在意大利出现,16世纪末传入法国。1768年巴黎开办了第一家交际舞厅,由此社交舞开始流行于欧美各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方式。 1924年,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对当时社交舞的一部分进行整理,将7种舞步和跳法加以系统化、规范化,从此人们将规范化的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狐步、快步舞和伦巴、布鲁斯称为“国际标准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又整理了拉丁舞蹈,并将它纳入国标舞范畴,列入正式比赛项目。至此,国际标准舞成为包括10个舞种的摩登舞系列和拉丁舞系列两大类。 国标舞比赛起始于英国,1929年成立的“舞会舞蹈委员会”制定了比赛规则,每年举行全英锦标赛和国际锦标赛等比赛。1950年,由英国ICBD(摩登舞国际理事会)主办了首届世界性的大赛“black pool dance festival1950”(黑池舞蹈节),并把规范后的舞蹈命名为“国际标准交际舞“,随后每年的5月底,在英国的”黑池”都会举办一届世界性的大赛。1959年,举行了第一届业余和职业舞蹈世界锦标赛,此后每年举行一次。1960年,拉丁舞正式列入世界锦标赛比赛项目。1964年,国标舞又增加新的表演和比赛项目——团体舞。使国标舞10个舞种的风格特点得到更为鲜明的体现。以上3种崭新的交际舞——现代舞、拉丁舞、团体舞,被称为“现代国际标准舞”。 组织:标准舞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舞蹈组织的发展。1、“国际体育舞蹈联和会”(“IDSF”),管理业余体育舞蹈事务和比赛;2、“世界舞蹈和体育舞蹈总会” (“WDDSC”简称“世界舞蹈总会”),管理职业体育舞蹈事务和比赛。 二、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 1986年,文化部宣布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后改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于1987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由此每年举办一届。 1989年8月。国家体委成立了体育舞蹈俱乐部,1991年“中国体育舞蹈协会”成立。1993年12月,举办“中国上海、北京世界体育舞蹈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获得WDDSD、IDSF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 2008体育舞蹈成为正式奥运项目。 三、体育舞蹈的分类 按照舞蹈风格和技术结构,分为摩登舞(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狐步、快步)和拉丁舞(伦巴、桑巴、恰恰、牛仔、斗牛)。按照竞赛项目可以分三类:摩登舞、拉丁舞、团体舞(摩登舞或拉丁舞的混合舞,由8对选手组成,借助音乐的引导,将五种舞蹈在变化莫测的队形变动中编织出丰富的图案。)。 一、基本名词 1.舞程向:在一个舞池中,为避免互相碰撞而规定舞者必须按逆时针方向行进,这个行进方向叫舞程向。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学校体育以体育教学、课外锻炼、业余训练、运动竞赛等主要形式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与手段。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改革的深化,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体育运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对体育课程设置进行了重新调整,使体育课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体育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体育运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同时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和勇于拼搏,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 二、课程设置内容及要求 1. 为1、2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本、专科学生必须修满4个学期的体育课程,四个 学期共8个学分。任何学生不得免修。 体育学院公共课指导性计划(四年标准学程) ( 2007级开始执行,文/ 理本科适用)

2. 第1、2两个学期里,为体育素质课,以自然班形式授课。 3. 第3、4两个学期里,以学生自主选课形式授课,开设的课程有: 男女生: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和保健。 4. 对部分身体特型和病、残、弱和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为 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三、课程结构 1.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不同体质学生的需要。 2. 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每学期理论教学内容,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 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的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布置课外练习。 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3、4学期实行学生自主选课方式教学。 四、考核与评分标准 1.一年级设体育素质课,以速度、灵敏、柔韧、力量和综合练习项目为主,对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素质训练。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50米和立定跳远。

