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电复用口是什么意思

光电复用口是什么意思

光电复用口是什么意思

光电复用口是什么意思

Combo接口又叫光电复用接口,是由设备面板上的两个以太网口(一个光口和一个电口)组成。Combo电口与其对应的光口在逻辑上是光电复用的,用户可根据实际组网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使用,但两者不能同时工作。

?

?

简单来说光电复用口就是既可以当电口用也可以当光口用的接口,接上网线就是电口,插上光模块接上光纤就是光口。不过光电复用口在使用电口之后就不能使用光口了,使用光口后也不能使用电口。

?

?

光电复用口定义

?

?

?

将芯片A端口连接到一个高速信号总线开关,当系统不接插光模块时,A-1端口工作在电接口模式,同时总线开关BS保持数据信号从A-1端口通过网口变压器到网口连接器一路的贯通;当系统接插光收发模块时,A-1端口配置为工作在光接口模式,总线开关同时把数据信号切换到光收发模块一路,指示灯控制信号随数据信号一同切换。本发明在PHY芯片并无多余接口的情况下,灵活实现了光电接口的复用,不需任何设置即可在光电接

STM32的功能引脚重映射和复用功能

STM32的功能引脚重映射和复用功能 STM32中有很多内置外设的输入输出引脚都具有重映射(remap)的功能,本文对一些在使用引脚重映射时所遇到的有关问题加以说明。 我们知道每个内置外设都有若干个输入输出引脚,一般这些引脚的输出脚位都是固定不变的,为了让设计工程师可以更好地安排引脚的走向和功能,在STM32中引入了外设引脚重映射的概念,即一个外设的引脚除了具有默认的脚位外,还可以通过设置重映射寄存器的方式,把这个外设的引脚映射到其它的脚位。下面是STM32F103xC中有关USART3引脚的摘要片段; 从这里可以看出,USART3_TX的默认引出脚是PB10,USART3_RX的默认引出脚是PB11;但经过重映射后,可以变更USART3_TX的引出脚为PD8,变更USART3_RX的引出脚为PD9。 STM32中的很多内置外设都具有重映射的功能,比如USART、定时器、CAN、SPI、I2C等,详细请看STM32参考手册(RM0008)和STM32数据手册。 有些模块(内置外设)的重映射功能还可以有多种选择,下面是RM0008上有关USART3输入输出引脚的重映射功能表: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USART3的TX和RX引脚默认的引出脚位是PB10和PB11,根据配置位的设置,可以重映射到PC10和PC11,还可以重映射到PD8和PD9。 一个模块的功能引脚不管是从默认的脚位引出还是从重映射的脚位引出,都要通过GPIO端口模块实现,相应的GPIO端口必须配置为输入(对应模块的输入功能,如USART的RX)或复用输出(对应模块的输出功能,如USART的TX),对于输出引脚,可以按照需要配置为

网络地址转换NAT配置实验

. . 实验 网络地址转换NAT 配置实验 学号 _________ 学生 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交换机/路由器配置 辅导教师:泰峰 任务一 利用动态NAPT 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 [实验名称] 利用动态NAPT 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 [实验目的] 掌握网中所有主机连接到Internet 网时,通过端口号区分的复用部全局地址转换。 [背景描述] 你是某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公司只向ISP 申请了一个公网IP 地址,希望全公司的主机都能访问外网,请你实现。 [技术原理] NAT(网络地址转换或网络地址翻译),是指将网络地址从一个地址空间转换为另一个地址空间的行为。 NAT 将网络划分为部网络(inside)和外部网络(outside)两部分。局域网主机利用NAT 访问网络时,是将局域网部的本地地址转换为全局地址(互联网合法IP 地址)后转发数据包。 NAT 分为两种类型:NA T(网络地址转换)和NAPT(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T 是实现转换后一个本地IP 地址对应与一个全局地址。NAPT 是实现转换后多个IP 地址对应一个全局地址。目前网络中由于公网IP 地址紧缺,而局域网主机数较多,因此一般使用动态的NAPT 实现局域网多台主机共用一个或少数几个公网IP 访问互联网。 [实现功能] 允许部所有主机在公网地址缺乏的情况下可以访问外部网络。 [实验设备] R1762路由器(两台)、V .35线缆(1条)、PC (两台)直连线或交叉线(2) [实验拓扑] [实验步骤] 步骤1. 基本配置 192.17.4.1/24 F1/0 192.17.3.1/24 192.17.4.2/24 192.17.3.2/24 S1/2 S1/2 R1 Lan-router Internet-router F1/0 192.17.1.1/24 192.17.1.2/24 R2

