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课时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课时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某县某村村民一大早就来到投票站,参加对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投票。此前,3名候选人已经进行了13场演讲和答辩,面对面地回答了村民提出的160多个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村民对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属于()

①直接选举②间接选举③等额选举④差额选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村民对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属于直接选举,①正确;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是县以上人大代表的选举、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的选举,②错误;1名村委会主任3名候选人竞选,属于差额选举,④正确;正式候选人名额等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是等额选举,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2.与其他选举方式相比,这种选举方式的优点是()

①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②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使用③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④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A.①④B.②④C.③④D.①②

答案 A

解析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是直接选举的优点,①正确;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使用,适合间接选举,②错误;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是等额选举的优点,③错误;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是差额选举的优点,④正确。本题选A。

3.2019年1月,河南省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郑州胜利闭幕,在大会主席团和代表联合提名推荐下,差额选举出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差额选举()

①让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当家人②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竞争③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④为选民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①属于直接选举的特点,排除;③属于等额选举的特点,排除;差额选举强调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这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余地,在被

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故②④正确。故选B。

4.在2019年村“两委”换届中,H省提出了“五选”“十不选”要求,把政治素质过硬、发展本领过硬、协调能力过硬、服务水平过硬、作风品行过硬的优秀人员推选上来,坚决把“十不选”人员挡在门外,确保不符合资格条件人员“零当选”。上述要求()

①有利于提高村委会成员的素质②有利于避免出现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③有利于提高选民的选举热情④是基于民主选举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H省提出了‘五选’‘十不选’要求,把政治素质过硬、发展本领过硬、协调能力过硬、服务水平过硬、作风品行过硬的优秀人员推选上来,坚决把‘十不选’人员挡在门外,确保不符合资格条件人员‘零当选’”说明H省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村委会成员的素质,是基于民主选举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①④符合题意;H省的要求不能避免出现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②应排除;材料没有体现H省的要求有利于提高选民的选举热情,③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本题应选B。

5.下列选项中对漫画评析正确的是()

①等额选举中往往容易出现这种现象②选民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③贿赂选举违反法律,损害选举公正④选民应认真考虑候选人的经济实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漫画中,出现了贿赂选民以获得选票的现象,这种行为违反法律,损坏选举公正,所以选民在选举过程中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故②③说法正确;选民应认真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谨慎投票,④说法错误;在差额选举中往往容易出现贿选,虚假宣传等现象,①排除。本题选择C。

6.我国县区乡镇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是事关选人用人的重大问题,备受社

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中央提出了严禁拉票贿选的禁令,对贿选“零容忍”。那么,作为公民,在县乡换届选举中()

①要不谋私利,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②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选票③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提高间接选举能力④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实事求是反映违反换届纪律的问题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中央提出了严禁拉票贿选的禁令,对贿选“零容忍”。那么,作为公民在县乡换届选举中要不谋私利,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①符合题意。中央提出了严禁拉票贿选的禁令,对贿选“零容忍”。那么,作为公民在县乡换届选举中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选票,②符合题意。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属于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无关,③不符合题意。实事求是反映违反换届纪律的问题体现民主监督,而不是在县乡选举换届中行使选举权,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7.下表是某市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统计数据,据此,你可作出的判断是()

①采用间接选举方式,适应了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②采用差额选举方式,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③采用等额选举方式,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④采用直接选举方式,选民有机会选出心目中的代表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上表是选举区县人大代表和乡镇人大代表,区县人大代表和乡镇人大代表的选举是采用直接选举方式,选民有机会选出心目中的代表,④正确;根据上表,区县人大代表和乡镇人大代表的选举的候选人多于应选代表名额,属于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②符合题意;区县人大代表和乡镇人大代表的选举不是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①③与题意不符,排除;本题选C。

8.近年来,一种名叫“公推直选”的选举方式在多地被采用。“公推直选”的代表由各选举单位相关人士通过公开报名、公开述职、群众投票、组织考察、集体审议等程序产生。“公推直选”()

①属于直接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②是选举方式的

创新,能很好地尊重参选人的意愿,有利于推动政治文明建设③实行公开竞争选拔有利于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④适合等额选举,而不适合差额选举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D

解析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①错误;近年来,一种名叫“公推直选”的选举方式在多地被采用,反映了“公推直选”是选举方式的创新,代表由各选举单位相关人士通过公开报名、公开述职,反映了“公推直选”能很好地尊重参选人的意愿,②符合题意;代表通过公开报名、公开述职、群众投票、组织考察、集体审议等程序产生,反映了“公推直选”实行公开竞争,有利于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③符合题意;题干没有反映候选人与应选人名额,④不符合题意。故选D。