体育舞蹈理论知识

一、体育舞蹈发展概况、基本知识 二、体育舞蹈的项目分类 三、摩登舞 四、拉丁舞 五、体育舞蹈比赛 一、体育舞蹈的发展概况 总的来说: 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原始舞蹈----公众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交际舞等发展阶段。体育舞蹈的前身就近来说是社交舞,也称交际舞、交谊舞。 ?社交舞起源于西方。摩登舞起源于欧洲。 ?社交舞(Social Dancing)亦名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舞会舞(Party Dancing),起源于西方。社交舞早在14~15世纪已在意大利出现,16世纪末传入法国。1768年巴黎开办了第一家交际舞厅,由此社交舞开始流行于欧美各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方式。 ?国际标准舞比赛起源于英国。 1924年,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对当时社交舞的一部分进行整理,将7种舞的舞姿、舞步和跳法加以系统化、规范化,从此人们将规范化的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狐步、快步舞和伦巴、布鲁斯称为“国际标准舞”。 1925年正式颁布了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的步伐,统称标准舞,首先在西欧比赛。 国际标准舞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成形于60年代初,发展普及于70年代以后。 ?拉丁舞起源于非洲和拉丁美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又整理了拉丁舞蹈,并将它纳入国标舞范畴,列入正式比赛项目。至此,国际标准舞成为包括10个舞种的现代舞系列和拉丁舞系列两大类。 1995年4月 国际奥委会决定,给予体育舞蹈以准承认资格。 1997年9月4日 体育舞蹈于正式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 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历程 我国体育舞蹈的开展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率先进入上海,30年代后,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后,国内盛行内部舞会,通常由各地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舞会,国家领导与群众同乐,大家一起跳交谊舞。

舞蹈艺术基本知识

舞蹈艺术基本知识 一、舞蹈的基本概念 1、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 2、舞蹈是一种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 3、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4、其他人体动作的艺术: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 5、审美情感:是人的一种高级的情感,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客观审美对象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主观精神上的好恶态度的直观反映。 6、审美理想:人们审美活动中追求的至高、美好的境界,是社会理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生活的审美属性:在艺术创作中对反映的某种社会现实社会现象属性的分析和评价。是艺术家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在艺术创作中的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二、舞蹈与其他艺术的共同性和区别 共同性: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现。 差异性:物质载体和表现手段不同 文学——物质载体:语言、文字;表现手段:用文学语言进行叙述和描写 美术(绘画、雕塑)——物质载体:纸张、画布、颜料、油彩、石膏、等可塑材料; 表现手段: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 音乐——物质载体:声音;表现手段:旋律、节奏、和声 杂技——物质载体:人的身体;表现手段:人体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 舞蹈与杂技的区别:表现对象和对于观众在审美作用的不同 三、舞蹈的起源 模仿论——人有模仿的本能,舞蹈是人用有节奏的动作对动物和自然景物动态的模仿。游戏论——艺术的根本起因是“游戏的冲动” 巫术论——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线,认为万物有灵 性爱论——原始人为了生存的需要,将舞蹈作为择偶、求婚等主要方式和手段 表情论——舞蹈是表现人们最激动的情感的产物 劳动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劳动综合论——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 四、舞蹈的种类 1、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 【生活舞蹈】 (1)习俗舞蹈 (2)宗教祭祀舞蹈 (3)社交舞蹈 (4)自娱舞蹈 (5)体育舞蹈 (6)教育舞蹈

体育舞蹈理论试题88261资料讲解

体育舞蹈理论试题 一、选择题 1、体育舞蹈的前身又称之为交谊舞、交际舞和( )。 A;现代舞B:社交舞C:摩登舞 参考答案:B 2、体育舞蹈按舞蹈的风格和技术结构可分为标准舞和( )。A:摩登舞B:现代舞C:拉丁舞 参考答案:C 3、体育舞蹈按竞赛的项目可分为现代舞、( ) 和团体舞。 A:摩登舞B:拉丁舞C:集体舞 参考答案:B 4、摩登舞又可分为华尔兹、探戈、快步舞、狐步舞和( )。

A:狐步舞B:维也纳华尔兹C:牛仔舞 参考答案:B 5、( ) 又可分为伦巴、桑巴、恰恰恰、牛仔和斗牛舞。 A:A:摩登舞B:现代舞C:拉丁舞 参考答案:C 6、体育舞蹈的场地为长方形,长的线称之为( )线,短的线称之为B线。 A:A B:B1 C:A1 参考答案:A 7、体育舞蹈的场地长线的长度是23米,短线的长度是( )米。 A:10 B:15 C:18 参考答案:B 8、标准舞和拉丁舞中的桑巴舞、斗牛舞按舞程向方向运行时,交换舞程线时应过( )。A:中央线B:中心线C:中央斜线

9、在同一舞池中,为避免舞者相碰撞,规定必须按( )方向行进。我们把这一行进方向称之为舞程向。 A:顺时针B:逆时针C:任意方向 参考答案:B 10、舞者沿着舞池向舞程向方向行进的路线,叫( )。 A:跳舞线B:舞池线C:舞程线 参考答案:C 11、舞姿是舞蹈的姿态,舞姿包括( )和舞中姿态。 A:预备姿势B:跳舞姿势C:结束姿势 参考答案:A 12、舞中姿态包括合对位舞姿、侧行位舞姿、( )、并肩位舞姿和影子位舞姿。 A:正对舞姿B:外侧位舞姿C:左右肩舞姿