NAT网络地址转换实验详解

一、原理回顾 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属接入广域网(WAN)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原因很简单,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l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部的计算机。 虽然NAT可以借助于某些代理服务器来实现,但考虑到运算成本和网络性能,很多时候都是在路由器上来实现的。 随着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数量的不断猛增,IP地址资源也就愈加显得捉襟见肘。事实上,除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外,一般用户几乎申请不到整段的C类IP地址。在其他ISP那里,即使是拥有几百台计算机的大型局域网用户,当他们申请IP地址时,所分配的地址也不过只有几个或十几个IP地址。显然,这样少的IP地址根本无法满足网络用户的需求,于是也就产生了NAT技术。 l.NAT简介 借助于NAT,私有(保留)地址的"部"网络通过路由器发送数据包时,私有地址被转换成合法的IP地址,一个局域网只需使用少量IP地址(甚至是1个)即可实现私有地址网络所有计算机与Internet的通信需求。 NAT将自动修改IP报文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Ip地址校验则在NAT处理过程中自动完成(对于ICMP,NAT也自动完成地址转换)。有些应用程序将源IP地址嵌入到IP报文的数据部分中,所以还需要同时对报文进行修改,以匹配IP头中已经修改过的源IP地址。否则,在报文数据都分别嵌入IP地址的应用程序就不能正常工作。 2.NAT实现方式 NAT的实现方式有三种,即静态转换Static Nat、动态转换Dynamic Nat 和端口多路复用OverLoad。 静态转换是指将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IP地址对是一对一的,是一成不变的,某个私有IP地址只转换为某个公有IP地址。借助于静态转换,可以实现外部网络对部网络中某些特定设备(如服务器)的访问。 动态转换是指将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用IP地址时,IP地址对是不确定的,而是随机的,所有被授权访问上Internet的私有IP地址可随机转换为任何指定的合法IP地址。也就是说,只要指定哪些部地址可以进行转换,以及用哪些合法地址作为外部地址时,就可以进行动态转换。动态转换可以使用多个合法外部地址集。当ISP提供的合法IP地址略少于网络部的计算机数量时。可以采用动态转换的方式。 端口多路复用(Port address Translation,PAT)是指改变外出数据包的源端口并进行端口转换,即端口地址转换(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采用端口多路复用方式。部网络的所有主机均可共享一个合法外部IP地址实现对I

浅谈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三种方式

浅谈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三种方式 由于互联网用户的迅猛发展,IP地址越来越不够用,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实例着重阐述了NAT的三种网络地址转换方式及地址的转换过程。 标签:NAT 静态转换动态转换端口多路复用 由于互联网用户的迅猛发展,IP地址越来越不够用,怎么办呢?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NAT提供了局域网共享上网的简单方案,内部网络用户连接互联网时,NAT将用户的内部IP地址转换成一个外部公共IP 地址,反之,数据从外部返回时,NAT反向将目标地址替换成初始的内部用户的地址。简言之,NAT的作用就是把内网的私有地址,转化成外网的公有地址,使得内部网络上的(被设置为私有IP地址的)主机可以访问Internet。 那么NAT有哪些方式可以实现网络地址的转换呢?怎么实现? 在配置网络地址转换的过程之前,首先必须搞清楚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以及在哪个外部接口上启用NAT。通常情况下,连接到用户内部网络的接口是NAT 内部接口,而连接到外部网络(如Internet)的接口是NAT外部接口。NAT的实现方式有三种,即静态转换Static Nat、动态转换Dynamic Nat和端口多路复用OverLoad。 ①静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时,IP地址是一对一的,是一成不变的,某个私有IP地址只转换为某个公有IP地址。借助于静态转换,可以实现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中某些特定设备(如服务器)的访问。 实例分析: 假设内部局域网使用的lP地址段为192.168.0.1——192.168.0.254,路由器局域网端(即默认网关)的IP地址为192.168.0.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络分配的合法IP地址范围为66.158.68.128——66.158.68.135,路由器在广域网中的IP地址为66.158.68.129,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可用于转换的IP地址范围为66.158.68.130——66.158.68.134。要求将内部网址192.168.0.2——192.168.0.6分别转换为合法IP地址66.158.68.130——66.158.68.134。 第一步,设置外部端口。 interface serial 0 ip address 66.158.68.129 255.255.255.248 ip nat outside