易错点一认为选举方式之间存在优劣的问题

9.某市的区乡镇人大在换届选举时,明确规定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的人数,代表候选人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演讲、答辩,并采取无记名投票。对此选举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①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②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各方面的情况③差额选举比等额选举好,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好④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选举的相关知识。①不符合题意,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的是等额选举的优点;②④符合题意,乡镇人大代表选举是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也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各方面的情况;③说法错误,差额选举与等额选举,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各有利弊,不存在谁比谁好的问题。故本题选D。

易错警示(1)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都是民主选举的方式,各有利弊,不能笼统地说哪种选举方式更好。

(2)一种选举方式的优劣,要根据时间、地点等条件进行具体分析。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相适应的选举方式,就是正确的选举方式。

易错点二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选举权利

10.2019年4月9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辽宁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刘强受贿、破坏选举案。在选举中,贿选的行为影响极坏,面对这种行为,

公民应该()

①睁一眼闭一眼,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②提高民主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权利③通过理性思考,认真审慎地进行投票④采取一切手段,进行严厉惩罚和打击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在选举中,贿选的行为影响极坏,面对这种行为,公民应该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选举权,要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感,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②③符合题意。贿选属于违法行为,对此,我们要通过合法途径进行反击,而不是消极地听之任之,排除①;④中“采用一切手段”的说法错误;故选B。

易错警示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选举权利,要正确认识到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意义,要转变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不正确态度,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11.(2017·天津高考)在2016年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针对较为普遍的人户分离现象,深圳实行了本市户籍选民可以自由选择在户籍地、工作地和居住地登记的办法,并通过网络实施选民资格转移,方便选民就近登记。这做法()

A.扩大了选民直接选举的范围

B.确保了选举结果体现每个公民的意愿

C.保障了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D.发挥了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的“通过网络实施选民资格转移,方便选民就近登记”,强调的只是方便选民就近登记,而不是扩大直接选举范围,A说法错误;B说法太绝对,不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让公民更好地行使选举权,而不是监督权,D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C。

12.2019年3月9日,“××村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提名候选人大会”在村委会院内拉开帷幕,镇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参加了此次大会,全程监督指

导,协助该村成功推选出新一届村委会成员候选人。

本次大会共有6名正式候选人,将产生新一届村委会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1名。本届选举采用竞职演讲的形式,并在现场设立“秘密划票处”。通过秘密划票,公开唱票计票,选出了新的村委会组成人员,并当场向选民公布选举结果,镇政府为新当选的人员颁发了当选证书。

“秘密划票这个办法好,我家5口人,今天都来参加选举了,各选各的,我选的村主任还是上一届的吴传勇,他能力强,我信任他。”59岁的村民王某说,“投下自己庄严的一票,老百姓的民主意识增强了,秘密划票大家都觉得好,这个办法一定要推广。”

(1)请从选民和候选人的角度说明本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所采用的选举方式。

(2)“秘密划票大家都觉得好”,好在哪里?

(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运用民主选举的知识,谈谈如何投下自己庄严的一票。

答案(1)从选民角度看,采用的是直接选举;从候选人角度看,采用的是差额选举。

(2)“秘密划票处”的设立与使用,充分体现了民主,有助于选民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选出自己心中信赖的当家人;也能有效减少贿选现象。

(3)①怎样行使选举权利,如何投出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②我们应增强民主意识,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③在行使选举权时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解析第(1)问,本题考查民主选举的方式。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根据材料中“村委会换届选举”这一关键信息可以看出,从选民角度看,采用的是直接选举;根据材料中“本次大会共有6名正式候选人,将产生新一届村委会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1名。”这一关键信息可以看出,采用的是差额选举。第(2)问,本题考查选举方式的选择。可从“秘密划票处”的设立与使用,充分体现了民主,有助于选民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选出自己心中信赖的当家人;也能有效减少贿选现象的角度回答。第(3)问,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民主选举的知识”,设问是“谈谈如何投下自己庄严的一票”。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怎样行使选举权利的相关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案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