13、预备姿势有闭式、半闭式位和( )。 A:开式B:半开式C:随意式 参考答案:A 14、升降动作是指跳舞时身体的上升与下降。升降动作是在膝、踝、趾关节的屈和( )动作的转换中完成的。 A:绕环B:伸C:屈 参考答案:B 15、华尔兹舞的音乐节拍( )。 A:3/4 B:2/4 C:4/4 参考答案:A 16、( )舞的特点是舞态雍容华贵、舞步婉转流畅、舞姿飘曳优美、旋转起伏似行云流水,富于抒情浪漫情调。 A:华尔兹B:探戈C:维也纳华尔兹

大学体育课程

大学体育课程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课程教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为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 2、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4、了解各项规则与裁判法,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 5、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 教学要求: 1、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学生的需求、气候情况、场地器材为基本出发点,力求课设置的新颖性,多样性,注重实效,实事求是; 2、教师要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把体能的发展与知识技术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4、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避免伤害事故。 三、教学内容 (一)体育基础理论

体育舞蹈基础知识

体育舞蹈基础知识 1.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原名国际标准舞,它内涵丰富,容艺术、体育、音乐、舞蹈、服饰于一体,涉及范围广,包括学、音乐学、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力学、美学、服饰学和运动训练学等,是健与美相结合的运动项目的典范。 2.舞程向-----在跳舞时,为了防止碰撞,必须按规定的行进路线有序的行进,在连续行进和旋转时就更为必要,因此体育舞蹈规则规定舞者必须按逆时针方向行进,这个进行方向称为舞程向。 3.华尔兹舞-----华尔兹舞是人们通常说的慢三步,它是交际舞中历史最悠久的舞蹈,它最早源自德国和奥地利,后流入英国并在那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享有“英国皇家宫廷舞蹈”和“舞蹈之王”的称为;其风格典雅大方、动作流畅,有较强的韵律,音乐是3/4拍,每分钟30至32小节,它的舞步基本上是一拍跳一步,每小节三步。 1. 体育舞蹈包括摩登舞系列;拉丁舞系列;集体舞系列 2.

桑巴最早起源于非洲,最终形成于巴西,成为巴西的民族舞,现代舞起源于欧洲,拉丁舞起源于拉丁美洲。 3.. 拉丁舞系列包括伦巴、恰恰恰、桑巴、帕索多不列(斗牛舞)、加依夫(牛仔舞、 .竞技性体育舞蹈:包括现代舞、拉丁舞、团体舞在内的三个竞赛项目十个竞赛舞种。 4.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特点:实践性、双边性、整体性、继承性、发展性。 5.国际比赛主要由职业舞协会“世界舞蹈与体育舞蹈理事会”(简称WDDSC)和业余舞协会“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简称I DSF)两大组织举办 6..、中国体育舞蹈联合0会每年举办的主要赛事有体育舞蹈锦标赛、体育舞蹈公开赛、青少年锦标赛 C )开办了第一家交际舞厅 A.纽约 B.伦敦 C.巴黎 D.东京 3.( C )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