NAT配置实例

NAT 配置示例 本节提供了以下配置配置例子: 1、动态内部源地址转换示例 2、内部全局地址复用示例 3、重叠地址转换示例 4、tcp负载均衡示例 5、nat多个outside口负载均衡示例 (1)动态内部源地址转换示例 在以下配置中,本地全局地址从nat地址池net200中分配,该地址池定义了地址范围为 200.168.12.2 ̄200.168.12.100。只有内部源地址匹配访问列表1的数据包才会建立nat转换记录。 !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ip address 192.168.12.1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 interface fastethernet 1/0

ip address 200.168.12.1 255.255.255.0 ip nat outside ! ip nat pool net200 200.168.12.2 200.168.12.100 netmask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net200 ! 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12.0 0.0.0.255 (2)内部全局地址复用示例 内部全局地址复用,其实就是napt。rgnos8.1以上版本的软件对于动态nat自动实现napt。在以下配置中,本地全局地址从nat地址池net200中分配,该地址池只定义200.168.12.200一个ip地址,但允许复用。只有内部源地址匹配访问列表1的数据包才会建立该类型nat转换记录。 !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ip address 192.168.12.1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stm32-复用功能和重映射

IO口的复用 最近在学习STM32,在BZ上一篇关于的串口通信文章里有这么一段代码: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D | RCC_APB2Periph_AFIO,ENABLE); 当初是参考开发的例子写的,一直对GPIOD或上“RCC_APB2Periph_AFIO”这句话的意思没搞懂,通过这几天在网上查找资料和看手册,终于高清楚了,不敢独享,希望能对跟我一样的新手有所帮助吧o(∩_∩)o... 一、 STM32上有很多I/O口,也有很多的内置外设,像I2C,ADC,ISP,USART 等,为了节省引出管脚,这些内置外设基本上是与I/O口共用管脚的,也就是I/O管脚的复用功能。但是STM32还有一特别之处就是:很多内置外设的I/O 复用引脚可以通过重映射功能,从不同的I/O管脚引出,即使用了复用功能的引脚是可通过程序改变的。 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上面代码的意思了,程序中用到的USART2外设的TX,RX分别对应PA2,PA3,但是我的学习板上的PA2,PA3引脚接了其他设备,但是为了还要用USART2, “RCC_APB2Periph_GPIOD |RCC_APB2Periph_AFIO”就打开了GPIOD重映射功能,把USART2设备的TX,RX映射到PD5,PD6上,我们在这两个引脚上接上MAX232串口芯片就可以使用USART2串口通信了。 那各位看官该问:“USART2是不是可以映射到任意管脚呢?” 答案是否定的,它只能映射到固定的管脚,下图是USART2重映射表 其他外设的重映射可以参考STM32100X手册。

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的应用与实现

编号:_______________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 NAT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与实现 系别计算机科学系 专业 学生姓名 成绩 指导教师 2011年 4月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IP地址缺乏问题日益恶化,为了缓解问题,在IP地址分配和保留IP地址方面提出了许多办法,甚至提出新一代的IPv6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地址空间问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NA T成为了事实上广泛使用的解决方法,是我们至今在互联网上没有使用完合法IPv4地址的真实原因。它主要思想是把本地的私有IP地址映射到公网的合法IP地址,以缓解可用IP地址空间的消耗。本课程设计主要对NAT技术进行系统分析,并举出一个应用实例,在网络模拟器中将其具体实现,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与数据包每次被修改的情况,了解技术存在的缺点。 关键词:IP地址分配保留IP地址 NAT

NAT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与实现 目录 绪论 (1) 第1章背景简述 (2) 1.1IP地址现状 (2) 1.2现存解决方案 (2) 第二章NAT技术分析 (3) 2.1NAT类型 (3) 2.2NAT术语 (4) 2.3NAT工作原理 (4) 第三章NAT的应用实例 (6) 3.1实例描述 (6) 3.2实例的设计方案 (7) 3.3实例的配置重点 (8) 3.4实例的分析 (10)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绪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接入网络的计算机数量增长非常迅速,目前使用的IPv4地址空间有限,可用的公网合法IP非常短缺。人们为了缓解日益恶化的地址缺乏问题,在IP地址的分配和保留IP地址方面采取了许多办法。现存的解决办法包括ISP方面对公网地址的动态分配与回收、使用DHCP动态分配与回收、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1]技术、无类域间路由(CIDR)技术,甚至提出新一代的IPv6[3]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地址空间问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IPv6到目前还没有得到普及,而网络地址转换(NA T)[2]技术的使用,是我们至今在互联网上没有使用完合法IPv4地址的真实原因。它主要思想是把本地的私有IP地址映射到公网的合法IP 地址,以缓解可用IP地址空间的消耗。虽然,它没有像IPv6那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在IPv6没有得到普及的今天,成为了事实上广泛使用的解决方法。