02-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测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钻.探(zuān)凝.结(níng)仰之弥.高(ní) B.地壳.(ké)抱歉.(qiàn)兀.兀穷年(wù) C.衰.微(shuāi)秩.序(zhì)气冲斗.牛(dòu) D.小楷.(kǎi)宁.可(nìng)迥.乎不同(jiǒng) 2.(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硕果潜心拍案而起横眉怒对 B.赫然深宵诗兴不作警报叠起 C.迈进伴侣心会神凝昂首挺胸 D.卓越艰辛无暇及此心不在焉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面对困难,我们只有锲而不舍 ....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B.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 ....,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 C.这人迹罕至 ....的丛林,就是鸟儿的天堂。 D.面对特务的嚣张气焰,闻一多先生义愤填膺 ....,拍案而起。 4.(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B.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5.(独家原创试题)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D.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反复) 6.(独家原创试题)对下列语句的表达方式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记叙)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描写) C.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议论、抒情) D.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记叙) 7.(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叙了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的事迹,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 B.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搭建文章结构的,这些议论,不仅使文章前后照应,而且形成了一种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C.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刻苦的治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D.《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纯粹意义上的人物传记,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革命精神。 8.(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课文中作者将闻一多先生与杜甫相提并论,从正面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忧民思想,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在历史上的高度。 B.“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在结构上照应开头的“做了也不一定说”,又自然引起下文。 C.“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中的“吃尽”“消化尽”“远射”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执着追求的精神。 D.课文第4—6段选取了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作为例子,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的治学态度。斐然的成绩与毫不张扬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说”与“做”的原则——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体验情感 (全卷共100分,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企望灶糖喧嚣卑恭屈膝杀一儆百 B.膨胀剽悍嘉奖一介书生杯盘狼藉 C.斑驳苍桑宿命言简意赅刻骨铭心 D.诠释弘扬气概人才倍出独俱风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着母亲抚养了。 ②冰心说,巴金的这种性格几十年还是这样,内向,忧郁,但心里有团火,有时出极大的热情,敢讲真话。 ③以上这几幅字画,将来我“走”后也要捐给文学馆。这种资料是文学馆的。 ④若你的手有幸也被握及,对方照样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你与他不过是点头之交或初次相遇。 A.独立暴发必须尽管B.独力暴发必需虽然 C.独力爆发必需虽然D.独立爆发必须尽管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冰心和巴金两位老人相敬如宾 ....的友谊堪称文坛佳话。 B.一声“幸会”,诚意欣然,似为肺腑之言,好像对方是刚自遥远沙漠归来的老友。 而事实上,他不过是萍水相逢 ....之人。 C.也许是大家都知道巴金老人对玫瑰情有独钟 ....,一束束象征热情与朝气的红玫瑰将冬日里巴金的病房装点得春意盎然。

D.走过许多黄土铺地的大街小巷,街上许多行人,男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 ....”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届全运会,刘翔享受到了城市主干道为其封路、增派警力为其站岗,甚至在刘翔比赛时,出现了手持盾牌的防暴警察。 B.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国家典藏文物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展览规模、档次、文物等级最高的一次特展。 C.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宠物保姆却没有“火”起来,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存有“伺候动物丢人”的观念在作怪。 D.10月19日,一艘中国货轮在印度洋海域,距我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舰艇编队约1080海里处,被身份不明的武装分子劫持。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 B.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 C.她回答说:“因为她有坚硬的刺,浓艳淡香都掩不住她独特的风骨!” D.“巴金准高兴,让他高高兴兴地上飞机。”她说,“电文越随便就越亲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15分) 花大姐 汪曾祺 ①瓢虫款款地落下来,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瓢虫就是做得最精致的昆虫。 ②“做”的?谁做的? ③上帝。 ④上帝? ⑤上帝做了一些小玩意儿,送给他的小外孙女儿玩儿。 ⑥上帝的外孙女儿? ⑦对。上帝说:“给你!好看吗?” ⑧“好看!”