体育舞蹈考试资料

一、体育舞蹈概述 2、体育舞蹈的意义 是一项集动作美、服装美、音乐美、形体美于一体,具有健身、竞技表演、培养气质及文化修养的运动。 国际体育舞蹈是体育舞蹈项目之一,它是以舞蹈形式出现的一种融舞蹈与艺术为一体的高雅文体活动,对于培养人们文明礼貌、待人接物、形体姿态、陶冶性情、提高素质等方面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进行这项活动时,在礼节、衣着、举止、仪态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有益于人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国际体育舞蹈又是一项极有价值的体育健身运动,参加这项运动会使人身心诸方面都得到全面锻炼,从而收到有益的效果。对这一点尽管有些人尚有异议,他们认为体育舞蹈是纯粹的娱乐消遣,怀疑它是否有锻炼意义,但事实早已作出了回答。 早在70年代初,国外一些学者就对国际体育舞蹈进行了生理方面的研究。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在能量代谢(RMR )方面:“伦巴”和“牛仔”接近或高于艺术体操和广播操;“狐步舞”接近网球;“华尔兹”和“探戈”高于网球而接近羽毛球;“恰恰恰”和“快步舞”接近马拉松。 在能量消耗方面:“伦巴”7.0千卡/分;“牛仔”7.0千卡/分;“华尔兹”5.7千卡/分;“狐步舞”5.2千卡/分~7.0 千卡/分之间,等等。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高于自行车(每小时5.5公里)4.5千卡/分;接近网球7.10千卡/分。 心律变化方面:对运动者以体育舞蹈5个比赛舞种测定心律数值,每个运动项目中间休息30秒钟,测定结果为:女子心率最高可达197 次/分,男子为210次/分。而且不同舞种心律变化亦不一样。如“快步舞”为179.5次/分;“华尔兹”为164.3次/分;“探戈”为153.5 次/分;“伦巴”为102.4次/分。 从以上的测试结果和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国际体育舞蹈的心律指标决不亚于其他运动项目。从这些数据里人们不难看出国际体育舞蹈对心血管系统、心肺功能、耐力等多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另外,长期运动还可以使形体得到锻炼,达到健美和减肥的作用。因此,我们正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时候,在全国开展国际体育舞蹈活动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国际体育舞蹈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古人讲过舞蹈是“情动于中,形于外”。这正是说明了舞蹈的抒情特征和表演特征,因此舞蹈具有丰富的感情和审美性。 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人们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最好方式之一,跳舞运动和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人们生活和交往过程中一种积极有效的活动形式。 国际体育舞蹈是集舞蹈美、音乐美、体态美与服饰美于一体,富有强烈的娱乐、竞技、表演的色彩的项目。参加国际体育舞蹈锻炼不仅有利于健身和人们的思想感情交流,而且可以使人不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它能够提高人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能消除工作和学习中的紧张疲劳状态,使人们的思想境界进入到一个更新的层次。 国际体育舞蹈的竞技性和表演性,可以将人带入到一个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因为国际体育舞蹈是通过身体运动把思想和感情有韵律地表现出来的时空艺术,它又要按照一定的音乐和规定的跳法,随乐舞动,从运动竞技特点和表演特点出发都需要有高超的技艺和创造性的表演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把观众带入到无限的遐想之中,去品味、体会它深刻的内涵,使审美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 3、体育舞蹈的特点: 是由属于文艺范畴的舞蹈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它兼有文艺和体育特点,是介于文艺和体育之间的边缘项目,是以竞赛为目的,具有自娱性和表演观赏性的竞技舞蹈。 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严格的规范性表演观赏性体育性 4、体育舞蹈的分类 按舞蹈风格和技术结构 摩登舞:华尔兹探戈弧步快步维也纳

体育舞蹈资料

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分为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均是 4 年举行一次,其宗旨是“ 和平、友 谊、团结、 _进步”、以“公平竞争”为原则,以“参与比取胜更重要”为目的,以“更干 净、更人性、更团结”为格言。 3.国际标准舞包括 10 舞蹈,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摩登舞,第二类为拉丁舞共十种舞蹈。 4. 华尔兹舞是交谊舞中历史最悠久的舞蹈,源于德国和奥地利的一种张村舞,后发展为欧洲众国的宫廷舞。 5.伦巴舞源于古巴,舞曲节奏为 4/4 拍,音乐速度为每分钟 30 小节。恰恰舞源于墨西哥,舞曲节奏为 4/4 拍,音乐速度每分钟 34 小节。 6.摩登舞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交舞蹈,共动作端庄优雅、细腻严谨,目前被列入世界比赛的内容为五种,即华尔兹、探戈、快步、狐步、维也纳华尔兹。 7.大学生常见传染病有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菌痢腮腺炎 1.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原始舞、公众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交谊舞等发展阶段。 2.国际舞产生于 20 世纪20 年代初,成形于 60 年代初,发展普及于 70 年代以后。 7.社交舞早在 14-15 世纪已在(意大利)出现, 16 世纪传入法国 8.1768 年(巴黎)开办了第一家交际舞厅 9.( 1989 )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 10.伦巴音乐 4/4 拍,4 拍走( 3 步),每分钟 27 小节 11.恰恰恰 4/4 拍,4 拍走( 5 步),每分钟 29-32 小节 12.狐步舞起源于(美国)黒人舞蹈 13.体育舞蹈场地为( 23*15 )平方米 14.决赛时每曲时间为( 2.30) 15.国际比赛专业选手公开组和新人组跳( 5 项)舞二、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舞程线 2. 健康 3. 运动性疾病 4. 肌肉痉挛 三、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简述你所学的“伦巴”的动作特点与动作套路名称。 2.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什么? 3.我院健康标准测试包括哪几个项目。 4.体育舞蹈包括哪几种舞蹈?集体“恰恰恰”舞的特点是什么? 四、问答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述体育锻炼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2.体育舞蹈包括摩登和拉丁两大类,请你说说十种舞蹈的起源和舞曲节奏,说说一年来学习体育舞蹈的感想。 二、名词解释 1、舞程线:按逆时针方向行进可以是直进,也可以按之字形行进,称为舞程线。 3、运动性疾病:指因运动引起或与体育运动有直接关系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 4、肌肉痉挛:反映肌肉不自主地强直收缩,此进发病局部肌肉发硬,疼痛难忍,俗称“抽筋”。 三、简答题 1、答:伦巴舞的动作特点:音乐缠绵、舞态柔媚,步法婀娜款摆。动作套路名称:原地基本步 ---扇形步 ---曲棍步 ---纽约步 ---手接手 ---定点转 ---三连步 2、答:运动负荷过大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肌纤维痉挛。 3、答:五个项目,身高体重,立足跳远,台阶实验,肺活量,握力。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4.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4.1 课程基本信息(表4-1) 表4-1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开课部门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课程编号9787563538454 课程总学时/学期总学时144/36 课程总学分/学期总学分8/2 田径、篮球、羽毛球、 先修课程太极拳、其它(体育后续课程无 理论、体质测定) 修订人审定人 修订日期审定日期 4.2 课程性质与任务 4.2.1课程性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规定,围绕“终身体育”、“健康第一”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我院体育教学和体育资源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公共必修课程之一,是大学生以身体练 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理论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是我院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我院体 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 4.2.2课程任务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 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 途径。其任务是:

①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生理) ②掌握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及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的方法,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监测方法) ③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1—2项健身运动的方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锻炼方法) ④发展学生个性,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心理) ⑤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其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以及自控自律的优良品质。(品德)5.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其根本目标为“培养具有健康第一的现代理念,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合格人才。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4.3知识目标 A1:体验运动乐趣,掌握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 习惯。 A2: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竞争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4.4能力目标 B1: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 B2: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以及自控自律 的优良品质。 4.5素质目标 C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6.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4-2) 表4-2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教学任务或项目教学内容(编号)理论实践

体育舞蹈资料

体育舞蹈资料 一.填空题 1.体育舞蹈经历了原始舞—公众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新 旧国际交际标准舞的发展阶段,1994年,由国际标准交际舞改名为体育舞蹈 2.按体育舞蹈的风格特点和技术结构,体育舞蹈可以分为两大类, 即标准舞和拉丁舞 3.拉丁舞舞种的英文简称为R、C、S、P、J 4.每年五月,在黑池举办世界性的大赛 5.2005年,体育舞蹈节成为在曼谷召开的第一届亚洲室内运动会正 式比赛项目 6.标准舞起源于欧洲,具有端庄、含蓄、稳重、典雅的风格和绅士 风度。 7.拉丁舞起源于非洲和拉丁美洲,具有热情、奔放、浪漫的风格特 点 B 1.体育舞蹈原名国际标准交际舞,它内涵丰富,融艺术、体育、音 乐、舞蹈、服饰于一体,涉及范围广,包括舞蹈学、音乐学、生理学、解剖学、力学、美学、服饰学和运动训练学等,是健与美相结合的运动项目的典范。 2.体育舞蹈按竞赛项目分为标准舞、拉丁舞和团体舞。

3.标准舞的英文缩写为W、T、F、Q、VW 4.1995年四月2日—5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洛桑召开执委会, 正式承认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 5.2004年5月,来自深圳的舞者栾江和张茹以出神入化的舞技征服 了挑剔的欧美裁判,获得了2004年英国第79届黑池舞蹈节大赛职业新星拉丁组冠军,这是中国舞蹈史上第一个黑池冠军,实现了零的突破。 6.标准舞音乐节奏鲜明,曲调抒情,旋律感强 7.拉丁舞音乐曲调缠绵浪漫,热烈活泼,节奏感强,有位中青年人 喜爱 二.单选题 A 1.C(美) 2.C(艺术) 3.C(音乐) 4.体育舞蹈要求舞步必须踩在节拍上,身体动在B中,舞者跳出音 乐的境界 A(旋律)B节奏C步点 5.体育舞蹈的场地A A(23*15) B 25*15 C 25*13 6.体育舞蹈音乐的运用首先要踩准A(节奏) A(节奏)B步点C步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