三种NAT实现方式配置实例

NAT有3种实现方式,包括有静态NAT动态地址NAT和端口多路复用地址转换三种技术类型。静态NAT是把内部网络中的每个主机地址永久映射成外部网络中的某个合法地址;动态地址NAT是采用把外部网络中的一系列合法地址使用动态分配的方法映射到内部网络;端口多路复用地址转换是把内部地址映射到外部网络的一个IP地址的不同端口上。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相应的NAT技术类型。 一般我们实际工作中都使用复用NAT,即复用断口NAT,也叫PNAT. 所以掌握最后配置就可以了。 静态NAT 配置步骤: 首先,配置各接口的IP地址。内网使用私有IP.外网使用公网IP.并指定其属于内外接口。 其次,定义静态建立IP 地址之间的静态映射。最后,指定其默认路由。 Router>en (进入特权模式) Router#config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Configuring From terminal, memory, or network [terminal]?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ho R3 (命名为R3) R3(config)#no ip domain-lo (关闭域名查询,在实验环境中,敲入错误的命令, 它将进行域名查询,故关闭他) R3(config)#line c 0 (进入线路CONSOLE 接口0 下) R3(config-line)#logg syn (启用光标跟随,防止日志信息冲断命令显示的位置) R3(config-line)#exec-t 0 0 (防止超时,0 0 为永不超时) R3(config-line)#exit R3(config)#int e0 (进入以太网接口下) R3(config-if)#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设置IP 地址) R3(config-if)#ip nat inside (设置为内部接口) R3(config-if)#no shut R3(config-if)#exit R3(config)#int ser1 (进入串口下) R3(config-if)#ip add 100.0.0.1 255.255.255.0 R3(config-if)#no shut R3(config-if)#ip nat outside (设置为外部接口) R3(config-if)#exit R3(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1.168.1.1 100.0.0.(1 设置静态转换,其中ip nat inside source 为NAT 转换关键字,这里是静态,故为STATIC ) R3(config)#ip classless R3(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sO这里是出口或者下一跳地址) R3(config)#exit 动态NAT 配置步骤: 首先,配置各需要转换的接口的IP,设置内外网IP等。其次,定义动态地址转换池列表再次,配置ACL 列表,需要转换的内网IP 地址(或者网段)。最后,设置转换后的出口地址段及MASK (多IP 可以多分流,减轻转换后的负担)

三种NAT实现方式配置实例

NAT有3种实现方式,包括有静态NAT、动态地址NAT和端口多路复用地址转换三种技术类型。静态NAT是把内部网络中的每个主机地址永久映射成外部网络中的某个合法地址;动态地址NAT是采用把外部网络中的一系列合法地址使用动态分配的方法映射到内部网络;端口多路复用地址转换是把内部地址映射到外部网络的一个IP地址的不同端口上。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相应的NAT技术类型。 一般我们实际工作中都使用复用NAT,即复用断口NAT,也叫PNAT. 所以掌握最后配置就可以了。 静态NAT配置步骤: 首先,配置各接口的IP地址。内网使用私有IP.外网使用公网IP.并指定其属于内外接口。 其次,定义静态建立IP地址之间的静态映射。 最后,指定其默认路由。 Router>en(进入特权模式) Router#config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Configuring From terminal, memory, or network [terminal]?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ho R3(命名为R3) R3(config)#no ip domain-lo(关闭域名查询,在实验环境中,敲入错误的命令,它将进行域名查询,故关闭他) R3(config)#line c 0(进入线路CONSOLE接口0下) R3(config-line)#logg syn(启用光标跟随,防止日志信息冲断命令显示的位置)R3(config-line)#exec-t 0 0(防止超时,0 0为永不超时) R3(config-line)#exit R3(config)#int e0(进入以太网接口下) R3(config-if)#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设置IP地址) R3(config-if)#ip nat inside(设置为内部接口) R3(config-if)#no shut R3(config-if)#exit R3(config)#int ser1 (进入串口下) R3(config-if)#ip add 100.0.0.1 255.255.255.0 R3(config-if)#no shut R3(config-if)#ip nat outside(设置为外部接口) R3(config-if)#exit R3(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1.168.1.1 100.0.0.1(设置静态转换,其中ip nat inside source为NAT转换关键字,这里是静态,故为STATIC)R3(config)#ip classless R3(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s0(这里是出口或者下一跳地址) R3(config)#exit