职业生涯规划第一单元第二课-教案.doc

第1单元第2课职业理想的作用 课前导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英国有一个名叫布罗迪的退休教师,在整理家中的楼阁的旧物是,发现了一叠发黄的旧练习册,他们是皮特幼儿园B2班的31位孩子的教学作文。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些作文竟然躲过战火的浩劫,在布满尘埃的楼阁上趟了50年。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内阁大臣的,有想当王妃的,有想当教师的……布罗迪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的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我”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刊上刊登了一则启示。不久,一封封回信带着问候,也带着对自己童年梦想的好奇,纷纷来到布兰迪的手中,他们中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中的梦想是想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的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的时候,他收到了来自英国内阁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也外分感动: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你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三十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美丽梦想随风飘逸,成功总会有一天出现在你的面前。 启示:老师是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感谢他的老师,因为在盲童戴维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同时也要感谢戴维,因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追求理想的价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谁保持梦想,谁的梦想就一定能够成功;谁能坚持不断地追求梦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梦想。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从中一定也有所感悟,有所启迪: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是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想中!一位老师说的好,教育工作就是,澎湃的激情;涌动的理想;激起的热情,付出的是真心;发展的是智慧,收获的是每一刻的生命! 一、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一)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 1.理想、职业理想的定义 理想:人们对未来事物有根据、合理的想象和希望。 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 中职生要有“具体”而“现实”的职业理想。 2.职业理想的作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行也始于理想”职业理想对人的事业发展具有导向、调节、激励作用。 (1)引导作用。作为方向和目标,人生的发展通过职业理想来确立,并最终通过职业理想来实现。 (2)调节作用。它指导并调节人的职业活动。当一个人偏离目标是,…;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 (3)激励作用。为理想而奋斗会支配一个人的现实行为。理想高于现实。 3.职业理想的特点 试一试通过大家的职业理想总结归纳职业理想具有哪些特点?

重庆市2020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课时同步练(I)卷

重庆市2020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课时同步练(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李白借《次北固山下》描绘了青山绿水、旭日东升的江南早春景色,表达了身在异乡的羁旅之情。 B.《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望梅止渴”“三省吾身”“七步成诗”等成语都出自于此。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作者是鲁迅先生,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D.《秋天的怀念》和《散步》都是叙事散文,都记叙了作者和母亲相处的故事,都表现了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 2 . 结合语境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A.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B.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C.平沙无垠,复不见人。 平沙:平旷的沙漠。 D.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3 . 下面的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B.树苗在风中颤栗,就像一个哭泣的孩子。 C.我想象过树的绿色冠盖和褐色树干。 D.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歇斯底里。

第一单元第二次课

Unit one Invitations 姓名:宁雅雯学号:200777250403 Period: The second peiod Content: Passage one, An Invitation Letter Teaching Objectives: 1. To get the students to know views on invitations culture 2.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know ways of writing invitations 3. Appropriate etiqutte of declining an invitation Language Focus: Ⅰ. Important Points: 1. Format of an informal invitation between friends 2. Language features of invitations 3. Extending an invitation Ⅱ. Diffiucult Points: 1. Talking face to face about the format invitations 2. Role play in declining an invitation Teaching Procedures: Ⅰ. Organizing the class T: Greeting and a duty report Ⅱ. Revision 1.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Useful sentences 3.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Ⅲ. Lead-in 1. Introduction to Background 2. The general idea of Passage two 3. Analysis of the tructure of the passage Ⅳ. Practice 1. Introduction to Background a. the format of an invitation b. declining an invitation 2. The general idea of Passage one How to decline an invitation 3. Analysis of the tructure of the passage a.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 b. The functions of each paragragh Ⅴ. Presentation 1. New words and phrases of Passage two 2. Explanation of difficult sentences 3. Grammar points Ⅵ. Practice 1.New words and phrases of Passage one 1). Lonly a. Alone and feeling sad, lonesome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教案[1]

1.2 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1、信用工具 2、外汇 教学难点 1、外汇 2、汇率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货币的本质,知道了货币的职能,并且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一部分学生可能互相讨论;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 学生回答:信用卡、借记卡、灵通卡等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二)讲授新课 1、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提出问题: 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 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 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的提问,继续设问:什么是信用卡?如何使用?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 (1)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2)信用卡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课时训练新人教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1.19世纪50年代,以哪两国为主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 A.英、美 B.美、俄 C.俄、法 D.英、法 2.从本质上来看,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目的是( ) A.开辟通商口岸 B.开展平等贸易 C.打开中国市场 D.控制清政府 3.《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危害是( ) ①扩大了西方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范围②便利了资本输出③便利了西方侵略者倾销其商品④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作为圆明园原海晏堂大水法重要组成部分的十二生肖铜兽首在1860年的一场战争中遭到破坏并被抢掠。材料中“1860年的一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右图是法国作家贝尔纳·布里塞的历史著作,制造了这场“大劫难”的是( )

A.英国、法国 B.美国、俄国 C.英国、美国 D.美国、法国 6.右图所示书页出自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编写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注:時——时;開——开;豐——丰;廣東——广东;國——国;圓明園——圆明园;燒——烧)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咸丰十年”是( ) A.1840年 B.1842年 C.1856年 D.1860年