Hillstone网络地址转换技术解决方案白皮书

1.2 隐藏并保护内网主机 使用网络地址转换(NAT )后,内网主机使用私网地址,而对外网却显示一个或多个公网地址,内网主机不直接暴露在公网上,避免被扫描探测和直接访问,从而增强网络安全性。 Hillstone 网络地址转换基本功能 2.1 SNAT (源地址转换)

2.2 DNAT (目的地址转换) SNAT 是内网终端访问外网服务时使用的功能。如图1所示,内网终端使用私网地址访问公网服务,数据包经过网关时,网关将“私网源地址:端口”修改成“公网源地址:端口”,并做下记录,当服务端返回数据包时,再按照之前的记录将“公网目的地址:端口”修改回“私网目的地址:端口”。Hillstone 安全网关的SNAT 功能支持三种转换模式: ① 静态地址 静态源地址转换即一对一的转换。该模式要求被转换到的公网地址条目包含的IP 地址数与流量的私网源地址的地址条目包含的IP 地址数相同。 ② 动态地址 动态源地址转换即多对多的转换。该模式将私网源地址转换到指定的公网IP 地址。每一个私网源地址会被映射到一个唯一的公网IP 地址做转换,直到指定公网地址全部被占用。 ③ 动态端口 多个私网源地址将被转换成指定公网IP 地址条目中的一个地址。通常情况下,地址条目中的第一个地址将会首先被使用,当第一个地址的端口资源被用尽,第二个地址将会被使用。 DNAT 是外网终端访问内网服务时使用的功能。如图2所示,外网终端使用公网地址访问内网服务,数据包经过网关时,网关将“公网目的地址:端口”修改成“私网目的地址:端口”,并做下记录,当服务端返回数据包时,再按照之前的记录将“私网源地址:端口”修改回“公网源地址:端口”。 图1 Hillstone 安全网关SNAT 工作原理 图2 Hillstone 安全网关DNAT 工作原理

GPIO复用功能

管脚的复用功能重映 1、复用功能:内置外设是与I/O口共用引出管脚(不同的功能对应同一管脚) STM32 所有内置外设的外部引脚都是与标准GPIO引脚复用的,如果有多个复用功能模块对应同一个引脚,只能使能其中之一,其它模块保持非使能状态。 2、重映射功能:复用功能的引出脚可以通过重映射,从不同的I/O管脚引出,即复用功能的引出脚位是可通过程序改变到其他的引脚上! 直接好处:PCB电路板的设计人员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不必把某些信号在板上绕一大圈完成联接,方便了PCB的设计同时潜在地减少了信号的交叉干扰。 如:USART1:0: 没有重映像(TX/PA9,RX/PA10);1: 重映像(TX/PB6,RX/PB7)。 (参考AFIO_MAPR寄存器介绍)[0,1为一寄存器的bit值] 【注】下述复用功能的引出脚具有重映射功能: - 晶体振荡器的引脚在不接晶体时,可以作为普通I/O口 - CAN模块;- JTAG调试接口;- 大部分定时器的引出接口;- 大部分USART引出接口- I2C1的引出接口;- SPI1的引出接口; 举例:对于STM32F103VBT6,47引脚为PB10,它的复用功能是I2C2_SCL和USART3_TX,表示在上电之后它的默认功能为PB10,而I2C2的SCL和USART3的TX为它的复用功能;另外在TIM2的引脚重映射后,TIM2_CH3也成为这个引脚的复用功能。 (1)要使用STM32F103VBT6的47、48脚的USART3功能,则需要配置47脚为复用推挽输出或复用开漏输出,配置48脚为某种输入模式,同时使能USART3并保持I2C2的非使能状态。 (2)使用STM32F103VBT6的47脚作为TIM2_CH3,则需要对TIM2进行重映射,然后再按复用功能的方式配置对应引脚. 下面跟大家说一下STM32单片机的端口重映射,因为是以自己为实例.这里是以USART1的重映射为例 STM32上有很多I/O口,也有很多的内置外设想I2C,ADC,ISP,USART等,为了节省引出管脚,这些内置外设基本上是与I/O口共用管脚的,也就是I/O管脚的复用功能。但是STM32还有一特别之处就是:很多复用内置的外设的I/O引脚可以通过重映射功能,从不同的I/O管脚引出,即复用功能的引脚是可通过程序改变的. 以上是我在配置GPIO管脚PA9 PA10时没有发现的复用功能, 直到我添加了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AFIO,ENABLE);这个函数才通。

PAT地址池复用配置详解

PAT地址池复用 【实验名称】 PAT地址池复用的配置 【实验目的】 (1)、PAT地址池复用的的工作原理 (2)、 PAT地址池复用的配置方法 【背景描述】 现假设某单位创建了PC1、 PC2和若干其他的PC机,这些PC机要求能能够访问Internet。为实现此功能,本单位向当地的ISP申请了一段公网的IP地址210.28.1.11-210.28.1.12/24,通过PAT转换,内网中所有PC机能够同时访问互联网。 【技术原理】 PAT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是一种多对一的转换过程。即内网中的不同的IP地址通过端口号来实现对应地址池中同一个公有IP地址及端口的转换。本实例中是有一公有地址池210.28.1.11-12/24。当然还有R1路由器上的连接外网端口地址是公有IP地址。 【实验功能】 允许内部主机可以访问外部网络。 【实验设备】 (1)、路由器(2台)交换机(1台) (2)、测试和配置用 PC (3台) (3)、直连或交叉双绞线(5 根) 【实验拓扑】 【实验步骤】 步骤一 路由器R1的基本配置。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n f0/1 //进入端口F0/1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210.28.1.2 255.255.255.0 //配置IP地址 Router(config-if)#no shut //启用端口,使其转发数据 Router(config-if)#exit Router(config)#in f0/0 //进入端口F0/0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1 255.255.255.0 //配置IP地址 Router(config-if)#no shut //启用端口,使其转发数据 Router(config-if)#exit Router(config)#ip route 193.168.1.0 255.255.255.0 210.28.1.1 //设置静态路由 步骤二 路由器R2 的基本配置。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n f0/0 //进入端口F0/0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3.168.1.1 255.255.255.0 //配置IP地址 Router(config-if)#exit Router(config)#in f0/1 //进入端口F0/1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210.28.1.1 255.255.255.0 //配置IP地址 Router(config-if)#no shut //启用端口,使其转发数据 Router(config-if)#exit 步骤三 在路由器 R1上配置动态 NAT。PAT R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进入端口F0/0 R1(config-if)#ip nat inside //将 fa0/0 端口定义为内部端口 R1(config-if)#exit R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进入端口F0/1 R1(config-if)#ip nat outside//将 fa0/1 端口定义为外部端口 R1(config-if)#exit R1(config)#ip nat pool whp 210.28.1.10 210.28.1.11 netmask 255.255.255.0 //定义地址池及起始、终止 IP地址和子网掩码 R1(config)#aceess-list 1 permit 172.16.1.0 0.0.0.255 //定义可以进行NAT转换的内网(ALC)

端口复用地址转换实例

端口复用地址转换实例 网络环境: 局域网采10Mb/s光纤,以城域网方式接入Internet。路由器选用拥有2个10/100 Mb/s 自适应端口的Cisco 2611。内部网络使用的IP地址段为192.168.100.1~192.168.101.254,局域网端口Ethernet 0的IP地址为192.168.100.1,子网掩码为255.255.0.0。网络分配的合法IP地址范围为202.99.160.128~202.99.160.131,连接ISP的端口Ethernet 1的IP 地址为202.99.160.129,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52,可用于转换的IP地址为 202.99.160.130。 要求:网络内部的所有计算机均可访问Internet。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ip address 192.168.100.1 255.255.0.0 //定义本地端口IP地址 duplex auto speed auto ip nat inside //定义为本地端口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ip address 202.99.160.129 255.255.255.252 duplex auto speed auto ip nat outside ! ip nat pool onlyone 202.99.160.130 202.99.160.130 netmask 255.255.255.252 //定义合法IP地址池,名称为onlyone 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100.0 0.0.0.255 //定义本地访问列表 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101.0 0.0.0.255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1 pool onlyone overload //采用端口复用动态地址转换 静态地址转换+端口复用地址转换 https://www.doczj.com/doc/9d14262628.html,发布日期:2004-12-23 浏览次数: 6333 作者:浩海孤帆出处:https://www.doczj.com/doc/9d14262628.html, 网络环境: 局域网采用10Mb/s光纤,以城域网方式接入Internet。路由器选用拥有2个10/100 Mb/s