7.某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看到一个条约有以下内容: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个条约应该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8.恩格斯说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沙俄B.英国C.美国 D.法国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应该在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广州。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材料二据统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价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 (1)上述材料中中国被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2)在这次战争中,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3)这些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位于北京西郊,历时150多年的修建,成为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战争中一把大火,让无数的炎黄子孙为他哭泣。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有一个国家趁机来到中国,北方那么多的大好河山开始沦丧。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知识点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知识点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 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 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的个别劳 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较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 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 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8、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的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 者会压缩生产规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_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2课时导学提纲新人教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二) 学习目标 1.品味揣摩文中隽永精炼的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学习闻一多先生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重点难点 1.学习闻一多先生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2. 品味揣摩文中隽永精炼的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知识链接 《静夜》 闻一多 这灯光,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 这贤良的桌椅,朋友似的亲密 这古书的纸香一阵阵的袭来 要好的茶杯贞女一般的洁白 受哺的小儿唼呷在母亲怀里, 鼾声报道我大儿康健的消息…… 这神秘的静夜,这浑圆的和平, 我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 但是歌声马上又变成了诅咒, 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 谁希罕你这墙内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 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 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最好是让这口里塞满了沙泥, 如其他只会唱着个人的休戚 最好是让这头颅给田鼠掘洞, 让这一团血肉也去喂着尸虫 如果只是为了一杯酒,一本诗, 静夜里钟摆摇来的一片闲适, 就听不见了你们四邻的呻吟, 看不见寡妇孤儿抖颤的身影, 战壕里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 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贿, 我的世界不在这尺方的墙内。 听又是一阵炮声,死神在咆哮。 静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y ī)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原因及借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开始: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4.《天津条约》的签订: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相关链接】 1856年,英、美、法公使再次提出修约要求,像1854年一样被清政府拒绝。10月,英国驻华海军借口“亚罗号事件”向广州发动进攻。1857年7月,英国司令额尔金率舰队到达香港。10月,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派葛罗率兵侵华。12月,英法联军侵占广州。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咸丰帝忙派人去议和,双方在1858年6月签订了《天津条约》。 知识点2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l.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随后,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并扬言要直捣皇宫。 【相关链接】 火烧圆明园,一方面暴露了西方列强掠夺的狰狞面目,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权益。 3.《北京条约》的签订

最新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一单元课文原文和翻译

必修1 第一单元 Reading 阅读 ANNE’S BEST FRIEND 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 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Or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 or w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Anne Frank wanted the first kind, so she mad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 安妮最好的朋友 你想不想有一位无话不谈能推心置腹的朋友?或者你会不会担心你的朋友会嘲笑你,会不理解你目前的困境呢?安妮?弗兰克想要的是第一种类型的朋友,所以她把的日记视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Anne lived in Amsterdam in the Netherlands during World War II. Her family was Jewish so the had to hide or they would be caught by the German Nazis. She and her family hide away for two years before they were discovered. During that time the only true friend was her diary. She said, “I don’t want to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a diary as most people do, but I want this diary itself to be my friend, and I shall call my friend Kitty.” Now read how she felt after being in the hiding place since July 194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安妮住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一家人都是犹太人,所以他们不得不躲藏起来,否则就会被德国的纳粹分子抓去。她和她的家人躲藏了25个月之后才被发现。在那段时期,她的日记成了她唯一忠实的朋友。她说:“我不愿像大多数人那样在日记中记流水账。我要把我的日记当作自己的朋友,我把我的这个朋友叫做基蒂。”现在,来看看安妮自1942年7月起躲进藏身处后的那种心情吧。 Thursday 15, June, 1944 Dear kitty, 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That’s ch anged since I was here. …For example, when it was so warm, I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until half past eleven one evening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look at the moon for once by myself. But as the moon gave far too much light, I didn’t dare open a window. Another time some months ago, I happened to be upstairs one evening when the window was open. I didn’t go downstairs until the window had to be shut. 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 …Sadly…I am only able to look at nature through dirty curtains hanging before very dusty windows. It’s no pleasure looking through these any longer because nature is one thing that really must be experienced. Yours, Anne 1944年6月15日,星期四 亲爱的基蒂: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我太久无法出门的缘故,我变得对一切与大自然有关的事物都无比狂热。我记得非常清楚,以前,湛蓝的天空、鸟儿的歌唱、月光和鲜花,从未令我心迷神往过。自从我来到这里之后,这一切都变了。 ……比如说,有一天晚上天气很暖和,我故意熬到晚上11点半都不睡觉,为的就是能独自好好地看看月亮。但是因为月光太亮了,我都不敢打开窗户。还有一次,就在五个月以前的一个晚上,我碰巧在楼上,窗户是开着的,我一直呆到非关窗不可的时候才下楼去。漆黑的雨夜,刮着大风,电闪雷鸣,乌云滚滚,我完全被这种景象镇住了。这是我一年半以来第一次亲眼目睹的夜晚…… ……不幸的是……我只能透过那满是灰尘的窗帘下那脏兮兮的窗户看看大自然。只能隔着窗户看那大自然实在没意思,因为大自然是需要真正体验的东西。 你的安妮 Using Language 语言运用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_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2课时教案