网络地址转换NAT配置实验

实验 网络地址转换NAT 配置实验 学号 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交换机/路由器配置 辅导教师:陈泰峰 任务一 利用动态NAPT 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 [实验名称] 利用动态NAPT 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 [实验目的] 掌握内网中所有主机连接到Internet 网时,通过端口号区分的复用内部全局地址转换。 [背景描述] 你是某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公司只向ISP 申请了一个公网IP 地址,希望全公司的主机都能访问外网,请你实现。 [技术原理] NAT(网络地址转换或网络地址翻译),是指将网络地址从一个地址空间转换为另一个地址空间的行为。 NAT 将网络划分为内部网络(inside)和外部网络(outside)两部分。局域网主机利用NA T 访问网络时,是将局域网内部的本地地址转换为全局地址(互联网合法IP 地址)后转发数据包。 NAT 分为两种类型:NA T(网络地址转换)和NAPT(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T 是实现转换后一个本地IP 地址对应与一个全局地址。NAPT 是实现转换后多个IP 地址对应一个全局地址。目前网络中由于公网IP 地址紧缺,而局域网主机数较多,因此一般使用动态的NAPT 实现局域网多台主机共用一个或少数几个公网IP 访问互联网。 [实现功能] 允许内部所有主机在公网地址缺乏的情况下可以访问外部网络。 [实验设备] R1762路由器(两台)、V .35线缆(1条)、PC (两台)直连线或交叉线(2) [实验拓扑] [实验步骤] 步骤1. 基本配置 局域网路由器Router2 基本配置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192.17.4.1/24 F1/0 192.17.3.1/24 192.17.4.2/24 192.17.3.2/24 S1/2 R1 Lan-router Internet-router F1/0 192.17.1.1/24 192.17.1.2/24 R2

stm复用功能和重映射

s t m复用功能和重映射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IO口的复用 最近在学习STM32,在BZ上一篇关于的串口通信文章里有这么一段代码: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D | RCC_APB2Periph_AFIO,ENABLE); 当初是参考开发的例子写的,一直对GPIOD或上“RCC_APB2Periph_AFIO”这句话的意思没搞懂,通过这几天在网上查找资料和看手册,终于高清楚了,不敢独享,希望能对跟我一样的新手有所帮助吧o(∩_∩)o... 一、 STM32上有很多I/O口,也有很多的内置外设,像I2C,ADC,ISP,USART等,为了节省引出管脚,这些内置外设基本上是与I/O口共用管脚的,也就是I/O管脚的复用功能。但是STM32还有一特别之处就是:很多内置外设的I/O复用引脚可以通过重映射功能,从不同的I/O管脚引出,即使用了复用功能的引脚是可通过程序改变的。 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上面代码的意思了,程序中用到的USART2外设的TX,RX分别对应PA2,PA3,但是我的学习板上的PA2,PA3引脚接了其他设备,但是为了还要用USART2, “RCC_APB2Periph_GPIOD |RCC_APB2Periph_AFIO”就打开了GPIOD重映射功能,把USART2设备的TX,RX映射到PD5,PD6上,我们在这两个引脚上接上 MAX232串口芯片就可以使用USART2串口通信了。

那各位看官该问:“USART2是不是可以映射到任意管脚呢” 答案是否定的,它只能映射到固定的管脚,下图是USART2重映射表 其他外设的重映射可以参考STM32100X手册。 二、 为了节省IO资源单片机会在一个IO上复用很多功能,一般来说,单片机IO 口用到了一个功能后就能再用另外的复用功能(对应的外设)了,这就体现出了STM32 GPIO的强大了,我们用重映射的方法把其中一个外设映射到其他IO脚上,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片内资源! 也许你以为IO和AFIO是很简单的,事实上有几个误区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过,当你只用现成的开发板来学习的时候,别人已经帮你做好了资源分配,所有的外设功能学习都是照着别人给你的例程去做的,这才没让你觉得奇怪。 先问自己一个问题:STM32中,USART2和TIM2是共用相同IO的,你如何决定这几个IO到底是做USART2还是做TIM2呢如果你要同时使用USART2和TIM2,该怎么办 1、不是说使用了IO的复用功能就一定要启动RCC_APB2Periph_AFIO的Clock的,参考下图 只有使用了AFIO的事件控制寄存器(AFIO_EVCR)、AFIO的重映射功能(AFIO_MAPR)以及外部中断(AFIO_EXTICRx)控制寄存器才需要开启AFIO的时钟,

网络端口地址转换NAPT配置

理解NA T网络地址转换的原理及功能; 掌握NAPT的配置,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 实验背景 你是某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公司办公网需要接入互联网,公司只向ISP申请了一条专线,该专线分配了一个公网IP地址,配置实现全公司的主机都能访问外网。 技术原理 NA T将网络划分为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两部分,局域网主机利用NA T访问网络时,是将局域网内部的本地地址转换为全局地址(互联网合法的IP地址)后转发数据包; NA T分为两种类型:NA T(网络地址转换)和NAPT(网络端口地址转换IP地址对应一个全局地址)。 NAPT:使用不同的端口来映射多个内网IP地址到一个指定的外网IP地址,多对一。 NAPT采用端口多路复用方式。内部网络的所有主机均可共享一个合法外部IP地址实现对Internet的访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IP地址资源。同时,又可隐藏网络内部的所有主机,有效避免来自internet的攻击。因此,目前网络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端口多路复用方式。 实验步骤 新建packet tracer 拓扑图(如图) (1)R1为公司出口路由器,其与ISP路由器之间通过V.35电缆串口连接,DCE端连接在R1上,配置其时钟频率64000; (2)配置PC机、服务器及路由器接口IP地址; (3)在各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让pc间能相互ping通; (4)在R1上配置NAPT。 (5)在R1上定义内外部网络接口。 (6)验证主机之间的互通性。