研讨课文: 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显示)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略) 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4)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例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4)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精品人教)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本课“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图片] 提问:你去北京参观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容探究】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师: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讨论) 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师: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生: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师:简述通过《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哪些特权?随后,英、法、美通过与清政府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又获得了什么权益? 生:特权: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过渡]《天津条约》的签订是否使侵略者得到满足呢?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多媒体展示视频《火烧圆明园》] 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烧杀抢掠,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最可恶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大肆抢劫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并放火烧毁。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生:英法联军的腐败无能。 师:正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 生: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一单元第2课

王集镇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课题 2.各种各样的运动第1课时主备人 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2.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能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3.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教学重点1.能说出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2. 教学难点1.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根据物体轨迹进行分类。2. 教学 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师生活动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1.探索1——简单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 (1)(出示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它们可以怎样运动?我们一起试试,让它们运动起来。 (2)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让学生试着用手势比划一下上述物体的运用形式。)(3)小结并揭题。这些物体的运动一样吗?这些不同的玩具有着不同的运动形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运动。(板书课题) 2.探索2——记录运动的形式(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小圆点5张、记录纸条每组5张、学生活动手册] (1)指导记录。(出示单摆)这个叫摆。教师拨动摆,小朋友仔细观察摆是怎样运动的?有办法把它们的运动记录下来吗?怎么记录呢?老师有一个小窍门教大家,我给摆贴上一个红点,然后用慢镜头来观察一下红点位 置的变化过程,再把这个过程记录下 来。(PPT)你们学会了吗? (2)提出记录任务。让我们来试着在它们身上贴上红点,选择其中两种物体,让它慢慢地运动起来,记录一下红点的位置变化。 (学生活动、记录,巡回指导) (3)学生汇报,将轨迹图贴上板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课时同步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与下列文章关联的有关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朝花夕拾》。我们上册学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出自该散文集。 B.《卖油翁》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写的一篇文章。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本文选自他的作品《归田录》。 C.《说和做》是诗人藏克家为致敬闻一多先生而写的一篇文章,臧克家的诗集有《红烛》《死水》等。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持续多天的低温阴冷天气,使融水县摩天岭上的雾凇景观美不胜收。 B.为迎接“世界环境日”的到来,市容环境综合治理“百日大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C.大型音画舞蹈《梦在这里飞扬》,将老干部们发挥余热的场面展现得琳琅满目。 D.初夏时节,拥有着美丽传说的凤凰山花团锦簇,树荣草盛,令游客们流连忘返。 3 .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对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散步》里发生分歧后,写了祖孙三代人的心理活动,突出写的是“我”的心态。 C.《散步》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D.《散步》主要写儿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4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必修一第一单元

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奴隶社会: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王位世袭制: 1.建立标志: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2.意义:“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二)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2.内涵: ⑴内容:周天子分封土地和人民 ⑵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⑶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⑷诸侯的权利: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在自己的领地内,设置官员、建立 武装、征派赋役等 ⑸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影响: ⑴有利于西周政治的稳定;(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⑵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⑶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5.破坏: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 ⑴原因:井田制遭到破坏;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王权衰弱。 ⑵表现:楚王问鼎;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战争;战国末年,周王室偏居,大部分王室 土地被秦国吞并。 (三)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 矛盾。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由父系血缘关系维系。 3.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 4.大宗和小宗的关系:血缘上:兄弟关系;政治上:隶属关系(君臣关系)。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二、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指国家大事由君主一人独断)A君主专制的建立和演进 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⑴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根本特征)、皇位世袭 ⑵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下设九卿。 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