Router> Router>en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 R1 R1(config)#int f0/0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f)#exit R1(config)#int s2/0 R1(config-if)#ip address 200.1.1.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R1(config-if)#exit R1(config)#ip route 200.1.2.0 255.255.255.0 200.1.1.2 R1(config)#int f0/0 R1(config-if)#ip nat inside R1(config-if)#exit R1(config)#int s2/0 R1(config-if)#ip nat outside R1(config-if)#exit R1(config)#access-list 1 permit any R1(config)#ip nat pool jw 200.1.1.20 200.1.1.20 netmask 255.255.255.0 R1(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jw overload R1(config)#exit

第八章 网络地址转换练习题参考答案

《网络互联技术》练习题 第八章:网络地址转换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_网络地址转换_是用于将一个地址域(如企业内部网Intranet)映射到另一个地址域(如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标准方法。 2、网络地址转换共有四种类型,它们是:静态地址转换、动态地址转换、_端口地址转换_和TCP负载均衡。 二、选择题 1、网络地址和端口翻译(NAPT)用( C ),这样做的好处是( D )。(1)A、把内部的大地址空间映射到外部的小地址空间 B、把外部的大地址空间映射到内部的小地址空间 C、把内部的所有地址映射到一个外部地址 D、把外部的所有地址映射到一个内部地址 (2)A、可以快速访问外部主机 B、限制了内部对外部主机的访问 C、增强了访问外部资源的能力 D、隐藏了内部网络的IP配置 2、NAT(网络地址转换)的功能是什么?( D ) A、将IP协议改为其它网络协议 B、实现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之间的通讯 C、实现拨号用户的接入功能、 D、实现私有IP地址与公共IP地址的相互转换 3、如果企业内部需要连接入Internet的用户一共有400个,但该企业只申请到一 个C类的合法IP地址,则应该使用哪种NAT方式实现( C )。 A、静态NAT B、动态NAT C、PAT D、TCP负载均衡 4、Tom的公司申请到5个IP地址,要使公司的20台主机都能联到INTERNET上,他需要防火墙的那个功能?( B ) A、假冒IP地址的侦测 B、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C、内容检查技术 D、基于地址的身份认证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址转换的描述,正确的是( ABD )。 A、地址转换有效地解决了因特网地址短缺所面临的问题 B、地址转换实现了对用户透明的网络外部地址的分配

PADS的设计复用功能详解

PADS的设计复用功能详解 PADS的设计复用功能详解 设计复用即PADS的reuse功能。具体操作,首先创建一个reuse,然后在另一个或当前文件中添加这个reuse。 创建reuse:(请先阅读注意事项) 1、选择想要创建reuse的全部内容 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Make Reuse 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所创建的reuse的名字,名字的命名最好和电路的部分功能相一致,以便保存。 Reuse type 字长125个字符,reuse name 字长15个字符。 4、选中Save to File 5、单击确认。 6、次创建会生成的文件保存在安装路径的\PADS Projects\Reuse文件夹下。 应确保在一个文件中的reuse名字和类型不相同。 注意:上传svn上的应该是自己电路的reuse文件,创建reuse时应包含外边框,就是创建时选择filter的bir.outline(单击右键选择filter->bir.outline)。 添加一个创建好的reuse: 环境配置: 必须在ECO模式下才能添加或拷贝一个reuse。 要添加的reuse和当前的文件必须有相同的层数和命名。 过程: 1、单击ECO按钮进入ECO模式 2、输入命令’DRO’,关闭设计规则检查。 3、单击ECO工具栏中的add reuse按钮添加reuse文件。 4、选择要添加的reuse文件,确定。 5、添加后的电路部分元件会自动根据当前文件自动命名。(一个reuse连续添加两次)。 6、添加完毕。 编辑添加的reuse电路: Reuse的移动必须全部选中后才可进行。 要想修改添加的reuse电路,必须解除reuse。 在reuse电路上单击右键选择select reuse,然后单击右键选择break reuse,解除reuse。 然后就可以进行编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